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

第1篇: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绿色营销;房地产;低碳;环保

一、房地产绿色营销的概念

关于房地产绿色营销的概念,现在还没有权威的定论。笔者在多年的研究分析,查阅大量文献以及走访实践专家的基础上,将定义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稳定为目的,通过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将健康、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贯穿于房地产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安装、销售乃至开发完成后小区物业管理等诸多环节中的绿色营销组合手段来满足绿色消费者对绿色住宅的绿色需求,以实现社会效益、消费者效益和企业效益的三者协调统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面临的问题及障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也纷纷采用了绿色营销的策略,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绿色营销策略,它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的在我国大地发展起来。但是,不可忽视绿色营销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一般说来,表现在以下几点之中:

(一)激励与约束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政府对于实施了绿色营销的企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还比较欠缺。管理学上指出,企业拥有“经济人”的本质,所以他们无利而不往。根据这一原理,要想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约束机制以及政策支持,使得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最佳状态。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的有关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二)房地产企业对“绿色营销”内涵理解不到位

这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方面,目前我国不少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开发时片面的把“绿色产品”当成了“绿色营销”的全部内涵。他们只重视环保建材的选择以及绿色施工的管理,而忽视了从项目拿地开始直至最后交付使用及其物业管理这全过程的“绿色营销”。第二方面,有些房地产企业披着“绿色营销”的外衣,仍然用着传统营销的方法。只是以用广告宣传“绿色营销”作为噱头,以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究其根本还是在用以前的旧方法。

(三)房地产企业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

我国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几乎都是遵循“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的模式在经营,技术落后、设备落后、管理水平落后。特别是资金和绿色营销的技术方面是处于瓶颈地步。并且,实施“绿色营销”是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的,很多企业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太多,所以造成我国企业没有足够的人才、技术去发展“绿色营销”。

(四)消费者对于“绿 色营消费”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大部分居民对住宅的要求还停留安家的水平上;再加上政府对环境保护宣传不到位,使得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十分薄弱,给房地产绿色营销的推广、实施带来较大的难度。

三、解决我国房地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问题的策略

针对我国房地产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必须由企业牵头、结合教育、培养消费者、以及政府等相关组织的培训,才会取得举足轻重的效果。总的来说提供以下参考解决的思路 。

(一)房地产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房地产企业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绿色营销观念,在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中,充分把“绿色营销”的核心思想落实到位。从“绿色设计”、“环保施工”、“绿色销售”等各个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让项目更加低碳环保符合绿色营销的要求。而且,充分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很好的遵守国家关于低碳节能环保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做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建立于完善技术标准

房地产绿色营销发展的核心是要有低碳技术作为支撑,关键是要通过技术创新以及建立完善的低碳技术体系,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消费方式发生转变 。

(三)对房地产产品进行“绿色”认证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社会大众的认可和青睐,就必须要努力的去得到相关部门(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房地产企业联合会等)的“绿色产品”的绿色认证。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四)对“绿色消费”思想的培养

社会大众是“绿色营销”的最后一个环节,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来检验企业“绿色营销”的成效。因此,企业必须把对消费者关于“绿色营销”的宣传、教育与引导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坚持不懈的抓下去。争取让消费者把“绿色营销”的理念深深植根于脑海,进而使其在消费的过程中自觉的把自己的消费行为与环保低碳的理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五)政府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步伐

目前我国应该根据具体的国情针对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为其提供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相关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时也鼓励更多的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不但如此,而且我们还可以遵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先进的法律规则制度,来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和法律。

(六)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虽然不直接参与“绿色营销”,但却起着政策指向和规范市场的调节作用。因此,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进行市场调节:利用对未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课以严格的环境税,对于实施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来迫使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在全国或者重点区域选择试点企业在全行业树立标杆。通过榜样的力量把“绿色营销”的理念及实施行为向更多的企业推广。

参考文献:

[1] 杜继勇.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商贸,2011(14).

[2] 邵继红.我国房地产业绿色消费行为及营销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7).

第2篇: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消费者教育 饭店经营管理 实践途径

一、消费者教育的涵义和内容

(一)消费者教育的涵义

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就展开了关于消费者教育的相关研究。Rosella等认为消费者教育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管理资源,采取行动并影响消费者决定的过程。我国学者赵晷湘认为,消费者教育是指对消费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有关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21世纪,信息资源已成为在世界各个经济领域和生活领域最珍贵的资源之一,因此,消费者教育的涵义可进一步概括为:消费者教育是引领消费者获得高质量的消费信息资源,使消费者作出有价值的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从而产生积极的经济与社会影响的一种行为和活动。

(二)消费者教育的内容

一是健康的消费理念和方式教育。通过消费者教育, 帮助消费者树立健康、时尚、高雅、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杜绝奢侈与浪费, 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倡导能够提升消费者个人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消费行为和活动。

二是消费知识和消费技能的教育。消费知识和消费技能的教育,可帮助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商品的有关信息,学会商品质量鉴别的基本方法,获得包括消费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等在内的消费技能的提升,获得正确使用、充分利用和正确维护消费品的能力。

三是消费权利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教育。随着消费者消费经验的累积以及政府部门、大众传媒等对消费者的引导和帮助,消费者的权利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增强,但仍然有部分消费者对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不甚了解, 或者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不清楚维权的方法和途径, 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常消费活动,无法使消费者获得完美的消费体验。因而加强对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的教育, 不仅对消费者本身的消费行为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整个消费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是个人审美能力和文化价值观提升的教育。在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背景下,消费行为究其根本已成为一种文化和心理行为,消费者从消费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而消费者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价值观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消费活动的质量和消费体验,消费者教育要培养消费者通过消费获得个人审美能力和文化价值观的提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消费文明的不断进步。

二、饭店经营管理中消费者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创建环保、健康、节约、安全的绿色饭店

通过消费者教育, 倡导宾客放弃使用一次性的客用品、节约饭店的水、电、气等资源、学会正确的垃圾管理和能源管理的方法、使用和购买健康的客房和餐饮饭店商品等, 从而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认同并积极参与绿色饭店的创建工作。饭店还应努力通过创建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使用健康环保的设施设备、提供相应的替代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措施,确保宾客获得高质量的消费体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环保的绿色消费选择。通过对宾客的理念引导和行为建议, 使创建环保、健康、节约、安全的绿色饭店的行动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饭店产品的全面营销和提高饭店服务质量

饭店应通过消费者教育挖掘消费者潜在的消费需求,使消费者尽可能选择饭店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使宾客产生对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欲望,有利于饭店产品的全面营销,加深了宾客对饭店产品的印象,也挖掘了饭店产品的深层次价值。同时,对宾客进行消费者教育,还会促进饭店服务质量的提高,使饭店获得更高的美誉度。例如,在宾客离店结账时向宾客发放意见调查表,征询宾客对饭店产品和服务的意见与建议,宾客通过回忆、感知、理解、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对饭店产品进行质量甄别和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意见和建议,不仅使宾客获得了消费经验的累积,而且也有利于饭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有利于保障宾客权益和维护饭店声誉

饭店应努力为宾客营造一种安全、温馨、舒适的消费氛围和环境。例如,在客房门后张贴的火灾逃生路线图、逃生方法与技巧,以及在电梯、楼梯、泳池等宾客活动密集地带张贴的各种安全警示和提示等。通过实施消费者教育,使宾客获得关于人身和财物安全保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宾客的安全。

