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专题培训范文

德育专题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专题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专题培训

第1篇:德育专题培训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以来,全球各国教育迅猛发展,中国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各学科相继出台了学科课程标准。基于教育发展的转型期,国家又出台了《2009-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提出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合格不上岗”的教师任职标准,掀开了中国体育教师进入全面性培训的新篇章。2011年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出台,并在全国全面推开,新一轮各个层级的培训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为了让广大体育教师进一步明晰新课程方向、提高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避免机械培训、重复培训、虚假培训、无效培训的发生,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对提高培训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现实期待

(一)从受训者的成长类型看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

参培体育教师的构成复杂,从成长的类型看有普通体育教师、训练型体育教师、成熟型体育教师、优秀型体育教师,不同成长类型的体育教师对培训有着不同的期望需求,具体见表1:

(三)从受训形式的分类看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

目前培训的组织形式基本不外乎讲授式培训、讲练式培训、观摩式培训、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这五种形式,不同的培训形式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都不一样,同时体育教师对培训的期待也不相同,见表3:

(四)从施训者的分类看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

近十年来,各层级的施训者有顶层设计专家、教研员、特级教师、教学能手等,每次培训请什么人作为施训者全凭组织单位喜好与关系主观臆断,施训者既没有明确目标,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有的培训内容并不是施训者的研究优势,有的培训内容也不是来自受训者的需求,施训者往往不能满足受训人需求,体育教师对施训者的预期是什么?具体见表4: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创新思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强调学习者的积极性、建构性和探究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习者构成的合作性的互动活动过程。在教育转型升级的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培训同样需要转变思维方式 、创新培训思路,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化的效用。

(一)设置“准”条件,明晰培训的目标方向

设置参训者的报名条件,进行分层、归类培训,使培训的目标方向更明确一致。如:以工作年限为界,把工作年限相近的人集中培训;以职称为界限,把高级教师组织在一起培训;以工作性质为界,把抓课余训练的教练归类一起培训。又如:以体育科研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培训,以名师工作室引领的骨干教师培训等,这样完全可以避免笼统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从而解决因培训对象的参差不齐而使授课者感到困难,导致培训效果低下。

(二)调查“根”问题,解决教师的教学疑惑

问题能够让教师对教学进行探究,发现自我认知需要改进的地方,内化为自我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教师的探究精神。组织者在培训报名时,针对教师需要研制一份问题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筛选出相对集中的共性问题、焦点问题、工作难题等,再将这些针对性的问题交给有相关特长的专家答疑解惑。这样的问题是来自于体育教师一线工作的“根”问题,这样的专家是有指向性的研究专家,这样的培训是来自教师内需要的培训,这样的培训结果一定是专家、教师双赢的结果。

(三)关注“真”需要,补偿教师的知识空缺

目前体育教师的培训“真”需要是什么?通过调查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师的专业态度与专业成长;2.体育教师的岗位标准与胜任力;3.教师的结构分类与专业成长;4.当代中小学学生的心理与体育教学;5.体育教材序列与目标分解;6.体育教师的生存环境与突围;7.体育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与目标达成;8.阳光体育的有效实施;9.挖掘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法;10.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程;11.中小学体育科研基础;12.新鲜项目的培训等。

(四)培训“多”途径,激发教师的培训热情

体育教师的动手能力远比对知识的识记能力重要,他们更愿意接受不同形式的培训,要重视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如:专家引领、自主研修、同事互补的研修方式,论坛与沙龙、实践反思、考察观摩,讲座与实践、案例与研究、创编与创新、展示与分享等方面。结合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及他们现有的专业化程度,以任务驱动、合作互动、实践带动三种培训模式或采用一人多课、多人一课、同课异构、三课一评、互动观摩等途径,搞好校本教研培训,这样就更贴切体育教师对知识接受的实际。另一方面在“E”学习时代,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培训。

(五)评价“严”要求,保障培训的实际效果

培训的评价是恒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这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员对组织者的评价,要从组织者对培训的时间安排、内容确定、地点落实、交通食宿管理等内容进行评价。二是对施训者的授课评价,要对授课内容严格把关,在培训前所有培训者要形成培训讲稿,不能自由发挥,受训者要对授课者进行评价。三是对受训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仅对学员进行表面形式上的考勤,更要对学员每天的培训反思重点考量,做到不合格不发证、不报销的规定。

参考文献

[1]周荣宝等.关于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J].运动,2011,(5).

