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的中医药健康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医体质;高血压;社区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4-0124-03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由先天禀赋与后天因素共同形成的。在体质与发病的关系上,每种体质都有其不同的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有不同的发病倾向[1,2]。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是社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对社区居民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是阴阳失调,痰瘀互结。在现有的高血压管理方法基础上融入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方法,探讨适宜可行的社区高血压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干预方案,可防止和减少高血压病给社区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我们在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对300例在册管理的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合部分症状、体征的变化,了解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在中医体质类型上的分布特点,为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0例原发性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21例(占40.33%),女179例(占59.67%),年龄≥60岁者235例(占78.33%),45~60岁者65例(占21.67%)。样本来源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系统,采取随机抽样。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如下:①纳入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确诊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并纳入闸北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信息系统者。②排除标准:年龄45周岁以下;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而不能活动者;存在认知障碍者;患精神分裂症或严重器质性精神疾病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的分型标准: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特禀质共九种体质[4],结合现有样本社区自行编制的中医“治未病”电子操作系统对样本社区人群进行中医健康信息采集和中医体质辨识。①平和质-A型 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②气虚质-B型 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③阳虚质-C型 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④阴虚质-D型 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⑤痰湿质-E型 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⑥湿热质-F型 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⑦血瘀质-G型 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⑧气郁质-H型 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⑨特禀质-I型 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以上分型标准的内容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4]。
1.2.2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由本中心3名社区中医主治医师和3名课题干预组成员预约样本人群到就近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对30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脉搏、舌象、现病史、既往史等,进行体质辨识和辩证分型,并将结果录入数据库。
1.3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e3.02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年龄构成
见表l。
2.2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
见表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30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阴虚质和痰湿质两种类型所占比例较高,痰湿质占31.67%、阴虚质占35.33%,明显超过其他体质,是主要体质类型。
3讨论
高血压病与中医学中的“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病相近。《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中药致病因素之一;《丹溪心法・头眩》中则强调“无痰不作眩”,提出了痰水致眩之说;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眩运》中强调指出为“无虚不能作眩”,指出眩晕的发病有痰湿及真水亏虚之分,治疗眩晕亦当分别针对不同体质及症候,辨证治之。
阴虚质大多由于禀赋不足、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伤精、偏食辛燥食物、精神情绪刺激等因素损伤机体致患者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而致气血上逆扰头目,在临床上大多将这种患者辨证为阴虚阳亢型。痰湿质通常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嗜冷、饮酒过度,损伤脾胃,以致脾虚健运失职,痰湿内生,或情志失调忧思劳倦,久之则气血运行不畅,运化机能受阻,津液输布失常化生痰湿。社区中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环境、节奏的改变、心情的失落等方面均可产生痰湿邪气。阳虚质占13.67%,大多是中老年人年高阳气亏虚,或久病阴损及阳,则可致阳气匮乏[5]。阳气一虚则阴寒内生,寒性凝滞、收引,由是则气血运行不畅,滞涩脉中,或血管挛缩,脉络绌急,亦即血管呈现一种高收缩状态,导致收缩压升高,应该早期预防,早期治疗,防止疾病严重化。血瘀质虽然在样本人群中不多,所占比例仅为7.33%,但是痰湿中阻、肾虚久病入络都可形成瘀血,临床上常形成虚实夹杂的症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阴虚阳亢,风阳上扰,往往有中风晕厥的可能,也不能忽视。
目前,很多社区医生在临床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大多注重对“症”的治疗,对“证”、“质”的治疗比较容易忽视。中医干预的特点在于能够针对不同的症候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比如气虚质的患者和痰湿质证候的患者在饮食、生活起居、情志调摄等方面的干预措施就有所区别,前者侧重于补气养血食物,后者侧重于健脾利湿食物。若不进行体质辨识,而是采用统一的指导方案,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及恶化。有研究表明[6],合理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增强患者的防保意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轻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从而减轻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社会压力,降低医疗费用。
本社区根据中医历来讲究朔本求源、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原则,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需求调查等多种方式最终形成包括饮食调养、生活起居、体育锻炼、养生按摩、情志调摄及中医适宜技术干预等几方面内容的中医高血压“5+x”治未病预防保健方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原有的信息化闸北模式管理基础上融入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干预内容,实行动态健康管理,定期随访监测,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采取一些简便的自我保健措施或是接受一些便捷的中医药防治服务等方法有效帮助高血压患者稳定、控制血压,减轻临床症状甚至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对社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治未病”思想形成于2000多年前,历经长期的实践,逐步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中医“治未病”的观念与社区健康管理的思想不谋而合,并有可操作的具体方法与手段,中医的体质辨识为“治未病”提供了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能够为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结合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7]。将“治未病”的理念与闸北模式(即坚持政府主导,以健康管理理论为指导,以标准化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以区域共享平台为依托)的动态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能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形成具有中医特色且简便、快捷、具有经济价值的动态健康管理模式。
基于闸北模式的社区“治未病”体质辨识应用研究,能够有效掌握社区居民中医体质分布状况,了解社区居民中医药预防保健需求,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适合社区的“治未病”预防保健防治方案,为中医药服务融入社区提供更好的方式方法,为广大社区群众提供更好的中医药服务,同时可以减轻医疗卫生负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维护和促进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筑起坚实的屏障[8,9]。
将信息化健康管理的闸北模式与中医“治未病”有机的结合,运用闸北模式在社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的应用研究,形成一种适宜社区推广的、有效的预防保健服务方案,是当今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目标最有效率的方法之一,而且中医“治未病”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结合,也是符合经济学成本效益原则的服务模式。
在信息化闸北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中医“治未病”体质辨识,使传统中医学从“养生避邪”的个体预防阶段进入群体预防阶段,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疾病防治重心前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精神,对中医预防医学方法的充实、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琦. 中医治未病解读[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4-76.
[2] 王琦. 中医治未病解读[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5.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 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
[4]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5.
[5] 王琦. 中医体质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98-200.