在消费过程中,当宾客自身的权益受到损害时,饭店也应向宾客提供有关自我保护和消费维权方面的教育。例如设立畅通的投诉渠道,向宾客告知投诉电话或其他的投诉途径等,不仅保障了宾客的权益,也使饭店获得了宾客的信任,维护了饭店的声誉和形象。

(四)有利于饭店形象的树立和企业文化的弘扬

宾客消费饭店产品更多地是消费一种文化产品,获得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例如,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的“微笑服务”、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亚洲式殷勤待客之道”、喜达屋酒店集团的“明星服务”等,这些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的企业文化精髓和独特的企业价值理念,在宾客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消费者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传播和弘扬了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获得宾客的理解与认同,在宾客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三、消费者教育在现代饭店经营管理中的实践途径

(一)向宾客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提供绿色饭店产品

向宾客推行绿色居住和生活理念,大力倡导低碳和绿色生活,对支持并参与绿色饭店创建的宾客给予一定奖励。饭店还应通过建设绿色居住环境、提供绿色饭店产品等,保证宾客获得完美的消费体验。例如,推出健康美味的素食餐饮产品;提倡宾客多参加运动锻炼,早锻炼活动;倡导绿色交通方式如提供自行车租赁等。

(二)向宾客开辟获取饭店消费信息和知识的多样化渠道

开辟多种渠道,向宾客传达饭店产品的信息、传授有关消费知识。例如,在客房内放置饭店服务指南,向宾客介绍饭店各部门的产品;举办“透明厨房”活动,让宾客通过参观厨房的环境和厨师的操作了解餐饮产品的出品过程,还能现场学会菜肴的烹制方法;举办异域餐饮美食节,传播异域饮食文化;举办主题迷你培训班,为宾客传授丰富的生活知识。

(三)建立健全宾客反馈与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宾客反馈与评价体系,提高宾客对饭店的认知度,有助于其日后作出更加理智的消费决策,同时也促进了饭店服务质量和美誉度的提升。例如在客房内放置调查表,调查与收集宾客对客房评价和感知的相关资料;在餐厅内放置打分表,使宾客对菜品质量、餐厅环境、服务质量或厨师水平作出评价与判断;鼓励离店宾客在饭店网站上分享自己的住宿经历和体会,或给予相关评价,从而为其他潜在宾客的消费决策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建立“神秘宾客”制度,收集神秘宾客对饭店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信息与资料,有助于饭店进一步改进经营管理。

(四)设立“问题解决中心”和跟踪调查员

宾客在饭店住宿期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饭店协助解决。设立统一的“问题解决中心”,告知宾客服务电话和服务地点,可派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常驻,帮助客人联系相关人员解决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投诉处理中心, 设立专门的跟踪调查员, 就宾客问题的解决情况和投诉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确保及时有效地解决宾客的问题和投诉。同时回访宾客,再次收集和处理宾客的意见。

(五)完善饭店标识系统的建设

饭店标识系统包括指示系统、警示系统、说明系统和温馨提示系统四大部分,不仅包括书面标识和提示系统也包括口头提示系统。其中指示系统主要是向宾客说明饭店内各服务场所和设施的方向和位置,向宾客标明饭店内部交通线路;警示系统主要是提醒宾客注意保护自身的人身和财物安全以及提醒其他需注意事项;说明系统主要是向宾客说明饭店提供的服务项目的内容、服务时间、收费情况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说明等;温馨提示系统主要是向宾客提供一些生活指南以及向宾客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完善饭店标识系统的建设,是实践消费者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凸显了饭店服务的细节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①丁世和. 论新形势下的消费者教育[J].消费经济,2004(1)

②姚海琼,曹又波.国外消费者教育理论研究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10(1)

③尹世杰. 关于消费教育的几个问题[J].消费经济,2004(1)

第3篇: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绿色酒店;调研分析;生态文明;两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00-02

引言

随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人们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国政府在“十”的报告中也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酒店作为人口集中、资源消耗很大的场所,应积极倡导环保、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国际上把绿色酒店称为“green hotel”,也可称为“eco-efficient hotel”,意为生态效益型酒店。绿色酒店是指那些为顾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既符合充分利用资源、又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有益于顾客身体健康的酒店,绿色酒店实行低碳发展,倡导绿色消费。中国也在积极引导酒店实施绿色发展,比如2010年修订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的星级标准中,特别强调“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尽管如此,中国酒店业实施绿色发展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创建绿色酒店需要政府、酒店、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努力。酒店实施绿色发展需要得到员工的认可与支持,并通过员工的行动来体现。

一、酒店员工对绿色酒店的认知度的市场调研分析

(一)样本描述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通过留置调查问卷和面谈的方式进行,调研的时间为2012年5—6月。本次调研访问的对象是酒店员工,在武汉市场上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酒店,分别是纽宾凯国际酒店、武汉美联都市酒店、喜瑞得大酒店、武汉沌口长江大酒店及武汉金凯东亚酒店。具体如下:纽宾凯集团(武汉)有限公司纽宾凯国际酒店,该酒店属四星级酒店,该酒店目前已实施绿色发展,客房总数(折合标准间)283间,员工总数为325人,该饭店属连锁饭店;武汉美联都市酒店,属四星级酒店,客房总数(折合标准间)355间,员工总数为360人,该酒店已实施绿色发展;武汉沌口长江大酒店,四星级,客房总数(折合标准间)159间,员工总数为180人;喜瑞得大酒店,准四星,员工总数200人,已实施绿色发展;武汉金凯东亚酒店发展有限公司,客房总数(折合标准间)162间,员工总数为85人,属经济型酒店,正逐步实施绿色发展。为了保证样本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还到武汉的其他酒店进行了调研,通过面谈访问的形式了解酒店绿色发展的状况,这也构成了调研结果的组成部分。关于酒店员工对绿色酒店的认知度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3份。

(二)酒店员工对酒店绿色发展的认知度调研分析

1.员工对绿色酒店的认知度不高。在调查中 50.5%的员工对绿色酒店仅仅是听说过,34%的员工完全不了解,比较了解的占14.6%,完全了解的占1%;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员工对绿色酒店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2.员工了解绿色酒店有多种途径。在调研中25.2%的员工是通过酒店工作、培训这种途径来了解绿色酒店的,31.1%通过学校学习,22.3%通过媒体来了解绿色酒店的,此外还有通过到酒店消费、网络等途径知晓绿色酒店的,但所占的比例较低。

3.员工比较支持酒店的绿色发展。在此次调查中44.7%的员工认为非常有必要发展绿色酒店,40.8%的员工认为有必要,11.7%的员工认为无所谓,不清楚或不必要的占2.9%。

4.如果酒店进行绿色改革使工作增多或工作程序更复杂,员工持有的态度。在调研中7.9%的员工认为不行,51.5%的员工认为取决于是否增加工资,40.6%持无所谓的态度。

5.关于发展绿色酒店的关键因素。38.8%的员工认为是政府,25.2%的员工认为是酒店管理层,其次分别是公众、酒店员工、环保组织,所占比例依次是15.5%、11.7%、8.7%。

