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家的诗句范文

关于家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家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家的诗句

第1篇:关于家的诗句范文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4、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2篇:关于家的诗句范文

论文关键词:人居环境评价 区域性 GIS 指标体系

论文摘要: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的历程.着重阐述并分析了国内外人居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城市因子选择、评价适用性、评价思想等方面。并提出未来人居环境评价应特别注重区域性、引入人地和谐——环境友好观,最、加强多学科的耦合及GIS的应用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居住环境发展非常迅速.而人居环境的研究还相对落后。事实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日趋严格。因此。对人居环境的研究熏待加强,在纵深方向和不同领域加以深化。本文试图对国内外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作进行系统综述,探究这些研究对中国人居环境的启示、展望人居环境评价.以期抛砖引玉的目的

1人居环境的起源及国际响应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还是一个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问题,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交通日益拥挤、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导致了“城市噩梦”的产生。从而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早在1954年,希腊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学者道萨迪亚斯(Doxiadis)等创立了“人类聚居科学”fEkistics)的理论,即:ScienceofHumanSettlement伸文简译为“人居环境学”),强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即:自然界、人、社会、建筑物和联系网络)。

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如何建设、评价人居环境成为探索热点。1961年wH0(世界卫生组织)总结了人类基本生活要求的条件(即“安全性(Safety)、健康性(Health)、便利性(Convenience)、舒适性(Amenity)”),并提出了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议程。

1976年,温哥华第一次联合国“人类住区”大会通过了《温哥华人类住区宣言》,提出了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类住区政策的首要目标。1996年,伊斯坦布尔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会议(HabitatII)探讨了两个具有全球性重要意义的主题:“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人居署从1989年开始创立“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以表彰在人类住区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2001年,在纽约召开的Istanbul+5特别联大,检讨和评估了《人类居住议程》的执行情况

2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通过人居环境评价来描述.而人居环境评价则由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或定性描述来体现。人居环境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来刻画人居环境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可以使对人居环境理论的探讨转向如何实施和操作的应用层面.因而人居环境评价是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还有利于对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便找出不足,取长补短,进而寻求发展的方向。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人居环境优劣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是对人居环境质量的一种刻画、描述和度量,是一种“尺度”和“标准”。而城市人居环境的好坏则在系列指标体系中表现出来。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是综合评价人居环境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基础.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可为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述评

3.1国外人居环境研究现状

国外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美国走在前列。早在1976年,美国卡普(Cap,F.M.)等学者在调查旧金山的居民对居住区位因素的选择时.让居民从100个因素中挑选出对区位选择最重要的选项.得到了有意义的2O个要素;后来,诺克斯(Knox,1995)把这些要素分为6大类(美学、邻居、通达性、安全、噪声及令人烦恼的事情),开创了系统调查评价的先例。《美国城市文化》评价“城市宜人性”涉及到良好的自然条件,良好的人工环境,丰富的文化传统及设施;1997年,美国对301个都市区评选“居家最佳地区”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英国“城市设计小组”的“好的城市设计”的概念中包含了城市最佳人居环境的要核。2001年Asami提出衡量居住环境的重要指标和要素应包括可持续性(Susmin.ability)[1ol。2004年,英国经济学家智囊团(EconomyIntelli.genceUnitEIU)的全球城市“宜居性”排名工作是在其先前“居住困难度”的调查方法上展开,选取40余项因子、五大类,为城市宜居性提供评价的指标ll1。2005年,美国MONEY杂志每年一次对全美宜居城市进行了评选。其评价基于对市民的调查,和英国一样把宜居性放在了重要位置蚴。美国著名的默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MercerHumanResourceCon.suhing)提出了城市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国外在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中主要把‘宜居性’作为重要指标并指导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

目前,由于一系列环境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投入运行及纵深的应用,西方发达国家(美、日、英、法、德等)已应用计算兼容磁带遥感数据方法在城市人居环境研究中。这一评价技术手段和方法已成为国际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总趋势。

3.2国内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进展

在国内,对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发展快。自吴良镛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要把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进行研究以来,人居环境的学术研究逐步展开.并逐渐深入到可操作的层面。由吴良镛提出的“五大原则”、“五大系统”、“五大层次”等理论为我国目前人居环境科学建设的主流导向。在实践层面.已经在两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一,从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即微观层面探讨人居环境建设的操作方法,比如基于小区尺度、居住区尺度的实例研究等;其二,为佐证理论研究而对城市进行中观和宏观层面人居环境评价及措施建议。

和国外对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主流方向一样.周志田等(20tMa)提出中国适宜人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第一财经年度合作编制了“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o7a)主持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宜居性”评价提供了科学评价的依据fl8刮。而有更多的学者加强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杨贵庆(1997a)建立了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刘颂(1999a)、李雪铭(2002a)、叶长盛(2003a)、李娜(2007a)等构建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提供了展坚实的理论依据。李王鸣(1999a)、张仁开、李华生(2005a)等从城市尺度对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宁越敏(1999a)和胡武贤(20tMa)张文新(2007a)、孙志芬(2007a)分别对大都市和中等城市确定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对城市层次上的人居环境研究进行了细化田。陈浮(2000a)等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叶依广(2004a)的最佳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熊鹰(2007a)等以长沙市为例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定性定量评价、李明(2007a)等在我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方法、陈春(2007a)等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定级研究。拓宽了我国人居环境研究的评价方法、思路。

国内已对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具有代表性的还有以下一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部的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今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提出了由1O个次级指标构成的我国民众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小康》杂志在2006年1月第一期杂志中推出了“中国小康休闲指数”。纵观十多年来我国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情况,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理论成果丰硕但却不能有效指导实践。

