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

第1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总体目标是培养出“德才兼备、攻防兼备”的网络安全工程师,使其能够在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网络公司、信息中心、互联网接入单位中从事信息安全服务、运维、管理工作。新形势下,网络安全已经被提及到个人层面,不仅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受到安全威胁,个人信息也成为众黑客们觊觎的对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讲授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既能够保护自身信息不被窃取,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初衷。[1][2][3]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结合该课程的具体内容,而且还要结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态势进行研究。

 

1 教学设计

 

新形势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地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更多地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生特点,做到结合安全技术前沿知识因材施教。

 

1.1 教学内容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围绕着四部分知识目标开展设计:

 

(1)掌握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包含SQL注入攻击、网页挂马技术、密码破解技术、缓冲区溢出攻击等。

 

(2)精通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包含网络协议分析、端口与服务漏洞扫描、防火墙配置技术、入侵和攻击分析追踪技术、病毒木马防范等。

 

(3)掌握基本的服务器系统安全配置技术。包含系统安全策略配置、用户权限配置、系统防火墙配置等。

 

(4)掌握流行的数据加密方法。包含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证书的配置使用、加密软件的使用等。

 

以某模具有限公司内网的安全防御作为主项目,遵循“一个主项目,八个模块,工作典型化,任务兴趣化”的思路,划分针对企业内网的攻击分析、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通过嗅探分析攻击来源、主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对网络访问行为进行控制、对入侵进行检测、数据备份和恢复8个模块,模块间循序渐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由学生互评与教师参评相结合来进行项目的考核。具体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舍弃原理类知识,选择操作类知识[4],重点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成员间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使用工具进行攻击及分析攻击的能力等,将临危不乱、吃苦耐劳、作风优良、胆大心细、团队协作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能力培养的始终。

 

在教学内容的程序化上以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5]从故障现象到故障处理,最后提出安全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加固,各模块内容按照兴趣点进行安排:从故障入手,到如何进行攻击,再到如何防御攻击及紧急恢复。

 

1.2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采用了包括案例教学[6]、角色扮演、张贴板、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方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每一个模块的特点,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点,使得课堂实践过程往往无法及时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学院响应大学号召,开放了《融合式网络及安全应用》开放实验室。有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训练,不仅巩固了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及技能,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教学手段

 

在教师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应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展开教学: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利用电子教室实施广播教学,借助于电子教室软件的屏幕广播及屏幕录像功能,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实时演示,并可以将教师对于关键步骤的演示录制下来,反复观看练习。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学习需要用到多种硬件及多台靶机,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为每位同学配置一套实训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虚拟化软件来虚拟实训环境[7],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来模拟路由器、交换机与防火墙,利用VmWare软件模拟多台PC机等。

 

2 应用效果

 

在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的指导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教师讲授理论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与辅助者。按照这种设计,应用于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4级和2015级两个学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普遍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课堂效果

 

在新的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普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课外实践的意愿,更多的学生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后,他们对于使用网络也更加小心和谨慎了,懂得了学习防范网络攻击与网络诈骗,更加深了对其他网络技术课程的理解。

 

2.2 课程及格率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得更加扎实,反映在期末考试上,学生的及格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4级和2015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及格率分别为90%和95%,分别仅有2人和1人不及格,反映出新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3 结 论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在新形式的整体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设计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第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

一、引言

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从事该行业人员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明确提出: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将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我校是教育部等三部委确定的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建设学校立项单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被学校列为重点建设专业,继续支持专业提升教学实力,在改善教学硬件环境的同时,也突出专业内涵发展,注重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高质量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二、校企合作选择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对实践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着眼点,以满足岗位需求构建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我校聘请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课程开发小组,与学校教师深入人才市场、企业开展广泛调研,通过征求企业不同岗位人员对人才规格需求意见,调查毕业生对工作岗位适应能力等途径,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一起制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以召开行业专家座谈会、实践专家工作分析会、课程研讨会、企业工作岗位实地调研等形式,不断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注意融入企业人员归纳总结的生产实践性知识,将应用在网络工程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成果补充到实践教学,突显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校企合作编写实训教材

为更有效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和工作能力,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实践教学内容,改变原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实训教材的结构模式。校企双方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参照来自生产一线的典型的岗位任务,整合和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重新开发学习项目任务,实训教材的每个项目任务编写体例围绕项目逐步实施,分步展开,并穿插相关知识点、操作技巧和设置引导性的实践问题,将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有机融合,最终编写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项目化的实训教材,努力实现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校与企业人员共同编写实训教材过程中,承担不同的分工。企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审定选择项目任务典型性、科学性,实训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的关联性,并提供企业的培训资料和行业技术标准,补充实训教材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学校教师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将课程标准中包含的知识与技能,合理分配在各个项目任务,安排项目任务的学习顺序及设计实施每个项目的环节。

