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

幼儿园个案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个案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个案分析

第1篇: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营养调查;托幼机构;儿童

【中图分类号】R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48-02

1 目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松岗街道新开了很多私立幼儿园,且数量不断增加,2012年下半年已达到33家。为了解开膳托幼机构儿童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其科学安排膳食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膳食营养调查。

2 对象

2012年11月,对松岗街道内所有开展膳食营养调查的33家幼儿园进行了调查,包括1家集体性质和32家私立性质的幼儿园的9890名儿童。

3 方法

采用膳食称重法。膳食调查,收集5天内学校详细的食物消费资料,采用称重法记录每天两餐一点中所有消费的食物,同时记录用餐人次数,获得平均每个儿童的食物和营养摄入情况。

4 营养素评定

推荐摄入量标准以我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10月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依据。

5 结果

5.1 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状况

5.1.1 热能: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热能摄入量每日平均1284.6千卡,占国家标准供给量的85.64%。热能来源中,三大营养物质供热比例分别为:蛋白质中17.6%,脂肪占27.9%,碳水化合物占54.9%。根据我国儿童膳食习惯,热能营养来源的合理分配为蛋白质供给的热能占总热能的12~15%;脂肪占30-35%,碳水化合物占50~60%,由此可见,幼儿园膳食中,应增加脂肪的摄入,减少动物性食品的摄入。

5.1.2 蛋白质:儿童的蛋白质摄入水平平均为58.11g,达国家标准供给量的116.22%,说明蛋白质的摄入是比较充分的。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中,动物类蛋白质占52.6%,豆类蛋白质占63.9%。中国营养学会在第六次修订标准〔1〕的说明中提出了动物性食物和豆类提供的蛋白质为60%的指标,这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儿童的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已达到了该水平。

5.1.3 矿物质:Fe的摄入量占标准供应量的百分比偏高, Zn的摄入量占RNI的81.21,有轻度摄入不足;而Ca的摄入量占标准供给量的百分比偏低,占RNI的58.77%;钙磷比例倒置,最适宜的Ca:P比例为1:1.5,这种高磷低钙,进一步妨碍钙的吸收和利用。

5.1.4 维生素:VitC的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的86.43%,VitB1、VitB2的摄入量达标,VitA,VPP摄入量超标。

5.1.5 脂肪:儿童脂肪产热占总热能的27.9%。建议脂肪供给的热能是30-35%〔2〕。所以儿童的脂肪摄入比例不足。膳食中应增加动物的脂肪组织和植物的种籽。

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汇总见表1

6 讨论

此次膳食调查的结果还存在一些问题:(1)蛋白质摄入过量,对幼儿也是不利的,因为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肾溶质负荷,从而加重幼儿未成熟的肾脏的负担,长期摄入过多可导致增重、早熟,最终导致肥胖症及其它潜在性不良影响.(2)矿物质:Fe的摄入量占标准供应量的百分比偏高,但仍有幼儿患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他们的膳食中植物类和豆类Fe占了很大的比例,造成Fe的吸收和利用率较低所致。而Ca的摄入量占标准供给量的百分比明显偏低,钙摄入不足是我国长期存在的营养问题,其原因可能与钙含量丰富的食物摄入不多有关。膳食中应增加钙的供给量,如多吃些奶、奶制品、海产品、豆制品;必要时增加强化钙的食品,平时还要多增加些户外活动,让幼儿多接触阳光,以促进钙的吸收。最适宜的Ca:P比例为1:1.5,本次调查显示66.67%的幼儿园Ca:P比例不足,这种高磷低钙,进一步妨碍钙的吸收和利用,有研究证实,人体有许多的病症直接或间接与钙缺乏有关,如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龋病的发生发展与游离子钙密切相关。(3)热能营养素来源分配及标准如表二所示:生命的维持和进行各种活动,主要依靠热能。所以一个人若每日摄入热能不足,将消耗本身的组织以维持热能的需要,但每日摄入热能过多,又会使人发胖,使过多的热能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对人体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2]。这次调查儿童脂肪产热占总热能的27.9%。建议脂肪供给的热能是30-35%,所以儿童的脂肪摄入比例不足。膳食中应增加动物的脂肪组织和植物的种籽,以增加脂肪的产热。

本次膳食调查结果表明,各幼儿园的膳食营养还存在一些问题,膳食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儿童膳食心理问题;挑食、偏食是幼儿普遍存在的弊病;二、是膳食管理问题;部分保健医生对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和生长发育过程所需营养素的了解不够,食谱过于简单,菜式品种安排得不够合理,或由于厨师的烹调技术水平不高,导致营养素的缺失;三、有些托幼机构过分重视教育,以教育科研来吸引生源,忽略了卫生保健(膳食营养)。中国儿童普遍存在“潜在饥饿”,即仅仅满足蛋白质和热量,而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表现出来的营养失调而引发各类营养素缺乏症等“文明病”被长期忽视。长期膳食营养缺乏不仅会导致体格发育迟缓、机体抵抗力低下,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3]。

营养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体格发育,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不仅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内分泌、神经调节等功能,而且是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故应加强幼儿园膳食监测指导,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及膳食计划,提高膳食烹调技术,避免膳食单调,培养儿童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避免偏食、挑食。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是.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书, 2000,10(1):1

[2] 刘湘云、林传家、薛心冰、陈荣华主编.儿童保健学.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2

[3] 江伟询,刘毅.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7~50.

