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天文学的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儒家文化古代科技古代科学家
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的问题,学术界至今仍有不同意见。不少学者根据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用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古代有科学,甚至认为,中国古代曾有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正如英国着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所言,古代的中国人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重要方面“走在那些创造出着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曾经“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则根据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的“科学”,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以证明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笔者持中国古代有科学的观点,并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具有明显的儒学化特征,不同于近代意义的“科学”。这一看法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曾有过辉煌但又没有能够实现向近代科学的转型,或许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儒学化的中国古代科学家
从科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角度看,科学技术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孕育并得以发展的,因而必然会受到一定的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不可能不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儒家文化对于古代科学家的影响,表现为大多数科学家都不同程度地与儒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目前,国内有两部较为重要的传记着作,其一,由杜石然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共选入中国古代科学家235位,另有明清时期介绍西方科技的外国人14位,该书收录的古代科学家较全;其二,由卢嘉锡先生任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有金秋鹏先生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该书精选了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末的着名科学家77位(除汉代数学家张苍和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庭之外,大都包括在《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之中),该书收录的古代科学家较精。以下就以杜石然先生所主编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为依据,参照金秋鹏先生所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分析古代科学家与儒学之间的关系。
根据笔者分析,在《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中所收录的科学家,大都与儒学有着程度不同的关系。依据这些科学家与儒学的关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其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较重要地位或撰有儒学研究着作的科学家。这类科学家有:汉代的张衡、崔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陆玑、虞喜、何承天、祖冲之,隋朝的刘焯,宋代的沈括、黄裳,明代的罗洪先、宋应星、张履祥,清代的朱彝尊、戴震、阮元、汪莱、李锐,等等。其中汉代的天文学家张衡着《周官训诂》;东晋时期的天文学家虞喜“释《毛诗略》,注《孝经》”[];南北朝时期的天文学家何承天对《礼论》进行整理,“删减合并,以类相从,凡为三百卷”[],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着《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隋朝时期的天文学家刘焯着《五经述义》;宋代的科学家沈括撰《孟子解》,天文学家、地理学家黄裳撰《王府春秋讲义》;明清之际的科学家宋应星撰《谈天》、《论气》;清代的数学家汪莱撰有《十三经注疏正误》、《说文声类》等经学着作,数学家李锐协助阮元校勘《周易》、《谷梁》和《孟子》,并撰有《周易虞氏略例》、《召诰日名考》等等。
其二,明显受儒学影响、具有儒家理念或运用儒家经典中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这类科学家较多,比如(按年代顺序),班固、刘洪、张仲景、皇甫谧、裴秀、刘徽、郦道元、贾思勰、王孝通、贾耽、杜佑、李吉甫、陆龟蒙、韩鄂、苏颂、唐慎微、刘完素、郑樵、张从正、李杲、宋慈、李冶、秦九韶、杨辉、郭守敬、朱世杰、王祯、朱震亨、鲁明善、戴思恭、马一龙、李时珍、徐春甫、程大位、朱载堉、陈实功、徐光启、张景岳、邢云路、方以智、王锡阐、梅文鼎、杨屾、徐大椿、陈修园,等等。
这些科学家与儒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罗列的这些科学家几乎囊括了古代科技体系中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和农学五大学科的最着名的科学家,是科学史上各个时期最具代表的科学家。而且在事实上,除了以上科学家之外,还会有其他许多科学家与儒学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大多数官吏科学家必然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些道教、佛教科学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在他们的科学研究中,也会与儒家思想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古代科学家与儒学的这种关系,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关。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古代中国人自小都学习过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学习文化知识,不能不学习儒家经典;同时,儒家经典是培养理想人格的教科书,要成为有道德的人,也不能不学习儒家经典。而且,儒家经典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要进入仕途,也必须学习儒家经典。古代的绝大多数科学家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在社会交往中,古代科学家大都免不了与儒士交往。从家庭成员到老师,以至朋友同事,总会有儒家学者,或者有儒家背景的文人学士。宋朝时期的法医学家宋慈,先是师从朱熹弟子吴雉,又经常向朱熹弟子杨方、黄干、李方子、蔡渊、蔡沈等学习。入太学时,他的文章得到着名理学家真德秀的赏识,并拜师受学。清代科学家梅文鼎,他的父亲就是饱读儒家经典的书生;后来,他又与着名经学家朱彝尊、阎若璩、万斯同以及清初儒家李光地、着名儒家黄宗羲之子黄百家等等有过密切的交往;他的许多思想,包括一些科学思想的形成都或多或少地与他所交往过的儒家学者有关。又比如,清代的数学家李锐,曾师从于着名经学家钱大昕,在数学研究上与经学家焦循多有交往,与焦循、汪莱一起被称为“谈天三友”[]。
中国古代科学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以及学术交往中,大都处于儒家文化的氛围之中,儒家文化是他们心灵、思想、学识、情感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中国古代科学家带有明显的儒学化特征。他们大都具有儒家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具备深厚的儒家文化知识,对儒家经典有着浓厚的学术情趣,以至于在他们的科学研究中,或是包含着对儒学的研究,或是运用了儒家经典的知识,或是蕴涵着儒家的情怀。
二.儒学化的古代科学研究
在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不仅科学家的价值观念、人格素质、知识学问要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的科研动机、基础知识乃至科研方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学的影响。
(1)儒家的价值观影响科学研究的动机
古代科学家研究科技的动机大致有三:其一,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其二,出于“仁”、“孝”之德;其三,出于经学的目的。
古代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动机首先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北魏时期的农学家贾思勰在其所着的《齐民要术》中对此有很好的论述。该书的“序”在阐述作者研究农学的目的时说:“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地,万国作乂。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他还举了许多例子:“耿寿昌之常平仓,桑弘羊之均输法,益国利民,不朽之术也”;“任延、王景,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岁岁开广,百姓充给”;“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书》曰:稼穑之艰难。《孝经》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论语》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些论述无非是要说明他撰着《齐民要术》的目的在于“益国利民”,为的是国计民生。元朝时期农学家的王祯在所着《农书》的“自序”中说:“农,天下之大本也。一夫不耕,或授之饥;一女不织,或授之寒。古先圣哲,敬民事也,首重农,其教民耕织、种植、畜养,至纤至悉。”他撰着《农书》的目的也在于国计民生。中国古代科技之所以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和农学这些学科较为发达,概由于当时这些学科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框架和内容,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大都与国计民生有关;天文学讲“敬授民时”,地理学讲治国安邦,医学讲治病救人,也都与国计民生相关联。
古代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另一个动机是出于“仁”、“孝”之德。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在于“爱人知物”、“爱躬知己”[]。魏晋时期医学家皇甫谧在所着《针灸甲乙经》的“序”中说:“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可见,他研究医学的动机在于落实“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唐朝时期的医学家孙思邈也在所着《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金代医学家张从正更是明确把自己的医学着作定名为《儒门事亲》,以表明他研究医学的动机在于“事亲”。事实上,科学研究的动机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与出于“仁”、“孝”之德,这二者是一致的,关注国计民生是“仁”、“孝”之德的进一步推广;所以,那些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的科学研究,同样也是出于“仁”、“孝”之德。
除此之外,古代科学家研究科学还有一个动机,这就是经学的动机。古代数学家大都把自己的数学研究与《周易》、《周礼》的“九数”以及儒家的“六艺”联系在一起。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在所撰《九章算术注》“序”中说:“昔在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孙子算经》认为数学是“六艺之纲纪”,能够“穷道德之理,究性命之情”;唐朝时期的数学家王孝通在《上缉古算经表》中说:“臣闻九畴载叙,纪法着于彝伦;六艺成功,数术参于造化”;这一切都是为了说明他们研究数学是对儒家经学的继承和发挥。宋朝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的“序”中认为,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元朝时期的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卷首”中认为,数学“以明理为务,必达乘除升降进退之理,乃尽性穷神之学”,这里讲“通神明、顺性命”以及“明理”,无非是要说明数学与理学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而他们的数学研究的动机也正在于此。事实上,宋代以后的科学家较多地把科学研究与求“自然之理”联系在一起,所谓“数理”、“历理”、“物理”、“医理”之类;在他们看来,当时所谓的“自然之理”是包含在儒家“大道”中的“小道”,正如朱熹所言,“小道亦是道理”[],所以,研究科学也是为了阐发儒家的道理。
