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景观环境设计范文

医院景观环境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景观环境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景观环境设计

第1篇:医院景观环境设计范文

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渗透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不仅能够使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发扬,同时还能够使其与现代文化实现紧密结合。本文在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概念及基础的前提下,对现代景观的特点进行了综合阐述,并最终对现代景观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手段展开了分析,目的在于使现代景观环境设计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

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优秀理念值得借鉴,将其意境结构应用到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对于设计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同时也能够使传统与现代充分结合,进而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美学体验。对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的分析能够使两者的结合更加充分,无论对园林设计领域还是对人类而言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概念及基础

(一)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概念。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主要指不同的园林设计效果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以及园林与人之间的动态关系。一直以来,对意境的表达都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这一[1]。传统园林的设计强调以自然美为主,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坚持自然美的同时,人文美也需要有所渗透。根据园林作用的不同,其所体现的人文美会存在很大区别。以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为例,设计过程中不仅体现了自然美的因素,同时也体现了皇家富丽堂皇的人文美因素[2]。相对而言,私家园林便会表现出另一派景象。人文美的差别是导致园林意境存在不同的主要原因,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结构即体现着时展的特点,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二)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基础。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生成基础主要包括生理基础、心理基础以及审美基础三方面内容:首先,园林意境结构的设计与符合人类生理发展的特点,这是保证其能够被人们所观赏,进而实现其功能的主要因素。其次,不同的意境结构设计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以心理基础为出发点来实现。最后,园林意境结构的设计要符合不同层次人的审美需求,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设计的一大基础。

二、现代景观环境特点

现代景观环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人文以及生态两方面,具体如下:

(一)人文特点。

现代景观的人文特点体现在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坚持这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渐提升,在此基础上,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就目前的情况看,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建筑等各个领域当中,现代景观环境同样需要体现这一理念,这是其人文特点的主要表现。

(二)生态特点。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各行各业在运行过程中都必须保证能够实现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节约两个目的。现代景观设计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来实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关注环保问题,同时还要尽最大程度避免资源的浪费,这是现代景观设计生态特点的主要体现[3]。

(三)时代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景观环境设计的要求也会有所变化,因此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一定要体现时代的特点,要使设计成果能够符合现代人们的要求,达到与时俱进的标准,才能使应用水平得到保证。对于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人员而言,认识到这一特点非常重要。

三、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

为将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渗透到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使两者能够充分的结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

(一)吸取传统优秀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存在很多值得借鉴的设计理念,对此,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加以借鉴[4]。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对人生理、心理以及审美特点的重视便属于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必须借鉴的几方面内容。例如:在对城市公园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便需要注意上述三点问题。城市公园的功能主要在于为人们提供休闲与娱乐的场所,其服务人群年龄跨度较大,即包括年轻人,同时也包括老年人群,为保证景观环境设计能够与人的生理特点相符合,在对台阶等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景观环境设计效果达到更好,同时也才能体现以人文本的重要理念。

(二)体现时代文化发展特点。

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不能刻板的照抄照搬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要体现时代文化的发展特点,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要加入现代的元素,同时还要体现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特点,这是保证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接受的主要途径。例如:在对西安的景观环境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出其古都的特点。

(三)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使其设计效果能够在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在对树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为提高其成活率,进而避免树苗被浪费,需要选择与城市的环境相适应的树种,同时在树木的成长过程中过程中,还应从其特点出发,指派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培育过程,以确保其能够健康成长,从而在改善城市形象的同时,也达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的要求。

结语

综上,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中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审美特点均较为重视,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延续这一优秀设计理念,与此同时,为使其能够体现现代化的发展特点,还必须将时代的文化渗透到设计过程中,使其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这样才能使现代景观环境设计水平得到提高。简单的说,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这是改善设计效果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俊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湘昀.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对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5.

[2]张小乔.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第2篇:医院景观环境设计范文

一、园林景观设计和教学课程的现状

城市发展中,园林景观设计成为城市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生物科技手段中的引种驯化、杂交栽培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给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艺术创作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以及地方文化底蕴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但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地域性问题,使得不同的地域风格,拥有同样的园林景观设计,使园林景观设计与当地的建设格格不入,降低园林景观设计的美感度。

二、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众多高校中都开设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其中农林院校占有大多数,专业中主要偏重学生对植物的认知与栽培知识,建筑学院开设景观设计的课程,艺术类的院校开设美学与艺术创造方向的学科,所以,从专业的综合度来看,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是比较齐全,但是,从每个学生的自身学习知识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学校设置的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专业设置的比较混乱。

1、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混乱

艺术类环境艺术专业中园林景观设计只开设有建筑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两门课程,这样的话,学生对那些植物学、生态学里面的知识不了解,因为他们拥有的知识有限,让学生在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产生很大的障碍,不能很好的开阔学生的智力。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安排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的学生的长远发展,增加园林设计的基础课程,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

2、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师资建设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眼光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的也是不断的发展,这样就需要老师的不断学习,只有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头脑,才会教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

3、学生实践缺乏、教学方法陈旧

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学生的实践时间很少,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动手能力的课程,但是,我们的学生只是在教室里学习知识,很少出去观察园林实景,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植物的种类分不清楚。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课程中,教学方法上还是比较的传统,仍然是以教师单个人作为教学的主导,老师向学生灌输着理论知识,师生互动极少,这样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很难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就不会达到老师所期待的的教学质量。

三、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措施

1、健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针对我们课程设置的不足点,我们在开设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时候,增添相关的配套课程。例如:生态学的引入,将生态学的一些知识引用到园林景观设计的课程之中,园林本身就是为城市的景观服务,学生只有掌握了生态学的相关知识,才能根据符合环境的园林景观。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要多接触西方的设计观念,使中西方结合,设计出利于保护环境的园林景观。

2、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以及他们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到外校进修,让老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了解最新领域的发展动态,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学校也是可以引进高学历人才,包括一些外教,外教可以将他们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理念带到我国,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中西结合,学习到更多知识,有利于他们在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产生新的想法。

3、丰富学生实践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本身就是从环境之中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的一门课程。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的时候,要更多的加入实践的课程,让学生不仅仅学习到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更加的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第3篇:医院景观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

