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想象力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想象力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想象力的特点

第1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职业理想的四个特点是社会性、时代性、发展性和个体差异性。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上海「香特莉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網站7月5日發佈了一則《告顧客書》,稱因公司內部暫時停業整頓,部分門店於2012年7月7日停止營業,公司所有發行的西餅券及來福卡在有效期內可至淮海店購買或提貨。目前,「香特莉僅剩淮海中路店還在營業,市面上還剩價值50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的西餅券和來福卡未回收。「香特莉的未來會怎麼樣?「香特莉表示不方便透露,公司已經在做案例分析和新的營銷方案規劃。

怎麼也不曾想到,享譽上海灘,巔峰時期曾開設了80多家門店的西點名牌「香特莉,如今竟雪崩般坍塌,短期內迅速地「縮水到只剩下一家門店。一邊是企業因故停產,員工休息,廠區冷清淒涼,一邊是「碩果僅存的獨家門店喧鬧異常,許多市民從四面八方專程趕來,冒著酷暑蜂擁而至,唯恐手中的購物券成廢紙一張。現場亂象叢生,以致需請來警察前來維護秩序。

究竟是通脹之罪還是模式落後?「香特莉為什麼不香了?「香特莉公關總監謝靜並不諱言是因為業績不佳。她說,受租金、原材料以及人力成本增加,以及糕點市場激烈競爭的影響,「香特莉從2012年年初就進入了關店調整階段,到7月7日決定關閉除淮海中路店外的所有門店,而保留最後一家門店也是為了解決消費者手中的提貨券卡。

老牌西點的沒落

7月17日下午3點,「香特莉淮海中路店,貨架上的面包西點早被搶購一空,約有30餘名消費者拿著提貨券或卡排隊等候購買。而由於商品的種類和數量有限、等候時間過長,一些消費者顯然有些不耐煩。

市民徐小姐拿著厚厚一疊西餅券來提貨,「店裏只有三個品種,每種拿了點大概花了兩百元。但這麼多券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用掉,因此還剩下七八百元。

據徐小姐所言,她很早之前就感覺情況不對。6月3日下午,她前往離家不遠的「香特莉西餅屋海興廣場店,發現居然關門了,換成了另一家新店正在裝修。「一打聽,原來已經關了好多天了。無奈,徐小姐只能打道回府。

7月初,不死心的徐小姐又先後跑到了東安路店和金茂店,結果也吃了閉門羹。7月13日傍晚,徐小姐來到了淮海中路旗艦店,結果還是大門緊閉。「門上貼了張紙條,大意是近來因天氣炎熱,電費激增,為此營業時間提前到下午5點結束,以控制成本。一個多月來,為消費掉手中的提貨券竟浦西浦東跑了一大圈。

「香特莉到底怎麼了?生產工廠大門緊閉,官網公示的辦公地點不見公司蹤影,撥打各門店電話不是空號就是被告知「撤櫃或「易主,究竟是規劃中的門店調整,還是經營不善?門店在突然之間關得如此之快,市民手中的面包券是不是要變成廢紙?「香特莉對此顯然並無積極應對之策,直到門店出現混亂場面,輿論對其發出警示和批評後,才急忙「安民告示,承諾提貨券卡不會過期,一定會讓消費者全部實現兌換。

然而即便如此,這唯一一家營業的「獨苗店也因原料、製作及「節約成本等方面的緣故,好幾天都提前打烊,閉門謝客,而即便開門營業,櫃台裏空空如也,消費者需要等待好幾個小時才能如願。這些,都引起頂著烈日揮汗前來的顧客嘖有煩言,火冒三丈。

通脹之罪 or 模式落後?

作為上海老牌西點,很多上海人對「香特莉的印象特別深刻。1992年,「香特莉首先出現在報紙上,不是因為西點,而是一次支持教育事業的捐贈。一年後,在同一份報紙頭版顯眼處打出了一則廣告:「哪兒來的香噴噴,翻開內頁就知道……以營銷理論來看,這種手法放在今天,依然頗有新意。不久後,「香特莉首家店剪綵揭幕,請到了香港紅星周潤發、葉倩文,南京西路上一時間人山人海,馬路擁擠、交通堵塞。

1996年,一張「『香特莉推出裱有迪斯尼卡通動物的蛋糕、吸引上海小囡的照片,上了報紙的要聞版。接下來的數年間,「香特莉以其西餅、月餅搶占上海灘,鼎盛時擁有80多家門店。2003年以來,「香特莉商標連年被評為「上海市著名商標,並先後多次被授予「全國優秀餅店、「中國名特優新月餅等榮譽稱號……

然而如今,時過境遷,時代在變,「香特莉卻沒變。在食材、租金、人工成本飆升的「通脹時代,當大陸近年湧現的一家家新式西點品牌如85度C、面包新語向傳統西點業發出挑戰的時候,「香特莉顯然敗了。

在近年來的通脹壓力下,大部分零售商都在虧損。「從2006年到2010年,僅租金一項至少翻了一倍,多的會漲兩倍以上,加上其他成本上漲,近九成餐飲企業都是勉強維持。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金培說。據「香特莉工作人員稱,「香特莉採用的中央工廠配送模式不敵「現烘現賣,近幾年一直虧損。2012年2月份開始,西點的製作量比以前已經減少了不止50%,廠裏工資發不出來,人員流失也很嚴重。

相關營銷專家也表示,諸如85度C等西餅店內現場烘焙的「前店後工廠模式是一種有形展示,「香特莉沒有及時跟上市場前進的步伐,自身轉型存在問題,自然就敗下陣來。85度C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現烘焙現賣能夠更加新鮮,且不用添加防腐劑,更受消費者青睞。

然而對此,一家中央工廠配送模式的西餅店公司負責人則不以為然,他指出,現場烘焙模式有三大瓶頸:「首先,其品質難掌控,相比中央工廠統一生產,各家門店現場生產對其質量以及品味掌控難度更大;其次,人員缺口很大,由於現場烘焙需要大量面包師,而隨著開店數的增加,面包師遠遠不夠,限制其擴張速度,諸如85度C就面臨人才難找難題;最後,投入大,相比中央工廠配送的傳統西餅店,一家現場烘焙西餅店投入是前者的5倍,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傳統的西餅店隨著門店的增加,其成本反而會下降。

其實,西點行業目前競爭激烈,要想取得市場,最終還是要有好的產品。不論是傳統的中央配送模式,還是現場烘焙模式,都離不開優質的產品。

第3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的好坏和使用水平的高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水平的发展,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多,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仪表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消防工程、电梯工程、管道工程、动力站工程、通风空调与洁净工程、环保工程、非标设备制造工程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为了更好的保证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必须进行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合理、规范的管理。根据管理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图纸设计管理、组织管理、合同管理、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六个方面。

