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笔者觉得光靠课堂是不够的,还要向外延伸,建立网络,如今的计算机应用早已经离不开网络,适当增加一些有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师一定要在课前精心制作好课件,运用投影仪和大屏幕,先讲解后练习,效果会更好。笔者还针对大部分学生家家都有计算机的实际情况,把有关课件、部分模块习题和模拟试卷及其答案、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学和练习。,这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总之,在计算机祷训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讲解和演练,学生如何自己的去学习和训练,上机操作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上机操作环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效果,强化上机操作,突出技能技巧,注重双边教学,抓好信息反馈,建立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作用,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由此而言,基于教学中的网络运用与课程资源共享,实现计算机教学的践行与发展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效果
在教学顺序上,可根据教学需要,不完全照搬课本目录。如笔者把数据库放在Windows操作系统和Word文本编辑的后面进行讲解,学生对计算机及其功能的认识就比较容易由感性向理性过渡,对计算机如何处理信息的过程就想急于了解和掌握,从而引起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兴趣和愿望。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还适当演示、操作一些游戏,目的是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人说会用计算机玩游戏的,学计算机知识肯定快,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兴趣是学好计算机知识的前提,学生会玩游戏或会打字,这说明他们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开、关计算机自如,能够比较顺利地调出游戏程序和文字操作系统,这就为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道打开了大门。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教学实践中,笔者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把他们分成若干课题小组,每组10人,并分别交给他们不同的任务。
“任务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并通过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任务学习”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任务的设置,任务设置的太简单,没有挑战性,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然而如果任务太难,又起不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反而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产生畏难情绪。鉴于此,在任务的设置上,要体现层次性。对于基础不同,天赋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让他们都可以在自己能力的范围之内,通过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让他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有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能促使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激发课题小组的协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都是非常有益的,从而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还按照学生易于掌握的顺序合理安排,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完成由不知到知的过程,逐步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二、强化动手操作,突出技能技巧
实践性教学历来是中职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计算机实训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演练示范、指导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而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实践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不等于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教师的示范指导是学生技能的关键环节,通过示范,使学生获得关于练习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教师的示范运用是规范的,示范的结果是准确的,示范的速度应缓慢进行,对技能操作的关键动作应重复进行。有了示范指导,可克服学生训练的盲目性,缩短训练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其目的是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因此在教授计算机知识时,一定要从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出发。教师通过演练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而学生在比较系统的了解计算机专业理论之后,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教师在做演示操作过程中,还要经常提问并把知识要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完成技能训练,这样多次反复操作直至熟练掌握为止,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三、注重双边教学,搞好信息反馈
教学活动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讲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如果教师只顾自己讲解,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就失去了讲解的意义。因此必须搞好学生的信息反馈,特别是计算机实训教学,更是如此。笔者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巡回来指导,检查学生的上机操作练习,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某一问题都感到困难时或普遍存在某一错误时,立即叫学生暂停操作,对这一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或纠正错误,然后再进行操作技能训练。同时要求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特别是在完成试题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笔者都分门别类,对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统计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这里耐心是很重要的,对于反馈到的共性问题,笔者还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分析自己是否在教法上有问题。在教学中如果忽视反馈这一环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出现障碍就不能及时消除,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
1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谈到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很多人似乎比较模糊。一种是认为计算机专业就是能熟练使用一些办公、动画或平面图像处理之类的软件;另一种则极端的认为,计算机专业就是只要与计算机沾边的什么都要学,包括硬件、软件以及网络。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难题,因为计算机专业涉及的方向太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想跟上技术的更新真的太难。据了解,现在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几乎离不开几大块:应用设计类、网络类、软件开发类。但由于中职生自身的素质因素,我们的课程难度也是一简再简,样样都学一点,可是样样都不精。学生觉得学着没用,对口就业率低,教师没有成就感,专业特色难以体现。
2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曾读到朱孝平同志《职校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的文章,文中提到了中职生课堂教学的三点要素,即适宜、有用、有趣。其中一些观点给人启发,对当前中职的专业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价值。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以及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特点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2.1适宜
