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振兴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年以来,深入田间地头,走屯串户,召开群众会,与村“两委”班子、自然屯小组长座谈等形式,了解和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摸清了立冲村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土地利用状况,形成了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立冲村位于鱼峰区里雍镇西北部,距城区18公里,距镇政府17公里,是全镇第一大村。全村共有立冲、河表、宜步、苦练、大塘口、豆山岭、大宅、水山、上大塘、土地山10个自然屯,1576户,6068人,其中涉及贫困户有23户,贫困人口66人。设有党总支一个,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2人。全村有耕地面积7056亩,其中水田2607亩,旱地4449亩。全村主要以水稻、甘蔗、玉米、烟叶、叶蔬类以及桉树、黄皮果、沃柑种植和养鸡、猪为主要经济收入。现有沃柑种植基地300亩。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以来 ,各级党委、政府,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屯、生产路面硬化、安装路灯、安装自来水、电网线路改造、宜居环境保洁、修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民民风纯朴,满意度高。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文化水平偏低,受教育的程度不均。在我们走访的23户贫困户中,6户有文盲人员,致使农民生产致富的本领不高。
(二)因残致贫原因占主导。23户贫困户中有12户致贫原因是因残,超过半数以上。
(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村内没有一条健身路径,村图书室的书籍陈旧,新技术、新媒体信息传播受到一定影响。
村“两”委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工作扎实,团结奋进。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关键的问题是注入资金、引进项目和发展经济以及开放意识。如果能借助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对口帮扶的外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展产业,因地制宜,脱贫攻坚胜利致富奔小康目标就能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立冲村的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征求后盾单位意见,对立冲村今后的帮扶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提升村容村貌
1、继续推进农村改厕改厨工作,促进农村卫生革命,改善宜居环境。
2、新建照明路灯一批。
3、组织专人常态化管理,生活垃圾每天清运,通村屯硬化路每天打扫。
(二)建设配套设施
1、维护好村级活动中心,增加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健身路径一条,方便群众业余休闲。
2、适时开展农民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3、完善村务党务公开栏,加强村务党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定期组织开展“致富带头人”、“五美家庭”“最美立冲人”等文明优秀评选活动,努力提升立冲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四)提升驻村工作队员的自身素质
根据全市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部署要求,市委副书记xxx同志围绕“立足xxx实际,推进乡村振兴”开展调研。我局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填写了调查问卷。并形成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是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止2017年底,我市完成80%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剩余20%建设任务,并且将为已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510个行政村、社区进行设施设备提升,以利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小广场服务效能发挥。二是文化活动开展,今年计划开展“我们的中国梦2018年‘欢乐进万家·迎新春文化惠民行’”文艺演出、流动图书服务进基层、文化遗产图片展、大美xxx摄影展、迎新春送春联等活动;2018年迎新春摄影展;第五届民间艺术汇演;“群文之星”周末大舞台;“全民阅读季”活动,庆七一文艺汇演;迎国庆文艺演出;“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各类书画展、摄影展等。
目前,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已进入建设阶段,计划下月对建设情况惊醒督查检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设备提升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计划招标完成后尽快配备。文化活动已开展完成“我们的中国梦2018年‘欢乐进万家·迎新春文化惠民行’”文艺演出、流动图书服务进基层、文化遗产图片展、大美xxx摄影展、迎新春送春联等活动;2018年迎新春摄影展;第五届民间艺术汇演。“全民阅读季”启动仪式将于本周末4月22日举行,拉开阅读季序幕;“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进入招标阶段,计划下月底前开始送戏下乡活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思想认识有差距。市委、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力度不断加大,把文化建设纳入了全市科学发展绩效考核,但个别乡镇(街道)、村(社区)的重视程度不够,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仍然存在,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较低、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财政投入不足。我市属于资源枯竭地区,市级财政保障能力相对不足,而且由于基础差,历史欠账多,文化事业投入还有较大差距。比如我市送戏下乡演出费用只有xxx元每场,泰安市本级已达到xxx元每场,经济发达地区已达到每场10000元以上。
(三)队伍亟需强化。虽然每年组织培训,但因经费问题,培训次数有限。而且按照国家、省标准要求,全市文化人才结构不够理想,总量不足、断层断代、人员老化;乡镇文化站存在混编混岗使用现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虽有服务人员,但多由村干部兼任,成为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瓶颈,亟需引入社会力量。
