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范文

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

第1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脱氮除磷;SBR;CAST;氧化沟;BIOLAK

前言

当前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镇污水排放中氮、磷含量不断增加,这对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虽然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但当前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选择适宜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应用的脱氮除磷工艺,有效的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使污水达到国家标准的排放要求,实现对城镇水体环境的有效保护。

1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概述

对于污水的氮、磷物质,可以利用生物工艺来清除,这种工艺是将除碳、脱氮及除磷等三种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即通过利用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过程中,在氧和生物量充足的情况下除碳效果非常明显。在污水排放标准中将氨氮、总氮和总磷作为氮和磷的控制指标。因此在实际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中,首先,在对有机物和氮氨去除过程中需要应用生物硝工艺和延时曝气。然后,需要运用生物硝化和反硝化工艺,在好氧反应池前设置缺氧段,这样就能够使好氧池中的硝酸盐混合液实现回流,进入到缺氧段内,从而转化为氮气,实现对有机物和总氮的清除。在除磷过程中也需要运用硝化工艺,并将一个厌氧段增设在好氧反应池前,磷的释放、磷的超量吸收、有机物氧化、有机氮和氨氮的硝化等都好氧段内实现。最后,通过在好氧反应池前增加一个厌氧段和缺氧段,采用完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来去除有机物、总氮和总磷,从而实现除磷脱氮的目的。

2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艺

当前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对污水中的氮、磷进行处理过程中,对于所选择的工艺,需要综合考虑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同时还要对工艺流程、占地、投资、消耗及运行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从而选择适宜的脱氮除磷工艺。在具体工艺选择过程中,需要针对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工艺进行认真对比,从而选择出与实际情况最符合的脱氮除磷工艺。但在实际脱氮和除磷过程中,脱氮与除磷过程中存在相互制约性,即在脱氮完全时,会破坏除磷所需的完全厌氧环境,从而使除磷效果受到影响。而在除磷过程中,需要通过排放污泥实现,即排放污泥量越多,除磷量也就越多,但生物硝化工艺则需要较长的泥龄,除磷时会影响到硝化,因此必然会对脱氮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具有较多种工艺方法,而且多数是以活性污染法为基础而产生出来的,多数工艺都有效的结合了除碳、脱氮和除磷的流程,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的效果。

2.1 SBR衍生工艺

在脱氮除磷过程中,可以引入SBR工艺,由于该工艺操作十分灵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过对其运行周期进行调整,并对各工序时间进行控制,从而完成脱氮除磷工作。但在具体应用时,常规SBR工艺受制于投资和占地面积,往往在中小城镇污水厂中很难予以采用。但SBR衍生工艺兼具了常规工艺的优点和规避了其缺点,能够更好的发挥脱氮除磷的重要作用。

在SBR衍生工艺中还包括许多种工艺方法,但其中部分工艺方法无法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部分工艺运行费用较高也无法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进行应用。在SBR衍生工艺中CAST工艺最适宜应用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在CAST工艺中,预反应区设置在主反应区之前,这样污泥从主反应区回流到预反应区内,并与进水有效混合,这样能够有效的利用活性污泥的快速吸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的去除掉溶解性物质,实现对难降解有机物进行水解。而且污泥中的磷在厌氧一半下能够有效释放。在预反应区内,可以对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防范污泥膨现象发生。将CAST工艺在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进行应用,不仅具有较好的出水水质,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适应性,同时污泥活性较好,运行过程中能耗不高,投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2.2 氧化沟工艺

在当前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氧化沟工艺应用十分广泛,在氧化沟工艺中,其具备三层沟渠结构,利用沟渠内的溶解氧量来确保具有较大的溶解氧梯度,从而构成厌氧-缺氧-好氧的环境,以此来达到良好的脱氮除磷的效果。但在实际氧化沟工艺应用过程中,通常需要与各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对氧化沟工艺进行改良,可以将厌氧池和缺氧池增设在氧化沟主体结构之前,并与A2/O工艺有效结合,确保出水水质的质量。在改良后的氧化沟工艺中,曝气设备主要以表曝装置为主,这其中包括倒伞曝气机和微孔曝气头,水体流动主要利用推动器或是搅拌机来实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组合方式需要通过计算进行权衡。