第2篇: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评选委员会,采用双盲方式评选。现将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七届(2013年)评选活动将自2013年3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13年6月10日。第七届评选活动结果拟于2013年6月30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研究生组

一等奖

陕西师范大学

王妮妮 《儿童图画书自主阅读眼动特征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李春会 《一位幼儿教师教育行为与其教育观念差异的叙事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郭梦之 《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以

进餐活动为例》

王 玲 《莫扎特音乐对儿童表情识别影响及其脑机制研究》

二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李 寅 《幼儿园课程编制中不同参与者立场与观点的比较研

究——以黑龙江省幼儿园课程编制过程为例》

张云亮 《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察》

上海师范大学

武琬霄 《以主题性音乐游戏为媒介促进小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

的实践研究》

王厚菊 《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行为及其同伴关系的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刘晓晖 《当代美国马萨诸塞州幼儿教师评价改革研究》

代 敏 《20世纪60年代以来瑞典学前教育改革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李聪颖 《北京幼儿园实施项目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刘 琴 《中外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分类准入制度的比较研究》

刘小飞 《5~6岁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干预研究》

吕雪娇 《中班儿童数字估计能力发展特点及干预研究》

张冬瑞 《幼儿园教师运用非正式评价的现状及改进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军利 《3~5岁幼儿表情标签与识别能力及情绪表达规则认知

的发展研究》

曹高慧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状况——基于CLASS

系统的研究视角》

张孟勰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幼儿用筷动作发展研究》

谷 禹 《儿童视觉空间表象重建的眼动研究》

南通大学

王 娟 《3~6岁流动儿童同伴交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孟 岩 《幼儿教师缄默游戏观对游戏指导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 颖 《幼儿园对话教学研究》

三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沈 娇 《上海市幼儿园教师美术领域教学知识现状研究》

梁小静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宋寅喆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培娣 《幼儿园课程统一化抑或多元化:基于教师态度与行

为的视角——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

上海师范大学

王 蕾 《图画书与美术: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袁军荣 《幼儿在园心理压力研究——以上海市区某幼儿园为例》

云南师范大学

王艳梅 《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失研究——以昆明市三所民办

园为例》

首都师范大学

张 丹 《教育戏剧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以生命

教育之“人与自己”为主题》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陈 懿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反馈言语行为研究》

朱君莉 《两种音乐教学法在促进幼儿音乐节奏感与学习品质上

的教学实验研究》

王 英 《幼儿教师实施“尊重”品格教育的个案研究》

宣兆霞 《乡镇中心幼儿园民间游戏物理环境创设的个案研究——

以湖州市A幼儿园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

李 欢 《少子化时代中美家长育儿态度对比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

陈曼丽 《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

数学活动〉为例》

鼓励奖

上海师范大学 秦英娟

福建师范大学 林 娜 季奎奎 郭玲玲

首都师范大学 郑晓博

本科生组

一等奖

四川师范大学

刘佳丽 《多重视角下农村幼儿园教育问题的研究》

马 波 《西部农村幼儿教育要“以县级财政投入为主”吗——以

X县为例》

北京师范大学

汤成麟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模型的构建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陈虹宏 《幼儿园实习教师的生活体验研究——以浙江某幼师学

院八名实习教师为例》

费青青 《城市学前流动儿童生活状况的研究》

张家虹 《大班幼儿加减法策略运用特点研究》

赵哲悦 《教师对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认识的抽样调查和分析——

以诸暨市区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为例》

蒋丹丹 《学前儿童数感发展的眼动研究》

周 波 《全实践背景下“三方”互动机制的调查研究》

第3篇: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自闭症;专业人员;个别教育;家人配合

自闭症的患病率为0.03%~0.04%。但近年报道有增高的趋势,2010年,广东孤独症患病率为0.67%,深圳地区高达1.32%。自闭症幼儿有严重的情绪障碍,一般日常教育无法适应他们的

需求。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一名自闭症幼儿的个案研究,分享对自闭症幼儿在沟通、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证明自闭症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让他们在适当的教育下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自理及人际交往能力。研究内容包括自闭症幼儿的行为心理特点、在园所得教育需求、自闭症幼儿的矫治方法以及经过矫治辅导后的改善情况。

