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证券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证券行业市场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证券行业市场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证券行业市场调研

第1篇:证券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证券经纪人制度实施策略

从2001年开始,我国证券业大力推行国外流行的证券经纪人制度,以试图改善国内市场对客户服务的质量,但是制度实施以来,各大券商纷纷惨败,特别第一个推出此制度的大鹏证券非但没有提高公司的业绩,反而目前已经破产,这种在国外证券市场非常成熟的一种制度在我国实施起来如何是这样状况呢?

1国内影响和制约证券经纪人制度实施的因素

从2001年以来,中国券商在推广经纪人制度上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和努力,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种种原因,影响和制约“经纪人制度”发展的因素依然有很多。剥开事件的表面,行业性的经纪人营销模式的失败必然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1.1战略规划不明确

纵观中国券商的发展,在经纪业务方面,多数是以营业部为前沿,无论是最初的赠送礼品或是后来的经纪人制度均是由营业部首先发起,当形成一定规模后总部相应部门方才着手“规划”,普遍欠缺系统的策划。

技术主导业务是证券经纪业务多年来的发展形式,在信息技术应用与业务发展之间,券商更多的是被技术牵着鼻子走,战略规划根本无从谈起。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方面,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会首先受到证券业的关注,只要在系统扩容和方便交易上有可行性,券商便会不惜代价地应用,并且迅速普及。随着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是越来越少的客户、高昂的运行成本、客户(特别是核心客户)流动的加剧,技术投入的边际效益每况愈下。券商对技术盲目依赖的极致是对call-center的热衷。由于call-center在一定程度上与券商原有的电话委托交易系统具有相通性,迅速得到券商以及技术供应商的认同。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国内的call-center系统与国外并无二至,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却有着致命的缺陷。call-center的核心在于其人工坐席向客户提供的专业化信息咨询,其背后是一个由投资理财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而国内券商根本就不具备这一能力,虽然有智能应答,也有人工坐席,能提供给客户的却不过是粗线条的股评而已,因为政策的原因,即使是提供股评也不能带有肯定性的字眼。由于服务内容的缺乏,国内券商的call-center纷纷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另外,虽然很多券商将建立市场营销体系,推广经纪人制度作为自己的“战略转型”方案,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两者在营销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只是销售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并不能改变中国券商不具备证券业专业技能、无核心产品、无个性化差别服务的现状。这样的状态就如同一个电视机生产企业不能生产电视,既使有完善的销售渠道、有精彩的电视节目,那又有什么用呢?

在进行营销转型时,券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很少有券商真正进行市场定位,因而出现全国券商步调一致说“转型”的场面。券商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客户的需求则是无止境的,因此进行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市场、发现市场机会,根据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是券商有效利用资源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2组织架构上的缺陷

券商现有的组织架构大多采用事业部制,以业务为单元划分的事业部是独立的利润中心,由于不同的事业部的服务对象存在着利益冲突,通过事业部之间的“防火墙”保证了经营上的公正性,有效地避免了风险在不同事业部之间的扩散,但是这样一来也造成了券商三个主营业务的分离。由于受政策影响,证券经纪业务产品单一、创新范围小、业务形态固化,完全依靠交易通道的垄断优势维持经营,而承销业务和自营业务的分离,使券商很难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此外,以职能线、产品线为主导,以地区线为辅助的模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产品分割、职能分割、地区分割的问题。由于各级部门之间利益的相对而言独立性,而管理者又以利润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极易使各部门产生本位主义,忽视长远的整体利益,从而影响各项方案的实施。为了协调这一矛盾,又不得不多设置一些诸如管理总部一类的中间管理层次和中层管理人员,不仅增大了管理成本,也使券商的中间管理层膨胀,损害了组织的运作效率。

从券商管理体制角度来看,事业部之下的区域管理总部体制是一种混合的内部组织结构体制,一方面,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采取事业部制的管理体制,以不同的业务为划分标准,采取“纵向”管理;另一方面,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采取“横向”管理。在实际运作中,这种混合的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此外,券商在转型时多生硬地将营业部的市场营销体系与运营保障体系分开,使前后台工作反复交叉,造成了大量的问题。

1.3以短期目标为主的考评方式

由于经纪业务收入是券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对营业部的考核多数是以利润指标来衡量,对短期利润的过分强调使营业部很难着眼于长远来谈发展。营销是一个漫长而坚苦的过程,一个营销体系的建设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而券商在进行经纪人营销模式建设时显然缺乏严谨的定位和论证,回报的长期性和考核的短期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1.4“经纪人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经纪人制度大多是由一批券商的总部各部门人员组成项目小组负责制度的建立,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在设计阶段时容易成为设计者的项目,没有考虑到作为最终执行者的营业部的实际情况,使项目脱离实际。而目前,现实就是在营业部极度缺乏营销管理人员和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参照国内保险经纪人制度和国外证券经纪人制度建立起来的经纪人制度根本就无法执行。

2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2.1战略性营销规划

(1)市场调研。首先,券商必须进行市场调研,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类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助于真正地了解市场。目前,券商最迫切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市场调研。客户调研:客户的交易习惯、服务需求、经济状况、交易动机及其他客户基础资料。服务流程调研:调查各业务流程中的服务质量,以改进营销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市场需求调研: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

(2)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事实上,券商一直都在进行自身市场准确定位的努力,希望通过市场和客户的细分来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无论怎么的市场定位,都必须进行市场和客户的细分,必须明确公司的利润将从什么样的客户身上来以及怎样来。从国外券商的经纪业务发展模式来看,券商根据利润来源而进行的市场定位可走如下几条路:①扩大基础量。以较低的收费水平赚取利润,只向客户提供最基本的服务。这个基础量包括客户量、资金量和交易量;②高度专业化。选定优质客户群体,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专业服务,收取不同的服务费用,赚取比较高的利润。这些需求包括不同层次的专业咨询、专业投资理财顾问等;③只提供交易通道。除交易通道外不提供其他任何附加值服务,以极低的价格吸引众多中小客户,赚取超低水平的利润。网上经纪公司即属于这种类型。

