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

第1篇: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颈前路钢板固定;下颈椎骨折脱位;远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c)-008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treated in the 98th Hospital of PLA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peration types, 45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fixation treatment,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fracture healing tim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spinal cord function score and neural function grading after 12 months of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JO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JOA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neurologic ASIA grading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dramatically improve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remarkable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fixation, but it need strictly comply with the clinical indications to ensure the satisfied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fixation;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近年恚由于意外活动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作为一种骨外科临床常见病,可因过度的旋转及伸展等运动导致颈椎原有序列出现异常[1]。根据颈椎的生理结构可知,颈椎具有负重较小但活动范围较大等特点,若出现意外情况发生骨折,极易对颈髓造成损伤而出现截瘫,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日常活动能力造成较大影响。目前,通常将手术作为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首选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以往临床工作中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方法较常见,但随着研究深入,发现此种手术方法获得的远期疗效一般,部分患者存在不良预后。为此,第九八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始将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应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中,并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与预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均符合骨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关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标准[2],年龄为18岁以上,排除存在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者及存在精神类疾病者。按照不同的手术类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32~70岁,平均(53.2±2.4)岁;致伤因素:高处坠落19例,交通事故16例,砸伤1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为29~71岁,平均(52.9±2.9)岁;致伤因素:高处坠落18例,交通事故15例,砸伤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因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权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采用仰卧位,常规气管插管给予全麻处理,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切口,切口长度通常5 cm左右。切开后利用C型臂X线机确定损伤位置,后采用Caspar撑开器,按照颈前入路的方法将椎体前方完全暴露。将受到损伤的椎间盘及其上方与下方的椎体终板软骨切除后,清除脊髓前方的压迫物[3]。采用咬骨钳取出部分椎体,利用刮勺切除相邻两个椎体的终板软骨,待完成减压操作后,保持牵开器维持状态,向其中植入三面皮质髂骨,放置并固定好颈椎前路带锁的钢板。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处理,冲洗切口,最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关闭切口[4]。

观察组采用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后,行后正中切口,于骨膜下剥离椎旁肌肉,充分暴露两侧关节突外缘,观察单侧或双侧小关节突,后切口,为后期复位等操作做好铺垫。手术过程中联合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部位,于侧块后壁中点的内上方,钻孔得到骨道,钻孔的角度为向外倾角30°左右,钻孔深度为12 mm左右,直至突破侧块前方的皮质时停止操作[5]。攻丝后清除关节软骨面,采用磨钻打磨出植骨床,植入自体骨至椎间关节与椎板部位,后采用钢板与螺钉固定。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C型臂X线机给予透视处理,对切口进行冲洗,最后常规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脊髓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分级。常见并发症类型包括颈部疼痛、切口感染、血栓形成等。脊髓功能采用颈椎脊髓损伤(JOA)评价[6],分别从运动、感觉及膀胱障碍3个方面开展,满分为17分,得分越低说明功能障碍越明显。神经功能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7]评价,A级为完全性损伤,表现为骶段S4~5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B级为不完全损伤神经平面以下,骶段S4~5存在一定的感觉功能,但失去了原有的运动功能;C级为不完全性损伤神经平面以下,保留了原有的运动功能,50%以上的关键肌肌肉力量在3级以下;D级为不完全性损伤神经平面以下,保留了原有的运动功能,50%以上的关键肌肌肉力量在3级及以上;E级为神经功能正常,具有正常的感觉及运动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Z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第12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ASIA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颈椎骨折脱位主要是指颈椎椎体发生骨折的同时,合并存在椎节脱位的情况,随着脱位时间的延长,若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则可对脊髓产生较大的压迫作用,甚至引起脊髓出现不可逆性的病理改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8-9]。目前,针对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一方面快速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颈椎出现继发性损伤,加强对脊髓的保护工作,从而有效促进预后[10]。近年来,随着外科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绝大多数手术类型显示出了诸多临床优势,绝大多数患者也开始接受内固定等方法进行治疗[11-12]。以往手术操作中,多将前路作为首选途径,比较适用于椎间盘或椎体病变的患者,但结合以往研究发现,经前路操作仅可早期恢复患者椎序列不整等问题,但在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13-15]。

本研究对收治的9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分别给予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及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提示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能够通过充分显露出病变部位,减少了复杂的操作步骤,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16-17]。对比脊髓功能及神经功能时可见,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第12个月JOA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ASIA分级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具有螺钉固定的良好的效果,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高的术后活动度,更加有利于促进疾病康复[18-19]。另外,由于侧块的骨质主要为皮质骨,对于合并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患者而言,此种治疗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稳定性,抗旋转性效果更加突出,在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贾生凯[20]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远期效果优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但在实施期间需严格遵守临床适应证,从而确保较好的临床效果。可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敬义,牛建军.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7例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7):942-944.

[2] 陈安民.骨科疾病诊疗指南 [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3-124.

[3] 张永峰.64排螺旋CT扫描对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椎弓根钉置入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63-64.

