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合成的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会计应该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价值链管理、价值链会计理论和作业成本法的分析及实例研究,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在价值链会计中运用的可行性、必要性。
关键词 价值链会计 作业成本法 邯钢案例
一、价值链及价值链会计
(一)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法,它以价值链为基本工具,通过对企业间信息的交换处理分析,对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优化,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最终实现价值增值。它注重企业间的合作,认为合作将不再是以前的“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共赢的结果。价值链管理思想着重于将整个价值链拆分为多个价值活动,即作业加以管理。作业是连接上下游企业的纽带,也是价值链增值的来源。
(二)价值链会计
价值链会计是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价值链会计维度分析
(1)时间维度分析
在时间维度上,价值链会计管理应用信息技术,以会计实时控制为核心,以管理过程的时间序列为依据,分别以事前管理的统筹规划、事中管理的实时控制和事后管理的分析考评为内容广泛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管理。
(2)空间维度分析
在空间维度上,根据分析对象及角度不同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横向价值链分析、纵向价值链分析,通过三个分析来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强调优化内部作业间的联系,辨明价值驱动因素及利润驱动因素,提高整体效率,控制战略成本,达到内部协同。
横向价值链分析指把企业置身于整个行业环境中,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通过一定的作业联系起来,或仅仅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分析,找出企业在横向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构建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
纵向价值链分析将核心企业看作是整个行业价值环节中的一个,与上、下游相互依存,它的中心思想为构造价值链体系,帮助企业建立更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二、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最近二十年来成本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成果。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首先将企业耗费的资源分配到作业上,再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上。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四要素:资源、作业、动因和成本对象;三个层次:包括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即资源动因:作业引起资源消耗,当多个作业共同使用同一资源时,资源动因便是分配资源耗费给各个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库的依据;作业到成本对象的分配,即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依据;资源到成本对象的分配,这里指可以直接归集到成本对象的资源耗费。
三、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结合
(一)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结合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而价值链管理的长处在于企业价值的增值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降低产品成本,同时还能提高产品价值,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两者结合的方式
1.运用于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根据企业各个作业活动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将其细分为直接增值作业活动、辅助增值作业活动和非增值作业活动。对于直接增值作业活动在保持其增值效果不降低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和占用;对于辅助增值作业活动在维持其辅助作用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资源占用;对于非增值作业活动应尽可能减少和清除。
2.运用于横向价值链分析
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主要有两类竞争战略:低成本和差异化。横向价值链主要分析企业差异化战略问题。研究的内容有:①产品的价格和数量;②技术开发的方向;③采购和销售;④服务。
3.运用于纵向价值链分析
通过纵向价值链分析,对企业由生产到销售所有价值生产环节进行有利的纵向整合,使企业的作业链分布更加合理,可以在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使行业的整体价值增值,这就达到了“多赢”。从这个意义上讲,纵向价值分析的成本决策是战略层面的、宏观成本决策问题,这一成本决策对未来经营成本的高低起决定作用。
4.运用于时间维度分析
事前规划,对各项作业进行预测和规划,哪些作业增值空间大,哪些作业不具有增值能力,作业的事前规划管理是企业作业成本法合理有效归集成本的前提。
事中实时控制是价值链会计的核心,也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强调如何根据作业进度情况,有效管理、及时调整成本战略,从而以最快的反应速度将成本降到最低。
事后评价则既是对以完成作业成本的精确核算与成本管理方法总结,也是下一个管理过程制定的前提。
四、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结合的实例――基于邯郸钢铁的资料
钢铁行业是工业的支柱,它的整个价值链是从采矿、炼钢一直到销售。因此,钢铁企业不仅应该分析自身内部价值链,从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更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上下游企业价值链的分析,明确自己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寻求上下整合机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邯郸钢铁厂(简称邯钢)通过实施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成本管理模式,保持其低成本竞争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下面从价值链的角度对邯钢的成本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邯钢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其价值链的构成是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下面具体分析一下邯钢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是如何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的。
(一)内部后勤环节
在内部后勤这个环节中原材料价值是关键,邯钢抓住这个关键环节,在采购上严把原材料、燃料进货关,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采购供应部门将经预测的市场价格作为最高采购限价,只准低买不允许高进;同时对质量和数量进行检验,堵住管理上的漏洞,与奖惩紧密挂钩,降低采购成本给予嘉奖,超支则罚,把进货成本压到最低。
(二)生产作业环节
在生产作业这个环节上,邯钢通过全员、全过程的全面成本管理,把降低成本的重点首先放在充分挖掘现有的设备潜力上;其次放在技术改造上,如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第三放在工序环节的投入上,以全国同行业、钢铁行业价值链和邯钢的价值链炉、同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前三名作为目标;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全面地节约,杜绝浪费,在生产工艺上保证低成本。
(三)外部后勤环节
在外部后勤这个环节上,邯钢人通过加强库存管理,及时调度、发运,降低产品库存成本。
(四)市场销售环节
在市场销售环节上,邯钢严把产品销售关,建立集体定价制度,确定最低销售价格,任何人没有权力降价,鼓励在不降低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尽可能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从而使低成本的价格溢出转化为企业纯收人。
