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

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

第1篇: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应用 调研 专业能力 职业素养 人才培养

随着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企业争相招聘的对象,而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能力与数量上,与企业均处于不对接的状态。如何更高效、更高质地培养企业认可的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这也是玉环县职业教育向前迈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借玉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建设之际,33名机械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在现有教学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校应该培养具有何种能力的学生,进而实现企业需求与玉环县职教人才培养的对接。

人才需求状况

据2015年3月最新统计,玉环县工业生产总值从2010年至今,除2012年处于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均以10%左右的增长速度提高。而制造业作为玉环工业的主体,也实现了稳步发展,且其增长动力已从传统的简单加工向产品的高端化发展。为实现提升竞争力,企业逐渐提升效率和质量。随之而来的是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具有数控专业相关技能的人才被汽摩配、水暖阀门、机床行业的各大企业竞相聘用。

据就业部门统计,2014年数控技术应用人员紧缺近4万,其中蓝领层数控技术人员在企业岗位中占70.2%,是玉环目前需求最大的。此外,深入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要对象的75家企业调研,分析可知:2015年预期招聘10-20名数控专业员工的企业有26家,占1/3;需招聘20人以上的企业共有54.7%,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

调研整理与分析

被调研企业概况 对玉环县制造业分析可知,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并考虑近几年毕业生去向以该类型企业为主。因此,本次调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要对象,并涵盖一定数量的大、微企业。根据年产值规模统计可得,在75家调研企业中,中小企业共55家,占据总数的73.3%,见图1a。

在产业结构中,依据各大产业的规模情况,汽摩配、水暖阀门分别为第一、第二大产业,因此,调研中分别选取了30家和23家,见图1b。此外,机床制造作为玉环县第四大支柱产业,与笔者所在学校数控专业群中的机床维修与调试专业对接,因此也作为重点对象,占据13家。其他企业主要包括眼镜配件、消防设备等相关产业,占据9家。

企业对在岗学生的情况反馈调研 为更清晰地展现数控专业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以2011届毕业生和2012届处于顶岗实习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并借助面对面交流与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其中针对在岗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调研项,企业可进行多选。通过分析可得:企业对在岗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中,“缺乏吃苦精神”成为58家企业选项,占据77.3%;其次,主要是“技能不熟练”与“理论知识薄弱”两项分别成为43家和37家企业选项,分别占据57.3%和48.3%;通过对调研表的逐个核对可知,多家企业针对2012届毕业生所存在的问题中,明确强调学生存在“不了解岗位和企业规章制度”的问题,并有48%企业选择“不了解岗位”;此外,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意识、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等问题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综上调研分析,学校在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均存在不足。在职业素养内容中,学生缺乏吃苦耐劳以及存在心浮气躁的问题,并且对所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所要服务的岗位不了解,应聘盲目、上岗盲目。在专业技能方面,技能操作上手太慢,并未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提出上岗后前3-6个月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偏差。如何实现学生培养与中职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改进的对接,还需基于更细致的知识与能力需求调研。

专业知识需求调研 根据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思路,并结合企业对数控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专业知识需求的调研。重点从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入手,涉及机械识图、测量技术、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钳工等内容,企业可根据自身各个岗位设置需要进行多选,其汇总结果见图2。

通过分析可知,“机械识图”与“工艺规程编制”分别成为56家(74.7%)和42(56.0%)家企业的选择项,则从学校课程教学角度可知企业对机械识图、机械工艺、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非常重视,以上理论知识也是学生深入学习技能知识的基础。对于技能知识选项,由图2可知,数车成为33家(占44%)企业的选择项,对调研表进行比对可知,33家企业中的18家企业属于水暖阀门产业,占23家被调研水暖阀门企业的78.3%;而汽摩配产业的相关企业对加工技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数车与数铣两项技能,数车占13家,数铣占11家;机床产业的相关企业对加工技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钳工,占9家,在被调研的机床企业中占69.2%;此外,在水暖阀门和汽摩配中,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有产品逆向设计的需要,因此,有14家企业提出了CAD软件操作要求,16家企业提出产品测绘能力要求;对于设备维修检测能力有16家企业进行选择,而选择设备故障判断能力的企业有41家(占54.7%),说明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员工在加工过程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判断有要求,一些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及时维修存在问题的设备。

通过分析,各类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的要求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对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倾向性,但在选择调研企业时,已充分考虑玉环制造业各大产业的比例情况,因此,专业知识需求的调研结果能够基本准确地反映玉环制造业人才专业知识需求情况。

职业素养需求调研 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作为切入点进行调研。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可进行多选,汇总可得图3a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能力要求和图3b方法能力要求。

通过图3a可知,吃苦敬业精神成为64家(占85.3%)企业的选项,紧随是职业道德和忠诚度两个选项,分别有41家(54.7%)和39家(52.0%)进行选择,体现了企业对学生稳定性和道德水平的重视;而对社会能力中的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选项,分别有28家(37.3%)和25家(33.3%)企业进行了选择,体现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完成简单的一线工作和服从管理即可,还需参与一定的技术、管理方面的学习与交流,并且需在团队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对于创新、组织执行能力,在本次调研中可知其重要性显得并不突出,从侧面也体现了企业对中职生、高职生定位与能力要求上的区别。

通过图3b可知,企业对中职生的“解决问题思路”给予了较大的重视,有39家(占52%)企业提出该能力的要求。这也是基于一线工作的紧迫性和具体性,因此,很多企业将中职生作为一线的骨干进行培养,进而实现一线的更有效管理。基于以上原因,企业对中职生发现问题后如何理清思路、提出解决方法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其次是独立学习技术能力和制定计划及实施能力,选择的企业不足1/3,说明该两项能力符合了对中职生寄予较高培养期望的部分企业。

未来3年可发展方向 完成企业对中职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的调研后,企业从中职生未来规划角度来说,也给出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与符合中职生能力特点的3年职业规划。调研选项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设计,企业可多选,见表一。

可升迁的岗位中,车间管理与车间技术占调研企业的65.3%和62.7%,其次是班组长岗位,以上三个选项将成为中职生从一线人员走向管理与技术岗位的发展方向。此外,中职生在综合能力提升较快的前提下,可走向质检与设计岗位,在调研中有1/3企业也有相关的规划,因此,这是学生未来三年发展参照的一个方向。占据44%的其他选项,涉及售后服务、维修内勤、营销管理等,但选择的企业比例较分散,因此不做深入分析。

归纳与思考

通过对汽摩配、水暖阀门、机床制造三大产业为主的调研分析,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有更清晰的认识,总结如下:学生在吃苦耐劳(占77.3%)、技能操作(占57.3%)以及理论知识(占48.3%)上均存在较大的不足;各类企业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当重视,而对于技能知识,因产业差异使企业存在能力需求上的不同,对专业技能知识上的要求有较大的偏向;从职业素养分析,突出了对学生的稳定性与道德水平的重视,而在方法能力方面,重点突出了解决一线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基于以上分析,学校要为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双核心能力培养做好铺垫,培养企业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数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宝成,何万丽.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

[2]杨海华.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调研报告[J].江苏教育,2011(15).

[3]唐玉林,沈雕,陈良.中高职教育目标衔接的“双核”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

第2篇: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制造业升级

一、上海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2011年上海的GDP是19195.69亿元,人均GDP为82560元,为境内各城市之首。在未来的20多年里,上海将要发展建设成为世界级的超级特大城市,需要形成与特大城市相匹配的产业结构体系,以其深化的集聚效应形成高端人才的聚拢,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开发,优化传统制造业的盈利模式,增加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发展具有上海特色的特大城市产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上海也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20世纪80年代,上海基于由传统工业基地向经济中心城市的转型,加快了传统工业的改造,大力培育以宝钢、一汽大众为代表的重工业,推动了产业结构从日化化工、纺织等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变。第二次调整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上海紧紧抓住了浦东开发的重大战略机遇,提出了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以及稳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方针,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对外贸易、交通通讯、房地产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发展,实现了连续从1992年至2007年16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第三次调整是21世纪以来,上海开始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关联性大的产业,如信息、金融、商贸、房地产等,努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新型产业体系。2006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首次迈上万亿元台阶。全球金融危机后,上海仍创造了生产总值14069.87亿元,以占全国仅0.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当时全国生产总值的4.5%。其间,上海的产业结构转型明显加快,随着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一产业保持相对较低的比重。