[4] 刘晓旭,刘军科,郭俊超,等.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7):134-135.

[5] 刘正蓬,梁春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新进展[J].医学信息,2014,27(12):621-622.

[6] 石凯明,李永斌,刘清云,等.下颈椎骨折脱位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3):271-272.

[7] 孙远新,沈建辉,张龙,等.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34-135.

[8] 姚勇.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7):37-38.

[9] 朱道平,刘克斌,黄奎.后路减压固定治疗伴椎间盘突出的下颈椎骨折脱位[J].骨科,2014,5(2):98-101.

[10] 赵钢,林佳声,尹擘.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8):273-274.

[11] 张红星.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5, 36(8):122-123.

[12] 刘瑾,汪大斌,黄杰,等.颈椎侧块及椎弓根钉棒治疗颈椎骨折脱位[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3):193-196.

[13] 苑福升,刘健,闫鹏,等.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42-44.

[14] 宋禹.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7(30):109.

[15] 苑福升,刘健,闫鹏,等.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90-91.

[16] 申海生.颈椎侧块钛版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89-90.

[17] 王建元,强,盛伟斌,等.下颈椎骨折脱位修复方法的选择: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性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522-530.

[18] 马先华,付晓旭,张如国,等.颈椎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严重脊髓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5):90-91.

第2篇: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胸椎后凸,颈椎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64-02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key importance and methods of nursing thes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obvious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 in non-operative treatment. Methods:3 cases with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and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suffering from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 were accepted many targete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psychological, skin care,limbs and trunk care, traction needle way care and so on.. Results:Targeted nursing reduced th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fter the traction therapy in 3 cases.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Conclusion:Targeted and based nurs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se patients with with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obvious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 in non-operative treatment.

【Key words】Ankylosing Spondylitis ;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cervical spine fracture; nursing;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韧带及关节囊的附着部位炎性破坏及邻近骨质硬化。最终临床表现为脊柱畸形强直、弯腰活动障碍等[1],使得脊柱丧失了基本的活动缓冲,外力下容易出现脊柱骨折。因其特有的驼背、脊柱强直畸形等外部表现,治疗过程中卧位受限,临床护理难度较大。笔者总结科室近期收治的脊柱骨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经验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为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AS伴有脊柱骨折的病人共3例,皆为男性。平均年龄37岁,胸椎Cobbs角度平均为83.3度,既往均有明确的AS病史,入院影像学检查均支持诊断,骶髂关节骨性融合明显。其中伴有脊髓损伤2例,其中1例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三例均 先行颅骨牵引,后行颈部费城颈托制动。

2 护理难点

2.1 心理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多发病时间较长,由于现在还没有彻底根治此类疾病的方法,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心里压力比较大,往往情绪及心理多不稳定,很容易对牵引治疗产生抵触。严重者可导致精神障碍,AS患者在整个病程中,75%患者有精神障碍的表现,抑郁最常见,可以占到43%[2]。如何疏导患者心理,树立患者战胜伤病的信心,防止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是护理此类病人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的初期,应介绍本病的关知识,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及预后,从提高患者坚持系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强直性脊柱炎属慢发展性疾病,但不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脊柱骨折如继续移位加重,可能加重或引起神经损伤或导致神经损伤症状加重,而行牵引治疗比较痛苦,不断鼓励病人并告诉他治疗的必要性,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应该做到多与他们接和交流,关心理解患者,做好安慰及开导工作,宣教家属和医护一起共同使病人战胜悲观的心理,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循医师的治疗方案,树立战胜脊柱骨折及神经损伤等伤病的信心。

2.2 颅骨牵引的一般护理

行颅骨牵引的颈椎骨折患者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而伴有严重胸椎后凸畸形的AS患者,很难平卧位行常规颅骨牵引,一般采取半坐卧为主的颅骨牵引,皮肤护理难度更大。颅骨牵引术后维持比较困难,本组的3例病人都比较瘦,骨性突起部位皮肤容易受压,尤其是胸腰段后凸最高处及骶尾部和坐骨结节部位,此类病人还应关注的是后枕部以及双侧大转子处的皮肤。由于肢体感觉障碍,缺乏对损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持续挤压皮肤,即可发生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排泄物的侵渍和摩擦,如粪、尿和汗等,易使皮肤糜烂、破溃,容易出现局部皮肤压疮。

预防措施不能完全遵循常规护理,轴线翻身是脊柱骨折尤其是颈椎骨折行牵引患者的护理重点[3]。常规的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不适合此类病人。我们的护理经验是,对于胸腰段后凸最高处及骶尾部和坐骨结节部位,入院后教育病人及家属每1小时要行重点关注部位的避免受压处理,对于发现有可能出现压疮迹象部位,定期行滑石粉外敷,减少受压时间。此类病人因为特殊的牵引,坐骨结节处也成为防止压疮的重要部位。因为此部位隐秘,受骨牵引的限制,护理难度的,也往往易被忽略,我们的经验是在其周围做成中空的环形棉絮软垫或垫一波浪形水垫,以保护受压的皮肤,并予局部按摩,保护骨突部位,避免长时间受压,两侧可以交替放置,时间以1~2小时为宜。

