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第1篇: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幼师 数学教学 学生 数学素养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幼师学生在未来都要承担起幼儿教育的重要使命,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对幼儿数学教育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幼师教育过程中,数学教育一直都是教育中的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但据实验研究表明,在幼师数学教育中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新形势下,要积极进行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幼师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改革策略,通过有效方式提高幼师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对于幼师数学教育的发展,对幼师学生的有效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

1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现状的实验研究

1.1幼师学生缺乏正确数学学习的价值观

据试验研究得出,在幼儿师范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都不是很高,尤其是数学素养不高。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在进入幼师学校之后,并没有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观,在实验调查中有80%的学生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及格的需要。大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这直接影响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作为学校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对未来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很重要的。

1.2幼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强

在实验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用的幼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的简单识记上,学生不会进行更为深入的数学理解和数学分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应用数学原理和概念做认真分析,不会通过自己的思考解答问题,学生没有形成数学思维的模式,数学思维能力不强,这是幼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做具体的几何题证明时,学生没有形成相关的思维模式,遇到题目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也找不出与题目相关的隐晦条件,学生无从下手,这都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强的直接体现,因此,在幼师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提升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

数学素养包括的内容很丰富,教师要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素养包括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方式积累等多方面的内容,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各方面的发展,并能够通过有效措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2.1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据试验研究表明,在幼师学生中,约有30%的学生的数学基础还可以,约有40%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或者是不足,约有30%的学生不了解最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能力很差。从这个实验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师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不高,另外,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没有应用的兴趣。因此,如果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就要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入手。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客观数学基础,要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所提高,都能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要由易到难,使知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有所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等比数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故事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课题,以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数学竞赛、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有声、有色有动画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主开展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2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在幼师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通过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重视引导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幼师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差,教师要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对于学生未来工作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抽象的,需要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打扑克游戏、脑筋急转弯的题目等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题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公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有关的公式概念,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推理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幼师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要研究学生数学素养现状,找出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对于幼师数学教学的发展,对学生未来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荣,罗铁山.略论数学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9).

第2篇: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教学的单一模式,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运用,数学智力游戏区也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

要组成部分,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在新课程理念下,幼儿学习数学不应该单纯只是数数、认图形、算总数、解答应用问题这些内容,更重要

的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观察、分析、辨别、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智力;游戏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不在局限于集体教学的单一模

式,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运用, 数学智力游戏区也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可以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观察、分析、辨别、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

 

一、区域活动介绍

1. 区域活动就是幼儿园为丰富幼儿一日生活而创设的课堂以外活动、游戏的区域。 如娃娃家、医院、超市、理发店等。

2.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 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教具为

途径的自主学习活动。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如科学桌、自然角,种植园等。

3.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

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性、愉悦

性。区域活动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特点,是培植幼儿创造力的土壤,如建筑区、音乐区、美工区等。

4. 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 它通过游戏满足幼儿交往的

需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勇于尝试和探索,培养幼儿积极的活动态度,促进幼儿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 如表演区、银行等。

 

二、数学智力游戏区的教育意义

通过数学智力游戏来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 了解智力的含义也尤为重要,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等多种能力。幼儿园数学智力游戏区的主导游戏是数学游戏,为幼儿提供数学方面智力游戏的相关玩教具材料,(部分活动也涉及语言与艺术领域),借助多种玩教具引发幼儿进行数学和智力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感知探索,形成各种认知经验,发展思维模式和智力品质,并通过这个区域的玩教具材料的运用能够很好的实现抽象数学的生活化、形象化、游戏化。

 

三、数学智力游戏区的目标与材料介绍

依据 3~6? 岁幼儿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依据幼儿园数学领域的目标;

(1)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等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数学智力游戏区的教育目标简介

数学智力游戏区的教育目标根据小中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以及认知能力从身体发展、认知方面、情感方面、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智力游戏区教育目标。

 

五、数学智力游戏区的活动指导

(一)数学智力游戏区的活动实施流程

1.数学智力游戏区活动准备阶段:

a.时间和空间准备:区域活动的时间、 空间保证是实施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必要条

件。 时间准备:每天保证固定 1~2a 小时。 空间准备:自由宽敞、具有创造性的空间,相对安静、容易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b.材料准备:

依据幼儿近期发展目标和幼儿游戏水平游戏不投放。

c.活动规则的建立:

一般性规则,即活动常规。 为了保证游戏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行为上的要求限制(如选区、进区、操作等规则);游戏本身的规则,指游戏本身的玩法或材料操作的方法、程序等。