文中提到,“适宜”就是要“学得会”。具体措施就是要过滤掉过难的内容,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多实践。对于计算机课程,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在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但问题是,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做得不够就是做过了头。比如,对于“过滤掉过难的内容”,我们为了精简课程内容,降低难度,很多中职学校将程序设计类课程全部减去,目的就是不要为难学生。因为这类课程理论性、逻辑性比较强,怕学生学不会,学生似乎也开发不出能用的软件。然而,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连最基本的程序设计方面的思维都不具备,作为专业教学管理的主体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也不将这类课程纳入,那就是教育的失职。因为程序设计可以说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不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哪个方向,只是在偏重程度上有所区别而已,但绝不是完全没有。再如“多实践”。我们的很多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由于硬件要求高,设备更新速度慢,耗材量大,成本高,导致学生只能浅尝辄止,吃不饱,甚至让理论学习占用了原本实践操作的时间,对学生来说却是不公平的。这就是做得还不够。
2.2有用
文中提到,“有用”就是所教的内容学生能在现在或将来用得着。我觉得这里的有用应该分隐性和显性两种。在部分中职学校,很多学生比较抵触文化课,觉得没用,因为有些同学觉得自己不打算参加高职高考,再加上本来基础就不好,学起来更加痛苦。在这方面,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引导。例如,学习语文能培养一个人感性思维能力,加强洞察和理解力;学习数学能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思考的严密性和严谨性。这些对专业学习都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培养的中职生不应该总是定位在只会动手而不会动脑的机器。正是这两种思维能力的欠缺,中职生在面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时望而生畏,面对平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网页设计类课程时则只会照猫画虎,不能理解别人的作品特色,不会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更没有属于自己的创新理念,从而把技能学死。所以,这些文化课带给学生的就是隐性的“有用”。而显性的“有用”就是专业类课程了。然而,这个“有用”又因为标准制定者的主观因素而出现定位模糊或错位的现象。例如学习某款软件时,由于软件版本的更新,就纠结于学习老版本是否有用;某种编程语言的流行,就纠结于曾经学过的某种语言是否有用。诚然,学习最新版本和最热门的语言当然更好,但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太快了,一味追求最新永远不现实。教师或学生都不能以此找到不教或不学的理由。再者,就是在面对中职生时,我们总是谈理论必色变,似乎如果重视理论学习就是违反了职业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学生难掌握,就认为学起来没用。任何一门学科和技术都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支撑。技术方法更新很快,但基础理论是不变的,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技术。如果只教给学生怎么做,而不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做,那么学生就变成了只会收割不会耕种的农民。我们只图学生在某个具体的任务上学得快,做得好,老师学生都轻松了,可是技术更新了,老的技术淘汰了,学生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学习,不能自我更新和提高,于是又归零了。
2.3有趣
文中提到的“有趣”就是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感。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由于操作类课程诸多,要做到有趣却是不易。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现在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师要想严格施行,必须要为每节课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大量的心血。如果一个老师不是具有强烈责任心和教育热情,真的很难坚持。再加上由于计算机课程更新速度很快,某门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也通常是经常变换的,这学期为每节课搜集的材料下学期就可能由于课程的停开就作废了。因此,很多专业教师也不太愿意为了只上一个学期的某门课而花费那么多心血。因为毕竟按照传统课堂,按部就班的上课完成教学任务更加轻松一些。职业教育不同基础教育,通常情况下,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大可能在短期内频繁变化,教师所教的学科也永远是固定的,所以教学资源可以使用很久,教师愿意主动花时间投入。因此,对于职业学校来说,一方面作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除了要加强教学质量监督和管理外,也要将激励措施作为常态来施行,让教师觉得辛苦付出是值得的;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听取和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利用学生的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激励教师主动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另外,“有趣”还要跟“热闹”区分开。有些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华而不实。“有趣”必须建立在充实的课程内容,巧妙的环节设置,生动的思维启发,立竿见影的实践效果上。不能片面认为师生互动了,学生开心了,就认为是一节好课。现在很多的公开课,优质课都在一味强调课堂的活跃性,学生的主导性。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以此为标准,对于一些理论性比较强,难度较高的课程,我们也不能一味排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例如,程序设计类课程,一个算法的学习对于中职生来说,如果没有教师对原理的分析讲解,即便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味靠学生自己探究,摸索是很难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时候,学生能专注地跟着教师精彩的分析和引导,积极思考,循序渐进,然后豁然开朗,也不能说就“无趣”。因此,形式是给别人看的,而效果才是自己真实的感受。
一是课程地位的特殊性强,但学习的内驱力弱,学习的韧性不足。根据就业市场的信息表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无论从事软件开发还是从事软件维护,该技术都占较重要的份量,尤其是就业前景较好的计算机维修师、网络管理、软件维护人员等,业内该课程所占的技术份量都在70%以上,甚至达到100%。但多数学生对门课的重要性、特殊性的认识并不到位,认为全部是硬件知识,一看就会,学生常常会轻视,容易满足于"眼见为实",钻研不深,一知半解。还会觉得组装与维护课程无非就是拆拆装装,也远没有计算机设计、网站制作等课程有意思,课程比较枯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二是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学习的运用能力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学好,需要多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素质的支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从基本理论素养到动手能力都不相适应,知识运用能力弱。
三是课程教材、实验设备更新不及时,甚至严重滞后,与计算机硬件软件发展不相匹配。由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一段较长时间,而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却在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如著名的摩尔定律就说明了计算机行业的硬件产品每隔18个月就完全翻一番,而新的计算机产品、技术与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相矛盾。而大多数中职院校教材并不是每年都更新,所以授课教材上的知识点往往落后社会科技发展五六年时间,学生觉得课本上的知识过于陈旧,学了也无用。其次,实验的硬件设备更新不及时。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快,而由于教学经费的问题学校实验室的硬件设备不能经常更换,这就造成了学生练习用的设备滞后于现实的主流硬件设备;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打折扣。
教学改革与反思
