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范文

计算机的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的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的教学方法

第1篇: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关系到教学效果。积极探寻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初中计算机学科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学习体会浅谈如下看法:

一、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组成)、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简单工作过程,为以后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感染等,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操作系统基本命令的用法(常用的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输入计算机的有关命令。

4、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汉字输入法和中文处理方法(区位输入法、拼音输入法、联想输入法和认知码输入法)、WPS软件的基本编辑方法、文稿输出及编辑技巧等,提高学生的上机水平。

5、掌握BASI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简单的BASIC程序、转向语句、循环语句)等。学会编写一些简单的统计程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职业道德。

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巩固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

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画图中的复制粘帖,先用讲授法讲复制、粘帖的在画图中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复制粘帖的操作步骤。此种教学方式在初一段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初一的新生刚刚入学,学习方式上还处于对教师新教法的适应接受的过渡阶段,小学年段接受的是老师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这样传统学习方法对这个年段的学生十分有利。

2、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虽然大纲已明确要求上机课时不少于总课时70%,但如何安排这70%,是我们正在摸索的课题。但至少可以肯定:1、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备好较大信息量的素材和习题,供选用、学习或探索。3、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

“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中指导解决难点,完成任务后共同小结,通过小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加以归纳、系统化,并做适当提高。

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中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可以让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克服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且,“小先生”可以采用“轮流制”,谁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好,谁就是小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2篇: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 现代计算机技术 教学方法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而21世纪更是计算机的世纪,各岗各业都出现了计算机的身影,因此,一个不懂计算机技术的人很难称得上是新时代合格的人才。加强计算机教育是大势所趋,而传统的计算机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未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学改革意见》中指出,应积极推动中等职业教学向学科本位能力方向发展, 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积极促进多种模式的教学课程改革, 让教学内容变得综合化、生动化、规范化。因此,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参与到实际教学意义重大。

一、现代计算机技术参与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因此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争取毕业即可入岗。计算机教学更是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往往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忽略了职业教育和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造成了学生理论滚瓜烂熟,真正操作傻眼的情况。而让现代计算机技术充分参与教学,则可有效避免这一局面。

1.以多媒体等为代表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让计算机课堂教学更直观生动。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的总称,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统一。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与时展相适应的,一方面,它应该能为时代培养出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它应该充分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对于中职计算机课堂理论教学,部分学校仍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讲、做笔记,课堂枯燥无味。一方面,老师写字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完全忽略了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计算机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演示操作方法,学生的学习会更直观,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合理地使用网络中的动画、电影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增加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代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有更多的互动性、参与性,与传统的科目相比,计算机教学在这方面更有优势。一方面,计算机已走进千家万户,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使用计算机上网、玩游戏等,可以说,学生对计算机教学有着更大的兴趣。老师如果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时下流行的游戏、软件等,可以引发学生很强的共鸣。例如在java教学中,老师可列举现今最流行的手机操作系统安卓,讲解它与java编程的关系,相信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现代计算机技术参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途径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基本上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为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了硬件支持。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等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参与教学,改变学生的考核方式,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1.广泛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课堂生动有趣。多媒体技术将视觉、听觉相结合,如果能充分利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老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老师虽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环境,但制作的课件仍然仿照传统的板书形式,简单罗列,完全失去了多媒体的效果。教师需要良好的ppt制作技术,以及充分利用网络搜索素材的能力,教师应该及时学习,适应新的要求,为学生制作严谨而又不失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学习兴趣。

2.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性。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应用于实践,如果学会的理论很多,不能实际操作也是枉然。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一般都以理论笔试为主,每学期末的成绩决定学习成绩。而计算机教学有很多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例如学习数据库的课程,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数据库,发送到老师的服务器里面,老师根据数据库的易用程度进行评价打分。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避免眼高手低的情况发生,而且这种考查是长期性的,可避免学生一次的失常发挥,更具有科学性。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面临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加学生兴趣,已成为趋势。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再停留在笔试和学期末的考试,而应该作为任务让学生时时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成为实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求知欲、优势、直观,易懂、趣味性。

计算机作为一门中小学生必学的学科,在大多数中小学开设。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计算机课程要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初步掌控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以此作为我们计算机教学的指导思想。多数学校开设计算机课为每周一课时,作为计算机教室,总想让学生多学、学为己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过程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学好计算机课。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把自己行之有效的几种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一、例举法