2.数学智力游戏区活动实施阶段:

a.发起游戏,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教师通过展示漂亮的材料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利用竞赛的

形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呈现问题情境开始游戏活动。

b.驾驭过程,有效的观察。

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随时观察幼儿的语言、行为和表现以及观察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和执行作好观察记录,必要时教师要介入游戏帮助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同时对结果也要重视。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佳途径、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并能够进行正确评价,是制定下次游戏计划的依据。

 

c.重视结束,收拾整理与交流评议。

收拾整理是指区域活动结束之后,幼儿对操作过的材料及使用过的环境进行分、捡、摆放、打扫等活动。对幼儿来说,分类与对应游戏的延续,对习惯的养成有着促进作用;对教师来说,便于管理与收纳。 活动后的交流评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活动的提出新要求。区域

活动作为一种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运用, 数学智力游戏区也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六、总结

通过数学智力游戏来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 了解智力的含义也尤为重要,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等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志敏.幼师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有效教法探究与实践[J].速读(下旬),2014.

第3篇: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个性化教学方法;幼儿能力提升

一、幼儿个性化教学方式

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是紧紧贴近幼儿自身成长特点的,幼儿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特点,对于生活和学习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于世界充满了想象,其自身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针对幼儿好动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作为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其想象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能力,在生活教学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全面落实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精髓,在动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自身的创造能力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创造出有着自身想象特点的物品,在课间游戏和课堂互动的环节当中要让幼儿懂得坚持,懂得忍耐,学会耐心来做好一件事,促进幼儿开发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根据教育场景化理论,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不仅要促进学生内在的潜能释放,同样还要着重教育方法与教育场景的相互协调,幼儿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灵魂纯洁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学场景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幼儿好奇心理的引导和幼儿心智的开发,最重要的就是凝造出最为完美的教学氛围,提倡未知场景的塑造,激发幼儿对于课堂知识兴趣,打造完美的教学感性体验。针对课本上概念的提出老师引导幼儿进行独立的思考,形成幼儿脑海中最直观的知识概念的主观反映,根据老师直接性的知识引导使幼儿达到正确的知识认知。同时在课堂知识的教育过程中集中化的逻辑思维形成还是有赖于老师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依据知识学习中每个点滴问题的积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逻辑思维概念进而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幼儿想象能力丰富好自己动手绘画或者自己动手制作,对于未知的问题总是喜欢问出道理,针对幼儿此种学习特点幼儿老师要针对幼儿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特点加以正确引导,使得学生树立最好的感官体验,丰富其知识视野。

二、幼儿个性化群体游戏的开展

对于课外活动幼儿教师不该过多的干预,要促进学生自我活动,自己开展游戏,有效的组织幼儿进行群体活动,增强幼儿的团体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具有好奇心较强的特点,会频繁问出各种奇思妙想、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候在得到大人回答的情况下,便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这些疑问,想要自主去探索问题,这样的结果往往会使幼儿犯错、做错事。此时,教师不应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因为幼儿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积极思考、积极想象、积极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巧妙的引开学生注意力,通过别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从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思想。例如,在幼儿的晨间活动课中,教师可提前让幼儿带来自己家中的一种食物,以此来教幼儿学会分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在课堂上,教师让幼儿们将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展示出来,有的幼儿会带来水果;有的幼儿会带来胡萝卜;有的幼儿会带来面粉等。幼儿们纷纷呈现出各种食物后,有的幼儿会来兴致了,会趁教师不注意时搞各种小动作,如有的幼儿会模仿家里大人糊面的动作,在面粉里加上水,然后糊成一团。此时,教师不应予以批评,而是通过教幼儿辨认食物来引开幼儿注意力。之后教师再将幼儿玩剩的食物制作成各种可口、美味的食物,在派发食物时教师再耐心与幼儿讲明食物的作用,使幼儿认识食物的重要性。正确的引导能够促使幼儿树立正确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认识有效的增强幼儿的事物认知能力。

