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质量管理 技术监督 标准化 培训
就标准培训项目管理而言,具体的操作方法为两个原则:标准化原则与个性化原则。标准化是要求在培训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按标准,使培训内容更规范,在今后的工作中实际操作更标准;个性化是指培训内容应该要有差异,因材施教,使培训能够更好满足员工需求。本文基于这两个原则的层面上,对有关质量管理类、技术监督类培训的具体操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标准化的培训内容
对于标准化这个原则而言,质量管理类和技术监督类的培训内容是相近的。这两类培训在实际的操作中,标准化都是要求培训内容的标准化和实际操作的标准化。在培训内容方面,二者都是基础理论知识、政策文件等指导文献、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的标准化内容,对于未来的工作而言,这些内容都是我们企业必须学习的而且是处于一个循环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促进今后企业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标准化。在这四个板块的学习中,理论知识、政策文件等指导文献都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的职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这个行业的基础理论,以及从事工作的指导思想等这些与职工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知识的学习。
在基础知识方面,标准化的内容主要是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技术监督知识、职业道德规范等的学习,其基本上给我们行业的从业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包括技能要求和素养要求,能够便于员工的管理,从而更好的实现标准化工作。在政策文件等相关文献学习方面,主要是普及工作指导书之类的文字条款,能够很好的让员工了解到最新的政策规定或是具体的工作指导原则,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正规化、标准化,从而达到标准化管理的目的。
就培训内容本身而言,标准化体现在其内容结构上,标准化的培训,使培训体系本身变得更为的标准,有利于培训内容的系统化、标准化,使培训更为的规范,培训管理工作更为的正式全面,能够更好的发挥培训的效用,从而最大化的实现培训的最终目的。
二、个性化的培训内容
个性化的培训内容也就要求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具体内容表现出个性化、差异化,满足培训的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培训更加的贴切员工的工作实际,能够更好的给员工实际的工作带来帮助,从而达到培训提高的目的。对于培训内容而言,标准化针对的是大体框架、基础知识的培训,那么个性化则是针对的具体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这两个内容上。当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对这两个小单元做到了个性化,体现了培训的差异化,就能很好的分开培训的方向,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要求和开展培训活动的目的。
就质量管理类培训来说,对于这一类的培训,培训更注重的是管理这个切入点。质量管理类的培训要做到其个性化,就得深挖其内涵。所谓的质量管理,则是要求员工把管理这个概念应用到质量控制中去,实现质量控制流程的规划、标准,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管理过程。那么针对这类培训,在其专业理论方面,要加强管理理念的培训以及质量控制流程的培训,并且要就如何管理质量控制,加强员工的全程管理的意识,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类专门人才。
就技术监督类培训而言,要让其具有个性,那么就还得挖掘技术监督的内涵。技术监督的工作主要是以监督为主,监督的内容是技术等方面的生产工作,那么,在制定技术监督类培训的时候,培训内容就得紧贴这两点,展开培训工作,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在专业理论的培训过程中,更多的培训内容表现在关于技术的检验标准、法律法规,对于技术监督内容要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才能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该加强监督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达到作为一个监督人员该有的精神思想高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其对机械等设备的了解,对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技术监督内容的器械、知识等,要建立其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才能更好的达到技术监督的要求,为企业培养相关的专门人才。
三、创新的最佳实践做法
当然,对于企业的各类培训项目,更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培训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让培训更为有效,让培训更有实践的意义,企业必须要突破我们现有的培训模式,创新现有的培训方法。
在现有的培训体系中,培训模式是相近的,培训目的是更好的培养专门人才,实现企业的基本需求。而往往这种系统化的培训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显得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创新。如何创新,要求企业必须得转变培训这个固有的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培训的目的是加强员工专业技能的进步,企业可以考虑用具有同样功能的手段来辅助培训,从而更好的激发员工参与度,达到一个更好的实践效果。在实际的生活中,企业可以通过专业技能知识大赛,来检验员工对于自己岗位的知识体系的了解,强化专业技能知识;企业可以通过征文等形式的活动,加强员工对于自己岗位的总结反思,实现员工进步的目标;企业还能通过问答等形式的活动,针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改进的对策,通过抢答等小比赛的形式,来强化员工的观念,从而达到培训的目标。企业要灵活的运用趣味游戏单位征文等形式,来辅助培训,使培训能够达到更深化的效果。
总结
对于企业的实际而言,要想是培训效果更能够起到作用,实现既定的目标,必须要深入研究培训内容的制定。就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的培训而言,要实现标准培训内容,必须要坚持标准化和个性化原则,通过标准化建立清晰的培训脉络,使培训工作更为规范;个性化则体现出培训差异,使培训更为专门化,有利于更好的为企业输送专门型人才。在此基础之上,企业更应该有所突破,通过对标实践、跨界创新、行动学习等方式,来强化员工的培训效果,辅助我们的标准培训内容的深化。
参考文献:
[1] 吕自琳.浅谈质量管理[J].湖北农机化,2012年4期.
