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武术教学要求范文

武术教学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武术教学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武术教学要求

第1篇:武术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基本要求

美国的一些教育学家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成功,而提问正是构成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

提问应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而要使提问真正发挥作用,应该重视提问的设计。

1.提问的表述应该科学和简明

新教师和实习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复杂的、含糊不清或语句很长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学生误解。例如,有位实习老师在讲授“家兔”一节时,一手托着一只家兔的剥制标本,一边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家兔是不是全身各处都被毛?”学生看得很仔细,家兔标本高高竖起的双耳里面没有毛,回答就自然成为:“不是,耳朵里面没有毛。”而教师原本是想通过教具引出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体外被毛。由于提问设计得含糊不清,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言简意赅并不是说问题设计得呆板平淡,而是应该变换角度设计问题。

2.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提问的实质就是设置疑点、制造矛盾、激发思维的启发性过程。朱熹说“大疑则大进”,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起疑”、“起大疑”通过启发思维得到较大进步。设计启发性强的问题,首先应考虑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只要当问题的要求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时,学生才会感到问题的答案“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答案的“似是而非”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问题过浅,可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种表面的活跃并没有深思熟虑的基础;如果问题过深,学生看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那就懒得思维。其次,问题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要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提出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避免近亲婚配以防止遗传病发生”内容时,针对学生对于“血亲”的概念理解困难的情况,特意提出“血亲”和“亲属”二者的差别问题,理解了“亲属”的概念,也就容易理解“血亲”的概念。

3.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设计课堂提问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内容,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等于抓住了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关节点”。课堂教学提问的针对性还体现在整节课提的问题应该有“整体观念”,此一“问”和彼一“问”应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毫无针对性地提几个问题,为问而问,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连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也难以达到。

4.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在生物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提问类型的多样性。英国著名的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把课堂教学提问分为八类:依从提问、反问、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如果简化归纳,就可以把提问分为基础性提问、运用性提问和开拓性提问三类。基础性提问包括回忆、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问题,如“人的消化系统由哪些主要器官所组成?”“家鸽的哪些形态结构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等问题。运用性提问主要是指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以及通过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区分和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事实推导结论等。如:“为什么人群中男性色患者远远多于女性色盲患者?”开拓性提问也就是常说的开放性问题,一般没有唯一的答案。如“一旦克隆人成为现实,危害将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一座城市里拆除一个绿树成荫的公园去建造一个超级市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1.提出问题时应该表述清楚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注意声音的音质、音调和音速的变化,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明确回答的要求,积极参与思考。例如,提“鲫鱼的外部形态中有哪些特点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这一问题时,对“外部形态”、“哪些特点”、“水生生活”几个词组应略微重读和慢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问题,并将其中重要的字词句着重表现出来(字体加粗或闪烁几下等),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

2.提出问题后应稍微停顿

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常常稍微停顿并环视全班每一个学生,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看我,可能要提问我”,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经过精心研究,发现当提问后停顿时间超过三秒钟后,学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其中后进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联系自己观点的回答增加,回答正确率增加,学生质疑的人数也增加。没有经验的新教师常常“先提后问”,即先把一个学生叫起来,再提出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会使被提问的学生心情紧张,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使其他学生觉得“事不关己”,不利于促进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3.指定回答后应适当引导

提问并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的态度应该自然,对被提问的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尽量伴有点头、微笑、皱眉等表情。当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时,教师切忌表现出不耐烦或想要打断回答的表情,而应该运用教学机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的目的是拨正、拓宽或深化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回答聚焦到问题的实质,有时甚至要“对症下药”。例如,如果学生对有关的旧知识遗忘太多,可以适当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可以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略加深化和拓展等。当学生正确回答以后,教师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尽量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切忌讽刺、挖苦或嘲笑。宽松、鼓励、信任的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环境。

4.鼓励和处理学生质疑

课堂教学活动有无学生向教师大胆质疑,是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开放性、多向性信息交流的重要标志。教师精心创设宽松和信任的氛围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质疑,是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和慎思明辨的态度的必然要求。

第2篇:武术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 武术 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认为,体育课程教学应该在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注重依据本地区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增强体质。笔者根据本地的群众体育活动,选用了武术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身体体能。在教学中,我们紧紧围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技能”这根主线,以套路规范训练为本,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来予以灵活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理解能力。可以这么说,武术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学习的潜能,还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容忍心态,从而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1 高中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必要性

1.1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好奇心理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能训练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内容。学生对于武术的了解较少,仅是从影视资料中获取,倘若在课程教学中穿插武术教学定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1.2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一致性。学生的动作协调一致不仅使他们未来身体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也是提高他们身体素养的重要措施。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更能够使得动作协调一致。

1.3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意志。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坚强意志和宽容待人的精神,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身心修养,满足他们未来发展需要。

1.4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现行的教材要求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能够多运动,以增强体质。而武术教学则为学生特别是女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自我保护,减少受伤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高中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方法

2.1完整示范,帮助学生熟悉武术过程

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武术时往往因为了解不够深入而难以真正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武术,需要借助一定的引导示范来予以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注重引导示范,通过运用整体示范的方法来向学生传授整个动作要领。

对此,笔者以为,这种整体示范就是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动作要领中不断地让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进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这种整体示中应该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应该在认真专研武术动作要领的基础上,仔细分解其中的难度较大的动作。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清楚各个动作的用力、运行规律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有机的联系中更好学习和运用。这种完整示范应该做到反复,规范。在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基础上反复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熟悉武术练习的过程。