一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变传统“一支粉笔一堂课”的教学模式。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充分利用视觉信息,更能让学生接受。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
二是增加教学实践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摆脱传统理论教学,注重劳动技能培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微机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教学去实现。为此,我校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教研组专门制定了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以及互联网资源弥补教材的滞后性,让学生及时掌握计算机前沿知识。
(一)充分利用我校的电子白板教室资源,在讲述课程的时候,完全摆脱了课本教材的束缚,例如在讲述CPU的知识的时候,由于课本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仍然停留在双核时代,对当前较为流行的酷睿i7/i5/i3等系列的CPU介绍几乎没有,而这些高性能的CPU是现在主流配置也是学生急于学习的兴趣点,相对于互联网上对于酷睿i7/i5/i3系列的介绍资源则是丰富多样,我经常像这样直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整理学习教案课件,让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教学效果良好。
(二)课后我还专门开通了教学的博客和微薄,课后作业和教学的一些难点和重点一般通过微博或博客发表出去,利用互联网的通讯也增加了学生和老师在课余时间的互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授课更好的开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三)通过互联网直观授课不但让学生拓展了学习知识视野,更是直观的给学生演示了如何使用互联网搜索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去学习知识。例如CPU发展至今,种类繁多,每一代CPU都有自己的特质,CPU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质,有自己的代表产品,这些产品有哪些优点?推广过程中出现了那些问题?那些CPU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研发新的CPU时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每代CPU之间的区别?等等这些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给学生一一讲述,我们可以直接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完成这些作业,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去学习,去探索;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工具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应该是中职生的基本技能,更是中职生向上求学和提前就业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张世伟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5)。
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是现如今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工作中心。在现如今这个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之下,中职计算机课程具有一定就业优势,所以在中职教育体系之中一直广受关注,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互联网+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体系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云课堂教学也是在这一背景下而涌现出来的全新教学理念,将其应用于中职二年级计算机教学活动之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改善传统教学课堂学生操作能力不足等弊端。为了能够将其价值有效发挥出来,笔者也就其应用优势以及具体应用措施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云课堂背景下中职二年级计算机教学优势
基于云课堂背景开展中职二年级计算机教学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教学效率[1]。云课堂在线学习平台,在云计算教学体系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本就是由课程信息、活动交流、资源建设管理、信息记录等模块而构成的,将其应用于计算机教学课堂之上,就能有效发挥出其教学功能强大等特征。教师在课堂之上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需求来合理应用各个功能模块,从而有效实现教学内容传递、教学评价支持、教学活动支持等效果,最终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还能有效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领域之中,云课堂还可以积极借助于自身强大的交互功能来来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可以借助于云平台、论坛以及聊天室等模块来展开交互活动,从而有效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掌握计算机教学内容。
二、云课堂背景下中职二年级计算机教学优化对策
(一)借助云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计算机教学期间,实训教学可谓是中职二年级学生教学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重要部分[2]。为此,及时优化计算机实训教学体系,是有效提升计算机教学实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针对中职学生呈现出来的自主性不足、学习独立性不足等问题,从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着手来为学生构建实训教学平台,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接受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实效。例如,在进行路由、交换命令使用等基础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趣且便于学生理解“云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从基础化计算机实训内容着手来让学生感知云课堂魅力以及应用价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之后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二)借助云课堂资源丰富计算机教学内容在中职二年级计算机教学期间,考虑到教材资源有限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可以借助于云课堂上的丰富资源来丰富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选择,这样就能有效优化整个计算机教学环节。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的时候,即可为学生借助于云课堂上丰富的视频、图片等资源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这能降低理论知识抽象度、提高学生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云课堂所具备的交互性功能来为学生构建互动教学情境,这能有效为师生互动提供良好保障。例如,教师在进行“搜索引擎”这一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期间将搜索游戏竞赛应用于课堂之上,同时让游戏过程中获胜的学生分享自己搜索经验,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计算机操作乐趣[3]。在完成教学情境构建之后,教师还可以以任务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以“幻灯片创建超链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针对于学生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来指导学生合作设计一个幻灯片任务,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实训中得到提升。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录播、直播等形式来将教学过程上传到云课堂平台上,这样就能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与反思提供资源,从而有效提升中职二年级计算机教学效果。