三、下一步的对策及意见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政府重要职能的体现,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要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逐步推进。要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财政投入、运行保障、人员培训、服务管理制度,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文化在考核中的比重,重点对文化设施运行、经费保障、专职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发挥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二)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要统筹文化资源,注重吸收运用市场、社会等非政府资源,按市场规律,提升资源运行效益,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如建立城乡联动机制,在乡镇街道、中心村设立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再如,建立农村文化资源库,把送戏下乡演出、公益电影放映等资源形成文化“大礼包”,采用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由农民自行选定。二是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现在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农村文化设施相对落后,要制定针对农村文化发展的专门扶持政策,对落后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
(三)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要进一步明确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标准、日常管理使用制度,着力完善乡、村两级文化阵地运行长效机制,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公共文化单位要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扩大群众参与。
(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文化惠民要紧接地气,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消费需求,有针对性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深入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农村、社区、机关、广场和校园文化。要精心策划特色文化品牌,组建群众文艺队伍,适时举办文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一、凭借认知,我要竞争这个职位
我走上这个平台,参与竞争的理由有三:
一是为财政工作在国计民生中的特殊作用而竞争。财政是国家的命脉,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治国安邦的后盾。从中非合作论坛的盛况中,从西方七国财长峰会把中国作为贵宾的隆重邀请中,从中国拥有一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喜人数字中,不难看出,财政的强大,就是国家的强大。财力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财力决定了中国崭新的形象。财运兴则国运兴,国运兴则民族强。天下国家本同一理。大至一国,小至一县,财兴才能强县,财多才能富民。财政作为全县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的责任;承担着宏观调控、平衡社会供求关系的责任;承担着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服务的责任。财政关系全县发展稳定大局,财政关系28万父老乡亲的幸福安康。财政工作责任重于山,使命大于天!财政事业的崇高与神圣,使我志愿为它的振兴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财政的热切渴望而竞争。聚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位百姓身上,是财政首当其冲的职能。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财政收入显著增长,财政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越来越多。但由于财力有限,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还相对不足。从老百姓对改变农村面貌的向往中,从干部职工对提高工资补贴的期盼中,从各单位要求增加办公经费的呼声中,我们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他们对公共财政的热切渴望!为了那渴望的眼神充满希望,为了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为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财政工作的责任与使命,使我情愿为它的壮大殚精竭虑,忘我奉献。
三是为我多年来对财政事业的执着追求而竞争。向往财政,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幸运之神成就了我的梦想,使我如愿以偿地跨入了财会学校、迈进了财政大门。25个春去冬来,九千多个日日夜夜,在平凡而紧张的财政工作岗位上,尽管有时不免平淡、繁琐、劳顿、失落,但更多的是充实、兴奋、快乐、满足。我为财政收入的不断攀升而骄傲,为争取回的每一笔资金而自豪,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而欢呼,为古#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雀跃!那宽阔的马路、丰收的田野、优美的校园、拔地而起的厂房,处处浸透着财政人的心血与汗水,也寄托着我的心结与情怀。25年来,我在财政找到了人生的坐标,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战场。我与几任领导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在配角位置上演绎了成功!我也与几茬财政人朝夕相处,同舟共济,在分管工作的主角位置上演绎了成功!那么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在财政工作的更高位置上演绎成功!以往岁月,我把美好青春献给了#县财政,未来征程,我愿用生命谱写#县财政新的华章。对财政工作的情感和眷恋,使我甘愿为它的发展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这就是我要竞争这个职位的理由。
二、仰仗阅历,我能挑起这付重担
财政局长岗位,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参与竞争的自信,来源于对全局工作的驾驭力、锐意进取的创新力和以德服人的凝聚力。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乡是从1993年开始在水稻、玉米这两个农作物上开始实施标准化生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产量和产品质量有了明显增加,近年来又在蔬菜产业方面推行了标准化生产,产量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拓宽了市场,增加了效益。2009年全乡蔬菜总产达到153202吨,产值达到1422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2%成为我乡的支柱产业。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仅就我乡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做法和收效为重点总结如下:
一、 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过程及做法:
推行标准化生产对于农民来说是由不认识到逐步认识再到自觉按标准化操作规程生产的过程,这些年来,在市、县的帮助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使农业标准化生产顺利而有成效的推开。
1、 强化培训:
在推行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技术培训放在第一位,聘请中国农大、省植保所、市、县等专家,每年都举办技术培训30场次以上,同时年年都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农民通过培训,由以前不知道什么是标准化生产到能熟练掌握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如今我们的菜农每户都有1-2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明白人。在生产中,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操作,使我乡的蔬菜产品在2005年顺利通过省质检院的检测,达到了无公害标准。
2、 抓基础建设:
