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信息科学概念范文

地理信息科学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科学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信息科学概念

第1篇:地理信息科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小学数学课教学,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规范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传统的小学教学课堂往往让人感到沉闷,机械化的数学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好动天真活泼,面对教师呆板、单调、落入俗套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心智与情感的浪花就难以激起,甚至表现出对数学的厌学情绪。

而新课改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和活力,有是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经常采取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趣和客观事实出发,从图画情景的展示出发,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中,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事,让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有了进步。几年来,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现在,就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谈自己几个观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都知道,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得意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会交流、会思考、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样慢慢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把抽象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是我们数学教师比用的手法,不过一些固定的呆板形象并不能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尽管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暂,但他们对感兴趣的电视动画片,却能长时间一动不动坐着看到底,对喜欢听的童话故事,也能坚持坐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听下去。因而,我们可以选在学生喜欢的神话传说或小动物编成故事进行教学。我在教(7的认识)这一节课时,考虑到(葫芦兄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它与7的分解与组成又能联系起来。于是我准备了7个不同颜色的葫芦兄弟,并以葫芦兄弟瓜熟落地动态形式出现,把学生带到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掌握了书中知识,学得积极主动,又有兴趣,教学效果又明显。

三、教学知识生活化,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

教学离不开生活。如果我们善于从生活中控据素材运用到教学中,往往会收到可喜的效果。如以同学们踊跃给灾区小朋友捐钱,捐文具。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为例,编出应用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事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祖国是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教育。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我腾出一定时间复印出不同纸币和硬币,让学生在课堂亲临数钱,认识钱。并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文具、生活用品等,让学生“买卖东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拿钱找钱,会用钱,并让学生要爱惜人民币,初步学会识别人民币、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赋予教学时代气息、学生感兴趣,容易产生共鸣,又有新鲜感。

如果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学以致用”。那么,就达到了“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为此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

(一)家庭作业生活化。在新课改理念下,家庭作业的布置必须打破传统,不能只是那些生字数学算式或课文内容的重复书写。要让学生放学回家,摆脱课堂的束缚,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因此家庭作业的布置一定要以时间活动为主。例如:在教学完《一位数的除法》后,我让学生去观察,分析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这种除法。第二天,学生纷纷向我汇报:“妈妈买菜时用到了这种除法。一斤芹菜2元钱,妈妈买了3元钱,买了几斤?算式3÷2”,“我们分值日组时用到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求每组多少人?算式16÷4=4有四个组,每组4人”,“我家花500元买了2吨煤,要求一吨煤多少钱时用到了除法……。”听着孩子们一句句准确无误的汇报,我知道他们学会了到生活中去摄取知识,学会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中去,我布置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了兴趣化的舞台。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在学完了《米和厘米的认识》后,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动手量一量”的实践课。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分小组动手亲自量一量,动脑算一算的实践活动。汇报总结时,学生发言活跃,向我汇报了操场的长和宽,旗坛的长和宽,树干的周长,乒乓球场地的长和宽。在学完《一位数的乘法》后,正赶上学校要搬迁新校,安装暖气,建锅炉房。我因地制宜,又上了一节“我为学校算一算”的实践课。学生通过采访调查,了解了各种材料的价格,列出了一份份账单。

这些实践活动,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而且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四、在情境中教学,调节情绪

第2篇:地理信息科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科学; 课程体系; 数据库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1-48-02

Educational reform on database technology curriculum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disciplines

Shao Yanlin, Liu Xuefeng, He Zhenming, Li Gongquan

(School of Geosciences,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disciplines,database technology-related course is an important one. Educational reform on database technology curriculum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disciplines of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Yangtze University is discussed.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syllabus problems are clarified. The course setup, orientating teaching goals,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improvement on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reform on database technology curriculum is analyzed. Ideas which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reform on database technology curriculum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curriculum system; database technology; educational reform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至今,地理信息系统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由单纯的技术发展为一门学科[1-3]。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空间位置为主线,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1992年,Goodchild提出了地理信息科学的概念,地理信息科学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多手段联合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注重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的研究[2]。

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于2000年开设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始本科招生,学科代码为070503。历经十数年的发展,2012年长江大学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更改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招生,学科代码070504,顺应了学科的发展趋势与需要。地理信息学科专业下属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地球科学学院具有深厚的石油地质勘探专业背景,如何在普通高校中,办出地理信息科学在石油地质勘探行业应用的特色,如何制定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成为了我校专业教师关注的重点。

数据库技术是大容量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手段,能实现石油企业海量数据的安全共享与存储管理。无论是早期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还是目前的地理信息科学,空间数据库作为空间信息的有效管理手段,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一直是教学教改的重点。本文结合石油地质勘探的专业背景,针对数据库技术课程教改展开探讨[4-5]。

1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校自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招生以来,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与课程的设置积极参考国内高校相关专业的优点,目前开设有“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运用技术”两门数据库技术相关的课程。随着学科的发展,以及专业队石油地质勘探领域应用的需要,现有的课程设置、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进一步改进,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6-9]。

⑴ 总学时占比过高

现有的课程“数据库原理”的课时为56,学分3.5,“数据库运用技术”的课时为64,学分4,两门课程总学分高达7.5,占专业核心课程总学分的23%,极大地挤压了程序设计、GIS技术等方向课程的学时数,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⑵ 教学重点不突出

现有的两门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且对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过高。例如,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对关系代数的教学要求过高,是参照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的要求来制定的,该内容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的发展作用不大,学生学习起来还比较吃力。教学重点也不够突出,例如,“数据库运用技术”中的T-SQL语言基础、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等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但在课时上没有体现。甚至有部分内容在两门课程中重复明显。