[2]尹志琼等.新课程背景下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8).

第2篇:德育专题培训范文

举办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对即将到学校实习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们虽然在专业理论课中学习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和《体育教学论》等课程,对体育新课程的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所以,应利用一定的课时,或集中辅导或利用讲座的形式,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书的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专业基本功训练

1.队列队形

队列队形的指挥和调动是体育教师的“门面功”,尤其是口令的下达必须做到规范、准确、及时。像稍息、立正、看齐、各种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等几乎每节课都用到的口令,必须反复练习,强化训练,精益求精。

2.广播操、武术健身操

广播操和武术健身操是中小学校早操及大课间活动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具有广泛的普及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由教育部推行的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和武术健身操。如现行的广播操《舞动青春》和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在训练中一定要做到会喊口令、会做、会教,能熟练运用镜面示范。

3.讲解、示范的能力

讲解、示范能力的培训,主要应针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出现最多的基本教材的实践环节来进行,如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跳远、排球的传球、垫球、篮球的运球、投篮等。这些内容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都已经学过,但需要加强的是对这些动作要领必须做到会讲解、会示范,懂得教学方法和步骤,这才是体育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4.编写教案(课时计划)的能力

一是要有专门的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结合新课程理念,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把写教案的格式和包括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也可以把一些典型的教案制成多媒体课件或者利用橱窗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开阔学生的眼界;二是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强化训练。要求每位学生实习前写出2-3份合格的教案,这样才能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试讲

第3篇:德育专题培训范文

东泊庄完小 王满云

2013年3月8日下午,作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会议室听取了一小吕银普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汇报,对我来说,虽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浅。浅谈几点收获。

一、在课堂上,学习习惯最重要

1、关注书包文化。学生天天背书包上课,银普老师从关注学生的书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书包文化”,值得借鉴。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老师在强调书写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运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3、教师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学校这个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养学生尊师。看到学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扬,产生轰动效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觉到教师的伟大,进而影响到班务工作的执行。

2、助人的习惯。通过典型事例,教师大肆渲染,烘托氛围,使学生学会友善,意识到帮助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的理念。

3、学会宽容培养自信。遇到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质,通过事例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不纠结。对待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拨表彰,使他觉得我也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秩序地摆放学习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第4篇:德育专题培训范文

一、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介绍了六个专科的核心能力模块,包括血液透析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助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和产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各专业又分为三大模块,包括核心能力模块、训练模块和评价模块。通过培训,各专业护士不仅具备了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还具备了独立护理常见危急重症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各专业护士的基本素质和技术水平。

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释义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释义着重介绍了如何提高护理评估的能力及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护理评估的原则有如下几点:

1、掌握评估时机,任何的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措施都必须从评估开始。患者入院8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整体的评估,每次技术操作前必须评估,每个操作步骤之间也必须评估。

2、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向患者解释评估的目的、方法与程序。

3、在安静、私蜜性好的环境下进行评估。

4、评估者应态度和蔼、耐心,评估过程处处关心患者。

5、重视患者的主观感觉,相信患者的主诉,并表示理解和同情。

6、评估者注意与患者的非语言沟通,与评估对象保持必要的目光交流,用清晰、患者能理解的语言,必要时协助患者使用助听器。

7、根据评估的对象、目的、不同的护理技术等因素来确定评估的内容和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常用的方法有交谈法、观察法和身体评估;常用的评估工具有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评估量表、疼痛量表等。

8、评估发现用护理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

9、保证评估资料的完整、客观和真实。

第5篇:德育专题培训范文

(―)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为他不仅涉及到学校、老师,还与学生、家长等息息有关。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是以学校行为为主,并且辅以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这样涉及面广构建工作,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来领导,有计划、有步骤的部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工作的开展。但是在我国高职学校由于资金缺乏、行政规划等各种原因,全校性的同步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我国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发展过程中,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这使得政策的实施也缺少相应的机构,容易造成各自为政,造成新的重复建设,造成学校资源的大量浪费。

(二)学生和老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的认识不足

学生和老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的认识不足,这是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发展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健康发展的动力所在。现一阶段存在的普遍现象是,部分领导和老师学生对于学校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发展工作中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持。学生的素质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工作的开展。

