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

第1篇: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1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析

第一,计算机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中屈指可数,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计算机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探索了诸多先进的培训模式。例如案件教育培养模式、行动效果研究管理教学模式、英特尔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不同模式的研究内容都有很多借鉴和参考价值。在整体的培训模式流程中,支撑、引领、组织机构都是为了主体性的培养结构做最基本的保障。在这些保障中,远程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和教育培训中心在资金、技术、资源保证、实践评价以及具体实践中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教学主从领导培训案例、培训模式、技术资金保障以及其他社会保障资金等方面都能够从微观上具体结合广州市政府的具体情况开展网络教育的培训模式的分析。第一,计算机网络教育模式主要利用从上而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管理模式,培训的主要工作层级分为经理、专业化学者和工作人员等几个不同等级,每个不同等级的组织建设机构和实际管理机构,都应该有步骤地、有秩序地进行培训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演变。第二,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动态开放的人才培养方式,创立培训的工作内容,利用远程化的培训管理方式实现真实的考场,主要依靠“教育网络”以及“e时代”的网络教育平台,实现社会上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化和公开化,并且尝试利用个性化的培训培养模式,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教育的专业化和专门化的创新途径。课程中利用现阶段大量生动的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具体结合起来。计算机培训主要利用专业化的数据,让教学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轻易地实现分享,同时网络教学还能够快速地领悟学习重点和难点,了解学习进程。

培训模式坚持实现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路线,以实际任务为主要的框架模式,将每个学习模块整合在一起,让老师能够在理论教学中更好地融会贯通实践案例,并且可以在专业化的专家指导下实现知识的领悟。培训时间的安排也应该按照“总体计划,分步实施,注意实际效果,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受教育学生能够在50节课程的训练中接受教育,实现提升。广州市计算机教学网络学校能够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信息化管理程度,采取不同的信息培养模式,组织学校学生共同上课。广州市区的教学中学建立了学校的教学网络信息中心以及“教育e时代”信息管理工程,教育信息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立体化的宽带使用率促进网络教学的开展。在乡镇农村等机构则建立了中小学教学培训基地,主要提供了网络设施和多媒体设备,不定期地组织乡镇的中小学老师到基地对同学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培训。在广州市的网络教学培训中心,远程化的网络教学和网络任务是普及程度最广泛的教学方式。不同培训模式的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地发展,实验区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保持着很好的发展势头。最后,构建良好的资金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保障计算机网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构建高素质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专家的指导下,建立一支素质高、团队意识强的管理队伍。

2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

网络环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不再是传统教学理念中的主导作用,更多的是一种辅助作用。新兴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传统以讲授模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网络的出现要求教师不能再依靠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必须要结合网络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努力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整体上的管理教学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实现了省、市、区的综合化管理,管理人员经过这个平台具体地信息,管理通知、课程安排以及查找学员成绩。管理员通过自己身份的登录实现了相对性的权限的管理。这样的操作模式不仅仅为市区的学校学生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对学校下属的管理成员进行地更加具体化的管理,能够实现更高地判断和决策。第二,网络教学的监督平台的主要职能就是对整个网络教学进行监管,监督管理员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监督管理,并且评估管理主要的教学工作进程和教学内容,不定期抽查学员的相关学习情况。利用网络教学的监督平台,有效地保障培训管理过程中的教学质量,监督老师和学生更好地交流和学习。第三,主讲教学平台的构建。该平台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各种类型学员进行

统一学习管理和信息管理,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与评价。 主讲教学平台在统计过全体学员的基本信息之后,能够根据学员与平台之间的交流,来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加以引导,这对于学员而言具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一个学习周期结束之后,平台能够给学员一个整体性评价,对后期学员的学习过程给出指导性意见。学员学习平台是其开展具体学习活动关键,学习平台的构建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给学员提供模块化学习方案,是否能够带领学员学到真正的知识,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资金保障。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着重于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让全区的基础设施,包括软件和硬件设施都能得到大幅度地改善。建立专门化的经费使用,保障全体人员参加,重点扶植信息化水平较弱的地区和经济水平落后的乡镇农村地区,为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信息网络教学活动和培训课程,免费提供教学信息支持。在实施的过程中,高质量、高标准的网络教学中心必须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教学教育中心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机制上存在的优势,结合社会和国家教育部门给予的强有力支持,深入开展技术研发,重点分析网络运营、资源建设、学习管理等方面各个细节,不断完善整个计算机网络平台。首先,对网络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和管理组织,同样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也要有非常系统的研究,网络课程必须能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必须是该学术领域中具有绝对权威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对不同层级啊人员的严格化要求,保证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的严格标准。其次是构建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该机制可以有全面化的信息网络监督、计算机网络课堂主要讲师以及计算机远程化的信息管理机构。整体网络督导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不同网络教学专区加以监督,通过分析观察结果来具体指导不同网络教学专区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下一步分培训计划或者培训方案,这样就能够实现引领的作用,能够明显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果。计算机网络教学同样要注意教学效率,网络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学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对学员进行及时指导,一方面对他们进行统筹管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效果。

第2篇: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韩永生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长海分校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于网络技术的教育也随之迅速崛起.人们不在像以往接受传统教育那样,一本书,一

块黑板,一位老师的那种直接的面对面的教育.而是坐在家里动动鼠标,随时随地的接受教育.这种与网络结合的网络教育在我国的国家

基本教育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显然现代的网络教育把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用到了人们接受教育之上,

