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益活动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浓情端午、快乐六一”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目的
1、x月x日为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提前与员工共庆端午佳节,体现公司对员工的节日关怀,增进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2、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公司目前大多为八零九零后的年轻人,在社会压力面前希望长不大、卖萌等这些年轻人的时代特点,突出“六一”节主题来带动出年轻员工的活力,显示出年轻团队的特点。
2、公司新员工增加较多,但平日互动交流的渠道较少;通过本年度首次员工活动,提供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渠道。
3、今后将以活跃的员工活动作为彰显公司企业文化一条重要路径。
二、活动名称
“浓情端午、快乐六一”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30日13:00-14:00,1个小时。
四、活动地址:
公司1号会议室
五、活动参加对象
1.公司除了需要值班和有紧急重要工作之外所有人员。
六、活动程序安排
1、活动前期准备
1.1、发放活动通知;
1.2、所需物品购买、包装及场地预订和布置等;
1.3、准备活动视频、音乐、游戏及游戏道具;
1.4、确定活动主持人,与主持人核对活动流程;
1.5、确定活动录制人及幕后音响设备负责人;
2、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2.1主持人致开场白及介绍活动流程;
2.2领导讲话;
2.3“快乐六一”热身舞;
2.4新员工“快乐六一卖萌儿童版”自我介绍;
第二环节:2.5游戏分组;
2.6游戏1-牙签运输(玻珠运输);
2.7游戏2-成语接龙;
2.8游戏3-吃粽子比赛;
第三环节:2.9合影;
2.10活动结束。
3.活动后期
3.1、收拾活动场地,回收可再次利用物品并保存。
3.2、将活动现场恢复原状,搞好清洁卫生。
七、活动人员安排
1.活动总协凋:人力资源行政部——黄华伟;
2.通知发放人:人力资源行政部——卢彩连;
3.物品购买及场地布置:人力资源行政部——卢彩连、郭凤东;
4.视频、音乐准备:人力资源行政部——卢彩连;
5.主持人:黄华伟;
6.活动录制人:苏适心(2人);
7.活动设备准备及操控人:黄灶彬、王怀玉;
八:活动预算
序号
项目
名称
数量/单位
预算单价
/元
预算合计
/元
备注
1
设备
话筒
1个
-
-
由公司网管提供
2
音箱
1组
-
-
由公司网管提供
3
投影仪
1个
-
-
由公司网管提供
4
电脑
1台
-
-
由公司网管提供
5
游戏
道具
手机
1台
-
-
用芒果的,当计时器
6
牙签
50根/包
8.8
8.8
游戏1道具
7
橡皮筋
2个
-
-
用芒果的
8
尺子
一把
-
-
游戏2道具
9
纸条
10张
-
-
游戏3道具
10
玻珠
150个
4.5
14.5
网上成袋购买,一袋4.5
元,运费10元;游戏1道具
11
筷子
20双
游戏4道具
12
小脸盆
2个
3.5
7
游戏4道具
13
粽子
24个
5
120
4组4人,每组6个粽子
14
游戏奖品品
水杯
10个
9.9
99
游戏1奖品
15
保鲜饭盒3件套
10套
9.69
96.9
游戏2奖品
16
心形不锈钢大号勺
叉筷三件套餐具
10套
9.4
94
游戏3奖品
17
小食
香蕉
20斤
3.5
70
18
圣女果
15斤
5
75
19
葡萄
6斤
10
60
20
饼干
10斤
10
100
21
糖果
5斤
10
50
共计
795.2元
xxxx科技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行政部
公共精神是看待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维度。人类社会的维系与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状况。如果关于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关系探讨总是着眼于极端情况下的取舍标准,“如在必要时候个体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则容易陷入二元对立的困境中,或纠缠于无休止的个体、集体利益界限的争论中。
现代公民社会孕育出的公共精神正成为一种新的认知维度。社会公共领域语境下,重新看待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摆脱传统二元观点的束缚。在公共领域中,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人,积极融入社会公共生活,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观点、态度以及行为取向成为缔联个人与社会的重要中介。
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个性化、独立性、自主性等现代社会普世价值观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但是,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对个人主义的反复强调和过度解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个人主义泛滥加剧了社会原子化的现象,进而使得个人与公共世界产生疏离感。成熟的文明社会是建立在基本的、真实的社会连结基础之上的,原子化的社会破坏了基本连结,使个人直接面对国家,缺少了社会组织作为中介的二元关系显得更加刚性和脆弱,社会内部结果也变得松散。在这一背景下,公共精神作为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显得尤为突出。
二、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具有现实意义
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公共精神是当代大学德育教育重要任务之一。现实社会环境决定了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成为一种现实诉求。
(一)传统部族主义的消极影响
中国民间社会传统上奉行“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部族主义(tribalism,又作:部落主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制度试图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不被侵犯,同时为谋取本家族更多利益而不惜牺牲其他家族利益或国家整体利益。这种自我中心主义价值观念长期存在于中国民间社会,并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植入人们的内心深处。因而使得人们缺乏公共意识和公共价值观念。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来自家庭教育的传统观念先于学校教育,部族主义的影响是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心中。因此,大学德育教育事实上面临着逆转传统不良思想观念在大学生中负面效果的任务的。
(二)个人主义泛滥需要控制
个人主义对于个人权利的保护和个体价值的倡导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是,作为一种完整形态的伦理思潮和价值观念体系,个人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在当代文化的国际交流过程中,西方文化以其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势文化的有利地位,在中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产生着重要影响。个人主义以各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渗透进社会的各个角落。这种泛滥的个人主义使得大学生易局限于自我中心的认知模式,并强化了本位主义的价值观念。
(三)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
