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作物的发展史范文

农作物的发展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作物的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作物的发展史

第1篇:农作物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山区、农业发展、可持续、药用植物

在山区开展农业种植,是开发山区的一个明确之举,既不会破坏到生态平衡,又可以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山区的特点就是资源较为丰富,但产业链的形成较为困难,由于地形、气候等原因会限制到农产品的运输以及深加工等,在山区开展农业还有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随着农业的开展,我国的山区的水土流失情况也在逐渐增多,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一定的冲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顾名思义就是一项产业可以不被时间和发展趋势所淘汰,具有一定的持久性。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楣家的基本发展战略,不仅是因为遵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收获持续性的效益,而且重点是可持续发展对大自然的破坏应该是最少的[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想要发展应该是建立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继续繁衍生息的地方,进而将可持续发展变为永久发展。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保护环境、提升国民素质、资源永久性利用等,通过这几方面实现我国的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2山区农业的基本特点

2.1土地面积广袤,资源丰富

山区的首要特点就是土地面积广袤,并且大多数为未开发的土地资源,与已经开发过的土地资源相比,土壤会更加肥沃,化肥、农药等化学要素在土壤中的存在较少,而且通过风蚀和雨蚀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相对较少且难以集中存在,更加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山区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光、水、温度以及湿度等自然条件各不相同,能够促进山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土特产品,并渐渐让山区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发展[2]。由于山区的温度较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短,也就导致病虫害的几率较小,减轻了农药的污染,因此山区农作物的质量总体来说是优于平原地区的。

2.2山区地形复杂,不易耕种

山区地形复杂是山区农业发展的一个优势,但同样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因为地形复杂导致农作物的种植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山地的开垦就带给农民很大的障碍,山地地形复杂,水平高度不一,而且现在比较发达的种植工具大都是用于平原的,适合于山地种植的种植工具目前比较缺乏;其次,山地的灌溉也成了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水源不好找是其一,将水源引至农田进行灌溉也比较难。总之,在山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会消耗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相比较而言,投资较大、收获较少、发展较难。

2.3山路交通不便,发展较难

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山区的交通十分不便利,农作物贩卖不及时就会导致农作物腐烂,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大大打击了山区农民发展农业的信心。现在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多为生产一体化,也就是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以及运输、贩卖为一体。农民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链,可以降低农作物在这一过程中的损失,并且将农作物的价值发挥到最好。但是山区农业发展的一体化受到了地形、农业技术以及交通运输等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山区的农业发展一直没有办法赶超平原地区,而且强硬式的进行开发,会严重破坏山区的生态平衡,不利于山区农业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3种植药用植物的原因

3.1山区中药用植物为主要的农业产物

首先我国的中药材大多生长在四川、云贵高原、广西等的境内山区[3],因此山区的农作物发展,应该首先考虑这些已经在山区存活下来的植物,因为他们本身已经熟悉了山区的环境,也就是说在山区种植药用植物会相应减少探究的时间,不用考虑山区的环境以及气候是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以及技术相对融合,我国的中医疗法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中药对于医疗的不一样的意义。我国每年销往国外的中药材交易高达300亿美元,并且每年的交易额都呈上升的趋势,因此中药材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而我国山区中草药的种类较为繁多、资源丰富,在我国甚至国际上都有较好的市场。而且中药作为我国医药行业中唯一具有知识产权的行业,作为我国传统产物进行出口,也比较具有竞争优势,能够在世界的医药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中药这项特色产业应该带动中国山区的特色地方产业。

3.2能够降低山区水土流失的情况

我国每年都会发生一些水土流失的事件,给山区的居民带来不小的伤害,而植被可以有效控制山区水土流失的情况。植树造林也一直是近几年国家为改善环境推出的举措,与山区水土流失相对应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就是种植植被,能够有效的防止土堤侵蚀和控制水土流失。而药用植物,因为既属于植物范围,又具有特殊的药用特性,深受山区农业发展的青睐。如果能有兼具药用以及防风固沙的药用植物,对于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贡献就会更大。比如连翘,连翘素有“野生植物油”的称号[4],经过提炼后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防腐剂。连翘的生存能力较强,在有机质量较低的石骨山坡以及砂石地域都能够正常生长,而且作为一种落叶灌木,可以在2年左右将地面彻底覆盖,有效地降低了雨水对于地面的冲击,减少了侵蚀;而且连翘的根成网状发散,可以起到固土的作用。除了连翘外,还有许多的药用植物有一定的防风固沙的作用,比如:山苍子、紫苏、刺梨、金银花以及木槿等,将其种植在生态环境较差的山区,对于山区的防风固沙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

4遵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

4.1发掘更多的药用植物

我国有大面积的山区,其中山区中的药用植物也是数不胜数,但真正用于山区农业发展中的药材并不多,因此应该加大对我国山区药材的研究以及开发,确定更多的有利于山区防风固沙的植物,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够给山区的居民带去相应的经济效益。挑选适合山区的药材,首先对当地的环境进行详细的研究,确定药材的适应性,并进一步研究药材的抗寒性、抗旱性以及抗酸碱性等,对药材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将其驯服,使其适应山区的大批量种植,能够有效的促进当地山区的农业发展。

4.2建立符合山区的农业发展模式

山区的农业发展应该是经济与环境双向发展。结合药材的生长环境要素,制定出相应的与山区环境相匹配的种植方案,并且考虑药材的生长期长短进行合理的种植分配,使其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5]。药材都有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将药材进行“一二一二”式的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山区的土地资源,并且使山区尽可能的一直被植物覆盖,这对于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有一定的好处。也就是将保护环境始终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保证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3研究适合山区的农业工具

山区的农业发展还是会受到劳动力的限制,当代的农业工作大多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通过利用机械取代人力,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的工作效率。但因为现在的农业工具大多适用于平原地带,因此应该致力于开发适合山区的农业工具。有了方便的工具能够充分调动山区农民的生产热情,也能够有效促进山区农业的发展。

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发展的主要要素,而山区由于地域的限制,一直没有将其功效发挥出来,而山区的面积又很大,充分利用起我国的山区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山区中发展药用植物的种植,不仅是为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对于环境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且可以将我的中医疗法以及中草药材推向国际。

【参考文献】:

[1]师孝文,谭明交. 山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产出预测――基于灰色系统对龙山百合的实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9:314-316+318.

[2]张雁. 药用植物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2:315-316.