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的及时性和对知识需求量的爆炸式的增加。随着网络教育的持续发展,多样化的、多形式的、海量的教

育信息与先进的、多种的网络技术也随之深度的融合。本文就网络教育中的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教育信息;网络技术;融合

一、多样化的海量的教育教学信息

网络教育中的信息包含的内容很广义,比如包含学生信息,

即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个人信息,包含学习信息,即学生在接受

网络教育期间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方法等等。

网络中的学生信息:和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的信息的含义基

本一样,只是应用在网络中,信息形式多样化,信息细微化。比

如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学校可能仅仅制作一本学

籍薄记录学生的姓名,年龄,入学成绩,家庭情况等等;学生在

校学习期间给学生制作的每学期的成绩单,以及在校期间的表现

情况等;学生毕业时给学生准备的学生档案,其中记录学生各学

期成绩情况,以及在读期间的表现等。而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的

个人信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单纯的记录在电脑中的文本

文件、表格文件,里面可以记录学生的入学、就读、毕业的基本

情况。还可以是记录在电脑中的多媒体文件,包括图形,声音,

视频等。比如学生入学时候的档案信息可以以图形的形式被保存

在电脑中;学生就读期间参与讨论的各种成果可以以声音视频的

形式保存在学校的服务器中。

网络中的学习信息:网络中的学习信息是把传统教育中的学

习信息数字化,电子化。比如传统教育中的课本教材、教案可以

被电脑中的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取代;取代传统教育中的试卷,

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和测试软件在网上完成科目的测试。也有一些

是从传统教育中的学习信息衍生出来的。比如随时随地的IP 课

件,视频课件的点读学习取代传统教育中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

点采用直接面向学生的教育学习。学生在读期间的各种异动(休

学,退学,转学)机制的处理,在网络教育中可以利用教学管理

软件瞬间即可完成等等。

二、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

台。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为网络教

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网络教育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有机的

结合,出现了新兴的网络教育社区、教育博客、校园网等平台。

由于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尤其是根据教育部的十二

五规划,众多网络教育资源将融入整体的教育云平台当中。

第一代:点播式教学平台

在网络教育发展初期,点播式教学平台主要实现了教学资源

的快速传递,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音频、视频课件,查阅电子

教案等教学内容,完成在线作业等。其主要特点是以课件为中心,

教育资源的网上电子展示,强调的是管理。

第二代:交互式教学平台

广泛运用即时通信技术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支持服务,教

学平台集成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工具、BSS 讨论系统、内部电子

邮件系统给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在线离线课程、答疑辅导、讨论、

在线自测等服务,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

果。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了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

强调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第三代:社会化教学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学习社会化

的提出,学习者利用社会化教学平台,通过智能化搜索引擎、RSS

聚合、Blog(利用评论、留言、引用通告功能)、Wiki 以及其它

社会性软件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包括资源网络和伙

伴网络,并处于不断的增进和优化状态。其主要特点是社会化,

集体智慧的分享与创造,强调学习社会化。

三、教育教学信息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深度融合

融合的意义:

1.资源利用最大化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

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

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

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2.学习行为自主化

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

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

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3.学习形式交互化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

围。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等进行的统计

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

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4.教学形式个性化

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

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

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另一方面,

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

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

实现途径。

(上接第333 页)

5.教学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具有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

功能,被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

交费、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

网络远程交互的方式完成。

6.不局限地区

网络教育中,可以不局限地区,不局限时间等优点,这样更

好的让受教者节省时间和不必要的费用,更好的让自己来合理的

安排学习时间。

融合的实践实例:

我是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名计算机教师,常年工作在远程教育

的第一线,每天都能感受到网络教育带给我们的惊喜。为了适应

社会前进的潮流趋势,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教育应用与研究活

动,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我工作

的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长海分校所在长海县,是中国最大的岛

屿县城,四周环海,岛屿分散,由于地理方面的特点,很适合搞

网络教育教学,所以岛上的网络教育发展的有声有色。

1.长海广播电视大学担负岛上主要的网络教育任务,学校设

配齐全,配有多功能教室,卫星接收系统,高速INTERNET 接入,

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双向视频系统及设备,网络教室等。

负责电大开放教育和奥鹏网络教育的任务。

2.獐子岛镇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立。獐子岛是长海县发展教

好的一个乡镇,2009 年在市校和政府的努力下,在獐子岛镇建立

了数字化学习城。

7 月15 日上午,大连,一个独具远程教育特色的揭牌仪式正

在进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

范工程”示范点授牌仪式暨“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电大示范学习中

心”揭牌仪式,以及“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点授牌

仪式暨“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獐子岛示范学习中心”揭牌仪式分别

在大连电大主会场和獐子岛分会场通过双向视频的方式举行。

3.示范学习中心、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社区教育的开展

对大连电大来说,2009 年的7 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奥鹏远程

教育大连电大示范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獐子岛示范

学习中心”和“大连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仪

式同时举行。大连电大校长李献诚告诉记者,揭牌仪式将成为大

连电大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揭开了大连创建现代远程教

育的新一幕,揭开了大连电大推进开放教育的新篇章,同时也揭

开了大连人跨越时空学习的新时代。

结束语

网络教育教学在我国还算是个新鲜事物,它自身拥有很多的

优势,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网络教育教学是我国在教育

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推进教育的良好条件,是构筑21 世纪终身学

习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

才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发达国家开展网络教育的先进

经验,总结我国网络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分析和解决存在的

问题,促进网络教育教学中的信息与网络技术深度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钟伟.远程教育成为推进终身学习重要支撑[N].中国教育

报,2009-2-13(7).

