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范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第1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范文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的部署和要求,5月4日至13日,我们调研组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食品安全"专题,分别在市农林局、新集镇、谢集乡进行了调研,听取了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组织农林、植保、土肥、畜牧、蔬菜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部分村组干部和专业大户进行座谈,并实地视察了市农林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集镇水稻生产现场和谢集乡的茶叶、果品生产基地。通过现场视察和座谈讨论,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基本情况

[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实现供求平衡、略有剩余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恶性事件屡屡在媒体曝光,人们期盼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来满足食品安全,饮食健康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和省市的统一规划,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分别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品牌申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和农业投入品的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知晓率不高。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农业部门开始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问题,20__年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进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20__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目前许多大中城市都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加强了对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的检测,没有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不得上市销售。而对此"行动计划",基层干部、广大农民知之不多,不甚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只限于农业系统内部知晓,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统一行动。

二是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我市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品种28个,面积15万亩,仅占全部复种面积的1/5,尚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而周边的宝应、高邮、江都都已经通过认定,其中宝应县已成为全国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谢集乡20__年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品种"丰优香粘",尽管品质很好,但由于没有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无法在大中城市销售,无法实现优质优价。

三是获得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数量不多。目前全市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品牌共有18个,主要集中在茶叶和小水果,而关乎市民生活的大宗农产品和蔬菜的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数量较少,且品牌产品的生产规模不大,例如获得"无公害食品"称号的"绿篱"牌系列蔬菜产地规模仅300亩,生产能力仅占全市蔬菜总需求量的2,占地产蔬菜总产量的6,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四是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不全。发达国家用完整、系统的生产技术标准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内才刚刚起步,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由省级以上部门制定,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可由地方制定。而我市目前仅制定出风鹅、席草、茶叶、紫菜苔等6个农产品的地方标准,其它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还未制定,无法推行标准化生产,也不能反映出生态市建设的成效,与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比较丰富的资源特点不相适应。

同时,由于人员、经费不足等原因,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范围不大,种类不多,频率不高,信息的渠道不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还没有建立,城乡农贸市场农产品销售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因素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着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体上看,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涉及到环境资源、生产技术装备和政府决策导向等各个方面。具体地说,还受到以下六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是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形成了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倾向。在农产品市场供应短缺的年代,农业生产一直以增加产量为第一目标,由此形成完整的生产管理方式,时至今日,这种管理方式仍在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这种管理方式的主导下,农民们更多地关心成本多少、产量高低、价格贵贱、管理难易,而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尤其对"产而不食"的农产品的生产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虫就打药,见病就防治。有时明知甲胺磷、呋喃丹等剧毒农药有害,但因其杀虫谱广、药效时间长、相对成本低、具有"润色"作用,也要在生产中使用,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还没有摆上位置。

二是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组织实施。在现行的家庭承包生产经营体制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生产过程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程控制,协调统一所有生产者的管理。分散的生产经营体制,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特点,各行其是的生产管理方式,加大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难度。

三是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他们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病、虫、草情和畜禽疫情无法弄清。发生了病虫害,有的向相关技术部门咨询,有的凭经验办事,有的跟在别人后面防治,造成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它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新集镇联盟村有一农户,20__年在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先后用药13次,比正常防治至少多8次以上,还是未能治住;八桥村一个农户,种植2.8亩水稻,一次防治用了2斤乐果,1斤甲胺磷、2瓶杀虫双,外加6袋井岗霉素,不仅错用农药品种,而且超出适宜用量的5倍以上,结果造成严重药害;联盟村一个外来种植大户,承包50多亩耕地,在秋播种小麦之前,每亩用半斤甲胺磷进行土壤处理,既杀灭土壤有益生物,又加大生产成本,还增加有害物质积累。像这样的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本无法保证。

四是开放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降低了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准入门槛。无论是城区的农贸市场,还是乡镇的集贸市场,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既有批发,又有零售,还有 转手倒卖。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的多元和质量失控,既使优质农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进而影响到生产经营者创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的积极性;又使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监管难以到位,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仍可上市销售。据农林部门抽检,夏季蔬菜约有60以上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超标,小青菜几乎100超标,由于没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菜农照样销售,发生问题无法追踪查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个严重问题。