在传统部族主义思想和现代个人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公共精神的缺失成为大学校园中的常态现象。认为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表现为自制自律行为规范的缺乏,公共价值理性与公德责任观念的缺失以及环境生态意识的缺失①。因而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养显得重要。
三、大学基层公益活动是公共精神培育的实践载体
公共精神的培养不能局限于理论式的传授,而要在实践中加以固化和升华。作为德育教育和实践教育主要形式的大学基层公益活动正是培育公共精神的重要实践载体。
(一)基层公益活动的示范效应
不同于一般传播手段的示范作用,基层公益活动的示范效应通过直接参与和直接接触而传播,以此基层公益活动的示范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由于基层公益活动的参与门槛一般比较低,提供的参与机会比较多,而参与成本非常小。因此,基层公益活动,尤其是高校基层公益活动向外界提供的是体验式传播。不同于一般的宣传借助的抽象理念传播,在亲身参与过程得到的个人经验和体会具有无法比拟的说服力。
(二)基层公益活动有助于塑造新的生活方式
公益活动本身不应当是一种特殊性的活动,而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公益事业随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以美国为例,据《The American》杂志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过去50年以来,如果将通胀和人口变化水平的因素考虑进来,美国的慈善捐助比国民经济的增速还快:50年内美国人均GDP增长了150%,而人均慈善捐赠数额则增长了190%。特别是,收入最低的美国家庭将其收入的43%捐献给了慈善机构,超过富有家庭付出的其收入的21%。社会中占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更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在社会构成占据着重要位置,英美等国与公益活动相关的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5%―10%之间。其中,仅美国第三部门支出在20年前就达到了50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69%。这些说明现代社会中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构成部分。公益活动不是特殊的社会活动,而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大学中塑造培养的公共精神将极大影响到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及其生活方式的选择。大学基层公益活动能够吸收大量的学生参与其中,以体验式的方式使学生接触、感受公益活动。在这种利他主义氛围中,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从中体会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满足。进而将公益活动作为生活方式的理念植入学生的内心。
(三)在基层公益活动中凸显出公共精神的实践意义
现代大学教育秉承的“知行合一”理念强调在实践中把握教育功能。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公共精神理念对于中国大学生实际上是抽象而陌生的,难以通过理论传授的方式进入学生内心。另一方面,公共精神的价值在于在社会生活中的践行。公共精神存在于各种追求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公益实践活动,公共精神得到了其实践形态。(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课题: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题目:基层公益组织动力机制研究
编号:15XJS035
注解:
①何植民.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6,(12).
参考文献:
[1]杜汉生.中国精神[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8.
[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 .
马年春节以来,一支主题为《感恩父母 经常陪伴》的公益广告在安徽、天津、河南、湖北和四川等各大卫视联播,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据悉,该公益广告由“中国贴膏剂药业第一品牌”――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在各大卫视以每天30次的频率播出,倡导子女多花时间陪伴父母,以尽孝心。
据了解,在中国每年有2.3亿人背井离乡,为了更好的生活,常年在外打拼,与亲人相隔千里,无法陪在父母身边尽孝。在本地工作的人,也因为工作忙,认为有更重要的事,常常忽略对父母的陪伴。因此,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变成了一种说不出的痛,深埋心底。父母对儿女的要求其实不多,只要儿女能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其左右,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与满足,所以陪伴就是治愈的良方。
为此,羚锐制药倾情赞助和拍摄了《感恩父母 经常陪伴》的公益广告,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让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形成一种常态,让“有关爱 没疼痛”的愿望成为现实。
公益搭台,品牌唱戏
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孝道的国度,对父母尽孝是国人心中的最深处最敏感的情怀。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作为儿女的我们长年奔波在外,没有时间照顾父母。同时,一直在理所当然地消耗父母的给予,认为给父母买点东西,给些钱,就是尽孝,其实,我们很少感受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但又怕打扰子女。“感恩父母,经常陪伴”让我们真正的理解父母内心的无声的呼唤。
羚锐制药媒介经理许冬在总结本轮公益营销战役的时候表示,2014年初,羚锐制药向全社会呼吁大家为事业生活拼搏奔波的同时,也不要疏忽了对父母的关爱和孝心,提出“感恩父母,经常陪伴”作为核心创意的理念,媒介是安徽、天津、河南、湖北和四川等卫视平台。在整个电视传统广告的海洋里,不乏各种产品、各种功能的甚至是非常浮夸的展示和叫卖,让观众在浮躁的广告海洋中,已经应接不暇,也无暇去鉴别产品的真伪。“感恩父母,经常陪伴”,通过温情的画面,父女情深的故事情节,使得关爱的主题如同清风吹进观众的内心。
《感恩父母 经常陪伴》讲述了在外工作的女儿回到父母身边,解除双亲思念之痛的故事。机场惜别、睹物思人、童年回忆、全家团聚,一幕幕平凡却真挚的场景体现出真实而动人的情感,父母牵挂子女的痛,子女陪伴父母的喜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少观众评价这支广告让人鼻尖发酸、泪盈于睫,看完之后就想拎包回家守着父母。
羚锐制药“感恩父母、经常陪伴”的公益广告片,在5大卫视平台2014年过年期间每天30次15+5秒的高频次播出,引起了全国观众小小轰动,引起了游子思乡之情的共鸣,同时人们在反思:对于父母的关爱,是否够多?父母是最重要的亲情,同时,父母的健康,也容易被繁忙的子女所忽视,为此,羚锐制药提出:有关爱,没疼痛!对父母的关爱多些,陪伴多一些,呼吁子女关爱父母,呼吁社会关爱老年人,感恩父母,经常陪伴。羚锐制药的“骨质增生一贴灵”,产品本身是偏中老年使用,其商业广告片也是父女在机场送别,父女情深,女儿贴心地为父亲准备“骨质增生一贴灵”的产品,羚锐制药在制造中老年药膏,也在关心消费者心理,大力倡导一个核心价值观:感恩父母,经常陪伴。让子女反思:我要为父母做些什么?如何来贴心的为他们考虑?首先是要关注父母的健康。“ 骨质增生一贴灵”是父母的家庭常备药,恰好回答了如何为父母选贴心常备药品的问题。“感恩父母,经常陪伴”是对孝道的唤醒,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不要麻木了对父母的贴心关切!