2.3 颅骨部位牵引的钉道护理

此类AS病人的颅骨牵引的重量都比较大,容易造成局部钉道局部皮肤损伤的扩大,加上患者维持困难,钉道部位皮肤护理尤为重要,每天定期用酒精局部滴注消毒3~5次,自然晾干,防止局部皮肤湿疹形成。定期用棉签清洗局部皮肤产生的油脂,协助医师检查牵引的牢固程度,注意护理宣教,教会病人家属相关的护理知识,协助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

2.4障碍肢体的护理

AS患者伴有脊髓损伤后,肢体感觉及活动障碍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除了压疮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是此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的限制,以及患者长期患病,导致家属陪护心态疲劳,容易忽视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要向家属宣教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性以及护理方法,护理查房及巡视病房要定期督导,要定时检查下肢,尤其是小腿是否肿胀。加强肢体护理,注意发挥被动下肢肌肉收缩的唧筒作用。加强上肢主动功能锻炼,防止形成肩周炎及废用性肌肉萎缩。指导患者对存在运动功能的肢体关节进行主动锻炼,进行拇指对指、握拳后用力伸指练习,肩、肘、腕关节练习:各关节屈伸、旋转运动等。

2.5 泌尿系及呼吸系统的护理

AS患者胸椎后凸畸形伴有脊髓损伤后,颅骨牵引使得胸廓活动更加受限,鼓励病人行肺部功能主动锻炼,可以有效的防止肺部感染,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指导病人进行餐后定时吹气球,锻炼肺活量,可以形成习惯,增加病人主动锻炼的依从性。

导尿管的保留对此类病人的护理来说,难度增加,固定的,容易引起泌尿系的感染。3例病人中,有1例在夜间出现导尿管自行脱落,造成尿道粘膜损伤,故要定期检查导尿管插入的深度及位置,鼓励病人多多饮水,指导家属定期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张力,减少残余尿量,防止泌尿系的感染及结石形成,都是此类病人护理的要点。

2.6饮食指导

本组3例病人,因为脊髓神经损伤,卧床时间长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消化不良。经过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多饮水,多进食含有纤维素多的蔬菜及水果,合理搭配各种肉类、蛋类、奶类等富含蛋白质钙、铁等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多样化,均衡营养,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帮助和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生冷、肥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道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有胸椎明显后凸畸形患者临床多见,累及颈椎,导致其活动受限,缓冲机制明显降低,使得颈椎损伤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5倍[4]。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作用下都容易导致脊柱骨折[5]。对于AS合并有颈椎骨折的患者,治疗困难,部分病人因为等问题无法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行持续性颅骨牵引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临床治疗方案,由于此类患者多关节的僵直,特定的颅骨牵引病人痛苦大,依从性差,治疗风险高,并发症多[6]。如何加强护理,对病人骨折处愈合至关重要。

我们通过对3例此类病人的护理,认为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尤其重要。加强心理疏导,加强宣教,指导病人及家属对特殊牵引下可能出现压疮的部位进行重点护理,注重心肺功能的护理,加强牵引钉道的护理,以及泌尿系的重点护理,都有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强肢体的主被动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防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废用性的肌肉萎缩,为最大限度功能恢复提供保障。

此外,此类病人,去除牵引架后,继续行颈椎围领制动,要注意围领周围皮肤的护理,同时加强坐骨结节处的护理,有助于巩固护理效果,促进病人最终颈椎骨折的愈合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Chang KW,Tu MY,Huang HH,et al.Posterior correction and fixation without anterior fusion for pseudoarthrosis with kyphotic deformity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Spine,2006,31(13): 408-413.

[2] 秦桂福,杨德才,郑新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状态分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10):29-30.

[3] Sokolowski MJ, Jackson, AP, Haak MH,et al. Acute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of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in the elderly at a single tertiary care center[J]. J Spinal Disord,2007,20(4):352-356.

[4] 张凤山,孙宇,马庆军,等.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临床特征分析和诊断[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3):185-188.