⑶ 教学内容特色不明显

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地球科学学院开设,具有较强的石油地质勘探专业背景,但数据库技术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没有体现专业特色,没有紧密结合石油企业对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共享、数据安全的需要,导致教学内容特色不够明显,影响了毕业生的行业竞争力。

2 数据库技术教改

2.1 课程调整

结合我校的行业背景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教学需要,数据库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调整,以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为主,针对石油行业海量数据存储共享、安全管理的需求,对数据库技术相关课程进行教改。将“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运用技术”两门课程共计120学时,7.5学分,调整为一门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技术”,64学时,4学分。由于学时的压缩,更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2.2 教学目标

在数据库技术课程与学时的调整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技术”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主流数据库平台SQL SERVER的应用技术,掌握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库及逻辑对象的创建,重点掌握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的数据库编程,能利用其解决石油行业的海量数据存储管理的需求,明确数据库安全管理的实现机制,能基于SQL SERVER实现石油行业数据的安全控制。

2.3 教学内容

重新整合了原有的“数据库原理”、“数据库运用技术”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了新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压缩了数据库原理的教学内容,剔除了关系代数等难度大、实用性不强的教学内容,突出了T-SQL语言基础、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等数据库编程等内容的地位,增加其课时,进行重点教学。并且,针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特点,补充了空间数据库内容,针对石油勘探开发专业背景,增加了数据安全管理教学内容。

2.4 教学方式与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训+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一种商业数据库SQLSERVER的应用。同时,为了顺应社会知识传播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模式,多媒体信息量大,并且方便现场演示教学,板书能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

3 教改效果分析

数据库技术教改在2011级学生中开始实施,基于学生的理论课程成绩,分析难度系统与往年相当的考题,平均成绩由原来2010级学生的72,提升至79分,教学效果提升明显;基于学生的课程设计大作业情况,学生能更加顺利地完成数据库课程设计,质量有显著提高;针对2010级、2011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学生对数据库的实践应用更感兴趣,对过于基础的关系原理等内容,感觉枯燥,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验证了此次数据库教改的效果。

4 结论

通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数据库技术教学改革,我们取得了以下的认识与结论。

⑴ 教学目标要适应专业背景和发展需求,针对我校石油地质勘探专业背景,修正了数据库技术的教学目标,以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为重点。

⑵ 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情况制定,针对我校普通高校的地位,生源质量,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提出关系代数等,对数据功底要求过高,行业应用价值不大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提升教学效果。

⑶ 教学方式要多样,采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训+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的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⑷ 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板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载荷大,能现场演示教学的优势,同时配以传统的板书,能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的优势,传统板书和快捷多媒体相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柯长青,李满春,王结臣.与时俱进 培养地理信息科学拔尖创新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2013.7:28-30

[2] 程朋根,夏元平,聂运菊,刘波,郭先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需求

与能力期望调查结果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72-476

[3] 邬伦,刘瑜,毛善君.GIS专业本科教学探讨――北京大学教学实例[J].

地理信息世界,2004.2:27-30

[4] 陈庆奎,那丽春,霍欢,彭顿陆,赵海燕,高丽萍.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的

数据库技术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3.5:9-13

[5] 刘加伶,冯欣,尹静.地方高校IT类专业的数据库技术教学体系建设

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6:134-138

[6] 崔琨,运海红,刘添华.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教学中运用PBL

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66-167

[7] 李娜.STS教育理念下“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J].内蒙古师范

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82-85

[8] 朱秀丽,陈劲松.案例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煤炭技术,2010.4:228-230

第3篇:地理信息科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地理科学 网络化 信息化 现代化

20世纪,我国的地理学在科研方向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为我国的科学和教育以及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在社会一日千里的发展下,给地理科学带来了危险与机遇,一方面地理学面临被解体或被覆盖的境地的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空间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一些高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科学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就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探究。

一、关于地理科学的相关简介

(一)地理科学的概念。

“地理科学”这一概念,是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1986年提出的,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并列,一共分基础理论层次、技术理论层次和技术层次三个层次,多在一些师范类学校开设。那么什么是地理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呢?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地系统。地理信息科学的战略领域一共包括三方面:地理空间和认知模型、地理概念的计算机实现以及信息社会的地理学。为了构建21世纪信息时代新世纪的新兴地理学科,地理科学要向着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主要是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大力推动地理科学的现代化和结构性调整进程。

(二)新时期地理科学面临的挑战。

首先,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极大,无法以精确的定量进行相关的描述。其次,人地关系变化速度十分快,人类认识与预警能力完全不能跟上其变化。另外,地理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竞争相当剧烈,有可能解体或者被其他学科给覆盖。不仅如此,在地理学科中地球表层系统的模糊性和科学价值精确性两者相冲突。

(三)地理科学的研究趋势走向。

关于21世纪地理学研究主要趋势有着以下的变动:第一,地理学研究生态化,并且地理学开始着手研究人文化;第二,自然地理研究热点又增加了一个,那就是界面研究;第三,地理学重大题材也在更新,全球研究已经被纳入其中;第四,地研究愈来愈受重视,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很快成为地理学重大领域。

二、关于网络化对地理科学的重大影响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网络世界正在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进行着全新的改变,我国的教育对此也深表重视。而现代地理科学的时空限域,是人类社会已经面临后工业期以及信息期。据资料显示,早在1992年美国已经提出了两门新的地理学科,那就是通讯地理学和信息地理学。美国地理信息与分析国家中心曾经与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会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数字世界”,在这一中心地理科学战略领域有三方面内容: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地理概念的计算机实现以及地理空间认知模型。