通过上述对邯钢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内部价值链上的每一环节的作业进行分析,优化增值作业,消除不增值作业,从而达到从企业内部降低成本的目的。然而,一个企业要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立足,还应注重对企业外部价值链的分析。通过对企业纵向价值链的分析,邯钢应该处理好与上下游的关系,建立稳定的销售和供应渠道。供应商与客户的活动进行方式如何,影响着企业活动的成本或效益。首先,邯钢可以通过与上游煤炭、铁矿石等供应商共同协商降低供应商产品成本的途径并付诸实施、通过供应商的及时供货来降低企业的存货及采购成本;其次,下游的汽车、家电和装备工业等客户也有其价值链,通过对这些客户价值链与本企业价值链之间联系的分析,邯钢可以尝试与他们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寻找降低成本的双赢机会;第三,邯钢可以通过价值链体系的前向和后向整合,对购买商和供应商实施兼并,以增强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同时,邯钢还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比较其与本企业价值链的分析结果,明确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通过成本标杆学习,消除成本劣势,创造成本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结语
竞争、顾客、变革已成为当今全球化市场的三大主要因素。面对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要求,伴随会计管理思想的变革,价值链会计已越来越受到业内人上推崇。作业成本法是目前较为科学的核算体系,它的管理思路正符合了价值链会计对于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的要求,二者的有机结合必将为企业建立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阎达五,李勇,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开创会计理论研究新局面――建立"价值链会计"的新思考.中国财经报.2003.
[3]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4.
[4]张丽花,扬冬花.作业成本管理与价值链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
[5]郑则华.作业成本法在价值链分析中的优势口.河南商业高等专学校学报.2004.
[6]陈果忠.业务流程重组――管理的新革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
摘要:本文对高职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结合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重点围绕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方式、实践教学内容及项目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获得了期望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精细有机合成;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高职精细化工技术类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为从事化工/轻化工类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培养人才的任务。在高职精细化工技术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中,“精细有机合成技术”是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之一,其前期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其后期课程一般为药物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复配技术、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等课程。可见,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对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烷基化等单元反应的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实施方法有一个更深入的掌握,熟悉合成机理、制备工艺、合成路线以及分离提纯等相关知识,为今后从事生产操作、合成路线设计、分析测试等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实用性强,应用领域广,如:日用化学品、化妆品、原料药、农用化学品、香精香料等,而且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合成的基本理论,还需要掌握合成的操作技能,可见,精细有机合成技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研究和探索。本文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所开设的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为例,作者紧紧围绕课程的特点,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方式、实践教学内容及项目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习兴趣,深化学习内容,提高分析、研究和实践的能力,并对如何有效开展该课程的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教学实践与探索。
1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设置
在我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安排在第三个学期进行,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课时量为64学时,另外还有综合实训环节16学时,教材以《精细有机合成技术》及配套实验教材《精细化工实验技术》(冷士良主编)为主,包含:颜料、涂料、胶黏剂、表面活性剂及日化用品等产品的制备,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精细化学品合成的基本反应原理并锻炼实验操作能力。
2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理论教学方法单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以有机合成基本理论为主线,研究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过程最优化的途径及方法,课程难度大,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穿插一些实验增加理论的理解,对学生来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被动的学习,积极性差,参与度不足,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不佳。
2.2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这门课是典型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学模式一直是先由教师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教材重复操作,严格依照教材规定的投料量、工艺条件、操作步骤、提纯方法等完成,导致学生对投料比、反应条件、产率影响因素等都不清楚,更无法对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造成学生不能深入理解工艺路线和合成原理,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实验的开设需要根据专业培养方向有针对性的选择,不能一律按照同一本配套实验教材开展实验,进而不能突出专业特色。
2.3考核方式单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考核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由老师根据上课出勤、作业、实验情况综合评定,占总评成绩的比重一般在20%~40%范围,另外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比重一般在60%~80%范围,这种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只能验证学生对课程表面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临时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了。可见,这种考核方式不能体现该课程的典型理实一体化特点,实验考核比重低,缺少量化指标,忽视实验操作、创新及科研能力方面的考核,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考核方法及方式的改革十分必要。