质量是企业的发展基石和根本,涉及产品生产、服务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面对当前有色行业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质量管理成为了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追求发展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针对当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质量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原材料控制不严、过程控制不到位、顾客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企业需要依靠科学理论,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一套从发展目标、制度体系、监督检查、人才保障、创新发展方面,实现管理提升有效机制。
2.建立企业质置管理提升机制的方法
质量管理机制的构建,要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认真总结和评价现行管理体制中有效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又能解决当前突出问题,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建立企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要掌握以下方法和原则。
2.1重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顾客满意来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增进组织全体成员及全社会的利益。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包括关注顾客、持续改进、一切用数据说话、向组织成员充分授权、广泛采用团队的形式来发现和解决问题、重视组织中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2.2强谰质置管理体系运用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过裎管理为基础,以PDCA循环为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围绕顾客满意度这个核心,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四个方面,对管理体系运行提出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互利的供方关系”八个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2.3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
系统方法木急于立即解决问题,而是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彻底的预防后续问题的发生。系统方法从大量的生产过程、管理流程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的关键点;针对发现的问题要使用分析工具,剖析问题的实质;通过问题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多个解决方案中,优化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计划,分配职责,确定相关部门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实施后,对实施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如果不理想进行改进,如果取得良好效果,则将其作为好的经验进行固化标准化以便推广。
3.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提升机制的主要措施
3.1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发展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提升机制的前提。2012年2月国务院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优势企业。
有色行业生产企业要以《质量发展纲要》为指导,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为统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确定企业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要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行业竞争力为核心,以管理提升为手段,以先进目标为指针,着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科技创新战略、绿色发展战略、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基础,完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增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3.2推进质重标准化俥系建设
生产企业要建立适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在夯实质量标准化工作基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强化标准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科技管理及其他Comprehensive整体提升。一是要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攻关,在推进产品研发的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制定出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标准,不断增强行业话语权。二是要通过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普及和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三是要通过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活动,不断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认真梳理和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和细化工作流程,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要以内审、管理评审工作为契机,主动査找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制度要求是否符合实际,实际执行与制度规定是否一致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3强化责任落实和考核
责任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抓责任落实和监督考核是各项工作取得成效关键。一要明确质量管理责任。要重视领导作用,明确各级领导为质量“第一负责人”,把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工段长、班组长身上,同时把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人员,保证每个岗位质量责任履行。二质量目标层层要分解和落实。通过生产任务下达,制定严格生产作业计划及质量目标,并分解下发到各级生产和管理单位,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三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和权限,明确责权利关系,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四是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考核机制。要建立长效质量考核机制,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对质量人员实行业绩考核看办事管理,每月对考核情况进行通报。要加强督査、巡査、专检和宣传的引领作用,准确落实质量责任。五是建立管理提升成果考核机制。制定管理提升考核评价办法,将管理提升考评结果纳入经营业绩考评。
3.4加强过程控制和监督
生产企业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质量损失,降低质量成本,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关键过程和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实现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提高。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原材料、外购件的检验,保证源头质量合格。要建立严格供应商选择、考核评价机制,严把采购和检验关,确保100%合格后入场。二是优化工艺流程,强化工艺监测,提高过程控制能力。要加大科技投人,改进工艺流程,加强对工艺参数检测和评价,实现工艺流程质量全面可控。三是严格落实三检制,保证过程质量,产品质量可追溯。要完善质量检验计划,严格落实“自检、专检、交接检”制度,确保上道工序合格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四是加强计量器具管理,改进检验过程和方法,提高质检能力。要加强自检能力,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检验的频率和力度。五是加强质量统计和分析,强化专项检査治理,完善质量监管机制。要及时开展质量分析工作,重视质量反馈,认真査找问题发生原因,组织策划质量改进工作。
3.5抓好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长效机制的保障,人才是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一是要加强质量与质量管理培训。以全面的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加强QC小组知识、质量标准和方法、操作技能、6S现场管理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培训,针对企业生产现场出现的典型质量问题,组织质量案例反思培训;培养乐于从事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工作的员工参加质量管理工程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质量意识,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二是加强质检队伍建设,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要定期进行检验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和考核,特别是对检验仪器操作能力培训;开展检验人员练兵活动,提升检验人员基本技能和水平。
3.6创新质量发展机制
生产企业要创新质量发展机制,引进推广优秀经验和先进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提质增效。一是创新质量发展激励机制。要健全质量奖励制度,对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二是加快质量技术创新步伐。要加强“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建设,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研发制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在企业落地。要以《中国制造2025》基本方针为指导,抢抓机遇,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面提升企业内在素质和品牌价值。
4.结语
构建质量管理提升长效机制是注重发现质量和效益,解决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形成质量管理不断提升的必然选择和需要。要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提升的长效机制,重点要做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从规划抓起,做好企业质量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增强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要抓好体系标准建设,建立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工作流程,实现质量有效提升。三是要抓好责任落实工作,确保质量目标有分解,责任能落实,结果有反馈。四加强过程监督和控制,实现生产、管理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五是抓好质量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体系运行提供人才保障。六是创新质量发展机制,通过质量奖励、创新投入等全面提升企业内在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只有做好以上方面,才能逐步构建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长效机制,实现有色行业生产企业做优做强國
关键词:食品检测;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31-02
0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近年来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当前日益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食品的检测与质量管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重新构建食品检测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和应用性。
1 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食品检测类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数量众多的食品类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其在质量检测、安全控制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且存在诸多缺陷,如基础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过硬,行业背景不突出,综合素质不够高等。尤其是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保障食品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维护我国国民食品供给的安全性以及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现代质量管理知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食品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及其管理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目标