由于受到了信息技术的惊人进步的影响,社会和经济生活方式也正因此发生着改变,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时空观和人地关系也同样面临着更新的挑战。关于一些传统的空间观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信息地理研究出现开始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转变。

三、关于地理科学整体和传统的优势的探究

关于地理科学整体的、传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上:

(一)地理科学这门学科,对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十分重视,并且强调研究时间与空间相互转换的问题。通常,我们依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对地理坐标系进行相关的确定。在古代,人们用天文与时间定位来对地球的经纬度进行测定。然而,当年的那些计量地理学太早熟了,但是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计量地理学很有可能通过融合区位理论、空间分析,提出一些有助于资源再分配与区域重组问题的新方法。

(二)地球信息资源极大丰富。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对地球进行全天候的观测。生态网络台站、地壳深钻、冰岩态、海洋浮标、地壳深钻、地震台站等等,我们都从其身上看到了自动化的影子,对地球进行多维动态监测以及为相关的虚拟实现提供了足够的数据。网络信息时代的带来,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们要借此对地球信息科学进行大力发展和壮大,并且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大力推动地理科学本身的现代化和结构性的调整。

(三)地理科学是一门取法自然并且以人为本的综合性学科。古地理科学的体系,主要是以自然地理学为主。在19世纪和20世纪,地理科学进行了一些专业专门化的改变。地理科学这门学科,接触都是冰川、泥石流、沙漠、湖泊、高原、滑坡、山地等等这些自然现象,关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特点,在进行地图测绘以及卫星遥感等一些科研工作时,都要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四、信息化和现代化下的地理科学的探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出现,关于传统的时空概念早已经陈旧不堪,如今人们对信息化和现代化下的地理科学进行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空间结构、商业地理、行为地理、人地关系以及空间形态这五个方面。我们只有通过加大现在的教育改革力度,才能更好地发展地理学科,造就出一批具有符合时代的地理学思想家和战略家,并且在地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对定量化方法进行探究使其符合时代要求,总结、集成以及创新相关的地理学方法论。未来的地理学科的相关重大课题,要紧跟时代的要求和现状,提高地理科学科研水平,使其研究理论和成果要具有一定的震撼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樊杰.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基本脉络的透视――对该领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2011,04:387-396.

第4篇:地理信息科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信息;网络服务;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7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理信息网络技术也不断发展进步,三维地理信息网络服务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各个领域的认可。和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相比,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准确、真实的认识我们的客观世界,并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建设以及开发成本问题,缩短开发周期。

一、 三维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理论研究

从三维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表面上看,则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将全新的技术运用在地理信息领域中,而究其本质,则是将地理空间认知科学与现有的先进技术工具进行融合的全新演变历程下的产物。

1、地理空间认知方式的演进

所谓的认知指的是借助感知活动的开展,实现对外部信息的获取与转化,进行演变成心理特征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借助对这些知识的运用来指导实践活动。在地理空间认知方面的研究,目前可分为两类,即所谓的where与what,相关学科间所展现出的关系。而在地理空间认知的演进上,相应概念信息的传递可借助语言、文字以及图形等方式进行传递,同时也可以借助真实亦或是抽象的环境,通过对比分析来实现对地理空间的理解与相应地理现象的掌握。

2、认知抽象模型

针对现有的地理空间抽象模型进行分析.主要有如下三种:①OpenGIS。其为九层抽象模型,在实际开发OpenGIS的过程中,其核心目的在于能够实现对GIS间的充分共享,因此在搭建这一认知抽象模型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具备高度的开放性,并能够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②ISO/TC211,基于这一认知抽象模型下,其展现出了层次化特点,在搭建的过程中,是在明确地理空间论域的基础上,实现概念模式的建立,基于人们认知特点与计算机解释处理之需下,实现这一模型的打造。在此过程中,则是从现实空间进行概念的筹划,以此来搭建出相应的模型。③GIS抽象层次模型。这一模型共分为三个层次,其目的在于将GIS的抽象过程进行简单且清晰的描述。概念模式也就是地理空间认知模型,基于计算机系统下,其则隶属于抽象的最高层次,而逻辑数据模型是地理数据的逻辑表示结构,隶属于中间层,是借助对概念的转化而得到的,对于用户而言,则能够借助GIS来实现对现实世界中地理空间的观看。

3、模型特征分析

在这一认知模型中,相应认知操作占据着主体地位,该认知抽象模型所呈现出的特征可从两方面进行阐述:①基于网络服务下。相应认知行为需要首先需遵循一般的认知特征,同时也具备着自身的独特性,具体而言为一致性、同步性、综合性、相互性以及灵活性,而在认知内容的交互共享上,具备了交互性、多元性以及协作性特征。同时,相应的认识活动中心逐渐偏移向用户。②三维地理信息特征。事实上,二三维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认知抽象模型与认知过程极为相似,但在认征为:认知模拟程度高、数据信息呈现出海量化与多元化的特点,同时可视化计算相对较为复杂。