第3篇: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中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来该院治疗Hangman骨折的患者的手术配合方法及护理方法,其中包括器械及物品的准备、临床无菌操作技术、护理服务等,观察患者的术后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来该院治疗Hangman骨折的患者手术进展都非常顺利,在手术前和手术中都没有因准备不充分或手术配合不当而导致手术失败的情况发生,合理恰当的护理方式使得所有患者术后的情况都很稳定。结论 在Hangman骨折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利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配合手术中的操作以及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服务能够保证整个手术高质量的完成。

关键词 Solis椎间融合器;Hangman骨折;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 R6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b)-0076-02

Hangman骨折又称创伤性枢椎滑脱,是枢椎椎弓根部的骨折,占整个颈椎骨折的4%到7%,常用的治疗此类骨折的方法是从颈前入路椎间骨置入钢板进行内固定[1]。寰枢关节承受着颈椎一半的旋转功能,从力学角度分析颈椎产生的张力和压力的平衡点位于枢椎椎弓的根部,使得这一部位成为解剖中的薄弱之处,当应力超过其所能承受范围时就会发生骨折。由于寰枢关节掌握着头颈部的活动和旋转,Hangman骨折势必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痛苦,目前也一直在探索一个较佳的手术治疗方案[2]。为探讨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中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该研究对2013年1—10月间来该院利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来该院利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经CT检查均排除了合并骨折的情况。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6例,女性1例,他们的年龄在18~45岁,平均(28.12±1.58)岁。这些骨折患者中有3例因交通事故造成,3例因坠落导致骨折,1例被重物砸伤头部所致,其中有2例患者主诉四肢有麻木感,其他患者没有出现神经受损的现象。根据Levine-Edwards骨折分型在这些患者中有5例为Ⅱ型,2例为Ⅱa型[3]。

1.2 方法

1.2.1 手术配合 手术前需要准备好的器械有:双极电凝、颈椎基础器械、磨钻、外送器械等,护士应严格检查器械是否备齐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从甲状软骨上缘至胸锁乳突肌前缘作一直径4cm左右的切口,钝性分离至枢椎椎体下1/3部位,置入牵开器的螺钉,保留C2~C3之间的骨性终板,清除其间的椎间盘;在髂前上棘处钻孔取骨,将切口洗净,向孔内填入明胶海绵止血并缝合切口。将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检测其稳定性,然后冲洗切口,在负压条件下引流并缝合切口。

1.2.2 护理服务 术前护士到病房询问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情况,了解患者状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整个手术流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鼓励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手术时护士先认真核对患者各项信息,在麻醉前告知患者各种注意事项,安抚患者的紧张担忧情绪,患者麻醉复苏后随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尽量宽慰患者的忧虑情绪,嘱咐患者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士要根据医生的操作方便及患者的舒适度将患者置于一个正确的,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2 结果

前来治疗的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进行的时间在60~130min,平均为90min。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在100~200mL。在手术前和手术中都没有因准备不充分或手术配合不当而导致手术失败的情况发生,合理恰当的护理方式使得所有患者术后的情况都很稳定。

3 讨论

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存在许多争论,很多学者倾向于不稳定性的骨折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这一说法,不稳定骨折指的是移位超过3.5mm及所成角>11°的Hangman骨折。目前手术治疗可划分为颈前入路和颈后入路两种,颈后入路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比较适合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4]。颈椎承受负荷的多半都是通过前柱来传导的,因此在治疗Hangman骨折的患者时重建前柱的稳定性是关键,在由颈前入路进行治疗的手术中,从咽后入路能够充分显露颈椎,有利于钢板的固定,但是这种手术方法操作繁琐,损伤神经的可能性大,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为了使手术的操作过程方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采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的方法来治疗此类骨折[5]。这源于融合器小而精致的优点,使得手术的切口不必太大,显露部位不用太多,大大缩小了可能致损伤的范围,减小了对周围组织的伤害性刺激;同时,Solis椎间融合器的植入使得枢椎椎弓根部骨折部位的两个断端相互靠近,使接触面积增大,很好的促进了骨折的愈合。除此之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使患者及患者家属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术前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稳定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手术过程中护士的仔细检查与医生的配合,术后护士对患者的密切关注及对其家属的嘱咐,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优质的护理服务配合制定的手术方案使得手术能够顺利的完成[6]。通过对该研究中17例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所有患者的手术过程都顺利的完成,并且患者的手术效果都很好,手术时间不长同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也不是很大,这些都说明了护理服务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单纯的手术治疗是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7]。综上所述,在Hangman骨折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利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配合手术中的操作以及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服务能够保证整个手术高质量的完成,值得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厚杰,蔡小军,张军,等. Hangman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7):554-560.

[2] 黄阳亮,刘少喻,梁春祥等.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J].山东医药,2010,50(28):17-19.

[3] 唐建华.Hangman骨折分型改良及其临床初步应用的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1.

[4] 姚利兵.Ⅱa型Hangman骨折前路融合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及力学改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7):650-651.

[5] 黄阳亮,刘少喻,梁春祥,等.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附10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0(28):17-19.

[6] 蔡少丽,林少玲,邱秀清.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3):140-141.