[2]祝智庭,王陆.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

[3]柴华,喻革武,贾冬梅.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经典实验设

第3篇: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网络大学;教育;经济建设;对策

网络大学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望,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条件,而且它构造了终生学习的体系,这能为经济建设提供越来越多符合需要的人才。

一、网大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一种名为网络大学教育(以下简称“网大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迅速发展起来。这是继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之后又一新型教育模式,并在世界各国得到逐步重视和推广。

(一)国外网大教育的发展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网络教育,国家每年用于网络教育的开支达100-200亿美元。国家对网上文凭或学位同传统学校颁发的文凭或学位一视同仁,越来越多的大学通过互联网招收学生和颁发文凭。1995年只有28%的大学提供网上课程,但到1998年猛增到60%。据统计,在美国通过学习网站进行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60%以上的企业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是美国高校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远程教育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种类达到4.9万个,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

英国政府在1998年就以立法形式规定,将中小学原有的信息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在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中,法定的6%必须作为学校专用的计算机购置费,以保证英国中小学能够连接到INTERNET。根据国际信息协会的资料,84%的4年制学院将在2002年开设远距离课程,2006年将达95%,这个比例1998年是62%。这个趋势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二)我国网大教育的发展

我国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将大力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创造先进的教育模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到目前为止,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已经有67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试点,高校有权授予文凭和学位。

目前,我国网大教育普及率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清华大学采取的是卫星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而北大的学生还需要到各地的授课点进行集中授课。但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为网络教育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几年电信的迅猛发展,网络普及更为我国的网络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全国上网人数在急剧上升,许多城市也都在兴建自己的数码港,许多小区也有了更快的互联网接入模式。宽带网的进入,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网络教育。

二、网大教育的优势

(一)地理覆盖面广

网络最重要的特点是跨越时空的限制。这为网络教育的扩张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已经扩展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正逐步把覆盖范围扩大到市和县。

(二)专业面广,层次丰富

截至2006年3月,试点高校已开设10大学科门类共70个专业;已经开设的学历学位教育分为4个层次: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科起点攻读本科,高中起点攻读本科,普通专科。

(三)交互式、互动式、主动式

这体现在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站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学生成了信息加工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四)自动化远程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信息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被同样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远程学生(用户)的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查询、学籍(历)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通讯的方式完成。因此,网络教育是最为完整、高效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

(五)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教学资源不仅包括文字教材,还包括视听教材,以计算机网络与光盘为载体的网页、网络课件、CAI课件等;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包括支持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教学环境,有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阅览室、网络阅览室等媒体的支持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互的环境。

三、网大教育的不足及对策

(一)人们认识不足

“课堂上老师见不到一个,这叫什么上课”、“这网大文凭国家承认吗?用人单位承认吗”、“它和电大有什么不同”等这样的疑问很普遍。笔者曾冒称是某网大的毕业生,拨通了5家企业人事部的电话,2家断然拒绝,2家表示迟疑,要求寄去简历以便了解,只有1家表示文凭不重要,关键看能力。如此种种,说明人们对网大教育的认识还是肤浅。

当然我们不能空等大众对网大教育的逐步了解,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人们的认识:一是加强广告,在电视教育频道、专业教育培训类报刊和知名网站上打广告,向大众全方位地介绍网大教育知识,网大教育主办方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相关活动,聘请教育专家与会和担任职务,以提高网大教育的熟知程度。二是教育部门应该摆正网大教育的位置,把其纳入高招计划当中。

(二)教育质量管理不足

尽管教育部已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专家评估委员会,在教育质量管理控制上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一方面,探索与实践没有外来资源可以借鉴,且运作时间又有限,基本面的规范和完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具体教学各异,管理政策把握尺度不一,这就必然降低了网大毕业生的质量,因此降低了网大学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为网大教育制定出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并加强日常管理,把网大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服务体系,通过有效的标准来指导和规范网大建设,定期组织专家对教学质量评估,并对外评估报告,对不合格的高校进行处罚,甚者叫停。对网大主办方而言,则要执行规定的教育任务,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只有这样,网大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大众教育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尽管教育部和各试点高校都在网大教育上投入不少,但经费不足仍是影响网大教育硬件更新、硬件和软件制作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电子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大投资。

因此,发展网大教育,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势在必行。我国可以适当开放外国资本有条件地进入教育领域。同时引用民间资金入股,在我国已有一些网大和网络公司合作的先例,如“网上人大”的建设。

(四)教育系统不足

1、缺乏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国内大多数网大采取高校与某个网络公司合作开办的形式,教学经验很少放到网上共享,教学资源极其匮乏。如何在不同院校间构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基础课平台,如何组织和协调不同院校开发一些共同的优秀课件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学点管理不规范。不少院校对本部的管理是比较规范的,但校外教学点一般依附于当地教学机构,由于考虑到经济利益,管理不严,秩序松散,有些课程学时被削减,有些课程被取消,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网大的声誉。