二、 关键技术

1、系统架构

为推动GIS应用的互操作性,由OGC、ISO/TCZll两个组织制定了有关地理信息的标准规范使GIS开发人员按照这些规范实施的GIS应用都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多年以来,OGC和150虽然都是为实现相同的目标,但却一直独立开展研究目前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两家组织为制定共同的解决方案开始合作,两个组织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极力倡导将大量的GIS应用服务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这些模块之间通过标准的接口进行交互。这就要求必须具有一个非常灵活的GIS应用体系结构,以便适应不同的功能实现环境。根据OGC和150的建议,GIS应用的体系结构中至少应该包括各类规范。这个规范实现通用GIS应用体系结构的开始,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规范的制定始终将GIS应用的互操作性作为指导原则。这为全面建立通用GIS应用体系结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Webserivce在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Web Sevrice是一种可以接收从Internet或者Intranet上的其他系统中传递过来的请求,轻量级的独立的通讯技术〕是:通过SOAP在web上提供的软件服务,使用WSDI文件进行说明,并通过UDDI进行注册。WebSerivce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可互操作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完全基于XM(L可扩展标记语言)、XSD(XMLSCheran)等独立于平台、独立于软件供应商的标准,是创建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新平台。因此使用它有许多优点,在系统建设中,为弥补三维平台空间分析功能薄弱的缺点,该系统在服务器端构建了基于AcrGIS的二维GIS服务,提供周边查询,空间数据编辑,数据人库等功能,这些服务对于用户是透明的,计算的结果在三维平台上进行展示。前面提到的WFS服务也一种web seivrce。其在允许重用代码的同时,可以重用代码背后的数据。使用Web Sevrice,只需要直接调用远端的Web Sevrice就可以实现所需的功能要求,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友好的界面。

三、 结束语

三维地理信息网络服务技术以地理信息数据为支撑,实现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网络三维组件,构建真三维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实现对三维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搭建与运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海峰,夏斌,赵宝林,赵冠伟.一种通用GIS应用体系结构的分析与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2010(6).

第5篇:地理信息科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 数字化测绘;应用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1 数字化测绘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而且正在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目前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GP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化测绘与地面测量技术。

1.1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RS)是目前的一种新型测绘、测量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测绘实践,为现代工程定位测量准备了有利条件。全球定位系统(GPRS),即“卫星授时测距导航或全球定位系统”,可提供连续、动态的三维位置和时间速度信息,定位精度非常高、而且测量的时间比较短,操作方便。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工程测绘、地形测图、确定及测量临水准点。工程测绘是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缩小街坊外与街坊内界址点,确保测绘精度,只需一人即可实现区域地形测定。同时,利用绘图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成本;临水准点测量主要采用了一般测量技术,因没有严密预算和考察,很可能使出水准点距离较远,若采用GPRS进行确定,则可有效协调外业观测进程,以提高效率。

1.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现代信息科学的延伸,并在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测绘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以及管理科学与技术。从实践来看,它的主要在于将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存储、三维显示以及成果的输出集于一身,同时还具有空间提示、预报预测以及辅助决策等强大功能。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地理信息系统正在朝着数据信息的多维化、标准化、集成化、网络平台化、智能化和社会应用化方向发展。

1.3 数字化测绘与地面测量

所谓数字化测绘与地面测量,主要是指地图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成像技术的使用,其中地图数字化技术主要是对原来的地图实施数字化处理,并对已有的地图假设现势性、比列尺以及精度等都满足条件。在数字化转化仪器中比较常用,有手扶跟踪数字化、扫描矢量化等。数字化成像技术主要是针对传统作业条件差、程序复杂以及数据处理和绘图复杂等现状研发的,其精度比较高、方便作业、劳动强度降低。该技术在很多工程建设项目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比如原图数字化,主要适用于某地区所用到的数字地形图因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完成的情况,该技术可充分利用地形图,计算机、数字化扫描仪,并配以数字化软件就能正常工作;再如地面数字测图,若在没有大比例尺地图情况下,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进行测图,其地图精度较高,一般可将误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

2 数字化测图和信息化测绘要求之间的区别

2.1 数据获取有差别

一般而言,数字化测图软件具有数据处理和转换功能,因数据之间的的格式不同,转换是会丢失一些信息,转换数据的编辑作业量也非常的大。在野外测量时,因通视、分幅以及测点连接顺序等因素的限制,很容易导致空间目标的存诸不完整。图形实体经转换入库后,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分段的状态,并没有整体的概念。比如河流,信息化要求河流必须要用面来表示,因诸多因素的存在实际测绘成图时,常常存在着边界不清等现象,海域范围线孔河流入海口界线表示不清。

2.2 存储形式有差别

数字化测图与信息化测绘目的有所不同,存储形式也不尽相同。测图目的在于成图,有图幅之概念。为保持一致性,测图生产管理时多采用了图幅管理这一概念,但即便采用了数据库方式进行存储,也仍然会保留图幅痕迹。信息化测绘的目的在于服务,为数据最终应用的最大化,在实体表示和数据存储上均对实体进行定位。比如以点状物雕塑表示,成图却采用了多条线组合体来表示;信息化测绘采用的是单一点表示雕塑位置,其它信息的更改,如雕塑图片、创作年份以及作者等采用的是属性方式进行存储。

2.3 可视化要求有差别

数字化测图目的在于成图,在此过程中可先不考虑数据冗余和存储空间等等限制性因素,可直接利用点、线和面来分类表示实体,这也是信息化存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其中可视化是后续应用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为达到图示的直观和清晰表示之目的,地形图的规范对地物表示有具体要求,比如地下室的入口和坡向等都有可视化的符号进行表示。

2.4 属性要求有差别

制图核心问题在于选择地面景观,其内容要重于技术。空间对象及其属性选择,仍要按图式要求内容筛选。对于一般数字测图软件而言,属性数据主要是通过图形颜色、大小和线型等方式表达,该内容可通过图形实现可视化,而无需属性数据库支持。实践证明,采集属性数据同样是按照图式的要求进行的。若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则这些属性数据将难以满足各种统计和分析模式之需求。例如建筑结构属性数据,图式要标注名称、层数和材质等内容,这些数据可利用图形、注记形式展现出来。信息化测绘不仅要测绘制图,而且还要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所需空间位置信息数据,同时还要利用这些数据实现虚拟系统,并将地表情形通过真三维、真纹理和真尺度重新建立起来。从实践来看,为数字化测绘而建的基础地形数据库,存在着这样的特点,即数据组织按地形图的规范组织、数据生产和维护方式按地形图图幅管理维护、数据采集的种类按规范选择采集。