[3]郭静霞,李F辉,白金牛,高琦,李振华,张春红. 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15,09:1654-1659.

[4]朱映安,和加卫,杨正松,杨燕林,杨洪涛,唐开学. 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29:9279-9280+9294.

第2篇:农作物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蔬菜专业农民合作社;因子分析;态度量表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25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蔬菜专业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大型农场等已初具规模,由于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明显,农产品供销市场信息不对称,行业内信息闭塞,缺乏充分沟通与交流,造成农产品销售缺乏良好的渠道,资源浪费,各地农产品供需矛盾加剧,区域性蔬菜滞销与脱销并存的局面。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关注农产品电商,骆毅通过研究得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结论。但是没有得到蔬菜专业合作社电商发展的数据[1]。杨志峰分析了淘宝蔬菜网店的零售环节和经营上的优势和劣势,物流成本相对较高。消费者经常购买蔬菜,但每次买菜的金额一般也不高,相比之下,配送成本就显得很高。很难规模化经营[2]。杨明梅证实物流发展的滞后性,导致农产品增丰歉收的事件屡见不鲜[3]。在此种背景下,研究蔬菜产业的物流对促进生鲜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上研究都是从发展农产品电商角度研究,但任何电商最终还是需要消费者接受,因此本论文以消费者对对黄冈地区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的态度调查与研究,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关键因子,有利于分析蔬菜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的发展制约因素,为蔬菜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调查研究设计

在选择潜在客户样本时,将潜在客户分类为普通客户和大宗客户。通过调研建立对潜在消费者个体可能的特征、消费行为等有一定的认识,运用态度量表的因子分析探索引起顾客消费行为的具体原因,收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在因素分析之前,先将鉴别率较低题目删除,其标准为:平均数大于5.30或小于1.70、标准差小于0.90。按照此标准经经验所有题项都符合条件。从设计的第31项收集的数据分析表明,其均值为4.25,大部分样本理解调查的内容。方差为1.083表明数据的可信性,还是有一定差别。表明调研者大多还是理解理解,平均得分4.25分,本调研有一定可信度。

3 调查研究的实施结果分析

3.1综合板块分析

信度和效度分析如表1,信度(Alpha)大于0.6,因此问卷度量具有可靠性。由表1,KMO为0.636,Bartlett球形检定卡方值为42.976,p值非常接近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表2可知存在二个潜变量,通过分析这两个潜变量:大部分样本还是认可网上购买蔬菜,但对目前网络能够马上实施存在质疑。

3.2蔬菜特征板块分析

由表3,KMO为0.553,大于0.5,说明因子分析的效度可行,Bartlett球形检定卡方值为100.320,p值非常接近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表4可知,以特征值为1为提取标准时,共得到4个公因子,分别可以解释27.215%,16.307%,14.969%与11.347%的变量方差,共计占69.837%。旋转后的变量方差贡献变化不大,故不用旋转的矩阵,直接分析充分矩阵的结果。

由表5分析可以提取潜在变量1可以设计为和蔬菜质量有关的指标,主要涵盖的质量指标有:保鲜、价格、成本和设计参与体验等。潜在变量2设计为网上设计的多样性,特别关注消费者的口感。潜在变量3注重网络平台的品牌设计。潜在变量4顾客希望发挥价格优势。

3.3网购体验板块分析

由表6,KMO为0.662,大于0.5,说明因子分析的效度可行,Bartlett球形检定卡方值为436.975,p值非常接近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表7可知,以特征值为1为提取标准时,共得到5个公因子,分别可以解释30.736%,12.891%,9.689%,7.853%和6.454%的变量方差。共计占67.623%。旋转后的变量方差贡献变化不大。但是考虑到旋转的矩阵,直接提取潜在变量有一定效果,后面使用旋转后的成分分析矩阵。

由表8可以提取潜在变量1可以设计增强网上蔬菜的服务质量,涉及退货和服务,以及优质的三网互联网络的网络设计,增加能够手机上网、微信下单等客户体验内容。潜在变量2设计为,能够给顾客超量的惊喜。特别产品设计过程中,欢迎顾客参与合作社种植体验,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设计丰富的偷菜活动,促销产品。潜在变量3注重网络设计,方便客户上网下单,操作方便,便于追踪订单。潜在变量4顾客希望通过定制等形式形成议价,降低购买成本。同时定时定制,可以减少物流的不确定性。潜在变量5顾客希望增强体验,增加微信手机订单等通用的模式。

4 调研结论

以上结论虽然定量部分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但由于量表是设计过程中有主观成分,因此潜在因子的提取有一定主观性。定性的数据由于设计可能不完整,样本选择有一定误差。同时调研仅仅以黄冈地区为例,将数据结论推广到全国有一定误差。

从以上调查可以得出,蔬菜类电子商务虽然存在种种的发展瓶颈,但还是获得了大部分相关参与主体的认可,可以总结结论如下:

从综合板块分析得出有四因素影响电商的发展:蔬菜质量、网页设计质量、品牌和适当的价格。蔬菜质量有关的指标主要涵盖保鲜、价格、成本和设计参与体验等。潜在网上设计的多样性,特别关注消费者的口感和评价。

从蔬菜特征板块分析有五因素影响电商的发展:网上蔬菜的服务质量、超值的购物实体种植等体验、便捷的网络操作、灵活定时定制等灵活购买方式和顾客希望增强网络体验。蔬菜类专业合作社需要保证自身的蔬菜的品质,吸引顾客参与种植等多种方式推销自己产品。同时也需要较好的界面设计技术,适应顾客灵活定制的需求。

网购体验板块分析以及优质的三网互联网络的网络设计,增加能够手机上网、微信下单等客户体验内容。潜在变量2设计为,能够给顾客超量的惊喜。特别产品设计过程中,欢迎顾客参与合作社种植体验,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以上结论虽然定量部分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但由于量表是设计过程中有主观成分,因此潜在因子的提取有一定主观性。定性的数据由于设计可能不完整,样本选择有一定误差。同时调研仅仅以黄冈地区为例,将数据结论推广到全国有一定误差。

参考文献

[1] 骆毅.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若干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2(09):110-115.

[2] 杨志峰.浅析淘宝网店在蔬菜零售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3(05):86-88.