从根本上说,古代科学家研究科学的以上三种动机都是围绕着儒家的价值观而展开的。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就是为了落实儒家的民本思想;出于“仁”、“孝”之德,就是实践儒家的仁爱理念;出于经学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儒家之道。因此,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科学的动机最终都源自儒家的价值观。
(2)儒家经典成为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
科学研究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基础和专业基础,而在儒家文化占主流的背景下,大多数科学家的基础知识甚至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最初都是从儒家经典中获得的。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就古代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和农学五大学科而言,《周易》等着作中包含有某些数学知识,《诗经》、《尚书?尧典》、《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以及《春秋》等着作中包含有某些天文学的知识,《尚书?禹贡》、《周礼?夏官司马?职方》等着作中包含有某些地理学知识,《周易》、《礼记?月令》等着作中包含了与医学有关的知识,《诗经》、《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等着作中包含有农学知识。应当说,儒家经典中具备了古代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实际上成为许多科学家的知识背景,成为他们的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许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正是在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进一步研究、发挥和提高,从而在科学上做出了贡献。从一些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以及他们所撰着的科学着作中,可以发现,他们的科学研究与儒家经典中的知识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儒家经典中某些知识的发挥和提高。
古代数学家必定要讲《周易》。魏晋时期的着名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说:“徽幼习《九章》,长再详览,观阴阳之割裂,总算术之根源。探赜之暇,遂悟其意。是以敢竭顽鲁,采其所见,为之作注。”[]也就是说,他是通过《周易》的阴阳之说“总算术之根源”,从而明白《九章算术》之意,并为《九章算术》作注。宋元时期的数学家讲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宋代着名的数学家秦九韶对《周易》揲蓍之法中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引伸出一次同余组的解法,即“大衍求一术”,被认为达到了当时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又有数学家杨辉对“洛书”的三阶纵横图进行研究,直至对十阶纵横图的研究;还有元代着名数学家朱世杰撰《四元玉鉴》,运用《周易》概念论述了多元高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被美国科学史家乔治?萨顿称为“中国数学着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着作之一”[]。
古代天文学家必定要以《尚书?尧典》为依据,同时结合《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诗经》、《春秋》“经传”等儒家经典中有关天象的纪录和天文知识,进行研究,同时,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历法时也经常运用《周易》中的概念。李约瑟说:“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的儒家之学。”[]充分揭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儒学的关系。由于古代的天文历法研究需要涉及大量的儒家经典,所以,在历史上,大多数天文历法家都是饱读儒家经典的儒者,从汉唐时期的张衡、虞喜、何承天、祖冲之、刘焯到宋元时期的苏颂、沈括、黄裳、郭守敬,这些着名的天文历法家都曾经读过大量的儒家经典,他们所撰着的天文历法方面的着作采纳了儒家经典中大量的天文学知识。
古代的地理学则不可能不讲《尚书?禹贡》、《周礼?夏官司马?职方》。东汉的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辑录了《尚书?禹贡》的全文和《周礼?夏官司马?职方》的内容;魏晋时期的地图学家裴秀所制《禹贡地域图》主要是根据《尚书?禹贡》。此后的地理学家郦道元、贾耽、杜佑、李吉甫都无不通晓《尚书?禹贡》,并以此作为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材料。
在农学方面,《周易》的“三才之道”是古代农学研究的思想基础。而且,以《礼记?月令》为基本框架的月令式农书是古代重要的农书类型,先是有东汉的崔寔撰《四民月令》,又有唐朝韩鄂撰《四时纂要》,后来还有元朝的鲁明善撰《农桑衣食撮要》,等等。即使是其它类型的农书,其中也包含了大量从《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月令》、《尔雅》等儒家经典中引述而来的农学知识。
当然,作为科学家,他们的知识并不只是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那一部分科学知识,他们还拥有从前人的科技着作以及其它着作中获取的知识,更重要的,还有他们的经验知识以及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但无论如何,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是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知识。
(3)儒家的经学方法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往往是以读书为起点,然后用经验知识验证前人的理论和观点,并作适当的发挥、诠释和概括。与这样的研究程序相关,科学研究首先要求广泛地读书,博览群书,其中也必然包括儒家经典,这就是“博学以文”。在此基础上,科学家还要用亲身的实践对前人的知识进行验证,尤其是地理学家、医药学家、农学家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因此,古代科学着作有不少都是对以往科技知识的整理和总结。
古代的科学研究由于与儒家的经学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前人的着作而展开的,所以一直有尊崇经典的传统。古代科学家首先必须尊崇儒家经典,尤其是包含科技知识的那些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尧典》、《尚书?禹贡》、《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周礼》、《周易》以及《春秋》“经传”等都是古代科学家所必须尊崇的经典。此外,科学中的各个学科也都有各自的经典:数学上有“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天文学上有《周髀算经》、《甘石星经》等;地理学上有《山海经》、《水经》等;医学上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脉经》、《针灸甲乙经》等;农学上有《泛胜之书》、《齐民要术》、《耒耜经》等等。这些经典是各学科的科学家所必须尊崇的。
由于尊崇经典,所以科学研究只是在经典所涉及的范围内展开,只是在对经典的诠释过程中有所发挥。先有《九章算术》,后有《九章算术注》;先有《水经》,后有《水经注》;先有《神农本草经》,后有《神农本草经集注》,诸如此类。这与儒学的经学方法是一致的。尤其是,明清之际,西方科学传到中国,当时中国的科学家大都持“西学中源”的观点,并且采取引中国古代经典解释西方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科学研究方式依然是承袭了儒学的经学方法。[]
三.儒家文化对古代科技特征的影响
由于古代科学家的科研动机、知识基础以及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因而中国古代科技所具有的实用性、经验性和继承性的特征,事实上也与儒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古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动机之一在于满足国计民生的需要,所以,大多数具有儒家价值理念的科学家在研究科技时,所注重的主要是科技的实际功用,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特征,富有务实精神。虽然也曾有一些科学家对纯科学的问题进行过研究,但在总体上看,古代科技的实用性特征是相当明显的,是主要的。在论及中国古代数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着作《九章算术》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时,中国数学史家钱宝琮先生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似乎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种重视感性认识而忽视理性认识的见解,虽不能证明它渊源于荀卿,但与荀卿思想十分类似。”[]如果对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九章算术》,其实用性的特征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那么,整个古代数学的发展与儒家文化的密切联系,也就不言而喻的了。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医学和农学的实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儒家文化的务实精神有着直接的关系。
与实用性特征相联系,古代科学家较为强调感觉经验,注重经验性的描述,因而使古代科技带有明显的经验性。在科学理论上,则主要是运用某些现成的、普遍适用的儒家理论以及诸如“气”、“阴阳”、“五行”、“八卦”、“理”之类的概念,经过思维的加工和变换,对自然现象加以抽象的、思辩的解释,只注重定性分析,而不注重定量分析。其结果是,科学研究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比如,唐朝时期的天文学家僧一行,他在天文仪器制造、天文观测等诸方面多有贡献,他所编制的“大衍历”是当时最好的历法。然而,他在解释他的“大衍历”时则说:“《易》: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天数始于一,地数始于二,合二始以位刚柔。天数终于九,地数终于十,合二终以纪闰余。天数中于五,地数中于六,合二中以通律历。……故爻数通乎六十,策数行乎二百四十。是以大衍为天地之枢,如环之无端,盖律历之大纪也。”[]再比如,宋代科学家沈括在解释黄河中下游陕县以西黄土高原成因时,他说:“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他还说:“五运六气,冬寒夏暑,旸雨电雹,鬼灵厌蛊,甘苦寒温之节,后先胜复之用,此天理也。”[]由于停留在经验性的描述和思辩性的解释上,科学在理论上相对较为薄弱。
由于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较多地受到儒家经学方法的影响,因此对科学家来说,不仅儒家思想是不可违背的,而且,各门学科的“经典”也是不可违背的。这种崇尚经典的学风使得后来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更多的是对前人着作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的继承、沿袭或注疏、诠释,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改进。因此,古代的科学着作大都少不了引经据典,广泛吸取前人的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因而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即使有所创新和发展,也主要是在既定的框架内做出适当的改变和发挥。