三、个性化幼儿主题活动的确立

人类的幼儿时期是幼儿成长的关键点,明确一些主题性的幼儿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开发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如;教师作为游戏的主导来引导孩子搭积木,垒积木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积木造型,老师还可以充当裁判,让孩子们进行绘画比拼,充分发挥孩子们天真的想象力,在画写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正确激发孩子的创造天性,促进孩子心理积极健康的发展。在手工活动课中,可以通过各种手工制作,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使用废旧报纸、杂志、纸张等制作各种有趣的手工艺品。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已制作好的手工艺品模型,如小鸡,让幼儿模仿制作,但注意不应强制要求幼儿要百分之百模仿的像,而是应任由幼儿自由发挥、自由开放思维去思考、自由用自己的想法去创造,使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开发。之后幼儿会制作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小鸡”,但无论做得如何,都是幼儿通过自己想象、自己思考,用自己双手创作出来的成果,是幼儿想法的表达。教师针对幼儿创造的物品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幼儿所作出的努力予以充分的夸赞,提升幼儿的价值认识,促进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幼儿有着自己独特的天性对于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针对幼儿认识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幼儿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人生的思考,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认识。

作者:杨佩娟 单位: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海韵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戴春红.用老师的爱心来培育孩子的爱心[J].新课程学习(下),2012,(06).

第4篇: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一、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1.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性、可能性幼儿自身是具潜在创造力的,三至六岁的幼儿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使用一种新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另外,据心理学研究测试,四至四岁半是发散能力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这个时期对发展幼儿能力和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2.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不是别的,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之所以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由此可见,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3.幼儿语言教育现状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好的经验,其中也不乏创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实际上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实施过程

营造幼儿浯言活动中的宽松氛围,创设一个幼儿敢说的心理环境。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在讲述时小班幼儿往往有些词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会用方言来表达。尽管这样,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极力地鼓励与表扬幼儿,因为他们能使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以前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有个别孩子把问题答的与教师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了,迅速进展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在幼儿之间形成一个思维定势。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3.减轻孩子语言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不一的孩子。例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4.掌握提问技巧,开阔幼儿思路在集体语言活动中,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通过提问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始终坚持问题要提得“活”,要尽量开阔幼儿思路,具体体现在:(1)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2)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的问题;(3)变封闭式提问为开放式提问;(4)由教师提问到幼儿提问;(5)多让幼儿仿编或创编,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等。

三、讨论与建议

1.上述的语言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防止幼儿的思维在模糊状态中就发散开去,以致思路不清。扩散思维是多向的,但必须符合逻辑,必须立足于一个发散点,而不是随便胡思乱想。

2.通过语言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一定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脚下出发,有所进步。

第5篇: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做中学 实验交流 表达能力

一、“做中学”活动中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做中学”科学教育提出:“促进和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目的之一。”法国专家也提出:知识是在孩子的实验之后,在讨论中形成的。让幼儿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发现和记录,倾听、分享同伴的发现是“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关键。

“做中学”活动中幼儿交流表达的要求与一般的语言培养的要求不同。在“做中学”活动中,需要孩子能将实验的猜想、验证及结果用准确、逻辑性强、简练的语言表述。大班年龄段的孩子随着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逐渐丰富,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但由于“做中学”科学教育中的交流表达强调的是逻辑性和准确性,而此年龄段的孩子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中,因此在交流表达中经常会出现他们想说不会说、要说说不清、说起话来断断续续、半句话多、停顿多的现象,不能准确、流畅、清晰地表达自己在实验中的过程及想法,更困难的是不易说清事物间的关系,只能说一些片段,对实验的因果关系也不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

为此,本研究将通过“做中学”活动中的实验交流环节有效地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促使幼儿能够用完整、清晰、准确、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实验的过程及结果,也为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同行提供借鉴。

二、“做中学”活动中实验交流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实施

(一)建宽松的交流环境,引幼儿“有话想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做中学”活动中,同样也需要老师给幼儿创设语言交流的机会,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创设环境,尊重孩子,充分调动孩子在“做中学”活动中交流表达的积极性。

1 做幼儿忠实的听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幼儿的观点和兴趣往往与老师不一样,接纳和支持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有更多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幼儿感到,老师关注的不是活动的成败,而是活动的观点、活动的过程和结构的价值。这样,幼儿就乐于将自己的观点和发现用语言大胆地表达,与老师、同伴交流,而不至于担心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而不敢大胆表达和交流。

案例1,善于倾听

教师乐意倾听表达了教师对待幼儿的基本态度,这种态度向幼儿传达了教师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尊重、信任、理解和欣赏。教师对幼儿更多的支持、肯定、接纳、鼓励、关注和信任会使幼儿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教师的耐心倾听为幼儿营造了敢于表达和语言交流的环境。