第3篇:农作物的发展史范文

多年来,“老干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光环,风光的背后,是“老干妈”二十多年艰辛的创业历程。

上世纪80年代,现任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董事长陶华碧住在贵阳油榨街,她每天都要把自己在家磨的米豆腐,用背篓背到龙洞堡叫卖,由于背篓太大,经常挤不上公交车……靠着勤劳,陶华碧后来在龙洞堡开起了一家小吃店。

经过几年经营,陶华碧靠小吃店积累了一些资金,小吃店也升级成一间饭店。陶家的饭店因为饭菜味道好,价格便宜,深受龙洞堡附近学生的欢迎。由于给学生的饭菜分量特别足,陶华碧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干妈”。

陶华碧经营的饭店最吸引人的是饭前免费开胃碟――油辣椒拌豆豉。由于味道特别好,不少人专程到店里品尝,更有人用塑料袋将这道特色的小吃打包带走。此后,油辣椒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靠手工制作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1996年,陶华碧创建了老干妈风味食品厂,也就是今天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

老干妈公司最初制定管理制度时,就把“讲诚信”视为最基本要素。如在员工福利待遇方面,考虑到公司交通不便,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解决食宿问题,如今公司员工发展到两千多人,这个规定仍然执行。董事长陶华碧认为,只要把员工当作亲人看待,事事关心每一个员工,就能感动整个集体。

老干妈公司之所以能够拥有今天这么高的品牌影响力,还得益于公司董事长陶华碧及所有员工始终专注向前、不断钻研眼丰富产品内容的职业精神。目前,老干妈公司已形成日产120万瓶辣椒制品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风味豆豉、油辣椒、鲜牛肉末、水豆豉、风味腐乳等20余个系列产品。

今年以来,老干妈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作用,积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利用品牌优势,加快实施品牌扩张,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加速发展,力争实现年产值20亿元的目标。

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老干妈公司早在成立之初,就一直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户收入,尽最大可能对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作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之路。公司成立以来用于采购农作物原材料资金超过20亿元,极大地带动和提高了我省农民的经济收入。

老干妈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全省辣椒加工业的发展,省内涌现出诸多品牌的辣椒制品,直接推动了全省辣椒产业的异军突起。形成一个立足地方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性产业链条,带动了广大农户种植辣椒、菜籽等农作物的积极性。

第4篇:农作物的发展史范文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科学给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福音,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

平时我们能够接触到大量与科学相关的文字,在阅读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关注科研的最新进展、最新成果,关注新的科学事件,以提高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并为作文准备充分的素材;关注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理解人类应该合理利用科技、正确发展科技。

写作中引用有关科学事例时应该做到准确、新颖、灵活。所谓准确就是要能准确记住事例中科学家的名字、科研成果等,而忌用“有一个科学家”等模糊的说法;所谓新颖就是要能关注科研的最新进展、成果,能用到一般同学所没有用到的最新事例;所谓灵活就是要活用事例,不要把它仅仅当作是议论文中的例子来用,可以通过想象等手段加工成叙事类文章。写作时还要理解科学是把双刃剑,不可夸大其作用,也不应排斥,要强调合理利用,力求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B经典阅读

海水灌溉农田

人类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的梦想由来已久。但是,由于种种技术条件的限制,这始终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科学幻想。实际上,在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上,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技术障碍。因为每1000克的海水中平均含有35克盐,用这样的海水来灌溉绿色植物,那不是在“腌咸菜”吗?显然,能否培育出“抗盐”的两栖作物是实现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的基本思路。

在近十几年里,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发现并培育出了“盐生植物”。这种植物的特性之一是,它们喜好海水环境,并能在海水中正常生长。它们的根部有个“过滤”装置,能把海水的盐分过滤掉,使作物体内获得淡水营养。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有14种作物具有这种特性,其中有两种盐生植物能产生同小麦相当的蛋白质,可望成为人们的新型食品。生长在墨西哥沿岸的海蓬子就属于两栖盐生植物。在我国,科学家发现生长在海岸滩涂的碱蓬也是一种盐生植物。经过人工培育驯化,它的嫩芽可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它的种子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制成保健食用油。

筛选和培育盐生植物的另一种途径是利用农作物杂交技术。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盐生农作物。用70%的海水直接灌溉这些农作物,获得生长良好的黄瓜、西红柿。用盐度3.8%的海水灌溉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也获得了理想的收成。近十几年中,人们利用基因技术又培育出多种新的盐生植物。在干旱少雨的沙特阿拉伯,人们就成功地进行了这种实验。

将海水进行简单的技术处理也能收到令人惊奇的效果。科学家进行实验,将经过磁化的海水直接用于农作物灌溉,实验结果是出乎意料的,每公顷海滩平均收获茄子15吨,或高粱30吨,或西红柿33吨。这项技术虽然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它初步显露出的希望使得人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考点训练

1.下列各项因素,与海水能否直接灌溉农田不相关的一项是( )

A.时间因素,古代人类对此仅仅是梦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梦想才可能变成现实。

B.海水盐度因素,盐度的高低决定了农作物是否能不被“腌咸菜”,并能够有效吸收养分。

C.作物自身因素,能找到在海水环境中正常生长的作物的话,就可能实现海水灌溉。

D.杂交技术因素,将耐盐基因植入普通作物中,培育出新的盐生植物就能实现海水灌溉。

2.下列关于科学家为实现海水直接灌溉农田而做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盐生植物的根部有“过滤”装置,它能把海水中的盐分过滤掉,使作物体内获得淡水营养。

B.科学家发现了海蓬子、碱蓬等能产生同小麦相当的蛋白质,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多种盐生植物。

C.科学家利用含盐分的水灌溉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的黄瓜、西红柿、小麦等,获得了理想的收成。

D.利用磁化技术简单处理海水,可消除大量盐分,然后直接用于灌溉,收到了惊奇的效果。

3.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筛选和培育盐生植物是实现海水直接灌溉的重要途径,因此基因杂交技术在这一领域有着重要的前景。

B.在干旱少雨的沙特阿拉伯,人们就成功地进行了实验,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可以征服沙漠了。

C.成功向海洋进军,获得大量的海水资源,这将可以使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压力得到有效的减缓。

D.这项技术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初步显露的希望使人们相信,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阅读指南

