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1篇: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论文关键词]家政服务 法律问题 劳务关系 立法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日益发展,曾经的独生子女政策使现在的家庭小型化,中国老龄化社会已来临,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因此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伴随而来的家务劳动也日趋社会化。但对于目前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护的法律缺位,导致在家政服务中发生纠纷时处理困难,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利益受损现象严重。

一、我国家政服务人员从业模式

(一)自主式从业模式

我国的家政服务人员大多来源于农村,少部分来源于城市下岗或无业人员,一部分来源于高校的毕业生。对于前两类家政服务人员她们无专业的教育培训经历,只是凭生活经验从事家政服务工作;最后一类家政服务人员拥有高校专业教育学历,主要从事家政服务中的入户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对于自主式家政从业的人员大都是通过熟人介绍而来到雇主家里工作,因为家政服务工作与其他服务性质的工作不同,有的雇主需要24小时的家政工作人员,有的需求小时工,由于她们是在雇主家里工作,对于双方来讲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所以这种方式被广泛的应用。而且对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来讲,没有中介或家政服务机构的介入从经济利益上能够取得双赢。

(二)机构组织式从业模式

家政服务行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生力军,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使家政服务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目前从事家政工作的人以千万计,相应的机构组织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一部分家政服务人员把自己纳入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1.进入家政服务中介

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属于职业介绍机构的范畴。在我国,职业介绍机构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开办职业介绍机构或其他机构开展职业介绍活动,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

家政服务人员来到家政服务中介找工作,按次交费,中介负责为前来找工作的家政务人员联系客户,见面双方谈成后,客户和家政服务人员签订相应合同,中介组织只起到见证人的作用。

2.进入家政服务公司

进入家政服务公司的家政服务人员,在自身权益保障上要优于其它就业模式。家政服务公司有培训能力,对招聘的家政服务人员要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并相应获得一些资格证和上岗证。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合同,然后公司与客户之间再签订合同。三方的权利和责任会在合同中写清楚,但由于合同系家政公司方面所出,所以在公司的义务上有弱化现象。工资的支付由客户支付给公司,公司扣除佣金后再发给家政服务人员。

二、我国不同从业模式的家政服务人员的法律问题

(一)自主式从业模式的法律问题

1.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形成劳务关系

对于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的关系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雇佣关系,有人认为是服务合同关系,还有人认为是劳务关系,笔者支持第三种说法。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是劳务关系,根据如下:

(1)劳务关系概念

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依据民事法律规范,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依约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2)家政服务劳务关系特征

主体双方当事人都是公民。劳务合同内容可以是口头约定,也可以签订书面合同。

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劳务服务,雇主支付劳务报酬,无需提供保险、福利等待遇,不存在人身隶属关系。

劳务关系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劳务关系可能产生的责任一般是违约和侵权等民事责任。

2.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发生纠纷处理问题

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其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在履行合同中所产生的纠纷,应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因劳务关系发生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直接至法院起诉,不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发生纠纷处理应遵循劳务关系纠纷解决途径和法律适用情况。

(1)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造成他人损害

家政服务人员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的,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规定中可以看出,应该由雇主一方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但对于侵权行为发生后,雇主是否承担责任要进行具体法律分析。第一种情况是家政服务人员的损害行为不是发生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应该由家政服务人员自行承担。关于如何界定其行为是不是发生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可参考“执行职务说”;第二种情况是造成他人损害中的他人应包括除家政服务人员以外的所有人,即包括雇主的家人及本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将由雇主自行承担,这有违法律公平原则,所以应在劳务合同中明确此种情形发生时双方责权分担事项;第三种情况是家政服务人员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问题,虽然先由雇主承担,但之后应进行责任分担。如果雇主已清楚交待过注意事项,而家政服务人员违规操作,以致造成他人损害的,雇主应向家政服务人员追偿;如果雇主事先未交待工作的注意事项而发生的损害事件,应由雇主承担全部责任。

(2)家政服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自身造成的伤害

第一,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个人之间的劳务关系建立时,雇主并未给家政服务人员买保险;而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的规定可以看出个人之间的劳务关系不属于工伤保险范围,因此让雇主承担无过错的责任是显失公平的,最后按照规定应由双方过错大小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于双方来讲是合适的做法。

第二,家政服务人员所受的损害是由第三方造成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雇主应在赔偿后可以向第三方追偿。

第三,家政服务人员所受的损害如果是由雇主故意造成的,应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并附带民事赔偿。

(二)机构组织式从业模式的法律问题

1.家政服务中介机构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形成居间合同法律关系

通过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直接进行谈判,中介机构只负责双方的联系,并不直接参与交易,按次收取费用,所以家政服务机构只是居间人。雇主和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家政服务人员与家政服务中介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居间合同法律关系。

当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发生纠纷时,适用于自主式从业模式的法律问题处理方式。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并不承担责任。

2.家政服务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家政公司和雇主之间是劳务关系。雇主和家政服务人员之间没有直接签合同,也就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但当家政服务人员被家政服务公司派到雇主家中进行家政服务时,他们之间发生纠纷时应怎样处理。

(1)家政服务人员在被家政公司派遣工作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先由雇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如果是由家政服务人员的过错导致的,雇主可以向有过错的家政服务人员追偿。

(2)对家政服务人员在家政服务工作期间受损害的,应先由雇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家政服务公司存在过错,应由家政服务公司在过错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

三、完善我国对家政服务行业的法律制度

(一)为家政服务行业立法

随着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和壮大,问题也层出不穷,然而解决问题时却难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所以法律欠缺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家政业的发展。家政服务关系各方的权益保障不能只靠诚信来维持,是该到了立法保护与监管的时刻了。

由于法律制度的欠缺,也导致了目前家政服务行为乱象丛生,缺少行业标准和规范。服务标准不统一,收费标准随意性强,价格高而服务质量低,家政市场相关各方权利义务没有明确界定,家政服务人员权益缺乏基本保障等。

(二)强化家政服务行业准入制度

目前家政服务人员缺口在1000万左右,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各家政服务机构招聘家政服务人员也出现困境,所以也就放宽了行业人员标准。现在不少的家政服务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低、年龄大、技能弱,有些人道德素质差,所以在工作中屡屡出现违反法律的事件,导致部分雇主对市场上的家政服务机构及家政服务员持不信任的态度。

因此应通过家政行业立法,对家政服务机构的管理进行规范,使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和谐。

(三)完善家政服务行业保险制度

第2篇: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越城区家政服务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家政服务行业也开始普遍被人们所接受, 成为解决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越城区的家政服务业现状主要呈现几个特点:

(一)从业人员情况:越城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主要由本地下岗人员、退休人员和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构成,雇主家庭对外地家政人员普遍持排斥态度。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年龄以四五十岁居多。目前,越城区的家政服务市场求大于供,家政服务业市场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

(二)服务项目情况:家政服务的项目主要有保姆、钟点工、月嫂、老年人护理、家教、单位保洁、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目前家政服务员的工资水平,小时工一般在每小时12元上下浮动,住家保姆一般在每月1000元以上,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水平呈上升趋势。