3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
成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灵魂,是根本的质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了激发学生潜能,更好的开展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探究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者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如何有效开展理论知识讲授、实践教学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3.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有机单元反应(如硝化、磺化、卤化、酰基化、烷基化、羟基化等)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十几个单元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历程、产物精制与分离、应用范围及实例,而且对有机合成反应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也作了相应的介绍。可见,精细有机合成技术是典型的有机合成理论与生产工业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有机合成单元过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比如通过第一章绪论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了解单元反应的类型和特点,使学生明白该课程与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关系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因此在绪论章节的讲解中,可选用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了解抗疟新药青蒿素创造性地提取、结构表征、人工合成提纯等过程,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原理、工艺、提纯及结构分析等知识。在学习有机合成的两大任务之“实现有价值的已知化合物的高效生产”时,可以联系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方法,先将葡萄糖还原成为山梨醇,经过细菌发酵成为山梨糖,山梨糖加丙酮制成二丙酮山梨糖,然后再用氯及氢氧化钠氧化成为二丙酮古洛酸,再经过酸的催化剂重组得到维生素C,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已知结构化合物通过人工合成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如在讲解有机合成的两大任务之“创造新的有价值的物质与材料”时,可以联系化妆品、洗涤用品、药物、高分子聚合物及功能材料等栩栩如生的实例,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论实用性,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3.2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鉴于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特点,繁杂的单元反应,枯燥的反应历程,众多的合成路线及生产工艺过程等等,如果教师仅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面面俱到,不但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还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类比教学等多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讲授环节,教学内容按照单元反应模块进行划分,各个模块之间又相互衔接有共同点,如芳烃的烷基化和酰基化机理均是亲电取代反应,在反应历程、影响因素、催化剂等均有共同点,教学时可采用类比教学法,在比较中使学生触类旁通,加深理解和掌握,另外,教学还要紧密结合专业实验,可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开发创新的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益。
3.3设计实验项目,贴近生产实际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反应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配比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还要熟悉单元反应的实施与应用,分析和解决有机合成中的实际问题。可见,该课程具有典型的职业技术的特点,教学要注重实践技能和实用性培训,做到理论教学融合于实践教学中。作者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生产实际来设计实验项目,思路是“一模仿二创新三综合”,“一模仿”即典型的单元反应安排相应的实验,如氧化单元反应开设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还原单元反应开设对硝基苯酚还原制备对氨基苯酚,酰化反应开设用乙酸酐酰基化苯胺制乙酰苯胺等等,学生按照实验教材的制备工艺练习操作,理解反应的原理;“二创新”即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查找资料打通或者优化合成路线及工艺条件,如学生在掌握了用苯胺为原料以乙酸酐为酰基化试剂制备乙酰苯胺的基础上,自己完成对实验的优化改进,可以调整投料比、反应温度、更换酰基化试剂、催化剂等工艺条件,从而提高产品纯度、产率或者减少副产物等等。“三综合”即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完成给定实验项目,如由起始原料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制备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并提纯精制,或者完成以氯苯为原料制备对乙酰氨基苯酚(扑热息痛)的制备并精制。通过以“一模仿二创新三综合”为思路的实践项目锻炼,贴近生产实际,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创新综合项目中的文献资料查阅、实验方案设计、提纯精制以及数据处理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技能锻炼途径。
3.4改革评价方法,发挥激励导向功能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并且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成绩评价应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既有理论又有实验,既有笔试又有答辩,既有计算推理又有综合论述,多种形式相结合,提高过程评价考核权重,尤其是对创新性、探索性的综合项目给予权重倾斜,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权重由传统的30%提高到50%,平时成绩涵盖实验方案、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创新开发、项目讨论、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等内容,科学合理的多元考核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
4结语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基础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项目化、类比等多种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效果,设计贴近实战的项目化实验可充分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创新多元合理考核评价方法可全面发挥其激励导向功能,我们通过对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不仅出色的完成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实践证明,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工学结合、多元考核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叙明.精细有机合成技术[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蒋涛,陈群,李英利.《精细有机合成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02-103.
[3]马树超,郭文富.新时期高职教育质量与院校评估要点分析[J].职教论坛,2016(12):5-9.
[4]陈稀平,张岐,陈泽林.精细有机合成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3):43-45.