食品检测与管理专业服务于食品行业,而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第一物质基础,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正处于由“吃饱”向“吃好”的转变进程,提高食品加工行业的整体生产与管理水平,确保食品产品质量与品质的稳定,优化食品生产管理,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要求,广大食品行业企业和相关单位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3 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3.1 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课程体系构建时采取“倒推法”,建立了“三闭环”的反馈机制。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
3.2 以职业能力模块为核心进行构建课程体系
3.2.1 解构学科体系,设立课程模块 在理论课程体系方面,分别设立了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和专业综合知识模块,该三个知识模块之间互为补充,共同促进。
3.2.2 能力训练为重点,遴选课程内容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能力训练为重点,充分体现应用的目的,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理论内容进行精简,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突出理论知识对操作能力的指导作用。
3.2.3 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优化课程组合 采用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模块,对于不同阶段,结合能力要求,将设计分为若干个项目,同时将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将讲、学、练进行结合,逐步完成每一个任务、项目、模块,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最终提升能力。
3.3 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方案
3.3.1 搭建知识能力“双平台” ①“基础知识平台”:通过对法律法规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学习,进而搭建培养学生素质的平台。②“基本能力平台”:通过对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微生物学、化学检验技能训练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进而搭建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
3.3.2 建立专业能力和素质教育“三模块” ①专业能力教育模块:通过学习肉品、面制品、冷冻食品加工等课程,进而使得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②素质拓展教育模块:通过开设人文素质教育专题,以及学习饮食与健康、餐饮文化等选修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③能力拓展教育模块:开设“食品企业生产运营”、“实验室建设管理”等课程组,学生通过选择相应的课程组进行学习,进而便于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3.3.3 实施“五阶段”专业能力培养过程 ①职业体验培养:在第一学年过后的暑期,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检测部门参加生产、服务工作,进行职业体验,了解行业情况。②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③入职实训培养:在第五学期,针对工作岗位的关键技术和常规技术,开展3周的专业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④顶岗锻炼培养:第五学期后半段,安排学生到食品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进行顶岗工作,进一步锻炼专业技能。⑤就业磨合培养:第六学期全学期,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去向,选择企业和本行业其他单位,入职顶岗,进行就业实习。
“双平台+三模块+五阶段”的培养教育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先学好基础知识,学会基本能力,通过这两个平台,为下一步提高素质、学好专业技能打下基础;二是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针对面对的行业和岗位,通过五阶段的培养;三是充分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思想,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融合,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双平台+三模块+五阶段”的培养教育模式如图2。
4 结论
为保障我国国民食品供给的安全性以及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通过改革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的实践也表明,改革后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十分有利于培养大量具有现代产品安全专业知识,熟悉产品质量管理,熟悉各种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和相关食品法律法规标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学生也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贡汉坤,王尔茂,江建军.我国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的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8-30.
[2]岳晓禹,刘艳娟,李自刚,李欣.高职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1):61-62.
【关键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检验;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22-01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一系列综合,采取综合手段实施孕前预防,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是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已成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重要工作,严把流程中各环节质量关,逐步规范,初步形成了分工科学、操作简便、易于协作、便于管理,工作人员认可、服务对象满意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模式。现就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检验工作中的质量管理环节做简单分析。
1 配强技术服务人员技术服务能力,配齐基层技术服务设备,做好技术和设备管理保障。
1.1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专业人员结构。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服务站的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功能作用,因此要组织服务人员认真学习《计划生育大练兵题库》、《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丛书》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宣传教育、优生咨询、医技能力,加强技术服务人员诊疗规范,进行经常性验收考试;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19项服务内容有13项为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尤为重要,针对检验人员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重视检验的培训,多次组织检验人员参加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医院进修,确保医技人员达到会操作、会判断、会解读、会指导、会质量控制的“五会”要求。
1.2 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制定严格仪器设备的准入标准,专人负责保管,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保养、校正、定标等,解决疑难问题。配齐相关配套设施(采血和盛血器具、试剂、质控物、校准物、不间断电源、恒温、通风及除湿设备等),优化实验室,避免因结构不合理造成操作不方便,减少因基本设施不合要求导致仪器不能正常使用或损坏的现象发生,阻断造成院内感染或交叉污染的途径及制约实验室的惯性运行方式。
1.3 增强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检验质量。要具备质量第一的意识,把质量摆在首位,高标准、严要求,形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坚持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结果数据的统计和处理,并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周期性评价。同时,通过坚持不懈的质量教育,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慎始慎终,认真对待每一丁作环节.通过普及质量控制知识,使每个工作人员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基础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于失控后有迅速查找原因的能力。
2 强化全过程环节质量管理
2.1 规范样品采集操作,保证取样科学准确。样品采集的质量是检验工作开展的关键点,直接关系到检验数据的质量,因此样品的规范、正确的采集和送检,对于整个检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要严格制定并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包括统一检测试剂和设备;严格标本收集、保存和检测程序,特别注意消毒与无菌操作,防止标本污染;标本签收、检查时严格核对姓名、标本号、采样日期、检测目的等;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每周校准检测仪器,并实行年检制度;标本收集、保存、检验、处理登记和检查结果的原始记录保存10年。采样后要尽快送检,为保持血清的质量,在采血运送和分离血清的过程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血清摇动而影响血样的质量;如需运送血样,送样过程中要有保温装置;塑料离心管要用纸盒或泡沫板固定。
2.2 影像学诊断管理。对影像学诊断所需仪器、设备常规维护、保养,并严格年检制度。除了质控设备要素外,检查医师需规范图像采集、分析、识别流程,并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强调影像诊断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认真分析每一帧图像、每一个病例,切忌草率对待“同图异病,同病异图”现象,从而减少漏诊或误诊。同时强化疑难病例会诊制度,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2.3 优生咨询与风险评估管理。优生咨询服务提供者应有良好的医学背景,具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和沟通技巧;具有职业道德,尊重服务对象,注意对咨询的内容保密。风险评估人员由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并合格,熟练掌握遗传优生学知识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执业医师担任。按照规范流程进行优生咨询和风险评估,必要时予以会诊或转诊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此外,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定期分析数据质量,且对每一项工作进行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使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3 结果与体会
通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环节质量控制,市、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在工作中自觉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及时纠正错误,从而保障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质量,规避了医疗风险。目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已成为市、乡两级服务站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通过实践,我们也从中体会到基层计划生育服务部门在环节质量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各级领导明确分工是关键。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市人口计生委领导统筹安排,实行分管站长负责制,各级医疗、辅助、行政负责人负责本科室服务过程的监测,从组织或体制上保证了质量分析、考核的全过程管理。②全员参与是保证。质量控制原则上是全员、全过程参与,这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的持续改进依赖团队合作。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其本质是促使各级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质量“零缺陷”的理念,因此全员参与必不可少。③学会用数据“说话”,重视基础工作。环节质量管理中医务人员要转变观念,从工作的点滴做起,通过“做你所写的,写你所做的”,完善服务基础数据和文字记录。此外,数据统计分析对环节质量管理非常重要,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运用有待加强。
总之,正确采集每一份样品,是做出准确分析结果的必备条件,只有这样,检验数据才能公正、客观,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厉莉,丁兆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的质量管理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2,(08).