一、背景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发展到今天,本科、高职、高专、电大等院校中都没置有该专业,20多年的时间里,学生人数激增。然而,这种过快的增长趋势背后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教育体制改革跟不上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大批学生设计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大不如前。在扩招的大背景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应在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课程设置上突显自己的特色,并就自身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向地域性和区域性发展和服务的专业培养计划。根据教育部(2003)8号文件规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我院也正是按照文件中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要求,突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特色,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采用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教学环节,使我院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特色并具有较强的地方和区域就业实力。

二、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建构

对于国内大部分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而言,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了设计入门做引导;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把学生带进专业设计领域;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则是加强和拓展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四年级的课程主要训练综合设计、表达和应用能力,为职业设计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二年级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进入专业学习领域,但是他们对于各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相对零散,不能够有机地将各门课程进行联系和交融。我们通过三年级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使学生尽快了解到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各门课程的知识形成自身的理论和应用体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并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中融会贯通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让学生懂得怎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于实际工作。

1.课程体系的建构

针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要求,以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院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三年级课程进行了体系的建构,见表1。这个体系把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并将各门课程进行有序的交叉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主要以景观设计Ⅱ、景观设计Ⅲ以及园林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为重点教学内容,同时把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建筑装饰构造、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概预算及施工管理等课程融入到专业主干课程里面去,加强学生在专业主干设计课程中的的工程技术分析和应用能力。此外,还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制图基础课程中的Auto CAD、3D MAX、Photoshop和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构成设计、表现技法、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继续作为三年级专业主干课程的支撑,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加强专业知识的掌握,并逐步了解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实践与应用

以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年级上学期的课程来说明体系建构的过程和内容。三年级上学期的专业主干课核心课程是景观设计Ⅱ,以这门课程为重点教学内容,贯穿整个学期。景观设计Ⅱ的主要设计内容是针对我院的一块空地做规划和景观设计,学习成果以图纸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建构的体系中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内容和以往该课程设计内容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第一,以往的设计课程总是模拟课题,教师给出原图纸,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而课程体系中经过几番教学改革,我们选用的是真实场地进行景观设计,并且场地基地图需要学生运用低年级学过的建筑测量学来进行场地测量,然后绘制出场地基地图,再在图纸上进行设计。第二,在景观设计Ⅱ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我们设置了建筑装饰构造和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两门课程进行交叉教学。对于学生在景观设计Ⅱ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地面铺装材料和构造,景观设施和小品材料和构造等实际问题时,都要求他们运用建筑装饰构造和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两门课程中所学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市场调查和实地实例分析,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内容将成为解决景观设计中涉及到的材料和构造等方面的问题的支撑材料,并促使学生正确认识材料和构造,确定设计图纸中各种景观要素的材料和构造的选择。

此外,在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考察和实地实例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后,把对材料和构造的认识应用到景观设计Ⅱ的模型设计和制作中去,并在模型设计与制作时,对学生再次强调各类材料的特性、各种胶结材料的选择、细部连接构造、模型制作工艺等,让他们在做模型时体验材料和工艺的知识应用过程。学生从市场考察、材料采购到按照景观设计Ⅱ成果图纸进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整个过程中,能够较整体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第4篇:医院景观环境设计范文

一、国外质子重离子机构的设计特点

1.1日本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重离子中心(NIRS)该中心占地面积55000m2,建筑面积16000m2,设床位100张,地下1层、地上5层。地下一层为通往重离子治疗设备的通道、治疗舱和治疗计划室,一层为门诊、药剂室和临床检查室,二层为医技科室和手术室,三层为行政办公,四、五层为病房(含无菌病房和负压病房)。该中心于1994年正式运营,已治疗了10000余名患者。由于重离子设备产生的射线能级较高,所以NIRS设定了合理的射线管理区域。不但划分医护人员、维护人员的工作流程,还考虑到对射线区域的管理以及其他医疗区域的流程设置。同时,在建设中充分考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把设备机房设置在地下20m左右,并对加速器部分采取屏蔽措施,墙体最厚部分达2.5m。考虑到肿瘤患者经常会有不安和紧张的情绪,NIRS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患者的舒适性和就诊流程的合理性,在色彩、空间布局、流程等方面突出人性化。

1.2德国海德堡质子重离子中心(HIT)该中心占地面积4500m2,地上3层,地下3层。地下二层为设备层,地下一层为治疗室,设3个治疗室,其中两个为水平束,一个为旋转机架。固定束治疗室内均配备锥形束CT,并安装了一台高精密度的机械手。HIT整体设计紧凑,与海德堡医院以及临近的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国际会诊中心通过地下连廊实现连通。HIT对辐射防护和管线维护设施考虑颇为周全。治疗室与公共走廊之间相隔两堵墙壁,均为1.5m厚的混凝土、外包0.5m的钢板,用于辐射屏蔽。主加速器采用双层钢板门和门禁系统。治疗室内均采用防静电地板和下送新风系统,地板下预留60cm的空间用于安装设备支架和相关管线。

1.3德国马尔堡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该中心建于马尔堡大学医院的院区内,占地7500m2,地上2层,无地下层(地下是岩石)。治疗中心共设4个治疗室,每个治疗室配备1个束流头,均为固定束,没有旋转机架。3个治疗室为水平束,其中有一个用于研究,另一个为45°粒子束治疗室。治疗中心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共分为接诊区、准备区、治疗区三大部分。接诊区域色调柔和,采用阳光谷设计,自然光线充足,充满了对肿瘤患者人性关怀的设计细节;准备区域设计了医患分开的双通道,为每个治疗室配备了两个准备室,用于治疗前患者的固定;治疗区域有明确的放射警示标志和钢门辐射防护,治疗车沿地下铺设的磁铁轨道进入治疗室,不会产生偏差,有利于精确定位。

