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

高职教育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教育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教育的现状

第1篇: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

【摘要】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影响到我国职业教育能否健康和快速发展。中高职教育衔接不是简单地“学历嫁接”,而是要从招生制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良好衔接,通过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当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的四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中高职衔接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2013JSJG426)。

作者简介:朱涛(1981—),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现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自动化教研室主任,讲师、工程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头人,从事自动化教学与研究工作。

21世纪的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对中、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脱节、重复、断层,职业学校学生升学和成才渠道不畅和效益不高等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任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既是热点问题又是难点问题,很多学校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都已开始试点,典型的做法有:北京市构建了以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按照“从职业出发”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初中后分流为起点、以5级架构为主体并能纵向发展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上海以课程衔接和考试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的衔接,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以及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渠道;广东开展了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招生试点工作,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中高职三二分段”指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选取对应专业,制定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江苏省在《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2011年起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学习的制度”。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类型有三种: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中高职“4+2”分段培养和中高职“3+3”分段培养,即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3年或4年,进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2年或3年。

2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清,导致我国初步建立起的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存在很多问题,衔接不够通畅,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衔接。职业教育中的中职、高职的衔接虽有通道,但不够畅通,还处于个案、缺乏整体联系的探索性的研究阶段,大多数研究成果属于经验层面的分析和总结,此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终结阶段,无法保障职业教育系列人员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2.1高职生源特点决定中高职衔接工作开展受到限制

高职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大部分是参加普通高考的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仅占一小部分,而前者在高中阶段几乎没有职业技能训练,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文化理论知识学习,进入高职后不仅要接受高职教育的普通文化知识学习,还要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只有具备了中级水平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才能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中职毕业生来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职业性、技能型”的特点得到了延续,显然,这部分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容易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现实情况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这些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基本为零,必然导致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很难将重心放到中高职衔接上来。

2.2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缺乏统一性

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中两个不同的层次,虽让它们都同属于职业教育类型,但高职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自己定位于高等教育,然后才是职业教育,近几年,大部分高职院校才真正接受自己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这样的事实,显然,在职业教育内部管理缺乏层级衔接的统一性,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不利于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和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上,应该建立在中职的基础上,并有一个更高的层次,然而由于上述原因限制,中高职衔接的通道没有完全打开,中职与高职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训练从同一个水平开始,只是最终要求人才培养的结果不一样,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严重重复也就不难理解,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质量和效益均受到极大影响。

3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

3.1不断优化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招生制度

各级政府要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管部门部门要统筹推进中高职职业院校的发展,在招生、教学、管理、就业、校企合作在内的制度上的进行改革,确保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中高职教育衔接首先要做好招生录取制度的衔接,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不能按照普通高考的办法去实行,而要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增加和突出职业技能的考试,这样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目前的中高职衔接教育主要有“五年一贯制” 和“中职升高职”两种主要形式,教育主管部门给定的计划政策有限,尽管在各地实际运行中有所突破,但与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期望值仍然有一定差距,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根据市场调节,适当放宽中高职衔接的招生计划。中高职教育衔接不仅仅是学制上的衔接,要注重内涵建设,除了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在政策上要给高职更大的自主权,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各高职专业可能根据行业的要求将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日常教学、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认证等成绩结合起来,完善招生制度。在一些成熟的中职学校招生基地,甚至可以试行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联合办学的形式开展预科教育,更好地促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3.2实现高职专业与中职专业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专业的衔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来设置专业,要真正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必须在行业部门和组织的指导下适当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由于高职院校是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再深造学府,所以高职设置的专业首先是中职所设置专业的纵向延伸,其次要考虑到中高职衔接通道的宽窄,要适当在横向上做必要的拓宽,为了确保衔接的有效性和规范化,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编制和推广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标准,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的衔接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3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有效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下转第91页)(上接第57页)上是不同的,但也有许多共性。两者都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及规范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当然培养人才的层次和类型是不一样的,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二者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又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中高职教育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注重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3.4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根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衔接。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与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岗位,确定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高职与中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根据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强化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针对性、系统性,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参考文献

[1]李贵炎,杨益明.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实例分析: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试点项目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4(3).

[2]苏敏.关于建立健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13).

