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安全课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课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课教学设计

第1篇: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运用AxureRP6.0对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模拟平台进行搭建,模拟平台包括一个模拟安全评价课程设计的实验平台及三个系统操作界面,分别为登入界面、学生系统操作界面以及教师系统操作界面。登入界面需输入姓名、学号、密码等信息,教师登入界面包括资料更新、参数设定、流程监控、资料审核、成绩录入、密码设置等内容,学生系统操作界面完成资料下载、进入流程、成绩查看、密码设置等内容。在平台数据库里存入学生、教师的基本信息,法规标准以及安全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安全评价导则、通则等教学资料。交互关系如图4所示。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模拟平台启动、注册、登录后,进入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模拟实验平台,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模拟平台具有信息交互、流程控制、作业管理等功能,图5为构建的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模拟平台界面,其中5-1为学生界面,5-2为教师界面。

学生界面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功能选择区,基本信息区,公告接收区以及显示区。教师界面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功能选择区,基本信息区,公告区以及显示区。学生界面的功能选择按钮包括资料下载、进入流程、成绩查看、密码设置;教师界面的功能按钮包括资料更新、参数设定、流程监控、资料审核、成绩录入、密码设置。教师界面与学生界面存在交互关系。

教师可通过资料更新按钮,进入资料更新操作界面,进行安全评价课程设计资料的添加或删除。教师需对流程中题目、职务、人数、学生选择安全评价课程设计题目及阅读评价导则的时间等参数进行设定。学生可以通过资料下载按钮,进入资料下载操作界面,进行相关资料的下载。在教师完成参数设定后,学生界面流程开启,进入开启状态1,同时教师界面的流程监控与资料审核界面同时开启。学生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第一步“题目及职务选择”后,自动进入第二步“填写任务书及分工计划”,进入开启状态2,教师可通过流程监控了解所有学生的进度。学生在第二步“填写任务书及分工计划”中,上传安全评价课程设计资料,教师可通过资料审核按钮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学生可进入第三步“阅读评价导则”中进入开启状态3。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模拟平台流程控制如图6所示。图6中所有流程节点都存在相应模块开启、关闭等设置内容。学生界面流程编制安全评价报告模块进展状态如图7所示。在学生界面的6个流程步骤完成后,教师界面成绩录入按钮得以开启,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报告的内容及表现进行评分,录入成绩,保存之后,学生即可查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成绩。

2结论

第2篇: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安全管理;法规;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60-02

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安全管理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核心。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开设安全管理这门课程,其宗旨是为培养这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掌握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为其将来毕业走向中直、省直等大中型公路施工企业中的测量、试验、施工、检测等岗位一线工作,并在工作岗位上科学而有效地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正确而全面地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手段,对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控制,预防事故发生,促进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开设安全管理基础类课程时间已经不短,但其包括的内容对道路与桥梁专业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在路桥施工方面遇到的安全管理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管理理念双重保障才能做到安全施工与管理。作为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安全管理类课程,其教学目标是结合道路与桥梁的专业特色,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案例教学方式方法搞好安全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使高职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消化课堂所学到的施工安全管理知识,成为未来岗位工作一线安全管理+技能型的应用复合人才,在工程实践中有效预防和避免企业和自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二、教学主要内容

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案例分析22学时。第一部分讲授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计划2学时,采用理论授课形式。第二部分讲授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计划10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生产法规;②安全生产责任制;③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第三部分讲授事故预防、控制及应急救援预案,计划8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技术对策;②安全教育对策;③安全管理对策;④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演练、实例。第四部分讲授安全检查的基本知识,计划6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检查制度;②工程项目安全检查;③安全检查表及实例;④现场管理与急救。第五部分讲授事故调查与处理,计划10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事故调查的目的及意义;②事故调查的准备;③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④典型事故的现场勘查;⑤事故分析与处理;⑥事故调查报告。第六部分讲授劳动保护,计划8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工伤保险;②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③职业病危害与防治。第七部分为复习及考核,计划4学时,主要形式为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及期末考试。综合以上《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不难看出,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学生能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分析、协作进而提高课程学习效果。相对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体现的是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把道路与桥梁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加深对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工作作风、成为安全管理+技能型的应用复合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行之有效。

三、“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

《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按课前备课准备、课上导入以及动态评价,可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居于次要地位;而学生是参与者和思考者,是主要角色。论文接下来按照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来具体介绍这几个环节的实施安排和遵循原则。