二、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环境设计特点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身的现代化、国际化肿瘤中心,是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拥有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医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国际医学园区内,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2542m2,核定床位220张,地下1层,地上7层。医院在设计前期经过充分调研,参照国外同类机构先进的设计理念,针对肿瘤专科医院的特殊性,在环境设计方面突出安全、便捷、人文和绿色。以确保安全和质量为前提,设置合理舒适的流程,同时注重提高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2.1整体建筑设计医院整体设计遵循现代、简洁、流畅、可塑性的原则,建筑整体布局紧凑,功能区域清晰,主要分质子重离子放疗区、门诊楼、病房楼、行政楼、能源保障辅助用房等,并为二期预留拓展空间。设计中强调内部功能与外观形式的统一,采用以中心景观区为核心的集中式总体布局,将住院部、门诊部、医技和质子重离子等各功能区域用连廊联系起来,所有地下室也均连通,以缩短医患行走距离,突出安全和便捷性,从而提高治疗及工作的效率。同时,引入全景绿化的理念,在地下医疗区充分引入阳光和绿化,在门诊区域引入庭院绿化,力争在每个区域的窗外都能看见绿色,满足建筑环保节能的要求。

2.2大厅设计大厅关系到患者对医院的初始印象与感受,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赖程度。因此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大厅设计开阔,采用全墙面落地玻璃窗,尽可能使阳光进入内部空间,使患者可以一览室外地下绿化庭院、连廊等区域,在心理上消除患者的顾虑。整个大厅力求打造亲切、舒适、愉悦和温馨的空间氛围,除了常规的咨询、挂号、付费、配药和患者服务区域,还增设了适宜的绿化小品和配套服务等功能区域,如咖啡吧、超市、上网区等。同时,环境设计充分体现了医院文化和内涵,在大厅内设置多处体现医院特点的同步环元素,如问讯处、花坛、玻璃门和展示舱等,同步环展示舱内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医院情况须知、医院概况、专家简介、医院周边交通餐饮介绍等内容。

2.3门诊设计医院门诊共有3个功能区、24间诊室,面积约6000m2。门诊设计注重环境、布局和流线。候诊区域布局紧凑、合理、便捷,医患流线分开,各行其道;诊室独立,不受干扰,又有内部通道相互贯通;每个候诊区域都能直接看到室外庭院绿化,以平复患者焦虑情绪。内部配置突出肿瘤专科医院的特色,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主。诊疗床舒适并可多角度变化,满足不同患者就诊需求;提供诊室抽血的检验服务,减轻患者就医的周折和奔波,提高效率。同时,患者初诊后,将由放射治疗、放射物理、放射诊断、核医学等多学科的20余位专家进行大会诊讨论,因此门诊区域还设有多功能室,满足多学科会诊、病例讨论等功能需要。

2.4质子重离子区设计质子重离子区域是医院的核心区域,建筑面积约17000m2,包括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机房、治疗室、配套机房和办公用房等。共有4间治疗室,其中3间为90°水平束、1间为斜45°束治疗室。治疗室色彩温馨,装饰、布线和设备等材料选用均严格按照质子重离子设备的特殊要求,不影响束流的引出和治疗,且便于维护和清洁。采光长廊跨度大,采用屋顶天窗补充日间自然采光。考虑夏季日晒较强,配备了遮阳窗帘,既节能又美观。在设置常规的门禁系统的基础上,该区域出入口和治疗室单独设置门禁系统,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地下室患者等候区域设置玻璃天窗,结合下沉景观,将室外景观以及自然光线引入室内,给患者安心、静心、舒心的感觉。

2.5病房的设计病房是医院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患者停留在病房内的时间最长,且大部分活动都在该空间进行,病房设计关键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医院病房楼共7层,面积约10690m2。楼体日照和自然通风充足,环境清幽;设备齐全,每间病房配备了电视机、陪护椅、患者密码锁橱柜、无障碍浴室等;每个病床旁配置一台iPad,患者能实时了解诊断、化验结果,并具备点餐、娱乐等功能。病房设计充分考虑到患者和陪护人员的各方面需求,令患者产生一种归属感,使病房有“家”的温馨感觉。此外,病房环境的设计还注重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配有适当的休息场地,以激发医护人员良好的工作心理。卫生间和污物间设置合理、环境整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6标识系统设计覆盖全院范围的标识导向系统引入当前国际前端的标识设计理念,着重突出“服务患者”理念,为患者构建全方位的标识导向系统。根据重离子医院的特色和功能分区,明确医院标识主色及辅助色,按字母划分区域,将医院划分为门诊、质子重离子、病房和行政4个不同区域,使用不同颜色区分,极大地提高了标识导向系统的辨识度和清晰度;充分考虑了肿瘤患者身虚体弱、普遍年龄偏大等特点,在环境布置和色彩上给予充分考虑和照顾,让标识更具视觉效果。医院入口处显示周边环境和各种服务功能的标识设计通俗易懂,各科诊室位置分布一目了然,减少患者就诊的时间。为了更好地发挥标识导向的作用,我们特地安排了志愿者来院模拟就医,评议系统效用,标识英文翻译也经过美国、英国、新加坡、德国等专家现场踩点核对。汇总各方意见后,我们对标识导向系统的字体大小、颜色进行了修改,使其更加符合患者的需要。

2.7室外环境和绿化设计绿化设计是医院环境设计的特色,设计中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力求营造整体优美、和谐、生态的绿色医院。绿化设计以草坪和树木为主,建有门诊中庭、地下花园等绿化设施。医院内摆放、种植大量绿植,充分与周围大绿化相互渗透联通,组成良好的医疗环境。医院将自然景观、室内庭院与候诊空间有机结合,患者可直接步入庭院中散步、小憩,欣赏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绿化和绿波荡漾的池塘,享受舒适轻松、安逸幽雅的气氛。室外环境设计将人工景观环境与自然景观环境有机结合,避免患者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例如,室外配置充满活力的小型喷泉,体现勃勃生机;在病房楼外休闲区域设置石凳、坐椅,配置艺术性强的铺路图案、花架等,为患者提供休息散步场所,使患者在优雅的环境中产生神清气爽的解脱感,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

2.8环境保护设计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是一个高能量、由多系统组成的加速器装置,设备厂商对系统设备精确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极其严苛。因此,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施工到完工后的检测都充分考虑了对环境的影响。质子重离子区域墙板厚3.7m、顶板厚2.7m、底板厚2.9m;治疗室主辐射区域由15块10cm厚的钢板交错叠加而成;在同步加速器和治疗室入口专门设置了防辐射的迷道,并设置辐射安全连锁系统和室内外辐射监测点,确保不会对环境、患者和工作人员等产生不良影响。经过国家环保部门的检查和测试,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拥有一类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此外,医院还重视降噪和隔震,机房内各类管道支架均采用减震支架,铺设隔震弹簧1198个,对风机、水泵、空调机组、冷水机组等设备均采用低噪声型,确保震动幅度满足设备厂商提出的小于0.01mm的要求。

