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范文

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

第1篇: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价值;策略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逐渐的成为各行各业讨论并付诸行动的重点话题,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可是怎样的建筑设计才是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的呢?其实,从环境保护的观念来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的设计都是属于绿色环保的范畴,它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接下来本文将从绿色环保建筑的重要性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及需要考虑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出发来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的几个观点。

1.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与意义

绿色建筑推广的重要意义在于建筑中建立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客观的态度,需要做到保存生态平衡和减少资源的浪费;合理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换,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行业也从而获得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引领低碳生活

在低碳环保经济的发展领域,我国同发达国家的距离还比较大,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稳定,发展排放主要集中在消费领域,这是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标志。由于我国当前还处在发展时期,在发展排放方面,建筑行业中占据很大一部分, 严重导致大自然的能源循环体系破坏,夏天变得更热,而某些地方冬天变得更冷;特别是近几年来,降雨模式也发生转变,干旱和洪水时常威胁着人们;大规模的污染在灭绝着某些生物种类(最近的各种深海类物种频繁死亡,白鲸频繁搁浅等)的同时也在危及我们人类自身。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将引领着我国的低碳经济。

1.2 降低各种能源消耗

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本来就有限的自然资源严重的缺乏,同时随着滥砍滥伐的行为,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建筑能耗也必将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耗之一。森林的砍伐、采石场的建立、大部分砂石和混凝料的开采等等, 主要都是满足建筑需要而引发的后果。据相关资料统计: 全部水消费的42%是为了满足建筑内居住的人的卫生和饮水需要;全部破坏臭氧层气体(氯氟烃等)的一半和全部塑料消费的40%,被用于建筑工业。而这些比重还在不断增加,只有通过建筑工程中的节能,通过推广绿色建筑设计,才能实现我国各种能源消耗量的减少。

2.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技术

2.1 绿色建筑节约能源设计

建筑保温的能源设计,对改善人们生活以及节约供暖能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一定要搞好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空调设备的制冷效率,是建筑节能的基本条件,必须重视。绿色建筑节约能源技术按照内容可分为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采暖节能技术、空调通风节能技术、绿化节能技术、建筑的体型、朝向及平面布置等几个方面。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能源条件和建筑情况,发展采用适宜的节能采暖方式,如辐射采暖,主要依靠供热部件与结构内表面间的辐射换热为各房间供热(冷),热舒适增加,减少了房间上部温度升高增加的无效热损失,因此可节省采暖能耗。

2.2 绿色建筑节地设计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节约用地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占地表面积,并使绿化面积少损失、不损失。节约建筑用地,并不是不用地,不搞建设项目,而是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城市中节地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建造多层、高层建筑,以提高建筑容积率,同时降低建筑密度;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居住区,提高住宅用地的集约度,为今后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增加绿地面积,改善住区的生态环境。

2.3 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所谓绿色建设就是能够很好的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一个智能、可调节性的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2.4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另外,对油漆、胶水、粘合剂、地板砖、地毯、木板和绝缘物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性能优良外,还要强调没有毒性物质的释放。注重对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的使用。外墙保温节能材料属于保温绝热材料,仅就一般的居民采暖的空调而言,通过使用绝热维护材料,可在现有的基础上节能50%~80%。

3.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其他值得注意的要点

3.1运用灵活的设计手法设计“灵活”的建筑

建设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前想到用户的不同需求,所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还必须要具有灵活性。因此,设计的建筑应能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改造。同时,设计师还可利用灵活性设计,既能减少建筑的材料消耗、能源浪费、环境污染,提高建筑整体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也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3.2重视整体设计

虽然在绿色环保的理念中,“绿色”是重点值得考虑的,但是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节能环保上面,而是应该重视建筑的整体设计。由于绿色建筑的性能和成本直接受到建筑整体设计的影响,因此建筑的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风俗、文化以及经济水平能够等多种因素。绝对不能盲目效仿某些优秀的绿色建筑设计,不能盲目引进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设计而不顾全整体。不能顾全整体的绿色设计是很难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做到:因地制宜;适合当地文化水平和风俗习惯;以近年的经济水平为基础,切勿奢侈铺张;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建筑的整体等。

3.3防止垃圾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日益增加的工业和生活垃圾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被投放到大自然,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人类自己也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因此,在绿色建筑理念中的防止垃圾污染也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防止垃圾污染呢?其中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以设立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箱的垃圾处理系统;食物垃圾处理和非食品式垃圾箱的垃圾处理系统;在建筑中设立中央吸尘系统,也可以减少了普通家用吸尘器的能源浪费和二次扬尘污染等。

4.结语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未来建筑的主题,是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设计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在尽可能减少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营造出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汪蕾.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步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25):109-109.