如“种子的秘密”活动中,在操作环节我让幼儿探索从各种植物中取种子,然后进行分享交流:“你们从哪里取出的?”“这些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好多幼儿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如果老师只为完成活动过过场,请个别幼儿回答,那么势必会打击其他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孩子乐意表达的情况,我又请了好几位孩子,满足了他们想要表达的愿望。孩子们从老师耐心倾听的态度中,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态度,从而更加自信、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 创设交流舞台,提供表达机会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幼儿乐意去交流、倾听,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渐渐成长起来的,而幼儿的语言运用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

在“做中学”活动的整个探索、发现过程中,基于孩子对新知识的好奇和对科学现象的正确认识,应在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交流、争辩的欲望。因此,在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及时以小组交流等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幼儿为了更好地表达,并让人理解而主动选择、组织和使用语言,这是一个主动的语言学习和建构的机会。如在“做中学”的实验过程中,让幼儿边实验边交流实验中自己的发现及可能造成失败的原因,最后组织幼儿根据各种不同的发现和结果进行集体讨论。这样为幼儿创造讨论的机会越多,幼儿的语言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案例2,奇妙的万花筒

在“奇妙的万花筒”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对万花筒的构造都非常感兴趣,通过小组安装,了解万花筒千变万化的奥秘,更激起了孩子探索的欲望。虽然在实验中一次次遭受失败,但他们不断运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交流可能失败的原因。第1次安装后,我及时组织各组进行交流,由于每个幼儿都参与了实验,了解掌握了实验过程,而且在实验过程中组内已有交流,因此每个幼儿都会抢着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我们耐心地倾听他们讲述实验过程。可到底造成实验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老师通过一次次设疑,让幼儿猜想“为什么没有成功”,然后再通过观察比较一再设疑一再观察比较,最后让幼儿明白实验失败的原因。活动中各个环节教师善于引导、启发幼儿思考、交流,最后获得造成实验失败的真正原因,整个过程都需要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在获得了新知识后,幼儿又尝试了第2次实验,结果都获得了成功。

(二)重表达的语言积累,促幼儿“有词可用”

1 扩展词汇,有效地使用语言

幼儿对实验过程的描述是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实验过程需要语言揭示,实验结果需要语言概括。幼儿语言表达得越简洁、清楚,就越需要幼儿竭尽所能地使用自己学过的词汇,并进行重新组织。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运用正确、有逻辑性的语言总结实验结果呢?

案例3,丰富连接词

从我班幼儿讲述情况看,幼儿讲述时断断续续,句子不连贯,一句话会打几个磕巴,讲述不下去时则用“嗯……嗯……”接替,或将前一句一遍两遍甚至多遍地重复;有的不能围绕主题讲,东拉西扯,前后颠倒,词不达意;有的不会用连词,就用“这个……,这个……”,“后来……,后来……”。

科学活动中,连接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掌握连接词的多少及使用方法,将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质量。所以,培养幼儿表达能力首先必须从丰富连接词入手。在“我家滚动的玩具”活动之前,我先为幼儿丰富了连接词“首先”、“然后”、“最后”,让幼儿明白其含义,以及使用方法。活动中的其中一个环节是实验将一些不滚动的玩具也能滚起来。在实验后的交流环节中,好多幼儿竟然在表述中用上了这些连接词,因此在这次的交流中孩子们在过程的表达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2 有序表述,有效提高语言的逻辑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学习语言表达方式和技能,使幼儿养成积极运用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

案例4,语言逻辑性的提高

幼儿在掌握一定数量的连接词后,对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也随之提高了。因此,教师要将幼儿的随意讲述引向有主题的、有顺序的讲述上去。在讲述实验过程时,要求按顺序讲述“开始……经过……结果……”。如实验过程的交流中,为了让幼儿能清楚地表达,教师通过提问“开始是怎样的”,接着再启发提问“接着发现了什么”,让幼儿讲述经过,最后提问“结果怎样”,引导幼儿按顺序将活动的整个过程讲述清楚。当幼儿在表达不完整时及时提醒幼儿“可以完整地说一遍吗?”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直至幼儿掌握。

总之,根据“做中学”实验交流的语言特点,如何引导幼儿将实验过程较清楚、连贯地表述,教给幼儿表述的方法或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三)记实验的过程结果,供幼儿“有据可凭”

幼儿在“做中学”活动中,就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研究问题,需要设计清晰的实验步骤,记录实验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要求幼儿学会记录。记录能帮助幼儿观察、表达、用词和写实,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所限,他们还不能用文字表现和记录他们的探究和发现,所以我们让幼儿学会用绘画和以绘画为主的简单图表作为他们表现和记录的主要方式。在以记录为基础的交流和分享中,帮助幼儿回忆刚才的实验过程,从而学会正确、客观地用语言表达科学知识和概念。