五是缺位的农业技术保障体系,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控制盲区。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体系中,稻、麦、油、生猪、家禽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病虫防治和疫情控制预测预报体系。而小宗农作物,特别是蔬菜,由于生产规模小,零星分散,在省内尚未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未能对蔬菜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其生产处于无序、失控和自发状态。特别是农药品种的选择、安全间隔期的控制等常常因蔬菜生产周期短而无法得到控制。例如小青菜,从播种到上市30天左右,菜农通常在播种前用甲胺磷进行土壤处理,出苗后喷洒一次乐果,10天以后再喷洒一次农药,几乎全靠农药来保,100超标也就不奇怪了。

六是多头的农资市场管理部门,削弱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已经开放了农资经营市场,允许多种主体进行农资的经销、代销、分销,加强农资销售市场监管显得非常重要。而农资销售市场监管又涉及到农林、工商、质监等部门,存在着执法主体多元,职能重复交叉和相互扯皮现象,给不同的农资经营者提供了"规避"空间,未能形成合力和建立严密的农业投入品源头控制网络,使甲胺磷等剧毒农药不适当的使用成为可能。

三、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几点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市是传统的商品粮、商品油、商品猪生产基地之一,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不仅是满足城乡市场销售,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实需要。要把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搞好规划,全面推进。

1、要认真组织农民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没有农民的参与难以取得成效。要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投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列入农民教育工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懂得为什么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怎样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农业生产专业户的作用,建议乡镇农服中心在每个村民小组培育1-2个"头领型"农户,每次重大农事活动之前集中起来进行技术辅导,并给予误工补贴,使他们既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户,又成为农情信息的宣传员,同时也成为农资销售的中介力量。只要运作得好,就能较好地解决农情信息难到户,农资销售难统一的问题,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要积极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特别是蔬菜生产,由于近年来城区的不断扩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大量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占用,近城区的菜地面积仅剩800亩,比建区前缩小5倍多。同时城郊蔬菜生产的耕地质量、灌溉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有害物质超标,已不适宜蔬菜生产。要针对生产条件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蔬菜生产控制区域,不适应蔬菜生产的地方退出蔬菜生产。要借鉴邗江区在沙头镇建立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政府投入菜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做法,在我市中后山区建立新的蔬菜生产基地。据检测,我市中后山区耕地质量高于国家二级标准,月塘、枣林等水库的水质高于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空气质量也比较好,完全符合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地标准,建议市政府统筹使用土地征用出让金中的菜田开发基金,按照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筹集的有关政策,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建立新蔬菜生产基地的补贴,推进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取代城郊零星分散的蔬菜生产。

第2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5.00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有害生物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田地环境治理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是对数据进行公正、客观和准确评判,对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

1.1建立检测机构并配备了设施和人员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后,我国相继成立许多与农产品质量相关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由县、乡(镇)和生产部门组成的三级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机构。机构建立后,又相继配备了设备和工作人员,设备方面,配备了快速检测农药仪器、原子荧光设备等;在人员方面,设置了专门检测人员。

1.2开展日常监测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立后,在设备齐全、人员充足的基础上,开始了监测工作,从2000年开始,陆续建立了100多个监测点,其监测工作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了最基础、最科学的数据,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水平得到保障。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县级检测站建设难度大,职能划分不明确

受资金限制,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的难度比较大,另外,人员和技术也不够成熟。即使通过努力建设成型,但正常运转也有很大难度,其最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应经费做后盾。另外,由于职能划分不够明确,导致一些项目在申报时争议较大。农业项目的申报一般由农业局来引导,事业单位进行申报,国家每年都会投入相应资金来做项目 ,但这些资金都是规定好用途的,一般是用来购买设浠蚴笛槭腋脑臁K以相关部门想要筹建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一直难以顺利开展。

2.2缺乏专业检测人员和资金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一项技术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正常运转来说,最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人员。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技术落后,缺少专业人员。缺少专业人员主要是因为检测机构内部人员流动不顺畅,没有面向社会进行招聘,检测机构筹建时没有明确设置,对内部人员安排不妥当。另外,资金的缺乏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顺利运转产生了阻碍,这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正常运转的最大阻碍。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现有检测设备与检测职能不相符,导致很难做好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

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对策

3.1对经费使用方法进行改革

一是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经费进行预算,以改革目前经费使用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是公益性质的机构,不是经营机构,所以应当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经费预算,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正常进行。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正常进行的关键;二是地方政府应在能力范围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进行相应的资金投入,以保证机构的设备正常购买,并将检测机构的预算列入财政预算范围内,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最大力度的支持。