关键词: 高职教育;CBE理论;医疗卫生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63-03
0 引言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成熟、培养目标逐步明确的形势下,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改革对医药卫生职业人才的需求,高职医药卫生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必须体现构建和谐社会对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教育部门的培养目标、医药卫生部门的用人需求三者的紧密结合。有机化学又是高职院校医药卫生类药剂、医学检验、护理、药学、中药制药、影像及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结合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实际情况和本人二十多年的教学体会,本文对高职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研究。
1 有机化学是生命科学-医学的支柱
早在十七世纪初,有机化合物被认为是“有生命机能”的神秘物质,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由无机物成功地合成了有机物。例如1828年德国化学家魏勒用典型的无机物——氰酸钾和氯化铵成功合成尿素。之后,又有醋酸(1845年)和油脂(1854年)等许多有机物合成了。在陆续人工合成的成千上万种有机物的实验事实面前,化学家摆脱了生命力学说的束缚,促进了有机化学发展。如今,许多蛋白质、核酸、激素等大分子的生命物质也都可以人工合成。有机物有了准确定义:碳氢化合物极其衍生物。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内在联系的科学叫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医学的基础,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①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组织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维生素等许多有机物质组成。人体的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循环、排泄及器官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是建立在体内的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基础上的。②医学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疾病,药物是预防、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是有机物。疾病治疗的作用和效果都是建立在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之上的。③运用有机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诊断疾病。医学活动首先始于疾病的诊断,临床上常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诊断。例如测定有机物血糖、尿糖、血酮体的含量,能够进行糖尿病的诊断;测定血液中有机物转氨酶活性的变化,能反应肝和心肌的功能等。
有机化学的成就在许多方面促进了医学科学的进步,反过来医学科学提出的课题也启示和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和有机物分子的生物功能是医学研究的主题;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的成功,为现代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世纪初,有机化合物糖、维生素、血红素等生物小分子研究成功,20世纪50年代有对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研究突破,21世纪初,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组装完成,确定了人体细胞核中遗传性DNA的全部物质。这一切为人类根治疾病、延长寿命展现了光明前景,几乎所有生命科学中的问题都要接受有机化学的挑战。
高职医药卫生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一生从事医疗工作,应该学好有机化学课程。美国化学家布莱斯罗指出:“考虑到有机化学在了解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和药物对健康的的重要性,在医务人员的正规教育中包括不少有机化学课程一事就不足为奇了…,今天的医生要为化学在人类健康中起着更大作用的明天做好准备。”
2 高职医药卫生专业教学理念及CBE教学模式
2.1 高职医药卫生专业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科或专业知识,而是形成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或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高职医学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教学过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理论知识强调“必须、够用”、符合高职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技能培养,包括专业技能、就业技能、创业技能;体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教学内容模块化,可根据不同医学专业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内容模块以培养特色人才。强调“宽口径、重实用”的思路,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宽口径”是指教学内容覆盖面宽,力求使学生医学专业素质的内涵得到拓宽;“重实用”是指教学内容实际、实用,紧密联系医疗卫生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和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职业考试大纲的要求。
2.2 CBE理论 CBE含意是基于能力的教育或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强调对学生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是不能通过灌输而使学生掌握的,必须通过学生积极而主动的活动来培养。这一套教学方法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①市场分析方法,通过对人才市场的分析,确定何种职业人才是市场所需要的。
②DACUM方法,将从事该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逐级分解成若干项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具备若干专项能力则具有或形成一项综合能力,具备所有的综合能力后,就具备了从事该职业的职业能力。
③开发教学内容,即开发学生学习指导书(学习包)。根据各项技能的内容和要求,开发相应的教学内容,即学习指导书。内容包括学习这项技能应了解或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内容。学习包才是真正的教学内容。4是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只是教学活动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高职院校教师主要考虑CBE理论3开发教学内容及4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本文根据中国社会文化的特点、高职院校教育的环境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借鉴并适当调整CBE理论,探索形成适合我国高职医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