4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分析

综上所述.人居环境评价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多基于建筑学的角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尚不完善: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和人文素养等差异都很大,单一而笼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表达不同区域人居环境的优劣,缺少对区域的考虑。在评价内容方面.国内已有的评价体系几乎无一例外的以城市环境质量为着墨点,而忽略了对城市形象与文化等内容深层次评价方法的探讨。在城市因子选择方面,强调了一些细化的且易主观改变的指标.而对地理环境这一制约人居条件的最重要因素缺乏考虑。在评价适用性和结果可比性方面,国外的评价指标相对宏观,使评价体系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从而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程度的横向可比性,亦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我国的评价指标往往根据特定的单一评价对象量身定做,从而使评价的结果具备客观性的同时却丧失了横向可比性。在评价思想方面,不能适应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需要.未能将“人地和谐”和“环境友好”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人居环境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大量数据、图形的分析、处理,在过去的研究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人居环境评价研究展望

我国目前对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已备受关注且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现存的人居环境的评价理论、方法、尺度等方面尚存诸多缺陷.难以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服务;因而在未来的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中以下内容有待深入。

5.1加强区域研究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簏异,不同的地域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内涵也不同。人居环境中无论是自然因子还是社会人文因子甚至是建筑风格都无不体现出这种地域的差异性。在人居环境的评价和研究中,难以统一的指标体系对不同区域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因而.人居环境的区域研究有利于洞悉人居环境各因子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拟定调控与管理对策,提出不同类型区域的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模型。例如,四川省的大部分地级市都在四川盆地内,这些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人文因子十分相近.以区域为尺度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地级市的人居环境进行横向评价,从而促进区域人居环境的建设.

5.2引入地理信息系(GIS)

人居环境评价很难通过单一而笼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表达特定区域人居环境的优劣。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海量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处理和空间信息模型模拟分析为其核心功能(高级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引人,建立数字城市,可以解决人居环境研究中众多的技术问题。根据对现有人居环境的数据库的建立并对资料进行特定区域与空间的影响分析,体现人居环境研究的整体性和区域性;通过模拟分析,建立特定(非普适性)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而得到模型,从而有效的分析人居环境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5.3注重人居环境评价理念的拓展

对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首先要深入对人居环境的内涵、外延及其形成、演进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需加强对“人居环境”的界定、人居环境的实质、人居环境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范畴等进行探索,以指导人居环境建设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城市人居环境研究需要基于“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和谐”的新视野、新思维。基于“人地和谐”的环境友好型城市人居环境,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进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的城市尺度的人居环境评价的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助于制定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如亲水性指数、绿色度指数(反映一年中可以观赏到乔木绿叶的时间)、近山性、自然宜人指数(冬不用暖气,夏不用空调一既有利于人体健康,又节省能源)等。二是从地理学而非建筑学的视角。审视过去人居环境建设的得失,建构基于“人地协调”的人居环境建设新思维。

5.4多视角多方位研究以及加强学科间的渗透

人居环境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复杂巨系统,具有边缘科学的特点即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根据这些特点。人居环境科学应是地理、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环保、生态、经济、社会、人口、哲学、伦理等学科的相互渗透、融贯发展的耦合[2,441。从而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切人点对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多视角和多方位分析研究。

第3篇:关于家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阶梯电价 SG186 卡表售电

目前消费者并不关注阶梯电价,因为电是百姓生活的基本消费;而阶梯价差对其支出结构触动很小,要让阶梯电价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在保障居民基本用电权益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各梯度以及阶梯间的价差。实行阶梯式电价,一方面是调节用电量,达到节能减排合理用电目的;另一方面,则是要保证低收入群体用电价格不提高。最重要的是,要把基本用电量和阶梯级差设置得科学合理,符合当地实际。下面我就阶梯电价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居民用电现状分析

(一)居民用电情况

如何确定各梯度以及梯度间的价差,尤其是第一阶梯的额度?“阶梯式电价”全名为“阶梯式累进电价”,是指把户均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第一阶梯为基数电量,此阶梯内电量较少,每千瓦时电价也较低;第二阶梯电量较高,电价也较高一些,第三阶梯电量更多,电价也更高。某一地区2014年7月至8月、9月至10月月均用电量的统计测算,居民用户各阶梯电量比例如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7-8月10千瓦时以下的比例较年月均电量高,主要原因是这部分用户基本为农村居民用户,由于吐鲁番特殊的地理气候,夏季夜晚农民有屋外纳凉避暑的习惯,因此用电比例呈下降趋势;7-8月21-60千瓦时的比例较年月均电量的比例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农村居民用户降低了用电量转移到了20千瓦时以下的区间,而大多数城镇居民用户的用电量有所上升,月均用电量大于60千瓦时;7-8月61千瓦时以上的比例较全年月均电量比例有所提高,其中150千瓦时以上的比例变化最大,其主要因素是夏季酷暑,空调、冷风机等避暑设备的使用,造成了单户电量的增加。

结合其他省阶梯电价实行情况,建议对居民客户生活用电量进行分段计费拟设定为:每月电费按各自级别用电量乘以该级别电价计算,第一段电量在60千瓦时以内(含60千瓦时),占总用户数的67.28%,执行现有电价,加价对其没有影响;第二段电量在60千瓦时-150千瓦时之间,占总用户数的27.92%,在现有电价基础上浮0.03元;第三段电量在150千瓦时以上,占总用户数的4.8%,在现有电价基础上浮0.1元,鼓励客户采用节能电气产品,养成节约用电良好习惯。

(二)推行阶梯电价面临的问题

1.卡表售电系统不满足阶梯电价的要求

采用普通预付费电能表及载波预付费电能表的客户每次购电时,按基础电价计算电量写入购电卡,购电后采取预收转实收的入账模式,会出现实际电费大于预交电费的情况,电费发行后,必然出现预收电费冲抵不足而产生欠费。若客户未能及时购电,则将产生欠费,影响当月电费回收率,带来一定的电费风险。