案例5,沉与浮

在“做中学”教学中,幼儿记录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要学会记录,而记录的内容是幼儿探索的过程,是说明和证明自己想法和做法的客观依据。

如“沉与浮”活动中,我让幼儿实验操作“如何使这些盛器在水中能沉能浮?”为此我为幼儿提供了记录表,让他们将实验方法用简易图示进行表示。例如,对于表示未装水的瓶子在水中是漂浮的情况,他们有的画上一个简易小瓶漂在水面上,有的在简易小瓶旁边画上一个向上的箭头;而表示装水的瓶子在水中是沉入水中的情况,他们则用相反的方法表示。这样在交流环节中,只要他们看着记录表,就能准确回忆当时的实验过程。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记录激发了孩子们会学的情绪,促进了他们与同伴间的分享与交流,孩子们通过记录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逐步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并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记录不仅为幼儿留下了一份探索过程的实录,同时也为幼儿准确回忆探究过程,清晰表述活动的开始、过程和结果奠定了基础。

三、研究后的思考

1 教师的提高

(1)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在交流讨论中老师认真倾听孩子的实验过程,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老师走进了幼儿的思维世界,并关注幼儿间的差异、矛盾和质疑,从而在梳理提升中促进幼儿科学知识的掌握。

(2)研究能力的提高。通过不断实践和研究,我们发现提高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把培养幼儿语言作为重要任务,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培养、训练幼儿的语言,丰富他们的词汇。其次,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搭建语言交流的平台。再次,还要放手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理解词义,无论是上课还是参观,散步游戏还是日常生活,都要大胆地和幼儿交流思想,谈论所见所闻,注意孩子的主体作用。这样,幼儿连贯性语言便会得到迅速发展,为进一步获得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第6篇: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1 引 言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数学教学课程和教学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材是和高中数学教材同一体系,侧重教学理论的教学点较多,并且对学前专业学生学习结构体系涉及较少,理论还要指导实践应用来提升学生水平,应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来设计数学教学课程来满足未来幼教数学的需求。

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和教授数学的现状

2.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以女生为主,在调查中发现普遍存在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成绩不高,存在严重偏科的问题,导致一直对数学学习以及教授数学兴趣不高。

2.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会带入主观思维情绪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在教学当中逻辑思维不强,只能照本宣科,而且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带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特别难,潜意识地给予学生负面的影响。综合以上两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亟须改变现状。

3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刻意义

首先,数学研究范围特别广泛,主要以空间形式以及对应数量关系为主,来进行理论计算、观测测量等,数学涉及航天、建筑、统计等众多领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学习当中无处不在,例如去银行存款计息、购物打折优惠、缴存水电费等都会涉及数学的应用,数学与我们工作生活紧密联系;其次,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发展特别重要,到初高中以后将会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这些学科都与数学知识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在幼儿专业教学环节当中,数学教学方式融入核心文化课程中,数学教学亟须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目的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满足未来的社会人才需求。最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地从一些平面几何图形认知到自主手工制作,再到立体几何形状的转变等过程,联系实际当中的砌墙建房子、玩具制作、宇宙飞船等,提升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学前教育专业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采取的措施

4.1 教学方式的优化

在以往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是老师进行讲解,学生在下面认真听讲,主要是以老师示范教学为主,课后进行反复练习作业,给数学固定了一个死模式,学生产生了厌恶情绪,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老师讲解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应打破以往的死板教学模式。兴趣是学习效果的良好保障,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开展教学,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教学、游戏数学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印象。走出课堂,深入生活,让每个学生去实践感受数学,例如去储蓄、去买菜等,进行多样化教学,逐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逐步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

4.2 数学课程结构的优化

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学首先应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及未来进入社会教学的对象进行课程设计,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幼儿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因此重点是数学的基础教学以及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其次根据教学目的制订教学计划,数学课程更侧重数学基础理论、数学逻辑思维、提升自身数学素质等方面,使我们的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在?笛Х矫娴那啡敝?识;另外应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入,逐步加入数学内容,在总体安排上要由浅入深,节奏上要保持数学与具体事物以及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数学课程紧密联系生活,防止过多的数学理论学习使学生思维跟不上。