[6] 黄宝华,钱金霞.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J].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107.
[7] 黄志钢,李美婷. 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0):89-90,93.
[8] 周倩倩,李应东. 从“治未病”理论看高血压的三级预防[J]. 甘肃中医,2011,24(3): 19-20.
[关键词] 时辰穴位贴敷;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血压;中医证候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a)-0092-04
Effect of hour acupoint application on blood pressure and TCM syndrome in the initial diagnosis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 syndrome of upper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1.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1, China; 2.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1, China; 3.School of Nurs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our acupoint application on blood press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yndrome in the initial diagnosis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 syndrome of upper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Methods Sixty patients first diagnosed as hypertension with syndrome of upper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5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our acupoint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of blood pressure and TCM syndr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Four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pre-intervention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otal antihypertensive effective rat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3.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dizziness, headache, upset irritability, insomnia and dreaminess, and total TCM syndrome scor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pre-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nd the scores of dizziness, insomnia and dreaminess, and total TCM syndrom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CM syndrom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0.0%,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3.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Hour acupoint application can reduce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effectively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 syndrome of upper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ndromes, which can be used as a non-drug therapy for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 syndrome of upper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Key words] Hour acupoint application; Hypertension; Syndrome of upper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Blood press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1]。据《2012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全球三分之一成年人患有高血压病[2],而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5.2%,且每年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1,3]。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有报道其比例约占所有中医证型的87.33%[4],与其他中医证型相比,肝阳上亢证发生靶器官损害程度及涉及到更多靶器官危险性可能会显著增加[5]。因此,早期干预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已逐渐成为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6]。本研究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时辰穴位贴敷干预初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5年6~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初诊1级高血压病患者;②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7]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③年龄18~69岁,性别不限;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②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等器质性疾病,糖尿病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贴敷部位皮肤有溃破、炎症以及全身重度浮肿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9岁,平均(57.68±8.31)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3~65岁,平均(55.41±7.3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禁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和心理护理,予口头宣教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每周电话随访1次,连续4周。
1.2.2 试验组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降压贴”穴位贴敷。医院自制“降压贴”,按钩藤1份、野1份、吴茱萸1份、石决明2份、白芥子1/10份配方,把上述药物烘干,研成100目粉末混匀。研究者以每个“降压贴”取复合干粉1.5 g为标准,先用饴糖(赋形剂)调成糊状,再用8 cm×8 cm棉纸包裹制成2 cm×2 cm穴位贴后粘贴在7 cm×7 cm一次性防过敏敷贴中央备用。每天于卯时(5:00~7:00)晨起后,取双侧曲池穴、右侧足三里穴、左侧内关穴和双侧涌泉穴贴敷,每次贴敷6 h,连续4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肱动脉血压 干预前后各测量1次。研究者用台式血压计测量肱动脉血压,同一患者固定时间点、固定部位测量,每次测量2次,取平均数,如2次误差超过5 mmHg(1 mmHg=0.133 kPa),测量第3次,取3次血压平均数[8]。
1.3.2 临床证候积分 干预前后各评估1次。研究者对患者眩晕、头部跳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肝阳上亢证候进行评定,“无症状”计0分,“轻微症状”计2分,“中度症状”计4分,“重度症状”计6分[9]。
1.3.3 降压疗效 显效:①舒张压(DBP)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DBP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有效:①DBP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DBP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SBP)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9]。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4 中医证候疗效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与穴位贴敷前相比,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与穴位贴敷前相比,证候积分减少3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研究质量控制
研究前开展了课题组研究人员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研究过程中指定专人进行穴位贴敷操作及示范;教授患者贴敷方法,患者完全掌握后自行贴敷,并提供患者图文并茂的操作彩页;研究结束后数据由双人录入电脑,核对无误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BP和DBP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基本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干预后SBP和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降压疗效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降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勺榛颊吒稍で昂笾幸街⒆椿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试验组头晕、头部跳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评分和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干预后头晕、失眠多梦评分和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肝阳上亢证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最多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部跳痛、耳鸣、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肝阳上扰清窍的证候,故治疗以平肝潜阳为原则[7]。中药穴位贴敷因其药物可随经气的运行直趋病所,发挥药物透皮吸收和经络治疗双重作用,常作为高血压病患者的辅助降压手段[10-12]。《黄帝内经》云“五脏之气分旺于不同时辰,寅卯配肝,巳午属心,申酉肺旺,亥子属肾,脾旺于辰、未、戌、丑四时”[13],表明昼夜五脏气机的活动存在节律性,即五脏与昼夜四时节律存在同步关系,五脏所在的时区,表示脏气偏旺,气机处于升的时间[13]。从理论上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在肝主卯时,血压会呈逐渐上升趋势,尤其是肝阳上亢证患者更甚,如不控制将会因血压波动过大导致靶器官损害。研究发现,一天中晨起后血压逐渐升高,8:00~10:00和16:00~18:00血压最高,并在白天始终维持较高水平[15],说明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对血压变化规律认识一致,而一般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时间通常在用药后0.5 h出现,2~3 h达高峰,所以本研究选择在血压波动高峰前即肝木所主之卯时(5:00~7:00)予降压贴穴位贴敷,使降压药物效应与高血压的发生节律一致,从而在降压的同时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14-16]。
本研究药物组方中钩藤味甘性微寒,可平抑肝热;野性微寒,可清肝明目;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可温中止痛、疏肝下气;石决明味咸性寒,可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以上四种药物均入肝经,共奏平肝潜阳之功;白芥子辛温气锐、性善走窜,可通经络,加速上述药物透皮吸收并加强经络治疗作用[17]。最新实验研究证明,钩藤中含有的钩藤总碱、吴茱萸中含有的吴茱萸次碱均具有确切的降压作用[18-20],野不仅能降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还能改善其血液黏稠度[21-23],石决明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作用,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从而有效干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物质基础[24-25]。取穴原则从平肝阳、补肾阴入手。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能摄纳阳明气血,使气血下降,理气降压;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补益气血、通经活络等功能,可抑制神经兴奋,降低血压,选择右侧足三里是基于高血压病患者“肝气不舒、气机左升而右降”方面考虑;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穴,可宽胸理气,扩张血管,五脏的气机以升降为主,上者右行,下者左行,故选用左侧内关;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具有引气血下行和补肾固元的作用,能抑制阳气上亢、宁神开窍和滋补肾阴,缓解患者头晕、头痛和失眠等症状[26]。
综上所述,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且较其他证型患者存在更大的靶器官损害与并发症风险,故尽早干预尤为重要。穴位贴敷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本研究运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予择时穴位贴敷,取穴均选用五输穴,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在初诊轻度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中初见成效,可作为1级高血压病患者重要的非药物干预手段,但由于受到时间、经费等限制,期待未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与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 孙兰.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新办《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新闻会文字实录[EB/OL].(2015-06-30)[2015-06-30].http:///xcs/s3574/201506/6b4c0f873c174ace9f57 f11fd4f6f8d9.shtml.