3、专业设置集中,学费偏高,网络出口狭窄,边远地区网络建设缓慢,上网费用支付能力差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高校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同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共同研发优秀的教学方案,共同承认学分,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在网大教育实施方面,要力求本部和分部教育的同步性。同时将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如函大等教育形式相结合,力求在现实条件下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在专业设置上,要充分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结合起来,做好人力资源预测和专业规划,使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更具战略性。

学费、上网费偏高的问题可以通过与专业网络公司合作,互惠互利的形式予以解决。

(五)对网络和教育均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人才不足

网络教育产业是IT向教育界延伸的产物,最先从事网络教育产业的是IT界的人士,由于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深刻的教育从业背景,他们对网络教育缺乏足够理性的思考,有的更多是投资和从业的激情。而教育界人士对IT这一新生事物也同样缺乏理性和深刻的认识。

我国当前急需既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理解、又有深厚教育理论根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在网络教育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这种人才,当前十分匮乏。

为此,解决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高校与网络公司的技术合作,加快网络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现有高校教师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和参与,增强对网络教育平台的驾驭能力;让网络公司及其技术开发人员深入高校课堂,了解高等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平台;网大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网大可采取与网络公司合股共建或适当引进网络公司专业人才参与日常管理。

(六)对师资的培养不足

网大教育创建了一个虚拟的学习社区,教师角色与传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通过参与和主持网大教育课程组,成为网大教育课程和多种媒体教材的设计者;通过组织和管理社区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通过网大教育技术媒体,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

要创建好这样的学习社区,网大教育教师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观念的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学组织与设计能力,教育资源管理的能力,网络文化的判断选择能力,参与虚拟学习社区的意识,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团队和大协作的无私精神,对技术进步的敏感性和发展的预测能力,科学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文化观。

目前,从事网大教育又具备以上素质要求的教师较缺乏,可从以下途径解决:加强网大教育教师的业务培训;从社会学和社会学习的角度扩大网上学习的研究;加强网络文化的研究;跟踪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突出教学骨干与带头人作用;加强教师间及单位间的协作与合作;鼓励网大教育教师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

(七)学生网上学习技能不足

目前,接受网络教育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是通过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网上学习却需要学生具有熟练运用多媒体与网络的能力,网上学习能力的不足必然影响学生的网上学习质量。

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以及电教设施、设备和场所建设;学校应该多开设一些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并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和考核;学校要优化网络教育平台,使之更加“傻瓜”,易于操作。

四、结语

科技创造生活,学习改变人生。

思科公司CEO约翰・钱伯斯预言:“互联网应用的第一次浪潮是电子支持和电子服务,第二次浪潮是虚拟生产,第三次浪潮是电子学习。”

基于现代科技发展基础上的网大教育,不仅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学历和学位教育、证书教育、技能教育和在职培训等的有效途径,而且将在促进人们终生学习的同时创建更多学习型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戴恩民.网大教育的思考[EB/OL].全球品牌网,2006-06-15.

2、网络远程教育的五大优势[EB/OL].中国教育在线,2006.

3、柯苑.网络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旗帜[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4.

第4篇: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质 学科化服务 学科馆员 高校图书馆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网络资源急剧丰富,为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提供了条件。图书馆必须全面审视新的环境,紧密关注社会信息环境,充分研究用户的信息行为,开展“以用户需要为本”的学科化服务,才能适应变化的信息环境。本文主要从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角度来探讨信息素质教育。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况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尔在1974年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提出来。“信息素质”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它的话题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总的来讲,信息素质是指人们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善于利用信息的各种技能和能力,积极的信息心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信息素质教育包括的内容: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观念教育等。

二、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依靠其丰富的藏书和逐渐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1.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信息的变化使人们获取和利用有用信息越来越困难;信息数量的急骤增加,免费信息的多次重复,信息更新速度加快,这些信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使人们在无从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或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找到有用的信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为精确的途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使信息素质教育成为现代人必须接受的教育之一。

第二,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培养模式,促进学习型人才的成长。知识的有效期缩短:信息资料的平均寿命约为5年。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大学生毕业一年后,其在校所学的知识大约老化15%,五年后老化50%~70%;10年之内如果不补充新知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将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想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必须具备终身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信息素质教育就是培训人们具有获取新信息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2.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实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1)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专门为每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设的“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短期培训,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同学们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进而用好图书馆。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图书馆布局、资源分布、图书借阅规程、图书馆服务及规章制度和如何用好图书馆等各方面的教育培训,其目标在于帮助新入校同学尽快了解图书馆,并尽快学会使用图书馆。这是高校图书馆对本校学生进行的最简单的信息素质教育。

(2)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

“信息检索与利用”是研究如何科学地存储和检索信息,以获取知识、信息、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是由传统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衍变而来的。课程一般注重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手工和计算机查找信息资源的效率,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通过该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掌握信息猎取和利用的方法。

(3)专题培训

有的可能是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有的可能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总之是根据一定的专题进行培训,时间短,针对性强,灵活性强。本校师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时间安排有选择地去听有关培训讲座。

(4)组织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工作

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基地。大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如北京市很多学校在学生中间开展了“义务馆员”活动,让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既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又宣传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还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三、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学科化服务与信息素质教育的结合