至今上海本质上还是一座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而服务型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标志,显然上海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发展潜力。2011年,上海的第三产业仅占全市GDP比重58%,而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所占全市GDP中仍占据高达41.3%之多。此外上海更远远落后于国际的特大城市,如香港、东京以及纽约的第三产业占比均早已达到80%以上。然而在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三大产业特征的行业迅速扩张的以支撑GDP的高增长率的前景下,以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出现了“瓶颈”。最近几年上海生产总值的增速大幅下滑。具有“两高一资”特征的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与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上海应该充当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排头兵”,注重节能、减排、降耗、环保、低碳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高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国际物流、信息通信、文化教育、房地产业、社会公共服务等,并将“两高一资”的“工业制造”行业逐渐迁出特大城市,加大服务行业的所占GDP的比重,压缩工业所占GDP的比例。

二、上海的产业结构转变面临的问题

(一)第三产业的发展问题

上海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均衡性和稳定性不足,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一些服务行业诸如金融、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而另一些诸如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综合技术等行业发展缓慢。2011年金融业生产总值为1804亿元,比2010年增长28%,占全部第三产业的20%,房地产生产总值为1237.56亿元,比2010年增长32%,占全部第三产业的14%。而2011年教育行业的生产总值仅比2010年增长8%。与此同时,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业的就业人数却很少,这些新兴高端服务业的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因素,而批发零售业的就业人口很多,但其相对生产率较低,对GDP的贡献较小。

(二)第二产业的发展停滞问题

受上海“两个中心”战略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只有金融、航运等现代服务业才能“救”上海。因此,上海很多开发区都开始转型做服务业。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基于一个以现代化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制造业不能一下子得不到发展的重视逐渐“被抛弃”。长期以往,钢铁、石化、机械、电子、汽车等重化工业产业成为支撑上海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而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冲击影响最大的也恰是这些行业。随着商务成本高企、土地资源有限、能源消耗紧张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不断加剧,上海在重化工业等产业发展上的竞争优势日益弱化,重化工业受危机影响的下行趋势日益显著,第二产业的内部转型势在必行。

由于上海早期就开始发展工业、制造业,因此其产业规模和提及结构上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继续高速发展遭遇困境,对GDP的增长贡献度也在逐年递减。此外,上海作为具有辐射效应的特大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腹地如江苏、浙江都存在着产业结构同质化的问题,其制造业上的附加值率也远低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

(三)产业结构转型所存在的人才问题

上海作为典型的特大城市,具备其特有的集聚效应,可以借助原有产业优势聚集大量劳动力。过去上海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使很多人口集中在这些地区。当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并向服务业转型时,除了需要解决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的问题外,同时也必然要求过去的劳动力转型为能够为第三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服务的人才。结构性失业会显现出来,许多劳动者随着第二产业从低端的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调整的同时被迫失业,然而又不能够符合新兴第三产业的要求,造成大量劳动力失业。

毫无疑问,上海要发展高新科技和高新产业,最需要的就是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但是中国现阶段只有不到30%的劳动力接受过中学以上的教育,科技创新激励体制相对落后,专利技术的法律保护尚不健全。上海本身具有较为优越的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但是人口的素质提升是个全民性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上海在努力吸引人才的同时,也要自主地培育一批金融、地产、软件开发以及其他服务型行业的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支持。据相关调研报告分析,上海金融人才在2008年之后增长进一步放缓,2006年上海金融人才为20万,2008年上海金融人才总数就已达23.2万人,到了2010年年底,才为23万人左右。相当于之后的两年内几乎没有增长。

三、加快上海产业结构转型的建议

(一)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避免制造业空心化

上海应通过科技的开发创新,促使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尤其是将低技术含量高劳力的产业向城市周边的经济腹地转移,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且也是作为特大城市发挥其辐射效应以提升经济腹地基础的途径。而那些高端制造业为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应将利润较低的部分产业链外移,与周边的经济腹地形成产业链分工态势。由于制造业的生产及销售是创造利润的关键环节,上海只须将设计、研发、销售等关键环节掌控住,倚靠上海在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和良好的市场体系上的双重优势,开发创新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拥有自主的品牌才是关键。

(二)围绕经济辐射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

上海要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海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增强第三产业的服务能力,要通过上海的集聚效应,形成服务业的大量需求,促使上海不断拓展服务业领域的新市场,为不同的客户研发和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同时,要通过辐射效应将服务范围从本地域发展到覆盖到全国的服务一体网络,综合各地区的第三产业特征,快速提升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

(三)产业结构升级与人才结构优化的互动调节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化导向已经明确,即未来产业发展将朝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产业和复合型产业等方向调整。但上海的人才结构现状还存在不少问题,尚不能给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充分的支持。所以,上海目前的人才结构必须进行优化调整。人才结构的调整不仅要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而且也要求产业结构对人才结构作相应的协调,此外人才结构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具体而言,要建立起合理的信息平台人才规模及结构、人才就业状况等静态信息。然后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开发在基本性能、功能有上发生本质变化的新产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曲建,彭坚.从与香港的比较中看上海产业结构发展[J].特区发展研究,2011(01).

第3篇: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

一、目的意义

最近,针对家具产业发展问题,工商分局会同电视台以电视访谈的形式拍摄制作了一部专题片,探讨了家具产业发展的经验、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此,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韩昆山在区工商分局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区工商分局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主动有为,值得充分肯定。窥一斑而见全豹。沙发家具产业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暴露了商业文化阻碍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这既有政府规划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更有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发展合力不足的问题。专题片立意高远、见解深刻、令人深思。请区委宣传部“借题发挥”,开展一场有内容、有实效、能触及思想和文化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冲破发展的思想束缚,真正使挑战自我,奋力争先,实现解放思想的新突破,落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韩昆山书记的批示着眼当前、谋划长远,指出了解放思想、荡涤心灵,冲破束缚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的重大意义。因此,计划用3个月左右时间,有针对性地在全区党政机关、企业中开展一次“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

(一)开展大讨论活动是产业观念更新的迫切需要。作为老工业区和百年商埠,人自古就有经商办实业的传统和“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城市文化基因已深深地渗透扎根于这片土地。正是有了这种内在的禀赋和传统,才出现了像“瑞蚨祥”这样的金字招牌,走出了孟雒川等一批东方巨商,创造了“金”、“旱码头”、“天下第一村”的城市辉煌。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商埠文化优秀传统的背后,还有着长期制约我区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障碍和文化羁绊。一些企业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心存“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狭隘思想,抱着“挣一笔是一笔”的思想生存。尤其是一些实力相对弱小的民营企业这种思想相当严重,大都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考虑长期发展。例如家具产业,近些年来日渐暴露出观念保守、后劲不足、品牌弱化等问题。随着广东、四川等地家具制造业和河北香河等地家具市场的快速崛起,家具产业在竞争格局中市场份额和知名度不断下滑,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实践证明,不会资本积累,不敢资本扩张,缺乏创大业、干大事、赚大钱的勇气和决心,时间一长,在同行业竞争中必然会被淘汰出局。究其根源,落伍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文化观念的因循守旧。开展大讨论活动,将有助于产业破除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里小气、小心翼翼的“四小”落后观念,强化危机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和发展欲望,树立战略眼光和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从根本上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开展大讨论活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是“十二五”发展的主线。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老工业区,更要深化对自身空间、资源、环境、产业、容量等区情的认识和把握,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新阶段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以家具产业为例,长期以来以物美价廉、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而著称。但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研发设计能力弱、市场建设散乱无序、管理手段方式落后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家具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家具产业如此,其它如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耐火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和老字号产业也不同层次的存在这些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迈出坚实步伐。因此,就如何开展这场解放思想大讨论,韩昆山书记特别批示要求:开展这场讨论不能拘限于家具行业的发展,而是“借题发挥”,找出制约我区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障碍和文化羁绊,放眼全国,谋求更大发展。借题要借好,重在发挥,触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思想和文化领域,家具业如此,轻钢结构,企业上市,小至烧饼等等也要如此。开展大讨论活动,将有助于产业深刻分析现状,放眼全国找出不足,从政府规划服务、企业内生动力以及发展合力等方面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促进产业走出落后的发展模式,摘掉低档次、杂牌子、乱摊子的帽子,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档次水平,打造中高端产业形象,实现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三)开展大讨论是加快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仍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经过“十一五”的改革发展,老工业区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矛盾基本得到解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发展布局更加清晰,随着济南都市圈、新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等区域战略的加快实施,古商城、309国道市场物流产业带、北部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孝妇河滨河居住区等重点区域及产业的快速崛起,我区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特色优势更加彰显,为我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带来了难得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个活动、两大工程”重大决策部署。作为特色产业集群的丝绸纺织、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烧饼等老字号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品牌产业提升以及经济开放水平等无不关系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开展这场大讨论活动,恰如其分,适逢其时,将有助于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来激活优势产业的发展动力,推动全区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