四、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境优势,因此,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的职业教育功能是实践基础建设的重点。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茂名盈信科技有限公司、旭日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效的校外实习基地,成立了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小组,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与质量监控保障机制,配合企业承包的工程项目,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和方式,补充完善用于实践教学的设施,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但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实现企业文化的养成教育,加强了职业道德的培养,促进了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促使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实训基地建设除了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校园内,学校与茂名盈信科技有限公司、茂名金威网络公司三方合作,学校以提供实训、办公场所等基础硬件资源等条件,企业提供网络实训设备,建设一个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行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和使用。该实验室实训设备齐全,每个机柜都配备有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路由器、无线路由器、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组成,使用者可以完成任意形式的组网、建网、故障演练、网络管理等项目任务,强化技能操作训练。上课期间该实训室用于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余用于企业员工或社会人员各类培训等,确保校企互利双赢,促进双方合作不断深化。

五、校企合作培养实践教学团队

实现职业教育目标关键靠师资队伍。所以,专兼职教师培养是实践教学基础性平台建设的核心。对于专任教师学校多渠道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一方面按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或到企业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等生产实践,确保每位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另一方面根据企业需要,如遇到企业合同订单大、工程任务急的时候,适当调整实习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参与项目任务,既解决了企业临时人手紧的问题,也锻炼了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制定对“双师型”教师更多的鼓励政策,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管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等及专业技能等级考试,引导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企业聘请了多名经验丰富、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他们这些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欠缺的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因此,一方面组织兼职教师学习职业教学理论,了解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组织他们参与教研组的教学研讨会等,学会分析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学会改进指导方法,从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真正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

六、校企合作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最有话语权的是企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定专业技术考核标准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熟悉职业工作岗位职责及各项具体任务完成要求,了解行业内广泛认可的技术标准,有丰富的行业人脉资源。这此优势能帮助他们与学校专任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参照龙头企业的国际IT认证标准,挑选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岗位工作任务,建立网络专业的课程评估体系,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引入综合实践能力及注重过程学习的实践学习评价方式。平时考核做到全面客观,以每个项目任务实施过程和最终效果,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校企双方也发挥了网络专业特长,自主开发了一套综合实践教学管理软件,结合定期与随机检查、实践成绩考核、师生座谈、项目考评与教学测评等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实现对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全程管理。

七、结语

近年,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表明,利用校企紧密联合,多维度全方位建设的实践教学平台,对接当地IT行业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综合素质,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参与实践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与普遍赞扬。但校企双方如何进一步深度合作,完善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创新,以培养更多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第3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

[作者简介]李苏强(1979—),男,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江西南昌 331700)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问题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不相同,有的偏重技术,有的偏重应用。笔者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例,结合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探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拓展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新途径

密切结合地方性、应用性、技术性等特点,通过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实践教学系列化、全程化、工程化和应用化的新格局。全面拓展校际、校企、校所之间的教学合作、产学合作或产学研合作,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产学研“三结合”的合作教育体系[1]。解决原来实验、实习、竞赛、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分散零碎、不成体系等问题。

(二)重构优化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教学的新体系

一是对原来分散的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实训中心,提高资源的共享度和利用率;二是选编具有校本特色、地方特点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新教材,融汇成系列化、层次化、模块化的新体系[2]。

(三)构建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机制

设计一系列切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健全运行体系,优化条件配置,强化保障机制,促进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和现代化建设。有效地解决或改善原来实践教学认识不深、师资队伍配备不强、实践设施陈旧落后、实践内容“实”味不浓、实训时间安排不足、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等问题[3]。

(四)开拓、巩固实习基地,积极改革实习模式

充分利用我校的地域优势,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校外实习基地。

(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的建设,吸引和鼓励高水平教师担任实验中心兼职教师

(六)以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通过开展经常性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实践教学体系基于知识的应用,基于将来从事的工作,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企业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整合设计出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根据能力递进的课程进度安排。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入交流,确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系统化学习情境入手,全面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4],其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三、基于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典型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应该有效地打破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开发一系列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网络课程,“实战第一”的培训理念,帮助教师创新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可以探讨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围绕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工作过程系统化并考虑设计导向和综合能力。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确定综合性学习任务[5],如图2所示。

通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分析以及网络专业的毕业生反馈信息,我们设计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是基于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典型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开发学习领域,做到每一个学习领域的实施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四、以企业应用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并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导入专业课程体系,融进教学内容,突出了专业的职业性;创建了综合性、多功能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实训教学过程与工程应用技术对接,实训环节丰富多样,突出了专业的实践性;坚持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原则,多模块的组合能体现出课程设置和课程选择的动态性,可拓展性,突出了专业的开放性[6]。

五、结束语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成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给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也可根据不同的专业,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成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魏武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陕西省行政学院学报,2006,(1).