二、促进学生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体系,需要明确转变旧的观念,明确技能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即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能力。这就要考虑高职学校学生特点:第一,免试入学,学生入学水平差异大。因此,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希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同时能获得一些扩展和提高的知识;而基础差、自学能力弱的学生,则比较依赖面授辅导以及教师的个别指导。第二,学生分布地域广,学习环境差异大。由于高职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学生的教育背景、经济基础、各地师资情况都有差异,因此,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形式、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对于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益等作用巨大,领导和教职员工都应该转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可有可无”等错误观念,认识其重要性,并且抓住时机,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的快速发展。转变部分领导和教职员工的观念,提高其认识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首先应该从各级党政领导开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的实施必然会涉及各个方面的利益,只有获得领导的支持才能保证其的顺利开展;否则就会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极其不利于工作的进行。其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文化素质,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最后,要改变普通学生的思想观念,通过宣传和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对于他们的重要性,着力宣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会大大地改善自己以后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他们改善自身的生活,提高他们今后的生活层次。

第6篇:德育专题培训范文

关键词:内蒙古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一、引言

如何实现当前中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高非农转移人员的收入水平,是新时期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非常关心的重要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个子目标以及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若干政策措施,不仅表明了中央政府对于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也暗含着中央政府正逐步从偏重城市区域的大量投入转向偏重乡村社区的大力扶持,由重点解决城市人群的各类福祉转向重点帮助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和增加收入上来。除却发展乡镇企业、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大力开展扶贫救助等政策措施外,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此次中央政府将非农转移培训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予以明确提出,无疑将对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及从事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现状

据2004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截至2003年,中国大陆16岁以上劳动人口共99889万人,农村57514万人:农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由60,1%下降到49,1%,从业人员总数为36546万人,而且这还没有计算中国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大约857万人。在庞大的就业人口压力下。为提高农村非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顺利实现非农就业并提高收入,中央政府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牧)民工培训规划》(亦称作“阳光工程”)。这项工程对今后8年内农民工培训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安排,并针对项目的组织领导、经费管理、监督评估等方面出台了单行条例。到目前为止,承担此项工程的省市自治区主要是那些粮食主产地区、革命和贫困老区以及劳动力的主要输出省市自治区。

内蒙古作为西部落后和农业人口大区,也同样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劳动力输出任务。据内蒙古农调队数据显示,2003年内蒙古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占农村牧区总人口的7,3%。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3,8%,约为100万人:从文化程度上来看。劳动力文化程度大多数为初中文化,占到劳动力总人口的67,08%: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占到劳动力总人口的91,2%。劳动力人口的基数庞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比较收益低。导致农村牧区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为解决这些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自治区于2004年2月了《2004年一2010年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培训规划》。对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劳动力转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培训的任务、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据内蒙古农业信息网2006年数据表明,内蒙古各盟市的劳动力转移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截至2006年第一季度,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输出达到151万人,比2005年第一季度增加24,5%,输出劳动力占农村牧区总劳动力的比重为22,6%,呈现出转移速度快、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以区内为主要转移地的特点。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非农转移人员的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文化素质相对低下导致富余劳动力群体就业前景不太乐观,收入难以提高。这种状况如果不得到有效的缓解,势必会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阻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因而,在此背景下。反思农村非农转移人员职业和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做法,提出下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政策应对措施,就成为各级政府官员和学者们应着力关注的焦点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牧)民不参加或兴趣不高

农(牧)民或者不关心,或虽听说,但最终没有参加。农(牧)民不参加或兴趣不高主要来自三个原因:第一。培训宣传不到位,农(牧)民对培训渠道不了解;第二,参加培训不是找到工作并获取较高收入的唯一渠道。很多没有参加培训的农(牧)民能够找到工作,或一些人可依靠朋友、亲属等熟人网络找到工作,这对准备外出务工的农(牧)民示范作用很强;第三,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二)培训机构组织不力

虽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文件精神,各类农广校和职业学校成为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基地,使培训有了比较固定的制度性机构和人员安排。但宣传力度不够、管理组织松懈、培训管理人员缺乏持久性和长期性、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培训机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农(牧)民对培训场所比较简陋、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比较缺乏、任课教师的数量和素质不高等问题均有反映,这成为阻碍劳动力培训取得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政府部门不够重视

虽然国家了有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文件和指示后,很多地方便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但在信息平台、资金分配、设施配备以及人员安置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形成一套具体的规划与安排。尤其是培训部门的监管方面,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规章,导致培训机构在具体操作方面出现了很多偏差。而且主管部门对组织此项培训热情不高,对农(牧)民培训工作有所忽视,就业主管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四)用人单位的选择偏向

