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范文

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

第1篇: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范文

学习

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能力目标:

1.通过做“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的实验”和“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法。

2.了解探究学常用的方法──转换法。

情感目标:

1、通过体会现实世界中物体发出的丰富多彩的声音,欣赏美妙动听的。乐曲,充分享受科学的美感。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意识和互相配合协作的精神。

学习重点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学习难点声音的音调

教具与媒体多媒体、音叉、乒乓球、铁架台、钢尺、鼓、橡皮筋、乐器等

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感觉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3、[师]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师:可见,影响声音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声音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声音的音调

1、【提出问题】同样是唱歌,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响亮有的不太响亮,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单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2、【猜想】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设计实验】用同样大的力,让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观察声音的不同。

3、【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发音齿轮、纸片

〖方案1〗按教材的样式,将钢锯条压在桌子边,使钢锯条露出的长度不同,然后用同样的力拨动钢锯条,比较所听声音的不同。

〖方案2〗让发音齿轮按一定的速度转动,用硬纸片在齿轮边靠近齿轮,通过硬纸片在不同齿数齿轮上靠近时,感受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4、结论:物体振动越快,其发出声音的调子就越高,我们把这种声音的变化称之为音调的不同。即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5、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6、观看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图(通过视频播放)

7、认识一般声音的频率范围:

通过看课本上的图1.3-2,引导学生总结出(1)人的发声频率范围;(2)人的听声频率范围;(3)哪种动物听声的频率最低和最高;(4)频率范围最广的是谁。

8、观看多媒体,进一步了解动物之间交流的情景。

9、超声: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10、介绍超声和次声的应用。

(二)响度

1、【提出问题】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除了有高低的不同外,还有大小的差异,这大小的差异,我们就说它们的响度是不同的,那么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该怎样描述它呢?

2、【猜想】响度与所用力的大小有关,根据是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就越响。

3、【设计实验】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响度与用力的关系呢?

4、【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鼓、碎纸屑、音叉、小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

〖方案1〗取一钢锯条,让其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另一端,改变所用力的大小,观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方案2〗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用不同的力敲鼓时,通过鼓所发出声音的不同,观察碎纸屑振动起来的高度。

〖方案3〗课本上图1.3-4所示的实验,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的距离。

5、消除学生对用力大小是声音大小因素的误区,说明所用力的大小只是外因,物体声音的大小在其内部看来,决定于其振动的幅度。

6、结论:我们把物体振动时的幅度就做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三)音色

1、【提出问题】如果声音振动的频率和振幅都相同,这两个声音就是一样的吗?

2、【多媒体展示】

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曲子,听起来一样吗?

观看声波的录像。

3、音色:有别于其他声音的特殊因素,它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4、举一些振动频率、振幅均相同,但音色却不同的例子。如课本中的图1.3-5可以看出,音叉、钢琴和长笛的基频(振幅最大的振动的频率)相同,但是在基频的基础上还有一些附加的小的振动,这些小的振动和大的振动一同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四)三种典型的乐器

先播放几种乐器的录像

1、打击乐器

通过打击物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鼓、锣等。

2、弦乐器

通过拨动弦,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二胡、琵琶、小提琴等。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的张紧程度有关,弦越紧,音调越高。

3、管乐器

通过管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笛子等。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也就越高。

4、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乐器。

(五)小结

(六)练习

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该实验学生都可以操作,将钢锯条换成塑料尺也行

学生实验

85~1100Hz

20~2万Hz

最低为狗

最高为海豚

与所用力的大小有关

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个钢锯条

学生实验一样

不一样

不一样

尝试打击乐器

尝试弦乐器

尝试管乐器

做好知识的预备

也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体现

超声与次声方面的资料很多,我们可以随时添加

猜想可能是不规范的,但此时教师不必指出

这些实验,要根据情况,进行不同的选取

音色的分辨不容易演示,借助多媒体的波形,比较容易理解

通过尝试和模仿,激发学生对乐器认识

课堂小结这节课分析了声音的三个重要的特征,首先通过录像发现影响声音的因素,然后引入该课的探究环节,得出单调、响度的概念,分别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得出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在音调和响度都一样也能区分出声音的特征来看,引入了音色的概念,提出影响音色的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教学流程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分类

声音可分为乐音与噪声

二、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超声: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三、响度

振幅:物体振动时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音色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设计时我们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增加了不少学生的活动,对一些学生不易观察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录像、放慢等措施,增加了学生对细微变化的观察。

在典型声音的素材搜集上,我们还需要些努力,在声音的对比音效上,在学生不易认识到的特殊声音上,我们还要进一步通过采集利用起来。

返回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列表关于初中二年级的更多文章

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对三块碑中学供水系统的调查报告

“电磁铁”课堂实录

电和磁

磁场2

第2篇: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车身修复; 训练方法;实训项目

0 前言

车身修复专业是目前汽车行业中紧缺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学生通过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几周的技能实习,并不能满足就业单位对员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需要就业单位再培养,所以培养车身修复专业技能型人才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以技能训练方法的探究,研究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技能水平的训练方法,这样既能提高我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又能为每年我校参加车身修复全国性的技能大赛培养出好的学生,开发相关的实训内容及训练方法,在满足教学的需要基础上,节约耗材,还能锻炼教师,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1 比赛项目向教学内容的转化

车身修复技能大赛共三个项目,包括板件更换,门板修复,电子测量和大梁校正,这三个项目是多名专家结合实际维修过程设立的,项目设立不在多在于精,需要将这三个项目分割再整合,确定适合教学内容的项目。

首先是板件更换,比赛项目的确定是模拟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汽车结构件例如前纵梁变形损伤太大无法修复,不能更换整个前纵梁,只能更换变形部分,就需要将损伤部分切割下来,将新板件定位后使用焊接与原部分连接在一起,板件更换项目可以确定多个教学项目,包括板件画线、板件切割、气体保护焊和电阻点焊四个教学内容,其次是门板修复项目,它是模拟在碰撞过程中覆盖件的凹陷损伤的修复过程,有漆层打磨、预应力消除、组合工具使用、介子机使用、钣金锤和垫铁的使用、精修等多项内容,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内容,但是涉及教学内容要复杂的多,需要学生花费很多的时间来学习,最后是电子测量与大梁校正,主要是学习超声波电子测量设备和大梁校正仪,比较大的碰撞损伤,就可能对结构件造成损伤,首先通过使用测量设备测量损伤程度,也就是变形量,再通过大梁校正仪对变形进行校正,可以确定为超声波电子测量和大梁校正两个教学内容。

