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范文

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

第1篇: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培养;流失;人文素养;专业思想

卫生人力资源是“所有国家卫生系统的核心”,“卫生系统最重要的方面”,“卫生政策的关键构成因素”。[1]而统计数据表明,近二十年,中国医疗领域正出现人力资源危机,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目普遍缺少。[2]在这个现实条件下,培养更多好而精的医学生成为医学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和需要。然而,在培养医学生过程中,尤其是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产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问题,从而出现转专业、休学、退学警告乃至退学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以及通识教育阶段(以下统称为前期)更是由于学生对于人生和职业尚未建立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对未来存有较多迷茫和困惑,而更为普遍。以笔者作为辅导员所带的班级为例,2009级检验班全班入学报到人数为72人,在第二年申请转专业就有10人;2009级临床五年制二六大班共92人,在第一第二学年共获退学警告共4人次,因学习压力申请休学1人。由此可见,前期教育中医学生流失问题不容小觑。因此,对本科阶段医学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已经成为医学教育中的当务之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目的:通过资料查询,对已经完成前期学习阶段的班级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医学生流失情况的影响,进一步对造成医学生流失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及探讨,希望给予学校及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参考,提出建设性建议。

1.2调查方法:收集并统计2008级、2009级及2010级三个年级的医学检验、护理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和口腔医学七年制五个专业共十八个班级的开学报到人数、在前期转出的人数及原因、转入的人数及原因。对这十八个班级的数据资料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并采用个案访谈的方式对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了调研了,析出医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主要收集了2008-2010级五个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入学报到总人数、现有人数及不同原因转出人数。护理学专业三个年级的人数分别为91,89,50人;医学检验专业分别有58,71,72人;临床五年制每个年级两个班,三个年级分别有84,94,86人;口腔七年制分别有41,42,29人;临床八年制分别有96,93,99人。

2.2对流失率的多因素分析

首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医学生的流失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如果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与专业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再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与专业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

表1各年级、各专业学生流失率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1F值1P值年级10.27510.777专业111.33810.037年级*专业12.83210.2122.3 年级对流失率的影响

将不同专业相同年级的医学生人数合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年级这个因素对学生流失率的影响情况。由表2中结果可知,三个年级学生的流失率都在5%左右,卡方值为0.430,P>0.05,因而年级对于医学生流失情况的影响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将不同年级相同专业的医学生人数合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专业因素对医学生流失率的影响。由表3结果可知,卡方值为34.910,P远

3.1医学生总体流失量较大:

3.1.1学习压力较大,无法很好适应:医学专业与传统的理工科、文科有着明显的不同,兼具文科的记忆、积累和理科逻辑判断的特点,显然基础教育的学习方法是不适用的。进入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大量的专业医学知识的学习令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一项针对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表明,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的各因素中,“学业课程负担重”、“择业压力大”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占据前三位。[3]有相当一部分访谈的学生表示,在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时,如果不能很好调整和适应,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不佳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1.2学习内容枯燥,容易丧失兴趣:医学学习在基础阶段的学习是由大量的医学理论知识堆砌而成,学生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理论知识,完成医学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方法的初步构建。此时的教学内容中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实验课、讨论课,但由于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学习内容仍稍显生僻枯燥。并且由医学的科学属性决定,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学生处于接受式学习,相较其他学科的高校学生,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机会较少。因此在这个阶段医学生更容易丧失兴趣而厌学。

3.1.3失去原有学习优势,易有心里落差:与其他学科不同,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医学是在高中及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学科。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入学前高中阶段的学习基础与专业相关知识相差甚远,医学生面对一切从零开始的压力。而进入我校医学专业的学生大多为各省成绩最为优秀的学生。曾经的“优秀”与“拔尖”可能不复存在,此时如果无法合理掌握学习方法,及时调整学习心态,一部份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而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心理问题。

3.1.4医学专业特殊,心理不能耐受:为了锻炼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医学院校在基础医学学习过程中设置解剖、动物实验等课程。有部分同学因为恐惧等心里问题不能够耐受医学课程,产生不敢动手操作、逃课等现象,也有部分学生因此而放弃从医规划。

3.2非临床专业较临床专业学生流失量大:

根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到,临床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和临床医学五年制等临床医学专业流失较医学检验、护理等非临床专业的医学生流失量较多。分析原因,笔者通过与学生访谈后,认为可能为主要为以下两点原有:

3.2.1临床医学专业更为符合学生心目中对医生形象的设定,所以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设定更为坚定。而检验、护理等“非临床专业”学生由于缺乏对专业对口职位的清晰认识,往往会产生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此时,如果缺乏正确有效的疏导,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成为医学生流失的一方面原因。

3.2.2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是作为临床医生,而非临床专业医学生毕业后大多是作为辅助医技工作者。从事实情况来看,临床医生较其他辅助医技工作者的社会认同度高,收入平均水平也高出很多;非临床专业学生会有“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想法。

3.3临床专业中短学制医学生流失量较大:

从数据分析来看,临床专业的长学制(临床八年制及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专业思想较临床五学制学生专业思想相对稳定。分析其原因,五年制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全科培训、小科室以及医技科室,而内科、外科、妇产科与儿科这些专业方向明确、比较热门的科室则以招收相关专业方向的硕士与博士毕业生居多。[4]故而,大部分五年制医学生会选择继续读研。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上海某医院学习的五年制毕业生读研比例达到77.8%。[5]所以说,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保研和考研的占了很大比例。那么选择读研,使得五年制医学生产生的流失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3.3.1较大考研压力:短学制学生在基础医学院学习期间,直接面对考研等压力,心理负担更重,在应对压力过程中更容易对未来产生迷茫和困惑乃至畏惧心理,因而流失比例相对更高;而与之相比较,长学制学生的职业规划更有保证,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普遍更为明确,学习方式更趋向于自主学习、主动求知学习,因而过大的学生压力、不稳定的专业思想、迷茫的职业规划等心理问题相对较少,流失人数也相对较少。