说明文,尤其是科技说明文要强调说明的准确性,因为在科研工作中往往会因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在科技说明文阅读题中也要求体现准确,所以往往设置“细节题”――从细节处进行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择正确答案时要做到“句句查来历”,即在对任何一个句子作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判断时,必须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比如第2题,A项虽然在原文中有“它们的根部有个‘过滤’装置,能把海水的盐分过滤掉,使作物体内获得淡水营养”的依据,但与题目要求选择的“实验”无关;原文没有说海蓬子、碱蓬就是“能产生同小麦相当的蛋白质”的两种盐生植物,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是碱蓬的种子,不是海蓬子等,更不是“多种”,所以B项也不能选;原文3、4两段提到利用含盐分的水灌溉杂交技术培育出的黄瓜、西红柿、小麦等,获得了理想的收成,所以C项正确;原文说“将经过磁化的海水直接用于农作物灌溉”,而不是“消除大量盐分”,所以D项不正确。

C经典作文

白色日光经过三棱镜以后就会闪现红、橙、黄、绿、蓝、青、紫七色光。其实不仅仅是日光,当你换一种方法,也能看出貌似单调、相同、不变的世间万物中的多彩来。

请以“多彩”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斑斓科学

蔡玲玲

不知从何时起,人类的祖先无意间就打开了“科学”这道神奇的大门,随着充满好奇心的人类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科学也渐渐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展现出了她的斑斓色彩。

科学是红色的。它悲壮,激昂,震撼着人的心灵。被称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一生都在为科学事业拼搏奋斗,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每一次挑战。长期与放射性物质打交道使她不幸身患重病,然而她却从未退缩过。她就是科学史上那一抹红色,她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去攀登科学的高峰。

科学是金色的。几十年如一日,袁隆平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极大地缓解了中国人多田少的严峻形势。袁隆平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但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个中国农民。又是一年秋,金灿灿的稻子大丰收。金色,是付出后的收获。

科学是绿色的,如自然界的生命一样朝气蓬勃。就在一棵苹果树下,一个成熟的苹果砸出了牛顿的灵感,“万有引力”学说就这样被发现了。后来,这项发现又与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相结合,构成了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让人类在认知自然的过程中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让后人找到了一个可以站得更高的巨人的肩膀。绿色,是创造力的代名词。

科学是蓝色的。哥白尼大胆地提出了“日心说”,却因其与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地心说”相矛盾而遭到了教会的封杀。虽然直到临终前,他才有机会将他的《天体运行论》付印成书,但就像黎明前黑暗中东方的那一缕蓝色,“日心说”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并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以来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

科学是银色的。2003年杨利伟穿着银色的宇航服迈出了中国载人航天之路的第一步,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上高峰。2005年,浩瀚的太空又印下了费俊龙、聂海胜的身影,我们与发达国家在航天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了。银色,是中国宇航人成熟的象征。

科学是黑色的。火药是人类的重要发明之一,然而它最重要的用途却是在战场上。从古到今,有多少人在炮火的轰鸣中化为灰烬!黑色,是让人类最心痛的灾难。

斑斓的科学色彩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万花筒。愿人类消除科学中不和谐的黑色,欣赏到更为璀璨、斑斓的科学之花。

技法点拔

第5篇:农作物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1农业信息化的概述

农业信息化将新农村的发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农业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深入到农业生产的每个过程当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信息化可以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在农村地区进行传递,并进行充分的利用与相互补充,使我国农业经济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1]。

2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2.1信息内容繁杂

农业信息所包含的内容繁杂,包括自然环境信息、植物生长规律信息、各地区气候信息、农作物物价信息等。这充分说明了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农业发展也与我国经济发展有极大的联系。就农作物的生长而言,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每种农作物所需的土壤养分、水分也各不相同。其中一项因素没有管控好,就会降低农作物产量,进而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

2.2发展漫长

农村信息化发展与城镇信息化发展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能助力信息化的推广。而反观农村地区,农村居民本身的文化程度就不高,再加上思想过于保守,素质低,阻碍了农业信息化推广,从而导致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速度缓慢。

2.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可以给我国农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保证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维持我国的生态环境平衡。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农业信息在农村地区快速传播,加快了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了农业资源共享,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而为我国农业创建了新的生产模式,开创了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3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强化基层农民的信息化意识

农民是进行农村信息化推广的主体和关键,因此加强基层群众的信息化意识十分必要。首先,要重视对基层农民进行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益处进行宣传,让农民真正掌握实用的信息技术。其次,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提高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从而构建完整的网络资源库,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

3.2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源整合是非常重要的。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建立内部机制的基础之上,扩大农村网络的覆盖面,促进农业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整合。

3.3促进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协调发展

信息化网络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不仅能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同时能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农业信息化的出现,使农业发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计算机普及率低的情况,一些农民获取农业发展信息的渠道比较少,只有电视和广播等。因此,在进行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将传统媒介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为促进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3.4规范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传统的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信息传递滞后,直接影响农民对市场需求的判断,使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因此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将农业信息传递给农户。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促进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4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4.1提升农业生产速度和质量水平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农业发展史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是采集和游牧,简单的农业活动是利用石器进行的。与原始阶段相比,传统农业阶段已经积累了一些农耕经验,农民开始利用畜力和手工铁制工具进行生产。虽然农业生产效率不高,但是普遍都达到了自给自足的程度。与前两个阶段相比,现代农业致力于农业信息的使用,在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各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并且对生态环境进行精心的保护和治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使现代化和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在农业发展方面,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农业生产的科学实施。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收集必要的信息,可以根据土地和气候变化,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4.2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产业更加科学化

农业信息化优化了资源配置。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协调多个生产环节,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传统的方式虽然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投入高、产出低,与信息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比,不具有竞争优势。另外,信息化可以促进农业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既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又加快了农业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平台不同的市场信息,还可以科学监测其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发展,为农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科学的保障。

4.3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农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实现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化的发展,既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也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真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农业信息化也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生产活动主要是根据农民以往的生活经验决定的,有的决策不合理。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使各个农村社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农民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有效信息,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安排。

第6篇:农作物的发展史范文

水生生物是和水环境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水质被污染,那么相应的水生生物就会产生反应,通过对水生生物所表现出的变化就能达到对水质污染进行监测的目的。针对微生物生物群落进行监测的方法作为水质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微生物生物群对水质的污染情况具有十分灵敏的反应。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聚氨酯塑料块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泡沫塑料块放进被监测的水质中,通过泡沫块收集到的微生物对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指示物生物法进行监测在进行水质监测时,此种方法一直是非常经典的方法。其利用在水质污染的情况下,对水质中缺失的敏感微生物的种类进行检测,进而监测到当前水质的污染情况。因指示物具有生命周期较长,活动范围较固定的特点,因此对水质污染监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在用于水质监测的指示生物中,大都是无脊椎动物,包括浮游动物、小颤草、脆硬刚毛藻等。