2.2分解示范,提高学生练习武术质量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较有难度的动作,我们不妨采用分解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在分解示范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身体体能的实际情况考虑出发,注重武术动作彼此之间的连贯性,做到“刚柔并进,运用自如”。这样的分解教学,更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笔者以为,在教授分解动作时,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理解感悟能力出发,注重做到“层层分解、步步到位”,以便让学生能够予以接受和掌握。如教“歇步盖打”动作时,我们可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来进行操练,可以通过“撤步盖掌”来规范学生的上肢练习动作,通过“歇步冲拳”来规范下肢练习动作,以此来做到动作彼此一致。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结构,并掌握动作技术。这样的分解更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2.3长期训练,达到强身健体学习要求

在武术教学中,切不可做到花拳绣腿。这样,不仅不利于课程教学,更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整地掌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按照教学要求认真教学;另一方面,做到长期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当学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学习武术自然就有了兴趣,就应有更高的目标与要求,那就是武术完整套路练习,就是将学习的单个动作串联成连贯动作了。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了解,更利于学生强身健体。

3 高中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思考

3.1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应该体现“学生为主体”理念。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运用多元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为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2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应该做到“科学而规范”要求。我们知道,武术教学是一种讲究非常严格的课程。正是这样的规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够遵循规律,规范教学。

3.3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应该树立“安全是第一”思想。任何武术训练都是为了增强体质,而非争强好斗。在教学中,应该时刻从学生的安全着想,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综上所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注重武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是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需要,能够促进学生体能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注重武术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成为该项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徐敏.对高中武术选项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体育教学,2010,10.

[2]田芳兵.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

[3]刘晋元,冯敏,桑全喜.竞技武术创新系统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3,4.

[4]颜世亮.论传统武术的现代生存方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4.

第3篇:武术教学要求范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武术教学 普修课 改革

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方针,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格外关注与重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的需要和应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响应这一号召,作为承载知识载体的课程改革也就在此背景下启动与展开,一批面向时代的教育改革成果得到实施,《体育与健康》教材取代《体育》而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传统的武术教学观念、教法及评价手段发生了革新。面对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作为培养师资摇篮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已显得较为滞后,课程设计规划受到了质疑与挑战,加快改革步伐、跟上时展潮流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参考。

一、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目前武术普修课程现状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与过程过于强调武术技术的掌握,忽视学生兴趣与身心发展,几十年来仍按照武术基本功、初级套路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而推手、短兵、散打等对抗实用技术被抛弃;武术知识传授主要以简单的武术基础理论为主,忽视了武德与传统文化教育,忽视了武术自学和创编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习的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武术的兴趣下降,学习效果差;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主要以武术技术的演练考评和理论测试结果为最终评价依据。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存在以上弊端,加上教学内容没有与新修订的中学武术内容相衔接,致使学生缺乏自学和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武术教学的需要,也直接制约中学武术教学的开展和提高。

二、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改革的策略

鉴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存在以上诸多问题,因而,武术普修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我们依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研究的新成果,结合课程实际,提出以下武术教学改革策略:

1.更新武术教学理念。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策划者,武术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理念。蔡中林、瞿少红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更新观念,明确武术类课程设置应为培养目标服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要想培养和提高体育师资的武术素质,必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专业学生的武术素养,改革教学内容,即淡化套路、突出武术锻炼方法、强调武术实际应用的特性。”因此,教师应首先更新自己的理念,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主动迎合中学体育与健康的改革,按照课程标准中领域目标划分、学习目标要求设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在武术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应对学生加强武术文化与技术理论教育,切实重视武德教育,培养尚武崇德的精神,采取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模拟教育实习的模式组织教学;教学中要突出武术攻防应用的基本特性,让学生清楚武术动作的技击含义;教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导,采用设课、说课、做课和评课的形式进行。

2.突出武术素质教育。卢元镇教授在2005年大学体育论坛中讲道:“人的素质是一种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个人品质。人们习得的知识、技术常常可以因长期不使用而逐渐消退,而且随着知识信息的爆炸性发展,人们的知识技术是永远也不能满足的。而素质给人形成的求知欲望和掌握知识技术的本领却可以长期发展作用。”这段精辟的论述表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另者,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终身受益,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只有学生武术素质提高了,才能让以上目标得以实现。结合素质教育要求、专业培养的目标,以及学校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武术内容的设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素质教育应体现“练、用、讲、编、行”五字内容。“练”就是武术动作的练习,是武术外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武术传承的主要先决条件,也是武术教育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用”即为武术在实际中的具体操作,如武术欣赏与评判,技术动作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结合自身条件如何进行武术锻炼等。“讲”是对武术知识的概括和见解,对武术特色文化的解读,以及在武术实践中的具体指导与帮助。“编”表现为对武术学习的创新,是根据对象特点和需求对武术技术的创造应用。如动作练习数量的多少、动作难度的高低、动作速度的快慢、动作力度的大小、动作节奏的缓急等,都属于武术创编的范畴。“行”则指武术实践的行为习惯,主要指结合武术内容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表现为武术练习的次数、时间、爱好,能自觉根据环境与需要宣传武术与应用武术,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欣赏武术、观摩武术、交流武术等。