3.3.2较长学业时间:本科五年学制临床医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至其毕业一般至少需要8年时间,如果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则一般至少需要11年时间;相对而言,长学制学生所需时间相对较少,临床八年制学生8年毕业为博士学位,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7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对于时间的考虑也可能是造成短学制医学生流失的一大原因。

4.医学生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第2篇: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范文

面对日益激烈的职业竞争,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自我认知和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及过程进行分析和建议,对该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职业认知;专业认知;社会认知

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如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如何保证餐桌上的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一形式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成为就业前景较好的一门新兴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食品为研究对象,以生命科学与食品科学为学科基础,研究食品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复杂关系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生物学、食品科学以及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在食品企业、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海关、商检、卫生防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领域,从事和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技术、项目管理、策划、食品生产、食品安全服务等工作。

当今社会职业竞争激烈,如果脱颖而出,是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育过程中所必须明确的问题。而目前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职业规划教育,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信心,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是完全按照个人兴趣和意愿进行选择的,尽管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专业就业前景较好,很多同学考入大学后,经常感觉茫然,比如不清楚未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就业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不懂得如何利用大学的学习时光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因此,职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应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点,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策划将来从事工作方向性的方案,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增强职业竞争力。

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过程与方法

2.1职业认知教育过程

职业认知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本专业未来职业岗位的了解,明确将来自己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现状,特点以及要求掌握的技能,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同时职业认知也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自我认知和人生价值观。特别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百姓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缺失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对社会和人民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所以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就能够明确自己未来将从事什么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应该重点掌握哪些技能。例如,如果学生有意愿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工作,那就应该有意识的对食品分析、食品检验等技能进行锻炼;如果要从事产品质量审核的相关工作,就要掌握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管理体系审核以及质量体系认证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2.2专业认知教育过程

专业认知往往同职业认知密切相关,因为专业的学习就是为了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一般来讲,专业认知和学习规划要相结合。这一过程应在入学初期即进行,会起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大一新生入学后对学校生活,专业学习一无所知,处在十分迷茫的阶段,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有人能在迷雾中给予点播,在这个阶段如果对其所学专业有个较为清晰的理解,将对学生整个人生的目标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专业认知教育过程的第一阶段应在学生开课的第一周,主要向学生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就业的方向,市场人才的需求,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可以带学生参观专业实验室,了解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欣赏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和大学生课题及竞赛成果等,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

专业认知教育过程的第二阶段应在开展教学的2个月后进行,这个时期,学生已经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有所了解,然而适应性可能不是很好,由于大学课堂知识涉及广泛,知识较多,学生绝大多数要靠自学的方式,学习时间自由安排,这可能使很多学生无法尽快的进入角色,这一阶段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应该着重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涉及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与未来职业岗位的关系,特别是基础课,要让学生明确基础课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确保顺利通过考核。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到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要注重学习,又要注意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社团活动,合理安排学习和学校活动的时间,有目的地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组织协作能力等素质,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和勇气,在未来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专业认知教育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应在专业课学习开始之初。专业课的学习和知识掌握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个阶段教师要在讲授课程的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本课程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今后就业时起到的作用,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这门课程要求我们掌握哪些理论,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应该掌握什么实践方法,如何进行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学习,带着问题听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3就业认知教育过程

就业认知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特别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就业情况。教育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对职业影响的重要性,了解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自身所要具备的基本原则和准则,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可以开展一些讲座,教会学生职场生活的基本礼仪,如何制作个人简历,面试的技巧,职业选择,遇到挫折如何调节自我,是否就业还是深造,如何准备考研等等,避免学生在择业就业或者升学再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

3 小结

职业规划并不是一成不断的,在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但是在大学学习阶段通过职业规划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环境,更好的对自己未来走向社会如何规划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巧霞.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3: 268-269.

[2]谭睿,张波.探讨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的教育过程与方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2: 130-133.

第3篇: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unselors

QIAN Lu, LI Xiaox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ongfang College, Haining, Zhejiang 31440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social issues, the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 the state of colleges and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related courses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s.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ssues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alysis counselors as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curriculum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eachers teaching in the curriculum, the focus on the fit of Independent college counselors with the daily work of combining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teaching.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mployment guidance; teaching mode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倡所有普通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东方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不断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经过逐步地探索,2012年制订并实施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教育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但是从课程开始以来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教学。

1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第一,对课程重视不够,资源投入力度较低,没有形成比较健全有效的实施体系。首先,缺乏专职的师资队伍。从事相关教学工作的老师大部分都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者在其他岗位的行政人员兼任,他们往往是在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或其他事务的同时兼做职业指导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些半路出家的教师相对于专职教师来说,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造成了在上课过程中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课程缺乏专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课时安排较短,课程间隔较长,导致师生间交流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对大学生应有的作用。最后,由于开设该课程时间较短,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课程体系尚不完善,职业规划测评和培训欠缺,实践教育缺乏等等,没有形成较健全有效的实施体系。