3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信息化测绘目标

从实践来看,数字地球、基础地理框架以及基础地理服务信息等内容,都要求由原来的数化测绘转变成信息化测绘。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信息的获取、分析、管理和输出,通过这些活动可初步建立一个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而且可以基本上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更新、智能化处理、一体化管理以及网络化管理和分;同时还可以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增值和融合服务,并使其面向市场实现社会化,这样也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多方位、多尺度和多形式的服务。

3.2 生产管理系统一定要完善

要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只有目标是不够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维护一定要有比较完整和完善的生产和管理系统,这是保证数据质量和及时更新的关键。一般而言,信息化生产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实际上就是元数据信息;根据信息化测绘对地理信息库提出的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元数据系统的管理。

1)元数据管理基本单元已由原来的模式逐渐向自然基本单元方向转变,很多图幅基本管理单元或管理模式,已经对基础地理信息采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即地物实体图幅接边非自然的断开,或者人为的造成了地物实体客观离散。实践证明,将自然界线范围作为基本管理单元,能够最大限度保留信息的完整度。

2)在元数据信息的管理模式基础之上,3G技术的使用将其作为数据维护的基础。在当今通讯3G时代,不仅通讯带宽有了保障,而且在线数据的维护方式逐渐成为可能。

3)对元数据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信息化服务要求元数据信息必须要完整,当以图幅作为基本管理模式向自然实体转变以后,元数据描述对象同样也由图幅转变为更细化的地物实体,同时元数据信息也变得更加准确和真实。

4)建立地理信息网络化分发平台。信息化测绘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因此它要求测绘手段和测绘产品必须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对于信息化测绘服务而言,它所强调的服务应当有实时保障和实时服务等内容,除了测绘产品现势性要求强以外,还要保证服务获取的速度快。由此可见,做好测绘服务需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网络化分发平台。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不断完善和改进数字化测绘技术基础上,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实时处理,这对社会各行业的尤其是工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应当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第6篇:地理信息科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GIS;空间数据;系统应用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GIS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GIS; The spatial data; System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测绘技术

0.引言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技术,是采集、储存、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计算机系统。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它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通过对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它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结果。随着GIS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各部门的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入,GIS的潜在价值正在不断地发现和挖掘。GIS系统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在被广泛认识和接受。GIS正在逐渐成为各种各样基于IT的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公共平台。GIS需要发挥的已不仅仅是其传统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作为空间查询检索和专题制图辅助工具的那些功能和作用,更重要地,GIS正在逐步成为一种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因素。

1.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的研究应用。

虽然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很多,但对它的研究应用,归纳概括起来与两种情况。一是利用GIS系统来处理用户的数据;二是在GIS基础上,利用它的开发功能进行二次开发,成为用户的专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目前已成功地应用到了包括资源管理、自动制图、设施管理、城市和区域规划、人口和商业管理、交通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教育、军事等九大类别的一百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运输、测绘、环保、农业、制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 GIS的技术特点

GIS的数据输入是将现有资料按照统一的参考坐标系统、统一的编码输入到数据库中的过程。常规做法有地图上手扶跟踪数字化、图形扫描等,目前GIS的输入越来越多地借助非地图形式,如利用RS(遥感技术)数据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作为数据源;GIS的数据处理重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综合、数据变换等,最终形成具有拓扑关系的空间数据库。GIS中的数据分为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大多数GIS系统采用了分层技术,即根据地图的某些特征,把它们分成若干图层分别储存,重要可以根据需要选定不同的图层叠加以形成各种专题地图。

在空间分析和统计方面GIS帮助确定地理要素之间新的关系,为用户提供一个解决各类专门问题的工具。GIS的空间分析分为两大类:矢量数据空间分析和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矢量数据空间分析包括:空间数据查询和属性数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栅格空间数据分析包括:记录分析、叠加分析、统计分析。

1.2 GI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G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MBS。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字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G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BMS。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2.GIS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 GIS在城市建设的应用

空间规划是GIS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城市规划和管理是其中主要内容。利用GIS技术可进行城市规划的辅助设计、工程选址等工作,也可进行城市管理的规划控制、辅助决策等工作。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综合考虑资源配置、市场潜力、交通条件、地形特征、环境影响等因素,在区域范围内选择最佳位置,充分体现了GIS的空间分析能力。

2.2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在GIS中,由于所获取的地图数据详尽、可靠、准确,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同时,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具有极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多方案比选,增加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且,计算机可以自动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又易于删补、更新,因而还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监控和动态设计。通过对GIS的研究和使用,充分发挥数字地图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使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臻于统一,促进城市规划工作。

2.3对城市GIS的展望

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GIS将会在政府宏观决策、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GIS发展将面临许多方面的挑战。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后,有条件进行小范围的局部更新,要坚持通过竣工验收的方式,进行竣工测量,保证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和观势性。同时,充分利用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城市地信息处理数据系统,加强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的开发和城市地理信息网络交换系统的建设,从而实现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更新、智能化处理和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生产管理与分发服务,相信城市GIS必将迎来一个迅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3.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非常全面而又非常基础的应用系统,优秀的地信息系统可为许多专业领域提供基础的信息情况,并通过多种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及辅助觉得,本套系统中实用功能按照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出行的需求进行设计,以人们的最熟知的操作习惯入手,可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服务。GIS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它正在与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ES(专家系统)和多媒体技术进一步融合,扩展其功能。一旦更全面地解决了数字地图信息的自动采集问题,加强了空间技术的研究,将空间数据库与方法库、知识库联接起来,GIS又将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城市规划管理的严格性,决策的科学性和设计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郭仁忠.空间信息[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李志伟.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5.

