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基本实训范文

计算机基本实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基本实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基本实训

第1篇:计算机基本实训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校本教师培训在教师教育中具有重要及独特作用;在转变培训观念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校本教师培训应以实践能力提高为突破口,制订可行操作策略,从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材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设计校本培训内容,引领计算机专业教师团队发展。

一、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校本培训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培训院校的弊端提出来的新概念,强调将继续教育从以培训院校为主转移到以任职学校为主;强调把培训随时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和过程中,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由此可见,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它由任职学校自主确定培训目标、自主设计培训内容、自主组织培训活动,其基本精神是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加快,打破了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终生管用的格局,而计算机教师职业特色与社会因素不可能为每一个教师创造均等外出进修的机会和频繁集中培训的机会,因而校内培训不愧为最经济、最实惠、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再就是新近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

二、校本培训的操作策略

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为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师资队伍,“以实践能力提高为突破口”,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材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细化实施完善校本培训,为我校的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一)制订培训目标,落实校本培训理念

1.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提升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理念。通过培训,引领全体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动态,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基本素养。

2.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了解各学科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背景下的新变化,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把握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处理教材、创新娜学的课堂实践能力。 (二)优化校本培训方式,构建校本培训特色

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把教学与培训相结合,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训的过程。基本形式有:

1.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学科教师集中研讨会,提前拟定研讨主题及主题发言人。全体学科教师集中研讨提供的教学案例或片断;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学习,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同时,结合研讨主题组织教师个人搜集相关学习材料,或组成小组学习或个人自学,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2.课题带动式:我们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解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引领教师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

3.外出观摩与回校汇报相结合。学校每学期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培训平台,组织多批教师外出参加省市级以上教研培训。外出观摩的教师回校把学习的收获与全体教师共同分享,让全体教师都能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开阔全体教师视野,拓展研究思路。

第2篇:计算机基本实训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从事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和维护以及计算机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实践操作中多练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一、目前计算机实践操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操作教学认识不够

    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但在人们的认识里,仍然是重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轻实训教学和轻能力培养。加之对实训课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实训内容的制定随意性很强,有关教学人员也存在实训随便不认真的现象。由此,造成学生轻视实践操作课现象。

    2、教材内容滞后,缺乏实训指导书

    众所周知,当前计算机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各种应用软件更是层出不穷,应接不暇,而教材内容却显得滞后,有的缺乏正规的上机指导书,有的甚至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指导书。

    3、实训条件落后

    由于受经费制约,学校目前仍以赛扬计算机为主,双核计算机还未普遍使用,很多新软件不能安装运行,即使能安装运行,其速度也很难跟上。后期维修资金得不到经常支持,计算机缺乏维护,学生实训用计算机得碰运气,有时能用有时不能用。加上上机实训科目多、班级多、机房少,学生达不到实训的课时安排量。 

    4、实训手段落后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把多媒体实训教学、计算机模拟实训和cai实训教学等先进的实训手段和实训方法应用到实训当中去,严重制约了实训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5、考核制度不完善,挫伤教学积极性

    由于把实训教学看成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工作量、职称评聘等方面,并没有突出出来,反而不如一般教师工作量高。实际上,实训课教师既是理论指导教师,又要准备实验、带实验、批改实验报告,既是维修人员,又是后勤人员。他们的工作既复杂又烦琐,所涉及的知识面远远超出了某门课程的范围,但在职称评定时,工作量往往得不到认可,严重挫伤了实验课教师的积极性。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1、提高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认识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学好计算机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课堂讲授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惜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把实训教学放到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因此,应彻底改变那种轻视实训教学的现状,对实训教学从以往依附于某一门课程中独立出来,实行实训课程单列,坚持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2、增加设备投入,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学生上机课时量严重不足,因此,增加设备投入,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尤为重要。一是学校要充分认识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尽最大可能补充和更新计算机设备。二是努力创造条件,建立网络实训教学系统,将传统的计算机实训教学活动逐步转移到网络平台上。

