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市场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航测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15301
1 引言
首先要明确教育改革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将发展重心全面转入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部分高校形成了一批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群,特色专业发展铸就了高职院校差异化蓬勃发展的大格局。通过特色专业品牌化建设,高校和企业,学生个岗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学有所长。以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导向性、前瞻性、效益性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规范。依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标准、技能标准和评价标准,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学分制,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吸收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估。
2 建设特色专业
根据这一现状,我院进行市场调研和考察,武汉聚集了如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质大学等在全国测绘行业的影响力的高等学府,周边又有很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测绘企业和单位,需要大量的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行业一些大量需要由人工手工操作完成的工作可以由计算机来进行完成,航测也是如此,计算机的发展不仅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大量计算,原先需要手工完成的传统测图方式可以由计算机来进行完成。过去要设置一个航测专业非常难,因为很多仪器设备都很昂贵,目前很多这样的仪器都可以由计算机来替代。由于这种变革,部分航测内容已经超出了测绘的范畴,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学科的一部分。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政策导向,经过与企业的沟通和协调我院开设的计算机应用(航测数据处理)专业,该专业的专业方向是“航测信息处理”,是为航空摄影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行业培养学生的专业。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航空摄影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及内业处理技能,能应用计算机从事地理信息测绘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及质量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是我院与武汉地区航测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在我院合作共建有“航测专用实习实训室”。该专业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实行2+0.5+0.5的培养模式,即在校课程学习2年,第5学期在校实习实训,第6学期将到航测企业实习,毕业后可留在航测企业工作。为了让学生有过硬的技术,航测数据处理专业开设了图像处理技术、三维动画实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形学、工程测量、地图学基础、摄影测量技术、航测数据处理等主干专业课程。
3 以市场为向导
职业院校全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仅可以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也将促进职业院校在办学指导思想、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在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航测产品在我们民用方面越来越普及,航测产品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普通群众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市场对航测作业员的需求逐年增大,我院根据市场调研,以及积极和行业内有知名度,技术实力的企业组建校企合作专业,并加大投入建设实验基地。注重市场变化,技术革新,培养高水平,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开办航测班以来,我院培养的毕业生如今大部分已经成为各就业单位的中坚力量。
4 加强实验室建设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学生应在具有必要的基本理论常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成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而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离不开实训教学环节的。因为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是高职高专教育内涵的核心之一。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实训效果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实验、实训基地应体现其先进性和典型性,不仅要结合市场,也要起到该领域示范作用,先进作用,不仅是学生实训,培养技能的场所,也是科研的摇篮。所以要不断加大对实验、实训基地的投入,增加其科技含量,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有力保证。提倡把实验、实训基地与地方本专业相关企业结合起来,促使学校的办学方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学院经常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及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增加实践教学时数,配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指导教师,从时间上、教师人员上充分保证了实践教学。学院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将大为改观,结合“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职业教育特点,为学生实习、实验和“顶岗”等多形式的技能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克服以往那种只有理论而缺乏技能培养环节的人才培养方式,使所培养的人才真正达到教育部所提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我院在航测数据处理实验室建设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累计投入接近300万元,在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得到很大的提升,使学生有良好的实践环境。
5 师资力量建设
高职院校着重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之前国家的政策来看以及大部分学校内部行政管理来看,一些政策都大部分偏向教师系列,而往往忽略了同等重要的实验教师岗位,造成优秀的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实操时并不是很顺畅,所以要加强实验教师以及双师队伍的重点建设和培育。我院航测数据处理实训室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既注重学生理论环节的教学,请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进行教学,也对实验环节有很多措施,将教师送至企业进行顶岗培训,然后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
6 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职应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才能促进高职院校良性发展。另外也要加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加大实验室硬件软件的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实验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施工 方案 工程 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在工程造价编制中施工方案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反映出工程的施工成本,还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施工方案是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资料,其施工方案的内容准确齐全,对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技术和环节要点做出具体的说明,所以,可以为工程造价编制提供全面准确的材料。在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可以依据施工方案中的准确记录,掌握了工程的全部情况,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调研时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造价编制的效率。
一、优化施工方案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意义
1保证施工方案的编制质量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
工程造价的编制过程大致要经过投资估算、设计总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结算价、竣工结算等动态过程。在前期,工程造价编制人员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只能得出初步的造价,随着施工阶段的展开,逐步得到比较精确的造价。因此,施工方案的编制必须依据科学的原则,通过集体讨论、实例论证、现场考察比对等方式合理确定。
2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首要方法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方案优良与否,直接决定了工程造价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在编制施工方案的过程中,要尽量考虑工程造价节约问题,对原有的、不利于有效控制造价的方案应进行合理优化,并检验优化效果,并在动态中不断探索优化的方法。
3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够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例如某项目地下室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大掺量的扮煤灰和矿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质量效果,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工程造价,对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制定施工方案具体措施
施工方案的优化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途径。定性分析是依据技术人员的施工与管理经验,对施工方案的优劣进行准确的判断;定量分析是利用投资额、工期指标、成本指标和平米造价等技术与经济指标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正确合理性决定了工程单价的准确性,进而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施工方案,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施工方案应对工程有全面了解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为更有效的施工我们可以把工程整体细分为多个子工程完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细分出的每个子工程施工作用和规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子工程的施工注意事项和使用材料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应在了解了施工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施工的总体概况以及施工地点的地理信息、水文环境,与子项工程的具体规定,将整体工程细分出多个子项,并清楚子项工程的具体作用。通常工程概况中,会详细说明出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准确材料。所以,应先详细的阅读了解工程概况后,在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
(二)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施工方案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会有一套只属于自己的施工方案,同时这个施工方案应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个工程配有专用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必须是建立在工程实际情况上的,杜绝出现抄袭的施工方案,或套用其他工程使用过的方案。站在施工方的角度,施工方案具有指导工程施工的作用,具体包括施工的技术要点和施工环节。在工程施工中,施工内容、施工要点和施工条件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因此,施工方案必须对工程使用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在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在全面掌握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前提上,制定出对工程施工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三)工程建设各阶段施工方案的制定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其对施工方案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工程实践表明,有效的是施工方案应在施工中的三个(阶段施工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调研阶段)中采取有效措施:
1、在施工方案的制定中,其不同的工程阶段,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在工程施工前应对工程做可行性调研,在这一过程中,应对工程建设规模、作用、目的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等进行全面的调研,调研结果符合施工条件后便可以进行下一项工作。在此阶段中,包含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基础信息和整体概况,这些信息对制定施工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方案制定中,应结合可行性调研的基础数据,使施工方案内容更丰富,在工程开工前,提交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2、工程进行完可行性调研后的下环节就是工程初步设计,在这阶段中,会涉及到更多细致具体的信息。例如子项工程内容、配套设施情况、工程整体情况以及路桥工程量等。以上的信息通过施工的初步设计阶段会有具体的信息将其完整的体现出来,所以在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的利用初步设计中的数据。施工方案的准确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获取的是否是准确数据,因此,我们应重视起初步设计阶段中包含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由此可以看出,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认真分析设计阶段数据并充分利用。
在施工图出图之前施工方案编制人员要有效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充分了解现场各种情况对技术方案实施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减少人工、材料、机械的使用,最大程度的节约投资。施工方案编制人员依据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材料设备市场调研等资料,结合施工现场条件、施工人员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分专业制定人工、材料、机械配置方案和施工组织措施、施工技术方案,最终通过比选确定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3、设计完成后,工程将近入招投标阶段,在明确中标单位后工程就进入施工阶段,而这一阶段,就是施工方案真正实施的阶段,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采取如下几种措施:(1)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施工需求的施工方案,同时确保所制定出的方案是全面准确的;(2)在施工方案制定中,应发挥出方案的指导作用;(3)施工方案的制定应与前期准备工作一同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搜集相关施工资料整,并整理归档、了解工程整体概况、做好各项手续准备。
4.施工方案评审过程中的优化要点
施工方案制定后要经过严格评审,在评审中,评审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条件,在满足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从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等方面进行评审分析,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改进、优化、评价、建议,最终确定成本低、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
5.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优化要点
施工方案实施后,施工现场情况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应该动态进行。这就要求编制和实施施工方案的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建筑市场的变化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完善,制定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不但保证施工质量、工期要求,还要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
三、结束语
施工方案是对建设工程施工活动实施科学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贯穿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它编制的优良不但关系到工程造价是否准确,还关系到工程造价是否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施工成本,因此,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及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是控制投资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我们要重视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以优质的施工方案提高工程造价编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不断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施工现场环境以优化施工方案来达到提高工程造价准确性、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云霞.既有线扩能改造临时和过渡施工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0,03:39-41
[2]张剑,柏玉冰.论技术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2:103-104
所以,当我们满怀热情和敬意走进钟若飞的科研世界,会发现其在移动测绘行业中的成就是偶然也是必然的。
偶然性:学生到老师的一个专业转变
钟若飞本科、硕士、博士先后毕业于在测绘与遥感领域享有较好声誉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一直从事遥感与GIS的应用研究。于2005年博士毕业后加入首都师范大学任教。然而其任教过程并未十分理想。
首先,他并未延续在博士期间从事的定量遥感相关领域研究,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在所在的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安排下从事车载激光移动道路测量系统的研究。因不曾深入研究,所以面对车载项目的钟若飞必须让自己具备更加深厚的移动测量相关的专业知识。然而,各个学科本是相通的,所以对于干劲十足的钟若飞不是大问题。
其次,他在科研的同时还担任着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本身对于一个刚开始进入教学环境的新老师是极其有挑战性的。在这种双重压力下,正是对科研的探索精神,对工作生活的热情让钟若飞更加积极,迎难而上。
这种工作上的偶然性让钟若飞开始了一个国内新兴领域的研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必然性:热情充沛,思维创新,团队合作
对科研充满热情,保持精力充沛,是钟若飞一直持有的。当然,光有一腔热情不够,还得同时拥有以下两点:想法和团队。一个好的想法要有创新性,同时,不善合作的人难有大成就,齐心协力则共享成功,拥有一个完美的科研团队更是必不可少。钟若飞说,热情、创新、合作是他们这个团队所追求的,而幸好这些他和他的团队都具备了。那么,具有计算机、摄影测量、GPS、GIS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科研上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钟若飞在科研上的成就就是必然的。
2006年,在学校领导宫辉力校长和刘先林院士带领下,作为课题组副组长的钟若飞参与国家“863”项目“车载多传感器集成关键技术研究”,负责团队的具体组织与项目的具体实施。由此开始在移动测量技术领域大展宏图。
2011年,由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主持开发设计的“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产品顺利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鉴定。作为国内第一家推出的激光道路测量车产品,“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在2012年获得测绘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测绘科技进步奖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测绘学会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行评选,是测绘领域的重量级奖项,也无疑是对获奖单位实力的认可。项目研制过程中,形成了近8项发明与实用型专利,有效结合了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实际需要,结合了产品市场需求、产业化的需求,并组建了一支搭配合理、技术全面的科研创新团队。
研制出一个产品的下一步自然是推广,任何一个产品的推广应用当然离不开价格以及用户体验感受。钟若飞及其团队所研发的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的一个很大优势是性价比高,国产的SSW价格大概约为国外同等技术指标的进口车载测量系统销售价格的三分之一。同时,应用结果显示,SSW车载激光扫描测量系统采集数据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尤其是其对路面测量的高程精度突破2cm,这在国外类似的产品中也不多见,此研究成果应用在新建公路勘察设计中,能有效缩短工程勘测周期1/3,降低30%以上的测量成本,应用在老路改扩建中,能一次测量可以满足道路改扩建路线设计的初测和详测需要,能降低50%以上的测量成本,将完全改变现有公路勘察设计模式、公路运营及养护模式、公路改建及扩建模式,代表了我国公路勘察设计、运营养护领域的发展方向。
SSW车载激光扫描测量系统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比如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道路改扩建、三亚测绘院、浙江测绘局江苏测绘局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厦门银锯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道路设施调查、北京四维图新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路面信息采集、北京测绘院的首钢遗址的三维建模等。同时,此款车载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已经进入国外市场得到应用并受到极高评价和肯定。
然而这些成就并未让钟若飞固步自封,而是给了他更大的鼓励去完善并研发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2011年的美国之行,给了钟若飞强烈的感受。在美国丹佛举行的移动激光会议上,钟若飞看到了国外的移动测量技术的完善性以及该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比如:气象、洪涝灾害等领域的应用,通过网站实现激光雷达数据的共享,军方用激光进行地面和非地面的分离及地形观测等),都是国内未曾涉及的。这些给了钟若飞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大的动力来完善推广该移动测量系统在国内的研发和普及。
回国后的钟若飞开始进行市场调研,发现市场上常见的移动激光测量产品主要有高端测量型和低端街景型两种,高端测量型成本昂贵,低端街景型测量距离近,测量精度低,对于某些领域存在的高精度测量及高精细、高效率、低成本的资产普查需求,上述两类产品往往很难同时满足。看到这一产品空白区后,钟若飞带领其团队开始着力于研发介于高端与低端之间一种高精度、低成本、多功能一体化的中端产品,以满足更多领域(文物考古建模测量、智慧旅游、连续真三维彩色精细街景等)的应用需求。
2012年,钟若飞及其团队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合作多传感器城市实景移动测量系统的研发,于2013年底通过由中科院童庆禧院士、陈天恩教授等多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并得到肯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具有很好的开创性与创新性,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实现了集成了Riegl3D激光扫描仪及全景相机的“多传感器城市实景移动测量系统”,该系统的总体创新思路是把原本用于三维定点激光扫描的奥地利RIEGL VZ-400传感器改造成移动扫描,与惯性导航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CCD相机集成,并开发出多源信息复合处理的软件,使之构成综合、完善、灵活适用于不同载体平台(车载、船载、摩托车等)一体化激光测量与可量测城市实景的工程实用系统,实现应用需求的各项基本功能。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文物考古建模测量、智慧旅游、连续的真三维的精细街景、城市快速建模、隧道隐患调查等。
2012年,钟若飞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倾斜摄影、地面LiDAR和野外测绘装备国产化”。2013年,钟若飞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支持,将继续带领团队为测绘装备国产化尽自己的努力。
全心投入,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关键词】 房地产; 房地产评估; 市场细分
中图分类号:F273.4;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4-0045-05
市场细分本质上就是对评估区域的分类。房地产市场细分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稳健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发现并确定房地产差异特征,根据差异特征将房地产市场进行分类,为快速、准确地评估奠定基础。我国区域间房地产市场在成熟度、交易频度、公开市场资料、所有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在市场上的反应如何,通过何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房地产子市场,对房地产批量评估系统和未来推行房产税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房地产市场细分的定义、市场细分的必要性和存在性以及市场细分的方法和标准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我国进行相关实证研究的方法。