[2]刘锁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体系[J].山西教育·高教,2011,(3).

[3]罗世民.本科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4] 蒋洁.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第4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型教学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于丽(1971-),女,内蒙古兴安盟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天津300387)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项目“教育技术专业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52WQ57)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90-02

研究型教学与研究型学习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文章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研究型教学引入该课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一、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到位;教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考核体系中只注重对知识的考核,而忽略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等。因此,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才,更能成为改造社会的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它的应用已经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学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的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和简单网络故障维护的能力,这是现代人才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网络管理员与网络工程师是培养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编程等技能,并专长于其中某一项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层次的人才,既要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又要充分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是培养该类人才的基本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涉及大量基础理论、基本模型,还要与当前的工程经验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为社会培养既具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网络应用技术人员。然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程讲授过分重视确定性、陈述性和记忆性的材料,忽视原理性、策略性、创造性知识教学;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长期存在。学生总体的感觉是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空洞,知识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方案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已经具有自身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成熟,在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上应该兼顾新兴技术。例如,当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工业标准是TCP/IP协议栈,而OSI参考模型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却没有被广泛应用,因此,只需要选择介绍其特点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意义就可以了。

在教学方法上,重学术深度,即教学内容深层次的内涵,而不是教学难度。追求教学深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教学深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发展史以及相关的人物故事,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例如,讲到分组交换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大意义时,强调分组交换技术的提出以及当时多个科研队伍的研究状况,可以突出人物Leonard Kleinrock,当时他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名研究生,第一个分组交换技术的公开工作者。通过这种方法告诉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历程中,有很多在校大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钻研精神。

二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挖掘教学深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些概念,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刻的层次上分析和理解这些内容,就有可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概念。例如,介绍OSI参考模型时,可以介绍其三级抽象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贡献,以鼓励学生在具有相关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结构的研发工作,以提高包括网络安全性等内容在内的网络技术服务质量。

三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例出发,分析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网络技术的一些概念、原理看起来枯燥无味,单从讲授方式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引入相关实例,对典型的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学生看到了相关理论活生生的应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例如,讲到ATM技术时,引入早期某高校花巨资建设ATM校园网,但没有被广泛应用的案例,从中分析ATM网络的特点和实现技术,这样从生动的案例分析展开知识的讲解,体现了知识与现实的相关性,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有了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

在教学手段上,还要大量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尤其是利用动画技术,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工作原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将数据包在发送方的各层封装过程以及接收方的依次解封过程,利用动画方式演示出来,既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和记忆。为了便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辅助使用各种相关工具。例如,借助Iris工具,可以捕捉并分析各种数据包结构,学生在该软件的帮助下,可以看到MAC帧、IP数据报、TCP报文等相关协议数据单元的内容和结构,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协议提供了帮助。

(二)布置课外学习任务,完成知识扩展

长期以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研究型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书本上的知识,而要研究和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而又略高于教学内容的资料和获取资料的各种方法。这样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文献的良好习惯。

(三)设计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格外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在试验教学改革中,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告诉学生“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结论是什么”,改变为让学生去思考:你能做什么?怎么做?结论是什么?即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根据现有条件,自主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实验,其中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网络技术的相关原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是先告诉学生本次实验要验证哪个理论,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实验没有悬念,也就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同一实验,并不提前告知学生要测什么,只是设计了实验的多组数据,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相关结论。例如,在验证子网掩码作用的实验中,设计多组实验数据,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最后总结归纳出子网掩码对子网划分的作用。

第二层次的实验是扩展性试验,这类实验可供学生选做,以拓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扩展性试验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等相关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此类实验之前,必须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而这类实验多从生活和生产经验中来,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的不同方面的网络知识,在这里都可以进行验证。同时,学生有意义的经验也会被收录,补充到扩展实验中来,从而实现随时补充随时更新的有效机制。