2.2调整组织结构

券商的组织架构创新应包括转变盈利方式、优化盈利结构、开拓新的盈利来源、控制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等诸手段。在经纪人制度建设方面,设立独立于原有营业部网络之外的营销体系是最佳解决方案。

全国性的券商应考虑按一定的地理位置将国内市场划分为数个大区,建立大区一级的销售经理制度,由大区经理负责在区域内以每个营业部配备一个销售小组为标准,与原营业部合作,进行产品销售、创新业务推进、区域性投资银行和财务顾问等业务,以实现营业部的营销、服务和综合业务拓展的两个平台功能;建立畅通的研究所、经纪业务总部、营业部、客户之间的服务流程,以及多通道的咨询产品发送流程。

2.3平衡计分卡

绩效评估对于新制度的执行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券商的转型实践中,正是由于以短期利润为考核目标而阻碍了其实施,多数券商的绩效考核还处在“量化考核与目标考核阶段”,而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平衡计分卡中每一项指标都是一系列因果关系中的一环,通过它们把相关部门的目标同组织的战略联系在一起;而“驱动关系”一方面是指计分卡的各方面指标必须代表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涵义,另一方面计分卡本身必须是包含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指标的绩效考核系统。之所以称此方法为“平衡”计分卡,是因为这种方法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考核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平衡”,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之间、指标的前馈指导与后馈控制之间、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之间、组织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之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考核与战略实施过程。

2.4经纪人制度的实施

随着市场的发展,经纪人必将成为券商销售网络中的绝对主角,谁掌握了销售渠道谁就拥有了未来。无论市场怎样发展,客户始终是券商生存发展的根基,经纪人才是客户来源的保证,经纪人在券商中的地位必须得到肯定,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必须成为券商工作中的重点。在经纪人制度中,经纪人是金字塔的塔基,只有塔基稳定了,金字塔才能往上搭建。

由营业部直接经营客户的年代很快就会过去,作为现有利润中心的证券营业部,转型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结轨,制度的创新是必然的,因此,各券商应强化“变革”、“危机”意识,形成“客户导向”、“流程导向”、“团队合作”,以先进可行的策略完成其制度的创新,提高整个证券业经纪业务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求.海外证券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美]弗兰克.J,法博齐.资本市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第2篇:证券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为科学设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实施方案,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课程考核要求,首先明确了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考核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规律要求;二是考核的项目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三是要体现对学生能力考评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四是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评定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改革方案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改革方案的“过程”考核项目及考评目标要求设置如下:

    1.1课堂考勤、提问和课外作业

    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课外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课堂考勤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课堂提问分为课后布置、课前提问和课堂随时提问,但两种提问的目的和作用是不同的。课后布置、课前提问主要考核学生课后的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课堂随时提问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随堂理解与掌握情况,督促学生集中听课注意力,提高课堂听课和学习效率。课外作业主要包括自主总结、计算应用和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总体把握、案例综合分析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2证券市场调研

    证券市场调研为学生创造了走出校门了解证券市场的实践机会。为有效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老师为学生提供调研的单位。调研的问题要事先由各小组拟定,待老师审阅通过后,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按要求由学生分组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

    1.3阶段测试和上机操作

    阶段测试的目的是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平时学习,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掌握情况。以抽签方式进行的上机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的实训项目内容的掌握及动手操作能力。

    1.4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培养的重要形式。要求由4-5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5-6周时间内以课外任务的方式完成一份综合性行业或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报告。主要培养和考核学生的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与研究、创新与协作、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写作及语言表达等能力。上述考核项目是证券投资学课程“过程”考核内容的构成部分,它与期末考试结合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能力”和“过程+结果”培养与考评体系。在“知识+能力”和“过程+结果”的能力培养与考评体系设计完成后,方案的实施对预期效果的实现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实现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在方案实施前,首先向学生公布全部方案内容,让学生明确考核项目和具体考核要求,以及能力培养目标和考核项目的成绩分布。小组作业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培养的重要方式。为达到小组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预期效果,首先,是小组作业的定题要科学,既要反映课程的授课进程和课程的特点要求,又要能够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次,是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分工。为使小组作业在对学生能力考核方面更具可比性,指导教师要为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框架进行统一界定,在这个前提下,由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内容撰写提纲,再由组长对整个报告的提纲进行整理,提交小组作业的研究计划,经老师审阅通过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讨论交流和报告的分工撰写。在分析报告撰写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参加小组作业的讨论,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学生的课外训练活动。小组报告会是小组作业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小组报告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展示的平台。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负责的内容按要求制作PPT课件,按小组研究报告的顺序在课堂上进行规定时间内的口述。实践表明,学生对以小组报告会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极富成就感。

    2改革效果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前,学生不仅对课堂听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老师的提问也没有回答的积极性,对于在课堂上理解不深的内容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解决。改革的实施,由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和成绩的评定高度透明,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活,课堂上,不仅听课认真,学习效率提高,而且积极思维,主动发言。学习上只要有不明确的地方,学生就会及时找老师解决,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学生认为,为了完成老师要求的各项学习任务,必须勤奋努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他们克服了以往的懒惰。课前提问、课堂小测验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小组作业和小组展示促使学生自主制定学习与研究计划,促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完成学习小组共同的计划任务,尤其是小组作业展示,要求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走上讲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小组作业成果进行讲解展示;课外的市场调研,要求学生依据调研任务,拟定调研提纲,设计调研问卷。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考核,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2.2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整个课程都是由教师个人演“独角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判断课程成功的标准是教案备得是否细致熟练、教师讲得是否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是否聚精会神。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促进了教师对先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课堂上,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启发进行思维,随时回答老师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发表个人的观点与看法,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3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课外小组作业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或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的形式作为小组研究成果,教师在讲解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过程中,必须更多地结合证券市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评述,结合证券分析师的市场分析报告或公司分析报告进行市场分析或公司分析,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和要求。这必然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学质量也得到有效提高。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着提高。为了定量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收集了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同一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相关成绩数据,如表1所示。从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前后的班级成绩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分布以及各成绩档次的百分率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得学生成绩分布趋于集中,班级平均成绩提高,成绩的优良率也显着提高,成绩分布更加合理。分析可见,改革前,学生成绩存在高低分差距悬殊的现象,显然是由于期末“一张卷”造成的。而课改后,该现象消除。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改的成绩及能力考核指标清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使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动力得以提升。