6.关于创建绿色酒店时遇到的障碍。61.2%的员工认为最大的障碍是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22.3%的员工认为是科学技术不成熟,13.6%的员工认为是酒店管理企业不支持,5.8%的员工认为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从员工的视角促进酒店绿色发展的措施

1.营造绿色氛围,增强员工创绿意识。员工的绿色意识和酒店的绿色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会促进或阻碍酒店的绿色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酒店绿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但在本次的调研中发现,有些酒店员工对绿色酒店的含义、创建绿色酒店的意义还不清晰,“绿色”还没有深入员工的意识中。“绿色”不仅针对客人,不仅是酒店设施的问题,更多的是员工的行为问题,因为绿色酒店的创建需要员工的行动来体现。比如,在本次调研中的喜瑞得酒店,酒店减少了一次性的垃圾袋的使用,改用美观、时尚不用垃圾袋的垃圾桶,但每次要清洗垃圾桶,这无疑增加了客房部员工的工作量,在开始实施时,确实遭到了员工的抵制,但通过开导与教育,最后员工还是接受了这种方式。因此,增强酒店员工的绿色意识,使酒店形成绿色的文化氛围,能更好地创建绿色酒店。

2.加强员工的绿色培训。作为酒店的工作人员,应该知道绿色酒店的内涵,创建绿色酒店的意义,同时结合酒店的实际,思考如何给顾客提供丰富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但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员工对绿色酒店的认知度不高,因此应加强酒店员工绿色知识、绿色服务技能的培训。首先,学校在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绿色酒店方面的知识应有待加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举行与绿色酒店有关的知识讲座,或者把绿色酒店的内容融入到有关课程之中,使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毕业之后在酒店工作时能更好适应酒店绿色发展的需要。其次,酒店应加强员工的绿色培训,提高员工的绿色服务技能。作为酒店的员工应引导顾客重视环保,进行理性消费。比如餐厅员工在介绍食品时,推荐绿色食品和饮料,力求经济实惠,客人点得过量时,温馨提醒,避免资源浪费;餐后积极为客人提供打包服务,不浪费食物等。使员工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理解和掌握什么是绿色服务,如何提供绿色服务,逐步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在工作中使这种理念转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3.酒店高管对酒店的绿色发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实行绿色发展,首先酒店高管要重视,否则很难发展下去。绿色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员工的培训、绿色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酒店的宣传等,这些都需要酒店高管的支持。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要倡导绿色消费,也要将绿色发展作为制度来要求全体职工,并营造整体的绿色、节约氛围。比如,有的酒店形成了“酒店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酒店的高管担任,形成了由管理者推动的模式,来促进酒店的绿色发展。

4.注重日常管理,完善酒店绿色发展的相关制度。创建绿色酒店一定要得到酒店的领导层的支持与重视,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酒店绿色发展的措施方案,使节约资源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注意不断创新管理流程,即把成功的做法,员工的合理建议,运用到日常管理流程中去,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本次调研中的喜瑞得酒店,注重绿色管理,促进酒店的绿色发展:首先,以降低能源成本和实现企业社会价值作为企业经营目标,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低碳经济责任制度,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节能意识,树立全面节能、全员节能的新理念;其次,将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饭店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对外塑造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树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饭店新形象,对内实施成本管理战略,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评价体系、考核制定、奖惩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降耗活动。

5.实行员工奖惩计划。酒店实行“绿色环保”奖励计划,鼓励员工提绿色建议,对实施环保计划表现积极、确有实绩者将其事迹列入员工档案,作为奖励和晋升的参考依据。通过定期阶段性评估和举办表彰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励员工奋发有为;同时对浪费资源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使员工明确绿色环保是员工的责任和义务。酒店还可将对酒店绿色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登载在饭店或(集团)公司办的报纸或杂志上,以资表彰,这都是对具有绿色意识的人员业绩的认可,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6.提高员工的绿色服务技能。创建绿色酒店,要注意资源的节约,减少资源浪费。酒店员工在提供服务时还是要注意技巧和方式,有时还要顾及客人的感受。比如,服务员在给客人点菜的过程中,适时向客人推荐当前餐饮部推出的绿色食品,提醒客人适量点菜,并向客人征询相关意见。当发现客人人数只有一二位时,可主动提出是否要半例份量菜肴,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客人用餐完毕时,要委婉地询问客人是否需要提供剩余食品的打包服务和存酒服务。员工的绿色服务技能需要酒店给予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7.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为实现酒店的绿色发展,管理者要把绿色观念纳入到酒店的企业文化和日常管理中去,使员工认识到节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从日常的工作行为中体现出来。由于员工的服务态度、效率等不好量化和监督,因此只有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员工才会有良好的心态去工作。加强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使得员工能够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存在以及酒店对自己的重视,进而激发员工对酒店的高度认同感,并进而消除员工在工作中所碰到的许多不愉快情绪,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行为与酒店的目标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 余丹.关于饭店服务理念转型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19).

[2] 刘秀丽,刘亚玲.创建绿色酒店遇到的问题及改进的策略分析[J].江苏商论,2012,(9).

[3] 张传统.体验经济时代酒店人性化设计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2).

第4篇: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采购;环境保护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改革趋势的不断增强,政府采购制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在政府采购快速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势不容忽视,就是政府采购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不断朝着与环境、人类更友好、更和谐的方向发展。政府绿色采购就是指政府在依法采购规定的产品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环境标准、评估方法和实施程序纳入并贯穿于整个政府采购体系之中,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确保采购到环境友好型产品,以推动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

由于环境问题所具有的社会共同特征,决定了其必将成为人类购买活动所涉及与影响的一个重要领域,合理利用政府采购行为可以有效地调节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明确提出“有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推动政府采购政策改革,积极开发、采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2004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性国际绿色采购会议签署了《Sendai绿色采购宣言》,强调了利用采购的影响力为低污染产品和供应商创建市场的重要性,鼓励各国政府机构积极实施绿色采购计划,提出要建设国际绿色采购网络,以便加强国际交流。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在积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组织也相继成立了绿色采购联合会,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大公司也自愿实施绿色采购活动。政府绿色采购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已开始成为世界性趋势。

1.政府绿色采购的必要性分析

政府采购目标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内容,可分为财政性目标、政治性目标、市场性目标和政策性目标。其中政策性目标主要包括保护民族产业、促进就业、保护环境、稳定物价、扶持落后地区发展等。1969年美国行政会议指出,政府采购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的基本手段,是政府解决贫困、种族歧视、浪费资源、环境破坏、经济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政府绿色采购在深刻诠释了政府采购社会政策性目标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政府采购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位一体”。

1.1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经济效益

现阶段各国政府采购规模不断增长,对社会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益加深。据统计,欧盟各国政府每年采购额约1万亿欧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购额已达到14万亿日元[①]。我国自实施《政府采购法》以来,平均每年以近500亿的采购规模递增。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基本手段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其采购产品的数量、品种、频率等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公共财政政策的变化趋势,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从而在宏观上达到调节国民经济的目的。政府绿色采购的内涵非常丰富,范围几乎覆盖了政府办公的所有领域。政府招标文件中已明确规定某些产品必须达到最低环保和节能标准,而对某些产品的标准规定则只体现了政府鼓励的倾向性意图。政府根据环保产业政策和经济技术政策,认为需要给予一定扶持的新兴产业或项目,在政府采购招标方案中会倾向多考虑它们的产品,这样既可注入财力,又可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鼓励、刺激环保企业发展,而且通过制定适应政府需求的弹性采购计划,可以调节部分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可见,政府绿色采购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其采购行为既会影响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消费取向,也会影响商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行业的发展取向。政府只要将环境准则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必然会对市场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供给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正是许多国家将政府绿色采购作为调控宏观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原因。

