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1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黄刚娅(1958-),女,四川乐山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认证与培养研究”(编号:TER2010-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1-0085-03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明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要素、构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认证评价体系,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已成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焦点,同时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一)以就业为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对此,高等职业教育应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融职业的社会需求与教育的个性需求于一体,优化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职业能力培养,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谓高端是指具备胜任产业链高端职业岗位的能力和素养;具备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素质与能力,掌握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具备职业迁移及岗位提升能力,创业创新素质与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这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等应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岗位群职业标准-职业能力-课程”相对接的、实践与理论并重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应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融合,通过组织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四)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对象的形象思维智力类型特征要求高职教学模式应以情境教学为主,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中学为重点、以掌握经验为目标,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构成要素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对照2008年国家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相关条目要求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见表1)。

(一)基本素养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应体现职业教育特征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要有鲜明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有规范的职业行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能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教学。

(二)职业教学能力

1.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按照评审指标2-2及3-1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一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2.教学资源利用能力。按照评审指标2-3、5-1、5-2及6-1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教学资源利用能力,如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为课程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合理使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

(三)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操作与应用能力等。按照评审指标4-2要求,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开展项目导向的教学,与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开展课程开发与建设;还应取得与其执教专业相同的或相关的中级以上如工程师等非教师系列的资格证书,具有企业经历,能胜任专业实践教学,有技能操作示范教学和完成产品或项目的能力。6-2评审指标提出学生要有实际动手能力,实训、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

(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教育对象、教学情境,不断地研究和调整教学观和教学行为,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1.课程开发能力。高职教育区别与普通教育的一大显著特征是更加突出对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要求。课程开发与整合不仅是改革传统的学科知识课程体系的需要,更是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技术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按照1-1和1-2评审指标,专业课程体系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教师应具有开展行业职业能力需求调查与分析的能力,能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2.课程标准制订能力。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指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为重点,按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标准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制订课程教学标准,并以此作为确定课程目标,选取与整合教学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和规范课程教学过程的依据。高职教师应具有制订课程标准,并将课程整体设计的理念融入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能力。

3.课程整体设计能力。2008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应包含以说课为主的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因此,“说课程整体设计”也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形式之一。

(五)面向社会能力

评审指标1-2、2-3和4-1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一定的面向社会的能力。教师要有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与企业合作、服务社会的能力;能与企业合作,参与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和应用性课题研究等。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标准现状分析

(一)缺乏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2305所,其中高职高专1215所,高职教育占了半壁江山,但目前我国尚没有相对成熟的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标准。现行的教师资格证书体系也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职业准入体系不健全,标准空泛模糊,“双师型”概念模糊,对其内涵理解不一,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界定;对教师能力的评判,主要是对“职前”相关能力的入门检验,对职业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强调不够。这使得不少教师关注点仅停留在课堂,对高职教育、社会经济和学校的发展几乎不关心。

(二)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制度不健全。当前教育主管部门未颁布相关的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评价制度,与教师息息相关的职称评审仍然偏重学术成果,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不少的高职院校仅将理论教学的课堂听课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手段,而忽视了占人才培养方案中40%以上的实践教学评价。对理应在评价指标设定中占权重较高的评价点,如理实一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现场技术操作演示能力、技能指导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则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四、构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注重专业实践能力考核

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应成为考核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内容,重点考核教师专业技能操作和指导学生操作的能力,并将此要求贯穿于教师从入职初期,到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趋于成熟的发展全过程,引导教师积极下企业锻炼,参加行业企业和校内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技能竞赛,促进教师在较强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掌握专业技术,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提高实践教育教学能力。

(二)加强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考核

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区域经济发展等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将服务社会视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提供咨询和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解决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难题;参与技术改造、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和研发等,并将教学改革成果与科研成果应用到企业生产实际和教学工作中。

(三)学校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相统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要既符合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需要,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引导教师把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

(四)时代性与客观性相结合

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新技术的产生,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的学校囿于各自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以及教师的构成等因素,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指标的设定、评价的实施过程、结果的引用等方面,都应体现时代性与客观性的有机结合,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和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教学规律和特殊性的客观要求。