第4篇: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脊柱损伤;X线;临床诊断

脊柱是全身骨骼的支柱,脊柱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伤所致的严重创伤,常因椎体后缘骨折块移至椎管内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不仅使全身失去支柱,而且还可损伤脊髓,导致截瘫,并严重影响内脏生理功能,甚至造成残废或死亡[1]。及时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对两年来120例脊柱损伤患者同时作X线摄片和CT检查进行了结果分析,以探讨CT扫描对脊柱损伤的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20例患者中,男98例,女22例,年龄15~78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1例,车祸伤84例,摔伤25例。120例均有疼痛症状,双下肢麻木或感觉减退37例,双下肢瘫或不全瘫22例,常规检查比较,120例中116例摄有X线片,全部患者做CT检查,CT扫描范围根据X线平片及定位片确定扫描范围,采用Siemens Somatom Plus CT机,层厚5 mm,间距5 mm,连续扫描,部分进行冠状及矢状位重建图像。

2结果

120例中X线发现骨折116例,CT发现骨折120例,单椎体骨折104例,多椎体骨折16例,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81例,胸腰椎复合伤16例,椎管狭窄38例,X线发现骨折患者中只能看见骨折线和椎体楔形变,CT不仅能发现骨折和楔形变,而且能够清楚显示椎管形态、大小和椎管压迫程度。CT除了在脊柱骨折脱位较次于X线外,能够准确显示骨折类型、部位、脊柱三柱结构,特别是椎管狭窄程度和骨折片对神经根和脊髓压迫影像。

3 讨论

3.1X线平片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X线平片检查是脊柱损伤基本诊断方法。X线平片可确定损伤的节段和压缩程度,但有时难以确定骨折的实际程度和范围。爆裂骨折常被误诊为单纯压缩性骨折。脊柱损伤X线平片对位置的要求以及受其他原因影响,如:颈椎骨折患者,在投照时搬运或根据投照位置摆位,会加重病情,引起神经压迫和脊髓损伤,外伤患者摆位受到限制,拍照的片子会直接影响诊断,其他因患者过胖以及投照条件不当,都会影响诊断。

3.2CT扫描对脊柱损伤骨折的诊断价值CT相对X线平片对诊断脊柱损伤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CT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患者伤势严重,搬动困难者,患者仰卧在扫描床上,可根据受伤部位任意缩小或放大CT片,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密扫描层次,达到诊断要求。CT扫描能清楚显示椎体受损部位,终板的粉碎性骨折和椎体前后方向的纵形骨折及椎板骨折,小关节脱位和骨折分离,以及横形贯穿骨折,提示脊柱损伤的旋转外力。CT可以清楚显示脊柱解剖结构。根据三柱解剖和椎管损伤程度进行骨折分类。脊柱三柱:前柱为椎体前半部分(包括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前2/3),中柱为椎体后半部分(包括椎体和椎间盘的后1/3),后柱为椎弓、椎间关节及韧带。中柱的损伤与骨折类型,稳定性及神经损伤密切相关。按McAfee和Magerl分类为:①累及前柱的椎体压缩性骨折;②累及前中柱的不完全性爆裂骨折;③完全性爆裂骨折(累及三柱);④向前过屈的机遇性骨折(累及三柱);⑤屈曲-分离损伤(累及三柱);⑥旋转性骨折脱位(累及三柱)[2]。这一点是X线平片无法做到的。在发现多节段和附件骨折方面,CT相对平片也有较大的优势。本组三柱受累及椎管狭窄38例中,常规X线平片难以显示脊柱后部骨折情况及椎管狭窄程度,常把爆裂性骨折椎管狭窄误认为单纯性压缩骨折。因此,X线平片对骨折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扫描可清楚显示脊柱三柱结构和骨折部位骨折线走向,可显示骨折细节,尤其对脊柱后缘碎骨快的存在和移位情况.椎管狭窄程度清楚显示并测量,这对临床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图像的冠状和矢状重建技术的应用可显示椎体的纵行结构,损伤椎体与相邻椎体的关系,水平方向的骨折线,确定骨折块移位方向,椎体压缩程度和椎管内碎骨块突入情况,但CT对脊髓显示不佳。虽然,椎管狭窄程度基本可以反映脊髓受伤程度,但不能直接显示脊髓的改变。CT对脊柱损伤的检查比X线检查具有很多优越性。CT对脊柱创伤提供了:脊柱创伤的准确诊断和解剖类型;提供椎管内结构的创伤的病因和病理依据;显示椎管和脊髓关系,用于指导手术和随访[3]。因此,我们认为X线平片是脊柱损伤的基本检查方法,但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CT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把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炽贤主编.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87

第5篇: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介护骨折康复

随着优质护理不断深化,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正积极将护理技术、介护、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以确保“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落到实处,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要。通过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介护计划,即针对患者不同疾病阶段明确一定量的健康教育介护内容,要求护士认真执行,并取得患者积极配合。同时,及时客观评价健康教育介护效果,不断反馈信息使每一阶段健康教育介护内容落实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5~12月收治骨折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5~66岁;平均住院23天;腰椎骨折11例,股骨骨折28例,肱骨骨折18例,颈椎骨折3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患者均意识清楚,乐意配合治疗、护理及完成相关测评工作。

方法:1分组方法:按照住院号单双号顺序随机划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编入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即由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现存或潜存的健康问题如心理、饮食、给予指导;试验组由责任护士除按常规护理外,制定不同阶段健康教育介护内容及康复介护计划,反复对每一患者进行介护示范指导和教育。