    2.4提高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

    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能力训练与考核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体现了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学、科研相结合,学习、研究、实践相统一,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参与机会,为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符合。

    2.5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在学生自由组合形成的学习小组中,提倡合作学习、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团队、以合作为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以研究为手段[4]、以应用为目的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现代社会所强调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这在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3篇:证券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财务策划师在我国走俏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民众生活日益富庶,富裕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很多家庭已经进入了小康。但是,财富积累并不意味着会打理财富,如何投资规避市场风险使投资增值,成为许多人探讨的新话题。于是,熟悉资本运作和投资理财的专业人士成为个人和企业青睐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

财务策划师是为客户进行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员,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与风险偏好,为客户寻找一个最适合的理财方式,提供全面的财务分析及建议,以确保客户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用形象一点的话说,他是横跨银行、保险、证券、财税、不动产鉴定等多个领域的“金融健将”。记者在走访财务人才培训市场时发现,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培训机构开设了与财务策划师认证相关的课程。学员经过培训,不仅能胜任专业的个人理财,对企业理财,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决策等也具有相当独到的见解与策划能力,成为一个复合型的财务策划专家。

某证券公司财务主管钟先生曾接受过注册特许财务策划师(FChFP)认证的培训。他表示认证培训让他有机会与一些国内理财界的权威人士面对面地交流,使他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最新理财资讯,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视野。同时参加过注册特许财务策划师(FChFP)认证学习的银行高级经理蔡先生说,通过学习,他发现对以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茅塞顿开,课程的案例对现行的银保合作以及其他的银行混业经营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麦肯锡的市场调研显示,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利润巨大,截至2006年6月增长至570亿美元。我国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对理财有着巨大的需求,2006年企业理财市场的利润达到1371亿美元。

财务策划行业将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暴利”行业,这种趋势已经初现端倪。目前中国财务策划师缺口是500万,已经被国家人事部列为紧缺人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金融业长期处于分业经理模式,所以导致能够贯通各投资门类知识综合型人才的缺乏,目前理财服务人员的理财策划经验还比较欠缺,国内的理财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

第4篇:证券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就金融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探索符合市场需要的银行、保险、证券等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

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对设立证券期货

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金融学证券期货

一、引言

金融学专业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银行、保险、证券这三个方向的

专业知识是其三大支柱。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都是不分方向

的,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内容多而杂,最终培养出的是一批批“样样通、

样样松”型的人才。虽有个别学校作了一定的改革,如将金融学专业改为

保险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等,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

的专业知识有了深入了解,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

难。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金融教研室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就金融学专业

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探索符合市场需要的

银行、保险、证券等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

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

级应用型人才。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我们认为在大金

融学的平台上开设证券期货方向、投资理财方向、保险方向是比较适时的,

可作为目前首选的三个方向。下面拟对我们课题组在证券期货方向上的

研究成果作一下总结。

二、开设证券期货方向的必要性

1.我国证券期货市场人才需求众多

目前,社会对证券期货人才的需求的主体是证券期货业投资公司和企

业。具体说来,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现有证券期货公司由于业务范围

扩大,需要的人才数量增加较快,尤其是有相关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的需

求更加强烈;二是由于大型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要求企业在扩大经

营过程中又能够为企业提供证券期货投资方面服务的人才,此类人才的要

求非常高,同时需求的数量也较多;三是由于证券期货投资导致新出现的

企业类型对人才的需求。在上述三类证券期货人才需求中,第一方面需求

是主要的。

2006-2007年是中国金融业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金融市场的全面开

放,股票市场重新迎来牛市,国有银行的纷纷上市,外资银行的涌入,外汇

储备规模连连攀升。受整体宏观形势的带动,证券行业同样也经历着迅速

的变化。随着证券市场制度变革加快以及证券行业综合治理力度加大,证

券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大大降低,基本制度建设日趋完备,证券公司经营环

境已有根本改观;同时,以创新试点为代表的一批证券公司资产质量不断

提高,并已形成持续盈利能力,他们的业绩随着经营环境的改善而呈爆发

式增长。2006年下半年,承销业务、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一起成为券商业

绩的助推器,新兴的资产管理和权证业务也将为券商业绩的大幅度增长,

极大地丰富了证券行业产品。而且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投资的需求超过以

往任何一个时期,人的观念也有了巨大转变,不再把股票期货看作是投机,

而是认为这是一个自己的资产增值的重要手段,但人们对于股票期货的知

识还是较少,十分需要专业人士给他们合适的建议与帮助,因此,此类人才

的需求数量众多。第二类和第三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则较高。如果

实现证券期货类投资是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即便没有政府部门的

推动,社会需求仍然会提高。

2.在大金融平台上开设“证券与期货”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金融体系全面接轨,急需大批熟悉国际竞争

规则和现代金融操作的证券期货类人才。而国内本土化证券期货类人才

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各类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以

及教研、咨询、统计、信息系统等不但该类人才需求强烈,而且数量与日俱

增,将长期处于缺乏状态。

(1)证券期货方向更偏重于微观金融层面的研究与应用

当前,国内本土化金融高级人才严重不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学校的教育结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与现有的金融学专业相