3.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学目标完成的重要手段。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关系教与学两个主体因素,因而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要突出主体与任务。为此,在武术教学中要以“练、用、讲、编、行”五字为主线,选择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材内容进行增减:增加攻防格斗和健身方面的内容,还原和丰富武术技术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实用技术教学,特别是散打技术教学,突出套路技术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使学生学习和熟练掌握动作的攻防方法与应用时机,一改以往套路练习为主的形式。相应增加一些养生武术练习手段,如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内容,进而构建新的武术课程技术内容教育体系。理论方面要增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加武术健身养生等理论的教育内容,融入武术与社会、武术与经济、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等理论。

教学方法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开展武术教育活动,扩大教育时间的延伸;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撰写武术论文,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倡导自学、自练、互助的学习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习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班级武术竞赛,提高组织与评判能力,旨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等。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以需要性和可行性为原则,适宜选择教育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体现地域特色。

4.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具有诊断、反馈、定向、证明和教学功能,教学评价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情感与习惯培养。因而,在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即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确保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领域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实施与实现;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相互帮助、实际操作等方面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武术锻炼的习惯。

第4篇:武术教学要求范文

李卫东(1991-),男,山西朔州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周荣清,(1989-),男,云南普洱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摘 要:现在大部分高校存在武术教学,但有的高校武术的教学方式并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施不齐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存在的问题。因此,对武术教学改革走向进行研究,使更多的同学喜欢并热爱上武术,使民族传统体育发扬光大。通过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访问,分析了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武术。

1.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多从而降低了学生对武术的关注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可供大家娱乐和观赏的体育项目也随之增多,很多时尚项目被广大高校学生所接受。相对来说,武术已经有些跟不上潮流,不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了。加之有些学校没有练习武术的氛围,社会也缺乏这一方面的提倡,造成了某些学生虽喜欢武术却没人练习的现状。

1.2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来看,武术课在各高校整个培养方案中的课时有限,内容比例8%左右。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武术课,但项目很单调,学生基本是不选择武术课程进行学习的。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其中的一条主要因素。

1.3武术教室严重缺乏

由于武术教学本身的特殊性,上好一节武术课并不是每一个教室能胜任的。现今高校武术教学中体现最明显的就是缺乏师资队伍,同时非武术专长的教师又难以胜任的现象。武术教师应该不仅仅体现为运动技术水平的高超,而应具备相当的武术道德修养,对武术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从事过武术教学的教师都了解,没有扎实的武术功底、相对的运动经验,不可能上好一节武术课,更谈不上教学质量。教师的示范讲解准确性、演练能力水平的高超、教学经验的丰富是调节好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达到显著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1.4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一直以来,武术分值的评定是定性而非定量。高校现行的武术考试评分标准一般由三个组成部分:考勤分、技术评定分、上课积极性分。而每个学校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部分组成比例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考勤分值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种评价体系势必导致学生只是通过学习武术套路中的“花架子”的形式应付考试,而对武术招式中的攻防含义一知半解,甚至毫不了解。

2.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措施

2.1注重武术基本功的教学

武术基本功是学好武术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接受武术套路的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内容非常丰富,按身体部位和练习形式可分为类:肩臂练习、腿部练习、腰部练习、手型手法练习、步型步法练习、跳跃练习、平衡练习和扑滚练习。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结束大学体育必修课以后,许多套路已不能再完整地练习,但所学基本功动作,如腿法练习种的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等直摆性腿法,前蹬腿、弹腿、侧踹腿等屈伸性腿法,各种掌法、拳法、腾空动作以及发展柔韧相练习的各种压腿压肩和下腰等动作,学生多能很好的完成,也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2.2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体育课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个性差异,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武术技能和道德文化修养,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性能力得到引导和培养。

2.3加强动作规范化训练,做到程序规整

学校体育大纲的武术教材,通常由国家规定套路,作统一的动作要求。因此,程序规整是规定套路的一大特点,要求在演练规定套路时,必须完全按“规定”进行,如果在完成某一动作出现原则性的“变异”,或在程序的某个环节上多做或少做一个动作,都是错误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动作规范训练。动作规范是规定套路的主要特点。所谓动作规范,就是演练中每个动作需要按规定套路图解的规定模式进行,做到形、法清晰,技术合理。不但要求动作在主要方面不出现变异,而且要求在一般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及器械的方法上也不出现原则上的变异。

3.结论及建议

3.1充分发挥高校武术社团的作用。高校当中形形的社团对于相应项目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团体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仅次于班级。有很多同学对于武术的学习很有兴趣,只是没有人引导往往就荒废掉了。这就要求武术社团在高校中起到了一个团结这些有共同爱好的人,把喜欢武术的同学组合到一起互相进行学习和了解的作用。不仅如此,作为一个组织,武术团体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个人都不能替代的,武术团体的集体活动,往往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学生。

3.2武术应该推陈出新,时尚起来。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对事物产生新的看法。武术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就是既要发扬又要继承。继承前人留下的经典的文化、传统、养生知识,同时为了适合这个社会的需要又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开发出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项目,加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龚明波,高校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沙电力学院,2011,11

[2] 罗春霞等.体育院校武术专业现状调查及改革设想[J],浙江体育科学,2003,(1).

[3] 李竖锐.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4,(4).

[4] 张彩琴,刀方林.刍议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4).