羚锐制药作为公益广告的发起人,多年来坚持制造中国好膏药造福众生,同时也一直热心公益事业。
许冬表示,公益营销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贯穿整个营销环节。公益营销的成功实施,必须整合企业本身的资源,通过具有吸引力和创意性的活动,使之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议题,成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因而吸引媒体的报道与消费者的参与,使这一事件得到传播,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形象,促进销售,实现营销的目的。
公益营销是事件营销的终极版
许冬认为,公益营销是一门多赢的艺术。企业投身公益事业,公益组织履行了自己的使命,特定群体得到了帮助,企业获得经济上的回报,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尤其是对企业而言,从“感恩父母,经常陪伴”出发,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但可以在公益平台上展示企业存在的终极意义――企业宗旨,还可以透过其产品实现其品牌远景和品牌承诺,而受众始终是消费者,以公益营销赢取的市场,消费者通常是忠诚度最高的优质客户。虽然,公益行为不能很快地直接地给企业带来产品销量上地提升,但从长远来看,它会改变人们对企业的看法,间接地促进品牌的声誉、形象以及销量的提高,这也正是公益营销的魅力所在。未来 “公益营销”将是“事件营销”的终极营销。企业开展的公益活动与促销活动一般都会给社会带来正面影响,企业将自己一部分利益回馈社会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不仅满足了社会公益活动中对资金的需求,同时企业又将良好的企业道德、伦理思想与观念带给社会,提高了社会道德水准。企业既不能“为了公益爱心而公益”,也不能“为了商业而公益”,公益和商业必须是互相呼应并互相支持的。在今天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经营环境下,企业实施公益营销,将公益事业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既可以帮助企业协调好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深刻理解“公益”这个字眼,它需要企业责任感与使命文化内涵的支持。羚锐制药作为公益广告的发起人,多年来坚持制造中国好膏药造福众生,同时也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公司在援建河南省新县周河乡羚锐希望小学和四川甘洛羚锐希望小学的同时,先后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河南大学药学院、郑州大学药学院和信阳高中、新县高中、新县职业高中设立“羚锐奖学金”,开展“金秋助学”、“金秋圆梦”等扶贫助学助教活动,向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数百万元的帮扶,扶持他们完成学业。
笑星慈善:电视募捐马拉松
所谓“红鼻子日”,乃是“笑星慈善”系列活动中的一部分,也是其募捐的主力军。“笑星慈善”始自1985年圣诞节,源于英国广播公司第一频道(BBCl)一档节目《晚晚早餐秀》(LateLate Breakfast;Show)对非洲苏丹难民营的报道。这一活动通过电视喜剧表演来募捐,其宗旨在于为贫困人群的生活提供积极且持续的援助。活动实行所谓的“黄金镑原则”,即所有捐款均用于慈善用途,而活动的各项组织费用由包括BBC在内的各个参与者自行承担。
首次的“红鼻子日”为1988年的2月5日,此后定为3月的第二个星期五。2011年的“红鼻子日”为3月18日。事实上,这一天在英国几乎已经成为了半个假日,很多学校都会取消半天课程,代之以组织相关活动。
在这一天,BBC将播出特别的“红鼻子日”节目,从下午开始播放,直到深夜才结束,称为电视马拉松(telehron)。首先启动的是BBC的儿童频道(cBBC),它开始播放各类相关报道、募捐活动以及名人参与节目,随后BBC第一频道也开始在常规节目之中穿插播出相关内容。晚间新闻节目之后,从7点开始,“笑星慈善”正式进行现场直播。晚上10点,第一频道开始播出半小时的晚间新闻,此时特别节目会切换到BBC的第二频道(BBC2)播出,在确保特别节目完整性的同时,又不打断第一频道日常新闻节目的时间表。到10点35分,第一频道的新闻播放完毕后,节目又切换回来。
整晚的“笑星慈善”节目就像一场接力赛跑,每小时由一组喜剧明星或名人来主持,其节目内容主要是对当今流行的电视节目、影视节目甚至新闻事件进行滑稽模仿,有大量的喜剧表演和幽默访谈,还有喜剧明星们在非洲探访当地民情的专题纪录片。除了这个马拉松式的特别节目外,BBC的其他常规性品牌节目,如电视剧《东区人》、电视问答节目《大学挑战赛》、幽默节目《小不列颠》,都曾在当天制作播放相关的特别内容。
所有参与节目的喜剧演员和明星们均是义务劳动,而节目所需的各项设备也是以BBC捐助的形式免费使用。虽然这一节目以募捐筹款为目的,但值得赞赏的是,它并不是给财大气粗的企业获得借机扬名甚至变相广告的机会,而更多是利用大众传媒对社会公众的渗透与传达能力,动员普通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笑星慈善”的“红鼻子日”活动继1988年和1989年成功举行后,固定每两年举行一次。BBCl的“红鼻子日”电视马拉松本身也成为极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据统计,1999年该节目观众达到683万,收视率在一周节目中名列第20位。此后,这个节目无论在观众人数上还是收视率排行上都节节上升,2009年观众人数达984万,收视率名列第一。所募捐的款项每次均在百万英镑以上。
这个活动的影响力也日益扩散,并先后派生出两档类似的活动:“体育慈善”(Sports Relief)和“孩子有需要”(childrenin Need)。这个节目还推广到了全世界,例如,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和芬兰出现了“红鼻子日”的当地版本。在它的成功中,BBC这一电视媒体可谓功不可没。
“红鼻子日”活动业已成为英国公共电视参与社会事务的成功典范。它不仅是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一次成果丰硕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极大地调动了英国民众的社会参与。而这与BBC的公共电视服务功能密不可分。当然,作为公共电视的BBC,其新闻节目原则上与商业电视一样要遵循新闻规律;其娱乐节目同样要经受市场和受众的检验。但在此之外,它还要提供各类节目以承担社会公益、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公众素养,这些节目包括专门的科学教育类节目、历史文化类节目以及儿童节目,也包括为公众提供社会参与的节目。其中既有公众参与的政治与社会议题讨论,也有如“红鼻子目”这样广义上促进全民参与、建设公民社会的公益节目。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电视服务也承载了为日常政治生活提供空间,并最广泛地再现社会不同群体声音的任务。
作为社会公地的英国广播公司
BBC是世界上最早提供广播电视服务的机构之一。由于历史与传统的原因,BBC走上了与美国商业广播电视模式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开创了公共广播电视服务的模式。在英国,无线电频谱被当做与石油、钢铁、铁路等一样的战略资源,关系国家命脉,因此,广播肇始之初很快就抛弃了私人占有的商业模式,但为了避免此资源被特定政治集团所利用和操纵,又从立法和行政架构上确保了公共服务的独立性。