老师在课堂上,举出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例。力求避免讲些深不可测的理论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轻松教育。”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学习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努力后获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及特点应用这部分内容时,可从学生接触最多的电子游戏、电脑制作的动画影片说起,然后再介绍电脑在日常生活中及事物管理中的用途。如电脑在银行储蓄及电脑在探索太空奥秘中的作用、气象预报为什么离开电脑等等,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及用途。

二、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法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现实的成分,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内驱力,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人疲劳,学习主动性差,学生物兴趣,效率自然低,这时可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课上教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法解决。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的应用时,可事先设计好一个界面良好、简单实用分析学生考试成绩的柱形图、饼图,上课时,运行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想想,如何去实现,并告诉学生这个一点也不难,只要学习以下几个命令,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己去完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引出教学内容,会使授课的内容更加吸引学生。

三、使用软件辅助教学法

学生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在机房里安装一些实用价值的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教学内容和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学习,一则:可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各取所需;二则:使用教学软件学习直观,易懂,且往往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三则:又可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软件。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有:学习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PC组装实验室》等软件,练习打字的有TT、wb、wt软件等等。作为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四、比喻法

针对教学中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可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让学生接受。例如:文件管理中的目录结构、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等概念时,若照本宣读,学生难以接受,而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一棵树的树干比作根目录,树枝比作子目录,树叶比作文件,猴子爬树作为相对路径和绝度路径等等,使学生轻松的理解教学内容。

五、比较法

在教学程序设计时,一些同类的语句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很多相似点,同时在编程中又各有优缺点。使学生容易混淆,往往不知道具体用哪个语句。例如:PASCAL语言中的FOR语句、当语句、直到语句都为循环语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同一个题目分别用三个不同的语句,变出个不同的程序,比较其繁简程度及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加深对语句的理解过程中,体会各语句的优缺点,并学会再编程过程中用那个语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使程序达到最优化的语句。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师、投影仪、多媒体的教学软件是上好计算机课的硬件保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边讲边演示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讲清楚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和方法,在教师演示完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从获取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从课堂上学会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但不是全部,课外学习是一个渠道,社会实践是一个渠道。因此,除了加强课堂教学外,还必须加强课外活动的时间,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丰富学生的知识。实践证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作品展示法

第4篇: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75-02

一、引言

Iphone的出现,android的普及,一些网游(唯美的画面以及高难度的动作画面等)游戏的出现、物联网的兴起,都代表着社会在发展、在进步,物联网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引擎。日常生活与计算机愈来愈紧密,在金融、物流、通信、娱乐、监控、科研、视频会议、网络教育、传媒、医疗、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计算机应用无处不在,改变了人的生活;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简化工作流程,节省大量工作时间,计算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完成大量的数据远程传输并能远程索取信息。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需要了解计算机基本操作及应用。

二、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特别是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计算机基础,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目前,《计算机导论》等基础课程教学面临两大突出问题如下。

1.由于计算机基础课教课的对象都是大一的新生,都是刚从中学向大学的转变,家庭原因,地区差异等学生对计算机使用的水平层次不齐。有的学生从头到尾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者平时只是看着别人敲,自己没有亲身接触过,导致简单的开关机都不会;而有部分学生以前用计算机上过网打过游戏,他们存在的误区是自己已经会使用计算机,懂计算机,至于对计算机基础课并不是特别地在意和感兴趣。

2.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方式的不同。中学有任课老师跟着,督促着学习,和任课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属于灌输式教学。大学强调的却是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

3.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问题。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整体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教材问题将成为需要重点改进的问题。从调查统计,认为目前的教材水平为满足要求的占6%,不满足要求的占了24%,基本满足占70%。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三、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改进教材的建设及使用。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教学,我们需要时不时地跟上时代的发展。把握住计算机技术发展与教材的更新关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上课课件内容的调整,让学生获得更新的知识,让学生觉得老师们也在和时间赛跑。当然,我们要考虑到教材的使用时间,不可能不定期地去更换教材,那么我们就要注意教材的稳定性,可以在一些基础概念上多花功夫和时间,及时灌输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方法或者是最前沿的技术,在课程当中可以穿插一些当前社会的最新、使用的比较好的计算机技术。并且在教材编写以及理论课、实验课,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学生的层次问题以及专业的方向,在教学举例的同时可以偏向学生所在班级的方向及层次举一些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加了解和应用。

