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素养方面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学;文化素质;英语沙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316-03
教学大纲是教学所要遵循的根本大法,但是就文化这个侧面来看,大纲中未明确文化教学的内容、目标、方法或要求,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大纲对听、说、读、写等知识性学习与技能性训练的指导非常成熟且完备,而对文化学习方面显然未予充分重视,或未提到议事日程中来[3~4]。
不讲文化,语言教学就显得干瘪枯燥毫无魅力与美感可言;讲文化,现实上又缺乏一定的指导。我们只能对大纲进行理解与深化,领略大纲的精神,在不违大纲原则的情况下,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专业特点,制定适合本校的文化教学指导原则,确定教学内容、目标及基本要求。这样就能切实地把语言课上得鲜活,上得有情趣,有深度,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时能够做到有张有弛,游刃有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教材有着深入的理解,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就是因为他们对教材的深刻品读,一个词汇、一个语言点、一个文化现象他们都可以凭借个人的积累在课堂上深入展开,充满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教材中通常不会也不可能把涉及到的所有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都详细的罗列,这要求教师针对班级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感兴趣的重要文化问题进行拓展和补充。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开发文化学习方面的补充材料或教材,满足学生的文化学习需求,同时需要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5]。
1.尊重文化差异,建立平等的文化观。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大学是传播文化的中心,一定要有广阔的胸襟去欣赏、包容不同的文化。文化本无优劣之分,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有平等才有对话和交流,要承认,尊重,欣赏这些存在的文化差异。与本民族文化进行比照,进而取长补短,不断的丰富本民族文化,在与不同文化不断交流中发展本民族文化。
2.提高教师综合文化素养。外语教师有着跨文化的身份,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的文化素养包括学科文化素养和教育科学素养。学科文化素养包括学科知识和文化。教学的文化含量越高,语言理解越深入。教师一定要从自身人格塑造、审美、文化修养等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做一个文化人、学术人、合格的教育者。
3.充分发挥外籍教师作用。一个合格的外籍教师能够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同时他们有着对本民族文化方方面面的深刻理解与熟练把握。因此,外籍教师常常能弥补中国教师在外语词汇运用、外国文化理解等方面的不足。中国教师与外国教师可以相互交流,交换不同看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中国教师可以向外国教师学习他们语言运用中的长处,外籍教师也可以向中国教师了解他们不熟悉的情况,相互协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重视与文化相关的教研、科研活动。科研与教研能够极大地指导教学、促进教学,引领教学走上科学高效的发展之路。文化教学领域内的科研与教研活动尚明显不足,除了文化涵盖面甚广,不宜驾驭,不宜评估等因素外,对文化教学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文化方面的科研、教研活动能够接示文化教学规律,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反过来教学实践又会为教研、科研提供及时的反馈。促进教研和科研活动的展开,从而形成以科研和教研促进教学,教学为科研提供支持的良性循环[6~7]。
5.文化教学经验的总结与交流。教师要对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同事之间的交流可以活跃思维,激发思考,弥补个人因经历、视角等差异而带来的不足。文化教学有很多不同于知识性教学的特点,理论与实践方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这就使得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更为重要。
发挥学生主体性:
1.从关注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开始关注文化差异问题。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接触自然会获得新鲜的体验和不同的感悟,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从关注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入手,关注文化差异问题更容易,更直接,在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交流更有利于拉近同学彼此的距离,从中获得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2.主动与外国人交往。与外国人的交流和互动是我们在自己国家获得第一手的异域文化资料的捷径,对于中国语言学习者来说,精通本民族语言的外国人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这一点从外国人在中国受到的待遇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一方面这是由于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热情好客的传统,另一方面外国人对其母语语言和文化的把握自然是外语学习者无法比拟的。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文化差异,这种发现远比从教材中读到的知识来得直接,因而印象深刻持久。
3.培养自身文化敏感性。学生是否对文化有敏感性决定了他们辨别文化差异的可能性,同样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有文化敏感的学生和对文化不敏感的学生会呈现出巨大差异,外语学习中缺乏了对文化的敏感则不会有文化辨别能力,极易导致盲目排外或自身母语文化丧失。学生自身对文化的敏感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对文化差异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对文化敏感程度低则不易发现不同文化间的行为差别,而对文化敏感程度高就如同有着敏锐的眼光和超常的嗅觉,不会遗漏文化差异的任何蛛丝马迹。外语学习的跨文化性决定了外语学习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文化敏感性,来理解语言,顿悟文化。学生对文化的敏感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更需要自身的积极努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大胆开拓,细心体味,增强主动意识。
“职业素养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中,专业必然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这一方面,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
二、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和良好的音乐知识、技能。那么,音乐教师具体应该具有哪些职业素养呢?