1.2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发挥环境保护的导向作用——环境效益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世界各国也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购领域。政府采购一项重要的政策性目标就是保护环境,政府可以利用采购的规模优势和采购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绿色消费的导向作用,落实政府保护环境的政策意图,积极引导改变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合理配置、利用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首先,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影响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肯定会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的绿色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尽可能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其次,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培养扶植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有效地促进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发展,进而形成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生产体系。再次,政府绿色采购对普通消费者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倡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减少因不合理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而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据联合国统计署调查,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②]。尽管这些国家的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绿色采购在其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最后,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政府采购程序,如运用电子技术,包括电子邮件、电子信息交换等,采购信息并在网上完成部分或整个采购过程。这样不但解决了传统采购方式中难以克服的时间和空间问题,使得采购活动更加灵活、高效,更为重要的是大幅度降低了采购成本,尽量减少了资源浪费。

1.3政府绿色采购可以充分体现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效益

政府采购具有非盈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政府采购行为以实现其政府职能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提供某种使用或服务。同时,社会公共利益原则是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和履行的特殊原则之一,政府采购活动必须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就是其重要体现。首先,采购人应当在某些产品的招标信息时,明确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其次,采购人应对供应商的业绩、信誉、技术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资格审查,选择满足其确定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供应商的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保护,不能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再次,决标评审委员会有权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把破坏环境资源、不利于环境资源保护的供应商淘汰出局,有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和尊重社会政策的企业作为中标人。最后,采购人有权在与中标企业签订的采购合同中,要求中标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并且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采购合同有违社会公共利益时,政府采购双方当事人应当变更、中止或者终止政府采购合同,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外,环境保护还是保护民族工业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都以保护本国环境资源为由,积极设置绿色采购非关税壁垒,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为了更好地体现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公正性和规范性,1994年达成的WTO《政府采购协议》(GPA)明确界定了一个关于政府采购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多边框架,希望缔约方能够实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更大程度的自由化,改善并协调世界贸易再造的环境,同时希望随着政府采购竞争的扩大,加强透明度和客观性,促进政府采购程序的经济性和高效率。

2.构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等。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以上两条是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最直接、最明确的法律依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采购管理办法也有相关规定。如《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采购中心和采购人应当优先采购低耗能、低污染的货物和工程。2004年,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了我国首份政府节能采购清单,并列举了汽车、电脑等8类100多种政府优先采购的节能产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可见,我国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已经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有关内容,但只是散见于若干规定中,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未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和政策计划,也就是说在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体系中还缺少对绿色采购的明确规定,导致了在绿色采购执行过程中缺乏强制力和可操作性,造成了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为进一步适应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本文认为,我国已具备了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应在借鉴国外政府绿色采购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自己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2.1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

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为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环境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鉴于以上形势,国家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要求必须改变原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技术方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商品和服务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影响。而可持续消费既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国内外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看,政府绿色采购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的四个切入点之一,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绿色消费模式,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措施和突破口。

第二,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已有规定,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中,为完善绿色采购法律体系创造了有利时机。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目标,一些单行法和地方性法规已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内容,实际运作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再有,我国《政府采购法》已实施四年多,有关实施细则和制度正在酝酿完善过程中,这对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是个难得的机遇,可以此为契机,抓紧制定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者从长远讲,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法》,为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第三,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的广泛实施,绿色采购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培育了良好的市场条件。1993年,为响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全球“生态标志”运动,我国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和认证制度。环境标志计划较好地配合与支持了环境保护事业,在产品绿色标准制定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方面紧跟国际同类标准发展趋势,积极完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确保了我国环境标志标准技术逐渐成熟。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包括了环境保护国际履约类、可再生回收利用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类、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类、保护人体健康类和节约能源资源等六大类,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既培育了绿色消费市场,促进了绿色技术和清洁技术发展,又扩大了绿色采购产品的市场规模。迄今,我国已批准颁布环境标志标准56项,1000多家企业,18000多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认证,形成了700亿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③]。

2.2构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几点建议

2.2.1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明确政府采购环境政策目标

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还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加拿大《环境责任采购法案》要求政府使用环境标志产品;日本和韩国则分别制定了《绿色采购法》和《鼓励采购环境友好产品法》;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都在有关法律中对政府绿色采购作了明确规定。可见,通过立法强制推行或鼓励政府绿色采购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可为实施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此外,各国确定政府采购保护环境资源的政策目标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政府采购法中,有的是在环境保护法中,还有的是通过专门的行政法规进行明确;有些国家的环境政策目标是强制性的,有些国家只是指导或鼓励性的;有些国家对实现环境政策目标已经确立了具体的实施机制,有些国家仍停留在倡议阶段。目前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且这些规定仅反映了政府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没有具体的实质内容,作为支持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法律依据远远不够。因此,现阶段可考虑在已有的政府采购大框架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办法,进一步明确绿色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完善和细化目前的政府采购法。当然,从长远来讲,还是要制定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定和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2.2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公开绿色采购的环境信息

制定绿色采购标准、绿色采购清单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则是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清单的重要基础。许多国家为了方便核查和审计,将环境标志产品作为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指南的基础依据,要求选择政府采购涉及的优先领域,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并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如德国“蓝色天使标志”、日本“生态标志”等。环境信息是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指南、产品清单的重要依据,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可以增加政府绿色采购的透明度,便于相关部门监督和管理。日本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较为完善,其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注重环境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即积极获取有关产品生产和出售企业的环境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范。我国可根据已实施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合理选择政府采购所涉及的优先领域,制定合理、完善的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便于采购者科学、有效采购。同时,可建立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系统网络和公开制度,及时公布政府绿色采购的实际执行情况,方便采购人和供应商了解和掌握相关绿色信息,进一步拓宽和畅通绿色采购的信息渠道。

2.2.3完善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健全绿色采购评估和监督机制

政府绿色采购必须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实现政府采购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关于改善公共采购的环境表现的议会倡议》中建议各国政府:①以符合成员国的竞争和其他相关国内政策,以及他们的国际义务和承诺的方式确定自己的绿色公共采购政策。②采取具体步骤以确保将环境准则纳入到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当中:③提供合适的政策框架将环境要求和价格、性能等要求以其纳入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中;④引入财政、预算和审计等手段来确保公共采购的政策和实践考虑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⑤为参与公共采购和使用的政府人员,包括那些指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的人员、负责采购的人员以及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人员提供信息、培训和技术支持;⑥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工具,以帮助各级政府可以实行绿色公共采购;⑦传播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和鼓励绿色公共采购的决定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和利益;⑧建立相应的程序来确认符合绿色公共采购要求的产品和服务;⑨鼓励建立测量和追踪绿色公共采购进展和结果的指引;⑩评估绿色公共采购政策,以确定它们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可见,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体系中,除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采购信息的获取和公开制度外,合适的政策框架、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等也非常重要。比如,为了实现政府绿色采购,采购人在做出采购决定前,必须考虑产品、服务或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比较不同产品、服务或工程在环保性能上的不同,评估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成本等环境因素等。我国《政府采购法》目前就缺乏对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性能和环境影响进行鉴定及评价的制度,更未建立起产品和服务周期的环境影响的档案和资料库。因此,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的重点应该放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以及绿色采购的监督、报告和追踪系统上,并探索建立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制订强化购买政策来推动绿色采购发展,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和评价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进展和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①③陈燕平.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引领可持续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2005年循环经济与绿色营销战略研讨会材料.