2.分配课时比例。计算机基础的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分配不是很均匀,存在课时压缩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加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加实验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理论课时与实际操作课时的比例。

3.理论与实践结合,分层次教学。为以后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熟练运用学校所学计算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理论课与实验课进度要相统一,避免时间上的脱节,理论课上老师可以边讲述内容边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课上老师可以就上节理论课进行指导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应用。实验的流程一般都遵循不断的调试、修改、再调试的过程。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对入学前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好的那一部分学生,采用不同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学习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大学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的能力:通用素质与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研究创新能力。

通用素质与能力是指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在信息技术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例如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信息表述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等。专业应用能力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应用于本专业领域工作中的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自主学习,深入研究,努力开拓,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发能力,能灵活自如地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专业研究课题。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学到大学的转换,大学与中学的区别。教学内容其次,注重学习内容的全面性。最后,注重学习内容的深入性。优化组织形式,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开展计算机应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一个计算机应用开发项目靠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而要靠一个团队,靠组员的分工合作创造性的完成。我们的计算机教学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团体协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解或布置有挑战性或应用性或有趣的任务、问题、或习题。用任务、案例、实例及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解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措施。适当加强作业的训练与交流,展示优秀的作用、示范与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和学生畅谈一些关于计算机当前的发展以及新兴的技术。创建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结语

经过对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对学生一学期的专业课进行实训(考察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以及教材的选取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明显可以看到2010级的学生比2011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了很多,并且在对一些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无论是理论成绩还是实验成绩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改变我们的观念,更多的为学生着想,更好地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利,刘祖照.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报告[J].教学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4,(01).

[2]杨露,等.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

[3]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

[4]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教学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3,(12).

第5篇: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范文

论文摘 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条文,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次教学、实践结合理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授课方式时间长,学生的能动性和兴趣较差,在教学经验和实践方面可以探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中职教育是以培养综合性和实践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课程设置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科研、教育、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教育。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生产经营活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学的人才培训向着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快的方向发展。 

1.中职计算机课程制订特色教学计划,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要以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整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 

2.在计算机的教学设备上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具,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网络等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的环境,可实现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新的发展趋势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把教学任务具体落实到实处,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计算机教学新的发展趋势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课程的技术性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flash教学中制作动画的效果为例,可以告诉学生使用哪些方法能制作出这种效果,哪种方法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创新力,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学生才能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作为中职计算机老师,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其明确他们的专业任务,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 

2.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操作。注重计算机教学的操作性可以把计算机教学变成一种探究性活动,增强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能力,完成确定探究内容、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时,要注重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自身,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反应。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理解不够深刻、掌握不够熟练的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达到了使学生举一反三、拓展知识的目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国计算机中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在职业教育中计算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必须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为国家、为社会不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力.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12). 

第6篇: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范文

本文对职业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教学设备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要求是越来越高,所以计算机人才的竞争是日趋激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上岗为方向,以超强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体”,培养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能牢固掌握当前社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文化知识,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它是现代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的北斗星,同时也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设备的现状

(一)学生来源情况分析。由于当前社会与人们的观念问题,上职业学校毕业后一定要工作在最底层,所以好学生没有来职业学校的,造成职业学校招生困难,能来就读的学生大多数在上初中时是被教师所冷落的对象,或者是已经走向过社会的孩子,因而普遍基础差,对没有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没有学习的预望,自控能力较差,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们上学的目标不明确,有相当多的学生选择上职校是为了混文凭、找一份工作,因此学习缺乏动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往在经过多年在职业学校中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电脑操作、技能学习方面兴趣极高,对参加课外活动、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他们渴望在计算机课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能用电脑及时灵活地解决本专业的问题。许多学生喜欢上网,但是并没有合理地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学习与提高自己个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们喜欢上网,喜欢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看电影。

(三)教材内容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计算机的教学需要一套实用性强、内容新颖、层次配套、版本升级换代很快的教材。但许多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是五花八门,有的教材本身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与职业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是不适应的,实用性明显不足;有的教材内容陈旧过时。这样教材的利用率不高,学生学习完课程后表现为应用能力不强,常常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前景感觉很迷茫。

