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改革;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21-001
高校教学工作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理论运用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但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分析
1.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一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等院校培养出来很多应考精英,导致很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另一方面,很多高校都提倡产学研结合,高校自身承担着教育理论教学工作,实践教育就由社会来完成,但实际上,产学研结合更多的是口号,很少高校能做到。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
一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后的教学观念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绊脚石,如果不改变这种观念,改革就很难取得有效进展。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十分陈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培养和就业的冲突。专业培养的目标就是为了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是找份工作。然而目前多数高校都只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二是上课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一般本科在最后一年都可以开始找工作,然而这个时候还有很多课程未完成,导致既没有充分时间找工作,也没有很好地完成学业。
3.教学管理体制与教学评价落后
一方面,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严重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管理体制不可行,过分强调管理过程监督职能,而忽略了管理效果和服务职能;二是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权责部分不合理;三是教学效果评价不科学,对学生的考核以考试成绩为主,对教师的考核以规范为主;四是资源配置方式不恰当,不利于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多数高校评价学生的学习基本是看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高校所采用的评价工具也是传统的考试,学生的学习评价以教师为主的,这种评价方式就没有反馈功能,无法激励学生学习,更不能提高教学效果,严重阻碍了许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1.遵循高校教学改革的原则,增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
一方面,高等教育改革要遵循改革的原则,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看成改革的关键要素,努力提高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的原则,实行任课教师审批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各科系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教学实践需要考虑到高素质人才知识的需要和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要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同时,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新型教学模式
一方面,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采用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是难以应对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的。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就要贯彻四个理念:一是素质教育理念,结合学生个体特征和课程性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评价,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二是通识教育理念,专业教育使得学科过度分化,使学生知识面变得狭窄,国内知名大学纷纷设定了自己的计划,比如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三是创新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把以课堂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要想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主动学习,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二是自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三是多样化教学,以不同的方法教给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四是以人为本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3.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一方面,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做好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核心,紧跟时展步伐,及时更新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了解并掌握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二是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形势,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向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三是加强学风建设,树立现代学习观。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现代学习观,不断更新的合理知识结构,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提高高校教学综合效果。
三、结语
总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虽然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改革的重点都是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大学生。在改革中还有很多困难,这就需要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寻找出更多更好的改革措施,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做努力。
参考文献: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与相关理论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分为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类,教育技术就是应用高科技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教育技术依靠开发、利用所有学习资源来达到教育目的。现代教育技术目的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特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系统科学是指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三论,它们从总体上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的特性和规律。系统论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结构层次性、相关性、动态平衡性和综合与分析统一的特点,对教学技能的训练和应用有着方法性的指导作用;信息是指人们在适应外部环境时与外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容的总称。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信息论的催化剂;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