2土壤污染进行监测

土壤受到污染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间接的。通过在土壤被污染之后,土壤农作物、地下水以及人体会受到土壤污染的间接影响,通过对农作物的变化进行监测,进而判断出土壤的污染情况。针对植物进行生物监测在土壤受到污染之后,会对种植在土壤之上的植物带来相应的影响。植物会反应出类似于叶片受损、呼吸作用加强、生长的速度迟缓以及植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改变等等。针对动物进行生物监测在此项技术中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是利用蚯蚓对土壤污染进行监测。因蚯蚓可对污染土壤中的农药和镉发生变化。是一种对监测土壤中镉元素的最有效手段。微生物的监测方法微生物监测法主要是利用土壤中有关微生物的群落的有关变化进而反应出土壤受到污染的状况。人类的粪便和尿液是土壤污染中的主要污染来源。通过对被污染土壤中异养菌的计数和分离处理之后,从而对受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所形成的相应群落中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进而判断出土壤受到污染的程度。污染毒性监测毒性监测指的是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在受到污染之后,其生理机能和相应的遗传物质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反映出环境污染的程度。

3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相关生物对污染物所作出的反应来对评判出环境质量的好坏以及被污染的程度。环境所产生的效应从总体上看是以人作为核心的主体生物系统。正因为如此,生物监测对环境的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但另一方面,生物监测技术因其具有的复杂性又使生物监测技术面临各种问题。

4结语

第7篇:农作物的发展史范文

非洲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但是粮食却不能自给,导致许多家庭生活贫困,小额保险在非洲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部分家庭的保障问题。本文主要从小额定期寿险、小额健康险、小额农业保险等几个方面介绍非洲的小额保险产品。

关键词:小额保险 非洲 险种

许多年以前,非洲的低收入群体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小额保险产品。合作保险组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为某个低收入范围内的家庭提供小额保险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西非为代表,伴随巴马科倡议出现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险项目;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保险公司开始进军小额保险市场,提供专业的小额保险产品。几十年以来,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非正式的小额保险产品,包括:西非的唐提式保险①、东非的患难之交团体、南非的丧葬组织等。最近10多年,保险公司开发了大量的小额保险产品以帮助非洲的低收入群体管理财务风险。

一、非洲的小额人寿保险

大概有910万的非洲人口拥有小额人寿保险。其中,有大约620万人口购买的是葬礼和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是保险人提供的费率低廉的附加险,而费率较高的葬礼保险则与南非的文化有关。事实上,早在2009年,瑞士再保险公司就报道称南非的小额保险覆盖率在世界上排名第三。虽然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统计数据中包括了退休金和个人储蓄(这在大部分国家是不做统计的),不过,南非的现象还是说明了文化因素在保险市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定期寿险因其费率较低并且易于经营而被许多非洲国家广泛提供(大约覆盖了480万人口)。小额养老险(覆盖了80万人口)因其长期性的特征需要更为复杂的管理而且对持单人风险更大而较少被推广。现实当中,因为低收入群体难以长期分期支付保费,保险人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的该类险种的费率很低。但是,低收入群体倾向于解决流动性不足和长期财务目标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小额养老险保单具有储蓄功能从而产生利息以部分解决客户缴费预期的需要。

非洲最为畅销的(覆盖了700万人口)一个特殊险种是小额信用寿险。它不仅覆盖率最广,而且饱受争议。这类险种的问题不在于其复杂性――事实上这是非常简单的险种,而在于其对借款人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该险种通常是小额信贷和其他借贷的附属性险种。实践中,这是最易于销售的险种,很容易要求借款者购买,而且利润非常高。还有很多借款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为借款购买了信用寿险。小额信贷机构要求借款人购买小额信用寿险是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其费率为贷款本金的0.8%-8%不止。当被保险人出现伤残或死亡情况时,保险人会向贷款机构进行赔付。但实施过程中发现,该类险种对信贷机构的保护要大于被保险人,因为是保险人和小额信贷机构获得了利益。有意思的是,那些小额信用寿险的被保险人认为该险种不是他们的,而是贷款人的。小额信贷保险需要被设计的复杂一些而不是仅仅作为贷款资金的担保,许多保险人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目前至少有25%的保单已经扩大了保险责任(比如增加了对客户经营财产的火灾保障)。

二、非洲的小额健康保险

非洲地区至少有190万人口享受到小额健康险的保障,其中130万享受的是涵盖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综合保障。大多数保单是通过医疗互助组织销售的,小部分通过专业的商业保险公司销售。其余60万人口只享受住院治疗,这部分保单多是由保险公司卖出的。这类保单代表了保险公司进军小额保险市场的新趋势。住院保障保险相对容易经营,因为其道德风险和舞弊行为较少,尤其是在私人和公共医疗卫生设施比较齐全的城市地区。当双方有良好的信息系统或可以引入第三方进行管理时,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传统上的健康互助项目提供包括在公立医院进行的基本护理和住院治疗的综合保障。为了持续发展,许多健康互助项目通过除外责任减少了保险责任,其结果是较低的保障。国际研究和发展中心――法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在非洲开发了两个由险种:生育保险和学生保险,这两类险种有两个医疗互助网络销售,并且是强制性的。因此,它们能够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并可以有效的限制逆向选择,还能降低管理成本。生育保险覆盖到所有乡村,所有居民每年缴纳有限的保费(0.4美元)来为乡村的孕妇提供保障。一旦学校管理者和学生父母代表同意每人每年0.4美元的保费,学生保险就会在学校层面上强制实施。考虑到传统的小额健康险,这些险种有效的扩大了保障范围,有希望提高核心产品的销售,并促进互助健康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评价这些目标能否实现为时尚早,但在第一个方面,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在几内亚,实施一年后,有1000名妇女获得生育保险的保险金,1800名学生获得学生保险的保险金。

这两个险种 是在两个国家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之后才研发出来的,它们的设计初衷是要满足偏远乡村人口管理主要风险的需求。除了提高财务上互助的可行性,它们还可能对乡村发展有重要影响――促进孕妇寻求医疗帮助;使学校在学生发生意外和疾病时采取快速的行动(这一点在学生父母相距遥远或无法及时赶到时尤为重要)。