BBC的最高领导机构是理事会,其成员包括社会各界代表以及各地区的代表。理事会决定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任命总经理等主要领导成员,组成经营委员会来主持日常工作。主管部门受议会委托,监督公司的经营政策和节目内容,负责向公司签发执照,审查公司的年度报告,并就特定的情况或技术问题指令。BBC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受众缴纳的电视机执照费。执照费由政府主管部门代收,收费标准由议会决定。对外广播经费则由国家财政预算拨给。法律明文规定,禁止BBC播出商业广告或播送任何付费节目。BBC在行政和财政方面受到民意代表议会而非政府行政部门的制约,而且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力和业务上的独立性,政府对于业务问题一般不加干预。
在传播与文化学者的理论构想中,媒体,特别是公共电视服务,处于一个三角地带之中。这个三角地带的一端是国家,另一端是资本,第三端是公民社会。公共电视不断地被三种引力争夺,拉向不同的方向。政府当然乐见媒体宣扬有利于自己的观念,资本也对获得公共电视所产生的受众市场充满兴趣。因此,公共电视从来就不是在市场之外,它一直就在市场竞争之中。从历史角度来说,公共电视的最大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空间,以便公民社会的不同力量都可以展现,可以相对独立地展开对话,不受国家与资本压力的左右。因而,公共电视服务是一个第三方的角色。
因此,对于公共电视来说,最理想的形式应当由公众出资、公众占有,这既防止了政府的干预,也没有广告的压力。@在这一理论构想中,包括公共电视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都是隐喻意义
上的“社会公地”。在传统分封制的欧洲,除了私有土地之外,每个社区还拥有公共领地,产权由成员共享。而诸多的公共服务,如公共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等,正是在非物质领域或日象征领域所存在的一片公地。它本身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为全体社会公众提供其自身发展与提升需要的种种服务,而在客观上,它们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最广泛的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共同构建良性的公民社会。
在争议中前行
作为社会公地的英国广播公司,也成为众矢之的。在近一个世纪的播出中,BBC涉足众多富有争议的政治议题,不可避免地遭到“偏向”某一方的指责,从冷战、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直到最近的中东抗议活动莫不如是。从长期的立场来看,BBC在政治上带有自由主义倾向,属于中间偏左的位置,这引发保守党及其支持者的长期批评,认为它成为工党的扬声器。而工党也对其部分报道非常不满,尤其是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内容。
2003年,BBC的新闻报道称英国政府夸大伊拉克武器调查结果,借口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美国共同出兵参战。这在英国掀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军方负责武器调查的凯利博士自杀身亡。针对此事组织的赫顿委员会调查后指责BBC的报道不负责任,迫使BBC道歉,其董事长、总经理和采写报道的记者先后辞职。此外,民间社团组织也不断批评BBC在女性、同性恋者、少数族裔、青少年文化方面过于保守,而文化上也偏向于中产阶级。
的确,就整体的文化品位而言,BBC偏向于高雅文化,其纪录片、古典音乐和严肃戏剧不仅在电视领域享有盛名,而且成为艺术爱好者的阵地。不过,作为一个为社会公众提供普遍的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机构,BBC也一直承受着要提供多元化的节目内容的压力。自21世纪初以来,BBC也作出了许多尝试。2005年1月,BBC第二频道播出了音乐剧《杰瑞・斯普林格》,这是一个根据美国收视率极高但是内容也充满“煽色腥”(sensational content)的脱口秀《杰瑞・斯普林格秀》而创作的,其中有大量的争议性内容和语言,因此,也招致了社会各方尤其是宗教团体的尖锐批评。BBC在节目播出之前收到了55000份抱怨性观众来信,在播出后又收到了8000份。不过BBC的管理委员会仍然票决支持该剧的播出。
由此可见,“众口难调”对于秉持公共服务理念的BBC来说的确是令人头痛的事情。但是,所有娱乐节目中受到抨击最少的,或许就是“笑星慈善”了。它将电视节目与社会公益活动、将电视的娱乐功能和社会参与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娱乐的真正品位所在,也发挥了电视的极大社会价值。
近年来,由于数字技术的引入、更多电视频道的兴起,受众被分流,英国的公共电视承受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但BBC所形成的一整套节目理念和节目品牌,仍然是它最宝贵的财富。
娱乐力量大:电视公共性与社会参与
无独有偶,类似“笑星慈善”的电视活动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其中很多都是受到“笑星慈善”的激励而发起的。
1984年,美国曾经有一个类似的活动,名为“伟大的美国价值观”,它不仅是一个电视公益活动,而且是一个电视传播效果的实验。这个活动调查了美国人的价值观,按照民意进行了排序,发现其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情况。例如,“自由”这一价值观排名极高,而“平等”则远远落在后面:这是否说明美国人只关心自己的自由,而不顾别人的自由呢?电视制作者邀请明星主持专门节目,讲述调查结果,提出反思,并请求美国人采取行动来改变这些不合理的价值观:向相关的慈善机构捐款。几家电视网通力合作,在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地区独占了晚间时段,使得该节目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而节目播出期间和之后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很多观众因为观看节目而反思了自己的价值观,并踊跃向慈善机构捐款。这个案例成为20世纪80年代“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效果”的例证。
套用一句《蜘蛛侠》里的电影台词:“能力愈强,责任愈大。”从长期、宏观的视角来观察,电视及各种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的确不容低估。在此情况下,西方国家的电视媒体被要求承担大量的社会义务,而英国广播公司等公共电视更是责无旁贷,如“笑星慈善”此类的社会公益活动则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点。
一、小组考核办法
1、日常加分
课堂受到老师表扬者加1分
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者加1分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者加1分
各类比赛获奖者视情况加分
2、日常减分