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离不开基础,基础不好,任何标准化生产都是一纸空话,从2003年以来,为了更好的实施标准化生产,发展蔬菜产业,在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乡政府多方筹资51.5万元,修路3.2万延长米,上电46020延长米,打井672眼,修排灌渠3万延长米,使全乡农田电网覆盖面达到0.8万亩,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为蔬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筹建群众自治组织:标准化生产是千家万户行为,没有群众的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只是一纸空文。乡党委、政府在宣传、培训标准化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农民组建蔬菜产销协会和三个村级研究会,通过这些年的实践,这些协会、研究会在推行标准化生产中起了关键作用,如上官营棚室西红柿研究会成员12人,他们不但在生产中推出一整套适合本地的无公害西红柿标准化生产技术材料,还在生产的过程中负责指导,按标准生产,同时在引进新品种、病虫综合整治,平衡施肥等无公害生产新技术等方面发挥了作用,这些年来在标准化生产得以推广开,研究会起了关键的作用。
4、建立约束、监督机制
通过培训使农民认识到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为了强化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全乡24村实行了五户联保制度,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互相监督机制,在实行利益共占、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下,实行无公害生产,另外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后也标准化生产起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二、 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效果:
这些年***乡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群众的生产观念改变了,以往群众的想法是不管你怎么干,只要产量高就行,根本没有无公害、标准化这些概念,通过这些年的培训、实践和市场经验,群众的观念转变了,认识到没有好的东西,高的质量,产量再高也没有市场,也卖不出去,如今我们的菜农在蔬菜生产中都自觉的按标准化要求实行无公害生产,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誉度逐年上升,我们蔬菜产品不但占领了本地市场,而且得到了各地消费者的认可,远销京、津、东北各大城市,在2003年注册了“***”牌商标后,2005年被市评为知名商标,2007年又申报了省著名商标。以上官营为中心的国家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通过了国家标准化生产的验收,示范区内的西红柿产品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
2、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市场广阔,增加了效益,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全乡蔬菜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乡蔬菜播种面积每年都以3000亩以上递增,棚室蔬菜每年以1000亩以上递增,在以上官营为中心的西红柿标准化示范园区,继续扩展的同时,全乡正在建立以102国道沿线、饮马河沿岸棚菜南部园区、以许家峪、刘家沟为主的棚菜西部园区。预计今年年末播种面积达到42000亩;全乡棚菜面积有望达到10500亩,棚室蔬菜面积计划2011年达到12000亩。
特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按照市委要求,为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根据市政协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政协常委会组成由主席任组长,副主席任副组长,市政协经科委、提案委及各乡(镇)州、市政协委员参加的调研组,于X年X月X日至X月X日深入各乡镇,就全市农村特色农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题调研。
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各乡镇立足本地资源,在发展设施农业、庭院经济、特色经果、无公害蔬菜、中藏药、牦牛、X中蜂、小家畜禽等种养殖业方面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较好发展。
(一)农村产业布局特色凸显。
我市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安排部署,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按照“传统产业上档次、特色产业上规模、产业化经营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据全市自然地理特点,将农村产业布局规划为“两带两区”。
一是西南部中藏药和粮食产业带。即X个乡,地处杜柯河和脚木足河下游流域,峡谷纵横、耕地多集中在河滩和高半山,重点发展白湾海椒、党坝莴笋、中藏药和青稞等粮食、经济作物。
二是东中部蔬菜产业带。即XX镇,地处X河流域和国道X沿线,交通便利,气候适合反季露地蔬菜,且大部分群众蔬菜种植已有较好基础,重点发展反季大白菜、莴笋、莲白等蔬菜经济。
三是东北部和西北部高原畜牧业产业区。即地处脚木足河上游流域的草登、康山、日部X个乡的西北部片区和地处茶堡河流域的X乡的东北部片区。这两个片区海拔高,远离交通干线,气候相对较差,重点发展牦牛、藏香猪等畜牧业和中藏药、油菜等特色种植业。
目前,全市在实施特色农业布局规划时切实以实施农业产业化振兴为抓手,积极推进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规划建设的“两带两区”雏形基本形成。如X等村
X余户、共X余亩,以种植大白菜和莴笋等绿色蔬菜为主,建成秋冬反季节露地蔬菜基地,主要销往蒙阳、白家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X村以“公司+基地+农户”发展大棚蔬菜X.X亩,以土地流转模式,种植反季露地蔬菜X亩;党坝乡在格尔威村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了花椒基地X亩;木尔宗乡投入X余万元,发展羌活、赤芍、秦艽、铁棒锤等中药材种植面积X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形式,建成中药材(羌活)示范基地X个;X乡利用浙江援建资金X万元,在巩固提升白莎村X亩青红脆李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上,利用河坝海拔较低区域扩展建立差异化特色水果基地X亩;龙尔甲乡在干木鸟村投资X万元,建设青稞基地X亩,以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形式投入X万元在干木鸟村建设藏香猪养殖基地,现存栏达到X余头;日部乡在巴朗村、中热村投资X万元,实施豆薯基地项目X亩;按照环保要求,采取集中育肥和种养循环的方式,支持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在松岗镇建成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以该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牦牛(肉牛)养殖产业成效明显;X中蜂已初具规模,全市蜂群共计X群,其中中蜂养殖合作社X家,大户(X群以上)X户,集体经济养殖X中蜂X个村。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经营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