第二,课程流于形式,学生意识淡薄,教学效果有待实践检验。首先,该课程主要以专题讲座和公选课的形式开展,采取较为传统的老师上课学生听课的形式,仅停留于理论层面,没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教育流于形式。其次,由于大学生本身知识、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职业规划不重视,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不知道制定目标和计划,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就是为了修到学分。最后,学校对该课程的安排具有临时性,上课时间并没有提前在教务系统的课表上做出安排,而是在开课前临时通知任课老师和学生。导致该课程开课时间与任课老师日常时间安排出现冲突,老师调课情况时有发生。对学生来说,由于上课时间由辅导员临时通知,往往会出现学生忘记上课的情况,课堂上缺勤人数也较多。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学效果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东方学院2012级学生第一次实施全程化教学方案,实际教学结果还有待检验。

2 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2.1 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全程化。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一直贯穿始终,工作是连续不断的。这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提供了条件。辅导员可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四年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教育指导工作,并使各个阶段有机联系、相互贯通,教育更有实效性。

(2)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第一线,更加了解学生,有利于实现指导的具体化。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 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的职责。与一般专业老师相比,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更多,相处时间更长,掌握学生相关信息丰富,对大学生个体的了解也更直接,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性格、心理及目标规划,同时能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 生活状况和职业生涯各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很容易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具体化的指导,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辅导员能较便捷的与毕业学生取得联系,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跟踪调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实际就业的后续影响。

2.2 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辅导员日常事务较多,投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辅导员的工作是多头开展且持续不断的,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各类学生党建、团学社组织和班级建设、学生公寓管理、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指导等工作,这些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辅导员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教学工作中,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被随意应付,教学效果不佳。

(2)辅导员专业背景不一,欠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专业知识。高校招聘辅导员时往往对专业不限,后期又只经过简单培训就开始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因此很多辅导员的关于该课程的专业基础薄弱,使得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课程内容单薄,根据课件照本宣科,无法实现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3)辅导员上课机会较少,课堂教学经验不足。辅导员承担课程较少,相对缺乏课堂教学经验,课堂缺少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际教学效果欠佳。

3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教学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1)课上课下双向互动模式。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课程课时较短,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时间有限,因此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优势,合理利用日常工作时间在课堂下与学生展开互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融入日常工作中,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建立课上课下双向互动模式。

(2)专业教研室团队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专业能力以及上课技巧,要以现有的辅导员就业创业团队为依托,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研室”,通过团队的形式开展教学资料的搜集工作,共享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对授课辅导员进行课程教学指导,有助于辅导员提高课堂授课能力,强化课程效果。此外,以教研室为中心,组织授课辅导员强化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业知识,开展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

(3)思政教育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模式。.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观念。随着大学生的三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若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往往会过多关注个人的、眼前的物质利益,无法了解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因此会在职业规划上迷失方向,无法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承担授课任务的辅导员通过建立思政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模式,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同时,结合学生特点指导学生进行以个人长远发展为目标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对大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有深远影响。

(4)第二课堂教育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模式。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创新创业精神、沟通协作意识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最终目标。辅导员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第二课堂教育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如大学生职业规划比赛、岗位分析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此外,辅导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带出校园,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单位、参与社区服务、进行社会调研、参加社会实习、兼职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形成全面、客观的自我认知和岗位认知,了解岗位需求与自身素质的差距,不断调整、改进、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小文.从辅导员视角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善[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13:87-89.

[2] 郝晓丽,仲爱萍.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73-274.

[3] 张菡.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79-80.

[4] 张秀梅,王越芬.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心骨[J].文教资料,2011(10):169-170.

第4篇: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生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同样不容乐观。目前来说,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缺乏就业信心,很大一部分高职生对跨出校门后的就业抱着不乐观的态度。第二,缺乏对职业的必要认识,我国的基础教育扎实,但为学生提供的职业经历并不多,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和实践还很少。第三,缺乏对职业生涯的必要规划。在以上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下,部分学生开始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就业状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引入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干预方式,来帮助学生变被动规划为主动规划,改善学生的这种职业生涯规划状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文选取我院大二两个班级的学生,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一班学生,学生人数32人,男生为18人,女生为14人,年龄为20-22岁之间;对照组为二班学生,学生人数33人,男生18人,女生15人,年龄在20-22岁之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在年龄以及性别比例方面都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以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利用团体动力学原理,从组建小组,到小组结束,使学生亲身体验团队形成和工作的整个过程;第二,构建八次团体活动,活动形式为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行为演练、案例重现等,最后以分享感受结束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培养自我认识和管理的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人生;第三,干预时间不能太长,每周两次,共四周进行。对照组学生不进行任何干预,让其自然成长。

1.2.2 统计方法

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量表,从就业信心、职业认识、生涯定向、自我认识以及规划认知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分数分别为20分,满分为100分,采用SPSS 13统计软件进行各组后测数据的配对t检验。

2 结论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在就业信心、职业认识、生涯定向、自我认识以及规划认知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优势,p值均小于0.05。各项统计分数如表1所示:

3 讨论

团体心理辅导是近年来不断受到重视的一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主要在团体情境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使团体成员自知自助,达到提高认识、改善适应、发展人格的目的,多年来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通过多项指标对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综合评价,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职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效果,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对促进学生的成才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提示本干预方案易被学生接受,感染力强,效率高。

在制定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上,一定要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对策。概括起来讲主要原则有以下几条:(1)系统化原则。不同单元之间体现循序渐进性,从内容、形式、难易程度等方面来体现;(2)口语化原则。为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缩短训练者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语言设计上体现口语化的思想;(3)体验式原则。学生参与为主,充分体现参与性、成长性的思想,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在职业规划团队指导人员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选择。这项工作不仅要求职业规划指导人员要有较高的资质,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知识和心理辅导知识,能够运用自己丰富的咨询经验,解决团队中学生的各种难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指导者一定要对生活有足够的敏感度,对人生有足够深的认识,这些也是团体辅导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焰.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影响机制[J]. 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02).