三、非洲的小额农业保险

在非洲,只有不到80,000人为他们的牲畜、庄稼和其他农业相关指数产品投保。在迫切需要管理农业风险的非洲地区,这一数据显然是滑稽的;所以,有必要开发适宜的险种以满足需要。

最近出现的指数小额保险产品暂时提供了管理农业损失带来的财务波动风险。指数化小额保险考虑了个别客户的特定需求,降低了交易成本,使之更方便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提品和服务。指数化小额保险已经开始在非洲各国进行测试,这有利于保险人巩固他们已经开发的市场。尽管保险人对该类产品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即指数化小额保险仅仅处于测试阶段,而且许多人对其理解是有限的。关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明,2008年整个非洲只有13,000名农民购买了指数化小额保险。

小额保险公司和世界银行在非洲的风险管理部于2005-2006年的农作物生长季节在马拉维首次推出了天气指数化农作物保险。单纯从投保比例来看,这一项目是成功的。2009年,大约有8,000张天气挂钩的农作物险保单销售给非洲的农民。而且,该险种在卢旺达,坦桑尼亚,非洲以外地区开始大量试点。

天气挂钩型农作物保险并不是万能的。在大范围推广之前,必须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即使如此,还必须考虑其能否完成最初设计的使命:保障贫困人口。比如,必须有可持续的经济作物的资金链。农作物小额保险必须在现存的供给链上实施,并且需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

指数化险种需要考虑持续管理和持单人的收入。在不同国家,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农业条件相差很大,所以需要不断调整条款来适应。值得一提的是,各地30年的历史气象数据是设计天气挂钩型小额农作物保险必不可少的条件。

另外,必须有配备了大量天气测量基础设施的充足的气象台站为试点及未来的推广做支撑。遥感系统的使用有助于缓解气象台站有限的问题。

天气挂钩型小额保险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基准风险”:农民地里面临的与天气指数不同的风险。比如,一个农民的地里可能经历干旱,而与之距离很近的气象站可能有很大的降雨。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要将这位农民的风险最小化。

每个农作物险种都需要有资本雄厚、对保险市场和该类保险项目深刻了解的保险人。通常情况下,这意味着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再保险,因为地方性的保险公司没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或先进的专业设备。

客户基础教育和持续性教育,在发展中地区是发展小额农作物保险面对的一大挑战。小额保险公司设计了简单的易于理解的漫画书作为客户教育工具,并且定期为农民举办学习讲座。

四、非洲的非农业小额财产保险

共有不到30万的非洲居民不需要农业财产保险。这一群体最需要的是对企业财产的保障。但是,他们当中只有14万人购买了企业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经常与信用寿险捆绑销售。很少有针对家庭财产的自愿保险。南非的奥拉尔保险集团为低收入家庭设计了这样的险种。他们的努力也从某个层面证实了这类保单所面临的挑战。

凭借其在为低收入群体设计寿险产品的丰富经验,最近奥拉尔保险集团在南非为贫困人口研发了一款自愿性质的财产保险。依赖其原有的营销渠道,该产品的受众是低收入家庭的房屋(其价值在6,500-13,000美元之间)。保险责任包括自然灾害和火灾(保额在1,300-6,600美元)、盗窃(保额2,000美元)和责任。保费按月缴纳,每月8-13美元。这一产品扩大了保险责任是以自愿的方式为大量家庭作坊提供保障。尽管从2009年10才开始销售,相对该类产品的发展史而言,还是太早了。不过,奥拉尔在面对提供自愿短期保险产品的挑战方面为其他将要进入这一市场的保险人起到了示范作用。

因为保险公司在低收入群体市场中有不良声誉,所以确定合适的中介来接触客户是销售该类产品的关键所在。奥拉尔通过与零售商、机场大厦、受低收入家庭信赖的小额信贷机构合作销售产品。另外,在南非,保费几乎都是以借条的形式收取的,这会占用较高的交易成本并依赖银行账户实现――这在穷人中尚未普及。奥拉尔的问题是找到一个有效的分销渠道,通过它低收入客户可以以现金的方式缴纳保费。允许客户每月灵活的选择缴费日期,如果他们是季节性工人可以选择一次性缴费,当财务困难时还可以选择部分缴费。

保险经营中的一项重大挑战是核保和确定损失。对于难以确定财产价值的客户,奥拉尔计划采用移动电话和GPS技术。低保费的保单既不能弥补承保前的定价成本,也不能弥补理赔时的评估费用――每次索赔大约花费250美元的费用。奥拉尔借助其黑人经济权利(BEE)协议来实施财产评估,降低了大约90%的成本。评估顾问参观客户住所,将照片和简短的评估报告交给奥拉尔。另外,BEE协议也被用于事前调查中,这有助于收集客户更多的财务信息。

最后一点(仍然十分重要),在一个经验不足的市场开发一款新的自愿保险意味着需要进行市场选择和客户教育。

五、非洲的混合型小额保险

越来越多的混合型小额保险产品出现在非洲市场上,它们通过提供多种保险责任改变了原有的价值观念。如前所述,使用频率最高的混合型险种是信用寿险附加上其他家庭成员的意外伤害险、借款人家庭成员的葬礼保单,和/或企业财产保险。另外一种被经常使用的混合型保险是在住院医疗保险上附加了葬礼保险和定期寿险。在肯尼亚,由相互保险公司和国家健康保险组织联合提供的产品就属于这一类。

在东非地区,先前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小额保险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包括对保险人的不信任、支付能力不足、落后的营销机制等。相互保险公司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与国家健康保险组织合作在肯尼亚开发了面向低收入家庭的混合型险种。这一保险的保障对象包括持单人的配偶和其供养的所有孩子。保险责任包括住院治疗、收入损失补偿、残疾补贴、意外死亡补贴和葬礼费用等。每年保费在50美元左右。该险种没有年龄歧视(68岁以上老人仍可投保)、没有除外责任(涵盖所有疾病、甚至投保前疾病)、没有对所抚养孩子人数的限制。

相互保险公司负责营销和意外伤害、收入损失、葬礼的保险责任。国家健康保险组织负责其客户在遍布肯尼亚的200多家医院的住院治疗。从2008年中期开始推广,该险种在第一年就覆盖了15,000名客户,主要是乡村储蓄与合作组织和小额信贷机构的客户。 为了解决条款理解方面和较低的续保率问题,该产品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潜在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和保险教育。