第5篇:武术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小班武术 趣味 安全

一、幼儿园小班武术活动教学方式的选择

首先要鼓励加练习相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相对较小,刚刚脱离自己的家庭,很多活动中都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例如:我们的小宝在简单武术的教学中,伸手臂和踢腿都懒得动,总是站在那里看别人做,问他原因,他说:“老师,我不会,你帮帮我”。而我则告诉小宝:你的手臂和小腿就听你的话,你赶紧给它命令,它一定听你的。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将简单的武术动作和知识与常态的体育游戏相结合,渗透与日常武术练习中,如体能锻炼“推小车”,鼓励孩子们动手练习,强身健体。一学期下来,小班幼儿学习武术的主动性就逐步加强,一招一式更能顺利模仿和学习。

趣味加要求相结合,年龄越小,越需要语言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练的教学语言,学起武术动作来也更“有滋有味”。幼儿的坚持性较差,往往是老师说一说,他们动一动。小班幼儿自身特点,任何形式的大幅度高强度动作都是不适合的,特别是小朋友都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参加活动性、趣味性的游戏。

以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贯穿活动,运用儿歌或歌曲辅助幼儿掌握小组合动作的要领。如:学习握拳时,我们会说“拳儿握紧像面包,拇指藏好不出现,出拳直直像把尺,手臂加紧不放松”,让幼儿用儿歌的方式,配合武术动作的练习,在这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了解武术动作和知识,达到我们的武术教学目的。

二、幼儿园小班武术活动教学内容的制定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既要达到幼儿园的武术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认真斟酌这个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适合幼儿园武术教育的目标,在综合分析各种武术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既要立足于幼儿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特点,又要考虑到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的魅力。武术有其自身的规则和类别,参照全国体育教材委员会最新编写的《中国武术教程》中武术运动形式的分类,拟出幼儿园武术教学内容的分类,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武术中,基本动作离不开手、臂、腿、脚等身体部位。

开始教学时我们选择了抱拳礼、冲拳、推掌、马步的教学内容,首先抱拳礼是武术中打招呼和再见时的必备礼仪,代表着以武会友,团结不骄傲的精神,武术要领是左掌右拳。

冲拳的学习时要注意。拳必须是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的第二环节。冲拳的时候要挺胸收腹,两脚分开,拳心向上,慢慢平着推出,变成拳心向下。冲拳的时候要用力推出,同时要喊出声音。推掌的学习时要注意的要领。掌是四指并拢伸直,拇指扣紧于虎口,推掌的时候也要挺胸收腹,两脚分开,手心朝外慢慢推出,同时要用力并喊出声音。

另外,学习马步动作时动作要领。两腿平行开立,两脚间距离比肩稍微宽一些,脚尖平行向前,两手可环抱胸前,然后下蹲,同时挺胸,臀部勿突出。这就是马步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博众家之长,取其精髓。幼儿武术教学内容应当以低强度的拳、掌、脚等基本功为主基本功为主,自主创设的短套路教学为辅,在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探索着前进。

三、小班幼儿园武术教学活动安全的把握

安全是幼儿武术教学活动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小班的家长,爷爷奶奶更是担心害怕孩子在武术活动中受伤。给予执教老师的压力也特别大。而小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中,稍有不当身体软组织容易拉伤,在选择武术内容,制定武术目标要求时,就需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例如:武术动作“马步”,要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对于体重超标的幼儿来说是有难度的,每次都会憋得两脸通红,汗流浃背。但孩子很认真不肯放弃,坚持要做到位。老师每次在给他准备好垫背毛巾的同时,也减低对他动作的要求,只要能做的差不多,跟上武术操音乐的节奏就好。不同层次的幼儿,目标也应有相应的不同,这样既能避免幼儿的肌肉拉伤,又能保持学习武术的兴趣。

四、小班幼儿园武术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体会

通过武术教学活动,我觉得幼儿对于武术活动非常感兴趣,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聚精会神的跟着武术教练的指令做着动作,虽然天气比较炎热,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坚强勇敢,可见,武术有着独特魅力来吸引幼儿的,开展此类活动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身体运动机能的发展,各种动作的有机协调。

另外,我觉得要在武术礼仪方面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男孩子最喜欢打打闹闹,再加上武术的熏陶,很可能会愈演愈烈,所以有必要开展武术礼仪教育活动。老师和武术教练针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体纠正示范,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武术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时空知觉、运动知觉、注意力、表现力、模仿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心理过程的发展。幼儿武术教材应当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适合的幼儿的教材、教学形式才能把武术在幼教领域内生动活泼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群英.论武术套路教学中语言的特殊作用[J]

[2] 林丽容.浅析武术套路教学的语言应用[J]

第6篇:武术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驻马店市;武术教学;小学体育课

1.引言

据教育部数据公布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下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课教学现状已经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而中华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武术作为学校体育课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方而都有着其他项目不可替代作用。本文尝试通过对驻马店市小学武术开展现状的调查,在全面了解驻马店市武术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本地区的武术教学与改革提出参考建议,希望对驻马店市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和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驻马店市具有代表性的八所小学体育课中武术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从八所小学中抽取了10名体育教师、4,5,6年级的200名学生进行调查访谈。

2.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驻马店市小学武术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访谈长期以来从事武术教学的老师、专家及校领导,对武术课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运用Excel2007和SPSS16.0对发放回收的问卷进行数理统计,采用归纳演绎,逻辑分析等方式,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2004年4月2日,、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指出“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武术是中小学体育必修课,是素质教育所必不可少的内容,符合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培育目标,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开展武术运动显得极为重要。对于武术运动怎样开展和普及,近年来国内对其的研究大部分是理论方面的论述,涉及到武术运动的开展现状、对策、影响因素等方面,但是具体落实到驻马店市中小学武术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少,所以本文将对驻马店市小学武术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武术运动在中小学能够更加广泛的普及与开展,从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3.1学生对武术概念和常识的认知情况