第2篇: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人文关怀;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建筑理念,将人文关怀的思想引入到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能够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的使用功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绿色地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被提起。很大程度上,绿色地产的由来是受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影响。当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建筑师们就不得不去探寻新的建筑形式来适应人类社会变化带来的居住变化。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建筑项目的数量、规模以及科技含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其环保、节能以及亲近自然的特点,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建筑设计发展的又一热点方向。

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文关怀始终是绿色建筑设计的灵魂。绿色建筑中“绿色”的含义主要是指建筑的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身的使用功能,并且在建筑物的修建与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一种概念。可以说,绿色建筑的建设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需要充分的尊重使用者的主观感受,体现出建筑本身的人文关怀。而只有在绿色建筑中充分提相处人文关怀的精神,才能够完整的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初衷,确保绿色建筑能够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

二、人文关怀背景下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

1.合理设计空间的布局

巧妙的利用不同的建筑结构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不仅可以起到增加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作用,也能让简单的建筑显得更富有层次感,同时也更加节省空间,提高绿色建筑的空间利用效率,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如果单纯的重视空间的划分,又会令不同的功能区显得过于狭小,此时,通过灵活的利用镜面、落地窗、玻璃幕墙等通透性较强的设计来加强室内空间的视觉延展性,可以让有限的空间看起来更为宽广,达到舒缓使用者心情的目的。另外,为了在空间布局中体现出绿色建筑自身的特点以及人文关怀的具体要求,应当尽量采用木材、竹子等地毯环保的建筑材料,使绿色建筑更加低碳环保,并拉近使用者与自然地距离,起到缓解使用者精神压力的效果。

2.充分的利用环境能源

将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作为向绿色建筑运行中部分能源的来源,不仅能够降低绿色建筑的能源消耗,控制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还可以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建筑内的采光也是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玻璃幕墙与落地窗等设计,扩大建筑的透光面积,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光线满足绿色建筑内部的照明需要,缩短绿色建筑的照明时间,降低绿色建筑的照明强度,进一步的降低了绿色建筑的能耗。同时,巧妙的利用空气流通的规律,设计出能够使空气进行自然交换的结构,还能够适当的减少建筑内部的空气循环装置,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利用环境能源调节绿色建筑内部的光照、空气与温度,在实现绿色建筑环境保护工程的同时,还起到了提高建筑内部环境质量的效果,充分的体现出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3.重视建筑内外的绿化设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个别的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环境中存在的部分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绿化设计还能够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达到舒缓神经、缓解压力的作用。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应当合理的进行绿化设计,例如,竹子不仅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而且在中国的文化中,竹还具有高洁的含义,将竹子用于绿色建筑内外环境的绿化当中,可以在实现绿色建筑生态功能的同时,提高绿色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底蕴,充分的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如何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想要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首先要改变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重视建筑物生态功能的同时,考虑到建筑的设计对使用者产生的影响,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将人文关怀的思想融入到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使绿色建筑的设计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

其次,要巧妙的利用多种建筑结构与建筑手法,充分的发挥创新精神,将不同的设计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细节的设计与规划,力求在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人文关的设计理念,达到人文关怀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

最后,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设计理念与技术方法,不断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在绿色建筑设计与时俱进的同时,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四、总结

巧妙地利用多种手法来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能够使绿色建筑的设计更加人性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见着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安启,马欣伯.绿色建筑基本人文理念阐释[J]. 建设科技. 2011(07)

[2]连宇新. 绿色建筑经济性影响量化评价模型的构建[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1(04)

第3篇: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航空装备;绿色维修;研究

现代社会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步意识到必须淘汰对环境有害和资源破坏严重的落后产能,从而大力推崇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保持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时代”,即“低消耗、低污染、适度消费”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在此背景下,航空装备的维修也应着手考虑维修的绿色化问题,以确保航空装备的维修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航空装备进行绿色维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航空装备绿色维修的概念及其内涵

1.1 概念

航空装备的绿色维修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其目标是除保持和恢复产品规定状态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最大限度的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既对环境的污染最小,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1]

1.2 内涵

传统的维修仅考虑装备性能的恢复,很少考虑到装备在维修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人身伤害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等一系列问题,而航空装备的绿色维修在恢复装备性能的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做到以最少的维修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污染,在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前提下,保持、恢复、延长或改善装备的功能,完成装备维修任务。

2 航空装备实施绿色维修的现实意义

2.1 实施绿色维修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

航空装备通过实施绿色维修,可以节省维修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维修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和绿色维修工艺,尽可能减少或消除维修污染物和废弃物,减少装备维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实施绿色维修有利于维修人员的身体健康

传统的维修重点关注的是产品状态的恢复,而对维修人员本身重视不够,不少时候要求维修人员在存在一定污染的维修作业环境下去从事修理工作,通过对航空装备实施绿色维修,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维修人员的劳动保护,确保了维修人员的身体健康。

2.3 实施绿色维修有利于降低装备的维修成本,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

航空装备的绿色维修,通过从传统的事后维修和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模式转变为以装备可靠性为中心的和全系统全寿命的绿色维修模式,减少装备不必要的维修,缩短维修工时,快速恢复或保持装备的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装备的维修成本,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的目的。

3 航空装备绿色维修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航空装备绿色维修理论研究

航空装备要实施绿色维修,必须改变传统的维修观念,提高对航空装备实施绿色维修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航空装备绿色维修的理论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维修的内涵及模型、绿色维修性设计原理、绿色维修工艺理论和绿色维修评价机制等。

3.2 航空装备绿色维修性设计研究

航空装备的维修性设计是指在航空装备设计阶段赋予其在使用、维修阶段可维修的性能。而航空装备的绿色维修性设计除要保证其优良的维修性外,还必须满足绿色维修的要求。开展航空装备的绿色维修性设计研究是从源头确保产品具有绿色维修的本质。航空装备的绿色维修性设计可从航空装备的设计选材、模块化设计和可拆卸可回收设计等方面来开展研究。