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经验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实际上正是在科技的层面上对儒家思想的延伸和展开。由于要实践儒家之道,所以古代科技重视实用,重视经验,在实用科技方面较有优势,而在科学理论上则相对薄弱;同时,又是由于要尊崇儒家之道,所以古代科学家总是把自己的研究与儒家学说、儒家经典联系在一起,重视知识的积累,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儒家文化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大都是儒学化的科学家,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大都是儒学化的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大体上带有明显的儒学特征,中国古代的科学是儒学化的科学。
参考文献: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总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3.
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金秋鹏.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晋书?虞喜传[A].中华书局本.
宋书?何承天传[A].中华书局本.
南史?祖冲之传[A].中华书局本.
[清]阮元.畴人传?李锐[A].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A].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本序[A].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宋]黎靖德.朱子语类[Z].北京:中华书局.1986.卷49.
[11][晋]刘徽.九章算术注?序[A].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杜石然.朱世杰研究[A].宋元数学史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1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2.
[14]乐爱国.从儒家文化的角度看西学中源说的形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0).
[15]钱宝琮.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与哲学思想的关系[A].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6]新唐书?历志三上[A].中华书局本.
数学类
数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数学,另一类是应用数学,其专业包括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理基础科学等。纯数学又称基础数学,偏重于理论,只研究单独的数的关系。而纯数学的孪生兄弟数学与应用数学可就“亲民”多了。所谓“应用”,当然是指与实际密切结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天气预报到股票涨落,到处都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用武之地。
榜单解读
数学不同于其他专业,学校的教育发展方向不同,教学的质量能力也不同,所以如果选择本科毕业后进一步深造,就必须考察高校在该专业上的科研实力、教学实力等。数学类专业是中国大学中比较大的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超过两百所,主要是综合性和理工类院校。北大在该学科上的雄厚实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因数学大师陈省身定居南开大学,身边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数学人才,南开也因此成为国际数学重镇之一。清华、复旦、浙大、川大等院校也具有很强的实力,各校均设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则拥有基础数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另外,前者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他如此师大、南京大学、中南大学、新疆大学等院校也有较强的实力。数学教育较好的学校有首都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可以选择的深造方向有计算数学、统计学、信息数学等。
报考须知
数学系是理论学科,学习难度相当大,如果没有对数学的热情或者没有努力的心情,最好还是不要选择本专业。
物理学类
作为最基本的理论学科,物理学能锻炼人严密的逻辑推导能力,使人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该学科的训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物理研究的进展,直接改变人类发展的进程,就像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震撼人类的文明进程。物理学科水平往往能代表一个学校的理科水平,一个学校物理学科的实力,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学科实力的一种表现。
榜单解读
我国有近四百所高校开设物理类专业,该专业有比较多的研究方向,各招生院校的侧重点及优势也不同,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选择报考。作为我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的物理学具有国内领先的实力,复旦则设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等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点,清华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学科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吉大、上海交大、山东大学、兰大、山西大学等院校的物理学学科亦实力不俗,各校均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另外,吉大的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而上海交大、山东大学则拥有凝聚态物理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兰大设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山西大学的光学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他如北师大、川大、大连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工大、华南师大等院校的物理学也各具优势。
报考须知
除了物理系之外,国内部分高校还开设了物理学专业。这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一些院校的应用物理学系,有其名而无其实,对应用方面的重视远远不够。如果是一心想向应用方向发展的考生,最好还是仔细选择一个工科水平比较强的学校。
化学类
化学是最基础的学科,它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方法。除化工生产领域。凡是存在反应过程或传递过程并值得重视的场合,几乎都可以找到化学工程的用武之地。如服装行业、日化行业、医药行业的药剂分析和医药合成、环保行业的空气质量检验、材料检验以及制造等行业,都能找到化学学生的身影。
榜单解读
学好化学,一定要有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有一流的导师。化学专业,北大的实力位居榜首,其拥有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多达五个;南京大学、复旦的化学专业也属国内一流水平。吉大、中国科大、南开、厦大等院校也有雄厚的实力,各校均具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另外,吉大还设有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中国科技大学则拥有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国家级重点学科,南开的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学科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厦大设有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兰大长于有机化学,而武大、湖南大学则在分析化学方面颇具实力,中山大学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福州大学的物理化学学科优势突出,拥有该学科的博士点和国家级重点学科点。
报考须知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化学类专业细分了很多专业,如材料化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报考时需要仔细区别。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类一般分为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两个专业。在许多学校,包括清华大学,这两个专业都是按“生物科学”一个专业招生。两者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写毕业论文时各有侧重。生物科学专业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和细胞发育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生物技术专业则主要包括生物芯片技术、微生物发酵工程、藻类技术、细胞工程及酶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
榜单解读
国内各高校已完善至生物科学的所有分支,有的院校以生化、植物为主;有的以微生物学为主:有的是由制糖、发酵发展而来:有的则侧重于生理、人体学。虽然同在生物科学这一蓝天下,但具体的内容却有很大的差别,各有千秋。
报考须知
生物科学类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色盲、色弱和嗅觉丧失的学生都是限制报考的。生物科学课业繁重,有大量的实验等着你去做。报考本专业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化学、数学基础。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天文学类
天文学天文学及其分支天体物理学以整个宇宙为对象,研究天体(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行星系统)乃至整个宇宙的起源、结构、运动和演化。今天,研究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探求星际航行的可能性,寻求地外类地行星系统,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和高科技的重大领域。近几年来,以国际合作形式建造并投入使用或正在研制中的一系列大型设备,如哈勃空间望远镜,红外、X-射线空间观测站,新一代空间望远镜以及地面巨型光学、红外望远镜和大毫米波阵等等,都反映了当今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勃勃生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榜单解读
天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多是航天、测地、国防等部门,就业省份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北京、山东和辽宁等五个地区。由于目前招收该专业本科生的只有4所名牌大学,所以不存在就业困难问题。该专业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另外,由于天文学是一门国际性专业,许多发达国家都招收该专业的研究生,所以该专业学生留学机会也比较多。
报考须知
选读天文专业的学生应当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和天文有强烈的兴趣,现代天文学是和现代物理学紧密相关的,当然,要学好物理必须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特别喜爱数学的学生可以在天文学的某些领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要想进入天文学的前沿领域,必须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
地球物理类
全球变暖致海平面升高,汶川大地震成为许多人不堪回忆的噩梦……地球内部的运行规律研究已成为各国及科学研究机构密切关注的焦点。地球物理学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球及其周围空间,认识地球内部的各种物理过程并揭示其规律,探讨与地球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从而在此基础上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应用学科,包括预测地震、勘探地下资源、监测地下爆炸、研究地球内部地动力等。
榜单解读