2.没有明确文件支持对执行阶梯电价的居民用电进行窃电追补

如发现有执行阶梯电价的居民用户进行窃电,用户窃电电量较大的,没有相应的文件规定具体按照何种电价进行追补,给电力企业正常工作带来了一定得困难。

3.目前营销系统功能不支持阶梯电价的执行

随着SG186营销业务系统的推广和应用,目前系统还不支持阶梯电价的算费功能,对于出现电费异常的情况进行处理时,常会出现价差方面的退或补,对核算人员和系统都会提出较高的要求。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1.修定相关的规定

结合阶梯电价的特点,及早采取措施,制定或修订相应的规定,对供电营业规则进行修订,在合同中应明确相关的内容,避免因电费结算及违约用电等问题造成法律纠纷。

2.升级SG186营销业务系统

结合阶梯电价的特点,及时提出申请,对目前的营销业务系统进行升级,主要对算费、追、退电费、估抄、漏抄及窃电等多个功能进行修改,以适应阶梯电价的具体实施。

3.对现有预付费卡表用户采取的措施

对预付费电能表客户严格按月抄表,将第一次抄表表码与客户抄表底码相减,所得为负值时,表示客户在电价变更前所购电量仍未用完,此时不进行算费,待下月抄录时继续进行比较;所得为正值时,则按实际抄见电量计算电费、产生应收,系统计费规则与电子式、感应式电能表计费规则一致。预付费电能表客户每次购电时,按基础电价计算电量写入购电卡,并告知客户所交金额为预购电费,所购电费按照预收电费形式入账,待当月客户电费发行后,使用客户预收电费进行冲抵。如果预收电费冲抵不足产生欠费,则在客户下次购电时告知客户需先缴清欠费才能继续购电。但无形中加大了电力企业的工作量,就目前我局的人员配额来说,实现较为困难。

4.加大稽查力度,严格现场抄表行为,杜绝估抄漏抄现象

由于估抄、漏抄将会影响阶梯电价的正常执行,同时也存在抄表员与用户间的舞弊行为,因此需要加大稽查力度,对现场的抄表示数准确核实,对发现有以上行为的人员将按相关考核制度严肃处理,规范现场抄表行为,避免因估抄、漏抄等行为造成的客户纠风以及电力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第4篇:关于家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陶瓷艺术发展历程现代家居装饰

一、前言

陶瓷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其独特性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装饰艺术三者的统一。任何一件陶瓷艺术作品,都是由陶瓷材料的质地、造型和装饰三部分组合而成。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美的追求也在发展,审美意识在不断提高。而陶瓷艺术也是伴随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日益提高,陶瓷艺术也随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居是人们生活的港湾,家居装饰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审美水平的高低,现代家居装饰的内容、形式、题材、应用都十分广泛,作为现代家居装饰的一部分,陶瓷艺术与现代家居紧密相连,为现代家居装饰增添特有的情调。

二、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早在约八千多年前的华夏故土,便开始有了原始陶器的烧制。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饰品,这些都是原始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反映,是装饰的萌芽。远古时代的中华人民的制陶,实则源于使用,基于定居和食物存放的需要,随意的摆设又成为家居装饰的一部分。以红与黑为装饰色彩,以图腾为主要纹样的彩陶成为那个时代陶器的代表。彩陶不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日用器皿,而且是一种有审美价值和装饰味的艺术品。我们的祖先利用双手捏制的彩陶,能够具有圆而工整的各种造型,装饰精巧、简练,充分体现当时人类的创造力对艺术的敏感性。这种原始的美,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汉代的早期瓷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东汉的中后期,已经进入完成的阶段。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进入了瓷器时代。这个时代的陶瓷纹样出现了植物纹,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唐代出现了类玉的青瓷和斑驳淋漓的唐三彩,唐代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唐代的装饰一改从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色,开始面向自然,面向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束,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宋代的工艺美术明显地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实用的生活用品;一是专供欣赏的艺术品,它虽然未能成为主流,却对明清的工艺美术创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完成,是元瓷的一项重要贡献,在陶瓷上画花,则已成为这时的主流。明代装饰纹样以缠枝莲为代表,绘画已经普遍地应用在装饰上,明代在工艺上采用的绘画,往往注意结合器物的形体,因而使绘画适应了装饰的要求。清代瓷器生产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瓷的瓷色白而泛青,所以在青花制作中,产生更为和谐的艺术效果。陶瓷艺术从艺术风格看: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蟠螭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菊,明代的缠枝莲等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代表。

三、陶瓷艺术与现代家居装饰

按照陶瓷器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现代陶瓷可以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和卫生陶瓷三大类。日用陶瓷在人类历史上和现代生活中,一直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用范围广,使用数量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日用陶瓷包括的品种比较多,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灯具以及其他日用杂具等。艺术陶瓷主要是用于生活环境的点缀装饰,供人们欣赏。艺术陶瓷造型的装饰性比较强,讲究与环境协调的整体效果,要求有较高的艺术性,这是艺术陶瓷比较突出的特征。造型属于器皿类型的艺术陶瓷有花瓶、花插、花盆等等。另外,艺术陶瓷还有艺术味比较浓厚、造型自由化的浮雕、陶板等等。卫生陶瓷在生活日用中起着美化环境、清洁卫生的作用。应用于家居装饰的主要有:地面砖、墙砖、洗脸盆等等。

日用陶瓷与现代家居装饰是密不可分的。在家居构成元素中,日用陶瓷是不可缺少的。在用餐时,一套造型美观,使用方便的餐具,可以让用餐者有个喜悦的用餐心情。在摆设时,它又能点缀厨房的装饰。一套茶具,既可装饰客厅环境,将其泡上茶后,一缕清香,又可让客人感受到主人的热情。一个艺术味浓的烟灰缸,一方面,接纳烟灰,保持环境整洁;另一方面,与客厅里的装饰相融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日用陶瓷造型和装饰与人们家居环境相协调,和人们的心理意愿符合,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因此,现代家居更趋向于“艺术化”的日用陶瓷,而日用陶瓷在家居中,也不简单地作为日用了,在日用的同时,也更注重与家居环境相协调,张扬出主人的个性。