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特点机电安装是一个大概念,其涉及面很广,学科跨度也很大,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 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 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目前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大。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

二、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项目管理

1、图纸设计管理

图纸设计是建筑施工前期最主要的工作,也是整个建筑施工唯一的参考和指导。建筑工程图纸设计工作主要是由建筑投标和招标两方面达成一致的产物,建筑施工者只是在按图纸执行指令。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来说,图纸设计管理主要是保证设计图纸的完整性,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数量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内容的完整性。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要充分体现施工设计图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设计图的系统性,要求图纸是系统的图纸,系统的图纸能概略表明各项工程施工的组成系统及联系关系。设计图的协调性,要求各项工程图纸之间能相互说明,互为解释。说明各种设备、设施的平面位置、说明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说明各种原材料的特性、参数的设备材料表。各图纸的标注重复是允许的,但必须保证这些标注的协调一致,保证各图纸之间的协调一致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重要方面。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有效性,必须在设计单位的资格证书允许范围内的设计,这样才是有效合法的设计施工图纸,才可成为施工结算的有效依据。

2、组织管理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组织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着这个工程是否能按时保质完成。

为了更好的实施组织管理,我们应该建立适宜的、具有良好执行力的组织团队,并做好组织管理计划和责任分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洁、畅通的组织沟通渠道,以保证信息的及时、全面、真实的传输和反馈,同时应注意合理、及时的解决组织管理中的矛盾冲突和意见分歧,;加强团队整体的理论水平,保证组织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落实。

3、施工进度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是在装修施工开始之前进行的,并需要在装修开始时结束,所以其进度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是反映整个施工队伍组织水平的高低,反应能力的快慢,施工设备的利用率等各个方面。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需要将施工总计划中的各个小部分目标和控制点按施工工程分解到每一项、每一天的工程目标中,并严格按照计划编制详细的日计划、周计划、旬计划、月计划,并在明天休工之前半小时召开施工总结、协调会议,总结当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开展计划。项目管理者必须不定时检查施工进度,督促施工者按照计划完成相应工作。保证机电安装工程按期竣工。

4、质量管理 首先,对于任何一项工程而言,都离不开质量上的管理,对于工程质量管理不仅仅是项目管理上的核心内容,也是项目收益和价值在管理上的体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大型的机电安装工程中的体现更加的明显,由于大型机电安装项目的质量是一次性完成的,并且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其返工就非常的困难,因此更加需要一个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对机电安装工程进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要始终贯穿安装工程的每个阶段,从工程的施工准备、材料选择和人员素质的选择等方面就要开始对工程质量上进行全面的计划和控制,同时在过程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做到主要以项目经理为主,项目的总工程师、职能部门负责人,工长等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这个体系要一直延续到工程的验收阶段。

5、安全管理 除了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以外,项目部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强化安全控制工作:首先,组织机构建设。项目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总负责人,生产副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负责人,横向包括各职能部门,纵向包括上自项目经理、下至操作工人,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安全机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书面的安全职责,由项目质量安全具体负责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及安全活动组织工作。其次,安全管理策划。项目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编制机电安装工程安全施工组织总设计,编制专项工程或分部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对较重要的冷冻机房、水泵房、冷却塔室、发电机房和高低压配电室等编制单项工程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从制度、人员、材料、设备、技术、资金和施工环境条件等各方面做出策划和安排,确保安全施工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第4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男同性恋:身体意象;性客观化理论;内化同性恋污名;AIDS/HIV

分类号 R395

1 引言

身体意象(body image)是指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以及如何看待他人对自己身体的评价(corey,1996)。身体意象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Rucker和Cash(1992)认为身体意象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知觉成分(perceptualbody image),如对体型的估计;二是态度成分(attitudinal body image),如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三方面对自己身体的关注。而后,Cash(2002)进一步将态度成分区分为评估一情感维度(evaluative-affective)和认知一行为投入维度(cognitive―behavioral investment)。前者涉及到对身体外观的自我评价,如身体意象不满意(body imagedissatisfaction);后者涉及对身体外观重要性的认知评估和行为表现,如与身体外观相关的自我图示(self-schemas)。身体意象存在消极的方面,称为负面身体意象(negative body image)或身体意象失调(body image disturbance),是指个体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陈红,冯文峰,黄希庭,2008)。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则可能是负面身体意象最严重的表现之一。

过去对身体意象的研究更多关注女性,而近年来男性的身体意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Martins,Tiggemann,&Kirkbride,2007)。其中,男同性恋的身体意象备受关注,一方面因为男同性恋具有特殊的社会文化身份,他们在身体意象上表现出独特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男同性恋人群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既富有争议又不可忽视的群体,对其身体意象的研究不仅具有健康意义,更具社会文化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男同性恋比男异性恋更容易出现负面身体意象、身体不满意和进食障碍等(Morrison et al.,2004;Kaminski,Chapman,Haynes,&Own,2005;Tiggemann,Martins,&Kirkbride,2007)。同时,男同性恋表现出对瘦而有肌肉的理想身体的追求(Yelland&Tiggemann,2003)。针对这些结果,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理论解释,包括性客观化理论(sexualobjectification theory)、内化同性恋污名(internalizedhomonegativity)、性别角色假设、进化心理学假设和AIDS/HIV假设等。这些理论为理解男同性恋身体意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男同性恋身体意象的特点

这里体现了男同性恋与其它性取向(sexualorientation)人群在身体意象上的差别,需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男同性恋在身体不满意和进食障碍等负面身体意象的水平上与其它性取向人群的差异;二是男同性恋所追求的理想身体(idealbody)与其它性取向人群的差异。

2.1男同性恋的负面身体意象

研究者们在身体不满意、进食障碍等方面探讨男同性恋与其它性取向人群的差异,在身体不满意方面,男同性恋比男异性恋表现出了更高的身体不满意(如Kaminski et al.,2005;Tiggemann etal.,2007;Boisvert&Harrell,2009;Carper,Negy,&Tantleff-Dunn,2010,),也表现出了对体重的过度关注(Peplau et al.,2009)。Levesque和Vichesky(2006)以64名男同性恋为被试,发现男同性恋比男异性恋更不满意自己的整体外观或其他身体部分(如上半身等),更希望自己不要超重。Morrison等(2004)进行了一项元分析研究,这项研究检验了20项相关研究数据,包括984名男同性恋被试。研究发现,男同性恋比男异性恋更易出现身体不满意,但是两者差异的效应值相对较小(d=0.29)。在六个以进食障碍量表(Eafing DisordersInventory)的身体不满意分量表为测量工具的研究中,其效应值处于中等水平(d=0.40)。Boroughs,Krawczyk和Thompson(2010)则发现,少数性取向男性群体(sexual minority men)(主要包括男同性恋和双性恋等)的身体变形障碍(bodydysmorphic disorder)水平要高于男异性恋。也有研究关注与男性进食障碍相关的因素,发现在控制整体心理健康这一因素后,男同性恋性取向同样可以解释进食障碍的一部分变异,说明男同性恋的一些独特经历可能与进食障碍存在联系(Russll & Keel,2002)。这些研究数据都表明,男同性恋可能具有更高的身体不满意和进食障碍等,他们具有更高的负面身体意象。

