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沟通读书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学案模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077-01
制定合理的学习提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引导学生根据提示阅读教材并有针对性地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导学案”能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学案编写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使用的主体,设计的思路紧紧围绕着“学生怎样学的”,让学生在做中学。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知识储备等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案,使之真正成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其导学性。
3、探究性原则。把知识点加工成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对问题的充分探究下,教师进行点拨提升,让学生从设计的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问题的解决,转化成学生能力的养成。
4、层次性原则。按学生的认识规律把难易不一的教材内容梳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知识、能力的跨度太大、太小,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能力的发展。导学案的设计尽可能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
二、导学案实施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导学案上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某类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是需要老师认真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批改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 ,做“导演” ,而不是“主角”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 ,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导学案实施流程
1、读:引入课题,阅读文本。学生在阅读“导学案”以后,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的,知晓学习的重点、学习的主要方法。同时通读教材、文本,了解本节课的大致内容。“导学案”要引导学生“读什么?”和“怎么读?”。
2、思:围绕目标,自主探索。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依据“导学案”的问题引导顺序,自行解决“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整理,完成“答疑卡”,便于与同学、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读”与“思”环节要在课前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教师做好方法的指导,收集答疑卡,查阅部分“导学案”,做到及时了解学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的及时调整,也就是“二次备课”。
3、议:小组讨论,精彩展示。课堂上,在学生充分“读”“思”“论”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展示预习的成果。对导学案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小组议论”“代表阐述”“小组辩论”等形式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