2.3 合建式BIOLAK工艺

BIOLAK工艺是一种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采用天然土池作反应池而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系统。该工艺采用铺设有HDPE防渗膜的土池结构来避免地下水污染,采用悬挂曝气链曝气避免了穿孔安装曝气设备。合建式BIOLAK池前端的厌氧池和反应池中的波浪式曝气所形成的环境使污水中的氮和磷高效去除。

在BIOLAK工艺中,其利用土池作为反应池,这有效的实现了投资的节约,而且通过利用曝气链曝气系统,提高了氧转移的效率,实现了运行费用的降低,使处理效果更为理解。而且澄清池后稳定池内又进行二次曝气,这也使出水水质得到了较好的保证。而且该工艺运行过程中,剩余污泥数量较少,同时其性质也更为稳定。而且在BIOLAK工艺中不需要水下固定件,更易于维修。可以说在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BIOLAK工艺最为适宜。

3 结束语

在当前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对于选择哪种脱氮除磷工艺则涉及到较多的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设计人员要综合多种情况、对各种因素比重进行权衡,并对重要工艺进行比较,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宜的脱氮除磷处理工艺,从而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提高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的能力,确保所排放的污水与国家相关排放标准要求相符,实现对城镇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薛涛,董良飞,关晶,等.M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J].水处理技术,2011,37(2).

第2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范文

1.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是根据絮凝动力学和生物吸附理论发展出的“絮凝吸附-沉淀-活化”工艺,具有有机物去除效率高、能耗以及运行费用低的优点,因此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此工艺主要是以去除BOD和SS为主要目标,对脱氮和除磷的效果不明显,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为了适应城市污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此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衍生出了许多新工艺,如A/O法便是在此工艺基础上增强了脱氮功能,A/A/O工艺实现了脱氮除磷功能。

1.2氧化沟法氧化沟实则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主要是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活性污泥法,通过首尾相接的循环流,采用延时曝气的方法,在污水净化的同时使污泥得到稳定,是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氧化沟法具有脱氮性能、负荷能力强、操作简单、出水水质稳定、运行费用较低的特点,虽然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但综合成本偏低,在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应用比较广泛。氧化沟法在工艺上有奥贝尔氧化沟、DE型氧化沟和三沟式氧化沟、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等类。

1.3SBR工艺SBR工艺具有多种类型,对于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其基本特征是在一个反应池中完成污水的生化反应、沉淀、排水和排泥,具有一定的均化功能及稳定性,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可实现脱氮除磷的功能。SBR工艺大体上可分为传统SBR法、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法、循环活性污泥法、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式活性污泥曝气池法、Unitank工艺。

1.4其他工艺除上述工艺外,我国一些地区也采用A/B法,A/B法污水处理工孟庆影吉林省双辽市蓝天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双辽136400艺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pH值变化和有毒物质具有明显缓冲作用,因此在污水浓度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应用效果较好。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虽然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大部分能耗及费用较高,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一些新兴的处理技术不断涌现,如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和土地处理法、氧化塘法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这些新兴的处理技术大多具有与生态处理相结合的特点,能够实现深度处理的功能,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地应用逐渐增多,近年来在我国部分乡镇地区也有应用。

2、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我国污水处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从目前我国已建成运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来看,近8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还是采用活性污泥法。近年来,随着我国在污水处理、再生利用以及污泥处理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逐步从过去单纯的去除有机物发展为具有脱氮除磷等功能的复合工艺,正在逐步适应我国对于水环境治理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利用的要求。但就现状而言,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形势仍是不容乐观的。虽然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加,但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状况不尽如人意,很多污水处理厂的年污水处理能力低于设计能力的20%以上,有些地方的污水处理厂甚至是处于半开半停的状态。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营的这种现状,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成一部分污水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对地区环境治理造成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是对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施的运行造成较大影响。长期低负荷运行,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率势必受到较大影响。我国大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自动化程度不高,管理方式落后是主要问题,由管理水平导致的污水处理厂运营状况不佳,处理能力低下已成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发展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选择

我国当前的城市污水处理在处理工艺设计和选择过程当中,往往只是片面的追求出水水质,而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符合当前环境下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过程中,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选择污水处理的工艺和技术,综合考量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劣,从中筛选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组合和工艺流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从概念层面上、意识上充分理解和重视起来,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理论上,要根据我国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与手段,制订具有远景规划的城市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标准,要不断开发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先进工艺技术,要对现有的工艺技术以及新兴的工艺技术,在工艺特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工艺筛选及组合方式,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而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4、结束语

第3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PLC 污水处理 自动控制

Solution of Automation System Base on PLC in yuhang Waste Water Tr eating Company

Abstract :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mponent and function of automation system used by Sewage Treatment Company and how to use PLC to achieve automation control on whole company, as well as the issues and their solutions which have been me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And the usage of the automation system can also save money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sewage treatment.