3 建立高职医疗卫生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模块体系
3.1 高职医药卫生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要求(课程目标)
①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异构和命名方法。
②掌握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备、工业制备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
③能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制备方法与合成线路的选择、结构推导等内容。
④培养和发展一定的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空间结构以及反应机理,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深造能力。
⑤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3.2 高职医疗卫生专业有机化学理论知识规划 高职院校基本是中专学校整合升格形成,各校的教材选取上有很大随缘性。一本好的教材在于其专业针对性、教育层面的适用性和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我校医学分院选用华中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参与主编的《有机化学》教材。这本教材依据专业特点精选出与医学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最活跃的有机化学内容,把化学知识与生命科学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依据这套教材构建的理论教学内容分为有机化学概述、各类有机化合物、立体异构、有机生命化合物及有机合成四大模块。
①第一是有机化学概述模块 就是第一章绪论,属基础有机化学。主要讲有机化合物的价键理论、有机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对于必需的反应机理,从学生已有的结构知识,特别是价电子结构入手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
②第二是各类有机化合物模块 是有机化学重点之一。包括内容有:链烃、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酸、有机含氮化合物、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这一部分主要学习有机小分子的分类、结构、异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应用等基础知识。首先使学生对各类有机物结构、化学原理和基本反应做必要的纯化学的深入理解,再教会学生把有机化学反应规律渗透到生命科学中去,了解有机物的特殊性及医药学功能,理解生物合成的有机化学过程。例如:取代酸水杨酸本身就有解热镇痛作用,但因对肠胃刺激大,所以不能直接服用。在临床上最早使用其钠盐(即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和抗风湿的药物,却常常引起呕吐甚至胃出血,停止使用。后来将水杨酸合成为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其作用要比水杨酸钠持久,还可减轻对胃肠黏膜的损伤。由于科学发展不断显示出含杂原子的N、P、S的有机物在生命体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特别加强了对这3个杂原子形成的有机衍生物-硫醇、硫醚、胺类、酰胺、重氮、偶氮的结构和应用教学。最后,以两类重要天然产物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的的结构和生命作用结束这部分。
③第三是立体异构模块 主要内容包括构象异构、顺反异构体、对映异构。这部分首先掌握相关概念,熟悉旋光异构的表示方法和命名,同时了解顺反异构和旋光异构在性质上的差异及在医药上的应用。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结合手性药物的生理作用、药效差异很大。例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但如果C4上的二甲氨基构型发生改变,生成C4差项异构体,原有的抗菌作用消失,而且对人体具有毒性。又如左旋氯霉素有抗菌作用,而其对映体右旋氯霉素没有此疗效。
④第四是有机生命化合物及有机合成模块 这部分不仅是现代有机化学重要组成,而且还多是前沿性的医学热点。具体内容包括: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酯类、;药用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首先学习各类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化学反应及常用的增长和缩短碳链的方法;各类官能团形成的途径及官能团之间的互相转化规律,并注意官能团的保护和占位。杂环化合物学习放在糖类和酯类之后,把有机小分子和大分子有机物联系起来,为后续蛋白质、核酸学习打下基础。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是除糖之外的最重要的生命物质基础,了解编码氨基酸结构和性质,为理解肽和蛋白质的复杂结构和化学性质及揭示生命奥秘、研制新药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介绍核酸的结构到遗传的携带和传递,体会核酸在生命体的生存和繁衍的主宰地位。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中心,它不仅要合成自然界含量稀少、使用广泛的有机物及药物,也要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应用重要的反应规律,如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不对称烯烃的马氏加成规则以及卤代烃和醇的扎依采夫消除规则、碳链的增长和缩短方法规则、官能团的转化方法规则、官能团的保护等方法规则,选择有机合成路线。熟悉格林试剂、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等典型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了解一些药物如:盐酸胍法辛、氨酚酸钠、吡洛芬等的化学合成实例。以生产过程为任务,讨论其生产中的反应物性质、反应条件、反应本质等。当一种有机物有几种不同的合成路线时,选择反应步骤少、原料便宜易得、操作简单、副反应少、产率高、三废很少、对环境污染很小的合成路线。
3.3 高职医疗卫生专业有机化学学生实验内容规划 由以下三个模块组成,根据不同专业选择组合下列模块实验内容。
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模块。包括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有机化学实验事故的处理)、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等。
这部分采用传统的老师黑板讲解很难面面俱到,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将抽象的规则要求、仪器用法、实验事故处理等直观、动态的展示出来。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反应物等,会出现不同结果现象。犹如身临其境,弥补实验课不足,教学效果好。
②有机物的性质、制备与基本操作实验模块。包括: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矫正;蒸馏和沸点的测定;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葡萄糖溶液旋光度的测定;烃与卤代烃的性质;醇、酚、醛、酮的性质;羧酸极其衍生物、取代羧酸的性质;含氮化合物和糖类化合物;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与纯化;肉桂酸的制备;乙酰苯胺的制备;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教学是从理论到实践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它不是理论知识的简单验证,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经典的理论与验证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对学生有基础和能力解决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提问式。对学生难于理解和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讲授法,主要教学目标是双基培养,故主要采取教授法、演示法,并要求学生反复进行操作,达到规范操作、运用灵活的程度。