第三层次的实验是综合设计性试验。此类实验,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并形成有效工作团队,自主设计实验。例如,给出某公司对网络的设计要求,要求学生针对用户需求和实际投资,自行组织团队,进行网络的硬件设计和虚拟实施,并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以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在团队进行网络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担当顾问的角色,以协助工作组有效展开工作。通过这类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四)课程考核注重刺激思维,鼓励创新

研究型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是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课程考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随堂测试。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每章结束后进行随堂测试,既考核平时作业的掌握情况,又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师生互动。二是实践研究论文。主要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后,提交相关研究论文,并进行评审和答辩,答辩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三是综合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综合考核,以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研究型教学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肯定,使得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充满了挑战和兴趣,学生的团队意识不断增强,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应该越来越紧密地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在探索中不断推陈出新,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付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漫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

[2]刘赞英,王岚,朱静然,等.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赵莉,黄春晖.基于Moodle的高校研究型教学设计[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第5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 网络技术 探索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它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这一新形势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一条必经之路。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学校,目的是培养大量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要求中职学校在进行高中程度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但在实际的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中职学校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应用经验不足。不了解当前社会对网络技术型人才技能的需求状况,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技能需求。例如,在网站开发这门课程中,教师教授的内容也许还停留在使用ASP网站编程语言来编写开发网站,但是在目前网站开发的实际应用中,ASP由于代码简单容易使网站受攻击已很少使用甚至不用,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知识与社会应用脱节。这样的不足在网络技术教学的其他很多科目都存在。

2.师生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能保证每一次的课程内容都能够详细、生动有效地讲解;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整教学的进度,调整教学方法及热荩豢魏笥捎诠ぷ鞣彼,实训条件受限,无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实践与巩固;同时网络技术的知识对于大部分中职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基于以上因素,学生学不到知识后便出现厌学情绪。这样循环下来,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学不会,教师不愿教。久而久之,便形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师生教与学的质量。

3.学生的基础相差悬殊

中职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进行因材施教,徒增了教学的难度。有的中职生在入学阶段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仅仅停留在上网冲浪、打游戏等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有的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教学实训环境不完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更偏向于实际的操作应用。然而,能够拥有良好的网络实训资源用于开展实训教学的中职院校较少。网络设备的价格昂贵,损耗大,维护难,导致大部分的中职学校无法大规模地投入资金建设网络实训基地。没有实训环境的支持,学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只能通过一些模拟软件去进行实际操作的模拟应用,甚至于“纸上谈兵”,专业理论知识无法进行实操。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教学实例

1.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理念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遵循“行动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IP地址时,课前先对学生现状作调研分析,得知:(1)经常用网络,但不明白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2)网络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较困难,但对网络实践特感兴趣。对网络中常见现象或故障都想知道其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有利的一面,将不利的一面降至最低。鉴于此,该授课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里进行,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IP地址的基本概念、书写格式、子网掩码,接着让学生查找出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上报给老师,教师把每个学生提供的IP和子网掩码均投在大屏幕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a)众多IP地址有什么特点?(b)每个IP地址和对应的子网掩码存在什么关系?(c)众多子网掩码间有什么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启发-探究等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IP地址的含义和特点。接着要求学生利用数制间转换方法推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得出IP地址点分十进制的写法,最后让学生总结出IP地址的唯一性以及子网掩码与IP地址间的关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动手操作的特点,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究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来。等到任务完成就会产生成就感,寓教于乐,教学效果自然很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

2.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拟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合作探究式、参与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例如:在学习制作双绞线RJ-45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

学习情境:制作一根2米长的RJ-45双绞线。

情景模拟:每个学生是一位电脑维修店老板,现在为顾客制作一条2米长的RJ-45双绞线。双绞线每米4元,水晶头0.5元一个。看谁赚的利润高?

如此设置教学情景,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组织手段和方法,学生在动手制作之前,会仔细学习RJ-45双绞线的详细制作过程,操作过程中会严格细致。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本节课的操作技能,又提前接触创业环境,为学生将来创业磨炼意志、树立信心做好准备。

3.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的网络基础课程教材,应结合学校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除了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实践操作外,要求学生参与所有计算机网络专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活动。例如:校园网的创建与维护;微机室的规划布局、设计;网络实验室的组建、应用、维护;学校实训基地承接的网吧布线、组网等。期间,以企业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践环节。这样,通过加强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应用的机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理念,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改革思路

