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范文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医学检验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

第1篇:临床医学检验知识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98-01

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及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较少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及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较少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检验科室也包括不同的分工,有的分工需要与临床医师沟通。就以检验科技师的工作职责来说,他们不仅负责所用专业仪器设备的调试、鉴定、操作、建档和维修保养,更是需要负责血液质量检查和储备工作,参加发血、实验检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成分制备。而这些工作都需要与临床医师沟通,具体了解血型等相关问题。有这样一些状况,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总是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检验技术的步伐,而临床医师并不愿积极去尝试,在某种程度上就容易导致不良的医疗合作关系的产生,从而容易出现医疗缺陷并引发医疗事故发生。

1.2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执行力差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执行力差是存在的关键问题。很多医院的检验科都设置了相关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些机制对于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临床医学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运行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制度规定的内容,严格最终质量管理制度。比如,在相关技术人员负责对血液及成分的化验检查等各项技术进行检查和监督的过程时,需要精确记下相关的记录,但是个别技术人员在数据记录过程中存在着误差。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制度明确规定,所有人员需要穿上工作装,但是有个别人员不对自己进行规范,而直接进入实验室。

1.3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考核较少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考核较少是存在的重要问题。技术质量管理的考核工作开展得好,能够督促工作人员做好质量管理。但是实际上,其更关注的是检验技术,很少会开展这方面的考核。另外,目前临床医学技术质量管理考核制度也不完善,质量管理的考核结果不与技术人员的奖金、职称等挂钩,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2 解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是解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检验科的工作与临床科室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和其他临床科室的沟通,熟悉不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进一步积累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检验科的重要工作就是为临床一线医生提供里相关的检验数据,能够进一步为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研究等提供参考[1]。

2.2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的执行力

一般来说,检验科需要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技术质量保证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检验科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管理小组要严格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检验人员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控,确保检验工作标准化、流程化、质量化。比如,对于仪器的设备和维护就要严格按照制度来做,在使用仪器前,对仪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不出现问题。在仪器使命之后,对仪器进行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值尽量降到最低。

2.3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考核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考核能督促检验科工作人员做好工作,最好是将考核的结果与其待遇、职称等挂钩,真正让他们能够重视质量管理,并全身心投入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检验科的具体管理,不定期地对检验科人员进行检验技术质量的考核和监督。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到整个检验过程中检验技术质量的考核[2]。

2.4 检验过程中的制度管理

2.4.1 加强制度管理是对检验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的最基本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和科室安全管理等制度,保证内部管理有章可循,并在工作中经常督查,确保落实,赏罚分明,以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

2.4.2 对检验室技术人员不断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培训;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组织学习与技术培训;有计划地派送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和学习,介绍国内、外医学检验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使检验室技术人员有更高的目标,推动检验工作跃上新台阶。

2.5 检验报告的管理

2.5.1 利用计算机查询系统可进行检验结果的动态分析,观察患者在某时间段内相同项目多次检测的结果,有利于临床医师分析检验结果与病情的关系,有利于检验技术人员进行检验结果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在发出报告单前,参考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的动态变化情况,确认报告正确后发出报告单。

2.5.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方法学改进,对于不甚清楚的检验项目数据通过计算机查询可及时了解检验项目的正常值或参考值。在家中可通过上网登录医院、检验科室的网站随时查询某些检验的相关信息。

2.5.3 某些检验结果常受到所服用药物的影响,检验室可与患者的病历纪录包括患者的全部用药史进行联网,检验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标记可能受到药物影响的病例,以便更好地解释其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出合理化建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的重要工作,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培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的执行力及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考核等方面进行介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做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检验科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第2篇:临床医学检验知识范文