参考文献:

1. John Wipf,《Improving credit life microinsurance》,省略/public/english/employment/mifacility/

2. Michal Matul,《THE LANDSCAPE OF MICROINSURANCE IN AFRICA》,省略/global/lang--en/index.htm

3. Martina Kirchberger,《LITERATURE REVIEW ON MICROINSURANCE》,省略/public/english/employment

①唐提式保险,即联合养老金制,是一种集资办法,所有的参加者共同使用一笔基金,每当一个参股者死后,剩下人得到一份增加的份额,最后一个活着的人或过了一定时间依然活着的人获得剩下的所有金额。它是一种寿险和赌博的混合物,很久以前就被宣布为非法。

第8篇:农作物的发展史范文

2012年5月,水利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微润灌溉技术,这个被誉为第五种灌溉方式的微润灌溉究竟是何方神圣能使水利部专门开会研究?

所谓的微润灌溉技术是膜技术(高分子半透膜材料)在节水灌溉上的应用。以地下给水方式,在微润管内外水势梯度差驱动下,实现对植物全生育期的持续灌溉。由于微润管以微量、缓慢释放方式对作物实施续灌,因此基本不存在深层渗漏和地表无效蒸发现象,整个灌溉周期可达到较好节水效果。

微润灌溉可根据消耗量来决定供水量,消耗多少,补充多少,是一种精准灌溉方式。准确就是节约。大量的应用数据表明,微润灌溉比滴灌节水50%以上,通常为60%~80%。

微润灌溉同其他四种灌溉方式的区别在于,一是间歇灌溉与连续灌溉差异。前四种都是间歇式灌溉,将超过即时需求量的水分,蓄存于土壤中供作物慢慢吸收,给水量人为设定,与作物吸收过程无关。微润灌溉是以微量水24小时连续灌溉,灌溉水在数量上与作物消耗量匹配,在时间节律上与作物吸水的生理过程同步。二是地面灌溉与地下灌溉差异。微润灌溉以地下灌溉方式直接向作物根区供水,水分不经历地表过程,避免地表蒸发损失、径流损失和渗漏损失,提高了水分有效利率。三是精准灌溉与胁迫灌溉差异。微润灌溉给水量恰当拟合作物消耗量,既无盈余,也无亏缺,避免以往灌溉每一个给水周期作物受一次旱、涝交替胁迫,是一种精准灌溉方式。

微润灌溉原理

微润灌溉以半透膜为核心材料,依据半透膜对膜两侧能量差的“感知”和响应功能制成的一种新型给水器。

微润灌溉产品及系统产品有两种。

一是微润管。微润管为双层管状结构,用纳米材料制成,每平方厘米有10万个孔,孔的直径为0.1微米,即100纳米。管内充水后,铺到哪儿,湿到哪儿。埋入土壤中,在作物根区形成以管为轴心的柱状润湿体。使用时每垄铺一条,使整垄作物受到灌溉。

二是微型水库。微型水库为袋状容器,容量为3.5公斤和1.5公斤两种,可用于树木灌溉。使用时将其置于树根旁,充满水后缓慢释放水分,在树木根区形成润湿体,可对树木自动灌溉。

整个微润灌溉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水源、输水管和微润管。

系统结构非常简单,不含机电动力设备或其他控制设备。水箱充水系统自动运行。其比滴灌节省动力消耗95%以上。

推广应用

微润灌溉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在大棚、退化草原还是在高落差山区果园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在湖北秭归的高落差果园的试验中,每亩农作物一年所需水量:喷灌约为400立方米、滴灌约为200立方米,而微润灌溉则只需要70立方米,非常适合秭归这种常年干旱缺水的山坡地形。微润灌溉系统不需要电能驱动,节水的同时也节能。这项技术目前已走出了国门,在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家进行了推广。

第9篇:农作物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中低产耕地;改良;成效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09

1980~1982年,全州县进行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州县有中低耕地面积3.8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3.05%。全州县人民政府根据这一状况,制定了《全州县中低产耕地改良规划》,30a来,在中低耕地改良工作中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和成效,增肥了土壤,提升了耕地质量,促进了全州县农业持续发展。

1 全州县中低产耕地土壤状况

全州县1980~1982年进行了第二次土壤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州县中、低产耕地土壤面积3.81万hm2,占耕地面积73.05%,其中,中、低产水田2.87万hm2,中、低产旱地0.94万hm2。这些中、低产耕地土壤同时受着多各障碍因素的影响,中、低产水田障碍因素的主要类型有:潜育型田0.58万hm2(包括次生潜育化田0.45万hm2,冷浸和烂疤0.13万hm2);耕层浅薄田(不足12cm)1.79万hm2;石砾底、铁盘底、锅巴底和铁子底田共0.13万hm2;土壤偏碱石灰性田(PH≥7.5)1.36万hm2;偏沙田0.17万hm2;偏粘田0.14万hm2;偏酸田(PH

2 中低产耕地改良

2.1 增施有机肥,培肥土壤

稳定发展绿肥生产。全州县历来重视绿肥生产,解放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种植传统绿肥茹菜、苕子、大麦等,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在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同时,晚稻推广稻底播红花草,冬种专用绿肥面积在2万hm2左右,1990年最大播种面积达到2.43万hm2。对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全州县土肥站多年试验结果,早稻667m2增施红花草1000kg,增产稻谷15.7kg;增施红花草2000kg,增产稻谷30.7kg;增施红花草3000kg,增产稻谷37.4kg。其中增施红花草2000kg效益最佳,增产率在10.5%左右。根据土壤化验,667m2增施绿肥1500~2000kg,可提升土壤有机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发展冬季绿肥生产,以田养田,增肥自身,是一条多、快、好、省改良中、低产田,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全州县传统的秸秆还田利用有花生秆、大豆秆,全县大豆、花生年种植约各为0.34万hm2左右,利用这部分秸秆不堆沤,直接还田,但在旱地中利用较多,特别是种植大蒜时,分行埋于土中,直接还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油菜籽生产,面积稳定在0.67万hm2左右。以及水田耕整及收割机械化普及,秸秆直接还田进一步发展,油菜籽收割后,油菜籽秆全部直接还田,主要施用于旱地作物的表面作为防旱、保湿、保温材料,待当季作物收割后直接深翻于土壤;稻草直接还田,20世纪90年代后,水稻机收面积逐年扩大,稻草直接还田也随之扩大,水稻收割机收获时,稻草因之而捣碎,分撒于稻田中,晚稻田犁翻时直接还田;晚稻收割后,分撒于稻田中作为绿肥作物防寒、保温、保温材料,来年犁翻于稻田中,稻草还田面积达3.34万hm2左右;稻草过腹还田,冬季作为牛、马等牲畜草料过腹后的粪便,经发酵后,形成优质的有机肥还田;四是利用稻草作饲养畜禽垫料,形成栏粪堆沤还田。