1.案例的选择、编写和设计。从《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论出发,收集、筛选、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并保证其真实性或拟真性。为此应遵循以下标准与原则:①典型案例,选择和编写适合路桥建设工程中发生概率高的案例;②知识点涵盖,设计与章节内容相关度高的道路与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与法规案例;③案例难易度,将案例改编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④案例长短,满足教学学时要求和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根据以上四条原则以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第三次课安全生产法规为例,确定如下案例:“某城市环路立交桥工程,长1.5km,其中跨越主干道部分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跨径47.6m,合同价1500万。鉴于吊装的单节钢梁重量大,又在城市主干道上施工,承建该工程的施工项目部为此制订了专项施工方案。”

2.案例导入。《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两种:陈诉法和问题法。所谓陈诉法,就是把案例一字不差的展示给学生,这种展示可以是PPT,也可以是视频,还可以是以学生朗读的方式。很显然,这样的方法优点是信息量大、内容详实。除视频案例相对生动以外,整体来看,陈述导入的办法比较沉闷。与之相对,问题导入法,就是结合案例分析问题,一步步将案例如同剥茧般展示给学生。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分析案例情境中的解决办法,与实际道路与桥梁工程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问题导入法的一大优点是,基于同类案例通过问题来设定不同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找出解决办法。

3.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最大限度发挥问题导入法的优势,首先要确定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标准,据此提出案例分析的分析问题。①有针对性,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既要与知识点环环相扣,又要具有针对施工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启发意义;②突出章节重点,问题不能偏离章节教学的主要内容;③问题设定不易过难,提问语言不易过偏,更不要引起歧义;④问题长短以一句话为宜。根据以上四条原则,针对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第三次课安全生产法规已选定案例为例,设定问题如:“该工程项目应当至少配备几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说明理由。”以上案例我们还可以通过变化问题的方式,扩充案例情景内容,用在讲授第六章劳动保护第二次课工伤保险时的案例:“某城市环路立交桥工程,长1.5km,其中……。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组甲工人在施工期间忽发心脏病,即刻被工友送往医院,但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该事故可被认定为工伤事故吗?说明理由。”

4.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每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小组讨论结束后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认识,并指派代表向全班对案例作分析、阐述观点、作小结发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把握讨论方向,避免偏题。教师在讨论过程的始终都不能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对学生的独立思考造成干扰。当学生的观点不一致时,可展开讨论;当学生的分析判断有误时,教师可采取间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加以修正。例如,在讲授第六章“劳动保护”第二次课“工伤保险”时,学生根据案例的具体实际情况展开充分的分析与讨论,甚至还可能是辩论。有的学生认为突发心脏病与劳动无关,是当事人个人身体的问题;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应当算作工伤,因为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5.案例点评和知识点总结。这一环节是对案例导入、问答互动环节、学生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环节以及专业知识的经验性总结和归纳。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总结理清案例讨论的思路、讨论的重点难点和主要问题,达到熟练应用道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及法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进行评定和考核,完善对这门课的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在平时成绩过程管理与考核中重点加以体现、记录在案。采用这种平时成绩实行动态管理和过程考核,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法规知识点和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考核评定。

四、案例教学评价

《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是教学双方所作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互动式教学的探索过程,是需要师生相互配合才能予以完成的,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为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应当侧重启发式互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彻底改变过去课堂上死啃书本的传统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道路与桥梁工程实践真实案例情境容量,提高学生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与法规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正文,周波,李薇.安全管理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第3篇: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加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3-0030-01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技术的发展,导致网络不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网络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社会对能快速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人才需要增加。因此培养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人才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大事件。本文针对网络用户如何防范最常见的网络攻击角度出发,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1 课程特点

学习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硬件平台、软件系统、TCP/IP协议等知识为基础。本课程在高职教学中主要有如下一些突出特点。

1)内容丰富。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内容包含: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加密与解密技术,数字签名和认证技术,神州数码硬件防火墙及ISA server2006软件防火墙技术,snort入侵检测技术,端口扫描和嗅探技术,网络流量监控及分析技术等,可见本课程内容丰富。

2)基础课程要扎实。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前面的基础课程有:网络基础、windows系统操作系统、神州数码交换机及路由器设备配置等,这些课程知识需要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掌握。

3) 恶意攻击方法层出不穷。随着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广泛应用,由于各种原因,网络攻击手段越来越复杂,与防范技术不断较量。因此,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地更新。

4)突出实用性。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解决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它包含的实践内容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加固、sniffer的使用、X-Scan扫描系统漏洞、用PGP加密软件发送邮件、使用snort入侵检测软件对网络进行实时监视、用ISA防火墙软件设置网络过滤规则等等。

2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研究

本课程教学内容多,本文以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加固为例,介绍本课程的教学过程。目前许多公司正在使用外置安全硬件的方式来加固它们的网络。这意味着,它们使用防火墙和入侵保护系统在它们的网络周围建立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保护它们自然免受互联网上恶意攻击者的入侵。但是,如果一个攻击者能够攻破的防线,从而获得对内部网络的访问,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保护网络当作的最后一道防线--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加固。