    3、建立和完善实训教师的评聘机制

    为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鼓励实训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和完善实训教师评聘机制势在必行。相关部门应根据实训教师所履行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实训教学水平、实训技术的更新、工作业绩等等进行量化考核,按得分名次顺序排名。对实训教学工作有突出成绩,并有发明创造的,应在评聘时重点考虑。计算机专业更新换代飞速,还要增加外出进修、设立激励机制等办法,真正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涉及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搞好计算机实践教学将有力促进教学内容和教育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学习主体化、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杜占东 加强实训教学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

第3篇:计算机基本实训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 计算机文化基础 实用技能 多科性课程

一、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到《计算机实用技能》课程

基于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用了2年多的时间,逐步的过渡并且改革到一门新的课程《计算机实用技能》。

(一)改革了教学内容。《计算机使用技能》课是我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技能课,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以实用性、操作性为原则,着重在于操作,课程完成后要求达到学生能够在日常熟练应用计算机,并处理计算机常见问题和很好利用计算机工具处理本专业事务。

(二)采用实训式、模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 基础模块(28学时)

第一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16学时)

教学内容:项目一 个人简历与就业推荐书制作,项目二 制作促销宣传手册,项目三 成绩录入自动计算模板,项目四 职工档案表信息自动提取。项目五 家庭财务处理,项目六 工资自动核算表与电子练习卷制作,项目七公司考勤与产品销售动态统计图,项目八 企业资产检查表、产品调查表与股票管理器的制作。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WORD、EXCEL基本实际应用技能、日常应用、人事与商务应用

掌握:EXCEL财务应用、数据分析

了解:EXCEL窗体控件与综合应用

第二模块 常用工具(4学时)

教学内容:

项目九日常计算机文件管理 ;项目十 网络与媒体工具应用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压缩软件、翻译工具、文件分割、加密工具、电子图书阅览工具的使用

掌握:常见网络工具、媒体工具使用

了解:虚拟光盘、桌面工具使用

第三模块 计算机安全维护(4学时)

教学内容:

项目十一 计算机系统工具与日常软件维护

项目十二 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处理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系统工具使用、磁盘管理工具使用、防毒与杀毒、系统优化工具使用

掌握:软件安装与系统漏洞补丁、系统自带安全防护使用

了解:计算机日常维护与硬件简单拆装、系统常见故障判断与维护

第四模块 信息检索(4学时)

教学内容: 项目十三 搜索文档资料 项目十四 网上图书与学术论文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搜索引擎使用

掌握: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与国内主要网络利用

了解:数据库检索方法

第二部分 定向选学模块(12学时)

*第五模块数码相片简单处理

教学内容: 项目十五 图片合成及效果处理

项目十六 利用Photoshop制作作品

项目十七 数码相片处理

项目十八 飞鸟GIF动画处理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利用Photoshop处理数码相片

掌握: 利用Photoshop制作效果作品

了解:利用Photoshop简单处理GIF动画。

*第六模块 简单动画处理

教学内容:项目十九 运动小球与文字变形动画处理

项目二十 制作图片的遮罩运动效果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利用FLASH处理简单动画

掌握:FLASH简单动画实际应用

了解:FLASH动画场景与效果。

*第七模块 DV视频简单处理

项目二十一 数码相片制作视频和视频片段处理

项目二十二 DV影片片头制作与影片生成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利用Premiere对DV视频进行简单处理。

掌握:DV视频制作VCD或DVD。

了解:影视制作原理

*第八模块简单程序设计基础

教学内容:项目二十三 程序基本结构案例

项目二十四 数据类型与运算符案例

项目二十五 程序设计结构案例

项目二十六 简单数组与函数应用案例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环境与程序设计三结构

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了解:数组与函数应用原理

*第九模块办公网络应用基础

教学内容:项目二十七公司网站的与FTP文件服务器的建立

项目二十八 共享服务和内部邮件服务器的架设

项目二十九 局域网信息交流ICQ服务架设、文件传输与网络会议平台构建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网络办公环境的设置

