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保健预防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儿童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龋病,龋病不仅使儿童感到患牙疼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全身疾病,影响儿童健康。但龋病是可以预防的,龋病的预防是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所以必须教会每个母亲防龋的实用技术,使儿童的龋病预防从胎儿期开始并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避免乳牙的龋坏和早失影响儿童的发音和美观,以至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抑,下面分3个时期进行论述。
1 胎生期保健
胎儿的牙齿是在胎生期第六周开始发育的,故母亲已知怀孕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摄入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要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和足量的含钙磷食品,孕妇应多照日光,妊娠末期如出现指趾和腓肠肌痉挛要在医生指导下补一定量的钙剂。
2 0~1岁组儿童口腔保健及防龋措施
首先,保健医生要做好产后访视和新生儿预防投药工作,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指导。避免用各种土办法处理“马牙”以免引起口腔感染,母乳喂养儿无需饮温开水,而人工和混合喂养儿各种代乳品残渣易残留口腔,故喂完后要饮一点温开水清洁口腔,4~6个月乳牙萌出,孩子也开始添加辅食,此时更应加强口腔护理,每餐后均应饮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睡前不给小儿糖果等甜食,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含糖睡觉,因为口腔细菌分解糖产酸,腐蚀牙质,产生牙菌斑是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3 龋病易感期防龋措施
1~3岁小儿乳牙全部萌出,这个时期的牙为龋病易感期,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的合理搭配,市售小食品,不易做辅助食品常规添加,笔者提倡食用家庭自制食品。饮食膳食平衡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增强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教育儿童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牛奶、蔬菜、鱼肉和蛋等,应从小养成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特别是含糖高的食品,尤其是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吃零食后应及时漱口,4岁以前是儿童预防龋病的重要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3岁儿童要在母亲帮助和指导下采取正确刷牙方法,有效的刷牙可以清除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起到清洁牙齿、预防牙齿光滑面龋和预防牙周疾病的作用。消除牙菌斑是防龋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实现这一环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掌握正确刷牙的基本要领,使用质地较好的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每次刷牙时可挤出黄豆粒大小含氟牙膏刷牙,每日早晚各刷1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 min,彻底清洁口腔难刷部位,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
由于生活水平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把儿童送到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故幼儿园应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向幼教人员和家长宣传口腔卫生知识和防龋知识,为幼儿园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和口腔检查档案。龋病是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于龋病的预防治疗仍是医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早期发现龋病,及时治疗,早期填补。若不及时填补,可导致牙周组织发炎,以至影响恒牙正常发育,若乳牙因患龋齿过早丢失,还可影响恒牙正常排列,为确保儿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家长应注意孩子的牙齿情况,每半年到医院检查1次,定期检查除发现龋病及早治疗外还可提供有关口腔卫生方面的指导,对儿童牙齿进行必要的预防保健教育宣传,定期检查,可降低龋病患病率。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人民出版社,1998:160.
[2]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人民出版社,2003:28.
【关键词】牙周病;预防;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0-02
牙周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泛指牙周组织的各种 病理情况,表现为牙龈炎症、充血、牙结石,轻症牙周病,重症牙周病。引起牙周病的基本原因 是口腔卫生不良,主要致病菌是菌斑。对于牙周病的 预防主要是控制菌斑,保持口腔清洁,清除局部刺激 因素,提高宿主的抵抗力。
牙周病的一期预防:牙周健康者每日有效的口腔卫生维护,能保持牙周组织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复发。对于无牙结石的患者,有效的口腔卫生措施能使炎症逆转。尚未接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其病情虽不会因日常保健而有较大转变,但有效的口腔卫生措施在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展上依然十分重要。 故使用口腔保健工具控制牙菌斑和定期进行口腔保健 治疗是当前牙周病预防的最有效方法。牙周病的一级 预防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在尚未引起牙 周病损之前立即将其去除,旨在减少人群中牙周病新 病例的发生 根据牙周病一期预防,制定以下几项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训练控制菌斑的方法。
(2)启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采取有效的口腔卫生措 施,如刷牙、牙线、漱口。
(3)口腔卫生训练,纠正不良的习惯。
(4)定期口腔检查,去除不良修复体。
口腔卫生健康教育
1. 示范教育 针对患者医学知识水平的限制, 示范教育是改变患者行为的最重要的方法。医护人员 的示范和患者的积极参与,能够更有效地建立正确的 口腔健康行为。在患者的反复就诊中,对某些方法进 行示范再示范,实践再实践,直到患者掌握正确的口 腔卫生方法口腔健康行为 。