健康教育介护内容:⑴心理康复指导:贯穿住院全过程,且两组均执行。大多数骨科患者术后出现紧张、猜疑心理,创伤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焦虑、悲观的情绪,护士要通过健康宣教介护,向患者说明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意义,让患者了解康复训练的意图。同时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⑵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忌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腹胀和便秘。⑶指导: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保持正确是治疗的正确措施之一,以取得配合。患者骨折后,应抬高患肢(用枕头垫起骨折的肢体)有利于血液回流,防止过度肿胀,脊椎骨折应卧木板床,注意定时轴线翻身,按摩受压的皮肤,防止发生压疮。⑷试验组早期康复介护指导:自伤后或术后1~3周视手术的严重程度及创伤部位而定,应采取如下措施:1抬高患肢、减轻水肿。2锻炼肢体末端的关节,固定肢体中的肌肉行等长收缩,每天进行3次,每次15~20分钟。3创伤肢体长期制动后,可给予使用连续被动活动仪CPM,逐渐增加角度,每天不少于3~5次,持续3~4周。⑸晚期康复:加强功能锻炼,及时教会患者与手术相关的适应行为训练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行为训练,以及术后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等,使患者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有的患者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患肢逐渐负重,进而先撤患侧的拐,架健侧单拐行走,以后再移向患侧,最后弃掉双拐。

效果评价:按照不同阶段健康教育内容及康复护理计划设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调查表”,不同阶段对健康教育内容至少介护宣教2次,在宣教后第3天进行。不同阶段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80%及以上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自行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一天测评。为了患者能准确回答,且便于统计,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与“不满意”两个等级。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用 X 2检验。

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见表1。

两组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2。

讨论

强化了患者对骨折康复训练重要性:阶段性健康教育介护计划的严格实施,强化了患者对骨折康复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从表1可看出试验组对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1),故认为针对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健康教育内容,使患者及时获得正确的康复指导,可充分调动患者康复的主观能动性,强化遵医行为,形成良好的互动,达到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阶段性健康教育介护可密切护患关系:阶段性健康教育介护可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表2显示,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护士通过反复对试验组进行不同阶段健康教育介护,加深了患者对护士的印象,并认为护士对其疾病康复有高度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从而发自内心对护士感激和满意。

参考文献

1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

2李曼琼,罗艳华.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

第6篇: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脊髓中央综合征;,外科学

【摘要】 目的 总结早期手术治疗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经验,以及早期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方法 对以手术治疗的颈脊髓急性损伤患者中确诊为中央综合征的病例资料为治疗组,与选择非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疗效的可能原因。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虽然治愈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治愈+良好+有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的中央综合征患者,早期进行椎管减压、血肿清除等手术干预治疗可有效减轻脊髓水肿和进行性损伤,缩短病理性炎症反应过程,促进脊髓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率。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脊髓中央综合征;外科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local spinal cord decompression,hematostation,evacuation of hematomaa for the acute central cord syndrome.To find a possibly effectvie way to enhance the cure rate,and decrease paralyzes rate.Methods Analyze the followingup data of all the cases with central cord syndrome (CCS),who had been treated from Jan.1998 to Jan.2006,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that with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treating group with early local spinal cord decompression,evacuation of hematoma and hematostation. To find out the possible result and reason that affect curative effect.Results There i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yingomyelia rate between the decompression group and traditional treatment group (P>005).Althou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cure rate (P>005),the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cluding cure,excellent,effective cases(P<005).Conclusion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e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maybe an effective method with low complication and high recovery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central cord syndrome.

【Key words】 neck injury,central cord syndrome,surgery

急性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简称“中央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CCS),是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多见于颈椎突发性过度后仰加旋转运动所致,由于可能合并的颈椎骨折脱位或损伤多数是瞬时性的,随着自身保护性动作,多数自动复位。因此,颈椎的稳定性破坏往往并不严重,而以中央综合征表现为主,是常见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类型,表现为上肢神经功能障碍重于下肢,神经功能恢复也表现为下肢好于上肢,脊椎的骨折或脱位不一定明显。虽然脊髓损伤表现为不完全性和脊柱序列的相对完整,脊髓损伤完全性治愈率很高,但不完全恢复以及系列脊髓损伤并发症的产生也很普遍。由于脊髓损伤表现为不完全性和脊柱序列的相对完整,多数专家主张保守治疗为主,对于手术治疗持对反意见。本组资料包括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手术治疗的69例中央综合征患者,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发现早期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37例,男28人,女9人;年龄14~68岁,平均356岁。治疗组32例,男21人,女11人;年龄16~72岁,平均368岁。患者伤后距离手术时间6 h~7 d,平均486 h。将以固定为目的而不实行椎管减压和血肿清除处理的病例列入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主要以脊柱外科的受伤节段脊柱的牵引固定、围领保护等治疗为主;治疗组则给予脊柱短节段固定、椎管减压,对于出血的血管予以止血处理,明显的硬脊膜囊内的血肿予以清除。术前、术后的其它治疗、康复措施相同。