(四)师资力量薄弱。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许多教师的知识呈现滞后状态,掌握的都是陈旧的知识,一小部分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操作的计算机教师往往又因为学校待遇较低而跳糟或兼职于其他计算机行业,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导致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业务素质与水平能力普遍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五)教学设备落后。计算机的发展是十分快的,知识的更新也是与时俱进的,但学校的教材和教学设备还都是上个年代的,与现代社会的主流知识背道而离,无法达到学以至用,学了也是落伍的。

二、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措施

(一)教材改革。职业学校应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计算机知识的时间性和阶段性特点,选择优秀的理论教材或自主编写实践课教材,避免理论知识过于教条化、过多、过繁,让理论知识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职业学校根据生源的低起点情况,可制定兴趣导入、任务驱动、细讲多练、作品展评等教学设计模式。教师在授课时以兴趣导入,设计一些起点较低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基本操作教学中,突出知识、技能点的示范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所学软件中各技能点的操作方法。比如在讲授Photoshop的图层、选区、路径等教学内容时,在分阶段讲解的同时,还要结合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操作讲授。

(三)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对于双师型的要求不但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应具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水平、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技巧,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职业学校可把计算机专业课教师送到企业、公司等进行实践学习,使他们成为具有实际工作经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还可以从企业、公司等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工作,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四)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职业教育直接担负着向社会培养、输送大量合格技术人才的职责,学生应具有实际的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考试中,应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比如,对于网页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一些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应当以实践技能考试为主,理论考试可只占20%—30%的比例,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学生高分低能这一现状,使他们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

(五)购入主流的教学设备。职业学校应以动手实践为主,一定要用社会上主流的教学设备和计算机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真正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也降底了学生工作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储存、处理、传输信息的工具,已成为信息社会中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电脑技术日新月异,只有科学地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查有梁课堂模式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名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程俊静项目教学法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4]郑俊乾技能训练方法简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5]张立杰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1(4).

第7篇: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范文

VB教学通常做法是先介绍操作方法和功能以及在程序中如何使用它,然后就是举例做练习。教师虽然认真备课、讲课,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程序设计接触很少,进入大学之后计算机相关的先修课只有《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而它只有极少篇幅提到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开设 VB 程序设计课程,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过程中的理解、掌握程度较差,这直接影响到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VB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

分析VB课程的特点,不难发现,VB采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思想,这使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一定的趣味性。课程分为教学篇和实验篇,采用多媒体教室教学与微机室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实现掌握一种可视化开发工具、一门基础编程语言和结构化编程基本思想的总体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程序编写,实现一定的界面功能,同时养成严谨、良好的程序开发习惯。它的实践性要求很强。VB 程序语言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知识面也非常的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教学难点之后,借鉴别人优良的教学技巧的同时,自身也应该多进行思考及尝试,使教学中的难点能够化难为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通过和学生交流可以发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 VB 程序设计课程认识不够,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习程序设计对他们没有任何用处,与今后就业的关系不大。而VB到底能做什么,学生也不清楚,只是因为学校安排才学习。有上述想法的学生,他们在学习 VB程序设计课程上就会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VB 教学往往从讲授语法入手,语句格式如何,有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在程序中如何来用它,最后再来举例做练习。但学生往往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于实践中来解决问题,体现不了 VB教学的优势。VB 程序设计知识体系庞大、涉及内容繁多。对每一节课或每一章的知识点,及时地梳理归纳和提炼总结,对于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很重要,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二、VB课程教学方法改进

首先可以采取实践与理论的主次分层结合。即理论课上也要实践,实践目的是解决小知识点;然后在后续的实训课中,实践目的是解决理论教学中更为系统性的问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缺乏知识背景的前提下,理解VB中的抽象概念是有难度的,不同学生间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差异。对此可以采取分层分类教学方法,即引入问题分层、案例分类的方式。

第8篇: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案例导向 计算机导论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66-01

《计算机导论》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新生的首门必修专业课,也是学生学习其它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先导课。该课程担负着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任[1]。通过对《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所学内容有了全局的、概貌性的认识,为以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同时,该课程也是对新生的一次具体而详尽的专业思想教育[3]。目前,《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非常必要。