五、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测评结果引用

(一)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以教育部文件要求和对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界定为依据构建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认证标准。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见表2)。

(二)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引用

1.科学引用,促进发展。将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结果运用到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定、晋级晋升、薪酬等方面,做到评价有理,考核有据,以促进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2.分级考核,动态管理。针对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动态性,对处于不同发展期的教师进行分级要求。聘期的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让更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带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全面发展。

3.激励导向,体现特色。测评结果的引用应体现对教师发展的激励性。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在教师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向“懂理论、会技能”的教师倾斜,特别是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六、结语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认证是一个现实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师职业认证体系的构建应在加强研究前提下,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制定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标准,在部分院校和区域、行业进行试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以达到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稳步提升,最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第2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

一、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现状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一些高职教师普遍认为科研是普通高校教师应该关注的,与自己无关,因为高职培养的是操作型人才,不是注重理论研究的人才。因此,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高职教师仍然坚持用自己落后的教学观念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教学方式保守,教学内容陈旧。很多教师缺乏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这就使得高职教学质量不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受到限制。

2.教师教学活动缺乏方向性

相比普通教育,高职教育与市场的关系更为密切,这就需要高职教育或者是教师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和分析能力。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中,许多新的岗位会产生,也有很多职业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市场的飞速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很多高职教师不了解市场发展的方向,对一些新产品、新流程漠不关心,对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够了解,这就使得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缺乏教学的针对性,使得很多毕业生不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3.教师教学活动中教育性不足

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高职教育。但是,目前,很多高职教育存在教育误区,认为高职教育就是让学生学好某种技能,将其作为学生谋生的手段,而对人的发展有很大作用的职业道德却不太重视。高职教师缺乏对学生正确的职业素养的指导,没有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知识、技术、信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市场的岗位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故步自封,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第一,教师自身要积极地寻找机会,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第二,高职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搭建交流平台

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是高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是重要的举措。企业和学校就项目、文化融合、培训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到更多的企业文化、企业需要、技术需求、员工素质、新产品、新工艺等,教师了解到这些前沿信息后,将其与教学有机地结起来,可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走进企业,在企业中工作,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和市场的需求,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3.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第3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

一、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尊重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精神,按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素质教育不仅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充分发展,并且让学生“形”与“数”多维素质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高层次要求。数学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分支,促进数学教育科学化、开放化、信息化,提高全民的数学素质,在生产科学技术方面运用,促进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是当前推行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在各方面的体现

1.在素质教育目标方面的体现

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必然有该学科的教学目的,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逻辑的严密性、应用性、科学性要求较强。实施素质教育按培养未来人才的总目标,使教学目标科学化,素质化,使数学教学实用化、社会化。数学教学中同时应具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即使学生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生理素质,智力能力素质,科学思维素质,审美素质等。

2.在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方面的体现

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到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学内容中暴露解题思维过程,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素质;挖掘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其审美素质。

3.在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实施中,教学方法既要求有启发性,主动性,生动性,又要能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因此教师对课堂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感、有针对性,能引出新知识、新思考;对课堂的思维过程进行充分的展现,对解题思路进行探讨与指点;对教学内容补充适量变式练习题,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主要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点:改变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让学生完成教材目标任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重视素质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兼顾,对教材知识的引申与题海战术转向学生潜力和能力的培养;“主导”与“主体”地位的转换。由教师满堂灌的教转向学生有兴趣自主的学,化苦教苦学为乐教乐学;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重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明确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能力

数学教育应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强调教学生如何学数学,如何科学地思维,养成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的习惯,培养创造性思维,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形成适宜的情感,性格和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教学案例具有梯度,思维应有深度。要善于抓住教材内容的精髓,高层次地分析问题,阐明表述,由浅入深具有梯度,从培养思维的深度入手释疑解惑。

(2)结合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的广泛性。抽象日常生活中的题目,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活动空间。

(3)挖掘数学本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讨各种解法,注重一题多解,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研究开放性题,创设特定的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进行批判地分析与评价事物的能力。

2.增加学生的寓教于乐活动

数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课堂教学高质量,课堂容量增大,课堂上学习掌握内容越多越丰富,注意力越集中,兴趣越浓厚,无形中减轻了学生课后课余时间里的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个性,开发学生的智能潜力,增加了学生的寓教于乐活动,巩固和拓宽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3.符合应试与测评的需要