三、思考和建议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改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对患者舒适度及其康复的影响。医院的环境设计也逐渐向“四个回归”发展,即医疗服务回归本性、医疗场所回归家庭、建筑环境回归舒适、人性需求回归自然。针对质子重离子医院的环境设计,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我们仍需要不断改进、创新和发展,形成具有肿瘤专科医院特色的环境设计理念和思路。

3.1突出专业特色医院环境设计应根据医院特色提供设施与服务,结合医院临床学科的特殊性,突出实用性、舒适性和适用性的细节设计,对采光通风、声音、照明、色彩、绿化、装修、无障碍等设施均应进行充分考虑,满足或超越患者的期望,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和病情康复。质子重离子治疗每天仅需30分钟,患者大多数时间可在院内散步。因此,医院的环境设计需增设患者的休闲活动场所。此外,总体设计时还应结合医院的特殊性预留一定空间,从而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2科学合理规划医院的环境设计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完善设计细节,有效避免因设计不足而给后续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的标识系统、饮水装置和充电装置等设施均是在医院竣工后才增设的,相关接电、排水等工程在后期再施工,使医院的原有布局受到破坏。因此,建议环境设计提早介入,坚持方便患者的原则,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在整体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环境、设施、用电和给排水等需求,预留相关管道和布线,达到环境和功能的完美统一。

3.3重视人文关怀医院设计应引入环境心理学理论,实现人性与自然的融合,将人文关怀融入室内环境设计,并结合其他相关因素如社会人文需求、人的精神心理需求、患者休养康复需求和医院功能需求等设计要求,制订全面、专业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从而实现医院室内环境的“人性化”。

3.4软硬件协同发展医院环境不仅是医院形象的具体展现,而且对医院的各项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硬件环境满足医疗需求的同时,还应更好促进和带动软件的发展,注重内涵和效益,树立生态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提高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好的环境、好的行为和方式可以延长建筑寿命周期。在建筑环境设计时,应调动患者和工作人员积极性,医院和设计师以及患者需要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对患者的人性关爱,“人性化”环境的设计理念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四、结语

第5篇:医院景观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妇婴医院、住院部、系统化、功能与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对医疗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医院建设的高峰期。为了弥补之前医院床位数的严重不足,这个时期出现的医院往往以追求高数量的床位数为首要目标,而忽略了医疗建筑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人性化及问题,还有使用后的评价体系研究。

1、背景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妇女儿童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社会进步与发展要看三项指标,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妇女儿童生存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已成为全球性的道德观念和维护全人类健康与发展的行动准则。

住院部的护理对妇女儿童的心理影响很大,由于长期以来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近20年来我国在妇幼卫生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进步。

本论文所要探讨与研究的就是对我国妇婴医院住院部建设指标、建设规模、空间关系、内部空间设计、人性化环境等各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力争得出相对科学合理的中国妇婴医院住院部使用后评价体系研究结果,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妇婴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2妇婴住院部建筑功能与空间评价体系的建立

2.1妇婴医院住院部建筑功能与空间理论研究及体系的建立

通过综合类医院的建筑功能与空间理论研究,从护理单元、区域功能、内部功能科室、流线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2.2 妇婴医院住院部建筑功能与人性化评价体系的案例

通过对沈阳妇婴医院住院部的总体建筑设计以及分析,来探讨对医院采用系统化方法来布局的优越性,同时依据以“病人”为本,以“就医环境”的改善为魂的设计思想,对医院建筑的创作以及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设计探讨,,我们通过对各个不同功能使用空间发展趋势的研究,力图使医院建筑向着以人为本和长期存活的建筑进化。

3.妇幼保健院“人性化”的环境设计策略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病因不仅仅是生物学因素,人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愈后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开始用“医疗环境”来描述、评价和设计医院建筑空间。人们对医院室内外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设计者能从建筑人文的角度出发,追求医院建筑的高情感和人情味,创造“人性化”的建筑空间。

3.1外部院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我们所说的院区环境主要指以医院广场道路、绿化景观、设施小品等诸元素组合成的具有综合效应的整体性环境。

广场道路:妇幼保健院室外环境中的广场道路自成系统,该系统对于人流车流的组织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善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妇幼保健院前广场是整个医院的门面,它的空间形态直接影响到患者对该医院的直观印象。院前广场的设计除了要考虑人车分流、交通疏散、停车场设计等问题外,景观环境的重新塑造也是极为重要的;此外,院内的道路不仅要处理好道路断面、人车分流、地面肌理、同样还要处理好导向标志、路灯、垃圾箱等辅助设施配置,做到和谐美观,与整体环境浑然一体。

室外绿化景观:妇幼保健院的绿化景观设计,应运用建筑心理学与色彩心理学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空间关系。在设计手法上可运用弧形水池、景观长廊、假山、奇石等设计元素,创造一个自然、宁静、绿色、清洁的立体景观环境,既满足了广大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心需求,同时也可利用绿色植物来调节气候,形成怡人的微气候环境,从而对整个医院治疗区都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在全院区内的绿化景观的塑造中要考虑垂直绿化与水平绿化相结合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其中,地面绿化系统要考虑到树木的季节性变化,多配置常绿乔木,以使整个场地环境具有全年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在冬季主导风向适宜种植常绿树木组成防护林或用墙、建筑物形成屏障,可以防止冬季寒风;建筑近处种植稀疏,远处浓密,使建筑掩映在碧树浓荫之中;还可利用屋顶绿化,扩大住院部高楼层病人的活动空间和自然景观界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垂直绿化与水平绿化要综合起来集中考虑,以达到最佳效果。

室外设施小品:为给患者提供环境优美的室外休闲空间,可在院区结合绿化系统分散设置休闲座椅、假山石以及健身器材等,并充分考虑场地的可达性以及设施的安全性。可在院区集中景观地设计建筑雕塑作品,例如体现阳光照耀,沐浴雨露,妇幼保健事业健康而茁壮发展的汉白玉装饰的抽象母婴雕塑,表达着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理念。