3.2.1 航空装备的绿色维修设计选材

绿色维修性设计要求航空装备在选材时除考虑其使用性外,还应考虑选材的经济性和环境性。设计选材时在确保航空装备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材料使用量和选用便宜的材料,尽可能地选用无毒、无污染、易回收、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3.2.2 航空装备的绿色维修模块化设计[2]

航空装备在设计时,应尽可能地按照相同或相容材料的零部件划分在同一模块、对环境或身体有害的零部件划分在同一模块、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零部件划分在同一模块、相同寿命或相同维护频率的零部件划分在同一模块以及产品回收再利用或报废处理方式相同的零部件划分在同一模块等划分准则来进行设计,以方便航空装备进行绿色维修。

3.2.3 航空装备的绿色维修可拆卸可回收设计

报废处理是航空装备实施绿色维修要考虑的重要内容,装备的可拆卸可回收设计是绿色维修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要求装备易于拆卸,并且在报废后可回收利用部分能充分有效地被回收利用。可拆卸性设计是航空装备有效回收的前提,它要求产品在设计时尽可能考虑采用易于拆卸的连接方式;可回收设计则要求产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所使用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和经济性。

3.3 航空装备绿色维修技术研究

绿色维修技术是指为保持和恢复装备良好技术状态,在合理利用资源、最大程度减少维修废弃物、减小维修过程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对装备所采取的一系列维护、监控、诊断、修复、强化和抢救技术等的统称。目前,绿色维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数字化维修技术、绿色维修工艺技术、装备再制造技术等。

3.3.1 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

随着电子测量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航空装备可实现对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异常情况的故障分析、诊断。通过对装备实施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可预测装备的可靠性、劣化趋势及剩余寿命,可分析出故障信息,找出故障原因,给出处理建议,从而较科学地制定维修方案,降低维修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3.2 数字化维修技术

随着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航空装备可实现以“网络为中心”的数字化维修,通过将航空装备的状态和诊断结果、维修资源、人力配置、备件服务、制造厂商、供应商技术支援等传统维修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并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将相关功能系统有机地连成一体,使各种数字信息实现实时地处理、存储、传递和交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实现航空装备监控、诊断、决策、维修、保障高度一体化的数字化维修。

3.3.3 绿色维修工艺技术

绿色维修工艺是实现航空装备绿色维修的重要一环,航空装备在维修过程中通过采用无电焊接技术、快速粘接堵漏技术、快速补板技术、电刷镀技术、热喷涂技术、喷丸强化技术、低温硫化技术、气相沉积技术、无污染清洗技术、虚拟维修仿真技术等一系列先进的新型维修技术,实现装备的绿色维修。绿色维修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将从实施手段和技术层面给绿色维修强有力的支撑。

3.3.4 装备再制造技术

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技术,针对损坏或将报废的零部件,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对废旧产品进行再制造加工或性能升级等,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航空装备通过再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达到绿色维修的目的。

3.4 航空装备绿色维修评价机制研究

绿色维修兼顾维修性与经济性,并行地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员工身心健康等因素,影响航空装备维修作业“绿色度”的因素较多,所以在对其进行评价时,应能处理多层次、多属性的问题,同时要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尽量减少或避免评价结果的主观臆断。如何建立航空装备绿色维修评价机制对装备实施绿色维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航空装备实施绿色维修的几点建议

航空装备实施绿色维修任重道远,要真正将绿色维修理念落实到装备的维修之中,实现装备维修的绿色化,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全员参与绿色维修

加强绿色维修理念的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维修观念,认识绿色维修的重要性。管理部门要加强绿色维修的组织和管理,鼓励员工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开源节流,力行节约,做到能用的要用,能修的要想办法进行修复,尽可能做到不要有浪费,同时要合理处置维修废弃物,全员共同参与绿色维修。

4.2 大力开展绿色维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航空装备要实施绿色维修,必须要以科技为先导,技术为先行,广泛研究和应用绿色维修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确保维修满足节能、环保、低耗、高效的要求,全面实现装备的绿色化维修。

4.3 建立健全绿色维修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否健全合理、客观公正,对装备维修单位能否推行绿色维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衡量绿色维修的因素较多,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人员安全、维修成本等,所以在对航空装备绿色维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应能处理多层次、多属性的问题,并且要保证评价过程的客观、科学、公正、合理,尽可能避免评价结果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篇: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范文

在土建施工管理中,施工组织设计是宏观性的具有战略部署指导作用的重要环节,对于土建施工全过程的安排,技术方案的选择,工程进度计划以及各种组织保障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重要性