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于经过这种培训的农(牧)民的能力和水平存在质疑。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他们培训的时间很短,实践操作能力差。所以,所谓获取了“正规”学历与文凭成为他们的首选用人标准。这种思路和做法直接消减了农(牧)民和培训机构对于培训的进一步投入,对非农转移劳动培训的消极影响较大。还有,前三个因素也直接对用人单位造成了消极影响。很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人员就是这些因素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总之,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农(牧)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用人单位也就不愿意扩大对参加培训的劳动力的需求,这反过来文影响农(牧)民参加培训和培训机构组织培训的积极性,最终造成一种近似恶性的循环。

四、建议

第一,政府是引导和促进农牧民参与非农转移培训的主导因素。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资金和物质投入和保障等工作。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或手段让想要出去务工的农(牧)民了解培训的意义、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效果和各种就业信息,引导农(牧)民自觉主动地参加培训;政府部门要尽可能地多给予、多支持,拨出专门款项扶持各类培训机构或学校的校舍和教学设备建设,积极引进各类技能型人才向农(牧)民培训最实用、最有效的专业知识;建立自治区、市、县、镇、乡(苏木)和村(嘎查)一套比较完整的培训管理体制,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逐级分配目标。构建奖惩责任

制;鼓励采用“一村(嘎查)一训”或单项培训的方式,积极推进地区特色服务性劳动力的培训,形成劳动力服务的品牌效应;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可诱使农(牧)民能够踊跃参加培训。安心外出务工。

第二。培训机构是实现非农转移培训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培训机构以往习惯的做法是把大量的农(牧)民劳动力吸引到培训课堂或培训基地来参加培训,单纯依靠教学录像或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或者进行简单地操作和实践演练,难以适应复杂环境下的工作内容。所以,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模式是培训机构扩大培训影响、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培训机构可采用培训一实习的方式进行培训,可通过向实习用人单位支付少额报酬的方式,在农(牧)民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短期的实习培训协议,帮助农(牧)民劳动力很快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建立以农(牧)民为中心的劳动力培训模式,彻底改变过去培训机构不考虑市场需求,导致参加培训的农(牧)民难以就业的局面。

第三,用人单位是评价和检验非农培训效果和水平的主要部门,也是能否促进和吸引农牧民参加转移培训的动力源。培训机构能否培训合格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劳动力人才,最终要通过市场一用人单位的选择和挑选。用人单位通过适应市场。会自动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结合培训机构来看,就要求培训机构注重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设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模式。这是其一;与此同时,用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的招聘和人才需求公告,向社会尤其是进行非农转移的农(牧)民传递了有利的市场信号。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引导农(牧)民选择相应的培训主题和内容作用明显。

第7篇:德育专题培训范文

 

实习支教是我国对贫困、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教学水平偏低的县乡给予教育支援与扶持的计划,它对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弥补教育资源,合理共享教育资源,使落后地区同样获得新的教育知识理念和前沿知识起到以很大的作用[1,2]。

 

在积极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支援南北疆教育事业工作的号召和部署下,新疆的师范院校一般安排大二到大四学生去南北疆的县、乡、村开展为期一学期或者一年的实习支教工作。因此,去南北疆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实习支教前的岗前培训工作尤为重要。针对南北疆双语物理教育环境、师资水平相对落后,如何从大学生就业和当地双语教育人才缺乏两方面考虑,解决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找准物理教育岗前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优化岗前培训策略[3-4],使物理专业师范生在上岗前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物理教师技能和水平,提高他们融入南北疆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成为适应于新疆发展需要的师资人才,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习及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经过2011年至2014年连续多次赴南北疆新师大本科生支教点,考察实习支教学生在双语环境中的实习支教情况,每次都进行了总结。在和当地的教育部门及有关老师交流后,了解到南北疆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实习支教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基本问题。第一,大部分支教生意识到实习支教前岗前培训中的初级维语培训,时间短,效果不明显,到了支教学校后,汉语言学生出现交流障碍。据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建议,实习支教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初级维语口语和课堂教学日常用语培训,以便更适应当地的双语教学。第二,经过实地调查,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大学生在当地大部分从事的是汉语教学,从事物理专业教育的大学生较少,且支教学生每周可以上课达到28节,有的支教生担任了全科的教学任务,非常不利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第三,在岗前培训工作调研中发现,培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约占全部人数20%~30%左右,对于民汉混合班级,大学生物理专业知识水平、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教学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和指导教师只重视完成岗前培训任务,忽视培训效果和基本素质培养,导致支教中很不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很不好。第四,汉语言学生对学习初级维语的意识淡漠,且在维语的日常用语上交流比较困难,民语言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汉语解释上有一定困难,且关于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很薄弱;以上这些因素为岗前培训正常开展增加了管理和培训难度。