(三)家政机构情况:通过走访了解,目前,越城区家政服务机构以中介为主。中介机构数量虽然较多,但由于进入门槛低,对资金技术要求都不高,往往是“一间门面、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块黑板”,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就开始经营运作了。这些中介机构一般规模较小、起点较低,缺少规范的管理和制度。大部分都由个体创办,设在各社区,多数为综合中介服务,专门的家政服务机构很少且举步维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四)技能培训情况:越城区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以职业培训中心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免费培训为主。招收的对象是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凡使用劳动保障部门指定教材进行培训并经过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合格的,均可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目前无论是中介机构和家政从业人员对培训和持证上岗的理念还不太明确,家政人员中经过培训的比例很小,培训流于形式,应用于实际操作的不多。

二、目前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旧观念的影响仍不可忽视,思想观念问题急需转变

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行业,虽然现在社会上大部分人的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但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受“侍候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有些家政人员没有得到用人家庭应有的尊重,甚至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使一些劳动者特别是下岗职工感到自卑,不愿从事家政服务工作。

(二)家政服务员的素质亟待提高,权益保障问题急需解决

不少家政服务员自身素质较低,有的原来接受文化教育少,有的没有参加过培训,服务质量不高。由于没有实行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家政服务员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素质难以提高。同时,由于家政服务员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期间的伤害、致残、死亡等问题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后顾之忧较大。

(三)用人家庭需求难以保证,家政服务消费尚需引导

用户对家政服务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和质量满意。许多家庭实际上已有条件聘用家政服务员,但由于目前家政服务市场选择余地较小,对一般中介介绍的家政人员不信任,又没有客观衡量标准和担保机制,一般以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找家政人员,故较难找到合适人选,有的不得已放弃使用家政服务员。如果能够有一家规模较大、基础较好、信誉度高的家政服务公司,能够提供较好的资源,则可以挖掘出更多需求。

(四)家政中介机构尚未规范,行业制度急需健全

一些家政服务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乱收费,缺乏后续服务,在介绍人员质量和保证家庭安全方面均无保证。非法中介机构损害用户和服务人员权益现象时有发生,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步履艰难。急需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从业标准、培训机制、权益保障等制度,使家政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促进越城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舆论宣传力度,营造家政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重视对家政行业的舆论宣传,利用各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和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通过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本地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家政,进一步消除社会对家政服务的偏见和歧视,正确引导家政服务业向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打造家政服务行业的品牌

家政服务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广泛的就业机会,已逐步成为促进一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探索形成一条指导、培训、就业一体的服务体系,推动越城区家政服务向产业化发展。探索成立家政管理协会,规范家政服务中介机构的统一管理,制订地方家政服务行业服务细则,明确从业人员的服务规范,对家政服务员的工资、养老 保险等保障待遇提出具体意见,并建立考核考评机制,科学认定家政从业人员的等级标准。同时,也可以与外地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相关机构联手,更大范围地利用外地家政服务人力资源,使家政服务真正成为服务家庭、奉献社会的阳光产业,逐步打造出如“杭州三替”、“衢州保姆”那样的绍兴家政服务品牌。

(三)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素质

家政服务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素质的关键环节。要把业务培训作为家政服务业上岗前的必备程序,实行持证上岗。有关培训部门要加强培训内容的科学设置,通过培训,使学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良好思想素质和较高的服务技能。培训班还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分级别进行,初级的培训课程可以是普及型、基础性的家政服务内容,中高级培训班可进行月嫂、厨嫂和家庭教育等专业类型的培训,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家庭的需求。培训的方式也需灵活多样:专家、教师上课,观看录像,书本学习,实践操作;也可以安排学员到用户家庭实地观察有经验的家政服务人员的现场操作,进行“一日观”等见习活动。

第3篇: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月嫂 培训 高品质

一、当前我国月嫂培训现状与问题

1.学员层次不适应母婴护理师职业需求

据调查显示,母婴护理师培训的学员中大部分在30岁到50岁,年龄偏大,绝大多数学员受教育水平偏低,且从事家政服务的在职人员普遍技能单一,不能满足如今社会的高层次需求。对于作为月嫂服务对象的产后女性和新生儿来说,其易生病且死亡率较高,产后护理工作极其关键,需要月嫂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专业能力。但就目前情况来说,月嫂的年龄及学历水平在绝大程度上使他们无法适应专业培训要求。

2.培训时间短且流于形式

如今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培训水平良莠不齐,培训时间极短,部分家政培训公司培训时长仅有一课时,最长的也不过40课时。然而,月嫂的培训过程涉及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以及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等众多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且还需结合具体工作需求进行培训。

3.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工作匹配不合理

目前培训机构提供的母婴陪护培训课程,在培训内容与结构的安排上往往不合理,或重理论轻操作,或重操作轻理论。一些正规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内容针对应试需求,因此较偏向于理论化,不重视实际操作。

二、培养高品质月嫂学员的教学方法

1.建立家政服务员培训基地,确保培训顺利开展

家政培训基地的建立,是确保家政服务培训顺利展开的基础条件。笔者认为,培训学院应与相关地区家政协会建立“家政培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所,家协提供培训人员以及培训素材;应在专业家政服务专家的指导下编写家政培训的有关教材;建立家政培训专用的实际操作实验室,从而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培训后实习基地,学员只有通过实习的考核评定后,才可得到合格证书以及星级评定。例如,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学院与当地相关机构合作建立了浙江省宁波市唯一的“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 宁波) 培训中心”“宁波 81890培训基地”,实现了家政服务培训的系统化。

2.开展“三走进” 活动,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家政服务行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员的能力,适应社会各方需求,笔者认为,各学院应开展“走进企业,走进学员,走进教师”的“三走进”活动,了解有关企业对培训课程及计划的建议,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据此进行培训收费标准的定位,制定适合学员的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培训方式等;了解专家对培训课程教材编写、实训室实际规划的意见,从而使教材编写更全面、适宜,且具有当地的特色。在此方面,浙江省宁波市海曙社区学院自2003年开展家政服务以来,不间断地对“81890”加盟企业进行调研,对学员进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建立了适应自身需求,并有自身特色的培训系统。

3.开展家政培训的“实战模式”

在家政培训中,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极为重要。笔者认为,家政培训应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教学基地所建设的实训室进行教学。教师实地进行指导,例如,在家庭、病房等多种场景的实训室中带领学员进行“实战模式”的演练。再如,可模拟演练心脏病突发、小孩大哭等多种情况,让学员进行应急处理,通过他们的表现来分析心理状态和专业技能,使学员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与技能。或者以老带新,经过培训的学员跟随资历较老的月嫂学习,这样一对一的模式可以促进学员更好地掌握并巩固相关技能。

4.建立成长档案,实施跟踪反馈模式

笔者认为,可以参考湖北省荆州市总工会与荆州市妇幼保健院联合举办月嫂培训班的实施策略,其在学员培训初期进行资料整合,建立学员的个人档案,对学员的就业情况、未来的工作动向、工作地点、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以方便对培训效果的科学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改善培训内容,从而促进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

三、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制定更加科学、完善、合理的培训模式,并有针对性地不断改进培训模式,才可有效改变我国月嫂综合素质不高、技能水平偏低的现状,进而提升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家政服务业 云南省 问题与路径探究