数学考试重视双基考查,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形以及数学应用意识。

(1)数学思想方法的考点在基础题和综合题上。函数与方程,化归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数学语言的考查也在加强。一些阅读理解题,信息迁移题,实际应用题的解决都要有较强的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4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 任职教育 岗位能力 教学实践

任职教育是一种关注培训职业性的教育,也就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使培训对象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因此,培训对象的岗位实践能力始终是培训的重点。实践教学阶段是学员岗位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任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按照任职岗位能力构成要素创立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是任职教育的基础,而且是任职教育的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是否先进、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关系到任职教育院校有没有市场,能不能生存。因此,要制订符合学员实际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新大纲和新教材应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吸收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以提高学员科技素质,保证任职教育走在科技发展的前列。

(1)围绕“宽基础、重能力、有发展”的目标创立课程结构。

为满足任职能力需要,课程结构应注重学员基础知识的培养。要特别重视科学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身体素质基础的培养。重能力应体现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交活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既要满足夯实基础的需要,又要适应提高能力的要求。既要考虑到学员已经了解或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设计培训课程时,应压缩基础课,精选专业课,扩展技能课,确保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及时充实新装备、新方法和新系统的内容,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含量,使学员接触并掌握所学专业的最新信息和技能。

(2)围绕任职岗位需要精选教学内容。

岗位能力要求是任职教育的突出特点,应注重岗位任职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依据实际情况,围绕学员所从事或将要从事岗位的能力需求来进行。一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紧贴岗位能力要求和学员的任职需求设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知识;二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以满足岗位任职的现实需求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标准,不断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知识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其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先进性。

2.按照不同培训阶段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按照任职教育新的“三模块”训练模式,即“任职基础、任职岗位、任职发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力争在每一模块、每一阶段都开出若干门理论层次适中、发展前景好,对提高学员素质、能力、技术有较大影响的精品课程,使学员爱选愿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不同阶段要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员的特点,不断运用现代化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1)教学实践形式多样化。

根据任职教育对象的差异,应加大推广多样化教学实践的力度。针对学员在任职经历上存在的明显差异,学员入校时分为拟任培训班和现任培训班两个层次,拟任班重在普及,现任班重在提高,分班实施教学,改变“一锅煮”方式;强化学科间的综合兼容,构建宽口径、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根据需要成立教学领导小组,实施联合教学;实施课题式教学: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和领域,组织学员见习调研、代职锻炼,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让学员在学习研究中解决难题,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

(2)教学模式构建信息化。

任职教学更加注重学员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因此,应该为学员提供直观、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将现代化技术运用于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模拟技术等,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文字内容以图像、声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展现给学员。将授课内容以录像的形式挂在校园网上,让学员在课余或需要的时候随时查阅、学习,使教学实现数字化、远程化、仿真化,不仅方便教员讲授,而且有利于学员接受。应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快网络建设,完善远程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3)教学方法运用人性化。

根据培训对象的任职需求和经历的明显差异,将教学内容组合为若干专题,按照“提出问题—引导学员分析问题—指导学员研讨—得出结论”的步骤与思路展开教学。引导学员思考问题,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相互交流、共同研讨,把学员的个体经验作为教学资源开发,让全体学员共享,使大家共同提高。根据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设适用性强的网络课程群,为学员分别提供选修课、专题课、讲座课、资料片等菜单式服务,让不同层次的学员根据自身实际按需索取,通过网络有针对性地学习研究。

3.紧扣岗位能力生成规律创新组训模式

任职教育是一种岗位任职培训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实践性、适应性和针对性,注重提高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处理能力。这些仅仅通过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实践性内容比例,为学员搭建学会适应岗位的平台。一是强化理论知识的实践化,真正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第一任职能力;二是强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三是参加(观摩)实践演练,进行现场教学。