课堂自习起哄者减10分,取消本阶段所有评优资格
迟到早退者减1分
课堂自习说话、睡觉、吃零食、卫生不洁减1分
未完成作业者、抄作业者减1分
其他严重违纪者视情况从严扣分
3、考试赋分
1—9名记12分 10—18记10分19—27记8分
28—36记6分37—45记4分 46—55记2分
4、结果生成
(1)挑战胜负送礼物
(2)过程考核4结果导向6为依据
二、阶段考试奖励办法
1、个人年级前125名奖
2、个人年级前300名奖
3、单科第一名
4、进步显著者
5、AB层级勇于担当
6、其他额外“加餐”
活动结束后,她换上一袭蓝色长裙,等着取外卖冰咖啡。就在她返回座驾即将关上车门的一刻,一位怀抱婴儿的女子走过来,小心地询问能否合个影。没想到,海清不仅答应了,而且开心地接过婴儿,很熟练地摆着POSE。母子俩满意地离开后,海清也喝着咖啡赶回浦东的外景地。
从几年前不甚知名的二线演员,到如今大红大紫的一线明星,演员海清正在经历人生中转变最剧烈、也最辉煌的时刻。她在思考,在沉淀,也在感恩中寻找未来人生的价值坐标。
亲切的“媳妇”
对于海清而言,似乎从7岁那年出演电视剧开始,就注定了一生要与舞台、灯光、掌声相伴。而从北京电影学院一毕业出演《玉观音》时的默默无闻,到《双面胶》播出后红了―把,其间,海清度过了5年特别安静的生活,狠狠地品尝了一下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日子。
如今,回忆起那段不受关注的时光,海清却是用“美妙”二字来形容的。因为“很轻松,可以花大把时间谈恋爱,可以花大把时间陪家人,可以花大把时间看书、看碟”。不仅如此,她还庆幸自己能有这样一段时间,去反省自己演过的角色,从中汲取更多的能量。她甚至认为,这是上天的厚爱,让她可以像只小蜗牛,用属于自己的速度向着自己要去的方向慢慢前行。
至2010年《媳妇的美好时代》大获成功,海清塑造了一系列青年女性形象,不仅被称为“媳妇专业户”,《新周刊》甚至将其评为中国电视剧榜的“中国脸”。而凭借超强的亲和力,“毛豆豆夫妇”更是在2011年带着小品《美好时代》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并获得小品类二等奖,她的媳妇形象再一次深入人心。
2011年8月25日晚,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礼上,海清凭借《媳妇的美好时代》一剧中的出色表现,荣获了优秀女演员奖。不久前,她赢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以及当晚高票斩获最具分量的人气大奖。两顶视后桂冠,也使海清在出道十年之后,终于迎来了大爆发期。不仅获得了众多前缀为最佳、最具人气、最具潜力、最亲切、最受喜爱的……女演员称号和奖项,并在多个收视率排行榜上夺魁。而海清在接受采访时,却淡淡地说,自己就是很平常地在演自己的角色,可能正巧这些角色获得了更多人的喜欢和认可,给了她一些赞誉,“但我还是我,还是演员海清,风来过吹就吹,雨来过下就下,我还站在那儿,一直没变。”
海清并不讳言自己走红之前的心态。她说,不红的时候,自己压力很大,植物性神经紊乱,指甲盖裂了。后来有戏演了,指甲好了。如今,她红了几年,指甲盖又裂了。想红的时候,她其实更希望大家认识她的作品,而不认识她这个人。这样,她还能继续穿着拖鞋逛街、吃烤串。不过,她也批评自己总是买一堆垃圾回家,而目逛街也挺浪费时间,所以现在很少逛了。
走红荧屏之后,人们也以为海清该有的都有了,但她却冷静地表示,对于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来说,这恰恰不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其实更难走。因为以前没有人用放大镜看你,错了可以再改回来,现在只要有一点点错,就会招来很多非议。常人看来,成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至少个人生活会跟以前不一样了,财富会让人能随时买下之前买不起但又很想要的东西。但海清却并不这么想。
越过财富线,欲望戛然而止
海清坦言,她对财富不是特别有概念。
“北漂”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财富对海清可谓“遥不可及”,用她的话说,几乎温饱都不能解决。而近两年,她却是忙得吃不上饭。
2004年前后,海清挣到了她此生第一笔“巨款”,温饱无忧且略有富余。尽管当时手头只有10万元现金,买不起房也买不起车,一无所有,在她看来甚至还比不上很多普通老百姓;然而,那时候钱终于不再对她构成压迫感了,可以喘一口气了。“至少知道我能养活自己了,然后还可以反哺父母”。10万元在那几年已经不算多了,海清至今还记得,当时在上海买150平方米的房子也要100万左右;但是,就在某一刻,她突然觉得,“钱”的问题解决了,而这是她要逾越的一个最大关口。“当那个东西突然有一天我不缺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东西离我而去了。对它的欲望,也就戛然而止。”后来,她就拿着那一沓钱,带着妈妈出去旅行了。
说起挣钱是为了什么,海清回想起前两天跟父亲聊天,她觉得,再丰富的物质财富也替代不了精神财富,所以挣500万、1000万还是1个亿,对她来说都是一线之隔,就是解决温饱问题。说到这里,海清自嘲地说,“我的目标总是特别容易满足”。
当然,钱在生活中仍然意义重大,可是对她而言,生活的方向已经不在累积财富上了。越过这道线之后,海清对挣钱已经比较有信心了。挣得更多的时候,她也会开心,不过越往后走,她就越觉得,真正的开心是“当你能用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换来更多的精神财富”的时候,这就是她所认为的“真正有价值的交换”。如果挣几千万堆在那儿,整天围着钱转,她觉得是件挺悲哀的事。
不过,海清也表示,自己现在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找到真正的人生信仰,还在总结,还在探索。“如果找到了,我想我现在一定不是这样。我不知道找到以后会是什么样,但我想我一定比现在更快乐,更拿得起放得下,更自由,因为我觉得自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说的不是今天想吃点什么,或者明天想几点睡觉,我说的是心灵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不可能被任何工作打扰的,但我现在做不到这一点,我想这跟人生信仰、价值观有关系。”
海清的理性与从容,或许从她的几个人生抉择上可窥见―斑。比如《双面胶》热播之后,她不但不乘胜追击,反而回去生孩子了。对别人而言,这简直是冒险,甚至自毁前程;而海清却很坦然。她说,人生本来就是由很多遗憾组成的,我只是顺应着人生的波浪去走,这是我眼命运相处的方式。
反观海清一路走来所作的种种选择,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规划,然后推着自己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安排。但她一再撇清,说自己恰恰是没规划的人,“就像我20岁的时候没有规划过30岁的生活,30岁也没规划过40岁的生活。我没有特别强烈的规划感,只是觉得很多问题没有想明白,所以我的方向感不是特别明确”。
从舞蹈演员,转做舞蹈编导,她说是顺其自然,因为舞蹈编导基本上都是舞蹈演员出身,这是一条大冢可以预见的路。如果说到确定^生方向,舞蹈和表演曾经一直在她脑子里打架,谁也没打过谁,终于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学表演的念头胜了,于是就选择了这样一条路。至于“打架”,则是因为自己当时没有特别强的分辨能力,不知道做舞蹈做到头是怎样的,也不知道做演员做到头又如何,更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哪一行。当然,还有一个想法是上大学,补充一些文化知识,而那个时候最适合中专生的一条路就是报