第5篇: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范文

谢珊,女,广东番禺人,硕士学位,教育管理副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多年,现任学校学生职业规划园指导老师等职务,专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培训、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及职业规划个体咨询。2003年获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指导师(中级)”资格证。2006年12月参加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

时下,又到了毕业季,是否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是校园中应届毕业生们最受关注的话题。而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就业”也不再仅仅是毕业生关注的焦点,对于高中生和低年级本科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确定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今后就业的难与易。为此,本刊采访了华南农业大学学生职业规划园指导老师谢珊。谢老师就专业选择进行指导答疑。

上大学学什么专业?几乎每个高中毕业生都会为此纠结很久,五花八门的专业相较于中学时那些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复杂得不是一星半点,很多人对于专业的理解仅仅是字面意思或者道听途说。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对自身兴趣的探索又不够。于是焦虑、迷茫随之而来,那么到底该考虑哪些因素,确定自己的专业意向呢?

“选专业时最重要的是综合考虑自身的内在和外在资源。”谢老师说。

“对于自身的资源,首先是兴趣,包括现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找到的兴趣,比如唱歌、画画;以及未来喜欢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并将二者融合起来。再者是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可能是某一学科,或者某种技能,要将其有效地发挥出来,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可以多考虑管理方面的专业,对数字敏感的,可以考虑理工类的专业;第三是性格,将来的工作,有的是对事,有的是对人,专业亦如此,管理、语言类学科主要对人,外向的孩子更能胜任,而理工科主要对事,内向的孩子更能沉下心来;最后非常重要的是个人的价值观,有些学生希望赚钱,那么经济类的专业在金钱上的显示度更强,更有利于实现赚钱的目标,有些学生期待将来能影响别人,那么,读师范专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性格是一件挺难的事情,有没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们寻找和发现兴趣呢?“现在有许多专业的测评软件,可以帮助了解自我的性格、价值观,至少可以做一些参考。另一方面则要多咨询父母、老师,听取他(她)们的意见,他们的经验阅历可以帮助自己寻找到内在的需求。”

“除了自身资源,另一个很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是外部资源!”谢老师强调。“许多学生喜欢单枪匹马地找工作,却不知在就业过程中通过人脉关系获得工作的质量更高,成功率更大。找工作的时候,家庭的人脉关系能帮助我们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机会,而如果所报的专业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学校强大的师资力量,出色校友的帮助,都会提升就业时的竞争力。”

如果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出现矛盾时,该怎么处理?“很简单,列平衡单啊!”谢老师说。“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帮助作出好的决策,列平衡单,为每一个备选专业在个人喜好、外在资源等方面进行打分评估,综合起来权衡利弊。”

最近新闻中经常有报道说,母亲和孩子在就业问题上冲突严重,比如河北母亲三赴重庆劝子进国企等,对此谢老师有何看法?

“首先,这样的家长,表现得有些紧张和偏激,其实可以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他们对工作会更加投入。现在的就业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大家有更多的跳槽机会,如果对第一份工作不满意,可以转向第二份工作,因此没有必要把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次就业当成终身工作来对待,第一次可以考虑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而对于孩子来讲,除了个人能力以外,还有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既然父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这说明家里有相应的资源,如果在自己喜欢和接受的前提下,又能利用上现有的资源,是一件好事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综合考虑孩子的能力、性格是什么样子,做综合考虑。”

在每个大学总会有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热门专业的就业情况会比冷门好吗?

“这个不一定,例如我们学校的动物医学(兽医)专业,在招生的时候特别困难,很多家长存在偏见,认为兽医在城市就业没有前景。但实际上这个大家都不愿意来的冷门专业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得很热,宠物商店、检验检疫部门、养殖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供不应求。而热门专业由于招生报考人数较多,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竞争也势必更加激烈,出现供过于求的冷市场。而且冷热也会发展变化的,我非常推荐同学们认真研究一些符合个人特质的冷门专业,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竞争,走就业的捷径。”

现在许多大学都会提供二次选专业的机会,就您了解的情况,真正换专业的人多吗?

“不多,学校并不鼓励学生轻易转专业,会设置一些限制条件,另外学生学了一年后,重新认识专业,觉得能学下去,所以真正转专业的并不多。”

第6篇: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问卷调查;指导措施

近几年,随着高校连年扩招造成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需求不断增大;中国社会产业发展不均衡导致结构性失业日益凸显;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用人量锐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配合国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等相关政策,本研究根据就业指导理论,参考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及生涯辅导的成功经验,调研达州市大学生学校适应、就业升学准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了解就业指导措施具体实施状况,分析学生对就业指导措施的建议,探求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就业指导具体措施。

一、研究过程

(一)问卷编制

搜集专家学者、就业指导人员、用人单位等对高校就业指导的意见,根据就业指导相关理论,参考国外先进国家生涯辅导措施,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职业规划、生活辅导、专业辅导以及就业指导四个维度,编制了《达州市高校学生就业指导需求及就业指导具体措施调查问卷》。

(二)调查抽样

本课题以达州市两所高校四川文理学院和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取样方式,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情况及实施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共计发放问卷950份,回收有效问卷827份,问卷回收率为87.11%。