比,金融学专业证券期货方向更偏重于微观金融层面的研究与应用。多年

以来,我国的金融学科一般侧重于宏观金融层面的研究和应用,对货币供

给与需求、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的设计、以及政策分析等等,往

往占的份量比较大。而金融学证券期货方向的建设则正好填补了国内微

观金融教育的不足。该专业的毕业生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复

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因而就业前景将持续看好。

(2)证券期货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十分广泛

面向金融类服务机构和单位: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

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类经营服务机构。从事风险管理、投资

管理、证券交易、各类金融市场的营销和开发,以及其他各种相关金融业务

和金融服务等。

面向非金融类公司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资产负债管理,为公司融资结

构、投资结构做合理策划,为企业的收购、兼并、重组等设计方案,为企事业

单位的日常运营制定现金和财务管理策略,完成合理避税、理财、套期保值

等工作。

3.开设证券期货方向是金融学专业发展的需要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一切建设的龙头。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我们

已在金融专业进行了保险方向和投资理财方向的人才培养尝试,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为完善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金融体系下的学科建设,

增设证券期货方向势在必行。

三、开设证券期货方向的可行性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有雄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基础,完善的教

学和科研体系,较强的师资力量,这些都为完善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

院大金融体系下的证券期货方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学科门类齐全,现有34个本科专

业,与证券期货方向相关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学、国际贸

易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实力雄厚,特别是已有的金融学专业,为开设证

券期货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证券期货方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

思想是:精选学科带头人,内部协调骨干教师,外部聘用实战训练教师,同

时补充培养年轻教师。

第二,为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院近年外聘了大量金融专家到

我校讲学或作为客座教授,为开设证券期货方向储备了大量的经验丰富的

外聘教师。同时,金融教研室的科研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近两年在国

内省级以上刊物近百篇,为证券期货方向的设立提供了一定的科

研支撑。

第三,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方面,我们注重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景

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加课堂演练的内容,并强化实践环节,把当

前最新金融理论、专业化训练体系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证券

期货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时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第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积极争取与沈阳及省内其他重要城市的

主要证券期货公司加强联系,采用实习、参观、请专家讲授等方法来开阔学生

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五,金融学建设得到了学校较大的资金支持。最近,系

里在原有五个相关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了证券期货业务模拟实训室,添

置了许多的相关的实训软件、报刊和图书。目前,工商管理系的实验室完

全能够满足证券期货方向的实验和实习需要。

第六,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再培训工作,引进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

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改善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用高素质的

师资力量来夯实教学基础。

最后,为适应迅速发展的地区经济形势,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不断加强

和壮大我院的学科建设工作。目前,我们已对金融学专业进行了部分改

革,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如在金融学教学计划的修订上,我们将理论课分

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方向技能课,将实践课分为公共实践课、专业

实践课和方向实践课,这种“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模式,为在大金融平台

上设立证券期货方向提供了可能。

3本文受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资助,是“金融专业

第5篇:证券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其实,今年3月,绿地控股(600606.SH)与荣耀基金旗下Amare投资管理集团在新加坡签署协议,设立酒店业房地产投资信托并拟在新加坡证交所主板上市。该酒店业房地产投资信托计划向绿地收购19家位于中国境内的酒店物业,总计价值约为210亿元。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房地产企业发行的最大规模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对此,绿地控股董事长张玉良曾表示,中国房地产的金融化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商业地产和产业地产领域,不仅影响企业的融资方式,更重要的是对房地产行业包括销售模式、盈利模式、运作模式在内的商业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房企财务成本越来越高

REITs能解燃眉之急?

“最近的地王很多,今年前5个月,有100多宗的高价地块,3288亿元成交总价。一二线城市共出39个地王,81个楼板价地王。南京、杭州、合肥会看到很多地方的溢价率很高,就算是商办的物业都发生地价很高的问题。”第一太平戴维斯上海估价部董事甘启善分析说,过去一年,央行降息了好几次,一直到现在4.4%~4.8%,而对房企来说,企业发债成本可能在3%~7.1%,商业银行贷款利率6%~13%,影子银行13%-20%甚至以上的年利率。去年国内的房企负债率还是很高的,平均达到76.6%,这会影响他们的信用评级,让他们的财务成本越来越高。当前形势特别需要不同的投资工具和渠道。

“对于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而言,当建的房子能卖,能挣钱的时候他不需要REITs,当去库存、销售变成房地产公司难点的时候,当大家被迫持有物业的时候,就到了燃眉之急需要REITs的时候。”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李耀光这样说。

截至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量已经超过万亿。2015年全年发行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速接近90%,而房地产资产证券化规模已超千亿。以上交所为例,资产证券化当中,房地产相关的产品规模是排在第三位。

目前已经有的资产证券化类型包括最传统的商业物业的租金收益权、物业服务费,房地产企业的购房尾款的债权,以及保障房的相关证券化产品,还有私募REITs产品。上交所债券业务部高级经理贺锐骁认为,“这些类型满足了房地产企业或者一些持有不动产机构的不同诉求。像物业服务费的证券化产品,实际上原来房地产企业下属的物业公司做直接资本市场融资相对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的轻资产特性,以及作为房地产企业售后服务的定位,使得它本身的财务报表的状况是不太适合到资本市场上直接做债务融资的。但是物业服务费这样一个类型,利用未来的稳定现金流,再加上母公司的增信,使得物业服务管理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到这个资本市场上去融资。”

贺锐骁还说,像购房尾款这个类型,实际上是提高了房地产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对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调节也是有帮助的。如果说在会计上计入到非金融负债,对于降低房地产企业的有息负债也有所帮助。

