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功能锻炼护理范文

功能锻炼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功能锻炼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功能锻炼护理

第1篇:功能锻炼护理范文

【关键词】 四肢骨折 ; 功能锻炼 ; 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院骨科从2008年1月~12月共收治四肢骨折患者66例,其中男35例,女3l例;年龄16~84岁。下肢骨折55例,上肢骨折11例;手术切开复位41例。

2 护理体会

2.1 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宣传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解释骨折引起肌肉萎缩的原因,使患者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有的患者对功能锻炼认识不足,以为整复固定后,骨头已接好,只要不动不错位,慢慢调养就行,有的患者担心复位后骨折再错位而不敢动。因此,护理人员应该耐心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2.2 认真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建立登记卡。责任护士为每例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建立登记卡。每天督促检查、记录、定期评价,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随时修改计划。计划的制定应根据患者情况选用讲解、示范等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应以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为原则。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具体方式方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2.2.1 早期 伤后2周以内,此时骨痂尚未形成,局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端不稳定。功能锻炼以促进局部血运,改善局部症状,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为目的。

2.2.2 中期 骨折后3~6周,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局部症状已基本消退,骨折端基本稳定。此期以主动活动为主。下肢骨折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举动作,逐步扶拐下床负重锻炼。此期有的患者因治愈心切,强忍疼痛,超负荷运动,在功能锻炼中用力过大而致损伤。应告之患者功能锻炼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需限制。

2.2.3 晚期 伤后7~10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除去。此期应抓紧时间,迅速恢复肢体功能,进行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和肢体的持重能力。做好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指导,交待注意事项,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嘱患者定期复诊。

2.3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感,提高整体素质 护士要提高业务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德医风。全面掌握不同骨折部位、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效果评价。

2.4 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锻炼时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果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如果疼痛肿胀逐渐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伴有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或骨折部位突发疼痛时,均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暂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处理。

2.5 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2.6 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内收型肱骨干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不能做足的内外旋转活动。

3 讨论

通过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和避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促使可以尽早地最大范围地恢复四肢功能。由此可见,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原则之一,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种认为治疗是医生的事情与护理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

参 考 文 献

第2篇:功能锻炼护理范文

【关键词】骨伤科;患者;功能康复;指导骨伤伤患者因为身体骨骼受到严重的损伤, 行动不能自理, 导致长期卧床修养, 身心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骨伤患者康复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医护治疗指导方可恢复健康体魄[1, 2]。本文就此, 进行了如下归纳总结。

1骨伤科患者的功能锻炼首要任务指导

心理疏导对骨伤患者极为重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需在第一时间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 对患者出现的紧张情绪, 惶恐不安和治疗疾病的抵触情绪都要耐心排解。由于长期卧床静养, 很少到户外活动, 与外界朋友沟通交流, 也可能会出现内心忧愁, 抑郁等不良症状。在康复功能锻炼期间, 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 通过与之沟通, 对病情进行简述讲解, 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和损伤程度, 排除患者对未来生活不能自理, 能否适应今后的工作和工种等不安内心思想因素。安慰,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 正确面对现实,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骨伤科患者的功能锻炼第一阶段指导

骨伤患者功能锻炼的第一阶段即为早期阶段, 是指受伤后的2周以内。早期骨伤病患的功能训炼以伤肢肌肉的主动舒缩活动为主, 肘关节部位以及前臂骨折患者要按着要求练习掌指关节的伸直与屈曲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消肿, 骨折处的软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肿现象, 使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受阻, 因而损伤部位会出现肿胀。若不及时消肿可导致相应软组织粘连, 变硬。从而影响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 使得关节僵硬粘连, 活动受阻。通过肌肉主动收缩的功能训练, 可促进静脉血液渗出, 防止肿胀出现。在此期间, 患者应需躺在硬板床上, 让其脊柱得到舒张。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进行腰背肌的训练, 逐日增加活动次数和活动量。