二、个案分析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选个案为天津市某公立幼儿园幼儿马园(化名)。马园,2009年11月2日出生,六岁,女,汉族,祖籍天津,2012年秋入园。该幼儿入园时,口齿不清,答非所问,只会重复他人问题。有刻板行为,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不能听从老师的口令。三岁被诊断为自闭症,幼儿家人认可病情,在两年时间里每天下午带其到特殊学校进行专人专业训练,并能积极配合幼儿园保健医生及教师的教学安排。

2.研究方法

此次个案研究采用的是观察、访谈和资料分析等方法。笔者每周去幼儿所在班级,观察记录其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并对其教养保育老师进行访谈,最后根据所学习理论知识对现象和资料进行分析。该幼儿特殊训练前存在的症状,针对训练及症状改善情况做出以下总结:

(1)感知

训练前在视觉方面,幼儿表现出目光游离,旁人无法了解其在看什么。听力正常,但对呼唤她的声音会置之不理。

针对性教育方法为:通过创设情景学习法和图片沟通系统,引导其主动沟通,家长配合利用逻辑表达训练教材和情景表达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沟通训练。训练后其目光正常但依然不与人有眼神接触,对呼唤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2)语言

训练前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发音节奏不稳定,语调平板,语言重复。

针对性教育方法:通过气息基础训练,改善唇舌能力。配合音乐训练法,让其即兴、自由地弹奏、吹打,以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经过两年专门的训练,该幼儿已经能够准确发音,正确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可以用语言语调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3)注意力

训练前该幼儿在参加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无法维持注意力。

针对性教育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其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兴趣和愿望。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幼儿的自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4)智力、兴趣及刻板行为

该幼儿机械记忆力较高,对已经学过的儿歌或生字几乎全部可以背诵下来,但如果改变顺序就不认得了,存在严重的刻板行为。例如,如果她在剪纸,老师提醒她开始下一项活动,她就会大喊大叫,甚至躺在地上打滚。

针对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行为模式的训练:强调事物的多样形式,任何事物根据它的形状、大小、味道等都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制约学习,改善其自闭症状与不适应行为,形成适应行为,从而改善刻板行为。

(5)表情认知

训练前该幼儿在情感表达与理解上表现出极大的困难。

针对教育:有效地利用亲子关系。家长作为幼儿的主要照顾者,耐心地配合教师做好家庭中的陪练调教工作,使自闭症幼儿在认知、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在家中得以强化,从而取得更加明显的进步。经过训练后,她不仅能表达自己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能懂得他人特别是父母家人的许多感情。

幼儿自闭症康复训练对孩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需要患儿本人、家长、保健医生、教师的共同努力,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早训练的原则。另外,康复训练活动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要时,家长可以找专业人士帮助,根据不同患儿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训练方法进行教育与干预,使他们的障碍程度得以控制,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本个案中,自闭症幼儿的整个家庭都能够积极配合训练,这对幼儿治疗训练的成功、幼儿情况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risk behavior)是最近几十年来在学前教育学和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之一。3~6岁的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已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和独立的探索需求,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极易受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目前国内的心理学及教育学工作者虽然也开展了一些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总体来说起步较晚而且研究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主要体现在:

1.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

2.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

3.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

4.尽管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园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且整合不够。

在幼儿期间应充分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设置专门的教育课程,并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同时还需取得社会与家庭的支持与合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积极建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幼儿心理获得健全的发展是一个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对山东省幼儿园进行随机调查,了解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特点。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构:编排内容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我们积极构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让幼儿的心理获得健全的发展。首先,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结合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框架及要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框架主要包括:目标系统(含总目标、层次目标、年龄目标和单元目标);内容系统(编排心理教育课程的序列和设计活动方案);组织系统(心理教育课程组织形式和主要方法);评价系统。

3.多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途径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就是学习的课程,运用随机、渗透性的教育特点,为教师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在提出构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前提下,探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如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主题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区域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日常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家园社区合作中;此外还要提高幼儿教师心理专业水平等等。

通过综合考察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可以使我们了解各种变量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程度,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提供一些数据和资料,为以后更好地研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出贡献。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1.课题界定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2.研究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幼儿心理问题行为,促进幼儿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理,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并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培养他们乐于与嬉戏、友好相处的心理品质。

2.使家庭、社区、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3.增强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

研究课题将就下列问题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区域活动、日常活动、家园社区活动的渗透教育。活动方案在不同年龄班级实施。

(四)研究方法

根据问题和研究内容采用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并将诸方法有机结合。如个案法:建立幼儿心理档案,通过对个案分析,追踪研究,探索心理问题的矫治措施。