一、基于批量评估的细分定义
市场细分理论最早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 R. Smith)于1956年提出。他指出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随后又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其中美国营销学家科特勒(PhiliP Kotler)发展了史密斯的理论并提出了STP理论,即细分(Segmentation)、目标(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这成为日后企业营销的核心内容。而随着市场细分理论的不断发展,市场细分理论从单一细分标准发展到了融合行为、心理和人口变量的混合市场细分。
1974年Straszheim将这一概念引入房地产市场,使用特征价格模型进行房地产价格评估时发现房地产市场可能由一系列细分市场组成,各个子市场对应着不同的特征价格函数。自此,大量的研究开始出现。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一个观点――由一系列有差异的但互相联系的子市场组成的房地产市场可以更好地解释某些问题,而不是单个市场(Watkins,2001)。随着房地产子市场理论的不断发展,学者Grigsby(1987)对房地产细分进行了定义。他指出子市场是指在同一个子市场内,一套房地产与其他房地产是相当接近的替代品,而与其他子市场内的房地产则替代性很差。他还提出同一子市场的房地产具有适度的内部同质性,与其他子市场则具有相当的外部异质性。体现在批量评估中,指的是比起在未划分子市场的一个笼统的市场中采用均衡方程而言,在划分了子市场的市场内分别采用不同的均衡方程可以得出更加精确的评估价值。
尽管对房地产子市场的研究已有60年的历史,然而一致性定义仍然是最棘手的部分。表1将部分学者对于子市场的定义列出。
如表1所示,学者们在如何定义子市场方面作出了很多尝试,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分歧。Grigsby等(1987)的定义就引发了很多讨论,例如怎样去判断房屋的可替代性和房屋的聚合度。不过根据子市场理论及其打算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出这里的可替代性指的是房屋的位置、结构特征和区位环境等可互相替代。在实际中,这些问题通常是通过一些特别的方式解决的,例如使用先验子市场或者其他较为方便的地理界限作为定义子市场的基础。在一些案例中,统计检验也被利用来检验先验子市场是否明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地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某块(宗)地更加详细的数据越来越容易获得。例如使用地理信息技术,现在可以提取某块地的距离、分布、方位等相关的数据。虽然Grigsby的定义显得比较模糊,不过这算是一个比较全面而且综合的定义。
二、房地产市场细分对批量评估的作用与必要性研究
(一)房地产市场与批量评估
将一个大市场细分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出有差异的子市场,这样可以帮助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看到和关注更多不同的方面。市场细分的重大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的房地产价格结构。市场细分充分地提高了房地产价格预测模型的精度,也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的价值预测手段。它在房地产不同的属性对其价值的影响程度方面提供了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分析子市场的发展模式可以帮助判断公共政策的效应,分析城市问题,例如城市中贫富差异问题和创造平等的房地产机会问题。因此,子市场结构对于城市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者、抵押贷款者、非营利组织和个人房地产所有者作出明智的判断和适合市场的策略都至关重要。
随着房地产市场细分不断得到强调,Goodman and Thibodeau(2007)表示,正确理解房地产市场细分可能会提高用于估计房价的统计模型的预测精度,并且将使研究人员能够改善这些价格中模型的空间和时间偏差。他们还指出,对子市场中房产精确的赋值将会改善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与房地产融资相关的风险定价能力,同时也会降低房地产消费者的搜索成本。
由于房地产子市场的定义并没有得到统一,因此几十年来学者们纷纷采取多种方式多维度地进行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来验证子市场是否真的存在。表2中给出了研究房地产市场细分的多元化态势。
从表2可以看出,学者们研究子市场主要是从房屋结构特征、地理特征与数据统计三个方面来进行市场细分,这与下文提到的市场细分的研究方法契合。随着区位理论和房地产特征价格理论的发展,大大拓展了房地产子市场的分析框架,特征价格理论适合研究房地产市场细分问题(Bourassa,2003)。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房地产特征价格理论强调房地产市场可能是不均衡的,房地产子市场的存在导致了这种不均衡的产生(whitehead,odling-smee,1975)。
(二)必要性研究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一组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美国研究者为当地的房地产系统开发了一个过滤模型。这个模型的中心假设就是房地产子市场的存在(Kauko 2002;Watkins 2002)。既然子市场是存在的,那么是否有必要去细分市场呢?而细分之后又能有哪些益处呢?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来看,大部分人认为市场细分是有必要的,因为市场细分可以提高预测精度,但也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市场细分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它对于价格预测所提高的精度微乎其微,表3列出了一些学者的观点。
三、房地产批量评估系统的市场细分标准与方法研究
由于子市场未能达成一个共识定义,划分子市场的过程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在子市场的界定中可以发现大量的研究是运用特征价格模型的(Dale-Johnson,1982;Tu and Goldfinch,1996;Leishman,2001;Kauko等,2002;Lipscomb and Farmer,2005)。其他人试图使用离散选择模型(Ellickson等,1976;Quigley,1985;Longley and Dunn,1987;Yates and Mackay,2006;De-Palma等,2007)。另外的研究强调了区位平衡和不平衡模型的使用(Sieg等,2002;O’Sullivan and Gibb,2003;Baier等,2005)。Watkins(2001)就房地产子市场的构建提供了一个详细的综述,认为即使研究者在房地产子市场的定义上具有一致的观点,对于哪种方法是确定子市场的最好方法也未达成共识。
目前国外关于房地产子市场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方法和子市场应用方面的探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在判断和确定子市场的方法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多种方法已被讨论和改进。这些方法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先验细分和数据导向的细分方法。先验细分指的是方便且可获取的空间细分,例如行政界线、邮政编码区等,或者预先定义好的标准(房屋的结构类型或需求类型)。与先验细分不同的是,数据导向的细分是基于统计数据分析的,不过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毗邻区域处于不同的子市场内。
先验细分主要是指基于已有的地理和政治界限或者是基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特征而言的空间分区。例如:Straszheim(1975)根据旧金山湾区的人口普查区域创建了81个地理分区;Miehaels and Smith(1990)通过房地产区位、行政区域、人种、收入等确定子市场;Sonstelie and Portney(1980)用政府行政界限进行市场细分;Munro(1986)、Sehnare and Struyk(1976)用消费者收入来确定子市场;Fletcher等(2000)使用了邮政区域去定义子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学者们频繁使用邮政区域去定义子市场的原因是它们可以从上市公司的数据库里获得。而基于特征的细分则主要是基于房间的数量(Schnare and Struyk,1976)、建筑面积(Bajic,1985)和物业的类型,例如公寓和别墅(Adair等,1996;Allen等,1995)。
数据导向的细分则是基于统计数据分析,让数据决定子市场的结构。即首先用大量的数据决定什么样的特征是房屋的突出特征;然后再根据这些特征去细分市场,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来实现的。如Dale-Johnson(1982)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房屋的变量和邻域特征,从而得出子市场的数量。他用13个变量和成组的数据,通过Q值分析进行市场细分,其结论是子市场对于决定房屋的价格而言是很重要的,而且需要一个更加高级的方法去定义子市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采用了预先定义好的邮政区域,且没有进行样本外检验。Goodman and Thibodeau(1998)使用层次分析法定义了子市场,主要目标是判断房地产价格统一的区域,然后再联合特征效用价格模型,通过使用子市场的信息去定义子市场。也有一点值得注意,他们使用的数据除了单个房屋的数据,同时还包括了不同学校区段的学生表现。Bourassa等(1999)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来定义子市场,主成分分析法被用来从房地产属性的原始数据中抽取因子,然后将因子的得分用于聚类分析中去进行房地产子市场的划分。Ugarte等(2004)用混合模型来进行效用方程的估计并将交易地区进行子市场的划分,但是这样的子市场并不具有地理特点。McCluskey(2011)使用地理加权回归进行市场细分,选取了美国三个空间和地理差异都很大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基线模型进行比较,通过GWR(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出的MBV(market basket value)作为细分市场的标准,再通过COD、莫兰指数和赤池信息准则AIC确定最优的子市场数量。
尽管众多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子市场,不过Palm(1978)提出市场细分由于可能存在的信息限制和研究成本的限制使得采用不同的方法导致同一个市场被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目前基于空间的市场细分被认为是较合理的划分依据,McCluskey等(2011)提到基于非空间的细分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个关键的缺点是基于非空间的细分会导致邻近的房屋是通过源于不同细分市场的模型来估值的。在非空间细分的边界区域,相同的房屋将拥有不同的评估价值,这样的价值是不可接受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如果细分和评估过程是基于某一个特定的时间而言,那么基于非空间的细分中,房屋的属性从一个细分市场调到另一个细分市场将会使比较模型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他得出结论,只有基于空间的细分才值得进一步考虑。
四、结论
尽管对子市场的研究已有60年的历史,然而对于房地产子市场方面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探讨,特别是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从房地产子市场的定义、房地产市场细分的必要性和存在性、市场细分标准以及实证方法选择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细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具体结论如下:
一是在房地产价格预测研究中,子市场确实存在,而且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证明确实有必要对子市场进行细分。究其原因在于市场细分可以提供一个更加精确的房地产价值结构,充分提高了房地产价值评估模型的精度,并提供一个更加精确的价值预测手段,也在房地产不同的属性对其价值的影响程度方面提供了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分析子市场的发展模式可以帮助判断公共政策的效应,分析城市问题,例如城市中贫富差异问题和创造平等的房地产机会问题。因此,子市场结构对于城市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者、抵押贷款者、非营利组织和个人房地产所有者作出明智的判断和适合市场的策略都至关重要。
二是区位理论和房地产特征价格理论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房地产子市场的分析框架。在目前的研究中,虽然关于房地产子市场的理论分析框架很多,但是没有形成房地产子市场的核心定义,也没有形成房地产子市场划分的一致观点。房地产子市场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三是基于数据导向的市场细分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深化。大多数的细分技术只是解决可视化细分,然而,更多的关注可以放在这些方法的深度上。例如,一个地区的房屋属性,通过非线性回归可能会被划分在两个子市场内,然而,同样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可能被划分在四个或者更多的子市场中。因此,需要探索更加具有稳健型的方法,以便子市场的数目不会因为方法的差异而不同。
总之,模型设定与数据划分对批量评估系统的有效运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据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性和差异,研究建立一系列房地产市场细分的方法和标准是房地产批量评估结果准确和公平的重要保障,可以促进我国房产税系统有序、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 Allen,M.T.,Springer,T.M.,Waller,N.G.(1995). Implicit Pricing across residential submarkets,J. Real Estate Finance Econ. 11:137-151.