目前,我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年销售收入X万元,净利润X万元,合作社固定资产总值达X万元。现有从业人员X余人,入社农户X户,带动非成员户数X户,覆盖全市X乡X镇X个村。通过招商引资、对口帮扶等措施大力发展反季露地蔬菜、特色小水果、大棚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全市共流转土地X亩,在经营流转土地过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X余人,收入达X余万元。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全市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有三家:一是X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牦牛肉、牦牛肉干,年收购牦牛X头,年销售收入X万元,培育形成X个订单基地,带动X户农户增收。二是马尔康蓝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是一家集果蔬生产、销售、林下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流转土地X亩,每亩X元,季节性用工每天X至X人,每天每人X元,林下种植青椒、川红花等。三是X州雪源食品有限公司,年实现工业总产值X万元,销售额X万元,税收X万元,企业利润X万元,收购牦牛X头,加工牦牛肉X吨,生产牦牛肉干X吨。公司全面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路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产、销”一条龙经营,从而带动区域内农户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对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拉动作用。
(四)品牌建设及农产品认证工作开始起步并加快推进。
全市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扶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及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X州与X市的农商对接活动。
今年有一个企业、四个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的产品申报了“净土X”品牌,首批被批准的“净土X”品牌为雪源公司的牛肉干系列和羊肚菌系列产品。制定马尔康地区品牌发展规划并按进度组织实施,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登记,目前我市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X个,绿色食品X个,有机农产品X个,地理标志X个。通过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特色农业取得较好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特色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小。
我市绝大部分地区道路交通不畅、灌溉设施缺乏、各类生产管理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仍然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冰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进展,但传统农业生产格局没有改变,特别是沟内七个乡镇传统农业转型仍然比较难,农业有产出,但效益低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虽有较大发展,但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总体偏低,大部分农户和大户种植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全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已发展到X个,但合作社成员平均才X.X户,远低于全国X户的水平。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认证工作虽然已起步并加快推进,但认证率低,农业的发展潜力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
(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我市及周边还缺少专门的农产品集贸批发交易市场,现有农产品交易只有依赖城区的X个综合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处于原始落后的自发状态。今年全市虽陆续在各乡镇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但由于网络基础、基站设施、人员培训等工作不能短期完成,此“短平快”体系还根本未发挥作用。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小、流通信息服务滞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特色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瓶颈,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三)特色农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仍然集中在产前和产中,而产后的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综合比较薄弱,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简单。
同时,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情况复杂,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缺乏科技人才,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建设滞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少、服务手段简单等原因,公益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新技术、新品种等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信息服务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需求。
(四)大部分乡镇农牧民文化素质不高,传统种养殖观念难以改变。
同时还有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导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发展养殖业困难重重。全市各乡镇在发展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小水果、
X中蜂、藏香猪、牦牛等特色农业方面虽取得较好效果,但都普遍存在广大农牧民接受能力差、积极性不高,致使全市特色农业规模化种养基地少、特色产品规模小、集约化程度底,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等先进技术推进慢,种植不够科学,管理不够规范,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导,实行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根据我市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带、两区”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和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全市特色产业优势及发展现状,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点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调整为中心,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主导企业、产业园区规模化与基地化的产业主线,要规划布局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特色农家乐、自驾游营地、家庭农场等为载体,嘉绒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等为元素,积极探索发展农牧业观光、体验的特色旅游产业。