3骨伤科患者的功能锻炼第二阶段指导

所谓第二阶段就是指患者伤后3~6周内的康复训练 在此期间的指导必须结合骨伤患者的伤势种类和病患的个人体质不同, 因人而制定不同的锻炼方法。切勿让个患者随意活动, 造成二次伤害, 导致影响治疗和恢复的效果, 延长救治时间 。对不同伤势总结如下几点。

3. 1对上肢及颈椎进行恢复性锻炼对整复固定, 肢体肌肉的肌张力, 感觉运动神经能力的恢复与改善, 医护人员经过商讨后对准病情程度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护理 , 制定合理的个人功能锻炼计划 。

3. 2手及肩关节及肘关节的的功能锻炼手功能锻炼包括手握拳后用力伸指练习、双手拇指对指练习、揉转球状物以及捏软物体练习、分指练习外展内收练习。以上方法, 都为有效的功能恢复性锻炼方法, 可每天重复数次, 直到活动灵活自如。肩关节及肘关节的功能锻炼不能盲目运动, 运动幅度过大会拉上颈部肌肉和中枢神经, 引发其他病症。病患活动应先做伸掌握拳运动 , 再做吊臂和提肩动作, 使肌肉和关节都做完热身运动后再适度练习, 幅度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

3. 3下肢的功能恢复训练下肢主要恢复功能训练为负重和行走, 对病患以后的行走和活动都至关重要。要求骨伤对骨线愈合恢复良好, 关节的稳定性恢复良好。应及时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活动以及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使整个下肢用力 , 然后再放松。切记在骨伤未愈合时期, 锻炼负重严重, 患者过早负重都将会影响骨骼的愈合程度, 甚至还会造成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4骨伤科患者的功能锻炼第三阶段指导

骨伤科患者的功能锻炼第三阶段指导 即为后期的康复锻炼:所谓后期是指病患骨伤已达临床愈合, 外固定部基本已经去除。关节活动范围也已逐渐恢复正常。因为可以自主活动, 病患往往忽略了定期到医院做检查、由医生评定功能训练的疗效, 及时更改不正确的锻炼方法, 根据患者恢复和骨折的愈合情况, 根据其锻炼的效果定期为患者, 调整锻炼的内容, 修改功能锻炼计划, 加强患者的恢复自信心, 树立患者健康积极的心态, 早日恢复健康。

在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膳食平衡。因长期卧床不运动, 饮食过多可导致消化不良, 脂肪囤积肥胖疾病。所以在此期间, 病患要吃低糖、低脂、高钙、高铜、高铁、高维生素、高锌、含水分较多、清淡口味, 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强化Vita D的吸收和补充。这些饮食都有利于骨伤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能量补充[3]。

5小结

骨伤科患者的功能锻炼, 是需要时间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恢复的, 病患要有足够的耐心, 合理运动, 遵照医嘱按时服药, 按时做康复检查。要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合理膳食, 加快伤病的愈合和康复, 缩短治疗时间, 改善体质差的情况, 加强体能恢复[4]。骨伤科的功能训练是很重要的, 关乎到患者以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建议医护人员要努力学习新技术, 将之有效的运用到患者身上, 为他们早日解除病痛。

参考文献

[1] 李素珍.影响老年骨伤患者功能锻炼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现代护理, 2002, 8(5):380-380.

[2] 林庆丽.骨伤科患者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医药前沿, 2012 (35):32.

[3] 李春磊.骨伤科患者的功能锻炼与心理康复研究.中外医疗, 2011, 30(002):189-189.