1) 教学目标设计

目前各大公司和企业单位主流服务器都是安全了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如何加固它,保护内部数据不被窃取或者破坏,成为了我们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2) 教学内容设计

①系统的安全加固:我们通过配置目录权限,系统安全策略,协议栈加强,系统服务和访问控制加固操作系统,整体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

②IIS手工加固:手工加固IIS可以有效地提高web站点的安全器安全加固,合理分配用户权限,配置相应的安全策略,有效地防止IIS用户溢出提权。

③系统应用程序加固,提供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例如SQL的安全配置以及服务器应用软件的安全加固。

3) 教学操作实践

实践环境是一个局域网机房,所有主机互联。假定你是某公司的系统管理员,负责服务器(受保护服务器IP、管理员账号)的维护,该服务器可能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漏洞。给学生1个小时的时间对服务器进行加固,加固后将会有很多黑客对这台服务器进行猛烈地攻击,学生进入分组对抗环节。

在这个分组对抗的环节里,各位学生需要继续保护服务器免受各类黑客的攻击,可以继续加固服务器,也可以选择攻击其他组的保护服务器。如果某个学生的服务器攻击后死机那么实践结束。

4) 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安排形成性考核包括了学生的期末笔试部分、出勤、平时表现占50%,而每次课的实践环节占50%,突出动手实践操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工作技能。

3 结束语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多且复杂。本文提出了以为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安全加固为例,介绍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实践环节的设计,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网络安全防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海洲.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9).

[2] 包欢欢.高校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浅谈[J].亚太教育,2015(2).

第4篇: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底,我国建成的公路隧道有10022处,总里程为805.27万米;沈阳、成都、西安等城市正在建设地铁工程,工程建设规模如此巨大,遇到的岩土及地下工程灾害问题也越来越多,对各种复杂工程灾害问题的处置,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在地下及隧道工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道桥系在道桥(安全)专业中开设了“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之一[1]。

围绕面向公路与城市道路和桥梁与隧道建设第一线,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高职教育目标,有鉴于此,部分学者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隧道工程施工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力图在提高隧道工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2]。这些研究大大促进隧道工程施工教学的改革,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本文结合我国对地下及隧道工程人才的迫切需要,道桥(安全)教研室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此来促进课程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1 教学学时偏少,往往难于满足教学需求。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是当前高职课程教学环节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课程内容讲透、讲通、讲精,也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熟练应用的难度加大,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定岗实训。

1.2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播。现有的教学方式,大多采取“板书+多媒体”的形式,再配以必要的图片和说明,通过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收,实现知识的传播,这就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缺乏独立思考,无法掌握课堂教学的精髓,从而影响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1.3 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隧道工程施工实践性、应用性强,很多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只有在现场亲眼所见,才能知其所以然。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由于资金限制或缺少能够实习的场地,学生只能靠课堂上的想象,难以深入理解隧道工程的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3]。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n程设计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既定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课堂垄断的教学模式,将实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围绕工作任务,将实践工作过程和职业课堂教育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发展。

2.1 基于工作过程,开展情景式教学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的教学大纲,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过程学习包括完成实训场地的认识学习、典型施工设备认知、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学习施工方法及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预防措施与事故处理、维护作业等主要内容。学习情景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按章逐节开展教学的生硬程序,从全局把握工作流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教学设计上以工作过程为认知核心,按照现场认知、知识教学、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等四个过程环节来组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模拟场景和课件展示,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环境中,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六步工作法培养学生对工作过程的整体把握和技能掌握。

2.1.1 现场认知

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现场认知,就是在认识实习时,参观隧道施工现场,在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带领下,进入隧道施工现场,对隧道的各个施工环节及结构进行讲解,学生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熟悉隧道各部分结构,使学生对隧道结构有一定的感官认识,为今后学习隧道施工方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1.2 知识教学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大纲,将隧道工程施工分为两大模块,模块一为入门知识教学模块,主要讲解隧道的尝试、构造、围岩的稳定性、隧道设计及隧道的基本施工方法等内容;通过模块一的学习使学生对隧道施工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模块二为实例实训教学,主要讲解隧道施工监测、开挖与出渣技术、初期支护、注浆加固、防排水、二衬及附属设施等内容,通过实例实训内容巩固知识点、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2.1.3 仿真实训