3.2内部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妇婴医院住院部应在注意在室内装饰的形式、选材、色调及环境布置上都有新的理念和个性特征,如门诊大厅宾馆化、院内环境园林化、特诊服务私密化、生产服务家庭化、住院服务星级化、后勤服务及物业管理社会化等等。对妇婴医院住院部建筑空间和内部设计进行艺术化处理,是柔化高技术、渗入人情味的有效手段。下面将从特殊需求房间的设置、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室内物理环境、室内绿化环境、妇女儿童安全问题等方面来分别阐述妇幼保健院内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总结

该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出科学合理的我国妇婴医院住院部的评价体系。解决我国妇婴医院建设标准、功能组成、空间组合方式、人性化环境等科学系统的建筑设计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吕富珣、张铭岐 著,人性化医院环境的创造,世界建筑,2002,4

2.张春阳 著,医院建筑空间环境质量的创造,建筑学报,1999,4

3.吴摧春、李晓燕 著,1993——2003年中国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9

第6篇:医院景观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医院;疗养;花园;景观设计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man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door space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We concluded that the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 of medical space should be followed, proposed a theory that an healing garden must satisfy the needs of various specific clients . From the Guangxi Liuzhou Eas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dscape design we got a method of how to design an hospital landscape with healing garden that an good outdoor space and environment must provide good behavior,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support for particular users.

Keyword: Hospital Healing Garden Landscape

引言

随着社会环境的进步,国内医院建设迎来新的。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根据中医院住院病人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40~59中年和80以上高龄住院病人构成比逐年增加,基于这些慢性病及亚健康人群、衰老人群等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中医院的服务功能更加凸显。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合理规划的花园景观,让优美的景观服务于这一特定的人群,营造疗养功能的花园式的医院景观显得尤为重要。

1.理念阐述

医院的环境作为一类特殊的功能空间,是由建筑、景观以及其中活动的人群所构成的整体,优美、健康、积极的环境能满足患者感官的愉悦,并能给患者带来积极的情绪,削减压力、放松身心,进而能够促使其康复。医院景观设计的核心应该是满足特定人群的特定需要,应以特殊使用者为中心,为其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恢复提供支持和满足。相对于其他场所的景观设计,疗养功能的花园式的医院景观之于患者的意义就更为重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使景观空间蕴含着的总体特征和气氛能更好的满足患者的心理诉求,力求使患者在进入医院的那一刻起能始终保持平和、轻松、愉悦的心境,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医疗效果。1

2设计因子

疗养功能的花园式的医院景观,离不开合理的设计,总结出“康复性空间”、“色彩因子”、“环境因子”、“植物因子”是疗养型户外空间能否具备缓解压力特质重要的影响因子。这也是要设计出疗养功能的花园式的医院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

2.1康复性空间

将医院户外空间环境设计成医院康复设施与医院休闲场所的综合体,成其成为具有多重功能的“医疗花园”。

面向医院人群开放,创造符合医院病患及康复者的特点,设置康复路径、廊架、百草园、喷泉、雕塑、花径、康复器械等设施。营造多功能的户外空间可放松人身心、促进康复的整体环境氛围,营造积极向上、轻松、优美的娱乐和休闲空间气氛。

2.2色彩因子

色彩的舒适与疲劳感是色彩刺激视觉生理和心理的综合反应。视觉刺激强烈的色彩往往使人疲劳,反之则容易使人舒适(胡彦清2011)。

注重植物的色彩及铺装色彩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针对性地应用于医院景观中。如冷色(浅蓝、淡绿、淡紫等)有安神作用,能使慢性病人情绪稳定;暖色(米黄、浅黄等)有刺激肾上腺、胸腺、甲状腺内分泌的作用,提高乳汁分泌,促进创伤愈合,兴奋精神等。

运用不同深浅与色彩倾向的绿色植物,进行和谐色彩组合,给人柔和宁静的感受。不同色彩的植物和群体植物景观带来不同的视觉剌激和不同的生理反应;良好的植物搭配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有益的影响,如人体焦虑、愤怒和疲劳程度显著降低,人体活力水平升高。与黄色花和红色花相比,蓝色、白色和粉红色花能更有效地使人体放松,并降低焦虑、愤怒和疲劳度。绿色和紫色植物群落景观更能有助于人体放松以及缓解焦虑、愤怒和疲劳感,如观叶植物中的常春藤和鹅掌柴比绿萝、彩叶草、和花叶万年青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们放松身体和降低焦虑、愤怒和疲劳程度。黄色秋叶植物景观在帮助人体放松,降低焦虑、愤怒和疲劳程度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2.3环境因子

一个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是风、光、气流都比较舒适宜人的环境,它可以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环境可以会给病人更多的信心与勇气,吸引更多患者进入户外空间。缤纷的色彩、多彩的景观、优美的户外环境确实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医院是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环境场所,它组成复杂,科室繁多,患者尤其是门诊患者对于医院空间的位置、路径不清楚;要求医院的标识系统都要简明、连续、规律,规划路径要有序、易识别。规划合理的交通,这不仅体现了对患者的关怀,也有利于空间划分和人流物流规律有序。

尽量做到视线通透,即使在病房内也能观赏到不同的景观,这样也有利于吸引人群到户外去。能够到户外活动的患者由于行动不便也多坐轮椅外出,但他们都有需要被尊重、独立自主的心理特性。医院庭院中无障碍坡道的设计,使患者可以不靠他人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目的地。让患者切身体会到医院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增加生活的信心。

功能空间具备专业分类的特征,依照病患类型不同开辟不同的户外空间。依照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营造空间,尤其注重儿童及老人的使用性。并保障其在户外活动的安全性,满足他们对户外空间的身心需要为最终目标。

2.4植物因子

在医院规划合理布局的情况下,恰当的绿化能起到衬托和美化作用,并能改善医院小气候,增加空气含氧量、保持湿度、净化空气。

保健型园林植物的应用,这类植物除构成优美的景观外、同时还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的有益。这类植物具有防病、缓解、抑制或治疗疾病的作用。根据目前的研究,保健植物的分类多是根据人类器官对保健植物所产生的不同心理、生理感受,分为视觉类、听觉类、嗅觉类、触觉类、味觉类五种类型。还可根据植物医疗功效分为杀菌抑菌类、调节神经类和辅助心血管类以及药用观赏植物、观赏型芳香植物等种类。