(三)加强云课堂教学微资源建设在云课堂背景下的中职二年级计算机教学质量要想得以保障,教师还需要加强云课堂教学微资源建设,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意义非常,同时还能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效结合。在微资源建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确保主题明确、内容针对性强,时长可以控制在10分钟之内,满足网络传播与播放要求。其次,教师在制作的时候,最好是为学生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与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计算机操作积极性,最终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Flash动画制作”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之前为学生制作微课程资源,立足于教学目标来制作微课,然后将这一课时重难点集中于微课视频之中,制作完成之后将其上传到云课堂之上,而学生在平台之上则可以自主预习与思考,并且按照视频之中提出的任务要求来制作出相应的动画视频,这样学生才能有效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其次,课堂之上教师就可以基于此来进行教学,解答学生疑惑,在整个课堂期间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后教师在即将结束的时候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以此来有效巩固教学内容,并且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到云课堂平台之上,教师则在上面直接评价,学生相互之间也能评价与讨论,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就业导向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这也给中职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但是近几年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常低,究其根本原因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中职院校必须从市场需要出发,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使中职毕业生符合市场的需要,才能提高就业率,使毕业生学有所用。提高计算机毕业生的就业率,必须要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与企业要求接轨,基于就业为导向背景下对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进行改革非常有必要。
1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呆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学科的知识也随着发展,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计算机教师必须紧随学科知识的发展而发展,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识,并要在短时间内,把这些知识在计算机课堂上传授给学生,难度非常得大。不少教师专业技术水平非常高,但在教学方法的处理上并没有动脑筋,他们更多地还是喜欢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想方设法将更多的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而学生也只能一味地接受。即使有一些操作练习,也大都是机械式的模仿。更新的计算机知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中感到疲惫甚至是厌恶,学习效率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2过于重视成绩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考试的内容主要来自教材,教材的内容较为落后和刻板,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取得好成绩,但动手能力非常的弱。许多考试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差,以致在工作中频频出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要在学期末进行学期考核,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进而改正,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1.3计算机教师的素质偏低
计算机专业知识变化快,信息量大,对于计算机教师而言,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非常的重要。但是,教师上岗以后,学校就忽略了对教师专业的培训。由于教师的活动范围较小,与市场和企业的接触几乎为零。所以,教师即使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对市场和企业的需要缺乏了解,所以,不能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传授有用的知识给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不受欢迎。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动手能力比较弱,不能及时且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2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2.1以就业为导向的概念
中职生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毕业后的实际应用。反思当下我们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暴露的问题,我们可以轻松得出结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能提高中职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就业率的提高。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为导向,而不是盲目地去教;就是要彻底解决困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一些问题,以顺利就业为目标科学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面向的是市场的需要,所以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具体岗位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进而实施。中职学校只有打通市场,了解市场的所需,把学生培养成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才能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寻得一席之地。
2.2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不同于其它学校,它的教学应该跟随市场需要的改变而调整。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变革传统,建立起全新的教学思路,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等都要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个角度出发。要研究社会、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将这些要求及时融入到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中去,按照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同时还要随时关注社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适时对原来的教学模式予以调整。
2.3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他们的就业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强化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要积极吸收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强学生的技术实训操作。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对专业能力提升的实际需要,帮助他们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既有知识又能动手的优秀人才。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训练中,要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在具体的模拟、演示和实验过程中,要突出实用的原则,多放手让他们自己不断地练习实践,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中职学校与相关专业的企业达成合作共识,不定时的组织学生到企业去进行实习,让学生讲专业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椭圆形工具组时,根据学生绘画的实际需要,对所使用的工具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同步的进行操作。对实例中出现的操作如“交互式透明”等工具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自我思考和操作当中掌握要领。