2 预防性自身口腔卫生保健措施 :(1)刷牙 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的主要方法。 目前,国际上最为推荐的为巴斯法刷牙为主,旋转法为辅 (2)巴斯法又叫龈沟清扫法,使用时将刷毛 与牙面呈 45°角,刷毛向根尖接近牙龈并伸入龈沟, 刷毛在龈沟内轻微振动,然后向冠方转动。旋转法又 叫上下刷牙法,可将刷毛与牙长轴平行,紧贴牙面, 用柔和的拂刷动作旋转,牙刷与刷毛长轴呈 45°角由 牙龈刷向切端或咬面。每次时间不少于 3min,每天早晚2次。巴斯法和旋转法合用能有效地除去颈部和龈 沟内的菌斑,按摩牙龈, 避免牙龈萎缩同时清洁牙面, 控制菌斑,增进牙周组织的健康,所以这是预防牙周病的最好刷牙方法。 (3) 牙线 牙线有助于对牙刷不能到达的邻面间 隙或牙龈处的清洁,特别对平的或凸的牙面最适 合。 1 根长约 5cm 的牙线, 取 两端缠绕于双手中指上, 间距 15cm;清洁上后牙间隙时,用一手拇指和另一手 食指将线绷紧,使牙线通过接触区进入牙间隙中,作 来回移动;使牙线在牙颈部牙面上刮动, 以清除面牙菌 斑。清洁所有下牙间隙时,可用二手食指执线,将线 绷紧,压入牙接触点之下,做来回移动。牙线是较佳 的洁齿工具,正确应用对去除牙齿邻面菌斑有较好的 效果。 (4) 漱口 首先要养成饭后口腔含漱,清除口腔 内食物残渣的习惯。选用洗必泰漱口液,漱口时将漱 口液含在口内,紧闭嘴唇,上下牙齿按正中牙关系咬 合,然后鼓动两颊及唇部,使溶液能在口腔内充分接 触牙齿,牙龈及粘膜表面,同时运用舌肌。使漱口水 能自由地通过牙间隙,利用水力反复冲洗滞留在口腔 各处的食物碎屑,然后将漱口水吐出。每次时间不少 于 3min,每天 2 次含漱,从而清除储存在口腔各处的食物残渣,抑制菌斑、结石和牙龈炎的发生。综上所 述,只有当个人掌握了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和技能, 控制或消除了牙菌斑,牙周病才会远离我们。故牙周病的预防需做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相配合,个人口腔保 健和定期口腔检查相结合,这才是维护牙周组织健康最可靠的保证。
关键词:口腔不良习惯;儿童;错牙合畸形;预防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and prevention of malocclusion in children with poor oral life.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with malocclusion due to poor oral habits,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poor oral habits of children in deciduous period were mainly sucking, the proportion was 43.30%.The poor oral habits of children were mainly tongue habit, sucking,the proportion was 23.40% and 22.00%.The bad oral habit of children in permanent dentistry was mainly side chewing, the proportion of 17.40%.188 cases of major adverse habits,including sucking,side chewing,lip habits,the proportion was 23.40%,20.20%,14.90%.Ⅰclass deformity,Ⅱ class deformity,Ⅲ class malformation ratio of 64.90%,16.00%,19.10%.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bad oral habits caused by malocclusion is mainly class Ⅰdeformity,through early correction of children with side chewing,sucking fingers,lip habits,can effectively prevent malocclusion deformity.
Key words:Oral bad habits;Children;Malocclusion;Prevention
实际中造成错牙合畸形的主要因素是口腔不良习惯,该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错牙合畸形不仅会对儿童口腔美观造成影响,还会引起口腔颌面组织异常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口腔功能[1]。本研究将分析我院今年诊治口腔不良习惯造成的错牙合畸形,并对相应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188例不良口腔习惯造成的错牙合畸形儿童,患者年龄4~15岁,平均年龄为(8.5±2.3)岁。依据儿童所处牙期进行分组,其中60例为乳牙期,包括32例男、28例女;82例为替牙期,包括36例男、46例女;46例为恒牙期,包括24例男、22例女。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运用自制调查问卷,内容有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口腔不良习惯,包括8类不良口腔习惯,包括下颌前伸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不良姿势、口呼吸、舌习惯、咬物、唇习惯、吮指。调查时专职调查员将调查条目含义和内容介绍给患者家属、患者,较小儿童问卷由家长进行填写,中学生可自行填写。
1.2.2检查方法 口腔医师全面调查牙牙合情况、唇舌情况、颅面情况,对错牙合畸形类型进行了解和判断,并重点问诊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并有效掌握不良习惯严重程度、开始时间等。儿童出现情况不可划分为不良习惯。
1.2.3错牙合畸形分类标准 Ⅰ类畸形为重型错牙合,存在后牙颊舌向错位、前牙反颌、双牙弓前突、上牙弓前突、前牙拥挤;Ⅱ类畸形为远中错牙合,第一类存在上颌切牙唇向倾斜、远中错牙合,第二类存在上颌切牙舌向倾斜和远中错牙合。Ⅲ类畸形为近中错牙合,一侧为近中错牙合,另一侧为中性错牙合关系。
2结果
2.1各牙期口腔不良习惯分布情况 乳牙期儿童不良习惯主要是吮指,比例为43.30%(26/60);替牙期儿童主要不良口腔习惯是舌习惯、吮指头,比例为26.80%(22/82)、22.00%(18/82);恒牙期儿童主要不良口腔习惯是偏侧咀嚼,比例为17.40(28/46)。188例患儿中主要不良口腔习惯包括吮指、偏侧咀嚼、唇习惯,比例分别为23.40%(44/188)、20.20%(38/188)、14.90%(28/188)。见表1。
2.2儿童错牙合畸形类型 Ⅰ类畸形、Ⅱ类畸形、Ⅲ类畸形例数分别为122例、30例、36例,比例为64.90%、16.00%、19.10%。
3讨论
当前研究认为错牙合畸形致病因素并非病理原因,而是因不良口腔习惯等原因造成的[2]。杨涛研究认为具有不良口腔习惯儿童的错牙合畸形发病率可达87.8%。本研究中,造成错牙合畸形的前3位口腔不良习惯分别是吮指、偏侧咀嚼、唇习惯,比例分别为23.4%(44/188)、20.2%(38/188)、14.9%(28/188)。而乳牙期儿童不良习惯主要是吮指,比例为43.3%(26/60);替牙期儿童主要不良口腔习惯是舌习惯、吮指头,比例为26.80%(22/82)、22.00%(18/82);恒牙期儿童主要不良口腔习惯是偏侧咀嚼,比例为17.40(28/46)。可见不同牙期引起错牙合畸形的不良口腔习惯有所不同,其原因主要在于学龄前儿童的不良口腔习惯表现为无意识行为,会逐渐形成吮指等不良口腔习惯,进入学龄期后儿童增加了和社会的接触,很容易因为紧张、害羞等心理出现偏侧咀嚼、唇习惯、舌习惯等,以实现对以上不良情绪的缓解,虽然已经存在关于这些不良习惯的认识,但却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实际中若家长没有对儿童的不良口腔习惯进行纠正,儿童很可能出现不良口腔习惯的强化,进而造成错牙合畸形等情况[3]。针对不良口腔习惯造成的错牙合畸形,如果能够在初期采取有效措施戒除或纠正,将能够有效减少错牙合牙合畸形的出现[4]。例如针对存在有明显偏食习惯的儿童,应当采取强化营养、合理膳食等措施,进而促进颌骨正常发育,并防治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吮指、异食癖。实际中还应当对慢性扁桃体肥大、消化不良等疾病进行预防,进而促进儿童口腔呼吸习惯的改善,进而实现对错 畸形的有效预防[5]。
综上所述可知,实际中造成错牙合畸形发生的重要因素就是不良口腔习惯,实际中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主要造成Ⅰ类错牙合畸形,日常生活中应当对偏侧咀嚼、吮指、唇惯进行矫正,以实现对错牙合畸形的有效预防[6]。
参考文献:
[1]施伟文.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1):62-63.
[2]胡逸鹏.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35):36-36,37.
[3]何洪旭,邵r,王伦海,等.哈尔滨市3956名学龄前儿童错颌畸形的发病率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21):118-120.
[4]陈敏,尹敏.绍兴地区学龄前儿童错颌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关系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0):2160-2162.
关键词:青少年 口腔健康 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38
资料与方法
5886名学生均为在我院体检的会宁县2009年高中应届毕业生,年龄17~20岁,平均18.6岁,其中男3540人,女2346人,并随机抽取1055名进行填写口腔健康问卷调查。