(1)创新教育观念,树立终生培养的观念。

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它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在实践中的外化,是经过教育培养而形成的潜能。首先,教育观念要更新,要由“承传型”、“标准件型”教育观念向创新型教育观念转变;其次,教育模式要改革,要由传统的封闭型教育模式向现代开放型模式转变;最后,课程教材要改革,要专业创新、课程创新、教材创新、手段创新。院校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大批“学会学习”的人才,把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特点突现出来。同时,让学员学会在独立探索、质疑问难、讨论交流中发现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习能力,创造自主学习环境。

要营造“六大解放”环境:一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是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是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丰富的学问;六是解放他的时间,使他有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些他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干一点他自己高兴的事情。任职院校学员的学习以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主,关键要让学员掌握使用知识的技能,因此,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学员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为学员提供自主学习平台;第二,教员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原则实施;第三,改变单纯教员“讲解示范、学员模仿操作”的现状,让学员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

(3)优化评价方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应该注意减少评价对学员产生的消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避免评价对学员自尊的损害;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引导与鼓励学员自己与自己比较,体会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如学员自评、同组之间互评、教员评价等,以达到教学目的。

4.结语

岗位任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它的本质特征一是以岗位关键任职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岗位任职教育的根本特征;二是培养过程具有综合性,既要注重单科教学,又要注重多科综合训练,更要与任职岗位相联系,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依据新形势下培训对象的培养目标和任职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不断深入推进任职教育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

(1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教育研究中心)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在中学阶段已不再开设俄语,对俄的口岸城市中学阶段也很少开设或不再开没俄语,所以在这些口岸城市职业院校的俄语专业成了很特殊的一门专业。满市中职(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的俄语专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培养了许多俄语毕业生和留学生。如何把我校的俄语专业打造成乃至全国的精品专业是摆在我校每位俄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今后奋斗和努力的方向。基于这个目标我们就要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学习、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出更多更出色的俄语专业毕业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也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因此,满市中职从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师日常的教学情况出发,制定了符合本校教学情况的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

一 与俄罗斯学校交流,提高言语技能

满市中职与俄罗斯几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伊尔库斯克市旅游职业学校、红石市工业生产学校、乌兰乌德国立农学院、布里亚特国立大学、赤塔国立师范大学等,我校还与上述学校共同举办了“中俄蒙青年名师论坛”“中俄蒙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讨论”校际联盟、建立健全了长效会晤机制,校际联盟旨在推动中俄蒙三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谐、共同发展,通过互派俄汉双语师资和对口专业学生往来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经验的交换与优势的互补。最初与俄高校合作形式主要是我校学生到俄留学,从2010年开始我校就先后派出3名教师分别到乌兰乌德国立农学院、赤塔国立师范大学任教和学习,其中还有一位在赤塔国立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俄高校每学期派来的留学生都有教师带队,这些教师也都在满洲里学习汉语。这样的交流合作不但促进了中俄两国师生的友谊,而且使我校教师的俄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深厚的语言功底是外语教师最基本的能力。

二 组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

集体备课可以体现教师集体的智慧,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来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进步。满市中职俄语教师共分3个备课组:高年级精读、语法备课组;低年级精读、语法备课组;商贸、旅游服务俄语备课组。商贸、旅游服务俄语备课组在2013年被评选为满洲里市“优秀集体备课组”。每次备课都有一个主备课人,主备课人要把下两周的教学情况向组内成员陈述其主要内容,不是背教案,而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呈现给大家,提出教学中可预见的困难,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每个主备课人参加集体备课后,组内其他的教师要去听该教师的这节课,课后大家再坐到一起评课,真正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三 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以赛促教

为提高俄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引导俄语教师更多地关注业务素质的提高,让更多的俄语教师脱颖而出,为教师搭建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我校“俄语教学节”的整体要求,我校俄语教师每个学期都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俄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代训,促使广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观念,适应课改的需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基本功大赛不仅是为俄语教师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还将通过大赛评选出一批符合新课改要求、并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新型俄语专业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这种大赛督促教师继续深入钻研教学,老教师为新教师做了很好的榜样。

四 完善教学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一)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培训包括办公软件操作和flash动画制作。对于新教师来说使用办公软件得心应手,但是对于40岁以上的教师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上学时信息技术还未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而现在的教学离不开办公软件,比如出考试题就要用到Word,总结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要用到Excel,制作一个简单的课件要用Powerpoint。年轻的教师都对flash动画制作感兴趣,因为学会了它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去创作教学多媒体素材了。这正适合我们教俄语的老师,因为现在普及的是英语,俄语是小语种,所以网络上大部分可以运用的视频材料多数适合英语教学。flash动画制作可以自己去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更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二)教学视频培训