艺术陶瓷与现代家居紧密相连,它是现代家居装饰中不可或缺的点缀。艺术陶瓷可以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想法与个性。久居城市的人们,对喧闹的都市生活,异常紧张的快节奏产生厌倦,他们渴望回归大自然,期望过宁静的田园生活,这种想法集中体现在他们的生活装饰中。一个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花插,与泥土色彩相近,装饰简洁粗犷,再配上一束鲜花,给人一股大自然的气息。“日用化”的艺术陶瓷更是家居装饰的首选,在享受艺术陶瓷带来愉悦的同时,又可以利用陶瓷的实用功能。

卫生陶瓷是现代家居装饰的所需材料之一。陶瓷艺术适用美的法则,使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有机的结合。现代家居中,厨房和卫生间的装饰是陶瓷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过去的家居装修中,人们还不懂得利用陶瓷作洗脸盆以及坐便器等用具。仅仅局限于用水泥、木板等材料来装饰地面及墙壁,这给厨卫的清洁带来诸多不便。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研制出了地面砖、墙砖、洗脸盆等用具,成为家居装饰中最为理想的装饰材料。因为瓷面釉的光滑、耐用、耐看、抗腐蚀,装饰在室内地面、墙壁及厨房、卫生间中,既方便又美观,擦洗易干净、明亮,是现代家居装饰的首选材料。

第5篇:关于家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交通管理;智能交通;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U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83-03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和系统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和物流需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国内外所共同面临的难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智能交通,也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当我们在逐步认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解决该问题时,“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既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又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不容置疑,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城市智能交通也必然会产生重大变化,也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二、大数据简介(图1)

随着世界各国对“大数据”关注度的提高,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已不断扩大,其所蕴含的内容价值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时代的发展进步导致信息量的加速扩大,海量的、多样的信息使我们逐渐地步入了“大数据”的时代。想要在大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就需要应用到大数据技术。

1.大数据定义(图2)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中的信息量急剧增加,这些信息有用的部分被称为数据。当数据规模越来越大时,量变就会引起质变,大数据应运而生。如何定义大数据,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IBMo出的定义: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所涉及的资料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大数据概念给出的定义: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首先,数据体量(Volumes)大,在实际应用中已形成了PB级的数据量;其次,数据类别(Variety)大,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接着,数据处理速度(Velocity)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最后,数据真实性(Veracity)高,企业愈发需要有效的信息以确保其真实性及安全性。

研究机构给出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从数据的类别上看,大数据指的是无法使用传统流程或工具处理或分析的信息。它定义了那些超出正常处理范围和大小、迫使用户采用非传统处理方法的数据集。

2.大数据特点

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将大数据特点归纳为4个V(量Volume,多样Variety,价值Value,速Velocity):如图3所示:

第一,Volume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第二,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包括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传感器数据等等。

第三,Value价值密度低,应用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第四,Velocity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交通领域,海量的数据主要包括四个类型的数据:传感器数据(位置、温度、压力、图像、速度、RFID等信息);系统数据(日志、设备记录、MIBs管理信息库等);服务数据(收费信息、上网服务及其他信息);应用数据(生成厂家、能源、交通、性能、兼容性等信息)。交通数据的类型繁多,而且体积巨大。

在以上的四个特点中,量Volume和多样Variety是因,数据类型的复杂和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决定了原有简单因果关系的应用模式对数据使用率极低,完全无法发挥数据的作用;速Velocity是过程,巨大的运算量决定了速度必须快;价值Value是最终的果。

三、大数据在城市交通管理的价值(图4)

近年来,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内的IT通信业迅速发展,现代信息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模式、企业运作和经营模式,甚至还引起科学研究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大数据中蕴含着大价值,大数据价值的合理共享和利用将创造巨大的财富。大数据智能分析能够给智慧城市的管理和服务系统提供新的洞察力,是提升智慧城市“智商”的关键。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智能化分析和决策系统,使智慧城市的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充分、有效、合理地发挥各自的作用,解决目前困扰各地的“信息孤岛”现象,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智能决策的集成,实现智慧城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更幸福的目标。

第一,大数据的虚拟性可以解决跨越行政区域的限制。

交通大数据的虚拟性,有利于其信息跨越区域管理,只要多方共同遵照相关的信息共享原则,就能在已有的行政区域下解决跨域管理问题。

第6篇:关于家的诗句范文

第二条  差价换房应遵循公开、公平、合法、正当和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制止价格欺诈以及乱收费、强制收费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差价换房是指按住房价值交换,实行价差补偿的行为。其主要形式有:公有住房之间的交换,职工所购公房之间的交换,私有住房之间的交换,不可售公有住房与商品住房或私有住房的交换,职工所购公房与商品住房或私有住房的交换,等等。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的当事人是指参与换房的产权人或承租人,具有资质的换房中介机构、房屋置换公司、物业管理企业以及相应的管理部门。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符合市房地部门规定的差价换房条件及运作程序的各类住房交换的价格及收费管理。

第六条  差价换房所涉及到的住房价格,包括换出住房的价格和换入住房的价格,由换房人双方确定或者由换房人与中介机构、房屋置换公司双方协商确定。

由房屋置换公司作价收购的住房,其收购价由收购方和出让方协商确定,其销售价由收购方自行制定。

受委托销售的住房,其代销价由委托方确定,受托方不得自行加价。

第七条  差价换房中换房人认为需要评估的,可自行委托具有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费按第九条(一)项标准收取,其评估结果作为协商成交参考。