第5篇: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

在思考中明确研究重点

调查分析,明确研究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笔者陆续设计教师、幼儿、家长等调查问卷。针对教师对交往的认识、了解,对教研的看法及在工作中的困惑进行了调查。对幼儿在交往中的表现、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对家长对交往的认识、理解与关注也进行了相关测查等等。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研究的开展储备了条件。

研讨交流,把握研究方向 在活动中,充分利用交流研讨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同伴的资源,才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开展课题。例如:幼儿园结合课题计划,开展了个案研究,每班选出了2-3名幼儿作为观察的对象,建立个人档案。但随着活动的开展,感觉研究面越来越窄,最后研究活动干脆停滞不前了。在笔者的引领下,大家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并共同调整了研究的方向。将每班的孩子分为:交往比较好的、一般的、弱的孩子三部分。并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幼儿作为个案研究,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孩子的发展。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研究的方法调整了,研究的兴趣提高了,研究的内容明确了,研究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困境,步入了正轨。

理清思路,解决存在问题 开展课题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问题出现时,笔者总是反复进行思考、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并积极进行解决,从而促进教育研究的开展。

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工作中

课题研究是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内容,笔者在引领课题研究工作中本着教研日常化、研究渗透化的理念,将全面工作与交往内容有机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创设多种环境,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一,主题环境融入交往。环境是幼儿生活、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注重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陆续带领教师分析本班开展交往活动的优势与问题,并结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布置创设了相应的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参与环境游戏的场所。

第二,共享角色游戏注重交流。共享角色游戏是幼儿参与交往、交流的重要途径,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孩子们通过模仿语言、行为进行游戏,从而达到自主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社会性发展。教研活动中笔者引领教师充分利用楼道的有利空间,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共享游戏区域,使游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共享区域材料强调合作。共享区域材料是幼儿参与游戏的要素,在投放材料中,笔者引导教师发挥想象注重交往材料的投放,制作了促进小、中、大班合作的多种玩具材料。幼儿在相互合作、商量、共同游戏中促进了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全体精神氛围体现亲情。要营造一个整体、良好的交往氛围与环境,就要从幼儿园精神环境做起,教研活动中,幼儿园提出营造亲情环境,让幼儿在整体的大环境中感受亲情、体验温暖与尊重。

多项活动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搭建平台 在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兴趣,提高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交往频率,幼儿园开展了多项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一是利用德育儿歌丰富幼儿语言。幼儿园结合东城德育儿歌的发行,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将德育儿歌进行了划分,并在日常工作中带领幼儿进行学习。朗朗上口的词语,优美的诗篇,既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又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幼儿的行为,为幼儿交流、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利用晨间接待促进幼儿交往。幼儿园充分利用班上教师早晨接待孩子、家长的时间,培养班上的幼儿做接待员,尝试接待小朋友和家长,从而增加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接触频率,在接待过程中教师们根据班上幼儿的需求分别开设了中、英文接待员,从而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当班上教师发现有的家长出现不配合时(当孩子与其打招呼时,家长置之不理),教师分析其原因,鼓励全班幼儿轮流参与,打破以往早来早接待的现象,受到了家长与幼儿的欢迎。接待的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三是利用大型活动渗透幼儿交流。园里开展“六一”艺术周活动,笔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班创设的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的作用,进行了班班串与大带小的活动,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促进了语言、社会、合作、友好相处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爱说的小朋友多了,主动交流的小朋友也多了,交往真正走进了幼儿,成为孩子沟通、表达的重要途径。

第6篇: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五大领域 高职 幼教 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幼教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本专业的核心目标,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探索高职幼教专业五大领域实践教学的研究目标与内容,对提高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的成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高职幼教专业五大领域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就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教育工作者对于高职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但目前还较少有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形式,相关理论成果相对比较少。笔者就目前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并对其综述如下:

(一)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研究

从查阅资料和检索期刊网的情况来看,关于实践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多的,如何学坤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提出,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罗伟等在《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的探讨》一文中提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实践性特色十分鲜明。强伟纲《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改革与实施》一文探讨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路径。

(二)关于高职幼教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

有关高职幼教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教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研究。如陈小燕在《对幼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探讨了幼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及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许有根在《构建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提出了构建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北京,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构建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途径,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点,构建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

总之,通过梳理发现,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实施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在某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等,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识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从国内的已有研究来看,较少对高职幼教专业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进行梳理,对基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幼教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则更为鲜有。

二、高职幼教专业五大领域实践教学的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力图对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在了解高职教育的核心与实践教学的本质后,挖掘加强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通过借鉴和分析当前高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教学能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也会采用一些质化研究方法对具体课程领域进行深入分析,以期通过这种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得关于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实践教学建设现状的客观、科学、深入的资料。

第三,依据分析所获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高职幼教专业幼儿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三、高职幼教专业五大领域实践教学的研究内容

首先对当前高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教学能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其次探讨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再次,对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也会采用一些质化研究方法对具体课程领域进行深入分析,以期通过这种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得关于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实践教学建设现状的客观、科学、深入的资料。最后,依据分析所获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高职幼教专业幼儿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对当前高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论述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第三,探讨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第四,探讨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策略;

第五,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个案分析。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试图结合高职院校幼教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幼教教育本身的规律,导入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为提高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教学效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职业能力本位”理论来拓宽幼教专业课程的研究视野,通过个案研究使高职实践教学理念与方法在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更具可能性和可行性,这也是预期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1.