掌握:高效利用内部网络进行办公

了解:内部办公网络原理

*第十模块电子商务简单应用

教学内容:项目三十 网上银行、CA认证与网上证券操作

项目三十一 网上商品交易

项目三十二 电子商务网站域名与网络营销实务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目前流行网上银行使用技巧和网上商品交易技巧

掌握:申请电子商务网站域名技巧

了解:网络营销技巧

(三)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采用项目化实训式授课模式,一般课堂按0.3+1.5+0.2进行课时分配。

(四)学时分配及配套教材。我们专门编写了配套教材《计算机实用技能项目化教程》,并且经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第1版。

本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讲授10学时,上机实践30学时。

(五)教学手段。本课程全部安排在机房授课,采用项目化实训模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堂点评。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任务。

(六)考核办法。本课程考核以上机实践考核为主,结合学校计算机公共技能考核进行。总分为100分,期末前一周统一安排考试,其中第一部分基础模块占60%,第一部分选学模块占40%,考核成绩同时也为学校公共技能考核成绩。

(1)考试应会

1)应会要求。利用WORD进行综合实际应用。利用EXCEL高级应用技巧处理日常数据和信息。 熟练使用常见工具软件如文件压缩、加密、分割、合并等文件工具、翻译工具、电子图书阅读工具、网络工具、媒体工具、光盘工具及桌面工具使用。

熟识计算机系统简单维护。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 。学会网上资源信息检索技能 。熟悉简单数码相片、动画、DV视频处理。

2)考试内容。前十四个基础项目、项目十五、十六、十七、三十、三十一、三十二。

3)考试组织。所有考试课班级教学结束后,安排统一时间进行期末考核。采用机考,全部在机房进行。考试题目为综合操作题,形式、内容与教材各项目综合题类似,考试不允许带书。考题由公共计算机教学中心统一命题、组题。考试提供操作文件和题目文件。

考试过程安排:把试题和素材均放在服务器映射盘的KH(G:)盘上或通过多媒体软件发送给学生机。学生打开计算机后在计算机建立一个自己班级学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再把题目和素材拷贝到自己电脑,进行做题。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学生完成各题目把结果保存在以自己班级学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中。考试结束后,把以“自己班级学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剪贴到服务器映射盘的KH(F:)盘上或通过多媒体软件提交到教师机。教师把考试结果拷回去批阅。

(2)考核分值比例

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作业(项目综合任务)成绩、总评成绩均按100分计。

期末成绩分配比例:

内容分值基础模块项目70选学模块项目30合计100总评成绩组成比例:

平时成绩:作业(项目综合任务)成绩:期末成绩=2:2:6

二、再从《计算机实用技能》改革到多科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通过一年的《计算机实用技能》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计算机实用技能》课程的内容较多,很难有深度。不太适合做学校各个专业的公共课程。故又进行了改革。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信息技术Ⅰ》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着重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入社会熟练应用计算机工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为其后续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以实践教学为主,两者的课时按照1:1的比例进行安排。一般课堂按0.5+1+0.5进行课时分配,先做0.5课时的指导性讲解和布置任务,接着1课时再让学生对任务进行操作,教师辅导,最后0.5课时进行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和讲评及布置课外作业。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2.掌握:要求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应用。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第三部分 学时分配及配套教材

(一)本课程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讲授15学时,上机实践15学时。

(二)配套教材。《信息化办公软件高级应用》

(三)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主要以上机考核为主(具体考核方案详见第六部分考核方法)

第四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模块 word 2003

项目一 公文模板的制作 项目二 毕业论文的编排

项目三 科技书籍的编排 项目四 图书的校对与修订

项目五 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WORD基本实际应用技能、日常应用。掌握:WORD公式函数的应用。了解:WORD模板的应用

第二模块 excel 2003

教学内容:

项目六 才艺比赛成绩管理 项目七 进销存管理

项目八 家庭理财管理

项目九制作动态统计图与电子数据实用表

项目十 班级通讯录制作与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EXCEL基本实际应用技能、日常应用、人事与商务应用。掌握:EXCEL财务应用、数据分析。了解:EXCEL窗体控件与综合应用