14 治疗结果 脊髓损伤分级参照2002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ASIA)修订标准:A级,完全性损害;B级,不完全损害,部分感觉,无运动;C级,不完全损害,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肌力在3级以下;D级,不完全损害,部分感觉和运动,肌力≥3级;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脊髓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FTM)[1]采用国际通用的六方面七级分法,自我料理、大小便控制、移动能力、运动能力、交流、社交六方面。Ⅰ级,完全依赖,活动主动用力<25%;Ⅱ级,最大帮助,活动主动用力>25%;Ⅲ级,中等帮助,活动主动用力>50%;Ⅳ级,最低限度帮助,活动主动用力>75%;Ⅴ级,监护或示范;不需要体力帮助,但需要提示、指导、示范;Ⅵ级,独立性减弱,活动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规范地完成,不用辅助设备及帮助,且无需矫正;Ⅶ级,完全独立。治疗结果参照脊髓损害分级和脊髓功能独立性评定,于手术后第6个月进行评定(FIM):有效为治疗前后脊髓功能提高1个级别;提高2个级别以上为良好;达到E级、Ⅶ级为治愈;本级不变或下降为无效。对比发现治疗组疗效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大。虽然治愈率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总有效率(治愈+良好+有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对比产生脊髓空洞的比率无明显差异。

表1 两种急性颈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治疗方法效果对比(略)

治愈率:χ2=0085,P>077;总有效率:χ2=4554,P<005;脊髓空洞χ2=0744,P>011

2 讨论

早在1954年,Schneider等就描述脊髓中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征,并提出保守治疗的原则[2],尽管“中央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CCS)的手术治疗同急性脊髓损伤(SCI)一样,遭到许多专家的质疑和反对[3]。因为传统理论认为脊髓损伤的不可修复性,手术干扰会加重脊髓损伤,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而CCS临床表现为不完全性和脊柱序列的相对完整,故一般主张保守治疗,对手术治疗持反对意见。然而大量临床资料显示,中央综合征患者中40%以上合并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理基础,为手术治疗找到了依据[4]。研究表明脊髓损伤的修复的可能性被重新提出,在于脊髓损伤的两步理论,第一步的直接损伤发生是由直接机械力量产生,第二步损伤通过继发性血管血栓、组织缺血、炎性刺激引起。这就为手术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5,6]。1985年Gele等[7]就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脊髓损伤后的系列病理变化和功能恢复的关系,对于病理变化与恢复的关系的基础给予了证实和肯定。Cheng等[8]1996年报道脊髓损伤在成年大鼠模型的可修复性研究。1998年陈礼刚等[9]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发现PSVPoMca微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脊髓内移植对损伤脊髓再生可以产生明显影响。2001年Garraway等[10]、时述山等[11]研究了以嗅神经鞘细胞移植对动物脊髓损伤的修复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003年,Cao等[12]发现嗅神经鞘细胞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GDNF可加快受伤脊髓的修复。2004年,Barnett等[13]报道了嗅神经鞘细胞对中央综合征的治疗显示出一定效果。2004年Gorji等研究发现椎管减压及脊髓皮质减压等处理可以改善脊髓供血,减少水肿,促使脊髓功能恢复。胎鼠脊髓组织移植成活和分化功能的发现为积极的外科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理论支持[14]。由于脊柱各个节段骨折的固定技术现在已相当成熟,可使受伤节段坚强固定,省去外固定带来的不便,手术后次日即进行自主活动和系列康复治疗,有利于及早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护理治疗,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选择钛合金器材可方便进行MRI检查,及时了解脊髓的病理变化。