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是因为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主要是因为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1983年11月,在北京注册成立我国第一家家政服务公司,[2]这也标志着我国家政服务业开始“起航”。随后,各种类型的家政服务机构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家政服务业迅速发展的繁荣景象,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对生活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遵循“优胜劣汰”的社会规则,使得一些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裁员也在所难免,为此一大批城市下岗职工失去了生活来源,需要另辟蹊径,寻求“他法”;此外,一些农村中青年因为土地流转等原因[4],失去了生活保障,必须投向市场,获得生活来源,向市场寻找就业机会;还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面对巨大潜力的家政服务业市场,也投身于家政业。以上三种情况,均为家政服务市场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供给市场,为满足需求市场提供了可能。

然而,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整体需求以及就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国家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以及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等问题,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就业工作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意见的指导下,商务部联合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了《关于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通知》,这也标志着我国家政服务工作的正式启动。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作为当前“一路一带”重要的开发地区,抓住发展的时机,以及结合国家资金的赞助与政策的指导,家政服务业开始迅猛发展。随后,按照商务部的要求,云南省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为支撑,以企业连锁网店为主体,以人员专业培训为保障,带动云南省整个家政服务行业集约化发展,不断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云南省针对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涵盖的内容,均依照相关规定展开。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高标准地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推进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地发展;根据《中小专业型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规范》的规定,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培训家政服务人员。一系列的工作,都在相关规章制度下,有序开展。与此同时,通过几年的发展,拥有了切合实际的做法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经验及做法

(一)品牌的创立

对于低利润的家政服务业而言,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无法实现广覆盖、多渠道的宣传工作。因而,更多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将企业的产品推销出去。虽然低利润的行业,但是企业还是非常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品牌的建立。一方面,主要通过向有关部门注册商标,形成统一商标和字号,以及统一企业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以及证件等,形成统一的企业形象标识,有利于人们的辨识。另一方面,注重企业的全局,将所有的直营店或者加盟店都使用统一经营模式及统一管理制度,不仅方便管理,也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整合,形成完整的一个整体,良性发展,巩固其形象与品牌。

(二)经营理念的转换

企业经营目的就是营利,而营利需要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改变并及时调整与改变。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家庭服务社会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形成更多的消费需求。为此,企业经营理念进行了2个方面的转换。

其一,服务内容的拓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理念,增加服务功能和内容,实现了公共服务、信息对接、运营管理、系统维护和质量保障的功能以及将服务内容逐渐扩展到家庭服务、维护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导购、房屋租售、人才招聘、法律服务、生活百事、餐饮服务、旅游服务等行业。

其二,宣传方式的转变。随着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对于宣传方式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家政服务企业自行研发了家政服务手机版的应用软件,方便顾客访问网站和及时得到帮助。经营理念的及时转换,使得企业抓住了商机,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供需对称的目标。

(三)规范化、职业化的管理模式

社会化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人们工作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程度。云南省家政服务业非常注重规范化和职业化的管理,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点。

一是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各地州市实行专款、专账、专用,严格执行商务部和财务部对于促进服务业发展而联合《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要求,并且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规范使用资金。

二是服务人员的职业化。承办企业与当地的职业培训学校或者现代教育培训学校合作,对下岗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弱势群体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而增加他们的社会价值。

三是服务人员的规范化。对于一些高空工作和外墙清洗以及特种作业的人员,需通过学习考核合格,并持有由相关机构发放的《安全资格证书》或者《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服务,规范了人员的操作行为,也保障了服务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家政服务企业规模较小,整体规模呈现下坡趋势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家政服务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整体规模呈现下坡趋势。一是中小企业规模相对偏小,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不具备自身完善发展的实力,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使得企业存活率比较低,最终走向停产阶段。二是大型龙头企业在起初的财政补贴帮助下,发展迅猛,规模迅速扩大,但如今由于需求判断偏差等原因也难以维持发展,其网店保持率逐年降低。

(二)家政服务企业实际业务量较少,整体运营呈现低迷状态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得到财政资金补助的公司较大范围地建设了网店,基本覆盖城区,有效地实现了居民的可接近性。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由于资金运行的压力、市场竞争、不合理的规划与布局、运行成本不断增加、收费标准的欠缺、人们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等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承办企业效益无法达到预期标准,总体运营呈现低迷的状态。

三、路径探究

基于家政服务企业规模较小和实际业务量较少等问题,结合云南省省情,针对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科学规范行业发展

任何一个行业市场的成熟,都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实践与发展过程。而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在我国依然属于起步阶段,则需要政府的逐步扶持。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和服务指导。及时把国家、省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传达给家政服务企业,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经营,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继续务实地指导和帮助家政服务企业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困难。二是搭建平台和促进就业。支持家政服务企业创新经营模式,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加盟、连锁、承包、租赁的形式加入到试点企业,实行统一模式管理,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家政服务体系,使家政服务供应上档次、上质量、上水平。三是强化管理和良性发展。加强对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指导和协调,加大推进家政服务网店网点建设。四是建立家政服务的行业规范体系,包括制定家政服务人员的准入规则、技能培训体系、行业监管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减少服务人员的心理负担,保障服务人员的基本权益,尤其对于家政服务业的关注,规范家政服务市场,明确雇主、家政服务人员和家政服务机构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高效地完成工作与任务。

(二)扩大家政企业服务范围,满足多种需求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市场供需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只有能够敏锐感觉到市场需求变化,并且能适应市场,及时调整战略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建议企业在获得政府财政资金补助的同时,还需要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较为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变化的信息,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管理模式,继而转换运转模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绍文.欠发达地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以贵阳市为例[J].管理观察 2014(35).

第5篇: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端家政服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01502

1 我国家政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社会正迅速形成的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劳动社会化等现代经济社会特点,刺激了对家政服务业的需求。社会分工的细化,家政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构成模块,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它超越了原来以单纯清洁、维修、照看小孩等传统家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粗放型结构,朝着更为个性化、专业化、人性化的集约型方向发展。适应都市人生活方式的家政服务需要熟练掌握英语口语及东西方文化习俗的涉外家政服务,更是成为家政行业急需开发的一片新土。而反观当下的中国家政市场,大部分企业创业起点低,资金少,硬件设施不齐全,创办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高素质的员工及管理人员,对于市场机会识别度不高,缺乏系统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策略,没有形成企业的整体性经营模式;80%左右的家政公司属于中介制家政公司,职业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对员工既无岗前培训,也无在岗服务跟踪,在介绍人员质量和保证家庭安全方面均无保证,家政服务员和雇主家庭的民事纠纷时有发生,家政市场急需规范的企业提供规范的服务。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社会对家政服务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的重视不够,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与家政服务员技能贫乏的矛盾日益显现。相对于急切以及广泛的市场需求来说,能够提供高品质和多元化产品的家政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高端家政市场存在的巨大需求和缺口,为深受各种显性和隐性就业歧视之苦的女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职业发展可能。女大学生细腻、认真的性格,使得她们在家政服务这个领域相对于男性大学生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新近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更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家政服务业就业、创业。对自主创业从事家庭服务业的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人事劳动档案保管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总而观之,创立高端家政服务公司,走自主创业或者合作创业之路,为处于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女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出路。