通过将比赛项目分割整合确定教学内容,实现了技能比赛向教学过程的转化,弥补了以前技能大赛只能培养部分学生的缺点。

2 车身修复实训教学探索

要完成车身修复比赛向教学过程的转化,教学内容的确定只是一部分,对车身修复比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解决,包括比赛中设备成本高,投入量大,实训工位少,缺乏适合的指导教材,师生比例不科学,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

2.1 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

在比赛训练中,要提高训练效果,首先要制定完善有效的训练方案,这和教学之前必须要有教学计划,熟悉课程标准一样,良好的训练方案是好的开端,指导教师首先要吃透比赛方案及评分标准,确定标准操作流程,结合实际维修的需要,模拟比赛环境,预测在比赛中碰见的问题,并给与解决的方法,参赛选手一起进行学习,确保有良好的训练环境,这是好的开始。

2.2 阶段性训练过程

在训练中要循序渐进,第一阶段,基础性训练,每个比赛项目都是由几个基本的操作组成,在进行完整的训练时,每个基本操作过程都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所以第一阶段的基础性训练很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过程,很多学生忽视这个过程,直接导致在比赛中失利,第二阶段操作流程训练,这一阶段学生接触到完整的操作流程,但是并不是真正的操作,而是对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的训练,要做到每一步烂透于心,操作中不能出现当机的现象,同时基础性训练不能间断,这个时期是巩固精进,才能进入到综合操作阶段,到这个阶段学生将基础性训练和流程操作整合一起,完整的操作整个项目,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除了完成项目外,还要保证质量,处理突发事件,最忌讳的是操作时拖拖沓沓,到时间还在继续操作,给学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一定要保证到比赛时间内完成整个操作流程,一气呵成,才能训练有效果。

2.3 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2.3.1 总结归纳法

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每次训练项目完成后都不能保证训练效果的完美,总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怎么避免下次训练中出现这种问题,就需要记录下来,就给予解决,例如比赛时间的问题怎么缩短、工具的摆放等,进行归纳总结,下次训练之前仔细揣摩,务必保证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3.2 观摩讨论法

在训练中一人操作,其他人进行观摩,记录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操作完毕后首先由操作人员根据训练效果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反思,后由其它观摩人员对其进行评价讨论,主要是评价操作中好的与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大家学习,不好的地方,大家惊醒同时对于操作者也是一种提高,我相信经过反复的训练反思讨论,总会有提高。

2.3.3 对比竞争法

在同一组别训练的学生一般都有两名,在训练中,可通过适当竞争进行对比,对好的进行表扬,对差的批评并鼓励加油,相信多次比较后学生心中都想比好,这就是竞争带来的效果。

2.3.4 现场模拟比赛法

在实际训练中,都是单个训练项目进行操作,而在比赛中需要连续完成三个项目,需要较好的体力,同时在比赛环境中,我们是紧张的,这时消耗的体力更大,在不熟悉的环境比赛,难免会出现紧张,所以在综合训练阶段,就要开始模拟比赛环境,完整的操作一遍,增加学生紧张气氛,这样平常训练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久而久之当学生适应了环境,比赛的效果也会有所提高的。

2.4 合理使用耗材

第3篇: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范文

/

关键词:“螺旋型”教学结构;感知;内化;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6-0004-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切感到要提高教学效率,离不开优化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考究离不开对教学结构的分析。因为实施结构性原则对学生系统理解学科知识、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等有着重大意义。

1 “螺旋型”教学结构的理论简介

教学结构指的是进行某种课堂教学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或称步骤)。课堂教学结构,不应当理解为仅仅是对四十五分钟时间作简单的划分或分配,而应当是对“教”这一特殊性的活动过程加以考察和确定,即其包含了学科的方法论内容。

根据对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分析,可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结构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①承接型;②螺旋型;③辐射型。

本文主要介绍“螺旋型”教学结构:感知―内化―迁移。

感知,即指通过一些认知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或是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内化,即在学生形成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抽象出现象的本质属性;迁移,主要是指通过知识在新的物理背景的运用来巩固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在一堂课的教学中,使感知、内化、迁移三者形成紧密衔接,交替螺旋上升的总趋势,产生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的升华。

2 “螺旋型”教学结构在A层次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试验设计

我校从2009年开始实行学年学分制及高中分层次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A层次(特保班)、B层次(普通班)两个教学班。特保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接受能力等比普通班学生相对更好,教师针对A、B两个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最终使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我校的这项教改项目的基础上,2013年,笔者向全国教育规划办申报的课题――“促进自主探究――高中物理专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有幸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HA130284)。针对之前A层次学生物理概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课题组决定在A层次学生中进行“螺旋型”教学结构的试验。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摸索出高中物理概念的“螺旋型”教学结构操作模式,现总结如下,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试验对象:2015届高三(1)班(A层次特保班)。因为这种教学结构经常在较为抽象、教学难度大的概念教学中使用,而这种概念常需要联想、拓深、挖掘、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双基”,能较熟练地进行联想、类比、归纳等。基于此点考虑,课题组选择了A层次特保班学生来进行此项试验。

试验时间:2013―2015年,跟踪实验

试验前后状况:对A层次特保班学生物理概念的学习,在2013年和2015年,也就是在试验前后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对比如下:

另外,从问卷分析得知,试验前A层次特保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对概念学习的重要性主观认识不够。A层次学生初中物理基础较好,常有些自负心态。班上有位曾是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称:物理学习中若能记住一些公式、定律,并用之去攻克一些难的计算题,基础题就不用怕,而且一定能拿高分。孰不知,物理概念未扎实掌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就会张冠李戴,审题出现偏差,更谈不上从容面对千变万化的物理问题。