从表1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武术概念和常识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的,其中比较了解的占16.8%,一般了解的占63.2%,他们对武术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不了解的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在调查的10位体育老师中,有五位是球类专项,两位田径专项,只有一位是武术专项毕业,大部分体育老师自己本身对武术的了解和掌握仅限于大学时候所学内容,武术功底不深。所以他们在体育教学特别是武术内容的课堂教学中也无法很好的传授武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而教学内容也只是武术的一些基本功和五步拳、少年拳的部分内容,从笔者调查结果来看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开展仍然任重道远。从表2调查中发现,学生接触学习武术的主要途径来源于电视电影,位列第一。但是在现实中它们所学到武术知识与在影视中看到的并不一致,使他们在对武术的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区别。从学校开展的体育课上了解武术的不超过10%,只排在第三位,这表明武术在驻马店市小学中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3.2体育课武术教学内容过少

调查发现,10名体育老师在体育课教学中武术内容的选用上都有所缩水,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个武术内容的学习动作枯燥乏味,部分武术动作对柔韧性、协调性要求较高,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另外大部分老师是非武术专项毕业,对武术的理论基础掌握不多,武术技能水平不高,在武术内容的教学中存在应付现象;其次,缺乏应有的场地器材设施,老师担心出现意外伤害。而在正常的体育课上,也基本上是以体能训练、田径、球类项目和体育游戏、广播操等为主,武术这一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的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一所学校的体育课就没有上过武术内容。体育武术内容的教学远远没有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

3.3武术器材设施不能满足体育武术课教学的需要

从表3调查中显示,在驻马店市小学中,有50%的教师和77.4%的学生任务器材设施不能满足于现阶段的武术器材设施情况,这就使武术课的课程开展面临许多困难。就武术教学而言,虽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如球类项目和田径等其他体育项目高,但也需要基本必备的物质条件和保护设施,否则对武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在对驻马店市小学武术教学设备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没有武术教学专用场地、器材等设施配备,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由于武术运动的项目特殊性需要做一些动作幅度相对比较大的动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而小学生又正处在身体心理同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充足的保护设施会使学生在练习武术动作时产生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武术硬件保护措施的不足将会使武术教学中学生安全性及课堂趣味性将事倍功半。通过教师调查文卷的统计总结,教师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学校缺乏完成教学所需的武术场地;大部分学校没有足够教学使用所需的武术器械和保护设备等是影响武术教学的主要原因。

3.4学生对武术运动参与的现状和意向

表4数据显示,学生中愿意积极参加武术运动的学生占了较大的比例为43.7%,很显然大部分学生对武术学习还是有着较高的兴起和积极地态度的。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推进武术运动这一国粹的推广与普及。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武术的开课率不理想虽然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保证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5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但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下,体育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在学校教学中,重文化教育而不重体育教育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不运动,怕出事故,怕承担责任,而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大多学校体育课教学仍然存在应付现象,而在有限的体育课程当中,主要以球类、田径类为主,武术内容的教学所占比例极少。4.1.2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校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学校体育发展水平,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分关注,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够,对于体育教学中容易出现意外伤害和安全事故的教学内容过分的强调安全,造成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担心学生意外伤害和教学事故的发生而不敢选用有一定危险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4.1.3师资力量薄弱、缺少武术专业教师从调查结果来看,驻马店市各小学普遍缺少体育教师,武术专项的体育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在现有的体育老师中,他们的专项大多集中在田径、球类方向,在体育教师队伍中武术专项的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小学武术教学的需求。有的体育教师不懂武术或者从来没有学过武术,对武术的理论知识了解甚少,这样就很难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武术动作或武术知识。而从体育学院武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非常小,到基层小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更少,这就导致了小学武术教师的匮乏。4.1.4教学场地设施器材欠缺在对驻马店市小学武术教学设备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没有武术教学专用场地、器材等设施配备,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由于武术运动的项目特殊性需要做一些动作幅度相对比较大的动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而小学生又正处在身体心理同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充足的保护设施会使学生在练习武术动作时产生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同时容易造成教学事故。

4.2建议

第7篇:武术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 新课标中学武术教学兴趣培养教学理念

2004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体育课中应适量增加武术等内容”,既明确了武术的体育属性,突出了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价值,又指明了开展武术教育的实施途径。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了解学生,以平等身份与学生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教师关心、重视、爱护学生情感的集中表现,是一种无形的爱。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对待学生都要真挚而热忱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其效果与教师语言表达、武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语言必须生动形象、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手段能适时创设一些情境,并富有一定的幽默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挑选,选择形象化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提高学生对武术感兴趣的程度。

1.中学武术教学发展的困境

1.1学生对武术认识的心理误区。

大多数的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以简单的基本功和套路为教学内容,其次是组合套路。这说明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中小学武术教学的需要,创编新的武术教材和教学大纲已是当务之急。而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则普遍集中在武术基本功、初级拳、少年拳等项目中,其中首先是武术基本功,其次为初级套路。

中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更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武术的博大精深是他们一直向往的,电影中的武林高手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希望自己也像电影中的武术高人一样有绝顶的功夫,这是他们对武术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学校里当学生真正接触武术后,却觉得武术是空架子,学不到有用的东西,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神奇,跟其他体育项目没有什么区别,于是,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落差,如果老师不正确引导,他们对武术的兴趣就会慢慢消失或转向其他体育项目。