积制增施有机肥料。全州县历年就有堆制有机肥料的习惯,堆制方法:采集山青(灌木林青叶、青草)与有机栏粪、人畜粪便堆沤腐熟后形成优质的有机质肥料还田,据水稻试验结果,667m2增施1000kg腐熟堆制有机肥料增谷34.6kg,增产8.19%。全州县堆制有机肥年施用量在3.2万hm2以上。利用稻草、牛粪、尿素、磷肥、石灰等原料堆制的作为种植蘑菇的原料,种菇后还田。

2.2 氮、磷、钾及微肥配合施用

应用推广配方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增强耕地持续高产的能力。据全州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水稻土化验结果,速效磷、钾的平均含量几乎都接近缺素临界期。面积统计:5.1~10mg/kg的少磷田1.8万hm2,占水田面积的46.39%,5mg/kg以下缺磷田1.05万hm2,占27.20%;51~100mg/kg少钾田2.08万hm2,占53.71%,50mg/kg以下的缺钾田1.38万hm2,占35.63%。因此,土壤普查成果应用,在生产上注重有机肥施用的同时,全面推行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及微肥(主要是锌、硼)配方施肥、氮肥深施新技术,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据统计,全州县1980年全年农作物化肥总施用量为46203t,到1988年增加到66344t,增加了43.5%,特别是重视钾肥施用技术,1980年全县钾肥施用量为175t,1988年增加到5972t,为1980年的34.13倍。据全州县土肥站1983~1985年文桥、全州镇等乡镇钾肥肥效试验结果,水稻每667m2增施氯化钾7.5kg,3a早稻平均增谷41.2kg,增产10.01%;晚稻平均增61.8kg,增产18.11%,3a六糙平均增谷13.55%。全州县推广增施磷钾肥的技术,堪称为全州县农业发展史上施肥技术的一大革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目前全州县基本普及配方施肥和氮肥深施技术。

2.3 科学治潜

1989~1990年,全州县农业局在文桥镇江头、圳头、粟水村委,龙水亭子江、坦口村委、才湾镇七星村委,凤凰乡立岗村委开沟治潜0.12万hm2,隆低地下水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年每666.67m2增谷33.2~50.4kg;同时在石塘、才湾、龙水、文桥等乡镇开沟起垄,进行垄稻栽培,增加了土壤通透性,推广面积0.7万hm2(大部分在潜育性稻田中进行),比常规栽培每667m2增产22.5~53.8kg,沟中养鱼,每667m2增5kg以上,实现了稻鱼双丰收。

2.4 深耕改土

县域有耕层浅薄的水稻土1.73万多hm2,土壤表现为耕作层土层不足13cm,土壤板结、耕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及缺磷少钾,土壤供肥能力差,根据这一特点,全州县大力提倡农田机耕,深耕改土措施,20世纪90年代后,农田机耕面积不断扩大,2009年农田机耕面积达7.31万hm2。

2.5 合理施用石灰,对石灰性中、低产水稻土减少石灰乃是或停止使用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部水田都习惯施用石灰,县域水稻是年年施、丘丘施,一糙年施2次,两糙3次,每667m2年施乃是100~200kg熟石灰,把石灰作为肥料的大宗,形成土壤板结,土壤呈碱性反应,第二次土壤普查显示,全州县石灰性田1.36万hm2,占水田面积的35.1%,1982年起全县在石灰性田中全面推广免用石灰,每年减少熟石灰用量3.06万t,按2009年现行价计算,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284万元。

2.6 抓好重点农业项目实施、提升耕地质量

1997年以来,全州县龙水镇的百福、桥渡、安陂村委,凤凰乡的立岗、翠英、麻市村委,安和乡的大塘、文桥镇江头、圳头、粟水村委等地实施了综合农业开发、耕地整治、现代农业项目,这3大项目的共同特点是以平整土地为目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目的农田改造项目。这3大农业项目实施,总投资为3.62亿,共修复引水藻溉堰堤4座、新建修复三面光渠系配套178km,新修田间机耕道路82.7km,平整土地建设高标准田园化农田0.75万hm2,项目实施后,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机械化作业水平,为创建高产稳产农田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3 中低产耕地改良效益评价

2008~2012年全州县实施了国家农业部下达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项目实施获得地块调查资料5344份,耕地土壤分析数据8万余个,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果,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比较分析,全州县30a中低产耕地改良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1 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

耕作层土壤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块状、大块状结构的土壤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53.06%下降到36.73%,下降了16.33%;团粒、微团粒结构的土壤相对上升了16.33%;土壤耕层厚度由14.2cm,上升到15.6cm,加深了1.4cm;土壤酸碱度趋向良性循环,耕层土壤pH值由6.98下降到6.18,下降了0.8,碱性、微碱性土壤面积由38.7%下降到8.39%,趋向中性或微酸性,土壤阳离子代换量由13.62cmol/kg上升到17.42cmol/kg,上升了28.0%。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3.2 提高了土壤肥力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30.1g/kg增加到39.1g/kg,提高了29.9%,全氮由1.74g/kg上升到2.29g/kg,提高了32.0%,土壤有效磷≥10mg/kg的面积由23.4%上升84.34%,增加了3.61倍,土壤速效钾≥51mg/kg的面积由74.2%上升到87.5%,上升了13.3%,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3.3 提高了粮食产量

根据全州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州县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束的198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万hm2,总产量29.21万t,平均1hm2产量3.895t,测土配方项目实施完成后的201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4万hm2,总产量42.31万t,平均1hm2产量5.466t,每公顷产量增加了1.571t,增产40.32%,粮食增产是一个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除农业科技发展与普及、先进技术应用与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应用与改良等因素外,中低产耕地改良提高了耕地质量,对粮食增产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振岳,全州土壤[M],全州县土壤肥料工作站,198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