神经根的减压疗效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已经得到肯定,马尾神经的缝合修复对性功能、大小便控制能力的恢复已经被证实。椎管减压手术在慢性压迫和急性压迫的治疗中也取得公认的确切疗效,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有效代偿范围内,急、慢性压迫只造成细胞的重新体积调整和功能的有限改变,并不改变细胞的数量和结构破坏。超过受压的细胞和空间代偿能力,则细胞损伤、缺血、变性、凋亡或死亡,出现功能障碍。这一变化在椎体肿瘤患者身上体现明显。但对于急性压迫也会造成完全或部分脊髓断裂,灰质损伤,白质的连续性中断,单纯减压不能使断裂的脊髓组织有良好的接触、且出血造成的血肿阻隔、炎性刺激均可造成脊髓组织的因缺血缺氧而死亡范围扩大,愈合的可能性非常渺茫。而颈椎中央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与上述还有所不同,因为脊髓灰质和白质的抗压能力不同,白质的功能受损较少,而支配上肢功能的灰质损伤较重也是上肢功能重于下肢的原因之一。因此,椎管减压可以打破脊髓的损伤水肿缺血损伤恶性循环,最大限度的保留灰质的功能,促进白质功能的恢复,增强脊髓组织的功能代偿能力。因此,脊髓病灶的减压和必要时对于局部血肿的清理对于脊髓修复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前提条件[15]。在本组资料中,应用椎管减压以及必要的硬脊膜和蛛网膜切开,清除血肿,对于出血的血管止血。这一手术过程打破了脊髓损伤后发生的一系列继发性炎症反应,阻止了神经组织的恶性循环:缺血变性坏死刺激缺血变性坏死刺激缺血[16]的病理过程,手术选在伤后尽快进行,术前、术后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如GM1、甲基强的松龙、高压氧等治疗。随访发现,术后病人神经功能在术后1~2周开始恢复,6周达高峰,神经刺激症状(如神经感觉过敏、刺痛等)最早恢复,大小便功能随后开始恢复,性反应的恢复也是脊髓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表现为晨间,对性刺激有反应。下肢的肌力恢复较好,而上肢恢复往往不彻底,只有部分恢复,且时间长,可能在于脊髓灰质的直接损伤难以恢复,而脊髓白质得以再生恢复或部分恢复传导功能,从而使下肢肌肉得到一定的神经刺激,而下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原由于得到上位神经的支配刺激,减少了自主放电使僵硬的肢体得以减轻。MRI检查发现,手术后的脊髓组织形状良好,共有13例病人产生脊髓空洞,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其余病人无明显的软化、液化灶,脑脊液充盈良好,周围无明显狭窄。以往认为脊髓空洞的产生与脊髓损伤的程度和压迫时间有关。本组病例较少,难于得出正确结论[3,17]。另外,GM1、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高压氧、基因实验等为主的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虽然现阶段GM1已经从药物机制到临床实验都观察到其有效性,但也有无效的报道,分析认为该药主要为神经营养剂,如无神经生长,则其应用就无意义或仅限于对于变性的神经修复有意义。因此,认为手术方法结合GM1能提高疗效。甲基强的松龙、高压氧的应用也是公认的有效措施,同样离开手术提供的有利条件,单纯药物的作用是有限的。总之,在目前临床上尚无确切方法治疗急性中央性脊髓损伤这一难题的情况下,积极减压和内固定可以方便患者运动,改善生理机能,为神经修复提供积极条件是切实可行的方法[18]。由于本组病例数少,分组对比难以更加合理,有待在扩大病例数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Kilkens OJ,Dallmeijer AJ,De Witte LP,et al.The Wheelchair Circuit: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sponsiveness of a test to assess manual wheelchair mobility in perso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Arch Physic Med Rehabilit,2004,85(3):424431

2. Schneider RC,Cherry G,Pantek H.The syndrome of acute central cervical cord injury,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hyperextension injuries of cervical spine[J].Neurosurg,1954,11:546577

3. Kao CC,Chang LW,Bloodworth MD.The mechanism of spinal cord cavitation following spinal cord transection.Part 3:Delayed grafting with and without spinal cord retransection[J].Neurosurg,1977,46:757766

4. Ishida Y,Tominaga T.Predictors of neurologic recovery in acute central cervical cord injury with only upper extremity impairment.Spine,2002,27(15):16521657

5. Pickett W,Simpson K,Walker J,et al.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in Ontario,Canada[J].J Trauma,2003,55(6):10701076

6. Cao L,Liu L,Chen ZY,et al.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secrete GDNF to promote spinal cord repair[J].Brain,2003,22:112118

7. Gele K,Keraside H,Hrathal JR.Spinal cord contusion in the rat behaviroal analysis of functional neurological impairment[J].Exp Neurol,1985,88(1):129134

8. Cheng H,Cao Y,Olson L.Spinal cord repair in adult paraplegic rats:partial restoration of hind limb function[J].Science,1996,273:510513

9. 陈礼刚,高立达,毛伯镛,等.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脊髓内移植对损伤脊髓再生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8,12(5):257162

10. Garraway SM,Hochman S.Serotonin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primary afferentevoked longterm depression in rat deep dorsal horn neurons[J].Neurophysiol,2001,85:18641872

11. 任继鑫,时述山,孙天胜.嗅神经鞘细胞的特性及对动物脊髓损伤的修复.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3):188190

12. Cao L,Liu L,Chen ZY,et al.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secrete GDNF to promote spinal cord repair[J].Brain,2003,22:112118

13. Barnett SC,Riddell JS.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 and the treatment of CNS injury:advantages and possible caveats[J].J Anat,2004,204(1):5767

14. Gorji A,Zahn PK,Pogatzki EM,et al.Spinal and 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enhance spinal cord activity[J].Neurobiol Dis,2004,1(15):7090

15. Taor CH,Koyanagi I.Vascular mechanism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uman spinal cord injury[J].Neurosurg,1997,86:483492

16. Lali HS,Sekhon MB,Michael G,et al.Epidemiology,Deographics,and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J].J Spine,2001,24(2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