3.2加大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的完整、科学和公正性与检测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应不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检测技术操作、相关政策法规等。政策培训比较简单,操作技能的培训相对复杂,需要检测人员跟班学习。另外,要与相关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送检测人员到高校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相关课程培训,这样能有效提高检测人员专业素质。

3.3进行资源整合,按照标准整体化推进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分布并不均衡,体系也并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要求布局合理,检测手段完善,技术才有提升空间。一是要完善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安全机构的建设,提高其检测水平,由其带动县级、镇级检测机构建设;二是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中分清主次,做到有缓有急的建设,以提高整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建设规划;三是要对农产品质量检测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对工作重点有所分工,并严格坚持原则,这样才能做好资源整合,杜绝浪费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出现。同时要根据农业发展的要求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来推进农产品生产、开发、加工和包装运输储藏的整体化配套环节。

4结语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做支撑,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的研发,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检测。

参考文献

[1]任红彦.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现状及优化策略[J].论苑,2011,(06).

第3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范文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成效

《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以后,武威市即在天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武威市凉州区荒漠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试点,分别采用“二维码“”分片8位编码“”追溯卡“”喷码”等追溯管理方式,探索适合不同类型生产经营主体推广的追溯管理模式,引导“三品一标”和屠宰企业、合作社开展质量追溯,为全面推广质量安全追溯积累经验。2015年6月中旬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综合管理平台建成并试运行以来,武威市农牧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通知》,详细制定工作计划,倒排工作进度,安排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加快追溯体系建设步伐。由于软件开发时间紧迫、前期调研不足,平台设计缺陷较多,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边录入信息,边对工作中发现的平台设计缺陷及时与北京信洛方舟软件开发公司、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调试完善,至8月中旬追溯平台信息录入中存在的问题基本解决,平台信息实现可录入。8月下旬,全市4个县区、93个乡镇追溯监管信息已全部录入。目前,市、县、乡追溯信息系统已全部建成,672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已备案,并录入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具备电子信息追溯的25家生产经营主体已开展电子信息追溯,追溯监管平台已顺畅运行。武威市凉州区金凤凰禽业公司通过实施二维码追溯,产品由论斤售卖变为论个售卖,经济效益大增。荒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二维码追溯,产品打入上海等大城市超市,销售价保持在20元/公斤以上。沼然有机种植合作社通过实施二维码追溯,产品销售量大增,成为电商抢手产品。实施追溯的生产经营主体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㈠加强追溯工作的宣传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册和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日等平台,加大对《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的宣传,累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资料20000多份,张贴《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500多份,使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等各环节的生产经营主体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重要性。2014年以来,市、县(区)举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培训班,县、乡农产品监管机构、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存企业“、三品一标”认证单位负责人及检测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能职责,熟悉了追溯办法的具体内容,掌握了农残速测技术,提高了生产基地管理水平,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为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奠定良好基础。㈡制定下发相关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武威市实际,制定下发了《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实施意见》《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明确了农产品追溯的范围、环节、方式以及责任主体,使农产品从标识上能够识别,从包装上能够辨认,从生产过程上能够查询,从质量安全上能够追溯,从责任主体上能够追究。㈢夯实追溯基础2008年,武威市编委批准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加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牌子,此后,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站)亦全部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牌子。按照农业部2012年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要求,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建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93个,到位工作人员185人,建设完成率100%。人员均从近年来涉农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考和乡镇农技人员调整进入,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知识层次较高。2014年以来,武威市各级农业部门大胆创新,主动作为,整合系统内资源,将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配备的农药残留速测设备全部划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使用。目前,武威市凉州区3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民勤县16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天祝县1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古浪县8个区域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均配备了农残速测仪,占全部乡镇的78.5%。武威市凉州区、天祝县农牧局还整合农业项目资金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配备补充了冰箱等配套设备。㈣开展生产经营主体备案管理2014年,武威市农牧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农产品收购储运保鲜环节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各县区农牧局及时精心安排部署,由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从事瓜菜、特色林果产品收购储运保鲜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企业、家庭农场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进行了备案登记,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的全程可追溯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存在问题