交易管理部门认为需要评估的,可自行指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不另收评估费,其评估结果作为征收相关税费依据。

第八条  交易手续费即交易管理费,由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按价差的0.5%向差价支付方收取。

第九条  变更登记费,由房地产登记管理部门按每件100元标准向申领房地产权证的换房者收取。

第十条  差价换房的中介服务包括评估、咨询、等业务,其收费应分别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评估费。评估机构可向评估委托人按每件为100-300元收取。具体收费数额,由评估机构同委托人双方,视住房价值、资料准备、路程远近,协商确定。评估机构不得另行收取“交通费”、“估价结果确认费”等。

(二)咨询费。口头咨询费每件不超过30元,书面咨询费每件不超过200元。具体收费数额,口头咨询收费视耗费时间确定,并应明码标价或事先告知;书面咨询应在签订委托合同里明确约定。各业务接待窗口回答问询,不应收取咨询费。

(三)费。第六条第一款所指的差价换房兑现的,中介机构可向换入住房的委托人收取费,其标准为换入住房价格的1%。此项收费标准不得因换房中介过程中换购的次数和换出住房价格的高低而另行加收费用。第六条第三款所指的委托代销兑现的,代销方可向委托方按代销价的0.5~2.5%收取费。

第十一条  物业手续费。物业管理企业在为换房人办理入住或退房、退租各项手续后,可向换房人收取50元手续费并出具发票。此外,不得以“产权人收益”、“审核费”、“咨询费”、“劳务费”等各种名义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的,由物价检查机构按照《上海市价格管理条例》实施处罚。

第7篇:关于家的诗句范文

引言

对于普通人来讲,一生中将有大半的时间在家居环境中度过。所以,室内家居设计还应该完成良好的家居环境设计,以确保室内生活质量。而实现室内家具与环境的整体化设计,则能够有效改善家居环境。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对家具的整体化设计问题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完成现代家居设计。

室内家具与环境的整体化设计概念

室内家具与环境的整体化设计,其实就是一种整体化家具的设计理念,是将室内家具和装修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模式,能够完成整体化室内环境的营造。想要实现该种设计,还要使室内家具与环境整体化,从而使家居环境保持视觉上的统,并且完成整体室内设计氛围的营造,可以充分展现居住者的审美品位。而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人体尺度实现家具的“量身定做”,以确保居住者的不同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另外,家具与环境的整体化设计需要使用标准化配件进行家具组装,并且能够为居住者自行调整内部构造提供便利,才能够确保工程的完整效果。

室内家具与环境的整体化设计方法

1.厨房家具与环境的整体化设计

在厨房的整体化设计方面,需要从系统工程设计角度对厨房墙面、顶面和家具等系统的设计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够完成整体化厨房的设计。比如在设计橱柜时,可以通过将微波炉、消毒柜和电烤箱等厨房用具嵌入橱柜内部实现橱柜与用具的整体化设计,从而在节省厨房空间的同时,将各用具的管线隐藏起来,继而使厨房更加美观。而在进行厨房拐角区域设计时,则可以将柜体拐角当成是储纳空间进行碗、盘的存放,继而实现厨房空间的充分利用。实现厨房整体家具的高度集成,则有利于厨房设备产品尺寸匹配和家具安装施工等,因此能够实现厨房装修的一次到位。

2.卧室家具与环境的整体化设计

在卧室整体家具设计上,考虑到家具功能分明且可以实现自由组合的问题,可以结合建筑构件进行设计,从而实现卧室空间的灵活划分。比如,在卧室布局为大开间构架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轻质隔断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从而完成步入式更衣间的构建。而该空间可以成为更换衣物、贮存衣物和展示衣物的一体化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用于分割室内空间的家具时,需要对人体尺度和收纳物品的存放方式、数量和类型等内容进行考虑,以便完成家具尺寸、数量和区域划分等属性的合理设计。针对卧室中存在的不规则平面形状和特殊空间结构,还要利用空间的凹进和凸出进行家具设计,以便使家具与界面造型形成统一,从而使房型上存在的不足得到弥补。

3.客厅家具与环境的整体化设计

在客厅家居环境设计方面,考虑到客厅的待客和娱乐的功能需求,可以进行视听功能体化的影视家具的设计。该种家具可以成为客厅的主体形象,辅助主人和朋友通过唱歌和看电视进行娱乐消遣。从造型上来看,该种家具是以家庭影院为主的组合橱,能够放置具有个性色彩的陈设,并且拥有通透式组合柜,可以进行影碟机、音箱设施和大屏幕彩电的放置。此外,其也可以成为多功能工艺柜,用于存放玻璃器皿和碟片等物品。考虑到客厅空间较大,所以可以从工艺灯具、茶几和沙发等家具的选配上实现一体化风格设计。

4.书房家具与环境的整体化设计

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讲,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居家办公已经成为了种潮流。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居家办公家具已经成为了室内环境的新景观。这类家具通常摆放在书房,是专门为家居办公族打造的,集成了储物柜、文件柜等多种功能的家具柜,并且拥有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工作流程的功能设计,能够为家居者的办公提供便利。通过采用组合形式,该类家具可以同时容纳传真机、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并且在色调、尺度和外观上与书房内其他家具相协调。在无需办公时,则可以利用家具暗门将文件和设备隐藏起来,从而为主人提供个可以享受悠闲的书房环境。

5.起居室家具与环境的整体化设计

家庭的起居室较为分散,通常难以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也容易与室内环境不协调。在起居室家具的整体化设计方面,还要根据室内空间特点和居住人需求进行设计,以便使家具能够与建筑造型较好的融合。在玄关处的隐藏空间,则可以进行收纳空间的打造,然后利用该空间进行背包、衣物和雨伞的存放,从而为主人出入提供便利。如果家中有楼梯,则可以通过设计整体化家具实现楼梯闲置空间的充分利用。通常的情况下,只需要做好柜类家具的侧板和墙体、楼梯及顶部间隙的处理,就能够使柜体与楼梯形成良好的衔接,从而在确保楼梯强度的同时,实现楼梯间的充分利用。此外,针对阁楼空间,则可以根据阁楼层高和形状进行家具设计,从而打破阁楼空间的局限性,并保留建筑原本的设计风格。