利用实训场地,在教学过程中,将仿真实训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利用现有的实训场地内容,将仿真实训分为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洞口施工、施工量测、盾构施工及盖挖逆作法等内容。通过模拟施工现场,将理论教学内容应用到现场实际当中,逐步讲解,加强学生对隧道的结构及每个施工环节的认识,为以后从事隧道工程施工奠定一定的基础[4]。

2.1.4 顶岗实习

学生通过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这门课程学习,已经对隧道施工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利用定岗实训去施工单位进行实习,在施工现场,围绕隧道项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施工企业的相关人员一起,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实地的教学,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直观性,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目的性,为能更快的适应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通过现场教学,强化了学生多方面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2.2 根据典型化的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学习性工作任务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隧道施工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隧道工程施工的学习,让学生在技能操作中,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在实践中积累工作一线经验,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搭建桥梁,使学生结合隧道施工实际,掌握隧道施工及维护过程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实现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技术熟练的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完美转身。

隧道施工基层技术工作岗位群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交底、技术检查、技术指导、质量评定、安全检查、工程试验、进度控制、数量核实[5]。

将这些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也就是“岗位上做什么,老师要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到工作岗位上就上手就快,动手能力就强。企业也欢迎,学生也顺利。

3 课程考核

为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结束后需以一定方式对每位学生考核。考虑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隶属工程科学且极富应用实践性的特点,考核不应简单以期末试卷为单一评判形式。结合实际教学体会与经验,笔者认为考核宜由3部分组成:(1)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15%)。考查学生出勤率、听课表现(提问与回答问题),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理论考试(占60%)。改革传统的笔试形式,在试题的设计上和分数上尽量做到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又通^案例分析考查其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3)实践技能(占25%)。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考查,通过设置某一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参考相关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对某一工程问题作资料整理、事故分析、解决措施、事故总结等综合训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方面的问题。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急需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隧道工程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安全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品质及促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该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于该课程的安排、讲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雷.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16-21.

[2]孙明磊,朱正国.“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2009,(20):60-61.

[3]李晓龙,郭成超.“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3):96-98.

第5篇: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检测 作业纸 成果展示 教学效果

近年来,多次参加有关德国职业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研讨会,并且有幸参加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赴德培训团接受德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收获甚大。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理念及实施方式对我系汽车技术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为参考,我系开发出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专业标准、课程教学标准、课程设计方案(包括课程教学设计总体方案、课程教学任务设计方案、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通过培养原有师资力量或引进高素质人才将汽车技术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北京市重点实训基地。在上述各项教学建设任务中,受益最为突出的是课程设计方案的建设。通过将课程设计方案进一步细化后,即可得到每次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本文将主要结合汽车保养课程中的汽车轮胎检修内容来谈如何实施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一、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经过广泛的企业调研与组织实践专家研讨,得到我系汽车技术类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总结出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重点学习的各门课程,制定出相应课程的教学标准。具体到每门课程及课程内的每次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可采用如下思路:

(1)根据课程教学标准,考虑学生与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学习任务;

(2)确定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采用的整体教学方法及考核法等;

(3)完成学习任务下的每次课(理论课或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每次理论课或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活动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及时间分配等方面。

2.理论课教学设计

(1)理论课教学设计实例

汽车保养课程中的轮胎检查理论课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表1轮胎检查理论课教学设计

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 课程:汽车保养

教学内容:轮胎检查 4课时(20人班)

根据学生、设备情况可以进行调整

序号 课程步骤 具体内容 教学法 教学媒体 课时

1 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学习情境(故障现象):

某轿车在80km/h时速时,方向盘抖动。

教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要解决抖动问题需要学习那些方面的知识?

针对学生说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得出学习内容:轮胎功能、轮胎与轮毂的组合、轮胎标识、轮胎种类、轮胎的结构等。 讲授法

头脑风暴法;(教师应加强引导) 实物

图片

黑板 20min

2 轮胎功能及其与轮辋的组合 学生分组借助工具书及资料,查找轮胎的常见故障现象、轮胎功能、轮胎标记、刹车距离与花纹深度的关系、轮胎与轮辋的组合。 自主学习

2人小组

教师指导 教材

其他资料

黑板 30min

3 学习目标检测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纸的1~4题,可以两人一组完成(或布置幻灯片让学生完成)。 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 教材

作业纸 15min

4 轮胎标识 学生分组借助工具书及资料,查找轮胎标识的含义;教师讲解轮胎高度、轮胎转速的计算方法。 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

教师指导

教师讲授 教材

黑板

投影仪 25min

5 学习目标检测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纸的5~9题。 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 教材

作业纸

幻灯片 15min

6 轮胎种类 教师讲授轮胎的种类、应用范围及各自的特点。 教师讲授 教材

投影仪

黑板 20min

7 学习目标检测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纸的10~14题,可以两人一组完成(或布置幻灯片让学生完成),结果自己展示出来。 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 教材