㈠软件设计还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开发,专业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农事操作质量安全控制不同于其他部门只需简单的数据信息系统,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包括播种记录、灌溉记录、施肥记录、病虫害防治记录、预测的采收数量、采摘时间、检测结果、包装等环境都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不同产业种养殖过程专业性需求也不太相同,比如食用菌栽培需要无菌操作过程,生猪、鸡的养殖需要免疫、防疫等专业信息。软件开发涉及面广,工作量相当大,软件开发工程师对全省农业调研不够,软件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市农业实际。今后,我们的系统还要和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网上查询、短信查询、客服电话查询、自助终端查询等查询功能能否与省食品安全办公室顺利对接,还需要进一步检验。㈡平台定位还不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农产品“责任主体有备案、生产过程有记录、主体责任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追踪、风险隐患可识别、危害程度可评估、监管信息可共享”。首要的问题是确定追溯的精度、宽度和深度。农产品按产销关系划分为三种类型追溯。第一种类型是农业企业或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产品可实现全过程追溯、质量安全有保障、包装标识规范、产品面向超市等高端市场、产品附加值高,实行二维码追溯;第二种类型是运销企业收购的农产品,产品来源不清,无法追溯到源头,应先追溯到运销企业,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倒逼运销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第三种类型是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由乡镇农监站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产品抽检后开具质量安全证明。㈢适宜追溯主体不多对农产品实施二维码追溯的生产经营主体要求产品可实现全过程追溯、产品质量有保障、包装标识规范、产品面向超市等高端市场、产品附加值高。武威市具备追溯条件的经营主体仅有28家,需要县(区)、乡镇政府推动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生产者与经营者签订供销合同,运销企业对农户生产过程进行监督,规范记录生产档案。㈣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录入工作量很大,且需要经常性更新信息,目前武威市大部分生产经营主体管理人员知识层次低,信息录入需由乡镇监管人员辅助,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工作量大。部分县区人员编制少、乡镇监管人员兼职多,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开展。㈤追溯主体设施滞后生产经营主体自律性检测室基本未建设,检测仪器、二维码打印机、视频监控等设备都没有配套,专业信息录入人员短缺,严重制约追溯体系工作。

四、意见建议

第4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范文

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效。

一是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模式初具成型。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对种植、养殖业等主要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质量管控。各级农业部门通过管理平台及时掌握、了解主要生产基地种植、养殖质量安全情况,为今后的监管与执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

二是有效推进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制度。可追溯体系建设初期,大部分企业不知道“可追溯”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存在着畏难情绪,主动申请加入可追溯系统管理的企业很少。通过实践,相关人员对如何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如何建立企业可追溯管理制度等问题,有了较好的理解和认知,并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帮助其他同业人员开展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试点示范效果明显。

三是农业生产企业的效益和公信力提升。企业通过可追溯管理,消费者通过语音电话、短信、网页、手机等方式查询可追溯农产品,可追溯企业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企业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部分可追溯企业产品在省外批发市场由于提供了可追溯管理与展示,可追溯产品不仅供不应求,且批发价格也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尝到了甜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福建省农业厅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系列有力措施。

明确功能定位,统一系统建设。统一系统建设是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农业信息化手段统一架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在功能定位上既考虑到省、市、县农产品监管机构工作需要,也要考虑到可追溯企业需求;既考虑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流程信息管理水平,也考虑方便社会群众终端查询需求的方便。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集成在架构上主要包括7个子系统:一是政府监管平台。建立省、市、县可追溯政府监管平台,各级农业职能部门通过平台能够及时查看所辖企业农产品生产管理信息,及时掌握农产品生产企业使用农药、兽药等情况,根据预警系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二是企业追溯管理系统。帮助并规范企业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福建省依据主导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开发了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生猪和家禽等六大产业的企业可追溯管理系统,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全程管理;三是终端查询系统。从方便消费者查询出发,全方位拓宽可追溯农产品消费者查询方式,消费者可通过短信(三大移动运营商)、电话语音查询、网页查询、手机终端扫描查询(专业软件和“我查查”软件均可实现)等方式在市场上查询到可追溯农产品相关生产及质量安全信息。四是网络培训系统。考虑到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不断推广和覆盖,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全省追溯系统,系统建立了可追溯培训录播平台,将全省集中培训的课程收录到录播平台,提供企业信息人员随时上网观看学习相关操作培训课程,熟悉用好追溯管理系统。五是可追溯电子商务系统。利用福建南安“世纪之村”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福建省可追溯农产品电子商务专区,既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也提升了可追溯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六是可追溯企业站群系统。建立追溯企业“一企一网”网站平台,集中宣传并展示可追溯企业,推动提升可追溯企业品牌,提高可追溯企业社会认识度;七是中心数据库。数据库设在“数字福建”云平台服务器,利用云计算服务快速处理各种数据的录入、上传、查询及数据挖掘等工作。