目前,有不少学校有地球物理专业,像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江大学等。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学科发展及市场的需要专业发展也有所侧重:北京大学侧重于固体地球物理及地球动力学,中国地质大学侧重于地球物理勘探,而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侧重于地球物理仪器方面。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在本科生培养阶段各校都是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的,报考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报考须知
地球物理学专业对考生的数学、物理科目有较高的要求。因为这个专业一般都在野外作业,尽管生活条件不一定比城市差,但劳动强度要比一般专业大得多。
统计学类
统计学是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方法论,其方法广适用于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还适用于社会科学方面。如人口统计学、心理统计学等。
目前为止,统计学最为重要的还是在经济方面的应用,可以说是经济研究中最为客观、最为重要的工具。金融、证券、保险等会经常用到统计学的知识。例如在证券投资中对于一个股票的分析,就需要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股票的历史数据;又如在保险业中的精算师。就要具备非常深厚的统计学功底。它的应用几乎遍及所有生产生活领域,所以,统计学近年的发展越来越快,各个部门和企业对统计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榜单解读
统计学是中国大学中比较大的专业,也是比较热门的专业,约有一百所高校开设该专业,主要是综合性和财经类院校。在统计学方面,人大、厦大、北大、复旦等院校都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均设有统计学博士点,其中,前两者还拥有统计学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上海财大、西南财大、辽宁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也较有实力。也都有统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他如中央财经大学、云南大学等院校也不错,都设有统计学硕士点。
报考须知
本专业在多数一本院校只招理科生,二本院校文理科考生兼招。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统计学所学的很多课程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即使是“经济统计学”,相对于其他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纯理论学的内容也不少,难度也比较大。
大气科学类
天为什么会下雨,雪是怎样形成的,台风是如何移动的,人怎样能让天下雨,如何控制沙尘暴的发生,全球变暖、南极臭氧洞是怎么回事等等都是大气科学研究的对象。传统观念认为,大气科学是基础学科,社会需求量少,学生就业面窄,远不如计算机、经济学等学科热门。但是很多人忽视了开设大气科学类专业的高校都是国家综合性重点院校,毕业生少而精的事实。目前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且工作相对较稳定。各高校注重“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数据处理、计算机技术等都是大气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强项,因此他们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很大。
榜单解读
开设大气科学的院校较少,比较优秀有名的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名南京气象学院)是该专业招生最多,培养气象人才最多的地方。
报考须知
大气科学的就业面很窄,大多数只能去气象局和机场,而且东部省份的市局省局几乎只要研究生,所以想留在大城市得做好考研的准备。
心理学类
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从生理学、数学、统计学、哲学、行为科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中汲取营养,不断地完善自己。本科阶段的心理学学习还是以基础为主,会学习一些理论课,比如: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等等。在这些课中,我们会学到心理学应用各个方面的理论和研究结果,这些课就有意思得多。
榜单解读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这是心理学专家对心理学的适应范围所作的肯定答复。该专业几乎涉及一切应用科学,诸如教育、工业、商业、医学、军事等领域。由于心理学在国内学科发展历史上的欠缺,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不过,由于该专业大多设在师范类院校,所以,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的就业领域还是中小学校。
一、选择题
1.培根说:“(中国)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准确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表述判断:中国对世界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发明首推四大发明,一在文化方面应该是指印刷术;二在战争上,应是火药,极大增强了新兴资产阶级同冷兵器的骑士作战的实力;三在航海上是指指南针。
答案 D
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 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都用手抄,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A、B、C三项错误;活字印刷在北宋时出现,是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的,D项正确。
答案 D
3.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②以算筹为计算工具 ③以珠算为计算工具 ④以十进制记数系统为计算方法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于东汉时期,珠算在元代出现,③不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 B
4.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数量统计得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石氏星表》是天文学著作;《九章算术》是数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黄帝内经》是医学著作。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出现 ②发明测量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③制造黄道游仪 ④发明新型浑仪——简仪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解析 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出现在战国时期;测量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出现于东汉;黄道游仪是在唐朝创造的;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简仪。
答案 A
6.1930年在甘肃北部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了《汉代木简》。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有的兵器及其他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
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楷书
D.木简仍是当时重要的书写载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文字发展的认识。材料不能体现A、B两项;楷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木简是当时主要的书写载体。
答案 D
7.《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因地制宜 B.多种经营
C.商品生产 D.重农抑商
解析 题目的意思是不违农时,掌握土壤条件,则可使农业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劳而无获。
答案 A
8.据《中国救荒史》统计,历灾害的发生连绵不断,仅明清两朝灾害记录就达2 100余次,平均每一年就有2次以上。下列著作中体现“救荒”思想的是()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千金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从材料中的“明清两朝”“救荒”等信息可知A项正确;B项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C项是元代的农学著作;D项为唐代的医学著作。
答案 A
9.在我国某一部医书中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含有近代生物进化思想。这部医学业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方》
解析 《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答案 B
10.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于世界
B.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不是世界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已落后于西方,A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不准确;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本国文明太过骄傲未能及时反思,D项正确。
答案 D
11.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过程看,造纸术的改进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取得的,经过皇帝下令推广。火药虽然来自炼丹术,但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支持,炼丹家不但无法生活,更没有炼丹必需的设备和原料。各朝的天文机构——司天监由高级官吏太史令直接领导。皇帝还经常过问天文观测的历法改革。由此可以看出()
A.古代科技发明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B.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C.统治者的支持是古代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
D.古代科技重视实验、推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并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都没有离开统治者或政府的支持,这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对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B项正确。
答案 B
1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在求真 B.缺乏理性精神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从材料信息“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B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7—9世纪)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也说:“中国在3—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但是他也指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其相应的现代科学”。
材料二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的统计表:
(1)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16世纪以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在世界上占绝对的地位,特别是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出现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科技成果。隋唐以来影响世界的三项伟大科技成果的发明是怎样完成和发展的?隋唐和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和条件各是什么?