1.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学不仅仅是死板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成为真正的人。所以,音乐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音乐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2.音乐教师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教学实施能力。音乐教师无可厚非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毕竟音乐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要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音乐创作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合唱指挥、舞蹈编排等专业知识技能,教师本身专业水平的高低能体现教学水平的高低。此外,在课堂上还要具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音乐课堂更活跃、有趣。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容易让学生吸收消化所学到的知识。让课堂在有序的基础上轻松活跃有效率,才是真正好的音乐课堂。
3.音乐教师需要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体系。音乐教师在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必须具备广泛的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教师的知识面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直观体现。要真正感受和理解一部音乐作品,除了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深入其文化精髓,明白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这就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沉淀。此外,广泛的知识体系是对任何一门学科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师,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自己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4.音乐教师需要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完善自我的能力,在总结中理清思路,在实践中成长,充分利用每一次教学过程展示自己、提高自己,并不断总结经验。课下,要充实自己,多阅读书籍,丰富文化内涵。树立个人的目标,在教育过程中认识人生,感受人生。厚积才能薄发,音乐教师只有年年月月的积累,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教学才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如何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
1.重新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加强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端正态度,真正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使学生多方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打好基础。学校应该多宣传音乐教育的意义,支持音乐教师的工作,共同促进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2.增加音乐教师数量,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音乐教师应该把音乐教育视为一项伟大的工作,不受地域、贫富的限制,偏远地区目前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教师师资待遇不如发达地区,所以出现音乐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合格的音乐教师不应该单纯地以经济作为衡量教育事业的唯一标准,对于偏远地区支教活动要积极参加,同时学校应该增添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
4月伊始,综采二区便总结一季度企业文化建塑工作不足的情况下,针对缺失,在集合员工进行全方位学习和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诸多提升文化理念、增强文化素养的建塑活动,随着4月悄然离去,聚结这一个月来我区在企业文化建塑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积极发动,弥补缺失
在一季度结束之际,综采二区依托文件、整合广大兄弟单位的建塑经验和方法,及时查找自身的缺失和不足,并针对这些缺失和不足,组织广大管技人员进行研讨,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各班队长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估和宣传,特别是在企业文化宣教效果方面,我区通过企业文化测试等活动,及时掌握员工理解程度,以此为据,加大部分薄弱环节的宣教和解读,增强了企业文化宣教的效果。
二、诸多活动,营造氛围
进入4月份,综采二区领导考虑生产任务、作业条件、岗位特点等因素,广纳建言、积极谋划,开展了许多目标清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
(1)“查、帮、袋”员工培训。通过“一查”培训记录、查考试卷、查职工档案,极大触动了各班队的安全培训意识,有力推动了我区安全文化宣教及实际效果的检验。
“二帮”即针对实际岗位工作中出现的部分岗位人员缺乏,及时同培训部门协商,请求培训部门加大对这方面人员的培训,帮助班队解决部分岗位人员不足影响安全和生产进度的实际困难,为班队安全生产和文化体系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袋”即对员工培训档案进行全面规范,统一格式,整合入袋。
(2)素质提升的“读书学习课堂、小教室”。 重点落实“三个一”(安排一本必读书籍,组织一次读书活动交流会,落实一次与读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工作的同时,根据生产实际设立 “井下小教室”并由班队长带头引领广大员工学习《煤矿安全规程》、五精管理、三三整理等内容。引导员工适应学习、主动学习、爱上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和安全自控能力,
(3)“以我为型、全员安全、和谐共生”的班队建设,是综采二区车间工会号召广大群监员、工会委员在班中以身作则,切实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监督班中其他员工的作业安全,从而形成正己言人的安全共生体系,通过互帮互助,提升整体安全堡垒的坚固性。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将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很好的向广大员工进行了深度宣教,而且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文化理念认知,团队协作能力和三四级隐患排查保障自身安全的主动性,也为加大企业文化建塑,增强企业安全管理,升华企业文化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因时而事,强化践行