第3篇:功能锻炼护理范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笔者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共21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4岁,平均50.6岁;左侧乳腺癌123例,右侧乳腺癌95例;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1例。

1.2 方法

1.2.1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当被确诊为乳腺癌后,病人对形体改变常表现出焦虑、忧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担心切除一侧会影响工作和操持家务,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以文明、普通、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病人交流。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使之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1.2.2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6 h,将患侧上肢屈臂过肩内收位,腋下垫纱垫,胸带加压包扎。将枕头置于患侧肩下、胸壁及上臂下,起支持作用。6 h后病人可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保持肩关节处于内收位制动3d,避免外展上臂。一般在术后第1、2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如伸屈手指、翻转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动作,每天约5―6次。术后第3、4天患侧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但不宜长时间下垂,每天约3―5次。术后第5天,解除胸带包扎后,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天2-4次。术后第6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俗称爬墙或爬杆,每天3―4次。术后第7~10天,使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做梳头动作,先同侧,再逐渐至对侧,以摸到对侧耳廓为止,每天3―4次。手术第10天左右拆线,可根据体力、伤口愈合情况,以肩关节为轴心用患肢逐渐做上肢抬举、旋转、外展等各种运动。注意幅度不宜过大,需循序渐进。每天3~4次。术后第13―14天练习患侧手掌至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到抬头挺胸,即患肢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向前抬高伸展,逐渐上举等活动。术后第15―30天行吊环运动,经上肢抬高上举,肘关节伸直并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旋转运动。出院后根据病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可选择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爬山、打太极拳、跳交谊舞等,可进行负重训练,逐渐加量,以锻炼患侧上肢肌肉。功能锻炼的同时可配合患侧上肢轻柔的向心性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皮肤愈合,预防病人肌肉神经萎缩,帮助消除肢体肿胀、淤血,减少瘢痕增生。

1.2.3 注意事项 锻炼时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力、切口愈合等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锻炼中既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训练效果。最好帮助病人设计一个锻炼计划表,记录每天锻炼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动作及活动量。增加动作时不增加量,加量时不加动作,循序渐进,争取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最终达到功能锻炼的要求,即患侧上肢能绕过头顶摸对侧耳廓。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的多使用患侧,可以参加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应避免用患肢搬动或提接重物,不宜在患肢测血压及行静脉穿刺。

2 结果

通过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179例病人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32例可以生活自理,总有效率为96.8%。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由于创伤较大,加上胸部包扎时间较长,刀口疼痛,多数病人不愿进行自主患肢功能锻炼。而手术后及早对患侧上肢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促进肢体恢复功能。这就要求责任护士向病人讲清早期患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在及时观察病情的情况下,指导病人及早进行规范的患肢功能锻炼,为恢复肢体功能赢得时机。

第4篇:功能锻炼护理范文

关键词: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护理

        1  功能锻炼的作用

        1.1  功能锻炼可促进肿胀的消退  伤后局部软组织肿胀是外伤性炎症反应。骨折整复固定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发挥肌肉对血液循环的“水泵”及肌源调节作用,促进软组织和骨内血液循环,肌肉活动时所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又刺激局部血管扩张,肌肉内备用血管开放,保证更多的血液通过,从而促进伤后软组织肿胀的消退。

        1.2  功能锻炼可防止关节粘连、僵硬  骨折固定后,就必须同时积极进行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和涉及固定关节、肌肉的等张收缩,2~3 周后开始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可以及早恢复关节的活动。 

        1.3  功能锻炼可减少肌肉萎缩程度  肢体废用性缺钙、肌肉萎缩是必不可避免的,即使尽最大努力锻炼,也难以避免,但程度上却有明显差别,所以早期即开始进行锻炼,可使大脑始终保持对相关肌肉的支配作用,从而无须愈合后重建支配关系

        1.4  功能锻炼对骨折断端的影响  当全身或局部运动受限,骨钙和体钙与浆钙的交换发生负平衡,日久出现全身或局部骨质疏松,这种废用性骨钙丢失在石膏固定中表现尤为突出,骨质疏松意味着部分骨小梁的“总崩溃”,所以静止和缺乏功能锻炼是骨质疏松和骨组织修复力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持续性的生理压力可以促进骨组织增生,加速骨折愈合。

        2  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2.1  练功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坚持锻炼;