(2)16世纪以后中西方科技发展发生了逆转。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
解析 本题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相关历史问题的相对全面的考查。提供了相对广阔的思考空间,题目综合性强,思考的问题也有相对的深度和现实意义。
答案 (1)①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我国不晚于唐朝就已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宋代时发明了管形火器;早在战国时我国就发明了司南,指南针在宋代已经广泛使用在航海交通上。②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大,农业、手工业发展,经济繁荣,民族间的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宋元时期由各民族政权的并立到大一统,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活跃、城市繁华,海外贸易频繁。
(2)虽然传统科技仍占一定优势,但整体上科技发展日益缓慢,甚至停滞,没有形成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欧国家。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八纲辩证是书中贯彻辩证论治的具体原则。所谓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种辩证纲领。八纲辩证,是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用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等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为指导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材料二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他把药物分成矿物药、植树药、动物药。
材料三 2009年12月17日,由北京多家中西医科研机构联合研制出来的世界首个抗甲流中药方——金花清感方,现已进入新药研发阶段,有望为全球治疗甲流提供一种全新的途径。
科研人员通过动物实验,以及对410例甲流轻症患者的临床研究,均证实“金花清感方”是治疗甲流的一剂有效方药,与达菲效果相当。这也是世界上首次采用严格的医学方法来评估中医药对甲流的治疗效果。
甲流疫情爆发后,中国的科研和医疗机构就开展了中医药防治甲流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甲型H1N1流感患者头痛咳嗽症状、缩短退烧时间等方面效果明显。
(1)材料一中的“书”是指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如何评价其价值?
(3)根据材料三,谈谈今天应如何对待中医理论?
解析 第(1)问可根据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作出判断并评价;第(3)问要注意对传统中医的辩证认识。
答案 (1)《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占星术起源于4000多年前古巴比伦王朝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牧羊人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为了畜牧、农耕的方便,研究总结出天空星辰和季节变化的关系。为了让这些知识利于流传后世,人们将杂乱无章的星空想象成不同的形象,并为之取名,这便是最初的星座由来。
星座在古巴比伦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巴比伦人对占卜笃信不移,大到国家征战,小到商店开张,都要卜问吉凶,占星术则是最常见的占卜方法之一。人们认为地面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天穹的映射,日月星辰的运行预兆着国家和个人命运,天气的阴晴冷暖也意味着人间事务顺利与否―如果7月的第一天是阴天,就必然发生战争;如果第13天和第19天也是阴天,那么国王有性命之虞。在他们看来,占星术和羊肝占卜法一样准确无误―羊肝上的形状和花纹是神灵留下的记号,而神不仅会带来食物,还会通过自然现象暗示未来。
第一本分门别类论述天体预兆学说的著作出现在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用楔形文字写成。直到1000多年后,占星术才逐渐传入埃及、希腊等近东地区,再由印度僧人传到中亚。公元7世纪,占星术被传入中国,但认可程度从未超越本土文化孕育的周易学说。
在漫长的发展中,占星学以目的划分,形成了四大流派:本命占星学,也就是最为流行的根据个人命盘来推断性格特点和一生运势;时事占星学,比如政治占星学、财经占星学、国际局势占星学、气候占星学等;卜卦占星学,就某一具体事件就事问事;择日占星学,选择好日子、好时辰来开展某项工作。
在这四大流派之外,按照方法论来划分,占星术门派众多。西洋现代占星学讲究大量运用心理学知识,是目前港台占星界的主流,它的前身是传统占星学和古代占星学。按照地理范围来分,有汉堡占星学、印度占星学、阿拉伯占星学等,在东方占星体系中,比较有名的包括使用二十八星宿的宿曜派和运用天干地支的七政四余派。不过,埃及、希腊、罗马、伊斯兰流派均已中断,只有西洋流派和印度流派尚有传承。 专业学科有“占星学院”不代表承认占星学科学 美国让“占星学院”通过资格鉴定并不表示承认“占星术”,只是承认该校有能力让学生学到它所承诺的东西。
17世纪后,随着日心说的确立和近代科学的发展,星相学失去了科学根据,占星术也被视为古代迷信的一部分,逐渐失去了和天文学同等的位置,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占星术仍然被当成一项学科研究,在大学占据一席之地。
2007年,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在全国20所大学设立“吠陀占星术”专业,并向开设了这一专业的大学提供2000万卢比(约合43万美元)的研究资金。印度大学的研究资金向来吃紧,这一刺激政策引来了至少45所大学的激烈竞争。
吠陀占星术指的是公元前13世纪前后在印度形成的古代占星术。这是独立于西洋占星学体系的另一个系统,不涉及对性格和心理的探讨,着重研究出生时就注定的一生命运。
拨款委员会认为,研究占星术能“帮助研究印度教在数学、气象学、农业科学和空间科学上的成就,还能使人们以时间为尺度了解人类生命和宇宙空间里发生的一切”。
这一政策受到数百万印度占星术从业者的欢迎,不过社会反响并不理想,不仅引发民众质疑,也引起一场席卷印度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大讨论。印度媒体爆料称,印度“教育部”力捧占星术,只是因为上级部门负责人是占星术的忠实信徒。
在美国教育系统中,也可以看到占星术的身影。2000年,开普勒学院开设占星学方向课程,四年后,八名毕业生获得占星学研究文学学士学位,在西雅图音乐博物馆举行了毕业典礼。不过,几年后,开普勒学院便关门大吉。
在开普勒学院开设占星方向课程的后一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占星学院”通过联邦政府“职业学校暨技术学院资格评鉴委员会”的鉴定,成为全美国第一个获得政府立案承认的“占星高等学府”。获得政府认证后,该学员便可以促请联邦教育部批准其学生取得联邦补助的经费与贷款。 占星术在阿拉伯世界也有很深远的影响,2006年多哈亚运会,星盘就被卡塔尔人变成了开幕式中的重要道具。
对此,华盛顿“高等教育资格鉴定委员会”主席伊顿女士表示,让“占星学院”通过资格鉴定并不表示承认“占星术”,而只是承认该校有能力让学生学到它所承诺的东西。纽约“海顿天文馆”的天体物理学家泰森表示,现代科学于600多年前萌芽时,人们就发现“占星术”不足信,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学校开班教授占星术,令人不可思议。
但是,占星术的拥护者们仍然认为这门技术在现代社会不仅相当必要,而且从业者收入可观。金融占星师被认为是这个群体中收入最高的一部分。他们通过每日星空变化预测金融市场走向,从而让投资者进退有度。
据说金融大鳄索罗斯的智囊团中有两位占星师,而高盛集团曾在1999年表示日月蚀和日本股市以及美国国债收益率存在联系。但这些传闻从未被证实过。 职业资格认证难度不亚于司法考试
中国国内没有正规占星师培训机构,更没有占星专业,但却并不缺乏各种名目的占星师。在各路占星师当中,拥有“伦敦占星学院”毕业证的占星师最受信任。这家全球最为著名的占星师培训机构在外人看来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学院,它的中国毕业生“星座小王子”目前已是香港最炙手可热的占星师之一。
伦敦占星学院成立于2000年,创立者是两位占星师,其中一位的著作《当代占星师手册》已经出版中文版本,是国内占星师的必备圣经。进入这所占星学院并无门槛,无需通过入学考试,但要拿到毕业证并不容易。
对零起点的初学者来说,第一学期的培训每周进行一次,一共八次。学生会在具有职业资格的专业占星师指导下学习行星、元素、标志等基础知识。
在第二学期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十二星座的角度、星宫、规则、纵横模式、图表选型、太阳月亮周期等基本天文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向客户解释星座和他们命运的关系。