针对月底我区铺网、做大棚6S、定置化等管理难度增大的实际情况,综采二区第一,充分利用晚间进矿时间,要求各班队长加大对人、物、机、境的管理力度,确保本班队的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执行标准不走样、不降低。
第二、利用班前、班中、班后会时间,加大向广大员工的6S、准军事化等管理的宣教,增强了员工们的自主优化意识和能力。
第三、同时及时召集三铁管理人员、验收员开会,加大定置化、精细化管理力度,强调Ⅱ615工作面收官、Ⅱ628工作面交接过程中的管理验收工作必须严谨细致。
诸多事例不能一一列举,总结这一个月来的企业文化建塑工作,发现:在新旧工作面交接中的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等工作中综采二区的企业文化、安全文化都能切实有效的得到很好推进。
存在的不足:
1、企业文化宣教形式有待创新。
2、效果检验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3、活动的总结提炼工作有待进一步升华。
下一步工作:
1、 积极发动广大员工,献计献策,优化宣教方法和形式。
2、 整合资源,设计布置文化建塑环境。
如今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图形图表、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与数学相关的信息,大到GDP、CPI,小到房贷车贷、投资收益、商城折扣、时间估算等,这就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推断并提出解决办法,也就是说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我国研究者曾选取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十几份报刊杂志作为获取数据信息的基本来源,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研究表明:[1]大数和百分数以相当高的比例出现在经济、科技、政治、生活的新闻和广告中,这说明在以商品经济为主和科技日益发展的社会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更多的是定量的。[2]图形图表,尤其是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表、统计表(如直方图、扇形统计图以及一些形象的统计图)出现较多,它们以清楚、明了、信息量大、对比度强等特点出现在报刊中。[3]与生活相关的报道以及广告中的数学内容很多也很丰富。在广告中,这些内容多与保险、房地产、储蓄、旅游等行业有关,如,方位图、直方图、数学术语、公式等。在一些报纸甚至出现了比较复杂的数学表达式(主要是代数式)。以上事实说明,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数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需要公民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主体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对数学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并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特征。数学素养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素养、数学应用素养、数学思维素养、数学思想方法素养和数学精神素养等来分析。数学文化素养是指个体具有数学文化各个层次的整体素养,包括数学的观念、知识、技能、能力、思维、方法、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态度、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交流、数学的思维、数学的判断、数学的评价、数学的欣赏、数学价值取向、数学的认知领域与非认知领域、数学理解、数学悟性、数学应用等多方面的品质。从数学素养、数学文化素养的内涵可以看出在数学素养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或多或少都有数学文化素养的表现特征,所以对数学文化素养的研究可以借鉴数学素养的研究,而对数学文化素养的研究又有助于对数学素养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外对数学文化、数学素养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对数学文化素养的研究较少。应用技术型大学是我国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办学理念,在2013年6月由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才成立。将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作为数学文化素养的研究对象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2数学文化素养的研究现状
2.1国内外对于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数学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数学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却一直没有被人们所重视。一直到20世纪的下半叶,美国著名的数学史学家M.克莱因在他的三本著作《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对数学文化进行了系统地,见解独到的阐述。1981年美国著名学者怀尔德在其代表作《数学是一个文化体系》中指出:数学文化的发展己经到达一定的高度,被认为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文化系统。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和能力,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随后引发了对数学文化内涵界定的广泛关注。国内最早使用“数学文化”一词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邓东皋、孙小礼等人,他们在1999年合作编写了《数学与文化》一书,书中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关于数学文化的论述,该书是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对数学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在这十几年中许多著名的学者李大潜、张奠宙、张顺燕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对数学文化的界定与理解。张奠宙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并从文学、语言学和美学方面解释了数学是一种文化。