统一技术规范,强化业务培训。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国内没有标准遵循,为避免全省各地可追溯系统建设五花八门,今后难以与农业部追溯系统对接,福建省在统一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在技术上实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追溯码技术规范、统一数据传输接口、统一追溯标签、统一追溯终端设备参数。各产业追溯码数位统一设定16位,各产业追溯管理系统通过统一接口与省级平台对接,标签设置统一规格大小与内容信息,追溯终端相关设备统一设置了与系统兼容的技术参数。

从2011年开始,每年集中安排时间,统一组织开展可追溯专题培训,市、县(区)农业(畜牧兽医、茶叶)局工作人员、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信息员参加。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管理平台的操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信息采集;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可追溯管理系统的操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管理系统管理与维护;条码打印机的安装与操作。

着力推广应用,不断拓宽覆盖面。示范推广是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又一重要内容。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福建省本着“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原则,主要抓好三个层面的示范推广工作:一是抓好省级层面示范推广工作。每年选择在10-15个县(市、区)开展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生猪和家禽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开展示范推广工作。二是带动开展市、县级层面示范推广工作。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年度考核评价机制,把可追溯示范推广工作列入各级农业部门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市、县各级积极采取措施,积极争取当地财政资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项目建设,确保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覆盖面不断拓宽,带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入全省农产品可追溯管理行列。三是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农民建立可追溯管理制度,如:德化黑鸡产业合作总社,带动全县7家黑鸡专业合作分社按照总社要求开展可追溯管理,可追溯管理规模达到80多万羽,占全省70%以上;连城白鸭在连城县畜牧兽医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依托3家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在全县推广开展白鸭养殖可追溯管理,区域品牌得到有效保护。

第5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范文

1.1社会发展遗留问题多

(1)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留守农村务农的农民少而散,所生产的农产品比较分散,生产种植集约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产品由分散的农户提供。

(2)城镇居民利用周边空地所生产的农产品,产地来源复杂,有的是垃圾场、化工厂、污水沟附近等不宜农产品生产甚至有害场地,产地严重不符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由此可见,“小散”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态势严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履步维艰。

1.2政府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但乡镇及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尚未健全,村级追溯工作尚未启动。

1.3认识不深入,缺乏主动参与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利益相关主体,即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消费者,都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从来没有关注过,“小散”农产品生产者更谈不上。特别是城镇周边的小散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赚取利润,在拆迁后的废墟上(垃圾场、化工场地)生产农产品,毫无意识场地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是否超标,甚至使用速效化肥农药,快速生产农产品后未经任何检测就进行市场销售。部分消费者误认为,这类“小散”农产品是农民自己种植的,理应是“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完全扭曲了“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真正含义。曾有国内调查研究反映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度很低,而支付意愿则更低。这直接导致农产品生产者都不愿意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因为参加追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而追溯后的产品价格没有明显差异,最终导致利益相关主体缺乏主动参与性。

2加快“小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

2.1进一步拓宽监管渠道,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小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监管,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拓宽监管渠道,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区县1镇1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服务体系,上下协调联动监管。目前,区县监管体系已建立,应着重建立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服务站,充分利用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相关责任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并与培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有机结合,做好属地管辖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常态管理和源头管理等相关工作。

2.2多途径、全过程采集相关信息

多途径、全过程采集相关信息,做到农产品有“证”可出,确保农产品有溯可追。

(1)实施产地编码,建立源头数据库。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机构,要对辖区内各乡镇、村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制定统一规范的产地编码,建立与本地区相适合的条形码标识规范。镇、村级追溯监管服务站做好辖区内的农产品相关编码的登记工作,全程监督生产者规范使用条形编码工作,确保源头数据库的真实性。

(2)建立数字档案,掌控生产全过程。按产地编码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按照生产标准和规范,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并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农事信息。