教学理论是研究如何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中要素,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产生的心理学基础是认识主义心理学内部的反思,提出了“意义建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利用感觉吸收并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学习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是学习者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视听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作用概括为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层,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易于理解的经验,使各种视听教育媒体在学习中起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与作用
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目前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是形势需要,通过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的推动培养出更多高、精、尖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要想不断地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学习的情况为评价标准的方式是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学习者可以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手段随时随地地学习知识,与同行业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近年来光缆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整个地球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全球化的大学,探索现代高等教育的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先进的教学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信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感官的刺激,加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应用的方法及对策
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并与软件开发技术相结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包含大量多媒体信息、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点是使教学内容与形式变的多样化,信息量大、速度快、课堂效率提高,有利于实现个别化教育,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
网上多媒体教材。它具有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学习自主化、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等特点,网络教育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应用重要的方面。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现代化表现,远程教育是一种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进行教育的形式。计算机辅助测试,它有许多优点: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保存系统,为计算机系统能支持在线测试,通过计算机辅助测试可以更快速地给出标准答案,日常的计算机测试练习可以有效地避免考试的紧张感。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信息就是当今世界最宝贵的财富,主要包括文字、声像、电子信息、数据库等,高校需要利用这些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互动的空间,加速学生知识化的进程。
当然,这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在应用观念上存在差距,资金不足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评价,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观念、能力方面存在差距,详细的说,就是缺乏计算机应用能力、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应用能力、缺乏课件开发的能力造成低水平上的大量重复。
特别是对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认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内容趣味性设计及大学品牌文化的建立和传播等方面做了一些总结。
一、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是其中一个新的模式。既然说它是一个新的模式,必然会有一个旧模式相对应,也就是最近这10年左右我们教育界经常提及的“Teacher Centered”教学模式和“Students Centered”教学模式。
1.“Teacher Centered”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以老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是中国教育的特有模式,是世界各国都曾采用,且有的还在一直沿用。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高效组织理论体系和知识传递直接,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但对知识内容的实践性掌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批判这种模式的落后性,因为在当时的教学历史背景下,这已经是最先进的教育模式,其中以圣玛利大学Esther Enns教授为代表的德裔教师的教育背景最为突出。以现在发展的理论来看待“Teacher Centered”教学模式,它最大的局限性是以教师自身的知识和综合能力为参考,习惯性地默认学生也具备了同等的能力,没有客观的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的欠缺。
2.“Students Centered”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先进性
自上世纪80年代,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开始思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这种思考是多方位的,其中“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教学领域热炒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术语,也被翻译成“颠倒课堂”,简称FCM。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讲、学生听)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中加两国之间高等教育教学和体制的不同,对比中国与加拿大的学生,大部分中国学生较为内敛,更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善于课堂争论和自主探索。对于FCM模式的教学活动,有的学生认为FCM中的教师是失职的,没有尽到教师“教”的职责。经过在加拿大的培训,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所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自我评辩能力等方面。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学法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教学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因目标性不同,教学法也会有所不同且呈多样化。这次加拿大培训着重体验到了“民主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实践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民主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客观分析能力。在大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民主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师应给学生演示和讲解如何民主地参与讨论,正确而客观描述引入讨论主题, 有效地促进民主发言和讨论, 并通过互相提问、互相回应等手段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原则与方法。
过去,我们在课堂中只是让大家各抒己见,并没有真正有效地讨论和辩论,从而使我们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大打折扣,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再次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这个教学方法中,教师异常重要。老师要学会客观民主的参与,注意多元文化的讨论和跨越性别差异的讨论,使得学生发言机会均等。