李大潜从数学的知识性、工具性、基础性、科学性、技术性以及数学的语言等方面论述了数学是一种先进的文化,进而讨论了通过数学的训练,可以获得的数学素养并对数学文化教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张顺燕在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提出了实现四结合:历史与逻辑想结合、数与形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培养四种本领:以简驭繁、审同辩异、判美析理、鉴赏力的数学教学建议;并从数学与教育、数学与文明、数学与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文化进行了论述。还有蔺云、胡良华、陈晓坤、黄秦安等人也对数学文化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2.2国内外学者对数学素养的研究现状数学素养的提出最早源于1982年英国的“学校数学教学调查委员会”编写的《考克罗夫特报告》(原名((Mathematicalcounts))。《报告》指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的成人生活、就业以及学习的需要。《报告》阐述了为满足这三种需要,学校数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论述了进行良好的数学教学所需的多种条件和支持。《考克罗夫特报告》报告以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便满足学生成人生活的需要成为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进而引起各国关于数学素养的评价研究。随后对数学素养的研究多是从数学素养的内涵、数学素养的生成策略、数学素养的评价这几个方面展开。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组织(简称OECD)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旨在评估OECD成员国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以及跨学科的基础技能,希望了解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各国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国际间的比较找出造成学生能力差异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因素,从而进一步为各国改善自身的教育体制提供必要的参考指标和数据。PISA每三年将进行一次评价。2000年PISA评价中,阅读素养是主要领域,2003年数学素养是主要领域,2006年科学素养是主要领域。PISA把数学素养定义为:个人能认识和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作为一个富于推理与思考的公民,在当前与未来的个人生活中,能够作出有根据的数学判断和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思考与推理、数学论证、数学交流、建模、问题提出与解决、表征、符号化、工具与技术八个方面。国际成人素养调查(IALS)中,把数学素养的概念建立在工作需要、不断扩展的生活需要、教育的需要、研究的需要和一些评价项目(如成人评价和学生评价)等五个方面。另外各国都在自己的课程标准中对数学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国学者对于数学素养具体内涵的认识具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数学素养是一个广泛的具有时代内涵的概念,它包括逻辑思维、常规方法(符号系统)和数学应用三方面的基本内涵(孔启平)。(2)数学素养是数学科学所固有的内蕴特性,是通过教育培养赋予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品质和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的关系这两个前提出发,认为数学素养涵盖创新意识、数学思维、数学意识、用数学的意识、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五个要素(王子兴)。(3)文化的角度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认为数学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美学价值的欣赏。这几个方面彼此联系,互相渗透(张亚静)。(4)数学素养是在数学价值、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交替作用下生成的。数学素养的生成是通过不断反省而改善的,是一个长期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数学素养具有内隐性、超越性、长效性和反省性四个特征。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是数学“思维块”、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以及数学人文精神(全)。在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问题上,主要是一些一线数学教师通过了其具体的教学归纳总结。全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从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实践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的培养策略。王荣和罗铁山在教学中认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关键要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教育观;在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重视数学语言的运用,从而达到用好数学的目的。潘小明分别从数学活动的视角和全球教育的视角对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数学素养进行专门的评价,不过已经有很多学者关注并提出建议。如黄华对比了上海数学中考对学生数学的测试和PISA对数学的测试,认为中考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成绩认定,而且可以诊断数学教学的问题,改善数学课程的教学。上海的数学中考应该参照PISA的测试,对其稳定性、一致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反馈、诊断和改进,从而较为准确的判断中学数学学业水平的发展趋势,并从中找寻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实际教学。马云鹏认为数学素养评价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改善其学习方式。从课程目标、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数学素养的评价要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给出的课程目标,通过评价的反馈和诊断可以使学生改善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效果,通过有效地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整体水平。