[4]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6]郭伦等.地理信息系统统一原理、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第7篇:地理信息科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

一、引言

随着Internet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发展信息产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和培养信息建设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人们不仅需要利用互联网快速检索和交互使用各种社会经济、商务信息,同时越来越迫切需求将这些信息与地理信息有机地匹配和结合起来,以获得这些经济信息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与人类生存、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密切关联,在我国已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二、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按照地理特征的关联,将多方面的数据以不同层次联系起来,构成现实世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动态的地理信息,为辅助决策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1.GIS的特点

GIS具有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具体来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共同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这是GIS最显著的特点之一。GIS不仅具有管理属性数据的功能,还能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并且将属性数据集成到空间数据之上,不仅直观而且可实现两者互相查询。

(2)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由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以及地理空间模型方法的应用,使GIS具备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等功能,能够满足地理研究和辅助决策。

(3)具有丰富的信息:GIS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还包含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其它信息,如人口分布、环境污染、区域经济情况、交通情况等。

2.GIS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GIS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为GIS普及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GIS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MGE、System9等。GIS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又使得其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使GIS理论、方法和技术趋于成熟,开始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的难题,例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区的评价、厄尔尼诺现象、酸雨等问题。

我国GIS的起步较晚,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提出开展GIS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在理论探索、规范探讨、实验技术、软件开发、系统建立、人才培养和区域性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进展。1994年4月,我国专门成立了“中国GIS协会”,此后又成立了“中国GIS技术应用协会”,加强了国内各种GIS学术交流,研制推出了Geostar、Citystar、MapGIS等具有自主版权的GIS软件。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Internet成为GIS新的系统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Web上空间数据,供用户浏览和使用,是GIS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GIS技术相比,WebGIS具有访问范围广、平立、系统维护升级方便等特点。

多媒体技术和三维技术也正在进入GIS中,以改善GIS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成果表达与输出的效能,发挥声、像等多媒体的应用。目前,图形图像的立体显示己成功地融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中,DPS与GIS的集成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把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变成一个虚拟实体,我们可以通过GIS的输出系统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感知它。“数字地球”的概念必将成为现实。

随着GIS的深入发展,GIS系统与其它学科结合更加紧密,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或5S(前面3S加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专家系统ES)的集成,使得测绘、遥感、制图、地理、管理和决策科学相互融合,成为快速而实时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使GIS广泛用于交通、城市规划、公安侦破、车船驾驶、农作物规划和科学耕种等。GIS己经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GIS必将发展成为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全球性、综合性软科学。

三、GIS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互联网固有的特性既赋予了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商务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已经证明电子商务是必须以传统商务为基础,是不能脱离传统商务独立存在。

GIS虽然是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但它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是多学科集成。这种集成使GIS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合和应用,为各种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管理决策依据。特别是目前WebGIS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网络化需求。

1.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离不开传统物流,GIS使传统流通企业在运作方式、技术、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物流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将GIS引入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中,符合GIS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也符合物流业的发展。

GIS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所存储的信息不仅包括以往的属性和特征,还具有了统一的地理定位信息。因此能将各种信息进行复合和分解,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支持各种分析和决策。这是其他信息系统所不具备的优势之一。

(1)交通路线的选择。在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中,涉及到物质实体的空间转移,运输和仓储站中成本的70%以上,因此交通运输方式及路线的选择问题直接影响物流成本的多少。这都属于空间信息的管理,这正是GIS数据管理的强项。在基于GIS的物流分析中,对于网络中最优路径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影响最优路径选择的因素,如经验时间、几何距离、道路质量、拥挤程度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条道路的权值。物流分析中的路径可以分为这样三种情况:

①两个特定的地点之间的最佳路径;②一个地点到任意点之间,从一个地点到多个地点之间,车辆数量以及行驶路线选择;③网络中从多个地点运往多个地点的最优路径选择配对。

对于前两种情况都可以采用经典的Dijkstra算法实现。对于第三种情况,可以采用管理运筹学的运输模型结合Dijkstra算法实现,可以选用Floyd算法或是根据著名的旅行商问题(亦称货郎担问题)的解法求解。在求得最优路径的基础上,再根据现有车辆运行情况可确定车辆调配计划。

(2)机构设施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于供应商、配送中心、分销商和用户而言,需求和供给这两方面都存在着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此外供应商和分销商其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式,因此物流设施的布局是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其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利润获取的多少。机构设施地理位置的选择包括位置的评价和优化。评价是对于现有设施的空间位置分布模式的评价,而优化是对于最佳位置的搜寻。地理位置的合理布局实质上就是在距离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现有的针对市场功能区域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的模型很多,如Batty的裂点方程、Peily的零售重力模型、Tobler的价格场和作用风以及空间线性优化模型。

(3)车辆运输动态管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是20世纪产生的一项高科技系统。在物流领域,GPS能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环节,如用于汽车的定位、跟踪、调度,这样能极大地避免物流的延迟和错误运输的现象,货主可以随时对货物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定位管理。此外还能掌握空中交通以及铁路运输中有关货物的动态信息,增强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和客户服务的水平。GIS能接收GPS数据,并将它们显示在电子地图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企业动态地进行物流管理。

2.数字城市——电子商务和运营平台

数字城市的核心是地理空间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

数字城市是以空间信息为核心、以网络为支撑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数字城市建设的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等。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