(3)狠抓质量检测,实行追溯制度。利用镇、村所属地检测室对每一批次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档案。

(4)严控流通环节,不留死角。严格控制收购者如实记录农产品产地、生产者及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进入批发市场时并按规定逐一登记、标识,以便农产品有“证”可出,有“证”可入。对于辖区内收购、辖区外销售的农产品,在出境之前及时登记并发放产地信息标识码,以便农产品有“证”可出。

2.3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度

相关利益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度和实施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只有加大宣传,提升相关主体的认知水平,确保他们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才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利用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服务站,积极引导“小散”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度,严格实施追溯制度,有望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第6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范文

仅用四年的时间,龙镇农场就建立起高标准规范化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生产出的“年轮”“北大荒”牌系列安全农产品深受国内外客商的欢迎。2008年申请农业部农垦司《2009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建设》项目,获得批准。今年正式实施。

我们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安全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具体做法是:抓好“一个组织、三个监管、两个培养”,保证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组织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1、我场成立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保障基地建设与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及项目有机结合,保障基地资金的稳定投入,负责宏观的基地实施方案和基地管理办法的制定,并以场发文件下发各管理区、居民组。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考核办法,层层签定责任状。

2、专门成立基地建设办公室,配备两位专职人员,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

3、各管理区、居民组的农业助理专职负责,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二、“三个监管”

(一)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监管,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

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加强农业生产环境治理,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使农产品的产地都达到质量安全的要求。

1、确定农产品生产安全区域。聘请有资质检测机构对我场辖区内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源进行定期检测,划定安全生产区域,确保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

2、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整治力度。利用低产田改造、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等,加大水利工程农田改造。重点实施无公害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

3、加大农产品生产环境的保护力度。禁止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倾倒废水、废渣等其它有害物质;无公害的种植生产基地、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生产基地,统一规划,树立标示牌;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检查,及时处理危及农产品安全的有关问题,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严厉制止一切危害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的行为。

(二)加强基地建设监管,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

1、基地管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每个田块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鼓励种植户规模种植。对施用5公顷以上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种植户,农场每亩减免利费税20元。扩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有机肥施用面积,目前全场施用面积达3.8万亩。

2、记录管理基地办有詳细的基地分布图、地块分布图,并对地块进行统一编号;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档案齐全、规范。基地办根据农场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并将规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下发到各管理区、居民组和农户手中,由他们规范、真实地填写每一次农事活动。记录完整个生育期后,上交基地办存档。

3、制定管理基地办根据农场基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基地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基地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制度》下发到各管理区、居民组和种植户手中,让他们认真学习,掌握绿色食品的生产资料使用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各管理区、居民组设有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投入品专供点,便于种植户领取和使用。我场目前对基地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购入,连锁配送和服务。

(三)加强投入品监管,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

1、基地实行区域化种植,实行场种子公司统一供种。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产品品种。我场建立土壤化验室,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建立外来有机肥质量检测制度;鼓励种植户施用经进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绿肥、饼肥,扩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有机肥施用面积。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菌肥、秸杆还田等措施,生产资料实行由场农资公司统一购入;基地作物病虫草害防除积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相结合方针,结合铲趟、深松进行综合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虫害物理防治生产中使用了频振式杀虫灯等措施。

2、把好我场农产品投人品关,实行投入品例行整治制度。把农业投人品监管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理》、《兽药管理条理》和农业部禁用农药名录,有计划、有步骤地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销售禁用农药和兽药行为,净化农资市场。

3、把好我场农产品生产关,落实生产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和帮助农种植户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实行统一技术规程,规范投入品进货渠道、生产档案记录、动植物防疫检疫记录、有害生物无害化处理记录、休药期或安全间隔期记录等。

4、推行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市场准入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实行进退货管理制度、货物流通档案管理制度、产地挂牌销售制度、质量安全检测制度、质量安全公示制度等。积极配合T商部门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准入制度的实施。从源头防止了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的使用。要求各农资经营点加强限用农药的管理,规范限用农药销售专柜,詳细登记限用农药的进销情况,做到去向清楚、用途清楚。

5、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在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公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热线12315,对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冒用质量安全认证标志、生产销售不合格认证产品的,可通过举报电话进行举报。方便了消费者的投诉,让老百姓买上放心投入品。

三、“两个培养”