1.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s)也称学科专家、学科信息指导、系统馆员等,起源于美国大学图书馆,是高校馆、专业馆为服务对口学科而设立的专门高级岗位。对学科馆员的要求:一是对本馆馆藏文献非常熟悉;二是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三是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四是具备一定的外语语言能力;五是能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是以学科为轴心,不仅于参与传统图书馆意义的所有服务,兼顾整个流程,还要与专业院系协调工作。学科馆员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而在高校图书馆中实施的一项制度,是高校图书馆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高校图书馆在这个时代深化信息服务层次,是针对用户提供学科专业深层次信息服务的一种必然选择,它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科馆员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学科化服务的作用,应作好以下各项工作:第一,加强学科馆藏的建设与宣传。

学科馆员应该深入了解对口学科的发展情况,及时与对口院系联系,了解用户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征求用户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向用户推介新增加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措施。

第二,为对口学科用户提供学科化的信息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选定需求,提供该学科某专业甚至是某课题的信息服务工作。

第三,加强用户学科化信息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学科馆员要为对口院系的师生做好该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包括该学科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利用等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教育等,使其能够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准确快速地获取和利用所需的信息资源。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科网络资源的收集,数字资源的评估、选购、整合利用,信息资源的加工,从各个方面做好对口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

2.学科导读

图书馆的读者导读工作应该是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馆舍设施为基础,以引导和影响读者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提高选择和阅读文献的能力,提高利用文献的水平等为目的,以图书馆特定的工作方法为手段的一种行为过程。导读又可以分为课外导读和专业导读,课外导读是以读者的学科背景为基础,根据个人爱好进行的非学科性导读;专业导读是指根据读者的学科专业,有目的地进行推荐专业性文献,指导阅读方法,以达到促进专业学习的目的。由此可见,学科导读也是信息素质教育学科化的一种服务模式。

学科导读工作可以由有经验、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承担,也可由负责本学科的学科馆员承担。馆员应该有广泛的文化知识,熟知文献并具有文献检索技能,能够根据读者的年龄、文化、专业情况,进行准确地文献导读工作。

3.网络资源学科导航

学科导航是指以学科为单元对Internet上的相关学术资源进行搜集、分类、描述、组织和序化,建立分类式资源组织体系、动态链接、学科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平台, 于网上,为用户提供网络学科信息资源导引和检索线索的导航系统。它将某一学科的网络学术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由无序变为有序。它给各个学科用户查询本学科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推介作用,使得该学科用户了解并掌握了学科信息的查找途径,快速地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的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和国际动态,实际上是传统文献导读模式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对用户掌握学科信息、提高信息素质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4.与专业院系老师合作,构建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体系

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员的义务,它不仅仅是图书馆的内部事务,它更是整个社会同教育密切相关的工作。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相结合,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相结合,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图书馆服务支持教学的一个新趋势,同时也是受到专业教师和读者普遍欢迎的一个教学模式。美国一些高等教育、图书馆、网络信息技术等组织都倡导把信息素质教育融合到普通课程教育计划中去,把培养学生信息评价能力作为现代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图书馆员应该加强与专业院系老师合作,共同设计教学内容,构建“整合式信息素质教学育系”,这个整合不仅仅包括信息素质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包括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这两类授课教师的整合。

5.网络环境下的不同专业的网络教育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在逐步地发生着改变,从传统的文献服务扩展到网络服务。为了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质教育,各高校图书馆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络教育体系,有的是只是简单地把原有的多媒体课件或PDF讲义上传到网络上,以供在线观看和下载。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不同专业的网络信息素质教育体系,把图书馆网站与各院系网站结合在一起,互相对该专业的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资源做链接,在图书馆和相关院系同时宣传,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相关院系网站上公布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或相关咨询人员,在图书馆网站上公布该院系的图情教授或联系人,以增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方便用户的在线咨询。

参考文献:

[1]金旭东.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2]李秀英,王贤芬.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信息素养教育.

[3]王桂玲.网络资源学科导航与DC元数据[J].现代情报,2005,(8).

第5篇: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一西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西部高校所开设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实验实习等方面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后面开设的院校模仿前面尤其是名牌院校的办学体系。培养目标大而笼统,不分培养方向,课题设置缺少特色和重点,教学模式以教为主,实习实训大都以中小学教育实习为主,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特色,缺乏实际锻炼,不能应对社会不同行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素质要求。是导致目前西部毕业论文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关键原因。

如何应对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变化,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培养思想,并构建出分类培养新模式。

二构建西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分类培养的前提

要构建分类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新模式,必须以专业的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导向,针对未来人才市场的变化需求,及时调整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在具体做法上就是要细分专业培养方向,围绕专业方向特点开设相关课程,使所培养的人才除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具有明确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满足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6大能力方面的素质要求(教学设计能力,教学信息处理能力,媒体资源开发应用能力,构建并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教育技术研究能力、教育技术管理能力)。

三西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分类培养类型

经过广泛调研,我们确定了西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分类培养的5个方向: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专及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

(2)IT产业中教育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网站维护与管理的技术人员;

(3)广电系统、影视制作部门、信息广告公司摄、录、编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传媒工作者;

(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及提高教师专业工作绩效的科研人员;

(5)电大、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的业务人员,远程教育领域、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工作的技术人员。

四构建西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分类培养课程设置及要求

依据培养方向,本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模块课)两大类型: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平台课)是学好专业的基础、分类培养的前提。本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专业基本素质。又分为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学位课。课程设置主要围绕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核心课程来开设。

(2)常规教学媒体类基础课程。主要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媒体、计算机类、影视制作类等现代教学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分类培养打好技术基础。

(3)艺术理论基础课。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艺术理论基础,为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及相关技术在社会实际中的应用打下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将来从事软件制作、网页制作、数字媒体处理等工作创造条件。