1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要根据土建工程的项目内容,施工条件,地理位置等来进行工程概预算,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和施工顺序,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始终遵循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例如正式施工时应该先进行平整场地,铺设管网,修筑道路等全场性工程及可供施工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然后再进行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再比如新建雨水沟和雨水管线,要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2)科学性的原则。根据土建施工项目工程量的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科学配置施工要素,组织专业化的施工队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上科学合理地布局尤为重要,合理规划办公场所、生活场所、作业场所,对于材料堆放和机械停放的空间布局要安排得当,做到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充分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方针,积极推广和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3)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机、物、财的科学合理配置。对于单个构筑物的施工顺序,既要考虑空间顺序,也要考虑工种之间的顺序。工种顺序考虑的是时间上的搭接的问题,它必须做到保证质量,工种之间相互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工作面,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落实季节性施工的措施,确保全年连续施工,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质量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从各方面制定了保证土建工程质量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在落实质量方针上,坚持构建精品工程,实现主体工程零缺陷,坚持科学标准的项目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坚决杜绝工程质量等级事故,坚决杜绝重大不良影响事件的发生。(2)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安全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安全至上,以人为本。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有着明确的安全目标,坚决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坚决杜绝一切人为因素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包括机械设备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等,都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贯彻落实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督促。(3)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环保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文明施工,绿色施工。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不仅仅重视质量和安全,更重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贯彻落实污染源控制达标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的要求,将作业场所的有害气体、粉尘、噪声等污染降到最低,确保作业场所和办公、生活场所卫生清洁、整齐有序。(4)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效益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节约资金,提高效益。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效益最大化,为企业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随时跟踪资金动向,降低投资风险,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挖掘技术领域一切可节约投资的环节,提升管理效益。(5)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工期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合理安排,确保工期。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土建工程工期目标完成的前提。由于土建工程施工作业周期长、露天作业多的特点,因此受季节性和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施工组织设计在安全进度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工期的因素,将受季节影响较大的施工项目安排在有利的天气进行,将受天气影响较小的项目安排在雨季或冬季进行,只有这样精心组织,科学设计,才能确保土建施工项目按期完工。

3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几点事项

(1)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时,要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制定施工方案时,注意根据土建项目的地区条件,合理选择方案,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在选择施工机械时,应选用能连续作业的机械,减少台班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要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改善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为新技术的推行创造有利条件。(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在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土建施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要及时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不可因出现一些问题而怠工,延误工期。(3)提倡文明施工,绿色施工,重视施工的目标控制。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合理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做到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材料和资源,注意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提倡文明施工和绿色施工,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将扬尘、噪声以及污水的排放降到最低,使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目标控制得以实现。

4总结

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提高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确保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可靠,也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节约能源,减少能耗,创造更多潜在的社会效益,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提倡的。

参考文献

[1]邱司水,付裕.论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

[2]蔡硕.论安全管理在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4(20).

第5篇: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节能;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同时暖通节能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暖通节能的实际工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改善,所以对绿色建筑暖通节能研究有着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下文将首先对绿色建筑推广的意义进行详细分析。

1 绿色建筑推广的主要意义

1.1 有利于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能源消耗率比较高,建筑能源消耗在整个社会总消耗中的比例占到30%左右。要想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必须在建筑上做到节能减排。再加上我国人均能源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形式比较严峻,在未来的日子里,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满足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同时绿色建筑的推广属于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所以对节约能源有着很大意义。

1.2 有利于环境保护建设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会对空气造成很大的污染,影响社会的生态平衡,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会造成很大伤害。绿色建筑的节能战略可以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空气的污染程度,对保护环境有着很大意义。

1.3 有利于住户使用成本的降低

绿色节能建筑在建设中采用了很多节能技术措施,比如控制建筑体型系数、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新型墙体材料、使用节能空调等措施,这些不仅对环境保护有着很大作用,同时这些措施对住户在使用中降低开支也有很大意义,保证了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实惠。

2 绿色建筑暖通节能的主要方向

建筑暖通节能在整个绿色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对这方面的潜能要重点开发,下文将从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等环节对暖通节能的主要方向进行分析。

2.1 设计合理是绿色建筑暖通节能的根本

暖通系统在我国耗电量的比例很大,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种比例也在逐渐加大,特别是在冬夏季节更为明显,经常出现用电高峰期。面对如此的用电紧张状况,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暖通节能系统成为必然趋势。

针对目前能源短缺的现状,我国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关于建筑暖通系统的节能要求和标准,比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冷水机组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等,这些标准都在实施当中。建筑暖通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对这些标准有充分了解,并对市场上的节能产品有很清楚的认识,尽量采用到能效等级高的产品,保证暖通系统的节能效果。在进行设计时根据建设项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水源和地源等可再生能源。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暖通材料的造价,要通过全周期寿命的方法对工程的成本进行合理计算,尽量达到暖通系统的经济有效。

2.2 施工质量是绿色建筑暖通节能的保障

科学合理的设计只是暖通节能工程的基础,保证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暖通系统节能效果的体现。但是目前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普遍不高,并且具体施工与最初的设计差距较大,无法真正达到设计要求。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暖通工程的施工手段很陈旧,无法适应暖通节能系统的要求;其次是施工单位的认识水平依然停留在传统暖通系统上,对新型节能装置的认识不够,在施工中对一些设备和技术不了解,在操作中无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和技术,导致暖通系统节能效果大打折扣。

2.3 调试和运行管理是绿色建筑暖通节能的实现手段

暖通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还要进行合理的调试,如果没有正确的调试就无法实现节能目的,甚至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和设备的损坏等恶劣后果,结果非但没有实现暖通节能的目的,反而加大了能源的消耗。

运行管理的控制对暖通节能也会产生很大影响,运行管理要求系统操作人员根据季节变化和建筑特点来管理暖通设备,如果设备没有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有效调整,必然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这样就要求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教育,并且要求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有足够的掌握,确保暖通系统节能的实现。

3 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目前绿色建筑暖通节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总的来说暖通节能技术有待于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3.1 加强用能系统的研究