        2.2  要求患者在锻炼时思想集中,呼吸均匀,动作准确,切忌粗暴过猛;

        2.3  要做到循序渐进,根据隔着愈合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同时以不使患者感到疲劳、不加重隔着部位疼痛为度。

        2.4  应严格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如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

        3  方法

        3.1  上肢骨折的功能锻炼

        3.1.1  肩关节 凡是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部位的骨折部位的骨折都要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第5篇:功能锻炼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锻炼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3年7月~2004年1月住院脑卒中患者72例,经颅脑CT检查确诊,其中脑出血15例,脑梗死57例;女46例,男26例;年龄39~87岁;均为首次发病,均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住院时间14~47天。

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①保持正确的和功能位置:各种宜经常变换,早期应2~3小时更换1次。②保持关节功能位置:采取正确的有利于关节的活动度。

按摩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按摩应轻柔缓慢进行,开始轻柔,然后逐渐加强。对瘫痪肌予以按摩揉捏,对结抗肌予以安抚性按摩,使其放松。按摩后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后座小关节活动。对肢体关节作屈、伸、内旋、外旋被动锻炼,尤其做髋关节等活动时,动作轻柔和活动幅度要适宜。在患者体力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自我按摩或用健侧上肢对患者上下肢的锻炼,如肩关节的活动可以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慢慢举起,逐渐锻炼直到能把患侧手举过头顶。

转移和平衡训练: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当患者能进行翻身时,可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为了预防性低血压,床头的高度应逐渐抬高)。脑梗死发病后1周、脑出血发病后4周,可以开始这项锻炼,先从健侧做起,从需要人帮助到独立做起,之后两腿下垂,坐在床边,进行平衡训练。72例中2周后可下地坐椅子32例能维持10分钟,可进行展位平衡、迈步和上下台阶23例。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

心理护理:支持、激励患者进行锻炼,同时使家庭社会予以患者最大的支持。

锻炼的强度:根据患者的状态和功能障碍的程度,决定功能锻炼的强度。

锻炼的顺序:①按摩侧肢关节肌肉组织。②做各种关节屈伸运动,先近端,后远端。③保持正常的卧位。④患侧肢体放置功能位。

锻炼的时间:病情允许尽早在24小时内进行活动,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制订锻炼计划。

结 果

本组72例中,跟腱痉挛1例,无1例发生肌萎缩、静脉炎、静脉血栓和褥疮,步行行走恢复39例(54%),62例坐位、站立位达到平衡(86%)。

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有重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有效的功能锻炼促进了代偿和重组的产生。通过心理疏导改善和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提高锻炼的主动性和达到良好的效果,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

早期的功能锻炼给患者以静态的、被动的抗痉挛治疗为主,采取被动患肢功能锻炼。一方面,增强患侧感觉的刺激输入,降低患者对偏瘫肢体的忽略现象;另一方面,既防止关节活动范围低下,又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加强了健侧肢体的锻炼。

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状态,医护密切配合,制订适合患者的锻炼强度、时间,个体化、系统化的计划。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可能的功能锻炼,既可增加患者坚持锻炼的信心,又利于护理工作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第6篇:功能锻炼护理范文

[关键词] 开胸手术;患侧上肢渐进式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创伤往往破坏了正常的血管、神经和肌肉,使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上肢功能障碍。因此,做好开胸手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使被手术破坏了的组织尽快建立侧支循环,有利于患肢水肿消退及手术部位皮肤浅感觉的恢复,尽快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幅度,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2008年我科进行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36例。

1.2 方法

1.2.1 术前教育

1.2.1.1术前一周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健康教育;

1.2.1.2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目的、作用重要性;

1.2.1.3向患者进行一对一讲解与示范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在术前熟练掌 握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2.1.4术前每日检查患者对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并随时给予指导,直到熟练掌握;