第7篇: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

盗传必究

大作业----个案研究报告

联系课程相关内容,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或本人实际,写一份儿童发展问题辅导或矫治的个案研究报告。具体包括案例介绍、案例分析、辅导矫治方法、辅导效果等内容。学期末提交,不少于1000字。

儿童发展问题辅导与矫治的个案研究报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百度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更好的未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每个幼儿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长大后都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因此必须具备和掌握社会所需的基本素质与知识技能。儿童语言的发展受到生理、语言环境、认知发展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由于每个儿童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特殊性,每个儿童语言发展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千差万别。所以我们该亲近幼儿,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不断探索教育的正确方法,使内向的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

案例介绍:

飞飞是一名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时有很大的焦虑情绪,早上爸爸妈妈送入园时会有哭闹情绪,每天爸爸妈妈要离开时都会大吵大闹,当老师接过飞飞,安抚好情绪进入班级后,在班里她也不说话,不与同伴交往,不爱玩玩具,不运动,不愿户外活动,她拒绝参加班里组织的任何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有的小朋友做出好玩的事情时,她也盯着小朋友会笑,但当老师邀请她一起参加集体活动时却不愿意参与,总摇头说自己不会。

一、案例分析:

飞飞从小说话就发音口齿不是很清楚,没有入园经验,由于爸爸妈妈上班比较忙,在家里都是由奶奶照顾,什么都照顾得很周到,而且奶奶年纪比较大,为避免发生危险和伤害,很少带领飞飞下楼,很少让她与同伴、他人、陌生环境接触。

二、辅导矫治方法:

面对这样的幼儿,我们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持之以恒的原则。

1、改变飞飞哭闹现象悦悦刚入园的时候,每次送来都是含着泪,大哭着不愿意上幼儿园。为此,我们也总是给她更多的关怀和照顾,经常由专人(小班的一位老师)每天去接她入园或领着她在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和她说一说,放松她的紧张情绪,经过近一个月的引导和宽松的教育气氛,飞飞来园时几乎不再哭闹。

2、从早到晚的师生问好开始。

每天早上爸爸妈妈或奶奶送飞飞来幼儿园时,都是躲在家长的身后或者迟迟不愿意进来,于是早上当飞飞来的时候,我会主动提前到大门口等待,等到妈妈送飞飞来的时候,我走到飞飞的面前,大声的对飞飞说:早上好,飞飞!拉拉她的手,摸摸她的头,鼓励她自己背书包、下车,进教室。晚上,当飞飞离园的时候,我会主动和飞飞说:再见,飞飞!明天老师还会在幼儿园等着飞飞哦,希望飞飞还可以像今天一样开开心心的来上幼儿园。慢慢的一个月过去了,飞飞每天来的时候都能自己主动进教室,并会为我们送上轻轻的一句:老师早!晚上飞飞回家的时候,也会主动和我们说:老师再见!虽然声音不大,轻轻小小的,但她一点一滴的变化是让所有人欣慰的!

3、游戏中多鼓励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可以尽情地玩,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可是飞飞却不喜欢,她经常是一个人静静地站着,不拿玩具,有时拿了玩具也是不玩而是看别的孩子玩。这时候我通常都会鼓励她:“飞飞,你也玩啊,很好玩的。”飞飞往往以我不会来推脱,然后回过头避开我的眼睛。“没关系的,你看。”我会对她进行示范,从她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笑了,当我给她示范的时候,她笑了,也许是游戏吸引了她。可她仍然不肯玩。我会手把手教她拍皮球,教她抛彩球。可是当我转身的时候,她又静静地站在那看着别人,偶尔嘴角还会露出微笑。在游戏中,老师一次次的鼓励,我们还主动邀请班里的其他小朋友和飞飞一起玩,主动和飞飞做朋友,慢慢的,飞飞终于愿意参加户外锻炼了,在老师的鼓励下拍起了皮球。在每次的户外活动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小朋友们一起快乐的游戏。