(三)调查实施

本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访谈的方式,搜集高校就业工作部门、院系就业工作人员、部分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指导需求的相关看法与建议,作为编制调查问卷的参考。第二阶段实施问卷调查,组织人员到上述两所高校实地发放、现场回收问卷,采用SPSS软件,依据其质性与量性类别,对问卷中主要涉及的升学型、就业型、犹豫不决型三类学生及男女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和他们对就业指导措施的想法建议进行细致分析、分类汇总。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就业指导需求项目向度

分析数据显示,学生对就业指导需求项目的需求程度的平均数除毕业后追踪调查以外都大于3.0,显示学生对各项指导需求项目均认为相当重要。最为需求的项目等级分列如下:“职业规划”最为需求的是了解就读专业相关行业的就业渠道、专业概况及发展趋势;“生活辅导”项最为需求的两项为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进语言表达及人际协调沟通能力;“专业辅导”需求度占前两位的是了解就读专业课程安排与就业、升学的关系、学习有效的读书方法与技巧,“就业指导”最为需求的是学习如何如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将来各种培训及提升自己的途径。

(二)学生就业指导需求差异维度

1.不同性别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项目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男女学生对就业指导项目的需求程度都相当高,但是经t检验发现,男女学生对就业指导在部分项目上的需求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

2.不同类型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程度差异。经离均差平方和和MS均方和变异分数分析后发现,不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对就业指导需求在部分项目上的需求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毕业后打算升学的学生对“了解家庭因素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影响”、“毕业后追踪调查”两个项目的需求程度较低;毕业后打算就业的学生对“了解就业指导的观念”、“了解各种升学途径”及“毕业后追踪辅导”三个项目的需求程度较低;尚未决定的学生对“毕业后追踪调查”的需求程度,调查显示平均数为2.98,标准差为0.76,是三类学生中需求度最低的。

(三)当前就业指导实施的状况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在当前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中,50%以上的学生认为涉及较少的就业指导项目有:“学习各种谋职技巧,如面谈、撰写求职简历等”(59.77%),“了解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等”(56.12%),“了解家庭因素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影响”(53.49%),“学习如何进行生涯设计”(52.02%)。超过40%的学生认为涉及较少的项目有:“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49.77%),“培养未来职业规划决定的能力”(49.2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49.15%),“了解就读专业与兴趣不合的问题”(48.22),“了解将来各种培训及提升自己的渠道”(47.05%),“了解如何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43.95%),“安排体验实习的机会”(43.64%),“获得各种升学或进行训练的机会与信息”(41.40%),“认识就读专业相关行业的就业条件”(40.23%)。

三、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生活辅导、专业辅导和就业指导四项的需求性都很强,说明在就业指导方面需要开发和努力的余地还很大。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依据学生对就业指导各项目的需求程度,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就业指导原则,开展切实有效的就业辅导。

(一)就业指导原则

1.对不同职业选择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全方位指导。针对不同职业生涯选择(升学、就业与未决定)的学生在就业指导需求项目上的不同,制定侧重点不同的措施,引导其做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升学,是就业的延迟,也可以看作是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而言,对准备升学的学生而言,未来的升学路径及前期大量准备工作是就业指导的重点;针对准备进入职场或是准备接受职业训练的学生,可提供全面的相关各职业领域的信息及各种职业素养的训练;对尚未决定职业方向的学生,让他们了解无法决定的原因,再逐步加以引导,帮助其规划明晰的职业之路。

2.对不同性别学生,施以不同项目及程度的就业指导。鉴于男女生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理差异,可分别进行就业导向和指引,尤其是针对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就业机会、职业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不公,向她们全面分析,耐心解释,加以心理辅导,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二)就业指导的具体措施

1.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加强对就业创业规律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课程质量。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观摩、评选等活动,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示范课程。以课程安排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有两个优点,第一,每个学生在大学三四年里都有机会接触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也比较能达成职业发展方面的任务;第二,能够营造就业指导的浓厚氛围,确保就业指导开展的规范性、系统性、连贯性,也可通过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在就业指导方面的需求,透过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就业指导教学,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现在及未来做更多的探索。

2.举办相关辅导活动。(1)团体咨询。团体咨询可以做到集中统一地面向相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专业辅导,省时省力地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其实施方式有大团体和小团体咨询两种。透过团体咨询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活动,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体研讨等方式增进学生彼此经验的分享,加强交流,做到团体互助,共同进步。(2)个别咨询。以个别咨询方式进行就业指导,主要是针对个人问题作一对一的讨论和面对面的交流,例如协助一个人了解他的个人特质,协助一个人解除面临抉择时的焦虑,以及协助一个人探索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领域等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3)推广职业测评。心理测量经过近百年的稳步发展,现已成为最有效、最客观的职业测评手段,职业测评的目的是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这些测评工具可以较客观地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以测验方式对自己的特质作认识,帮助学生对自身职业特质包括性向、兴趣以及人格特质等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协助个人对自我做一个客观的评估,让学生透过职业量表的使用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料及信息。这是个人择业的参考,是职业规划与开发的基础。

3.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尽管可以通过人才交流会、网络等途径获得各种就业信息,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面对形形的社会信息缺乏甄别能力,上当受骗的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对个人而言,学校依然是提供用人单位和推荐毕业生的重要渠道。高校应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深入各行各业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挖信息、找岗位。针对准备进入职场或准备接受职业训练的学生,相关各职业领域的信息,如就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晋升渠道、工作内容、工作资格条件及薪资报酬等,都可以让学生多接触。

4.加大社会实践力度。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已成为社会共识,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实现教育教学、课外活动、岗位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切实改变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实践课程各自为政,甚至忽略实践的传统格局。对当代大学生渴望在社会上兼职,学校应予以支持,并重视实习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旭辉.河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56-57.