(一)学生层面

第一,对医学理解不深、认识不足、缺乏信心和兴趣。现行医学教育偏重自然科学的成分更多些,大多教得晦涩难懂,学得自然无味无趣。殊不知,医学还广泛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科领域,适应社会、知法懂法、人文修养、人际沟通等也是医学生应知应会的本领。否则,就会更多地出现“白眼狼”“、只见病,不见人”等现象。第二,医学生前期准备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法律意识薄弱,与患者的交际沟通能力不足,学生与医生转换角色不及时、不充分、不到位,均导致实践机会失去,或实践效果不佳。第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现在的医学生不再把医生作为今后职业的唯一选择,很多毕业生进入相关医疗领域、甚至改行。因此,他们在早期的理论学习和后期的临床实践中均要求较低,以过关为原则,学习没有动力。

(二)教学组织、管理层面

第一,相关实践教学激励政策缺乏、资金投入不够。在很多医疗机构,依然是“重医疗、轻教学”,认为两者是“产出与付出”的逻辑关系。重视教学不够、支持力度及措施不尽人意。第二,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当。大多医院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均为兼职,如医教科、护理部兼管医生护士的实践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非医疗专业毕业,多为年老体衰人员或护理等专业转行。没有正规的教学管理学习培训,教学管理只是应付,何谈发展创新提高!第三,没有建立和完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是缺乏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二是还没有建立针对实践教学研究室、带教老师、学生规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临床医学教学反思

(一)临床医学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临床医学教学应该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不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截然割裂开来。医学生在前期的基础医学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的学习中,很多就应该与临床实践教学挂上钩,如病理生理、组织解剖、诊断学等,这些基础知识今后必将于应用临床。涉及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构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分析、诊治措施决策及实施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另外,在前期的学习中,还应该溶入相关医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的了解、熟悉或掌握,以明了当前医疗环境,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的养成。还要训练人际沟通、医患沟通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让学生明确早期基础知识与今后专业课程、将来职业要求是密切相关联的,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才会对比较枯涩难懂的医学理论知识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才能有效果。同时,这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强化理论知识、形成体系;二是实践经验也要善于归纳、整理、提炼、提高,使理论和实践互相融通,有针对性的、有关联性的课程讲授更生动、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听课和思考。这就形成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临床医学教学全过程。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符合认识论规律,学生学得明白、目标明确,学得有趣,学有所获,能在临床实践运用。临床实践的教学、训练也是不间断的,贯穿于医学教学全过程,它有别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就医流程、临床诊治过程,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训练、法律法规的学习,融合医患关系、明确医患法律关系;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提出辅检意见、综合分析信息资料、应用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提出疾病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或实施“诊断性治疗”。这种“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双循环进程的真实临床过程训练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理论和实践操作、实际工作能力要求的直观理解,减少了学生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盲目感和不熟练,尽量避免了“生手”、“学徒”所引起的患者的反感、拒绝检查配合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前述基于临床过程的临床医学教学(双循环进程)模式,也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这种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即从基础理论学习到见习实习实践的全教学过程;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的各知识、技能领域;从临床科室各研究室到教师、学生全体相关人员,均纳入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制度上有保证、指标上有重点、程序上严格执行,结果能挂钩兑现。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具体明确、考评到位到人。

(三)创造条件,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如火如荼,眼前的问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只有想方设法,争取各级各类资金投入,改善教学医院基础条件、强化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早期接触社会、体验临床,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遵循认识论规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保证生产实习实践效果。

(四)政策配套和倾斜

第3篇:临床医学检验知识范文

[关键词] 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血糖;静脉全血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a)-0187-02

在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当下的即时检验血糖仪具有操作要求简单、使用方便、获取检验结果快速的优点,我国医院各个科室都基本配备。在使用即时检验血糖仪的过程中,大多数科室对于血标本的采用都是比较随意的,同一个科室或者是不同的科室,有时采取静脉血全血,有时采取指尖毛细血管血[1]。血糖仪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它的标本要求都是采用指尖毛细血管血的,因为,采集其他的血标本有可能会产生错误结果。为探讨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检验结果的临床可行性。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该实验研究已经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26~68岁,平均年龄为(49±3)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4.2±0.5)年。男性患者30例,年龄为49~70岁,平均年龄为(53±6)岁,病程为0.3~10年,平均病程为(8.5±2.0)年。所有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都没有贫血病史,短期内都没有服用VitC类药物,排除尿酸增高患者,排除酮症酸中毒患者。