[3]尹存涛,罗忠诚,程远东.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内容分析与路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

第2篇: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浙江省;高职教育;资源配置

近年来,浙江省高职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目前,独立建制的高炽学院已有47所,占高校总数的64.5%,高职专业达1367个,高职学生超过20万人。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办学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优化配置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研究高职教育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省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浙江省高职教育办学资源现状

我省高职教育办学资源状况体现出如下特点。

1.教育规模发展迅速,办学资源总量急剧增长

我省高职教育是在1998年后开始获得大发展的。随着高职教育机构的增多,办学资源也大大增加。据省教育厅2004年统计,我省高职教育教仪设备总值80828.26万元,纸质图书8 099 551册,专任教师8 860人,其中高级职称2324人,校舍总面积4 676119平方米,资源总量与校均资源量均居全国前列。

2.办学资源较为紧张,办学条件指标与教育部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我们以浙江省44家高职院校为样本,通过对其统计数据的收巢、整理和分析,与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条件的几项主要指标对比的情况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省院校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上与教育部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3.办学资源相对集中,资源分布较为合理

我省每个市州和每个对全省经济起主导作用的行业郎有一所高职院校。其中,杭州、宁波、温州的高教园区集中了较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有利于各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

二、对高职教育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分析

1.底子薄,投入不足

我省高职学院主要由中专、成人高校、职工大学转制或升格而成。这些学校办学基础较弱,办学资源积累不够,本应加大投入。但浙江省对高职的拨款是按照普通本科生标准的60%进行的(普通本科生人均拨款6000元,高职生人均年拨款仅3600元),再加上高职学院经费自筹能力相对薄弱,所以欠账较多。从2004年我省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看,高职院校硕士以上专任教师校均低于10%,最少的只占0.55%,而教育部的标准是要高于15%,有三所学校专任教师数低于教育部规定的70人标准;校均校舍面积为 12.5万平方米,仅为教育部要求20万平方米的60%;教学仪器设备最少的只有700万元,图书资料最少的也只有3万册,寓教育部规定的最低标准8万册还相距甚远。

2.资源质量存在明显差距

首先,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明显地暴露出重速度、重数量,忽视条件、忽视质量的倾向。其次,我省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经“三改一补”转制而成,以前的办学任务和要求与现在作为高职学院有着巨大区别,师资力量、实验设备、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很不适应。这样的教学资源与高职“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40%左右;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的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基地”的要求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和实习实训资源严重不足。

3.办学资源利用效率急需提高

由于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不管在高职院校之间还是在高职学院内部,都存在“小而全”现象,办学资源不能共享、办学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如有些学校为了一个专业投巨资购买昂贵的设备,建设好完美的实习基地后却只对本校、本专业服务,由于学生人数有限,整个基地内部设备使用率很低。这样的情况在我省大多数高职学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转贴于

4.办学资源分布不均,资源构成不合理

我省高职学院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三地,其他市州的高职学院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从资产构成情况来看,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占固定资产的平均值明显偏低,38所高职院校平均为10.6%,绝大多数的高职学院的纸质图书资料数量没有达到教育部的办学要求。

5.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

经济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同时,教育结构的合理,也会促进经济结构的改革和完善。我省提出了打造先进制造业的目标,为此也提出了5年内要将高职工科类专业的比例提高到35%以上,直接为改进制造业服务的专业达到50%的目标。但从现有的专业设置状况来看,文秘、财经、管理等文科专业所占比重仍偏大,而工程技术类专业相对偏小。

三、优化配置我省高职教育资源的对策

1.加大资源投入,挖掘学校潜能

首先,各级政府应加木投入,保证教育经费的“两个同步增长”。其次,要充分挖掘高职院校的办学潜力,实施学历教育与就业前培训、转岗和在职培训、各类生活技能培训并举;高职院校的办学形式也应当多样化,既有全日制班,也有业余或函授等,以实现高职学院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

2.与相关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

鼓励企业为高职学院的实训提供帮助,高职院校也要积极主动地和相关企业合作办学,努力实现校企双赢。

3.对高职学院进行股份制改造

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本雄厚,但当前股市低迷,房地产不确定因素增加,民间资本投资途径较少。可以抓住时机对我省高职学院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办学资金,提高办学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先发优势;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外资入股办学等各种形式筹集资金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加强民办高职学院办学资源的统筹与协调