一个实用、可行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不但可以满足规划管理部门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辅助决策的要求,而且能够提供出行、购物、旅游、交通、教育、文化、娱乐、房产交易、证券交易等综合信息服务,是数字城市与大众的联系纽带。

地图信息服务是城市综合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建立企业机构的各个地理位置数据库,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客户灵活方便掌握企业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和相关资料,并在此平台的基础上提供企业门户网站向客户宣传介绍企业相关信息和业务,也可作为第三方企业单位的宣传和广告啊分布平台,起到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为企业获取相关收益。

3.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GIS作为一种空间信息输入、处理、存储、管理、分析和输出的技术,其应用的核心在于空间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可视化分析,表面上GIS与客户关系管理(CRM)不相关,但实际上,GIS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历史的、现在的、空间的、属性的。通过这些可以获得客户资料以及与企业相关的综合数据,如用户的历史购买力、购买行为、年龄构成、地理分布;所在区域的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程度、消费水平等。从而帮助企业做出企业和客户的空间分布、物流、营销等方面的决策。与此相联系的是一系列通用数据库文件,它具有常用的状态信息,包括各种事件记录、资源调查、交通状况以及生产流通、存储与销售状况等内容。这些图形由许多彩色图形标志,如线段、圆圈组成,这些图形可与背景地图叠加,显示客户关系管理中有关区域的变量之间的分布特征,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子系统,显示客户关系管理产品配送路线,区域商业环境等。GIS系统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分析和管理工具。在此基础上,进行如消费趋势分析、销售力量分析、目标市场分析以及潜在客户分析等,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组件式GIS软件,使GIS应用可视直接嵌入到CRM系统中,实现无缝集成;采用关系数据库,将GIS数据于CRM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随着InternetGIS技术的发展,GIS在CRM中的应用更加广阔。

四、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历史上是独立并分开发展的不同系统,但是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大势所趋。无论从技术特征上、体系结构上、操作的可行性上来讲,它们的结合都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有价值的。将GIS技术引入到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不仅开拓了GIS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促进电子商务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

[2]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1

[3]陈倬李根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初步研究[A].成都地图出版社2002

第8篇:地理信息科学概念范文

3.1数据库治理系统

长期以来,交通部门要使用和维护大量的信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多个交通信息系统共存于同一个部门中,而且每一个交通信息系统只能处理某一类数据信息(如高速公路规划网、公路治理系统以及事故信息等)。GIS-T的数据治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交换的框架,把上述不同的数据存储于一个统一的数据治理系统中,任何部门都能访问到该系统中符合本部门要求的数据,同时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然后进行治理和决策。

3.2数据协同

交通数据一般都是由多个机构提供并维护,数据类型、数据标准难以统一。每个数据源可能都有自己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不同和使用方法的多样性给数据治理分析造成了很大问题。由于数据位置、拓扑结构、分类、命名和属性、线性测量的误差,导致不同来源数据的统一过程比较复杂,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要使GIS技术在交通领域取得进展,必须借助数据协同技术,从地图的匹配算法、交通数据的错误模型和错误传播(尤其是一维数据模型)、数据质量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三个方面解决数据统一的问题。

随着地理数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协同性主题逐渐成为GIS-T领域中的一个最为紧迫的课题。在具体的数字街道数据库、紧急事件的安排和调度系统、车辆导航系统以及ITS(智能交通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测量使用者和运输控制中心或者信息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无线通讯)都必须应用数据协同技术。

3.3实时GIS-T

地理数据的收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近年来,已经开始出现实时基础上的数据操作。例如,带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车辆提供速度、位置等要素信息到运输治理中心,治理中心再根据发送的交通信息将猜测信息返回给车辆,这样就组成了地区的阻塞治理系统。由此可见,进行实时数据的存储、恢复、处理和分析需要更快的数据访问模式、更强大的空间数据融合技术以及动态路由算法。

3.4庞大的数据集

现实世界的交通问题涉及到庞大的地理数据和复杂的网络。地理信息科学对地理可视化和数据采集的规则、技术发现和数据获得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和集成,同时也促进了GIS-T的发展。

由于交通数据集大小的不同,就需要经常更新系统设计,这个系统设计包括了信息显示的精确性、速度上的优化、算法运行时间与流程中的分析工具以及网络分析的优化。

3.5分布式计算

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可连接性改变了计算机、应用软件、数据和用户之间的关系。计算机已经形成了一个可移动的、分布式的、普遍存在的实体。基于互联网的GIS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包括在交通领域中)。以通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可以有效地使用本地和远程的计算资源,借助完善的系统资源,实现适时应用的构想。

4GIS-T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多格式数据源集成问题

GIS中最基础的部分是数据,在GIS-T中也不例外。但是多年来,一方面由于缺乏权威的专业数据公司制作并出售基础的地理数据,所需的数据来源没有保证,导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在制作基础数据的工作上;另一方面,对已有的数据没有充分加以利用,各部门积累下来的基础数据由于数据格式和规划不统一,难于共享利用,这样不仅加大了成本,而且还延长了建设的周期。因此,实现多源数据集成、解决多格式数据源集成是近年来GIS-T系统研制开发的重要课题。目前,方案有以下3种:

(1)据格式转换模式:把其它的数据格式经专门的数据转换程序进行格式转换后,复制到当前系统的数据库或文件中。

(2)数据互操作模式:这是OpenGISConsortium(OGC)制定的规范,GIS互操作是指在异构数据库和分布式计算的情况下,GIS用户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透明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3)直接数据访问模式:就是在一个GIS软件中实现对其它软件数据格式的直接访问,用户可以使用单个GIS软件存储多种数据格式。

