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

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第1篇: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师 科研 能力

影响一个国家运动竞技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体育教师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修养,提高教学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是现代化教学涉及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途径经进行。

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

现代科学技术向体育进行全面渗透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加强体育教师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根本大计。德国思想家莱辛曾经指出:“能作正确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谁想创造,必须学会理论。”从某种意义上也给人们以下启示:只有了解现代科技并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人,才能胜任并指导体育教学的训练工作。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多种能力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必须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体育教师指导训练的能力、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能力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知识在能力的指导下‘活化’,没有知识的能力是低层次的,没有能力的知识是僵化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多种能力,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有重要意义。

三、学习科学方法论,提高创造才能

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为了正确认识和揭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方法的理论发展很快,已由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逻辑方法、经验方法、教学方法,发展到系统方法、系统学、系统动态学等。此外,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也非常普遍。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在科学研究中有所作为,取得教育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学习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可以告诉人们如何运用和驾驭知识,如何概括已有的知识去创造和发现新知识。在竞技运动的科研中,对观察实验获得的材料、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多种方法和教学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运用科学抽象方法;根据已知的竞技运动科学理论和事实上推测事物发展变化的未知规律,需要运用假说方法。总之,运用知识必须依靠科学方法。只有依靠科学方法,才能架起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并沿着这些桥梁,不断地向新的体育科学高峰迈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的创造才能。

四、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研讨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如运动训练科学化培训班,和种短期的体育教学讲座、学习班、新课改、科学教学方法学习班等,是促进体育教师知识更新,提高竞技运动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班和短训班的学习,可以获得大量有益的信息,有利于了解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与动态,从而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对策,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外,有计划地组织本组教师总结经验,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体育教师或多学科人士参加的多种学术交流会、座谈会、讨论会等,是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又一有效措施,并有利于交流信息和成果,激发灵感,促使科学研究获得成功。

五、善于积累资料,扩大信息来源

文献资料是体育科研和运动训练的重要情报和资料来源,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练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为论证课题和从事体育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根据,因此搜集和积累文献资料极为重要。

六、努力钻研,重视自学

第2篇: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情景传授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任务型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有着32年中学英语教龄的教师和主管英语教学的学校领导,我针对我校英语科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展和我校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对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总目标

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课前教学设计能力、课中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课后的发展性评价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教师要具备超前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改变传统外语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的理念,培养“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能用英语交际。

2.提高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的含义,并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组织和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阶梯性以及挑战难点的任务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提高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客观地、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多种手段的综合性评价。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应突出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分长期观察、短期观察等。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包括工作的态度、撰写专业论文的次数和质量,常规教学中的备课质量、教学质量等来了解教师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熟练程度。

(二)谈话法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特别是与学校年轻教师深入交谈,了解到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真知灼见,重点了解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操作实效性的理解,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三)调查分析法

通过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学期期中和期末教学测评以及全县英语统测、学科竞赛等途径了解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程度和效果。

(四)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更新教育观念,贯彻纲要精神,借助理论经验,指导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

(五)归档法

把每个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小档案,以供随时了解教师的发展情况,便于分析、统计。

(六)经验总结法

组织本校的英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经验文章,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并定期有效地开展教师经验交流会,交流教学经验,推动英语教学向前发展。

四、研究的实施

我们制定了《惠东县平山二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方案,并以“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为研究目标,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学习理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在英语教研组内全面进行研究。下面是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任务型教学环境

教师只有在对学校行政管理方式不感到排斥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激发教学创新的火花。如果有些学校领导自以为是地冒充权威,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大加限制,指手画脚,不但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任务型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因此,学校要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行政领导应放下架子,把自己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共同探讨学习,使任务型教学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权威,创造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教学气氛。