[2] Adair,A.S.,Berry,J.N.,McGreal,W.S.(1996). Hedonic modeling,housing submarkets and residential valuation,J. Property Res. 13:67-83.
[3] Bourassa,S. C.,Hamelink,F.,Hoesli,M.,& MacGregor,B. D. (1999). De?ning housing submarkets.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8:160-183.
[4] Bajic,V.(1985). Housing-market segmentation and demand for housing attributes: some empirical findings,AREUEA J. 13:58-75.
[5] Fletcher,M.,Gallimore,P. and Mangan,J. (2000).The modeling of housing submarkets,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Investment,Vol. 18 No. 4:473-487.
[6] Grigsby,W.,Batatz,M.,Galster,G.,and Maclennan,D.(1987).The Dynamics of Neighborhood Change and Decline,Progress in Planning 28(1):1-76.
[7] Goodman,A.C.,Kawai,M.(1982). Permanent income,hedonic prices,and demand for housing: new evidence,J. Urban Econ. 25:81-102.
[8] Goetzmann,W.N.,and Spiegel,M.(1997). A Spatial Model of Housing Returns and Neighborhood Substitutability,J. Real Estate Finance Econ. 14:11-31.
[9] Goodman,A. C.(1981). Housing Submarkets within Urban Areas: Definitions and Evidence,J. Regional Science 21(2):175-185.
[10] McCluskey,W.J. and R.A. Borst. (2011). Detecting and validating residential housing submarkets: A geostatistical approach for use in mass apprais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using Markets and Analysis. 4(3):290-318.
[11] Palm,R.(1978).Spatial Segmentation of the Urban Housing Market,Economic Geography54:210-221.
[12] Straszheim,M.R.(1975).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Housing Market,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ew York,NY.
[13] Schnare,A.B.,Struyk,R.J. (1976). Segmentation in urban housing markets,Journal of Urban Economy. 3:146-166.
[14] Sonstelie,J. C. & Portney,P.R. (1980).Gross Rents and Market Values: Testing the Imlications of Tiebout’s Hypothesi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7:102-118.
[15] John H. Bowman. Property tax circuit breakers in 2007: Features,use,and policy issues[R]. 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2008.
关键词: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信息网络化
现代化的国际旅游大都市需要更加完善和成熟的城市服务功能,其中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是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经济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业提出了完善旅游系统信息流通渠道、加快信息化进程的要求。以城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为核心,具备旅游导向、咨询服务、宣传促销、市场调研、形象传播、旅游购物等多种功能的现代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是21世纪旅游城市(特别是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城市旅游功能系统是否完备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对上海市旅游咨询中心、各区县旅游咨询中心,及全市22处旅游咨询站点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分析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发展演绎与功能结构,提出上海大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化体系及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是指为游客(特别是散客)、市民提供诸如信息咨询、投诉、救援等服务功能的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相关服务设施与机构总称。主要包括旅游咨询服务站点(问询处)、咨询服务热线、旅游信息网、咨询信息查询系统、视频播放、触摸屏、旅游宣传资料展示等服务界面及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相关机构,共同承担采集、编制、旅游信息,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救援与投诉帮助、票务预订等服务功能。它的存在极大地便利了游客与市民的外出旅行,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依据划分标准不同,可以将其归纳为六种构成类型。(1)从服务范围划分,包括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站点、区(县)旅游咨询服务站点、集散地或旅游景区(点)访客中心(问询处);(2)从服务内容划分,包括综合型旅游咨询服务站点、专项型旅游咨询服务站点;(3)从服务界面划分,包括旅游咨询服务站点(问询处)、咨询服务热线、旅游网络服务、咨询信息查询系统、视频播放、触摸屏、旅游宣传资料展示等;(4)从服务市场划分,包括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国际访问者站点、外国旅游咨询服务站点;(5)从服务形态划分,包括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在线旅游咨询服务网;(6)从服务周期划分,包括固定式(常设)旅游咨询服务站点、流动式(非常设)旅游咨询服务站点。
二、上海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分析
作为一个每年接待几千万散客旅游的国际大都市,应具备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城市功能。通过咨询服务体系与各方游客共享上海都市文化、都市商业、都市风光的资源,可以宣传上海旅游设施和旅游环境,展示上海改革成果和都市新风貌。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将在强化政府职能,完善都市旅游服务功能的同时,对都市旅游市场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对都市商业发展、文化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对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运作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依托其服务载体为城市接待游客,方便出游提供服务,带动相关行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都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市场的繁荣。
(一)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发展演绎
近十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改善旅游信息服务手段、优化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质量,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发展阶段(1998-2004年),工作重点在于为旅游者提供高科技、电子化的手段旅游咨询服务所需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发展阶段(2005-2007年)工作重点在于相关法制与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能级与管理质量、深化发展模式等。
(二)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功能结构
1.服务项目。国内外旅游咨询服务功能差别不大,一是咨询、二是服务,其服务项目可归纳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类。对上海现有旅游咨询服务站点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服务项目及供给程度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整体来看,公益性项目供给程度较高,而经营性项目供给程度欠缺;(2)行李寄存服务项目需加强,仅28%供给程度,便民服务与旅游救援等项目供给程度较低,未达到六成,其中郊区旅游救援,因条件限制而严重缺失;(3)经营性项目在票务预订、酒店客房预订、出售旅游产品和线路等有较好供给程度;而大部分项目供给的相当不到位。
2.空间布局。各区(县)旅游咨询服务站点设置是按行政区落实,自行选址。选址主要依据因素是客流规律占28%,交通情况占26%,周边环境占30%,地形特点占6%,城市规划要求占8%,服务对象占2%。然而,根据以上因素考虑确定,缺乏对市场需求、功能定位、服务项目等分析(图1);就全市而言,缺少统一的科学规划,各站点设置与市场脱节,服务目标不够明确,数量、类型配置缺少合理。如: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火车站、飞机场、海港及其它交通枢纽(除上海南站外)等客流量较大地区咨询站点缺失;浦西与浦东相比极不平衡,站点数之比为10:1。随着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许多旅游景区、街区、商业繁华地段等地区都已逐步被开发利用,吸引越来越多旅游者,现仅有22家旅游咨询服务站点数量明显不足。
3.免费信息。对全市现有旅游咨询服务站点提供免费信息资料收集、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咨询服务站点提供的资料种类有限,大多数为上海市旅游事业委员会制作的免费信息,以及部分旅游企业制作的宣传资料,各区(县)旅游局可提供的信息很少;(2)内容较陈旧,以文字介绍性信息居多,数量高达96%,而具有实用价值信息(如上海市交通图、景点图等)很缺乏,地图类、影像制品类仅占3%和1%;(3)外语免费信息也多为英语和日语的版本,其分别占外文资料语种类型的80%与17%,其他小语种很罕见。
4.运作机制。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结构,上海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业务上对各区县旅游咨询中心进行指导和监督,提供各站点信息种类多,内容丰富的定期或非定期的免费信息资料,同时,兼有旅游网、旅游热线、旅游查询系统、视频播放、触摸屏等旅游信息咨询界面的开发、管理及旅游委政务网、机关处室业务网站维护和新项目开发。各区(县)旅游咨询中心建成后均实行属地化,根据需要自行选址设立站点,开展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业务。在提供公益功能的前提下,各旅游咨询服务站点结合所辖区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及自身特点等,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从事拓展业务,探索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服务运作模式,前两者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力强,核心是如何协调好公益性与经营性问题;后两者业务依附性强,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咨询服务功能问题。
三、网络化:上海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发展
都市是以其整体属性以及能提供一系列专业化功能和服务而吸引旅游者将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科学、完善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正是发挥大城市吸引力的关键所在。为适应上海都市旅游发展需要,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将应从规范发展阶段向创新发展阶段转型,遵循在布局上的网格化、运作上的差异化、手段上的多元化、营销上的一体化、管理上的标准化等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构建以旅游热线、旅游网、旅游咨询服务站点、旅游触摸屏信息系统组成的四级纵向层面的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化体系,以高科技、电子化的手段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和系列服务;同时,链接上海旅游的政府门户网站、旅游统计网、导游信息管理系统、旅游会展网、旅游节庆网等多项横向信息网络共同组成信息服务系统,形成同国际化旅游城市接轨的为海内外游客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一)实现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与旅游电子商务有机结合