考艺术类院校。
对于被认为是非常聪明的艺人,海清连连摇手,“说句实话,我不是特别聪明的,而且我也不觉得夸一个人聪明是表扬他”。而且,如果周围人说她笨,她倒乐于承认,因为自己的确是一个思维比较迟缓的人,有些东西想不明白,也捋不清楚。她甚至坦言,自己内心其实是一个挺赖隋的人,不会特别积极主动去争取一件事。“现在每次做公益的时候,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份责任,如果刨去这份责任,换作我20岁时的任性想法,可能很多事情我都不会身体力行去做,包括拍戏,我有的时候也很赖情,希望就这样过去了。所以我不是一个你们表面上看到的时常有反思对自己有要求的人,而且有时候我对自己要求挺低的,而且我常常也觉得自己在混日子。”
这几年,对于海清而言,是个人事业高度密集的发展期,所以她说自己会正视这个问题,在家庭生活上作一些取舍,尽量去支持事业的发展。“因为它有时效性和不可逆转性,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不去跟它敞沆争,我顺应它的发展,当我达到―定的建设度之后,会放慢我的脚步,我会抽出大部分时间去陪家人,带他们行万里路,就是挣完钱之后我得花钱。”
演戏和公益,都是我的角色
越过温饱线、过了钱这一关之后,对海清而言,更重要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相较于不少演艺明星,演而优则唱,演而优则公益,海清说,她做公益是水到渠成的,并非刻意为之。
一方面,环保、公益都是生活中明白可见的,是大家都关切或应该去关切的问题,很多企业也逐步意识到发起或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作为个人,海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形象能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能形成更多的公益项目。因此,在跟企业进行战咯合作的时候,双方常常会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个问题,如果能在代言产品之外达成公益、慈善等方面的共识,让更多的人受益,海清表示会优先考虑。
9月16日,正在上海拍戏的海清抽空参加了她代言的某品牌的会。活动现场,她不仅饶有兴致地与两爪消费者完成了环保互动游戏,还向观众和媒体展示了她用自己一件旧牛仔衫缝制的环保袋,并当场宣布,要用自己的旧衣服亲手制作20个环保袋送给消费者。
当被问及这个想法时,她说,自己的旧衣服特别多,有些衣服送人不行,人家不太好穿,扔掉太可惜,捐给灾区也不合适,我就想能不能做一些环保袋。我还想能不能拿各种各样的布拼那种沙发垫,然后包括沙发上的那种单子,有时候回家没来得及换衣服,扯一块就可以坐了,挺方便的。包括洗完澡,脚垫也可以用,好几层,缝纫机一轧。虽然多久会完成还不得而知,但是海清说她―定会抽时间做。
参加公益活动之后,跟以前只拍戏的生活相比,个人的想法、生活会有些不同。海清的体会是,更加感恩,更加惜福了,让她的幸福指数升高,也会让她比较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周边的人。
海清觉得,公益是她目前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不想把演戏和公益活动区分得如此严肃,“我很喜欢做公益,就跟我喜欢拍戏是一样的”。而且,她认为,对于一个艺人来说,她的工作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拍戏,跑通告,做公益,还可以做有益他^的事,她希望能更多地开发自己身上的资源。
因此,影视作品之外,海清近年来在慈善、公益活动方面也交出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答卷。从参与玉树赈灾,到世博会倡导低碳环保,从关爱女性健康,到救助贫困儿童,再到保护非州频危动物,海清履行着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责任,“尽我所能,随时随地,全力帮助有困难的人,只要力所能及”。她说,生命无常,不管是剧中的角色还是生活里的角色,总有一天会谢幕,会结束,父母终会离我们远去,孩子也会长大独立,携手相伴的夫妻早晚也会先走一个……而她只是在短暂的生命里,遇见这些缘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不工作的时候,她又变成了全职的女儿、妻子、母亲。一年中虽然有大部分的时间不拍戏,但有很多事情,有其他通告要接,还要谈剧本,等等,者陧艮工作有关。这样全年真正能休息下来的时间,有时候还不到20天。不过,能有这20天也不错了,对海清而言,怎么过都成。也许看书,看碟,或者跟父母家人在―起,她笑称“就像个老年人一样生活,打发时光”。而退休之后,她一定要周游世界。如果再有时间的话,她想学历史,学心理学,学医学。历史,一直就是她的爱好;而心理学则对表演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更透彻地理解人的思维。至于医学,她觉得那就更奇妙了。其实,海清的兴趣远不止此,她说自己喜欢的东西比较偏,比如自然科学,外太空,银河系,地球,地壳……都是她喜欢的。
公益,未必是出钱的事儿
别看海清接二连三地参加或代言了不少公益活动,然而一开始,她对公益代言反倒是有些抵触的,因为“好事应该偷偷做,做好事要不留名嘛”。但是,经过―番思考,她又改变了想法。
之前,她也一直在以个人的方式参加各种灾害救助活动,但是公益这个事情,她觉得,未必是个出钱的事儿,有时候一个想法也是很好的公益,一些人的帮助也是,这真的不能完全去拿钱衡量。而且,海清更捌昌导的是,所谓公益,其实是一个观念,观念是要种到别人心里去的,然后让它持续地发挥作用,影响更多的人,她觉得这样要比简单地拿钱去做一个事情,来得可持续,也更长久。于是,从2010年开始,她接二连三受邀参加了几个公益代言活动,包括瑞金一哈根达斯乳腺癌慈善救助基金形象大使,北京温暖基金会形象大使,等等。2011年,海清成为香港公益组织乐施会的首位内地形象代言人。
呆在香港的那段时间,海清对随处可见的乐施会Logo和宣传语印象深刻。当时乐施会还没有决定在国内找代言人,但是海清对它们操作的一些项目有所了解,后者的一些非常公开和透明的工作方式令海清非常喜欢。
2010年玉树地震,海清也去了,在当地,她看到红十字会等团体的救援队,也看到了乐施会,乐施会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更令海清的好感大增。从玉树回来之后,正巧要跟乐施会谈一个项目,海清就请人帮忙接触一下,看看自己作为大陆的艺人,能帮他们做些什么。后来,双方交流了一些想法,有了一些开心的合作。
接下来,海清也亲身领教了乐施会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的做法。在去兰州的路上,乐施会不但没有让海清坐豪华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反而把10个人塞进了一辆小面包车里,连加座也不放过。而乐施会此举,深得海清的赞许,她甚至表示自己“喜欢这样”,因为这才是真正要做实事的样子。乐施会的工作人员问她,“二十几个小时的车,你受得了吗?”她回答,“你受得了我就受得了”。一路上海清的颈椎疼得不行,虽然已经做了准备,带了个气囊过去,但那一次的经历让她感触颇深。她说,有些东西你没见到,没体会过,你未必有感受;但是一旦你去了,接触到了,你就会觉得那是你的缘分。海清说,她希望自己的这种缘分持续下去。
