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母婴护理方法范文

母婴护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母婴护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母婴护理方法

第1篇:母婴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教学方法;分析;探讨

目前护理学专业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不同院校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但基本上都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当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毕业时都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因为学习的课程基本上是从医学基础课程逐步过渡到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医学、药学基础知识,还要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及预防、心理、伦理、卫生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课程门数多,学时数大,周学时大多在30学时左右或更多。教师还总感觉学时数少,课程内容多,学生学习也比较费力,即体现出教师“难”,学生也“难”的尴尬局面。分析其原因,有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及教学内容不适应教学及实际需要、教学理念过于陈旧等多种原因。这些目前在国家教育部及各级各类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改革研究的较多,在此不做讨论。本文将探讨护理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因为方法得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影响较大,因此本文以此为着眼点进行探讨,希望能与护理学专业师资交流学习,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

一、护理专业利用教学方法单一的原因分析

(一)重培养学习知识和技能,轻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指导

我国医学院校的护理师资主要毕业于医学院校,基本未受过正规、系统的教学方法培训。教师通过继承传统、在工作中边干边学、间断的培训,不断总结和积累来形成教学方法,这是我国医学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继承和传统中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最重要,即只抓住了学生学什么和学多少,却忽视了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即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师也没有特意加强对学生学法进行指导。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针对护理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1]。

(二)护理专业师资缺乏,教学、临床及其他工作任务重,对教学方法重视、投入和研究不够

此方面的调查研究较多,护理师资在医学院校普遍缺乏,尤其是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有临床经验的师资[2]。有关数据统计,1992年,我国高校生师比平均为6.83: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招,高校生师比大幅度增加,本科教学评估前一度上升为19:2004年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开始,《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规定普通综合类本科院校生师比在18:1与16:1之间。由于师资缺乏,招生数量多,生师比过高,一些高校部分课程授课的班级规模越来越大,教学效果有所下降;由于工作量过重,部分教师无暇接触和指导学生,无暇自我“充电”; 生师比过高,每名专任教师就要面对更多的学生,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再加上大规模扩招下形成的多校区办学的模式,使得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往返路途的奔波上,余下用来备课、写教案的时间已寥寥无几,潜心钻研教学方法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三)其他原因

教学方法是否受到领导的重视也是比较关键的因素之一。领导重视,从政策、资金、教学仪器设备等多方面鼓励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对于成功教学方法的推广可以起到积极地作用;相反,则会阻碍某些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另外护理师资个人素质及特点,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例如教师是否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奉献和创新精神,不断学习挑战自我及运用辅助教学手段等,将直接影响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二、目前护理专业常用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讲授法

目前仍然是护理专业及其他高等学校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之一,此法的特点:

1、信息量大。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论证、描述、设疑、解疑等教学语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科学知识。

2、灵活性大。无论在课内、课外教学,也无论是护理感性知识或理性知识,讲授法都可运用。

3、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项职能;同时可激发学生兴趣、教会方法、启发自觉学习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易于反映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态度等,这些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做出反馈的机会,有时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应注意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应用,且不能占用较长时间。

(二)演示法

在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用较多,尤其是在基础护理技术、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随着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演示手段和种类日益繁多根据演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图片、照片、图画、图表的演示;操作步骤的演示;幻灯、录像、录音、教学电影的演示等。以演示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事物现象的演示和以形象化手段呈现事物内部情况及变化过程的演示。

此法形象逼真,便于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掌握,有时要受到时空等的限制。

(三)床边教学法

与课堂教学同步的床边教学为护生提供了学习的真实场景,既能让护生从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启示,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能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易于被护生接受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护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临床教学中的,有助于培养实习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挥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的积极性,对培养实习护生的评估和判断思维方式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3]。

床边教学法有助于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牢固树立爱伤观念;同时也有助于护生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此外还有助于护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4]。

(四)角色扮演

即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较多的应用于健康评估及临床的病例模拟中,其优点:

1、需多人参与分别扮演角色:可以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价,参与者将会充分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参与者会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带有娱乐性功能。

2、具有高度的灵活:角色扮演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自设计的主题,场景的要求下,扮演者灵活表现。

3、按自己的意愿:角色扮演是在模拟状态下进行的,参与者尽可能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出完成。

4、需要配合: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护生扮演角色之间的配合、交流与沟通,因此可以增加角色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人们的沟通,自我表达,相互认知等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护生的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