教师通过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材料来学习,如:杨玉东的教学视频《教师怎样做课例》让我们懂得研究和学习不如行动,“行动造成了人和人的差别”。的确,教学理论学得再多,但好的理论没有实践也等于零,将学来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不但能提高教师的学习研究能力,也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一举两得。刘德武的教学视频《创造性使用教材》说明,深入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和基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深入理解教材的有益补充和发展。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设计意图中的深层次内涵,要使教学目标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需求,而不是来自教师自上而下的硬性指令,这个视频提高了教师研究教材的能力。张思明的教学视频《怎样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使我们反思:如何从“走近”到“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师应从哪儿突破;什么观念影响“有效的教学”?笔者认为,对于中职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四个词是:兴趣、习惯、问题意识、创新精神。有效的教学具体包含了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重含义,在此基础上可以明确影响有效教学的观念,从而有针对性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指导,释放他们的潜能,是我们做薪课程的着力点。

(三)教研科研培训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这样的理念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我校教研课题的研究刚刚起步,教师对这方面的经验很欠缺,因此,我校邀请这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在专家的讲座中教师们学到了如何选题和课题资料的积累。

我校的教学培训都是基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来开展的,在每次培训后都要上交学习心得或作品,每次的培训都能让老师有收获。教研科研培训也让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为我们的科学研究点亮了明灯。

五 俄语专业师徒帮带,互相学习借鉴

我校俄语专业为了能够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每个学期都制定俄语专业教师师徒帮带计划,即老教师及骨干教师带新老师,通过帮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互相学习借鉴,在帮带过程中师徒共同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使俄语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共同得到提升。最后通过徒弟的汇报课来展示师徒这一学期共同努力的成果,也加快了教师进步的速度,师傅在指导徒弟、观看徒弟展示课的同时,自己也能有所收获。我校每个学期都在应用这种“学帮带”模式,师徒在不断的学习中都提高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校企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般谈到职业类院校与企业合作多数是指学校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我校除学生与合作的企业合作外,专业课教师每年也要到企业挂职锻炼最少一个月的时间(利用假期时间)。因为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只局限于书本的教学是不行的,教师只有走进实际生活去亲身体验才能了解情况,也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进入挂职培训的单位和企业都是有针对性的。比如教授商贸俄语的教师就要去商场、商店、对俄的贸易公司,工作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人来满洲里主要是购买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他们的购物习惯是什么,在教学生时就会更有目标;教授旅游服务俄语的老师就要去旅行社、宾馆、西餐厅,接触这些业务了之后教起来会更加容易,可以把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描述出来;教授精读的老师要去找一些口、笔译的工作。我校教师队伍中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教师这个岗位,这样的锻炼对于教师是非常有意义和重要的。在短短的工作时间内我们不但能了解到每个工作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还能让自己得到实践机会。既为社会服务,又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由于满市中职的办学规模还不是很大,学校的俄语专业还在建设当中,要把本校的俄语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技能型人才,适应市场需要,这和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息息相关。我们会继续努力探索出更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方法,把学校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顺理.教学能力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88(9).

[2]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崔士民.职业教育学概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郭妮.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的思考卟职教与成教,2008(2).

[5]马连华.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二十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第6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基础部,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英语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忽视理论研究、不重视教学科研、英语课堂教学中忽视隐性课程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强化科研意识、课堂教学中关注隐性课程的渗透以及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教学技能等方法。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能力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4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8-010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势在必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学的成败。目前,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上尚有不小的提高空间。因此,为进一步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深入分析和思考,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尝试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议。

一、当前阻碍高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原因

(一)重实践探索,轻理论研究

在当前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却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这主要是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不重视理论,甚至认为理论“没用”而造成的。事实上,作为行动的指明灯,理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爱因斯坦说,“从现象中你能看到什么,取决于你头脑里有什么理论。理论是望远镜和显微镜”。因此,如果你觉得理论“没用”,是因为你没有去用。