2 女大学生创办高端家政服务公司可行性发展战略探究

2.1 制约高端家政服务公司发展的因素

(1)大学生家政服务员缺乏社会成就感、职业幸福感。

虽早在2000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将“保姆”这一职业正式定名为“家政服务员”,但社会各方的偏见早已根深蒂固,高端家政服务也难逃被认为是不被尊重的“服侍行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不平衡心态,成为制约家政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家政服务的工作内容也使得从事家政服务的大学生的职业幸福感相对其他工作偏低。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工作开放度来看,家政服务员的工作性质单一、机械,没有工作伙伴,更无法接触异性,女大学生在工作中经常感到一种孤独感。加之女大学生大多背井离乡,她们中的多数不懂如何去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很多时候雇主甚至不允许在工作中使用手机,封闭了女大学生唯一可能的心理疏压渠道。

从工作强度来看,由于家政服务人员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因而家政服务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均无明确标准,完全取决于雇主的个人意愿。然而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雇主家有不能自理的病残者离不开家政服务员的生活料理;担心失去工作或者为了与雇主处好关系,家政服务员主动提出休息的请求;亦或家政服务员为了能够争取到加班费用或奖金而放弃自己的休息,许多刚入行的家政服务员都会超过这一工作强度,长久下来,身心不堪重负。

从工作对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要求来看,家政服务直接为雇主家庭成员服务,不同的雇主有不同的性格、喜好和生活习惯。少数情况下,女大学生甚至还要应付男主人的性骚扰,这些都对家政服务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女大学生由于阅历浅,在人情世故、为人处世上没有已婚妇女有经验,因此女大学生宁愿选择单纯体面的工作,如收营员,售货员等。

(2)信号显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信息传递功能,家政服务业信任机制不健全。

由于家政服务的场所大多是私人住宅,呈现为“零距离”服务,因此雇主迫切需要获得家政服务员的充分信息,通过信号显示机制使有关信息得到充分传递,从而建立起信赖性,这对促成有效交易至关重要。但家政服务市场上的主要信号显示机制——国家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家政人员从业资格证并未充分发挥其“价值魅力”,反而在推广的路上遭遇诸多障碍。首先,当前家政企业所谓的初、中、高级家政服务员并未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评定,含金量大打折扣;其次,由于家政服务员流动性较大,家政服务企业不愿承担家政服务员的职业资格培训费用及考试费用;最后,家庭用户并未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资格证的重要性,这反过来阻碍了资格认证的推行。信号显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使雇主对本土家政服务员的信任度受损。近年来,作为全球专业化家政服务人员的代表品牌,“菲佣”逐渐为中国大部分的高端家庭所信赖,严重冲击着本土高端家政服务公司的成长壮大。

(3)微利和高风险成为困扰家政公司创办及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

家政公司表面看来投资小、成本低,实际上起步过程漫长,利润非常薄弱。与此同时,由于家政公司在法律上被界定为劳务派出机构,除了正常的服务责任以外,还承担了员工意外、客户意外、客户财产意外、客户被盗等诸多风险。许多家政公司基本没有抗风险能力,仅仅因为一起责任纠纷就关门倒闭。微利经营下还要承担与自己的经营利润不成比例的巨大风险,让大多数属于风险厌恶者的女大学生在创办家政服务公司面前望而却步。

2.2 高端家政服务公司发展途径探索

(1)完善和创新企业经营制度,推行员工制,促使家政服务职业化、正规化。

我国现行的家政服务行业主要有四种运行模式,即会员制、中介制、亲朋介绍制和员工制(也称派遣制)。前三种模式是当前家政服务公司运行的主要模式,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不足,难以达到家庭对服务质量及服务要求的要求,严重制约了高端家政市场的长足发展。

员工制模式属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状况下所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家政公司经营模式。家政服务公司与家政服务员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使他们成为正式员工,并在劳动标准、双方权利义务、社会保险等方面执行与一般劳动法律有区别的特别规定,促进家政服务员体面劳动。家政服务公司与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家庭服务保险产品,建立完善的风险外包体系,以职业责任险和意外险作为突破口,解决家政服务人员在雇主家中从事服务工作时因意外造成的伤残、事故及相关医疗费用,因过失造成雇主的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防范和化解风险,解决家政服务公司和家政服务员的后顾之忧。

(2)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完善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机制。

家政服务公司与相关培训机构联合,根据当地家庭服务市场需求和用工情况,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在职培训。培训结束后,家政服务员将被安排到当地雇主家中进行实习,并由这些雇主为其开具一份评估报告,实习期间的表现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家政服务员未来的工资起点。家政服务员正式上岗后,继续强化激励机制,实现家政服务水平与就业待遇对接。制订家政服务公司星级服务评定办法,定期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星级评定。评定优秀者被授予相应等级星级,优先介绍工作,享受免费继续教育。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对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家政服务员予以奖金激励,丰富家政服务员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员工不断强化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3)建立并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化系统。

家政服务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员服务跟踪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客户消费储值系统三大部分。

家政服务员服务跟踪系统包括家政服务员的年龄、籍贯、学历、特长、工龄等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同时,为每一名新从业的家政服务人员建立业绩档案,并提供不少于三次的入户指导。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人员会先后在一周内、一月内、一季度内上门回访,根据家政服务员的服务质量确定从业人员的等级工资、培训奖励以及从业资信。新雇主通过工号可以查询到前雇主对该家政服务员的评价,为新雇主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参考。

客户管理系统着眼于建立公司独有的客户数据库资料,对所有雇主信息进行记录并统一管理。公司为每个雇主家庭建立服务档案,有服务协议、客户须知、从业须知和服务质量跟踪反馈表,采用多种方式(如电话、电子邮件、信函、上门回访等)征询服务评价,并主动询问雇主需求,掌握需求动态,及时为雇主提供亲情服务和新项目服务,保持客源的稳定,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客户消费储值系统主要针对计时收费的诸多弊端开发建立。主要经营模式是雇主购买家政服务公司出售的会员卡,预存资金进卡。公司根据雇主的服务消费时间和具体服务价位逐渐冲抵会员卡上的预存费用,直到雇主购买的会员卡中所有预存服务时间用完,提醒客户续卡。实践中,针对会员卡不同的消费充值金额和消费时间提供不同程度的优惠。同时,公司根据客户的入会时间长短、消费频率等内容进行不同的价位调整,以此维护现有客户,同时也吸引新的非稳定客户,扩大公司客户基础。

(4)以品牌特许连锁加盟的方式快速进入中国高端家政市场,提高公司品牌竞争力。

与传统家政服务的受体不用,高端家政服务的用户多为高收入、高学历的家庭或者外国家庭,用户更看中公司的品牌定位而非服务价格。树立一个品牌至少需要三个因素,第一是知名度,没有知名度就谈不上品牌;第二是服务品质,只有高品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第三是数量,扩展地域辐射范围增加顾客服务的可得性与便捷性,打造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品牌影响力,而这些因素的达成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对公司的资金实力、管理水平、营销策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女大学生初始创业起点一般较低,有能力创办的家政服务公司规模小、设备简单,在高端家政市场竞争力极为有限。若能以品牌特许连锁加盟的方式加入某个知名的家政服务公司,可以有效利用母公司的品牌影响力、顾客资料、销售渠道、培训基地等,拓展公司业务范围及地域辐射,迅速进入中国的高端家政服务市场,降低经营风险。