5、锻炼机会:角色扮演培训为护生提供了广泛地获取多种工作生活经验,锻炼力的机会。

但角色扮演需要精心设计组织,需要团队合作,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但容易出现个人过度表现等,需要事先强调。要想达到理想的角色扮演效果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情景模拟设计,同时,保证角色扮演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以纠正随时可能产生的问题。

(五)案例教学法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化等特点。此法在临床的专业课应用较为合适,而且是护生进入临床之前很好的过渡,利于护生很快适应临床的学习,而且目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也趋于这种案例题型。

此法护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护理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护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使护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以及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模拟人(HPS)技术的发展,多种护理专业教学方法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而改变。护理专业教学需掌握应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能总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模式,总以公式化和模式化的方法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方法,应该善于艺术地,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的学生,不拘一格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运用往往是衡量一位教师水平与能力的标志。 教学过程中,体现多样性教学方法,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综合性地进行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品质教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只能把各种方法交互或综合的运用、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才能发挥整体综合效果[5]。

参考文献:

[1]方定志,万学红主编.医学教学方法[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2]许虹,裘兴梅等.浙江省6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C].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2000年.

[3]高井全.床边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9,28(20).

第2篇:母婴护理方法范文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第3篇:母婴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产科;母婴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06-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科护理也非常重视产妇及家属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在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满足孕产妇住院的日常生活照顾,也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教育服务及母婴护理技能。我们对母婴采取床旁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6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0年8月~12月分娩的母婴60对为实验组。入选标准:①所有的产妇都是足月初产妇;②排除心、脑、肾等器官疾病及精神疾患;③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良好,且知情同意。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周、分娩方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婴儿的一般治疗及护理工作都安排在病房完成。护理包括:新生儿洗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皮肤护理、预防接种等在产妇病房完成,采取个体一对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专业护士边操作边讲解,要求产妇及家属均参与;健康教育指导采取示范、讲解、书面资料及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内容包括:护理方法、母乳喂养优点及技巧、饮食搭配、产妇合理活动和休息、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观察及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脐带护理、大小便的处理、产后复查、计划生育知识等。

1.2.2 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验组相同,采取发放资料、多媒体播放和集中集体讲解形式,如产妇遇到具体问题后再行指导。

1.3 判定标准:①知识达标:自行设计问卷共40个条目,涉及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每一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部分正确得0.5分,错误0分,总分40分,如≥30分为达标,≤29分为未达标。②护理技能掌握:包括产妇护理技能(正确喂养、会阴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洗浴、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出院前由产妇操作,家属协助完成,专业护士采用产妇护理技能评分表测评,总分100分,≥75分为掌握,60~74分为部分掌握,≤59分为未掌握。③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耐心、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及时处理产妇需求、技术熟练程度、对护士的工作是否信任及满意等。所有测评工作都在产妇出院前完成,由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测评,测评调查表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5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从(表1看出),实验组产妇健康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掌握健康知识及母婴操作技能。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的、有针对性及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现代健康观,改变错误认知,有利于产妇康复[1],它不仅重视宣教,还强调护理技术的掌握。传统护理模式,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母婴床旁宣教将所需物品及操作过程全部展现在产妇及家属面前,护士边操作边讲述,让产妇及家属提高了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解决产妇及家属的疑问,有许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产后教育的实际效果。从结果中看出,母婴床旁护理组的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技能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

3.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护理采用产前、产时、产后分阶段服务,母亲与婴儿被认为是分开的对象,这种分段分离的传统模式致护患沟通受损,护理的连续性中断,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注重新生儿心身护理,增强了母婴感情,有利于母婴接触,保护了母婴安全,可以增加新生儿体重、减少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3],取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满足了健康服务的需要,让健康服务对象享受知情、选择、参与、监护、隐私权,陪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因此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3.3 母婴床旁护理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周到的服务、娴熟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尊重,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妇及婴儿,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主动进取,保证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 母婴床旁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①环境:要求产科要求病床单元宽敞便于操作,病房的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能有取暖及降温设施,病房有消毒设备及措施,防止母婴感冒及发生感染。②护理人力资源:母婴床旁护理要求“一对一、个体化”护理,护理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要求有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并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③产妇睡眠:保证产妇每天至少睡眠累计8小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

4.小结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可以让产妇及家属掌握相关母婴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同时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进一步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是今后产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涨淑杰,王虹,高霞.产后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22):2826-2827.