②赵英民.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环境保护,2005.8.

参考文献:

[1]李挚萍.经济法的生态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92-200.

[2]何红锋.政府采购法详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6-186.

[3]王小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初探[J].法学研究,2000,(1):80-94.

[4]陈兆霞.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3,(2):56-62.

第5篇: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

一、有关的国际、国内背景

据统计,美国上世纪90年代,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占工业总产值的12%;意大利在化学工业方面,正在进行一个耗资100亿美元的重建计划;英国电力公司为了达到欧共体SO2排放指标,计划耗用70亿美元的防治费用。美国杜邦公司总裁曾说:“一个公司要继续处于领导地位并保持之,必须在环境保护方面胜过他人”。

2002年8月联合国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世界首脑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重新认识了全球的发展问题,不再将环境与发展看作对立的两面,而是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问题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缺一不可三大支柱,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并将倡导实现社会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产生的方式、保护资源、消除贫困确立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首要目标。其中,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根本改变社会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方式,号召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广大消费者将环境资源的因素全面的纳入经济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建立全新的经济绿色核算体系。

国内的绿色GDP催生绿色会计形势发展,当前国家树立和倡导的绿色GDP科学发展观,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基础及出发点。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核算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负荷,这实质是选择了一条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的企业生产和价值实现不过是中国建立的新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中国绿色GDP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啊应联合国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世界首脑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倡导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的最好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践版。

二、绿色资本理论的产生及概念

“污染者付费政策”是目前国内外绿色资本运用的一种强制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1972年5月,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BCD)环境委员会在《关于环境政策的国际经济方面的控制原则》中提出的“制污者支付原则”(PPP),得到人们的普遍承认和接受,成为环境保护的主要经济手段。1979年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即:“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要按照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按规定收取排污费”。1982年,国务院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对排污费的征收作了具体规定。污染者付费政策是创立绿色资本核算理论基础。

三、我国绿色循环经济核算现状

我国绿色循环经济核算目前仅限于少数专家教授的课题研究阶段,其理论和实践与国际比较滞后。我国绿色循环经济核算由于缺乏理论和实务指导,企业对由于利用“三废”、环保设备及开发节能与防治污染技术的所得而形成的资金节约,难以进行专门的环境收益确认,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与减免税有关的相关业绩评价和环境保护信息的披露。从我国绿色循环经济核算理论上讲,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显示出来的重要性,企业整体收益的计量核算资本化亟待解决。以绿色循环经济效益为主,实行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资本化核算,从我国绿色循环经济核算实务上看,如果企业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做得很差,将会受到包括罚款、赔付、停产、关闭等一系列的经济和行政处罚,企业的经济效益很难保证。相反,如果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则会享受到前述减免税等一系列鼓励。

四、绿色资本核算原则

第6篇: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

营造更加健康、宜人的空间是建筑发展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往往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付出为代价。20世纪中,在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当代人对未来的责任,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于是建筑的发展被赋予了绿色内涵。绿色理念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表达方式,绿色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实践,经常可以见到的表述是“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节能建筑或者可持续建筑”,但是绿色建筑不是简单强调可持续理念中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诉求,而是在协调建筑根本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符合建筑发展规律的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概念内涵,从而引领当代建筑实践的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的健康前提

发展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的核心是健康水平,健康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健康资源的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健康效果的显现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对社会的影响要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可以说健康资源积累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建筑品质的提高是健康资源积累的重要内容,中国解放后30年国民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2000年的114岁,主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这与建筑品质提高带来的健康条件改善密不可分。

2003年的“非典”疫情过后,建筑的健康性更加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集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单位制订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这个文件在强调建筑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把居住环境的健康性拓展到社会环境的健康性,涵盖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等四个层次。建设部和国家质监总局2006年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建筑健康性的重点关注,对室内的日照、采光、隔声、通风、空气质量和温湿度调节等内容设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

现阶段我国建筑发展的主要任务还集中在提高人们的居住和工作条件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必须以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为前提,作为当代建筑发展的标志,关注健康是绿色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绿色建筑的节约资源特征

全球能源的三分之一被建筑消耗,建筑节能是全世界关注的重点。我国目前既有建筑约400亿m2,年新增竣工面积约20亿m2,建筑既有量和新增量都是世界第一,建筑能耗占到全国社会商品总能耗的近30%,建筑节能成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领域,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等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大力推进节能建筑的发展。为了配合国家实现单位GDP节能20%的节能减排总目标,建设领域订立了到“十一五”期末,建筑节能1亿t标准煤的目标。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颁布,建筑节能被纳入到绿色建筑框架下,绿色建筑的节能特征受到了充分重视,绿色建筑几乎成了节能建筑的代名词被社会各界广泛借用。但是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不难看出,节约能源是绿色建筑节约资源内容的一部分,绿色建筑节约资源还包括节地、节水、节材等其他内容,尽管绿色建筑具有显著的节能特征,但是不能简单的将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混为一谈,所以说我国的绿色建筑具有包括建筑节能在内的显著的节约资源特征。

绿色建筑的环境保护特征

20世纪中叶以来,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人类的视野从关注资源枯竭扩展到保护生态环境上来。建筑用能排放的CO2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同时向大气排放大量SO2,NOX等污染物,建筑减排不可避免的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内容。

追溯绿色建筑的兴起,绿色建筑沿袭着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一路发展过来,所以生态环境保护在绿色建筑中不可避免的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于是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这两个词语往往被不加区别的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事实上在环境科学中环境与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的概念内涵,环境指以人为中心的外部世界,强调作用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生态环境着眼于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存在空间,侧重于自然界各种要素的平衡和延续。绿色建筑的环境保护特征包含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内容,不仅限于生态建筑内涵,生态建筑侧重于建筑关注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程度,主张贴近自然的生活和居住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而环境保护更加关注建筑对人的健康性保护,立足于建筑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绿色建筑综合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内涵,进而结合节约资源特征构成绿色建筑综合集成的概念内涵。

绿色建筑的人文精神

绿色建筑的发展表明人类的视野从建筑本身已经扩展到人类生存的整个环境,从当代人的建筑需求扩展到人类未来的发展需求,从致力于建筑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扩展到人文、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集成当代科学的发展成果,探索人、自然与建筑秩序的融合,架起沟通当代与未来、建筑空间与自然界的桥梁。

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是单纯建筑理念和技术的进步,而且是建筑人文精神的一次飞跃,阿莫里・B・洛文斯(Amory B.Lovins)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概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绿色建筑是利用先进技术,结合人的生理、精神现状以及理想进行的整体性建筑设计。所以说绿色建筑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综合发展、公平、合作和协调理念,从人文和哲学层面概括了新时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强调整体把握经济,社会和人文需要,以舒适、健康的生活为主导的同时,以最少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寻求综合集成的建筑解决方案,这些理念与当前指导中国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高度契合。