(二)强调“主学习”,忽视“副学习”和“附学习”

克伯屈认为,学习可分为“主学习”、“副学习”和“附学习”。“主学习”即“直接学习”,伴随它的是“副学习”(即关联学习)和“附学习”(即指有关情感、态度的学习)。在目前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指导下,不少教师只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了隐性课程,即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的学习。以学生学习英语课文为例,在《新视野英语教程(1)》的第三单元“Wealth.Success.or Love”中,通过学习课文学会相关词汇、句型,这是“主学习”;考虑如何更好、更快地记单词、学课文,这是“副学习”;通过学习该课文,懂得如何正确对待Wealth(财富)、Suc-cess(成功)和Love(爱),这是“附学习”。在目前的高职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会关注英语本身的学习,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关联学习和情感学习。

(三)重知识传授,轻教学理念更新

高职的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能够随着职业教学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忽视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必要性;教学方法落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观念跟不上职业教育前进的步伐。由于缺乏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一些教师意识不到及时提高自身素质、适时更新教学观念的必要性,造成了不少课堂教学和实际教学要求的脱节、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保证的问题。

(四)专业知识中的口语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数年前的英语教学重读写而轻听说,受自身所受教育的影响,很多高职英语教师的听说水平达不到当前以听说为主体的英语课堂的教学要求。具体表现在口语教学能力不强,还不同程度地使用汉语授课;有的语音、语调、语流欠缺,课堂语言单调,无法创设一种“逼真的”交际教学环境。如果不能及时创造条件进行学习充电,高职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不仅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会严重阻碍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行和实施。

(五)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差

目前,不少高职英语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意识不到科研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足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一些教师则认为自己没有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工作量大,大量的教学工作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高职英语教师科研水平总体不高、科研能力不强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高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

要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就要转变教师重实践探索、轻理论研究的局面。一方面,要让教师充分认识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例如:可以通过教案评比、说课、优质课、微课等教学活动,让教师逐渐体会到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成功,从而激发教师探索教学理论的欲望和热情: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一些激励或者奖励措施鼓励教师探索教学理论。

(二)显性课程教学和隐性课程教学并重

事实上,常被提及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及目前一些专家呼吁的“情感目标”都在强调隐性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要改变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重“主学习”、忽视“副学习”和“附学习”的状况,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了解有关“副学习”和“附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意义。例如:在上述“Wealth.Success or Love”的课文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表达的使用,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更快地记单词、学课文,要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财富、成功和爱,而不至于在现实中迷失自我。

(三)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

目前,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的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把学生的英语基础作为拒绝新教学思想的借口。要力争营造“逼真的”交际环境,让课堂变成学生操练英语的场地,而不是教师独自演讲的舞台。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灵活选用任务驱动、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导向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合理有效地安排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强化口语教学能力

培养教师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过硬的专业技能,并把这些能力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整个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对英语教学至关重要。要特别强化教师听、说方面的技能,并不断优化口语教学能力,至少能准确流利地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因为语言是一个输入的过程,特别是近年来的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对教师的口语教学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强化口语能力,才能满足目前教学需要。

(五)重视科研,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第7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能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八方面的智能。该理论在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许多语言学者和教育家也开始探索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当中。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最新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智能个性化、情景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正好符合当前大学外语教学中所提倡的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和交际情景化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来探究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新发展。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落后,方法陈旧。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行的是单一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陈旧,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差,学习效率低。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方法单一枯燥,只知死记硬背,不会融会贯通,因此导致学习效率低,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绝大多数学生学英语的动机为工具型动机,只知花时间学习语言知识,从而忽视了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语言运用能力差。

3.教学评价方式应试化、单一化,过于注重结果。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大多数是对传统智力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样只能培养出应试化的“书呆子”,而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许多老师坚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追求通过率,过于注重结果,降低了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使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各种局限,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而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呈现各种特质的学生,通过结合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探究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制定不同教学目标。多元智能教学观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的多元方法,改变学生不愿主动积极思考的学习方式。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语言及文化的内涵,发展英语综合技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各种智能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的差异的重要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通过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发展不是英语教学的唯一目标,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考虑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顾及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培养,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开展丰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当只是简单地把传授知识作为最终目的,而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能力上,改变传统单一的智能观,以开发学生多种智能潜力为根本目的。