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民办高职学院占高职数的34%。民办高职院校对增加教育资源具在巨大潜力。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民办高职学院统筹与协调,完善共建共享教育资源的机制,将有限的资源合理组合,尽量避免办学资源的浪费。

5.充分利用大学城的建设实现各院校间办学资源共享

大学城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硬件与软件资源共享的最好载体。园区各学校之间地理位置接近,完全可以方便地实现园区高校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师资等资源的共享,构建开放互通的发展格局,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今后要在充分实现图书信息资料、生活后勤服务设施等硬件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认真探索软件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大学城内硬件、软件资源的共享,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各办学实体自成一体的资源配置模式,努力实现高校间的互联互通和高等教育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

6.转变办学资源配置的重点

第3篇: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

高职教育现状改革趋势

一、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它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的教育层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从1999年开始成规模地发展起来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具有就业率高,就业面广特点,同时,毕业生还可以灵活选择专升本等途径继续深造。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一群“90后”,他们更加注重自我,更加懂得张扬个性,不再对家长言听计从,而高职教育的这些灵活性的特点对于被称为“新新人类”的“90后”们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选择高职院校,将来毕业了可以选择直接进入社会就业,也可以选择深造,继续升学。可谓是就业、升学两不误。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培养则离不开教育,在我国的各类教育中,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着最为密切和直接关系的便是高职教育。在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快速。经济结构也得到了战略性调整,现代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高等职业教育是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中转站,学生在学校里通过技能型的专业培训后,在进入工厂后,把高、精、尖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便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这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渠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二、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数千万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的基础和保证。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高职教育规模不断不断增长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增长。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6%,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和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15%,到2005年上升至21%,10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并且,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也在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前几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达到258万人。并且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总数将进一步增加。

2.高职教育结构、定位不合理

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不容置疑的是,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迅猛,形势喜人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不少问题与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已直接困扰到高职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所以必须引起各方高度的关注。比如,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有的办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有的又成了中专的“发面馒头”。定位尚且不准,特色又如何形成?高职应向何处去;高职应如何办学,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这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

3.传统思想与市场需求的偏差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是人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思想的意识有所进步。但是受传统经济模式和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仍存在一部分人对高职教育是轻视的。比如,一些用人单位明明需要应用型的高级人才,但在招聘时却指明“本科以上”,从而将高职生排斥在外;在国家政策方面,则有许多规定人为制造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区别,比如助学贷款、公费医疗、生活补助等,使高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要转变“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是困难的需要长期的努力,这也说明了高职教育发展与实践过程的复杂与艰辛。

三、高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1.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在人们的衣食住行解决了以后,家庭日常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期望获得新的适应力。人们开始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的要求进行追求。因而具有终生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的终身教育便运用而生。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高职教育相当于人一生中所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终结性教育。因此,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的衔接机制,为高职教学生提供继续接受高一级普通教育的机会,是现在高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之一。

2.结合学徒制度,加强校企合作

学徒制度是一种高度情境性的学习方式,学徒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观察师傅的实际作品,感知和捕捉师傅的知识和技艺,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作,逐渐学会师傅的技能。学徒制曾经是人们学习的最普遍的方式,从语言、绘画、雕刻、复杂的社会交往技能到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都可以通过类似学徒制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学习获得。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以及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在实习基地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技艺,在实践中掌握技能,从而受用终身。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在国家社会的发展中的确立重要的地位。而高等职业院校也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同时顺应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改革的深度,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量的优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旭,李忠华.把握结合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4,(24).