第三模块 ppt 2003

项目十一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项目十二 海州汽车新品上市即品牌传播策划案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POWERPOINT基本实际应用技能。掌握:POWERPOINT图表、表格的应用。了解:POWERPOINT组织结构图的应用

第四模块 综合应用

项目十三 教学计划表的编制 项目十四 企业销售分析的汇报

项目十五 文件的管理与加密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综合应用。

第五部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及上机环境要求

本课程的全部安排在机房授课,采用项目化实训模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堂点评。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任务。

第4篇:计算机基本实训范文

会计电算化是当前会计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着会计核算方式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转变,是我国会计领域正在经历着的一场巨大的变革。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初级会计实务人员。基于这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注重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训练。而从目前来看,许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统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教材五花八门,各种教材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以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新近研发的用友企业财务及管理软件为蓝本,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以金蝶会计软件或安易会计软件为基础组织教学。这些教材的统一特点是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也有部分学校采用了大专的教材,注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教材的不统一,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变得模糊,有的甚至脱离了中职的实际。

2、师资力量不足,制约着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发展。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基本上分为两类。其中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由于没有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自然无法熟练运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另一部分是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其本身没有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也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要教师既精通会计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在师资队伍中极其缺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的瓶颈。

3、实验、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实训课时不足。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应用学科,必须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这一中心来设置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很多学校因为实验设备、资金实力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没有完善的会计多媒体教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4、实习受限,与实践相脱节。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只局限在校园和教室内,教学范围和教学信息量小,往往是一本教材、一套软件,纸上谈兵,实操性不强。同时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也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一般很难深入到企业中实习,致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解决中职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大胆整合教材,按需取舍。教师可利用自己较高的知识层次,对不同的教材进行分析,按照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地开发中职教材,既摒弃不同软件培训教材的片面性,也抛开高职高专教材的高度,从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入手,编纂适用教材。 转贴于

2、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大多数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是在传统的会计专业计划中增加一门《微机应用基础》课和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该课程中学到的仅仅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如果仅靠课上所学,在参加工作后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觉得无从下手。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增设《计算机网络使用基础》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至少能熟练操作两种不同的会计软件。

3、增加电算化实践教学课时。以我校为例:原来只是开设了一门《会计电算化基础》课程,每周6个课时,课堂教学与上机的比例为2∶1。从实效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不能兼顾会计软件的实训,上机时间远远不够。于是我们进行了改革:一是增加了电算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二是增加了实训的强度,将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分为两个学期上,增加上机的时间,比例调整为1∶1,同时增设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通过课时的调整,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

4、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实现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模拟实习。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为了让广大学生对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的操作有更全面、更感性的认识,必须注重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在教学中将财务会计手工实习资料用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当中,并让学生通过对比,深刻认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

第5篇:计算机基本实训范文

专业认证是教育部为加快教育改革,培养与国际接轨人才而推进的重要教育改革措施之一,课程体系改革决定了专业人才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是认证准备阶段一项重要工作。该文以认证标准为指导,探讨了我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

专业认证;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别于评估,是通过社会第三方力量对各专业办学状况进行的评价,通过衡量一个办学单位相应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来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状况[1]。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国内高校广泛关注的问题[1-4]。计算机类专业是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学生如何培养?如今,计算机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指南。目前,全国通过了专业认证的高校并不多。据了解,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教育部将全面推行教育专业认证。重庆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我们将抓住这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会,全面对我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施改革。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与标准

由第三方组织和实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科学地、客观地评价各专业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在专业认证提出的人才培养的12项具体要求,为企业和社会选用人才提供了参考;与国际化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还可以促进各专业人才的国际交流和国际互认。计算机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包括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对专业的支持条件、学生的发展情况,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质量评价情况等7个方面,包括19个内涵[1],在通用指标中明确提出了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12项能力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上提出了补充,以体现不同专业本身的要求,计算机专业认证的补充标准把计算机专业分成应用型、工程型和研究型三种类型。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选择其中一种培养模式通过认证即可。