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护理管理,进而改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总结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并运用于实践,规范护理行为,切实解决问题。结果:在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进行质量改进,有效控制了不良因素的发生,确保了护理质量的优质、安全。结论: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切实抓好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对专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人文素养的培训,并落实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减少护理质量缺陷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护理人员要以身作则,真正地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妇产科;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304-01
随着我院的不断发展,妇产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相应的护理工作质量与护理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繁琐而忙碌,每天不仅要护理产妇,同时也要护理新生儿,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护理质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工作模式是否体现了整体的护理理念;②护理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护理程序;③护理的工作效率是否符合效率原则。从这几方面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也能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1]。根据妇产科的特点,分析妇产科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将改进措施及取得的相应成果,报告如下:
1 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缺陷
1.1 护理人员自身方面: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工作责任心不够、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薄弱,责任制护理不到位和健康教育不及时等,使工作质量无法提高。
1.2 患者的需求方面: 现在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护理人员还停留在旧的护理模式中,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从而产生纠纷。
1.3 护患沟通方面: 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病情解释不到位,还因沟通不及时,而造成病人的不满。
1.4 护理管理方面: 护理质量的检查和安全列于形式,护理人员把质量考核视为工作负担,考核时往往应对过关,使考评流于形式,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护理工作质量。
2 改进措施
2.1 护理人员自身方面: 加强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护理部及本科室每月通过“三基”“三严”的培训、专业知识的业务学习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能力,使之达到与现代医疗模式相应的技术水平,从而确保医护安全及提高医护质量。
2.2 患者方面: 让患者或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主动与医生或者护士交流身体或心理的不适,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
2.3 护患沟通方面: 加强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介绍病区环境,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解除疑惑等。
2.3 护理管理方面
2.3.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通过质量体系进行的,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为组长,科内其他护士为组员模式的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2],通过全院的努力来提高护理质量。
2.3.2 开展护理质量检查,通过护士长每天查房以及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等来了解病人的需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及时整改,也能及时发现存在与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对现存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每月组织一次全科护理人员参加护理质量缺陷讨论,对现有的问题告知全体护理人员,防范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2.3.3 建立科室护理缺陷登记本与护理质量评价分析登记本,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均登记在护理缺陷登记本上,要求每位护理人员谨记,以此来规避工作中的风险。科室设立安全监督专员,每月进行安全检查与自查,把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书面形式上报给护理部。如发现问题也可及时整改,让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3 结果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专业技术能力有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和谐,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明显减少,护理质量有所提高。
4 小结
护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可作为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专科业务学习、人文素质的培训,并落实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减少护理质量缺陷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护理人员要以身作则,真正地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品牌、质量、标准、计量、食品生产和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标准引领”和“品牌带动”三大战略,树立全程服务理念,积极开展“质监服务进园区”活动,努力提升园区的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品牌工业园区。
二、总体目标
将“质量兴园”活动作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夯实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和特种设备安全等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着力提升企业的整体质量素质。以推进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为核心,力争到2013年,形成一批具有园区产业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从根本上提高园区主导产业和主要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使产品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具体达到以下7个方面的目标:
(一)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在园区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做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和实施工作,努力引导企业导入、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产值超亿元企业9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力争每年推荐1-2家企业参与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评选。
(二)区域品牌引领效应凸显
根据园区特点,做好名牌产品的培育工作,力争新增名牌产品2-3个,力争每年推荐1家企业参与省质量奖的评选、1-2家企业参与市质量奖的评选,实现从产品品牌到行业品牌、再到区域品牌的提升。
(三)企业质量法制意识提高
企业依法组织生产,切实履行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生产企业100%做到取证生产;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产品的生产企业100%通过3C认证;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的产品得到有效控制;不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四)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企业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力争产品质量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工业园区平均水平;重点产品实物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五)技术标准战略有效实施
预期年起三年时间,将园区建设成“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区”。主要工作目标是:
1.积极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的工作机制。通过试点建设的开展,使园区内3家重点企业实现创新产品研发与标准化同步;
2.园区内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
3.推动自主核心技术带动型的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技术标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园区内8家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
4.力争园区内1家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承担国家、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或作为委员参与其工作;
5.园区内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全部加入省企业标准信息服务网,及时跟踪并采用我国最新有效标准;园区建立人才培训平台、检验检测平台;