[4] 马利利,王长海,李龙,等.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10):83-85.
[5] Jerrard Dunne P,Mahmud A,Feely J.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relationship between dipper status and measures of arterial stiffness [J]. J Hypertens,2007,25(6):1233-1239.
[6] 刘启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98-101.
[7]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3.
[8] 中国血压测量工作组.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01-1115.
[9] 郑筱r.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10] 张冬云,魏子秀,孔艳丽,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1):1-5.
[11] 孙静文,王朝阳,温又霖.药物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3):1116-1120.
[12] 黄燕芳,向萍.子午流注指导下的穴位贴敷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的研究[J].北方药学,2016, 13(9):146-148.
[13] 孙延沙,许尤琪,陆建伟.从中医时间学角度观察寅卯时应用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发生情况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3,45(10):33-35.
[14] 叶焕文.成人高血压时序性变化与十二经循行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5] 孟建晓,毛静远,侯雅竹.血压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相关性[J].中t杂志,2015,56(16):1378-1381.
[16] Hermida RC,Ayala DE,Mojon A,et al. Role of time-of-day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on the J-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J]. Chronobiol Int,2013,30(1/2):328-339.
[17]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中医名家名师讲稿第三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2-443.
[18] 刘卫,王中师,宋书伟,等.钩藤总碱与天麻素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6):570-574.
[19] 及时雨,齐平建.吴茱萸次碱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3):237-240.
[20] 席管劳.滋肾潜阳除眩汤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8例[J].西部中医药,2016,29(8):102-103.
[21] He,D,Ru,X,Wen,L,et al. Total flavonoids of Flos Chrysanthemi protect arterial endothelial cell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J]. J Ethnopharmacol,2012,139(1):68-73.
[22] 郑剑波.三子养阴汤合并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90-94.
[23] 张燕坪,陈素红,吕圭源.野有效组分对高血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37(4):370-374.
[24] 孙玉玲.辨证施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6,29(6):144-145.
[25] 马爱翠,杨雪,姜莹,等.海洋平肝潜阳中药石决明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2,42(7/8):135-137.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是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损伤,或因年老体衰,肾精亏损等导致脏腑阴阳平衡失调,风火内生,痰淤交阻,气血逆乱所致。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更重要的是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其特有的疗效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其特有的疗效和优势
1.1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高血压常见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烦躁等症状,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血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但部分症状则不能改善,而中医在临证时,注重望、闻、问、切的四诊信息采集,这不仅仅包括血压升高引起的症状,还包括体质、情志、饮食、四时、时辰、地域、气候以及合并症等诸多因素导致的症状。在中医天人合一,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核心观点的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辨证论治,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平和的健康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2调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原发性高血压人群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R),且血压水平与IR程度显著相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子,故对IR的干预在高血压治疗中显得十分重要。IR还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共同的病理生理过程。现代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同时具有降压、降糖、调脂等多靶点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IR提供了可能性。
笔者临床观察到单纯高血压,无靶器官损伤的大多伴有IR这一特定状态,病机特点多表现为肝阳亢盛,阴虚阳亢。根据方证相应,以证选方的原则,拟定了“清肝泻热,滋补肝肾”的治法,方剂用针箭颗粒(鬼针草、鬼箭羽、山萸肉、玄参、防己、泽泻)。通过动物药效学实验证实:针箭颗粒在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同时,能明显降低SHR空腹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轻度降低空腹血糖,从而改善SHR的胰岛素抵抗状态。针箭颗粒药效学的研究与临床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1.3减少蛋白尿,防治肾脏早期损害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逆转是预防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对肾小球硬化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改善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各种细胞因子的不良作用,已成为防治肾小球硬化,延缓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病情进展的重要环节。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属中医“尿浊”、“精气下泄”范畴,发病基础为肝肾阴虚,进而产生瘀血、痰浊等产物,若瘀阻于肾络,导致肾分清泌浊功能失常,关门不固,精微物质下流,可表现为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漏出增加等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征候。笔者结合前贤认识,总结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现代药理研究,宗六味地黄丸之意化裁组成了方剂降压益肾颗粒(鬼针草、何首乌、山萸肉、玄参、福泽泻、川牛膝),方中“三补三泻”,使滋补而不留邪,活血通络而不伤正,寓补于泻,补泻相得,相辅相成。通过临床观察证实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MG等。对SHR早期肾脏损害干预的实验研究同样证实,降压益肾颗粒有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减轻肾小球肥大,防止系膜细胞增殖及血栓形成等作用,达到减轻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之目的。