2)概念的物理意义理解不够。很多同学对教材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不管,认为书上既然有这个概念学就是了。

3)概念的本质深挖不够。有一次复习波长概念时,一连提问了数个学生都未讲到实质,说“两个波峰或波谷间距离叫波长”的大有人在,对“连续相邻的两个对平衡位置位移总相等的两质点间距离叫一个波长”中的“相邻”“位移”“总相等”等关键字眼,还有很多学生不能深刻理解。

4)概念的合理迁移不够。很多概念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学生不善于采用联想、归类、类比、图表等方法对概念进行记忆、理解和运用,很多人是死学不能活用,这必将导致在解有复杂物理过程、多概念运用的综合问题时遇到很大障碍。

试验操作:经过实践,针对A层次学生,我们摸索出物理概念“螺旋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感知──创设情境

对人脑的生理机制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高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已占主要地位,不过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因此,应特别强调以下两点:

①要创设情境,直观教学

从具体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抽象出科学的概念来。在引入新的物理概念时,通常采用三种方式:

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综合概括,找出反映其本质的特点,引出概念。例如,讲力的概念时,可以举这样的例子,人推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人和车发生了相互作用,使车改变了运动状态;手拉弹簧,则弹簧形变,等等。从而总结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的效果是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产生形变。

其次,从实验总结出概念。例如,讲光电效应,不是先下定义,而是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总结出:金属受到射线照射时放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在电磁部分,如电场、磁场、感应电流、自感等等,都是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得出概念。

最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新概念。特保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普遍较强,在讲解一些无法直接感知、实验的概念时,要充分利用A层次学生的这一优势来让他们间接感知得出新概念。例如,讲物体的惯性和惯性定律时,可以一定速度水平抛出的球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为例,说明路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的距离就越远。如果在没有任何摩擦阻力的路面上运动,那么球能运动多远呢?这个实验是不能直接做出的,但可通过推理得出: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若不受任何阻力的影响,则球将永远运动下去,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由球的例子再加以推广,便可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侯,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的作用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②要努力使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概念是理性的认识,它是将丰富的感性材料经过头脑的“加工”和“制作”的过程来完成的,我们要充分发挥A层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完成这种认识上的飞跃。讲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要列举大量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例(如汽车的进站和出站,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物体的下落和上抛,以及导弹的发射,卫星的运转等等),从而比较出它们速度变化的不同。这种不同可以用加速度这个概念来表示,它是在速度和时间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比较而引出的。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之在认识上有所进展,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

2)深化──思维加工

在学生形成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现象的本质属性,形成科学概念,并用简洁的物理语言,给出确切的表述或定义。概念建立之后,教师还要在揭示概念的主要性质和内涵上下功夫,使学生深化对概念的认识。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只抓住“阻碍”二字,而丢掉“阻碍”的对象的“变化”,于是便把定律中“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量的变化”理解为“阻碍磁通量”,而得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的错误结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区别“阻碍磁通”与“阻碍磁通量的变化”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这可以联系力学中“阻碍运动”与“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来理解,阻碍运动是使运动停止最后速度趋于零,而阻碍运动的变化则是加速度趋于零,二者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是有区别的,但在“阻碍”变化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指出,“阻碍(磁通量)变化”所表达的物理意义为“增反减同”,即:

①当原磁通增大,则感应电流的磁场必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②当原磁通减少,则感应电流的磁场必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这两点是通过对概念内涵的揭示来理解楞次定律的本质,也是对定律内容难点的突破。

3)迁移──对比巩固

物理概念建立之后,还须进行知识的迁移,即通过与有关相近概念的对比,以及进行适当的运用来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完善对概念深度和结构的认识。该步骤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①要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了解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一些物理量和物理现象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反映它们本质的概念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不但要掌握每一个概念的性质和特点,还要了解它和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相互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A层次学生的逻辑思维较严谨,很多学生善于从事物的固有联系来进行推理、论证,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长处来进行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教学。

案例1 讨论不同频率ν的色光在同一种介质(真空和空气除外)中传播时,波速v、波长λ、折射率n及偏向角δ之间的联系,如图2一束白光经玻璃三棱镜色散后,经研究得到如图3所示的推论。

第二、注意区别易混淆概念。有些概念是相近的、易混的,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免运用时产生负迁移,必要时可用对比的方法阐明各自的物理意义。例如,压力和重力,学生往往把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这一特殊情况,错误地认为重力即压力。因此,我们讲压力这一概念时,除正确地理解压力是垂直于接触面的作用力之外,还应指出它和重力的联系与区别: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压力则是垂直于接触面的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和重力不同的弹力,它的大小可以等于重力或为重力的一部分,并可利用物体在水平面上、斜面上和竖直面上静止不动时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将重力和压力区别开来。另外,动量和动能、热量和温度、电压和电动势等等,都应加以区别。

②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概念

A层次学生思维敏捷,思考问题有一定的独创性。因此,我们在概念的创新运用阶段,主要是通过变式迁移,将概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物理情景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概念化的模型问题,然后分析、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总结运用物理概念的方法和规律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逆向性、灵活性等,增强物理概念运用的创新能力。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问题类型的多样性,也要有适当的重复;既要有单一概念的练习,也要有综合性的运用。选择题、计算题、实验题等的训练都不失为是理解和巩固高中物理概念的重要举措。

试验成效和不足:经过近两年的“螺旋型”教学结构的概念教学,不但使A层次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高中物理概念,而且还通过概念的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系统理解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在新的、特殊的物理情景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三明市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物理试题较灵活,创新性物理背景、实际应用性的题型较往年更多。然而,据统计,在此次全市统考中该特保班学生物理成绩“985”大学上线率为58.5%、“211”大学上线率为88.5%、本一上线率为99.5%、本二上线率为100.0%。不可否认,这必将为该班学生能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2015年理综高考夯实基础。

本次试验也存在一些不足:

1)试验项目中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如何通过物理概念的学习来更好地带动整个物理学科的学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以前高考理综学科省状元的学生未出现,也就是尖子生领头羊的培养还须加强。