目前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很多的不足,结合多年担任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竞赛教练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完善实训室建设,加强校内实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的能力,按照实用性、仿真性、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建设目标,建设具备多类网络架构真实环境;集教学、师资培训、技能鉴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应用科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室,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室、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局域网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室等实验室,并配备内容广泛的各种应用软件和教材,并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实践教学项目及资源配置要求如表1所示:

2.加强与企业合作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推进学校与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加接近社会或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具有动手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企业合作过程中更新了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标,从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提高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措施

1.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合理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网上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合理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只需从旁进行适当引导,形成多方面交流合作的学习氛围,以逐步创建项目化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实施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不能单单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有些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实训实习设备,但由于硬件设备本身的特性,反而对实训项目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模拟仿真软件,清晰地模拟出底层协议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对协议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模拟一些切合实际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网络技术实践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具备实践能力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电脑的仿真模拟能力来帮助学生实践:先是以一个工厂车间真实的工作操作环境制作模拟生产车间的课件,然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方式来感受工作的各个流

程或者环节,从而让学生学会操作各类机械。身临其境般地进行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积累经验。

4.创设情境,实践教学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本来就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学,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够发挥网络技术教学的优势,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兴趣,那可能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网络技术,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但是并不是要学生在机械的、刻板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思考,而是需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讨和学习。因此,我认为,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设置教学情境,以情境带动教学,启发学生进行实践。

五、总结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事实上,计算机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一方面,其理论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其实际操作也具有复杂性和相当的难度。这就意味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和体系,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崔允t.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潘月芹.中职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1):31-33.

[3]王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专业教学研究,2007,(10).

第6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

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技能目标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不但对那些网络技术性的人才带来了挑战,而且也使得中职网络技术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笔者根据现今社会对网络技术型人才能力的要求,对中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目标培养、教学设计等进行探讨。

一、抓好中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基础

在当今这个职场竞争非常强烈的社会中,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与大专、本科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不抓好专业技术,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会很快地被淘汰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突出的职业技能,是中职院校培养网络技术专业型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中职网络技术专业基础掌握的不够扎实,会对以后专业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丰富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并不能直接、明了地理解教师们所讲授的知识,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教学,将图片与文字进行结合,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视觉、以及听觉更加直观的将知识传授给同学,使原本很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形象、具体。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同步的演示,加上师生们的互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形象化教学

网络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涉及的方面也是非常的广,需要中职的学生们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当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时候,会跟心目中想象的有一定的差距,感到很抽象、难以理解。大多数的学生会对网络技术这个专业的理解很狭义,对网络原理以及网络的功能根本没有概念。这就需要教师们形象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地探求知识。例如,在讲IP地址中子网的划分中,这个问题比较抽象难懂,可以与我们平常的电话号码的分批相比较来进行讲解,这样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难懂的知识。

三、重视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的过程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中职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因此,教师们需要在实训教学方面对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方法进行设计,从而加强学生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教师要规范实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每一次实训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围绕实训教学的目标和教学任务,适当的增加实训内容的设计,满足学生对网络技术专业上机操作的好奇心;增加设计实验、综合性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综合和智能化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组织实训竞赛,不但可以检验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实训成果,使学生们得到很好地锻炼,而且利用学生们在成绩上的好胜心理,加强学生对网络技术专业能力水平的要求,提高对所实训学科的兴趣。

四、注重社会实践

实训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那么社会实践就是对实训成果的检验。目前,不仅仅是中职院校进行社会实践,大专、本科等院校也在进行社会实践,而且现在社会实践越来越被注重。课堂的教学以及上机操作等都要受限于课本、实验设备等因素,学生面对的环境和设备总是固定的。然而,社会是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要想中职院校培养的社会紧需型人才,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就要让学生们走出校门,将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寒暑假期间,参观学校的网络中心,邀请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对相关的网络知识、设备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和指导,要求学生们写一份报告。联系一些电脑公司、企事业单位让学生进行实地的操作,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对学生们实训成果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在实际的操作中将理论知识进行深化,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应该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丰富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训、实践等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地改进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方法等手段,注重提高学生们对网络技术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使中职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具备更强的专业技能,被用人单位所接受,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桂早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设计研究.2010.