2.以多元化课堂任务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观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倡导根据不同学生智能的优势和劣势来进行教学任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智能类型,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逻辑智能型的学生可采用归纳法或演绎法来学习英语语法,运用逻辑思维优势,通过列提纲和找重点等灵活方式分析英语文章;运动智能型的学生擅于通过表演和动手的方式来开展英语学习活动等。我们要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教,但并不是同时将学生的八种智能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是主张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特点,从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寻找切入点,改变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对于喜欢书面写作形式的学生,需要关注他们的写作并进行指导,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对于喜欢口语交流的学生,可通过课堂展示来完成学习任务等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3.结合教学情境,实行多元化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评价应该是情境性的,侧重于智能的表现。教学和评价是“一体两面”的,评价要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结合在一起,与实际的学习活动连接,其评价结果才能反映学习的真实面貌。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在学生学习生活情景中进行,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开拓与多元化智力结构相匹配的学生活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变化和发展,全方位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客观的评价。此外,在英语教学情境中,评价也应该多元化和个性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进行同伴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例如创设各种情景开发学生的各种智力,可以在任务型小组教学中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从小组成员中形成智能互补,有助于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使评价成为一个自我反思、相互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多元化评价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8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利用信息载体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素质,贯穿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包含四种子能力:信息搜集、整理、融合的能力,教学组织、监控、评价的能力,知识更新、运用、迁移的能力,课程开发、整合、设计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搭建起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

(一)信息搜集、整理、融合的能力

在今天这样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获取、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将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成正比。教师需要将各种信息转化为学科知识,并融合到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理论研究当中。英语学科有其显著特点,一门语言的背后是其特殊的语言环境,是其特殊的文化背景。那么我们进行语言教学时,一定要把语言和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机结合起来。在以单元为单位的英语课讲授之前,或者之中,在合适的时机加入地道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这会大大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有着过硬的文化背景信息收集,整理,融合能力。

(二)知识更新、运用、迁移的能力

教师必须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有效地将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现实的信息化教学活动。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扩展,英语作为世界最流行?Z种,每年更会产生大量新词,新意,这就需要广大的英语教师紧跟时代脉搏,注重语言的时效性,及时准确的向学生传递新知识。另外,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论我们身在哪里,对于其他地区国家的实事都能及时的掌握,那么英语教师经常应该经常观看新闻,了解其他国家的实事动态,把这些及时有意义的消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增加英语教学的时效性和有趣性。

(三)课程开发、整合、设计的能力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课程建设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有效总结,是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英语课程设计已经不能很好地指导信息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活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不断开发新课程,整合现有课程,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出适应新的教学需求的课程,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学分为四个环节,听说读写。在听说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突破,网络上已经出现大量训练学生听说的课程,尤其是网络外教的听说课程,使当下的学生能够足不出国就能享受到与外教交流的经验。还有一些口碑较好的英语学习软件像口语100中英语教科书课文的听读,跟读,评价,过程与环节已经相对很完善,深得学生和教师的好评与青睐。学生通过在网络上注册登录这个学习软件,能够在这里听到最地道的教科书中的音频,教师通过留作业的方式,检测学生在口语方面的掌握程度,学生们对此软件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老师留的口语作业中去,系统通过即输入即输出打分的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练口语的积极性,这很好的体现了当代英语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开发设计能力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组织、监控、评价的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是指教师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高效地、科学地组织教学,构建信息化教学情景。英语教学情境的正确引入无疑是衡量一节英语课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积极的带动学生最快的最立体的进入到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知识当中去,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那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教学情景引入资源,像PPT教学软件,优酷视频,新浪视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视频资源,通过这些资源,教师能够把枯燥的语言知识通过更立体,逼真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而监控能力主要通过网络作业形式实现,通过给学生留网络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行动态化全程监控,把握学习的各个环节,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程度。网络博客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体现了教学评价能力的信息化成果。学生通过在校园网或者新浪等网站注册博客,构架起了一座沟通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桥梁。同学们可以在博客上发表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积累的好文章,大家共同分享,共同交流,相互促进,做到优秀资源的共享。另外,英语教师可以整理一天的观察,对孩子出色的表现,在博客上通过文字,照片等形式进行反馈。也可以对阶段性的竞赛成绩进行总结,或者在博客上发表学生表演英语戏剧的优秀视频,这样一来全班家长,同学通过登录博客,可以及时观看博客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受到表扬的同学和家长,会觉得这是一种荣耀,会更加鼓舞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既使是没有得到表扬的家长和孩子,也将得到积极的作用。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博客向家长和同学们展示推荐优秀的英语阅读类书籍,优秀的电影视频,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这些资源无疑都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9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技能比赛;调研报告