上海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负责旅游咨询管理,建立集中式公共旅游信息数据库,行使建设都市旅游公共信息系统、提升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等社会职能。同时,通过投资、合资、引入风险资金等多种形式,从事旅游网旅行服务,提供旅游信息增殖服务,开展旅游电子商务。这样既能整合资源,充分挖掘都市旅游信息资源的价值,也能通过开发旅游电子商务使都市旅游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得到稳定、持续的支撑。
(二)建立旅游数据采集中心和旅游接待基础数据库
旅游数据采集中心主要功能是实现对上海市各旅游企业的信息采集和数据管理,实现对旅游市场全面掌控,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上海旅游接待情况,整合接待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对上海旅游接待基础数据库的挖掘、统计分析,实现对旅游情况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测和预警,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三)加强基础信息支持系统建设、提升旅游热线能级
加强基础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为应用系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支持。充分利用基础系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旅游热线规模,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项目。如:旅游信息咨询要覆盖各种相关旅游要素;处理游客各类预订业务;提供自动导游服务;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的设计;及时提供旅游投诉咨询和受理反馈功能;自动提供旅游紧急预报信息;提供GIS旅游地理信息导航;提供人性化的信息配套跟踪服务和延伸服务。
(四)完善旅游网、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和旅游触摸屏信息系统
丰富上海旅游网的网络旅游产品,提升电子商务比重。在游客集中区域增加旅游咨询服务站点的设立,同时设立一定数量的旅游问询处作为补充。在高星级宾馆和交通窗口实现旅游触摸屏信息系统的全覆盖,同时在本市游客流量较大的品牌经济性连锁酒店、地铁、重要商业区,部分居民小区等处增设立一定量的旅游触摸屏。继续丰富信息内容,提高时效性,使游客能够尽可能方便及时地得到各种旅游信息服务。适时建设中小旅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长三角旅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长三角旅游城市信息化公共平台。
(五)重视旅游信息数据交换规范和服务标准化建设
信息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目前,旅游数据交换各自为政,必须加强旅游信息交换标准化工作,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数据交换规范体系。同时,为提高各站点服务质量,应重视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规范各站点或问询处的接待环境、外观装潢、设施配备、资金投入、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人员配备、员工培训等质量要求。这将有助于旅游信息咨询业务指导与服务提升,将对上海国际旅游大都市整体形象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广瑞.国际旅游城市的三件宝——关于北京市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议[A].2006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C].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
[2]张捷,刘泽华,解杼.中文旅游网站的空间类型及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4):493-499.
[3]路紫,樊莉莉.中小型旅游网站服务功能与商业模式的区位问题[J].人文地理,2005,20(1):103-106.
[4]路紫,郭来喜,白翠玲.河北省旅游网站使用评估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4,6(1):67-71.
[5]孙中伟,,路紫.我国“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15年发展回顾[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9):925-930.
[6]童金华,缪江平.旅游咨询中心的定位及服务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54(8):39-42.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形势 房地产 商业模式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企业间竞争不再停留在产品、技术、人才、资金上,由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现代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一切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房地产企业要想在千变万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为已所有,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开创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房地产已步入商业模式竞争时代。房地产业是中国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也是最受关注的行业,应努力探讨适合我国房地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商业模式。
一、当房地产遇见互联网,房产商业模式各显神通
在当前中国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若想自救,需要设计新的盈利模式,培育新的持续赢利能力。互联网经济形势下房地产运营模式冲击巨大,商业模式可以让企业一夜暴富,也可以让它瞬间倒闭,可以使不起眼的传统行业迅速崛起,也可以将相关利益者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产业链,实现共赢,甚至可以使每一个成本点都变成利润点。商业模式的真谛在于设计生态价值网络,使经济活动中利益相关者均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而创新模式的捷径则是整合资源,共同创富。资源整合包括六个方向:目标相同、理念相近、资源互补、能力互助、机会均等、环境相关。
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
如今的互联网外延正在不断地扩大。可以想象一下,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所有的东西都将是与互联网相通的。比如家里的冰箱、洗衣机,以后的冰箱和洗衣机将和互联网连接,并通过互联网提醒人们家中的琐事,生活的所有东西都会连在互联网上。一百多年前当电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第一批电用户并不是像如今的人们去充值电卡来买电,他们说的是买电灯光,为什么这么讲呢?在第一批的用户里面电只有一个作用,就是用来照亮的,没有想到还有五花八门的应用。同样我们对互联网的感知是非常初级的,几十年后互联网的外延将会更加扩大。实际上互联网会带来很多模式上的革命和创新,我们知道今天大家都在讲移动互联网。但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是要知道移动互联网并不是把互联网简单移动化,不是从PC搬到手机上就可以了。比如手机的随时、随地、随感,手机上都有位置信息、地理信息,可以产生很多新的跟地点相关的模式,在传统的互联网都是做不到的。
其实最简单的互联网模式是三种,信息、交易和人。我们也知道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十多年前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时候更多是一个门户跟搜索的时代,所以看到更多的是把互联网当作信息的平台。在随后六七年间,伴随着互联网公司的上市,今天互联网公司形成了三大趋势,电子商务、社交平台和移动互联网,一个简单的信息平台在逐渐变成商务平台。
二、如何构建适合房产发展成功的商业模式,实现持续赢利
互联网本身并非就是生产力。何为“经济”?何为“生产力”?经济是由生产、贸易、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有机关联所形成的总体格局;生产力是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在经济运行和生产力发展中,信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与此对应,互联网作为一种快速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第一,虽然在现代经济中,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将“信息”列为继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等之后的一个生产力要素。但这只是强调“信息”在形成和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性,既不意味着“信息”可以取代其他生产要素而成为惟一的生产要素,也不意味着“信息”本身可以生产制造物质产品或直接解决经营问题。第二,互联网可以快速地实现各种交易,在技术上能够解决的问题仅限于交易手续方面,而交易对象还是需要通过具体的配送系统(或服务)才能送达用户,而大量非标准化的产品、价值低的商品或需要用户直接用感官进行判别的商品,仍难以在网上办理交易手续。第三,网络可以为办公自动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提供一个便捷的资料、档案、数据等方面管理的手段,从而为管理效率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但是,网络本身不是企业管理活动,也无法代替企业管理过程。显然,互联网的功能是有限的,不能将其过分夸大,更不能将“新经济”仅仅归结为互联网上的经济活动。
“网络经济”只是对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传送和办理交易手续等经济活动的概括,不是对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概括,因此,它绝对不意味着可以取代农业、工业、商业、交通业、金融业等各个产业而成为惟一的产业。不仅如此,“网络经济”还是由众多产业支持的。
房地产市场不是一个理论性命题而是一个实际性命题,商业模式不是理论研究也不是停留在纸上讲的,商业模式是实战型的是可以用的、选的、创造的,是可以复制的。持续赢利是对一个企业不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有效的考量标准,也是判断房产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的外在标准。因此,在互联网经济形势下设计房地商业模式时,能赢利和如何持续赢利也是构建房产商业模式重要环节。
三、对互联网经济形势下房地产商业模式的认识及体会
互联网房地产是一个快速的、大规模的、持续增长的市场,商品资源可以通过选购、开发源源不断的给予提供,而且商品设有一定的挂牌期,可以不断的更新、变化,适应不同时期的市场需要。
互联网房地产是一种正循环的持续发展模式,它是互联网房地产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它通过固定资产价值发行互助金、租赁互助房源、流动资金投资产生利润、互助房源定期销售利润,使互助金基准值增值,吸引更多投资者参加互助房地产,而更多投资者的加入,使发行更为顺畅,基准值上升更快,资金更充裕、投资回报更丰厚、循环往复,无限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的收入规模根本上都是取决于客户数量及平均客户贡献两个因素。因此要想快速增长,就要设计能快速增加付费客户数量的各种策略,或者是提高平均客户贡献额。而互联网房地产的正循环发展模式,正是保障管理企业快速提高投资者投资价值,扩大投资者群体以及增加投资者投资贡献额的重要保证。房地产由于立足于互联网,服务于实际客户,所以它的传播速度、规模效应将会给管理公司带来不菲的广告收入,综合性的服务内容也能产生巨大的稳定收入。互联网房地产的范围性扩展,还会产生无限的衍生收入和边际收入,这在目前是无法估量的,取决于互联网房地产的发展速度和不断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房地产是集投资、交易、开发、经纪等循环的、综合性的网络服务平台,非一般单纯平台。它需要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作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操作流程,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和现代化网络管理技术的结合,它不是任何企业或个人能够抄袭和复制的。