从中信启航到苏宁云商,再到成功登陆上交所的恒泰浩睿海航项目,戴德梁行参与了中国REITs进程中几乎每一单示范性项目,提供专业的物业价值评估、专项房地产市场调研及建筑物楼宇测量尽职调查等咨询服务。戴德梁行董事顾悦如表示,目前国内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路径有三条: 一是轻资产的证券化,主要通过质押物业租金收益进行的融资目的资产证券化,如2014年海印股份和今年6月刚发行的中航信托红星美凯龙的资产证券化尝试;二是重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主要通过保留回购权的物业真实出售实现证券化,如最早的中信启航到后来的苏宁云商前后三期类REITs;三是海外发行REITs,如北京华联新加坡上市等。

针对国有商业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路径选择问题,顾悦如认为,重资产的资产证券化和海外发行REITs可实现重资产的表外持有运营,不足之处是会产生较大的房地产交易税费。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轻资产的资产证券化路径由于不涉及物业权属的转移,可以避免国有资产权属转移审批限制,且能盘活存量资产进行融资,相比而言是目前国有企业尝试资产证券化时最易实现突破的可行路径。

内地物业曲线寻求境外发行REITs

对于开发商来说,境外发行REITs能够带来稳定的外部资金来源,加速商业项目变现,真正实现房地产企业轻资产转型,但也面临境内物业跨境转移限制这一核心问题。

戴德梁行高级董事陈家辉对记者分析:“近年来,受限于内地REITs发行的种种限制,内地房企赴境外发行REITs呈现越来越热的趋势,尤其集中在商业地产领域。从早前的宜必思酒店REIT新加坡上市,到开元酒店REIT香港上市,再到新近成功新加坡上市的北京华联BHG REIT等项目。”

第6篇:证券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

一、引言

据统计,普通高职专科的总体就业率要高于普通高等学校一般本科的总体就业率。这值得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就业管理部门的深思。随着社会针织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会有许多新变化,所需求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会有许多变化。学校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人才需求变化,深层次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本科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对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将是一个最有力的解决途径。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和解决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顺利对接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课堂教学、实践实习、就业安排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目前该模式被广泛应用在中专、高职院校,并且实践效果较好。

在发达经济体,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形式。德国的“双元制”和北美的CBE(Competence Based on Education,基于能力的教育或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教育模式,均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块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保证了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尽快融入工作环境。我国高校也应借鉴和学习其先进经验,考虑直接与企业开展高等教育的合作办学,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用得好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最大化。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校和专业定位的准确性,建立起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开发与调整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使学校的发展有了源头活水。订单式培养模式要求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注重企业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街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吻合,促进了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化,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和学生就业,使培养方案的各环节设计更趋合理,街接更加有序,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更加有效。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实施形式,突破了学校依赖企业接纳学生,企业依赖学校补充人力资源的简单供求关系,体现了校企平等合作的互利关系。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学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学校的发展有赖于企业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校企双方真正把对方的发展当做自己的发展,把对方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使得校企双方更全面、更深入的合作有了基础,校企的相互持续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用会更好。

三、金融学(证券期货方向)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探索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取得快速发展,但行业面临人才瓶颈,专业人才需求潜力较大。在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方面距离市场需求也有一定差距。

北京物资学院在广泛的市场调研的前提下,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意向,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与调整,不断寻找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已有校企合作办学的成绩和不足,尝试和探索金融学专业(证券期货方向)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能够培养造就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较强应用能力的专门业才而努力。从而提升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准,扩大本专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为其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一)两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1.模式一:“三加一”订单培养模式

“三加一”订单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提出需求订单后,学生在第三学年完成金融专业所有课程的学习后,第四学年进行实习和实践培养,由用人单位承担部分课程的集中培训和实习安排,从而实现了从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过渡。

该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紧密结合,所培养的人才在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段,由用人单位提供实践机会,推荐和直接吸收优秀毕业生就业。此类模式本专业设立初期采用过,效果较好。当时北京物资学院和中国国际期货公司、天津市物资局、中储天津公司、北洋钢材市场等单位都有过此类合作。

目前该模式在高校已被借鉴和推广,比如天津商业大学和光大期货公司的合作、浙江大学和永安期货公司的合作等。

2.模式二:校企合作授课订单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授课模式,是在合作企业提出用人订单需求后,在第三学年本专业的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聘请合作单位行业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和互动学堂。此类课程部分内容由任课教师组织,由合作单位期货行业专家讲座为主,任课教师穿插点评、行业热点问题课堂研讨等。从而使课程内容贴近期货市场理论与实践的前沿,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兴趣的目的。此类课程,加强学生和行业的接触,为下一步到合作单位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当然,合作单位每年都要提前提出招聘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意向。

此模式在高校应用和推广也是较为广泛,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在谋求理论和实践的接轨,该尝试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比如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期货公司开展期货大讲堂进高校、高校期货后备人才培训等项目,获得了北京物资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学校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后续具体用人单位和高效的紧密合作也已经开始,该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并且做得有声有色。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

金融学(证券期货方向)订单式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在理论教学、课堂实践、企业实习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建设好一支出色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相融合的师资队伍,包括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做到较好融合。

2.加强校内实践课堂建设,在校内实验室完成系列实操类课程。比如股票投资模拟、外汇投资模拟、期货投资模拟、计算机财务模拟、财务分析模拟等。用于满足金融专业学生全真化教学需要,有利于对学生金融职业素养、金融业务流程、金融业务技能等方面进行培养。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便于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专业教师的业务实践,需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5家左右,涵盖期货、证券和银行等方向,这些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教师业务实践与提高提供了便利,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真正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4.加强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指导教师跟踪制度、学生自我评价制度与用人单位访问制度,以开放办学的要求,实现质量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动态的反馈与保障机制,从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5.加强从业资格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制度,相继推出了证券、期货、银行、等相关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普通高等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相应培训,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证书,增强就业能力,进一步缩短就业与金融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三)金融学(证券期货方向)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市场潜力

中国期货市场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已逐步进入稳定健康发展阶段,市场的核心功能日益显现,初步起到了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期货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其专业化服务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以及期货分支机构的大规模扩张,期货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期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金融衍生品推出的步伐加快,不但对期货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加剧了对期货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竞争。