第4篇:母婴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措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观察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oming-i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care.Methods: A hospital maternity successful delivery of the 1132 cases for the study, were given rooming-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give quality car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the two groups at discharge knowledge of the rate of maternal feeding, breastfeeding rat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are. Results: The Knowledge of the feeding rate of 95.43, breastfeeding rates 92.44,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92.41 ± 10.58, were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feeding knowledge to grasp 83.92, breastfeeding rates 80.51,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85.43 ± 11.32, two 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rooming-in; care measures; quality care;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22-01

母婴同室是指产后将母亲和新生儿24 小时同处于一个房间里,并且与母亲分离的时间每天不超过1 h[1]。母婴同室是增进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有效方法,可增加产妇对婴儿抚育知识的掌握、并促进产妇的恢复及婴儿的健康。如何在母婴同室期间进行护理,为产妇提供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广大护理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问题[2-3]。笔者以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于我院成功分娩的113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母婴同室的优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于我院成功分娩的产妇1132例,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岁;孕周在35~40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7.5周;经产妇256例,初产妇876例;单胎妊娠1003例,双胎妊娠者129例;新生儿评分>7分,符合母婴同室条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6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初/经产比例、单/双胎妊娠比例、新生儿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出院时对两组产妇的哺育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2结果

母婴同室优质护理效果观察见表1,观察组的哺育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母婴同室可以增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方便产妇哺乳,同时由护士对婴儿的喂养、保暖、皮肤护理、新生儿抚触等进行指导,可增加产妇对婴儿抚育知识的掌握。在母婴同室期间,护士应为产妇及婴儿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使患者达到最大舒适,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等,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1入院指导:由责任护士耐心细致地为孕妇进行人院介绍,帮助其熟悉环境,同时评估对孕妇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孕产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对母乳喂养知识、分娩知识、产后保健知识、婴儿抚育知识进行初步讲解,使孕妇为分娩做好准备。

3.2母婴同室的指导:根据每一位孕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产后健康教育计划,指导产妇母婴同步休息并按需哺乳,使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每天睡眠时间要达8~9小时;指导母乳喂养,做到早接触、早哺乳,产后半小时内即给新生儿哺乳[4],指导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并给予护理的指导,告知产妇在每次哺乳前清洁,并于哺乳后用乳汁涂抹;帮助产妇解决凹陷、开裂等问题,指导正确挤奶的方法;指导新生儿的保暖、处理大小便、皮肤护理、新生儿照料等问题,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指导产妇的产后生活方式,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指导及护理,包括饮食、洗头、沐浴、如厕等,要勤刷牙,防止母亲亲吻婴儿等动作时导致口腔细菌的传播;指导产妇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荤素搭配;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条件允许下可以沐浴;鼓励产妇适当活动,如抬腿、仰卧起坐等运动,生活尽量自理。

3.3出院指导:指导产妇出院后的母婴的合理营养,新生保健知识,产后避孕知识等,使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促进母婴健康。

通过对产妇实施产后母婴同室,并给予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产妇对哺育知识的掌握,促进产妇及婴儿的健康,并提高了护理质量。参考文献

[1]蔡畅英. 母婴同室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16):138-139

[2]李雨利, 郑艳.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 2011, 17(4): 5-6

第5篇:母婴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母婴保健;育儿技能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不断变化,产科的护理模式也在较大程度上出现了改变。目前,在对产科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其日常的生活起居进行照顾之外,还必须为产妇及其家属提供质询服务以及健康教育。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这种护理方式在妇产科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研究将对我院80例产妇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所有产妇均无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且对护理模式知情,并签订了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娩方式、孕周、年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对该组产妇在产后给予母婴床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即新生儿在出生后,其臀部护理、尿布的更换、脐部护理、早期预防接种、抚触以及新生儿的沐浴等工作均在病房中完成,对产妇以及新生儿进行“一对一”单独护理。同时,还必须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来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在对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在产妇的床旁边操作边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并让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讲解的内容主要有新生的尿布更换、脐带护理、新生儿的抚触、产后复查与避孕、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新生儿的主要生理现象及其处理措施、产褥期的常见症状处理方式、产后的营养供给、的护理方法、母乳喂养的技巧以及优点。观察组产妇以及新生儿在住院期间每天进行1次床旁护理,每次护理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