2.2男同性恋的理想身体

既然很多研究支持男同性恋具有更高的身体不满意和进食障碍等负面身体意象,接下来的问题是男同性恋渴望拥有怎样的理想身体外观。研究发现男同性恋的理想身体主要包括两个要点:瘦(thinness)和肌肉(muscularity)。Yelland和Tiggemann(2003)的研究包括了三类人群:男同性恋,男异性恋和女异性恋,结果发现,男同性恋在追求瘦(drive for thinness)和追求肌肉(drive for muscularity)上都显著高于男异性恋,而在追求瘦上。男同性恋与女异性恋则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男同性恋既想要瘦,也想要肌肉。Kane(2009)认为,早期研究主要采用临床被试,在病理性和女子气上都更高,所以得出的结论是男同性恋更追求瘦而显年轻的理想身体。而近来研究的被试人群扩展到了社区和网络,发现男同性恋不仅追求瘦,也追求有肌肉的身体。很多研究支持这一观点,男同性恋比男异性恋表现出更高的追求纤瘦、追求肌肉和害怕肥胖等倾向(Kaminski et al.,2005;Boisvert&Harrell,2009;Carper et al.,2010)。但也有研究发现,男同性恋和男异性恋都渴望自己的身体可以更瘦、更有肌肉,只是男同性恋的身体不满意更高(Tiggemann et al.,2007)。

结合身体不满意和进食障碍来看,有研究发现,男同性恋最不满意的身体部分是体毛(bodyhair)和肌肉,而对于自己的身体吸引力,男同性恋则认为体重和肌肉对自身的身体吸引力最重要(Martins,Tiggemann,&Churchett,2008)。Blashill(2010)的研究同时考察体重不满意(body fatdissatisfaction)、肌肉不满意(muscularity dissatis―faction)和身高不满意(height dissatisfaction)在男同性恋身上的消极作用,结果体重不满意对饮食节制(dictary restraint)和抑郁的预测作用要大于肌肉不满意,而身高不满意则与饮食节制和抑郁不存在显著联系。Smith,Hawkeswood,BodeH和Joiner(2011)的研究也发现,不管是男同性恋还是男异性恋,体重不满意比肌肉不满意对进食障碍的预测作用更大。以上两个研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男同性恋理想身体的第一层目标是不要肥胖,而拥有肌肉则是其第二层目标。

3 对男同性恋身体意象的理论解释

研究者们在探讨男同性恋身体意象特点的同时,也对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做出了理论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这些假设加以验证。

3.1性客观化理论

性客观化理论最初由Fredfickson和Roberts(1997)提出,他们对性客观化的定义是:个体体验到自己被看作为一个身体或身体各部分的组合,自己的价值被以对他人的用途来衡量。该理论认为,生活在性客观化文化中的个体会采取其他观察者的视角来评价自己和自己的身体,并努力去达到他们的文化所强调的性理想和身体理想。性客观化理论虽然起初被用于描述和解释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性客观化现象,但该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性客观化群体,男同性恋就是其中之一。男同性恋的亚文化使他们的身体被客观化。男同性恋亚文化是一个关注身体的亚文化,这一文化给身体外观、纤瘦和肌肉赋予了很高的价值(Wood,2004)。它通过媒介和其它相关的信息,向男同性恋灌输其强调的身体外观和身体吸引力标准,激发男同性恋内化这些信息,形成自我客观化(self-objectification)。自我客观化又激发男同性恋的身体羞耻(body shame,),增加出现失调性进食态度和进食行为的概率(Martins et al.,2007)。同时,男同性恋文化建构了一个身体吸引力的理想结构,而这一理想结构是大多数男同性恋所无法达到的,对身体外观的看重也强化了个体对实际身体意象和理想身体意象差距的感知,导致负面身体意象和身体不满意,进而诱发一系列的负面身体实践,如过度锻炼和进食障碍等(Duncan,2007;Gil,2007)。Drummond(2005)的研究对14名18~25岁的男同性恋进行深入访谈,发现年轻的男同性恋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和文化阻碍,可能使他们在身体和情绪上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他们的这种状况又驱使其更关注自己的身体,更看重他人对他们的感知和看法。Legenbauer等(2009)的研究也发现,与其它性取向人群相比,男同性恋具有最高水平的社会文化理想内化水平(internalization of socio-cultural ideals),这使得男同性恋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吸引力。男同性恋所处的审美驱动的文化(aesthetic-driven culture)促使他们更可能去关注身体,为性客观化提供了途径。

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存在两个载体:一是媒介(media)。当今男性吸引力的标准是以肌肉建构为基础的,例如广告等给男性的身体不安全感提供了途径,它们传播了这样一个信息:男性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身体,因为他们的身体外观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他们的同一性。Christopher(2009)的研究发现,媒介的影响对男性身体意象存在预测作用,和男异性恋相比,男同性恋会更大程度地内化媒介信息。McArdle和Hill(2009)的研究也发现,与男异性恋相比,在男同性恋身上,媒介的影响与身体不满意和自尊的联系更紧密。Carper,Negy和Tanfleff-Dunn(2010)的研究同样发现,男同性恋更易受到媒介的影响,这一影响在性取向和身体意象关注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这些研究都表明媒介在传递男同性恋身体信息上的作用。