二、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区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而强、精而美”的幸福这一目标,强化主题主线意识,以冲破束缚、解放思想为动力,以放眼全国、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为目标任务,针对经济发展中政府规划服务、企业内生动力、经济发展合力以及传统商业文化影响等问题,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发动机关、企业、市民,突出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深入开展大讨论,汇集民智,冲破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障碍和文化束缚,实现解放思想新突破,放眼全国,对照自身,谋求超越,确保“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任务目标: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挖灵魂深处思想文化方面的落后意识和束缚羁绊,找出影响和制约加快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掀起一场有内容、有实效、能触及思想和文化的解放思想热潮。党政机关包括垂直部门树立“做人,说话,办事”的观念,以“切实把企业的事当作分内的事来办,真心实意与企业捆在一起谋发展,真正成为企业的贴心人”为目标,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岗位担当意识和作风效能意识,提高素质,强化职能,优化服务,争创一流。广大企业重点解决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里小气、小心翼翼的“四小”思想观念阻碍发展创新问题,树立能干大事、敢创大业、勇创新业的气魄,瞄准行业一流、产业高端做大做强,勇夺行业冠军和市场话语权。在“项目建设年”活动中,在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产业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上下功夫、求实效,真正做到满怀激情、干事创业、争创一流。

三、活动安排

大讨论活动从4月中旬启动到7月底结束,分调研学习、查摆整改、总结提高三个阶段。活动采取组织推动和媒体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广泛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先进发展理念和经验,并跳出看,放眼全国谋发展,在思想文化观念、发展模式上实现深刻变革,全面促进经济快速、科学发展。

(一)第一阶段:调研学习阶段(4月中旬至5月10日)。

主要通过产业调研、考察学习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深入分析我区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做法,增强冲破束缚、奋力争先、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部署发动(4月中旬)。

组织召开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等参加的工作会议,印发大讨论活动实施意见,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

2、调研考察(4月下旬至5月10日)。

(1)产业调研:对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一次深入调研,分析查摆产业发展的经验、优势、问题,重点分析阻碍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束缚,以及政府规划服务不到位、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发展合力不足等问题,形成客观、全面、详实的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

①当前产业发展状况,包括产业产值、规模、能耗、排放、税收、就业、占地面积、产业特点等。

②放眼全国,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③当前国际、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先进经验、做法等。

④产业今后的努力方向、改进措施、意见建议等。

(2)考察学习:组织有关部门、镇办、企业负责人赴省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考察方案由牵头部门负责确定、实施,考察前要收集考察地点产业的相关情况,考察过程中可邀请新闻媒体进行跟踪采访、报道,考察后写出考察报告。

产业调研、考察学习责任部门:

3、电视专题片宣传(4月下旬)。

组织各媒体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集中统一宣传。

宣传方式:

(1)在《今日》显著版面全文刊登家具产业发展问题电视片解说词,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引导各产业深刻理解,举一反三,冲破束缚,奋力争先。

(2)在电视台黄金时间安排播放专题片2次,并配发评论,做好引导和深化。

责任部门:区广电中心

(3)在区政府网站全文刊登专题片解说词,并在百度“吧”置贴,广泛发动市民积极参与大讨论活动。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信息中心

4、开展学习活动、制定实施方案(4月下旬至5月10日)

组织全区党政机关和广大企业集中收看电视专题片,并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学习领会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活动安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发动。同时结合实际,成立机构,明确职责,确定专人制定大讨论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责任部门:

(二)第二阶段:查摆整改阶段(5月11日至6月20日)。

主要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主题讨论等形式,放眼全国,对照自身,深入查摆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上与发展要求、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重点深刻剖析商业文化阻碍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切实解决思想观念、文化传统、规划服务、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举办“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系列专题报告会(5月11日至30日)。

邀请有关经济界高层人士、本地专家、学者,就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开放型经济、企业上市、品牌战略以及商业文化等内容作专题报告。通过专题报告会,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发展经验,达到开拓视野、更新观念的目的。

(1)传统商业文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报告会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

(2)内生动力与企业发展报告会

责任部门:区经信局

(3)企业上市报告会

责任部门:区发改局

2、举办“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系列座谈会(5月15日至6月10日)。

针对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分别召开座谈会,交流思想,涤荡观念,形成共识,进一步自我加压、提升标杆、加快发展。

各媒体对座谈会进行采访报道。

责任部门:

3、开展“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主题大讨论(6月1日至6月20日)。

范围:

全区主要经济部门,各镇、街道,六大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龙头企业,各相关行业协会等。

主题:围绕“面对发展新形势,政府、企业怎么办?”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形式:

(1)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在各媒体统一开设“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专题、专栏,充分报道大讨论进展情况,刊登大讨论体会文章,以及社会各界对振兴支柱产业的建议意见等,并就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落后思想、文化观念问题,采访有关学者专家,推出相关文章、访谈。

责任部门:《今日》编辑部、区广电中心、区信息中心

(2)撰写体会文章:请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区环保分局、区贸易局、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国土资源分局、街道、永安街街道、经济开发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围绕讨论主题撰写文章,总结解放思想的体会,分析自身与发展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3)网络开设讨论专区:在区政府网站、百度“吧”置贴开设大讨论活动专区,邀请网友参与讨论,汇集民智。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

(4)深化调研报告:在第一阶段调研报告基础上,汇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吸纳民意民智,进一步深化调研报告,冲破思想束缚和文化羁绊,明确产业今后发展思路、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包括政府规划服务、产业发展方向、培育龙头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上市、品牌建设、企业内生动力、发展合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三)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6月20日至7月30日)。

针对第二阶段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规划意见、政策措施,把解放思想的成果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转化成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果。

1、出台相关对策建议。针对调研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传统商业文化阻碍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政府规划服务不到位、企业“四小”思想严重等问题,出台相关对策和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具体措施,促进各级摒弃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小家子气的思想意识,敢跟快的赛,敢跟好的比,树立更高更新的目标。

2、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国家和省市有关方针政策,着眼长远发展,深入分析我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制约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做法,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一个活动两大工程”为总抓手,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区各产业发展规划,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促进全区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围绕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产业优化升级、特色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等内容,制定出台加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修订各产业发展用地政策、税收政策、服务政策等,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高端产品研发生产、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针对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对外宣传营销、培养引进人才等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机制,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4、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从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中遴选确定20家左右有较大发展潜力、较好发展条件,企业负责人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发展欲望强烈的企业,在发展政策、政府指导服务上给予强力扶持,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打造出10个以上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名牌名企。

以上四项内容牵头部门:

四、组织领导

开展“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区委按照加快科学发展的要求,立足我区实际、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部署。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抓好活动的开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有步骤、有计划进行。各级领导干部、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负责人要带头参加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参与讨论交流,要主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和考察。各企业要密切联系自身实际,联系大讨论活动中涉及的问题,着力查找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生动力、发展合力等方面影响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有错必纠,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紧扣主题,借势发挥。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活动开展与区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和深入开展“城市形象提升工程”、“群众满意工程”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深挖思想、文化根源,切实找出影响加快科学发展的束缚和羁绊,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加快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以解放思想的新突破,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在大讨论活动中,各部门、单位、企业在紧扣主题的同时,还要善于“借题发挥”,拓展思维和视野,认真查摆在能力、环境、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找出解决问题和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突破口,做到思路更开阔,观念更创新,措施更有力,发展更见效。

第4篇: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调研;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69-04

为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类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别是深圳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企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听取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深化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适合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创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本次共调研了26家企业,全部与计算机专业相关。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2家,私营企业24家,其资企业1家。按行业分有信息技术类公司、服务类企业、制造业等;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此次调查的安排是合理的,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说明如下:

(1)调查法。走访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企业,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企业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企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探讨与企业合作的途径和模式。

(2)访谈法。组织网络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召开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广泛听取企业从业人员和毕业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文献检索法。查阅有关报刊、书籍、网络,了解相关的实践研究成果,为本调研报告研究提供可资可鉴的经验。

(4)比较研究法。对学校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企业对网络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5)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写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行业现状。随着网络的触角越伸越广,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不仅仅限于现有的各个网络公司或IT公司,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表现旺盛。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30万家中小企业,目前只有47%的企业把业务接入互联网,并且大多数的企业只是在网上开设主页和电子邮件地址,网站的信息长期得不到更新,而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的企业则只有11.1%。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内重点企业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据一份针对国内50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有98.6%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3.7%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网上的应用重点,主要是集中在产品服务信息、企业新闻和收集客户信息等较低的层面。很明显,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离既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距离的背后,网络应用人才的普遍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2.发展前景。

(1)网络人才需求领域广泛,就业前景广阔。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开拓。单就以上需求来看,媒体、政府和企业上网工程现在从业人数为42.5万人,未来10年潜在人才需求在135万人以上,平均每年人才需求将不低于13.5万人。