第7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

[作者简介]李苏强(1979—),男,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江西南昌 331700)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以实现师资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是指学生入学后,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合作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设计——项目化:采用基于协作的项目进行课程设计,针对一个课程组设计一个综合项目,知识点包含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再对课程分解出分项目,让知识点融于项目之中。通过再现项目,以案例驱动的模式实施教学,以较为完整的实训项目,尤其是综合实训项目,来提高和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2]。

课程组织——团队化:在项目化的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则通过听讲、小组讨论等途径,进行应用,可充分地质疑、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方法。

课程实施——生产化:课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采用课程与项目相融合,适当加大主干课程课时量,集中在实训室上课,模拟仿真环境,更加适合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作品。

课程评价——多元化:在课程“教、学、做”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考证紧密结合起来,比赛成果和认证通过率都可以横向比较教学水平与效果,并籍此找出差距,调整教学。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式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沿着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路径开发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面向岗位都以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能力为核心技能。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实行“企业+学校双主体”方式共建专业课程体系[3]。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打破学科体系界限,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坚持“职业能力,综合素养”并重的原则,改革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案,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

三、以企业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教产对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产对接”即教育与产业对接,包括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及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工作环境。“工学结合”是指学校和企业按照“课堂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价人才。

1.教产对接

(1)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加强专业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的体制机制建设、合作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合作,有效推动宏观层面的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为主线的专业建设与改革,促进微观层面的多元课程改革的深入,该层面的对接以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实训环节中,以校企共建的仿真实训室为基地;在顶岗实习环节,以合作企业为基地。

(2)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工作环境。以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校企合作结合点,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软硬件要求来配置。如与上海大数集团共同搭建全国首个针对高职学生的企业项目承接虚拟仿真网络互动平台,模拟企业项目实训实习环境,演练项目技术经验,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的校企实时互动[4]。

2.工学结合

(1)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需求与市场调研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双方要共同协商制定培养目标,讨论并确立课程设置,特别是实践课的设置、学生教学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学生就业渠道。

(2)校企共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外聘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的选聘;二是调整安排外聘教师教学内容与时间;三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四是学生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的具体运作;五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等评价[5]。

(3)校企共同评价人才。建立校企联合管理、评价与考核机制。实行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企业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方式由百分制考核改为以工作业绩综合评定为核心的校外顶岗实践成绩考核,针对学生的工作业绩、项目成果及工作表现,按校企共建的评价体系与标准进行综合考核。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并在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反馈信息基础上,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6]。

四、教学手段

围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如图1所示),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开发为依托,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洁.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 游贵荣.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3] 李志梅.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6).

[4]刘利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

第8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Boson Netsim; vlan; 实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0―0121―04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就业和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交换机的设置及vlan的划分又是该门课程的重难点内容之一,不仅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对实验环境的硬件要求也很高,很多学校在进行该内容的实验教学时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①仪器设施不足,硬件环境达不到实验要求;②实验中因误操作导致的网络设备损坏难以恢复;③网络产品更新换代快,实验室设备更新难以与之同步”[1]。基于以上原因,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虚拟实验室的研究显现出很大的发展空间。Boson公司的Netsim软件就创建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环境,它是一款Cisco路由器、交换机的模拟程序,是目前最流行、操作最接近真实环境的模拟工具。我们借助Boson Netsim软件提供的虚拟平台对vlan相关实验进行了教学设计。

一 确定实验教学目标

我们通过对学习需要的分析确定了该实验的教学目标。总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实验使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网络设计与组建能力、虚拟局域网划分能力、交换机配置能力,局域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综合提高,这一总体目标实际上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在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该实验内容我们把总目标分解为三个二级层次目标:一是学生能够熟练使用Boson Network软件;二是掌握相同网段内vlan的划分;三是掌握不同网段间vlan的互访。三个目标之间是依次递进的关系,即后一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前一个目标的达成。围绕这三个二级层次目标,我们又设计了4个具体的实验项目,并构成了第三层次的分解目标。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二 学习者特征分析

该实验是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他们已经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网络知识,掌握了局域网的组建及测试方法并自行学习了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的基本命令等,具有一定的开展新实验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对不同网络进行虚拟环境下vlan的划分,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掌握vlan划分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三 实验环境的创设和实验内容的选择

实验环境的创设是开展实验教学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该实验选择Boson Netsim软件创设的虚拟平台作为实验环境,并在此虚拟环境下进行实验教学设计。

Boson公司的Netsim是一个适合多种操作系统的软件平台,提供了完整的动态网络系统设计、仿真和分析的可视化环境,其命令和最新的Cisco的IOS基本保持一致[2]。主要功能如下:

1 灵活地设计仿真环境。学生可通过Netsim软件,自定义网络拓扑图,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拓扑图来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所有的操作与真实的环境完全相同。为相关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是Netsim最大的优点。