(二)积极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动学科教师的全面发展

公正选拔专业造诣强、学科修养高以及在教师中具有权威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以学科带头人牵头,年轻骨干教师为主的英语教师队伍,鼓励其他英语教师争当先进,积极进修。学校鼓励教师多渠道进修深造,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下乡送课,鼓励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1.每年举办一次英语教师任务型教学能力大赛。通过教学大赛,发掘教学新秀,扩大骨干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能力,不断积累丰富有关任务型教学的实践经验,大大推动了我校任务型教学的纵深发展。

2.加强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制度在我校实施历史已久,成效也显著。但是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实际需要,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根据自身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方式。初一的集体备课强调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侧重课外的小专题研究,如对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中西姓名文化的对比研究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初二、初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3.完善英语常规教学的公开课制度,做到每个教师的每节课都是优质课,每节课都是公开课,科组内部教师轮流上公开课,使常规课优质化,优质课常规化,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每位教师要坚持做到加强课前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任务型教学,将任务型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任务型教学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注重过程和评价对象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测试等,使突出性的评价、整体性的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五、研究的效果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增强了我校英语科组内的科研气氛,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几年来,教师们写了不少论文、教案、案例,同时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业务竞赛。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校的英语成绩在历年中考当中年年攀升。优秀率、及格率和高分人数均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能取得如此成绩,确实不易。

(三)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并树立自信心,养成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具有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多次全国性英语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5年,由我指导的学生蔡安琪、杨文峰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二等奖,梁梦意、欧晨君在200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三等奖。

六、研究后的反思

第3篇: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教育科研素质,教育科研意识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一般认为职业学校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完整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以及实际的教育能力等素质。那么具备了这些素质是否就足够了呢?或者说,他们的素质结构就臻于完善和合理了呢?我认为,在塑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时,除上述方面,还应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教育科研素质。

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有中等专业技能的适用性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专业特点,广泛开展教育科研与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科教学知识与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这不仅是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领域广泛开展教改实验,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与人材培养模式。而在这些实践工作当中,教科研课题的提出,教科研活动的丰富开展,成绩和效果的取得是相当显著的。广大教师渴望通过参与教科研活动,解决教育实践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彻底改变过去的知识更新缓慢、专业技术跟不上市场发展、苦教死学的教育现状,逐步走向科学化的教改之路。

实践表明,培养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职业学校教师具备教育科研素质,是促进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需要。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创建和发展与教育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一,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源泉来自教育实践。其二,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又必须依赖教育实践的检验。职业教育这一广阔领域是研究和构建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深入从事职业教育实践的人,才是教育实践的真正主体,最有条件发现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具有条件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益于教育科学的整体繁荣。

第二,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各行各业的技术革新有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也随着各行业对中等技术人材需求标准的提升而不断调整变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所有职业学校面临的共性问题。而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质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保障。因为它能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创造性,使教师不断地超越现有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能辩证地、选择性地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论,迅速将其应用于自身的教育活动中,并能避免简单模仿性或模式化的操作。还能够利用教育科研能力的迁移效应,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有效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加强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保障。

第三,当前我国的教育科学理论和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所面临的问题,要求必须大力提高与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近些年来,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科学理论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在职业教育中涌现了大量的新理论、新方法。可是真正被教育实践所采用、并能发挥指导效能的教育理论、方法却很少。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理论越来越多,体系越来越来复杂,而在实践中却依然我行我素,理论陷入了不能被实践所认可的困境。尽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还有一个隐藏在背后的更重要的因素: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素质。由于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素质,因而无法正确评价、选择理论,不能创造性地将已有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中。相对于职业学校教师来说,具有较深教育科研素质的聊聊无几。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教师还仍然被动地或自愿地延袭着传统、陈旧的教育模式。因此,职业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教育实践主体者的自身素质,从目前和长远来看,就是要加强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

那么如何来提高与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呢?