(2)网络行业仍是热门行业。中华英才网最新的十大热门行业、职位排行榜中,与网络工程相关的占据了前三甲。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硬件及IT服务行业表现突出,人才需求旺盛,无论其所职位数还是招聘总人数均高居各行业榜首。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情况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岗位主要集中如图1的几个方面。通过调研和分析,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和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需要一大批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管理人才。在对企业的问卷多项选择调查中:对学生专业技术的要求,选网络应用,占81%;选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占65%;选局域网的设置、布线,占58%。这说明了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相关工作岗位上,都需要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企业需要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人员,从事网络工程施工及管理、网络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但并不代表中职生没有机会参与更高端的技术工作,在访谈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的赵经理时,他建议中职生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自身培养、公司有经验的老师引领,不断积累,仍然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网络技术高端人才。中职网络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网络工程技术员和网络管理员岗位。

(2)企业需求情况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有网络运用、网络建设及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以及网络编程等。该调研的结果对于我校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4.企业对中职教育的建议。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企业对我校中职生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1)培养标准需改进。多年来,尽管我们不断强调专业与行业对接,班级与车间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但是一方面计算机发展速度太快,另一方面,教师和企业接触少,缺乏交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缺乏了解,造成教学与生产的脱节。

(2)对中职生的能力培养的倾向性。图3的数据显示,企业看中应聘者的素质中,员工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排在前列。学习能力排第二位,可见学生的领悟能力,技能融会贯通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特别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

四、调研结果的启示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现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学科教育转变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并考虑到专业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使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扩展性,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调研结果的判断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能适应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强化专业综合技能,定位于面向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学分制的形式规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2.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总的来说,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该能够动态对应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发展走向。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要单独考核,加强其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利用校内外各种条件进行就业前适岗训练,从而达到加强综合技能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2]刘文平等.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8,(3).

[3]彭涛.高职人才质量标准的思考——来自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J].文教资料,2010,(26).

[4]张丽.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学生就业需求[J].福建电脑,2012,(1).

[5]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6]唐玲妮.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5).

第5篇: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韶关市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但发展中仍面临工业规模偏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产业间缺乏协作,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端项目引进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主动融入珠三角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力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培育和引进龙头骨干企业。

关键词:

工业;韶关;珠三角;创新驱动

一、韶关市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规模偏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韶关市是广东的地级老工业基地,但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工业经济总量与周边的清远、河源、郴州和赣州等市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现阶段,韶关市工业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普遍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2014年全市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仅13户,超50亿元的仅3户,超100亿元的仅1户。

(二)发展方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韶关市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但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钢铁、电力、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和玩具等传统支柱产业,存在市场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低、能耗较高和污染严重等问题,缺乏能够体现韶关特色与优势、具有高成长性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工业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工业经济仍处于依靠投资和要素驱动的发展阶段,2014年,韶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16%,远低于全省2.40%的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重仅为7.5%,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研究机构。

(三)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产业间缺乏协作受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产业政策等限制,韶关市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化工等支柱产业在空间布局上比较分散,块状经济内同质化现象严重,低价竞争形势严峻。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速度慢,“集”而不“群”问题仍较突出,很多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从有色金属产业来看,凡口铅锌矿、韶关冶炼厂和丹霞冶炼厂等龙头企业都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环节,而精深加工产品、高科技制成品以及终端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很少。从钢铁产业来看,韶钢虽然已开始生产特钢产品、船板、工业线材等高附加值产品,但由于与本地下游产业链企业,如汽车零部件、液压油缸、铸锻件、发配电设备、矿山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缺乏相互协作,以及对下游产业链企业培育不够,造成本地企业对特优钢产品的二次制造需求少。

(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端项目引进难度大韶关市属于广东的欠发达地区,市、县(区)的财政资金都非常有限,对产业园区投入的建设资金不足,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滞后,同时生产业以及生活配套发展缓慢,导致招商引资的“软硬件”都存在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引进落地,特别是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目前,韶关市产业园区引进世界500强和全国500强企业为空白,投资超10亿元项目仅5个。最大的示范性省级产业园———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虽然引进了300多家企业,但高新技术企业仅有17家,绝大部分都是传统制造业企业;新成立企业260多家,但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09家,占投产企业比重不足50%。

二、推动韶关市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主动融入珠三角经济发展1.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广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实施“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全面加快融入珠三角发展步伐,重点围绕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特色轻工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积极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到韶关投资,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和市场等资源为韶关工业发展服务。完善投资审批办证制度和重大招商项目“绿色通道”工作机制,落实和完善招商引资和考核奖励的有关政策,使招商引资的政策更加切合实际、举措更加得力、成效更加明显。2.主动配套服务珠三角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充分利用实施《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的战略机遇,加强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与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对接与产业协作,引导一批项目主动配套服务珠三角地区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以此扶持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壮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推动钢铁深加工、有色金属等行业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为珠三角制造业发展提供先进基础材料配套;推动汽车及基础零部件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提升产品质量,力争在珠三角汽车制造企业配套合作方面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粤北汽车基础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充分发挥液压油缸、大型铸锻件、齿轮传动装置的生产技术优势,开发高端智能产品,拓展配套新领域,力争为珠江西岸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等提供关键零部件配套。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1.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施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支持一批有实力的工业骨干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研究院等重要研发平台。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扶持、行业共建、市场运作”的模式,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扶持机制,积极鼓励大型工业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科技资金、科研机构、人才、政策等方面帮扶企业设立各类技术中心,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试点工作,在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范围内,选择一批在关键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行业技术标准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重点培育发展为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2.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建立实验室、合作设立研究中心或创新基地、联办博士后工作站等多种形式,以及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建立紧密的关系。大力推进与广东省科学院的战略合作,积极发挥华南理工大学韶关技术研究院、暨南大学韶关研究院、韶关学院新兴产业研究、液压机械装备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的科技创新功能,围绕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努力在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高性能特种钢铁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围绕特色园区、特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办好液压油缸、铝箔、有色金属材料3个广东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支持公共研发平台和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仪器共享协作、检验检测等开放。3.大力发展新型企业孵化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孵化器,重点建设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性前孵化器、大型孵化器,打造“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完整孵化链条。启动韶关市科技创业园(孵化器)二期项目建设,创新生产领域的孵化器,依托科研机构创建有机材料专业孵化器。鼓励支持大众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面向大众的“众创空间”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创客中心,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培育创新意识和创业文化,鼓励“草根创新”、微创新、微创业。

(三)力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1.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开发、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以BOT、TOT、PPP及其组合等多种模式,积极推进产业园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加强主导产品检验检测设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专业工人培训、特色功能仓储物流设施、产业特定要求的管网建设等公共服务平台设施建设,以园区特色功能吸引特定产业集聚入园发展。催生和吸引相关配套服务业和中介机构在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电子商务和工业设计等,降低企业生产营销成本。2.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向特色园(基地)集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和各类开发区专业化和特色化,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特色专业园和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推进莞韶园机械装备产业园、曲江华南特钢深加工科技产业园、新丰稀土特色产业园、韶关市紧固件产业园和曲江食品专业园等特色园建设,积极建设华南120万吨优特钢精品基地、乳源铝箔特色产业基地、韶关有色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着力将特色专业园(基地)打造成为全市产业的聚集区、开放的先行区、创新的试验区、城市的新城区、和谐的示范区,成为引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3.加强园区功能整合提升按照“规划先行、功能叠加、产业错位、空间整合、城乡统筹”的原则,结合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韶关配套区、广东省生态工业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分阶段有序推进各类产业园区的整合提升,通过整合功能雷同、特点互补的产业园区,拓展发展空间,推进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完善,实现园区的错位发展、功能叠加和优势再造。

(四)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按照“固龙头、强龙身、带龙尾”原则,以壮大企业规模、带动中小企业和提升工业经济实力为目标,大力培育与引进一批主业突出、业内领先和潜力巨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并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加速发展,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1.着力培育和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制定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政策措施,鼓励韶钢、韶关卷烟厂、东阳光、旭日、韶关冶炼厂等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联合、协议转让、参股并购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的原则,密切与国家部委、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内地优势企业、知名民企的联系对接,力争引进1—2家规模大(产值超50亿元)、科技含量高、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2.大力扶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选择若干总部在韶关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和带动性强的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和扶持,引导企业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等方向发展,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产业辐射、质量保障、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专心做强核心业务,主动调整剥离上下游配套部件生产业务,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形成完善的协作配套生产体系。3.积极发展成长型中小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投资,在信贷担保、项目资助、平台建设、政策优惠和创业指导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继续建设韶关市科技企业创业园、韶关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仁化县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南雄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信贷担保、安全保卫、办理证照等全程服务,并提供厂房租金、水电规费、工商税费、人才优惠等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争取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创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落实韶关市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领域。

[参考文献]

[1]田丰,杨兴锋.“双转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实践———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调研报告[J].学术研究,2011(7):15-25.