1.2.1.5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书面计划。

1.2.2 术后护理

1.2.2.1按术前制定的活动计划,协助患者进行渐进式患侧上肢的锻炼;

1.2.2.2随时给予患者以指导和示范,对患者所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肯定与表扬;

1.2.2.3每日监督,检查患肢锻炼情况,测量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

具体方法为:①术后6h(患者全麻清醒后),开始做五指同时屈伸,握拳运动,每次3-5min,每日3次。②术后第1天开始肘部屈伸活动,清晨用患侧手刷牙、洗脸,就餐时用患侧手持碗、杯。③术后第2天开始梳头运动,颈部不要倾斜,肘部抬高,保持自然位置,每日3次,每次3-5min。④术后第3天开始上臂运动,运动时为保护患侧上肢,用健侧手拖住肘部,做患侧上肢上举过头运动,每日3次,每次3-5min。⑤术后第4天开始肩膀运动,逐步将患侧手放于枕部,触摸对侧耳朵,开始用健侧手予以协助,逐渐将患侧手跃过头顶,触摸到对侧耳朵,每日3次,每次3-5min。⑥术后第5天开始综合运动,包括摆臂运动:双手左右大幅度摆动,为避免患侧与健侧差别,应共同用力,上肢上举动作:双上肢交替上举;先煽动臂膀运动:双手十指在脑后叠加,两肘在面前开合,保持两肘高度一致,并向后大范围展开。每项运动每次3-5min,每日3次。

2讨论

2.1 渐进锻炼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功能锻炼促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运行,促进病理产物吸收和排除,以而减轻疼痛,加快患肢消肿,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疤痕黏连等。

第7篇:功能锻炼护理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289

在总结之前工作经验教训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功能锻炼方法和护理措施,并从2010年3月份开始在部分患者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乳腺癌施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71例。所有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3~64岁,平均48.7±5.2岁。病变均为单侧乳腺,左侧39例,右侧32例,37例患者施行了改良根治术,34例施行了扩大根治术。所有患者有冰冻病理切片检查确诊。

肢体功能锻炼方法:71例患者于术后清醒后即开始在护士的指导下按照我们制定的规范进行锻炼,主要是早期开始分步骤的上肢功能锻炼。①术后24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关节的活动,患者卧床,取平卧位,依次做伸指、握拳(前臂与上臂呈90°,手指用力握拳再完全张开)、屈腕、屈肘等锻炼,以防患侧肢体肿胀的发生。每日可练习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此期功能锻炼持续至拔除引流管下床活动时。②拔除引流管可下床活动后(术后3~4天),患者即可开始进行肩关节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练习耸肩的动作,患者坐于床边或者站立,挺直脊背,双臂自然下垂,收缩上臂肌肉,上提两臂使之尽量靠近耳朵,放松,每日3~4次,每次10分钟左右;“爬墙练习”:用患肢手指顺墙渐渐向上滑行,尽可能地提高,直至手臂完全伸直,然后缓缓下移至原来位置,每日练习3~4次,术后第5天即可开始;用患侧上肢摸同侧耳郭和对侧肩部;病情进一步好转后,可练习患侧上肢伸直、内收、屈曲肩关节等动作。锻炼过程中,应告知患者坚持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循序渐进的锻炼,不能急躁,应坚持在不影响切口愈合的前提下锻炼。如切口愈合不良,则应适当放慢锻炼速度。医护人员要随时评估患者患侧肢体活动的耐受力和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功能锻炼的方案。③术后9~14天,切口愈合拆除缝线后,应继续坚持以上运动并可进行上肢旋转和扩胸运动。上肢旋转,患者取站立位,将上肢尽可能的向前和向后摆动,然后将上肢贴垂于同侧躯体,外旋和内旋肩关节。此期的功能锻炼可适当延长锻炼时间,并鼓励患者自己打理生活,如穿衣、梳头等需要运动上肢的活动。④出院后应继续功能锻炼,进行适当的负重劳动,以达到增强患侧肢体力量,完全恢复其功能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有意识地多使用患侧上肢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护理措施:有效的护理应当兼顾术前、术中、术后各个时期。