(4)专业实践课。主要培养在网络教育与软件工程方向、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和信息技术教学与培训方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专业方向课

(1)网络教育与软件工程培养方向。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开发方面的人才。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网络教育应用、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多媒体课件制作、数据结构、网页设计、网络视频技术及应用、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开发等。

(2)数字媒体技术培养方向。培养从事数字化软硬件媒体的设计、开发、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原理与维护、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动画、摄影艺术、摄录像机原理与应用、影视写作、教育电视系统、电视教材编制、非线性编辑、图形图像处理等。

(3)信息技术教学与培训培养方向。主要培养大、中、小学校及其它培训机构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含计算机)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开设的方向课程主要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教学系统设计、教育研究方法、现代课程论等,同时还需增设技能性课程如信息技术与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教育技术设备维护与维修,教育培训基础技能训练等相关课程,从多方面塑造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培训老师。

(4)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培养方向。目的是为本专业学生进一步深造(考研)打好基础。主要开设教育技术学、教育传播学、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学、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学与教的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项目实践等。

五构建西部高校教育技术学分类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1分类培养模式实施基本思路

第一学年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不分方向),从第二学年起逐渐转入相应模块进行分类培养。对于不同的培养方向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教学要求和考核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专业基本理论、技术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对于起着培养平台作用的专业素质课及教育理论课采取以专题报告、学术讲座为主,课程设置为辅的形式,从学生入学就开始进行专业素质教育直到学生毕业,同时使每个学生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期的专业方向课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2分类培养教学策略

不同的培养方向要有不同的具体教学实施策略:

网络教育与软件工程方向:由于本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熟练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中要大量采取案例讲解、基于项目的学习、模拟真实环境下的练习等策略实施教学。同时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以职业工作者的标准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技术,最终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技术与软件工程开发人员。

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宜采取案例赏析,现场讲解,实物练习等教学方法,同时突出小组协作学习方式。

第6篇: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众所周知, 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 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 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

从狭义角度讲,网络经济就是应用因特网技术所进行的投资以及通过因特网销售产品和服务所获得的收入,主要是指B2B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和B2C (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广义地讲,所谓网络经济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因特网联系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EDI、EFT和各类信用卡交易。

目前,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因特网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不仅能使使用者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

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借助网络即可实现“产销直接见面”,从而使中间层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未来成熟的网络经济将带给消费者更为价廉物美的产品与服务。

3.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这里所说的虚拟经济不是由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虚拟经济,而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的、相促进的。培育虚拟经济的成长,促进虚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经济新潮流的历史动向。

4.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信息网络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范围扩大了,也使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了。世界已进入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竞争。在竞争合作或合作竞争中,企业的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否则就会被迅速淘汰出局。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主要不再依靠天赋的自然资源或可供利用的资金,而更多地仰仗于信息与知识。

5.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反映技术变化的“网络年”概念流行起来,而网络年只相当于正常的日历年的四分之一。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经济节奏大大加快,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产品老化在加快,创新周期在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间的竞争。21世界头10年的经济将是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注重速度的经济。

6.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7.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高新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是推动网络经济的根本动因。以此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必须特别强调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并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推动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开创史无前例的全球网络新经济。

三、加速发展网络经济的重要途径

1.加速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进程。网络教育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发展也会对未来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网络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网络教育投资使沉重的人口包袱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此,建议国家逐步实现全民网络教育,使所有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都进行不同程度的网络教育,并且国家出资重点帮助贫困地区中小学实现计算机与网络教育。

2.加速中国政府管理与公共机构服务的网络化进程。实现政府、公共机构、社会、企业管理网络化,加快实施“政府及公共机构上网工程”,强化网络在政府公共服务与公共支出、科研机构、各类学校、各类卫生机构以及其它公共机构的普及和应用。各类公共部门提供的政府政务信息、法律法规信息、政府采购、公共工程招标、技术专利、文献检索科技期刊、公共数据库、主要经济信息等信息服务实行免费或低费服务,由于上述信息具有外部效益,决定了上述信息服务应由政府予以资助。

3.加速网络技术引进、扩散和应用进程。大幅度降低引进信息的技术成本,尽快实现信息技术产品、设备进口零关税,取消对该类产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使所有消费者和使用者能以最低成本获得附加值较高的信息技术和服务,同时鼓励信息产品与服务出口。

第7篇: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慕课;医学教育;改革;探索

一、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人将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称之为网络时代(Web时代),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网络越来越多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了解彼此的信息,或者在闲暇时候进行娱乐,这已经变成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作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教育,也受到了互联网的青睐,各种在线教育视频网站,网络公开课也已经渐渐深入我们的教育和学习中。自从2012年之后,人们往往将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称之为“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音译过来就是“慕课”。

二、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医生对于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创术、处理以及查询,从而有效的达到异地疾病的诊治、医学远程教育、卫生保健以及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等目标。利用慕课涉及到的远程医学教育主要有病理学、皮肤病学、内科学、外科学、精神病学、牙科学、医学影像以及咨询和会诊、手术示教等学科。慕课是医学院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走向医疗卫生岗位后终身学习知识的一个方便途径,也是医学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医务人员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更新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三、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探索慕课作为一种较为新潮的教育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青睐和认可,也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来审视它给我国医疗领域制度变革、诊疗水平提升、就医条件改善,尤其是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带来的优势。