要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

提高教师科研素质首先要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因为教育科研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心理素质,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知识素质、能力个性的综合体现。它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行为的实践活动。只有教师教育科研意识的提高才能促进教育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因此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先决条件。

二、要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是以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作为基础的。但要进行有价值的研究,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创新精神能够确保在浩翰的教学研究课题中发现最有价值的、切合自身水平的研究课题,保证研究内容的先进性,不属于重复损耗的研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教师能够把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汇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去。他们在行为表现上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敢冒风险,充满自信心,能够打破人们固守的教条和传统的研究领域,对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超常的勇气和毅力。

三、要提高教师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与方法。

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首先要求教师要掌握开展科研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如科学实验的相关概念、实验的操作常识和实验的测量统计知识等;还要了解科研活动的一般方法、步骤与要求,如观察的方法、总结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文献资料方法等等。教育科研活动往往因知识、方法不当而造成项目难于区别常态、结论偏差或是课题难以深化等问题。具备丰富的科研知识与方法,就会使科学实验向较好的态式发展,有利于科研活动的进行。

四、要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培养教育科研素质要注重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师欲求得对教育活动的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仅有感性的、实在的、具体的教育活动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才可以获得关于教 育现实的复杂的完整的有意识的印象,丰富和完善个人经验。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方法、手段的更新必须以教育理论为先导。无论是科研方案的设计,还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是不能科学有效地揭示规律的。所以要注重资料的采集和处理,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除应具备丰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技术学等方面的理论外,还要较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善于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科研效果。

五、要提高教师信息化处理能力。

教师是否具有信息处理能力,是检验教师科研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再停留于关门办学、埋头教书的现状。教育实践及其改革,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探索新的途径。教师应视野开阔,思维敏锐,眼光独到,对各种有用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并具有能对这些信息辨别识鉴、简化、归类、存档、联系发挥的能力。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国家教育资源的逐步整合,教师应能够及时或适时地把这些信息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合为一体,并行成把这种经过加工的信息连同自己的认识评价运用到教学实践与科研活动中去的能力。

第4篇: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问题;意见

新世纪伊始,中国教育轰轰烈烈地推动了新课程改革,这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迎来了机遇。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革命也在悄然展开,信息技术不断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国家的教育改革也在持续跟进。对于中国教育而言,三大变革直接指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中小学在努力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对促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大多数中小学来说,教育科研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对教育科研的认知、参与等仍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育现代化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概述

1.中小学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七号(1999年9月13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附则第二十二条描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2014年1月1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二条描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我们以2014年教育部教师[2014]1号文件来定义中小学教师,即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2.教育科研

李春生主编《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教育科研是指从教育实践中探讨教育理论,以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张光忠主编《社会科学学科辞典》指出,人类最早的教育研究活动是以各学派聚徒讲学的形式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九流十家”各派招聚门徒和讲授包括教育学说在内地各种学说,以孔丘、孟轲、荀况等人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墨翟为创始人的墨家学说影响较大,并产生了《论语》《墨经》等有关教学学说内容的著作。17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基督教学校兄弟会”的教育学术组织。1968年,英国成立了基督教知识普及协会。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在柯尼斯堡大学创办了教育研究所。1921年,英国成立了“新教育协会”。1943年,苏联成立了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1966年改组为苏联教育科学院)。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堡成立了教育研究所。此后,教育研究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起来。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团体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79年4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成立后,其他专业研究会(如教育学研究会、教育思想研究会)也陆续成立,促进了教育科学向系统化、专门化方向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科研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教育科研认知偏差是指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准确把握教育科研的内涵和外延。虽说当前各种载体均没有统一的对教育科研的定义,但在各种载体中关于教育科研的表述却不少,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科研作出了阐释,都表述了教育科研的核心思想。很多中小学教师不注意收集相关的信息,不加以综合的理解,往往容易以偏概全,形成对教育科研的形而上的认识。