2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5][6]。按照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和主要服务于重庆本区域经济的培养特色,制定出我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建设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与工程素养,基本专业知识,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具有显著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分析、解决本领域问题能力;主要面向IT领域的设计开发、集成维护和管理方面,从事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设计、开发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能成长为IT及相关领域高级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3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人才质量好坏,专业认证标准中对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以及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做了统一要求;同时强调教育应为地方经济服务,应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应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并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首先按照本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以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等规范进行新的课程设置,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上,通过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的设置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周密安排。

3.1课程设置

专业认证标准要求“课程设置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满足预期毕业生能力要求,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6]。按照这个宗旨,我们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构建了符合我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类、文理基础类、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类及专业类四类课程。具体课程见表1。第一类为通识教育类课程。该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展战略、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及其法律法规;了解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在职业发展与创新能力方面,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具备专业英语阅读、翻译涉外商务公文、商务英语会话的基本能力;在获取知识能力方面,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第二类文理基础类课程。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的基础知识;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知识。第三类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类课程。通过这类课程设置,让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基础与模拟电子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知识。第四类专业类课程。该类课程涉及计算机的主要领域,为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领域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设计、开发和技术管理等;了解本学科与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

3.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专业认证标准对实践环节的要求,除了要求在校内开展实践教学外,还要求有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实验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6]。为此,我们构建了一套从基础性实验到综合性实践环节的适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该体系覆盖了基础性的课程实验(包括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实训)、项目综合实训、企业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外积极参与赛课计划、计算机作品大赛、ACM大赛等各种竞赛。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环节按照表2所示的五层次进行设置。第1层次为课程实验。这部分主要是课程代实验及少量集中实验,学生通过课程实验加深对理论课程对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实验验证,从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第2层次为课程设计(实训)。这个环节一般采用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开发或实训,锻炼学生们运用所学课程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实施中,尽可能将几门课程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课题的安排。第3层次为项目综合实训。该实训环节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时间十周左右,通过聘请IT企业的讲师到学校,由校内教师和企业讲师一起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实训内容,具体由企业老师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实施统一管理,以团队形式完成接近实际应用的较大型项目。学生在该环节中可以得到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锻炼。第4层次为企业实训。该实训环节在毕业设计之前,学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也可以进入到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由企业导师作为实习导师,对学生进行企业项目开发指导,同时每位同学指定校内指导老师一名,便于学校随时掌握学生实训情况。学生在该环节通过在企业的实训中了解IT企业文化,掌握实际项目经验,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和走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第5层次为毕业设计(论文)。该环节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一定程度取决于这个环节的训练。结合专业认证标准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我们在具体实施中,要求教师提前一学期做准备,成立毕业设计选题审查与学生开题答辩管理机构,加大毕业设计选题中工程型题目比例和紧密结合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型选题比例。除此之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竞赛,以进一步锻炼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束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用专业认证标准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才能切合实际培养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课程体系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它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准备中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成效还决定于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只有各环节认真落实,才能起到促进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宗礼.计算机专业的认证与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7-11.

[2]计算机教育特约记者.全面推进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访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陈道蓄教授[J].计算机教育,2008(13):7-9.

[3]朱高峰.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1):13-20.

[4]孙涵,陈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4):50-54.

[5]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8.

第6篇:计算机基本实训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 实验教学 重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17-02

一、现状分析

“9•11事件”发生后,美、英等国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加大了对高校中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我国也同样如此。华北电力大学信息安全本科专业2004年设置,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需要重视理论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方法,更要强调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与技术。

第二,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概念,解决某一个安全问题常常要合考虑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代码安全、协议安全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合安全技能,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尤为重要。这里的系统是指实验内容自身的体系完整,也包括实验内容与其他计算机或安全专业课程的有机关联。

因此,为了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系信息安全专业本着“重实践”的指导思想,对实验教学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重新设置了实验教学体系,购置了相应的实验设备、搭建了实验教学平台,并在之后的人才培养中取得了好的效果。