(5)实行直复式营销的市场运营模式,扩大公司的知名度。

不同于传统的营销模式,直复式营销主要基于互动媒介,或者互动媒介与传统媒介相结合的一种营销活动。这些互动媒介包括网站、直邮、电话、MSN/QQ,以及未来的3G和数字有线电视等。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日,直复式营销在扩大公司的知名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端家政服务公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直复营销的市场运营。

B2C网络服务。即搭建家政服务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家政服务信息与就业市场对接,有效解决家政服务信息不畅通、异地家政市场信息不对称、劳务洽谈不透明等问题,延伸家政服务触角。网站开通后,有家政服务需求的客户只需通过网络便可查看家政服务员的相关资料,并通过网络电话、网络视频等手段直接与家政公司或者特定的家政服务员进行沟通,决定是否聘任。

手机短信及3G服务:艾瑞在2007年8月的调研数据显示,高端家政服务公司客户高收入、高学历或者白领用户集中的特点为手机广告价值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家政服务公司可以通过提供对消费者具有高价值信息的“健康信件”如生活小常识、旅游攻略、理财之道等,降低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抵触情绪,消费者在享用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接受公司的服务。另外一个提升可信度的方式是给每个潜在客户提供一封专为其定制的简短的信息,用亲和力强的口吻推荐公司的高端家政服务产品。

直邮广告:家政服务公司自每位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阶段起,就为她们策划、拍摄几套自我推荐的短片,让家政服务员在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尽情展示各类看家本领。这些短片随后被精心剪辑成DV,插入到电子邮件中,借助公司客户数据库的客户信息及相关社区、妇联及中介公司的数据资料传递到老客户及潜在客户的邮箱中。通过短片,客户能够直观、全面地了解每位家政服务员的形象、素质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家政服务员。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家政公司和家政服务员顺利获得家政服务的机会,也能增强雇主用工的信心,可谓实现“三赢”的推广方案。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都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寻求质量上乘、形式多样的高端家政服务,成为很多家庭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岗位就业开发方面,高端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发展高端家政服务行业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各种教育培训,包括家政概念的高等教育,都将成为这一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为做大做强我国的家政服务业,国家需要加强立法,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管理,推动家政服务行业有序快速发展。将家政服务纳入劳动保障管理范围,逐步建立家政从业人员就业政策保证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地位,为家政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岚.成都市钟点女工幸福感结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2]王先芝.上海市家政服务人员调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3]罗君丽.我国家政服务交易中的信任危机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03):3537.

[4]姚鹏.引导家政企业突破发展“瓶颈”[N].中国妇女报,20100504(A03).

[5]沈水生,任丽.家政派遣制:理顺家政服务行业各方关系的现实途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0227(10).

[6]董菲.我国家政行业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7]卞雪莲.中优集团进入高端家政市场的经营策略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9.

第6篇: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我区家政服务业的现状

目前,我区有六家正式注册成立的家政服务部。最早成立的是三替服务社。成立于20__年,因为处于区中心,经营状况良好。但店主看好搞家政这一行业,于20__年转入__市成立家政公司。其余一家成立于20__年,三家成立于20__年,一家成立于于20__年,这五家注册的家政服务社由于各方面原因,都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而随着我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功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机会较多,家政服务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且相对于我区妇女来讲,思想不够解放,大都也没有意识真正走出来。通过调查也了解到,我区绝大多数用户都要求家政服务员必须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在对人的品行上有一定要求。现在,每天通过电话、经朋友介绍等方式寻找做家政人员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家政服务行业在我区正成为有一定潜力需求的市场。

据对市妇联“嫂子家园”等服务中心咨询,各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经过最初的积极授课、培训等方式直到最后自愿成为家政服务员的妇女越来越多,她们主要由城镇下岗女性和农村失地女性组成,诚实善良、吃苦耐劳是她们的优势。因此,从总体上看,家政服务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新型行业,家政服务业也是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妇女劳动力再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目前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家政服务业还没有产业化。人们还没有从塑造一个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待家政服务业,家政服务业还不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正式职业,因此市场管理就有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家政服务员、雇主、家政公司三方的权益也得不到很好的维护。

二是旧观念的影响依旧影响择业观。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从事家政服务职业,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有些没有得到用人家庭应有的尊重,也使一些劳动者特别是下岗职工产生自卑感,不愿去从事这项工作。

三是家政服务员素质亟待提高。不少家政服务员自身素质较低,有的接受文化教育少,有的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过培训,服务质量低,甚至出现事故;有的还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等等。

四是家政市场亟待规范。我区家政服务业零零散散,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据调查,一些家政服务中介机构较零散、不规范,缺乏后续服务。在介绍人员质量和保证家庭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家政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我区家政服务业目前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我区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应为: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以政府扶持和典型示范为引导,以政府办公益型和社会办效益型相结合,鼓励妇女组织、企业或个人成立家政企业,待有一定的市场和规模后,再进一步走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道路。

(一)认识我区发展家政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当前,我区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务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家庭对社会家政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服务层次将进一步提升,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产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家务劳动正逐渐转化为现实的gdp,将日益彰显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有利于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区家政服务业虽然已有五六年的发展,但出于多方面原因还未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只有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岗位,使人民群众充分就业,实现最广大群众的安居乐业,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明确扶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1、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扶持、树立一批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家政服务业先进典型,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地位,引导家政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家政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特别要向农村妇女、下岗女工宣传就业形势,动员她们自觉摒弃家政服务“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腐观念,积极参与家政服务活动,鼓励她们到家政服务领域寻找就业岗位,实现再就业。

2、家政服务业具有部分公益性,初始阶段仅靠企业自身发展远远是不够的,政府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我区的家政服务社大多数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不具备规模,只是联系到活后找几个人来做就可以了,还未完全走上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政府应当根据家政服务业的特点实行税收政策扶持,制定促进我区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财政政策并根据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加以落实。

3、加强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化建设。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建立家政服务业员培训基地,开展家政服务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我区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快发展我区中、高级家政服务员队伍,并逐步实现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家政服务的经营者应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家庭服务 合同,坚持员工上岗前的培训、体检制度,及时接处消费者的投诉,严禁采取欺诈手段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第7篇: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1、加大投入,设施现代化。先进的服务设施是红土地家政公司一流服务品质的支撑。近几年来,公司投入几十万元,引进了一批家政保洁服务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有先进的石材、木地板保养翻新打蜡抛光晶面处理设备,有先进的布艺清洗设备,有先进的电梯维护保养设施,为各部门配备了电脑。去年,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公众,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信息服务,拓宽面向公众的平台和桥梁,我们又开通了红土地家政服务网站,为客户提供更具体、更丰富、更及时的信息,及时掌握客户所需,所求。