2.研究目标定位偏差

研究目标是我们研究设计要达成的结果。研究目标定位偏差是指具体的研究活动中,我们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怎么干,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我们在研究中无所适从。比如,有的中小学教师提出“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能力的研究”这样的研究课题,表面上看,这个课题不错,是我们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但细细斟酌,我们会发现,这个课题提法不妥。“素质教育”是什么?没有准确的表述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去定义“素质教育的能力”,这样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什么,我们自己也搞不清楚,目标都不清楚,那我们还研究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很多,研究目标的定位也是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研究的起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困难。

3.研究方法错乱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用的方法有:教育观察法、教育统计法、教育实验法以及调查法、历史法。科学实验和辩证思维是研究中的两大武器,使教育科研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较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联系实际,是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它在分析和论述教育问题时,根据“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规律,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并进一步指导教育实践。研究方法错乱是指研究中的程序错乱或方法使用不当。教育科研也叫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程序的合理性就是其科学性的最重要的体现之一,一个连程序都不合理的研究,很难让人相信其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再者研究的具体方法的应用和具体研究的内容与过程是相关的,比如,我们对理论的研究一定会用到文献研究法,要充分运用可以利用的各种参考文献资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研究的顺利展开。比如,我们要研究建构主义,我们都不得不研究皮亚杰对建构主义的相关表述,我们必须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仔细地分析比对。

教育科研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具体的研究活动,该使用怎样的研究方法都是有一定关联的,不是随便什么方法都可以的。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对教育科研的认知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告诉我们,活到老、学到老。要想完善我们对教育科研的认知,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加强学习。通过参照各类名家大师们对教育科研的表述,纠正我们对教育科研的认知偏差。通过教育科研实践研究活动,体验教育科研,感悟教育科研的深刻内涵,抛却对教育科研的不真、不实、不全、不美的认识,完善对教育科研的认知。只有完善对教育科研的认知,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科研活动。

2.加强培养训练,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指从运动发展中、从矛盾转化中去把握和研究事物,去使用概念和判断等思维形式,从而更加如实地把握事物的能力。辩证思维是逻辑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之一(另一种形态叫作“公理思维”,即运用形式逻辑的思维)。辩证思维不仅看到一定条件下A是A,而且还看到另一条件下A不是A,也就是从运动中把握住A既是A,又不是A,看到每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及其相互间的转化,在统一中找到差异,在确定中把握不确定,从而更深刻地反映对象的内在矛盾性,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这样就能更加如实地把握事物。辩证思维是逻辑思维的高级形态,但它并不是对公理思维的完全否定。公理思维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对于相对确定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对象来说,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形式。辩证思维包含着公理思维,它同公理思维的关系犹如高等数学同初等数学、变数数学同常数数学的关系一样。人们决不会因为高等数学的存在而否认初等数学的存在。当然,人们在运用公理思维时,应该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并根据思维内容的需要不失时机地使公理思维上升到辩证思维。

3.加强实践指导,注重对教育科研程序性的把握和方法的熟练运用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是更加注重过程的科研,只有加强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加强教育科研的实践指导,让中小学教师熟练掌握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程序,完善准备阶段环节,形成假说,通过实验与观察、逻辑推理与分析,得出科学严谨的结论,通过撰写科学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形成结论。在教育科研的各个环节,注重具体教育科研方法的合理应用,如观察法、假说法、实验法、逻辑法、横向科学法、技术开发法、数学法、移植法以及泛系方法等。

4.加强中小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科研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核心力量是教师,通过加强中小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科研的团队协作能力,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工作绩效。

总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精诚团结、不懈努力,才能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教育卷编辑委员会编,李春生.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M].沈阳出版社,1993:139.