二是以科技示范为引领,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积极抓住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X市崇州市对口援建我市和省、州有关单位帮扶我市的大好时机,加强与援建、帮扶地区、单位的科级部门、企业、实体或经济成功人士、组织等密切合作,利用先进、适用的理念和科学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新品种、新技术,为我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法律咨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动植物疫病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市场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服务。
三是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在加快改造提升市域交通主干道基础上,逐步做好成片产业区内的灌溉设施、农牧业交通路网、电力设施、土地草场围栏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农资供应、技术培训、流通信息等服务;用好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品牌建设、特色宣传、网络信息、电商服务等的发展,引导和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依靠龙头带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干果、特色水果、杂粮加工、畜禽屠宰、肉类加工、食用菌加工、中药材加工等特色产业跨区域经营,延伸储藏、运销、服务链条。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管理、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切实把国家扶持合作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规范内部管理,健全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鼓励合作社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牧民收入。
五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牧牧民科技文化素质。
全市涉农部门和各乡镇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电子商务等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应促使广大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针对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的现象,要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与各村寺庙的高僧大德共同宣传科学放生、合理放生,引导信教群众走出因“戒杀生”而不发展养殖业的误区,并采取“牲畜代养”、“投资寄养”、“土地流转”、“投资入股”、“承包转让”等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来了这一年,你光给村里忙活了,天天饭都吃不全,瘦了这么多,我都怪心疼的,先去我们家吃点饭再忙吧!”陈书记笑着婉拒了她的好意,并保证一会就回家吃饭,李大娘这才一边叮嘱着要好好吃饭一边离开了。
刚才说到的陈书记,就是市XX局派驻的第一书记陈XX,一位女第一书记。去年4月,她主动申请到农村锻炼,被派驻到XX村。履职以来,她坚持把第一书记的职责扛在肩上,牢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全面摸排掌握村情,指导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投身到驻村脱贫致富工作中。
到村以后才发现,这个人口不多的小村庄,发展集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村里2600多亩土地,除去村庄原有的宅基地,基本上都是基本农田,既不能搞建设也不能盖工厂。土壤都是丘陵沙土地,又没有灌溉水源,老百姓种地都是靠天吃饭,一亩地小麦收成也不过三、五百斤,等到收割的时候连收割的机器费用都不够。“难道就给村里盖盖办公场所、搞几个活动就回去吗?不,这不是我到村任职的初衷”。陈XX心想。
去年7月份,市委王书记到XX庄调研座谈时的一席讲话,给她指明了以后村庄发展的道路,必须要用农业“新六产”的思路来做农业,发展集体经济。8月份,她帮助村里成立了合作社,9月份就把村庄所有土地都流转到了村集体。
她白天和村两委成员外出考察集体增收项目,晚上就在办公室整理考察报告。为了细化成本,她与这些项目负责人之间的通话有的竟长达1个小时。十几页的调研报告,反复修改了七、八遍。经过反复地调研论证,又请了种植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在村里大规模种植露地蔬菜。
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竟然是村支书。“不行,绝对不行!种地肯定得赔钱,你要是把地流转给别人,我们光拿流转费,这我同意。你要是想让我们再去种地,我坚决不同意,明天我就去镇党委辞职!”村支书老杜心里想,你一个城里来的,哪里知道我们这里祖辈里种地就没有挣钱的,不如把地流转给个人或者是企业,稳稳当当地拿个流转费。
陈XX听后,耐下心来一遍遍地给杜书记做工作,又请了镇党委的领导来给他说明利害关系,杜书记这才勉强同意了由村集体的合作社搞种植。后来,看到合作社用现代化的机械和技术进行,大片大片的土地很快就种上了种子,灌溉用滴灌,打药用飞机,作物发芽后长势喜人。杜书记美滋滋地找到陈书记说:“这样行,这样行,我看这样能挣钱”。
刚开始搞种植的时候,由于村里合作社人员都是新从村里聘用的,经验不足,大小事务都找她。有一次去李官一家农机店买小机械设备,中午赶时间她就和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一起在路边的小店里简单吃了些饭,吃完饭付了款急匆匆地走了,把钱包忘在了饭店里。就这么忙碌了一下午,直到晚上10点多,派出所给她打了电话,她才知道自己钱包忘了拿。
因为担心村里水源不够灌溉使用,她连着两天蹲守在打井现场,春天岭上凌冽的风吹得脸上的皮肤沾水就疼,打井扬起的尘土让她整个变成了一个“灰人”。
她经常是一早就和合作社的人员到地里,一呆就是一天,周末也是如此。村委和合作社的成员看在眼里,都对她说:“陈书记,你太辛苦了,太累了!”是呀,从过完年,她就没休息过一天,忙的时候连续半个月一天只能睡4、5个小时,体重也从刚入村时的118斤掉到了96斤,整整瘦了22斤。可是,她从来没抱怨过累。
去年有一次,上午11点接到镇上的紧急通知,下午2点半有个美丽乡村的检查,可是在村口中心路上有户村民私自晒了好几千斤的玉米粒,村委安排了义务工去帮忙装袋运到其他地方晾晒。下午1点的时候,陈书记去现场一看,玉米装了还不到三分之一。她立马着急了,找了户村民借了把铁锨就干了起来。村里干活的还以为她就是做做样子,没想到她一直干到了最后,能装100斤的麻袋她一个人就装了12袋。村委的成员在她的带动下,也都纷纷加入进来,义务工们也加快了装袋的进度,只用了1个半小时就把剩下的玉米全都装好运走了。以前从没干过农活的她,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
村民乔相秀给她发信息,感谢她给了他们家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帮助,说:“陈书记,以后就是你走了我也会想你的,真的。”乔相秀家庭比较困难,她的小女儿因为出生时早产,身体抵抗力比较差,经常生病,5岁了也没能去上幼儿园。陈XX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后,多次到她家中去看望孩子,帮她想办法出主意,并送去了钱和营养品。她说,看到乔相秀的女儿就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心里总想着能帮她做点什么。
陈XX家里也有一个刚刚8岁的女儿,在她到村任职之前都是她负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现在全部交给了自己的丈夫和母亲。有几天母亲有事没能过去,粗心的孩子爸爸一周没给女儿换外套,头发也梳的乱七八糟,视频中看到女儿的样子,她挂了电话就流了眼泪。承诺女儿周末带她去爬天蒙山,因为工作忙一推就推了好几个月,孩子父亲要自己带去,可是女儿就想让妈妈陪着她一起,因为妈妈的失约哭了好几次。但是,每次别人问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她总是骄傲的回答:“我妈妈是第一书记!”