第4篇: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

【Abstract】The quality education raise goal had decided its school characteristic is heavy is practicing the link prominently, in the entire curriculum system,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holds the special status. But the quality educates practices the curriculum appraisal is the quality educates practices the curriculum system normal operation the regulatory measures, through to practices the curriculum quality the effective appraisal, display functions and so on appraisal surveillance, guidance and drive, promotes the school and the Department responsible for the work is clear about the school guiding principle, takes seriously to practice the curriculum status fully, increases unceasingly to practices the curriculum the investment, further improves the teaching condition, strengthens the teaching capital construction, the deepening curriculum reform, raises the management level, explores diligently suits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the high-tech appli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makes the quality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Appraisal

实践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志之一。人才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课程的质量,关键在于实践课程环节的质量控制。实践课程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从业能力,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有必要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估体系,通过对实践课程质量的有效评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1实践课程评估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办学特色重在突出实践环节,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实践课程评估是实践课程正常运作的控制措施,是引导、鉴定实践课程的开发、建设、实施全过程的重要和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学校实践教育的基本环节,保证了学校实践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能否建立起一套适合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符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实践课程评估体系,是关系到课程建设能否沿循预定的方向发展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2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体系构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一个刚兴起不久的领域,对高职教育课程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更是在最近几年才逐步引起人们重视的。课程评估理论和实践都有了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实践课程建设,推动了评估理论研究工作等等,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2.1高职教育实践课程在评估中占的权重较轻:我们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和感受逐步加深,实践教学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我国现有对实践教学的评估是包含在对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的,这有助于在学校的总体教学工作中对实践教学进行总体把握和评估,但现存的问题是实践教学在评估中占的权重较轻,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多项二级指标中,与实践教学直接相关的只有“教学条件与利用”一级指标下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建设与改革”一级指标下的“职业能力训练”两项,权重系数只占总额的13%,与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不太相称。此外,对实践教学评估的重点和核心也只仅仅局限在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而对课程评估更提及很少。

2.2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问题的针对性研究较少:从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论文数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相关的专著与学位论文中,仍然难觅高等职业实践课程评估类的作品,很少有专门的篇幅对实践课程评估做阐述,虽然目前的教学水平评估已从单一的教育评估开始向课程评估迁移,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课程评估领域,但是在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的专门研究明显不足。

2.3高职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估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我们都注意到了对评估及其相关理论的学习,但仍不够充分。目前,依然有不少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估还仅仅停留在学生反馈、教师自评与互评的经验水平上,尚不具备科学规范的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评估方式缺少统一的评估标准,导致课程评估质量不高、评估过程不严密。在设计方案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难以取得较大的、实质性进展;在评估实施中,对样本的把握、对评估负影响因素的消除,都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在课程评估某些根本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课程评估的经济性、系统性及其优化等问题对我们的困扰等等,这充分暴露了我们对评估理论学习、研究的欠缺。

2.4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体系有待于建立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的核心问题,是关键点,也是难点。通过广大学者的努力,我们已制定、论证了各式各样的高职教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但多数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为高职教育课程评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继承了高职教育课程评估的现存问题,又因认识不清、定位不准、重视不够、研究不足等原因,缺乏自身特色。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过一部标准的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对课程进行评估还仅仅只是做为一小部分出现于教学评估或是专业评估中,而对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更是有待于加强。

3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的发展趋势

从总体上来看,课程评估的发展趋势是其所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课程评估研究的逐步深入,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估的关注正在与日俱增。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将在深入细致的基础研究上取得新的进展。对于课程评估制度的研究从评估机构、评估程序、评估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课程评估制度;加强课程评估指标、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致力于建立与课程评估对象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相适应的明确具体的评估体系与评估方案。总之,建立一套适合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符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实践课程评估体系指日可待。

4结束语

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是实践课程正常运作的控制措施,是引导、鉴定实践课程的开发、建设、实施全过程的重要和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学校实践教育的基本环节,保证了学校实践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能否建立起一套适合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符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实训课程评估体系,关系到课程建设能否沿循预定的方向发展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构建高职教育实习实训课程评估体系,通过对实习实训课程质量的有效评估,发挥评估的监督、导向和激励等作用,促进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充分重视实习实训课程主体评估地位,不断增加对实习实训课程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办出高职教育特色。参考文献

[1]陈玉馄.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估,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5篇: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

(一)大学校园热点对语文教学的冲击

“2004年11月11日,在东南大学召开的‘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上,海内外知名学者指出这样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在‘现代文盲’(不会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英语)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传统文盲’(不能正确读写、不懂中外文化、缺乏人文素质)正重返大学校园,且人数逐渐增多。”