2.4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教学的作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普遍偏低,不注重与社会市场的联系。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较为陈旧和死板,和市场严重的脱节,不能使学生符合市场的需要。所以,必须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对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符合市场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社会需求;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074―02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已久,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教学中如何适应社会需求,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探索。通过对实际教学进行观察,对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为以下几点:
1.计算机教学偏离就业目标
在一些中职学校开展的计算机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大多以课本为主要教学依据,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未能将其与就业相结合。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学生在就业时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型人才能真正受到社会欢迎。尤其是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下,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却并未能切实做到这一点,偏离就业目标,不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的情况时有发生。
2.计算机教学不重视实践运用
中职学校对计算机教学课程安排的课时一般不多,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在讲述了基础知识或基本操作之后再安排课程进行实践和运用。但是,计算机又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实践课程,是将所学书本知识加以运用的课程。因此,如果教师不重视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而是空洞地讲述理论知识,那么,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学生觉得理论知识枯燥无用,不愿再认真学习计算机课程。这样一来,既无法对理论知识理解透彻,也没有掌握实践运用的方法,必然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将知识点口述一遍,让学生记住即可。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无法进行自主思考,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动手实践也就无从谈起。
3.计算机教学设备陈旧
计算机学科在中职学校所有开设的专业中是知识变化最多、更新速度最快、硬软件设备要求最高的一个学科。而一些中职学校在对计算机机房设备更新和软件升级方面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导致计算机教学设备过于陈旧,既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机技能操作,其使用的设备或电脑系统也是许多年之前的旧设备、旧系统,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也就更加谈不上符合社会的需要。
4.计算机教师缺乏相关培训
中职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有十分明显的不同,他们来源较广,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也并不浓厚。这就要求在中职学校任教的计算机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能够针对学生这些特点制订相应的、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中职计算机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和授课方法掌握较好之外,并未能针对中职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计划制定和调整。并非教师不愿意做出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而是许多教师无从下手。因此,这就需要中职学校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教学教法的相关技能培训。除此之外,计算机专业知识变化十分迅速、更新很快,一些教师可能会出现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了解和学习的情况。这也会对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也应该积极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
二、实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之策略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是由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其最后能否成功就业是由理论、技能、素养等多方面共同决定。中职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将社会需求作为教学导向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将社会需求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这一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仅要认清当今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而且要对自己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教师不只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尤其是计算机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师只有将社会需求融入到教学目标中来,两者相互结合、有机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创设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学习基础原本就较差的中职生而言,兴趣更为重要。教师只有善于在计算机课堂上创造设计良好的学习气氛,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引入学生所学其他课程,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气氛。例如,在教授PowerPoint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已经学过的英语、语文等课程的内容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其将已经学过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元素,带给学生多重的感官刺激,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以此来实现让学生不仅掌握基本操作知识,而且能够自己动手实践的目标。
3.对实践环节重点关注,维持良好学习气氛
虽然中职计算机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但是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重点关注。例如,教师在对PowerPoint相关理论及操作知识讲解完毕之后,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水平和原有知识选择一些合适的课题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软件自主制作一些课件,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中,而且能够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快乐,让良好的学习气氛得到持续。另外,上机课也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实践方式。中职学校计算机上机课程的课时一般有限,因此,教师要充分对其进行把握和利用。要提高上机课的效率,要有步骤、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上机课。并且在学生上机操作时,教师要在学生中进行巡视和检查,对未能专心上机的学生及时进行纠正,对有疑问的学生及时进行解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点和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
三、结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要对如何做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进行教学。随着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日益革新,教师也应该不断丰富自身所学,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学方式和内容不断进行反思、完善、创新,将两者相互结合,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辛红.浅谈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
[2]吴庆松.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1(10).