绿色建筑概念的一体化内涵

可持续理念下的建筑探索集中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个方面,包括节能节地建筑、自维持住宅、共生建筑、科技建筑、有机建筑,生态建筑、低碳建筑等等,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可再生资源利用,减少排放等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基于绿色建筑的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特征显著,人们往往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以及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等混为一谈,甚至多见于关于绿色建筑的专著。

总体上讲建筑对健康和舒适的追求是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付出为代价的,健康舒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诉求的碰撞促发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形成,绿色建筑理念将人们对建筑的健康舒适需求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进行一体化考虑,从而形成引领当代建筑发展方向的建筑理念,所以绿色建筑区别于单纯的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具有综合人居条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三大主题的一体化概念内涵。消费扩张时代的绿色建筑文明

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面临着消费不足、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的境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消费拉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着力的重点。报告显示,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中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5个、4.4个和2.5个百分点,消费的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中国经济的增长正在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可以预期,这种消费拉动的增长势头将持续推高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建筑消费市场在这种消费扩张趋势的推动下,过度消费的倾向初露端倪。

现有的社会分配结构下,社会富裕阶层往往把建筑作为炫耀财富和成就的舞台,使大面积、独立住宅、豪华外观、高档装修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并向整个社会蔓延,绿色建筑也被贴上高技术和国际标准的标签,成为迎合建筑贵族化倾向的工具。事实上建筑的过度消费产生的效益增量有限,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却十分巨大,与绿色建筑寻求居住消费和资源消耗协调统一的宗旨背道而驰。

绿色建筑是节约的建筑,不仅是单纯的节约资源,同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有限消耗、适度消费、自我克制等理念是绿色文明的精髓,在消费扩张的时代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适度国际化视野

中华文化自古不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有限消耗,适度消费、自我克制等生存观在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构建具有东方精神的绿色文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西方国家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民生活富足,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特定的前提和条件,既是顺应人类发展的需要又是西方国家主导世界潮流的工具。由于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不同,中国如果照搬西方的框架和模式,发展将步履维艰。中国作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经济实力正在蓬勃增长的东方大国应该具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观。

西方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是在居住条件得到全面满足,建筑技术和材料应用技术相对先进,新增住宅需求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制定的,照搬西方的方法和标准推广中国的绿色建筑将使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付出极高的代价。中国绿色建筑的推广必须坚持适度国际化的方针,参考西方国家的技术、方法和体系,结合中国的文化理念和发展实际,实行国际化视野下的本土化。

第7篇: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绿色食品营销组合辽宁省

绿色消费是21世纪食品消费的主流,我国大众化的绿色消费正在快速形成和壮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绿色食品消费水平,笔者在辽宁省范围内开展了问题调查活动,本研究对绿色食品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调查方案

本研究所用的数据来自于笔者对辽宁省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该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30份,收回有效问卷403份,占回收问卷的94%。被调查对象选自超市、居民区、街道等不同的地点。受调查者基本情况见下表。

受调查者基本情况表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关于绿色食品认知程度分析

认知是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前提。只有当消费者较全面地感知了某种产品能够满足其需求时,才可能产生积极的购买行为。同时,消费者的偏好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调查显示,辽宁省消费者听说过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标志的比例很高,分别达到了96%、84%。但是,对于绿色食品进一步的了解很不够。在听说过绿色食品的消费者中,有10%的消费者选择“一点不了解”绿色食品这一选项,高达72%的消费者选择“了解一点”,选择“了解许多”、“非常了解”的消费者仅占5%。在问及绿色食品的定义时,29%的消费者认为是种植期间无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水果,4%的消费者认为只要是无污染的食品就行,只有65%的消费者选择了正确的答案。50%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有区别,认为区别不大和没有区别的消费者比例分别为30%、6%,还有14%的消费者说不清楚。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消费者选择绿色食品的原因各不相同。出于“营养价值高于普通食品”考虑的占11%,出于“保护环境”的占19%,出于“食品安全”的占54%,出于“性价比”的占10%,其他占6%。可以看出,辽宁省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主要希望自己不受环境污染,而不是不要污染环境。但同时也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辽宁省消费者的消费表现为实用性、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基本生活消费已经由过去“吃得饱”,正在向“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吃得有品位”的营养型、质量型方向发展。

对绿色食品的认知调查还表明:35%的消费者对带有绿色食品标识的食品质量放心,26%的消费者选择了否定的答案。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商标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可见,加大对绿色食品的宣传,提高绿色食品认知度,加强对绿色食品商标的管理,对促进消费者采取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十分重要。

2.关于绿色食品营销组合因素的分析

(1)绿色食品营销组合中的产品因素分析

辽宁省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知晓度比较高。84%的消费者认为在选择绿色食品时有无绿色食品标志对其购买行为有影响,3%的消费者认为没有影响,13%的消费者认为无所谓。在购买绿色食品类型方面,29%的消费者希望购买初级产品,选择希望购买初加工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分别是38%、33%。在绿色食品种类方面,消费者认为目前绿色食品种类很少、比较少的比例分别为15%、31%,认为比较多、非常多的比例分别是15%、10%。可见,加大绿色食品开发力度,增加绿色食品的种类、品种,是扩大绿色食品销售的重要因素。

(2)绿色食品营销组合中的价格因素分析

价格是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辽宁省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价格很高、比较高的比例分别为18%、58%,认为价格较低的比例仅为2%,没有一个消费者选择绿色食品价格很低这一选项。在价格接受方面, 62%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范围在10%以下愿意购买,32%的消费者选择10%~30%的范围。见图1。由此可见,由于需求观念的转变,辽宁省的消费者普遍认为绿色食品的成本高于普通产品,愿意支付高于普通产品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但由于受到收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消费者普遍愿意接受绿色食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范围在10%以下,而目前市场上绿色食品价格过高限制了对绿色食品的消费。

图1 绿色食品的价格接受程度

(3)绿色食品营销组合中的分销渠道因素分析

在绿色食品销售场所方面,分别有25%、28%的消费者认为目前销售场所很少和少,仅有12%的消费者认为销售场所多或很多。可见,加快绿色食品分销渠道建设,增加营业网点,对拓展绿色食品的销路十分重要。在购买绿色食品地点方面,72%的消费者选择在超市购买,去大型的商店或副食店购买的占12%,到绿色食品专卖店购买的占10%,其余的6%选择在附近的农贸市场、早市购买。因此,超市应该是商家选择绿色食品营销的理想地点。

(4)绿色食品营销组合中的促销因素分析

在绿色食品促销方面,63%的消费者认为如果采用人员推销方式推荐绿色食品时可以考虑购买,26%的消费者认为非常乐意接受这一促销方式。营销者应充分发挥推销人员的作用,灵活地采用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丰富多样的促销组合,诱导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调查还表明,仅有29%的消费者认为在市场上买到名牌绿色食品安全程度有保障。可见,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创立绿色食品品牌,规范绿色食品市场的管理,增加消费者的安全感,可以减少或打消消费者的购买疑虑,促进绿色食品销量的增加。

3.绿色食品购买频率分析

为了对消费者的绿色食品消费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这里选择了对影响绿色食品市场发育的消费者的收入、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四个标志,对影响绿色食品消费的“购买频率”进行分析。