⑴术前护理的重点在于心理护理: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沮丧甚至抑郁厌世的情绪。此时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指导和积极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在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基础身体状态,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血糖水平、肝功能、肾功能等。对于存在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感染等合并症的患者,应积极纠正合并症,最好能够将患者的基础生命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之后再施行手术。

⑵术中护理主要是加强手术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提高无菌意识,保护好手术野的无菌区,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损伤和失血,减少手术带来的感染。

⑶术后待患者苏醒、血压平稳后,置患者于半卧,以利于切口引流,并改善呼吸。监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密切注意切口愈合情况,观察切口是否有红、肿等感染征象,及时清洁切口并换药。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是否有受牵连过紧的情况,保持引流管内有效的负压。重视疼痛护理,由于乳腺癌根治术切除组织较多,创伤大,术后疼痛严重,应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止痛药物。乳腺癌根治术创伤大,术后可正常进食,以后应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患者早日康复。

⑷患者康复出院时应对其进行细致的出院指导,将所有注意事项印成小册子发给患者,并当面告知。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在家尽量生活自理。着装应宽松舒适,避免佩戴手表、首饰,以免过紧的衣物和饰品压迫患侧肢体引起血液回流障碍。每日进行适度功能锻炼,前3周不要使用患侧肢体上提>1kg的重物。做好避孕措施,5年内尽量避免怀孕,以减少乳腺癌的复发。另外,要指导患者学会的自我检查,检查时间以月经后7~10天为宜。取平卧位,肩部可垫一薄枕,将被检查一侧手臂上举过头,用对侧手指掌面扪查,按内上-外上-外下-内下-中央的顺序轻触,并触摸扪查腋下,每月至少进行1次。发现乳内或腋下有硬结或肿块,有分泌物流出时应及时就诊,并嘱患者定期复查。

结 果

对患者进行了0.5~1.5年的随访,71例患者中有7例因乳腺癌复发死亡,2例患者出现上肢淋巴水肿,5例患者出现患侧上肢肌力下降,余未出现明显的关节活动异常。患者关节活动自如,能进行正常生活劳动。

讨 论

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切除范围大,严重影响了患侧上肢功能,如手术后早期未进行功能锻炼,可出现废用综合征,影响工作生活。由于乳腺癌手术清扫范围大,患者术后疼痛严重,许多患者惧怕切口疼痛而拒绝术后早期锻炼,致使切口处瘢痕挛缩,肩关节活动受限,因此,控制好术后疼痛也是乳腺癌术后有效肢体功能锻炼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晓菊,胡雁,黄嘉玲,等.渐进式康复操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5-7.

第8篇:功能锻炼护理范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髋关节取代原有病变髋关节置入人体的一种手术。其目的是解除髋部疼痛,保持髋关节稳定,恢复关节功能,调节双下肢长度,缩短卧床时间,有利于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术能使90%-95%的病人疼痛表现完全减退或大部分减退,很多髋关节僵直的病人术后重获接近正常人的活动度,几乎所有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均有改善。

1 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1.1 一般护理

1.1.1 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监测T.P.R.Bp.HCE等,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切口是否疼痛、肿胀、渗出等。患者疼痛时遵医嘱给与镇痛剂。

1.1.2 保持引流管通畅,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保持持续负压,防止扭曲、压迫,勤于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毫升拔出引流管,并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记录引流液量及切口出血情况。如短时间内引流量较多颜色鲜红并伴有血压下降应立刻报告值班医生,尽快做好止血输血的准备工作。

1.1.3 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1.4 导尿管护理 每日消毒尿道口早晚各一次,预防尿道感染。女性给与擦洗会阴每日2次。妥善固定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每日更换尿袋。关闭尿管,定时开放,以锻炼膀胱的收缩功能,并嘱患者多喝水。术后第二天拔出尿管。