经过调研发现,高校定向培养或高校专项推介是引进基础人才、储备人才的有效方式。行业专家建议高校加大对期货专业知识的灌输,各期货经营机构定期举办“期货走进高校”活动,开展“期货大讲堂”活动以及考前辅导培训等活动,加大对期货行业的宣传。每批毕业生都可能是期货市场的宣传机和播种器,是强大的有生力量。同时,建议各有关高校和期货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的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期货课题的研究以及研发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形成合力,这将是期货市场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和助推器。

校企合作的开展,为培养实用性人才提供了舞台,订单式培养人才是校企合作的高级模式,大量企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实践教学的开展是校企合作的普遍模式。据估计,近5年内期货行业对本科应届毕业生的专业人才新增就业量将会超过1万人/年。本专业发展潜力长期看好。

四、结论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国内高校教育走向社会的出路之一。

对于北京物资学院金融学(证券期货)专业建设而言,如欲在品牌建设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必须谋定而先行。在实践中发现,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推动专业的市场化建设,而且有助于本专业贴近市场、贴近需求、贴近行业前沿,永葆专业竞争力和高水准。

参考文献:

[1]臧冠荣.“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高层论坛综述[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3).

[2]杨俊英.试论高等教育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探索,2007(9).

[3]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专业本科教和机遇[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第7篇:证券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技师学校是在高技能人才日趋短缺,真正能从事实践动手、具有高技能水平的一线操作人员不足,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作为专门培养技师的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以技师和高级技工、中级技工为主要培养方向。专业是技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技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区别技校与普通职业教育学校特色的标志;也是技校师资队伍建设、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依据。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影响到技校的生存和发展。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证券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证券投资分析技术,毕业后能够在银行、保险、证券业等部门工作的高技能水平的专门人才。由于技校开设金融专业的历史不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雷同性、盲目性以及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审视当前技校金融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结合职业学校金融专业设置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在技师学校开设金融专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

 

技师学校应根实际需要,在对当地的人才需求状况、行业企业分布、政策导向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来设置相应的专业。由于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技师学校要有足够的市场敏感度来做出反应,能及时发现并开设市场前景好、需求大的专业,并且办出自身的专业特色,而那些市场前景黯淡、市场需求饱和的专业则应及时调整、逐渐减少甚至直接撤销,让专业和市场需求充分结合。

 

近年来,我国三次产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三大产业结构已逐步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第三产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作为服务行业中的重要行业——金融业,在人才需求方面出现了紧缺,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笔者所在地清远市都面临着金融专业短缺的供需矛盾。因此技校应当按照当前市场导向原则来设置金融专业,当然要考虑生源供给问题,也就是要考虑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及所学专业的需求。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与学生及家长报考专业需求客观上存在不对称。技校如果不考虑学生报考需求,就会招不到学生,难以维持其生存,实现育人目标就会成为泡影。

 

二、为地方经济服务原则

 

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这表明专业设置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清远是一个新兴城市,以服务业为发展中心,其中金融服务业更是重中之重,在第三产业产值中位居第五,因此职校设置专业时要以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科学规划原则

 

技校专业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专业设置与建设规划要在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指导下进行,要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一致,经过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之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设置专业,不能想设什么专业就设什么专业,想设多少专业就设多少专业。清远市技师学校在开设金融专业时,立足地方经济,成立专家委员会,经过认真调研,最终敲定开设该专业。

 

四、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职校办学兴校、竞争制胜的一大法宝。学校的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练而成的。它体现在办学的指导思想、治校方略、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但专业始终是办学特色最集中的载体,没有专业特色就没有学校的办学特色。我院金融专业办了不到10年,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该专业设置要考虑强化学校办学特色要求,既要与其他高职院校“错位”发展,避免与其所设置的专业雷同;更要重视弘扬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强化体现特色的品牌专业,围绕品牌专业设置新专业,构建结构合理的专业群。

 

五、可行性原则

 

技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包括为经济服务、为社会服务和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学校具备学生所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条件。一些职校不顾师资和教学设施设备以及实习实训条件,片面理解市场导向观点,提出“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办什么专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随意设置专业,盲目铺设摊子,不仅质量无保证,而且有的院校学生为此闹事,影响稳定。专业设置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职校应该按照科学性的要求,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特别是设置专业必须具备的师资队伍、教学的设施设备、实习实训条件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必须进行认真的准备、检查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技工教育。

 

六、前瞻性原则

 

随着科技的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新的职业和岗位层出不穷,同时,也有一些职业和岗位退出历史舞台。专业设置如何与时俱进,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就需要坚持前瞻性原则。比如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催生出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创新型社会战略的实施,提出了创意专业人才的需要;会展经济的发展,使会展专业应运而生。因此,技校要始终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把握职业岗位变化脉博,准确预测专业发展走向,及时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新金融专业,这样,就能够高瞻远瞩,领先一步,胜人一筹。

 

第8篇:证券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中国金融体系在经受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和多次金融结构调整以后,已经逐步建立形成了以商业金融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合作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人才,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的金融保险专业,必须要立足义乌实际情况,以其金融业的发展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合地方发展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

一、分析当地金融行业的形势与人才需求确定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

1.当地金融行业的经济形势及人才需求分析。

1.1义乌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截止2008年底,义乌已有各类金融机构近50家,其中银行18家,证券营业部5家,保险分支机构28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47.76亿元和707.42亿元,总量位列浙江省县市第一位,分别占金华9个县(市)区同类市场份额的40.66%和36.9%,实现利润32.82亿元;人均存贷额14.95万元和10.1万元,同样位居浙江省县市第一位。义乌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保险方面,2008年义乌市实现保费收入15.36亿元,从1997年起连续蝉联浙江省县级市榜首。两年来义乌保险业共计支付各类赔、给付款10.13亿元,在保障、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专门推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帮助中小企业收汇、规避外贸风险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义乌市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断壮大,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金融生态和发展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来义乌设立分支机构,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总之,义乌金融业的全面发展,使得金融人才需求在一段时期内将会是持续上升的势头,这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1.2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所需人才能力分析。本专业学生拟就业于金融行业各个职业岗位,也就是说,毕业后能够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从事金融服务及管理工作,并能适应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出纳等工作。