二、“信息安全”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置

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分为三个层次:实验课程、课程内实验、独立的合实验。

1.实验课程

此类课程涉及“信息安全实验课程”。

本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本科低年级的课程,以激发学生对信息安全学习的兴趣,以解决和分析具体安全问题为目的,按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以实验为例,直接在实验室讲授,针对具体的不同安全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完成相应的实验,达到对信息保密技术、网络和系统安全知识的初步认识。课程共16学时,内容包括:①实验一:古典密码算法;②实验二:使用Sniffer工具嗅探;③实验三:账号口令破解;④实验四: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⑤实验五:Linux操作系统安全。

2.课程内实验

此类课程涉及计算机病毒防治实验、计算机密码学实验、信息隐藏实验等,安排在课程内。

(1)计算机病毒防治实验。共10学时,内容包括:①文件型病毒的查杀(合性、设计性实验);②宏病毒的清除(验证性实验)。

(2)计算机密码学实验。共10学时,实验内容包括:①实验一:古典密码实验;②实验二:LFSR及序列密码;③实验三:分组密码:任选其一,完整实现DES、AES、IDEA算法;④实验四:RSA密码体制中的若干算法;⑤实验五:散列算法实验;⑥合实验: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信息安全与认证技术。

本实验合应用对称密码体制来传送信息、非对称密码系统来交换密钥、信息摘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数字签名技术保证信息的不可抵赖性。且利用以上技术来认证网络或通信双方的身份。进行实验时,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具体实施:①利用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实验所编写的算法,实现信息安全与认证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目前公钥密码体制的实现,采用自己的程序设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现时,可适当地结合.NET或WinCryptoAPI所提供的功能。②利用所提供的加密、摘要、签名等函数,编写软件加密程序。用户可以使用它在不安全的通信链路上创建安全的消息和通信,例如,生成公/私钥对,交换会话密钥,加密文件及传输的信息,给文件及信息进行数字签名及验证对方的数字签名,认证通信的双方等。对于网络编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考虑编写用于Internet上传送信息的端对端通信程序,制定自己的安全协议,用于完成以上所列功能。③利用Windows所提供的加密接口WinCryptoAPI来实现第二种方法所列功能。

3.独立的合实验

此类实验包括:网络信息安全合实验(1周),信息安全合实验(2周),PKI合实验(2周),网络攻防合实验(2周)等。

(1)实验环境建设。针对丰富的信息安全实验内容,为了增强同学们对信息安全课程中学过的相关理论的感性认识,学校拨出专款购置了信息安全合实验系统与信息安全实训教学系统。

(2)合实验内容

第一,网络信息安全合实验。本实验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开设,通过本次实验增强对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中学过的相关理论的感性认识。

使用信息安全实训系统和信息安全合实验系统提供的相关功能。系统提供的实验内容包括计算机密码学、信息隐藏、网络攻防实验、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VPN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无线网络系统、安全策略管理系统、路由器、交换机、PKI实验系统、PMI实验系统、安全审计实验等。要求完成系统提供实验中的任意4种。

第二,信息安全合实验。该实验针对信息安全专业开设,通过本次实验增强对信息安全类课程中学过的相关理论的感性认识。

实际使用信息安全实训系统和信息安全合实验系统提供的相关功能,可任选4种。要求完成对其中某部分功能的编程实现,编程工具任选,可以和同学配合,各自完成系统一部分功能。要求做好与同学之间的接口,功能可演示。

第三,网络攻防实验。该实验针对信息安全专业开设,内容包括:①RPCDCOM堆栈溢出实验;②端口扫描;③漏洞扫描实验;④Unix口令破解实验;⑤Windows口令破解实验;⑥远程控制实验;⑦灰鸽子远程控制实验。

实验时,内容可任选其一编程实现。

第四,PKI系统实验。该实验针对信息安全专业开设,内容包括:①证书申请实验;②用户申请管理实验;③证书管理实验;④信任管理实验;⑤交叉认证实验;⑥证书应用实验。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对设备的使用、对实验内容的把握、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指导都同样重要。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的实验报告注重实验小结与思考部分,即对实验有一个系统的思考、领会过程。通过前述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曾受邀选派3个竞赛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信息安全技术专题邀请赛”。进一步提高竞赛成绩将是我们的后续工作目标。