1.1.5 褥疮的预防 每隔2小时按摩腰骶部,背部及其他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平整清洁无碎屑。

1.1.6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 鼓励患者将痰咳出。嘱患者多饮水。

1.1.7 预防便秘 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定时排便。术前锻炼在床上排便。

1.1.8 注意观察患肢趾端血液循环状况、皮肤温度、是否水肿、及神经末梢的感觉情况,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弱,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1.1.9 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麻醉清醒后,即行患肢肌肉舒缩锻炼,被动按摩下肢肌肉,遵医嘱每日1次皮下注射肝素钠3000单位,连续7天。或行下肢肌泵,促进静脉回流。

1.1.10 全麻术后6-8小时进食流质饮食,逐渐到半流质饮食到普食。宜进食高蛋白、高糖、富含胶原、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C丰富的食物,忌食腥辣、油腻食物,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1.1.11 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多为老人,病人考虑的问题多。担心预后不好或治疗时间较长连累晚辈从而产生忧郁焦虑不安,应尽量和患者沟通,讲解配合医生的治疗可以达到生活自理并且不拖累晚辈。使他们心情愉快的接受并配合治疗。

1.2 护理

1.2.1 术后患者应取仰卧位,患肢应取外展中立位。患肢小腿抬高10度-20度,外展15度-30度,膝关节前面和足尖保持向上,两腿之间放置软枕。或穿“丁”字鞋,以防关节内收、外旋及屈髋。[1]搬动患者时要求动作协调一致,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体水平托起,保持髋关节伸直、外展、旋转中立位,不能牵拉、抬动患肢。患者需要使用牵引床,排便时让患者两手抓住牵引床拉手,靠三个健肢用力,将身体吊起,待臀部离床后,将便盆从健侧放于臀下,排便后再次吊起,取出便盆,清洁。

1.2.2 [1]不能让患者轻易翻身,7天后,如无特殊情况,可允许患者翻身。翻身时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向术侧翻身,防止患肢内收、内旋。

1.3 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

1.3.1 术后当天 患者清醒后即可开始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运动,鼓励患者主动用力行踝关节背伸跖曲,每2小时20次并辅以下肢肌肉被动按摩,同时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运动,要求患者尽量将膝关节伸直。

1.3.2 术后第1-2天 床头摇起(不应超过30度),患者平卧位,加强训练强度,指导病人有规律的、主动地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并指导病人做踝关节环转运动,以上两种练习交替进行;同时开始髋膝关节屈伸训练,方法是平卧,趾尖朝上,手臂放于身体两侧,足跟贴于床面,屈曲髋膝关节,在恢复到开始的姿势,重复20次,每日2次。膝关节要求屈曲小于90度,同时加强健侧肢体锻炼。

1.3.3 手术后3-7天 主要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当股四头肌足够强时,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厘米,空中停顿5-10秒后放松。为病人下床负重锻炼做准备。术后第三天拔出引流管后,指导病人在主动锻炼的基础上进行CPM训练,即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每天2次,每次30-40分钟。将患肢正确放在CPM机上,在医生的指导下角度由小到大进行锻炼。指导病人床上坐起―坐床边―床边站立―拄拐行走及肌力训练;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或陪护共同掌握协助病人上下床的方法,从健侧移坐至床边,待病人适应后离床;手扶床沿站立健侧负重,患侧不负重,至下肢肌力恢复后进行站立后伸和外展练习。应避免髋关节屈曲大于90度(大于90度会增加髋关节脱位危险)。

1.3.4 术后8-14天 训练到患者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可在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帮助下练习使用拐杖行走,患肢不负重,逐渐过渡到患肢负重。慢慢由双拐到使用单拐,直致弃拐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在椅子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自行车训练等。