1.2.2 对照组 对该组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即在新生儿出生后,每天由护理人员将新生儿抱到婴幼儿专用沐浴间来对其进行抚触、脐带消毒以及集中洗浴,并在治疗室中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对该组产妇的健康教育采用集体讲解以及录像播放的方式进行宣讲,即产妇在产后的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将其集中大房间中,对其进行集体健康教育,讲述的内容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利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率为100%。此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新生儿护理的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见表1。

3 讨 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 此种护理方式有助于产妇及其家属对育儿技能以及产后健康知识的掌握 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连续性、针对性较强、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在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产妇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而且还必须对产妇的不良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其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技能。通过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床旁护理,产妇及其家属可以直接观摩、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为产妇及其家属急躁的掌握新生儿的相关护理方法提供了平台。

综上所述,在对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母婴床旁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育儿技能以及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43-44.

[2]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第6篇:母婴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产妇住院生产,除了保障分娩过程安全顺利、产妇及新生儿健康以外,产科护理的重点还在于提供健康教育及咨询,向产妇及家属传授科学的育婴知识和技能,协助他们完成初为人父人母的角色转换。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母婴床旁护理应运而生。其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提供个体化的高质量护理服务[1]。为了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对120例产妇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入院孕产妇120例,观察组产妇60例,初产妇52例,经产妇8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9.1±2.5)岁;孕周38~41w,平均(40.2±0.6)w。对照组60例,初产妇42例,经产妇18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8±1.7)岁;孕周37~42w,平均(40.1±0.5)w,两组产妇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婴儿性别、分娩方式、住院时间等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1.2.1.1人员及物品准备 对产科所有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流程和健康知识宣教培训,责任护士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具备新生儿抚触师资格证书方能上岗。病室要求温度在21℃~24℃,相对湿度50%~60%,通风2次/d,15~30min/次;进行新生儿洗澡、抚触时室温控制在25℃~28℃。同时配备母婴护理车、新生儿洗浴用品、一次性用品等。

1.2.1.2具体实施 责任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新生儿的抚触、沐浴、换纸尿裤、脐部护理、臀部护理、预防接种疫苗的操作全部在产妇床旁进行,护士在操作的同时讲解注意事项以及要领,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指导产妇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讲解产褥期常见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和处理方法,产妇产后饮食搭配、运动、产后复查和避孕方式。早晨进行1次/d床旁护理,时间约为30min左右[3]。

1.2.2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护士每天将新生儿抱到新生儿洗澡间,完成洗澡、脐部消毒、新生儿抚触的操作,预防接种则统一在注射室进行。产妇健康宣教按照集体讲解的形式进行,责任护士组织产妇集中到宣教室集体讲解和现场示范,宣教内容同观察组。

1.3观察项目 我院自行设计了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用文献介绍的方法进行信效度测量均满意,出院前向产妇及家属发放当场填写并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护理满意度主要针对病房管理,护士的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护患沟通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满意和基本满意所占比例统计满意度[4]。将1.2中介绍的母婴健康知识设计为选择题,以回答正确率统计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出院前由产妇实际操作一次新生儿护理项目(包括抚触、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固定一名专科护士进行考核评价,分为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三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两组产妇和家属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作为一种新型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在我科实施半年多来,取得显著效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增加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护理操作在床旁进行,产妇及家属可直接看到操作的全过程,消除了其猜疑和担心,极大地提高了对护士的信任度。护士在为患儿进行护理同时,向产妇和家属讲解患儿疾病护理常识,指导产妇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5],产妇如何观察患儿的反应、呼吸运动、大小便性状以及测体温、换纸尿裤等,产妇参与直接操作,可以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幸福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新生儿集中沐浴,母婴分离的弊端,实现了住院期间母婴全程不分离,责任护士为新生儿专业护理的同时,将育儿常识、育儿技巧传授给产妇和父亲,父母同时亲自参与为宝宝洗澡、抚触。同时,据报道母婴床旁护理可降低因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6];产妇住院时即获得完整准确的婴儿喂养知识,并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对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也有明显效果[7]。