“案例实践教学”是这次培训收获的第二个教学方法。是以课堂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课堂案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阿卡迪亚大学的David F. Duke教授,通过把Communication Design课程题目与社区中的河流污染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调研,实践和协调,解决了当地政府多年来头痛的社区问题,更大大降低了原本需要募集几十万加币的资金难题。另一个项目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开辟了学校一直荒废多年的一片滩涂。以学生Maya为代表,通过结合农学专业、环境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二次开发利用。以承包的形式出租给各师生,让他们走出象牙塔,亲近大自然。这两个案例充分说明了课堂实践性的必要性和意义。
三、课堂教学内容趣味性的设计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课堂教学是否成功高效,我认为不仅在于教师对重难点分析的是不是透彻到位、教学方法是不是多种多样,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我们对课堂内容趣味性的把控。
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狠下功夫,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点和参与方式上下功夫。教学前,教师应该充分反思和设计,站在课改的前沿,以基本知识点为基础,和学生兴趣规律相结合,筹划出充满自己风格,并且能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鲜活的、充满趣味的课堂内容。
圣玛利大学的Patricia Bradshaw教授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一个topic贴到墙上,然后学生可以自由的参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每15分钟快速转换到另外一个话题小组。每个话题的提出者是本小组的Master,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master 得到了正面的组织锻炼。
四、大学品牌文化的建立和传播
大学品牌文化是目前欧美高校传播自己学校理念竞相努力的方向。以圣玛利大学,阿卡迪亚大学为例,它们都在校园建立了自己本校的品牌文化中心,所售卖的纪念品形式多元多样。其主要经营的产品包括学习用品、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各类纪念品等。虽然价格较同类产品略高,但因产品设计独特,质量要求高,方便高校学生购换,在欧美高校很受欢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这两所高校的品牌文化纪念中心是与本校相关学院师生合力完成和设计的,这不仅塑造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品牌,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国内的高校虽然已经开始起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是我对在加拿大两周培训内容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很多地方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希望与大家共勉,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判和指正。
[关键词]多学科研究 方法论 内涵 特征 价值 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01—07
1988年,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所著“Perspectives on higher education—eight disciplinary and comparative views”一书的中文版《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出版,其中伯顿·克拉克指出:“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揭示一切。宽阔的论述必须是多学科的……如果我们手边没有进行这种研究的各种不同的分析观点,没有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组织理论等所提供的观察的方法,我们将不得不发明它们”。
2001年,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者潘懋元先生主编了《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指出:“高等教育学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和《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积极发展。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关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探讨日渐深入,人们普遍认为多学科研究开辟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新境界,是高等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取向。
一、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性质、内涵及特征
(一)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性质归属
关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性质,至今尚无定论,目前有研究视角说、研究方式说、具体的研究方法说等。但是笔者认为,多学科研究在性质上应归属于方法论,原因在于:
1 从概念分析来看
关于方法体系的理解,目前一般基于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方法论层面。米尔斯认为: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研究,它提供关于人们在从事研究时会做些什么的理论。方法论的性质是一般性的,通常不给研究人员提供具体步骤。方法论应该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关于方法之所以成立的理论依据探讨,是为各种方法的具体运用以及对分析问题的方式、切入点和研究路径的总体说明和宏观指导。二是研究方式或研究路径层面。目前,人们比较公认的有两种路径,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三是具体方法层面,即在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途径,如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比较研究与历史研究、文献研究与实地研究。四是关于研究的规范与伦理,指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操作规范、规程。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是将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等用作“武器”来分析、解读高等教育自身的现象和问题,是对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以及以不同学科研究范式表述及分析高等教育问题的方式、切入点和研究路径等进行的一般性的说明,即主要阐释的是研究方法中的理论基础问题,并不是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由此可见,就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概念分析而言,它不可能归属于方法体系中的后面三个层次,其本质特性与关于方法论的概念分析是相契合的,因此,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在性质上应属于一种方法论。
2 从多学科研究的缘起动机来看
从多学科研究在高等教育中被首次提出和运用开始,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就是以方法论来看待它的。在《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一书的中文版序中,伯顿·克拉克指出:“各门社会科学及其主要的专业所开展的广泛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工具,不管这个学科是历史学、经济学或政治学,还是其它社会科学,都给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方法”,译者前言中王承绪也明确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有关比较高等教育方法论的专著,为比较高等教育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潘懋元先生对《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的评价也是:“这是一本高等教育方法论的专著,为多学科观点研究高等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可以说,将多学科研究作为方法论符合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初创的动机。
(二)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内涵解读