一、芦笋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实优势
(一)芦笋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芦笋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蔬菜,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进,芦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居民的餐桌上,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我市芦笋生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2前、2012年-2015年、2015年-今。2012年之前,我市只有少量零星露地种植,但是由于规模小,产品总量不足以调运,本地市场无消费习惯等原因,没有形成特色。2012年-2014年,部分从事蔬菜销售的经纪人返乡创业,我市芦笋出现规模化种植基地,总体规模在600亩左右。2015年-今,由于芦笋种植效益较高,依托聚鑫芦笋合作社等规模化基地带动,全市7个县市区均有规模化芦笋基地,全市规模达到3500亩左右,其中以宣州区、旌德县最多,分别为2200亩,旌德县600亩。
(二)芦笋产业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1.种植简单,农民易接受。芦笋生长耐旱耐涝,耐肥耐贫瘠,生长适应性极强。农民只需要经过短期培训,就能上手种植,生产技术风险相对较小。经过田间调查统计,我市大棚绿芦笋种植3年后就可以达到1500千克/亩,优质笋率达到80%以上。加之芦笋生长周期长达10—15年,一次栽植可连续采收8—12年,是难得的高效农业种植品种。
2.市场需求旺盛,产业效益可观。据国际芦笋协会统计,目前国际市场芦笋需求量超50万吨,并以每年5—10%速度递增,价格持续稳中有升,速冻绿芦笋均价突破2.5万元/吨;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对芦笋的营养保健价值更加认可,国内市场特别是沪苏浙市场消费需求大幅上升,零售均价不低于15元/千克,收购均价常年稳定10元/千克,剔除成本后笋农亩均纯收入也能达到8000—12000元。
3.依托企业带动,在沪苏浙市场销售网络成熟。我市的聚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宣城市四季康蔬菜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早年在上海、南京等地从事蔬菜销售工作,因为芦笋产品市场上供不应求,2012年后在我市建立了自己的芦笋基地,通过示范带领,目前两家公司已带动发展芦笋基地2000余亩。
4.芦笋产业链产品升级空间大,我市具备芦笋加工基础。以芦笋为原材料的产品众多,包括茶、饮料、芦笋粉、干菜、胶囊、芦笋药剂等,而我市是传统的茶叶、酒水生产大市,对于开发芦笋茶、芦笋酒等深度加工品具有先天优势,通过发展芦笋加工业,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种植收入和地方税收,一方面可以降低农户种植风险。以山东省曹县为例,大力发展芦笋产业,2014年芦笋产业产值已超过60亿元,财税贡献4.5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发展芦笋产业面临的问题
(一)对芦笋产业认识不够,缺乏专项规划。芦笋种植在我市属于新兴事物,加之发展初期主要以外销为主,其带动农民(贫困户)增收作用未被充分认识,导致芦笋产业的地位不明确,我市也未编制出台芦笋产业专项规划,以致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发展芦笋产业信心不足,企业和农民对发展芦笋产业持观望态度。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该县农业农村办公室、农委、财政局、供销社四家单位2017年联合制定《关于印发长兴县芦笋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
(二)一次性投入大,成本回收时间较长。芦笋种植第一年投入大,包括设施、种苗、肥料、人工等费用大约15000元/亩,芦笋形成有效产量大约需要3年,一般农户难以承受。目前,我市较成功的做法是:企业建立基地并牵头成立合作社、提供种苗和管理技术,负责产品回收。但是,企业受资金压力所限,短期内很难快速做大规模,影响了整个产业发展。
(三)缺乏技术体系支撑。芦笋属于名优希特蔬菜,在我市栽培时间又短,本地真正懂芦笋生产技术、能够指导规模化基地生产的技术人员匮乏。我市虽然多次邀请国内芦笋行业专家指导工作,但是受多种因素制约,未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发展芦笋产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由农业农村局、扶贫局、财政局、商务局等涉农部门组成的促进芦笋产业发展专门组织,凝聚市级部门合力,加强对芦笋产业发展的扶持和领导,定期分析、研究、解决芦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将芦笋产业发展工作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压实县级政府责任,促进产业发展。
(二)精心编制规划。迅速编制印发芦笋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芦笋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系统分析芦笋产业面临的形势、发展基础、支撑条件,科学规划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仓储加工区,打造芦笋小镇,加大对农民和企业的宣传引导力度,力争3—5年发展芦笋1万亩以上。
总结一下,特点有:(一)始终坚持“促进经济好快发展”这一工作主线,实现了以监督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为主,向更多地关注财政经济发展情况转变。在加强收支监督的同时,加大对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如,我们按有关要求,有重点的选择涉及土地问题的项目进行检查,对土地收储交易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对耕地占用税等政策的调整进行监督检查等,在落实中央政策、保护土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将房地产作为重点检查行业,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为规范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努力。另外,我们还围绕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对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科技创新等财政资金的检查落实。通过检查,不仅强化了资金的管理,而且保证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以监督经济方面问题为主,向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转变。关注市情民意,是我市今年财政工作的一大亮点。我们财政监督部门,适时转变,抓住重点,选择“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等财政重大支.出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了新农合补助资金审核工作,保障了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另外,我们对中小学校舍改造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对“三通”工程补助资金进行了检查。通过这些工作,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增进了群众感情,较好的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三)提高监督层次和水平,实现了从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主,向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转变。