1.4阵线前移,及早干预动脉硬化高血压在促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S常发生在血压较高、血流不稳定的动脉分叉处,说明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符合中医“血行失度”或“血脉不通”产生血瘀证候的基本原理。ASCOT研究表明在“降压基础上联合他汀”治疗比单纯降压治疗可以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P=0.0005),脑卒中危险也进一步显著下降27%(P=0.0236)。Dr.Bryan Williams(英国高血压学会指南委员会主席)也指出,降压基础上联合他汀是实现更多心血管保护的有效途径,提示建立抗动脉粥样硬化为核心的高血压治疗策略势在必行。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清代叶天士云“病久入络,久病血瘀”;现代中医研究也证明,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是高血压血瘀证候的重要生物学表现。因此,笔者认为在降血压的基础上及早进行活血化瘀可以起到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干预AS进程的作用,并发挥类似他汀药物的效用。所以临证时笔者常在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上加用针对AS的有效中药,如三七、丹参、牛膝、红花、川芎、红景天,通过抗炎、抗氧化、抗凝、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血管内皮的自身修复,达到延缓AS进程的多靶点作用,并且此类中药可长期使用而无毒副作用。
2讨论
中药不但能治疗高血压,还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如眩晕、头痛、心悸、颈项僵硬,因此常用平肝降火、潜阳熄风、燥湿祛痰、活血化瘀等法则治疗。例如郭某,39岁,高血压病5年,血压波动在200/120mmHg左右,今年6月发生脑溢血,右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长期用西药。来我院高血压中心治疗,辨证属痰湿壅盛证型,给予中药平肝熄风、化痰利湿,将中药制成胶囊长期服用,现已停用西药,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又如徐某,60岁,高血压7年,因突发失明,发现血压增高,伴有恶心、尿血、肾功能不全,血压波动在220/120mmHg,曾多次服用西药感觉不适,自服“安宫降压丸”两粒,每日2次。来我院高血压就诊时血压170/104mmHg,心电图提示T波改变,小便隐血++,尿蛋白+。辨证属肝肾阴虚,痰湿阻络所致。我们采用中药黄芪、荠菜、杜仲煮水倒渣,加入薏仁、芡实、天麻、扁豆熬制成膏,早晚各一勺,并加化痰利湿中药制成胶囊服用。经治疗血压维持在120/80mmHg,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在长期的跟踪随访中,我们发现中药对心、脑、肾有保护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预防左心室肥厚,改善尿蛋白。能够平稳降压,达到持续稳定降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44-01
老年高血压病在历代医学书籍中记载大多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篇中。由于常见测得血压升高,而临床并无眩晕等症状,1993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断术语・疾病部分》将高血压病称之为“风眩”,是以眩晕、头痛,血压升高、脉弦等为表现的眩晕类病。
在高血压的防治中,中药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内经》中:“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疾病的总则。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饮食,运动,起居,情志调适等许多独特的预防保健方法。目前中药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治疗,可使老年高血压病人提高生活质量,逆转终末器官损伤,防止心脑血管意外。
1、中药治法与方药研究
老年高血压病的产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虚、瘀作为疾病形成中的一种病理改变,得到人们的重视。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阴阳气血衰弱,气血弱则血脉易瘀阻,补虚化瘀应当作为其基本治法,可以予以育阴潜阳、温肾壮阳、阴阳双补等治法,调补气血阴阳,配合活血化瘀,通补共用,使人体阴阳平衡,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可以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大定风珠、右归丸治疗,结果降压明显,总有效率高达90.1%。活着运用补肾和络方(杜仲、桑寄生、女贞子、生黄芪、羊藿、黄精、泽泻、怀牛膝等)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达90%,补肾和络方能平稳降压,作用持久,减少血压波动,改善微循环,保护内皮,及对降低血管事件、减少心血管死亡率等方面带来益处。
2、中药食补防治老年高血压的几种方法
许多患者认为,患上了高血压就要吃降压药。其实降压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合理的饮食,特别是药膳,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芹菜性味辛甘而凉,能清肝明目。可以防治高血压。可选择芹菜半斤,榨汁,纱布滤出,再加入等量蜂蜜,混合均匀,每次引用40毫升,每日3次,不仅能够降血压,还有降血脂、通便的作用。对于老年人尿路感染、头痛、失眠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天麻母鸡汤是体质虚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补的良好药膳。主料为老母鸡一只、天麻50克、钩藤30克。将鸡剔除内脏,洗净;天麻和钩藤用纱布分别包裹,放入鸡腹内,加入适量生姜、大茴香、大枣、食盐等调料。小火焖炖2小时,挑出药渣,喝汤吃鸡肉,佐餐用,3天服完。
经搜集整理,防治老年高血压的其他常用食疗方法有:
(1)山楂决明汤山楂30克,决明子6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明党牛膝汤 明党参、怀牛膝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决明海带汤 海带20克,草决明15克,水煎饮汤、吃海带。
(4)双耳粥 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早晚食用。
(5)罗布麻叶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6)菊槐茶:、槐花、绿茶各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3、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
老年高血压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用中成药来治疗。中医把高血压分为寒、热两种,属热的有头晕目眩、口苦口干,容易上火等;属寒的平时怕冷,手脚发凉等。治疗原则是热证要清,寒证要温。热证的高血压可用杞菊地黄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寒证的高血压可用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
4、老年高血压的预防方法
(1)情志的调养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保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自己情绪处于平稳状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对忧郁患者,要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如钓鱼、书画、音乐等,从而维持稳定血压。
(2)起居调摄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坚持适度的体育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动作和缓,切忌使猛劲;保持心态平和;注意气候变化,防寒避暑;尽量少去拥挤、嘈杂的地方。
(3)清淡饮食,避免 “三高”食物,坚持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摄盐应控制在每天4克以内,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天低于3克。此外,有研究证明,烹调时用钾盐代替钠盐,及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紫菜、土豆等,有利于体内钠盐的排除。
(4)吸烟饮酒与血压升高有直接关系。吸一支烟可使血压上升25mmHg。同时应当不饮高度烈性酒,绝对禁止酗酒。
(5)按摩保健。按摩头部,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擦抹前额,再用手掌按擦头部两侧太阳穴部位,然后将手指分开,由前额向枕后反复梳理头发,每次5-10分钟。按摩头部可以清头目,平肝阳,使头脑清新,胀痛眩晕消减,头部轻松舒适,血压随之下降。此外还有擦腰背、点血压点等法。如擦腰背是用两手握拳,用力上下按摩腰背部位,每次3-5分钟,具有补肾强腰,舒通经脉,降低血压的作用。血压点在第六颈椎两侧5厘米处,点穴按压可以通经活络,降低血压。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老年高血压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提出新的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观点,推出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复方,并对其降压机制进行了研究。只有提高中医药防治研究地位,通过严谨而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学研究,提高中医药防治研究水平,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才能使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坤根,李亚平.高血压中医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朱乐夫.高血压保健三个三[J]中华养生保健, 2011,1,1.