4、家园联系很重要

应当说飞飞在各方面是有待加强的,又缺乏自信,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待加强等。但是这些完全靠老师在幼儿园的指导那是不够的,经过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后,爸爸妈妈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每天在家里引导飞飞大胆主动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多与飞飞交流,告诉飞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带领飞飞一起练习班级器械。

5、多在集体面前表扬

往往活泼的孩子比较受群体的关注,而默默无闻的孩子就容易被忽视,越是这样孩子越觉得自卑与无助。因次在集体面前多鼓励,多表扬她。比如飞飞上课的时候坐得很好,上课不与其他小朋友讲空话,很听老师的话,遵守班级常规和秩序,中午睡觉也很好,能够自己安静入睡等等。每当我们发现飞飞身上的亮点和长处时,我们都及时的在班级小朋友们面前表扬鼓励飞飞,这么一来,飞飞得到了班级别的小朋友的关注和学习,飞飞成为了班里的小明星,是小朋友们学习的榜样,飞飞的自信息也加强了,在班级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也经常能看到她嘴角的微笑。

6、多给孩子说的机会

(1)、飞飞从不举手,就算老师叫到她了,她也不愿意回答。于是,我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如每天点名要说到,起先飞飞不愿意说,于是我们经常说,“咦,今天飞飞怎么没来呢?”“飞飞……”我看着她叫起了飞飞的名字,她虽然应了,但只是嘴巴稍稍动了下。根本听不到。第二天,点名,叫到飞飞的时候,还是没有听到声音,只是嘴巴张得大了些。第……,她终于发出了声音,我马上给予了表扬,还奖了一个大大的爱心。从此以后,在点名的时候能听到她响亮的说一声“到”。

(2)、我们幼儿园每周一都有“周末演讲”的活动,可是飞飞从来都没有参与过,老师叫起了她,“飞飞,你来给小朋友们讲讲你周末去哪玩了,有没有发生好玩的事情呀。”飞飞总是摇摇头,告诉我:“我不会。”跟家长交流后,妈妈在家里开始教她儿歌、陪着她一起说周末发生的事情、一起回想周末去哪玩了......。

过了段时间后,我再次叫起了她,飞飞还是不肯,那是为什么,没有想到要说什么吗,明明早上妈妈说在家已经教给她了,而且说她会说的,那是怎么了呢,原来是缺乏勇气。当老师邀请飞飞分享时,小朋友给她响起了响亮的掌声,多么感动。“飞飞,快来呀,演讲完了,小朋友会给你鼓掌,老师会给你红红的小爱心。”终于,她上来了,告诉小朋友们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她一起去绿城广场玩了,还去喂了小鸽子,还钓了小鱼,但是飞飞的声音始终很小,小得我站在她旁边还要靠过耳朵去听,却是一个字一个字说得很清楚,周末发生的每件事情都分享了出来。我还是表扬了她,她开心地笑了。经过每周一的周末分享,她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

三、辅导效果:

1、飞飞开朗了很多,早上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晚上能开心与老师说再见,每天能够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再也没有入园焦虑或者不愿意来幼儿园了。

2、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背书包、喝水、搬自己的小椅子,愿意一个人去厕所,也能自己提裤子。 中午穿衣服的时候,在也不会说“我不会。”能自己穿裤子,穿衣服了、穿鞋子。

3、 户外活动的时候能够积极地参加班级的户外活动,再也不是一个人站在那了,而且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能和班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和交流。说话的声音也响亮了不少,偶尔也能听到她与同伴说话的声音。

4、在班级教育教学中,能够与老师做好互动和配合,注意力也集中了。

第8篇: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教师; 园本教研; 幼儿园

前言:老师的专长领域不同于一般大众知识和各领域研究人员。教师所固有的“理论性知识”不同于“实践性智慧”的知识域。幼教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复杂性和情境性的特殊实践活动,需要实际智慧的支持,实践性智慧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条件。幼师实践智慧的培养渗透在各方面,因此,园本教研活动是促进幼儿教师实践智慧的有效方式。

一、唤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

1. 个体性

每个教师都有年龄、经验、思维方式、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特点和感受的不同,所体现出的实践智慧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点,因而教师的实践智慧是独创的。实践性智慧是教师个性魅力的最好体现,对其进行公开讨论或进行技术分析是很困难的。所以,要有效的传播“实践的智慧”,不但要知识,还要经验,这一继承是以接受者的个性特征和成熟程度为依据进行的解读,具有吸附特性。

2. 内隐性

教育者的实践智慧主要来自教育教学经验和对其实践活动的认识与体会、经验、辨别、顿悟,它是教师对长期内省反思所获得的隐性知识进行转化的高级思维方式。通常有“仅意会”,无言的无言,难以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但是,教师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被隐藏起来,教学活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练习智慧是内在的,仅靠传授知识不能做到,只有通过总结经验,反省实践,才能抓住它。