关于多学科研究的内涵,潘懋元教授指出:“以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和内部关系规律为主线,尽可能以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和发展规律为研究重点。从各自学科的观点、方法考察高等教育,而不是以某门学科的理论代替高等教育理论”。可见,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是指在把握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把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式用作方法和工具来探讨高等教育的现象和问题,包括对高等教育中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学科范式进行研究,对同一问题运用不同的学科范式加以研究,以及基于各个学科范式分别研究之后的整合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高等教育;日语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日本企业大量进入中国投资,对具有熟练日语应用能力和优秀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激增。除了对具有较高水平的日语专业型人才需求外,掌握日语的具有某种专业技术能力的双语或多语言人才,显得更加紧俏。应用型高等教育背景下的本科教学,其教育内容的核心是应用。公共日语课堂应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掌握扎实技术知识的同时,具有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有较强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能胜任外贸、翻译等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公共日语课程面向零日语基础的学生开放,以实际运用为目的,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讲解日语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常用日语短语,提高交流技能。课程中穿插管理、计算机、机械、建筑、交通等专业职场常用词汇,为学生职场交流、以及查找外文专业资料,信息检索等提供语言工具。课程从学生实际实习、就业岗位出发,结合职场情境,通过仿真化的学习情景来完成课程任务,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初级课程收集300个实用句型,通俗易懂,易于掌握。学生今后在职场中发挥出自己的外语特长,突出自身专长。为将来的留学、考研深造等机会,打下语言基础。课程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自身特点、授课时间等因素,自编讲义,课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使授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通过看动漫学日本语、日文影视赏析、跟我唱日本语歌曲、日本语茶话会等教学方法,了解日本文化、增加师生互动,建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
课程教学中通过组织日语社团、日文歌曲PK、影视小品比赛、日语茶话会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第三学期”的实训阶段,统一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传统期末考试在总评分中所占比例,提高出勤、课堂表现、平时测试等的比重,同时采用笔试、口试、项目作业、视频作业、调研报告等多形式考核形式,使考试能够切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由于公共日语课程学生人数较多,专业种类多,要注重阶段性原则,纵向分层次教学,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课程横向按专业分班,因材施教,因专业需要教授实用技能,辅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掌握专业相关的日语词汇,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课上采用抽签式提问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名字都写在号签上,抽签提问。杜绝会的学生只答会的,不会的学生干脆就不思考了,从而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公共日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即语言的实用性。采用“交际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交流,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对话中的人物角色,结合个人构思表达与课文同一主题的内容。也可以除了教材所提供的场景以外,让学生自己设计场景,如选用自己熟悉的围绕校园生活、商场购物、在医院看病、去某地旅游等进行灵活机动的练习。成果以视频的形式保存,作为项目作业或阶段性考核。
在课堂内外,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任务按小组单位进行划分。在了解学生专业等个性的前提,建立互助合作小组。做到教师任务前置,确定目标,使学生根据指导材料,学习教学内容,在组内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及时做好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绩检测部分不容忽视,要注重其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对所犯错误实行“连坐制度”,通过连带责任,使学生充满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一个也不落后。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观看直观视频材料,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日本人的语言习惯,了解日本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并有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从而为学生提供多种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其能力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不知不觉有所长进。应该把听、说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克服羞怯心理,产生想开口表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华敏.语言交际能力在公外教学中的地位[R].北京:首届全国大学日语骨干教师研修班会议报告,2006:33-34.
[2]冯峰.高校日语教学与日语学习软件的利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4):57-60.
[3]王宗炎.语言问题求教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1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体现教育公平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明显不均衡,受资金投入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优质教育资源多集中在国家级、省级重点高校。这些学校既拥有大量、优质的数字化图书资料、精品课程、实验设备等硬件环境,又拥有大量高水平教师的授课能力、科研能力等一些软件环境。而普通本科院校及职业技术院校在各方面水平有限,学生很难享有以上优质资源。比如一些高端的实验设备,一台动辄几千万,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根本接触不到。针对以上问题,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1.2增强交流,提高全民素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黑板+粉笔”的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交流仅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交流模式局限性很大,一般只针对课本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封闭状态,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而且,由于一些学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有限,对于一些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高深理论等了解不够。学生始终跟随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很难接触到外面的各种思想、方法,也很难了解到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缺乏与外界的交流。针对这种情况,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为我们搭建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
1.3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
大学阶段只围绕所学专业进行学习,这显然是不够的。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术,应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学习者可能对专业以外的某一领域感兴趣,或者工作生活中有需要,应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最后,知识、技术在不断更新,比如说有些机器设备、软件技术已经被淘汰,需要我们对更新、升级后的知识进行新的学习,这时应该满足终身化的学习需求。对于以上问题,只有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2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国家开放