第5篇: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

【 abstract 】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national regions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whole the development in national regions, and help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also helps to strengthen local problems research consciousness,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 explanation of the practice, cultivate goo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of scholars, bringing in national regions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Keywords: national region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民族地区而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巩固已有成果,促进其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需要以教育研究为先导,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特别是民族地区教职业教育相关的研究甚少。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学者提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响亮口号,以此作为学校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策略。教育科研是对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其目的是指导和推动教育实践,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它有一种凝聚力、开发力、引导力和提升力,是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是整个国家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

一、 职业教育研究能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基础,各国纷纷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社会需要具备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但现阶段,从整个教育体系看,我国普通教育的发展以基本趋向完善,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却刚刚起步,特别是民族地区遇到的苦难重重,它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战略发展的基本国策。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一方面需要地方乃至国家政策保证,另一方面更需要教育科学研究指导。职业教育改革不能光靠行政命令,要研究怎样改革才能有效,把职业教育改革建立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职业教育改革牵涉的问题和方面十分广泛,诸如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师品德、教育体制、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这些都急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并提出有效的相关的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应面向市场需求,专业设置、专业改造要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特别要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重点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但是,在职教实际中,如何面向市场,如何把握市场的规律,如何设置职业教育专业,才能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如何落实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论,这些都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话。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坚持实施“科研兴教”战略,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二、 职业教育研究能全面提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使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快速有效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成为当下一项紧迫的任务。

教育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目的不是创造某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人、塑造人。我们的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做好这项工作,必需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教育对象,出发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点是教师素质的提升,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实现学生的生命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教育研究,促使人们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提示和掌握教育规律。通过解决各种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由于未能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提炼,这种带有一定局限性的个人经验,只能为少数人所接受。只有通过开展教育研究,进行科学的总结,使之升华为理性认识,这样才具有比较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来带动教育研究,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科研成果一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掌握,就可以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巨大力量。

三、 加强理论研究能更好更快的提高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素质

职业教育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反思性和研究性,它是有效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通过职业教育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极大的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尤其是越来越重视教育的现代社会,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界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与日剧增。那么,教育研究又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调整其已有的知识结构。研究的过程实质是教师重新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为了研究的需要,教师需要学量的理论知识,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合理发展。因此,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能加强合作意识。第二,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自己的科学研究素养。在具体的教育研究中,教师的问题意识、专业意识、反思意识、钻研精神,对前沿问题的把握与领悟能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能力,反思与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第三,吸取已有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通过教育研究,教师能够避免前人已经犯下的错误,吸收前人研究出来的优秀经验与成果;通过教育研究,教师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调整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四、 教育研究可以指导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科学管理

教育科研可促使教育决策科学化。决策科学化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决策。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教育、信息日益社会化。职业院校在逐渐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出现许许多多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往往牵涉很多因素,而且各因素间的关系又十分复杂。只凭老经验,是难以奏效的。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可以提高领导者的科学管理意识和教师的研究能力,增强教育者观察各种教育现象,分析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锻炼和提升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领导职能的转变,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效益化的实施进程。

教育科研为各个院校管理者注入活力。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强化软件和硬件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关系等。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科研的力量来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学校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首先,通过科研解决学校实际遇到的相关问题。学校教育科研在研究中要有问题意识,明确地认识到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想去解决哪些问题,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活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学校能跳出自我。换位思考,准确地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寻求办法,在提高研究能力的同时,完善了学校的管理。其次,通过科研可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学校教育科研活动,采取相关的奖惩制度,可以解决教师想解决但又难以解决的很多问题,既有针对性,又能激起教师研究的积极性,而针对于职业院校研究的积极性,就能产生持续性的相关研究行动。

五、 职业教育研究能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6篇: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师 教育科研理念

当前,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历史阶段,教学改革与创新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职院校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决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行为,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础。高职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理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提高教学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对教育科研理念的认识

《辞海》中,“理念”一词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哲学体系里的一个哲学术语,“理念”和“观念”没有严格的区分,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相互借用的。“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和解释,是经过思考和推理后得出的精彩而简明的概念。

高职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是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高职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应该来自对教学实践的理性认识、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应该来自于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成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自觉选择,而不是来自学校压力、业绩需要或经济利益。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理念,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双重质量,进而创造出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成果。