2.3国内学者对数学文化素养的研究现状数学文化素养是伴随着数学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词语,目前对数学文化素养的界定学者间的看法不尽相同,因此对数学文化素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数学文化素养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周家全等在《论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与素质培养》中提到“数学文化素质是指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信念,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懂得数学这门科学的语言,会使用数学软件和计算机这一工具。”张明明在其硕士学位论文《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中,指出数学文化素养数学文化素养是数学素养的一个分支,是指个体具有数学诸多方面的品质,包括数学文化各个层次,以及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的数学科学知识的方方面面。杨海艳在《数学专业大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调查研究》中认为:数学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从而使人们具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和能力等数学文化多方面的品质。还在文中对培养大学数学文化素养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一、班级管理情况。
本次开班,共有34人假如培训班,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培训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准备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全体学员都感到了各位老师的用心和付出,在学习中,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保持良好的互动。
课堂气氛友好而浓烈,此次培训班的课程内容主要以文化学习氛围营造为主,在职业专业引导上通过百家讲坛和文化夜的形式,通过现身说法,抓住契机进行职业素养引导;字组织管理的培训学习方面,每周开展复盘会、督促严抓纪律与执行力、开放、平等共同协商通形式展开培训学习,积极开展了学员关怀,组织了对荣誉行长及优秀帮带的颁奖仪式,建立了宣传文化墙,表彰先进,鼓励学员认真听讲,自觉学习。
在文化班主任写作方面,按照你严我松(爱),你松我严、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除了其中2人因更好的发展离职,其他参加培训的学员均完成了此次培训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始终坚守严爱一体的家文化来管理班级。
二、此次培训成效明显,学员收获较大。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次培训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理论素养获得进一步提高。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理论素养。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我们回到工作岗位上后,更加奋发有为、不断开拓进取。部分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写出了有一定深度和独到见解的调研文章,为我市经济跨越发展提出了较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2、同志友谊得到进一步加深。我们34位学员来自各个不同的部门和单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带着共同的愿望,相聚到一起,在一个半月的学习中,大家就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
3、对于我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还把泰隆的优良传统和企业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提升了我的管理能力水平,是我明白,在实际教学中,多用用鼓励的方式进行引导,起效果比简单的求全责备的方式更有效。同时也让我明白,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善于倾听,学会尊重别人,教学上要积极引导学员自我思考,凡是要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4、个人不足: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是第一次以教员的身份参加这个培训学习,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欠缺,由于努力不够,方法不对,所以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得到过一次流动红旗的机会,并且在班级优秀学员,组织先锋,正能量之心上都没有获得建树,这个需要我再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是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担当。
5、我是第一期学员,在这个一个甲子的轮回很幸运也很开心能当这个61期4班班主任,在银行的10年里,在这次培训的1个半月里,更加体会到了家文化,传承文化的无限魅力。
三、我对此次培训班的建议:
【关键词】艺术素养;职业教育;内涵;创造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提高,而更随之发展起来的是人们对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对艺术的欣赏和追求变得更为突出,有一定文化内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自己的要求,而追求更高的艺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理念。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职业教育方式的改革外,还应注意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内涵、社会综合能力等等,而良好的艺术素养亦是不可或缺,下面我们就将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现状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及方法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理论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力、创造力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是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艺术素养也可概括为三种能力:艺术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思维能力。
二、职业教育学生艺术素养之现状