3.2促进产妇及家属对健康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健康行为"知、信、行"-健康知识的知晓,健康观念的建立,健康行为的实行。传统护理模式中,健康宣教和护理操作示范集中进行,忽视产妇和婴儿的个体差异、以及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满堂灌,极易流于形式。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将产褥期卫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产妇及其家属,婴儿护理实施过程中,物品放置在产妇及其家属面前,产科护士在床旁采取边讲解、边操作示范的形式,使产妇及其家属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另外,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提出,且有多次演练和讨论交流的机会,使之可以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学会护理技能;逐步掌握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实效[8]。

3.3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和人员素质 在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责任护士通过与产妇深入接触,对其身心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在产房时间的增加,可以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制订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床旁护理操作时,每次操作前护士和产妇认真核对,不必将新生儿推出推进,很大程度上减少打错针、抱错孩子的几率,使新生儿得到更加安全的服务。母婴床旁护理实施前的全员培训,使护理人员护理常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母婴健康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强化了沟通宣教能力。责任护士的操作全部都在产妇和家属的注视下完成,对护理技术及心理素质都有很高要求,只有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才能得到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肯定,促使其主动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只在全面掌握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准确评估其接受能力的前提下,一对一、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和护理指导模式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要求责任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以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客观上促进了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9]。

随着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在临床的深入,特别是在卫生部提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大背景下,产科临床如何提供更具特色、个体化、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10]。母婴床旁护理为之提供了一条颇具可行性的思路,其在充分保障产妇及家属各项权利的基础上,以家庭为护理服务中心的特点,使之能更加兼顾产妇、婴儿、家庭的需求,促进母婴情感交流,保障母乳喂养成功;在产妇和家庭成员一起学习和掌握婴儿护理知识及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融洽了关系,增进了感情,同时树立了接纳和护理新生儿的信心。本组结果证明,母婴床旁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之快速、准确地掌握足够的健康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值得临床继续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陶成珊,潘文芬,谭玲.产科病房实行人性化护理的新举措[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43-44.

[2]刘艳.健康教育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2:79-81.

[3]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793.

[4]冯志英,王建荣,张黎明,等.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63-66.

[5]付文英,吴韩英.剖宫产后早期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2(2):65-66.

[6]吴洪香.母婴同室的意义及预防交叉感染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6(1):34-35.

[7]姚建蓉.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J].四川医学,2006,27(2):207-208.

[8]龙琼华.心理护理对孕期焦虑影响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3):274.

第7篇:母婴护理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20名护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护理小组,试验组共11名,设1名母婴专科护士,并对护理小组进行培训,实行床位包干;对照组共9名护理人员,不设母婴专科护士,采用常规责任制护理。比较两个护理小组独立护理产妇的时间及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出院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士平均独立护理产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护理模式的改变,使产妇认可护士的劳动,其综合护理能力得到提高,母婴专科护士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护士能力;护理门诊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55

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领域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1]。专科护士的职能归纳为临床实践、护理研究、护理教学、护理会诊、护理管理及变革[2]。2010年1月,卫生部指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科作为第一批试点病房,依据卫生部的指示精神,分析了我科的护理管理特点设立了母婴专科护士,在优质护理开展过程中积极参与护理模式的改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为母婴同室特需病房,共有30个病房。将我科20名护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护理小组,试验组分管17个病房,对照组分管13个病房。试验组护士11名,均为女性;年龄22~27岁,平均(23.80±1.45)岁;学历:本科5名,大专6名。对照组护士9名,均为女性;年龄22~26岁,平均(22.85±1.37)岁;学历:本科4名,大专5名。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责任制方法,即责任护士只负责临床护理,治疗及处理医嘱由其他人负责。试验组设母婴专科护士1名,负责对本组护理人员进行母婴专科理论知识、方法技能操作方面的培训,达到全组人员全面掌握护理知识及技能后,实施床位包干制护理。介绍如下:

1.2.1业务培训母婴专科护士教会小组护士协助产妇回室后的第一次母乳喂养,做好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术后及产后第1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做好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教会产妇产后操并督促其完成,2次/d,为新生儿沐浴。

1.2.2床位包干制孕妇入院到出院由一个责任护士负责(白天),包括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治疗护理。完成包干床位患者全程治疗、护理及一般资料的收集,病历整理、归档等。本病房的危重、疑难及特殊孕产妇由专科护士负责,扁平或凹陷的孕产妇请专科护士会诊。