第8篇:关于家的诗句范文

作者简介:卢晓云(1978―),男,江苏南京人,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影视传播、新媒体。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中国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1SJD860001)阶段性成果。

摘要:电视剧参与建构和传播核心价值观具有必然性,这种核心价值观包含和谐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和传播的方法是运用“中和原则”和塑造“卡里斯马”型人物。

关键词:电视剧;核心价值观;中和原则;卡里斯马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2)01-0112-04

20世纪90年代以降在中国展开的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热潮中,中国电视剧扮演了绝对核心的角色。对于这个角色本身以及这个角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功能的分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当代中国社会虽然文化多元、崇尚个性,但仍然需要构筑一种有意义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不是基于人们各种合理性基础上的最低标准,而是能够引领、提升、凝聚公众精神生活的核心价值。问题在于,有关公民生活的正确价值从哪里来?是来自政府制定的各种文明公约?是来自文化精英的构思与创造?还是来自民间社会本身?从目前看来,摆在老百姓面前的各种文化形式,哲学让位于文学,而就文学内部的序列来说,小说、诗歌让位于戏剧。就戏剧内部的序列来说,电影、话剧让位于电视剧。当小说、诗歌、音乐、美术这样一些文化形式,在老百姓面前日益丧失文化建构功能的时候,电视剧最可能成为提供有关公共道德选择和基本伦理价值的重要来源。

一、电视剧参与建构核心价值观的必然性

当下中国多元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和相互碰撞,导致共同信念的淡漠,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建构一套可以平衡矛盾的核心价值观,以此实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引导。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著作中阐述了这样一个原理:任何一个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必须有一种“核心精神”(价值取向),作为经济发展的“动源”,也作为一种“利益驱动”的节制或平衡。[1]其主要功能在于为人们提供价值评价的尺度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为人们制定价值活动的规划和价值追求的方向。作为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确定显得当然和必要,它不仅能为当前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提供有效的社会价值规范,而且还能引领社会转型期价值迷茫的人们走出价值冲突带来的阴影。通过对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和维护,增强社会的整合力、凝集力,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那么,在当代中国,究竟由谁承担这一历史性的价值建构和意识动员使命?毫无疑问,官方宣传对于社会意识的形成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价值观建构中成为主力,然而这一方式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许多官方宣传过于抽象教条,无法穿越个体现实需求的屏蔽直达主体性建构的意识深层。因此必须寻找更具渗透性和亲和力的构建载体配合官方宣传,达到建构的最佳效果。目前,中国电视剧的生产数量和受众人数都位列世界之首,上百个电视频道每天黄金时间播出,数亿人常年收看,电视剧所呈现、建构和传播的文化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文化构成之一。这种文化所表达和传递的就是人的行为模式,并且通过视听语言(符号)来进行大众化传授和传播,而这种传授和传播是以一定的价值体系作为构建的核心和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考虑,中国电视剧应该使各种价值观在叙事中达成某种共识,形成一种可供参照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引导社会个体以符合国家现代化要求的价值标准解决由于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所引发的自我意识矛盾。这是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叙事必须完成的使命。

二、电视剧建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明确电视剧的重要使命之后,建构和传播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电视剧叙事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当下中国支配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已经丧失了其绝对的规范意义,相异的价值体系同时并存,种种价值理念无论是西方现代性的还是东方传统的,都已无法单独满足主体心理需要,因此主导性与宽容性相统一是重建价值观的基本规律和首要原则。“它既包含了理想性的价值诉求,又体现了现实性的价值诉求;既有感召人们不断递升的先进性价值理念,又有大多数人可以接受并实践的广泛性的价值体现,可以说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的多元诉求。”[2]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第一,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体系应该是构成本民族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前提,否则,必然在思潮的诱导下瓦解民族价值体系,丧失本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当然,传统价值观追求的一些内容也已经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不相一致,但中国传统道德中一些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是可以实现现代转换、寻找到代价值并值得今天的中国人借鉴和吸收的。如“君子慎其独”的追求,指的是在个人独处、不为人所知的地方也要恪守道德准则,要能时刻做到防微杜渐。它所体现的是主体的道德理性和道德自觉,培养的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防范能力。它要求在充分肯定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省身律己的修养方法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求利原则也可以从道德追求上部分消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出现的物欲横流的金钱至上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虽然描述的是自然界天体的周而复始、绝不停止,但是它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价值文化蕴涵的奋发进取、顽强拼搏、永不停息的精神和对至善理想的执著追求,反映的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的强烈渴望和富国强民的不懈努力。其他如“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要求仍然不失为利己主义丛生的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准则并且可以为当代市场伦理建设提供价值资源。此外,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那些追求廉洁、敬业、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美德和品性,完全可转化为当代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的有机内容。

第二,全球普世价值观的补充和吸收。当代中国正处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民主、法制、平等、公正、自由等内容都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们的普遍价值共识,其中既有政治层面的,又有社会文化层面的,是世界各国进行对话和交流的桥梁。我们民族要走向复兴,融入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也必须吸收这些价值观,借以提升、滋养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坚持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化和全球化的辩证统一,就是在“自律、勤劳、自强”等民族传统价值观和“法制、平等、公正”等普世价值观中找到交集。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法治传统的缺位使“法的精神”对当代中国来说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而法治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结果,也是民主政治的保障。因此对正在全面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代中国而言,法治的要求是十分迫切的,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求主体依靠道德理性和道德自觉保持人格操守的理想价值诉求的有效补充。