1.3 检测仪器

即时检验血糖仪购买自国内某个厂家所生产的血糖仪[2]。操作要严格依据仪器说明书,标本检测初期,对血糖仪采用厂家配套控制液进行常规验证,血糖仪显示正常,才可以检测血液标本。在全自动生化仪上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浆葡萄糖进行检测[3]。

1.4 检测方法

通过血糖仪对指尖血进行测定,测定完成以后,对肘静脉进行采血3 mL,放置1.5 mL入血清分离管内,放置1.5 mL入EDTA-K2抗凝管,将EDTA-K2抗凝管混合均匀以后,采用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静脉全血血糖,检测完成后,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比容,如果红细胞比容处于30%~55%以外,将标本舍弃,不进行统计学分析[4]。血清分离管血样经过30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血清标本,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浆标本的葡萄糖浓度。从进行采取指尖血到检测血浆葡萄糖的整个过程中,时间不可以超过30 min[5]。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P

2 结果

即时检验血糖仪指尖血血糖为(9.38±4.28)mmol/L,静脉全血血糖为(9.17±4.05)mmol/L,生化仪测定血浆葡萄糖为(9.96±5.01)mmol/L,三者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t=13.3812,P

3 讨论

血液和测试条中的葡萄糖产生氧化酶反应,瞬间产生电流,仪器中的电流检测器测定电流,将电流换算为对应的血糖浓度,就是即时检验血糖仪的检测原理[6]。影响血糖结果的因素就是红细胞比容,最初设计血糖仪的时候,所采用的血样是指尖毛细血管血,试纸条所采用的虹吸技术来吸取标本,所以,导致血样结果产生改变的因素和不同部位的血样和操作者的熟练度也有关联[7]。

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于2002年所的即时检验血糖仪使用标准[8],对比分析两部位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和血样检测结果的偏移程度都是负偏倚,其中,偏倚范围最高是13.8%,最低为1.4%,都没有超过20%。该研究表示,静脉全血血糖偏倚显著高于指尖血血糖偏倚,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检验结果的临床可行性,不管是采用静脉采血,还是指尖采血,即时检验血糖的数值都在接受范围内,但是采取指尖血样,检测结果更加接近血浆葡萄糖。

[参考资料]

[1] 丛玉隆.Poct的临床应用与存在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0(12):1325-1327.

[2] 李必浩,王宇,梁天北,等.快速血糖测定的全面质量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204-1205.

[3] 饶芸.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评价及其质量控制[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12(1):20-22.

[4] Clincal and Laboratory Stanards lnstitute.C30-A:Ancil-lary(bedside)blood gluose testing in acute and chron-icvale facilites;ap-proved guideline[S].2012,10(6):115-116.

[5] 于斐,程勇.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的临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12.

[6] 王娟.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比对分析[J].医学信息,2014,29(4):7-8.

[7] 沈翠萍.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16例的临床分析[J].维吾尔医药,2013,4(7):12-13.

第4篇:临床医学检验知识范文

关键词:临床化学;室间质评;能力比对检验评分;

Abstract: Clinical Chemistry between quality assessment capacity than generally used for testing (PT) score. Measuremen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alue falls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PT score of 100%, which means that qualified; beyond the allowable range is unqualified. Participate in the general laboratory quality assessment score based PT qualified or unqualified to judge whether or not the correction of a project. Comparative Clinical Chemistry PT score allowed range Ministry of Health Clinical Laboratory Center recommended allowable range found that some projects the allowable range is too large, and the same item in different target ranges are quite different. For the EQA laboratory results accurately reflect the work we carry out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llowable range and the Ministry of Health recommended RCV rummage center clinical chemistry 11 regular projects of PT.