1.2武术技术动作过于复杂,教学内容单一。

武术讲究手眼身步的外在配合,又讲究精气神的内部统一,同时要考虑外形与内神的和谐。中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会由于教师对武术动作的要求过高和复杂的动作而受到挫折,进而丧失自信心。加之,武术教学的内容单一,基本上是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套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好奇心,学生上课变成了对老师教学的应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消失,导致老师花了很大力气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1.3缺乏武术专任教师,继续教育滞后。

目前,中小学的武术课多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尽管这些体育教师在学校学习过武术,但繁杂难学的套路教学内容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时就存在困难,毕业后对武术教学更望而止步。《课程标准》实施后,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体育教师不愿选择难教、受累的武术课。中小学体育教学岗位需要从事不同项目教学的教师,技能单一的武术专业毕业生不是很受欢迎,部分武术专业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导致我国中小学专业武术教师严重匮乏。一般体育教师武术技能的欠缺、武术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不足,直接影响着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质量。谁来教的问题,关系着武术教育的效果,是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而教育要发展,就必须真抓实干,有务实进取的精神,使我们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新课标要求下中学武术教学思路

2.1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新颖多变。

新课标要求武术课的组织教法和练习手段生动活泼多样,不能总是老一套。实践证明,只有那些满足学生需要,拨动学生心弦,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才能引起学生求知和练习的欲望。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寻求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用新颖、生动的武术内容刺激学生“胃口”,做到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武术的兴趣,使学生由不想学到想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进行新教材的学习,引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2体验成功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难题,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热情耐心地帮助他们。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哪怕是微小的,也应抓住机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的愉快心情,从而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提高机体克服困难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下一个较难的问题,争取再次成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增强其自信心与进取心的效果。

2.3武术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特点。

由“教师教、学生学”“教学互动互教互学”。教师在教学中,不只是教师教,可以让学生互当老师,进行教学、组织练习、纠正错误等,而后同学互评、老师点评。如:在教完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之后,学习“五步拳”时就可以让学生互当老师进行教学、组织练习、纠正错误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学习、练习,为当“老师”做准备。完成教学任务后再通过同学互评、老师点评,学生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下次就会做得更好。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

3.新课标下培养中学生武术兴趣的教学理念

3.1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对武术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新技术,首先要做到的是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保证饱满的激情和充足的热情,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学生群体,最容易让他们产生兴趣的是直观的视觉冲击,其实每个男孩子内心都有“武侠”情结,都想拥有一身绝活以凸显自己的男子气概;巾帼不让须眉,女孩子也同样希望自己能拥有一身好武艺,像黄蓉、周芷若、牧羊女那样,通过练武,不但可以强身塑体,更能达到防身自卫的效果,从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一些动作片的剪辑、武术宣传片、散打赛事剪辑等,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武术学习的原动力,在训练期间播放,更有助于学生平稳心态。课余休息之时,也可以随机抽取一些武术前辈除暴安良、为国争光的故事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8篇:武术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武术 课程设置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 0063―03

前言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国家政府对其之重视日益增加,武术进校园政策大力开展,特别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更加引起人们关注,这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武术专业技能及教学能力要求更高。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的设置。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对高校武术教师进行咨询访谈、电话交流,实地了解课程培养方向、内容设置、学习状况和教学状况等。

1.2.2 数据统计法

通过对回收问卷获取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1.2.3 问卷调查法

分别抽取贵州省不同地区的6所高校――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市贵州大学、遵义市遵义师范学院、铜仁市铜仁学院、凯里市凯里学院、安顺市安顺学院的在校学生和老师发放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31份,有效率为96.25%。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的概述

提倡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武术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传统体育教材。从宏观上看,武术进校园是使武术得到继承和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这对培养武术教师的高等院校加大了要求。就贵州省6所院校的问卷调查分析及访谈可得,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都设有武术课,其培养方向是中小学武术教师。调查研究的6所院校武术教学大纲都是依据国家规定的武术课程指导纲要再与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对课程评价、课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等部分进行修订和完善,但在实际课程开设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又并不完全依据制定的大纲来实施。

2.2 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经过网络查询资料和访谈得知贵州省各高校武术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主要是国际规定的套路,如: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长拳、器械(刀、剑)等。在攻防格斗技术和理论中学习较少。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习动作数量多,不易记忆,在课程设置的课时中很难掌握教学内容。

2.2.1 武术课程的类型

武术类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6类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开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选修课又分为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其中必修课是国家规定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所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作为专业提高课程,在限制选修课程和任选选修课程中均设置有武术课程Ⅲ。

2.2.2 各学期与时数的安排

由表1数据可得:贵州省六所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大纲开设武术必修课程的学期与课时不同,说明各高校对武术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课程开设要求和条件都是有区别的。

2.2.3 教学内容设置

贵州省6所高校武术课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都有开设,武术课教学内容集中在套路的传授上,这样使得院校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学校武术内容不能很好的衔接。近几年有几所学校对武术进行了调整开设了散打、跆拳道项目,但调整地还不全面,还不能达到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目的。

从表2分析发现,必修课中所设置的武术理论教材教法和功防动作理论内容仅一半院校设有,武术健身与养生开设仅占17%,套路创编则没有院校开设,表明有超过一半的院校不重视其内容,这将影响武术必修课的教学的效果。