4)如何使B层次普通班学生也纳入此项试验有待于课题组后期进一步探索。

3 对“螺旋型”教学结构的几点反思

为了更好地优化“螺旋型”教学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题组在教学中还有以下几点反思:

3.1 引导学生创新问题训练,扩展“螺旋型”教学结构的认知深度

根据认知理论,认知的兴趣是由与已知事物相联系的新东西而引起的。适时训练一些物理情景较新颖的生题,不但可以提升“螺旋型”教学结构下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也是很有意义的。

案例2 图4(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经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图4(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是相应的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4(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汽车的速度是 。

接下来据题意可画出几何关系示意图,并提醒学生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不是1.0 s。经提示后学生就不难解决本题,他们会觉得这种解法思路新颖,解法独特,似有“山外青山楼外楼”之感,有跃跃欲试的要求。

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的科技活动,以及学科兴趣小组活动,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螺旋上升、提高的过程。从中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学习要求,有的甚至达到“入了迷”的地步。此外,还可以介绍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科技书刊,进一步扩展他们的视野。

3.2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提升“螺旋型”教学结构的认知能力

解题方法是对平时解题积累的一种归纳、提高,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得到“螺旋型”的提高后的一种成果展示。这种经常性的方法总结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

案例3 在复习《电磁感应》一章时,电磁感应的力电综合问题是该章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该章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这种问题一般会涉及到以下物理规律的考查:力学中的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电磁学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导体棒的动力学分析

①列出力学方程(常画出受力分析图):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若处于平衡状态:F合=0,其中合外力中涉及到的安培力为F安=BI感l?sinθ。如图5所示,要特别注意安培力方向的分析,即先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判断出I感的方向,再用左手定则判断出F安的方向。

②列出电磁学方程(常画出等效电路图):

联立上述力学方程和电磁学方程可求解出某未知量。导体棒在安培力和其他恒力作用下做的变速运动通常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此时一般还需列出运动学公式等辅助方程。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应防止呆板单一,“螺旋型”教学结构这种教学方法在较为抽象、教学难度较大的概念教学中使用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但这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万能钥匙。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实际的学生情况等因素,采取以某种教学结构为主,并注意有机地渗透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不应“单兵种”,而应“多兵种混合作战”,这样才能“克敌制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廖伯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教师用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第4篇: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 生物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生物热点知识

我们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使用本身,而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理解、强化学生记忆,力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制作电脑动画,用电脑处理录像、图片等手段展示过程、丰富例证、拓展知识等,有助于增强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信息融合,以声、形、景、动、静结合等多种表现形式,制作出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教学课件,然后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将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表明,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生物课堂,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这一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必将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而且改变了生物教学方式。

一、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中的相关知识已由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领域,这是微观领域内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平时接触很少,缺乏感性认识。只是单纯地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而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则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它可以展示各种有关的图片、动画、声音,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生物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它们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感官分析问题。如《细胞的分裂》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通过微机模拟,分步展示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并且通过比较,能够熟练地把握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又如《动物的个体发育》,可模拟一个池塘中蛙卵发育为蝌蚪的过程,再通过录像显示蝌蚪的变态发育,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一来,变抽象乏味的知识为形象有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能丰富生物教学资源

伴随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生物教育信息,如动植物的图片、课件、动植物的趣闻、最新生物科学进展等。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包括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人体的呼吸、血液循环、种子的形成、听觉的形成、动、静脉血的转化等内容时,利用大量的图片、动画、课件等资源,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化难为简、形象生动、便于理解。手机报、新闻、科普节目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实物或模型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动手分拆、组装,使印象更为深刻,可以把它作为首选的课程资源;挂图或投影片具有图像清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观察实物或模型后用来进一步观察和识别。关于动态过程的内容,如细胞分裂,用静态图解表示有较大局限性,而用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例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教学中,使用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磷脂分子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的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分布。然后教师再结合课件,利用动画演示细胞膜的流动性,这既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又为后面的“物质跨膜运输”做好铺垫。

三、多媒体能让学生及时了解生物热点知识

生物学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从涉及的学科看,与化学、物理、地理、历史等均有联系,尤其是化学知识,几乎在生物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中均有渗透;从游历的空间看,地球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遍及全球;从研究的深度看,生物学研究深入到对核酸、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研究,从而探索出生命的本质;从延展的时间看,从生命的起源到纷繁复杂的生物界经过了一个漫长的生物化学进化过程,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授生物知识。今天,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是大家每天都会接触的传播媒体,它们报道各种社会关注的热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问题,营养保健问题,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等等,这些热点问题都与生物学知识息息相关,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中央电视台《科技苑》节目在2010年10月报道了“不流血的手术刀,探秘超声波消融肿瘤”,在“细胞癌变”的一节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该材料为学生介绍最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结合最近两年新闻报道的“劣质奶粉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作用及缺乏症状;利用“生态系统稳态”的知识,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林业生态项目”中要遵循的自然生态规律。将这些报道作为学生课堂讲座素材,时效性强,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用活了教材,为学习者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先后次序、重现次数等方面提供了自由选择、自主控制的条件,调动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5篇: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范文

课前在屏幕上投影这样一段话:汽车,无论是它的造型结构还是使用过程中都蕴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并且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汽车越来越受到出题者的青睐,近年来很多中考试题都以汽车为背景设置问题,这样的试题也符合“从生活到物理 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所以汽车中的物理知识应受到我们的重视.

1课堂教学实录

师结合投影导入:基于这样的原因,本课研究汽车中的物理知识.

投影:几辆颜色不同的名车

师:如果你来买车,这几辆里你更喜欢哪一辆?

生1(滞后生):红色的

生2(滞后生):黑色的

…(学生很热情地投入)

师: 生1,你喜欢红色的,你能告诉我们这辆车为什么看上去是红色的吗?

生1: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里的红光

师:黑色车的呢,是因为它反射了黑光吗?

生(异口同声):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

师:白色汽车呢?

生:(异口同声):是因为它反射了所有的色光.