以甘肃省高考体检表所涉及内容为主,采取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标准[1],对5886名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牙列状况:包括龋病、龋失牙、牙体充填治疗及义齿修复状况,错畸形;牙周状况:包括牙龈炎,牙结石;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包括刷牙时间、次数、方法、是否有牙龈出血;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服务等)。
调查方法:参考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
结 果
接受检查5886人中,共发现各类龋病牙数7069牙,患龋率为39.95%,龋均为1.20,因龋失牙数为285牙,进行各种充填治疗牙数为126牙,治疗率为1.78%,受检查中无1例进行窝沟封闭治疗。受检查中5278人有不同程度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9.67%,牙结石检出率为84.52%,其中2017人伴有明显错畸形,发生率为34.27%。
口腔健康问卷统计结果为:所有被调查者均有刷牙史,85%的人表示每天坚持刷牙,其中早晨刷牙1次者占88.3%,晚上刷牙1次者占3.7%,早晚各刷牙1次者占8%,无1人坚持每日刷3次或3次以上牙,99.5%的人表示从未学习过正确的刷牙方式,其中89%的人采取横刷法,开始刷牙时间从5~13岁起不等,其中10岁以后开始刷牙者占57.3%,97.6%的人表示从未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过口腔健康教育,仅有不到0.1%的人到医院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与治疗。4.6%的被调查者有过牙病史,其中只有35%的人到医院接受过检查与治疗,有28.3%的人认为自己牙列不整齐,其中接受过口腔正畸治疗者只有3人,治疗率为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牙周病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男学生尤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男生保持口腔卫生比女生差所致。调查结果同时还显示,女生的患龋情况较男生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女生喜食含糖量高的食品所引起的。
讨 论
中学生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是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2]。因此,使中学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早期干预,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口腔疾病特别是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是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了解其口腔健康状况,监测其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病趋势,可为指导中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帮助,应使学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懂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和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并能获得正确的学校口腔保健,自觉地建立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为终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我县青少年接受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口腔健康教育少,口腔健康行为差。龋病、牙周病发病率高,患龋率39.95%,牙龈出血率为89.67%[3],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差。学校是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口腔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在学校进行爱牙宣传活动和开设口腔卫生保健选修课,加强青少年的口腔预防与保健宣传教育,使之牢固树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学校要提高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口腔健康知识,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宜开展学校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建议医疗机构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为纽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教会儿童正确有效刷牙,并针对当地环境进行氟预防龋病及预防性窝沟封闭,降低乳、恒牙龋病的发病率。口腔专业机构配合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培训从业人员,扩大专业人员队伍,广泛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提供口腔保健服务及口腔预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学信息。建议其他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口腔健康知识,继续加强公众口腔健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观念,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正确就医行为,加强农村口腔卫生服务,根据当地环境,适当开展氟预防龋等口腔健康项目,确保城乡居民口腔疾病能得到有效防治。
目前,公众已充分认识到龋齿对口腔健康的危害,然而大部分公众对于危害性更甚于龋齿的牙周病却十分陌生,实际上牙周健康与大家的全身健康可谓息息相关。定期保健与有效的口腔自我保健措施,成功地预防了牙周疾病对牙颌系统的侵害,使千百万人获得健康的牙,终生享有健康的牙已成现实,以使每个人获得健康微笑,面对人生、品味人生、享受人生。但这一切都必需从小做起。为了确保身体健康,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应努力提高青少年对牙周疾病预防意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张博学,张立,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1-207.
关键词: 中小学生 龋齿预防 牙周疾病 干预方案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 青少年时期是牙齿发育的关键阶段,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础, 龋病、牙周病是少年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齿列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并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威胁着成人的健康,同时也导致儿童龋齿等疾病的发生。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患龋齿和错颌畸形的高峰期,从青少年时期重视口腔保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减少和预防成年后的口腔健康问题。为此我们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调查和口腔状况检查,获得基本的数据以制订相应的口腔健康促进计划,同时探讨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评估其与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儿童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
1.中小学生牙齿健康的现状