[3]王仁清.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1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
一、端正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意义
目前,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实用型与高端型两个层次,也就是说对人才的需求会向不同的区域越级发展。一是表现为拥有高端知识的知识型人才,即为脑力方面的学术专家;二是以技术经验为代表的实用型人才,即为体力方面的技术专家。所以,在本科教育普及的社会里,一次毕业远不足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本科毕业乃至研究生毕业也同样需要二次学习,这便是工作能力的训练。中等职业教育虽在人文知识程度上达不到本科标准,但就职业规划而言,却超越于文科大学,兴盛于现实社会,中等职业教育业成为企业最欢迎的人才培训基地之一。虽然国民学历的普遍提高,拥有职业技能的人却逐渐减少。针对实际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将热门学科分为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专业如今已成为主导市场的核心技术。其中,最为热门的专业便属计算机应用技术或网络信息技术。因为,跨世纪的技术创新和网络建设不仅实现了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而且还为我国教育事业和人才资源的建设开发提供了划时代的助力。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的支撑,主流消费产品往往决定着这个时代的商业潮流。电子商务的盛行即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网络消费将成为主导这个时代经济体制的主要产业,不懂得如何运用网络的人将就此被淘汰。所以,学习计算机专业就是适应了商业潮流,符合了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专业常以网络技术和硬件技术居多,固然计算机教学便要多联系实际,依靠社会中的信息平台,积极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弊端主在书本教材式的单一讲授。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缺乏对现实机器的硬件认知与软件维修以及对计算机技术模块的充分理解,不能具体知识具体对待,更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技术予以深刻的练习与反思。同时,中职计算机教师也普遍缺乏对计算机应用实践的教学设计。为了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实现质的飞越,改革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二、树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定位
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即指培养具备计算机特定职业特点或满足职计算机行业群体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发展高端人力资源为主要目的,强化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规模的基础建设。具体而言,一是中等职业教育活跃于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与初等或高等职业教育相比,略倾向于企业运营范畴,不属于深层次的研究或是低级水平的初学。这些技术人才不但拥有足以胜任岗位要求的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操作中拥有扎实的技术处理能力;二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实现就业机会,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是要面向社会企业或工厂的职业岗位需求,具体设置专业化的学科建设和技术化的岗位实践。
具体而言,一是使中职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学习涉及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二是根据行业需求,培养中职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信息的过程,培养工作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我国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事业正走在前沿产业的发展之中。21世纪信息技术终于改变了计算机教育的固化体制。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促使我国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积极建设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训练的实用型课程。这种计算机教学模式还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中实现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学习化教学,利用职业化和专业化的中等职业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向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
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所培养的是能支持计算机产业的实用人才。它以职业教育的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依据信息岗位需求来设置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从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设计的理念开始着手,组建计算机信息设计基础和网络应用等课程来从单一到综合培养学生的上岗能力。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亦可引进工作经验极深并拥有高级职称、高学历和高技能的人才,或者直接从名企聘请实践经验足和授课能力强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高级计算机教师来完成授课。并建立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技术交流与教学互动,实现中高职校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慧. 关于《网页设计》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10).
【关键词】计算机;德育教育;中职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计算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得以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渗透德育教育,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技为先,从细微处让学生得以德育的教化与熏陶,潜移默化,才能德才兼备,让我们的学生不止有优秀的成绩,优越的专业技能,更具备优良的品德与修养。
一、责任——爱国教育
渗透: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会详细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从最初我国发明的算盘,到1666年,英国发明的机械计数机,再到1946年美国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再向智能化的计算机方向发展。一路走来,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完整的呈现了人类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提升和经济的显著提高。更会着重向学生讲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计算机蕊片是美国,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先进的技术是日本的,而我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上进心、责任心和危机感,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国争光的坚定意志和信念。
拓展:教学中,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开发与发展的希望,树立信心和激情。在讲计算机的发展时,可多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如1958年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到1973年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成功,到2000年高性能计算机“神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独立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向学生推荐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它是我们中国人自主研发,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另外还向学生重点介绍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和公司,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树立毕业后进入明星企业的就业目标。