另一个载体是男同性恋群体或社区(community)。男同性恋文化中,群体和社区为男同性恋传播了大量的信息,其中就包括理想身体外观的标准。Hospers和Jansen(2005)的研究认为,男同性恋社区给予男同性恋的理想身体压力要更大于其它社区。同时,跟男异性恋相比,男同性恋更大受到了同伴对身体吸引力的影响。男同性恋更易受他人所说和所想的影响而努力提高自身的身体外观(Yelland&Tiggemann,2003)。Meany。Walen和Davis-Gage(2009)对男同性恋进行访谈,发现男同性恋对身体的看法受到了社区的影响,被试描述了成为男同性恋社区成员的相似期望:瘦、有肌肉和有吸引力。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或调查来进一步验证性客观化理论在男同性恋身上的适用性。Martins,Tiggemann和Kirkbride(2007)进行了两个研究,一个研究采取调查方式,测量被试的特质性自我客观化(trait self-objectification),发现男同性恋比男异性恋表现出了更高的特质性自我客观化、身体羞耻和身体不满意,同时,身体羞耻在特质性自我客观化与身体不满意之间起中介作用。另一个研究则采取实验的方式,通过控制情景诱发被试的状态性自我客观化(state self-obiectification)。实验包括68名男异性恋和57名男同性恋,被试被随机安排要求在镜子面前穿女式游泳衣(swimsuit)或毛衣(sweater),穿游泳衣而不是男士泳裤会诱发男性的自我客观化,检验发现,在穿游泳衣的被试身上的自我客观化水平确实高于穿毛衣条件下的被试。男异性恋在两种条件下的身体羞耻水平和吃零食数量并没有显著差异,相反,男同性恋在穿游泳衣条件下则报告了更高的身体羞耻,吃了更少的零食。这说明,实验控制下的状态性自我客观化诱发了更高的身体羞耻、身体不满意和饮食节制。Kozak,Frankenhauser和Roberts(2009)的研究发现,男同性恋的自我客观化程度高于男异性恋,男同性恋对他人的客观化程度也高于男异性恋,这说明,在评价他们自己或其他男性身体时,男同性恋更倾向于关注表面和外部的表现。而男异性恋在做这些评价时则更关注身体的功能,例如身体健康、身体强度等。Wiseman和Moradi(2010)的研究以少数性取向男性群体为

被试,发现内化吸引力的文化标准(intemalization of cultural standards of attractiveness)在性客观化体验与身体监管(body surveillance)之间起中介作用;身体监管在内化吸引力的文化标准与身体羞耻之间起中介作用;身体羞耻在身体监管与进食障碍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性客观化受到了社会文化标准的影响,影响男同性恋的身体监管,身体监管可能使男同性恋产生身体羞耻,进而导致进食障碍,这是一个一系列的过程。总之,性客观化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但为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后续的深入研究还需要继续进行。

3.2内化同性恋污名

内化同性恋污名是指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者内化了主流社会指向他们的消极态度和信念,从而对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产生消极态度和信念(Jackson,2008)。Reilly和Rudd(2006)的研究发现,对同性恋身份的消极态度(内化同性恋污名的一个指标)能够显著预测男同性恋的身体意象和自尊。Strong(2005)对40至60岁的中年以上男同性恋进行了深入访谈,分析发现,被试有意识地经历了内化同性恋污名,在他们人生的某些阶段,由于自己的男同性恋身份而产生消极情绪。并且,对大多数有此经历的人来说,内化同性恋污名对其身体意象产生了消极的影响。Kimmel和Mahalik(2005)结合少数压力模型(minority stressmodel)来研究与污名相关的压力对男同性恋的影响。该模型认为,男同性恋和其他少数群体的成员一样,会经受与污名化相关的慢性和弥散性压力,其中包括内化同性恋污名、污名期望(expectations of stigma)和歧视事件等,这些都可能是压力的来源。污名期望是指男同性恋对因其性取向而受到社会拒绝和歧视的预测。这些因素一方面促使男同性恋渴望拥有强有力的身体,以防御和反抗他人的歧视,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也可能会因自身的内化羞耻而发展为消极的身体意象。他们的研究对357名男同性恋进行了网络调查,发现少数压力模型与身体意象不满意存在显著联系,印证了少数压力模型的假设。不管是内化同性恋污名,还是少数压力模型都强调污名和歧视对男同性恋身体意象的作用,有其合理性,但该假设的影响途径还需要今后研究加以验证。

3.3性别角色理论

该理论一方面从男同性恋和男异性恋在男子气(masculinicy)和女子气(femininity)上的差异人手,认为具有高女子气的男异性恋更可能关注自己的身体意象,出现进食障碍。该理论认为,男同性恋可能也具有高水平的女子气,这可能导致了他们也更关注自己的身体,更易出现负面身体意象(Jackson,2008)。另一方面,研究者认为男同性恋存在高度的性别角色冲突(gender role conflict),使他们与传统男性规范产生冲突,在传统男性规范的压力下,男同性恋不能像男异性恋那样处理冲突,这可能使男同性恋体验到提高身体吸引力的压力,以让自己被社会接受,或被其他男同性恋渴求(Blashill&Vander Wal,2009;Sanchez,Greenberg,&Vilain,2009)。 Strong,Singh和Randall(2000)的研究发现,高女子气低男子气的男同性恋比高男子气,中低女子气的男同性恋报告了更高的身体不满意。Jackson(2008)的研究发现,在男异性恋身上,性别角色冲突与进食障碍不存在显著联系,但在男同性恋身上,两者则存在显著联系。Blashill和Vander Wal(2009)的研究也发现了性别角色冲突对进食障碍的预测作用,同时,社会敏感性(social sensitivity)在两者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可以理解为,性别角色冲突导致了个体对他人情绪或行为的高度敏感性个体更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致使个体产生进食障碍的危险性增加。以上的研究支持了性别角色理论的假设,但也并不是所有研究都支持这一假设,如Russell和Keel(2002)的研究认为,男同性恋的女子气并不比男异性恋高,这对性别角色理论的前提提出了质疑。而Hospers和Jansen(2005)也发现,男同性恋的身体不满意度和女子气之间不存在相关。Blashill(2011)进行了一项元分析研究,发现,男同性恋的女子气与肌肉不满意之间没有联系,相反,男异性恋的女子气与肌肉不满意存在显著负相关。鉴于这些不一致的结论,这一假设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3.4进化心理学假设

有研究者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性别内竞争假设(intrasexuaI competition)(Lj,Smith,Griskevicius,Cason,&Bryan,2010),认为性别内的地位竞争的目的是吸引伴侣以达到适应环境,性别内的地位竞争导致了对理想伴侣的关注,对女异性恋和男同性恋来说,要得到这样的关注就要提高自身的身体吸引力,如变得更年轻、让身体外观更具吸引力。Li等(2010)的研究对四类被试(男女同性恋和男女异性恋)进行实验,考察在竞争和不竞争两种条件下,被试在身体意象和进食态度上的差异。实验中的竞争和不竞争两种条件都不涉及身体吸引力方面的差异,而主要是从兴趣、学业和就业等方面的高低地位差异来考察。结果发现,在男同性恋被试身上,性别内竞争提示词导致了更大的身体意象不满意和更严格限制的进食态度,这一效应同样体现在女异性恋身上,但这一效应在男异性恋和女同性恋身上并没有体现。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性别内竞争假设。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择偶或选择伴侣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男同性恋之所以报告了更多的进食和身体意象关注。可能是因为男同性恋和女异性恋一样,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吸引男性(siever,1994)。而男性一般更看重伴侣的审美价值(aesthetic value),即更关注伴侣的外貌身体特征。相反,男异性恋和女同性恋的共同目标是吸引女性(一般更看重稳定和权力),所以他们则追求高社会地位和稳定的高收入(Lacey,Reifman,Scott,Harris,&Fitzpatrick,2004)。Lippa(2007)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在选择伴侣的特质时,男性更强调身体吸引力,而女性更强调诚实、幽默、热心、可靠等特质。但性取向的不同也会导致一些差别,同性恋更少强调伴侣在家庭和婚姻中的特质,男同性恋看重伴侣年龄、手、牙齿、可靠、诚实、金钱等。可以看出,男同性恋在选择伴侣时既强调身体吸引力,也强调女性在选择伴侣时的一些特质。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Li等(2010)的假设,男同性恋的伴侣选择是更看重对方的身体,男同性恋也努力提高自身的身体以吸引伴侣。Meany-Walen和Davis-Gage(2009)发