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状况就目前情况来讲还未能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学生审美意识不强,甚至对美与不美没有具体概念只凭个人喜好进行判断;
② 艺术基础知识和常识知之甚少,不具备基本的艺术修养;
③ 艺术兴趣不高,只接触少量通俗的艺术门类,对其他艺术形式不闻不问;
④ 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差,思维方式比较具象守旧。
那么,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 职业教育学生的生源多数来自中小城市或县乡一级的地区,这些地区都存在一个普遍特点,即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相对不高,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较落后,艺术作品(如戏剧、电影、音乐会、画展等等)普及性低。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大学之前较少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艺术门类及作品,艺术兴趣低,艺术素养相对不高。
第二,个人艺术素养的高低与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据调查,大多数艺术家都出生于艺术世家,如欧洲著名的古典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约翰·施特劳斯等等,都出身于著名的音乐世家,并且从小就开始进行音乐知识及乐器演奏的训练,在年幼时就已经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又例如中国古代著名的“二王”、“三苏”都说明了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可见,父母艺术素养不高的情况下,也很难为孩子营造出后的家庭艺术氛围。
第三,小城镇艺术教育和艺术特长培训机构较薄弱,乡镇一级的地区除民间艺人外甚至没有艺术门类的职业从业者,这就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加艺术培训和接受正规艺术课程的教育,导致艺术理论基础差,艺术思维无法发展,创造力也得不到激发。
三、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学生自身素质来说,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力和感受力,从而更好的认识艺术、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帮助学生在精神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其次,从学生的发展能力来看,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的提升,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生动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创造力将成为通往成功的垫脚石,尤其是从事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只掌握专业知识,个人素质修养及各个方面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如今,职业教育正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也将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这一阶层的艺术素养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有着推动型的意义,是我们职业教育从业人员不能轻视的问题。
四、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的提高对职业教育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又应该如何实施开展这项重要的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艺术常识及艺术基本理论的了解
开设艺术门类的选修课和兴趣社团,以各种形式在学生中普及艺术理论教育,使艺术常识及各艺术门类不再“神秘”和“遥不可及”。
2、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学校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比如组织观看艺术影片、戏剧,参观画展、艺术展、艺术节,听音乐会演奏会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艺术氛围并加以分析和总结,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和感受艺术。
3、校园内开展学生艺术节、学生艺术作品展等活动。
学校可经常开展艺术节、艺术展等活动,加强同学的参与性,使同学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得以发展的空间,从欣赏者向创作者的方向转变,培养学生创作艺术的主动性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4、艺术学科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艺术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
如设计类专业除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的训练、构成训练、艺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等课程外,还要经常性的组织学生结合艺术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创新实践,帮助同学构件完整的艺术知识体系和应用技巧,从而更好的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5、 注重实践,鼓励创新
校方可为学生提供条件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同时开设创新奖学金等方式,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予以奖励。
五、小结
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未来的发展之路是否能够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完全取决于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决心和努力,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专业角度出发,使学生拥有过硬技能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艺术素养,就能打造出我们职业教育的品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知凡等编著:《教师艺术素养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1.
[2] 张海鹏:《大学生艺术素养》,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9.
[3] 王一川:《谈谈国民艺术素养及其意义》,人民政协网 .cn,2011-9.