6.加强企业标准体系建设,1-2个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积极探索制定产业链联盟标准并组织实施,推动自主核心技术带动型的产业发展;
7.落实标准化工作鼓励政策和奖励措施。
(六)计量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园区内90%以上规模企业量值溯源准确,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50%以上名牌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七)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有力
全面治理安全隐患,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对园区内的重点项目特种设备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安全技术支撑。
三、工作任务
(一)提升质量理念,强化质量安全
引导企业围绕“质量兴园”活动,认真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积极配合园区、质监部门开展工作,夯实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和特种设备安全等基础工作。
1.加强质监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学习和宣传,牢固树立企业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履行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生产销售的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准入条件。
2.加大质量知识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讲座、培训等,在企业内部开展标准化、计量、质量等技术基础知识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
3.加强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对原辅材料进厂、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产品出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装、使用、维修等符合国家规定。
4.在企业内部开展“七查一访”活动,即查质量责任意识,查质量安全水平,查质量保证制度,查标准执行情况,查计量检测保证,查现场管理,查质量损失和访问用户。积极配合园区、质监部门做好企业质量状况、实验室人员设备及检验检测情况的调研,主动协助开展质量评价检验、质量分析等工作。
5.制定名牌创建规划,做好名牌创建、提升工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善售后服务,积极开展体系认证工作。以优质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为申报名牌产品创造条件。
6.积极采用国家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提升标准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及时跟踪国内外标准的最新动态,通过制修订标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要主动申请承担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委会、工作组)秘书处等工作,取得该行业标准领域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7.加强计量工作,在原材料验收、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关键环节合理配置合格的计量器具,建立健全企业计量器具台帐,完善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和计量管理制度,规范计量校准行为,保证量值溯源准确、可靠。做好能源计量工作,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与能源审计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二)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措施落实
发挥质监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整体优势,为“质量兴园”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要努力提升服务园区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充实服务内容,落实服务措施,推动“质量兴园”活动向纵深开展。
1.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名牌产品创建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并争创省名牌;引导具有产业优势的省名牌产品向国家级名牌提升。完善名牌产品的培育机制,按照“提升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健全名牌产品培育三年滚动计划,通过品牌培育,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从开发、设计、工艺、设备、产品质量、用户等方面帮助企业分析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提出整改办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鼓励技术基础好、条件成熟的大中型企业争创“省质量奖”和“市质量奖”。
2.开展“上门诊断”质量专题帮扶活动,帮助企业找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举办各项主题讲座、培训,帮助企业培养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指导、推动企业导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依托市质检所和大中型企业实验室,实施质量评价检验工作,形成质量分析报告,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定期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园区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3.加强标准基础建设。组织宣传贯彻先进的管理标准和重要标准,对企业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确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在重点领域中选择一批有潜力的重点企业,依托重点企业开展重点项目的标准化项目工作。推动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努力促进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努力实现核心专利技术与标准研制同步。同时,选择1-2家基础较好的企业为试点,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工作,带动园区乃至全区的企业完善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4.加强计量基础工作。指导和帮助企业按照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为企业培训计量管理和检定人员。根据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指导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拓展计量检定(校准)项目。
5.实现“一站式”服务。对新入园的企业、涉及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以及特种设备生产制造、安装等行政许可的项目,提前介入进行帮扶。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指导企业完善生产条件,指导企业编制质量管理文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帮助企业规范实验室的建设,规范特种设备报批安装、隐患整改和监查验收,协助企业取得准入资格。开辟“绿色通道”,为园区内企业在办理企业代码、商品条码、标准备案、计量检定和产品检验检测等业务时提供方便。
6.加大打假扶优力度。建立园区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联合打假机制,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积极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7.大力推进“质量兴园”的相关工作任务,适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有序组织实施。
(三)提升管理能力,强化平台建设
发挥园区管理优势,搭建质监服务、质量信息、质量监管的平台,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开展质量评价检验和质量分析工作,实现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
1.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园区要加强与市质监局直属一分局的联络与沟通,不定期组织“质量兴园”相关工作人员参加质监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的培训。要采取座谈、走访等形式,向企业宣传质监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收集并报告企业的服务需求。通过加大巡查频次,加强对企业质量安全状况以及特种设备的使用、生产许可情况的监管,并及时反馈质监部门,实现监管与服务并举;要建立健全重要质量安全问题通报制度,对可能诱发潜在质量风险的产品加大监督和巡查力度,做好预测监控工作,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保障工业园区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2.建立质量评价检验和质量分析制度。按照行业特点制定园区企业产品质量评价检验计划,确定质量评价检验的企业和产品,组织开展质量评价检验工作。根据质量评价检验的结果,定期召开质量状况分析会,针对企业存在的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等方面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服务重点,跟踪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提升园区的产品质量水平。
四、工作措施与步骤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要加强“质量兴园”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原则,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园区和各相关街道办事处和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质量兴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市质监局直属一分局及园区管委会组成,负责“质量兴园”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目标分解、指导监督、宣传教育和考评奖惩等工作以及质量兴园工作的具体实施和部门与企业的之间的协调、沟通和实施,发挥技术服务的窗口、质监业务的桥梁和产学研合作的前哨作用。二是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成员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质量兴园”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落实“质量兴园”的各项任务和措施。