大学的创立2012年6月21日,国家开放大学(TheOpenUniversityofChina)的创立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由“传统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进行尝试性的转变。国家开放大学在原来的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完成,直属于教育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坚持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并举。学校以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团队、网络学习测评、网络支持服务、网络教学管理为建设重点,实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课程为单位建设学习资源,充分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推进“学分银行”建设,通过建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学分的累积、转换制度,探索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由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和行业、企业学院共同组成,通过遍布全国的学习中心提供面授辅导,也可以通过高清、快速的双向视频系统促进师生实时交流,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学校依托IT企业和网络运营机构,建造远程教育云平台,借助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络、教育科研网、卫星网、移动通信网等,实现总部与分部之间安全、高速的互联。依托高水平的终端生产企业,研发移动互联学习终端,使得社会成员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通过“造云、借路、建端”,搭建强大的远程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在线学习支持与服务。国家开放大学的创立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社会成员可以网上注册、学习、交流、考试,利用数字化环境实现了“校园教育”向“社会教育”的延伸。学校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各类人群特别是基层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
3结束语
关键词:高等美术;教育方法;多样性;研究策略
美术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创新高等美术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气息,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热爱美术学习。
一、汲取传统美术教育方法的精髓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传统美术教育方法。它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并且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学方法,虽然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我们应该汲取传统美术教育方法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和学习传统美术教育中先进的、积极的元素,与现代高等美术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美术专业问题的深入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艺术能力等,使学生真正热爱学习美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例如:在学习“素描基础”课程时,学生应该明确素描就是单色画,素描的使用工具主要有铅笔、炭笔等。教师在学生工具准备齐全之后展开教学,分别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握笔。这是传统美术教育方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高等美术教育应该融入这些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素描中比例和结构、透视和色彩的联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汲取传统美术教育方法和理论,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提高高等美术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的实际绘画能力和审美素质。
二、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教育方法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已经成为高等美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将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以PPT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对美术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会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从而提高高等美术教育课堂质量和水平。例如:在对“中国传统艺术”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手段,将中国著名的传统绘画作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绘画作品的真正价值。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绘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发生的经过、最后的结果等问题一一进行阐述,从而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所蕴含的意义。基于此,学生不仅能够反复观看和学习绘画的具体操作和背景故事,同时还能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中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了解美术的内涵和本质。
三、提高高等美术教学者的水平
高等美术教育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要想促使高等美术教育方法多样化,就必须从教师入手。美术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美术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提高高等美术教学的课堂质量和水平[2]。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组织对高等美术教学者进行再培训,或者在学校资金容许的情况下,聘请国内外的高水平美学大师进行教授,提高高等美术教学者的专业化水平和素养,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艰巨任务,积极地投身于高等美术教学活动,履行教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责任。
四、开展高等美术多样性教学活动
高等美术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是不同的,它是一项理论技术和实践技术相结合的学科。美术学科本身的多样性,促使高等学校积极开展高等美术多样性教学活动。例如:学生进行野外写生,用摄像机拍摄照片进行绘画,临摹大师的作品,举办专题美术活动等。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高等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又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博物馆,详细讲解每一个美术展品,尤其是涉及到现代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这种艺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活跃自身思维,提高创新意识,从而提高高等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丰富高等美术教育方法的多样性[3]。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美术教育不仅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关乎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高等院校只有通过汲取传统美术教育方法的精髓,开展高等美术多样性教学活动,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教育方法,提高高等美术教学者的水平等方法,才能实现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目标。总之,实现高等美术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育者、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田哲.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瓶颈及其对策探讨[J].青春岁月,2015(10):52.
[2]王素云.高校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5(20):123.