[4] 汪青松:《加强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光明日报,2009-03-25.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个人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17-01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它的概念很大,其中专业是排在第一的,但除专业之外,敬业、道德也是必备的,职场体现就是职业素养;生活体现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培养对人至关重要,它无时无刻不在,最能显示一个人的道德层次和精神境界。
我们在安排学生就业过程中发现,企业会问到学生是否有工作经历,但其实看重的并不是跟工作直接相关的技能和经验,而是学生学习和融入的速度,在工作中培养积累起来的与他人能够顺畅衔接的感觉,而这一点其实就是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的能力和速度。结合我院具体工作实际,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基础文明建设,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觉意识行为
我院推行的基础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要求的部分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佩戴胸牌、穿戴文明等。在企业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佩戴企业证件是员工身份的一个象征,穿戴文明则体现了个人对他人的尊重程度。我们在走访某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时发现,如不佩戴工作证,无论你的职位有多高,也不能随意进入工作车间;在昆山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员工穿戴不整齐、穿拖鞋会被拒之门外。所以我们要抓住学院基础文明建设,使之转化成学生内在的自我要求,在校就培养好思想基本素质,为今后更好更快更自觉的融入企业文化打下基础,顺利完成角色转变。
二、认真学习,有意识地培养个人综合素质
1.规划大学生活,定位人生方向
调查,很多同学经过高考进入大学后没了方向,不知道自己下步应该怎么走。很多高中老师鼓励学生:“再辛苦些时候啊,到大学就轻松了!”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进入大学就放下了学习担子,认为玩乐享受是重点,学习是点到即止,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在这种思想下,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规划好大学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灯塔,并努力向这个目标前行,有目的的努力才不会虚度光阴,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职业意识。
2.鼓励学生多学多看,掌握多方面专业技能
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我院制定的各种教学计划和任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合理安排学习等,都能使学生掌握到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另外,我院一贯主张的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也使学生对企业所需知识有更深入的直观了解,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中更有针对性,更能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3.依托活动指导,学习为人处世方法
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利用各种学生活动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再合适不过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里的“娇宝宝”,在家有父母长辈的全心呵护,容易造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就业推荐中,因学生独立性的缺乏、不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愿与人协作、不愿下基层吃苦、缺乏有效沟通等表现往往轻易地断送了前程。很多企业看重学生干部就是因为他们在大学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很好地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知道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找到最快最有效的途径解决问题,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都较一般学生突出,活动中个人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学生参与的活动越多,其自省、自知、自觉的意识和理念就越强,时刻注意在为人处事的细节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同学说很庆幸通过工作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以后能更有针对性地主动改善,更好地融入团队。
4.端正就业心态,注重就业面试礼仪
在就业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未能有一个正确务实的就业心态。总结起来主要有盲目乐观型、普遍撒网型、任意攀比型、眼高手低型、挑三拣四型等。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关注引导学生的就业心态,使学生平稳过渡。
关键词:高校;酒店专业;实习
实习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教学环节,但实习过程中学生思想波动大、与客人发生争吵以及与同事领导相处不融洽等现象屡屡发生,最后导致中断实习。高校要针对这些状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
一、学生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要兼修
大多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定位是应用型人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该在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多下功夫,理论知识同样不能轻视。只有通过二者兼修,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高级复合应用型学生。文化素养对于学生个人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的教育、启迪、陶冶、审美等功能更多体现于间接和深远。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犹如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两条“腿”,专业技能让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走更稳,而文化素养则使学生经过文化的沉淀和熏陶后综合素质更全面,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走的更远。只有推行“教书与育人”并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才能水到渠成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主线贯穿式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更为重要一些。通过跟踪学生实习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实习前往往把酒店行业想象的太美好,不理解服务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实习时在对客服务中受到不平等待遇时会极度委屈,情绪失控进而产生对工作的质疑甚至产生退出的心理和想法。这与日常教学工作中忽视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和职业信念的灌输有很大关系。因此,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主线贯穿式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条“主线”可以在入学初期、教学过程、实习过程以及选择职业等几个不同的阶段按照顺序循序渐进的完成。