二、高职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

根据一般科研规律和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可分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认识层面的教育科研理念是高职教师对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认识、理解与概括。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为高职教师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和具体任务,是高职教师认识层面的教育科研理念。实践层面的教育科研理念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将认识层面的教育科研理念转成实践层面的教育科研理念,使其具体化、实践化,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行为。实践层面的教育科研理念关乎高职教师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如何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落到实处,融入整个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将认识层面的教育科研理念转换成符合科学研究规律、步骤、方法,反映教学规律、明确教学目标的实践方案,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只有具备了认识层面的教育科研理念,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不迷失方向;只有拥有了实践层面的教育科研理念,才能使自己实施有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行为,才能寻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更大突破。  三、高职教师教育科研的立足点

1.教学实践研究。教学实践研究就是以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教学规律及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种实践活动。教学研究根据研究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主要从事教学理论研究,通过教学本质、功能、规律等提出教学理论方面的新学说、新观点和新方法;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成果的延伸,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对教学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以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探索、开辟应用的新途径;开发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解决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从而创造性地提出或制订可操作的方案、计划、对策及建议等。

高职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不同于教育专家,教育专家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追求科学知识的新发现和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兼顾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对研究人员的理论素质要求很高。高职教师处在教学实践层面,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直接面对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研究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为主。实践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归宿。可以说,实践性是高职教师教学研究的根本特征。对高职教师而言,不能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研究,不能提高教学水平的研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研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

2.微观领域研究。科学研究按研究层次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宏观是指大范围或涉及整体的,微观是指小范围或部分的。在科学研究领域,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研究的方法不同。微观研究的对象是单个单位,如单个企业、学校、家庭等,根据其存在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以解决或优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学生特点的变化,每一所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凸现出诸多实际问题、个性化问题需要解决。高职教育宏观层面的研究与改革是国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主要范围,是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管理机构、教育理论专家的研究视野。高职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服务等)显然是高职教育微观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教学改革是整个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亦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推动高职教学改革的直接因素主要有三: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高的人才质量观要求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变革;二是新知识、新技术越来越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求改变陈旧落后、低效的教学方式;三是教学手段的更新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7篇: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我局历史上首次教育科研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我局基础教育工作连年取得好成绩的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局基础教育科研的开展,在我局各中小学形成科研兴校的良好氛围。在今天的会议上,总结了"九五"期间我局中小学开展教科研工作情况,并对"十五"教科研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油建一小、机关一小等学校在教科研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大会还对在"九五"期间在教科研工作中作出成绩的学校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十五"取得更大的成绩。下面我代表"中心"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提高对学校教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

近几年,我局基础教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今年,我局的高考成绩又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教育形势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要想使基础教育再上新台阶,除了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外,必须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目前,教育科研的质量已经成为现代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科研和教育现代化是今后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两翼"。随着油田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必将成为推动油田教育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学校个性化、特色化的重要手段,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通过教科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师能,通过课题以研代训,质量是学校立校之本,教科研是学校成名之源;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强有力支撑,教科研是教师个人短时、快捷、科学而又高效的成功、成才之路,教科研是教师的必然选择,以课题带队伍,是最佳的途径之一,有许多教师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渴望通过实验研究探索规律,寻求改进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路子、新方法,学校若把他们组织起来,边干边学,就会形成一支可观的科研力量;教科研是学校上水平创特色的必由之路。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走科研兴教的道路,要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要调动广大教师承担教育科研课题的积极性,主动探索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要对教师适时、适量的下达科研任务,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其教科研能力。忽视或低估教育科研的作用,就会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大潮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转变观念,树立科研兴校意识,扎扎实实地作好教科研工作