4.3 学生考核模式的优化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教授对象综合来分析,数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主,数学考核要求也不应太高,对于以往的一味理论课下作业来证明求解这种方式予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可布置理论数学基础知识与手工制作、发散思维开发、情景表演等方式相结合,全方位培养未来的教学从业能力。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数学基础差,不能只以答卷分数作为唯一的考核方法,这样会使多数同学更加厌恶数学学习。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这里同样适用。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已没有自信,如果一味地分数考核势必会失去信心,相反我们可以表扬每一位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一点进步,恢复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加以肯定,对于这些正面的评价更具有激励性,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我可以把数学学得更好。

4.4 数学教学由“教”向“学”的优化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会接触新生事物,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是成长的最好动力。近年来,我们在数学教学当中都在探索如何教,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忽视。作为学生,本身就会存在个体差异,盲目地一味灌输只会消磨了他们的求知自主能力。几千年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观念造就了教师的权威性,凡是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老师做的就是正确的观念需要转变。教师与学生应建立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逐渐把学习的决定权回归学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伴随一生,扩展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

4.5 职业规划需求的优化

未来的幼儿数学开发是大势所趋,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已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在工作当中对数学教学经验以及数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体会是最真实的,对现阶段学生分享经验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开展毕业生教学经验分享会,增强就业指导方向,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思想上、未来职业规划上重视数学的学习。

第7篇: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什么是思维?

心理学一般把思维定义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为了提出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思维活动中进行着各种心智操作,这个过程充满了思索与判断,也体现了孩子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性,并加以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指把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结合成为某个整体。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的过程。

·抽象:是在比较基础上分离出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概括:是将抽象的部分事物共有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上的过程。

·具体化: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将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应用到相应的个别事物上去。

一、思维力的发展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必须先了解人的思维发展的过程。

思维的发展总趋势是:有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0~3岁:最早的思维活动——动作思维

这一阶段,婴幼儿的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

他们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婴幼儿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4岁: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3岁后,幼儿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动作思维仍占相当大的部分,但形象思维仍占据了很大比例。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

1、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这时,你用语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

3、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比如,早期孩子在看电视时,便可以说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孩子的思维已经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到全面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确加深。

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并不仅是老师的事情,父母也应承担更多的培养责任。而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实践过程中,老师和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

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因制定了元素周期表而对化学研究的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他不仅仅是懂化学,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及,才能制定出元素周期表。

实际操作: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父母个孩子多买一些动画书、卡片等,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动脑筋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常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

·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能为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牛顿从树上掉苹果而产生想象,进而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某物理学家在评论爱因斯坦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想象的重要性。其实,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父母随时随地的启发。

实际操作:父母可以问孩子,当看到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上什么上面。随便你提出什么需要想象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大大出乎你的预料。

注意事项:要知道孩子的回答都是他所想象的,这是难能可贵的创意!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对错观念强加于孩子,更不要嘲讽、责罚孩子,以免打击他的积极性。

·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

思维的模式: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答案。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会使大脑就会积极活动。

实际操作:最初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父母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父母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遇到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孩子两岁后,就不像以前那么爱向父母提问题了,这时父母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有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父母给他答案;甚至有时候孩子还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时,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虽然看似孩子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我们都知道这种做法对发展孩子智力毫无意义,况且这样做还会产生一种副作用——依赖感。孩子如果依赖父母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便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实际操作:高明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

·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实际操作:父母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第8篇: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文学;学前教育;重要性

一、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文学是从生活中精炼提纯而来,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幼儿文学的存在形式和性质决定了它的实用性,她不同于一般的幼儿读物,浅显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社会与人文知识,具有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智慧以及发展思维能力的智育功能;还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兴趣等品质的德育功能;又有陶冶性情和培养审美情趣的美育功能。对这一年龄段的教育以及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将“人之初”的基础打好、打牢,那么以后则“如水之就下”而水到渠成。假如养成某些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因为越早养成的不良习惯越难以纠正。这些早已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因此,充分利用幼儿文学的教育作用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幼儿时基本上无理性、无逻辑思维,靠好奇作支撑,以兴趣为动力。而幼儿文学则以寓意深刻之功,收潜移默化之效,于欢声笑语之中净化其灵魂,正是润物细无声。这正是幼儿文学之所长、之所能。因此,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