2、建章立制,治理科学化。规范的治理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健康发展,我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章立制,增强对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的规范治理。在成立之初,制定了《*市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治理办法》等10项治理制度。公司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运作模式,胜利走出了一条发展实体化、经营市场化、治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路子。公司员工推行资格审查、岗前培训、岗中抽查、岗后回执、优胜劣汰的治理制度。招聘家政服务人员实行“三合格”:即品行合格、体检合格、培训合格;服务质量实行“两制度":即回访制度、回执制度。公司还设立了专门质量回访监管电话,适时监管员工服务质量,并设立全勤奖,奖优罚劣,多劳多得。员工待遇实行客户投诉率与部门经理绩效工资挂钩,保证客户投诉率为零。公司保持做到每月“三必”:一是必访一次用户,公司每月派出部门经理走访客户,开展交心谈心,虚心听取客户对公司业务开展提出好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制定业务拓展新办法和新措施;二是必召开一次会议,公司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各部门经理和员工报告本月业务拓展情况和员工思想状态,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妥善处理;三是必须由公司统一发放工资,每月底按照工资基本工资、提成规定、奖励制度、惩罚制度、赔偿制度、考勤制度等相关规定,按时定额发放工资,不拖欠,不克扣,保证员工待遇。

3、提升素质,培训常态化。我们始终认为,客户满足的关键,在于服务的质量,而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员工队伍的素质。公司始终将,增强员工专业能力作为公司发展立足点,常抓不懈。在培训中保持“三基本一突出”,即保持家政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培训,突出技能培训。重点做好业务培训,特色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一是增强业务培训,对初次从事家政服务的妇女,开展岗前家政初级知识培训,包括家庭清洁与保洁、家用电器的使用、烹饪知识、婴幼儿基本护理等技能以及礼仪和服务职责;对正在从事家政的妇女,通过走访用户,市场调查等方式,及时增强岗中培训,不断提升她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至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家政服务员1200余人。二是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市妇联调解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月嫂”、“老年护理”、“居室保洁”等各类培训,胜利打造出深受市场欢迎的“月嫂”、“护老”和“保洁”服务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2009年4月,市妇联联合市妇幼保健院,对80名有从事“月嫂”服务的下岗失业、失地妇女进行了1周培训,内容包括孕产妇、婴儿卫生保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训结束后,市劳动局还构造进行了首次“育婴员”(月嫂)资格考试,有20多名参训妇女获得“育婴员”初级职称,有7名妇女获得“育婴员”中级职称。2009年公司2名员工在全省妇联系统家政服务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公司有6名员工获得高级家政服务员的职称。三是注重创业培训,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家政服务员,引导她们自己自主创业,构造了20余名家政服务员参加妇女SYB创业培训班,学习创业技能,其中10多名下岗失业妇女,胜利走上了创业路。

4、开辟创新,经营多元化。公司要成长,必须满足客户不断增加的需求,立足市场需求开辟创新。目前,红土地家政公司为企事业单位和家庭提供20多项服务,业务主要涵盖三个层面:一是简单劳务型,如家庭保洁,护理员等;二是专业保洁型,如承接单位外墙清洗、空调养护、大楼整体保洁等;三是中介服务型,如月嫂、保姆、家教、婚介,房介等中介服务。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总是能在新的服务需求来临之前发现并很好地把握住机遇,在服务客户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在工作中我们保持做到:

(1)营销方式多样化。一是与商场、房地产开发商强强联手,捆绑销售,赢得客户。在红土地创业初期,为了打开局面,公司以享受一次红土地家政的免费服务作为突破口,占领市场,扩大影响。公司与各大商场和楼盘开发商黄商购物中心协商“凡在商场购物满200元”的,红土地家政公司就免费为该顾客服务一次,“凡购买商品房面积达到180平方米”的,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将免费为该客户提供10次家庭保洁服务的协议,两项协议立即得到了商场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的积极响应,商场房地场开发商打出广告第二天就有顾客领着公司保洁员上门服务。这样,接受过免费服务的顾客,都成了红土地家政公司的长期客户。二是利用资源,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利用市妇联资源优势,在节假日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免费做一次家庭保洁。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一流的服务设备赢得了广大领导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赞誉,也为公司赢得了一大批长期客户。三是参与活动,树立形象,赢得客户。公司积极参与市妇联构造开展的“巾帼保洁服务队”、“节能减排进家庭”等适合家政员工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员工们展示了风采,树立了形象,扩大公司的社会影响力,也为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

(2)业务范围多元化。随着公司生意越来越红火,服务范围向更大的范围和空间延伸,先后开设家教、婚介、房介等中介服务项目,开辟了饭店、宾馆、单位外墙清洗、电梯维护等保洁业务,仅电梯维护保就拥有服务单位53家。在拓展业务中,我们保持做到“三接”。一是承接,即承接单位后勤保洁业务,公司与市人事局、国税局、地税局、房管局等单位鉴定了长期后勤保洁业务合同,负责各单位干部职工的家庭保洁和单位室内外卫生保洁工作。此项业务的开展,每年为公司增加业务收入20万元。二是对接,公司与女企业家经营的大东方餐饮服务中心、新世界宾馆等多家餐饮服务行业进行对接服务,为企业提供保洁服务,使更多的市民感受到红土地家政的优质服务与企业形象。三是联接,在服务中,我们做到大项目与小项目相联接,从饭店、宾馆、单位外墙的外墙清洗、电梯维护等大的服务项目到家教、婚介、房介、家庭保洁等小的服务项目,都做到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目前,红土地家政公司在黄州城区20家同类公司中服务上乘,信誉卓著,占据了40%的业务市场份额。

(3)消费模式创新化。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大力创新消费模式,推行会员制消费,对加入的会员实行提供定期、定量、定点、定项的优质服务。定期即固定服务期限;定量即固定服务数量,结合服务项目提供固定的服务次数;定点即固定服务地点;定项即固定服务项目。家政服务中心为每一位入会者建立会员登记卡,具体记录会员的基本情况。目前,公司现有个人消费会员卡538户,团体消费卡73户,并有人数增加之趋势。下一步市妇联将在全市妇联系统创办的家政服务公司中推广这一消费模式。

5、注重信誉,工作品牌化。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质量是企业生命。几年来,红土地家政公司一直秉承便民、利民的服务目标,服务千家万户,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诚信、规范的服务。在员工做保洁时如有不小心损坏客户家中的物品时,公司除了照价赔偿之外,还专门派部门经理主动上门,诚恳的向客户道歉。有一次我公司员工为客户做厨房保洁时,不小心弄坏了客户的抽油烟机,虽然客户表示抽油烟机本身已老旧,不用赔偿,坚决不肯收公司的赔偿金。但公司知道后,立刻买来了新抽油烟,部门经理和员工冒近40度的高温将新抽油烟送到客户家中,客户深受感动,当时就与家政公司签定了续签了长期服务合同。公司守信服务的理念,深受用户的好评,赢得了客户,。

6、履行责任,服务社会化。随着事业不断发展,红土地家政公司更加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公司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20*年市妇联红土地家政公司成立之初主动承担为非典隔离医院做保洁服务。在去年抗震救期间,红土地家政公司员工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达3万元。为有效缓解“就业难”的压力,公司主动与妇联、劳动部门联系,合作培训了2000多名农村女劳动力和下岗工人,帮助城市下岗工人特别是“4050”人员、无业人员和农村失地农民1200余人实现了重新就业。有30多名员工通过红土地的培训就业,实现了由打工妹向小老板的转变。今年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市妇联与劳动部门沟通调解,将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认定为家政服务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家政服务从业人数大幅增加、素质普遍提高,实理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