1.1研究方法:选择衡水市康复小学、人民路小学、胜利小学的2-4年级(7-9岁)528名小学生(下称小学组),衡水市六中、八中12-14岁545名中学生(下称中学组)为研究对象,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专业口腔医生现场检查。调查项目包括:细菌是引起龋齿的主要病因,常吃含糖食物或饮用含糖饮料可以导致龋齿,刷牙率,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方法(横式或竖刷式),等等;检查项目包括患龋率、龋齿充填率率、牙菌斑等。
1.2结果显示:小学组知道细菌是引起龋齿的主要病因的占69.4%,中学组为100%;知道吃含糖食物或饮用含糖饮料可以导致龋齿的小学组占58.7%,中学组占98.7%;刷牙率小学组为30.8%,中学组刷牙率为87.2%;每天早晚两次刷牙人数小学组占28.3%,中学组为80.9%;刷牙方式小学组多为横式,且持续刷牙时间短,中学组多为竖式,持续1-3分钟。小学组乳牙患龋率为47.3%,中学组恒牙患龋率达33.4%;龋患充填率小学组为15.95%;中学组充填率为60.29%;小学组牙菌斑检出率为21.1%,中学组为70.2%。
调查情况表明,我市中小学生的牙周疾病患病情况比较严重,中学生健康知识比小学丰富,但有相当的学生表示知道应该怎样做但实际行动中懒得做好,说明在小学阶段口腔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口腔保健意识、普及有效刷牙方法等方面开展不够,中学阶段仍应加强宣传和督促学生的日常行为。
2.预防龋病和牙周疾病的主要方法
牙周病预防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致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牙周病贵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好是每年进行二次口腔检查),减轻已发生的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其发展。
2.1窝沟封闭是目前有效预防牙齿咬合面龋,预防龋病和牙周疾病的主要方法。
2.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是清除牙菌斑去除致病微生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使牙周支持组织免遭破坏,每天早晚各一次,还要按正确的方法刷牙将牙刷毛放在牙齿与牙龈交界处,牙刷毛与牙齿表面呈45度角,先水平短距离颤动后,再顺着牙缝竖刷。
2.3药物防龋,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可以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结构预防龋齿发生,还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达到防龋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有含氟牙膏、氟泡沫、含氟涂膜等。
2.4合理的营养可促进牙周结缔组织的代谢和生理性修复,可增强牙周组织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因此经常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D、C及钙和磷的营养物质如五谷杂粮、豆类,奶及奶制品,鱼、肉、蛋,蔬菜瓜果等,少吃糖果、甜饮料和其他含糖的精致食品,减少对牙冠表面有珐琅质的酸蚀作用。
2.5定期口腔检查。龋病和牙周疾病在早期时没有任何疼痛和其他不适的感觉,只有口腔医生用器械才能检查出来。早期治疗没有痛苦,远期效果好,费用低。医生还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采取预防措施,保持口腔健康。
3.有效的干预措施
3.1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增强牙周病预防的意识,提高自我口腔保健和维护牙周健康的能力,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模仿性强,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学校应将口腔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日程,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龋病与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培养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3.2定期到专业口腔医院查治口腔疾病,已发生龋齿的中小学生要及时去牙科进行龋齿充填,或采用机械去除牙菌斑的方法,如牙线等辅助用品。大量实践表明,在定期作口腔保健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日常自我菌斑控制是预防牙周病发生和控制其发展的最有效方法。
3.3密切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尤其小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因素,在家督促、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少吃甜食,饭后漱口,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家长会或家长课堂对其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从而带动、督促子女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讨论
龋齿是少年儿童常见口腔疾患,由变形链球菌在口腔中遇到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酸腐蚀牙齿形成,对已钙化的齿组织造成进行性的损害,如不予以处理,则龋齿最后可导致受累牙齿的全部破坏。牙周病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病程长,进展缓慢,因早期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较轻而容易被忽视不及时就诊,使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牙齿丧失。广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口腔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调查结果中有近14.12%的学生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更谈不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说明部分学生对刷牙缺乏足够的认识,每次刷牙不到3分钟的占79.12%,没有达到有效刷牙的目的。要求学生养成饭后或吃糖果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特别要强调晚间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更为重要,目的在于清除残留食物,减少控制菌斑,目前已经明确牙周病的最大原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控制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的必需措施,通过正确刷牙可以机械清除牙面堆积物和牙菌斑,漱口能清除食物碎屑和部分软垢, 是自我清除牙菌斑的主要手段,能有效减少牙周病的发生。
另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学生乳牙患龋率较多,且充填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牙齿特别是乳牙龋病重视不够,认为乳牙始终要被恒牙替换,治疗不治疗无所谓,不知道乳牙龋会直接影响恒乳牙根下恒牙的萌出和牙颌骨的发育,导致恒牙发育不良,有的恒牙刚一萌出即已患龋齿,或由于患龋牙早期缺失,引起新萌出的恒牙排列不齐,这种严重的牙齿排列不齐临床上称错颌畸形,它不但影响面部结构的美观,而且是以后发生牙周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晓阳.论医学模拟教育平台构建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68-69.
[2]冯奕文.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621-1623.
[3]武剑,阮世红,彭绩,等.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604-605.