4.2交通地理现象的表达

GIS-T中涉及3类模型:①区域模型,即在跨越空间时代表连续变化的现象;②离散实体模型,也就是离散的实体(点、线或多边形)及其相关属性的集合的抽象表达;③网络模型,代表拓扑连接的嵌于地表的线性网络变化的抽象表达。由于交通系统自身的特性,应用于交通系统的数据模型几乎都没有超出上述的三种模型的范围。

在对交通模型进行表达的时候,可以用许多具有多种属性的线段代表道路网,用离散点代表各种道路网中的标志性地物,用线性网络代数对交通网络进行分析,这些方法对实现道路交通系统的计算机表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交通领域中,围绕以弧和点的概念建立的网络模型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在许多交通应用中,只需要单个的表示数据的网络模型就可以了。这种应用的例子包括:

(1)人行道以及其它设备治理系统;

(2)实时与下线行程安排;

(3)基于网络的交通信息系统和行程计划任务;

(4)导航系统;

(5)实时交通堵塞治理和事故发现等。

5结语

在交通领域,GIS-T被公认为21世纪的支柱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GIS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GIS-T中存在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这必定会促进GIS-T的各个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大大地改变交通现状,带动整个交通行业的突飞猛进,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

〔2〕李跃军.GI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湖南交通科技,2001.12

第9篇:地理信息科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化地图 设计

一、引言

当前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开发各种系统的工具和基础,具有以下的功能: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查询分析、输出、二次开发、数据交换等。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这个平台提供的,有的提供专用的编程环境;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地图在概念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其设计予以研究。

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主要是用来处理空间信息与储存的高新技术,运用信息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图形学等手段。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具有的特点在于:把相关属性和地理位置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其独特的可视化表达和空间分析,进行各种辅助决策[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应用。数据、软件、硬件、模型和人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因素。硬件是GIS所操作运用的计算机,GIS软件主要功能是为系统提具体的分析、存储以及地理信息,同样它可以在很多类型的硬件上运行。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GIS也应用于相关单位存储数据、管理资源方面,通过GIS可以把一些数据与其它数据源的数据相集合。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通过搜索GIS数据库得到需要查询和分析的地理信息。节省了百万计美元的经济成本。GIS还能做到把具体的数据信息相结合,做到资源共享。由于不同部门间可以通过共享的数据库在工作之中得到好处[2]。

2.制图。GIS的制图方法始于数据库的创建,运用相关的技术对纸张图片进行处理,计算机中兼容的信息也可以转换到地理信息系统之中。以任意的比例尺,任何的地点作为中心位置,使用强调相关信息的特殊字符显示所选择的信息。

二、面向GIS的数字地图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地图应用层次也越来越大,在社会各界中对数字化地图的重视和关注也不断的提高。

数字地图技术:数字地图不同于其它地图,它是以数字化的形式来表达相关的内容,它的存在需要一定的介质作为载体,如:计算机硬盘、光盘等。在地图上显示的数字都是有它本身的实际意义的,且在数字地图上都有数据的数量和矢量的含义。GIS的数字地图是非常便捷地将一种或者是各种普通的地图或者是专题的地图进行操作和利用,满足人们的需要。这种地图还具有的功能为:对比例尺的任意的缩小、放大、绘图输出和裁切等。面向GIS的数字地图有其独特的灵活性:第一,对数字地图进行缩放编辑之后,可以形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图;第二,数字地图可以对图进行分层次编辑,把层作为基础,使文件的输出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第三,地图检修方便、简洁、快速。第四,用户拿到的数字地图可以是充满大量数据的磁盘也可以是纸质图。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数字化地图的设计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数字化地图的总体设计

1.开发平台

Mapinfo5.0是当前最强大的桌面地图信息系统,它能通过把复杂的信息以图文的方式展示给用户,使用户对其进行管理操作。在MapBasic的二次开发之下,能够对MaPInfo的功能予以扩展,使得程序的重复操作能够自动实现,还可以使得MapInfo与其它应用软件集成。

DDE是满足程序通信的机制,受到DelPhi的支持,完成对一些信息的操作处理,同时可以简化DDE程序,因此,可以考虑利用DelPhi完成像显示输出、查询这样的常规数据库中的数据处理[3]。

依据系统设计的要求,其编程环境为:

(1)要求在windows2000或者是Windows95/98系统环境下进行。

(2)为满足地理环境的需求,对版本做出要求。

(3)对存储的需要,必须要满足相应程序的使用。

(4)建立用户界面,方便客户使用。

2.系统功能

系统开发有其要求,系统实现的功能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地图对象介绍。运用文字和图片的结合,对院校、政府机构和景点等进行形象地描绘。

(2)飞机航班的管理。其中有航班的预定、查询、删除和退订。

(3)地图操作。对载入法人地图,进行放大、移动、缩小,从各个方位对城市进行把握。

(4)长途汽车管理。和飞机航班的管理差不多的功能。

(5)市公汽管理。包括修改车次、删除车次,对路线和站点的编辑等等。可以给出任意站点的最佳的乘车的方法。

(6)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7)机车管理。如:车次的改变与查询等。

(8)可视化数据挖掘。

(9)地图对象定位查询功能。定位窗体中的地图对象。

(10)修改地图对象信息。对MaPInfo数据库表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修改。

(11)系统帮助。对具体的操作系统予以了介绍,可以使用户便捷地使用这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数字化地图的设计无论是平台上的分析研究还是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功能运用,都巧妙而有效地展示了在地理信息系统之下的城市数字化地图设计的现实意义,理论运用到实践的社会生活之中,运用科学技术的平台来研究,带动数字化地图的发展。

参考文献:

[l]张新长、曾广鸿、张青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