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今天的大学生也都生不由已的转入到三个热点:外语热、计算机热和考证热。综观当下大学校园的热点,不难看出在大力强调高职教育要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今天,高职语文教学受到了较大冲击。大学教育的职前培训功能得到空前强化。一本本盖有鲜红印章的证书在就业市场为学生的实力和能力作证。在这种实用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不少的学生都在看英语专业书、记英语单词,为各种考级、考证忙得焦头烂额,这反映了当今社会盛行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对大学语文的冲突。以上误区的存在,阻碍了高职语文教育功能的发挥,语文虽是母语,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非常冷淡,使高职语文教学面临这非常尴尬的局面。

(二)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

高职语文课是公共基础课,许多人认为其教学目的不像专业课那样指向明确,甚至很多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支点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否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而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技能和技术,因此,这门课程是完全可以取消的。因此,在高职学生负担较重的情况下,高职语文不应该与其他专业学科或基础理论课程放在同等重要地位,而应主动让位,以免因小失大。从这些情况可看出,高职院校应把大学语文课程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起业思考它的作用,思考它与专业的关系。

(三)对高职语文学科性质理解的误区

关于高职语文的学科定位,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强调它的语言知识性的,有主张它的文学赏析性,还有认为它应该是写作技能课……基于对大学语文种种理解,有的学校则将其开为文学课,范围狭窄,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有的则干脆上成写作课,专讲作文技法,显得单调,而忽视了其人文性;有的则认为高职语文是“高四”语文,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充斥着语法、修辞、表达方式、艺术技巧等等的名词和术语……这些对高职语文学科性质的较为偏颇的理解,使学校、教师对高职语文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等陷入了误区,不能正确认识高职语文的作用与地位。

(四)高职语文学科自身的缺陷

高职语文的困境也来自语文学科自身,高职语文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如学科定位不清、教学目标不明,以及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语文教师也往往不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语文教学目的认知上的不准确,容易造成语文教学脱离素质教育的轨道,出现培养目标与指向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学过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沿袭高中固定而僵化的教学结构和模式,教学方式呆板、单一,教学内容难以有效地传授,学生不感趣等的弊端。

二、对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发展的思考

语文学科是与人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职责,在高职语文教育面临困境的今天,应使语文教学必须尽快适应时展需要,增强语文教学的魁力。

(一)高职语文教育目标与是高等职业教育观相结合

从性质看,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各门课程要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提出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语言理解等能力其实就是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中发挥着日渐突出的作用。高职语文教育应该切实培养学生将来职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必需、够用的语文素养。语文知识的薄弱,将直接或间接影响高职学生对各种技能、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影响他们个性潜能的施展和发挥。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在高职院校开设语文学科,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高职语文学科观

许多高职院校在高职语文的实践操作中,或混同于普通高校大学语文,或类似于高中语文,这就明显暴露了高职语文缺乏自身特色的问题。高职语文是一门处于特殊地位的学科,它既与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有所区别,更不能混淆于高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相比,应更注重各知识点的联系,体现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使得高职学生通过这一学科的学习,能在语言文字的操作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使高职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与普通大学语文相比,在层次上应相对降低,在科目设置和框架构建时可以适当突出它的实用性价值,如强化读、写、说的功能,增加实践性材料等等。同时,还注重人文教育和知识的深度与厚度,提高文学修养。这样,高职语文不仅是高职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工具,还应该为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从受教育的对象研究教学方法、教材内容

从程度看,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其学生从年龄、心理、知识水平、学习需求等方面都有别于中职学生。但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知识的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明显薄弱一些,与一般“三类生”和高考落选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方面又明显有自己的实力和优势。针对这样特殊的学生,高职语文在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方向、选择教学方法、编排教材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象的特殊性,准确把握学科的深浅度、有效化解各知识点的难易度,巧妙地编写出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内容。同时,语文课程的设置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的设置。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教学就应视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写作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指明了这门课程的目的与意义,与本专业课的关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教学与所学专业的密切关系,将会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合理安排高职语文教学体系

对高职语文,应坚持工具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认识和感受文学的魅力总是高职语文责无旁贷的职责。作为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认识不可偏颇,既要认识到它的思想性、人文性,又要正视它的工具性。如果因为认识到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而忽视了它的工具性,难免从过去单纯的工具论极端滑向“文学课”极端。高职语文的教学并不是一本《高职语文》或《大学语文》的教材就可以解决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相反的,要培养高职学生具备完全的语文素质,要做到工具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合理安排高职语文教学体系。