(一)培养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辐射力

龙头企业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已经成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因此,龙镇农场2007年投资2000万元有机加工厂——黑龙江龙绿食品有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526名,其中管理人员6名,大专及以上学历15名,专业技术人员10名。厂房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拥有有机原料种植基地150公顷。公司依托独特绿色有机基地的资源优势,加T有机保鲜糯玉米,速冻玉米,有机玉米碴,有机豆,有机蔬菜,山野菜4大类30个品种。09年年生产能力达到加工有机玉米2000万穗,各种有机蔬菜、山野菜200吨的能力。产品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卵磷脂、亚油酸脂肪等营养元素,是北大荒特有的有机餐桌美味。产品先后多次荣获“黑龙江省名牌产品”、“最受消费者喜爱商品”美誉,形成了以哈尔滨、上海、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及俄罗斯地区的销售网络。

(二)培养生产者和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第7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检测 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22-01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内蒙古兴安盟农牧场管理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兴安农垦)所提供的数据得出的一些观点。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检测设施条件差和检测技术基础薄弱

在基层的很多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时所涉及到的O施都比较落后,对于农产品中所涉及到很多农药成分都检测不出来,这也使得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存在一些障碍,还有就是检测技术的基础较为薄弱。

1.2 检测手段落后和检测能力弱

在基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由于设备的不完善,人才的缺乏,导致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而且这些手段迟迟得不到更新,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比较差,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训以及更新技术的培训。

1.3 专业检测技术队伍人员不足

在基层质量检测技术人员培养不足,没有优秀的老师进行指导,也没有相对感兴趣的学生对此专业进行研究,政策倾斜不到位。

农产品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有害物质的残留、以及工业污染造成的重金属超标等(如表一、表二)。从表一中我们可以发现蔬菜农药超标率中,几乎每种蔬菜都或多或少的有农药残留,在505个样本中,就有346个样品残留着农药,中国有很多蔬菜生产基地,农药的施放量得有多大呀?尤其是在生产基地中(表二),取496个样品就有93个样品检出农药。如果食品质检部门没有做到很好的把关,这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2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施的完善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并在此基础上,需要我们的政府对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每年拨付相应金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建设、新型技术的研究、质量安全检测必要性的宣传和培训以及检测工作所需设备,为质量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与维持提供资金支持。

2.2 专业检测技术队伍人员能力的培养

大力实施“人才兴检”、“科技强检”战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抓好人才培养工程,用多种方式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增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发挥现有人员的技术能力,通过考核比武、以老带新等形式,不断加大对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促进检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3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生产者食品安全意识

对于农产品的质检工作,除了需要质检部门的检测之外,更加需要全国人民一起监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所以在这个体系之中,还需要建设一个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推广平台,对生产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科学药品的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宣传和培训。对于质量安全的监督部门,要明确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切实将这些农产品的生产要求落实到位。

2.4 同步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在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同时,也要积极做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目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就是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字化物流管理技术,对农产品从源头到市场实施精细化管理,记录农产品每个批次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并赋予身份标识,实现从源头到市场质量安全可追溯。消费者可通过电话、短信、网络、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查询产品的产地、生产过程(包括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生产日期、相关责任人等与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真正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保证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涉及到生产环境、生产技术、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当,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安全。因此,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政府部门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做好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宣传工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抓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高农产品检测能力,为百姓“舌尖”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第8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范文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泗阳

泗阳县从2002年开始进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6年来,该县一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展至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由于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要求。现就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1现状

1.1进行了三品认证(认定)工作

泗阳县从2002年至今,共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1.67万hm2,无公害产品50个;绿色产品4个,面积266.67hm2;有机食品1个,面积53.33hm2。

1.2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泗阳县从2006年开始对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批发和零售)市场和初加工企业进行监管,并建立监管档案。现在该县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企业基本能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并建立较为完整的相关档案。

1.3进行了农产品检测工作

泗阳县从2004年开始进行农产品(主要是蔬菜)检测工作,主要是采取速测灵、速测仪进行速测,同时配合省、市检测中心进行抽样检测和例行监测。

1.4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

泗阳县从一开始很就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工作,6年来,该县通过电视、报纸、下乡讲课等形式对农户和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时至今日,该县的农户和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2存在的问题