Keywords: Clinical Chemistry; EQA; capacity for the test score;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04-01

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是通过多家实验室分析相同样本, 从而在实验室建立可比性,判断检验质量的高低,增强了实验室识别以及检测误差的能力,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其一般采用PT评分,允许范围参照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标准。为使质评结果能够准确评估实验室的工作,我们对11个常规项目PT的允许范围和卫生部临检中心推荐的RCV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不同概率下不同靶值PT允许范围的CV%

将11个常规项目参考值的上限以及下限作为靶值, 计算两个靶值PT允许范围的概率为95%( 即T±1. 96s ) 和99. 7%( 即T±3s )时的CV%。通过表2,可发现当靶值等于正常参考值上限或下限,PT允许范围的概率为95. 0% 时,九个项目包括K+ 、Cl- 、Ca2+ 、UA、Cr、TP、Glu、Alb及Urea的下限值的CV大于RCV; Na+ 、P3+ 及Urea上限值CV小于RCV;当PT允许范围的概率为99. 7%时, K+ 、UA的下限值和Cr的CV仍大于RCV。见表1.

3 讨论

通过室间质评活动, 能够显著增强临床生化检测水平[2]。但室间质量评价也有其局限性―只限于间接调查和评估, 不能实地考查。按照CLIA,88规定, PT评分是临床报告的最低要求, 如实验室出现不合格PT分数, 应立即停止临床报告, 标本必须转送其他实验室检查,直至检验合格后才可继续进行项目测定[3] 。目前质量评价活动的统计分析及数据反馈过程耗时较长[4], 因此,应利用Internet 技术,为室间质评提供了广阔迅捷的平台[5] 。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11个常规项目的RCV, 是在我国的国情以及临床上的需要的基础上,所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的最大值, 即如果实验室某项目RCV大于推荐的RCV, 则应及时改进;已达到推荐值,则仍应努力缩小RCV。由此表明,同一份项目的测定结果:有可能参加室间质评时PT得分为100%, 而室内质控却已超出了部临检中心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 或在其允许误差范围内, 但已超出室内质控确定的允许误差范围。为准确评估室间质评结果,参加室间质评的实验室, 无论PT得分为0%还是100%, 均应结合该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各项目确定的允许误差范围进行对比研究, 从而提高检验质量。

综上所述,应提倡技术人员以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着的质量问题为目的, 决不能以质评成绩论成败,使其不要将质量评价成绩作为评优的依据, 从根本上保证质评结果的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 贾利军.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分析当代医学[J].当代医学,2011,230(3):95-96

[2] 杨燕,邵耀明,贺建.临床化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2985-2987.

[3] 李广权,周卫东.生化室间质评物在提高生化结果准确度的有效利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104-105.

[4] 姜晓.浅谈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51-252.

[5] Johnson PR.The contribution of proficiency testing to improving laboratory performance and ensuring quality patient care [J].Clin Leadersh Manag Rev,2004,18(6):335-341.