有些植物的气味具有很强的驱虫功效,有些植物的气味具有抗菌灭菌作用,有些植物的气味可以改善人的食欲、调节情绪,如松科、木兰科、忍冬科、桑 科、桃金娘科等许多植物散发的气体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2 这些植物都可以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3.设计解析

3.1景观规划

柳州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柳州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之一。位于柳州市双拥路东侧,四面均与城市规划道路相邻,基地北侧为城市绿地,东侧隔城市道路与山体相望,生态环境优美。项目规划总用地而积73537. 05平米,场地内局部高差较大,场地外山地景观优美。

建筑为传统“合院”形式,场地独特的坡地生态环境,共同形成景观设计的良好基底。遵循最小土方量原则,对基地进行塑造,营造自然山水环境与适宜地形的台地和坡地花园。

根据场地特征,对基地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分为静湖生态区和康复疗养区、入口广场区、内庭院区域、屋顶康复花园区,可供医护人员及患者休憩与游玩。在场地北侧保留原有山体,起到隔离噪音和生态过滤的作用。

3.2景观功能区的分布:

3.3风格定位:

遵循建筑“简中式”的简洁明快风格及多功能的医疗建筑性格特征,园林设计充分结合自然,依托自然环境营造功能合理、健康舒适、优美的“简中式”环境空间意境。达到建筑、环境、人的完美和谐。通过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设计,营造中医特色文化氛围。宣传、教化、将中医文化发扬并传承下去。

3.4设计理念

针对医院的特殊人群营造景观氛围及功能要求,空间清晰明朗,开阔简洁,功能性较强,充满阳光感,适合患者使用。

区别于综合医院的中医文化、特点;在入口广场及其他休息等候区域展示中医文化。以中药百草等元素,展示中草药科普知识,给人们在休闲休憩的同时普及中草药常识。

在设计之初整体考虑设计美观适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控制成本,体现高科技、绿色生态元素。

植物设计采用比较自然的方式,运用安全性较高、具有保健功能的以及观赏型中草药植物,体现医院特有的中医文化和植物氛围,植物配置丰富多样,生机勃勃。

3.5景观设计

3.5.1流线合理的医院门诊及入口空间设计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前沿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并对大量病人进行诊断、治疗的场所,同时也是进行防治保健工作的地方。从使用角度来说,人流量最大的是医院门诊人流。人流时间的分布集中,受病发率季节性因素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门诊人流在时间分布上出现不均衡性。如在一年中门诊高峰多出现在6,7,8月,在一周中每周一的人流最多,而且多集中在上午8--11时;3 人群类型多样,在门诊人流中,有病人,健康人;儿童,成年人;传染病人与非传染病人,在院停留时间为平均146分钟,其中医生直接诊断时间仅占滞留时间的7.5%一16.5%,等候时间占全程时间的2/3。4

基于以上的数据分析,医院主入口广场的设计是整个医院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也是人流交叉的密集区,需要合理的规划车流,人流、开辟舒适的室外等候空间。明晰的交通流线、通畅的视线、较易识别的指示系统尤为重要。统一的空间序列,方块的绿地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在有序的空间序列中使人们感到安全、舒适的,并设计足够的相互不干扰的室外等待休息区。

柳州夏季比较炎热,遮荫与降温非常重要,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设计形式。遮阳的长廊,开阔的主入口广场空间,视线通透,方向感明确,广场通过分割成块状的绿地,并种植广场树,每棵广场树为一个单元为病患提供休息等待的空间,形成多个互不干扰的活动圈。

3.5.2住院部周围空间环境---康复花园

住院部室外空间人的活动类型,以放松休息、散步或小憩、运动健身为主,主要的活动人群为住院的患者和少量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分类,以呼吸道、肠道、心血管、肿瘤居多,住院部外部空间的特点:

1. 良好的视觉,即在屋内就能观赏到良好的景观,窗前有景。

2. 良好的可达性,近距离就可以参与室外活动。

3. 康复训练的需要,必要的康复器械、周围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4. 主要游线无障碍,而且有扶手等辅助运动设施。

5. 公共交流的区域,相互的交流促进病情的痊愈。

6. 不受外部干扰的私密的活动区,有利于静养。

7. 自信心的恢复,积极的环境空间对人情绪的调动起到关键的作用。

3.5.3静湖(平台、湿地、雕塑、景墙、湖心亭、丘园)

运用柳州多雨的特征,在整个区域中低洼的地带设置约1800平米的人工湖,可以调蓄雨水、减少径流;运用荷花、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软化湖边驳岸,增加意趣。同时也为医患人员提供了游憩的空间、也提升了整个片区的环境。湖面位于一期与二期建筑围合形成的绿地花园中心,运用水上平台相互连接,并设置湖心亭,形成整个景观的中心,与避雨方亭形成对景。蓝天、白云、碧湖、荷趣、鱼趣、小鸟、蝴蝶倒影,引人对美好生活的无尽的遐思。

3.5.4屋顶康复花园(花园、休息椅、阳光)

屋顶的利用改善了地面空间小的格局,可以把集约化利用的地面尽量的让位给车流,人流交通,将功能性的花园放到屋顶,是未来设计的趋势。

屋顶花园采用简单绿化的方式,以干净整齐的绿篱,组成简单图案,配合清逸的灌木,油油的、青翠的绿色给人无限的希望,约束的绿篱让人精神振奋,放松的同时勾起回复正常生活的欲望。

3.5.5内庭院(花园、休息椅、阳光)

庭院处于两建筑之间的围合空间,阴凉少阳,运用丛竹、细石砾、耐荫地被等打造成具有简单休憩地的观赏空间。

4 结语

通过对疗养型户外空间设计的探索,尊重病人的心理需求和使用功能,从物理环境到心理环境设计都应体现以“患者”为本的思想,疗养型医院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院绿化,而是一个满足患者需求的活动和空间设计,并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景观营造,进而形成一个集医疗、康复、休闲、文化等多功能的健康服务中心,营造一个富有治愈能力的花园式医院景观环境。

疗养型花园式景观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建立此类医院景观设计示范,对国内医院环境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病患对于医院的整体评价,对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起到积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64~65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45~51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徐磊青:《环境心理学》,32~42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52~63页,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5] (英〕布莱森B劳森著.空间的语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美〕约翰.西蒙斯: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 习孟瑾等.医院疗养院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2