1.3.5 术后2周后可拆线出院。

1.4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 一般术后2周出院休养,但患肢的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必须指导病人坚持在家锻炼:一般情况扶双拐行走4-6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走距离;术后6周-3个月,此阶段主要锻炼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可使用单侧手杖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1分钟;指导病人站时患肢外展,术后6个月内避免内收、内旋、外旋及髋关节屈曲超过90度;如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凳及弯腰拾物和盘腿,以防止假肢脱位。为保护假肢和延长假肢的寿命,要求患者避免做任何增加髋关节负荷的运动,如跑步、跳跃、爬山和举重等活动,注意合理调整饮食,但避免体重过度增加,戒烟戒酒,嘱患者术后1、3、6个月复查。

2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给机体造成创伤较大,因此,要求病人有较强的心里承受能力和较好的心里素质。由于该类病人年龄普遍较大,又曾长期遭受疾病折磨或严重创伤,心里承受能力较低,体质相对较差,手术易导致病人心里失衡,出现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反应。术后处理不当,还可引起局部感染,人工关节脱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可见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和康复指导占有重要地位。要求护士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为患者答疑解难,解除心里负担,给予心里护理。并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患者的功能基本恢复几乎全能达到生活自理。这一过程繁琐而艰巨,需要护士具备耐心、细心、责任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第9篇:功能锻炼护理范文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在中老年中发病率高。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剧痛与颈椎病病史有关,与伏案工作时间长短亦有关,其中临床以神经根型最为多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使一侧上肢剧痛无力、沉痛,需要对侧上肢托起。不能持久站立行走,手指及上肢发麻跳痛,需要平卧数分钟后颈丛、臂丛等神经疼痛可稍减轻。通过采用推拿、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同时配合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效果明显,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保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9例,其中男78例,女61例,年龄48~66岁,平均53岁;颈椎间盘病例都有典型的神经根型受损的临床表现,并经X线、CT和MRI证实与临床症状相符合。

        1.2 治疗 

        根据颈椎病急性春冬两季疼痛期发病特点、疼痛性质为持续性,上肢特别沉重、疼痛,并有托不起的感觉,难忍,不能坐立和行走,只能被迫平卧休息,痛肢畏寒,遇寒冷疼痛加重。故根据该病特点,治疗原则采用局部及全身治疗。局部治疗采用绝对平卧休息;颈部推拿、牵引、拔火罐、中药热敷。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人的精神状态不仅与疾病有关,还与病症的转归密切相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全身或颈背部肌肉就不能很好的放松,若此时患者又存在脊椎错位,那它两侧肌力将出现失衡,长时间的失衡就会产生症状;而精神因素又可使患者将这一感知放大,导致临床症状的加重。由于部分患者对疾病的性质和愈后不了解,他们虽经多方治疗,但疗效不尽人意,故常产生期待性焦虑或较严重的精神心理症状,难以忍受病痛的长期折磨,而放弃治疗;或是简单认为矫正一、二次就能把病治好。针对不同的心里特点,在病人接受治疗后,我们就应不厌其烦的向其介绍有关颈椎病的知识、特点、注意事项及愈后等问题,坚定信心,并通过文字、图表、录音等形式,为病人详细解答疑惑,同时深入了解患者病情的转归及要求,并做好跟踪随访记录,使病人保持稳定、良好的心里状态,积极配合治疗[1]。

        2.2 临床护理 

        急性疼痛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在颈椎牵引时,注意牵引角度及重量,不易过大过重,以患者承受舒适为度。疼痛时应先拔火罐,后中药热敷,热敷时应将药包直接敷在疼痛部位,注意以不烫伤皮肤为准,不要隔其他用物。中药包湿热敷对皮肤渗透快,止痛效果立竿见影。注意患肢保暖,避免风寒。

        2.3 饮食护理 

        由于颈椎病急性剧痛时,患者只能卧床休息,食欲差,年龄偏大,身体虚弱,气血瘀滞,风湿痛,患者宜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鲜牛奶等营养饮食[2]。

        2.4 做好保健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