(1)收入水平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消费者经常购买绿色食品占同等收入水平消费者比重的10%。随着收入的增多,消费者中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重逐渐增大,当月收入超过1500元时,这一比例达到32%。相反,随着月收入的增多,没购买过绿色食品的消费者比重逐渐降低。当月收入在500元以下时,从不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为11%,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时,这一比例降至4%。当收入达1500元以上时,这一比例为零。由此可见,消费者收入水平与消费者的绿色食品购买频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年龄因素

调查显示,中年以上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频率较高。35岁~44岁这一年龄段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人数占同龄绿色食品消费者比重的28%,而比重最高的是55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其比重达到32%。18岁~24岁的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频率最低,从不购买者占同龄消费者的比重最高,达到10%。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消费者收入相对稳定,具有消费绿色食品的经济实力。加之中年以上消费者对社会问题比较关注,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更容易形成绿色消费意识。因此,绿色食品企业应该把中年以上消费者作为其目标市场。

(3)性别因素

调查显示,有20%的女性经常购买绿色食品,只有5%的女性从不购买。而男性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为18%,比女性低2个百分点,从不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则是7%,比女性高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女性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偏高于男性。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女性在家庭食品消费中占据支配权,对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关心程度高于男性,绿色消费意识更强。在制定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时,企业应该考虑到绿色食品消费者的性别差异。

(4)文化程度

调查显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占相同文化程度消费比例的25%,比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多13个百分点;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从不购买绿色食品的比重占同等收入水平消费者的14%,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从不购买的比例多了9个百分点。这说明绿色食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关系。

4.绿色食品标志、价格与不同收入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关联分析

(1)绿色食品标志影响程度分析

从整体水平来看,消费者认为有无绿色食品标志对其购买“有影响”所占比例很大,从低到高收入阶层分别所占比例为79%,76%,85%和96%,见图2。相比较而言,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标志的敏感度更低,19%的消费者认为有无绿色食品标志对自己的购买“无所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关注的是产品的物美价廉,而不是绿色标志。随着消费者月收入的升高,认为有无绿色食品标志对自己的购买“无所谓”的比例也随之下降,当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时,这一比例仅为3%。

图2 绿色食品标志对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影响程度

图3 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接受的价格范围

(2)价格范围分析

辽宁省广大消费者普遍可以接受绿色食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范围10%以下。在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消费者中,65%以上的人只能接受价高小于10%的范围。当绿色食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30%以上时,选择购买的消费者比率骤然下降。当价高在10%~30%、30%~50%之间时,收入水平在1500元以上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比例最大,分别达到41%和11%。当价高在50%以上时,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比例均降至1%以下。见图3。这说明辽宁省目前绿色食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非常大。因此,设法降低绿色食品的产品成本是拓展绿色食品市场的一个有效方法。

(3)灰色关联分析

为了定量分析绿色食品价格、绿色食品标志对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这里对调查数据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作以分析。将消费者收入水平如上表分成四段,绿色食品标志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分为三个:有影响、无所谓、无影响,价格接受范围为四个:10%以下、10%~30%、30%~50%、50%以上。参考数据x0=(100%,100%,100%,100%),比较数据列xi(n)(其中n=1,2,3,4为收入段,i=1,2,3为有无绿色食品标志影响类型)为各段收入水平消费者绿色食品标志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所占的比例。将参考数据与比较数据带入关联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为:收入由低到高的不同消费者受绿色食品标志影响程度的关联度分别为0.856、0.704、0.582。由此说明,总体来讲,认为购买时绿色食品标志对其购买行为“有影响”的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所占比率最大,其次是“无所谓”,最后是“没有影响”。这一结果与前面的定量分析一致。事实上,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越发关心自身的健康和食品的安全,因此绿色食品标志对其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不同价格范围的关联度分别为0.953、0.927、0.911、0.715,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价格接受范围的排列顺序是:10%以下、10%~30%、30%~50%、50%以上。

上述分析表明,经济实力是影响购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绿色食品标志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程度增加;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有限的条件下,广大消费者普遍愿意接受的价格接受范围是绿色食品比普通食品高出范围在10%以下。而高出30%以上的价格,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比例最大。因此,绿色食品企业应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消费者作为自己的目标顾客,针对其购买心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三、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8篇: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安全、高效、健康、舒适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共生共容、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是“四节两环保”的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对能源需求和利用的现状与趋势日益旺盛、中国自身能源供给的产能不够与储量不足日益严峻”的形势,更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此外,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能够对改善和优化环境起促进作用,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容。

2012年4月,住建部和财政部印发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高度对绿色建筑提出具体放入奖励标准,并且针对我国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指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方向。虽然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并且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各方面规章制度和经济激励政策不完善,但相信在以国家为强大后盾的支持下,我国的绿色建筑项目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会进一步的完善。

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绿色建筑发展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有效需求不足;绿色建筑相关产业不发达。

1.1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有效需求不足

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是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对绿色建筑了解不深,大部分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绿化”建筑,是造价不菲的建筑,而消费者往往看重的就是房屋的价格,大大忽视了绿色建筑在使用中的舒适性、成本节约等优点。在这种观念下,让广大市民购买绿色建筑显然很困难。所以,要做好这方面的的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了解绿色建筑的好处,提高市民的绿色消费意识,这样才能扩大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为推广绿色建筑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1.2 绿色建筑相关产业不发达

绿色建筑的建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研发、生产、销售状况的限制,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缺失或者低效都会影响绿色建筑的成功推广。国内绿色建筑相关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技术开发相对落后,缺乏专业人才,绿色建筑产业研发资金不足。第二,绿色建筑产品发展滞后,绿色建筑对各种建筑材料、采暖、通风、空调系统有较高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仍以制造传统产品为主,绿色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足,不能达到规模化生产。第三,绿色建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设计、安装、施工等单位的大力配合,现阶段我国从事绿色建筑的专业人员不足,为降低难度和工作量,他们往往采用比较熟悉传统的方式进行设计施工,影响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

2我国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现状

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一些经济激励政策,主要采用的手段有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和信贷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下面具体介绍各个激励政策:

2.1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是指政府利用税收政策,减轻参与绿色建筑投资者应履行的纳税义务,实现对绿色建筑给予间接补贴的经济激励行为,从而提高绿色建筑投资者的收益水平。税收优惠政策实质就是减少纳税人税赋进而提高纳税人的收益水平。绿色建筑可以使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函盖以下税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契税等。

以所得税为例说明具体的优惠政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1994年《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凡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研石、粉煤灰、炉渣作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5年。该项激励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对绿色建筑中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对生产、使用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的推广目录的需要支持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2008年7月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民用建筑节能项目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2.2财政补贴政策

财政补贴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方式对投资者实施补贴,直接增加收入从而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在绿色建筑建造中,财政补贴方式主要有财政直接补贴和财政贴息两种。财政直接补贴是指政府根据绿色建筑的建造规模、对周围环境的带来的贡献和建好后达到的效果对投资者进行直接补贴。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有一次性财政补贴和分期支付财政补贴。财政贴息是指由绿色建筑企业或个人向银行贷款进行绿色建筑建造的投资活动,由财政对银行优惠利率与正常利率之间的差额给予补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为符合条件的节能