反思:胸怀祖国,才能倍有奋斗拼搏的激情和动力。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一片丹心照汉青,陈景润的数学桂冠,都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烁烁光芒。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急需的专业技能性人才,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能让学生加深对我国计算机发展状况的了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与未来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曙光。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并充分认识到我国计算机发展的薄弱现状,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对祖国的责任心,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去探索。
二、自主——创新教育
渗透:如在学习FLASH课程时,讲到“制作逐帧动画”这一节时,教学的目标是如何使用关键帧制作动画,这一任务的学习不应该由老师枯燥的讲述,模式化的演示,而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他们自由发挥实现。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学习和操作,共同思考和探索演练。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各有特色,不仅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也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电脑组装与维修时,告诉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要不断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吸取最新的技术。让学生自己研究如何组装一台电脑,研究各部分零件的组成与功能,并且在维修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摸索,很容易就能把电脑组装好,并熟悉掌握各项性能,为维修又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亲自实践要比教师单纯的演示和指导更加能锻炼学生的组装和维修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和空间。
拓展:中职计算机教育跟普通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所不同,它面向就业,目的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班级教学、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讨和研究,勇于思考和创新;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把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协作学习、情境教学、会话协商、问题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反思:德育教育的实施应充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动机需要激励,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科学的人才培养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中推陈出新,寓教于乐,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清楚认识到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创新,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让学生乐问、善问、善思、善学,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明辩——网络道德教育
渗透: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时,首先给学生举了几个事例:某中职学校的两名学生晚上在学校跳墙出去上网,通宵玩游戏后脑子昏沉回学校的路上被卡车轧死;某地一18岁女孩因沉溺于网络聊天,从家里偷钱私跑出去找网友,以致被网友拐骗等等。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不仅有知识和信息,也有陷阱和灰暗,必需擦亮双眼,有选择地借鉴、抵制网络陷阱的诱惑。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使学生自律自求、自我保护,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
拓展: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教师自身要提高网络知识,掌握网络工具,提高网络道德素养,与学生在网络平台平等无碍的交流,并有具体性针对性的对学生上网开展垂范与指导;其次要教会学生具有鉴别能力,合理取舍网络信息,并谨慎交友,正确处理现实和虚拟的关系,在网络交流中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再次还要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优秀的学习网站,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有益的免费资源,自己独立设计网页或制作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反思:网络为学生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信息的多元化,网络的兼容性导致上网成瘾,网络的虚拟化迷失心智,网络的无序性造成网络侵犯,在这个良莠不齐,丰富多彩的信息充斥其中的网络时代,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一味的约束和限制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抗和叛逆,我们要变堵为导,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网络道德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从道德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尊重他人的网络行动,不利用网络毁谤、攻击别人,自觉、有意识地抑制和谴责非法的网络行为。
四、做人——职业道德教育
渗透:在教学计算机病毒知识时,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对人类的生活、安全和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损坏计算机的软件,破坏存储的数据,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互联网瘫痪,造成全世界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千亿元,一些反病毒专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所以任何目的的设计和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违法的,不道德的,教育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关于计算机安全的信息,重点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培养他们的行业工作操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
拓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策略有:教师要革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对书本知识精讲少讲,将枯燥的概念、原则等结合生动丰富的课件或目前最新的典型案例分析,在愉悦的氛围中无形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也可开展情境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在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规则意识,让学生扮演某种职业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该角色的行业期待和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完善和改进自身的不足;课下,也可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实地参观本地区优秀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运用自己所学的技能和知识为居民提供无偿服务,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本地区某一行业道德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等等实践活动。
反思: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纪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我们经常能听到许多运用计算机技术违规者大都是行业内的精英人物,我们教会了他们过硬的专业技术,他们却用来满足个人私欲而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这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训操作以及社会、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脚踏实地、独立考虑,勇于发明的科学肉体”。
五、结论
当前中职计算机的德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偏差,我们要把爱国教育、创新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去引导、启迪学生萌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形成学校、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用型技术人才,“文理兼修,心怀天下”,方能“山川皆纳,气盖乾坤”!