在两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学员就算是入门了。不过想要获得学位,还需要念完第三学期,并通过占星考试。
关键词:中学物理;数学知识;知识应用
一、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已经极其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购物之后人们会记账,以方便他们的年终统计查询;在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各住户水电费用等,算术及统计学知识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应用。此外,机关大院和社区门口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上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连接;楼间距的计算;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隧道双向作业起点的确定等,则运用到了平面几何之中直线图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应用到数学知识的例子:比如说生活中茶叶筒大部分都是圆柱体的,这是因为周长相等的图形,圆形的面积比较大,使用圆柱体的茶叶筒不仅可以装下更多的茶叶,还可以节省材料。数学应用于生活中的例子是不可胜举的,可以说,数学不止仅仅在科学研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随时随地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物理学的实际应用
物理是基于自然的一门有趣的科学,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到牛顿的经典力学,再到现代物理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科学家为了探索发现新的物理规律而废寝忘食。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工业生产上,还是在医学、天文科学上物理知识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生活的时代正在处于一个各种物理理论架设的情况中,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技术都会有巨大进步,在这巨大的进步之中无不渗透着物理科学的新的应用。
1.物理学在人体方面应用
眼睛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而如今由于多种原因近视眼这个问题已困扰着许多人。我们不难知道眼睛是由在眼球前部凸出的坚韧的透明角膜、含有纤维胶质的透明囊状的晶状体、无色透明的水样液、视网膜及无色透明的胶状玻璃体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的共同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一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我们的眼睛不仅能看见近处的物体,而且还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当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眼睛这个凸透镜的焦距,眼睛实际上是一种精巧的变焦系统。当眼睛受到某些因素影响使得这一变焦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时候,眼睛就看不清远处的东西了,即近视眼。在弄清楚了这些中学的物理知识后,人们就利用了适合的的凸透镜即眼镜来帮助调节人眼的焦距,从而使人可以看清远处的事物。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所使用的照相机也是根据这样一个原理来调焦、成像的。
2.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仔细观察汽车就会发现有许多物理知识都应用于此。比如说汽车的轮胎都是有花纹的,汽车的轮胎之所以做成花纹样式就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汽车在路面上行驶能够更安全,防止“打滑”;第二个就是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这就利用到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驾驶员看到的实物小,观察的范围大,从而保证行车安全。这些都是生活之中中学的基础物理学知识的具体有效的应用。还有一个应用就是现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日常应用工具DD电话,也是物理学知识实际应用的例子。电话话筒相当于一个大小变化的电阻,而听筒是一个扬声器。电话里传递的信息通过交换机传递到另一方。而我们常常不离手的手机则是利用电磁波,以中转站为媒介,实行异地通话的高科技设备。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如电灯的使用,澡巾能漂浮在水面上而香皂能下沉,这些都是物理规律在起作用。
3.物理学在天文上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经历了从无人探月到载人登月,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实现了国人几千年以来的飞天梦想。向心力的利用、万有引力的作用、天体质量的计算、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物理科学知识在航天领域是无处不在。但是想要真正实现建设月球基地与开发利用月球的设想,那么还有很多工作等待着我们,特别是在技术上我们还需要有更大的飞跃。
物理学在人类探索天体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引发的海王星的发现。我们都知道行星是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绕太阳运动;每颗行星受到的引力不仅仅只由太阳提供,除太阳的引力最大外,还要受到其他行星的引力。要弄清楚这些就需要更复杂一些的运算,而正是这种运算,导致了海王星以及冥王星的发现。在200年前,人们眼中的太阳系只有7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和天王星,后来,人们发现处于太阳系最外面的行星DD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有较大的偏差。于是,有人推测,在天王星的轨道外侧可能还有一颗行星,它对天王星的引力使天王星的轨道发生偏离。人们便开始计算并算出这颗行星的可能轨道,并且在计算出的位置终于观测到了这颗新的行星,于是将它命名为海王星。发现海王星之后又发现它的轨道也与计算值有偏差,人们便进一步推测,海王星轨道外侧还有一颗行星,于是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了冥王星,可见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价值。
三、数学与物理的关系
在物质世界许多事物都是不可分割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同时许多事物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同样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学科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物理与其它自然科学一样都研究自然规律的,它们的任务之一是找出描述现象的物理量之间的规律,而表述几个变量之间关系恰好是数学的特长,这是数学的普适性所在。数学使一门学问由定性变为定量,从而使其变为科学。可以说,数学是打开各个自然学科大门的钥匙,是其他学科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反之,物理等学科的进步也推动着数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四、结语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乃至今后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学科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它们相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自有学好、掌握好这两门学科的知识,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寻求,揭示更多的宇宙未解之谜,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新进程。
参考文献:
[1]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人造卫星,2011,10.