2011年6月下旬,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之邀参加“关爱非洲”大型环保公益活动,这也是海清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她不仅走访贫民窟,看望贫困儿童。在结束非洲的调研和环保宣传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联合国总部,代表中国参加了环保成果会议,研讨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程听面临的问题。
新学期好!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次升旗仪式,这学期我们的大家庭又迎来了许多新成员,有5位新老师来到我们身边,有近300名小朋友走进了我们的一年级教室,还有十多位转学的同学进入我们各个班级,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在暑假里,同学们有的参加了苏州市少先队活动;有的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外出观光旅游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有的广泛阅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有的苦练琴棋书画提升自身才艺;还有的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还有的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做好事……总之,大家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今天,新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如何度过呢?
我们每位都是叶圣陶实验小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为学校的校风“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争光添彩,因为我想提议大家从好习惯“角度来努力。一个好习惯,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养成,是很不容易的,非下功夫不可。9月1日,7:25分我巡视校园,看看一年级小朋友时,一(6)班、一(7)班的家长都在啧啧称赞我们四(1)班的同学。
四(1)班全体同学第一天到校后拿着新书在班干部的组织下,自觉早读、精神饱满,这就是一个“早读的好习惯“。二(5)班的小朋友见到老师就问好,也初步养成习惯,许多许多同学食堂吃饭不讲话,饭粒菜肴不掉地也已养成好习惯。
——文学院学生会201x-201x年度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文学院学生会常务副主席陈新怡,受陈科旭主席委托,现将文学院学生会201x至201x年度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近两年来,我们文学院学生会在校团委和校学生会的关心支持下,在院党委和院团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创新管理机制为突破口,以开展特色活动为主抓手,以扩大交流协作为助推器,以强化自身建设为动力源,切实履行服务同学职能,努力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两年来,我们文学院直接参与学生会工作的达227人,依托学生会平台参与公益和社会服务的志愿者达430人次;累计举办活动文体类27项、讲座交流类20项、自身建设类15项、主题竞赛类11项、公益志愿类18项,其中校际、院际联办活动21项,活动累计覆盖学生超过1500人次;在各类竞赛评比中,累计获得校级以上奖项11个,其中,国学短剧《中华礼仪之美》被团中央评为2015年"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第十七届读书节活动被苏州市政府评为第十届苏州阅读节精品项目,文学院获评第十届苏州阅读节"先进单位",学生会青管部连续两年被独墅湖图书馆授予"优秀志愿者团队"称号。
一、重抓管理机制创新,在激发工作活力上下功夫
一是创新人员选用机制。主席团成员竞选在坚持传统程序的基础上,新增现场答辩、现场评分等环节,实现了由"看准备"到"既看准备又看临场"的转变,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竞争的积极性,确保优秀同学能够脱颖而出。部门负责人的产生,在坚持主席团和上届部门负责人意见相结合的基础上,新增民主测评等程序,实现了由"少数人说了算"到"多数人说了算"的转变,激发了同学们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确保部门工作实现良性运转。
二是创新工作激励机制。学生会设立了"优秀部门"、"优秀部长"、"优秀学生会骨干"、"优秀干事"等多个荣誉称号,表彰覆盖了各个层次,激发了同学们工作中比学赶超的热情。定期组织部门间工作交流,及时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共同进步。
三是创新责任管理机制。学生会将各项任务分解到部门,明确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主席为连带责任人,凡出现工作失责、不能按期、保质完成工作任务的,必须在部长会议上讲明原因,深刻反思,提出可行的补救办法。部门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干事人员,对每个干事的工作完成情况,由部门负责人认真记录,量化考评,适时通报。
二、重抓学生活动开展,在提升工作实效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抓好校园文体活动。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校园文体活动。两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苏州大学读书节、两岸诗歌对话文学主题沙龙、家书征选、汉字英雄、"启航·筑梦"系列培训、"交换空间"宿舍设计大赛等特色文体活动,为同学们展示青春风采、展露似锦才华、展现昂扬风貌搭建了广阔平台。
二是着力抓好青年公益活动。为了增强同学们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意识,我们坚持把开展各类公益志愿活动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两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极简生活"、"减噪取静,和谐校园"等系列公益活动,长期开展独墅湖图书馆志愿工作、吴中聋哑语训学校志愿工作、博爱学校义工、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进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活动,既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公益意识,又扩大了我院学生工作的社会影响。
三是着力抓好素质拓展活动。为了帮助同学们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名人故居大搜索"、"古韵苏州"、"金鸡湖徒步"、"奔跑吧,同学"等以"三走"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引领同学们走出书斋,开阔视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先后组织开展了"茶清心,酒浓情——传统茶酒文化推介"、传统诗词大赛等特色文化活动,引导同学们回归传统,关注国学,夯实基础,提升素养。