师:我们在购买汽车时,除了考虑看上去美观外,还会考虑坐上去是否舒适.

投影:汽车宽大的座椅.

师:汽车的座椅都做得很宽大,我们坐上去就很舒适,原因是什么?

生3(中等生):汽车的座椅做得很宽大可以增大座椅和人的接触面积,减小人受到的压强,人就会感到舒适.

师:我们还会关心汽车行驶时人是不是很舒适,比如汽车行驶时如果很颠当然不行,这就需要在汽车上装……

生:减震弹簧(学生抢答)

投影:减震弹簧

师:减震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什么能?

生:弹性势能(异口同声)

师: 汽车行使时人是不是感到舒适还跟汽车的轮胎有关,如果汽车的四个轮胎有三个气很足,有一个气不足,你觉得坐在车上的人会舒适吗?

生: 不会

投影:汽车轮胎

师: 汽车正常工作的轮胎气压一般标在轮胎上,如果某汽车的轮胎上标有300KPa,表示该汽车正常工作的胎压相当于几个标准气压?

生:3个

师:关于轮胎,我们常见的问题是什么?

生: 轮胎上刻有花纹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师:目的是什么呢?

生6(滞后生):增大摩擦力.

师:轮胎上刻有花纹还有一个目的,是在雨天更容易排水,最大限度地保持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以获得更大的抓地力,确保雨天行车的安全性.说到安全,这对于我们最重要,汽车上哪些地方体现了对安全的考虑呢?

生:安全带.

生: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状.

……

师:以前有个父亲,他在倒车的时候因为视线的问题没注意他的儿子就在车后,最终发生了事故,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人们在汽车上装上了……

生:倒车雷达(少数学生知道,还有的学生不知道)

投影:倒车雷达

师:倒车雷达是通过发出和接受什么信号来判断车后面有没有异常物体的?

生:电磁波,超声波.

师:雷达是仿生学仪器,它发出的是超声波.

师:倒车雷达免除了司机的后顾之忧,如果我现在要到一个地方去上学,但又不认识这个地方在哪里,可以用什么来帮忙呢?

生:导航

投影:汽车导航仪

师:导航仪用起来很方便,它一定要跟谁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作用呢?

生:卫星

师:导航仪跟卫星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信息的呢?

生:电磁波.

师:这些东西都默默地给我们提供方便,其实司机前面的所有的仪表都是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如速度计让我们方便地知道汽车行驶的速度,而不至于超速了还不知道.

投影:汽车的各种仪表

师:我们还学习过油量表,它可以让我们方便地知道油箱里的油量,它是怎么做到的呢?书上给出了油量表的工作原理图.

投影:油量表的工作原理图.

师:有中考题是这样考查的.

投影:中考真题:(葫芦岛市)如图1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装置的原理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油量表是由什么仪表改装的?

回答:

(2)问题: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

(3)提出一个与初中物理有关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学生讨论后由中等生给出答案.

师:汽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汽车也给环境带来了危害,请说说汽车会带来哪些危害?

生11(中等生): 汽车尾气导致温室效应.

师:汽车尾气还会使得空气中PM2.5的含量增加,什么是PM2.5呢?

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颗粒.

师:是直径小于2.5 μm的可被人吸入的颗粒,对人的健康有危害.汽车还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生:噪声问题.

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做法减弱汽车产生噪声.

生:加消声器,在必要的地方装禁鸣标志,在路的两边装隔音墙,……

投影:消声器,禁鸣标志,隔音墙.

师:请分别指出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减弱噪声的?

生12(滞后生):在声源处,在声源外,在传播过程中.

师: 汽车使用不当还会带来事故,因为汽车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对汽车进行改进,如果请你对汽车进行改进,你怎么办?

生13(中等生):在汽车的外壳上装磁铁,并且向外的一定是同名的磁极,这样可以保护汽车不让它们相撞.

师肯定这样的想法.

生14(中等生):增加汽车的功能……

师:很好,借此机会见识一下日本在清理核泄露废墟时采用的无人驾驶工程车,它俗称机器人,具备很多功能.

投影:日本无人驾驶工程车(俗称机器人),指明各部分部件(履带,凸棱,机械臂,电池,监视探头等)

师:请说说这些部件分别运用到什么物理知识.

生(滞后生):监视探头运用了凸透镜成像,履带可以减小压强.(其他同学补充)

师:我们还可以作哪些改进呢?

学生沉默.

师:我们还可以更大胆一点,让汽车开到水上去,飞到天上去.

投影:水陆两栖汽车,陆空两栖汽车,水陆空三栖汽车.(学生惊讶,兴致高昂)

师:还可以再做怎样的改进呢?课后交流.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不可能穷尽汽车中的所有物理知识,但是请大家记住一句话.

投影: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2教学反思

《礼记・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物理课,它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学过程一定要言之有物,格物致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教导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中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也说:“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本节课基于汽车及汽车上的部件复习初中物理的相关知识,课堂上给出了很多的投影图片,这不但便于学生回顾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还能让学生强烈地意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很有用.

汽车上的物理知识专题复习课,很多老师往往会从汽车上的力学知识,光学知识,声学知识,电学知识等角度进行设计,本节课另辟蹊径,从让人心仪的汽车必须做到美观舒适、安全方便、节能环保几个方面出发,再到汽车带来的问题分析和对汽车进行改进思路来组织教学,将知识与汽车,知识与生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整节课学生都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增长了见识(倒车雷达、PM2.5、对汽车的改进等),做到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努力寻找重复讲解已经学过的教材的最恰当的形式,以便使学得最好的学生也能从中发现某些新东西.”.