二、问题和建议

多年的经营实践,我们认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年的问题:一是家政服务队伍不稳定,行业治理不规范。二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府治理缺位、家政服务员权益上失位等正危及着家政公司的生存与发展。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和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成立家政行业协会,使家政服务业尽快驶入规范化,专业化的快车道。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确定归口治理部门,如归口劳动局或民政局,以此推进家政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协会职责是制订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就业,维权的配套措施,统一行业服务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等,调解各职能部门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2、增强对家政服务业的宣传力度。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为家政服务员与客户之间架起通畅的桥梁.特别是要引导现代家政消费理念,扩大家政消费群体,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妇女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让全社会都来尊重家政服务员的劳动,让其有一定的社会荣誉感,为家政服务营造良好的氛围。要树立家政舞台大有可为的创业就业理念,摒弃保姆保洁等家政行业低下、平庸等陈腐观念。特别是各级妇委会主任,妇代会主任要当好家政职业的宣传员,领航员,服务员,为她们走向社会重塑自我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她们用科学发展的理念选择这一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用女性特有的坚强贤达吃苦耐劳精神来做好这一职业,打造家政服务品牌。

3、提高家政经营者治理水平。增强对家政服务经营者和治理者的培训.着力以提高其职业操守,提高综合素质及治理才能,打造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家政治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第8篇: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PPP模式;供给方式;养老服务业

一、引言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区域内数量和增长率不均衡,老年消费方式发生转变,如何有效地解决家庭养老问题,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生活、消费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但是《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回顾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年)》中的调研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我国老年人产品的平均供给量仅为实H需求量的10%,而且区域供给不均衡,低供给与高空置率并存,养老服务业存在严重的有效供给不足。然而,目前来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都没有解决好养老服务行业的有效供给问题,在此背景下,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PPP模式(公私合作)作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新型模式,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且在各方面作用显著。然而其在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期。那么,“PPP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的供给方式如何呢”?

二、文献综述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1998)、欧盟委员会(2003)、中国国家财政部(2013)等权威机构,皮尔逊和麦克彼得(1996)、曹远征(2003)等学者都给出了PPP模式的解释。综合多方观点,本文认为PPP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或服务提供中,政府与政府之外的其他企业和组织之间的一种以特许协议和合同为纽带和保证的合作关系,强调利益、风险共担。

国内外关于PPP模式应用的研究文献数量众多。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了解决大萧条带来的财政危机,出台一系列的政策积极引入私人部门参与公共项目的建设运营;20世纪80年代,中等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出BOT模式的融资方式,随后经过发展成为现在的PPP模式。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数量达到千篇左右,梳理文献的研究对象我们发现,PPP模式几乎应用于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主题一般集中在必要性、存在问题、机构建设和政策建议等的研究上。然而PPP模式在养老服务行业的相关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讨论应用的必要性和引入PPP模式的优势、建设与管理研究以及风险的分担等方面。其中,王经绫和华龙(2014)从我国养老机构供求差入手,理论分析了政府提供养老机构建设的义务,结合养老机构建设中的主要现实问题和PPP的特征和功能,认为我国养老机构引入PPP模式非常有必要;段洪波和杨竹晴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河北省养老服务行业推进PPP模式的必要性和两者的对接能力,并从界定财政职能、提高社会资本积极性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郜凯英(2015)分析了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PPP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王海霞(2014)深入分析和总结了新加坡、美国和台湾地区养老机构各自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养老机构建设应用PPP模式的相关对策建议;王培培和李文(2016)探索了PPP模式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重构和具体模式的探索,重构了四种以合作为核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虽然现有文献对PPP在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应用中的很多问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讨论,但是“PPP模式下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有效供给”并没有明确的介绍。因此,本文从供给侧的角度,基于PPP模式的基本特征,从所有权、经营权、公私合作程度三个维度探讨PPP模式下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供给方式。

三、我国养老服务行业供给问题和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主要有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其中,居家养老主要为传统家庭式和家政服务式两种模式,社会养老主要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且已基本具有运行机制、监管机制、服务标准等相对高效的运营系统。综合分析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的供给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居家养老作为我国养老的基本模式功能日渐弱化,缺乏对老年群体日常优质护理照料;第二,社会养老专业服务机构数量不足和供需失衡现象严重。2014年全国养老服务行业机构床位577.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仅拥有27.2个床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有94110个,其中仅仅提供一般照顾的养老机构,如: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机构的空置率高达48%。但是具有完备设施和高水准服务的高级养老机构因为收费标准高于老年人的经济支付能力,入住率也不高。同时,养老服务机构的特殊性使得其竞争力和发展空间较弱,难以满足养老服务的多样化需求;第三,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相应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形成明显的供需失衡现象。如果按照老年人护理对护工需求量的3:1的标准来计算的化,全国目前养老护理员的缺口为1200万人以上,是现有的具有资格证书的全部养老护理人员的200倍左右。此外,老年护理的医生更接近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而目前我国对老年护理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普及处于起步阶段,培训也相对匮乏。

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一方面养老床位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政府还要给予养老服务机构在运营、税费等方面补贴,公共产品(水、电等)的价格优惠。如此巨大的投资增量,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可能会使得养老滞后和养老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其次,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的支持性政策缺失。一方面社会力量面临着拿地难、融资难、门槛高等问题;另一方面,政策的偏向使得公办养老机构享受大量的公共资源,公办养老机构因其所有权性质和缺乏竞争等原因,出现公办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管理无效率,民办养老机构面临更大的经营性风险等问题;最后,虽然国家现在鼓励公私合营(PPP),然而因处于发展的初期,路径选择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养老服务行业的结构改革没有大的贡献。

四、PPP模式下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供给方式探讨

基于以上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本文拟从政府视角以所有权、经营权、公私合作程度三维度探讨PPP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的供给模式。

首先,从所有权维度,根据PPP项目的分类和特点可以将所有权转移的方式分为四种:(1)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私人部门只承担部分或全部的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等;(2)私人转移到政府;(3)政府转移到私人再转移到政府,即政府在运营期内先将项目设施出售给私人部门并转移所有权,运营期结束再转移给政府部门;(4)政府转移到私人,分为完全私有化和部分私有化。政府对所有权的控制程度越高,时间越长,所有权的收益就越大。

其次,从经营权维度,根据对项目的控制程度,从小到大分别是经营权属于私人部门的私人经营、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经营、经营权归属政府的政府经营。

最后,从合作程度维度,根据PPP项目的特点和基本的实施流程我们选取招投标、设计、融资、建设、经营和移交六个环节为PPP项目选择合作伙伴的关键步骤,每一关键步骤从共享、沟通和协作三个维度,反映和测量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合作程度,且假定每个环节的得分均为1。