2.金融保险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本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基本掌握保险、银行、证券的实务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金融保险理论知识和理财技术,能够胜任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社会保险机构及非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岗位和金融营销管理工作岗位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的课程设置

1.培养目标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经济贸易知识、经济法规和市场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银行、保险、证券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及金融法律法规;掌握保险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营销心理、学会商务谈判与客户关系管理;熟悉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毕业前基本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要素和实务操作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等专业能力要素。

2.适应于各项能力素养的课程对应。

2.1基本能力要素。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培养出大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主要是英语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同操作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可通过大学英语、演讲与口才、经济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社交礼仪与公关技巧等课程的学习。

2.2专业能力要素。

2.2.1营销能力:金融行业都需要金融营销人才,因此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出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营销技巧、客户的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可通过市场营销学、营销心理学、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获得。

2.2.2理财能力:在校期间,要求学生能学会分析风险、制订投保计划、能开拓保险银行或证券投资渠道、能制订个人或企业的理财计划。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学习的课程有:保险概论、人身保险实务、财产保险实务、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个人理财分析、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

2.2.3管理能力:生活工作处处离不开管理,要求学生在大学里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对于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有保险营销队伍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经济政策分析能力、要懂法知法。这些能力的获得可通过管理学基础、经济法与经济合同、团队建设与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获得。

3.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市场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以上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需求分析,来配置相应课程,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环节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主要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大学语文、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专业基础课主要为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基础、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与经济合同、货币银行学等;专业技能课开设了保险概论、财务管理、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证券投资学、现资理财等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还开设了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网页设计等专业任选修课程,学生可自行选择八选四,公共任选课是提高学生在音乐、体育方面的素质,学生可根据学院的要求和自身的爱好进行选择。

三、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必须基于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不能因人设课,也不能因传统设课。联系义乌金融市场实际,在学生已拥有金融保险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专业课程设置设有“金融理财策划”和“保险营销”两个模块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深入学习:第一个模块是金融理财策划方向。它培养的是在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工作,基本懂得银行、证券、保险各类产品的功能与风险,能为客户提供一定的理财规划服务的工作人员。毕业后从事学生必须具备投资理财综合能力能力,这一模块所开设课程包括商业银行实务模拟、投资银行学、现资理财等课程。第二个模块是保险营销方向。此方向培养保险公司的一线营销人员或营销管理人员。从目前情况看,在保险业中又以保险营销业务(含保险、保险经纪等)的人才需求为最高,其次为营销管理人员和培训人员。这一方向注重营销能力与团队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训练。毕业后到保险公司工作的学生必须具备保险展业、核保、出单、理赔、业务处理能力和保险营销能力。因此,该模块所开设课程包括保险营销实务、团队建设、社会保障学等课程。#p#分页标题#e#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

课程设置中要充分体现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将学生的实践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实训室模拟实训、集体组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社会兼职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总学时比掌握在2:3左右。实践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从一年级的认知实习、金融市场调研,到二三年级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进行专业实习,还有毕业前的毕业实习,均做好全面的安排。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格标准的对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各种证书以证明自己的实力。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含)以上考试或学校的大学英语过关考试;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以下资格证书的一项:保险人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求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互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互相接轨。比如在会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保险概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课程教学结束后组织保险人资格证书的考取。

第9篇:证券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 风险投资;本土风险投资;对策

一、本土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本土风险投资是指风险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国内,包括个人、企业、政府等,由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运作,并投向中国境内的高风险、高成长性的项目,以上市、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变现退出的风险投资。

在中国,风险投资虽然已经发展很多年了,但是仍旧处于发展的初期。因此在各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资金来源狭窄

本土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结构中,大部分由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资金投入组成,各种基金以及金融机构和个人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因为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渡时期,本土风险投资主体呈现出单一化特色,资本来源的社会化程度较低,资金来源单一、数量少、规模偏小、缺乏全社会的参与、民间资本严重不足。中国已有4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拥有100多亿元的投资能力,其中80%以上是由政府出资组建的,民间资本仅占7%。

(二)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担保。从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政策的巨大效能,无论是税收政策的调整,还是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允许养老金进入风投行业,以及对运行机制和组织形式的调整和完善,都是政府为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而主动做出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措施成了推动美国风险投资飞速发展的助推器。

我国本土风险投资的政策扶持相对滞后,加之多数风投机构由政府成立或控股,在政策上不明确,操作上不透明,导致出现了不少的违规事例,严重影响了本土风投的发展。

(三)退出机制不完善

缺乏适应风险投资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制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风险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又存在一些不利于风险投资退出的条款,例如《公司法》要求公司上市要在股本规模、股东人数、知识产权入股比例、企业成立年限与盈利年限方面达到规定的要求。这增加了风险企业上市的难度,客观上不利于风险资本通过上市方式退出。 缺乏退出所需的合理的市场制度安排 。主板市场门槛过高,难以形成为风险资本主要的退出渠道。由于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普遍规模较小,考虑到短期资金回报的压力和分散化持有降低风险的要求,不太可能将绝大多数的资金都投入一个风险企业,一般风险企业将很难仅靠风险投资达到主板上市的要求。

缺乏有效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缺乏为风险投资退出提供特殊服务的中介机构,已有的中介机构鱼目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而且服务质量不尽人意。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淡薄,这就加大了退出过程的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运营成本,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效率,也增加了退出过程的潜在道德风险。