作业纸 15min

8 轮胎的结构 教师把轮胎名称标在黑板上,与学生交流,师生对话,小组补充完成内容(如13题) 分组(4人)

教师指导 实物

图片

模型 25min

9 学习目标检测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纸的10~11题,可以两人一组完成(分小组如同桌),结果自己展示出来,对答案。 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 教材

作业纸

幻灯片 15min

10 教师总结 结论: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掌握了检查轮胎有无问题及选择合适轮胎的方法。 教师讲授 黑板

投影仪

(2)理论课作业纸

轮胎检查课堂教学所用的作业纸的样式如表2所示。该作业纸共有3页,表2所示的是作业纸第1页。作业纸第2、3未列出。

表2轮胎检查课堂作业纸样式

作业纸

页码:1 课程:汽车保养

教学内容:轮胎检查 姓名:

班级: 学号: 分数:

学习情境:客户要求更换轮胎

1.根据图示描述故障现象

2.据图指出标记的名称和最小值

3.下图为刹车距离与花纹深度的关系

a)读图,刹车距离从7到1.6变化多少?

b)为什么会这样?

刹车距离(湿面)

速度60-100km/h

4.根据汽车厂家维修手册选择轮胎与轮毂的组合

轮胎 轮辋

二、实验课教学设计

1.实验课教学设计实例

汽车保养课程中的轮胎检修实验课教学设计可以采用表格形式,也可以使用一般文本形式。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

(1)学习情境设计

通过设计一个在汽车4S店或维修厂常见的场景引入课堂教学。本次课采用的课堂引入方式为:演话剧。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①教师扮演顾客,学生扮演维修工人。故障描述:顾客的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打开车窗,听到右后车轮有嗒嗒异响,开直线时要握紧方向盘,否则汽车向右侧跑偏。请学生检查。

②学生检查轮胎外观,进行故障确认。用举升机将故障车升起,检查轮胎是否有局部损坏。在举升故障车时,应注意举升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③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

(2)学生分组

采用随机组合法,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4人。

(3)布置学习任务

工位1:学习并查找轮胎标识。其任务为:熟悉标识,画出轮胎图。

学生查找资料,确定标识的含义。教师将轮胎上重要的标识用颜色笔作出记号,引导学生查找。

工位2:学习轮胎修补工具的使用及修补轮胎。其任务为:学习轮胎修补方面的资料,用修补工具、材料修复轮胎。

工位3:轮胎拆装。其任务为:熟悉轮胎与轮毂的装配关系、轮胎的外观检查、轮毂的外观检查及拆装轮胎。

工位4:轮胎动平衡检测。其任务为:检测轮胎的动平衡特性,安装平衡块。

工位5:成本核算。其任务为:核算修1个轮胎的费用与换1个轮胎的费用,并进行比较。

每组学生对应1个工位,20分钟后进行互换。

(4)教师演示

教师分别演示拆装轮胎、动平衡及修补轮胎的方法。

(5)巡视及指导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向全班同学展示其学习的成果。

(7)学生完成作业纸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8)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采用回答问题并给予奖励的方式。利用20、30、50三档分数题,对向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口答形式,分3轮进行,每组抽取1题,若本组不能回答,将由其他组进行抢答。将各小组得分的情况记入表3所示的积分表。最后得分高者为优胜组,给予奖励。奖励方式为:利用所学技能,将故障车的故障排除,并请其他组同学观看。

表3各小组得分记录表

轮次 小组1得分 小组2得分 小组3得分 小组4得分 小组5得分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总分

2.实验课作业纸

轮胎更换/修补实验课教学所使用的作业纸如表4所示。

表4 轮胎更换/修补实验课作业纸

作业纸

页码:1 课程:汽车保养

教学内容:轮胎更换/修补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学习情境描述:顾客的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打开车窗,听到右后车轮有嗒嗒异响,开直线时要握紧方向盘,否则汽车向右侧跑偏。请学生检查。

请说出造成汽车向一侧跑偏的原因是什么?

――――――――――――――――――――――――――――――――――――――――――――――――――――――――――――――――――――――――――――――。

请写出轮胎的结构名称以及作用:

序号 名称 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3.在何种情况下,轮胎需要做动平衡检测?

―――――――――――――――――――――――――――――――――――――――――――――――――――――――――――――――――――――――――――――――――――――――――――――。

4.通过下图分析:为什么当轮胎花纹磨损到1.6mm时,必须更换新轮胎?