Key words: PLC ; waste water treating ; automa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污水处理厂已成为各个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尤其是中小城市,新建或扩建污水处理厂已成为当地政府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头等大事。而随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污水处理厂的自动化水平也相应提高。目前在污水处理行业中多采用PLC进行现场控制[1],上位计算机进行运行工艺参数显示及设置的SCADA系统控制模式,本文以杭州余杭水务有限公司余杭污水处理厂为例进行系统组成、功能等介绍。

1 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杭州余杭水务有限公司余杭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6万吨,厂区工艺有污水一级处理、污水深度处理及污泥脱水三大工艺。

污水一级处理由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污泥泵房组成。污水深度处理对经过一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深度处理由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砂滤池、消毒接触池组成。

污泥脱水是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处理的工艺,由污泥泵房、贮泥池及污泥脱水机房组成。

2 基于PLC的自控系统

随着技术的创新和不断发展,污水处理厂的自控系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控一体化技术不断在污水处理厂实现和发展。光纤以太环网技术已经成为主流,具有速度快,扩展性好,兼容性好等优点,下图本厂自控系统结构图。

PLC采用施耐德公司的ModiconPremium系列PLC,在曝气生物滤池分站配有触摸屏,以方便操作人员的现场操作。中控室设有4台操作计算机,其中两台为全厂工艺控制计算机,相互备用;另外两台为曝气生物滤池控制计算机,也相互备用。中控室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XP,监控软件选用itouch,调度中心后台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2003,已完成对工艺运行状态参数的数据存储,并根据需要生成相应的报表。

3 监控功能

系统采用中控室集中控制、控制柜手动控制及现场手动控制三级控制方式。在现场为远程控制时,中控室可以集中控制,当现场为手动控制时,中控室只作为监测而不能控制。在中控室,由itouch二次开发成强大的生产监控控制系统,实现对各工艺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并通过友好直观的画面显示出来。主要可实现

(1)画面动态显示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各工艺的运行参数。

(2)各工艺参数历史趋势的显示。

(3)实时报警显示,历史报警查询。

(4)各种报表的生成及打印。

(5)各控制参数的设置。

(6)各设备的自动,中控启/停操作。

4 控制实现

4.1 PLC1中控室分站

中控室分站主要负责控制活性砂滤池,回用水泵,出水仪表间,标准排放口控制及数据传输。活性砂滤池有4台搅拌机,6组滤池,3台空气压缩机及空气干燥机。4台搅拌机根据进水量通过频率调节控制搅拌强度,滤池通过控制气管电磁阀控制滤池的开停。通过控制储气罐压力合理安排3台空气压缩机的自动开停,使储气罐压力在标准范围之内。标准排放口前安装2台回用水泵,一台变频一台工频。变频根据工艺要求设定为压力控制方式[2]。通过PID调节提升回用水管中的压力,使管道压力在设定的要求。出水仪表间数据通过PLC1上传数据,可以在监控计算机监测到出水水质。

4.2 PLC2进水泵房分站

进水泵房分站主要负责控制粗、细格栅,进水提升泵,旋流沉砂设备的控制。

4.21粗、细格栅控制

通过对粗、细格栅的控制实现污水杂物的捞取。为保证格栅在不被阻塞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耗电量必须根据工艺要求尽量减少格栅的运行时间。因此,可根据格栅前后的液位差,判断格栅的阻塞情况对格栅进行启停操作。还可根据设定的间隔时间及运行时间对格栅进行控制。通过人机界面可对格栅运行方式(时间、液位差)及运行液位、停止液位、运行时间、间隔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设定。