建筑暖通技术的用能系统主要由设备供应商提供,设备供应厂家可以通过改善自身的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系统的研究达到减少暖通技术成本和提高暖通技术效率的目标,为社会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对用能系统的研究要以一定的基础研究为前提,这就需要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对这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基础理论的研究是个长期的工程,与发展经济比起来很难在短期内带来效益,所以政府对这方面的扶持力度很小,制约了用能系统的研究。比如江苏南通某制药厂项目中,空调与通风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耗能没有达到最初设计时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项目中使用的设备能效比较低,风管未使用科技含量高、质量有保障的保温材料,导致在使用时没有达到用户的需求,导致整个空调系统返工,造成工期延误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3.2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建筑暖通节能技术缺乏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无法对建筑施工人员和技术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从而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加上绿色建筑是一种牺牲经济利益的项目,更导致建设单位对暖通节能技术不是太感兴趣,无法大力推广节能技术。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绿色建筑的节能推广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来主导。通过推出相关经济激励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绿色建筑的大力推广。

3.3 提高各个环节的水平

首先是施工设计方面,暖通系统设计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暖通的节能性能,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没有对暖通节能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暖通系统在运行中消耗的能源很大,无法实现节能的目的。另外一方面,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没有进行很好地协调,导致施工中出现了与设计不相符的地方,增大了暖通系统的能耗。

其次在暖通系统的运行管理方面,暖通系统的操作人员没有足够的暖通基本理论常识,无法根据室外参数对系统进行调整,导致整个系统一直按固定参数在运作,无法实现节能目标。

对于以上环节的各方面人员都要加强培训教育,向他们灌输节能的重要性和方法,保证各个环节都能将暖通系统的节能做到位。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绿色建筑的推广有利于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建设、有利于住户使用成本的降低等,同时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的暖通节能技术,必须从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入手,解决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绿色建筑暖通节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春宇,牟江欣.谈绿色建筑暖通节能问题及积极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08):132.

[2]周乐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9(01):170.

第6篇: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协调发展

前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在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科技等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自然环境是我们国家赖以生存的空间,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任何发展和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经过反思和总结,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探析绿色建筑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1“绿色建筑”的基本定义

我们对“绿色建筑”进行定义之前,首先对“绿色建筑”的文本含义进行剖析。

从文本的角度来说,“绿色建筑”这一个词组中主要包含了两个基本元素――“绿色”、“建筑”。当我们对“绿色”进行理解的时候往往只将其看做为一种颜色。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们将“绿色”冠以了新的含义。“绿色蔬菜”、“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等词语的出现,使得我们更喜欢将“绿色”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是一种生活态度。

另外,通过文本层面来对“建筑”一词来进行定义,“建筑”和我们认识到的一样,我们可以将其片面的概括为生活中,常楼房、地标性建筑等。当我们将“建筑”与“绿色”进行组合之后,这两种词语的基本含义都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结合“绿色”的新时期定义与“建筑”表层含义,对于“绿色建筑”的基本定义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或是屋顶花园等,而是将它象征化。“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施工或是建筑产物符合环境承受能力要求,并且在发展中可以很好的和环境相互借鉴和谐共生,而不是在破坏的基础之上进行发展和生产。基于此种发展含义,我们也可以“绿色建筑”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性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绿色建筑”要求建筑及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节约材料,例如电力、水、建材等。保护环境不被污染,促进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友好化[1]。

1.2“绿色建筑”的生态发展原则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改变现阶段的建筑工艺和建筑技术,来最大程度保护我们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周围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于建筑施工本身技术,然后对其进行改进,最终实现发展和环境相互协调的目的。基于以上建造目的,我们将“绿色建筑”的生态发展原则总结如下:

一方面,我们需要处理好建筑施工与所处场地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建筑过程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对于建筑施工场地附近的自然环境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对于施工现场周边的河流、树林等区域要实行保护手段,不能随的破坏当地的生物链及生态系统。我们要知道,生态问题不单单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及民俗特色,尽量采用当地经常使用的机械设备。并且可以就地应用劳动力,以此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施工建设中,应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通过合理的发展理念和新工艺技术,将国家的建筑事业打造成经济、绿色的发展模式。在保证企业的根本经济效益同时,最大限度的达到“节能”的标准。当然在这一个发展建造过程中还要保证建筑的舒适度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要立足于现阶段的经济建设和环境现有资源,设计建筑权使用期限的绿色计划。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思维,对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进行重新的审视。不仅要打造一个生产“绿色建筑”,还要完成使用中的“绿色”理念,并且保证建筑在使用期限中始终“绿色化”,满足建筑对于未来的适应性,落实保护资源、提升质量的目的。

总而言之,就是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合理及可持续发展视角进行考虑,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互相协调和融合[2]。

2、“绿色建筑”可生态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的城市发展十分迅速,建筑规模日益扩大,每年有15亿平方米的强大市场需求,但是国家的能源又非常短缺,人均资源平均占有量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耗较为巨大,随着其它工业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国家的森林面积及其它生态问题持续恶化,因此,实行“绿色建筑”,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

随着国家对绿色生态发展的高度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看重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对改善居住条件、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建筑业进行更新显的越来越紧迫[4]。

我国绿色建筑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并且于2016年底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5亿平方米;到2017年末,35%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我们国家维护生态环境大策略下的必然产物。作为我们国家近几年发展的主要行业,建筑行业应该成为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先驱者。为我们国家其它行业发展做出榜样。以自身改革,促进我们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

结论:现如今,在经济和人们需求的双重动力之下,我们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生态环境大背景下,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建筑技艺等方面的改进,促使“建筑”迈向“绿色”,真正做到生态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献明. 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6.