[8] 杨欢,刘滨谊,帕特里克・A・米勒 传统中医理论在康健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园林,2009(1):13-18

注: 1吉立峰等 关于行为和精神支持的景观设计――以温州第一医院滨水空间设计为例

2珠三角地区常见嗅觉类保健型园林植物种类介绍 杨金风 刘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510220)

3陈倩 黄志萍 李小华 林玲 某中医院2006年门诊就诊情况分析 中国医院统计 2008.09 15卷 第3期

第7篇:医院景观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医疗建筑;建筑环境;人性化;积极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46.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143-03

1.前言

建筑环境应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一部分,很多时候环境成就了建筑设计,同时,建筑本身对建筑环境影响巨大。好的设计,建筑和环境是和谐的,建筑和环境应该是为特定使用者服务和定制的,为特定人群喜爱和接受的。

张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该镇是上海高科技园区,有知识分子,有底层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张江镇离大医院相对较远,本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相对便捷的就诊点,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环境逐渐成了重点研究的课题,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建筑设计本身(图1)。

2.医疗环境设计的意义

根据现代医疗理论,患者接受诊治和康复的过程中,其心理和精神状态的表现情况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就医环境的设计上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怀患者的心理以及精神状态,力求使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保持平和、轻松的心境,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其医疗作用机理是一种:环境——心理——生理的倒医学模式。因此,在医院环境设计中应加强“家庭化、园林化、艺术化”设计理念,从病人出发,积极创造一种富有“人情味”的就医环境。

积极的环境刺激,增进健康,蕴含更多正能量;消极的环境刺激,则损害健康。现代医学心理学证明,有50%的疾病直接与心理因素有关。而环境直接影响了病人的心理。

所以在医疗建筑设计中,重视建筑环境的设计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

3.人类对环境的认识

人类环境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要把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体现在建筑本身中,亦通过设计来塑造环境。如何塑造,塑造成什么样的环境,是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自然环境亦称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自然地理学上,通常把这些构成自然环境总体的因素,分别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农村、工矿区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和演替,受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以及社会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其质量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之一。

人类活动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而环境系统也是从各个方面反作用于人类,其效应也是综合性的。人类与其他的生物不同,不仅仅以自己的生存为目的来影响环境、使自己的身体适应环境,而是为了提高生存质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造环境,把自然环境转变为新的生存环境。这种新的生存环境有可能更适合人类生存,但也有可能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这一反复曲折的过程中,人类的生存环境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结构复杂的、多层次、多组元相互交融的动态环境体系。

医疗环境首先是社会环境,同时需要自然环境。从设计角度出发,建筑应给病人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从而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带有正能量的积极空间。

4.医疗环境的特殊性

医疗环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发展不但体现了社会卫生事业的进步,更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而人们对就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从七八十年代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到21世纪“既以病人为中心,也为医护人员改善环境”的人性化理念,直至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数字化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及医疗设备的小型化、便携化,又使医院有向家庭化回归的趋向,追求自然也成为新的时尚。总而言之,人们在要求医疗环境更舒适的同时,也要求功能更全面。这就使医院的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也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环境,空间氛围给人带来的影响是绝不能忽视的,由于功能要求的限制,医院的环境往往是最“普通”的,但这种“普通”的设计也往往是最“诚实”的,它们必须恰当地反映出医疗行业的特点。在设计中,本着真实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竭尽专业所能,从功能出发,摆正艺术追求在整个医院设计中所处的位置,从小处着眼发挥艺术创造的潜能。

环境影响情绪,情绪影响健康。医院环境设计应从改变患者的心态情感出发,创造愉悦、轻松、温馨的生活气氛,让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医院建筑环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综合的、具有特殊医疗意义的人工环境,它需满足患者、医护工作人员、探视来访人员等的心理需求,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

5.本建筑的一些设计手法

5.1本医院座落在瞩目的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那么如何创造一个高层次的、情感健康的人性化医疗环境?如何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一个令人愉悦和感觉温馨的空间?如何使医生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如何体现建筑对病人、医护人员的关怀?如何体现高效率、快节奏,同时又能尽量降低日常运行成本?这是设计追求的目标,也是应该追求的目标。

5.2本服务中心分门诊和住院两大部分,病床80张。

住院病人一般心情欠佳,其“精神”功能要求极为重要,交往、交谈、安静、安抚是他们需要需求的几个方面。本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设计一一给出应答。在门诊、病房楼设计中多设有“共享空间”。大片玻璃窗引进绿色,将室内、室外空间一体化,创造出开敞与流动空间,让更多的自然景观、阳光、空气进入室内。在内部空间中追求“田园气氛”。同时运用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包括中国“咫尺千里,移天缩地”的传统盆景艺术等用艺术手段来营造室内的室外化艺术气氛。创造亲切宜人,富有“人情味”的医院,将打破医院原来平直、生硬、冷峻的贯常局面,从精神上减轻病人紧张,沉闷的心理压力,对病体的康复是极为有利的。

门诊病人等候、问询、交流等需求,期间容易产生焦躁、无聊的情绪,在给予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友好的建筑环境不容忽视,很难想象在一个恶劣的就医环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事情。

5.3通过理论上的准备,在着手设计的时候,环境和功能一样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把这部分归于以后简单的景观设计。

空间环境贯穿于流线之上,好的流线,带来好的体验。本设计采用环形流线,通过连廊来实现,连廊围绕着绿色庭院,所有行径均和内庭院互动。建筑西侧有自然河道,走廊经过河道部分,设置停留空间一观景平台。连廊宽度达到2.2m,可以满足有限的停留,观景平台为病人和家属留出交流空间(图2)。

在环境营造上,借鉴中国园林的设计方法,通过透景、障景等手法,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营造出相对多的景观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整个庭院营造舒缓迷人氛围(图3)。

上述外部空间通过建筑界面进行界定,建筑外界面,即建筑立面和内庭院,以及外部景观的呼应至关重要。传统冷冰冰的、平白直叙的立面效果显然不能满足“愉悦”的要求。通过窗户的韵律变化,墙面细节的塑造,让就诊人员在等待时,可以通过建筑细节感受到人文关怀(图4)。