――――――――――――――――――――――――――――――――――――――――――――――。

5.请简要叙述修补轮胎的过程。

―――――――――――――――――――――――――――――――――――――――――――――――――――――――――――――――――――――――――――――――――――――。

四、结束语

汽车电子技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与重要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采用本文设计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设计形式后,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形式,难以及时适应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刚开始的几次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在逐步适应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后,课堂教学效果开始明显好转。在新课堂教学方式实施到约1/2进程时,其教学效果开始明显好于传统形式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面将试点班(0653221、0823211)与未实行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对照班(0653222、0823212)的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数据列出,如表5所示。注:0653221班和0653222班的生源质量相同,这两个班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由同一位教师任课;0823211班和0823212班的生源质量相同,这两个班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由另一位教师任课。

表5试点班与对照班的课堂教学效果数据

数据类型

班级 1~4周

学生认可度 5~8周

学生认可度 9~15周

学生认可度 16周(期末考核期)

及格率优良率

0653221 53.4% 78.1% 91.7% 93.2% 34.9%

0653222 87.8% 88.2% 86.9% 86.0 23.3%

0823211 56.7% 80.3% 93.2% 93.2% 37.2%

0823212 87.8% 88.2% 86.9% 86.0 25.6%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实行新课堂教学方式班级的教学效果一直在稳步上升,并最终达到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班。由此可以证明本文介绍的基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6篇: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85-02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涉及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同时,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辅助以模拟实验和实训。从实践效果看,这种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抽象,理论掌握难以深入。《计算机网络》主要内容以比较成熟的网络技术为主,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有关概念、原理和应用技术。通常按照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依次分析各层功能及协议的工作原理,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网络各层及网络体系的系统认识。但是这些理论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很难通过理论讲清楚,学生很难通过理论知识来形象地构建网络模型,从而出现学其而不知其所用的问题,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2.操作环节欠缺,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部分大多依靠普通的课堂教学或者实验教学实施。学生在理论教学环境中接受实践训练,难以产生真实环境所带来的特殊感受,且操作遗忘率高,难以体现学习自主性,教学效果不好。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用以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实验设备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因为计算机网络设备发展很快,新型设备不断推出,受经费影响,学校也很难追随网络设备发展的步伐,不断购置新型网络设备,导致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学生就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差距不断拉大,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实践技能体系。

三、微课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势

微课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将“课”微处理化形成了一段短小生动展示并陈述、解决一个核心重点问题的教学音视频。将微课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还适合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并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和意义。

1.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易传播,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突出了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加精简。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以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rm、wmv、flv等流媒体格式为主,可流畅地在线观摩,也可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

2.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微课的提供者可以来自本校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制作成微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互联网上还有许多其他教师制作的微课,学生也可以下载。此外,在互联网上,许多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制作了许多小视频,比如水晶头的连接、网络配置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当做微课来使用。

3.可有效弥补师资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长期以来,优秀教师始终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优质师资资源的受众只是小部分,这也是一些优秀教师的课爆满的根本原因。优质师资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更大的发挥,影响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利用微课,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可以扩大优质师资资源的受众,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4.有利于构建教师成长进步的新途径。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跟上技术前沿。同时,《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也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微课,对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法进行革新,突破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可以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微课的制作,可以使教师全面梳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点,增强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了制作好微课,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重点的把握以及课程的讲述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反思,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习到主流和先进的实用技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1.清晰定位原则。微课教学设计必须有清晰的定位,这样制作的微课才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师需要清楚微课受众的情况,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是什么,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才能准确确定微课内容。同时,微课教学应定位为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就是说,微课制作不能像课堂上讲解新知识一样,它应是解惑而非授业。教师应以此为基点构思《计算机网络》微课的设计。

2.突出重点原则。微课时间短,不可能像课堂视频一样讲授一个完整的单元,只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重点讲解。《计算机网络》微课内容的选取,应侧重于两类:一是重点、难点、理论知识点,即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困惑,或者学生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制作微课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二是实践操作知识点。《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很多实践性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不具备进行课后实践的条件,而这些内容又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关键意义。

3.多媒体呈现原则。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可以与学生之间有神态和眼神的交流,微课只是视频,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因此,制作微课需要特别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多使用多媒体,提升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保持学习兴趣。具体而言,要做到动静结合,给人以动态感、空间感。要注重图文并茂,增强表现亲和力,要注重颜色搭配,通常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总之,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生成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的。准确的教学目标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成败的首要因素。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着眼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应以第二层次为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使其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可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围绕重难点问题确定。要紧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需求,客观分析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生成的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知识能力的高低,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按照《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际构成,可制作以下教学内容的微课:网络组建,包括局域网组建、无线局域网组建、城域网组建、广域网组建等微课。网络互连,包括LAN-LAN互连、LAN-WLAN网互连、WLAN-WLAN网互连、LAN-WAN-LAN网互连、WAN-WAN网互连等微课。网络规化设计与网络施工,包括做网线、布线、安装网卡、安装模块与设备等,安装各种系统软件、管理软件及系统配置等微课。