[2]沈祖炎,罗金辉,李元齐. 以钢结构建筑为抓手,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A]. .钢结构建筑工业化与新技术应用[C].:,2016:7.

[3]戴德艺. 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第7篇: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保;教育现状;未来发展

一、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绿色科技将成为21世纪适应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主导。不同于传统科技,绿色科技具有综合化与生态化的显著特点。绿色化学正是给21世纪绿色产业、绿色消费和绿色文明带来希望的绿色科技。近几个世纪中,已错过多次现代化发展的我国,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这便需要千千万万具有绿色知识、懂得绿色化学技术和知识的人才坚持不懈的努力,而绿色化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是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绿色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前沿,又是化学教育发展的必须。具有绿色化学的常识,也是建设我们未来美好家园的保证。绿色化学教育是对传统的化学教育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在具体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用“5R”原则来考虑化学反应问题,在绿色化学教育与实践中,化学教育必须体现绿色化学的新内容,要在课程教材中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实验中,要始终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倡导绿色化学教育

1.立足显而易见的绿色化学内容,进行绿色化学教学设计

在多种版本的化学新教材中都包含了非常明显的绿色化学内容,比如鲁教版 《实验化学》 教材末尾处“主题拓展从实验室到工厂——化工过程开发”,不仅将实验室仪器与工厂设备联系起来、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还对绿色化学进行了正面介绍。人教版 《化学2》(必修)最后一章直接以“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题目,其第二节专门以“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为题,本节第二部分更是以“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为标题对绿色化学进行了正面介绍。教材的这种设计使绿色化学的思想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教学中应立足这些显而易见的绿色化学内容,进行绿色化学教学设计,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2.努力挖掘教材内容潜在的绿色化学思想

教材中除了有明显“绿色化学”提法的内容外,还有许多内容包含绿色化学的思想和观念。例如,在讲有机化合物塑料时,以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为例,让学生讨论其可能的途径,认识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在讲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主题时,结合燃料燃烧效率的提高、高能清洁燃料的开发和新型燃料电池的研制,安排一些调查与交流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的优化应用以及环境的源头治理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此外,还有许多可以充当绿色化学教育素材的内容,比如当学习氮和硫的氧化物时,让学生讨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当涉及到土壤污染、白色污染、废水处理等内容时,让学生讨论防治方法,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介绍温室效应和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因时,可以补充二氧化碳被压缩成为超临界流体时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绿色化学溶剂。教学中要努力挖掘这些内容潜在的绿色化学思想,适时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和观念的教育

3.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 《化学课程标准》 的要求,也是化学学科发展的要求。在不同课程模块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也是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可操作性最强、效果最明显的途径。

对一些实验成本高、危险性大、污染较重的实验,比如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碱金属铷和铯与水的反应、爆炸实验、黑面包实验等,可以考虑通过视频影像、flash 动画等手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加以呈现,化学实验仿真化不使用化学原料、无毒无污染、成本低,与绿色化学思想相吻合。但仿真实验不能取代实际操作,一是实验仿真化需硬件条件支持,只适合经济较发达、配备多媒体系统的学校;二是仿真不能取代实际反应,仿真也不能取代动手操作,因其不能提供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推行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但适度使用仿真实验对于快速高效地向学生解释实验原理还是非常有效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有不少实验采用的原料或产物有一定毒性,可以考虑采取封闭的方式进行绿色化改进。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性质实验,就可以利用医用注射器将实验设计为封闭实验,防止有毒物质逸出或渗漏。也可以把有毒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两套装置合二为一,采用连续性实验的方式进行绿色化设计,降低有毒气体逸出的几率,获取较好的环保效果。此外,实验中剩余药品、实验产物等注意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在有氯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参与的反应中,向学生强调尾气处理、防止污染大气的重要性,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环保习惯的良好契机。

三、绿色化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化学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绿色化学思想、内容从基础教育贯穿到高等教育,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绿色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验的操作、运用、开发等方面,多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思考;从绿色的角度来说,中学化学很多物质的制取、化学工艺等等都值得重新考虑。这给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示了人的能动性。绿色化学不是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看作自然界普通的一员,追求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作为新世纪的一代,我们不但要去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更应为绿色化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同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S2)

第8篇: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道; 城市; 建设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the city to peripheral expansion step by step, and the country in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On the one hand, people's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life activities in space city scale more and more big gathered, also cause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traffic jams, living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a series of problems. On the other hand,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terial life level,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life, people for the life of the mind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 eager to green, safety of leisure place. Now there have been many city builder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way became many countries to provide open space of a kind of way. This paper green urban construction way simply explained.