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把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使监督更好的融入管理之中。比如,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面,我们对发现的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一系列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的意见。我们要求每个检查组在提交检查报告的同时,应报送调研报告。为此,我们得到了很多有观点、有价值、有分析、层次较高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了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四)集中财政监督力量,齐抓共管,实现从“小监督”到“大监督”的转变。通过整合监督力量,改变了过去专职监督人员各自为战、独木难支的状况,形成上下一盘棋,同唱一首歌的局面。从纵向看,我们加强与市局、各兄弟单位的配合;从横向看,在内部加强同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和协调,增强财政监督的互动性。这些措施效果明显,为监督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促进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二.财政监督机制更加健全,财政监督基础更加牢固。
年初,局党组确定**年要将财政监督工作做实做细,使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全程监控。为此,我们加大投入,健全机制,进一步夯实了财政监督的基础,充分发挥了财政监督的作用。(一)把财政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我们统一思想,把握形式,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努力开创财政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二)监督观念和方式上更成熟。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要求,我们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拓展财政领域,形成“收支并举、监管并重”的工作格局。将财政监督工作和财政业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将监督融于管理和服务中,使监督与管理、改革、服务、调研相结合,突出时代特点。同时,将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发挥监督合力;创新监督方式,从检查型监督向管理型监督转变,最大限度的提高财政监督效率。(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督基础。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今年,我们在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的同时,开展“四种意识”和“四种能力”的学教活动。“四种意识”即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四种能力”即调研能力、学习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同时,我们注意加强交流,一方面向业务科室学习相关业务规定,掌握新的政策;另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其他先进地方经验,提高我市财政监督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检查。
内部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我们自身水平的自我检查和评价。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管理和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每次内审后局领导都要专门听取汇报,研究改进意见,拿出具体整改措施,做到监督精细化。在监督手段上,我们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开展工作,如我们采取了专职监督机构牵头,召集业务机构兼职内审员定期抽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形式等。在内部监督检查成果的利用上,建立问责制和监督信息反馈制度,让内部监督的成果真正体现到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来。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如财政监督缺乏权威性、及时性、有效性,财政监督的面窄,体系不够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振兴财政的要求有差距,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等。
一、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
(一)扎实加强苏区精神教育
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成立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召开活动开展动员会,扎实开展“弘扬苏区精神、树立模范作风、推动苏区振兴”学习教育活动。10月份组织社区干部和村干部一行40余人来到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瑞金开展“弘扬苏区精神,促进赣南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专题学习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的;充分利用我局驻社区和驻村两个“三送”工作组加快推动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进社区、进农村,深入基层开展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的;认真开展“廉政文化月”活动,实施警示教育工程和廉政文化工程。
(二)推进赣南苏区交通运输发展振兴
按照区政府和市局的部署,我局按照要求开展日常工作、上报材料和参加会议,做好迎接国家部委调研工作,按要求完成数据台帐、情况汇报、调研报告和接待工作等。组织精干人员夜以继日地编制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报告,并主动与市局对接,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得到上级领导认可。迅速启动实施水西镇上禾公路改造项目。
(三)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
我局加强组织领导,立即成立机构,选派6名干部长年分别驻镇村、办社区开展“三送”工作并制定具体“三送”活动工作方案,安排全局干部挂点农村和社区与村(居)民结对帮扶,实现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大力推行公开承诺、民情家访和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等工作机制,促进“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顺利完成年初制定各项工作任务,今年共完成六项“三送”小型公益项目建设,分别是:1、投入6万元对管理处至村委会部分路段的路肩进行拓宽并在地势险要路段增设了护拦和指示牌;2、投入3万元修缮村委会办公楼;3、筹资5万修建“两委”的厨房、餐厅、卫生间;4、投入5万元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5、投入3万元举办养蜂实用技术培训;6、投入帮扶资金21586元,向市林业局争取项目资金10000元,改善居委会电教室等设施,协助社区对土胚危旧房排查156户,清理化粪池4个,疏通管道4处,清理卫生死角10余处,清运垃圾16车,清除社区“牛皮癣”400余张,粉刷小广告100余处等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村容村貌的整治和社区建设。已建立96333服务热线转办件销号处理台账,全年接到2件转办件并妥善处理。