综之,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过程的转型期,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代表全民族、全体人民物质文化利益最大化、最优化的价值观,是得到全社会绝大多数人赞同、支持和拥护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应该是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相一致,具有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传统文化“生生和谐”的民族特色,吸收当代西方价值文化的优秀成果,有助于推动当代人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并从中获得塑造健康人格内在力量的价值观。因此,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1、和谐的社会关系:热爱国家,诚实信用,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依法治国;2、和谐的家庭关系:幼有所护,老有所养,家庭和睦,生活和美;3、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张“天人合一”,“人道”离不开“天道”,强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这些内容应该是电视剧致力建构和传播的核心价值观。

三、电视剧叙事建构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仍处于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中,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都处在不断的变动和调整中,人的命运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都在转型中动荡、变化,民族与个人都在这种变化中重新寻找文化认同与身份定位。有意识地投身于核心价值文化建构是中国电视剧亟需明确的方向,当然,将这一建构重任完全交付给电视剧显然是不合理的负荷,但在这个重建核心价值的时代,电视剧即使不能去重建,也应做到:强调价值理性对各类叙事活动的参与,以中和思维提供价值对话的平台,明确伦理主体,树立供参照与认同的范式。

1. 中和原则

“中和”是与中国文化哲学联系的一种至高境界,《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3]叙事学者杨义认为中国叙事中有一个基本原理:“对立者可以共构,互殊者可以相通,那么在此类对立相、互殊相的核心,必然存在某种互相维系、互相融合的东西,或者换用一个外来语,存在某种‘张力场’。这就是中国所谓‘致中和’的审美追求和哲学境界。”[4]两极而有中和,事物存在的辩证法就一分为三,创作者在叙事中投射的“精神”就是使两两对立共构的叙事法范畴得以“致中和”的力量,对于中国电视剧叙事来说,应该确立这种第三方的“中和”力量来调停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两极价值观的冲突。

但是目前中国电视剧创作在这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回到传统、回到大众的集体经验中去“中和”,这种回归往往是不加选择的回归,于是历史电视剧中才会再现奴才文化,才会期待清官政治,这种传统就是未经现代化的传统;二是完全用西方话语解释问题,突出的例子是仿效美国电视剧,以欲望、叛逆、刺激结构叙事,试图最终通过欲望的宣泄来完成个体的净化,通过对个人自由的渲染来证明人道主义的意念,解构传统的同时也失去了自身的根基,这种话语现代化是他人本位的,这种“道德解构、历史解构、正统解构只是一时的狂欢,建构才能真正给予心灵的安顿,需要重新找回凝聚认同的象征性资源”。[5]而这种资源应该转向核心价值观中去寻找,在充分展示矛盾冲突的同时,应该给观众一个具有说服力、符合因果关系的解释,以明示或隐喻的方式确立一个正确的道德基点,实现“致中和”的境界。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说,“故事衰落的终极原因是深层的。价值观、人生的是非曲直,是艺术的灵魂。价值观的腐蚀便会带来与之相应的故事的腐蚀。我们必须首先深入地挖掘生活,找出新的见解、新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创造出一个故事载体,向一个越来越不可知的世界来表达我们的理解。”[6]换言之,故事中对价值观的追求与构建为观众提供了新的解释系统,实现了叙事价值的超越与升华。

如在电视剧《真情年代》中通过讲述几位童年发小成年后的人生纠葛,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进程及生活其中的普通市民的命运轨迹。在剧中,个人的成长、奋斗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悲伤是个性使然,同时也是历史的结果,市场化趋向极大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存状态,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然而在“变”的过程中,他们仍然保留了不变的东西,那就是亲情、友谊、关怀、互助等宝贵的人伦价值,由两极而致中和,在叙事操作过程中赋予故事的发展以丰富而深沉的合力机制,指向核心价值的生成。

2. “卡里斯马”型人物

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和传播不是乏味的说教,在电视剧叙事中通常采用塑造理想价值范式的典型人物――“卡里斯马”(Charisma)型人物来实现。“卡里斯马”型人物,原指拥有神助的超常人物,后被延伸运用,特指代表了中心价值体系,以其独具的影响力在特定社会中起着示范作用的人物。这型人物通常具备下列显著特征:一是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意识和价值情怀,二是洋溢着崇高壮美之风。[7]在电视剧叙事中,叙事长度和空间的延展有利于塑造完整的、合乎逻辑的“卡里斯马”人物,避免“扁平人物”的缺憾。这种创作方法往往提供的是一种理想人格,但不是停留在符号、概念层面,而是有血有肉,受到具体的情境、个人的性情以及种种利害关系建构与影响的个人。正是因为其复杂性与生动性,给出了核心价值在特定境遇中的使用说明,使某种现实冲突的解决成为可能,并成为值得相信的现实。韩国电视连续剧很擅长塑造这种调和矛盾的人物,在《爱情是什么》中是朴母韩心爱与李父李炳浩等,他们很大程度上以其复杂丰富的性格调解了现代与传统的矛盾;在《大长今》中是徐长今,她将工具伦理与价值伦理完美地统合起来。

通过“卡里斯马”型人物的塑造来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和传播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卡里斯马”人物是丰富的、复杂的,假想出的理想人格必须足够人性化才可信。这种人格的建构,必须把普通人的种种利益考量、个人性情方面的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尽量将千差万别的个人因素和具体情境体现出来,表现其选择的复杂性,这时如果在这个人物身上仍然能够实现一种价值平衡,那么观众才会相信这样一个想象中的价值世界的存在。《亮剑》中的李云龙身为八路军将领,却草莽之气未除。说话做事略带匪气,打仗从不按常理出牌。他勇猛、有血性、嫉恶如仇,他满足了人们对英雄的想象和盼望。但李云龙又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表面上粗鲁,实际上不乏理智,他是明理的、富于正义感的。他虽然没有文化,可他身上有一种质朴的、农民式的智慧。他用这种智慧在战场上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在军营中鼓舞士气、统率千军万马;有时还用这种智慧在上司面前装傻充愣。 这样一来,李云龙的形象便不再单一,而是丰满并且有层次的。