Keywords: green way;c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绿道(Greenway)的概念

1.1绿道的来源

现代绿道发源于美国和欧洲,从最初的注重景观功能的林荫大道到注重绿地生态网络功能的综合绿地系统。Tom Turner认为“greenway(绿道)”在形式上来源于“greenbelt(绿带)”和“parkway(公园路)”。在实质内涵上则有更多的来源,主要包括:①礼仪大道;②林荫大道;⑨公园道路;④滨水公园道;⑤公园带;⑥公园系统;⑦绿带;⑧廊道系统;⑨绿色。

1.2国内外绿道研究近况

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教授Jack Ahern将城市“绿道”定义为:“一种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的而被规划或设计的包括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内容的土地网络类型。绿色通道网络规划将成为21世纪户外开敞空间规划的主题。绿色通道的倡导者法伯斯(J.G.Fabos)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像今天使用道路交通图一样来使用绿色通道地图,西方对绿道的研究比较深入,并获得充分的发展。目前在国外已经形成较成熟的体系,一般包括林荫道、公园道、休闲游憩绿道和多目标绿道等多种绿道形式。绿道的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了水系、廊道等线性景观元素在生物保护、减灾、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也日益被作为保护城市生态结构、功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

开放空间规划的核心。Charles Little 1990年于Greenways for America一书中,根据形成条件及功能的不同,将绿道分为五种类型:①城市河流(或其他水体)廊道;②休闲绿道;③强调生态功能的自然廊道;④风景道或历史线路;⑤综合性的绿道和网络系统。其中休闲绿道通常是以道路为特征的,往往建立在各类特色游步道、自行车道之上,强调游人的进入及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自然走廊为主,也包括河渠、废弃铁路沿线及景观道等人工走廊。我国绿道设计和建设主要的出发点是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因此我国的绿道目前多只局限于生态功能,其他方面功能的利用还远远不够。对绿道的研究也仍处于了解认识的初级阶段,文献仅限于对欧美国家“绿色通道”的介绍。张文、范闻捷2000年正式引进了欧美国家“绿色通道”的概念;其后刘东云、周波介绍了波士顿的“翡翠项圈”和波士顿都会的开放空间系统,以及新英格兰地区的绿色通道规划,介绍了一些国外先进的景观规划思想,如公园道、开放空间、绿色通道等;李团胜、王萍对绿道的定义、发展阶段、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一些国外的主要绿道工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也对绿色通道进行了研究,韩西丽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带为例,从分析其规划思想和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人手,详细阐述了北京市从绿化隔离带到绿色通道转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随着时代的变迁,学者对绿道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和深入,但是尚缺少在城市开发和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尤其是针对不同地域特色的休闲绿道模式的研究。奥姆斯特德认为理想的通道格局是“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都邻公园道路。走在通道内能获得一种持续的消遣娱乐”,这或许是创立城市休闲绿道的最初动因。

1.3绿道的定义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教授Jack Ahem提出的绿道概念,Ahem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的经验,将绿道定义为: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该定义强调了5点:①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②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③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④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⑤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现在绿道已经被认为是经规划、设计、管理的线状网络用地系统,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绿道规划是其他非线状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补充,通过连接其他非线状重要风景园林系统形成综合性整体,达到保护的目的,而不是取代其他规划。

第9篇:绿色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食品包装;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62-02

在甲骨文的象形字中,“蒉”代表的用竹子或柳条编织成的筐,这也是原始社会,人类放置、保存食品的唯一方式,食品包装的概念尚不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商品经济开始出现,人类出于商品交换之目的,对商品包装的制作和研究步入了新阶段。即便如此,食品包装依然较为简陋,多宣纸包裹或用木制箱子保存,其存在的意义不外乎是为了保证食物的洁净以及便于运输,相对于食品本身而言,其包装的价值不大。真正将设计融入于食品包装,源于十八世纪末欧洲的工业革命。凭借机械化生产,大众消费市场的食品种类空前丰富,顾客对于食品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工业革命对食品包装的材料、结构和印刷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工业革命的主导下,食品消费市场竞争加剧,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吸引住消费者的目光,成为食品生产商必须考虑的问题。由此,食品包装设计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

食品包装设计从开始出现到走向成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改进,如今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其主要有三个功能:保存食品、介绍食品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在这片文章中,我主要就食品包装如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做些许讨论。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资源极度充裕的世界中,进入超市,琳琅满目的食品让我们应接不暇,消费者是如何在同档次、同种类的食品中选取其心仪对象的呢?通常来讲,消费者容易被包装新颖,用色大胆的包装所吸引,因此颜色之于包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消费者并不是对所有的色彩都能认可,包装上的色彩也并非越多越好,只有符合其心理倾向的配色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亲睐。

色彩在客观上对人有刺激和象征作用,在主观上能体现人的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学主要通过颜色来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其作为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有重要的意义。食品包装设计的色彩表达,首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其次是对包装加工工艺的科学实践,最后亦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以美为准则的设计。色彩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产品形象,并由此产生视觉吸引力,现代的食品包装更是崇尚色彩的变化。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色彩的注目性表达、色彩的识别性表达、色彩的象征性表达、色彩的情感性表达。

(一)色彩的注目性表达

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眼睛的第一印象就是对食品包装的色彩感觉。在食品包装的设计上,颜色是对视觉感受影响最大也是最敏感的要素之一。绘画的知识告诉我们,人对于外界的视觉形象,如大小、空间、位置等,都可以通过色彩和明暗来体现,色彩带领人们认识这个世界,同时色彩对人有着强烈的冲击性,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心理变化。

对比色是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也称为互补色,是对比最强的色组。例如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黄色和紫色它们同时具有明暗对比、冷暖对比两种属性,同时黄紫又是互补色,这样的3种强烈对比属性往往会给视觉神经留下深刻的印象。紫色在视觉心理上会给人一种神秘、迷幻的感觉,而灿烂、阳光的黄色却又可以非常有效的弥补紫色带来这样的一种心理感受,两者搭配既有活力又不失优雅,既抢眼又不刺眼。