(一)奇异美
所谓奇异美就是指该物质有着与其他任何物质都不相同的美。实际上,数学就是这样一门课程,它的变化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奇异所带来的震撼。高等数学教师必须主动引导并帮助学生去发现高等数学中的奇异美,在打牢高等数学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发掘奇异美的能力以及运用到高等数学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称美
对称美在当前普通高等院校高等数学教材中极为常见。图1所示就是一种常见的对称曲面:图1上图所示是圆锥曲面,其对应的方程式取决于其在三维坐标系中顶点及对称轴的选择,对于顶点在坐标原点且对称轴为Z轴的图像,其方程式为:单从图像来看,其本身就给人以美感,这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这么美的图像还能用一个具体的方程式表示出来,而且方程式也这么对称、工整,这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更多地去发现数学中的美,由此更好地掌握高等数学。
(三)简洁美
“简约不简单”是对高等数学简洁美的完美诠释。高等数学符号的使用、高等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高等数学公式的出现等等,无不体现着简洁美。如下面的积分公式:其中,F(x)是f(x)的原函数,C为常数,∫为积分号。其含义是对f(x)的自变量微元化,然后与其对应的因变量f(x)做乘积求和。此公式在工程应用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一类很复杂的问题的高度抽象。高等数学发展到今天,其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不管多么复杂的应用问题、多么复杂的表示式、多么怪异的形状,都可以通过高等数学公式或者函数来加以表达。(四)统一美基于高等院校招收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基础的教育,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结合以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加上自身的理解,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这就涉及到对知识的整理与总结。学生只有能从整体上对高等数学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概括,才能够去深入感知高等数学所体现出来的统一美。
二、普通高等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的思路
(一)挖掘美育因子,制订教学方案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因子表现为一些具有抽象意义的数学符号,通过严谨的运算方法和变换展现给每一个受教育者。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分析不同性格的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美育因子的感知能力,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帮助不同性格的学生去感悟高等数学,去深入了解这门课程。
(二)优化教学结构,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大学课堂是高等教育实施的重要场所,现阶段很多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针对高等数学美育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将现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美育教学理论相结合,给学生创造更为全面、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换言之,就是将教学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高等数学教材也是该课程实际教学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应尽可能地将美育因子与相关理论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高等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离不开微积分、线性代数、解析几何等数学工具。高能物理、精炼技术、生物制药、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改造等等离不开大量数据的处理和运算。这些处理和运算都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而统计学的基础则是微积分与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的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手段,教学形式相较其他学科比较传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将兴趣融入其中。尤其是在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高等数学教材题库可以做到年年更新,但教纲与教学内容的变化却乏善可陈,这也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发挥空间,只能在理论教学的侧重点上有所偏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形学,尤其是3D图形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计算机处理3D影像的过程,是用二维的图像模拟三维的画面,这里离不开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知识,甚至包括了拓扑理论等相关知识。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眼观六路”,及时进行知识更新,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本门课程的实用性。
1教学内容创新
1.1以综合学科为导向的内容创新
看似深奥的专业问题往往都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原理解答。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把专业课内容融入数学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找得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科专业,掌握一定程度的高等数学知识,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而且可以就某个细节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另一方面,数学是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桥梁。新时代的人才需要具备综合性素质,既有职业专攻,也有跨界思维。在教学内容的梳理上,教材的编写者们需要结合多个学科,“一式多讲”———把数学公式带入各个学科专业的案例场景中,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各个领域的使用场景。过去我们常见的做法是大量讲解原理和公式推导,而实际应用的部分则交给习题。实际上,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未来发展的指向性比本科院校学生更加明确,学习考查的方向应该更偏重应用场景。