三、实习单位选择要多元化
高校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有重要的把关责任,要尽量选择不同经营类型、对学生而言发展空间大、对于校企合作有完善成熟的管理经验的酒店做为实习基地,经过认真地考察合格后才能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实习单位时要从学生性格、日常表现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扎堆”,导致一名学生有思想波动影响整个实习点学生情绪的状况发生。同时,对于学生们反映的实习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要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使校企双方都能得到提升改进。
四、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提升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职业素养;实践
职业素养课程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时展要求,力求课程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本文就四个方面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来简要论述职业素养课程实施。
一、“为什么教”
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保障国民经济水平的稳步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方式,传统教育是以“成绩为导向”,过分强调记忆,重视知识、理论,轻技能、实践,忽视高水平的应用和价值评判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为企业输送人才,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的思维方法”。
职业素养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职业素养教师要始终围绕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在明确总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设置每个活动目标。职业素养教师在课堂上应首先向学生说明,这项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习活动一“初识职业发展路径”,教学目标是了解百优生职业发展通道,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了解企业文化。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明确自主学习方法。学会整理文本资料。
二、“教什么”
职业素养课的开展有无实效,选择的内容很重要,活动课设计的内容要充实,步骤要严谨。实施职业素养课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刚进校的新生,一开始并不知道学校所设的职业素养课是什么类型的课、更不知道该怎样去操作。对学生而言,布置活动任务给他们去完成,一开始学生可能会厌烦。但是,一节职业素养课的时间是否饱满、效果是否理想、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够调动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展活动的学生个体的态度。这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说明职业素养课开展的目的、要引导其正确认识通过职业素养课的开展,他们所能得到的锻炼。比如:通过独立组织和开展职业素养活动课,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沟通表达、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可以提高普通话水平,甚至还可以提高自己制作课件、撰写文本的能力等。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的企业蕴涵着丰富的职业素养,这些资源包括企业本身、企业的人才、企业文化等方面。本校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整个课堂。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设置“本校毕业百优学生访谈活动”“企业用工调查”“模拟企业面试”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前景,自己如何才能找到理想职业。另一方面了解自己未来就职企业工作环境,将来薪金待遇等。这些活动主题是学生特别关心的,他们爱谈、乐谈,此课的开展很受学生欢迎。职业素养课内容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增强职业素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怎么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很多也各有特点,如何选择合适方法,因教学情境而异,因主体而异。职业素养课程实施在实践中是把各种教学方法融汇一体,优化处理,例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职业素养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起能让他们发表演说、展开辩论、查阅资料、深入探讨、展示表演、模拟感悟、团结合作,客观评价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的平台。课程实施前的辅导很重要,通过课前辅导,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课堂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课前要做好必要准备,防止上课后对任务毫不了解,任务无法展开。课前给予一定的指导能使学生活动开展得更科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而且课后教师要跟踪进度,督促学生按计划完成任务。
四、“教到什么程度”
这里的评价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完成任务整个过程中形成的文本资料及最终作品,如任务书解读、制作的方案、执行分工计划表、制作PPT、实物作品、最终成果展示。另一方面是学生在任务完成全过程参与的程度与表现的情况。
具体评价实施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设计一份“职业素养活动课专用表格”。为了使每一次职业素养活动课开展的有序、有方案、有组织、有分工,也为了使职业素养活动课的开展过程清晰明白,并且在活动开展后易于将材料按统一格式存档,这个表格活动开展前给各小组组长,表格上有活动时间、活动主题、小组成员、活动准备、活动目的、活动用具、活动过程、活动效果与思考、自评分、他评分等几项,让各小组组长按表格的内容逐一填写,并将相关任务完成过程中形成资料文本附在表格背面,把材料装订在一起,一个小组一本,清楚明了。通过这样的工作,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就有案可循、有法可依,从中评价每一个小组的完成任务质量,学生认真程度和每次积极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通过此项表格可以对小组打分与学生个人打分。第二种方法,要充分利用教师工作手册,记录每个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情况,根据他们上交个人的文本资料进行个人评价,对每个学生进行打分。
学期末对学生职业素养课程考核主要是采用考查的方式。考查的依据主要采用以上小组评价分与个人评价分的汇总。在两者权重分配因任务性质而异,一般来说个人权重要高于小组权重。
职业素养课实施要有专用的时间与空间保障,职业素养课的内容设置要开展调研,课程体系构建要经过周密论证。职业素养课现在属于初步尝试实施阶段,本文难免有粗浅之处,在以后工作实践中会不断地反思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忠祥.学生综合教育管理工程:理论建构与实践审视[Z].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