在表3中可见专修武术课程设置中(包括理论和技术部分)课程内容是各院校的武术教师自己或共同制定。

2.2.4 武术课教材选择

通过访谈得知,各高校必修课教材基本选用“邱丕相主编的体育学院通用《武术》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内容主要包括:“武术概述、武术教学、武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武术图解知识、常用动作术语及动作要求、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套路运动、功放实用动作等”和唐波主编《武术》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主要包括:“武术运动概述、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武术技法分析、武术图解知识与套路创编、学校武术与教学、武术徒手基本动作与方法、太极拳、武术主要器械方法、武术运动常见损伤分析与防治、武术运动的评判与鉴赏”等内容。专修教材基本都用“邱丕相主编的《中国武术教程》教材,内容包括:“武术运动概述、武术的形成与发展、拳术、器械、对练与集体项目、武术套路教学、套路运动训练、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武术套路创编与图解知识、散打运动概述、散打教学、散打训练、散打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太极推手、其他格斗技术介绍”等内容。总体上看,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教材都比较单一,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教材却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每年选择不同版本而已。

3 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设置是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经过调查研究,各高校都开设有武术课,武术课程设置能与新课改相适应,课程结构较为合理,但在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学生毕业走到工作岗位不能适应教学岗位。研究发现主要发出现以下不足:

从表4所示可以得出,武术课程内容开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1)武术课程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2)武术普修课内容学生掌握情况;(3)中学体育教师武术理论、技术对教学的影响程度统计。

3.1 内容设置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贵州省各高校武术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技术部分。通过访谈得知,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得不到重视,绝大多数学校理论教授是在受天气影响无法进行技能学习时才进行,理论学习时间与计划规定不相符,学生学习武术理论知识的课时严重不足,很难完成对理论的学习计划,以致学生对理论和文化认识不充分,建立不了完系统的知识体系。

武术技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主要以套路为主,必修课中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初级拳术,器械(刀、剑)。选修课主要是国际规定的竞赛套路,内容固定,练习时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多学生考试完很快就忘了所学套路动作。从表4我们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武术课中并没有学习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的知识需求得不到满足。

3.2 课程结构不完整,限制了课程发展

据调查可得,贵州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武术课开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必修,一种是选修。在此基础上又将选修课中又分为任选课和限选课。表4显示,在普修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而专修课则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这样大部分同学就丧失了继续学习武术专修课程的动力,导致必修课设置直接影响选修课的开设效果。由此可见,贵州省各高校武术课程结构不够完整,限制了武术课程的开展,其教学成绩也将受到影响,得不到发展。

3.3 课程结构不完整,难以适从课程发展

从表4数据显示和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普修课程内容掌握的不是很理想,而专修课则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这样大部分同学就丧失了继续学习武术专修课程的动力,导致必修课设置直接影响选修课的开设效果。由此不难看出,贵州省各高校武术课程结构不够完整,难以适从课程的全面发展。

3.4 培养方向在课堂中得不到贯彻落实,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到达工作岗位之前掌握相关知识,拥有教育教学的能力。所以说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术科技能,还要建立完备的理论体系。然而问卷结果显示(见表4)只有10%的学生认为的武术理论和技术对教学的影响重要和5%同学认为非常重要。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院校武术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都侧重于单一的整套套路的练习,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套路记忆,忽视了我们为什么学习这些内容,大部分同学虽然能够达到武术考评标准,但并没有教学工作的能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贵州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依据规定开设,各学校并根据自身条件作了适当调整。

(2)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的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课时不足,以致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不够清晰。

(4)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需进一步加强改善教学内容、方法。

(5)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导致学生放弃继续学习武术的机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

4.2 建议

(1)了解学生的心理,提高其学习武术的兴趣。

(2)从教学内容的改革着手,改变单一的武术套路教学,增加一部分学生感兴趣的散打和跆拳道技术。

(3)明确培养方向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学,让学生达到岗位工作的要求。

(4)增加武术理论及相关知识学习的课时,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5)调整武术课程设置机构,保障武术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瑚哲纯.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开设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邱丕相.武术[M].第3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

[3]唐波.武术[M].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

[4]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4.

第9篇:武术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警察专业武术套路教学

在对实战性要求很高的警察专业,其课程内容安排也多偏向于实战性较强的擒拿、搏击、散打等。武术套路以其独特的民族元素,也成为部分警察院校的课程之一。武术套路从其本源看,最初就是为了攻击与防卫,而形成了不同的招式,为了方便记忆和练习,将不同的招式以一定的顺序串连起来便形成了套路,也就是说,套路的每个动作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攻防含义。这一点在诸多武术套路教材、书籍及文献中得到肯定。如阮纪正在于志钧老师《中国传统武术史》一书中作序,说到“中国传统武术至今仍然保持了跟生产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以技击为核心的‘综合实用技术’”。[ ]邱丕相教授在《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中也说到“最原始的武术套路的价值功能在于传授、训练和记忆技击动作,可以推知,当时的套路就是一些技击组合的串接。”[ ]但竞技武术的影响对武术套路教学产生的问题也引起学者们高度重视,呼吁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文章也接踵而至。这些文章中普片提到的问题有: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单调乏味、武术技击内涵教学薄弱、学生学习效果差积极性低等。

对于培养以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的、带有武装性质的警察专业学生来说,其课程设置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警察院校课程的相关研究中,许多学者也指出,应加强实战技术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如杨宝强在《察院校警察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一文中提到,“目前的警体教学内容体系注重竞技性,缺少实战性”。[ ]而这种单调乏味、缺乏攻防含义的传统竞技武术套路式的教学必然不适合对警察专业的培养需求。为了解决武术套路教学在警察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革建议,做以下论述。