1 教学目标与内容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理解学习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的重要性,了解职业前景与职业要求,力求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为今后在各自的专业中对计算机的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导论》是将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相结合的课程,其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虽然其课程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的各个方面,但重点描绘体系框架,奠定知识基础,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具体来说,该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表示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导论》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且大部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内容,教学中容易使学生感觉学习的内容抽象,过程枯燥,进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以至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缺乏创新。当前的《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学信息。教学中没有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同时也缺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后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不但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也会对今后其它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2)没有结合学生的不同起点进行教学。《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授的对象是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新生,由于进入大学前所接受的教育环境不一样,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也参差不齐,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当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采用,通过对图文声像的综合展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部分多媒体课件采用PPT模版制作,内容设计流于形式,交互性不佳,无法实现师生双向的沟通,从而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实验与理论教学脱节。某些地方将《计算机导论》实验课与《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实验归为一类,只练习基本的Windows和Office软件操作,这和《计算机导论》的理论教学内容存在严重脱节,使得学生所学的理论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操作实践。

3 案例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导论》的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通常先提出概念,然后再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无法对每个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讲解,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难以把握,容易使计算机知识的介绍成为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内容。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选择采用案例导向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案例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操作实践,指导学生综合各方面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法。在《计算机导论》的课程中采用案例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培养学生采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案例,例如通过组装学生个人电脑的案例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的讨论分析不是要得到一个标准答案,恰恰相反,这里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全面而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培养学生对所学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整体认识度。通过将计算机领域的多种知识融合入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进入相关专业课学习之前对整个教学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作用,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并将其贯穿于大学四年的专业课学习当中,从而真正实现《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3)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案例导向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参与者,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一项师生共同参与交互的有趣活动。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开始自主的学习与探究。在交互式的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强烈兴趣能够使学生比在采用传统教学法的课堂上更加积极和认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结语

《计算机导论》是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先导必修课,对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针对当前《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的问题,采用案例导向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兆豪,黄文艳.“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探讨和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8(5):11-13.

第9篇: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操作课 教学方法 五步法

计算机专业操作课是一种实践操作型课程,以计算机操作为主,大部分知识点的学习都必须通过大量上机操作完成,我们面对的学习主体是一批基础薄、习惯差、底子薄,且对学习缺乏兴趣的中专学生,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笔者经过一学期在对两个平行班级的相同课程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计算机操作课课堂教学方法,即“激发兴趣―确立目标―相互帮助自学实践―师生解疑―评价作品,修改完善”的“五步教学法”,将一堂课分成五步上。在教学中步步深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想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演示示例,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要有一个精彩的新课导入过程,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迫切的求知欲。如讲授ACCESS窗体这部分内容,首先笔者把课前准备好的窗体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立刻讨论,很多学生惊奇地说:ACCESS还有这个功能啊?这个背景图片好漂亮。这个窗体怎么做啊?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浓厚,便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感觉,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注意力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动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具备“能源”,促进大脑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促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高效率活动。

二、剖析示例,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兴趣后,就要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笔者告诉学生本次课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完成窗体制作。第一步:创建窗体;第二步:在窗体上添加标签、文本框、图片和按钮四种控件;第三步:修饰窗体,添加背景图片等。学生看到演示的窗体再加上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内容有了直观认识和了解,知道自己要学些什么,课堂学习不再茫然,学生学习更加主动。

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计算机操作课中,学生可以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教师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控制,通过具体任务、明确目标约束学生的操作练习,从而避免上机课的盲目性。

三、引导质疑,有针对性地自学,提倡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动手实践操作,揭示存在问题

当学生有了兴趣,又明白要学些什么的时候,笔者趁热打铁,让每个学生开始动手,自己试着创建一个新的窗体。刚开始学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笔者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根据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合理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有任务大家讨论解决,分工完成。创建窗体这部分内容,通过讨论和互相帮助,所有学生都完成了。笔者紧接着提出下一个知识点:在窗体上添加标签控件,如何修改控件的设置。此时让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演示标签的添加和修改过程,笔者对其操作中的问题进行点评,并且补充该学生没有演示到的内容。然后让所有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将文本框控件、图片控件和按钮控件全部添加到窗体上且修改控件设置。鼓励学生大胆操作,相互讨论帮助。

四、师生共同解决疑惑和问题,鼓励学生共享好的操作方法

在学生学习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注意倾听和发现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和总结。教师把新知识、难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把课堂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实践。教师能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主要操作步骤和要领,这样小组中的学生才会很快掌握,然后通过讨论解决许多问题,并能产生许多新的思想火花(新操作技巧诞生等)。

五、展示优秀作品,增强学习动力,反馈吸收,修改完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