第5篇:临床医学检验知识范文

【关键词】 筋膜炎;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22-01

颈肩肌筋膜炎在临床疼痛诊疗中多见,目前治疗颈肩肌筋膜炎主要采用神经阻滞、关节腔内注射药物、理疗及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1-2]等措施,具有一定治疗效果。我院疼痛门诊采用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配合热疗治疗颈肩肌筋膜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的20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男112例,女88例;年龄18-62岁,平均42岁,病程1d-6m。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理疗+热疗)患者端坐在椅子上,采用北京力普康医药科技发展公司制造京医械准字(95)第227072号LH402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先在患者颈部或肩部上寻找压痛点及软组织硬节,用定位笔标记,用韩氏穴位的理疗贴粘上。具体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颈部肌肉情况和耐受程度,使用(2/100Hz)DD波交替输出,刺激电流强度以患者不产生疼痛为宜,一般强度为8至30mA。同时采用重庆医用设备厂生产的TDP治疗器照射,照射距离为30-60cm,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热感,皮肤出现绯红色斑为宜,时间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氯唑沙宗片一次0.4g,一天3次;复方丹参片一次3片,一天3次;维生素B1片一次20mg,一天3次。连续服用10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两周后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6个月后的电话随访结果。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①痊愈(优):原有症状完全消失,颈、肩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②显效(良):原有症状明显减轻,颈肩不当时仍感疼痛;③有效:原有症状减轻,疼痛或病情有所改善,但不明显;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 ±s)表示,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观察组的痊愈例数、显效例数、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痊愈例数、显效例数、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颈肩肌筋膜炎主要是软组织损伤引起肌紧张、肌痉挛。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热疗对慢性炎症效果较好,可能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并可通过神经机制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主要通过经络穴位的神经反射和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而达到镇痛,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敷磁部位的肿胀消失,而且临近组织的肿胀亦消失,缓解肌肉痉挛。曲梅[3]等观察到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取得了较显著短期疗效。红外线主要是热作用使局部血管肌小动脉扩张,血流加速以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加强局部组织营养,加速代谢产物的吸收,温和热量使肌肉松弛,解除肌肉痉挛,降低神经兴奋性。对照组经口服药物,氯唑沙宗片主要为中枢性肌肉松弛剂,主要作用于脊髓和大脑皮质下区域而产生肌肉松弛效果。复方丹参片主要是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消除或控制疼痛病因与致痛因素,减轻或缓解病人的痛苦,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是药物疗法的目的。但不良反应明显,主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其次是头晕、嗜睡等。本研究观察组短期的痊愈例数、显效例数、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达到83%,无一例不良反应。半年后随访优良率仍有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

通过两组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表明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配合热疗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比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更能有效改善疼痛、关节活动和正常活动,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木南,刘献祥,戴西湖.臂丛麻醉下推拿治疗肩周炎250例对照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3):37-38.

第6篇:临床医学检验知识范文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生素序贯治疗的临床评价 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与药物经济学评价 美罗培南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社区获得性肺炎两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序贯疗法的临床评价与成本分析 DUR与DUE方法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用药情况评价中的应用效果 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效果评价 C反应蛋白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疾病严重性评价中的作用 PSI评分与CURB评分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评价中的比较 我院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治疗临床分析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研究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观察 社区获得性肺炎231例临床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 Detsky A S.Sources of bias for authors of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J].Can Med Assoc J,2006,175(9):1035.

[10] Choudhry N K,Stelfox H T,Detsky A S. Relationships between authors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 J Am Med Assoc,2002,287(5): 612.

[11] 胡晶,陈茹,谢雁鸣,等.科学和规范的改编临床实践指南[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7(3):226.

[12] C Richard Conti M D. What makes a good doctor?[J].Clinical Cardiology,2005,28,(11): 496.

第7篇:临床医学检验知识范文

1.1医院管理制度方面因素。医院对临床医学检验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质量控制力度不够、核对制度不严格、责任落实不到位、检验数据和文件管理模式落后与制度不佳等因素均可以使得临床医学检验的结果出现偏差;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难度高、专业性强而且工作强度大,医院缺乏相应缓解压力、奖励优秀的措施也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1.2实验室方面因素。实验室医学检验的医疗器械老化破损或是更新不及时导致其精确度和可靠度严重下降从而影响了检验的质量;实验室的检测环境不达标或是不符合标准实验室的要求和规范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实验室试剂未按要求保存或过期变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1.3检验人员因素。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而操作、由于不了解注意事项而对医疗仪器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正确、对检测过程的记录不完整或记录错误、与临床医师沟通不畅等;检验人员对检验知识缺乏深入地理解以及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或是混淆检测项目等问题;由于检验工作强度和责任很大,导致检验人员由于压力过大或是过度焦虑紧张而工作失误率上升。

1.4患者方面因素。患者及其家属受教育程度低或是对医生不信任而导致其在就医过程中不配合以及不按嘱咐的要求保存和送检样品,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失真;同时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疾病状况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可见,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样也是临床医学检验过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2应对问题的质量控制措施与对策