4.22提升泵的控制

污水厂提升泵房内共有4台提升泵、2台变频泵(一用一备)、2台工频泵。变频泵可根据工艺要求设定为液位控制方式和流量控制方式[2]。在流量控制方式下,通过PID调节提升泵出口流量,使出口流量在设定流量范围内。在液位控制方式下,由于提升泵房蓄水量很大,当进行液位调整时,势必出现液位响应缓慢,从而引发变频泵频率的振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PID调节方式将无法进行控制。考虑到实际情况及对工艺的理解,编制程序使变频泵频率变化不仅依赖于实际液位与设定液位的差值,而且将液位的变化率也作为一项控制依据。根据工艺实际情况修改设定液位差及相应的设定变化率后,液位在整个调节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振荡,运行良好。在自动方式下,当变频泵频率超过设定高限时应该启动一台软启动泵,同时将变频泵频率降到初始值,以保证液位或流量不会出现振荡。反之,当变频泵频率低于设定低限时停止一台软启动泵,同时将变频泵频率升高到初始值。

4.23旋流沉砂控制

旋流沉砂系统主要是根据时间进行控制,鼓风机、洗砂阀、提砂阀、砂水分离器根据工艺设定的间隔时间及运行时间自动启停。

4.3 PLC3,PLC4氧化沟分站

第4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范文

众所周知,污泥处置不当将给人类居住的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一方面,企业的市场开拓相对较难;另一方面,由于污泥处理处置投资不足、方法不当,很多地方的污泥出现随意堆放、偷排,或不知去向等情况。

污泥市场热中带冷

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作为污水处理的重要产物,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新的市场热点。但近一年来,由于专项政策不明、商业模式没有新的突破,污泥市场的受关注度及企业的参与热情有所下降。

政策:偏重技术指南,核心政策空白

相关政策多集中在技术指南等细节性政策上,主管部门、责任划分等仍不明晰,决定行业整体发展方式的核心政策至今仍是空白。尤其在投资方面更是缺乏明确指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虽然规划了347亿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市场,但与污水处理近4000亿的投资计划相比,实属杯水车薪。

住建部、环保部多项技术类政策。2009年2月,环保部、住建部、科技部共同出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上出台污泥处理处置政策。但没有国家发改委的介入,在执行上稍有缺憾。

2011年3月3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示范项目的通知》,提出“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并在统筹规划、技术选择、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要求。

2011年3月14日,备受关注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由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从技术层面对污泥处理处置工作进行了系统阐述。但不少业界人士表示,《指南》较为笼统,缺乏细节措施。

安徽、江西、福建、广西、上海、浙江、重庆和深圳等地也纷纷出台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意见等文件,加大污泥治理力度。

环保部“含水率50%以下”规定引热议。2010年11月,环保部印发《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强化污水处理厂主体责任:污水处理厂应对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含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和混合污泥)承担处理处置责任;污水处理厂以贮存(即不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其中,“含水率50%以下”的规定引起行业热议,在现有技术体系及资金能力情况下,含水率50%以下几乎成为不可完成任务。

“十二五”规划347亿投资格局。2012年5月4日,国务院正式由发改委、住建部、环保部共同编制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据估算,各设施建设规划投资将近4300亿元,其中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投资347亿元,仅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十一五”建设规划》中“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投资323亿元”相当,在投资主体、付费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市场:黎明前的黑暗

2012年,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期待度明显下降,企业融资也遇到一定阻碍,产业处于“黎明前的黑暗”阶段。

市场停滞,出现“一年一项目”困境。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以北控集团、金隅集团、上海排水集团为代表的国企拿下了位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主要污泥处理项目;苏伊士集团旗下的得利满技术公司、威立雅公司等外企也先后获得了重庆、青岛等二线城市的污泥处理项目;中科博联、山西沃土、中持环保等小型民营公司则多集中在河北秦皇岛、江苏苏州等三线城市。

2011年10月21日,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设施——上海市白龙港污泥处理主体工程建成投产。之后,鲜有大型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开工建设或运营投产,新建项目在规模及投资上均较为有限,基本属于小型污泥处理项目。纵观2012年的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各污泥处理处置企业也面临困境,很多企业出现“一年只有一个新项目”的尴尬局面。

风险投资由情绪高涨转入继续观望。据环境保护部的有关规划,未来10年是中国污水处置的黄金时期。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人员称,“十二五”期间,中国在污泥处理处置上潜力巨大,投资有望达到600亿元。面对巨大商机,包括红杉资本、联想投资等在内的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也闻风而动,纷纷布局污泥处理处置产业。但在把全国已有的污泥处理项目“地毯式”地匆忙排查一遍后,绝大多数的风险投资选择了继续观望。有投资人感叹:“很难在污泥处置行业找到像新能源企业那样相对清晰、干净、竞争力明确的创业公司。”