第6篇: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PBL;形成性评价;民族医学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0-0133-02

《民族医药与方剂学》课程是《民族医学》整合课程的一部分,已经开展多年,《民族医药与方剂学》是一门具有广西壮族民族特色的中草药与方剂学课程,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介绍各少数民族民间常用药物知识之经验及精华,以及有关文献及编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与其他中草药与方剂学课程的教材或专著相比较,本教材编写具有民族性、民间性及实用性的特点[1]。在教学方法上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实施PBL教学法,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及制定评价实施细则,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 PBL教学课程设计

11 授课对象 根据课程进度安排,选择第十三章的内容《固涩药》,将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全科班的学生分成4组,进行PBL教学。

12 实施环节 根据PBL教学法具体实施环节进行。把与上课内容相关的病例发给大家(4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病例),在课上进行分组讨论,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讨论结束后,选派一位同学作为代表,将小组讨论后提出的问题(每个病例凝练为5个问题),通过PPT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并在课堂上发言,分析解答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本章节内容展开讲解。

13 课程实施 课堂上,以第十三章内容《固涩药》为出发点,固涩药可以固表止汗、敛肺止咳,用于自汗、盗汗、肺虚久咳等症状,引导同学们去了解什么是自汗、盗汗,引起自汗、盗汗及咳嗽的病因有什么?从经典出发,《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经典角色,她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抑郁而终的故事深入人心。那她得了什么病?是否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肺结核?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分别从中医及西医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及所讲述的内容的完整性,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讲解。

2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案

采用PBL教学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民族医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通过集体讨论,拟定形成性评价的方案。形成性评价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其中形成性评价分为教师评、学生自评与互评(总分100分,评判标准为集体观念20%,学习态度40%,表达能力40%),所有评定成绩平均分作为平时总成绩,评价学生的PBL课程表现。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沟通交流、自信心、语言表达等为主要观测点,由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判,并制定具体给分细则[2]。

3 实施效果

教学实施后对学生的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形成性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性评价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更培养了思考、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90%的同学都认为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更加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在以问题为基础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快速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能同步改进学习方法,教师也可通过学生的教学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PBL 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模式较为适合民族医学课程教学。

4 思考

《民族医学》这门课程已开设多年,经过整合后,只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开设,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大部分学生反映此门课程有较高实用性、民族性,但是中医基础薄弱,对于很多的中医专业术语不够了解,学习起来较吃力,因而兴趣减弱。而采用PBL 教学模式,则是让学生提前去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及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及时反馈,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评价[3]。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评价其学习态度、理念,持续观察学生学习方法、技巧、思维模式、分析能力等。而PBL正好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过程, 不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各种渠道解决问题,与形成性评价相辅相成。

PBL教学中,学生处于问题中心,由教师一味地灌输变成学生的集体讨论。由学生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寻找的答案不一定与教师已构建的答案完全一致,因此,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意见,最后进行补充和讲解, 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态度、学习策略、表达能力等实施形成性评价。另外,PBL教学完全改变传统教学的备课方法。促使教师提前准备教学内容,事先设计问题,所提问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层次,要有一定深度、广度、学科融合但又不能超纲,所提问题既要有代表性,又有一定特殊性,从而激发学生找到问题答案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其组织能力、倾听意识、平等观念、合作精神、责任感得到提高。

既往学生由于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学生奖学金、毕业就业等主要以此为评价,因而学生习惯于仅注重理论学习,习惯于大课讲授、记笔记、课后复习应考的模式。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4]。采用形成性评价,不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方式。形成性评价实施后,大大降低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成绩的比重,教师就学生PBL教学时的参与积极性、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等进行量化评分,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听课,变成自己提出问题,主动讨论,分析问题,抢先发言,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是PBL教学的最显著的优点,也是形成性评价实施的目的所在。

5 不足之处

由于此次是初步在民族医学教学中采用PBL结合形成性评价的模式,所设指标体系尚不完善,如何建立更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如何更科学严谨地提出问题,需要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教学反馈等信息,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红参,李克明,窦锡彬.《民族医药与方剂学》的特点和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2013,(3):64-65.

[2] 李谧,邓红梅,冉素娟,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结合形成性评价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1):1147-1150.

第7篇: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范文

1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更直观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主要来源于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由于直接经验少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无法理解,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但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展示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放大微观世界,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中,学生较难理解“凸透镜成像变化情况与物距、像距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的这节课,先由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再借助自制的Flash课件演示物距逐渐增大或减小过程中,成像光路和像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对像与像距随物距变化而变化的情形记忆忧新,轻松突破难点.而“相对运动”的内容,则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空中加油”和“等速救护”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从声音、图像全方位感受,直观地掌握该节内容.讲述“磁场”和“电流的磁场”这两节课时,除了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借助多媒体设备中的展示台投影到大屏幕上的演示外,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条形、蹄形磁体和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图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能使抽象的磁场更直观.而天体的运动规律、原子核裂变的过程等传统实验无法完成的现象,都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1.2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许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学生来不及看清现象,实验过程就已结束,阻碍学生对其本质的理解.如:“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非常短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借助数码相机把全过程拍摄下来,再进行制作,放映时合理运用慢镜头、暂停、回放等操作来展示,能让学生深刻全面地认识它工作的全过程.又如:利用慢录快放展示颜料在水中的扩散;用快录慢放展示足球受力后形变及运动方向的变化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知,从而加深印象.

课本和黑板上的画面总是静止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如:“船闸”是如何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实现轮船通航的?大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利用多媒体将轮船过闸的全过程以动画形式模拟出来,效果非常好; 介绍“杠杆的力臂”时,将“撬棒”“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等杠杆利用Flash制成动画,使力臂随动力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力臂概念;“滑轮”的引课部分通过 Flas“胖子与瘦子用定滑轮提同一袋米”创设情景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再利用课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本质区别,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2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增大课堂的信息量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料及物理学的发展史等,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达到这一目的.