三、重抓对外交流协作,在扩大工作影响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校际交流。今年3月,我们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团学联合作举办了世说·心语——第八届华语原创文学大赛,面向华语地区征集原创小说作品,目前征稿正在火热进行之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是加强院际交流。两年来,我们先后与社会学院、凤凰传媒学院等十余家学院联合举办了近二十场学生活动。其中与社会学院合办的"字铭山海意,墨染风骨魂"——汉字书写大赛、与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举办的文纳好声音,在校园内获得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对我院学生会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加强院内交流。两年来,我们坚持与文学院社联、科协、新闻中心及各社团携手开展学生工作,先后合办了11场学生活动。其中,与社联合办了5场活动,与科协合办了4场活动,与新闻中心合办了4场活动,与各社团合办了5场活动,在院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有效促进了学院各项工作的良性开展。
四、重抓组织自身建设,在建强工作作风上下功夫
一是注重政治学习,严把工作导向。我们坚持利用主席团会议、部长例会、部门例会、主题活动等会议和载体,组织学生会成员学习政治理论、校纪校规、学生工作相关要求,不断提升学生会成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自身形象,确保大家始终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
二是坚持从严要求,锻造过硬作风。我们对学生会成员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配套工作制度,目前,日常例会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材料上交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都能得到切实有效执行,既实现了学生会的规范化管理,又锻造了学生会成员过硬的工作作风。
一、常规工作组织、协助安排好重大公益活动、行政例会、宫务会、教师会等,保障单位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做好各类会议记录。立足全局,注重与培训、活动、财务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沟通,从而确保整体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呼声和关切,忠实地向领导反馈信息,并对各种动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当好参谋助手,服务主任决策,并向教职工及时传达贯彻单位决策,加强督办检查,促进各项决策的落实。做好办公室日常行政事务工作。完成单位的目标制定、管理、督促工作和年终目标自查报告,组织教职工填写事业单位聘任合同书和签定好安全责任书。做好法定节日、寒暑假的值班安排工作,督促检查上级和单位领导部署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传达领导指示,反馈各种信息,做到了快捷和实效,保证上下政令畅通。在宣传工作上,坚持围绕我宫的中心工作,从提升单位的知名度,推进招生培训的宗旨出发,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年来,加强与媒体沟通,配合各部门进行宣传,在《市日报》《三江都市报》《广播电视报》“市电视台”宣传报道12次。通过宣传,扩大了影响,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加强了活动信息的报送工作,在市教育城域网上挂信息近62条,在中国宫协网站上信息58条,在省青少年活动阵地网站上信息63条(截止11月20日)。按照宫内的工作要求,做好征稿、排版、文字审定、版式设计、编辑工作,全年共出版简讯2期,每期4个版面,内容丰富,有工作的新举措、工作动态、大型的活动、单位和师生的获奖、培训班公益活动等等。并发至有关领导和兄弟单位及每个学员。及时报道我宫工作动态,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强化社会对青少年宫的了解。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宣传橱窗、宣传条幅配合单位各类活动开展,宣传单位办学成果,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市教育年鉴所需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报送工作。认真做好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单位交流以及职能部门同志的检查、调研、来访接待工作。
二、人事工作及时办理法人年检、验资报告、一年一度的核编、每个教职工的社保、医保等系列工作。认真做好了教师职评工作和调薪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1名教师的晋升材料的展示、整理、审核、上报、聘任等系列工作;制定了09年招聘、招考人员的资格认定条件,完成了2人的考核招聘、1人的考试招聘的各项工作和相关材料;完成了1人的转正定级的相关材料;办理了1名教师的退休手续,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按照上级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专业技术结构比例表、年事业单位人员统计表、年招聘计划一系列表、岗位设置方案、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花名册、市青少年宫教师津补贴发放方案等各类表册100份左右。组织完成了职工的年度考核工作,整理上报考核汇总表和结果登记表。
三、档案、社区工作
1、做好了档案归档工作。及时做好文件的收发、登记、整理、立卷、归档工作,方便有关人员查阅,查阅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必须领导批准,作好借出、归档登记工作。
2、做好了报刊杂志订阅收发工作,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年度党报党刊和各类报刊订阅任务。
3、认真做好单位及师生的获奖情况的登记、奖证收集、年终汇总工作,为单位的目标考核提供有力的依据。考勤的月汇总和公布、年汇总的工作做到准确无误。
4、加强与社区联系,按照要求年初与社区签定好计划生育、卫生、综治等工作的目标责任书,制定好各类计划和年终写好各类总结,及时向社区上报信息,尽职尽责地搞好了社区工作。
四、工作中的反思及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不断增强责任感;加强办公室的管理,规范办事程序,确保工作无差错。
2、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做好单位的规章制度、决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增强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