(二)开展调查摸底
由园区管委会和质监局牵头,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对园区内相关企业的质量管理、质量水平、标准化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方法可采取调查表式、问卷式、走访式或其他方式进行。摸清园区企业的基本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分类指导服务、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施教育培训
质监部门和有关企业要根据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培训教育工作,在园区内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采取专家讲课、考察学习、职工自学、岗位练兵、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企业领导、质量管理人员、企业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质量法律法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等知识的培训:对企业法人代表集中1至2次质量法律法规教育,对质量管理人员、企业员工的年度质量知识教育不少于2次。要把教育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从而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为质量兴园工作打好坚实的素质基础。
(四)突出活动重点
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认真排查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标准化、计量、特种设备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质量提升的工作重点,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从而实现园区总体质量水平提高的目标。
(五)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开展主题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质量兴园”的重要意义。结合“3·15”、“世界计量日”、“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活动,在园区组织开展质监咨询服务活动,营造园区管委会重视质量、质监服务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二是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质量兴园”工作机制;及时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工作信息,在实践中总结出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并进行交流与推广,同时大力宣传企业的质量文化和品牌。对积极开展“质量兴园”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依法执业,职业道德教育、人力管理
1.贯彻执行《护士条例》,规范护理职业行为。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护士学习护理安全、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知识,教育护士严格遵守医德规范、护士职业道德,每半年进行医德医风考核一次,提高服务质量,使患者感到安全、满意。
3.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弹性排班,完善“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做到人人知晓,通信通畅,应对突发事件、重大抢救等情况确保护理人员及时到位。
4.落实绩效考核制度,根据考评标准,按照护士工作量、护理质量等每月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评一次,并做好记录,将考评结果与护士薪酬分配、评优等相结合。
5.争取增加1-2名护士。力争做到床护比达1:0.4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
全,尤其是三查七对制度,坚决杜绝药品问题引发的护理缺陷;加强执行医嘱的环节管理,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进一步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规范使用手腕带、护理安全标识。
7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质控。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
8、科室护理管理规范化,护理管理分工到个人,人人参与护理管理。建立护士工作手册,完善岗位职责:工作制度、仪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作为内科护士工作指引,以用于护理工作开展。
三、加强护士业务培训
1、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落实各级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和三基考核计划(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等)落实分层次培训,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提高护士三基理论与操作水平。
2、重点加强对新入科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考核,同时按岗位需求举办专科技能的培训,如急救技能、导管护理技能、危重病人的观察技能等,提高护士岗位技能。
3、落实护理会诊和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组织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业务学习、三基考试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考核。
4、开展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做到培训率及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四、规范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1、完善、健全、实施中医护理常规。积极开展专科专病护理,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指导。
2、以《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为指导,制订中医知识技能培训计划,抓好护士中医“三基”培训,重点是西医毕业护士的中医基础知识、技能培训,中医文化学习,提高护士中医理论及技能水平,为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开展扎实基础,科室组织中医基础理论和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学习15技能培训和护理文件书写培训7学时。
3、继续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和中医外治法,抓好中医特色护理服务项目的开展。
4、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
五、加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管理
1.建立健全科室一级质控组织,由护士长和全科护理人员组成,制订质控工作方案,质控从个人做起,认真落实护理质控工作。护士长定期组织质控检查,每半月对各项质控指标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落实并检整改查整改效果.,每月进行一级护理质控会议,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科室实行护士长责任制,护长把好病区质量,落实每天四次查房,掌握病区动态,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护士长认真落实医院和护理部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护理措施,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无事故.落实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行无惩罚护理差错管理.
3.加强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院内感染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按医院院内感染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监测管理工作,并记录在手册上.
1质量查房的主要创新之处
1.1“不确定”受检单位质量查房时间设定在隔周的星期四下午,共分成四组,分别由院长、3名医疗副院长、医务处主任担任带队领导,带领医务处、护理部、财经中心、信息科、医学工程科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查房科室先期不安排,每次由医务处提前一天根据近两周科室医疗工作情况拟定,依次上报各带队领导确定受检科室,做到重点跟踪检查。
1.2统一查房细则针对科室医疗工作环节多、督促检查困难大、检查人员所属专业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统一制定详细的查房工作流程和标准。查房细则从不同方面明确了检查的顺序、内容及方法,列出具体条目,对同类项目进行合并制定成表,使查房细则操作性更强,利于反馈[3]。
1.3严密组织实施每次质量查房均由带队领导组织实施,严格按查房细则进行检查,着重检查医疗、护理等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征求患者意见及建议。机关各部门人员不准私自修改查房内容,对查房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如实记录、通报、汇总。同时,针对近期发生医疗投诉或纠纷的科室要重点检查,增加检查时间及抽查病历份数,扩大检查范围。
1.4全面梳理总结查房结束后,带队领导现场组织机关各部门检查人员,向科室通报检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能现场解决的要马上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做好记录,待仔细研究后尽快给予解决。次日,由医务处向院办公会汇总通报各组查房情况,为医院领导层提供管理依据。
1.5督促整改落实查房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后落实。在质量查房后,被检查科室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科室实际,全面进行整改;各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整改方案的落实,协助科室改正存在的问题,并于下次质量查房时通报科室整改情况。
2质量查房应注意的方面
2.1应理顺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参加质量查房的每名检查人员,均应摆正位置,理清角色,对检查的方法及内容不打折扣,对发现的问题要敢于指出,对涉及的人员绝不姑息迁就;科室人员切记勿将检查作为一种负担,要全力配合,提供便利。对科室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不遮掩,敢于暴露,主动与检查人员沟通,寻求解决方案,使质量查房成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助推剂”。