在如图一所示的某品牌即食红枣包装的设计上,设计师就运用了对比色―红色和绿色作为外包装的主色调,这样的颜色搭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虽然对比色的搭配能很容易地抓住购物者的眼球,但却不能胡乱搭配,否则强烈的色差会使人心情紧张,最终吓跑顾客。在这份红枣包装中,虽然运用了对比色,但两种颜色却都取自食品本身的自然色,即红色来源于红枣自身的颜色,而绿色则是树叶的颜色。这样的颜色搭配就能做到既吸引顾客的目光又让人觉得自然得体,容易接受。

(二)色彩的识别性表达

色彩的识别性在食品的包装中的运用,是指设计要配合企业已建立的视觉识别系统当中的主色调,通过色彩来拉开不同品牌间的差异性,同时运用色彩心理学有关颜色的暗示作用,加深顾客的记忆,让顾客在颜色和品牌间产生联想。有了色彩识别性,才能在市场中树立品牌的独特面貌。色彩的识别性不光体现在包装,在员工服饰、办公物料乃至交通工具上均有所体现。如果我们经常乘坐某航空公司的班机,那么在机场候机时,从空姐的着装上就能区分出其是否属于这个航空公司的,这是因为除了在服装款式上每个航空公司的要求不同,在制服颜色的选择上每个公司也都有自己的主打色调,空姐的服装就是公司的隐形广告,希望通过制服的颜色建立起公司和顾客的潜在联系。

可口可乐是被大众所熟知的碳酸饮料品牌,其品牌的主色调就是红色。可口可乐为了推广其品牌,无论在自身产品的包装上,亦或是推广的商业平面广告中,都把红色作为设计的主色调。这样的好处就是容易建立一个立体的、统一的品牌形象。消费者走在大街上看到主色调为红色的可口可乐广告就很容易联想起可口可乐的红色包装,使消费者产生可乐的包装就应该是红色的认知,待顾客进入卖场想要挑选碳酸饮料,首选的就会是以红色包装为主的可口可乐了。

图2 可口可乐伦敦奥运会系列包装

(三)色彩的象征性表达

色彩在不同的国家甚至是不同的种族都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性,其心理学的意义在于色彩能引起目标人群的情感共鸣,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意识和反应以及情感活动都与色彩有密切联系。在食品包装中,色彩与食品本身的属性需要有内在的联系。顾客在长期生活中已经对不同类别的食品形成了固有的概念,食品包装的色彩会直接影响到顾客对内在食品的判断。例如巧克力的象征色是褐色;奶糖用白色,给人以浓稠、奶味十足的感受;海鲜用蓝色、蓝绿色等冷色调,它给人以新鲜、美味的联想,这些都是人类潜意识中长久以来对自然色彩的收集归纳。

在包装设计中要掌握食物在自然界中的颜色属性,并在包装上体现出来,帮助顾客里了解包装食品的属性。若在设计时只考虑设计师个人兴趣爱好而忽略食品本身的颜色属性,就会造成顾客的疑虑和不信任,转而寻求其他的品牌。试想一下,若在巧克力的包装中使用红色或绿色,除非顾客仔细阅读文字说明,否则是极难分辨出包装内所含食品的。食品包装的颜色不光能反映出食品的颜色还能反映出食品的口感,比如可采用硬边风格的图形、折线式的纹样结合冷色系来表现入口松脆的食品,或者用流线型或者波浪形配合暖色调来表现出奶茶或炼乳的丝滑浓郁。由此可见,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中的象征性意义对于顾客了解食品的品质有很大的意义。

(四)色彩的情感性表达

“美丽的事物都是有色彩的”这是著名诗人泰戈尔所说。我们的地球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它具备各种奇妙的色彩。人类对色彩的直觉是一般美感当中最敏锐也是最普遍的视觉形成。不同的人群对色彩的认识存在差异性,比如女性偏爱暖色调以及纯度不高的粉色系,相对而言男性则更能接受冷色调以及黑灰色系。在族群差异上,由于地理环境及文化背景乃至的差别,都会对色彩有不同的喜好。在年龄上,一般而言儿童较为偏爱绿色、黄色、橙色等纯度较高的暖色系,而成人则青睐成熟稳重的色系,例如灰色、咖啡色和深蓝色等。

在如图4所示的儿童饼干包装设计当中,除了在加入儿童喜爱的卡通人物以及可爱的名称之外,在配色上采取了适合儿童的亮丽的橙色、纯真的绿色以及柔软的淡蓝色等,这些颜色的搭配都是儿童所喜爱的,契合了儿童的心理需求,可以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从儿童的认知角度展开设计,展现了孩子天真趣味的一面,容易得到儿童的共鸣。

由于色彩能表达出的情感十分丰富,食品包装设计要建立在对目标人群的充分调研上,不同的目标人群的色彩倾向性差别是很大的,目标人群可以根据所在地区、性别、年龄等因素加以区分。根据调研得出的目标人群范围,找出最适合这类人群的颜色搭配,并运用到设计中去,肯定能为食品包装加分不少。

结语:

色彩的使用往往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我们除了保障设计师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还应该为色彩的使用和搭配建立一条准则,确保食品包装上的色彩运用能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而这条准则的建立应该是基于色彩心理学的。色彩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较新的分支,是从实践当中逐渐归纳整理出来的,即从色彩的经验积累发展到色彩的心理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美的要求不断提升,色彩心理学在设计当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魏洁.包装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