既然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学校领导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去。要作好教科研工作,我认为,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具体讲要转变四个观念:即要转变单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着重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转变只关注硬件设施的教育思想,树立重视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把握教育科研方向,形成办学特色。学校教科研工作要以油田"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发挥教科研的理论指导作用。积极探索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形成学校的主研方向和办学特色。再次,以课题为龙头,以实验校为基地,形成多渠道,多层面,多梯度的课题网络,建设教科研孵化器,中试站。加强科研队伍和实验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油田教育科研网络和运行机制,要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业务精良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在科研基地建设方面,配合教育特色校建设,按"油田-学校"两级标准,加强各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步伐。最后,要大力倡导和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助学"工程。以创新教育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普及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建设学校特色为重点,凸现学校优势,发掘办学潜能,促进办学特色化、教师教学个性化。以课题为龙头,抢占基础教育教学制高点,全面优化教育科研过程,全面提高成果水平和应用水平,多出成果;构建具有油田特色的现代教育科研网络和管理体系,为中原油田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科学导向和技术保证。

通过开展多形式,多专题的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科研素质,努力培养一批科研骨干;围绕教育科研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建设10个能起到示范性的局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在不同学段,不同层次上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总结推广10项具有普遍意义的优秀科研成果;力争使油田教育科研工作达到河南省先进水平。

三、"十五"期间,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十五"期间,中原油田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结合油田基础教育实际,以提高油田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宏观指导各学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就如何提高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水平,提出富有价值的改革新思路。

2、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形成创新教育、创新学习、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目标操作体系、运作方式、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实施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培养目标上开展富有价值的实践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中小学创新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自主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小学生学习策略和自我激励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加强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方面的研究。认真研究"3+X"高考模式。使油田教育持续保持河南省和石化系统领先水平。

在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研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系列研究,探索家教的有效途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新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3、开展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从油田教育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借鉴和吸收国内业已取得的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有计划地开展试点推广工作,这是我局基础教育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一条捷径,也是各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常规做法。

4、进行教育现代化的研究。重点是探索现代化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和手段,并探索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中心"教科室作为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和指导,特别是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这是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前提。要避免"种而薄收"、"种而不收"的现象出现。要大力开展"特色学校"、"特长教师"、"个性学生"展示活动,为学校、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科研、教改成果的舞台。大力培植表彰科研型学校和教师,树立科研先导、特色学校的先进典型,开创油田教育特色。要积极引进和承办上级教科研会议,把最新最好的理论和经验引进来,为骨干教师创造学习机会。多渠道、多层面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实施"借脑工程"。组织教科研培训班,教科研骨干研究生课程班、高校短期学术访问(专题研究),培养多层次的教科研骨干。

第8篇: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育科研能力 途径

随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意识到,职业教育要上质量,必须大力推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关键要素之一就在于是否有一支教育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一、职业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中国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者黄炎培老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可见其核心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中的教师,需具备独特的视野去构建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除具备“传道、授业、解惑”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目前,职业教育教学中更加关注“以能力为本位”,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等传统观念正在被“以学生、活动、环境为中心”等新观念所取代,而且教学对象的需求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研究和探索。因此,教师必须从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

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内涵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简而言之,它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规律,以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务。可见教育科研能力来源于实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日积月累起来的经验,并借助先进的教育手段逐步形成的一种动态认识和改造教育的能力。

三、教育科研能力的内容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预测和设计的能力、信息的获取与筛选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实施及操作的能力、组织协调及合作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和成果交流与推广的能力。由于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性,它要求教师用所具备的科研能力,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以解决职业教育实际问题。如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模式等方面就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

四、提升职业教育中教师科研能力的途径

(一)搭建以课题为载体的研究网络

1.选好适合校情课题。学校教研部门要及早谋划,选择有深度、有内需、可实践的课题,供相关人员选择。如学校可依据国家及省级相关职能部门的文件精神,出台《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指导目录》,内容要体现时代特性,涵盖职业办学机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如职业院校“校企双制”体制机制建设研究;基于课程改革中教材、学材的编制与研究等。各教学实施单位要鼓励教师以教研组、学科组为单位,引导教师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工作中的疑难和困惑,让课题进入教学管理、进入课程、进入课堂。