现,男同性恋被试表达了对友谊(companionship)和接纳的关心以及害怕孤独的倾向。他们认为如果拥有了理想的身体外观,自己就有更大的可能获得友谊和幸福。总之,男同性恋意在吸引男,而男性在择偶时注重身体外观。这激发了男同性恋对身体的关注,并可能导致负面身体意象。

3.5ADIS/HIV假设

1978年,美国出现首例男同性恋感染AIDS,而随后则引起了80年代关于男同性恋和AIDS关系的大争论,AIDS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男同性恋的癌症。AIDS与男同性恋的这种联系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很多男同性恋具有恐惧AIDS的症状,由于AIDS存在艾滋消瘦症候群(AIDS wasting syndrome),早期HIV感染会出现一系列身体上的症状,身体消瘦是其典型表现之一,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症状的关注使男同性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在男同性恋的人群和社区中,不管是不是真的生病,过于瘦弱都被认为是生病的象征。相反,有肌肉的身体就被看作是健康而有吸引力的标志。所以,两方面的影响使得男同性恋更关注自己的身体,追求有肌肉的理想身体(Neal,2005;Strong,2005;Levesque&Vichesky,2006;Tiggemann et al.,2007)。Drummond(2005)的研究同样支持这种假设,认为过于瘦弱被认为是不健康的表现,特别是可能被认为患有AIDS。所以,很多男同性恋为了保持体型和肌肉会去进行健身。但是Kane(2009,2010)则认为这一假设还有待考证,因为AIDS与男同性恋身体理想的联系正好与上世纪80年代对AIDS的大讨论相映,但男同性恋对身体外观等的关注在80年代前就存在。Kane认为这样的结果缺乏历史一致性。总之,虽然存在部分质疑,但不可否认,当代男同性恋的身体意象可能受到了ADIS/HIV因素的影响,该假设给理解男同性恋身体意象提供了一部分参考,缺乏历史一致性的问题可能只是说明,还存在其它的相关因素会对其身体意象产生影响。

4 小结与展望

男同性恋具有特殊的社会文化身份,心理学界的研究一直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因此,男同性恋的身体意象被打上了深刻的社会文化烙印。通过以上的回顾,可以发现对男同性恋身体意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对男同性恋身体意象特点达成了初步共识之后,研究者们在努力通过各种理论假设对其特点做出解释。与男异性恋相比,男同性恋具有更高的身体不满意、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外观以及更严谨的进食态度等;他们患进食障碍的可能性也更大;并追求瘦而有肌肉的理想身体。男同性恋在身体意象上呈现出这些特点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几种理论假设,每种理论都有其合理性,并得到了部分研究的支持,这些理论假设事实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整合的趋势也渐渐显现出来。未来关于男同性恋身体意象的研究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4.1整合的和多样性的研究取向

研究者们都试图将男同性恋的身体意象放在社会文化的范畴内进行讨论,不管是哪种理论,都在强调社会和文化的作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每种理论都可能存在着联系。性客观化理论是现在对男同性恋身体意象进行解释的最被看重的理论之一,但在其理论解释中,同样涉及到社会文化所给予男同性恋的理想身体标准的影响,也同样涉及内化同性恋污名的作用。Wiseman和Moradi(2010)的研究就发现,性客观化理论所强调的身体羞耻同样受到了内化同性恋污名的影响。Andorka(2007)的研究也试图探讨性客观化理论和内化同性恋污名之间的联系,虽然他的研究并没有发现两者的显著联系。但这种尝试是有意义的。此外,AIDS/HIV假设也要得益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同性恋权益运动和80年代的AIDS讨论,这些社会运动恰恰是社会文化的推动力量。所以,整合的趋势将是未来男同性恋身体意象理论解释的一个方向。

另一方面,每个假设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和补充,比如性别角色假设的部分假设还存在争议,如是否男同性恋人群的女子气水平更高,女子气对男同性恋身体意象的预测作用有多大。另外,如进化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还不多,这个较新的角度在解释男同性恋身体意象上还有很多可探讨的议题,从择偶繁殖(虽然男同性恋不能在伴侣之间繁殖,但这也恰恰是可以讨论的地方)和竞争生存等角度,男同性恋特殊身份的进化心理学意义很大。因此,现在关于男同性恋身体意象的理论解释研究正处于百花争鸣的阶段,体现了此方面研究的重要性。

4.2小群体网络调查和现象学分析的研究方法

以往研究应用最多的方法是网络调查和现象学的深入访谈,而且这一领域的研究被试量都不大,属于小群体研究(Kane,2010)。一方面,这可能要归因于男同性恋群体的特殊性使其保持着隐蔽性,很多男同性恋做不到对外暴露(刘俊,张进辅,2009),所以研究者往往不能招募到大量的男同性恋被试来参与调查或实验。多数研究都是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而实现的,因为网络是男同性恋的一个重要载体,网络调查不需要他们对外暴露身份。所以,这种方式在操作性上都比较可取。但网络招募被试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如网络招募的被试相对低龄化,可能会忽视较长年龄段的同性恋被试。所以,未来研究在招募被试时一定要考虑取样偏差的问题,在结果推论上也要在年龄等变量上做到严谨。另一方面,同性恋的身份具有浓厚的社会文化色彩,加之同性恋人群的隐蔽性,现象学分析的方法得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得以应用。通过深入访谈和分析的方式,研究者可以从个案中获得对他人经验的深度理解,解释男同性恋身体意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并提出假设或理论。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实证的研究范式,尤其是在建立理论假设后,可行的实证研究可以为理论假设提供更有利的证据。所以,现象学分析的方法在研究男同性恋的身体意象上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应用可行性。但现象学的深入访谈和分析同样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同样要做到严谨,未来研究中需要加以注意。网络调查更多属于定量研究,而现象学访谈和分析更多是定性研究,两种研究取向都有其利弊,得到的结果也各有补充,在对男同性恋身体意象进行研究时,分别采用两种取向或两种取向的结合都是可取的。

4.3文化特异性的国内研究方向

第5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肾细胞癌;CT;影像特点;病理分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43-01