一、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武术套路课程在各大院校均有设置,武术教学的普遍开展有力的推动了武术运动的发展,但当下武术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引起了学者的高度重视。当前,高校武术套路普修课程内容多为24式简化太极拳以及初级长拳、剑术、棍术等,套路也基本为初级套路和段位制套路。而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来说,这些套路的学习只能“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了。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对高校武术课的教学感到不满意,出现这种“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的和教学形式的枯燥单一。正如邱丕相教授所言,“多年来我们理论上未能有效地区分开竞技武术与学校武术的差异,实践上也多以武术训练法代替武术教学,而形成了‘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也是“体操化”了的段位制套路、初级套路,以及24式太极拳等。王军等在《浅谈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中也提到,当下武术教学内容老套、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而武术初级套路、段位制套路等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强行的记忆,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

此外,武术教师也存在一些问题。经调研和访谈得知,很多高校武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不高,在教学过程过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学生感觉“学不到真东西”。据了解,有很多武术教师本身技术就不过关,对武术套路的学习是“半路出家”,甚至只是“接触过”,因获得武术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证,而匆匆走上武术教学岗位的。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也是制约武术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高校武术套路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警察专业院校中更加突显

警察专业院校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比其他普通院校更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如广西警察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提到,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警务实战技能和战术能力”,可见实战能力对警察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学内容偏重于实战,如,缉捕擒拿、防卫与控制技术、警械与武器使用技术等等,散打、武术套路等也多有开展。学生长期与实战教学接触,学生的实战意识会相应的得到提升,性格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更显开朗。

因为警察专业学生的这些特质,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反应就更大了。例如,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学生或认为教师没有真才实学,或不理解学习的意义,或感觉“没意思”、“无聊”等等。在对警察专业武术教师的访谈中,都会提到学生有试探教师实战水平的现象,学生会经常提出“这招有什么用”的问题,有些活跃的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主动提出要与教师切磋武艺,笔者在教学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这与其他很多专业的武术课有很大的不同,挑战性更大,于是怎样让学生敬服自己,在课堂上服从指挥,就成了警察专业相关课程教师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对于武术套路课程,现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显然难以使课程达到理想效果,怎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武术的攻防含义,让学生愿意学、能学好、学能用,这就是警察专业武术套路课改革的目的。

三、警察专业武术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选择具有实战性,学生易于接受的武术套路

虽然批判现代武术套路“体操化”的研究汗牛充栋,但是“花架子”的武术套路教学任然是主流。为了能真正体现传统武术攻防含义的魅力,让警察专业学生――这些具有实战意识、性格活跃的学生,有兴趣、有意义地学习武术套路,首先应该让武术套路的内容贴近攻防技击,展现出套路的劲力和实战应用,尽量避免一味地追求动作高、难、美、新。

通过教学实验,在套路的选择和编排上,选择流传广泛的、招法明显的传统拳种,选取实用且易学的组合动作进行串连。套路两段为佳,因为普修课不同于专修课,课时相对较少,可供学生习练的时间并不多,若套路动作过多,学生从始至终都是π露作肤浅的学习,最终为了考试而强行记忆,“临时抱佛脚”、“考完就忘了”,如此,教和学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套路不易长,以便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套路,还能对动作的招法和劲力进行较深入的体会。因此,选择招法明显的传统拳种动作,串连为实用、简短的套路,更适合警察专业的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的应为学生对基本功和“劲力”的掌握

警察专业的学生以学习警务技能为主,武术套路的学习可为警务技能学习的辅助。武术套路对身体的协调性以及领悟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通过练习武术套路,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更能提升对动作的学习,甚至对其他事物学习的领悟能力,这一点,很多研究都有论述。武术套路运动员能快速、准确地掌握其他技能,特别是动作技能的学习,这也是有目共睹的。由此可见,警察专业的学生若能较好的习练武术套路,对其擒拿格斗、缉捕技能、枪械等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武术套路的学习重在对武术基本功的掌握。

武术套路普修课由于课时的局限,想要在武术套路普修课内将某一套路练成较高水平也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将武术套路课的内容与警务技能相关课程有所接续,更利于加深练习和相互促进。擒拿格斗、缉捕技能等对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爆发力等也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武术套路课程中,注意加强对学生柔韧性的练习,确保每节课都有压腿、踢腿等基本功的练习;“劲力”也是武术套路的重要内容,邱丕相老师认为:“劲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力,它更强调人体对自身各方面力的控制和把握程度”,“对攻防技击而言套路最主要的作用是获得劲力”[6]。因此,不仅要对一套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和体会,还要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招式与招式之间的连贯、转换,强调动作的节奏感和发力点,做到“式式相承”、“周身合一”。

(三)教师应加强队列队形训练的技能

武术教师在进入警察专业院校后,应加强队列队形训练技能的学习。针对普通的武术教学较难让警察专业学生敬服这一现象,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能掌握基本的警务技能,特别是队列训练的武术教师能有效提高自身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和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警察专业的武术课。

警察专业学生长期接受警务化管理和警务技能训练,对军事队列指挥能迅速做出反应。因此,教师应尽快掌握队列指挥技能,以求指挥正确得当,口令洪亮、准确、清晰,并且善于对学生进行积极地思想工作,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在此基础上,教师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体能训练、擒拿缉捕训练等其他警务技能的训练内容,则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更加让学生信服,也利于加强和警察专业学生的沟通。为此,教师自身应建立警务技能学习意识,主动进行学习,学校也应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对教师进行警务技能培训,或提供校外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让教师真正适应、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阮纪正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

[2] 邱丕相.杨建营,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体育学刊.2007.10:66-68.

[3] 杨宝强.警察院校警察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4: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