2 定制经典的网络实验。Netsim软件除允许用户自定义网络拓扑图外,还提供一些定制好的经典的网络拓扑图,并给出操作步骤和命令答案,非常适合学生课后自学。

3 与国际认证考试接轨。Netsim是一种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模拟程序,能够模拟Cisco环境下的网络硬件平台。它为那些正在准备CCNA、CCNP考试,却苦于没有实验设备、实验环境的学生提供了练习考试中命令的有力环境和工具。

4 更新设备库及时。Boson会不定期在其主页最新版本的Netsim软件,最新版不仅减少了BUG,而且对其设备库进行及时更新。[3]

实验内容的选择是整个实验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而言,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应遵循新颖性,实用性,综合性,拓展性,可操作性等原则[4]。根据分层次实验教学目标的要求并遵循以上原则,我们设计了4个教学实验项目,分别是:①Netsim软件的安装和使用;②一台交换机内vlan的划分;③两台交换机间vlan的划分;④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互访。这4个实验项目均为当前网络技术领域较新颖、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较强可操作性的实验项目。

四 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

实验教学过程设计实际上就是实验教学实施流程的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其实验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不同。实验类型一般有: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该实验定位为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基础性实验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方法来完成实验过程。这类实验在实验指导书上只写明实验目标、要求,提供相关设备及部分相关资料,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方法、步骤,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 Netsim软件的安装和操作

为了使学生掌握Netsim软件的安装和操作,并能够灵活运用该软件,我们计划了两个课时,内容安排上主要从三方面进行:①安装软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机没有安装Microsoft forms2.0(大部分Windows 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都有该组件)和Adobe Acrobat程序(查看PDF文件的程序),Boson是不能启动的,所以如果缺少以上任意一项内容,在软件安装过程中则会提示下载,下载完后才可以继续安装;②软件组建及主要按钮的介绍。这部分重点介绍三个组件Network Designer、Control Panel、Lab Navigator及各组件上的重要按钮;③学生自己操作并熟悉软件。

2 同一交换机上的vlan配置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到vlan划分的知识,同时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所以这一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实验教学安排两个课时。实验进行前首先向学生介绍要用到的重要命令和vlan划分的理论知识等,使学生在开展实验设计前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再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下面介绍到的实验也应该依此原则进行。该实验要求在一个交换机(2950型)上划分出两个不同的vlan ,PC1接入VLAN10,PC2 和PC3接入VLAN11,拓扑图如图2所示:

交换机的主要配置如下:

(1) 创建vlan

switch #vlan database//进入vlan配置模式

switch(vlan)#vlan10 name VLAN10

switch(vlan)#vlan 11 name VLAN11//新建VLAN10和VLAN11

(2) 把端口放入vlan中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把端口1放入VLAN10中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1//把端口2放入VLAN11中

把端口3也放入vlan 11中,其配置和端口2相同。

(3) 测试

配置结束后运用ping命令测试:结果为PC1和PC2、PC3均不通,PC2和PC3互通。

3 跨交换机的vlan配置

该实验仍然属于同一网段内vlan的划分,实现的是跨交换机间vlan的配置,是前一个实验的拓展。因为对vlan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进行过虚拟环境下实际的设计操作,所以该实验可以安排一个课时。本实验要求把交换机C2950A的12号端口和C2950B的12号端口划分为VLAN1,把交换机C2950A的10号端口和C2950B的10号端口划分为VLAN2,把交换机C2950A的11号端口和C2950B的11号端口划分为VLAN3[5][6]。实验拓扑图如图4所示:

(1) 交换机C2950A的配置

VTP的配置:

C2950A>enable//进入特权用户模式

C2950A#vlan database//进入vlan配置模式

C2950A(vlan)#vtp server//把C2950A交换机设置为服务器模式

C2950A(vlan)#vtp domain lab//把vtp的域名命名为lab

Vlan Trunk的配置:

C2950A(config)#interface f0/12

C2950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配置12端口为trunk端口

接下来Vlan的创建和端口的划分同实验2所示。

(2) 交换机C2950B的配置

C2950B(vlan)#vtp client//把C2950B交换机设置为客户端模式

C2950B(vlan)#vtp domain lab// vtp的域名和C2950A中命名相同

C2950B作为客户端会自动学习C2950A中划分的vlan,所以我们不需要再给C2950B划分vlan,而是直接把相应端口放进去就好。其他配置同C2950A。

(3) 测试

配置完后测试结果为:PC1和PC2可以互通;PC3和PC4可以互通;其他组合方式均不可以互通。

4 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互访

前面两个实验,同一vlan间可以互通,不同vlan之间不能互通。那么,如何实现规定vlan之间的互访呢?这就需要在网络中增加路由器或是三层交换机,由此我们设计了“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互访”的实验。该实验仍然是前边实验的进一步拓展,实验拓扑图如图6所示:

主要的配置过程如下所示:

(1) 交换机的配置

交换机的配置和实验2基本相同,只是我们还需要在把连接路由器的端口f0/11配置为vlan trunk,这里不再赘述。本实验的关键在于为各个vlan 配置逻辑接口IP地址,以C2950A为例:

C2950A (config) # interface vlan 2

C2950A (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C2950A (config-if) #no shutdown

(2) 路由器的配置

配置多个子接口、以实现VLAN之间的路由。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Router (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Router (config-if) #no ip address

Router (config-if)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1//配置子接口

Router (config-subif) #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子端口对应vlan IP地址

(3) 测试

测试结果为各个PC机之间均可以互通。

对于这样一系列要求较高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前面做过的多项验证性、操作型基础实验的知识才能顺利完成这些实验。通过独立完成这样的综合性实验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目标。

五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整个实验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很多,结合网络实验课程教学的特点,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评价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即书写实验报告和实践操作。其中实践操作评价又可以分为:实物演习式评价和模拟演习式评价。所谓实物演习即学生操作真实设备,参与真实网络组建和划分等针对现场实物的操作方式。通过参加这些真实的实践、实习、组建等活动,来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所谓模拟演习即借助模拟软件(如Boson Netsim)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来设计并组建相关实验的虚拟操作方式,通过模拟演习也可以检测实验教学的效果。

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该实验选择模拟演习评价方式,即构思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验,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并操作完成。通过对学生实验设计成功率和所用时间的分析,教师可以检测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实验教学的设计是针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的,所以在目标定位,实验内容、实验项目的确定及实验过程的组织等方面都体现了教育技术专业的特色并考虑了教育技术专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对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学习vlan及教师的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3] 谢慧,聂峰.基于Boson Netsmi的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5):89-91.

[2] 黄勇.Bosonnetsim模拟软件在交换机VLAN配置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5):165-166.

[4] 徐建东,王海燕.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2004,(2):107-110.

第9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4-0000-01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Cui Xuemin

(Weifang School of Economics,Weifang262234,China)

Abstract:Through author’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to analyze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Network",this paper build the model of activities teach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Network".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network;Activities teaching

一、引言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职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并辅助以适量的实习实训,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活动教学强调活动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与手段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各项活动。活动教学以活动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的利用学习工具与学习资源,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和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日标。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一次理论课一次上机实践课);二是多媒体演示加练习的方法;三是理论加实习与实训。

这三种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角色错位。在教学过程中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完全由教师主宰,而学生只能作为观众,被动的接受知识,严重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没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缺少独立探索和深入研究的精神和动力。(3)对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真正作用认识不足。一直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够系统,形式松散,随意性大,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学生迫切希望教师以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学科教学中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活动教学设计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活动教学设计模式中,我们把整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过程: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

(一)活动前(学习活动的分析与设计)

活动前主要分成两个阶段:

阶段一:学习活动需要分析阶段;主要包含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活动要素的分析。学习活动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性,教师在教学开始前,提前进行学习活动导向性设计,即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活动的思路及方式等进行总体性的规划,并提出相应有效的策略和建议。活动要素分析是指对活动主体(学习者),活动客体(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分析。

阶段二:学习活动任务设计阶段;主要是学习活动系列设计,本阶段的设计分为学习活动任务设计,学习环境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规则的设计。活动任务的设计是学习活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是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选择、收集和整合。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应该共同遵守的必要行为规范构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规则。

(二)活动中(学习活动的实施)

在实施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将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任务方案进行实施,将设计方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实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各种信息资源。教学的效果的好坏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设计方案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动,但基本思想保持不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记录学习者的各种反应,对学习者的反应给予及时必要的评价,最大程度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三)活动后(学习活动效果反思)

活动后不等于我们学习的结束,我们在活动后还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汇报与展示学生学习活动成果,二是进行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反思。学习活动成果的汇报与展示主要是汇报与展示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项目与学习活动任务的情况。一般由各个小组或个人进行演示与汇报,师生共同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教学活动反思是指教师依据评价原则,按照规定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主动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教育教学工作等做出评价的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反思表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过程肯定学习中的成功之处,找出学习中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四、意义

本文构建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活动教学设计模式。通过研究、探索该模式的教学效果,其主要意义如下:

(一)有利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现代高职教育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培养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并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全面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