[4]邹红玉,诸运清.牙周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9):188-189.
龋齿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口腔疾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乃至整个机体健康。为了解龋齿患病及相关因素,为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作者对60名龋齿儿童和60名正常儿童进行了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04年7月在古交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20名,年龄在3到7岁,其中龋齿患儿60名为研究组,另6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进行。其中俩组中男女各一半;并在年龄、性别、体格发育等临床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 方法:按儿童的生活方式、饮食、卫生习惯等自行设计儿童生活方式问卷,共9个问题(具体项目内容见下表)每个问题提供“是”和“否”2个答案,让受试着从中选择一个,答“是”计1分,答“否”计0分,每题都必须回答,由专业人员进行监督,保证每份问卷都有效,统计两组受试者每个项目得分,合计后列入表1。
1.3 两组儿童生活方式问卷得分情况分析。
表1
项目对照组研究组P值
早晚刷牙5336
餐后漱口4828
喜吃甜食或含糖多的食品3250
睡前吃零食3451
使用含氟牙膏4219
VitD缺乏史2848
使用保健牙刷4435>0.05
定期检查牙齿4225
母亲及抚养人大专以上学历4820
2 结果
龋齿儿童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的9个项目除7项(使用保健牙刷)两组差异无显著外(P>0.05)其余致8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
3 讨论
3.1 多因素导致龋齿:龋齿是机体在内环境因素影响,在细菌作用下,牙体硬组织中的无机盐脱钙,有机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龋齿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进行性、破坏性的损害并可引起全身疾患。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改变,龋齿发病也逐年增高。本调查显示:龋齿患儿与正常儿童在生活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本调查所设计的儿童生活方式问卷的9个项目,其中除7项无显著差异外,其余8项均有显著性(其中主要抚养人的文化水平高的孩子龋齿少)。提示预防龋齿的发生要做到:(1)注意口腔卫生,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2)餐后漱口和睡前吃甜食对龋齿病的影响最大。儿童的食物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更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发生龋齿。因此饭后漱口是防止龋齿发生的重要因素。另外儿童的刷牙次数对龋齿的预防作用较明显,养成正确的刷牙姿势及早晚刷牙的好习惯。(3)适当增加牙齿的抗龋含氟量,如用氟化液漱口或用含氟牙膏。(4)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如发现有龋齿,应及时治疗,填充龋洞,以杜绝感染,预防龋齿引发其它疾病。(5)及时补充VitD缺乏 。(6)母亲的文化程度于儿童乳牙龋患有密切的关系。母亲的文化程度低,口腔保健知识缺乏,正确指导幼儿口腔保健能力受限,言传身教影响面窄,其孩子的乳牙患龋率就高。
3.2 健康教育在预防龋齿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龋齿的预防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应抓小、抓早,从母亲怀孕时抓起,保证孕妇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及必要的微量无素。尽量少食糖、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及含氟牙膏正确刷牙。预防保健机构要定期检查,指导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做到早防、早治,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患龋率,促进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口腔诊疗;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作者单位:137000吉林省白城医高专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在口腔科的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可发生在多个环节,如患者间、医患间、医护人员自身等,因此,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质量管理,严格诊疗操作规范,保障医疗器械的有效消毒与灭菌,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现就口腔诊疗行为中潜在的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口腔诊疗中存在的医院感染易发因素
11环境因素口腔诊疗中牙钻高速旋转使患者口腔内的唾液、飞沫、血液,甚至携带着病原体向空中飞溅,从而造成空气及物品污染。口腔科诊室内的空气污染较重,如易感者接触到携带致病菌的飞沫,极易引发感染。
12诊疗器械口腔诊疗器械是重要的潜在的传染疾病的工具。这是因为口腔诊疗器械种类多,行状异,且多为含腔器械,尤其是高速手机在治疗中进入患者口腔内,机头部位呈现负压状态,使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若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就会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口中,从而造成交叉感染。此外拔牙钳子、牙挺、凿子、根管治疗器械等均可是疾病传播的工具。
13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是控制感染发生的最主要的环节,医护人员如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无菌观念不强,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及他人,操作后又不能正确及时洗手或更换手套,医生的行为及手就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危险媒介。
2口腔感染的途径
21空气飞沫传播口腔诊疗中产生的雾化微粒,如携带致病菌漂浮在空气中,即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引起感染的发生。
22接触传播使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医疗器械为不同的患者进行诊疗时;医务人员的手受到污染而未正确处理时,均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传播。
23血液传播 在诊疗过程中,锐利的医疗器械刺破口腔黏膜、误伤手指,致病菌可播撒至破损的黏膜处从而引发感染。
3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带有致病菌的水雾飘散在诊室内造成的空气污染。
32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尤其是含腔器械。
33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手消毒重要性不能充分认识
34一次性医疗用品及诊疗敷料的正确使用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4口腔诊疗中感染的预防