(1)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目前高职学生普通话不规范,缺乏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口才,写出的文章不通顺,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的想像力……这一现象都是因为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于此,高职语文首先应强化它的工具性功能,所谓强化工具性功能,就是要把高职语文的重点放在语言的运用上,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听、说训练;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在交际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以此来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总之,高职语文应充分发挥它的实用功效。根据这一要求,语文教学可相应设置辩论、演讲、采访、写作等相关课内外活动,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驾驭能力。

(2)贯穿语文的人文性教育,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第6篇: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现状; 特征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120-01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中已占半壁江山。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存在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第13条中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把高等职业教育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68条规定:“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进一步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归纳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高专不同类型的院校都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

(二)高职教育的主客观发展环境复杂多变

随着我国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的调整,在职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对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的需求空前高涨;此外,第二三产业对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对中国人力资源的结构、素质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与培训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随着国际间竞争、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也要求不断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整体素质,这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各类学校教育,尤其需要各种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有力支持,而后者正是当前中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待理顺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但是,两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前者具有职业技术性的特点,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包括能把科研与开发设计成果应用于生产中去的以工艺技术为主的专门人才,能把决策者意图具体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一线管理人才,具有特定专门业务知识技能以及某些特殊的智能型操作人才;而后者的培养目标具有学术和研究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科学创新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理顺,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替代。现行高职教育仅定位于大专,层次单一,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应摆正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两大体系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不是完全分隔、不可逾越的,两者只是教育类型的差别而无层次的差别,应是平行发展,而不相互替代;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具有的特点是:

1.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实用的符合社会生产、生活和服务实践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级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使之成为主要在生产、生活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并主要从事成熟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和操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要根据社会需要设置并能够及时调整,以社会职业岗位分工的需要为中心问题来考虑。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按照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加以确定。

3.高等职业教育特别强调通过设置和实施大量真实或模拟未来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实践与训练课程促进相应技艺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素质的形成,同时要求基础课的设置与学习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强调基础理论的选择与学习为专业实践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4.高等职业教育更强调和重视校企合作、校社联手的办学模式,在办学理念、培养计划、实验实训等各方面都应体现时代要求,真正做到以他方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终身教育为目标。

5.高等职业教育师资要实行“双师型”,毕业生要实行“多证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取得代表其学识的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应该取得代表其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二)高职教育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

我国职业院校现在已开始实施“双师型”建设工程,但是行业与企业的参与仍然缺少从政府或宏观层面上的鼓励与支持;除了一些重点建设的专业之外,还没有系统的为政府所认可的标准培训包或其他标准的职业教育产品,行业一方面抱怨职业院校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生产第一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常常缺少企校合作的动力,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要建设我国一流的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必须创新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国家、省市两级的协调机构来统筹全国的职前职后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要从宏观层面上统一协调、规划,集聚和优化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开发中国特色的统一的标准职业教育产品,使各职业院校有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

第7篇: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

一、 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现状

1.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以应试为主。(1)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偏向于应试。由于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目标偏向于应试,就导致了教师不得不对学生在英语考试技巧、考试方法等有所倚重,从而偏离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英语人才。教师如果以提升英语水平为目标教,就会担忧学生能不能通过考试,出现了“讲题能不能提升学生英语水平,不讲题学生能不能通过考试”的困惑和抉择。教师衡量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通过考试成绩,但是现实中,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对英语的把握和运用不一定好,可能会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2)学生的学习目的同样也偏重于应付考试。“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英语水平就一定高”不但是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判断,也是很多学生对其他同学和自己的错误判断,过于重视分数,导致很多学生对自身英语学习的自负或者自卑,忽略了英语学习的重点是在于应用。即使有些学生的目标性是学习英语,而不是考试,也会由于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很多问题。

2.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不活跃。高职教育英语教学和其他高校英语教学一样,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老师的,学生在学自己的,学着学着就会走思睡觉,导致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基本没有学习效果可言。怎样提高师生互动频率,搞活课堂气氛是当前的一个现状,也是难点。