物理模型是指:物理学所分析的、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很复杂,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中常常采用“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保留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得出一种能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过程)或暇想结构,这种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称之为“物理模型”。
对高中学生一个问题的回答统计:
问题:当你听到“大象”这个词时,首先在头脑中出现的是()。
A.汉语词汇:大象
B.英语词汇:elephant
C.大象的图像
回答者中近95%选择的是C.大象的图像。这虽然是对一个与物理无关问题的回答,但它激发我们这样一个启发和推断:物理知识是否是在我们头脑中是先成像再应用的?物理学习中的记忆与再现、判断与推理、应用与迁移是通过模型与图景这样一个媒介来完成的?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及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因此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学生通过对物理模型的认识,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物理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同时,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物理模型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改的一对矛盾是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减少的教学时间的矛盾,新教材加强了点面结合,点上主干知识明确,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一个都不少,面上增加了许多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和高新科技内容。一改旧教材高度抽象理想化的情景与问题,使物理知识更贴近实际,学生学习物理倍感亲切。同时丰富了课程形式,引入了研究性学习、探索性活动课等。如何让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掌握更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模型的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抓物理模型的教学,将最基础最典型的物理知识、物理问题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将研究方法也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以至升华。
2.高考改革的需要
高考改革总趋势是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试题内容源于生产生活实际,许多试题的主干知识,就是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如诺贝尔奖,宇宙演化等。这些知识在题干中都以大量文字叙述,形成“信息给予题”这种新题型。这样的试题,本着高起点低落点,重能力淡知识,要求学生能从大量文字中,摄取有效信息,然后转换成物理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建模能力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展示。如果缺乏这种能力,面对这洋洋洒洒几百个字的题目,学生抓不住有效信息,建立不起恰当的模型,解题就无从谈起。
例(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9题):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质量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3.知识迁移创新学习的需要
物理模型来源于实践,形成理论,又反作用于实践,具有前瞻性。物理模型作为物理基本知识单元,是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组成综合问题的基础。创新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组合。重组的过程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就是同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发现原有物理模型的缺陷,在同化原有知识结构的同时,打破这个平衡,使之顺应新模式,建立新的物理模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完全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能提取或提取失败的原因是失去了有助于回忆的编码线索,或者在贮存时没有适当编码。物理模型教学正是应用这些原理,利用物理模型解决知识的建构和编码组织工作。注重模型建立的过程,强调模型的立体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可见建立物理模型既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又是深入学习的条件。因此掌握好物理模型,培养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就能学活知识。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论科学技术[J].科学通讯,1957.4.
[2]蔡祯荣,陆瑞杰.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J].物理教师,1997.6,3.
关键词:独立学院 化学 教学探讨
独立学院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自1999年出现以来,独立学院发展及其迅速。这类学院的举办,不但对高等教育办学机制是一次大胆的探索,而且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独立学院学生培养为合格人才是重中之重。而独立学院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方面比一、二本学生有所不足,但他们在其他方面却往往表现得相当突出,所以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授化学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找到一条适合培养独立学院学生有特色的教学途径是当务之急。
化学课程是农、林、牧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要求学生理解高校化学教育的基本框架,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审视关注的热点话题,把化学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那么如何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程内容,笔者结合自己在独立学院执教多年的经验,针对学生特点,重点讨论了关于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讲授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办法,让学生在将来的生活或工作岗位上能学有所用、有所长。
1、明确学习化学课程的意义。
1.1 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化学课程在认识上不够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了又有什么用,只是把它看作是学校规定的一门必须通过的考试必修课。再加之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起来比较吃力,这就使得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丧失了积极性,学起来枯燥乏味,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第一节课讲“绪论”时就首先介绍学习化学的目的与意义,通过举例将化学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酒为什么越陈越香?因为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和较少成分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而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时间越长酒就越香。再如,出行时乘车,轿车里的所有零部件如照明系统、仪表板、加热板、除霜器及保险杠等都是化工的结晶。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一种名为聚碳酸酯的原料,该物质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抗热畸变性能,而且硬度高。此外,还有目前流行的随喝随热的热饮,该饮料罐不需借助任何外部条件和能源,就是选择合适的物质,让它们在按下开关时能立即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加热饮料。从日常生活入手教化学,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帮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通过对该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1.2 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离不开象物理、数学、生物、计算机等其它学科,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化学。化学作为研究物质世界各种变化的科学,使我们逐渐掌握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各类化学反应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化学过程。化学在医药、卫生、农业、工业等方面都有应用。在20世纪,所有物质科学都向分子层次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与化学的牵头作用有关。例如,生物学从描述性科学发展成为20世纪末的前沿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化学提供的理论、概念、方法,甚至试剂和材料。在化学和天文学相互促进下,天文学进入分子水平,并且从研究天体扩展到星际空间,诞生了宇宙化学。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微波技术等的发展,化学研究不断创新各种分析和检测方法,检测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分析理化性质,推动各个学科的发展,形成若干分支学科,在探索和处理具体课题时,这些分支学科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化学与其它学科融合之后又分化出许多边缘学科。
1.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二本学生相比,自信心不足,大多数学生虽能面对现实,勇往直前,但也有部分学生主观上要求上进,但吃苦精神不够,学习缺乏动力,自觉性、自律性相对较差。因此,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是自己独立学习没有老师指导;而自主学习是学习者通过选择适合本人的教育资源以获得知识。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性、具体性。在每节课开始就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什么知识,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这样学生就会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提高。
其次,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才能从内心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手段和方法。教材中的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化学课程提出几种教学意见,与同行共勉。
2.1 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图文并茂、直观、有趣等优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应采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使学生易接受、好理解;对于计算公式,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推导,有利于学生吸收和思考。教师在运用时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我们在讲授“分子轨道理论”这一节时,对分子轨道基本原理及杂化过程的形成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掌握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2 因材施教。我国的传统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注入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新力。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但头脑灵活,容易接受新事物,创新能力也较好。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自问自答,课堂自始至终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另外,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实验法、讨论法等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学生上课打嗑睡、注意力不集中时,要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采用与实际生活贴近的实例。例如在学习渗透压时,人体输液用的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溶液的浓度是