(一)远程医学教育领域

纵观国内外医学慕课的发展进度,从实际应用上来说,国际上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中国因远程教育起步比较晚,慕课尚存在着体系不成型、医学教育理论不完备以及远程医学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等缺陷,使得现在慕课在我国还处于课堂搬家、黑板搬家、书本搬家以及形式缺乏创意等状况,还存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学习较为被动以及不注重效果等等,这使得慕课跟传统教育模式相差不大,并没有完全体现现代网络普及慕课的信息化所带来的进步和创新。

(二)临床医学模式领域

医学教育模式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但是这些模式跟慕课在类型和功能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区别,特别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其差异更为突出。现在,对慕课医学教育技能培训的主要模式包括:带徒模式、器官系统模式、问题学习模式以及临床表现模式等,这些模式既相互独立,又交叉渗透,其主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使学习者能尽快地接触临床知识、掌握临床技能和培养沟通能力。

(三)临床技能培训领域

本文的重点是阐述慕课在临床技能培训方面的重要性,从临床技能培训的角度来考察远程医学教育的实际应用意义。现有医学临床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行为主义来学习理论指导,然后对医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过于强调现在临床带教老师的作用,忽略了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而将临床技能培训视为一个教学行为模仿和修正的过程,故影响了临床技能训练的有效性。慕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模仿和修正的过程,而是一个如何构建认知的过程。主要是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老师提供示范,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示范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地位。由于现有的临床技能培训实践机会较为缺乏,临床能力培养缺乏序贯性,而现有的临床教学训练大多以音频和视频的模拟技术作为基础,同时一对一的操作,这就大大限制了学习者的参与范围和其积极性。慕课可通过网络技术,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人体器官的各个模型,为医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形象的三维模型;并且为真实的手术训练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还可以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培训的交互以及协同作用。鉴于目前临床技能培训方面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外科医生培养方式、虚拟手术培训和计算机仿真培训等方式,慕课传授医学技术的方法并没有得以推广使用。

四、总结

由于现代通信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医学教育领域,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受到了新的挑战,不管是在医学教育还是临床见习或者实习方面,其主要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均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现有的远程医学教育的特点,结合现代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系统分析了现代医学教育、医学教育模式以及临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进退得失,将相关的医学教育理论进行重新梳理,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提出了慕课在我国远程医学教育技能培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我国广大的医学工作者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学教育培训方法,也为我国利用网络慕课来进行医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郭,陈学飞.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第8篇: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论文摘 要在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智能社区的构建成为信息化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构建智能社区网络系统的目的出发,分析论证构建智能社区需要遵循的原则,并提出智能社区网络系统构建的几点建议。  

 

我国社区智能化起步比较晚,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住宅小区的智能化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智能化小区的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相应产品的开发也还停留在单一功能阶段。因此,大力发展智能社区网络系统的构建,使小区智能化产品向集成化发展,由单一功能的专用产品向多功能集成化、一体化系统发展成为社区建设的重点。 

1构建智能社区网络系统的目的 

智能社区系统是将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进行密切结合,为小区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管理,为居民生活提供智能化管理手段,提高社区的物业管理水平,以实现快捷、高效的物业服务,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1)物业服务与管理。包括如下几项:物业的综合信息服务,如收费、结算等信息服务;远程抄表及管理,如水、电、煤气、暖气的抄表与收费等;车辆的出行、停放管理;公用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如垃圾储运、园林浇洒、排污等;电子公告牌的管理、小区广播或音乐播放的管理等。 

2)安全防卫。小区出入管理、社区周界防卫、电子巡逻、电视监控、对讲与门禁控制、防盗防宰报警、紧急求救等。 

3)多元信息服务。综合信息网络,如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internet等;公共电视、vod点播;开关的远程控制等。 

4)家庭办公智能化。家庭远程办公、室内环境的调控、家电智能化控制等。 

2构建智能社区网络系统需要遵循的原则 

从构建智能社区的目的可以知道,社区的智能化就是为了综合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质量。因此,构建智能社区网络,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前瞻性原则。住宅智能化建设是以适应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要求为前提的,因此,构建智能社区要有前瞻性。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家庭的家用电器是非常缺乏的,住宅建设也就无需考虑电气设备的所需的配套设施及放置空间,而近些年来,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因此,住宅建设中就要通盘考虑相应的配套措施。如电话、电脑的布线及相关信息的接收平台等,都需要考虑在内。此外,小区是一种使用寿命很长的大件商品,所以,要选择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智能化系统技术和智能设备,以免因为技术的落伍造成智能化社区性能太低而被淘汰。 

2)成熟性原则。在考虑技术设备前瞻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所选技术的可靠性和成熟性,保证智能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 

3)兼容性原则。作为依托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智能化设备系统,因其技术更新换代升级比较快,所以,无论是系统设备还是操作软件,都要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以避免因为硬件种类的不同而系统不兼容。 

4)升级性原则。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区智能化系统的规模、技术水平、功能都将不断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社区的智能化需求也将不断变化,因此,智能社区系统要把未来的可能性和系统的适应性放在一起考虑,以满足智能化小区服务的升级发展要求。 

3构建智能社区网络系统的建议 

构建智能社区网络系统不但是企业单方面关注的课题,也是政府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构建智能化社区也要综合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要统观全局、科学规划,加速发展社区的智能化。 