1.2.3加强对产妇的护理母婴专科护士带领小组护士到床旁进行交接班,重点查看新入院、分娩后、剖宫产术后及危重患者的治疗、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及健康教育等。做好病房孕产妇的交流沟通,了解孕产妇对护士的技术和服务的满意度。做好本病区产妇扁平、凹陷的矫正,解决扁平、凹陷产妇的母乳喂养问题,如:协助母亲扁平、凹陷的新生儿吸吮母乳,乳房胀后指导床位护士按摩乳房、正确挤奶的方法等。

1.2.4开设专科护理门诊每周1次设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上午4 h全院母婴同室巡房,每次巡视产妇60人次左右,解决乳房肿胀,指导喂奶姿势,协助母乳喂养,扁平、凹陷的矫正指导,饮食指导等;进行护理会诊,下午3 h门诊坐诊,解决门诊挂号患者的问题,如:出院产妇的乳胀、乳少,扁平、凹陷的矫正方法,及母乳喂养方面的问题等。

1.3评价指标出院产妇的满意度调查,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两组护理的住院产妇各1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比较两组护士独立护理产妇的平均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3讨论

3.1孕产妇及家属认可护理人员的劳动试验组设置母婴专科护士开展床位包干,使孕产妇及家属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责任护士。专科护士教会小组护士对扁平、凹陷的产妇如何矫正,协助其哺乳,指导乳胀者按摩其乳房,指导正确的挤奶方法,督促吸吮,提高母乳喂养率等。小组护士个人被提名表扬人数及人次增加,孕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提高,护士的价值得到体现。表1显示,试验组出院产妇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2医患关系更和谐通过母婴专科护士的指导,试验组的护士对服务对象的性格、要求、病情、治疗、护理能很好掌握,能及时指导治疗,使小组护士获得价值感、自豪感。

3.3护士能力得到提升试验组的护士经过母婴专科护士的带教,能独立护理产妇,能提前胜任责任护士的角色。表2显示,对照组独立护理产妇的平均时间明显多于试验组(P<0.05)。

3.4改变小组护士的“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母婴专科护士以身作则,以优质护理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重视基础护理,积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带动小组护士参与病区管理,增强了责任心。专科护士加强护士服务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培养,自己与服务对象沟通时带着小组护士,提高其为服务对象服务的本领;专科护士门诊的开设,满足了孕产妇的个性化要求,使孕产妇得到高质量、专业化、优质化的护理服务,身心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使护士看到未来发展方向,提升了进取心。

4小结

专科护士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专科知识水平及技能,才能对专科病人及家庭成员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制定管理专科疾病和增进健康的护理计划,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护理[3]。有研究显示,专科护士的设立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在提供高素质和成本效益护理服务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4]。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运用,使专科护士在临床一线起咨询、指导作用,其权威地位得到认可[5]。专科护士提供的专业化护理服务,弥补了常规医护工作的不足。

参考文献

[1]Norton C,Siqsworth J,Heywood S,et al.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J].Nurs Stand,2012,26(30):42-50.

[2]李华,黄惠根,黄蝶卿,等.专科护士组织护理查房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08-610.

[3]周佩如,黄洁微.广东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62-1164.

[4]何巧玲,刘翠青,张红.骨科专科护士对骨科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5):2046-2048.

[5]曹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2):385-387.

第8篇:母婴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袋鼠护理;母婴同室;新生儿;低体温

母婴同室新生儿常常因体温不升困扰着护理人员,尤其冬天体温不升更为明显,母婴同室新生儿暖箱数量有限。根据临床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袋鼠式护理升温工作方法,经过几个月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对护理前后资料进行了整理总结。确认了此方法操作方便、实用、效果良好,社会效益满意。因此值得在母婴同室推广应用,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袋鼠式护理定义【1】: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呈水平式半倾斜位,使新生儿皮肤紧贴母亲皮肤,整个过程母亲抚摸呼唤新生儿并进行母乳喂养,象袋鼠妈妈护着袋鼠宝宝一样。

1.2纳入范围: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月份返回母婴同室早产低体温新生儿22例,体重2000g~2500g;足月低体温新生儿40例,体重2000g~3000g 纳入。其中剖宫产20例,平产42例,体温34.5℃~35.9℃,母亲无合并症,新生儿无其他疾病。对早产低体温新生儿22例,足月低体温新生儿40例进行袋鼠式护理,观察护理前后体温的变化。