2.提升教师参与积极性。学校通过组织开展课题评比活动,推荐优秀课题成果参加省、国家评选,组织校级及以上课题成果会,交流、展示、推广优秀科研成果,让课题成果交流形成制度、形成程序、形成教育生产力。

3.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总结、转化工作。学校教研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认真总结、提炼教师科研成果,形成具有校本特征、可操作的成果。特别要在校内大力推广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教科研成果,让优秀成果形成校本优势项目,进而形成校本品牌。

(二)构建教科研培训课程体系

1.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科研技能培训。一是校本培训加强教师教科研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普及与培训,建议可由学校教研部门编辑《教育科研读本》,以帮助教师梳理主要科研理论与应用策略。二是围绕本校课题开展学习。通过课题主持人介绍课题的选项、立项过程、研究方案和操作方案的形成过程,使教师学习课题的理论原理和操作思路,促使他们的观念转变,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整体理论水平。三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普及科研知识。如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的职教专家,开展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指导层面的培养。

2.制订管理制度,保障培训顺利进行。学校通过出台政策制度,如课题管理制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研课题成果推广制度、学年论文评选制度等,从而完善完善管理体系,使教育科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保证教育科研的质量达到预期目的,也可引导更多的教师步入教育科研行列。

(三)建立梯队式教科研团队

1.以名师、带头人为核心,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科研团队,使名师、带头人的辐射效应最大化,促进更多的教师成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2.各实施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立学科、课题等相关的研究小组,将有共同研究兴趣和方向的教师组织起来,搭建研究、交流、展示的平台,共同提升。

3.借智借力,聘请相关的专家指导团队,引领团队成长;聘请省、市知名专家学者做教科研提升的学术指导顾问。

(四)搭建多方联动合作平台

充分利用专家团队资源,引进新思想新理念;与上级教科研部门合作,享有最新信息,争取政策支持;与技能大师合作,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提升区域教育科研品质;与教育报刊合作,推出教育教学成果,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与企业合作,及时了解企业在技术革新、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为实现校企尝试融合的尝试整合打下坚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钱启升:《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书育人》,2006年,第15期

第9篇: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使学生符合社会及个体的需要,在体力、能力、智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而教育科研就是为了提示教育规律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就是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入一种和谐的境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有成效;让教师教得自信,教得幸福,教有作为。教育科研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教师担心搞教育科研出不了成果,反而影响教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是群众性的应用性研究,不在于建立新型的教育理论,而主要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优选先进的教学方法去指导提升教学实践。教育科研好比一滴水,教学好比大海,只有融入教学,教育科研才有生命力。

教学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也必须以实践为基础。教学中既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又有更多的实践问题需要探讨。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和实践往往容易脱节。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指导,如果不开展教研,对许多值得研究的现象、问题或熟视无睹,或束手无策,结果就会是方法依然落后,问题依然存在,质量难以提高;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又缺乏教学实践。要么对实际问题不甚了解,要么研究出新成果又无法及时推广应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教育科研正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理论引导提升教学实践。

一、研而不教则废,教育科研应以教学为基础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把自己的教学问题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教育科研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教学活动是教育科研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会自然产生教研成果。教研成果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对教学内容更加深入的理解,是个人对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见解。有许多教师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书,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但由于在理论上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缺乏系统地加工和整理,在教学研究上仍处于感性阶段。教师要搞好教研就应当把教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进行实验和探索。也就是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重要的教育科研成果。

其次,要善于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是为了研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率和教学经验去指导教学活动。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把教和研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资料,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研究问题,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

最后,正确处理教与研的关系。教与研的重点在教,课堂教学的示范观摩、评课等是教研的经常性工作。教中研,研中教,研自始至终是围绕教学、服务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有的教育科研“论文”脱离教学实际,脱离当前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纸上谈兵,于教学无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中的热点、难点要通过各种教研加以解决。因此,教育科研应重点研究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上的重大决策。教师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些关键环节上下真功夫。

二、教而不研则退,教育科研能促进教师理论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