2.1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生产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优质优价尚未显现,受利益驱动,生产者不愿花费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劳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客观上也难以按无公害要求去组织生产。广大的消费者虽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多数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很少问津,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地区的农贸市场晚上闭市前购买便宜蔬菜的大有人在。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建设虽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相当一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过程之中[1]。根据随机调查,大部分农户虽然知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安全间隔期制度不能完全执行;在化学肥料的使用上存在误区[2]。重施无机肥,忽视有机肥,大量施用氮磷肥,很少施用钾肥,造成氮磷过剩,钾素不足,土壤中的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既浪费了资源,增加成本,又破坏了土壤结构。

2.2检测力量薄弱

泗阳县现有的检测设备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不能定量,且干扰因素较多,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检测人员不能专职开展工作。

2.3监督部门不明确,种植效益不高

目前,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县农林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部分同志兼职承担,未成立专职机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顾不过来的现象。虽然泗阳县近几年来,成功申报了一批无公害粮油、蔬菜、畜禽等农产品,但真正打出品牌创出效益的为数不多。

3原因

一是宣传不到位,种植户素质有待提高。种植农户一向先注重农产品产量,退而求质量,且种植户对农产品质量也只是以好看、好吃为依据,很少顾及其中的营养、有害物质等因素。二是人员不足,难以对农户生产进行有效监督。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直注重申报,而对申报成功的产地、产品缺乏正确引导,多半是呈无人管理状态。三是体制不顺,误时误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为多部门管理,相互协作,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最终误时误事。四是经费不足,难以承担重任。作为农业大县,现有的检测人员及检测设备很难适应其发展要求。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农业环境监测、“三品”基地建设、“三品”品牌申报认定、市场准入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抽检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需要,亟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投入机制。

4对策

4.1加强宣传,提高种植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种植农户是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基础,离开种植农户,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则是一句空话。针对当前农村主要以老人、妇女为主的劳动群体,对其不能只发放一些资料,要有耐心搞好试验示范,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全过程全方位地搞好服务。

4.2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不仅要对农户生产进行监督,还要对农资市场进行管理,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要严格管理。对无《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的单位严禁销售高毒农药;对有《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但不执行其有关规定而随意卖药的,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

4.3理顺体制,互相配合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单位,全国应有一个统一管理模式,如对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农业部门负责,对深加工或已是熟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卫生部门负责,对假冒伪劣缺斤少两的农产品由工商或质检部门负责,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互相扯皮的问题[3-4]。

4.4加强检测设备建设,培训或引进专业的检测人员

引进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是衡量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否达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随时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于造辉.丹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设想[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2):163.

[2]薛宇,刘玉然,孙振国.邹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54,356.

第9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范文

1 和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和静县农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换,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通过对蔬菜及其他农产品的检测,发现影响蔬菜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有:

(1)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国家禁用的剧毒农药,造成蔬菜产品农药残毒超标。

(2)盲目施用化肥,尤其是过量施用各种肥料,造成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超标。

(3)由于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农田及水质受到有害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的污染,进而造成农产品中铅、汞、铬等残留物超标。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1)传统农业生产一直以增加产量为第一目标,由此形成的生产管理方式,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农民们更多关心的是成本、产量、价格和管理,而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时明知剧毒农药有害,但是由于杀虫效果好、药效时间长、相对成本低,因此依然在生产中使用,没有把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摆在首位。

(2)首先,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因此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的防治不科学,造成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他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导致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其次,由于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的多元化,优质农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从而降低了生产经营者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再次,由于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监管难以到位,一些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仍有销售渠道,发生问题无法追根查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3)投入品的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农资经营市场允许多种主体进行农资的经销、代销、分销,因此,加强农资销售市场监管显得非常重要。而农资销售市场监管又涉及到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存在着执法主体多元、职能重复交叉和相互扯皮等现象,给不同的农资经营者提供了“规避”空间,未能形成合力和建立严密的农业投入品源头控制网络,使一些剧毒高残留农药不适当地使用成为可能。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对策

和静县是农业生产大县,近两年来设施农业发展迅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把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搞好规划,全面推进。

(1)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和组织群众积极投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活动中,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深入民心,让农民懂得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为什么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怎样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各级农技服务站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带头人,使他们既成为农业生产的示范户,又成为农情信息的宣传员,同时也成为农资销售的中介力量。从而较好地解决农情信息难到户、农资销售难统一的问题,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