41制度健全技术规范要以《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为指南,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口腔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灭菌监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切实落实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类人员职责明确。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消毒技术规范的培训及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口腔科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考核,增强全员消毒隔离及无菌观念,对血源性感染要充分重视并严格防范,杜绝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42牢固树立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口腔科医务人员属于医院感染高度暴露人群,是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要加强自身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纠正诊疗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遵守相关的消毒隔离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及保养各种医疗器械,防止污染,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增强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的防护意识,穿戴好衣帽、口罩、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要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做到操作前后严格用流水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充分揉搓进行手消毒。自我防护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防范锐器刺伤,尤其是在为一些特殊患者如HIV阳性患者、乙肝患者诊疗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并使用为该类患者特备的有特殊标志的医疗器械,独立使用,单独消杀。如被疑有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妥善处理伤口,必要时注射免疫制剂,加强自身抵抗力,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发生。
43加强口腔科环境消毒 口腔科诊室布局要合理规范,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保持诊室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按规定及时清洗消毒。治疗室每日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地面用500 mg/L 含氯消毒剂湿式清扫2次,如有污染即刻消毒处理;操作台及综合治疗椅每位患者用后需用5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流水痰盂应保持清洁、无血迹,患者用后即用1000 mg/L 含氯消毒剂消毒;牙椅的开关、头托、手柄等处用防护罩覆盖,并定期拆下清洗消毒,每天对环境进行清扫消毒,每周一次彻底清洁消毒。
44严格执行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流程 根据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定消毒流程。消毒时要依据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料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式,确保消毒灭菌质量,能高压灭菌的尽量不用消毒剂消毒灭菌,因高压灭菌效果稳定又环保。有些器械如高速涡轮手机、洁牙机、根管治疗器械等使用后其内部较难消毒处理,在治疗后应及时正确冲刷、清洗、浸泡、消毒、灭菌处理,如手机在诊疗使用后应继续空转30 s,以排出进入轴承、气路、水路的污染物,再根据口腔器械消毒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快速蒸汽灭菌。医院感染控制科应每月对诊室空气、无菌物品、器械、物表、医护人员的手采样1次,并进行细菌培养,如有异常及时反馈,妥善处理。每半年对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1次,并累计照射使用时间记录在册,不得超期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2010年对几十个社区单位的居民进行普查,主要以随机分层抽样法的形式进行,共调查区民610人,年龄在45.5±18.4岁。其中男性居民为315例,占51.64%;女性居民为295例,占48.36%。6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88例,占14.43%;7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16例,占2.62%。
1.2 方法:①调查方法:以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作为此次调查的评价内容,对社区居民口腔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共发问卷620份,回收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②健康教育方法:地点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前来咨询与就诊的居民发放健康宣传教育知识手册;每个月社区范围内进行1次健康宣传教育讲座,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通过与电视、广播进行节目合办,主要针对良好生活方式、日常护理、疾病常识进行讲座,每天定点播出;采用居委会组织座谈会、社区宣传栏、家庭访问等形式进行宣传。
2.结果
通过回收的问卷中能够看出,居民对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迫切需求其内容包括:日常饮食护理常识,相关注意事项。由于绝大多数居民对口腔疾病的说法并不是十分理解,所以,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的居民较多,占94.56%;另外,深入学习口腔保健的相关保健知识的居民,占85.36%;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饮食习惯中加以保护牙齿,占86.17%,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饮食护理知识,占87.45%。希望学习相关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占90.25%,以减少家人出现口腔疾病的可能。经过调查得出在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迫切需求,需求率达到60%~98%,最基本的一半以上的患者家庭都希望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常识。经过3年的社区健康教育,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
3.总结分析口腔保健护理的效果
从根本上说,口腔医学和保健5个层面上实施建立起来:①现有的检查结果是最佳的科学证据,也是临床决策者的决策依据。②临床上遇到了新问题的时刻也就是需要找寻新证据的时刻。③应当运用现有的各种最新的保健新思想进行证据的寻找。④批判性评价所寻找及和对的证据,从中得出结论,对于制定口腔保健决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⑤及时对医生的治疗结果做出评价,不断总结经验。
近些年,通过对医院当中口腔保健治疗人员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人群年龄变化更倾向于老龄化发展(平均患者年龄为78岁),据调查发现,空腔疾病患者的数量增长快,在医院治疗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普遍存在多种其他病症并存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状况,并且近年来随着医疗成本的不断增长,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怎样有效、合理的利用医院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口腔保健的服务质量,已经成为现如今广大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口腔医学研究的出现更好的解决了这一突出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法。