内部空间以宁静为主要格调,相对外部较欢快的氛围,室内空间一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为病人创造相对安静、安心的感觉(图5)。

5.4色彩和尺度是处理医院室内外空间的两个重要手段,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形成的印象也主要是通过这些空间形象获得的。

外立面主要采用白色,宁静的色调,同时作为景观绿化的背景,宛如画面。

在内部的交通空间中,选择了浅色的面材或玻璃,以加强建筑的通透感和明亮感。病房走廊的地面铺设了塑胶地板,分三种颜色,以功能分区,靠近病房入口处是粉红色,护士站用浅灰色,中间走廊是蓝灰色。配以白色的墙面和天花,清新爽目。为了增强护士站的视觉焦点,护士站墙面设计成温暖的黏土红。

在病房的室内,主墙面选择了以苹果绿为主的色调,配合以绿色的塑胶板,体现了家庭感和舒适的氛围(图6)。

第8篇:医院景观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陶瓷;景观设计;建筑;道路;标识

一、陶瓷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1、陶瓷的特征

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陶瓷就已经产生,从当初彩陶,再到夏、商、周时期的高温陶器,直至汉代中国人已经可以成功烧制瓷器,比日本早1500多年,比欧洲早1600多年,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我们称呼的陶瓷,确切的来说,可以分为陶器与瓷器,他们区别在于:陶器烧制在500°-1100左右;而瓷器需要的温度大概在1200°以上。另外使用的材料也不同,陶器是用陶土,而瓷器需要的是瓷土。

2、陶瓷的美学特征

陶瓷色泽鲜明且不容易褪色,具有永久性、耐高温、耐腐蚀等属性,同时不会损害人体安全,便于清洗、保养。从艺术和美学的角度来看,陶瓷已经开始上升到陶瓷艺术,它的光洁的质感美和丰富多彩的色彩美,以及形状多变,造型自由,线条生动,都已经体现出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3、陶瓷与景观

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是面对室外环境的建设,笼统地说,就是通过对室外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创造出适合人们居住,带来舒适感,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丰富人们在精神方面的愉悦与追求。而陶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不仅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可以体现出其艺术美感。随着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与理论基础,无论从室内设计装饰、装潢再到室外景观都体现出其特殊的艺术性。在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中,建筑师与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语言与方式将陶瓷艺术融入到建筑与环境当中,使陶瓷艺术从传统艺术走向户外环境中,与大自然和建筑共同构筑起人类生活的环境并表现出人文氛围。

二、陶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建筑

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建筑是设计的主体成分,没有了建筑自然而然也没有了景观设计,陶瓷作为一种外表装饰物,它不仅仅可以以整体的形成出现,更能可以用废弃的陶瓷碎片来装饰整个建筑物,给人带来别样的创新美。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设计手法,例如重构、拼接、打散等方式,对陶瓷进行重组形成各种有机图案。

2、道路

景观设计中道路是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的构成中具有主导作用,同时道路的铺设也是一个费劲的难题。在道路铺设材料的选用上,大多都需要考虑是否具有使用寿命和耐磨、防滑、防水、防火等因素,而这些要素都与陶瓷相符合。陶瓷作为道路表面的铺设材料,主要运用于公园的小道、广场中的走道等,可以起到美化作用,营造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氛围。另外陶瓷拼贴的道路路面,还具有导向性,如果部分区域碎瓷片排列组合得和人们日常认知不一样的话,则表示这一部分区域是区分于其他部分的,设计师也能够通过陶瓷碎片的图案来对人们进行引导。

3、景观雕塑

景观雕塑在景观设计中属于造型独特新颖,具有标志性,视觉冲击力强,适合人们全方位的观赏,也是景观设计中靓丽的风景线。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陶瓷雕塑可以采用一次成型也可以采用多次成型。一次成型的雕塑是直接从泥土中塑造出来的,是没有经过拼接的,这种做法可以使雕塑放大化,形成大而粗犷的艺术品,其特点是整体效果气势雄伟视觉冲击力强。

4、街道标识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街道标识设计也成为一个靓丽的风景线,为了方便人们正常生活及出行,一般在城市现代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会设置诸多标识,这些标识包括银行、医院、方向、站牌等各个方面使用领域,而陶瓷的造型新颖、色泽鲜明、细腻的质感等特点广泛的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艺术感,更为城市增加亮点特色,有效的提高了环境效益。

三、陶瓷在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陶瓷在景观设计中还存在着局限性,随着陶艺的发展,这种局限性虽说可以减少许多,但是目前设计者更加青睐与金属、石材、木材等材料。主要原因是缺乏宣传陶瓷在环境设计中的宣传,以及很多客户不了解陶瓷产品,对其有偏见,认为陶瓷只是属于工艺品,不应该大面积的使用。其次景观设计中在使用陶瓷作为装饰材料,还需考虑到陶瓷的基本属性,陶瓷易碎、运输难度大,以至于很多设计师在运用材料不愿意使用陶瓷作为装饰材料。除此之外,一些设计者在使用陶瓷材料作为装饰材料,对陶瓷理解不够透彻,往往滥用或者过多的使用陶瓷材料,造成整体装饰效果较差。所以在未来设计中,我们应该加强陶瓷在景观设计中的宣传,使人们更多的了解陶瓷艺术和陶瓷材料中的一些独特新颖的优点,更好的、合理的把陶瓷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

作者:何旭峰 单位:池州学院

参考文献:

[1]秦蕾.陶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2010(12)

[2]曾利.论住宅小区景观中环境陶瓷的设计介入[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4)

[3]翁梅.论废品陶瓷的美学意义及其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张玉山.建筑陶艺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J].中国陶瓷,2008(05)

第9篇:医院景观环境设计范文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二、居住区的含义与规模

(1)居住区的含义。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规模不等的居住地段。(2)居住区的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又称居住组团)。一是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二是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三是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但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大小不一,人民生活需求水平不同,而且居住区规划的理论还在继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居住形态,因而不要简单化、模式化,不强求划一。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近年来,房地产发展方兴未艾。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一时的“欧陆风格”逐渐失去的昔日的光环。以我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中式楼盘越来越得到人们期待。

(1)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2)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如杭州的“白荡海人家”、“江南山水”,苏州“锦华苑”、“佳安别院”等居住区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

(3)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上世纪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