[3]孙三妹. 原发性高血压的保健指导[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2.
[4]时梅莉.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报,2003,18(2): 45-46.
[5]穆广梅.高血压辨证体会[J].中国医药报,2004 ,19(1): 59.
[6]王桂娟编著.《高血压最佳生活方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P55-61
[7]马卞梁主编.《高血压自然疗法》.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P14-34
[8]郭豫涛编.《专家讲解高血压之实用药疗》.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年P30-43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因;病机;分型
[中图分类号] R544.1,R25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6(c)-113-02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特点,由多基因遗传、环境以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前者致病原因不明,占所有高血压的95%以上[1]。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环境的污染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据2006年5月公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中国18岁以上成人本病的患病率为18.8%,全国患者1.6亿,其中18~59岁患者达1.1亿,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有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低的特点[2]。因此,其防治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降压西药的疗效不断被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所广泛接受,但其始终未能完全解决存在副作用、作用途径相对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而中医降压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压持续时间,疗效平稳性等方面独具优势,故而深入开展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病因病机
1.1 病因
1.1.1 情志刺激 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七情过激,或长期不得缓解,会造成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最终导致本病。这也与现代医学所确定的长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论相一致。
1.1.2 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厚味,或过度饮酒等易导致脾胃损伤,继而生痰生湿,上犯于脑,造成本病;或者过食咸味,导致血脉凝滞而造成肾阴亏耗,肾阴亏虚而无以滋养肝阴,最终肝阳上亢而发病。
1.1.3 劳逸失调 《黄帝内经》中的“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理论说明了过度安逸而缺乏肢体运动可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减弱脾胃的运化功能,久之则生火生痰,上犯精明之府,导致血压升高;劳力过度亦可损伤脾胃,最终发为本病;房劳过度则易耗伤真阴,导致无以制约肝阳,肝阳上亢而造成高血压。
1.1.4 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 人之禀赋取决于先天之精,即主要由父母双方的身体情况所决定。如果父母双方存在脏腑阴阳不均,易病于高血压,则其子女秉承父母的这种身体特点,亦容易罹患高血压。此外,体质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病也有极大影响,这也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总体来说,体质偏于阳盛者和偏于阴虚者,容易出现肝阳上亢而导致原发性高血压。
1.2 病机
传统中医理论并未将所有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一种病名,而是根据其临床症状及证候特点将其归为“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范畴。关于其病机,《黄帝内经》中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千金方》也指出:“肝厥头痛,肝为厥逆,上亢头脑也”,《类证治裁・眩晕》曰:“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震眩不定”,强调肝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性。《素问・五脏生成》云:“头痛巅疾,……甚则入肾”,认为肾虚亦可导致头痛、眩晕。《景岳全书》提出的“无虚不做眩”和《丹溪心法》中的“无痰不作眩”的观点则进一步扩充了本病的病机理论。《医宗金鉴》中的“瘀血停滞,神迷眩晕……”明确提出淤血停滞导致眩晕的理论则逐渐被广大后世医家所接受,成为高血压病病机的重要理论之一。
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的升高,广大医学研究人员对本病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医对本病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化。具体的说,一些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却未表现出明显眩晕等症状的患者也被纳入研究范畴,如患者根据血压指标以及病程被分为不同的组进行对照等。而通过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也进一步补充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学理论。黄力等[3]认为兼有血瘀证的患者在各类型高血压病中约占总数的一半,并且血瘀的病情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增加而加重,Ⅲ期高血压患者重于Ⅱ期患者,Ⅱ期患者血瘀证重于Ⅰ期患者。可概括为血瘀证贯穿于整个高血压病之中,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李青鸟[4]则认为高血压病主要是由于脏腑组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供血不良所致。魏贻强[5]根据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等指标的研究结果,提出血瘀证是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病理基础。邓旭光[6]认为高血压病机为阴阳失调、痰瘀互结,认为高血压病早期以阴阳失调为主,中期以痰瘀互结为重,发展至第三期则以痰瘀胶结、凝滞为甚。张晓天[7]认为本病病机在于阴阳失调,清浊升降失常,而突出风、火、痰、瘀、虚5个方面的因素。
总结可知,本病不外虚实,其根本在于脏腑功能失调,主要病位在于肝、脾、肾,在此基础上继发产生痰、淤血。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多见单纯的实证,如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到了中期,常出现由实转虚的变化,如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等;而到了后期,常出现阴阳两虚等病理变化,且易夹痰、夹瘀。
2 辨证分型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高血压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阴阳两虚四种证型,但近代医家基于各自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经验又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卫明等[8]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多见肾虚证以及气虚阳衰证,而肝肾两虚及肝阳上亢则并非此患者群体中的最主要证型。其主张将本病分为中气不足、肝肾阴虚、命门火衰、肝阳上亢、心脾两虚、痰湿中阻和气滞血瘀等七种证型。李忠业[9]则主张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肝火上炎、冲任不调、瘀血阻滞、痰湿郁阻、阴阳两虚等七种证型。蔡光先等[10]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了1 0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现其主要证型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以及肝风上扰型。古炽明等[11]回顾分析了5 027例高血压病临床资料,发现高血压最常见的证型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以及痰湿壅盛证。程文江等[12]的602例高血压病例流行病学调研发现,城市患者中多见痰湿中阻证型,而农村患者中多见肝肾阴虚及阴虚阳亢证型。张发荣[13]将高血压病例分期后研究其证型特点,发现高血压Ⅰ、Ⅱ期多见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而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多见气虚血瘀型与阴阳两虚型。
3 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中医药在研究、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深化了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观察到了一些生物学客观指标与本病的证型的联系,发现了部分药物的治疗机制等。但中医药研究在该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中医辨证分型方面,仍然没有达成一个多数学者认可的标准,这就给临床研究带来了很多分歧,造成了很多重复性的的研究而互相缺乏参考的价值。不过,相信随着更多学者对此疾病的关注和更多研究项目的投入,中医药在该领域中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找准切入点,形成更完善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取得更大的成果,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和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造福。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2-256.