[2]曹姣星.韶关市发展生态经济的实践与探索[J].经济论坛,2015(4):83-86.

第6篇: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

上海首播“地铁剧”

近期,一部名叫《晴天日记》的新媒体剧正在上海地铁的数千部平板电视屏幕上热播,特别的是它只在上海的地铁里首播。这部电视长剧每集只有几分钟,每天播放一集,全天重复播放。考虑到噪音的影响,还配了中文字幕。

该剧并非―部普通的电视剧,它实际上是电视剧和广告的混合体,其广告客户星巴克和百事公司的标志与主角“露脸”的频率不相上下;星巴克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说,星巴克的传统不做广告,但这一创意非常独特,它摆脱了传统的营销手段。给顾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娱乐体验的同时,也向他们传达了补充信息。该剧导演说,这是一种新媒介,观众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更容易接受信息。

高空我为邻

为了使那些工作压力大的商务人士有个愉悦的空中旅途,国外的两家公司想出了寻找邻座的主意,他们分别推出了Airtroductions和Travelersmeetingpoint网站,通过这个平台,注册用户可以挑选合意的邻座旅伴,度过愉快的空中之旅;并在异地商务结束之余,还能够相约观光旅游,举行派对等活动。那些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也由此发现了很多新的商机。

如今,Airtroductions,的注册会员已经有2万多入,而Travelersmeetingpoint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到南北美洲、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国内消费者青睐本土品牌

麦肯锡垒球研究院(MGI)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信任中国品牌胜于国外品牌的中国消费者比例正在不断提高。此次调查中,表示只信任中国品牌的受访者总体比例占53%,比2005年提高了6%,表示只信任国外品牌的受访者仅有5%,比2005年下降了4%,对于家用产品、制药、医疗保健和美容产品等大类,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更青睐中国品牌,只有电子和汽车产品成了部分中国消费者青睐的外国品牌。这组数据表明,人们对本生企业的信心在增强,中国将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销售”的跨越。

另悉,在国际消费者协会10月29日召开的第18次世界大会上,评出了2007年度四大最差商品。其中,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牟取暴利,夸大产品质量。而受到批评;美国玩具业巨头美泰公司因设计缺陷召回210万件玩具,起初让中国生产厂商背负产品不合格责任,后来才承认召回是因为产品存在设计缺陷,被评为“推卸责任并在全球范围内转嫁责任的典型案例”,美国家乐氏公司生产的早餐谷类食品获“最差食品奖”,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当选“年度最差”。

中国GDP将超德国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l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而摩根士丹利近日发表研究报告预计,进年全年中国GDP将增长11.3%,2008年GDP将增长10%。按照此预测。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今年GDP将达到23.5万亿元,总量很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自2003年以来,中国GDP一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最近五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相继超过法国、英国、居世界第四位,德国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社会消费增长迅速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市场销售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27亿元,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3331亿元,同比增长16.3%,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0496亿元,增长14.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预计中国未来整个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将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

“娃哈哈”悄然换标“启力”

近期,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娃哈哈呦呦奶咖悄悄改换了包装。原包装的娃哈哈商标标志在新包装上改成了“启力”,原包装上产品名称为“娃哈哈呦呦奶咖”,而新包装“娃哈哈”三个字已经不见,在产地上,原包装为“娃哈哈集团公司出品”,地址是清泰街160号,而新包装为“浙江娃哈哈昌盛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出品”,产地是海宁。整个包装上除了生产企业名称中带有“娃哈哈”字样外已经看不到娃哈哈的标志。

换装同时,新广告已经出现,“启力”标志赫然在目,“娃哈哈昌盛集团荣誉出品”的字样尤为显眼。饮料界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宗庆后弃用娃哈哈新建品牌的话,新品牌短期内很难建立和娃哈哈一样的影响力。

格兰仕转型高端白电

在日前举行的广交会上,格兰仕展示了新推出的对开门冰箱、红酒柜、洗衣机、光波空调等高端白电产品,且表示,公司进军高端白电市场的重磅武器――滚筒洗衣机将于年底上市。

消费调研中心ZDC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洗衣机市场,波轮式洗衣机的关注度走势呈下滑趋势,而滚筒式洗衣机表现为上升;在洗衣机高端市场上,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在70%左右,滚筒式洗衣机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行业分析师认为,格兰仕向综合白色家电厂商转型选择了一条颇为独特的道路,一开始就进入高端市场,这意味着格兰仕将与国内外著名品牌在细分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联想宣布提前两年停用IBM品牌

联想集团总裁兼CEO威廉・阿梅里奥目前对媒体表示,联想集团决定提前两年将笔记本电脑Think系列产品从IBM标志全面过渡到Lenovo品牌。

2005年斥资12.5亿美元收购IBM旗下个人电脑业务时,联想集团获得了IBM ThinkPad笔记本生产线以及2010年前的IBM品牌使用权。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称,提前两年停用IBM商标,不仅说明了整合重组业务的成功,更有利于联想品牌加快国际化发展布局。此外,杨元庆还表示,联想有意回归A股。

有分析说,提前停止使用IBM品牌的决定公开展示了联想集团的自信,这是联想集团做好自力更生准备的一个信号。

另,联想日前公布的最新季报显示,第二财政季度营业收入44.3亿美元,盈利上升178%,创纪录达1.0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790万美元。

国美300亿定制平板彩电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超市自有品牌商品的销售额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而超市自有品牌的增长促使了超市向生产厂商延伸,家电零售巨头国美也将触角从家电零售业伸入家电制造业,首先锁定正在爆炸式增长的平板电视,与康佳、海信、长虹、夏新、等品牌合作,定制彩电,贴牌经营,共同推出“STS平板电视机”,签订高达300亿元的专供大单,国美两年内有望成为垒球最大的彩电渠道商。

根据中国电子商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的《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平板电视销售542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预计今年中国彩电

销售将达到1200亿元,明年达到1800亿元,大中城市CRT电视与平板电视销售额之比为2:8。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平板电视将取代CRT电视覆盖中国市场。

光明与达能15年合作终分手

10月15日,光明乳业公告称,达能将所持20.01%股份转让给光明乳业两大东家上海牛奶集团和上实控股。达能将为此付出现金3.3亿元的代价,用作市场、渠道等相关补偿费用,光明全线收回达能酸奶品牌。这标志着光明和达能自1992年以来长达15年的合作终于画上了句号。

有分析指出,达能此次全面退出,主要目的是希望借缩小国内战线谋求与娃哈哈继续合作的可能性;另悉。达能在华处境日渐尴尬,在与娃哈哈的争端中,对国家商标局的已被驳回。

德国拜耳收购白加黑

德国拜耳以近13亿元的高价收购东盛盖天力事宜已于日前获得商务部批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制药领域最大的一起外资并购案。去年10月25日,拜耳和东盛科技签署并购协议,按照协议,德国拜耳收购东盛止咳及感冒类西药非处方药业务及相关资产,即白加黑、小白、信力3个品牌的相关销售部门。

“白加黑”等OTC品牌是东盛最具代表性的优良资产,这些产品在2005年的销售额为3.308亿元人民币,东盛之所以忍痛出售,是因为资金链吃紧。截止到去年9月30日,东盛科技被大股东东盛集团和二股东东盛药业占用金额一度达15.88亿元,另外存在累计未披露对外担保达9.56亿元,东盛资金链全线告急。

业内人士分析说,拜耳重金买入“白加黑”等国内知名药品牌,源于自身OTC扩张的战略需要,其实,主要是为了得到其销售网络以及管理人员。

方便面三甲面临洗牌

目前,中国大陆方便面市场前三甲依次为康师傅、华龙日清和统一。统一在大陆方便面市场所占份额为13%左右,不及康师傅的一半。统一为了追赶康师傅,近期将大陆业务分拆,拟将方便面和饮料两大核心业务在香港上市,筹措资金,并已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同时统一高层不断与华龙日清接触,洽谈股权合作,早在3月份,总部就高调宣布,计划收购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以扩大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业务。

如今,方便面一线市场的需求接近饱和,而二、三线城市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华龙日清的产品覆盖了二、三线市场。如果统一与华龙日清合作成功,那么统一就可能迅速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全面抗衡康师傅。方便面老大之将争将越发激烈。