2.2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查房质量与沟通密切相关,只有与科室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才能更好地提高查房效率。作为检查人员,应边检查、边学习,不了解的情况不乱发表意见,不清楚的情况应主动向科主任、护士长及其他高年资医务人员请教探讨,进一步详细调研;与患者交流时,应尽可能避免有其他医务人员在场,不要急于对患者或患者家属提要求,应先从患者自身疾病诊疗情况入手,表明来意,详细询问,得到患者或患者家属的充分信任,从而获得真实的意见及建议。
2.3应加强管理专业知识学习军队医院大部分医疗质量管理人员来自于临床或非临床专业,未经过正规的管理培训,管理理论相对匮乏;多数人员参与管理时间短,经验相对不足,发现问题手段不多、内容不全、层次不深、针对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查房质量。所以,医疗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当重要,应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到院外参观学习或短期培训,强化管理人员日常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保证查房的质量和效果。
3质量查房的作用
3.1全员质量意识明显提高质量查房是院领导亲临一线抓医疗质量的一项具体措施,具有权威性和针对性。通过此种形式,将医疗质量管理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到每名医务人员,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对医疗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3.2医疗纠纷防范得到加强在查房过程中,特别注意医疗纠纷防范意识和新技术、高风险诊疗环节以及医疗管理等因素对医疗安全的影响,重点检查是否有因技术原因引起的漏诊、误诊、漏治、误治问题,重大手术术前讨论是否充分,对危重患者抢救是否及时,参加急诊会诊的人员是否准时到达,高风险环节谈话签字制度是否执行,是否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医疗制度和操作规程等[4]。
3.3减少了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感染控制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直接影响医疗安全。所以,通过科室感染控制方面的检查,严格督促科室按医院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落实,发现感染管理隐患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同时,根据国家近期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模拟发生场景,检查感染控制工作是否存在医疗漏洞,以真实模拟场景警示全院医务人员。
3.4增强了医务人员专业能力针对在查房中发现的住院医师基本理论不够扎实、基本操作不够规范、对患者诊断处理不够到位等问题。重点加强了“三基”知识考核环节,采取抽签回答问题的方式,将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充分融合,不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通过日常不间断的强化考核,全院的基础训练平均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增强。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文化
1.绪论
1.1 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改变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文”化“人”,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京泰发电公司在建厂初期,就上下达成共识:在创业阶段即明确企业的使命、界定团队存在的意义、确立群体的做事原则,这对于根植优秀基因、培育卓越团队至关重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使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活力。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是公司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京泰发电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从概念认识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之中。公司以“交泰志同、和谐日新”为核心价值观,通过讨论和沟通,深为员工赞同,由此推行了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行为准则:持阳光心态、须彼此信任、行协作之力、达有效沟通,并为全体员工所力行。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员工彼此理解、相互尊重,遇到矛盾不激化、遇到争执不较真,从大局出发、从团队的荣誉出发,做到宽以待人,以和为贵,滋润每位员工的心灵,实现了舒心工作、舒心生活,进而提高了团队的执行力;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公司管理顺畅、制度落实,员工热情高涨、能够自动自发地工作、协调精细地管理、专心专注地努力,尽管基建期任务繁重、员工们为工作长期离家在外,不能照顾父母子女和家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肺腑的模范人物和震撼人心的故事,以生动的事例展示了泰和团队在企业文化引领下的强大凝聚力。
1.2 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关系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成为推动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一个新型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点到面,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人才,同时,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效益,贡献了力量,从生产到行政,从专业到服务,从高管到基层,覆盖面之广,开展活动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京泰发电公司现有装机容量为两台300MW循环流化床空冷机组。自2010年3月投入生产运营以来,根据京能集团关于推进质量管理小组工作的要求,通过全面开展群众性的QC管理小组活动,员工树立了社会责任意识、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常思企业经营之不易、常想造福社会之责任、常为技能精进之努力,在“造福社会、回报股东、成就员工”的使命感召下,自工程于开建以来,员工队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立了安全、质量、工期、造价、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积极为职工搭建展示才智、参与管理的平台,为提高机组经济技术指标、改善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状况、提升煤矸石综合利用水平做出了贡献。截至2014年,公司共注册QC小组90个,累计注册课题210个,QC普及率达到100%,小组活动覆盖率达到75%;累计获得全国电力行业QC成果一等奖1个、优秀奖8个,北京市优秀QC成果奖4个、质量信得过班组2个;累计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约1138万元。
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能引导职工在平凡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有创造性的劳动,体会到工作成就的乐趣和自身价值,于此同时,达到改进质量和降低消耗的目地。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能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同时很好的促进促进企业文化目标建设的实现,并且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组建与开展需要企业文化深层所融合,引发职工主动工作,创新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面对经济环境和形势复杂多变,提升质量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长期任务,国内市场国际化,日趋明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和实质就是质量,要把质量搞上去,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人是最重要,最活跃、最起作用的因素,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也是需要人来体现的,企业质量管理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形成的,而企业文化是在质量管理的活动中体现的,二者相辅相成。现代企业追求企业文化管理,核心之一也是精细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将产品质量精细化,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思想也是节能降损,规范工作,两者管理思想一致,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小组也成为精细管理的一个基础和平台。
2.企业文化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相互作用
2.1 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展现企业风貌,提升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精气神、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十分重要。如果企业的员工都是悲观的情绪,让消极的情绪占据了主流,可想而知,企业的是没有内在活力的,员工都是为应付的态度去完成工作,就会导致企业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反而言之,员工的精神十足,上下一心,斗志高昂,则可以“众心齐、泰山移”。因为在形式多样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中,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所有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胜利,与此同时就激发了高涨的士气,这种情绪还能带到工作当中去,积极的心态必然能提高工作效率。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希望。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丰富企业精神文化的形式,在工作时间以外,职工强烈需要丰富多彩的发挥空间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因为就本身的问题硬件难以满足广大职工开创新和发展的需求,所以就需要“软件”的介入,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小组就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员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营造愉快的活性化的工作现场,也是开发人潜能,使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主活动,开动脑筋想办法,在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活动。