根据一项调查统计显示:76.82%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幼儿文学作品,大约只有10.90%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但还没有出现讨厌的状况;而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用的幼儿文学作品的满意度方面来看,48.64%的学生表示满意,27.27%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其中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有漂亮图片、神奇且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调查中还发现:中国的孩子和家长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和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问题也较为严重。但能每天坚持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长不到5%,而且阅读方法比较单一,时间没有保障,坚持在2个小时以上的只占到10.56%,仍有11.1%的家长没有与孩子进行过阅读交流。在这部分不交流阅读的家长中,除了文化程度低的因素之外,工作忙没时间成了最主要的原因,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忙着打牌、打麻将而没时间理孩子。而对当前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们来说,在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讲授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仍显不足。特别是在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教师对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不清、对幼儿文学发展史了解欠缺、相关文体知识不扎实、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教育等问题。另据一些教师反应:幼儿文学作品教材的设置方面存在一些作品陈旧、体裁单一、教育性过强、成人化倾向严重等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三、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在幼儿文学自身的特点方面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蒙昧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因此,幼儿文学具有纯真、稚拙、欢愉、变换的美学特征,无论从内容的常识性方面、形式的综合性方面,还是表现的趣味性方面,它能很好地补充百科知识,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作为幼儿园教材的主要内容,都能通过更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达到提升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对个体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这些都在如《明亮的小窗》、《妹妹的红雨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我给小鸡起名字》等幼儿文学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

(二)在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方面

经历了1996 年以前的快速发展和之后数年幼儿学前教育的曲折发展,直到2008 年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最好期。随着政府及有关教育部门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视和相关规章制度的不断出台,使得学前教育的普及度和保教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也给幼师工作教育者们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陈旧教学观念,彻底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实行素质兴趣教育,提出了鼓励幼师进行不分级的多元化、国际化、社会化、关联化的教学新方向,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通过幼儿文学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各项水平,也是学前教育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基础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及学前教育不断备受重视的时代大环境中,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将会不断加固。

(三)在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方面

学前教育需要用幼儿文学作品来当作实用教材,而幼儿文学同样能够为学前教育提供所需的服务,并顺应时展趋势不断加以完善和成熟。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依存且密不可分的联姻式关系,使得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对新生命的智力、德性、感情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一般将浅显的幼儿文学作为其主要课程,其存在的形式和性质决定了它的实用性,并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成人的呵护,更需要幼儿具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独特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心灵空间,如何走进幼儿的内心,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合理教育?这就要求学前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性,才能找出有效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的好方法,让幼儿文学真正发挥其传授知识、开发心智、培养智慧和发展思维能力,及良好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功能。

四、结论

美好的生命情感总和教育及其体验息息相关,教育虽不能完全决定人生的幸福,但幸福人生都是从教育的体验开始的。因此,就早期教育而言,重要的不是致力于知识与能力的赋予,而是对知识与能力的渴望、对求知探索的欲望以及健康向上的快乐幸福的情感世界的形成。早期教育中的快乐幸福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乐观感知,能唤起幼儿良好的愉悦的生命情感,而这种良好的愉悦的生命情感,就是为幼儿面对未来做好的精神准备。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美好的情感就是对美好事物的爱,就是对人与自然的爱。因此,“以人为本”和“绿色文明”永远是幼儿文学欣赏与表现的两大主题。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感知,并萌生其探究精神、审美意识和创造欲望,此三者对于幼儿未来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都有着良好的奠基作用。幼儿通过感受这些美好的事物而产生的美好情感并由此而萌动的创造欲望与热情。便是幼儿文学所要达成的目的或目标。一般情况下,幼儿在欣赏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过程中,获得了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如打开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一扇窗。通过这扇窗,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和顺利发展。继而,尽管年龄增长、岁月流逝,一些难以忘怀的片段将成为永久的记忆,进而体会也将越来越深刻,以致成为心灵的净化剂,终身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第9篇: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趣味数学 数学教学 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33-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转型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师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也使得幼师的数学教育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在幼师教育阶段,数学学习是幼师学生从事未来职业的需要,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阔视野的需要。同时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幼师的学生基本以女生为主,学生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薄弱。但培养幼儿的数学素质已成为幼儿数学启蒙改革的根本性目标。如果幼儿教师本身对数学不感兴趣,则对幼儿的培养也少了这方面的能力。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发展幼儿的思维结构、以及要将幼儿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等。而在实践中幼儿教师能否做到这些,与其自身数学素养密切相关。同时现在社会发展需要优质的幼儿教育,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幼儿园教育的需要,提高幼师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虽然在艺体方面基本素质还可以,但文化课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且基本以女生为主,学生普遍存在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等问兴趣,更不用说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已经对数学产生恐惧感,当他们面对数学学习时会产生畏怯心理,甚至感到无所适从,同时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教师只需要能唱会跳、能说会道、能弹会画就可以了,因此更是缺乏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在每年入学时都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测评,发现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的不系统,应该必备的数学常识也掌握较差。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不到10%,无所谓喜欢的占20%左右,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占了70%以上。根本不想学数学的有30%左右,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是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数学了。问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有85%的学生说学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因素首要的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普遍反映:数学教学内容太难,看不懂,而且逻辑思维和跳跃性又太强,更别提让他们理解、把握及熟练运用了。并且数学公式记起来很困难,在没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只能死记硬背。其次是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公式和逻辑的讲授,并不注意课堂形式的设计,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昏昏欲睡,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简直是听“天书”。同时现在幼师使用的数学教材内容几乎和普通高中的数学教材内容是一样的,也是以在体系结构上追求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教材”。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且部分内容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基本用不上,这也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通过分析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结合幼师数学教学的专业特点,认识到了改革数学课程内容的必要性。我们重点从课程改革及课程设置入手,遵循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探讨幼儿教师数学课程内容,使数学内容必须与幼儿教育、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选择和确定上,以学生未来工作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为主,加强学生对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文化的认识。通过开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喜欢“枯燥乏味”的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对将来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性的J识,积极寻找提升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探索提升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幼师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