否可以任意改变;讲胶体时,人体内的器官结石是如何形成的等一系列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运用讨论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质疑,然后针对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可行性的解答。也可以在讲简单公式或练习题时让学生讲,讲练结合,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强度,做到劳逸结合。
对学习底子薄的信息学院学生,教师要在课后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其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进度,否则学生跟不上教学思路跳跃性太大,导致听不懂,慢慢就失去了信心,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后面教学内容就很难继续下去。
对不自觉学习的学生,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布置合理学习任务,让其自学教材,查阅资料,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对不能严于律己、经常迟到、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要求约束学生,做到奖惩分明,改掉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有效保证教学秩序和课堂纪律。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3 学生与教师互评。采用学生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点评可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达到激励创新进取的目的。通过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教学效果指明方向。
3、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一卷来评判学生成绩合格与否,会使学生形成在平时放松而期末“临危抱佛脚”的不良学习习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多元化考核形式,即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结合的考核办法。
过程考核形式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查阅资料、作业完成以及课堂小测试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归入期末成绩,这样可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习。
期末考试主要是试题来源和题型调整。试题的难易程度、题型由教研室教师共同把关。试题一部分来自试题库,另一部分来自教材习题,既考查学生对已做习题的复习情况,又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出题时要尽量减少死记硬背题型,增加简答题、计算题,增强灵活性,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勤于思考、不断创新。这样的考试成绩才更加真实、有效。这种考试方法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减轻了期末考试的压力,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考核方式。
4、结语。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全面推进有特色的化学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化学教师将会不断完善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凌霄,浅议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2006,28(1):40-42
2.张金桐,普通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一、追根溯源,过程探究
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思维过程就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过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亲自去实验、体会、揣摩这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提示过程,追溯这些知识根源,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由牛顿在月光下观察到苹果落地,联想月亮为何不会落地?如果在高山顶上把苹果高速水平抛出,苹果会落地吗?然后探究新知,由行星的运动规律,猜想太阳对行星的吸引作用,再进一步探究吸引作用的本质、规律,以及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行星对行星的吸引、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它们的吸引力不但本质是相同的,而且遵循的规律也是相同的,再推广到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学习,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容易唤起创新意识。
二、设计实验,方法探究
对于探究式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目的积极开展寻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制订实验步骤,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表格等。学生设计方案时,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与学生构成交往和对话式的关系,形成互动。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不管是否正确,不能简单用一个“错”或“对”字来下结论,因为它每一个步骤都凝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他们掌握新旧知识的前提下表现出来的奇异思维,是不受定势思维束缚,自由发挥出来,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教师应以激励的语言因势利导,提出:如按此实验方案操作,会有什么结果,在某些步骤中会产生什么情况,与实验目的是否一致,还有什么其它改进的方法使之更加完善,等等。如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我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能测重力加速度?有学生回答可以根据自由落体运动测重力加速度或弹簧秤测重力加速度等。因此我引导学生用自由落体测重力加速度或弹簧秤测重力加速度所需哪些实验器材,并分析在实验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就很快被学生接受。具体设计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条件寻求方法,探索规律,如改变单摆长度,分别测出它们的周期,改用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铁球,木球,分别测出它们的周期;改变不同摆角(限定在5度范围内),分别测出它们的周期。根据所测结果,探究单摆周期的影响因素。此外,还可以结合物理学史,向学生简述著名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意外发现单摆的等时性,以及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期研究单摆振动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的探究经历。
三、联系实际,应用探究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特点之一就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平时中多选择一些与实际结合的问题。
例如应用平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1999年6月20日,山西青年朱朝辉驾驭摩托车飞越黄河壶口瀑布,从而成为世界上驾驶摩托车飞越黄河第一人。假设摩托车在高出对岸落地点h的平台上起飞,河宽为d,则摩托车起飞时最小速度应为多少?
关键词:地理高考试题,教学
2010年的高考已经落幕,但其命题思想所带来的影响是长远而又深刻的。结合2008年、2009年高考试题,纵观2010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试题命题总体比较稳定,但所呈现出来的改革趋势价值取向还是比较分明的,这种思想必然会改变我们中学地理教学策略。论文参考,教学。
1.2010年高考试题特点
1.1吻合考试说明变化
对比2009年考试说明,2010年说明中将“主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修改为“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城市化的意义”修改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修改为“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这种修改,考查范围更具体,强调了对我国影响比较大的四种主要自然灾害;考查了学生对城市化特征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对“全球变暖”的考查要求更广泛,不仅是趋势,还要了解其成因。在高考试题中,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得以呈现。论文参考,教学。
1.2重视基础知识考查
就地理学科特点而言,自然地理一般比人文地理更难理解。而自然地理又存在三个难点,第一是地球运动,涉及到天文学和几何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第二是气候,气候的成因纷繁芜杂、原理性较强,而且变化莫测空间差异大。如果结合经纬线结合局部小范围大比例尺地图出现在考题中的话一般较难。第三是洋流,寒暖流的形成机制与气候的形成机制密切先关,洋流分布也比较复杂。在很长时期内,地理试题中的难点都喜欢在以上三个方面深入挖掘做文章。
分析今年试卷,笔者发现所谓的“难考点”都没有在“难”上做文章,而考查更多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如选择题第3题、第4题属于地球运动章节,只要能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定义,并写出其计算公式,第4题便可以迎刃而解,而第3题只要再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便可以解答。在气候单元考查中: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温降水特征图形、常见的天气系统、旱涝成因、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等均有涉及。虽然考面很广,但涉及的原理都很基础,因此没有偏题怪题。
1.3重视图表信息获取
2008年环境保护题给出的是一幅图表,即“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仅依据这幅图表提供的信息,可以答对2分,其余的8分均可以脱离该图表答题。论文参考,教学。2009年环境保护试题给出的是两幅图,依据地图,可以答对1分,其余的9分均是凭借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答题,与题目中所给的图表无关。再观2010年环境保护试题,题目中给出两幅地图“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依据这两幅图表信息,可以答对5分,而且这5分的答案均能在题目信息中一字不落地找到。
1.4关注热点地理知识
人口、资源、环境,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在试卷中所占比重很大,而且题目大多以现实生活作为背景创设情境来考查。生活中的地理尤其是热点问题得到很大关注。通览试卷,从冰岛火山喷发到海地智利地震,从西南大旱到新疆部分地区防洪,从能源安全到全球气候变化,从上海世博到3S技术使用,可以说无所不包。试卷上与社会热点相关的试题的分值约为50分,约占总分的40% ,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学以致用的特色。
高考试题展现出来的特点对高三地理复习方向有着很大的引领作用,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见:
2.新高三地理复习思考
2.1深入研究考试说明
不能忽视,江苏现在采用三种版本地理教材(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但是统一高考。论文参考,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用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论文参考,教学。如何用教材教呢?因为版本不同,我们课本中的教学案例、活动、问题研究考得很少,那么在提倡“减负增效”的今天到底应该怎么教?以什么作为教学依据?毫无疑问,考试说明是高考地理命题的重要依据,是最权威的。
2.2归纳总结狠抓基础
如区域地理学习中各大洲地形地势特点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因为地形地势特点对理解河流走向、气候成因、人口城市分布、农业分布、工业分布、交通分布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学生不易准确识记,若辅以如下表格则会清晰明了,见表1。
表1 世界各大洲地形地势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