二、园本课程中幼师存在问题

1. 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条件的能力有限

要想成功地发展园本课程,教师必须研究本园的条件和出发点、地理位置,包括幼儿园所在的地方、大自然、幼儿园的社区环境、人文、幼儿园发展的历史、师资队伍、优势与不足等等,在这里作为基础和起点。我们有影响力的园本课程都是以我们幼儿园的现状为基础的,园本课程植根于本地区各类资源开发的优秀区域。由此可见,园本课程的开发若与园区的环境协调,它易于达到理想效果,反之,若反差过大,不确定因素增多,课程开发难度必然加大。所以,教师必须具有分析幼儿园实际情况的能力,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为基础寻找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实际生态环境,关心幼儿园领导班子建设、师资水平、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子女成长水平。其次,坚持先进的课程理念,创生出符合本园实际的课程。

2. 深入分析幼儿的能力不到位

园本课程发展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价值观、社会本位取向、价值本位取向、儿童的学科标准取向与本位取向。社会性标准认为社会价值是绝对的,教育必须以社会进步和发展为目标,发展课程应充分考虑社会的利益和进步。专业标准的课程强调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本课程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发展,相信儿童的存在和发展对此至关重要,重视课程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需要、利益和能力。尽管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出发点,不断实践尊重儿童主体性的教育观,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忽视儿童标准的现象,忽略儿童的现有经验,不了解和不注意儿童文化,不重视儿童的精神世界。

三、提升幼师在园本教研中实践智慧的措施

1. 培训方式的多元性

实际上,我们经常接受经验主义的训练,培训形式为个案式、个别式等,所有这些训练方法都是为了满足教师研究的需要,加强保教工作的质量建设,促进幼儿研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为职业目标。举例来说,园本活动就是进行健康集体教学研讨活动,大多数老师对“怎样引导幼儿练习基础动作”存在很多困惑,一些老师对基础运动要领的理解不透彻,有些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因此,我们首先采取了充气训练——幼儿园每一个年龄段的基本动作,使教师深刻认识不同年龄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特征和规律;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明确的幼儿动作教育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组织体验式训练——运球,在教学游戏中创造情境,使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动作的要领,对幼儿动作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明确的指导策略;可以用案例训练——你的困惑我来帮你,训练前征询教师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意见,或自荐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教研组预先组织有关资料,确定培训的主题,同时,应事先以书面形式告知教师所制定的培训内容,允许他们收集有关信息,为目标作好准备,接着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交流、讨论,让它自由地进行思想碰撞,带来更多创新的灵感和火花。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基于培训内容、对象选择训练方法,这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2. 在合作对话中促进生成

实践智慧具有个体化的特征,园本教学还要强调幼儿园和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但园本教学与研究是以研究者和骨干教师为主导的,重视教师和学生、教师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提高园本教研中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并非各自为战、单打独斗,还需要小组合作研究,这有助于形成一种研究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进行团体合作。第一,教师要和他们的同侪交流。可进行集体备课和课例学习,观察别的老师的课堂教学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等进行了分析,通过交流、包容、激动、碰撞和持续互动来达成各自观点,推动教师实践智慧的有效提升。第二,幼儿教师应该和幼儿展开对话。要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睦的环境,用心倾诉孩子的内心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改善教育行为再一次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实现对话。职业指导的主要形式可以是专题理论讲座,参与性培训,个案式听课与研讨,参加项目研究、个案咨询、现场咨询等工作。借在专业人员和一线教师之间进行对话,把幼儿教师的经验优势和专家的理论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优势互补的切实促进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开展,将园本教研工作推向深入。

结束语:

经过园本教学活动与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园本教学研究体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在我园中的教学和研究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师逐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教学和研究活动的目标、效率日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富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文娟. 在园本教研中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01):13-15.

第9篇: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

一、隔代教养个案的基本情况

幼儿果果(化名)今年7周岁,与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爸爸是外企领导,常年出差,基本没什么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妈妈属于个体户,自己独立经营一家店面,生意很火爆,因此也没时间顾及孩子。而且,果果的妈妈最近又怀孕了,因而更抽不出时间来照顾他。这时爷爷奶奶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教养孙子的重任,每天都是爷爷送果果去幼儿园,生活起居也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

二、对果果在园表现的案例描述

案例一:2016年4月11日早上8时12分入园时

今天早上果果来幼儿园的时候又哭了,一直抱着爷爷的腿不肯松开。老师走过来跟他打招呼时,他拒绝与老师接近,哭喊道:“我要爷爷,我要爷爷!”于是,老师哄他说:“我们来选个游戏玩一玩,爷爷就坐这看着你玩,好不好?”他这才勉强放开爷爷,等他渐渐玩游戏入神时,爷爷便悄悄离开。