四、结束语

信息安全的理论和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且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使得信息安全教学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培养计划[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8

第7篇:计算机基本实训范文

关键词:分层教学;计算机专业;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90-02

在职业教育课改背景下,不管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的教学模式已严重不适应当前中职学生的素质特征。随着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的调整,如何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习效果,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上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1. 适应新生源素质变化的需要。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各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加大,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2. 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要。职业学校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点。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既可升学,也可就业。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就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难度。以便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3. 计算机专业课特点与学生自身因素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与计算机相关的教学内容日益更新,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宽广,使得计算机专业课具有多变的特点。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策略

1.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将学生合理分组。C层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目标定位在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利用计算机完成一般性的日常工作,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B层学生则是有主观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一般。教学目标定位在使他们基本能够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及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A层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学习基础较扎实。教学目标定位在能牢固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一定的创造、创新能力。

2. 对教学内容按深度和广度进行分层处理。C层主要包括对计算机有关基础知识、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VB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B层体现计算机使用及操作技巧、程序设计的熟练程度及计算机网络的组网技术;A层则要体现在“广”字上,如在VB语言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复杂算法的内容,在计算机的网络组建基础上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及故障排查等前沿性知识。

3. 在实践操作要求和指导上进行分层处理。对于C层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完成课堂布置的基本实训;对于B层学生,教师利用现代化手段,设计有一定难度要求的实验课目,并在计算机操作技巧和熟练程度上作一定要求;对于A层学生,则设计一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制作具备一定规模的软件等。

4. 对课程的考核要求分层处理。C层的要求是,测试学生对课程基本内容和操作的掌握程度,掌握即为及格;B层的要求是,主要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学生必须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即为优良;A层的要求是,考核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完成即为优秀。

三、实验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

1. 实验对象:2010届高一13个班级(6个分层教学实验班,7个普通班)。

2. 对象分析:学生按入学时的中考成绩均匀分班。

3. 实验教材: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4. 实验时间:2010.9~2011.6。

5. 实验后会考成绩,如表1和表2:

四、分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中实践的有效性分析

1. 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计算机、财会、学前教育专业平均分实验班比普通班分别高出4.75分、7.125分、6.21分,优秀率分别高出11.5%、5.5%、10.6%。不及格人数实验班比普通班少了3个。充分说明,实施分层教学显著提高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2. 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分层教学可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知识深度、作业难度、实训要求上自主选择,学生在学习上有了一定的主动权,可以量力而行。这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无论选择哪一层面的学习目标,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计算机实训过程中的分层教学,特别是考核内容和成绩评定的分层,可为学生创造出竞争的环境,培养竞争意识,在班级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锻炼和造就了一支既能教书又能育人的精干教师队伍。对不同学生的分层教学,必然有从简单工作到复杂工作的变化过程。从目标、难点、练习题,作业到考试都要分出层次,需要教师做好准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第8篇:计算机基本实训范文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总体目标;建设举措;社会经济效益

一、项目总体目标

通过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一个省、校两级示范实训基地,在满足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为周边学校及企业、社会提供服务和技能培训,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通过三年建设,将本实训基地建成集实验实训、技术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应用技术开发“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即围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拓宽功能,将实践教学基地建成集教学、工程、培训、技能鉴定、应用技术开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职业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的技术与工程中心。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使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实习实训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明显提高,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举措

1.加强市场调研,保证基地建设的先进性

通过市场调研,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向,人才需求状况,国内外同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动态,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革提供相关信息。

2.加强基地的实践教学、科研及生产的相互促进与开发

(1)提高设备利用率,变纯教育投入为产出化投入

充分利用基地的条件,开展对行业和社会的技术服务,使基地成为行业区域性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中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投入相对超前的高、新、精、尖设备,既服务于教学,又通过对外开展技术服务,把纯教育的投入为产出化投入。

(2)校企协作,以科研促教学

以校外实习基地为桥梁纽带,加强与企业的协作,发挥设备优势、人才优势,优先为挂牌实习企业作好服务。接受由企业委托的项目开发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使学校和企业科研人才相互渗透。通过联合开发,即可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经济活力,同时也给学校注入了科研动力。