肯德基引入蒙牛牛奶 薯条可乐退出

百胜餐饮集团旗下肯德基目前宣布,从明年开始,肯德基将在中国内地超过2000家连锁餐厅供应蒙牛牛奶与其他乳制品。如令,肯德基从内地采购总额达到90%以上。

另外获悉,虽然肯德基价目表上仍保留着薯条和可乐,但套餐内已不见了薯条和可乐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玉米沙拉和果汁。肯德基方面表示,“蔬果搭配餐”是肯德基打造“新快餐”的一部分,今后将长期供应,目的是为了引导消费者适量、均衡进食。业内人士分析,肯德基除了打造健康均衡理念外,也有可能是为了控制成本。

互动

药企管理思维,从“结果化”到“过程化”

钱晨

2007年10月号《全民医保时代的营销“悬念”》一文引发了众多医药企业的反响,11月号我们刊登了联邦制药的《新形势,市场细分要有新标准》,这次让我们分享一下苏中药业的经验――在全民医保形势下,药企如何全方位地实现从管理“结果化”到“过程化”的转变。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企业就一直围绕着全民医保的新形势、新环境,讨论下一步的思路。新的发展战略必须实施,很多改变也正在企业发生:

第一,丰富和变革现有营销模式。苏中药业的营销模式一直是以医院推广为主,主打产品也是高端学术产品。全民医保的实施,将促使大量非学术的普药、新普药产品在广大的诊所、社区门诊、药店销售出去。这块蛋糕很大,而我们企业有很多普药产品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为此,公司专门组建了专业的商务队伍,目前,我们的商务部正致力于和大市场(如太和)、大物流、大卖场的渠道合作。今后还将进一步组建终端销售队伍,把我们的医院高端产品推向低端市场。

同时,我们的医院推广工作也在发生变化。全民医保后,学术价值不够高的产品想进入高端医院的难度将增大,而学术价值高的产品目前的队伍又做不了。因此,我们将在年内成立医院事业部,组建真正的学术专业推广队伍,他们将以专业方式推广具有学术价值的产品。

第二,加快新药研发的步伐。医院事业部的推广工作必须以具有学术价值的产品为基础,新药的研究、开发、收购工作成了当务之急。我们已经加大了新药研发费用的投入,引进了专业的研究人员,位于南京的新药研发中心近年将不断在心血管、抗肿瘤等领域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第三,整合现有商业渠道。我们现有的销售模式决定了考核的粗放化、管理的结果化,不太注重过程管理和控制,这导致商业供货渠道呈现散、多、杂、交叉的局面,没有统一规划的渠道设置。今年我们的商业渠道将会有这样一些变革:

1、商业渠道集中化。现有的600多家商业客户将根据现有招投标情况、数据(应收账款、产品覆盖率、医院覆盖率等)分析等进行优化整合,年底合并至100家以下,并建立有序的二级分销体系。

2、商业渠道多元化、专业化。全民医保的实施使得医院和零售、第三终端的供货渠道逐步分离,城市与农村的商业渠道也逐步分离,形成了现在商业批发多元化的格局。我们的100家一级商业客户中,有面向低端市场的九州通、华源等大物流和大卖场,有国药、医药股份等面向高端医院的大型国有医药商业,也有专门针对零售、连锁药店的商业等。

3、商业渠道管理的过程化、精细化。渠道整合使得我们对渠道的管理和控制变得简单起来,各种财务、物流数据的统计分析变得更加容易,以前很头疼的对账问题也不难了。

第四,更加注重品牌建设。以前,我们更多的是依赖我们的营销队伍,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从事着医院开发销售工作,很多医药界的朋友都没有听说过苏中药业,更不知道我们的产品。这与我们已经连续几年是全国医药百强企业的身份不相符合。

第7篇: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影响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80-01

中国商务部《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报告》的调查统计显示:跨国公司在生产投资中,57%的跨国公司在生产方面投资倾向于独资新建;进而,相对于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和所占比重的同比增长(2010年增长到76.58%),数据显示,中外合资企业与合作企业占比逐年下降。这种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中独资的形式成为主流。然而,并购是跨国公司扩大企业规模,在中国市场取得市场优势地位最便捷的途径。

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行业,诸如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已经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一个亮点。主要体现在:

(1)规模呈扩大化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的外资并购市场无论是案值还是并购交易的项目数都创新高。2000年以来,多数跨国公司在华,单个并购案值都超过1亿美元,有些更是达到10亿美元之多。例如,美国花旗集团以56.7亿元收购广东发展银行20%的股份。具体并购情况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到:2002年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掀起了高速增长的浪潮,并购额从2001年的23.25亿美元一跃蹦到2002年的80亿美元;此后更以年均约45%的速度增长,并于2008年达到460亿美元;而且,其比重占到整个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9.79%。

(2)并购领域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

从并购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2006年,我国工业39个行业中,“三资”企业在19个行业的销售额已超过30%。其中,采矿、皮革羽绒等加工、文体产品、电子、仪表这六个行业的销售额占到50%以上,而服装、家具、橡胶、塑料、电器设备等行业的销售额也占到40%左右。由于我国制造业开放较早以及发展较为成熟的原因,该行业并购比重的不断上升是主流;同时,由于服务型社会的到来及其与制造业的关联性,致使其(尤其是金融业的银行业)比重大大超过了制造业的,例如香港汇丰银行以199%(案值高达144.61亿元)的股权并购中国交通银行。这也表征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并购趋势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发展。

(3)以龙头企业为主要并购对象,以股权为主要并购方式。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以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为主要形式。但是,相对于资产并购手续复杂、周期长的特点,股权并购的操作简单、价格好确定,所以当前股权并购在我国运用较多。实现股权并购之后,跨国公司力图谋求企业的控股权或行业的话语权。例如,在日化领域,美国宝洁产品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其中化妆品领域里有130多家外企享有40%销售额和80%以上的利润;在零售业领域,外资已占领高端零售业(超市)80%以上;在市政设施上,11家主要外资水务企业在我国城市供水市场签约94个项目――而其中最有影响力、最活跃的6家共签获53个项目,相当于2007年全国供水总能力的8%。从这些并购对象上看,跨国公司均青睐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大生产规模的龙头企业,以实现它们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坐拥可观的市场份额的目标。

(4)多为发达国家或地区所并购,且并购区域集中。

2006年,在世界500强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中,港美日欧的企业为并购的主导。由于竞争实力(港美日欧)或近邻优势、政策优势(港)导致的――许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迁至香港,总共占据26%的份额;其次是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而传统强国如法国、德国等位列其后。对于并购区域,由于市场潜力、人员素质、发展环境以及交通条件等原因,并购区域“东重西轻”。截至2004年,在实际使用外资平均额上,我国东部地区占86.37%,中部地区占9.35%,西部地区占4.76%。

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影响分析

(1)行业层面。首先,这有利于提高行业的获利能力。截至2009年,外资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这四个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177%、2604%、2091%、1921%,在各行业中名列前茅。统计年鉴显示,2000年至2009年外资的资产贡献率稳定且较高,而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主要归因于提升企业存量质量、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增长效益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改造能力。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外资随着国际分工变动的需要转移到效率较高的部门或地区,并购之后就意味着引导了该部门或地区相关的产业发展。经过技术渗透和相应的货币配套之后,重组后的公司直接促使产业或部门的资源再分配和间接创造新的需求,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有序发展。

(2)企业层面。首先,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和提升人力资本。跨国公司掌握着世界的前沿技术、先进的管理技能以及强大的研发能力。外资的进入会使处于一定阶段的技术产生转移和扩散的效应,通过企业内部的纵向联系以及人员的交流,有利于参与并购的国内企业能获得更直接的技术溢出以及对我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培训作用。2000年以来,外资企业的从业人员和科研经费都呈增加态势,并且年增长率都在2003-2007年这段时间达到高峰,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数量变动是相一致的。其次,抑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民族品牌的成长。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轻工业、机械装备行业、农产品加工行业中迅速扩张和垄断,从多个生产环节和生活必需品上威胁到我国其他同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抑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民族品牌的成长。

(3)国家经济层面。首先,削弱国家产业控制力,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中方绝对控股的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在并购之后,跨国公司往往利用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吞掉行业的先锋,最终导致跨国公司控制我国市场,取得行业垄断地位。国有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和主要载体,如果对这种并购国企的情况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国家失去了自主创新的平台之后,必然会导致寡头垄断,影响我国的产业控制能力,并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其次,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加剧地区不平衡性;而且,如果允许外商直接以股权并购的方式在我国境内的证券市场对企业进行并购,在目前资本监管不健全的情况下实现资本账户的自由化,一些短期资本存在外逃的可能性,从而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冲击。此外,跨国并购的部分产业涉及国家安全,还有些产业涉及人民的生活的最基本需要。不仅是制造业、银行业、流通业和高科技产业,甚至连部分军工用途的配件生产都受制于外资。