接下来我们从交易合作变化规律出发,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个维度上采用定序变量进行测量,我们遵循越有利于政府得分越高,越有利于私人部门得分越低的原则,根据得分在三维图像中得到每一模式的唯一点,然后根据路径识别的原则,如:同一选择路径内所有权或经营权利控制程度相近,路径内满足合作程度从低到高等原则设计合适的路径。结合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特征,认为养老服务行业比较适合采取的路径有两种,第一种部分私有化到全部私有化,这种模式适合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较小、经营绩效不是很好的公办养老机构,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私人部门负责经营项目,改善养老机构的床位、专业人员的供给等问题。如果经营效果较好,且政府财政呈现出较好的上升趋势的话,可以考虑仅仅采取部分私有化的模式;也可为了满足较高增次的需求,将其全部私有化;第二种为政府回租到建设外包到政府回购,这种模式政府控制最终的所有权,同时也强化对经营权的控制。对已经有的养老服务机构政府通过短期让渡所有权的形式获得融资,在项目需要扩建的时候选择合作程度更高的模式,完成项目的扩建,然后政府再收回机构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当然上述的路径选择有三方面的缺陷,第一:以政府的角度来考虑的,比较适合公办的养老服务机构;第二:打分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使得不同的得分具有不同的路径选择;第三:以公办养老为主要考虑对象,忽视民办养老,在实际的养老服务供给侧的调结构过程中还要统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格局,统筹城乡养老机构格局和多层次的养老格局。

五、政策建议

首先,完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一方面要加强法律保障,完善立法实现PPP模式落地。加快PPP相关法律的建设,规范参与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促进风险和收益可预期,从根本上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如建立养老机构转项基金等。最后,建立违约金担保制度,增强社会资本的信心。逐步使得民办的养老机构或公私合营的养老机构享受和公办养老机构同等的待遇。

其次,政府要科学引导和规划,推动养老服务行业走差异化、个性化、专业化道路。不仅要开发基本的养老服务机构,还要开发大型社区养老、高档养老,提供专业康复、医疗、临终关怀等专业服务的医养复合型养老服务机构。给予郊区和城镇养老机构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使得养老机构成功的转型升级。采用大量准确而生动的宣传,让广大人民认识到各种养老的特点,并且要提供专业的人才,多方考虑为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养老机构选择,避免因为认识不足和盲目选择带来的资源浪费。

再次,在养老服务行业的PPP模式的选择上,政府要适当的借鉴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成功经验,但是要逐渐避免常用PPP模式的选择决策惯性,拓宽PPP模式的应用范围和在养老服务行业的独特性,制定“养老服务行业PPP模式选择指南”。

最后,从高校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改善养老服务行业全方位的、高服务水平的养老服务水平的空缺;养老服务机构要和当地的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借助医院的医疗人才,提升自己的人才质量和弥补人才短缺。

参考文献:

[1]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9).

[2]蒋诗泉.基于灰色理论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3]马君.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前景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05).

[4]刘薇.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财政税收与资本市场,2015(01).

[5]张云迪,王满.PPP模式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财政监督,2016(15).

[6]巢莹莹,张正国.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供给侧改革路径选择――基于PPP模式[J].经济论坛,2016(04).

[7]杨宜勇,邢伟.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侧改革研究[J].公共治理,2016(03).

[8]王海霞.PPP模式应用于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9]段洪波,杨竹晴.PPP模式与河北省养老服务也相对接的SWOT分析及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5(63).

第9篇: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用工荒”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年年用工年年“荒”,到底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令用工方不再“心慌”?

薪酬没有吸引力,怎么留住人

刘远翔(公务员)

最近一段时间,舆论场里关于“用工荒”的讨论集中在服务业。因为用工短缺,所以餐馆客人吃饭“半自助”、订外卖还得“稍等等”“再等等”,“带老乡入职获千元奖励”以及企业招工要求为“只要是人就可以”。

看上去,用工短缺是“节日病”,是在春节后元宵前这个特殊的节点才出现的问题,因为元宵节以后才出门对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是根深蒂固的传统。

但从长远来看,农村生活条件不断向好,城市吸引力、黏合力相对减弱,企业薪酬太低甚至不兑现许诺的薪酬等,都进一步加剧了节日用工短缺问题。

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的中国薪酬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员工离职率为20.8%,从行业来看,酒店行业员工离职率最高(43.4%),地产、零售、物流和消费品行业的离职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离职率高企,跟薪酬显著相关。

同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平均薪酬涨幅(不含晋升)为6.7%,而工程(5.3%)和酒店行业(4.5%)的薪酬涨幅则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如果薪酬问题不解决,没有形成稳定的社会收入体系,餐饮、物流等服务行业的用工短缺问题将依然存在。更何况,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收入已经不再是农民工唯一的诉求,他们还渴望享受团聚和闲暇时光。

低成本使用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一些企业长期忽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令其低收入、无保障、无合同,现在的“用工荒”,实际上是企业自己造成的,是市场惩罚这些企业曾经的行为。

破解所谓“用工荒”,建立合理薪酬机制和实现福利制度化是必然之路。

用有温度有诚意的制度安排

对抗“用工荒”

苏海南(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

春节前后快递、餐饮、网约车、家政服务等行业用工短缺,这确实是多年来的一个老问题。我们能够采取何种措施应对,逐步缓解这个每年都会发生的“节日病”?

第一,从根源说,“用工荒”是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均引起的。所以,今后要尽可能地使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平衡,各种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均衡。

第二,政府可以在节前、节中加强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力度,引导相关企业早做准备。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比如网约车少了,就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大家更多地使用公交车出行。

另外,企业也要做一些必要工作。京东宣布投入约7500万元,用于支持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员工将子女接到身边过团圆年。此举可谓是企业体现责任心的好办法,既能够解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信誉度,又体现对员工的关爱,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进而提升公司的服务水平,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这值得许多大型企业学习、借鉴。当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到如此大手笔,但至少也可以在节日期间的员工配备、劳动力使用上,做一些能够承担的、合理的安排,如果这种安排有温度、有诚意,相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节后无人,难以开张的局面。

重点在于人才储备

于峰(人力资源经理)

招人难,留人更难。多年来,用工短缺问题不仅困扰着中国制造,更困扰着服务行业,特别是低端服务业。有的行业人员年流失率超过50%,这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导致服务人员供不应求的原因很多。比如,目前中国民间的职业培训学校不少,但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度仍然不高,全社会尚未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待遇偏低。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首先是因为“学而优则仕”“重学历、轻能力”的传统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就导致技能人才上升空间有限、职业发展通道不畅、收入水平偏低、社会地位不高。这些都对技能人才的成长造成了阻碍。

再者,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门槛低、可替代性强,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也较少。再加上培训和成长体系缺位、劳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此类行业人员流动率高的情况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变。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越发重视高端人才储备,即便是低端服务行业也可以借鉴这样的人才战略。所谓储备就是与熟练工、高级技工形成尽可能长的合作关系。以火锅店的切肉工为例,这时的储备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经营淡季时不能轻易裁减,甚至可以“养起来”;另一个是遇到好的切肉工时,要保障他的待遇水平在全体员工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就如同巴菲特对股票的持有策略:没有好机会时屁股要坐得住,买入好公司股票后屁股更要坐得住。

以业留人,才能以才兴业以人暖城

张立(时事评论员)

节后“用工荒”,不仅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供需的简单变化,更是劳动者和用人挝患按蠡肪诚嗷パ窈腿诤系囊淮纹趸。城市和企业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就是如何使“用工荒”成为经济转型、劳动者福利提升和城市魅力提升的一次机遇。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留下人才,要么许以高薪,要么暂扣部分薪水,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企业还要深入考虑劳动者到底有哪些诉求,比如一些求职者将住宿餐饮条件、企业文化甚至有无免费无线网络作为就业的一个参考因素,这些细节就体现出了当代青年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有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