网络思维则是由众多点相互连接起来的,非平面、立体化的,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它类似于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一种思维结构。比如传统的写作和解读,常采用线性顺序。由于受稿纸和书本有限空间的影响,人们必须按一定的时空和逻辑顺序,来书写或解读某种信息。而电脑写作和解读,信息载体几乎没有空间限制,完全可以突破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自由翱翔于思维的广阔天地,进行随意的跳跃和生发。它可以在文本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增加和补充新的思想内容,删除不合主题的冗余材料,不同的部分可以任意调换先后次序,进行自由组合。
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的打造:
用户需求:挖掘、寻找与满足。
网络关键词:人群/产品/服务定位,如“发烧友”。
互联网关系链:微博、微信、SNS等。
网络大数据:数据分析是决策的基础,类似于市场调研。
个性化定制:千人千面,有针对性的提品或服务。
用户体验:物超所值、让用户尖叫。
四、结语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有两大车轮,一是不断提速的信息革命,二是不断更替的能源革命,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新能源的不断开发,都是在帮助人类克服物理空间上的沟通局限。利用互联网天生的信息高速流动优势,从根本上解构地产行业以地理位置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克服房地产在物理空间上无法移动的天生劣势。
互联网地产以承载企业高效沟通的高速地产网络平台为核心,化解传统地产以位置和价格为中心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安居烦恼,把传统地产的核心能力(地产开发流程)边缘化,使之成为互联网地产企业的OEM,把购房者承受的位置与价格竞争转化为不同城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土地供给、配套服务竞争,大幅降低购房者的经济压力,大幅提高居住者的通勤品质,这既是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关键能力,也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互联网普惠精神的真谛。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实现农资企业网络营销的开展进行分析,就中国农资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必要性等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同时为解决当前中国农资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农资企业网络营销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农资企业网络营销必要性对策
一、导言
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惨遭淘汰,尤其是沿海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大批的农民工失业,农民工返乡成潮,占据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回归,农业生产面临着振兴,种植行业势必再次被提高一个新的高度,为了增产增收有保障,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将势必加大。加之2009年国家继续坚持“三农政策”,不仅增加各项农业补贴,且粮食保护价提升,并在今年10月提前公告2009年的收购价,还将增加农村医疗保障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减少农民的负担,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由此可预测,由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充足、农民收入的有所保障,在2009年将没有任何行业能与涉农行业的机遇相提并论。
二、我国农资企业网络营销现状
1.我国农资网站有了一定的发展
据农业部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止到2003年3月底,我国涉农网站已经增至6389个,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主要沿海省份,西部地区农业网站数量较少。据新华网2005年4月18日报道,目前,全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2000个,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已有83%的地级和45%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全国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有1.7万多个,占乡镇总数的41%。广西、黑龙江、河北等省的省、地、县、乡四级网络已全线贯通。部分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取得效益,成为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和农业贸易的活跃地带。
2.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开始起步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已逐步、健康地开展,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研究。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及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全国333个地(市)中有260个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占地(市)总数的78%。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已经开通的“中国农村科技信息网”、“中国兴农网”,解决了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各种涉农网站了大量蔬菜、瓜果、树苗、畜禽、养殖等农业供求信息和相关的经济、招商引资信息,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新型的农业电子商务中介组织出现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上经纪人也开始在农村出现,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向理性化发展。网上经纪人通过收集各种农业信息,争取农产品销售权等,帮助周围的农民进行农贸产品的网上交易,服务范围从农村扩大到国际。这是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探索。
但是,无论从交易规模、数量、还是利用率、社会影响力、效益等方面来看,中国农资网络营销都滞后于国内其他行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发展农资企业网络营销就必须从全局出发,分析当前农资企业网络营销的问题,以及提出确实可行的对策。
三、我国农资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必要性
回顾农资行业形成以来的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农资行业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20世纪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演变,农资行业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现在全面竞争的市场经济过渡。如何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摒弃传统的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各种零售和批发的全范围的服务,建立完整高效的网络体系,许多农资企业想到了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的应用可以使得中国农资企业由过去简单的货源及资本等手段进行控制为主转变为以管理技术控制为主,达到四个实现:一是实现了扁平化运营管理框架,完善组织体系;二是实现了统一品牌形象、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价格、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营销策略、统一管理规范等连锁经营规范化管理;三是实现了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四是实现了网络运营的过程跟踪和监控。
四、我国农资企业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网络营销知识不足,存在误区
目前农资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对网络营销的过分神化,一种是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不足。可以说,这两种对网络营销的认识都是片面的,对企业的网络营销实践有着巨大的危害。
2.网络营销已获得初步应用,但整体水平比较低
各种网络调研、网络广告、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网络营销活动,已不同程度地进入到农资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但是目前大部分农资企业处于信息阶段,一部分企业开始通过网站接受订单,处理顾客意见,进行市场调研等,少数企业进入到了电子商务阶段。由于绝大多数农资企业只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意识到抢占网络虚拟市场的重要性。很多企业跟风上网,为赶时髦,上网目的不明确。还有,农资企业网站利用率低,网站内容简单、更新频率低,网站的应用水平不高,推广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浏览量远不及商业网站。在营销策略上,很多的企业只把厂名、产品名、地址、电话置于网上,而开展网络调研、网络分销、网络产品开发和网络服务者寥寥无几。
3.缺少网络营销人才
人力资源始终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开展网络营销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具备全新信息观念和新型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中坚力量。目前,国内农资企业选择开展网络营销的人员一般都是计算机专业的或是懂得些计算机应用的农业专业的毕业新生。
4.网站推广水平不高
网站推广是利用各种网络宣传方法来积极提高网站的访问量,如在搜索引擎注册,和其他相关网站进行相互链接宣传等。大部分农资企业网站在建立起来后没有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宣传,网站的流量很低。这如同在闹市建立了门店,却不做任何广告和宣传,这虽然也能带来一些顾客,但效果肯定不明显。
五、推进我国农资企业网络营销建设的对策
1.加强全员培训,树立网络营销意识
网络营销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应具有鲜明的商务理念。企业不仅应该加强对本企业员工网络营销知识的培训,更要把农资产品营销主体,即农户、龙头企业和营销中介组织作为农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在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信息经纪人的作用,建立专业的农业信息“二传手”。这些经纪人,包括农民协会、村级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在小农户信息意识不强、技能不高的情况下,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服务中间载体,彻底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方面与农户联系,一方面通过网络、信函、报纸、电话等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农民的需求信息在网上及其他渠道上,联系业务,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2.加强网络建设,夯实经营基础
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是奠定在坚实的环境建设基础上,为使企业具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构建一个值得信赖并能够保证信息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层次开放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改善农村用户环境。为此,要改善企业和农村用户的上网条件,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要建设宽带网的协调机制,以避免发展商宽带网建设管理无章,重复建设的问题;要加快电信产业发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善电信服务质量,要进一步降低信息传输资费,调低电信资费标准,使网络消费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使那些实力相对较弱的个人和企业从容接入互联网,增加农村网络用户规模,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价值。
3.加强网站宣传,提高网站知名度
在互联网上展开宣传攻势,打响企业知名度。可以将网页地址注册到本地区和全球著名的大型搜索引擎如雅虎、搜狐等站点中,或者登记到互联网上有影响的WEB分类目录里,使潜在的访问者能通过关键词和分类查询到自己的网站;在电子公告牌(BBS)、新闻、电子邮件组等拥有广泛用户基础的网络系统上,周期性地进行网站的推广工作、商业宣传和网络站点讨论;在中国农资网、农博网等行业性网络媒体站点上自己的网站信息;与其他的农资企业网站建立交换链接页面,鼓励其他站点在尊重网页版权的同时,复制自己站点的内容或创建到自己站点的网络链接,实现对农资企业网站的推广。