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以实现对教学信息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着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特点,把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资料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的扩展性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比如“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设计:预先拍摄许多生活中的“蔬菜保鲜”、“冰柜周围冒‘白气’”、“蒸馏水的制取”、“冰饮料罐外壁附有水珠”等画面;实验室“乙醚蒸发制冷”的过程;“新疆坎儿井”、“南水北调工程”知识介绍的图片等许多相关知识,应用多媒体技术制成教学光盘,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传统教学中90分钟的内容,学生在轻松的自主参与、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大量课内外知识,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达到.本人设计的这节课在“全国第五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得了“初中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多媒体通过超文本特性设置和各类知识(如预备知识、扩展知识、课本知识等)有关的热点,不仅能满足各种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3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3.1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大容量存储技术和交互性学习技术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和智能化反馈、检测功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使他们获得内驱力,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让全体学生都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由于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学会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如何利用资源材料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若将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和网络特性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等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也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社会、自然情景,供学生观察、思考,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3.2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通常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利于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虽然课前备课、制作课件花费不少时间,却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有互动性、全员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机会,有利于培养师生的情感.如,“超声和次声”、“材料世界”、“小粒子与大宇宙”等章节,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利用PPS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各类协作、讨论活动,这样的双向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应用能力和协作精神等.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应用、乐趣”的互动学习情境 ,变“学物理”为“用物理”.利用画面、视频等媒体收集生活中相关的实例,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物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所花费的时间短,就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开展课堂活动.比如,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构建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易混淆的知识点、开放性的内容等展开互动的研究,这样既解决了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还能增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多媒体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才能成为最佳手段.因此,笔者对本校八年级的十四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下发样本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96.7%,符合正常回收率,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持赞成态度,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形象生动,能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图文并茂,适合多角度观看,视听效果良好,记忆深刻.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多媒体能更好的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二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同学们基本都能适应多媒体教学,但少数学生感觉多媒体教学时由于播放速度太快,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认为有些多媒体课件的文字和辅助内容的搭配还不尽人意,文字部分过多,导致课件编制沉闷,引起视觉疲倦;另外也导致了大家上课只能专注于抄笔记,而无暇听讲.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5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课堂教学的反思

第8篇: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范文

论文摘要: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抓好词汇教学,能促进知识各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更好地用英语进行交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词汇的联想力

英语词汇无论就音或形还是意义而言,每个词之间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英语学习中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思考,以发现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较快地增加词汇量。

1.形音联想,即根据单词之间音与音、形与形的关系进行联想记忆。

如:think—link—sink—pink—chink tear——fear—appear—dear

2.合成联想。handshake,handkerchief,handbook,handwriting,handbag,handcart,handbell,handbrake,handbill,handdrill,handlamp,handsome.

3.用法联想,这是记忆意义相近,用法略不同的词或词组记忆的好方法。

如:look(at),see,watch,observe,notice,find,view,sight,glance,stare,glare.

4.结构联想

各个词汇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系统性很强,让学生掌握一些构词法,学习一些常用的前缀、后缀,对于单词的记忆和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1)否定前缀。dis—dishonest,in—incorrect;2)表示方位的前缀。pre—表示在前面,如:prefix,preposition;3)表示程度的前缀。hyper—表示超过、极度。如:hypersonic(超声波);4)表示变换同类的前缀。en—enslave,enable,enrich;5)名词后缀,表示什么样的人。-er表示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某地方的人。如:banker。构词法的内容相当丰富,应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5.对比联想(同义联想、反义联想)

1)同义联想:可以根据一个单词的意义,想到另外一个与它意义相近或相似的词。如:select,choose,pick out;sneer,smile,laugh;gather,collect,pick up

2)反义联想:根据一个单词联想到与它意思相反的单词。

如:shallow—deep,rude—polite,pide—unite;the same as—different from…

6.搭配联想。如:break in,break into,break out,break off,break away from,break up,break down…

7.概括联想。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词汇量不断扩大,可以把单词分门别类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个记忆群,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如鞋类:sandal(凉鞋),boot(靴子),trainer或sneaker(旅行鞋),slipper(便鞋),football boot(足球鞋),cow boy boot(牛仔靴)等。教师还可以在词汇教学中利用词与词的类似之处进行对比,利用其差异之处进行分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词的印象,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旧词。(1)同(近)义词联想。如scene,scenery,sight和view。(2)反义词联想。如present和absent,careful和careless。(3)搭配联想。如turn的搭配:turn around,turn down,turn on,turn off,turn up,turn over等。如:fruit—apple,orange,banana,peach等。(4)家具联想。furniture-table,chair,bench,desk,bed,cupboard,sofa,bed等。 转贴于  二、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内在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会学生记忆单词的同时,必须采用一切手段,利用各种途径提高学生记单词的兴趣和效率,不能把范围局限在课本内,不能采用单调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而应该把记忆单词和平时的一切活动结合起来,以提高单词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种活动开展得越深入,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就越牢固。例如在学生接触到有关广告方面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归纳他们感兴趣的广告用词及广告牌子的英语单词,并作饶有趣味的翻译。如:Best,Let’s go!百思得!立即购!Playboy—花花公子,Amway—安利系列,Nice—纳爱思(香皂),Goldlion—金利来,Head & shoulder—海飞丝,Mary Kay—美林凯,Fashion—时装。

三、单词的记忆和英语运用相结合,增强英语词汇的生命力

1.精选阅读材料,科学利用和处理阅读材料

教师应根据计划有意挑选有一定量的新词汇及实用词汇的阅读材料,在处理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词汇要求和任务,划出新的词汇及重要的单词和句子,教他们拼读,要求他们记忆,使他们养成随时记忆词汇的习惯,每天都要有词汇输入大脑。

2.注重词汇运用,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光凭知识的复现或再认去牢固地掌握词汇还不够,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运用,结合教材的内容,加强课内外阅读,让所学词汇自然地再现,安排相应的听写、翻译、完成句子、词语搭配、造句等,在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建成理论到实践的网络桥梁。

总之,词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它包括词汇教学的思想、方法、技巧等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因教学目的的不同、学生年龄的不同、所用教材的不同而不同。目前,我国外语教学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教师在教词汇时,要避免生搬硬套、死教硬灌;要注意不断帮助学生积累发音规律和构词法方面的知识,念准、拼准单词;要注意用英语解释英语,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单词与日常生活语境结合起来;要注意帮助学生多进行归类联想的学习。总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树立信心,在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多练、多说、多看,不断提高单词的复现率,从而增强词汇的记忆。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抓好了词汇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可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教无定法,学无定律,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不断反思、不断摸索、不断研究,要找出最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词汇教学策略。同时,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学生的需要,以自己的广博的词汇去影响学生,不断地去刺激学生的“求词欲”,真所谓“学高为师。”