(3)将实践性教学内容直接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将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直接融入到工作实际中去,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4)开拓基地实训项目:具体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类手工实训、计算机软件类软件实训、网络工程类实训、电脑设计类实训、广告方案制作实训、AV制作与处理实训。

3.探索建立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从具备职业岗位的从业能力出发,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由职业基础技能培养、职业基本素质培养和职业(岗位)专业技能培养三方面构成。职业基础技能是职业岗位群所共有的通用技能;职业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独立计划、组织实施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协调、交往能力;职业(岗位)专业技能是一个职业岗位专用技能和相应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使专用技能达到精练程度以及能熟练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建设与管理

(1)加强专职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建设专职实践教师队伍时,着重把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做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采取以下途径和办法来加强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①利用假期和教师无课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

②有计划地选派指导教师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习,系统地学习有关教学法,方法论和心理学等知识,不断提高指导教师教学能力;

③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对中青年指导教师可采取建立教师教学进修制度的办法,以老带新和赴重点高职院校的名师或专业带头人为指导教师。

④开展国际间的师资交流,通过建立校间关系,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国外成功的职教经验。

⑤招收大学毕业生,并通过一定的实践培训,充实教师队伍。

(2)加强兼职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适时选聘一定数量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益,使两种师资类型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5.抓好实训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组织教师及企业有关高技能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实践教材编写小组,编写适合我院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和教材。

(2)参考、选用国内现有的有关实践教学的教材,挑选其中的优秀内容,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

(3)参考、选用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实践教学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

6.建立实训基地管理系统

为使实践教学规范、有序地实施,实践教学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要制定出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制度建设:

(1)岗位职责制度

制定《实训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实训基地负责人工作职责》、《实训、实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等岗位工作职责,使实践性教学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明确。

(2)实践教学场所使用制度

制定《实验室工作守则》、《实验室申请使用程序》等制度,使实践教学场所保持整洁、有序开放。

(3)设备使用制度

制定各类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使用规程,设备使用记录制度、保养检测、维护、维修制度,以保证设备的使用率。

(4)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实验、实训教学日志》、《实验、实训成绩评定方法》、《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以确保实践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5)耗材申购使用制度

制定实验、实训材料申购、保管、使用制度,以杜绝实验、实训材料的不良浪费。

三、项目建成后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将本基地建成为实训设备先进化、现代化的国内一流并与国际接轨的实训室,一是可增强实用性,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应用开发服务等为一身;二是增强实训的真实性与完备性,营造与企业的工作环境要求完全相同的实训环境,形成训练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三是具备两个推动性:既可推动学校教学法方法改革和教材的建设,又可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第9篇:计算机基本实训范文

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仅仅局限于课本,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过多,停留在最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上,实际操作能力非常欠缺。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采取机械灌输性的方式,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丰富起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卫生职业人才呢?这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个性特征、创造能力、思维活跃等方面入手,正确处理好教育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二、地位作用

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实现计算机教学的就业导向作用,能够更好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解决好“出口”问题。近年来,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对其他中职略好些,就业市场对医护人才的需求高于其他专业,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为所学知识的面很窄,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但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具备医疗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具备计算机技术,这样就于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在就业时的综合竞争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实在技能培养上,让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一技之长,在教学中突出技能培养,以实践带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改变实践教学时理论教学的附属的错误观念,真正培养出实用性医疗卫生人才。

三、具体应用

就业导向教学模式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总目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外乎是做好“出口”工作,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医疗卫生人才。就业导向遍布在每个教学科目,下面我针对计算机教学如何发挥好这个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师资队伍情况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点,建立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准和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一方面,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鼓励、支持教师外出从事进修和学习活动,学习外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传授给学生更加先进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校要发挥教师传道授业的古训,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实现教师不单单是传授道理的作用,还有指导和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的作用。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这样的教师才能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从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家庭背景、心理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形成综合性的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医疗卫生人才。

(二)强化实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