[2] 徐浩,陈可冀.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的进展、难点及对策[J].世界中医药,2007,2(1):3-4.
[3] 黄力,史载祥.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J].中国临床医生,1999, 27(12):10-12.
[4] 李青鸟.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因之我见[J].光明中医,2000,15(1):8-11.
[5] 魏贻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瘀论治浅议[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6):6-7.
[6] 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0,41(2):113-115.
[7] 张晓天.心脑喜康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相关神经肽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2):32-33.
[8] 卫明,陈可冀.老年高血压病100例疗效观察[J].交通报,1994,8(4):425.
[9] 李忠业,彭中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15(4):46-48.
[10] 蔡光先,朱克俭,韩育明,等.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观察[J].中医杂志,1999,40(8):492-493.
[11] 古炽明,丁有钦.高血压病证候文献分析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56-1157.
[12] 程文江,覃志成.原发性高血压病602例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4):261-262.
阜新市中医医院急诊,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高血压前期是在JNC-7报告中被首次提出,指血压介于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状态,临床大量研究资料指出超重和肥胖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治未病”属于中医学理论,是为防止疾病发生或者发展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其中心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健康管理则是改变既往单纯予以药物治疗的方法,以患者个人不同健康危险因素为根据而进行的健康综合干预。该研究主要从高血压前期概念与危险因素、生活干预为主的防治方式及治未病指导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3大方面,对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高血压前期建立健康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
关键词 ]治未病;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147-02
Study Guid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Health Management of Prehypertension
ZHANG Dandan
Fuxin Ci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Emergency ,Fuxin,Liaoning Province,123000 China
[Abstract]Prehypertension was first proposed in the JNC-7 report, refers to the blood pressure in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status ranged between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research data indicate tha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Diseas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disease or the development and taken its central idea of including non-disease preven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both changed in two ways. Health management is changing the method of previous drug therapy alone be healthy individual patient risk factors for different health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a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ree specific measures and risk factors in the concept of pre-hypertension, prevention-oriented way of life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to guide prehypertension aspects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ed prehypertensio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Treating disease; Prehypertension; Health Management
[作者简介]张丹丹(1975.11-),女,辽宁黑山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研究内科护理学。
高血压是以舒张压与收缩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因此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现代医学认为其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该病症目前仍较为广泛地存在知晓率低、控制率低以及治疗率低等问题,表明预防高血压的力度不足。随着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人群健康管理意识的逐步增强,探讨如何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下,制定规范化的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1 高血压前期概念与危险因素
高血压前期这一概念首先是在2003年的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JNC-7)报告中被提出,120~139/80~89 mmHg是其规定的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范围。临床研究指出,超重、肥胖是造成高血压前期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性别、年龄、吸烟、家族史以及空腹血糖等亦属于高血压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1]。由此可知:高血压前期危险因素繁多,了解并掌握其概念和危险因素,有助于针对性指导高血压前期患者建立规范健康管理体系。
2 高血压前期以生活干预为主要防治方式
高血压前期人群已处于亚健康状态,且已成为发展至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文献指出:与血压正常的人群相比较,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概率高达2倍,提示早期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给予规范健康管理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2]。同时JNC-7报告和2007年的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提出,改变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不良生活习惯应当是防治该病症进展的主要方式,具体可包括减少钠盐摄取量、加强运动锻炼、戒烟戒酒以及维持情绪稳定等多个方面。总体而言,高血压前期患者应该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着手,以建立规范的健康管理体系。
3 治未病指导高血压前期建立健康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与常规健康教育有所不同,健康管理是以患者个体健康危险因素作为依据,通过改变既往单纯予以药物治疗的方法,并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治未病”最早出自于我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成熟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是指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防止疾病发生、进展的目的,中心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就未病先防而言,注重通过饮食、精神等日常生活方式的调养预防疾病;就既病防变而言,注重掌握病症发生、进展以及传变客观规律,予以针对性调养以便防控疾病进一步恶化。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属于“头痛”、“眩晕”等范畴,肝肾阴阳平衡失调是其主要病理机制,外因多为情志失调兼饮食、劳倦内伤,内因多为体内阳盛阴虚、精气衰减[3]。随着中医治疗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中医理论中的“治未病”思想应用于指导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能够充分利用辨识体质、辨证论治等中医的独特经验,为早期防治疾病提供指导。