[2] 周天蓉.实习护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调查和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6):29-30.

[3] 易玉梅.大学生就业状况与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度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0):63-64.

[4] 栾玉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与就业指导[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5):80-80.

[5] 孙戬.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78-78.

第7篇: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范文

【摘 要】本文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平台、以科研为导向的学生科研创新平台、自由宽容的学习氛围教育课程平台、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外专业实践基地平台、以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学生第二课堂平台五个方面论述了加强中药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五个基本要素。

关键词 中药专业;自主学习;五个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3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中药现代化需求的产学研结合中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HE1001)的研究成果。

高等教育发挥着为国家培养高等专业型人才,推动知识、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思考、怎样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一、自主学习能力是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

关于自主学习,人们普遍将其指代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者的研究,他们认为教学的远期目标是培养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标准的人才,近期目标则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自主学习理念也在更新演变,从最初的外语教育开始扩展至各个学科,成为培养学生特别是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和核心内容。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与责任。高等教育是国家教育的关键环节。高等教育之于国家社会,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各行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则需要满足大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发展大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发展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个人发展而论,高等教育不应当是一个职业化教育的最终环节,反之高等教育应当成为学生个人职业化选择的起点。高等教育的毕业生需要成为具备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的人才。社会发展也是需要高校培养出具备良好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并融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中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药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中药学学科同中医学、医学、化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文件规定,中药学属于医学门类,可授予医学或理学学位。这要求中药学专业学生要具备现代药学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更要具备传统中医药思维和知识基础。而通常开设中药学专业的高校,由于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类型不同在课程设定上在医学和理学之间有所取舍。这就需要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营造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做好自我发展和规划,配合好课堂学习。

二、中药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五个平台

高校中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高校在多个方面具备一定条件,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相关活动提供平台,这也是培养学生成才的五个基本要素。

1.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平台。大学时期是年轻人的自主意识发展及自我统一性逐渐确立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不断克服一些由学校走向社会所面对的不适应和障碍是这一时期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必要方面,正是从这些问题的解决入手,塑造对大学生对自身专业及未来职业的价值判断和观念认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应当成为中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首要问题,学校应当开辟药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实践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以科研为导向的学生科研创新平台。学生科研意识培养是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中药学专业的院校应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本科生阶段,学校课程设置上为学生接触科研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如毕业实习、基础实验课程等方面。此外,高校应当为学生在课堂之外提供一定的科研创新机会和平台,如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组织传统技能训练集科研小组等,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传统中药应用技术传承活动,拓展学生创新能力。特别是具备理学属性的中药学专业,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方式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3.高校自由宽容的学习氛围的课堂教育平台。应重视中药学专业多学科交叉特点,注重其他学科的渗透对中药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为此,高校更应当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除专业学习之外的相对自由宽容的学习氛围。自由宽容的学习氛围要求高校在正常课堂授课安排下,在课程安排及课堂管理方面为学生提供旁听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在相近学科。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好本专业课程之外,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中医学、临床药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学校应当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可选择的机会和平台,并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做好学习规划。

4.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外专业实践基地平台。中药学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具备将来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发展潜能的毕业生。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药学专业课外专业实践应当至少包括传统中药制备和销售、现代中药生产研发以及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这涉及到中药学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去向,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提供帮助。开设中药学专业的院校必须建立稳定的本专业学生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基地,如医院药房、制药企业及科研院所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做好课外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

5.以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学生第二课堂平台。学生课外活动又称为学生第二课堂,在高校学生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组成部分。相对于课堂教学,学生课外活动着重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特别是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不可取代的作用。中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在校学习阶段需要多参与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这对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开拓视野及增强对本专业的理解和掌握等,开展丰富的学生课外活动体系,将第二课堂纳入学生培养的计划,是目前各大高校力求促进本科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

三、以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为基础正确处理主辅关系

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发端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在保证学生专业学习正常开展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规划发展的能力。

1.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面对如何对待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主导作用体现于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从而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多种条件为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正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逐步发展,需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积极做好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2.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第二课堂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甚至部分观点认为高校的第二课堂不仅是第一课堂的补充,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第二课堂固然重要,由于两个课堂指向的侧重点不同,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中,两个课堂固然都不可轻视,但不能用第二课堂取代课堂教学的地位,课堂教学依然是高校学生培养的主要模式,主要作用毋庸置疑。妥善处理好两个课堂的关系,要保证好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发挥二者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中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切实发挥好学校教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高校中药专业学科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杰.大学生的认识论信念及其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2]林展,黄小玉.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6).

[3]张彦君.通过学习者训练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实验[J].外语界,2004,(1).