 

2.岗前培训管理制度及考核环节的主要问题。第一,岗前培训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不足。学院只出台了岗前培训的管理办法,但在具体执行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对于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完成培训的具体给分标准,指导教师奖惩措施等,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制度可以保障,所以导致管理过程无据可依,增加了岗前培训的难度,个别老师和学生在落实培训过程中出现敷衍了事,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导致培训的形式化。

 

第二,对岗前培训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培训不重视,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少数老师并未按照要求,对自己负责的学生进行指导或指导时间和次数不达标,对培训的学生要求不够,以至于学生并未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三,岗前培训考核环节不够严格,缺乏监督机制。如个别学生培训就是走过场,没有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及管理水平的要求。学生培训成绩评定最终是由学生出勤、授课情况、教案准备情况和实际完成情况、教师总结和评分等过程组成,但是这些环节缺乏监督机制,且具体落实情况均有指导教师自己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把关不严,指导时间不够,效果不明显等现象,均没有惩罚措施或者相应解决办法。

 

二、建立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研究现状和调研中的基本问题,本文结合新疆双语地区教育环境、南北疆物理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相应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的完善现有的岗前培训政策和制度。

 

1.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在实际岗前培训过程中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建立指导教师和岗前培训学生的奖励制度,激发大学生的上岗培训动力,增强培训效果,把参加培训的内容、成绩、时效等记录在册;以专业成立督导组,对指导教师和培训学生实行检查、抽查和调研,确定学生培训情况,建立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得培训规范化、有效化、制度化。

 

2.政策及制度优化。师范院校对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办法大多以方案或者细则形式出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通过调研及征求意见的方法,结合南北疆地区双语物理教学及基层贫困地区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已经开展的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有针对性的对实习支教岗前培训政策和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

 

将优化后的岗前培训制度或者模式进行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有效改善培训效果的制度加以保留,对不合适的条例进行删减或修改,以保障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的适应性和执行的效果。对修订前后的岗前培训方案及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实习支教地区实地调研、座谈、访谈等形式,不断完善优化现有岗前培训政策。

 

3.改善管理水平和优化考核制度。在必要的授课环节中,采用物理专业支教学生管理导师制,指导教师最好是有经验的从事教法专业的教师,通过小组听课、评课、研讨,分组讨论、轮流试讲、示范课讲评、微格教学、实验技能、初级维语培训、实验授课等多种形式,切实的提高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水平。岗前培训考核成绩评定是由学生出勤、授课情况、实验操作能力、教师综合素质评定及讲课大赛等环节决定,通过考核小组检查等方式,完善对物理专业支教学生岗前培训考核环节,考核不合格的大学生,应有相应制度,不允许参加实习支教,必须重新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支教,这样也确保了实习支教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新疆双语地区物理专业实习支教的环境,更加适应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所以,考核制度要严格,要细化,责任要落实到个人。

 

三、结论

 

本文针对新疆双语地区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策略,以建立更加合理、有效、适应性强的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策略,既能够有效提高物理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又能够让大学生适应南北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环境,完成物理专业学习、教学和支教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水平,完善薄弱之处,尽快使之适应特殊环境中的教学,达到教学效果,以满足新疆双语地区物理教育的实际需要。

第8篇:德育专题培训范文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 培训 质量提高 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单位和个人都特别注意到继续教育在技术提升方面的重要性。通过接受教育,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相关的业务技能成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为满足用人单位和人员自身对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就必须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必提升思考,通过不断优化教育形式,建立完善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使继续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其应用的教育价值。

一、思想上的转变

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对现代社会发展中技术革新的重要性形成认识。通过对知识革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领悟,增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否则,任何离开实际需求的培训和教育,都将是流于形式的,很难达到实际的教育效果和意义。