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2.3 信贷优惠政策

信贷资金可作为绿色建筑建造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为了发挥信贷资金在绿色建筑建造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制定信贷优惠政策,包括贷款期限、贷款担保、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内容,以便绿色建筑投资者利用信贷资金进行绿色建筑的建造工作。国家加大绿色建筑项目的投资力度,也是我国节能工作的一部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规定:拓宽节能融资渠道;各类金融机构要切实增强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推动社会多方面加大对节能项目的资金投入。2007年我国出台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规定: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3针对我国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的几点启示

我国对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起步较晚,虽然加大了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激励的力度,但形势过于单一,有些激励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按质按量的实施,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尽完善。这就导致了绿色建筑建造投资者积极性不高,延缓了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以下启示:

3.1强制性税收政策

强制性税收政策是对非绿色建筑产品的投资者实行高强度、高标准的收费政策。如我国环境法规中规定,对于建筑主要是针对其污染而言,常见的环境法规包含“谁污染谁治理谁赔偿”和“绿色税”原则等。这样做不仅给非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一警示惩罚,也给绿色建筑投资者一定的导向作用,从税收方面引导建筑投资者向绿色建筑建造方面发展。

3.2尽快形成绿色建筑经济激励的长效机制

在不同的政策形势下不同条件的经济杠杆作用效果不尽相同,在制定经济激励策略时,要分开对待。在制定绿色建筑激励策略时应立足于“以奖代补”的经济激励对策。采取建立绿色建筑专项补贴、出台多元化的税收政策、合理制定能源价格、发挥贷款优惠的积极作用等经济激励手段。经济激励政策只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绿色建筑长期健康发展。

3.3 加强绿色建筑评估的实施和监管力度

近些年来我国建设部相继制定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2006年又颁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反应了我国在推动绿色建筑长期发展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当然,仅有这些标准还是不够的,更要加大该标准的监督力度。为了推动绿色建筑长期健康的发展,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非常重要。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策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尽快开展绿色建筑等级认定工作,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建筑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等级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

3.4 不断完善我国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部门应对现有的节能和能源法律进行完善,补充作为调整建设领域各项活动法律基础的《建筑法》、国家节约能源方面根本法律《节约能源法》在绿色建筑领域法律上的空白。此外,随着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逐渐深入,尽快制定出台与绿色建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专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绿色建筑实施行为。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经济奖励政策还不够完善。各级政府要以身作则,加大绿色建筑经济激励的力度,同时要不断完善我国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推动绿色建筑长期健康发展,为我国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升.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03)

[2]张仕廉,李学征,刘一.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分析[J].生态经济. 2006(05)

[3]陈偲勤.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2009(10)

[4]刘晓天,任涛,汤洁.建立有效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J].建设科技.2007(06)

第9篇: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绿色城市设计;低碳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based on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bottlenecks discussed, which focuses on city lif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carbon, high consumption. Furthermore 1025 plan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reen city design and low carbon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planning, which focuses on the realize ecological city design and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measures.

Key words: the green city design;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国的城市建设步伐加剧,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发展,与传统城市建设发生了碰撞。尤其是关于城市生活和建筑的高碳、高消耗,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在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指导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再次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生态城市的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其中强调城市产能结构的转型,大力发展低碳节约型的企业模式。

二、城市化建设的瓶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工业化的城市建设,面临着高碳、高消耗的瓶颈。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城市的不可持续性与国家战略发展相违背,粗放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着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城市化建设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和谐性,是绿色理念贯彻实施的基础。城市在居住、服务空间的配置上,过于物质上的追求,以至于城市的规划设计出现意识和理念上的错位。

城市化建设的瓶颈,主要表现于城市生活的高碳,建筑的高消耗。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城市的空间布局,注重功能区的设置,将消费和工业发展,作为带动城市经济建设的动力。城市人生活,尤其是机动运行的规模化,私人汽车成为了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城市为拓展内需,将城市周边郊区化,城市人生活的范围离散化,以至于城市发展的高碳化。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最大特点,在于城市建设工程化和工业化。这里所言的工程化,是指城市建筑规模的铺天盖地。我国的城市建筑,以高效、高污染为代价,追求建筑层的奢华,城市的规模性发展呈现出表面化,其实质伴随有太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起步晚,尤其是建筑产业,基于绿色低碳的建筑理念,还没形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缺乏环保意识,过于的依赖于自然资源。

三、基于“十二五”规划,实现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

“十二五”规划再次将重点放置于可持续发展上,注重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尤其是基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创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社会。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我国城市化建设,将坚定不移的贯彻绿色低碳的理念,创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冲突不可避免,只有调整发展策略,以新型发展的观念,调整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冲突。“十二五”规划还强调科技创新的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基于环保科技产业的发展,诸如新能源的开发,是城市未来设计与规划的重要方面。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本质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践行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基于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是整合城市文明与建设的重要机制,在“十二五”期间,相得尤为重要。

(一)关于生态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涉及城市战略发展,尤其是关于人与资源资源的统筹协调,是城市生态设计的基础。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矛盾点,基于生态建设的城市设计,要对于城市效率、环保、交通等方面,完善城市的基本功能。而且,城市生活逐渐分散化,基于综合性城市功能的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并且,城市的综合建设,要符合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城市的发展趋势,融入于其中。这样,城市的生态设计的动态性满足了城市发展的“演变”,尤其是避免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城市的生态设计,离不开建筑结构的环保化,尤其是建筑材料的环保节能型,是城市空间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绿色设计的实质所在。

(二)关于城市低碳规划。城市低碳规划的重心在于经济发展形式的低碳化,居民生活理念绿色化。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实现社会的低碳建设,尤其是设置好规划蓝本,将经济建设的战略价值上升至社会功能之上。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尤其是以最小的生态代价,实现城市经济价值的创造。因此,城市低碳规划的进程中,需要基于低碳理念,打造低碳的产能结构,以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城市低碳规划,在于城市发展的定位,低碳的理念要落实至产业发展和居民的实际生活之中,尤其是基于居民的生活理念的转变,有助于低碳规划落实至实处。同时,城市在空间布局和功能的规划中,关于低碳理念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各项低碳指标的制定,以规范的规划思想,确定城市低碳规划的定位。加之,将低碳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以文化发展走向,确保低碳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并且,基于社会、政府、市民的一体化模式,是未来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规划期间,低碳城市的建设,在于社会、政府、市民的矛盾。如果将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构建一体化的建设模式,是处理城市矛盾点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特殊社会的需求。社会要转变消费观念,尤其是基于绿色消费理念,追求城市发展的绿色舒适。设计师要明确低碳理念,在城市设计中,践行好绿色理念,用绿色建筑结构,教育和引导民众的行为和思想,以形成全民健全的低碳理念。同时,政府要强化管理理念,将低碳城市规划作为首要的发展战略,经济建设要服务于生态建设。政府部门制定一些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产能转型,以发展节约型产业为主。并且,强化相关法制的执行力度,杜绝企业的高消耗、高排放。对于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政府部门要加强环保宣传,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以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

四、结语

我国城市建设的瓶颈,越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打造低碳的生态城市,是十二五规划,关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调整产能结构,尤其是低碳节约型的经济模式,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36)

[2]王建国.走向新世纪的绿色城市设计[J].建筑书摘;2009(0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