③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考核模块。考核可选下列内容:证明水杨酸结构中有醛基和酚羟基;证明水杨酸结构中有羧基和酚羟基;证明乳酸是α-羟基丙酸;证明乙酰乙酸乙酯中的互变异构现象;证明葡萄糖含有多个相邻的羟基、游离的醛基含量极少。
有机化学实验考核的目的是检测并巩固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实验设计及相关实验的操作,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所列试验项目中,每个学生根据本人的兴趣选择其中一项,选择同一题目的为一组。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实验原理、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经老师审阅修改的实验方案,由学生完成一切步骤,包括试剂配制和样品预处理,并要准确记录。不要求实验结果的一致,重在研究过程,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评审。
4 提高高职医疗卫生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4.1 引导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加强有机化学与医学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高职医疗卫生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他们毕业后从事医务工作,有机化学是公共基础课,对他们用处不大。另外学生以前接触了无机化学,例如酸、碱、盐、氧化物等多数见过,比较直观,而有机物结构复杂抽象,开始学习没有形成体系,觉得难学后来甚至放弃学有机化学。21世纪所需要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懂得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是懂得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高素质、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及本科、研究生人数在剧增,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在县、市级医院就业受到很大冲击,只能到村、乡、镇卫生所工作。而村、乡、镇卫生所的医疗条件不齐全,附近乡民医疗卫生知识缺少,偶然突况多,医务工作很复杂。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要会治病救人,又要组织卫生科技宣传活动,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药物结构、性质、来源、药效及副作用知识,像遗传科学及氨基酸、蛋白粉等保健药物的知识更应具备,这些都是有机化合物知识。
4.2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提问-答疑”互动教学方法,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还要真正解放学生,不用考试、作业等条条框框压迫学生。学生大胆思考,才能提出和教师不同见解,这才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教学改变满堂灌的方法,教学过程要善于向学生随时提问,同时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教师更要恰当解释疑问,使授课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例如:学习单糖的性质时,提问学生单糖的结构怎样?醛基、酮基、邻羟基各有什么性质?然后一起归纳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单糖性质。提问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把过去所学知识与现在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学生对老师的讲授引起共鸣并达到同步思维。
参考文献:
[1]魏俊杰,刘晓冬.关于21世纪医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认识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4,(2).
药物合成反应是制药工程专业本科阶段一门必修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化学药物及其中间体制中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和合成设计原理,提高学生在实际药物合成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药物合成反应涉及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宽,各章节间缺少相关联系,而且人名反应繁多,各种类型的反应极易混淆,[3,4 ]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基于多年药物合成反应课程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特色和学生、教材的实际情况,笔者就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下列尝试和探讨。
一 讲好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校现在所用教材为闻韧主编《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版,教材内容纷繁复杂,而且没有安排绪论内容,如果直接进入“卤化反应”教学,学生会感觉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新颖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结构趋于合理,做到专业特色与课程特色的有机结合,笔者在第一堂课增加了绪论部分。基于笔者国家二类新药“抗真菌药硝酸舍他康唑及其软膏”和“抗癫痫药加巴喷丁及其胶囊”研究成果,讲述了化学合成在新药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新药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使同学们对新药研究的程序和要求有了初步认识,揭开了新药研究的“神秘感”。进而,笔者介绍了抗肿瘤药紫杉醇,紫杉醇首先是从美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来的有效成分,后来人们用全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得到了紫杉醇。