3.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讲授法”和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职教育的英语教学。由于高职教育的改革,学生接受的专业英语和非专业英语的词汇大大增加,语法多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显得单一无力,即使引进了多媒体,但是多媒体的作用却没有发挥出来,有些多媒体课堂好像是多了一个“电子黑板”而已,在英语教学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面狭窄”和“外面五彩缤纷的英语语言”的巨大差距。

二、 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1.考试形式和内容将不断改革融合。由于考试制约学生有效地学习,制约教师的教学,所以改革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新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将更加真实有效地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

2.英语教学与职业教学相。英语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必然为职业服务。学习职业的同时学习英语,不但使英语学习形象化,而且让学生提前领略了英语的实用性和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和职业教学相融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且还未教师的教授提供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平台。

在教、学、做一体化进程的同时,把英语学习也引入到“做”的环节,在“做”的同时加入英语实践教学,将更有效地实现英语教学和职业教学的融合。

3.多媒体教学将成为主流。多媒体教学将成为主流。科技水平的进步会引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多媒体的引进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听”有个更为直观的帮助。但是对于多媒体教学,将会得到更加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多媒体教材将会逐渐普及。多媒体教材则是集成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虚拟场景等多种媒体的统一体,它的界面丰富多样,使用方式是非线性、超文本的,可以跳跃式进行;在教学方式上是双向的互动式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使用的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是服务于课堂授课特定功能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功能上并不具备教材的特性。在内容上往往是文字教材简明扼要的展示,是幻灯片、文稿、动画、音像片段的集中展示,本身并没有完整的内容体系,所以只能称为多媒体教学资料,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材。多媒体教材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教材与传统教材的结合利用会成为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一种趋势。

4.电影教学和微电影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电影或微电影不是媒体教材。目前很多人利用电影来学习英语,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对电影的理解却需要多媒体的进一步利用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解读,正式地在教学中采用电影和微电影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将会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8篇: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1)英语教师队伍不能够很好的与时俱进。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教育目标不同,英语教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对现代教育观念还存在认识上的错位和偏差,导致教学与现实脱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教师们继续扮演着教学大纲的忠实执行者和书本知识的机械传授者角色。

(2)由于近几年高职扩招,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超标”,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缺少时间和机会外出进修或参加学术交流,更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发展新动向,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着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3)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一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比其他学校的英语教师水平更高。但现实情况是却不容乐观,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讲授专业英语时,如物流英语、会计英语、计算机英语时,学生本来很感兴趣,但由于课堂上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讲解单词、翻译课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亟待。

2.学生方面

(1)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复杂。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考录取的普通高中高考成绩中等以下水平的生源(简称普高生),二是来自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生源(简称对口生)。生源的多元化结构导致生源基础不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新生英语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对英语表现出厌学情绪,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面对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往往很难提高要求,教学改革的实施存在难度。

(2)近几年,高职院校生源扩张。高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师生比例失调。学生的增加,教师工作量超标,导致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在完成基本教学要求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水平,以及适应时代的发展。

3.管理方面

(1)考核手段单一。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考核手段主要是书面考试。卷面成绩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标准。这种方法只能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考核缺乏效度。

(2)英语学习环境欠缺。除了每周几个课时的课堂英语学习之外,课外几乎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加上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始终差强人意。

二、高职院校实施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

1.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的变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个体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密切关注语言学、语用学等专业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善于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二是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行为潜能时认为,期望(expectancy)越高,诱发力(valence)也就越强,行为动机(motivation)也就越强,自我意象(self-image)就越积极,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就会越高。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外语学习的关键在于主题“学生”,而非客体“教师,教材”。

2.构建科学的英语评价考核体系

树立科学的现代考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英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要全面,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全面语言技能的考核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使考核真正成为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仅靠课堂英语学习远远不够。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注重学习环境的构建。要加强英语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要积极构建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多方营造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4.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是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师只有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能是教学改革上一个新台阶。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水平是高职英语教育的关键。每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地思考、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不合适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是重视教学过程,尊重教学规律的表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营造适宜学生能力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这样,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提高。只有这样,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才能日趋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寒冰.浅析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分析及对策研究

[2]杨露.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第9篇: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

Abstract: In the new century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changing queitly in various fields and on different levels. While facing new challenges, it calls for new requirements as well.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ducation as well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achieving educational goals. Therefore, we should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continue to reform and innovat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关键词: 高职体育;现状;发展;终身教育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tus;development;life-long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81-02