针对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若干问题,笔者分别从临床医学检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对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的措施办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2.1临床医学检验前:首先,最重要的是医院相关部门要完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医院要严格落实检验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和仪器试剂的保存和更新制度、对检验人员加强检验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并增加相应的缓解压力、惩罚错误、奖励优秀的措施制度等。其次,在进行临床检验前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完整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如性别、年龄、病情及禁忌症等,并详细耐心地告知患者检验采样前的注意事项。

2.2临床医学检验中:在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是想要详细的了解并熟知检验的注意事项和医疗仪器器材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而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定时地对医疗试剂和器械进行相应的保养护理或是更新措施,以保证临床医学检验过程的有效进行。此外,在检验采样的过程中,检验人员一定要保证患者的正确采样,如果患者需要空腹一定要空腹采样。

2.3临床医学检验后:在临床医学检验完成后,要对检验结果进行核实和审查,建立数据库,并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测结果的信息输入数据库,同时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此外,还要制定具体的临床医学检验的操作手册,建立起统一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而且检验人员和临床各个科室的医师和护士要加强交流,并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检验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检验工作的效能。

3小结

第8篇:临床医学检验知识范文

1.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缺乏

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由于质量管理意识的缺乏,从而在日常临床检验中就容易出现一些潜在的检验质量隐患。现阶段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缺乏的表现主要为:第一,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上层管理者主要是负责安排规划工作,一旦忽略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就会导致日常检验管理工作出现严重问题。第二,技术人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一些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其在日常工作中抱有应付的态度,并且对于涉及到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方面的工作更加不负责任,这些都不利于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升。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

对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是当前医学检验科较为严重的额问题之一。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大多数管理者与检验人员关注的都是临床检验技术,而忽视了对这方面工作的考核。而且有的大型医院即使存在考核制度,但考核结果不直接和技术工作人员的职称与奖金挂钩,从而造成检验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1.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在部分医院的检验科都创建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些管理机制的存在对于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流程与岗位职责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由于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管理制度真正落实,从而影响到检验技术工作的质量。例如,技术人员对于血液化验报告需要进行记录,但一些技术人员在记录时多少都会出现一些偏差,还有部分工作人员进实验室时,没有依据相关要求穿工作服,这些都是因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够而导致的。

1.4临床医师与检验技术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

检验科的分工有很多种,有的分工需要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以检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来说,其负责的工作内容包括对检验设备仪器的鉴定、调试、维修养护等,有的甚至需要对血液质量进行检验与储备,并且参与实验检测、交叉配血以及血型鉴定等问题。这些不同种类的工作都需要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3]。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这样的一些状况,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希望医师能够始终保持检验科技术的进度,而有些医生并不愿意去尝试,从而就影响到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且诱发一系列医疗事故。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2.1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意识

在当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只有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才能使工作人员从主观方面意识到质检工作的重要性,也才能充分做好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①医学管理人员应当自觉加强自身的学习,从医学检验工作的基本出发,进一步强化急救知识与急救医学等方面的培训。要重点对一些新仪器操作原理、新测定方法的步骤进行培训,从而提升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者的基本医学素养。

②作为一名检验技术人员,只有充分提升检验质量管理意识,才能切实做好自身的检验工作,所以应当将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作为核心内容,时刻重视对质量的管理与监督。

2.2强化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

将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结果与质检人员的职称、待遇挂钩,使其充分意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检验科管理力度,对检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质量监督与考核,尤其是做好检验技术质量方面的考核工作。

2.3强化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机制的执行力度

在现阶段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只有检验工作者严格依据相关标准章程办事,管理人员严格医学医学制定的相关管理机制对技术人员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检验质量管理工作的流程化与标准化。例如,在使用与维护仪器设备时要严格依据制度标准进行,仪器事前前要认真检查仪器各部件,确保使用时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在使用之后还要进行一定的维修与保养,尽可能降低实验过程中因仪器设备而导致的误差。