参考文献

[1]韩永昌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2]李庭乡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

第9篇: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范文

认识概念,明确教育技术工作的使命

“教育技术”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概念。《教育大辞典》(顾明远主编)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而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63年至今对教育技术共有5个版本的定义。其中2005年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指创设、使用与管理恰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利于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教育技术的含义。

第一,教育技术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它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理念和内容的不断创新而改变。教育技术工作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被赋予不同的时代特色,其使命呈现历史的、动态的和发展的特征。

第二,教育技术概念呈现全方位、全过程、人性化、标准化和绩效导向的发展趋势。结合工作实际,教育技术工作应该包含应用信息技术、科学实验技术等进行教育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和各种有成效的教学活动。因此,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等与教育技术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第三,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和解释现实,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因此,现代教学理论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情境化教学活动变得十分重要。因而,计算机、网络化和多媒体等为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以通过技术展现客观场景,强化学生的主观感受;可以通过展示事物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揭示复杂的原理;可以彰显事物关键的特征,加深学生的知觉印象;也可以化静为动,由浅入深,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观念。

第四,根据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技术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育技术应该从知识教学的从属地位转变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教育技术应该从验证结果为主走向探究、理解科学的本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技术装备应该从单一的器物性装备走向教学情景设计与教学案例设计为主的创设、管理和使用技术的过程和资源。

系统筹划,彰显教育技术的核心价值

一、从当前基础教育的任务出发,彰显教育技术的核心价值

基础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投入保障机制的普遍建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我们的重要战略任务。着力解决基础教育“均衡、素质、公平、质量和协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而教育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推进作用。

首先,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和内容,科学及技术应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和崭新的课程内容;其次,技术可以让优质教育资源超越时空界限,可以实现远程教育或教学互动等;再次,技术更可以支持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因此,从当前基础教育的需要出发,浙江省目前正在打造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建设和完善学籍管理系统,创建信息化的学生成长记录方式,创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新模式。

二、从新课程目标出发,彰显教育技术的核心价值

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如图1、2)中有8个学习领域,其中普通高中有16个学科,初中与小学有13个学科。

分析这些科目,从教育技术与课程的关系来看,中小学课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高中占课程总量的43.8%、初中和小学占23.1%);另一类为其他课程。这两类学科的价值目标各有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面两类课程与教育技术的主要关系不同。前者把技术本身当做一个学习领域,其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和技术素养,例如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用技术课追求的价值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无论是信息素养还是技术素养都具有四个维度,即情感、知识、技能和伦理。而其他学科,比如语文与教育技术的主要关系为更多地将教育技术作为学习工具,通过工具实现教学变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营造情景、增强感受等。

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主要由科学、技术和综合活动实践学科来呈现。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必须明确装备一个通用技术教室与装备一个班级多媒体两者的要求具有本质的不同。班级多媒体更多地是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恰当的显示设备、足够的稳定性和操作上的便利、持久耐用。而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设立一个技术学习领域,形成新的课程形态,装备时必须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情景创设;必须注意这门学科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必须充分认识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认识这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同时也要注意到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

三、从新技术新装备出发,彰显教育技术的核心价值

远程网络可以支撑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多媒体设备可以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数码显微镜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浏览微观世界、数字传感器可以无比精确地延伸学生的感观、探究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3D制作可以虚拟现实与特定教学情景匹配,为学生创设全新的感观环境。学生对自然的感观具有超文化特征,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与特定的情景与案例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从借鉴国外经验出发,彰显教育技术的核心价值

国外有很多开发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成功经验。2009年,笔者曾经赴英国考察,英国国王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举三个例子。

例一:英国国王学校法拉利实验室中的能量转换实验。

电热水器通过传感器连接电脑,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电能转化为热能过程中的效率问题。

例二:教学楼主钢梁上安装了一个受力传感器,压力信息通过电脑处理在教学楼走廊显示,学生可以实时观察教学楼的主钢梁承受的压力是多少,进而可以比较出下雪天、下雨天、晴天钢梁承受的压力有什么不同。

例三:国王学校在学校周围安装了噪声和空气质量传感器,通过网络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项目学校进行联网,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对各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当天,参观者在国王学校电脑上就看到了香港中环地区实时的超声和空气质量与国王学校的情况对比,感受非常深切。

参观结束后,笔者对国内学校与英国国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差距进行了反思。近几年,浙江省很多学校也装备了很多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大都存放在实验里面,由于没有创设具体的实验环境,一般比较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出发,去思考教育技术如何在实践中彰显核心价值的问题,不能只是把设备当做器物简单地装配起来,而要积极地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创设、管理和应用中找到有效的实现方式。目前我们的政府招投标过程中,企业往往通过最低价中标,原因在于大家只是注重了装备的器物性,没有注意到技术与教学的结合,缺乏情景设计与案例开发。

五、从教育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出发,彰显教育技术的核心价值

2004年,浙江省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由政府出资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图书。最初,我们只是把这项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图书配备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发现,图书采购需要组织专家、学生代表选书、编制图书推荐目录,需要由2 800多所农村学校自主选择适合学校需要的图书,而这些工作靠传统的工作方法是无法完成的,于是我们组织技术人员编制选书软件实现了图书选择的信息化管理。图书配备好后,还需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读书活动,需要推广优秀的阅读指导课扩大工程效益,我们又组织学校拍摄优秀课例,上传到浙江教育资源网,供各地教师共享。与此同时,为使广大学生真正乐读书、读好书,我们还倡导学生通过教育博客自己的读书笔记,并在广大中小学校逐步推广建立数字图书馆。

书香校园工程的开展,从最初的“配书”这样一个简单的物理性工作,逐步开拓、发展到了信息化工作,涉及到了现行的装备管理、电化教育和信息化管理体制等问题。而现行体制把教育技术的装备与使用工作严格地定位给几个部门或几批人去做,往往容易背离教育技术“创设、管理和应用”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还应该从教育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出发,彰显教育技术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