4.保健思想在空腔保健工作中的重要性
4.1 科学筛查检查项目。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为患者进行检查的必要依据是:第一,为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最为基础的检查项目,为确诊提供依据;第二,经过临床证实,进一步分析、判断预后效果以及各种功能恢复;第三,严谨没有科学依据,严谨一味迎合患者心理,严谨误导患者。
4.2 有利于制定预防措施。伴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疾病预防工作已经成为医疗保健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有针对性的开展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使患者尽快恢复或是使患者病情发生彻底改变。戒烟对预防口腔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与此同时,对一些特殊人群,如老龄人员,使其保持稳定,也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有效手段。
4.3 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以循证医学的指导方针,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即使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医生仍旧能够针对患者治疗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进行分析,通过同患者进行交流后,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就医学来讲,口腔疾病可以认为它是一门实践科学,要向深度理解如何去治愈这类疾病口腔医学尤为突出。口腔保健知识是我们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继续完善的新领域,需要我们几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林雨.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5(S5):159-160.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护理措施; 托幼机构;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086-02
Disease Car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Nurseries for HFMD/QI Gen-you,LIU Yi,WEN Li-e,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2):86-87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car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nurseries for HFMD.Method:106 case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children of three nurseries in the city were extra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from February 2012 to June 2013,observed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summarized nursing experience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Result:There were 2 deaths in children in the 106 cases,others were discharged,rehabilitation of seve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mild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HFMD; Nursing; Preschools; Control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Huangjiang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750,China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一般由多种肠道病毒所致[1],是一种传染率较高的传染病,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夏秋季为其发病高峰期。患儿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2],少数合并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者出现死亡。手足口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积极预防也对降低其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至今为止其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而对症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3]。本文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护理措施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抽取本市3家托幼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6个月~5岁,平均(4.2±0.3)岁,其中男55例,女51例,患儿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口臀部疱疹、咳嗽及口腔溃疡,其中既往感染史者5例(4.7%),手足臀部疱疹伴发热者96例(90.6%),口腔溃疡者93例(87.7%),咳嗽者6例(5.7%)。
1.2 方法
按患儿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对症状较轻者采取静脉抗病毒治疗,对重症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
1.2.1 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每天对室内空气消毒一次,对患儿玩具、食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患儿被褥要清洁,衣着应柔软,宽大;(2)让患儿多喝水,用温水定时冲漱口腔,口服复合型营养素补充剂,对口腔溃疡者外涂锡类剂,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应包裹其双手,以防抓破皮疹,对手足症状者外涂炉甘石洗剂,疼痛剧烈者涂擦利多卡因,随时清理臀部皮疹患儿的大小便,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抗生素软膏;(3)患儿禁食生冷、辛辣的刺激食物,饮食以低盐为主,进食前用生理盐水冲漱口腔,进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实物为主,如鸡蛋汤、牛奶等,用餐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4)保持病室安静,使患儿充分休息,定时测量患儿体温,睡前使用温水洗浴;(5)给予患儿关怀,多陪患儿玩耍,安抚患儿家长,减轻其心理负担,鼓励患儿多饮水多进食,争取早日康复。