2.4加强临床医生与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有效沟通

由于临床科室与医学检验科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所以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应当尽可能加强与各个科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各个科室进行疾病诊断的标准与依据,了解临床上一些多发病与常见病的基础医学知识,从而为临床检验工作积累足够的经验,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就当前临床医学发展状况而言,检验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临床医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检验数据,从而帮助其进一步诊断病人的病情变化、尽早查明致病原因,最终制定出科学的诊疗方案。因此,临床各科室医生的看法与意见就成为改进检验科工作质量的关键要素,所以临床检验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结语

第9篇:临床医学检验知识范文

题目: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措施

摘要:在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本文就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措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医学检验 临床技术 重要性 现状 提高措施

医学检验技术是辅助临床检验的一个重要方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水平,影响着治疗的安全性。快速、准确的临床检验技术能够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时间,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1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内容多种多样,从内容上看,包括尿液检验、血液检验、粪便检验、检验、羊水检查、前列腺液检查、脑脊液检验、胃液检验、引导分泌物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检验,根据检查诊断活动、检查项目领域、检查技术内容的差异,检查方式也有所不同。医学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影响,细菌鉴定、药敏实验等,都关乎着临床诊疗工作的成败。

2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现状

现代化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强调多学科的配合与渗透,满足检验工作的要求,检验工作是一门综合化的学科,各类单项学科技术对检验工作都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就现阶段来看,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可以应用在医学诊疗工作中,在保健、卫生预防、康复领域也有广泛的使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临床医学诊断工作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无论是在规模建设、机构设置还是普及率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统一化的管理机制,制剂管理、仪器配置、实验室设置、科室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导致医学检验时常发生错误,此外,各类新技术的诞生也对临床检验人员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需要针对临床检验工作的要求进行改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

3提高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措施分析

3.1提高临床标本的采集质量

在临床标本采集前,要核对好患者性别、姓名、待检验项目,向患者解释相关注意事项,保证检验准确性。以血液标本的采集为例,在采集前,要控制好受检者情绪的稳定性,保证标本、注射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在血肿部位采集标本,在采血前5~10min,避免剧烈运动,空腹时间以8~10h为宜,避免超过16h,不在输液同侧采血,避免输液稀释受检者血液。在采血时,受检者采取卧位与坐位,先使用酒精擦拭消毒,待酒精完全干后,再采集标本,及时加入抗凝剂。对于尿液标本的采集,要叮嘱患者避免服用抗菌药物等禁忌药物,保证标本的新鲜,控制好尿液PH值,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检验单应该注明患者的详细信息以及申请检验的项目、标本采集的日期时间、化验的日期和时间等,检验科要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手册,将具体的标本采集方法、运送条件、保存方式、注意事项、患者责任等做出详细说明。医学检验只有系统化、规范化,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才能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2注重检验与临床诊断的沟通

作为检验人员,要加强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每一位医生都可以了解具体检验项目的方法和含义,如果发生异常,要及时将消息传达给临床医生,与其一起讨论异常结果的产生原因与对策。此外,检验人员也要积极学习,听取临床医生的建议和意见,完善自己的检验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3.3保证检验质量的控制水平

在检验之前,要检查各类检验仪器的备用状态,严格按照仪器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给临床检验造成误差。对于试剂的使用,首先要保证试剂质量,检验工作结束之后,要加强仪器的保养和维护,详细记录仪器的维修和使用情况,提高检验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依据。

3.4促进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

各个科研机构、医学院校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很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成果的转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学检验技术水平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个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宣传,针对部分企业缺乏成果转让费用、缺乏专利的问题,可以采用技术入股的形式,降低转让门槛,开拓科研机构与大中专院校的经费来源,保证研究工作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

4结语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对于治疗效果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医疗体系的转型下,我国医学检验技术的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阶段下,我国相关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要加强科研速度,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促进医学检验事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玉杰。探析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与相应解决对策[J].人人健康,2017(12)。

[2]周丽华。完善临床医学检验方法的探讨[J].人人健康,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