肾细胞癌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肾癌,是一种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通常在健康体检中发现。早期准确的诊断与科学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利,随着CT技术的逐渐普及,对于肾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逐渐提高。本文就肾细胞癌CT影像特点与病理分型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提高肾细胞癌的CT诊断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患者共35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38岁至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5.0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腰痛、乏力、水肿、血尿等,其中28例为透明细胞癌,4例为状癌,1例为集合管癌,1例为颗粒细胞癌,1例为嫌色细胞癌。患者病灶直径为1.2cm至4.5cm不等,平均为3.6cm。

1.2检查方法对所有患者使用日立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均空腹24h,并喝1000ml水。首先进行平扫,再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对患者静脉推注20ml优维显,推注速度为3mls,并于注射后20s进行皮质扫描,45-60s进行髓质扫描,60-90s进行实质扫描。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CT影像特点本文透明细胞癌患者CT平扫呈现低密度,并显示血流丰富,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且实质强化程度较皮质更低。状癌患者CT平扫呈现均匀低密度,且显示血流丰富,增强扫描呈现均匀强化。集合管癌患者平扫呈现稍低均匀密度,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轻度强化。颗粒细胞癌患者平扫呈现低密度,增强扫描显示强化不均匀。嫌色细胞癌患者平扫显示为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为轻度持续性强化。

2.2病理分型本文透明细胞癌患者与颗粒细胞癌患者其肿瘤切面均呈现灰黄色,于显微镜下对肿瘤细胞进行观察可见其体积较大,且呈现透明颗粒状,形状多为圆形,间质中毛细血管丰富。状癌的肿瘤为实体肿瘤,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多为状排列,间质中存在嗜酸性胞浆或嗜碱性胞浆。集合管癌的肿瘤体积较小,显微镜下显示肿瘤细胞呈腺管样排列。嫌色细胞癌肿瘤为实体肿瘤,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膜明显,细胞核周围有光晕。

3讨论

肾细胞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其病理分型主要为透明细胞癌、状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等,且以透明细胞癌最为常见[2]。肾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学特点主要为平扫时显示不均匀低密度,且病变部位血流丰富,增强扫描就有明显强化。状细胞癌则多发于远曲小管或近曲小管上皮细胞,CT平扫显示血供较少,而可见明显强化。嫌色细胞癌CT显示髓质强化程度明显低于皮质强化程度,且为持续强化型。集合管癌的CT影像表现可见少血供,平扫时为低密度而增强扫描时为中度强化[3]。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35例肾细胞癌患者28例为透明细胞癌,4例为状癌,1例为集合管癌,1例为颗粒细胞癌,1例为嫌色细胞癌,由此说明透明细胞癌的发病率更高。对患者的病理分型结果进行分析可得,透明细胞癌与颗粒细胞癌在显微镜下特征明显,细胞呈现明显透明颗粒状,且间质中毛细血管丰富,故CT检查时显示出血流量丰富的表现。状癌在显微镜下多呈现状排列,而集合管癌在显微镜下则为腺管样排列。而将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可得,肾细胞癌的CT影像学特点不明显,单纯采用CT进行诊断缺乏代表性与特异性,因此不建议对肾细胞癌患者进行诊断时,仅依靠CT检查结果进行评判。

综上所述,肾细胞癌CT影像学特点对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辅助价值,掌握CT表现能为此类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但不能仅凭CT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准确分型。临床上对于肾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应结合病理学结果与CT影像综合考虑,以达到提高诊断准确性的目的。通过早期准确的诊断,能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5-260.

第6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ERP管理思想

主要体现了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思想,还吸纳了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精良生产、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先进管理思想。ERP既继承了MRPII管理模式的精华,又在许多方面对MRP II进行了扩充:

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ERP扩展了管理范围,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在90年代初,许多企业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主要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JIT等生产方式,并由单一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ERP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需求。

在管理功能方面:ERP除了MRP II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供应链上中供、产、需各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并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等。

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ERP通过在线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sis Process)、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可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集成起来,并行处理各种相关作业,为企业提供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在财务管理方面:ERP系统将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ERP还可以满足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ERP技术特点

ERP也代表了当前集成化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的最高技术水平。ERP技术及系统特点包括:

ERP更加面向市场、面向经营、面向销售,能够对市场快速响应;它将供应链管理功能包含了进来,强调了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间的新的伙伴关系;并且支持企业后勤管理。

ERP更强调企业流程与工作流程,通过工作流实现企业的人员、财务、制造与分销间的集成,支持企业过程重组。

ERP更多地强调财务,具有较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使得价值管理概念得以实施,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更加有机地结合。

ERP较多地考虑人因素作为资源在生产经营规划中的作用,也考虑了人的培训成本等。

第7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历程;定义与特点

[abstract]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building t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high quality construction link. Only by constantly strengthen and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better adap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 they can better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level to make due contribu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兴起的历史条件,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简史

工程项目的历史悠久,相应的项目管理工作也源远流长。早期的工程项目最主要的是建筑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房屋(如皇宫、庙宇、住宅等)建筑、水利(如运河、沟渠等)工程、道路桥梁工程、陵墓工程、军事工程(如城墙、兵站等的建设)。虽然不知道当时的项目管理情况如何,但是它一定有一套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有详细的工期、费用上的计划、安排和控制,也一定有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控制。但因为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历史上的项目管理是经验型的、不系统的,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

现代工程管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但在20世纪30年代也有较早的发展,在将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几个阶段:

1.1上世纪30年代,由HenryL Gantt发明的横道图,又称甘特图,已成为计划及控制军事工程与建设项目的重要工具。

1.2上世纪50年代,网络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主要是应用于美国的军事工程项目的工期计划和控制中,并取得了成功。

1.3上世纪60年代,大型计算机用于网络计划的分析中。但由于当时计算机尚未普及且费用较高等问题,使项目管理尚不十分普及。

1.4上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将信息系统的方法引入项目管理,提出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70年代,人们对项目管理过程和各种管理职能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项目管理的职能在不断扩展。同时人们研究了在企业职能组织中的项目组织的应用,使项目管理得以在企业中推广。

1.5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微机的普及使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走向了更广阔的领域。这个时期的项目管理工作大为简化,高效,使寻常的项目管理公司和中小企业在中小型项目中都可以使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6上世纪80年代,项目管理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包括了合同管理,界面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组织行为和沟通。在计算机应用上则加强了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研究。

1.7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项目管理的方式在运作上从根本上改进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其应用领域扩展到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开发、制药业、金融业等行业乃至政府机关,并开始发挥着越来越大作用,全面地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并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这也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具有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和一定的经营技巧。

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重要分支学科“工程项目管理”,1982年引进到我国,1988年在全国进行应用试点,1993年正式推广,至今已近三十年,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探析