成立群众性的QC管理小组是发挥员工聪明才智、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京泰发电公司开展QC小组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其中走过许多弯路,面对困难和问题,公司上下一心,制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工作推进初期,首先成立了质量管理活动领导小组,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给予QC小组活动开展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设立专项奖奖励基金。号召全体员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创造性的劳动,围绕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生产现场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通过QC小组活动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体会到工作成就和乐趣,于此同时,达到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的目地。组建了覆盖全公司的QC小组18个,为各部门配备了QC负责人,做到责任到人,分工具体。为扎实推进QC小组活动,公司制定了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全体员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展创造性的劳动,从公司的经营战略、生产现场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QC小组活动为企业创新创效、解决疑难问题,达到降本增效、提高人员素质的目的。面对电力企业工作的特殊环境和特殊的工作性质,更多的是依靠大家,依靠团队的力量。通过开展集体的活动,让职工从中感受到队友的信任、友谊和支持,感受到团队结合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在现代企业中,职工的自主活动不但能陶冶情操还能增强职工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凝聚力;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心,从而,有利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
2.2 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提高职工素质,激发工作热情的有效载体
每一个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的成立,在活动过程中的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全员素质的提高,质量管理小组是从尊重人的价值出发,建立心情愉快的工作现场,进行质量改进,达到小组所设定的目标。员工的自主参与是活动最直接最显著的效果,就是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以员工的活力带动整个团队的奋斗力,并能把小组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质量小组活动,使员工发现自己和他人的特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真正的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内在的活力。一次成就而有意的小组成果倡导的是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和塑造的是企业内部巨大的凝聚力,小组活动还应侧重于有竞争进而迸发出的职工在生产和工作中的竞争意识,并将这种不服输的意念转移到安全生产中去,从自我内心培养一种进取精神,尤其是像问题解决型的自选性课题,能积极培养“识大局、挑大梁、打先锋”的企业精神,增强员工的协作观念,小组活动中精诚团结释放到工作中去,就很好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为构建企业内部的和谐环境起到良好作用。
针对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新入职员工多,QC小组活动经验不足的实际,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推进从基础知识普及开始,聘请专家驻场授课,从QC的发展、小组活动程序,统计学的应用等方面,全员参与培训,使QC小组活动在起点就站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道路上,我们向兄弟单位、同行业优秀的QC小组学习,先模仿,然后再创新,最后形成一套科学的,可行性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具有自己特点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模式。公司制定了“普及基础知识,延伸专业理论,培养小组骨干”的推进措施。为员工购买QC成果案例精选50本,要求QC小组成员每周学习时间不低于4小时;定期聘请专家到公司开展全员培训,讲解QC的发展、小组活动程序、QC活动工具的应用等方面知识,通过对这些骨干重点培训,推荐其参加集团及全国QC成果会,提高他们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了公司的全面质量工作,促进了QC小组活动的蓬勃发展。
企业的文化生活氛围好了,员工的都有积极的情绪,这样企业始终会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团队。有了活力,也就有了信心。信心可以说是面对任何难关的原动力,是持续发展的法宝,信心的建立来源于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团队意识,而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就是推广企业文化、增强团队意识和激发职工必胜信心的极其重要而具有实效性的载体。
2.3 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须坚持为企业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如何合理安排质量小组活动的项目和时间?是目前新企业的一个课题。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和灵魂,在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宣传文明道德,弘扬企业文化,借质量管理小组这个平台来充实、丰富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以充实职工精神生活,提高技能水平,展示职工时代风采,陶冶情操,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促进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为总体目标,为企业建设做贡献。坚持“小、实、活、新”原则。公司在年初组织各部门收集生产、管理、经营、设备运行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根据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找短板、选课题,各QC小组围绕活动课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组织实施。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指定专人定期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每年定期组织公司QC成果会,让各小组活动的成果充分交流,同时,外聘专家当评委,通过听取专家的点评和和建议,使QC小组成果的成功率逐年提高。一批困扰企业安全生产的疑难杂症,如凝结水溶氧率高、发电机漏氢量大等问题,通过QC小组攻关被迎刃而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逐年向好,2014年,发电量及利润率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
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开展有声有色的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能减少职工业余时间的孤独和寂寞现象,增强职工的欢笑和快乐感,在活动中还可以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同时企业的大力支持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是他们对事业、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企业拥有一支充满活力、健康、奋发向上的队伍,更能彰显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3.结论
从长远来看,京泰发电公司具有新厂、新机组、新团队等很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要求,QC小组发展前景光明,公司今后发展依然充满希望。在“泰和团队文化”引领下,积累了工程建设和生产管理经验,形成了高素质的团队。伴随着生产运营的推进,企业管理水平必将稳步提高、队伍素质也会随之不断增强,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员工队伍齐心协力,使我们具备了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动力。QC活动无终点,质量改进无止境。实践证明,QC小组活动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它运用科学有效的思想、程序、和方法,解决现场的质量问题,开发新的项目,为公司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人才,同时,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效益,贡献了力量,回顾这4年的过程,从生产到行政,从专业到服务,从高管到基层,覆盖面之广,开展活动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形成了逐步递增的趋势。QC小组活动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只要我们不断总结QC活动经验,不断提升QC活动质量,树立人人重视质量管理的意识,形成人人参与QC活动的局面,就一定能使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再创新业绩,再现新辉煌。实践证明,无论是企业在艰难的创业期,还是在辉煌的发展时期,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坚持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质量小组活动,有利的配合宣传了企业文化的精神,提高了员工素质,人文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于此同时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以及小组的活动与其他方面物质、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编著《QC小组基础知识》第二次修订版中国社会出版社.
[2]中国质量协会编著《质量管理小组基础知识》2010.9,中国计量出版社.
[3]张国梁 企业文化管理 2010.6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