1)政府与企业形成联盟,共建智能化社区。社区智能化是政府推进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社区智能化建设也为企业开辟了一片新市场。如果政府能够积极引入企业投资,在相关项目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并给予企业以政策支持,不但可以减轻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负担,还能壮大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2)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选择发展模式。因为每个国家的具体状况不同,因此,各个国家的社区智能化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人口大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及地域特点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构建社区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模式时,绝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特点,制定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的某些比较成熟的社区智能化发展模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完善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已开展了社区信息化服务工作,如社区网站、社区娱乐系统等,为市民提供了各种智能化服务(餐饮、教育、维修、家政等)。但是因为没有健全的宣传系统,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居民并不了解社区所提供的这些服务,这就使得很多社区的智能化设备形同虚构,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参与企业投资效益很低。这样,肯定会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未能够达到社区信息化利国利民的目的。所以,应该加大社区智能化的宣传力度、完善宣传模仿,让社区居民都能够了解并意识到智能化服务带给他们的便利和好处,并促使其尝试使用。 

4)利用智能化设备提供教育学习机会。随着我国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产品的普及,网络成为最便捷、信息量最丰富的媒介。如果能够通过社区服务网站提供居民所需要的信息,将会迅速的促进社区智能化的发展。针对我国目前部分中老年居民缺乏使用互联网能力的现状,还可以通过社区智能设备,为居民提供网络教育培训,给居民提供学习的机会,这将会培养社区居民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和习惯,促进社区智能化的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韩玉坤.居民社区网络管理平台的开发[j].信息技术,2006,06. 

[2]李凤安.网络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03. 

[3]孙春燕.智能化社区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6,01. 

第9篇: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校本培训模式;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培训;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255

0 前言

我国当前农村的师资教育水平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在职教师的相关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校本培训模式主要注重教师在职期间的培训,以及教师与社会之间相联系的培训。由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必然会呈F多样化的格局。校本培训也因此作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策略而被倡导。物理本就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需要与实践、实验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校本培训模式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培训的现状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多年来,尽管大城市中的教育模式进行多番改革,农村的教育培训体制仍然不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求。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培训现状堪忧:(1)培训的体制不健全。在农村的教育部门中,要么没有详细的培训计划,要么是有计划但是从未实施过;(2)培训的内容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当前的教育培训机构仍然采用以前的一些传统教学方法,这个不能满足新时代要求,也不能够解决当前的教学目的;(3)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机构条件差;(4)培训的师资在质、量上都存在不足。

2 校本培训模式的意义

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培训为本,但是这个模式缺乏针对性及实效性通过对中小学校本培训模式的形式、内容等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到,目前,教师对目前校本培训模式看法不一,选择的角度不尽相同。在形式上,有些教师认为培训模式的形式应体现出多样性,有些教师认为培训的形式应更具适应性,使校本培训真正体现适应学校的发展,适应教师的需求。

与普通的教学模式相比,校本培训模式就显示出了其极大的优点:首先,校本培训模式从实际出发更能解决物理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另外,其所体现的地域的无限性也是一大特点,它可以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培训,也可以更好的适应学校和学生的发展。第二,教师免去了课外培训所需要的经费,对于一些收入不高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校本培训模式主要是以实践为中心,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第三,培养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合作。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育的教师队伍,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要适应校本培训,但校本培训又具有长期性,所以要求学校成为培训的场所,因为教学理念的变化,所以并不是长期的一味学习书本知识,更多的是要实践,从实际中得出经验,边学边实践才是务实的。随着学校办学主体地位的确立,学校更要培养出一批能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学人才,要求老师根据学生们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培养自主意识和独立发展,所以通过校本培训模式,既满足了学校的需要,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从另一方面来说,校本培训模式不同于其他的模式,概括了学校的需求,与学校的现有状况相衔接,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教师自助专业的提高,教师教育体系必然走向开放,而校本模式整合了各种资源,将系统培训与非系统培训结合起来,赋予校本培训模式生命力。新一轮教育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而校本培训模式必然是迎接新一轮改革的需要,使教师成为培训知识中的生产者,发挥经验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 优化农村中学物理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

教育部提出:“需要将达到素质教育需求的全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起来,”“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展开教师进修培训是关键”。所以,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投入实践后,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农村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升其适应度。

第一,将教师培训内容优化。首先,课程设定要全面。 在培训计划制定过程中,在全部物理专业知识架构中对课程展开规划,一方面要仔细斟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对物理学的前沿动态思考。其次,培训的内容要专题化。 第二,在培训课程体系里要体现教研。首先需要将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对日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适应与探究两方面的能力提高。其次对新课程中的教育教学实践培训要放在重要位置,在讨论、教学观摩、互相评课、实验操作、自制教学具以及案例分析等多个手段中增强培训效果。 第三,建立现代信息技术课。在校本培训中加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展开是农村物理教师必备的技能。

4 总结

就目前的教育水平来说,农村基层教育的水平始终没有达到要求,发展农村教育培训体制尤为重要。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在农村物理教师中建立校本培训模式,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可以提高老师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同时,也不可否认存在许多的问题,一些教师不适应这种培训模式,这是我们应该着力去解决的。教育的革新要积极去参与,这样才能不断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教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文涛,赵明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探索,经验与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4(01).

[2]潘文彬.校本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器[J].中小学教师的培训,2004(09).

[3]徐巧英.校本学习激发教师生命的活力[J].中小学教师的培训,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