案例二:2016年4月13日早上8时40分洗手池边

一般在早上吃点心前,老师请小朋友小便、用肥皂洗手、吃点心。负责照看的黄老师在帮其他小朋友掳袖子,只见果果小朋友明明洗手池边有空位他不站,偏偏挤其他正在洗手的小朋友,把小朋友挤走后,并没有好好洗手,而是趁老师不注意在那玩水,结果把整个衣袖都弄湿透了。老师为此批评他时,他表现得若无其事。

案例三:2016年4月19日中午11时15分午饭中

今天吃饭时,果果又把碗里的饭拨得满桌子都是,老师怎么说也不理。当老师吓唬他说“要端走饭碗,不给他吃的时候”,他就很大声地嚎哭:“我不要,我不要。”“我要爷爷,我要爷爷。”然后直接整个人摊到地上大哭不起来。

案例四:2016年4月21日中午11时50分饭后阅读时间

饭后,老师请小朋友搬椅子坐到教室靠床的一面。这时已有好几位小朋友坐好。果果吃完后,也不搬小椅子,直接奔过去,把本来坐得好好的一位小朋友挤开。老师发现后,要求他自己搬椅子过去坐,他磨蹭着把自己的椅子搬过去,可是他放下自己的小椅子后,又跑到别的小朋友椅子中间挤着坐下来,把别的小朋友挤开。

案例五:2016年4月26日早上10时12 分区域活动

今天的游戏活动为区域活动,果果和另一位小朋友被分配去玩“娃娃家”,果果的角色是爸爸。要做饭了,果果和另一位扮演妈妈的小朋友要去买菜了。在购物架前,“售货员”已经告知大家:“每样产品一次只能买一个。”可是果果偏不听,硬是要买很多番茄。“售货员”不同意,果果直接抢过番茄跑掉了。

三、隔代教养对果果成长的利弊分析

根据对果果个案祖辈的访谈及对该幼儿在班一个半月的观察,在此归纳该祖辈教养观念和教养内容对幼儿成长的利弊。

1.隔代教养的有利方面

(1)该家庭隔代教养解决了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的苦恼。此外,祖辈家长有教养子女的经验,比起孩子父母,照顾孙辈更是得心应手。

(2)该个案幼儿在祖辈的照顾下,饮食起居得到了很好的照料,身体素质、情感发展和安全问题都得以保障,使得孩子的父母少了后顾之忧。

(3)隔代教养缓解了祖辈的孤寂,该祖辈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对孙辈的抚养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也享受到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2.隔代教养的弊端

(1)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祖辈过分“包办”,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处于生命之初,可塑性极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年龄,但是该阶段的幼儿自控能力不足,需要家庭的重视培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祖辈将幼儿的生活问题都已安排妥当,幼儿只需要坐享其成即可。长此以往,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发展,更是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2)不利于幼儿智能的发展。该幼儿祖辈的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在教养孙子时,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幼儿期是孩子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他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人会由于知识面狭窄回答不出,这时他们或粗暴地拒绝幼儿的问题,或自己编造一些答案敷衍孩子,很容易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求欲,从而扼杀幼儿的探究欲望及创新精神,这些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不良的影响。

(3)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隔代教养的幼儿过多地生活在祖辈的庇护之下,老人会帮他们解决面临的一切问题,因此导致孩子不能历经挫折,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不知所措,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不会自主性地动脑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此外,对祖辈的过分依赖,也不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在幼儿园可以明显发现该幼儿不如其他小朋友那样敢于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算有什么需要,也只会用很小的声音寻求老师的关注。由于幼儿在家庭里处于中心地位,当离开家庭进入班集体时,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够乐观自信。

(4)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隔代教养不利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过多生活在祖辈的庇护之下,什么事情都有人代劳,使得幼儿自身与外界的接触不多。再加上祖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呵护,喜欢把他束缚在家里,导致幼儿的社会交往经验不足。因而,导致该幼儿在园时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合作等行为。

(5)不利于幼儿良好亲子关系的发展。父辈家长忙于事业无暇照顾孩子,使得幼儿与祖辈家长的相处时间最多。再加上祖辈相比父辈对幼儿疼爱更多,甚至是溺爱,因而幼儿自然会与祖辈亲近得多。长此以往,幼儿对祖辈的依赖感越来越强,对父母的亲子依恋就越来越淡,导致“亲情缩水”,最终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此外,又由于父辈与祖辈的教养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两代人容易产生教养上的冲突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此个案研究,最终得出结论:隔代教养对幼儿成长的弊大于利。目前中国有超过半数的幼儿由祖辈家长教养,因此隔代教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是否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是有效提高隔代教养质量的关键之举。祖辈家长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养观念,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以理智控制情感,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还要正确地爱,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旭辉.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