3 应对跨国并购的相关措施

(1)运用法规规制并购行为。《反垄断法》对外资并购具备有限干预职责。面对外资进入的强大冲击,不仅要看到并购带来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更要懂得利用相关法规来规范外资的行为,完善审批制度,禁止恶意收购,保障民族企业的发展,争取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民族企业。

(2)整合国内企业。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从而形成大企业集团,发挥集团优势,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对小企业要加强指导和分类引导,对于在行业内具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他们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形式合作。对劣势企业实行改组、改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集中度。

(3)提高国企的产业竞争力。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鼓励并支持企业创新,加快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和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国家辅以政策和资金进行扶持,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参考文献

第8篇: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

广州市人大经济工委

一、自贸区基本情况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中国大陆境内继上海自贸试验区之后的第二批自贸试验区。总面积118.04平方公里,包括平潭、厦门、福州3个片区,其中厦门片区43.78平方公里、福州片区31.26平方公里。厦门片区重点发展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福州片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厦门、福州自贸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坚持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相结合,立足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力求充分发挥福建优势,率先推动闽台之间投资贸易自由化和资金人员往来便利化进程。作为国务院确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服务于 “一带一路”,积极拓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优化福建对外开放格局。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两市自贸区深入贯彻中央自贸试验区战略部署,紧紧国绕“为国家开放试制度、为政府治理立标杆、为区域发展筑高地”的战略使命,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主要做法有:

(一)完善法规制度,提供自贸区建设法制保障

2016年4月1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两市积极参与、衔接省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的立法工作,并制定配套制度,厦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厦门经济特区促进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规定》,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对《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福州保税区条例》和《福州市保障台湾同胞投资权益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通过立法引领,确保了改革试点有法可依、制度创新于法有据、项目落地有章可循。厦门市集成推出343项创新举措,在国务院四批89项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中,由厦门片区首创并在全国得到推广的22项;商务部评定的12项“最佳实践案例”中,厦门片区2项。福州市已推出体制机制创新举措163项,属全国首创46项,复制推到全国、全省分别有17项、82项。

(二)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对照营商环境各项指标,制定具体改进措施,狠抓落实、补齐短板,促进从市场准入到企业破产等全企业生命周期营商环境提升,营造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良好法治环境。一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减证便民”、“互联网+政务”、“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等举措,配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办事指南无纸化、审批服务标准化、审查工作规范化;二是推进自贸试验区市场准入和工程建设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简化优化审批流程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是探索电力获取便利化改革,推出用电工程建设“六个零”和实施供电服务“六个一”,提升了获取电力便利化水平;四是创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和管理机制,在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集监管、执法、服务为一体的知识产权系统保护体系,建立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保护协调机制,制定知识产权扶持与奖励政策;五是建立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形成高效合作协调和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发挥行业中介等社会组织在事中事后监管中的作用,初步建立信息数据平台和政府信息的共享平台,推出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共享、第三方信用评级、信用承诺、信用联合惩戒等全国首创的改革试点,形成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社会信用管理格局。

(三)加强扶持力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鼓励自贸试验区发展高端产业、特色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厦门市以重点平台建设为抓手,突出“保税+”“金融+”“互联网+”“双自联动”等特色优势,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航空维修、进口酒、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产业,形成了行业、政府、智库“三位一体”招商服务机制。其中,航空维修产业继续“领跑”,成为全球重要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成为全国第三大飞机融资租赁聚集区。福州市在整车进口配套、物联网产业、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等产业持续发力,其中,物联网产业获批为全国第四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成立全国首家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和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2018年物联网产业核心产值达285亿元,比增20.7%;跨境电商带动明显,建成福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5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2018年实现跨境电商保税进口334万票、比增421%。

(四)重视人才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厦门市出台柔性引才、鼓励创新创业、扶持人才中介服务等多项政策措施,为人才提供税收、经费、住房等方面充分保障;率先全省启动航空维修产业职称改革试点,破解人才职称评定难题;落实人员出入境便利化措施,对部分外国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落地签证等政策,扩大APEC商务旅行卡受理范围;开设人才申报“一站式”服务窗口;以聘任制公务员和政府特聘专才形式,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具备金融、跨境贸易、航运、文化等专业背景的骨干人才。福州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八条措施》等多项人才引进政策,从人才公寓、租房补贴、创业就业扶持补贴、共有产权房人才申报、提供台湾人才同等待遇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措施;挂牌成立在榕台湾居民任职资格评审(试点)办公室,实施榕台技能工种一考双证,开辟台湾地区人才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在自贸区内推进学术型、技术型、管理型、技能型、创新型等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试点,建立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建立自贸区人才标准化服务模式,推行“专人、专线、专窗”和“一条龙”服务,协调解决人才落地时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灵活的聘用方式和薪酬支付方式,创新自贸试验区管理人才引进方式,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成功举办“海峡青年节”系列活动,成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对我市自贸区工作的建议

借鉴厦门、福州自贸区经验做法,按照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为进一步促进南沙自贸区发展,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自贸区发展机制。落实《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文件,充分发挥“双区”叠加联动优势,梳理并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突破制约瓶颈,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二是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深化与港澳创新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立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紧密的直接经济联系,构建国际化互联互通网络和创新型产业体系,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对接“一带一路”、促进国际先进产能合作、试验与推出中国主导的国际经贸合作规则、加强国际交往等方面发挥一线门户的核心枢纽作用。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改进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放管服”改革、切实推进建设工程领域审批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重视人才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力度,创造适宜人才创新创业的有利环境。实施南沙片区90项任务清单,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进出口商品全球溯源中心等标志性改革。

第9篇: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

内容摘要:2008年四季度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物流业需求萎缩,市场低迷,困难加剧,信心不足。2009年3月,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极大地提振了全行业的信心,提升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中的地位。在大好形式下,物流战略联盟成为我国物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物流业 战略联盟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概念

企业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最早起源于日本企业界的合资浪潮中。一些日本企业在寻找合资伙伴时,发现也可以只购买先进的技术,这便是战略联盟的雏形。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实力或者互补资源的企业之间,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和增强竞争能力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

享誉全球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95年指出,工商业正在发生的最伟大的变革,不是以所有权为基础的企业关系的出现,而是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的企业关系的加速度增加。21世纪的企业根本上有别于20世纪的企业之处,就是用“网状的、相互依存的”公司替代“纵向一体化”型的企业,用开放性、适应性和整体性意识进行管理。有的西方战略管理学家甚至称,在很大程度上,21世纪是企业联盟之间的竞争。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指两个或多个物流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开拓新市场等特定战略目标而签订的长期互利的协定关系,联盟企业分享约定的资源和能力。通过与相关物流企业间战略结盟,可以使物流企业在未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的情况下,利用伙伴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增加物流服务品种,扩大物流服务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集海运、河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于一体、货架到货架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个系统一张单,负责到底,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进而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获益。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可行性

(一)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1.物流业的交易特征。物流业的交易特征可以从交易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三个方面予以考虑。

不确定性指的是与交易有关的各种不能事先确定的可能状态。库普曼把不确定性问题视为经济组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确定性与有限理性和资产专用性联系在一起。不确定与有限理性互为条件,同时不确定因资产专用性存在而具有意义。当不确定性很高时,适应性连续决策变得非常必要。物流业由于其项目的独立性等特点而使得交易不确定性很高。

专用性资产是指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而资产专用性则是衡量这种专用性的程度,它是指一项资产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可调配用于其它用途的程度。在有资产专用性投资的情况下,如果交易中断,则这种投资将失去其大部分的价值。因此,交易双方的身份是很重要的,进而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持久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维持含有专用性投资的交易,交易主体就会努力寻找机制来保护这类交易。物流运作由于所用设备的专用性和人力资本专用性等因素使得物流服务的资产专用性是很大的。

交易频率是指交易发生的次数。由于构造一个专用性治理结构的成本很高,因此是否建立这种治理结构主要取决于其成本能否收回。交易频率就是影响这种治理结构成本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为大量的、重复发生的交易构建专用性治理结构才是有意义的。物流企业通过与同行间的横向合作和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有效联合可大大的扩大交易的频率。

Theodore P.Stank等人通过调查分析154家美国企业的数据得表1,研究表明,物流的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对物流合作关系的形成有促进的作用。

2.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国际物流发展呈现的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的特点使得战略联盟成为物流企业未来竞争的焦点。