1.3方法:实施袋鼠式护理病房室温保持在26℃以上,母亲无合并症,母亲半卧或半侧躺床上,睡袍松开,评估新生儿体温于34.5℃~35.9℃,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呈平行或半倾斜位,新生儿尽量,将母亲睡袍紧盖新生儿,同时盖上被子,使新生儿皮肤紧贴母亲皮肤,整个过程母亲抚摸,呼唤新生儿,并进行母乳喂养。

1.4体温标准:复温达36℃~37.2℃,

1.5观察内容:袋鼠式护理对低体温新生儿体温的影响。

1.6数据处理:PEMS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见表1,表2。

3体会

胎儿自母体娩出后,体表温度散热过快,如果保暖不当,在母婴同室时,往往造成新生儿体温不升。

当体温低于36℃时新生儿吃奶吸吮能力弱,反应差。应用袋鼠式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实用性已得到广泛医务人员的认可,我们从实践中也体会到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低体温, 足月儿低体温复温效果的满意。从上表表Ⅰ.表Ⅱ中可以看出复温1小时、2小时时升温效果不显著,复温4小时时效果满意,升温率分别达到90%、85%。使用此种护理方法有利于维持早产儿、足月儿的正常体温。另外,由于母婴肌肤亲密接触可减少新生儿体热及水分散失,能量的保存有助体重的增加,减少躁动不安及哭泣,同时增加了睡眠时间,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使新生儿呼吸循环稳定。这样减少新生儿的再住院率,在医疗经济学上也有重要意义。

第9篇:母婴护理方法范文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本校2013级护理专业2个行政班89名学生实施教学研究,实验组(CBL教学组)44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45人,两组护生授课教材、教师、学时及教学进度相同,其年龄、实验前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均根据母婴护理课程大纲和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1对照组教师按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2.1.2实验组教师主要采用CBL教学法,辅以讲授式教学。具体程序如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筛选临床典型病例;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情设计若干核心问题,问题难度呈递进式。如在学习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时,可提出该患者是不是发生了产后出血?如果是,引起该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产后出血还有哪些因素?作为产科护士你将如何对该产妇进行抢救和护理?教师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将病例和问题到每个学生的空间。实验组同学按照5-6人为一小组,课前根据问题去收集、整理资料,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写出汇报材料。课堂上教师根据相关病例,以问题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讨论兴趣,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拨,答疑,最后精讲本小节重点内容。

    1.2.2评价方法

    1.2.2.1考试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由学校统一组织期终考试。考试试题从试题库随机抽取,共100分,包括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50分)和分析应用题(50分)。总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1.2.2.2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生进行回访调查,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和评价。当场发放89份问卷,收回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2.1学生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应用题以及母婴护理考试的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学效果评价比较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以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状态的临床医学学科。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填鸭式”,在规定的学时内将大量的信息传授给护生。护生学习过程中常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病例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教学改革过程中,CBL教学法被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CBL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病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病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母婴护理学》应用CBL教学法,护生学习能力和成效都有很大改善。

    3.1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表一显示:实验组护生不论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临床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师生的教学热情:

    (1)采用CBL教学法,教师要主导、驾驭好课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课前要科学严谨地设计教学流程:规划好母婴护理相关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精选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合理设置恰当的问题,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护生进入课堂的主题;其次,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母婴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妇产科临床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护生答疑解惑;再次,教师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善于激起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规范引导护生。

    (2)CBL教学中护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其是课堂的主体。这便要求护生:首先,课前要预习课本知识,根据教师布置的病例和问题查阅母婴护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资料积累知识;其次,课堂中分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讨论过程其实也是学习思考过程,同学间可以相互学习。让护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讨论产后出血时,知道什么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针对病因止血的方法,如何对产妇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如何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等等。从而逐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C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而不是主讲,循序渐进,积极引导,促进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护生主动探索性地学习知识,通过汇报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信息的交流反馈,均有利于激发护生对母婴护理的兴趣,提高其理解分析能力。因此,使用CBL教学法,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取得较好效果。

    3.2CBL教学法应用于《母婴护理学》的优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界广泛认同“: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从表二结果可以看出:CBL教学法在《母婴护理学》教学中有明显帮助。这是因为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其有以下几个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