1.2以计算机应用为导向的内容创新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计算性能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侧面加速了各个学科前沿的发展。大量需要进行复杂计算得出结论的部分和大量数据处理的部分现在有专门的程序帮助人们完成。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为例,从教授内容来说,我们的学生本应具备解决一定实际统计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教学、考查的侧重点仍然偏重原理的记忆和推导计算。计算机应用,可以将学生已习得、掌握的原理和公式进行工具化处理,更多地关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有了程序辅助,原本消耗在计算上的时间减少,我们可以在考查内容里加入更多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学生想要得到正确结论,必然需要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更加真实,贴合实际。
1.3数学建模的相关内容引入
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应该提升数学建模这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让学生通过数学模型的学习,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比如,在“微积分”概念的学习中,就可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通过模型更加透彻的了解微积分的概念。微积分知识的应用中,也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建模能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巩固理论知识的过程,复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数学建模大赛,是针对高等院校学生开展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数学实践中的操作能力。
2方法创新
2.1由结果到过程———目的指向型教学
高等数学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没有不同,教学的主体只能有一个,就是讲师,这是经过历史实践认证的最科学的授业方式。近年在谈到教学改革时经常有学者和教师提到所谓双主体模式,强调学生参与授课过程,增强互动性。“互动性”是一个模糊的教学概念,依赖教师对互动的理解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表面上合乎逻辑,实则难以操作。高等数学对学生而言是枯燥的,尤其是在职业院校里,学生更会将其理解为“影响毕业但无用的课程”。前面提到了在内容设置上如何让这门课“有用”,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内容调整后,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授课模式,对新的内容予以支撑。高等数学的知识点和难度是逐渐累加的,前面环节的缺失,会导致后面的学习无法进行。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不强,或是觉得有些内容简单,没有跟进学习进度,导致了中间断档,后期无法深入。反之,教师可以在授课内容进行之前,列出阶段性问题,作为标定阶段性学习任务的考查点及课后作业,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了学习的目的性,也使学生在能够回答相关问题后,获得成就感。针对非考点的引申性知识点,甚至可以由学生通过反复查阅教材,教师进行必要的辅助指导的形式进行教授。这样一来,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习惯可以得到培养,教学的目的业已达成。
2.2分组作业———案例式教学
前文提到,综合性学科内容引入高等数学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使课程本身富于实用性。在教授特定专业的学生时,其他综合性学科都可以做为相关知识点的补充性材料和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以小组作业的形式进行延展,案例背景分析、问题抽象化、解题、汇报。给不同的小组不同的案例作为单独的任务,最终通过汇报的形式交流分享心得,或者通过竞赛的形式,相互比较成果,都可以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感。高等数学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辅助教学工具不仅匮乏,也没有较强的实用性,从根本上说,还是需要从方式上想办法,如何让学生会用、爱学,是教学本身能够收获的最大价值。这还需要教师从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特性上寻找突破口,对学生的表现欲、好奇心进行因势利导,激发学习热情。
2.3差异化考查“差异化考查”与“分层次教学”
在本质上异曲同工,都是为了将学生根据个人素质进行分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性和同一群体的共性因材施教,区别考核。但不同点在于,“分层次教学”是根据所谓学生的“学力”进行划分———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很容易得到“有的学生聪明,有的学生笨”或是“有的学得快,有的脑子不转弯”的畸形结论。之所以说是“畸形”结论,是因为这种考验“填鸭式教学”下记忆能力的比赛是简单粗暴的,没有将学生的个性考虑在其中,也没有意识到人做为个体,是有着极强的差异性的。差异化考查,结合上文的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有序地调整考核的比重。如,在目的指向型教学模块中,有主动学习表现的一类学生,他的成绩会偏重于阶段性问题的作业解答;在案例式教学模块中,小组中积极解决相关问题学生,成绩会有一部分来自小组比赛的表现。常规的授课教学模式仍然会是大部分教学时间里的主要手段,因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必不可少,并且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单纯“听”课的环节有着良好的表现和领悟力,那么这部分学生,仍然可以用作业和考试作为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目的指向型教学、案例式教学可以作为常规教学方法的补充模块,根据实践的效果随时调整比重,最终反映在差异化考查的结果中。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讲课风格、与学生的互动能力进行有机安排。内容的创新是核心和根本,它可以使高等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具备时代性和时效性,可以使数学教科书成为指导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工具书。只有结合了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枫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任晓燕.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展望初探[J].亚太教育,2015(25):108.
[2]张志信.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