三、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选编开设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程度的幼师趣味数学课程。

对于趣味数学的教学内容,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基础性,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依据幼儿教师岗位的需求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专业特点,注重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实际衔接,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学习与数学教学相融合,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紧紧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来进行选编教学。

学生是最喜欢猜谜语的,但不能只是让学生猜谜语了,要让学生知道数学谜语是什么?常见数学谜语的谜目有哪些等?以及如何制谜和猜射谜语?怎样通过谜面猜得一个正确的谜底?制谜和猜射要遵循的规律,猜射数学谜语的常见方法有哪些等?以及灯谜与数学的关联表现,猜制灯谜的方法以及编制数学谜语的主要规则。一条条数学谜语,它或在谜面上运用数学知识或在谜底揭示数学知识,有开拓智力之效,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既能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

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们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而又易于理解掌握的快速心算方法。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速算法道理不深,方法不繁,规律不多,动感性强,所以,学生都爱学。而且这种速算法,学生连续学上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基本掌握。通过学习速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打好运算的基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问题不同于其他数学问题,它主要是运用有关的逻辑知识,从已知的一些条件出发,通过推理分析,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答案。通过学习和解决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加严密合理,会有根据的想问题,而不是凭空设想。同时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让人左右为难、无法分配的问题,于是我们重点让学生学习推理使用的形式逻辑的四个基本规律,即什么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以及解答推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以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合学生学习美术,我们选择了一笔画理论。系统的讲授了大数学家欧拉(Euler)建立一笔画理论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欣赏一下这位数学泰斗精彩绝妙的数学思维。同时学习欧拉解决问题的那种新颖、独特的方法,也在欧拉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数学概念,一笔画定理的证明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同时结合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幼儿一笔画实例。

结合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分类、排序、对应、比较以及对幼儿数的概念、计数和运算、量与计量、几何图形和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等的教育内容,选择拼摆图形类、移动火柴棒和图形的分割拼接等智力游戏,以及探索数列,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等内容。通过学习探究解决这类问题,使得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能获得思维上的提高。而且这类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在未来从事幼教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组织小朋友玩图形游戏,在幼儿园教小朋友运用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分配礼物。这样做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国的数学也曾经在世界数学史上长时期处于领先地位。为此,在教材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最辉煌的成就以及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许多形式新颖独特,朗朗上口,饶有兴趣的字画.对联、数学诗,希望学生能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魅力并能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每章节后面设立阅读材料,便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四、趣味数学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

由于我们教师备课时把注意力开始从教材、教参更多地转移到学生身上,注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的衔接等。学生由于能够听得懂了,可以大胆怀疑,提出问题;大胆猜测,进行假设;大胆尝试,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案,因此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选取的趣味数学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能正好适合我们学生的数学程度。教学中关于数学的一些小知识,具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学生乐于接受、想要接受。通过趣味数学的教学,使之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起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改变了课堂过于单调乏味的模式,增强了课堂教W的趣味性,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趣味数学的教学,95%以上的学生对学习趣味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高于以前的数学教学内容,通过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情绪反映,进一步分析研究,我们得出学生喜欢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从而进一步制定应对措施,这也为我们探索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趣味数学的教学实验,观察结果,对比成绩,探索规律,总结数学教学经验。进一步开发适合幼师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幼师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幼师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北京

[2]杨立敏.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J].《新课程(中)》.2010年第07期

[3]陈俊.幼师特色数学校本课程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8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