2.1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那什么是工程管理呢?作为学科的分支其科学的解释应为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而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对工程管理所下的定义是: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大类,是指项目管理者为了使项目取得成功(事先所要求的功能和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对工程项目用系统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有序、全面、科学、目标明确的管理,发挥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和监督职能的作用。简单地说,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为了项目的成功,对工程项目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2工程管理的特点。工程管理目标明确,是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管理是一次性管理。这是项目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因为项目是一次性的,决定了项目管理也是一次性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很难有纠正机会。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项目的生命期是一个有机的成长过程项目的各个阶段既有明显的界限,又有相互衔接,不可间断这就决定了项目管理应该是项目生命周期

全过程的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种约束力很强的管理。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特征其明显的目标和时间限制既定的功能要求以及质量标准和预算额度,决定了项目管理约束条件的约束强度比其他管理更高。

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在于项目管理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合理应用而又不超越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2.3工程项目管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其独特的主体,客体与目的,有其不同的管理职能,有管理的生命周期,有管理的特点。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一个多主体的管理。因为工程项目涉及建设单位、承包商、咨询单位、供应商、用户、政府、金融机构、公用设施和社会公众等众多利益相关方。建设单位的管理就称之为建设项目管理(OPM);设计单位的管理就称之为设计项目管理(DPM);施工单位的管理就称之为(CPM);供应商对供应项目的管理称之为供应项目管理(SPM);咨询单位对咨询项目的管理就称之为咨询项目管理;政府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就称之为政府监督管理,所以,认为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多主体的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包括工程项目的时间、费用、质量和安全等目标,并使项目利害相关方都满意。

工程项目管理的职能有策划职能,决策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指挥职能,监督职能。

工程项目具有生命周期属性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也具有生命周期性。工程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而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3、结语

第8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社会声誉决定独立学院的生存,教学质量又决定着学院的社会声誉,而师资队伍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1]。由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构成同母体学校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生源与培养目标有其特殊性,要求其师资队伍也应具备相应的特殊性,构建一支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2],只有把握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自身特点,确定相应的的师资队伍培养方向,明确三本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输出人才的教育质量,改进教学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才可以促进学院在竞争面前得以生存并且取得不断的发展。

一、独立院校教师队伍的组成及相关优缺点

从独立院校教师队伍的组成上来说,主要由专职教师、母体院校教师(以下简称本部教师)和外聘教师三部分组成。下面我就谈一下对于这三类教师的优缺点:

(一)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是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力量[3]。对保障学院整体教学质量水平的稳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独立学院的专职专任教师大多数为年轻教师,根据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本身特点,其主要优缺点如下:

1、优点:

(1)年轻教师较多,接受和吸收新事物能力较强,在思想上能够较好的和学生进行沟通。

(2)年轻教师有冲劲和创造力,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便于学院进行定向培养,是三类教师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队伍,有较大的教学质量水平提高空间。

(3)年轻教师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熟练度比较高,能够制作出现代化的教学课件,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更好的吸收和理解。

(4)由于专职专任教师是学院直接聘任,据有相对的稳定性,处于学院的直接管理之下,便于学院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并且直接的管理和指导,有利于保证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水平。

2、缺点:

(1)独立院校的专任教师教师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以招聘来的师范类毕业生为主,教学经验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缺乏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学院专职专任教师由于有很多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所以在所授课程的选择面上比较窄,只能承担一些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使学院在对于教学资源的平均发展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由于专职专任教师中新教师较多,需要进行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并且会牵扯教师一定的精力。

(二)本部教师(即母体学校教师)

本部教师(即母体学校教师)是独立学院的主体力量,在三类教师中数量比例是最大的一部分,对保障学院正常教学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部教师大部分以母体学校授课教师为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主要特点为:

1、优点:

(1)本部教师大部分以母体学校授课教师为主,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较好的保证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稳定。

(2)本部教师教学分布于全院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当中,覆盖面较广,是三类教师中数量最大、整体教学水平最稳定的队伍,是独立学院中重要的主体力量。

(3)本部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稳定的教学水平,能够采用适合学生吸收理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4)本部教师隶属于母体学校的管理之下,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上比较规范,一旦在教学中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学院教学部同本部教务处直接沟通解决,能够有力的保证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水平的稳定。

2、缺点:

(1)本部教师一直以来都是面对本部的一本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都是按照一本的学生水平制定的,由于三本和一本学生在整体素质上的差距,本部教师授课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本部教师由于来自母体学校的不同学院或系部,在授课安排和管理上,会给独立学院教学部造成一定的困难和不便。

(三)外聘教师

独立学院中的外聘教师是指学院为了增加专业课中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所聘请的相关专业单位中,具有教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以医学院为例,外聘教师主要由相关医院中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大夫,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和职称后,学院聘请其教授相关专业课程。外聘教师的主要特点为:

1、优点:

(1)外聘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对于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非常符合三本独立学院培养学生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目标。

(2)外聘教师在工作单位长期从事专业工作,以医学院为例,外聘教师是某个科室的专业大夫,其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病例,这些实践病例能够在专业课的教授中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达到更好地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目的。

(3)外聘教师在工作单位长期从事专业工作,以医学院为例,外聘教师是某个科室的专业大夫甚至专家,其在工作中会接触一些国内甚至国际上具有先进性、前沿性的专业性课题和知识,这些课题和知识的讲授会保证学生知识系统的不断更新,更好的和社会接轨。

2、缺点:

(1)外聘教师虽然具有大量的经验,但由于长期从事专业工作,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多,在相关知识的传授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2)外聘教师基础知识薄弱,教育理论欠缺,多媒体制作技术生疏以及系统讲解能力较差[4]。

(3)外聘教师只能从事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的传授,教授的课程相对单一,使学院对于教学资源的平均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培养方向及相关办法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与“一本”、“二本”院校相比,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多样性、特殊性等特征。因此要为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提供一个稳定的主体力量,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针对专职专任教师队伍的培养方向,应当将建立一支稳定、长效、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作为专职专任教师培养的首要目标。对青年专任教师应当采取坚持并加强岗前培训、坚持教学实践和教学督导、定期进行教学交流[5]、集体备课、入院后就进行学科定向培养等方法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对聘请的其它院校离退休教师或专家作为学院专职专任教师的,应以稀缺型、专家型、学术权威性教授为主,以其是否有利于学科和专业建设,是否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为标准。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结合青年教师富有创造力、可塑性强,计算机水平高的优势将专职专任教师队伍打造成独立院校稳定持续发展的精英力量。

2、对于本部教师队伍独立学院应当以监控和督导为主,积极配合本部教师制定出一套符合“三本”学生自身特定的教学实施方案。教师要认真备课、及时跟更新教案、注重教学研究、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每学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后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对优秀任课教师学院给予一定的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对个别在教学上存在一定问题,经学生反馈或教务处沟通后,还没有改变的教师,采取一定出发的措施,直至取消其在我院的授课资格,以达促进学院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