3.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媒体技术。微课媒体技术,通常包括课堂实录型视频和内容演示型视频两种。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知识较抽象、难理解,如分组交换、IP多播、TCP与UDP等理论知识,可使用课堂实录型视频,在讲授过程中,将之与日常生活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网络中一些复杂工作原理,如分组交换、IP层分组转发、RIP工作原理、滑动窗口机制、TCP连接管理等知识应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制作微课。对于实践性教学内容应以内容演示型视频为主制作微课。一方面,直接拍摄网线制作、网络布线、网卡安装、模块安装与设备调试等视频内容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利用Packet Tracer等软件录制IP地址划分、域名规划、IP地址分配等知识点的示范教学,提高微课教学的效益。

六、结论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利用微课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给《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吉,邱海斌.浅析计算机技术在微课程开发中的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205-205,207.

第7篇: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146-02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幼儿高等师范毕业生提出了新的目标,对幼儿师范教育专业体育课的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同时,由于幼儿师范体育课的专业性不突出,与高中体育课区别不大,因而促使幼儿师范体育课改革日益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需要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这些知识技能主要要通过幼儿师范体育课来培养。当前的幼儿师范体育课,考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需要较少,内容和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师范生体质的提高和体育技能的学习,毕业生不太适应幼儿园的需要。

2.当前幼儿师范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然而,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却较少与幼儿园对师资的要求对接,表现出以下三大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专业性不突出。体育课还是以体育技能技巧训练和锻炼身体为主,与中学体育课区别不大,没有体现幼儿师范的专业要求,较少注重幼师生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设计与指导能力的培养,较少注重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幼儿律动和幼儿操的创编与指导。第二,教学设计的儿童性不突出。幼儿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幼儿体育与健康活动的组织需要教师有儿童的心态和行为,和幼儿一起游戏、活动。但幼儿师范体育课设计中的成人化特点突出,儿童性不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导致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成人化。第三,教学模式自主性不突出。幼儿师范的体育课主体上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少,参与课的设计与实施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二、如何进行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性

教学内容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专业性。幼儿师范体育课的专业性应体现在:第一,要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中教师必备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第二,要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知识技能。第三,要掌握幼师生自己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知识技能。因此,幼儿师范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在体育课中增加幼儿律动、体操、体育游戏、舞蹈、运动健康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会做会创编。其次,增加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法)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体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让体育课成为幼师生模拟实习的场所。最后,保持传统体育课的特色,让学生学习锻炼身体的技能技巧,如跑跳、球类活动、体育游戏,等等。

十分重视有着特殊才艺的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教师招聘中优先考虑的重要条件。在幼儿师范体育课中,可以适当增加拉丁舞、健美操、艺术体操、乒乓球、武术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特长。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办学特点,把这些内容从体育这一门大的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必修或选修学科。总之,体育课也要考虑培养学生的特长。

2.改革教学设计,突出儿童性

幼儿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要能和幼儿融为一体,体验并感受幼儿的快乐,和幼儿一起游戏、学习。这就要求,幼儿师范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儿童性,体育课教学更是如此。幼儿师范体育课如何突出儿童性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学设计体现游戏性。成人性体育锻炼项目如跑、跳、球类等,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或在其中穿插游戏。第二,教学设计要富有趣味性。兴趣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动力,明白“有趣味才有兴趣”的道理。幼师专业的体育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认知原则,注重由易到难,在技能学习的练习过程设计中,要注重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儿童化,使体育活动具有童趣,这既有利于学生活动情趣的激发,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童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多种组织形式的练习过程中,了解这种教学形式,从而运用于幼儿教学中。要防止过分注重技能的掌握,枯燥的练习,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可以选择一些活泼轻快的韵律操、富于趣味的身体活动游戏,以更加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从而使学生乐而不疲地参加活动。