以其为先导化合物找到了活性更高、副作用更低的多西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的发现正是使用了化学的方法对紫杉醇进行结构修饰而得到的,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化学合成竟然如此“神奇”,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合理药物设计与合成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制药工程专业浓厚的“药味”,也对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成功激发了学生对药物合成反应课程的学习热情,为该课程的后续讲授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呆板的表现形式,以其生动形象的声像、视听等技术来表现学科教学内容,具有清晰、美观、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对于药物合成反应中的许多教学内容如反应机理、药物分子结构、分子成键等,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可使其直观化、形象化,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或特殊标记把重点内容标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将一些抽象的反应机理和复杂的合成路线形象的展示出来,及时补充、更新药物研究与应用的相关前沿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教学信息量大幅增加,转换速度快,往往使学生无法跟上授课进度,缺乏思维过程,对所学知识无法及时消化和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础差异,在重点、难点等内容上辅以板书,做到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结合,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容量,又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记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 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5] 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就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再照本宣科。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药物合成反应案例不是泛泛而谈或简单的罗列,必须有中心议题。案例的选择首先要与药物生产实际相结合,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共鸣,其次案例要涉及重点单元反应,有助于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举一反三。[6] 笔者结合专业特色,在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引入生动的“教学案例”,活跃了课堂气氛, 起到了很好的互动效果,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第二章烃化反应,笔者引入了很多新颖的“案例”,对于O-烃化反应,“咪唑类局部抗真菌药硝酸咪康唑的合成”是这类反应案例的典型代表,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大多熟知“达克宁”,但对其主要成分“硝酸咪康唑”知之者甚少,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硝酸咪康唑的物理性质,药理特性及临床作用特点,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文献,设计药物合成的具体方案,并与其类似物硝酸舍他康唑、硝酸芬替康唑、硝酸益康唑等药物分子的合成进行比较,通过师生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我们得出结论,上述药物分子可以通过Williamson反应来制备,也可以通过相转移催化反应进行合成,通过综合分析,相转移催化法更适于规模化生产,而这些实验手段和方法恰恰是要让学生获得的知识点。通过这一案例,使同学们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药品“商品名”与“化学名”的理解。继而,我们进入了N-烃化反应的教学,笔者引入了另一案例“烯丙胺类局部抗真菌药特比萘芬、萘替芬以及布替萘芬的合成方法”,同学们通过检索发现,这类药物分子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来制备,都要通过N-烃化反应来完成。对于C-烃化反应,笔者引入了一个特殊案例“西布曲明的合成方法”, 西布曲明有一个华丽的商品名“曲美”,又是一个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减肥药,通过讨论和交流,同学们领会了C-烃化反应的基本理论,同时认识到滥用减肥药的危害,理解了加强药品广告管理的重要性。为了使同学们更好掌握如何通过酰化反应对药物结构进行改造,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加疗效,或减少副作用,在O-酰化反应教学章节,我们首先介绍了前药设计的基本知识,拼合原理在药物分子设计和合成中的应用,这样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酯类化合物的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笔者适时引入教学案例“胰腺炎治疗药甲磺酸萘莫司他的合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同学们设计了两种方法,羧酸与酚在DCC/DMAP参与下的缩合方法,以及酰氯在缚酸剂存在下与酚的缩合方法,进而,笔者又提出,甲磺酸萘莫司他质量研究中,甲醇溶解后经过室温或冰箱冷藏放置,含量为何会降低?问题一提出,部分同学已“胸有成竹”,这是酯交换的结果,我们由此掌握了酯的另外一种合成方法,即“酯交换“法。总之,药物合成反应理论教学中, 通过系统地引入丰富的、有针对性的、贴近时展的药物合成“案例”, 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加生动,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重视总复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总复习不是对已讲内容的简单重复,应该是重点内容的总结和归纳,以强化、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例如通过介绍局部盐酸罗哌卡因、盐酸布比卡因、盐酸左布比卡因等药物分子的合成方法,使同学们巩固了卤化反应、酰化反应、烃化反应等三章重点教学内容知识点,并了解了在烃化反应中碘化钾和碳酸钾的作用。癫痫及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以及骨骼肌松弛药巴氯芬均为取代的γ-氨基丁酸结构,它们的合成方法涉及到了Knoevenagel反应及Hofmann重排反应的应用,同时,使同学们了解了老药新用、一药多用的相关知识。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的制备过程使我们重温了酰化反应、Mannich反应(缩合反应)、还原反应、Williamson 反应(烃化反应)等多个章节的重点内容。降血脂药环丙贝特的制备方法体现了Friedel-Crafts及Baeyer-Villiger氧化重排反应在药物分子合成中的应用。这些生动实例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把握了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总之,随着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制药技术的不断革新,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成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要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上述教学方法的实践,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培养制药工程专业人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元英进,尤启冬,于奕峰,等.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6(1):12-15.
[2]李华,梁政勇,胡国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制药工程技术人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42-43.
[3]赵鹏.中药制药专业《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方法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29(3):99-100.
[4]冯菊红,巨修练,葛燕丽,肖艳华.《药物合成反应》的教学体会[J].广州化工, 2010, 38(10):235-236.