3、对外聘教师队伍的培养,主要通过岗前培训、试讲制度、抽查听课制度,教学反馈等方法对外聘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对优秀和良好的外聘教师签订长期的聘任合同,以保证学院教学水平的稳定性。对适中和合格的外聘教师实行短期合同聘任制,并根据其改进情况在作出是否续聘的决定。不合格的外聘教师在教学部备案取消其在我院的授课资格,从而保证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水平。通过对外聘教师加强监督和管理,在教学中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改进其在教学经验方面的不足,从而达到“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作用,将外聘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独立学院必要而有益的补充。

4、对全院教师进行教学质量反馈管理,随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及管理的评价,及时有效沟通信息客观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组织学生座谈会、建立学生反馈员队伍、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反馈,由任课教师因势利导的进行改进和调整,从而全面提高学院教学质量水平。

5、成立由专家、院领导、系部主任、相关专业老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对全院教师进行教学督导。

综上所述,由于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所以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确立相应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独立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并且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蔡玉峰,陆汉栋,汪雪蔚等.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7,(6):34-36.

[2]洪菊云,易图永.独立学院构建特色师资队伍的思考[J].职业圈杂志,2007,(17)

[3]杨海涛,蔡红星,时统君.医学院校医师法学本科教学模式初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58―59.

第9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字:输送电力 系统连接 供电可靠性 高次谐波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电力系统概述

何为电力系统,它的定义有很多种。可以认为它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由多个单元设备构成的集合体,通过构成单元设备间的协调和竞争,作为一个集合体来表现各构成元素的固有性质及其它特性与特征。”还可以说,电力系统工程学是借助计算机的作用,将具有这种性质的系统模型,进行适当的分析、规划、设计、应用等的一门技术。

电力系统是以产生、转换、输送电力(电能),并把它分配给用户为目的而组成的系统。更具体地说,电力系统的目的是供给用户这样的电力:①良好的电力质量(电压、频率恒定,高次谐波少的电力),②持续供电,③便宜,④对环境影响小。电力系统的组成也有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断路器、配电线等。

发电站有核电站、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站(包括抽水蓄能电站)、燃气轮机发电站等。输电线大致可分为架空和地埋两种。此外,为了转换输电线电压把电配送到各地,还设有变电站和配电站。还有,在输电线末端通过配电线路(和输电线路一样可分为架空配电线和地埋配电线两种)连接到发动机和发热、照明等各种负荷(用户)上。

在电力系统工程中不仅可按功能把以上所说的电力系统分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还可以按负荷硬件的不同分为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断路器、配电线等,也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规划、运行(调节)、分析等。

2 电力系统的特征

2.1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其它形态的能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是二次能量 电力在自然界不能直接以其可以利用的形式存在,它必须从一次能量(水力、煤、石油、液化天然气(LNG)的化石燃料、核能等)转换而来。这种转换的效率,除了水力发电以外都不太高。

(2)储存困难 电能不能以其自身的形式储存,为了储存必须转换成位能(抽水蓄能发电)、动能(飞轮)、化学能(蓄电池)等其它形式。为了储存电能,人们正在进行各种储存方式的研究,但是很难做到储存效率高、成本低。

(3)安全、清洁,能够很容易地转换为其它各种形态的能量 由于这种特征,电在当今社会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只是电的消耗量增加,在全部能量消耗中电的消耗比率(电力化比率)也在增加。

2.2根据以上电能的特征,电力的供应具有以下特性:

(1)与煤气及自来水不同,电能储存困难,而且电力供应商要调节电力需求(负荷),为满足需求对系统进行干预,这比较困难。因此,从事系统运行的技术人员必须一边维持规定的电压和频率,一边调节发电输出使之与负荷相匹配。

(2)由于电力需求正在持续增长,所以电力系统也随之不断扩展。例如,它不像化工厂那样抛弃陈旧的设备,建设一个全新的工厂(设备更新),电力系统是以不断地在原有系统上增加新设备来扩展的。

(3)可利用的能源不是局限在电力需求的地点附近。通常,水力资源往往存在于距负荷中心(大量需求的地点)很远的地方,输电线路很长。煤矿燃料的产地也远离电力需求地点,这种情况下是先在燃料产地发电再送到需求地点,还是采取什么方法把燃料送到距需求地点近的地方来发电,应当从经济方面和环境方面考虑作出决断。

3 系统连接的意义

欧洲时行了电力系统的跨国连接。系统连接的优点可以概括为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两个方面:

(1)供电可靠性 发电站和输电线出现故障时,能够得到其它系统的支援。

(2)经济性 负荷的变化可以相互抵消,减少了供电的备用容量,可以按经济规模来采用单机容量大的机组经节约固定资产费用,减少瞬间波动的备用容量,可以大范围地进行负荷经济分配从而节约了燃料消耗费用和运行费用等。

如果从上述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来看,简单系统中发电机产生的电和负荷的需求必须是一对一平衡的,一旦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发电机脱落,或是负荷过大而导致停电事故,必须采取对策。

如果每一个系统都有备用容量,那么就会加大设备的投资,导致发电成本的提高。如果在负荷端把各个单一系统连接起来,只需要很小的备用容量就可以满足系统的需要,能够提高常用设备的运行效率。

系统这样连接的好处很大,但是如果用低压电连接,连接线上很难流过很大的电功率。现在的电力系统中为了能够把大多数的发电机相互连接,必须在连接上流过很大的电功率。为此在连接线上的电压采用超高压(275kV,500kV)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4 电力系统工程中的问题

电力系统如何经济地以足够的可靠度完成任务,实现系统本来的目的,是电力系统工程课题。它大致可以分为与系统开发扩展规划有关的各种问题和系统的运行调节问题,以及从底层支撑这些的系统分析三部分(如图1所示)。运行和调节有相似之处,但是运行在时间上更强调长期,调节则是以较短时间内的事情和现象为研究对象。

图1 电力系统工程项目分类

与开发扩展规划相关的课题,包括负荷需求预测,供电可靠度,发电设备的扩充和发电规划,电力系统的构成和输配电设备的扩充,电力系统的连接等问题。运行调节包括水力火力发电系统的经济运行,火力发电站的起动和停止,电力系统的连接,频率、电压调节等重要课题。系统分析包括时间域的暂态浪涌分析、高次谐波分析、轴的扭振、暂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长时间内的动特性)、电压稳定性与电力潮流计算等。

参考文献:

[1][日]大泽靖治 电力系统工程[M] 张建华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02

[2]牟道槐 电力系统工程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1

[3]詹红霞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新技术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0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