3.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重点在于养生,主张顺应自然客观规律的变化、保持精神持守而不外散以及调和阴阳平衡,以达到提高机体抵抗病邪、适应外界环境的目的。膏粱厚味、疲劳过度、情志不畅等均易引发高血压,高血压前期理念的提出是高血压防线的前移,对容易罹患高血压病症的人群具有警示作用[4]。
3.1.1 调理情志 情绪起伏波动变化大,是诱发人体血压升高的直接因素之一。祖国医学认为,突然而强烈的精神刺激会导致人体气机逆乱,造成体内血气阴阳失调,进而容易诱发疾病,因此消除消极情绪、保持精神愉快、维持平和心态等调理情志措施对于防控高血压前期的进展具有积极意义[5]。
3.1.2 节制饮食 祖国医学认为,若过食肥甘厚味则容易造成痰湿上扰,若过食辛辣等刺激类食物,加之烟酒无度,容易化火伤阴,最终导致形成高血压病症,因此合理制定膳食计划对于降低并维持血压水平尤为重要[6]。具体健康管理措施如下:指导患者坚持饮食有节制,以低盐、低脂、低热量为总原则,多食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均衡摄取酸、甜、苦、辣、咸五味,以使体内脏腑各得其养;坚持少量多餐制,以便减轻机体胃肠负荷。
3.1.3 加强运动 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使人体气血通畅、控制体重、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人体心血管调节能力,促进血压水平保持稳定。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户外有氧运动均是较好选择。但是高血压前期患者应当注意,需根据自己年龄、耐受度等条件对运动量进行适当增减,同时秉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锻炼意识。
3.2 既病防变
高血压前期患者自觉症状尚不明显,因而出现可疑症状且具备高血压危险因素者,应当行早期检查,以便争取控制疾病进展时间并确保良好治疗效果。中医体质学说指出,体质对于个体对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易感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可影响证候类型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7]。其中阴虚、气虚和痰湿被中医体质理论视为高血压前期中的危险因素,因此针对患者个人体质进行健康管理,有利于促使其机体恢复阴平阳密的平衡。
3.2.1 阴虚体质 高血压前期老年患者多为阴虚体质,形体消瘦、急躁易怒,常伴有腰酸腿软、尿黄便干等症状,所以应当从饮食和心理方面加强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健康管理。就饮食方面而言,告知患者多食芹菜、冬瓜、豆腐、瘦肉等食性平和、养阴清热的食物,同时应当避免辛辣等刺激类食物,日常可冲饮白茶、枸杞子茶等。就心理方面而言,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注意其情绪变化,以便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进而消除患者心理顾虑。
3.2.2 气虚体质 若高血压前期患者为气虚体质,则多表现为倦怠乏力、易烦健忘,久之则在其舌质暗红边会出现瘀点,所以应当从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加强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健康管理[8]。就饮食而言,应当指导患者多食黑豆、紫菜、海带等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的食物,同时应避免鸡肉、牛肉或生冷食物等,日常可冲泡山楂、绞股蓝茶等。就生活习惯而言,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住宅保持干燥、通风,气候变化较大时注意及时加减衣物。
3.2.3 痰湿体质 若高血压前期患者为痰湿体质,则多肢体麻木、头晕头重,所以应当从饮食和日常保健方面加强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健康管理。就饮食而言,告知患者多食山药、红枣等化湿健脾的食物,同时少食油腻食物。就保健而言,患者应注意避雨避寒,定期进行运动锻炼,轻柔按摩太阳穴等。
综上所述,高血压可引发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病症,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高血压前期发展的主要方法。治未病以预防为中心思想,是中医学说中的重要理论,指导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时以治未病为指导思想,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具体经由调理情志、节制饮食、加强运动等环节实现未病先防,并根据患者阴虚、气虚、痰湿等不同体质进行既病防变,有助于维持机体血压水平,且能够降低高血压前期发展至高血压的几率。
[
参考文献]
[1]刘巍,熊兴江,王阶.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中国中药杂志,2013,14(38):2416-2420.
[2]王雅琴,陈志恒,曹霞,等.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16):11-13.
[3]俞蔚,严静,章一丰,等.浙江三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病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6(33):668-671.
[4]贾成林,陈瑜,张腾.医药对高血压前期干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3,3(30):156-160.
[5]田坤明,王瑞,由天辉,等.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和干预[J].实用医学杂志,2013,8(29):1357-1359.
[6]刘倩倩,孙贵香,何清湖,等.高血压前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6(12):745-747.
[7]项颖,白桂春,吴黎明.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辩体质施护[J].中国基层医药,2012,12(19):1913-1914.
【关键词】健康教育;中医保健;高血压;对比效果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加上工作压力大,很容易造成一些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疾病,其中以高血压最常见[1]。目前我国患有高血压人群的比例正在逐年攀升,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克服高血压困扰刻不容缓。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寻找病因、采取措施控制疾病蔓延以及治愈患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将中医保健知识成功运用于高血压患者中,收到良好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0年12月200例确诊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男性135例,女性65例,年龄在33-87岁,均龄58岁;2009年1月――2009年12月200例确诊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140例,女性60例,年龄在34-80岁,平均年龄6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基本健康干预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高血压患者同时实施常规治疗方式干预,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2中医健康教育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保健健康教育。
1.2.2.1中医宣教制定中医保健计划,内容包括:①引发高血压的原因;②诱导原因;③采取控制措施;④饮食指导;⑤合理休息;⑥心理指导。将保健计划挂在病房中,并按时由责任医师、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讲解。
1.2.2.2落实内容在进行中医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时,要合理安排时间,并确保宣教的内容通俗易懂,方式避免重复单调,确保内容贯彻落实,保证教育质量。具体做法:①讲解内容因人而异,对于入院时间较短的,教育时要重点详细。负责护士需示范血压仪等设备的使用方法;②定期举办患者交流会,组织病人探讨各自体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落实中医教育[2]。
1.2.2.3中医保健内容中医保健内容主要包括:①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饮食需格外注意,合理搭配饮食,禁止食用高热、高胆固醇、高脂食品[3]。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g,多吃虾皮等含钙高的食物。戒烟戒酒,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纤维素的摄入量。②适当运动,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于失眠患者,睡前饮一杯热牛奶,温水泡脚都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中医保健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散步、慢跑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建议不可过量、剧烈运动。③心理疏导,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指导,排除病人烦躁、紧张、激动等消极心理,指导病人保持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另外,保证居住环境舒适,也可以避免烦躁心情产生。④教育评价,教育评价贯穿中医教育的始终,对患者的体重、血压、生活方式等各项内容进行登记。
3讨论
对病人实施中医保健教育措施,实验观察组病人五项功能指标明显得到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傅遂山.浅谈五行学说对中医养生的指导作用[J].河南中医,2010,30(6):53.