引起巨大反响的电视剧《潜伏》是一部讲述革命年代地下工作者“抛头颅洒热血”,为追求、捍卫信仰而舍生忘死的电视剧,正是凭借“去脸谱化”、去程式化,对主人公人性化的表现,才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还原人性、还原真实,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多年来苦苦追求的目标,但往往就是很难甩掉根深蒂固的“革命腔”,而《潜伏》中的地下革命者余则成却彻底“颠覆”了这一模式:在内心深处,他只是个憧憬着和平、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普通男子。惟其如此,才有了当代观众认同的基础。

第二,“卡里斯马”型人物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理想人格“不属于任何现实主义的叙事,因为他不属于任何经验的历史。相反,他是文本出于自身需要而形成的意识形态的选择。”[8]即是说,这些人物身上应该有被创作者赋予的价值和道德取向,而且必须是清晰和明确的。电视剧叙事应该利用这种“议程设置功能”强化某种理想人格,即便这些人物只是一种美好愿望,一种核心价值范式的想象,但它的广泛传播,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具有隐蔽性的宣传,正面肯定对于现代社会生活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和精神,使之合法化地作用于国民教育和文化建设,成为现代社会涵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重建统一的国民道德与稳健的国民精神。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主人公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矢志不移地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一根筋式的执着、耿直、真诚以及不焦躁的特质深深感染了观众。“不抛弃,不放弃”正是我们所处时代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精神理想、一种返璞归真。它讲的是对目标的追求和对事情的态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责任、自律、担当、坚持和竭尽全力、百折不挠的现代诠释,是一种最重要的品格和集大成的智慧。剧中许三多的形象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化身,凝结成了一种符号,这种精神不源于说教,而是人物心灵的自然流淌,与观众没有间离感。许三多带给观众的是一种久违的亲切与平和,人们从他的奋斗史中找到了另一种超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人们欣赏他、支持他,最终从心底认同他。

第9篇:关于家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评价 合适的评价 激励

儿子小学阶段的后面三年间,各科成绩优秀,但经常有老师反映他上课不积极,不发言,家长、历任老师做过很多工作,依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用他的话说:“没有把握的问题我不举手,有把握的问题有时我也不举手”,追问:“是不敢吗?是对自己没信心吗?”沉默!我把原因归于孩子稍微内向的性格,感叹:让内向的孩子积极发言真的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啊。直到四年级过半,在一次母子的倾心交谈中儿子才道出其中的原委:

二年级时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评价儿子的朗读“跟死人一般,死气沉沉,快让人睡着了!”,从此儿子绝不在公开场合主动读书、发言,即使被点名也是一张口就心慌,面如茄紫(我看到的)。

经过多年的纠结我终于找到了孩子“举手难”的原因:对于调皮、不努力的孩子,老师批评他的朗读和“死人”一般,他会一笑了之,并不在意;但对于比较敏感、内向的儿子,这句评语让他记足四年,并且成为心结,使他否定自己,认定发言是他的软肋,从而选择了退缩。其实,儿子是一个非常认真、努力的孩子,他的朗读虽然做不到声情并茂,但还算是流畅,普通话非常标准。

今年9月儿子读初中,入班前我找到班主任讲了上面的故事,恳请她多给孩子些鼓励,私下里对孩子根本性的改变是不抱希望的,认为羞涩已经成为儿子的性格的一部分。短短的两个月,儿子变化非常明显,老师反映课堂相当活跃,很爱举手表现,甚至到后来参加全校的文艺汇演,表演给全校几千师生观看,并获得了一等奖。

儿子的变化让我欣喜不已,也在反思为什么过去很多人用三年的时间没有解决的,现在短短的两个月就做到了?在反思中,我看到了不同的评价造成的“晕轮效应”对孩子的不同影响。当教师给予学生不恰当的评价后,并且这种评价学生又特别在意达到触动心灵的程度时,就会有“标签效应”,这种效应既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影响集体对他的评价。在学生以后的发展中,这些不合适的标签产生“晕轮效应”,从而进入恶性的循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概念教学应运而生,各种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地体现。众多教师在不断寻求自身教学行为转变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得到转变。 因此,在新课程、新理念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时时洋溢着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处处呈现出一幕幕精彩的教学画面,课堂教学成为了师生共赢的乐园。我们所欣赏到的名家或优秀教师能营造活泼民主的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其巧妙的教学构思与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应归功于其精彩绝伦的教学机智、教学语言,归功于其真正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合适的评价。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评价应该是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评价中心,要求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的发展和进步进行评价。合适的评价对学生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教育者要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给予被教育者最适当的评价。那么我们如何做到给予学生合适的评价?我认为教师要抓住评价的情境性、适时性、适当性三个特征,使用教学策略。

情境性。评价要看场合。在公开的、观众比较多的场合下,慎用严厉的批评和否定,多用善意的建议,尤其应关注学生的性格,学生的经历、学习基础,考虑到评价后可能生成的效果,对内向、敏感、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鼓励,非常尖锐的矛盾要后置,尽可能私下师生一对一交流。

适时性。评价要及时,教师要有教育的敏感性,避免评价的延迟与提前。在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允许冷场,允许出现和教师预设不一样的观点,不要急不可待,包办学生的思维或者生硬的做出否定的结论,允许学生阐述;在教学中,评价的延迟现象也很常见,新课标要求我们“欣赏学生”于是“很好”“你真棒”成了口头禅,一味的表扬忽视问题,不能及时指出学生的回答或活动存在的问题,忽略了最佳的教育时机,给了学生错误的或者不准确的认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