4.结合传统营销,发挥整合营销效益
网络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然而单依靠网络营销来促销农资产品,难以解决网络虚拟性问题,因此农资企业应实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进行优势互补,以解决网络营销虚拟和现实的矛盾,步上农资营销的成长之道。农资企业网站的知晓和品牌的建立,只有通过传统营销方式才能得以实现,农资企业应借助传统营销媒介建立品牌形象,利用传统营销手法引导农民消费者登陆企业网站。通过传统媒体的广告促销,引导他们进入网站,在消费者购买决策前树立品牌形象。把网站同企业的品牌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吸引真正有需求的目标消费者,以免虚耗宣传资源。
5.开展优质网络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随着网络营销的开展,农民客户反馈的增加,纯粹地靠人手进行销售跟进和客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也不能充分体现网络营销的优势。于是,建立一套网络销售和客户服务系统便成为了必要。利用网络系统进行客户服务和销售管理,对于农资企业来说,也许就是一个简单的客户联系记录系统或者销售记录系统。适应网络时代的传媒特点,售后服务应及时到位、销售后勤保障有力,利用网络上与顾客直接交流的机会为顾客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同时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评价,以便改进和加快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并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
6.重视跟踪监控,搞好评价体系
网站推广之后,公司的营销工作完成了一个阶段,将获得较多的网上反馈,企业应借此进行网络营销效果的初步评估,以使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评估内容包括:(1)企业网站建设是否成功,有哪些不足;(2)网站推广是否有效;(3)网上客户参与度如何?如可统计实际购买者中有多少人是通过网站获得农资信息,进而产生购买欲望的,并分析其原因;(4)潜在客户及现有客户对企业网上营销的接受程度如何;(5)企业对网上反馈信息的处理是否积极有效;(6)企业各部门对网络营销的配合是否高效。评估指标主要有:网站访问人数、访问者来源地、访问频率、逗留时间、反馈信件数、反馈内容、所提意见等等。
同为视讯衍生出来的重要应用,视频会议与视频监控两大领域近年来的发展,似乎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方面,视频会议市场虽然仍在持续稳步增长,市场总容量不断增加,但其增长速度却明显低于业界早前的预期,市场表现始终没有大放异彩,并且由于该领域参与竞争的主流厂商数量不但没有明显增加、反而似乎在减少,因而整个市场显得有些平淡;另一方面,视频监控市场需求却出现井喷,在缺乏行业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各地、各行业的视频监控系统仍在“迫不及待”地蓬勃建设,呈现出十分火爆的局面。这种对比未来是否仍将持续?视频会议向高清进军,将带来怎样的发展新机遇?作为视频领域最主要的两大应用类型,视频会议与视频监控未来的发展态势如何?
高清将带来视频会议市场的大发展
视频会议奔高清
视频会议系统作为最传统、也最容易为大型客户接受的视频通信业务模式,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通过帮助用户召开视频会议、实现多种数据的互联共享,避免纸张印刷、通信传真、会议环境搭建以及会议差旅所带来的环保问题,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节约企业成本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手段之一。
尽管优势十分突出,然而由于人们交流沟通习惯的养成,视频会议始终没能成为企业会议沟通的最主要形式,视频会议市场也始终没能出现原本人们预期的爆炸式增长。业界一直在努力寻求突破,高清、网真的出现就是人们所做出积极尝试。
思科早2006年提出“网真”(Cisco Telepresence)的概念之后,“网真”一词就几乎成为了高端视频系统和平台的代名词。在随后的几年中,不仅传统的视频会议设备商,例如宝利通、腾博视通、LifeSize等公司开始涌入,华为、中兴、戴尔、IBM、HP等厂商也纷纷进入高清视频领域,推出“网真”、“远真”等各种名目的高清视频产品与解决方案。
尽管思科的“网真”从诞生至今,一直由于其过于高昂的价格被人们诟病;但“网真”所代表的视频会议系统对于更高清晰度、更流畅真实画面、更优质视音频体验的追求却为业界所认可,并渐成主流。可以说,视频会议市场正在从标清向高清大踏步迈进。根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Wainhouse Research的数据表明,标清会议系统使用率目前每年都在以10%的速率下降,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率则正以30%~40%的速度增长。在全球部署的视频会议系统中,目前有32%已经支持720p质量的高清视频。
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不断推出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价格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虽然目前真正能够部署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客户仍然集中在大型跨国企业、金融、石油、银行等行业,中型以下的企业对于这些系统仍然偏高的价格还很难接受,但高清毕竟已经离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近。不过,随着用户对业务灵活性需求的不断增加,单纯的实时双向互动视频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如今迫切需要具备和监控、存储、查询系统等其他应用结合起来的能力。
电信运营商的直接参与使得视频会议系统,特别是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商业潜力迅速体现出来。
运营商采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不仅对运营商企业内部提供业务支撑,同时也对外界客户提供业务支持。软硬件部署成本的降低,使得运营商考虑通过高清视频向客户提供服务成为可能。一方面,尽管价格在下降,但大多数企业和行业客户使用视频会议系统的频繁度没有那么高,由电信运营商采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向用户提供外包视频会议服务,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案;另一方面,由于是外包服务,企业并没有因此增加硬性成本,这会使得企业对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接受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将真正促使中国视频通信行业市场踏上快车道的重要原因,也许不是标准、技术,以及设备价格等因素,而是我国政府对节约型社会的倡导,以及在社会经济中的逐步落实。随着节约资源理念成为经济焦点之一,视频会议系统开始逐渐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青睐――节约差旅费用、随时随地沟通、实时画面直观性强、信息掌握全面等等,都成为视频会议蓬勃发展的关键性原因。
行业部署规模化
高清视频会议市场的潜力,正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政府、金融、电信、石油行业开始广泛部署高清视频系统,相关的产品价格正在快速下行。并且,高清的部署等级,也正在从1280p×720p向1920p×1080p迁移。除了对设备性能的需求之外,对于业务支撑的需求和对应用的需求,正带动相应的市场机会不断显现。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在中国市场的需求增长,一方面是来自新增市场――由于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政府上马了诸多拉动经济增长的项目,使得国内诸多企业受益,成为新建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国内很多企业的视频会议系统正迎来升级换代,越来越多的标清视频会议系统正在向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升级,例如太平洋保险、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标清会议系统部署过程中已经节约了大量人力和财力成本,尝到了视频会议的甜头,因而在面向高清系统的升级时也显得较为积极。
尽管从当前的数据统计分析,标清视频会议系统在整体市场保有量的比例还较高,但大多数新部署企业从前瞻性和长期性价比考虑,还是会选择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从技术的角度,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在不增加资源占用的基础上,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而通过软件升级并不能使标清视频会议系统升级到高清,从投资保护和应用扩展出发,标清视频会议系统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互联互通,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视频会议,尤其是高清视频会议市场,正处于一个上升的、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而更加简易、快捷的部署,和丰富、融合的业务。尤其是随着视频会议系统功能和业务的强化,视频会议系统的“专业化”已逐步为“融合”让路,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监控的业务融合、和3G业务、卫星通信业务的结合,将成为视频会议系统下一阶段的拓展方向。
视频监控异军突起
相对于视频会议近年来的平稳发展,“平安奥运”、“平安城市”等社会化工程建设带来的视频监控业务的大发展可谓是“异军突起”。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视频监控市场的总体规模达到41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24.2%。传统的模拟监控市场正迅速萎缩,其所占比例由2004年的 56.9%下降到2007年的19.7%;数字监控成为视频监控市场的主流,2004~2007年数字监控在总体市场规模中所占比例从35.7%增长到54.4%。中国视频监控市场正从模拟向数字化过渡。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视频监控市场正在稳步增长,所占比例由2004年的7.4%增长到 2007年的25.9%。
视频监控市场的发展将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企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视频监控的产业链主要参与者包括芯片厂商、设备制造商、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以及终端用户。视频监控中用到的芯片主要包括摄像机中捕捉图像信息并进行光电转换的芯片和图像传感器,还有用于数字硬盘刻录机、视频服务器和 网络视频摄像机中进行视频压缩的芯片。视频监控系统用到的设备主要有模拟摄像机、数字硬盘刻录机、视频服务器、网络摄像机、监视器以及云台和线缆等。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视频管理软件等。系统集成商则提供完整的软硬件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从2006年开始,电信运营商也进入视频监控领域,中国电信和原中国联通分别推出了“全球眼”和“宽视界”的视频监控业务,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
视频监控市场为主要设备厂商和芯片厂商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据In-Stat预测,2012年,数字硬盘刻录机的出货量将达到650万台,视频服务器的出货量将达到850万台,网络摄像机的出货量将达到230万台。
以单项视频为主的视频监控,拥有庞大的后台支撑系统,例如点播系统、存储系统、复杂的中央控制系统等;这与它的“孪生兄弟”视频会议系统恰恰相反,视频会议在拥有双向、实时业务优点的同时,存储、点播等业务却相对简单和匮乏。随着对业务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将单项的监控业务,转变为双向实时的交互业务。
有观点认为,视频监控市场的双向改造,以及视频监控设备的数字化、IP化,视频管理软件的应用,将极大地促进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在未来数年内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政府、行业的视频监控方案部署和应用,也将大大促进大型企业部署视频监控系统。规模化的视频监控系统的部署,将带动服务器、网络存储、网络备份等市场的快速增长。由于H.264标准的确立,以及该视频标准逐步向视频监控市场的覆盖,将逐步促使全IP网络结构下的视频监控业务部署,趋向于更为简单、灵活。
行业标准进一步统一
得益于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硬件性能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视频从4CIF标清向1080P/720P高清过渡的进程加快了。与视频应用相关的上下游技术和产品,例如存储、检索、压缩算法等也在迅速发展。尤其近两年来,大规模存储技术发展迅速,单位存储价格迅速降低,这使得视频保存和视频管理的成本都大大降低,自然促进了视频应用的发展。编解码技术的进展,同样也为高清视频会议对带宽需求的降低提供了支持,现在正在讨论中的H.264+与H.265编解码技术,有可能使得视频的编解码效率再度得到大幅提高。