3.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自主性

目前幼师专业体育教育中传统而陈旧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进行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整体设计上体现自主学习。现在大多数体育课都是传统的教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学,按照技能学习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把45分钟占得满满的。下课后,也不布置课后作业。以健美操为例,很多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听不懂音乐节奏、不会领操更不会编排。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得真正地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动思考学习。在课堂上,用检查作业的形式,尽量把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来组织。基本部分教学上,教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多注意传授领操的口令、手法及编排技巧。课后,一定要布置相应的作业拓展知识。如:用本次课所学的内容只改变上肢动作编一段热身操,下次课教师随机抽取进行领操;新编一段健美操用本次课上教师所教的领操口令和手式进行进行简单步法的领操;以本次课所分出的小组为单位把以学的内容变换队形,等等。作业的布置内容要循序渐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单独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掌握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学习教学方法,培养教学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开展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因此,可以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任教一整堂课,或者任教一个片段,学生备课可以分小组进行,教师给予指导。第三,让学生上幼儿园模拟课。一名学生当幼儿园体育教师,其他学生当幼儿,完全按照幼儿园教育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要提前几周确定教学人选,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可分小组备课,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设计的机会。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课后要进行师生反思点评。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而且学生会很感兴趣。

总之,幼儿师范体育课存在专业特点不突出、与幼儿园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改革的思路是: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性;改革教学设计,突出儿童性;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杨平.江苏省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6.

[2]李捷.论如何上好幼儿师范学校体育课[J].科技信息,2012,(3).

第8篇: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材编写未能充分体现中职德育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职德育课教材进行过三次重大改革。第三轮课改后,现已形成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教材体系,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尚未形成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二是现有教材修订不够及时,与社会生活衔接不够紧密;三是各地校本教材的开发不到位。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没有一套严谨、完整和科学的德育教材,就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德育课没有真正与中职学生实际结合,没有做到与专业课有效结合

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脱离实际空洞说教的现象,要克服这一现象,必须坚持德育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策略。中职生是按专业进行编班和实施教学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课教学必须和学生的专业实际紧密结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德育课所具有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意义,学生才会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德育课的态度。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各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然后结合德育课的内容进行具体教学。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平时多和专业技能课教师进行交流,掌握不同专业的不同信息。比如,通过参加学前教育的舞蹈课,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行为习惯良好,但缺乏吃苦精神和坚持的毅力,遇到困难容易放弃;通过观摩机械、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课,感觉到这些专业在操作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技能的精确性等等。教师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学情分析,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德育课也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德育课的自觉性。

三、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设计和方法创新不足

1.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一节成功的德育课,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要做到独具匠心。我们要不断追问自己,我们的教学为什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新”字。比如,案例教学法是德育课教学的常规教学方法,我常常思考:你是按照什么标准选取案例的,你选取的案例为什么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教学资源或案例的选取标准就四个字:“小、近、亲、实”。“小”指的是从小处着眼;“近”就是和学生接“地气”;“亲”则是让学生感到这事就好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实”是选取的案例要符合学生实际。我按照“小、近、亲、实”的标准精选课堂案例,创设教学情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教师要善于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技术手段及方式实施课题教学。

对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进入课堂教学,我们现在讨论和关注的焦点是如何使用及高效实用的问题。我们很难想象在教育新常态下德育课教师远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授课的情景。现在“微课”刚刚走进课堂,“慕课”又紧跟着向我们走来,德育课教学仅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应尝试利用手机,让微信走进课堂,为教学服务。

四、没有和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9篇: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激发学生对车工技术的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学好专业技术。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之前学生所车削的产品,比如“高脚酒杯”“陀螺”等,让学生通过实物直观地感受,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设计是关键

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认真地进行备课,按照教学六认真的要求,力求从各个方面入手,既要紧扣本课课题的内容,又要突出讲解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备课时,要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全面考虑,并且把课备好,在实习教学全过程中贯穿工艺课的讲解。比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各种量具的应用,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设计读数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实习操作之前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这样有利于实习课的顺利进行,确保教学质量。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一是好奇心理,学生对实习实训有着一种新鲜好奇的心理,他们对实习实训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而实习实训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具有更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师须因势利导,把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克服实习实训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为完成实习实训教学的目标打下基础。

三、教师的技能是核心

学生信服的教师是什么类型的?什么样的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通过召开教研组会议、随堂听课、学生评教等活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最终发现,中职学生对教师的信服不在于教师身材的高矮、样貌的美丑,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和学生对教师技能的膜拜。因此,要想让学生愿学、乐学,教师的技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教师不仅要有责任心,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也才能真正上好课,特别是实践课。中职学校大多数是青年教师,有的刚从学校毕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要上好实践课难度很大,“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实践课教学能力,使自己真正适应教学需要。要真正上好课,还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方法,要学会管理课堂,做到课堂教学秩序稳定。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之余,要注重对学科技能的训练,只有自己具备较好的车削加工技术和零部件生产能力,学生才会对你进行肯定,才会愿意听你讲,才会跟着你学。另外,教师在进行实训指导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操作的巡视,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地给予指正。对存在的问题不但要细致讲解,而且还要进行动作要领的反复示范,使学生对规范动作有充分理解,并能根据动作要领熟练操作。

四、实训设备配置和保养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