1.2.2 防治对策 托幼机构需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发现手足口病疑似患儿应及时隔离,到医疗机构就诊,在第一时间汇报给卫生和教育部门,以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为防止交叉感染,轻症患儿要隔离在家中治疗、休息。保健人员在发现发热、皮疹的幼儿后,应即刻对其使用的被褥、玩具及桌椅等进行消毒,对与患儿有接触者予以板蓝根、大青叶冲剂预防,除此之外还应对寝室、教室、食堂及厕所等幼儿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在夏秋高发期应加强幼儿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和寝室通风良好。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力,平日引导婴幼儿加强户外活动锻炼,每次至少活动半小时,教导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尤其在高发期应保证优质睡眠,督促婴幼儿按时按量喝水,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将婴幼儿家长也纳入到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环节中来,对婴幼儿家长宣讲防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指导婴幼儿家长相关预防措施,开展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讲座,提高其预防意识,使其督促孩子共同协助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组106例患儿,88例轻症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18例重症患儿经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死亡2例(11.1%),重症组患儿康复率明显低于轻症组(P
3 讨论
幼托机构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因而在各类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中具有重要责任。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而只需对症治疗和相应的护理便可痊愈[4]。本组研究抽取本市3家幼托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手足口病护理及托幼机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本组研究中按患儿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对症状较轻者采取静脉抗病毒治疗,对重症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急丙种球蛋白治疗,对106例患儿均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等多种针对性干预措施,护理的过程中每天对室内空气消毒一次,对患儿玩具、食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患儿被褥清洁,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饮水量,剪短患儿指甲,以防抓破皮疹,对手足症状者外涂炉甘石洗剂,疼痛剧烈者涂擦利多卡因,及时为患儿补充营养元素,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禁止患儿食用生冷、辛辣的刺激食物,饮食以低盐为主,进食前用生理盐水冲漱口腔,进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实物为主,用餐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患儿关怀,多陪患儿玩耍,安抚患儿家长,鼓励患儿多饮水多进食。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组死亡2例,其余患儿均康复出院。提示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恢复率,只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患儿的预后情况较为理想。此外,也可说明预防婴儿儿手足口病应从卫生、饮食等方面着手。
幼托机构应充分认识手足口病的严重性[5],在发现手足口疑似患儿时应及时做好隔离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传染风险,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力,平日引导婴幼儿加强户外活动锻炼,每次至少活动半小时,教导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尤其在高发期应保证优质睡眠,督促婴幼儿按时按量喝水,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幼托机构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在预防方面应该具有严格的预案和实施细则[7]。在预防方面,幼托机构仍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应把幼儿家长也纳入到预防工作中来,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防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讲具有重要意义[8-10]。再次鼓励相关医疗服务机构在幼儿园、托儿所等托幼机构多开展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讲座,提高幼儿家长和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幼托机构自身也应加强自身的防患措施,在夏秋高发期应加强幼儿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11-12],以减少手足口病流行。
综上所述,日常护理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托幼机构应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采取防护手足口病的相关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幼托机构内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除此之外,还应针对家长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确保双管齐下,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王莹,张艳青,李军,等.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19(5):482-483.
[2]王利,张郑响.健康教育对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掌握效果的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12,7(11):54-57.
[3]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6.
[4]王燕,于卓,王智亮.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1(1):136-138.
[5]白亮东.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2,9(31):67-69.
[6]李向红,刘承娟.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和预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39(6):821-823.
[7] Osawa M,Umemoto N,Tajima N,et al.Atypical Varicella mimicking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anpatienta with malignant lymphoma during chemotherapy[J].Br J Dermatology,2004,151(1):254-256.
[8]冯银彩,陈冬雅,何艳森.幼儿园开展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8(11):1391-1393.
[9]乔梦凯,石利民,王燕,等.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9-91.
[10]田鹏,李克伟.2008-2011年洛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108-109.
[11] Mc Mina P C.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enterovirus 71 and its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significant[J].FEMS Mi-crobiol Rev,2002,26(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