一、引言

随着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全国技能竞赛较前几年更受到学校的重视,社会对技能大赛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特别是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的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并对技能大赛褒贬不一。

二、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我校师生获得不俗地成绩

通过2014~2015年度对本校康复、护理、助产三个专业师生参加技能比赛情况进行调研。如2014年9月康复专业任老师获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二等奖。2014年护理专业王老师获校级说课专业比赛一等奖。2015年助产专业王老师获校级说课专业比赛一等奖,孙老师获校级说课比赛三等奖,并且孙老师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获三等奖。2015年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护理技能大赛中职组我校两位同学获个人三等奖。2014年~2015年每年咸宁市教育局举行康复、护理、助产操作技能大赛,各专业每年近10名学生进入决赛并获奖。近两年经过技能大赛确实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第一,促使新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过技能比赛的引导改变了职业学校以往学科式培养技能人才的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技术岗位实操任务项目化课程的开发,既是把一些技能大赛的内容,同时也是真实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转化为项目化教学中的一些任务点,一项一项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从而使教学更贴近于实际工作岗位,也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新型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岗位特色课程模块、综合实训模块、选修课程模块、顶岗实习模块组成。同时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如针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组织管理、教学效果四个部分进行评价。根据教学组织侧重点不同,校内教学及教学质量评价由学校完成;顶岗实习阶段,教学组织及教学质量评价由学校和医疗机构共同完成。第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如在近两年我校投入191万元新装备专业实训室8间、多媒体教室9间,新购电脑292台,投入135万元校院合作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医院3家;购置了具有先进性与当前行业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仪器,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集专业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并与武汉、广州、深圳、福州等地的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较密集的实习网络。第三,打造精良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以老带新”、“以优带新”活动;加强教师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技能大赛促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得到了不断的壮大,三个专业在参加前的“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的30%左右,参加技能比赛后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到55%。第四,对周围辐射作用。通过技能大赛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连续2年派出教学团队对周围基层卫生院进行技能培训,还为当地人社部门育婴师培训班进行技能培训。

三、职业技能大赛所引发的不良的问题

第一,平时正常情况下在一台仪器几个学生一组进行使用,但是考虑到一些参加比赛的学生,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训练,往往会给他们单独使用一台仪器。并且带实训教师会更多的关注这些参加比赛的学生操作手法是否规范等问题,而忽视了其他实训的普通同学,使其他同学像“放鸭子”一样缺乏管理。第二,参赛学生存在学习观念的偏差。有些参赛学生认为自己是参加技能比赛的选手,就可以区别普通同学,如不用每天参加早自习和晚自习,甚至认为一些考查都可以不去上课,只要练好参赛技能就行。更甚着有些犯了错误都能从轻处理等现象。第三,我校护理系为强化中职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竞赛的项目包括无菌盘铺设、徒手心肺复苏术、静脉输液法三项护理操作。旨在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能,以胜任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同时也为广大参赛选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平台。希望通过此次技能大赛,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及课改方向进一步明确,使护理专业的内涵建设和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本次比赛先由各个班级推选出2~3名优秀选手进行初赛,采取淘汰赛形式取前十名再进行决赛。所以此次技能大赛形式注定了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去,使大多数学生无缘技能大赛的选拔。竞赛内容上每年省内及国家级竞赛都在添加新内容,促进了大家去学新技术、新设备。但是像我校护理竞赛项目就一直只有无菌盘铺设、徒手心肺复苏术、静脉输液法三项操作。

四、对现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