二、制定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方面,必须以实际需求来指挥理论设计,以满足实际需求,符合实效要求为原则,并根据受教育对象和学习条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设计,采取以组织培训班、研究班、学术讲座和会议等为形式的,以有计划,有评估,有考核的方式进行继续教育的实施。从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范围来看,多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这就要考虑到他们实际工作时间紧张,工作任务重的情况,进行培训方法的灵活优化。通过按专业,按年龄,按学习,按岗位等进行系统性,可行性的学习体系和模式的选择。让学院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继续宁灵活的自主选择和计划参训。并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培训方式,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培训。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参与度为效率的良好培训机制。并充分的借助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育与实践实习的有机结合。并以高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平台来助力培训质量的提升。

三、注重培训师资的配备和培训内容的革新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质量的提升中,教学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为了确保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继续教育师资力量规划方面,通过开展学校内部推荐,教师资质筛查,学校答辩等多种形式,选拔具有丰厚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质量的教师参与到继续教育工作中来。同时,要加强行业内的紧密联系,聘请富有行业丰富经验的权威专家进行主讲授课,建立以高端技术人才为主的继续教育师资团队。

在培训内容上,要彻底的避免流于形式的教案,继续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职业需求的刚性教育,必须以教育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另外,同一专业的教育还应该区分不同水平人员的技术能力,不同地区的专业需求方向,因材施教的进行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培训。对专业技术需求较大的单位,还应该结合单位的内部业务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以送教育培训到企业的形式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四、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质量评估

继续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详细来讲,含有质量策划及标准子系统、工程流程及过程管理子系统、组织机构与保证子系统、质量评估与信息收集等。

(一)质量策划与标准子系统

主要是围绕培训的特征、定位、策划等进行相关的质量目标、方针、纲要的系统化策划和标准制定。并对教育内容进行从课程、项目、学生接受情况的各环节的反馈,以此来制定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方法,评估周期等。

(二)工作流程与过程的管理

围绕继续教育实施中的各种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制定教育巩固走流程,检查和评价体系等文件。并对过程管理进行一些规定和规范保障。并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三)组织机构与保证子系统

这个系统的目的是进行教育质量控制的领导、培训和管理。明确各个机构的相关工作职责和责任人,确保各个系统之间能够进行统一性,协调性和密切合作。促使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后,要从年度考核,执业注册情况,职称评定等的指标考核中进行挂钩。还应该考核他们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价值等方面的进步。通过确定年度和季度的考核,结合参与培训的期限进行考核的制定。参与继续教育培训,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培训质量和效果作为重要的任务对待,力争通过加大教育的管理和考核力度,以考核促教育,以教育提升素质为目的,不断的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一项长远的发展战略。在继续教育质量提高方面,用人单位和施教机构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继续教育活动安排和实施。通过转变思想,提升培训的专业性,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加强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培训的成效考核,来确保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稳定提升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守祯.关于建立继续教育质量评估管理体系的设想[J].继续教育;2006年03期

[2]盛湘.专业技术培训需求分析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2012年05期

第9篇:德育专题培训范文

一、班主任专业化培训

我校在岗70%教师都持有班主任上岗证书,因此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我校校本培训的重中之重。

1、积极参加区进修学校组织的班主任专题培训,并组织全体教师对专题培训进行深入学习。

2、组织教师进行本校的德育校本培训,本学期将进行《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等专题的培训,让班主任教师在培训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管理水平。

3、自我研修方面。学校优化管理机制,给教师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静下心来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也可以上网获取各种信息,撰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并在期末进行交流,全方位、多维度滋养提升自我。

二、组织参加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

学校在三月末进行学校内的初赛,由校长任组长成立评委小组,评选出校内赛课的一、二等奖,并推荐一等奖参加区级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并争取取得好成绩。

三、心理教师培训及两室建设

1、由于我校教师师资短缺,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在本学期将派一名兼职教师参加区进修学校组织的心理教师培训,学习心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2、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建设心理辅导室与心理活动室。

四、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研培训

学校德育办构建学校德育工作博客,通过网络将我校德育工作中的经验、反思及不足展示出来。同时,每位班主任自己建设自身的班主任博客,并推荐我校的名优班主任工作室,使博客成为班主任们沟通、交流、学习的桥梁。

3月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博客

班主任建立自身博客

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课初赛

4月德育实践活动课报名

推荐名优班主任工作室

5月参加区德育实践课大赛

班主任工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