[4]严军.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第8篇: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范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基金项目“医学相关专业大专生职业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880113)的研究成果和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州卫职院学生心理状态的前瞻性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190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01-02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年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帮助和引导学生择业和顺利就业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研究通过采用自编的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江苏省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分析当前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取样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健康学院和南通大学护理学院等卫生类院校在校大学生。对研究对象告知研究目的,以自愿参加为原则。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获得有效问卷736份,有效问卷率92%。参与调查年龄17~23岁,平均20.2±1.5岁,男生122名,女生614名。

二、研究方法

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院校、专业、来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自我感觉家庭收入、想从事职业、就业经历、父母意见等。

2.自编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该问卷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原则编制,包括5因子30条目,采用Liket5级记分,5因子分别为个人声望、自我发展、职业保健、人际关系、家庭因素。正式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各因子及总分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02~0.860,重测信度为0.716~0.890,可以用来测量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3.职业价值观相关调查项目。本部分主要了解与职业价值观相关的一些情况,例如是否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对专业的就业形势等。

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社会人口学和其他因素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

1.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得分情况。(总分和各因子分值表删除)F1~F5各因子平均得分分别为:1.68、1.94、1.89、1.93、2.04。分值越低说明受重视程度越高。结果表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因素结构中,F1(个人声望)和F3(职业保健)排在前两位,其次为F4(人际关系)、F2(自我发展因素)、F5(家庭因素)。

2.相关因素分析。对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各因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女在职业保健和家庭因素以及职业价值观总分方面有显著差异(P分别0.00、0.013、0.049)。年级方面,一、二年级在职业保健因素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5),三年级人数相对较少,不进入分析。在来自农村、县城和城市学生比较中家庭因素方面有显著差异(P=0.047),其中农村和县城差别显著(P=0.025)。家庭收入方面,家庭收入2万以下,2万~3万,3万~5万和5万以上4个组,在个人声望因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9)。其中主要是2万~3万组和5万以上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2)。父亲单位分别是事业机关、国企、民企、私企、个体、务农等组间,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2)。其中事业单位和个体(P=0.016),事业单位和务农(P=0.018),以及私企和个体、务农之间有显著差异(P均为0.04),表明父亲的工作单位和性质影响到子女对人际关系重视程度。在母亲单位上,人际关系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48),其中主要是事业单位与个体、务农组间有显著差别(P分别为0.045、0.009)。就职经历包括全职、兼职和未工作组,3组在个人声望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46),其中主要是全职和兼职组间差异显著(P=0.032)。父母意见包括无影响、参考和完全遵照组,3组自职业保健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9)。其中没影响组与参考组、遵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0.009),而参考组和遵照组间差异不显著。

3.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比较。结果表明:三个年级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差异,其中职业价值观总分和个人声望、职业保健因子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个人声望因素方面,一年级与二年级,一年级与三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2、0.004)。一年级学生对个人声望要求较低,而二、三年级学生对此方面的要求逐年提高,说明年长的学生希望能有较高的个人声望,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体现了思想的转变。在职业保健因素方面,三年级与一年级,三年级与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表明随着对专业课性质的了解,对专业领域的风险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择业时对职业保健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职业价值观总分在三组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在择业时考虑因素也逐渐增加,主要表现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差别明显(P=0.003)。

4.同一级的纵向比较。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一般在二年级结束后进入实习期。实习一年期结束后,参加完学校的各类考试就进入正式工作。本部分采用配对资料,同一年级学生在第一、二年级时的职业价值观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时,职业价值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在个人声望、自我发展、职业保健及总分表现出显著差异。个人声望方面:二年级比一年级时对个人声望的要求显著提高,提示学生希望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得到尊重。自我发展方面:二年级时对自我发展的要求也有显著提高,说明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对自己未来开始规划。职业保健方面:学生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未来从事的医学相关工作的责任和风险有所了解,因此对未来职业的保健因素的重视程度增加。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因素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职业价值观总分,二年级时分数显著下降,表明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随年龄增长正在不断发展。

5.医学相关专业和非医学专业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为了做一些相应比较,对苏州地区5所高职院校学生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相关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相比,职业价值观总体基本一致,但在职业保健因素方面,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加重视职业保健因素。考虑与职业性质有关,医学相关专业属于高危职业,风险较高、压力较大,故学生对从事职业的保健因素考虑较多。

6.相关情况。对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一些相关情况,统计结果如下:22.6%的学生认为填写这次职业价值观问卷很有意义,89.1%的学生认为填写这份问卷是有用的。针对“从事一项自己不热爱的职业很平常”,26.3%的学生不同意这个说法,49.3%的学生比较同意;同时调查中显示出的较为一致的结果有,28.1%的学生较为同意自己只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只有少部分27.9%的学生表示,如果觉得工作很“郁闷”就会换工作,说明学生在对待职业方面,有比较谨慎的态度。67.8%的学生认为比较了解自己(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等),25%的学生表示不太确定。56.7%的学生对职业测评,以及向职业规划专家咨询感兴趣。在专业的就业形势方面,52.9%的学生比较乐观,22.5%的学生不太乐观。专业的不同明显影响就业态度。

四、讨论

1.现状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5个维度中家庭因素排第一位,其次是自我发展、人际关系、职业保健,最后是个人声望。许多学者研究指出,80年代青年人择业最重要的几乎都是自我实现的满足,90年代大学生逐渐将保健因素列为择业的重要条件,而本研究中当代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在注重个人声望,希望得到尊重的同时,也将职业保健因素放在重要位置,这表明在目前竞争激烈,生活成本增高的情况下,学生对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有所增加。

2.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对职业的认识。讨论中,81%学生对“职业是安身立命、确证生命价值的方式”持同意观点;89%学生认为职业对个人成长有帮助,76.4%同意职业能让自己被社会所认可,78%学生认为对职业的热爱可以在与职业的磨合中培养。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对职业的价值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能站在社会价值的起点上重新审视个人价值,能够深刻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由此推论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特别是医疗行业多年来的改革和体制的完善,以及近年来大学推行的职业生涯教育,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对职业的期望也更为接近现实。

3.职业价值实现途径多样化。随着我国“市场导向、学校和各级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职业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表现出愿意主动参与竞争,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自我的职业价值。随着网络信息的逐渐普及和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变得更加容易而快捷。学生从一入校就关注就业信息,特别是在实习期间,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就业机会,职业价值观实现的途径呈现多样化。