【关键词】中医体质辩证;慢性病;社区卫生服务
2008年全国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已经达到20.0%,2012年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2.6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过去10年,我国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比例总数增加了14.3%[1]。作者采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公布的中医九型体质[2]分类与判定把中医传统体质辩证与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科学性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 1一般资料 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通过应用中医九型体质量表,在本社区对慢性疾病患病人群进行登记。经过排查在本社区患病率最高的5种慢性病分别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支炎。5种慢性病的患病人群共1480例。对1480例慢性病患进行中医体质辩证调查,并登记在册。
2 方法
2 1 中医体质辩证调查
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实施。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患者外在的体质体征表现,根据中医体质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是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构建成由9个亚型和40个条目组成的自我评价量表。
2 2 纳入标准
(1)本社区已登记的慢性病患者。 (2)通过进行B超、生化、影像等检查,明确患有慢性疾病者。(3)持有正规医院开具的上述5种慢性病的诊断报告。
2 3诊断标准
5种慢性病的诊断标准依据西医诊断的诊断标准确定。
2 4排除标准
(1)精神疾患、行为障碍者;(2)病情严重者,不能配合调查。(3)未获得知情同意者。
2 5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根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公布的中医九型体质(文献[1]):按照中医体质类型概念框架确立编制量表进行计分[3],按照中医体质量表[4-6]进行评分 。
2 6 体质分布
1480例居民中平和质268例,气虚质438例,阳虚质334例,阴虚质469例,痰湿质314例,湿热质297例,血瘀质402例,气郁质272例,特秉质247例。绝大多数人有1种以上慢性病,其中高血压病867例;冠心病512例;糖尿病408例;脑卒中170例;慢支炎434例。
3 结果
中医体质分布及百分比4 讨论
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 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8]。中医体质辩证摈弃了传统医疗体系当中大众化、粗旷式的医疗模式。而是在中医体质辩证上更具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通过对人体体质的准确把握,从而达到对生命健康的全面管控和疾病早期的医疗干预。达到减轻病痛,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在九种中医体质当中,平和质属于体质辩证中的健康类型,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其他8种体质对人体健康是有影响的。气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气郁质以及血瘀质对人的总体健康均产生了负面影响,人的健康与人体的气血阴阳的功能活动有关,阴阳平和,阴平阳秘身体才会健康。气虚质和痰湿质往往是一起发生发展的,气虚则气化不利引起体内水湿内积,加剧恶性循环。说明生理功能与人体的气的旺盛程度以及有无痰湿邪气的阻塞覆盖有一定关系,而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气虚和痰湿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气虚可能导致或加重痰湿的形成,痰湿也可能导致或加重气虚的形成。气郁质还对精神健康产生能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出现心理和神志类疾病,要尽早干预。通过中医体质辩证,把握了慢性病人在疾病发展发生过程中基本身体状态,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11.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1- 7.
[3] 1350例社区慢性病人群的体型与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辛海,吴剑坤,金玫,徐春军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年6月第28卷第6期 CJTCMP,June 2013,Vol28,No.6
[4]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5] 朱燕波,王琦,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性能的初步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5-17
[6]朱燕波,王琦,折笠秀洌等.中医体|{似堡伍_k^程.日本公众卫生杂志, 2005,52:383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
药膳分会副会长
在我国,近20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膳食结构不合理所致的营养失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代谢性健康问题,如超重、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无不需要日常膳食的调整。节假日多饮多食等不节制的行为,也往往是上述疾患突发、复发、加重的主要原因。为此,四季养生,包括注重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药食同源、医养同理为原则,基于饮食调养,但更强调辨证辩体施膳、因时因地制宜的药膳,正为越来越多崇尚健康的人士接受与推崇。
药膳,应在精通中医理论的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相比于食疗,药膳更讲究药物、食物与调料形、色、味等的和谐。运用食物、药物所共有的“咸、酸、苦、甘、辛”五味,及食物所特有的“寒、热、温、凉”四气,把握其归经、功用,以及食用者之体质、体力与健康状况,通过适宜的配伍、剂型、剂量及烹饪方法,使“药膳”不仅兼具膳食色、香、味、形的基本要求,更能切合中医调整阴阳为中心的治则治法。
秋季天气凉爽,五脏属肺,宜于平补。因天气多“燥”,多发宿患,应慎用新登五谷,多食性味辛甘、温凉的食物,以养阴润燥。
虫草汽锅鸭
制法:全鸭1只(重约1 000克),宰杀治净后切分成10份装入汽锅内;取虫草15克置于其上,加葱结、姜片、花椒、黄酒、盐及适量清汤;上笼蒸至熟烂,食鸭肉、虫草及汤。
功用:补肾益精、益肺止喘、养胃滋阴,常食可预防气喘。
适合人群:久病体弱、肾虚、腰膝酸软、乏力及肺虚咳喘者。
营养成分:人均摄取蛋白质15.8克,脂肪19.8克,碳水化合物2.6克,胆固醇100毫克,约合能量250千卡。
上汤芦笋百合
制法:百合150克洗净浸凉水中;芦笋500克用盐腌制片刻后用沸水汆;锅内加鲜汤,先放入百合煮沸3~5分钟后盛出,与沸水汆后的芦笋一起放碗中;再将锅内鲜汤加酒、盐、味精等调味,倒入碗中。
功用:清心润肺、降压防癌,可常食。
适合人群:心悸失眠、久咳不愈、高血压、肿瘤及高危人群。
营养成分:人均摄取蛋白质1.3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9克,约合能量42千卡。
太极双耳
制法:锅内放30毫升植物油,烧热后加入100克葱白用小火翻炒至葱白变黄,将油倒在容器中冷却成葱油;黑木耳、白木耳各50克,水发、洗净,用沸水汆后沥水装盘,趁热加适量盐、糖、味精拌匀,淋上葱油拌和即可。
功用:润肺益肾、益气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