参考文献:
[1]牛率仁.如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J] .成长之路,2011(20).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重视操作实践的学科,学生的自主探究是计算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理论阐述
吴建辉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分组任务驱动有四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本文将以这四个环节为基础,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课学习主体,提出适合学习主体的具体的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将其完善为创设情境―建立分组―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以下将针对这五个环节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创设情境。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
第二,建立小组。学习小组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个整体把握,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短处、性格特征、学习成绩等基本情况,这是保证合理分组的一个重要条件。二是小组人数的确定,一般来说,在计算机学习中,每个小组人数保证在4~6人比较合适,人数过少无法集思广益,人数过多又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来,无法顾及每个学生。三是保证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相当,保证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长短处保持均衡,这样才能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一个相同的起跑线,保证各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激励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确定任务。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方法的主线,任务的分配由教师负责,这一环节的内容如下:一是任务量的布置量和难度要适中,因为任务过分复杂或任务量过大,学生很难按时完成,会直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任务过于简单或任务量太小,没有挑战性,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失去分组讨论的价值。二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环境,比如学校机房的数量和机房的上机情况。三是课前任务的布置:教师分配给学生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学习内容,经过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讨论出问题的解决方式,下一次课时由教师随机抽取学习小组,由小组代表进行课前发言和程序展示,并且由老师或其他小组的同学向该小组进行提问,考查小组的任务落实情况。四是课上任务的布置: 在课上遇到值得讨论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交给学生进行课上讨论,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所以要注意小组讨论的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激烈的讨论,实时解决课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五是课下任务的布置:教师将课下任务分配给学生之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考查每个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打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是整个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布置好学习任务后交由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对于较难完成的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线索,如提示需要查阅的资料。一是组内学习,这一环节需要发挥小组内各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小组成员经过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讨论互相交换想法,在小组讨论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更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感情。二是小组之间的学习,由各个小组将讨论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整理出来,在小组内选出一个代表,通过各个小组代表互相讨论,对解决方案进行指出和修正。
第五,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分为四个内容:W生自主评价、组内评价、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一是学生自主评价,学生通过自己回顾反思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进步方式和组内讨论参与度,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主观评价。二是组内评价,由小组成员通过近期的组内讨论对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知识的掌握度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三是各小组互评,各小组之间可以针对教师分配的任务随机提问,考查小组整体的任务落实情况,并以此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在小组间形成竞争意识,使各小组形成集体意识,增强各小组的凝聚力,鼓励各小组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四是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课上随机提问结果来检查学生的任务落实情况,并以各小组对问题的参与度与回答情况为考查依据,以这两项为依据为每个学生打分,计算出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
三、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使用路径
将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教学时需要考虑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根据传统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课堂创新,以“PPT建立与使用”一课为案例,以下是该教学法在传统课堂各环节中的创新性应用。
第一,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教学中可以使用生活实例,提出在生活中会遇到的计算机难题,引导学生学会这些难题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在展开教学前引入某一公司要开会进行年度财务状况讨论,询问学生该使用哪一种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议展示?使用过程中又会联系哪些已经学过的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思考与解决任务过程中成功导入了新课教学。
第二,在教学演示环节使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知识教学时主要是教师先将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流程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操作流程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当教师进行教学时不能将操作过程记在心中,导致后期上手实践时出现困难。在这堂课进行演示时,教师首先示范如何建立PPT文件,如何根据财务报表数据在PPT中插入财务图标进行展示,教师借助任务教学法可以在操作演示过程中随机布置给学生操作任务,如将一个全新的财务表格下发给学生要求其在后期训练时将该表格转化为饼状图并插入PPT,学习任务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带着学习任务去观看教师操作流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操作知识,深化操作流程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第三,在课程知识深化环节使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教学应该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计算机这种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积极鼓励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课堂知识深化。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将学生分组,在分组时应该保证小组内部成员计算机操作能力有所差异,在小组讨论环节计算机学习情况好的学生能够帮助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小组合作进行课堂知识讨论时,学生能够打破因为不懂知识带来的羞耻感,能够积极向学习好的同学去学习,学习好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又加深了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看待同一问题会有不同角度,反而学生进行讨论能够完成知识深化过程,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新看法与新问题,此r学生与教师再进行问题讨论就能完美解决学习困难。
第四,在实际上机训练过程中使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其他知识型教学不同的地方在于上机训练,及时进行上机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操作能力上的漏洞,此时教师可以让小组同学进行操作能力展示,小组成员推选能力较好的同学或者抽签选取同学进行展示,将做好的“公司财务状况”PPT向全班同学展示,模拟公司开会情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整个教学班面前进行展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表现能力。尤其是小组抽签决定某个同学进行能力展示时,整个小组同学被抽到的概率都是一致的,因此每一个同学都会加强上机操作训练,整个小组内部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在进行课堂展示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还能帮助学生小组提升合作能力。
第五,在学习效果评价过程中使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布置计算机教学任务能够及时检测学生上课学习情况,点评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表现良好的地方,建立小组激励制度,各学习小组之间可以相互点评展示状况,让展示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学习奖励,表现不够好的同学有上进的动力,还可以使用量化分管理制度,将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划定分值并进行学习情况记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反思是哪一环节出现问题并及时改正,量化制度能够公映每个小组真实学习状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课后布置课后作业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采用分层任务驱动法,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布置差异化任务,让学生在自身学习能力基础上完美完成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找到自身成就感与自豪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其中包含着五个基本环节,假如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传统课堂各个环节都能够使用该方法进行教学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知识、完成任务,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进步,最后达到提升动手实践能力、优化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目的,让学生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达到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剑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9).
[2]丁海燕.计算机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方案[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3]祝元仲,魏小琴,河汶静.任务驱动与分组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
[4]王 琪.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专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