关键词:工科基础化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45-03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学生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的本质也离不开实验。工科学生通过大学阶段学习,必须培养以下基本素质: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因此,在工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强调其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上进行必要地教学改革,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3]。贵州大学大学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承担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专业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工作,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在学校加强本科教学的大环境下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特从以下几方面作介绍,以达到加强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为了更好地共享人力资源与实验资源,我校于1998年将原四大基础化学教研室合并成大学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建立工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从基础化学教学整体的层面上审视与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与模式,实现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整体性与科学性。教学是个人行为,但教育是整体行为。为了提高我校工科化学教学整体教育效果,中心积极倡导以下教学理念:服务意识、平等意识与创新意识。教育是服务型行业,教师必须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服务对象是学生与社会,教学过程也就是服务过程,学生是我们服务的“上帝”;服务内容:知识、见识、思想,三者中知识是着力点,见识寓于知识之中来体现,思想是升华,通过教师的态度与学识潜移默化,再通过学生的理解与思维加工,转化为个人的潜质。基于此思想,必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意识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平等体现在两个方面:人格平等、思想平等,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相互尊重,由于教师与学生在知识量、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等信息事实上的不平等,需要教师提高素养来平衡这种事实上不平等的关系。创新意识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没有创新能力,不了解创新潜质的特征,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呢?《礼记·学记》中对教与学给了很精辟的说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积极鼓励教师以多种方式进行再教育学习,学成后尽量提供科研条件,为教师的“学”提供场所,在教学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教学在工科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工科基础化学实验一方面验证与重复重要理论内容,以规范学生实验操作与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创新意识,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理论验证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基于以上对于实验教学的认识,我们对传统的课带化学实验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三门实验课程,并以独立考核的方式进行授课;在内容上进行大幅度更新并缩减验证性实验内容,更多的引入教师在科研项目中的内容,进行实验内容的更新。实验体系循序渐进的安排,由基础性实验逐渐进入小型综合实验,再进入大型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安排充分的实验学时,使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方面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培养提高。
我校工科基础化学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教学,以凸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独立性与层次感。《大学化学基础实验Ⅰ》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为主,介绍基本实验操作原理与规范,数据处理基本原则,内容自成体系,将实验项目与实验指导融为一体;《大学化学基础实验Ⅱ》以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为主,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知识,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基本原理与方法;《大学化学实验Ⅲ》以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设计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内容,将现代研究手段与开放实验模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在三门实验教材中,均增加了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为了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要求,我们委托专业软件公司开发化学实验选课系统,目前已在实验课程中广泛使用。学生在化学实验选课系统中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通过网络进行实验预习,提交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实现实验管理的信息化。化学实验选课系统体现三个基本思想:竞争机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竞争机制”中的竞争主体是教学资源,包括实践教学的教师,实践教学项目及教学环境与管理。通过网络选择实验项目开放模式,以不局限于教学区域、教学人员及实践教学项目方式,在学生选择中产生竞争机制,淘汰陈旧实践教学项目,提高实践教学教师水平,合理调配与利用区域教学资源。“以人为本”体现教学过程的人性化,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尊重与信任,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且产生的社会效应与长远效应是不可估量的。通过网络预约选择实验模式,给学生充分学习的自由与权力,但要加强管理,在网络预约实验模式系统中,充分考虑高效与科学。“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智慧。目前大学教育中批量化生产模式是值得商榷的。但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猛增给个性化教育带来了影响。我们在大化化学实践教学中,拟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及实践活动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求。如建立综合性实验平台,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参加SRT计划或参与教师科研活动,这些活动以合理方式纳入学生实验考核体系。
三、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考核是指挥棒,引导学生的学习价值观,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考核要体现科学化,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起来,要重视学习过程,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结合起来。考核不是为难学生,而是在一个大的框架或规则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与潜质。化学实验过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责任,为了配合此教学目标,考核方式应该多元化。《大学化学基础实验Ⅰ》及《大学化学基础实验Ⅱ》均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学生平时每个实验的操作标准与规范及实验结果与报告纳入平时成绩的范畴,每门课程设立一个考核性实验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学生从进入实验室到提交实验报告整个过程都纳入考核范围,另外进行必要的实验理论知识考试,以上三个方面按照不同比例汇集成最终成绩。《大学化学实验Ⅲ》除了与其它两门课程考核内容相同之外,另外增加了一个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可以完成规定性设计实验项目,也可以自选题目,在老师同意后进行设计与实验,亦可以进入教师科研团队进行一段时间的协助科研活动,此过程考核不以成败论结果,主要考核学生视野,学生协作精神与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机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实验的考核,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繁琐的工作,教师的责任心是完成该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四、规划与发展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为了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我校大学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从以下几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1.将每门实验课程中十项最重要基本操作列为学生必须掌握操作,并将其标准操作制作视频,置于化学实验选课系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观摩与学习;
2.建立实验项目开发平台,让学科发展新技术,新方法能及时进入学生实验项目中来;
3.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更多与教师科研联系起来,体现前沿性与实用性。该项的实现与中心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发展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杜志强,李宁,封子先,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4):15-17.
[2]董泽华,刘宏芳,邱于兵,郭兴蓬.工科基础化学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129(1):38-41.
[3]李和平,龚波林,刘万毅.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摇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