(四)积极投入“治脏、治乱、治堵”工作
我局根据区三治办字[2013]4号文件认真开展现场治脏、治乱、治堵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春运期间道路安全、有序、畅通;加强行业监管,全力维护道路运输秩序;加强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区各项“三治”工作:1、积极配合市城管局对卫府里周边道路占道摆摊现象进行整治,对卫府里市场旁边的健康路路段交通进行疏通,对占道摆摊行为进行了清理,劝导摆摊卖菜的农民、菜贩子规范、整齐、靠路边摆放摊位。经过前期的清理整治和半年多的守点巡查,卫府里市场周边道路占道经营行为得到了有效治理,道路交通有了很大改善。2、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与安排,组织全局人员多次对我局“三送”点社区进行卫生大清理,把社区周边的死角进行了清扫与铲除,并坚持全天保洁,保持该社区环境卫生干净。3、自2013年11月1日起至今,局全体人员分三班倒全天候参加市、区政府组织的文清路车辆停放整治工作。
二、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
(一)畅通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投诉(举报)渠道情况
按照要求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证大厅液晶显示屏和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布干部作风问题投诉(举报)、服务咨询电话;并安排党政办专人受理群众投诉及服务咨询。
(二)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开展督促检查情况
对本局机关及下属所、站采取日常督查的方式,加大对全局干部作风整治活动的督查力度。
(三)对发现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进行督促整改情况
通过受理投诉(举报)和督查等途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严格责任追究。
(四)对干部作风方面正反典型运用情况
抓好正面典型引路、反面典型警示作用。按照要求及时对正面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对反面典型进行通报。
(五)局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情况
我局领导班子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将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公示。
(六)领导班子及成员对照“假、浮、蛮”种种表现,集中开展自查整改情况
我局领导班子及成员认真对照“假、浮、蛮”种种表现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开展自查,经自查未发现相关“假、浮、蛮”现象;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我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假浮蛮也没有相关具体反映。
(七)我局在2013年底前对近年来出台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和检查情况
经过组织检查和考核等活动,尚未发现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相关规定的情况。
三、特色工作和活动成效
2013年我局立足本职工作,主要在农村公路民生工程、“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治脏、治乱、治堵”和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体现了特色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并取得显着的活动成效。
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运行情况
我局行政审批服务科围绕“公正、便民、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以规范运行为核心,内抓管理,外塑形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许可服务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不”,即:许可手续再繁,不烦办件者;许可环节再难,不难办件者;许可时间再长,不长办件者。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做到咨询服务“一口清”、发放材料“一手清”、受理审查“一次清”。坚持“五办承诺”,即: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协调办。2013年,窗口共受理交通行政许可和便民服务事项2500余件,按期办结率达100%。我局行政审批项目已全部纳入全省网上审批系统办理或监察;不存在部分纳入、部分体外循环的情况;不存在先办理后一次性录入的情况;严格按照中办发〔2011〕22号文件要求,全部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所有审批事项都在承诺时间内办结;实行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在审批(服务)信息发生变更时及时上报修改系统信息。
五、公共资源进场交易情况
我局凡使用国有资金的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都按照要求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
六、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和流程再造及办事时限压缩情况
经查我局无任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情况
我局严格按照《关于开展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并及时报送资料;经过清理发现不存在违规设立的账户情况;银行账户归本局财务科统一管理;不存在账户漏报、瞒报的情况。
经过核查,我局属于纳入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单位,有3个银行账户;1个是基本存款账户,用于零余额支出;1个是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单位实有资金核算和管理;1个是改制企业专用存款账户,用于核算改制企业的费用收支。交通运输局下属还有2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1个是区公路运输管理所,有1个基本存款账户,用于经费收支;另1个是区县乡公路管理站,有1个基本存款账户,用于经费收支。以上5个账户都是经区财政部门同意和人民银行审批的银行账户,属于可以保留的账户,本单位及下属部门不存在违规设立的账户。
八、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情况
我局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平台上2009-2013年度共审核交通工程建设相关信息96条,全部为20万元以上应公开项目;能够按照要求对18个项目基本信息其所属子信息及时进行录入;制定了相关“双公开”平台操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和及时录入项目信息;能够按照工作进度及时录入项目信息;2013年5月之后的项目信息都严格按电子标签要求。
九、整治市场中介组织管理中突出问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