0引言

随着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利地推动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特点。由于各专业特点的不同,对所培养的学生具备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同。

1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不论是从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1 高职体育教育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总目标是由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而决定的,而不是停留在原有中专的体育教育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2 高职体育教育发展情况教学紊乱,包括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在调查中发现,有42.8%的学校不能很好的执行体育教学大纲,有9.5%的学校体育教材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表现在教学观念与方法的严重滞后,教学观念与方法折射出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而在现在的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片面追求课的负荷强度来刺激学生的体质增强传统的教学观念,也使用“以教师为中心”“传习式”“灌输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大而杂”,什么都学,什么都上,无规律无计划,一学期下来,老师不知给学生上了什么,学生也不知学了多少;教学方式和方法枯燥僵化,体育课程乐趣化是高职体育课程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自觉接受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然而现在的高职体育课即使有些学校已经实行了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分项目上课,但仍然遵循职业体育培养的教学模式,脱离现实,轻视基本运动技术的提高与应用,片面注重让学生掌握新难动作,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及健身目的。

1.3 高职体育教育缺乏保障领导不重视,只讲德育、智育的发展,忽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学院特别是那些刚刚升格上来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所花经费过少,因而场地、设备不齐备。还有,体育教师的业务提高与知识更新也得不到重视,学校的体育管理工作没有一套激励机制,不能调动高职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制约高职体育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原因。

1.4 体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失衡体育课沦为“配课”科目的现象目前仍相当普遍。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仅仅是技术演示,谈不上学术研究。受传统的竞技教学模式影响,技能、技术的教学始终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理论课课时少,学生的体育健身实践始终是简单的模仿式学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生根本无法以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实施体育健身,“终身体育”变成了毕业后的“终结体育”。

2改革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对策

2.1 加强高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大学体育教学应该把以片面追求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习,转变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要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

2.2 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高素质人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需要,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较多的四维空间;既要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文化层次。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把培养终身体育健康习惯作为目标。高职体育应该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和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的实施,特别是适宜职业需要的体能项目,使学生掌握一项能够形成专长的健身技能,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让体育不仅在课中,而且在生活中。

2.3 高职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应多样化特别要加强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休闲类(国际交谊舞、形体舞蹈、健身操)等体育项目的一般技能学习,使学生增强运动兴趣,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改革后的教学应向学生进行以增强健身知识技能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健身的知识技能,形成健身的习惯。体育教学须从以下方面深化改革:更新教学方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坚持推广健身知识、传播健身技能方法、形成健身习惯、培养锻炼能力、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培养体育爱好、提高健身文化素质,全面加强健身学、体育卫生保健学教学。高职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因此要本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教学内容、对象及教学措施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和探索教学的内在规律,使高职体育课教学做到:①普遍性――具有体育共性,能广泛适用于全民健身、终生体育教学法。②实际性――针对高职体育本身的属性,形成指导和预测体育过程的最适用、最关键的教学法。③特殊性――针对专业特点符合学生从事社会工作需要的应用能力方面的教学法。④结构性――课堂教学层次组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法。

2.4 突出高职体育特点必须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大学体育观。认清体育在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按照未来社会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终身体育的原则,调整当前体育目标模式,并与各科教育目标及课内外教育目标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教育。未来的高职体育的功能除了它的基本内容和任务外,还应在保障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和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充分考虑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差异性。如适合课内开展的武术、散步、跑步、体操、三大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还有一些新潮、时尚运动如攀岩、定向运动、滑船、潜水等。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此外,要因时因地制宜。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论

3.1 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发展应突显职业特征。高职院校的体育从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同样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与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有着相同之处,但它也势必带有高职教育的特点――明确的职业指向性,从而形成培养合格高职学生的学校特点。

3.2 在终身教育理论中,基础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已有知识的传递。而是终身学习者的培养。因此,高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通过增进健康的能力培养。形成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在高职体育教育过程中。应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把“育体育心”、“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高职体育改革。结合素质教育改进体育教学,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要有健康的体魄,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学会和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指导终身锻炼,终身受益,迎接21 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2]浙江省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D].

[3]高职体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