二、案例对比分析

(一)大鹏证券投资奥沃国际公司

1995年,大鹏证券决定投资1 000万元帮助奥沃国际公司联手开发“伽玛刀”。但遗憾的是,该项目并不顺利,最终以失败告终,其经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时,该项目有着突出的优势:技术的领先性;具有一流的研发能力;产品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及垄断性等等。该项目拥有技术上的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主要问题出在了政策扶持不到位、资本市场不健全,特别是缺乏市场调研,没有摸清真实的市场需求,低估了替代产品的顽强抵抗,以及未能及时输入管理和监督机制,合理进行公司结构治理,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来讲,资本市场不健全,融资困难,是长期制约该项目发展的重要障碍。

从大鹏证券来讲,作为风险投资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仅投资一个项目,没有发挥组合投资的效力。由于资金不足,本土风险投资只能投资有限的项目,容易形成“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局面。

2.单独投资,没有进行联合投资。联合投资是分散风险的重要策略,但本土风险投资从传统投资观点出发,很少与同行合作,彼此之间的沟通也很少。

3.没有预见到投资的长期性和分阶段性。一个项目从初创到成功,需要相当大的投资,而分阶段投资是降低风险,减少可能的损失的重要策略。

4.过分看重技术,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仅仅是从总体上进行了分析,低估了替代品的顽强抵抗。

5.政策扶持不足,而自身也没有利用本身的优势,为项目引进更多的资金。

6.没有进行跟进管理,缺乏激励机制,降低了企业发展的活力。

(二)IDGVC投资汉庭

2007年7月9日,由连续创业者季琦创立的汉庭酒店连锁对外宣布,获得鼎晖、成为、北极光、IDGVC和保银资本5家投资机构共8 500万美元的融资。

在季琦创建的三个公司,从携程到如家,再到汉庭,老牌风险投资IDGVC是唯一的重合者。十多年来,IDGVC在华投资的150多个项目大部分是相当顺利的,大约有一半的项目成功,只有12%的项目失败,取得了丰厚的回报,特别是与季琦的三次合作具有代表意义,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前两个项目都是以IPO实现退出,说明项目是相当成功的,其创业团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而汉庭之所以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除了稳定高效的创业团队外,最关键的还在于准确的市场定位。汉庭定位的有限商务酒店发展空间非常大,当前该行业每年平均成长速度超过了60%~70%,而且未来还会继续保持这样一个高速增长。此类高成长性,而风险性又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项目,自然受到风险投资的追捧。

从IDGVC等风险投资来看,该案例主要有以下特点:

1.联合投资,扩大资金来源,减少风险。多一些投资者,可以从更多方面来考察被投资项目,也多了一些退出渠道的选择。

2.组合投资,减少单个项目的风险,提高整个基金的投资效率。

3.分阶段投资,对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注重对项目的跟踪管理,理性抉择。

4.参与管理,少走弯路,注重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定位,迎合市场需求。

5.紧跟政策,与所在国政府密切沟通,实现双赢。

三、本土风险投资的发展对策

(一)拓宽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

1. 积极发挥政府资本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政府可以多渠道为风险投资提供资金,从财政收入中,可以拿出一定比例建立“科技创新基金”,用于扶持科技研发项目,在高科技园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基金,吸收民间资本,专门扶持园区内高新技术的商品化;允许养老基金适度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2. 鼓励产业资本积极参与我国的风险投资。产业资本主要是非金融部门的企业资本,能够成为风险资本来源的主要是经济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这些大型企业为了保持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一方面会增加公司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可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寻求适合本企业的高科技公司。近年来,本土一批以“主业+基金”为核心特征的新控股架构公司的集体出现,就体现了这一趋势。

3. 积极引入外资风险投资。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鼓励外资参与国内风险投资、加强与内资风险投资的合作。在创业投资起步虽晚但速度比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如以色列、新加坡和印度等,都得益于有效地引进了境外投资,因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对我国来说,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既缺乏资金,又缺乏经验,引进外资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

(二)完善风险投资的相关政策法规

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保障知识产权给自主创新企业带来的垄断利润。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对上述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不断地与国际接轨。

2. 适当放宽法规限制,出台规范性法规。现行的制度对金融机构的资金用途做了一些限制,使我国银行、保险、社会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很难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因此,应积极修订现有法律,使其适应国际化原则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尽快出台规范风险投资行为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投资基金法》和《风险投资法》。

3.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为了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引导国内资本投资于高新技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激励政策采取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相结合的方式,对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机构和出资人也提供税收减免或抵扣等优惠政策。

2007年《公司法》的修订,引入了有限合伙制,彻底解决了双重征税的问题,国家应当鼓励风险投资由公司制转变为有限合伙制,并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三)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风险投资追求超额的股权投资收益,这种主动承担风险的投资动机客观上要求建立顺畅的资本退出机制。

目前风险投资的资本退出有IPO、并购和破产清算、股权转让和回购等几种方式。从投资回报率来看,IPO是最佳的退出方式,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主要支持高科技企业IPO的二板市场,这使本土风险投资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大打折扣。

良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在我国还未形成,成为阻碍本土风险投资发展的一大瓶颈,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分配更多的股票上市额度给具有规模优势和高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放宽高科技企业上市条件;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尽快建立二板市场。

(四)完善中介机构的作用

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项目评估机构和投资顾问机构等是构成风险投资运作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风险投资家获取企业的有关信息、筛选项目、确定与企业的投资关系等方面,这些中介机构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中介结构在项目评估、投融资中介等方面的服务同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建设,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管理经验和专业化运作模式,鼓励国外著名中介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引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 韦黎兵.资本管制制约高科技发展[N].南方周末,2008-4-3(16).

[2]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我们需要本土的风险投资[J].中国经济周刊,2007,(35).

[3] 安实,王健,赵泽斌.风险投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郑君君.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 孙瑞华.“新控股”崛起[J].新经济导刊,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