但同时,视频编解码技术和标准的林立,也使得视频通信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某些情况下,不同厂商设备和系统兼容性不够,甚至同一厂商不同时期的产品也会出现前后代产品的相互兼容性问题。在H.264规范之前,ITU-T和ISO/IEC在视频标准上各自为政,H.263和MPEG-2之间的竞争一直较为激烈;尽管在H.264标准化过程中,两大国际组织基本达成了统一意见,H.264和MPEG-4Part10/AVC已经形成整体上的一致性,但仍然有其他的技术标准和H.264形成竞争关系,并且影响到部分应用。例如微软制定的企业标准WMV 9、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VS标准。
值得提出的是,我国既是H.264部署较为快速的市场,同时对AVS的支持力度也很大。目前,在一些应用领域,例如交通、公安、水利等行业视频监控应用大量采用了H.264标准。毫无疑问,视频监控仍然会是H.264部署的重要方向,这得益于H.264强大的压缩能力、通用性,以及对网络性能的容忍能力。但同时,中国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动AVS的发展,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明确表示了对AVS的支持,并开始对其进行测试。
3G催生移动视频新机遇
视频会议最终将成为个人化应用之一,已经成为业内大部分视频通信方案提供商的共识;现在的问题在于,个人化视频会议应用阶段的到来,究竟还有多久?
3G的上马,为移动视频的发展铺设了一条更平坦的道路。随着移动视频的应用,用户将得以摆脱固定接入的束缚,视频会议或者多方沟通的时间、场所,以及灵活程度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视频会议应用将从单纯的电视电话会议扩展到种类繁多的行业应用和个人应用。
单纯地从方案和体验角度看,很多厂商目前已经推出了基于3G网络的移动视频通信会议系统和监控系统业务,例如腾博视通,数年前就在其主要的业务平台上实现了3G手机视频业务的直接接入。同时,宝利通、华为、中兴通讯等公司也分别进行了相关业务的展示。但如何才能真正在商业上使得3G移动视频和传统视频会议系统统一起来,还需更多时日。
视频监控市场的发展将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企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3G将给视频监控领域注入更多活力。一方面,3G网络将使得视频监控的图像采集工作更灵活,不必通过传统网络布线、而通过3G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上传;另一方面,3G手机终端也可以作为监控工具、随时观看监控现场的图像。
电子商务物流;物流发展瓶颈;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713.36;F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66-02
一、电子商务物流概述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上基于C/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等网络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基本的“三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其中作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重要支持环节之一的物流,其现代体系能否建立并得到完善,目前不仅成为电子商务网上商务活动的一个主要障碍,也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物流配送的效率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配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方便、快捷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配送体系,,已成为电子商务的通畅发展的保证。
二、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现状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物流配送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其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更暴露了我国物流体系的不足。因此构建高效、快速、合理的现代物流体系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有:
1.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和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区域分割、自主管理的模式下,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都比较差,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尤其是涉及到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和枢纽设施及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极大的延缓了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基地建设发展,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
2.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
近几年来,国家财政从宏观上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但由于过去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也不合理,东部运输设施比较发达,约占全国的50%,中西部地区分别只占34%和16%。由于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导致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下降,企业内部设施装备落后,造成我国物流产业的运输成本较高、效率普遍低下。
3.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的管理水平较低
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物流管理模式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目前我国企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还处于初期尝试阶段阶段,实践中已在企业运行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很少。同时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跟踪技术等应用较少,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4.物流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普遍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起步晚,师资严重匮乏;物流专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落后,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而专业师资和物流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匮乏更是制约我国物流的发展。
三、解决电子商务“物流瓶颈”的对策
1.建立与完善法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
物流产业属于社会基础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法规及配套政策,并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可以为现代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同时,加强对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并注意协调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物流发展规划。只有科学合理地布局物流中心,才能提高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率。
2.建立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建立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关键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途径企业自营、改建配送模式、外包,即第三方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等。电子商务企业自营和改建物流中心所需的建设投资都比较大、物流成本高,而且对物流管理水平要求高,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不宜普遍采用。目共同配送物流中心包括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联建两种形式,这样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利用原有企业的储运设施节约建设投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益。外包物流中心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委托供应商或物流中心代其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这样电子商务企业可以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与物流相关的业务环节则交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通过合理化布局,将分散的社会物流网集中起来,形成产业化,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和企业零库存生产。
3.树立物流企业信用体系,提高顾客忠诚度
由于电子商务是在网络虚拟环境下进行的,交易双方不能面对面地进行交易,在这样一个虚拟社会里建立起交易者的信心和信用相当重要。因而必须建立物流企业“诚信为本”的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才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便捷,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其次,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建立一体化递送网络,增加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实现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进行信息化改造,才能突破配送瓶颈,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4.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
在物流人才培养上,首先应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牵头行动,着手建立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加快我国高校实用性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各高校应结合本身的特点探索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培养模式,以各种形式推动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扩大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职教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项目驱动为载体,加强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实践教学中营造职业情境,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为物流行业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进行专业市场调研,分析物流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按照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开展“订单式”培养。
四、结论
综上所述,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若想突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只有尽快建立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高效合理的物流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建立完善的法规及配套政策,为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运行平台,建立电子商务的物流信用体系以及大力培养物流人才,才能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科学合理地布局物流中心,才能提高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扫清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促使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
[1]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