第9篇: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实习;临床教学

从2012年起,医学检验专业划分为医学技术类,学制4年,其中临床实习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实习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转变为临床检验工作者以备将来独立工作的关键过程[1],因而必须重视临床实习。本科室作为本地区重要的临床实习基地,多年来一直承担多所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任务,该文总结教学经验并探讨改进措施。

1加强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和毕业生的质量[2],基地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两个方面。

1.1重视设施建设

科室的检验仪器设备是实习基地的硬件设施,其规模、先进性和现代化程度影响着实习学生能否完成实习任务及任务质量。本科室密切关注检验设备的高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适时更新仪器设备,开展新项目,不仅体现出临床检验的新阶段、新情况和新需求,也拓展了实习同学的医学检验视野,加强了检验与临床的联系,既弥补了实验教学常常滞后于临床发展的不足,也激发了实习同学对检验医学更多的思考,使其能够更有兴趣地关注医学检验学科的发展前沿,从而实现从临床实习到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1.2重视师资建设

带教老师水平是基地建设重要的软件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实习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医德[3]。带教老师不仅要严格按照实纲和计划指导学生实习,也要将理论与现行检验项目相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用理论解释临床检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要求各临床检验组定期开展相关专题讲座,传授临床工作经验,介绍新方法新技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学习医患沟通技巧,使其逐步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本科室鼓励带教老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习班和教学技能培训班,掌握最新的医学进展和教学技巧等,不断提高带教老师教学水平。

2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是实习基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本科室借鉴和应用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临床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标准化实习基地。

2.1规范化教学内容的制定与管理

实习前的相关培训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习生必需进行包括生物安全教育在内的岗前培训,使其明确实习计划和要求,熟悉科室设置、设备设施和规章制度等,尽快完成从在校学生到实习生的角色转换。教学内容的制定以实习教学大纲为准,因此,首先要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减少或删除已经被临床淘汰的实验内容,重点介绍临床常用的实验内容和新实验方法;其次,教学大纲应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检验思维的培养,如增加快速仪器故障处理,结果判读以及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实习同学经过培养后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不仅要随着教学大纲的改变而改变,也应该随着临床检验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所以科室要求各临床检验组专业主管每年在实习生轮换之际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适应新一期实习生的临床教学。

2.2规范化分级教学和定向培养制度

本科室接受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同学,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据此规范实习教学分级管理制度,要求带教老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级教学和考核;针对学历专业知识技能的侧重点不同,进行定向培训;使他们分别具备未来工作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和素养[5]。近年来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对检验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临床实验室的技术操作,质量控制和现代化管理,还要求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知识,具有参与临床查房及会诊的能力[6]。本科室重点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到检验医师的培训过程中,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做出参考。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检验相关课题,学习科研设计培养务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将医学和科研密切联系在一起。

2.3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体系

规范化的考核体系是检验实习效果的保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建立完善的个性化考核评估系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检验报告审核能力、临床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核。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给出建议,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正,获得提升。科室定期开展相应的月度临床带教总结,月度实习同学座谈会,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带教过程中的“教”与“学”问题,对临床带教老师和学生实施双向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强化教学意识,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3实习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改进建议

3.1问题

临床带教老师和学校的专职教师工作性质不同,前者侧重于临床工作,且检验科室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上午且多数工作具有时效性,要求检验结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这样一来,临床带教老师兼顾临床、科研和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不足,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另外,带教老师存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不统一的情况,不同同学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角色转换适应程度不同,还可能面临就业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实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

3.2改进建议

作者从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和实习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3.2.1坚持做到教学和管理以学生为本加强科室与学校和学生的沟通,加强带教老师与实习同学的互动交流。指导老师对学生共享知识的程度越多,就越能积极有效地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意愿[7]。因此带教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临床实习最关心的问题,更要慷慨传授临床检验知识,为学生制作“学习动机策略问卷”(MSLQ)[8],以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实习同学对知识需求的共性和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做到教学方法和内容有的放矢,使教学活动效果事半功倍。

3.2.2努力提升教育基地的“软件”建设和管理内涵相对于硬件设施,基地软件内涵建设更为重要和紧迫。因此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从体现价值的角度充分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设立奖惩政策,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科室要为师资培养打造良好平台,帮助带教老师及时补充“营养”和“新鲜血液”。如科室可以为其提供参加对外学术交流,进修学习和深造等的机会,还可以通过举办培训、开办讲座等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带教老师教学水平。

3.2.3进一步做好实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估实习效果的检测要靠一套完整有效的考核评估制度。制定考核评估标准要力求覆盖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各检验专业组出科考核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笔试、现场技能考核、临床案例分析和检验结果解读、经验交流和讨论等,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和技能大赛开展评比活动,增加学生对实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检验科的临床实习是检验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转化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医院,我们希望通过对“教”与“学”的不断总结和改进,更规范化培养检验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慧,卢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1):969~972.

[2]赵莉平,权志博,周雪宁,等.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8):112~115.

[3]荣梅生,明丽娟,马文静,等.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现状分析与建设[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01):126~128.

[4]申春梅,贺乐奇.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方法规范医学检验临床教学[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5):639~640.

[5]王堃,易斌.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1):9~11.

[6]陈克平,李丽,芦慧霞.医患关系趋紧状况下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11):1185~1188.

[7]DongM,DengD.EffectofInterns'LearningWillingnessonMentors'Knowledge-sharingBehavior[J].SocialBehavior&PersonalityAnInternationalJournal,2016,44(2):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