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国际物流的集成化,是将整个物流系统打造成一个高效、通畅、可控制的流通体系,以此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达到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以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物流企业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一群物流企业与另一群物流企业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一个物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体系的竞争。国际物流的这种集成化趋势,是一个国家为适应国际竞争正在形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国家流通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当前,国际物流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加快物流企业整合。物流园区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物流企业整合,特别是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横联纵合式的并购,或形成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加速本国物流业深度地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强化资源整合和优化物流过程是当今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本质特征。信息化与标准化这两大关键技术对当前国际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又由于标准化的推行,使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获得了广泛的支撑,使国际物流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区域的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加强了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连接。现代国际物流就是这样在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共同支撑下,借助于储运和运输等系统的参与、借助于各种物流设施的帮助,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使国际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3.我国物流业的现状。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兼并重组加速。中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据世界银行的推测占GDP的16.7%,业内人士估算可能在20%以上,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多;在工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帐面看约为40%;在商品的整个产销过程中,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仅为10%,用于物流过程的时间几乎为90%。

按照目前情况分析,国际油价进入上升通道,通胀预期增强,人力成本、土地资源成本继续升高,物流企业运营所需的各种要素价格呈上涨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服务价格难以相应提高。受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更多地向物流企业注资,推动物流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

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总体来看,中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备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中国的运输网络密度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由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体制,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政府的管理职能和物流资源的整合不够,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化、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功能不强,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较低。

(二)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可行性

1.国家政策的支持。2008年四季度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物流业需求萎缩,市场低迷,困难加剧,信心不足。2009年3月,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极大地提振了全行业的信心,提升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中的地位。物流业发展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重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在内的15个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已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国家发改委设立专项资金,对列入《规划》的“九大工程”以贴息贷款方式予以支持。第5批93家试点物流企业经国家税务总局发文确认,物流税收试点企业总数已达487家。商务部组织开展了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的创建和评审工作,首批46个示范城市名单已经上网公示。财政部设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聚集功能区专项资金,对农村物流、商贸物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2009年1月1日起,国务院批准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到年底已有13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站点1430个,占全国同类站点的74%。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有效引导和推动甩挂运输的发展。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铁道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委、国家邮政局、民航局等部门,都在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研究落实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市场的稳步发展。2009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共计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5%。2009年各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并在2009年第三季度由下降转为上升,累计增长2%,其中:公路货运量占76.41%,水路货运量占11.44%,铁路货运量占12.13%,航空货运量2%。这说明2009年中国物流行业在经济复苏的带动下,开始企稳回升。

2010年一季度物流运行在去年稳步回升的基础上,重回快速发展通道,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价格稳中趋升,物流效益明显好转。2010年1-3月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22.1%,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0.8%,货运总额同比增长16.5%,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6.7%,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

(一)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模式

美国学者赛蒙因依据股权参与和合伙人的数量这两个标准,提出了五种战略联盟的模式,包括契约性协议、非正式合作、合资、股权参与以及国际联合等。根据物流企业的发展特点并借鉴近年来国外物流企业联盟的经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偏好模式主要是合资式联盟、契约式联盟和股权式联盟。

1.合资式战略联盟。合资式是我国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国外的物流公司进入国内市场时,经常与国内物流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合资企业,以弥补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或者国内物流企业出于某种战略考虑,各出一部分资金组成合资企业,通过合资联盟企业将各自不同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共同生产、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但是这种合资企业与一般意义上的合资企业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它更多地体现了联盟企业之间的战略意图,而并非仅仅限于寻求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出资双方的核心业务通常是互补的,而且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如某些进入我国的跨国物流企业,与国内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时,将传统业务(仓储、配送等)交给国内企业经营的情况比较多见,而其自身则专注于现代物流的高端业务(如提供物流系统设计和解决方案等服务)。UPS、DHL、TNT、EXCL等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初期都纷纷与中外运在空运、快递合资合作。DHL 1986年至2003年与中外运成立39家合资公司,2002年续签了50年合资合作协议。

2.契约式战略联盟。当联盟内各成员的核心业务与联盟相同、合作伙伴又无法将其资产从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置于同一企业内时,或者为了实现更加灵活地收缩和扩张、合作伙伴不愿建立独立的合资公司时,契约式战略联盟便出现了。契约式战略联盟以联合研究开发和联合市场行动最为普遍。最常见的形式包括:技术性协议:联盟成员间相互交流技术资料,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增强竞争实力。研究开发合作协议:分享现成的科研成果、共同使用科研设施和生产能力,在联盟内注入各种优势,共同开发新产品。生产营销协议:通过制定协议,共同生产和销售某一产品,这种协议并不给联盟内各成员带来资产、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变化,仅仅通过协议规定合作项目、完成时间等内容。成员之间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甚至在协议之外仍然相互竞争。产业协调协议:建立全面协作与分工的产业联盟体系,多见于高科技产业中。合资式与契约式战略联盟的特性比较见表2所示。

3.股权式战略联盟。股权式战略联盟是由各成员作为股东共同创立的,其拥有独立的资产、人事和管理权限的联盟,股权式联盟中一般不包括各成员的核心业务,具体又可分为对等占有型战略联盟和相互持股型战略联盟。股权式战略联盟一般被认为是知识转移的沃土。很多公司选择股权式战略联盟的动机之一就是获取合作伙伴的先进知识和技术。

相对于股权式联盟而言,契约式联盟更强调相关企业的协调与默契,在经营的灵活性、自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但契约式战略联盟的先天不足则在于,企业对联盟的控制能力不足,松散的组织缺乏稳定性和长远利益,联盟内成员之间的沟通不充分,组织效率低下等;而且这种联盟方式中各成员是合作伙伴关系,实行独立核算,因此有时很难协调彼此的利益,在彼此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就存在一定的局限。相反,股权式战略联盟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资金实力,合作方具有高度的信任感和责任感,合作更能持久。

(二)物流企业与制造业的联盟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重在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资源、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潜力,深化社会分工,提高技术的专业化程度,满足制造业的物流需求,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

设施整合。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业务开展的重要载体,其规划建设一般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其利用效率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物流基础设施联动,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整合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现有场站、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制造业和物流业物流设施整合平台,加快盘活企业闲置设施,通过资源的整合、功能的拓展和服务的提升,推进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协调。

信息共享。物流信息化是“两业”联动发展的精髓,物流信息的时效性直接决定企业物流运作效率。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不能有效交换与共享已成为阻碍“两业”联动的关键因素。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信息领域联动,应积极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制造企业、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重点支持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鼓励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与制造企业ERP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对接,保证物流供需双方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运营衔接。物流运营的效率事关制造业和物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运营环节衔接的紧密度直接反映联动的程度,对联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物流运营联动,应加快推进制造企业物流社会化进程;鼓励物流企业嵌入制造企业从原材料采购、生产、产品销售到售后回收服务的全过程,与制造企业紧密“咬合”,两者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实现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的转变。

技术融合。物流技术是物流业务顺利开展的保障,制造业物流技术是我国物流业技术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制造业与物流业顺畅联动的基础。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技术层面联动,应鼓励制造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及销售的全过程中适当引入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实现生产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融合;重点搭建物流技术联合研发平台,开展对制造业尤其是重大装备制造业物流工程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开发,加强物流技术创新研究及应用。

装备共用。物流装备是实现物流业务的重要手段,其利用程度直接与企业物流成本挂钩。目前,部分制造企业物流装备闲置,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与资产,已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装备领域联动,应旨在提高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物流装备的利用效率和程度;建立和完善制造业物流标准体系,制修订物流工具器具和技术设备等标准和规范;增加和改进物流装备各方面性能,提高其适用范围和利用效率。

人才互动。人才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实践科学,制造业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既懂制造技术又懂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人才联动,应重点抓好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通过人才共享、人才互动等来解决制造企业缺乏物流人才,物流企业缺少制造人才的问题。

2009年4月28日上午,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福田汽车集团与领先的物流企业远成集团正式确立了双方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此外,福田汽车与远成物流还签署了首批292辆价值4000万元的汽车采购合同以及首批价值数千万元的物流业务合同。福田汽车与远成物流双方在汽车采购、物流服务等方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来共同推进各自业务的快速发展。根据协议双方约定,远成集团优先采购福田汽车集团旗下的欧曼、欧马可、奥铃与风景等产品,福田汽车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为远成集团提供“保姆式”工作站服务;而作为对物流服务首次采购的回报,福田汽车集团的物流业务优先对远成物流开放。此次战略合作的签约不仅对双方具有优势互补和互促,同时也将对中国汽车行业与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更符合中国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陈耀.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与评述[J].江海学刊,2002,8

2.迈克尔•波特著.夏中华译.竞争优势[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3.CYRUS F. FREIDHEIM JR.The BATTLE of the Alliances (Statistical Data Included). Management Review.Sept 1999

4.William B. Werther. Interim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alliances. Management Decision.36/5(199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