《“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虽开出347亿的大单,但谁来为这300余亿的投资买单,谁是污泥处理处置服务的付费主体。在这些问题不能明晰的情况下,产业投资格局依旧不明。没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来源,盈利能力有待验证,污泥处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存在诸多问题。

服务价格滞后。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污水处理费应包括污泥处理处置运营成本;通过污水处理费、财政补贴等途径落实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稳定运营”。目前,政府投资仍然是污泥处理处置项目投资的最主要方式。若政府支付的污水处理费和补贴不足以抵消企业处理成本,那企业就不愿意再处理污泥,这也是污泥偷排现象屡现的重要原因。

我国城市污泥处理缺乏专门的经济支撑体系。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由于征收标准较低,往往连维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都有困难,污泥处理费未开征,运行资金没有着落,使得部分污水处理厂只能将污泥处理的责任旁置。

按照业内专家的计算,如果在目前的水价中增加2角钱的污泥处理费,“污泥处理产业会一下子爆发”,但涨水价短期并不容易实现。很多城市征收污水处理费尚且存在很多困难,征收污泥处理费或者提高污水费补贴就更为困难。

污泥处理处置的三大疑问

污泥产生率有多大?

过去5年,中国的污水处理建设脚步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138座,污水处理能力已近1.39亿立方米/日,运行负荷率达到80.5%。预计到2015,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亿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能力的大幅增长,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污泥量的增加。根据中国水网于9月份推出的《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2012版)》调研数据,每处理万吨污水平均产生5.6吨的湿污泥(含水率80%)。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朱石清在2009(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说,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污水处理厂50座,日平均污水处理量481.18万吨,年产湿污泥量94万吨(含水率80%)。按此计算,每处理万吨水,产生5.35吨的湿污泥(含水率80%)。

2011年,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为390.79亿吨。按此数值估算,全国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约2188万吨,每天约产生6万吨湿污泥。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将达到2亿立方米/日。按2011年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营负荷率79%进行测算,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湿污泥(含水率80%)量约3229.52万吨,每天约产生湿污泥8.85万吨。

此外,笔者发现,在干、湿污泥产生量的界定上,住建部统计数据中把含水率85%以下的污泥统称为干污泥,而“十二五”规划中把含水率80%的污泥称为湿污泥,由此也产生了污泥统计数据上的矛盾。

污泥是怎样处理的?

污泥稳定化率严重不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处理。环保部于2010年11月《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第二条要求“加快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原则。”然而,国标及文件只是指导性的文件,截至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要求对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因此,目前多数污水处理厂并没有真正重视污泥的稳定化处理。

污泥消化是普遍应用的污泥稳定化技术。国外普遍采用厌氧消化这种污泥稳定化技术,我国仅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厦门、青岛、石家庄、郑州、沈阳、南京、济南等城市的约5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建设了一批污泥消化设施,但可以稳定运营的只有20余处。中国水网记者电话调研了近30家安装了厌氧消化装置的污水处理厂,从接受调查的8家污水处理厂的情况来看,厌氧消化池能够稳定运行的,估计不到30%。

污泥安全处置率低得可怜。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截至“十一五”末期,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小于25%。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11年12月的《我国城镇供水排水行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安全处理率不足10%。

“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要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在目前总体形势严峻、政府不重视、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要达到上述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污泥最终去了哪里?

8月底,环保部在宁波召开了 “全国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座谈会”,会上对目前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污泥问题已成为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污泥脱水机、消化装置运行不稳定、污泥去向不明等现象,已引起了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污泥最终到底去了哪里?

“毒”泥围城

城镇污泥带来五大危害

城市污泥的特点是含水量高,易腐烂,有强烈臭味,并且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以及铬、汞等重金属和二恶英等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及致癌物质,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使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效益大大降低。

地下水:“京城环保第一案”震惊全国

2009年,“京城环保第一案”震惊全国。因污泥的偷排,位于北京门头沟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受到严重威胁。承包北京市清河、酒仙桥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的北京环兴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何涛等,将北京市清河、酒仙桥污水处理厂6500吨含有多种重金属和大量细菌的污泥,倒进北京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永定河旧河床沙坑内,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偷排的污泥造成的污染治理初步费用约为8030万元,如果加上远期的环境污染损失费,将远超1亿元。北京市门头沟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何涛被判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3万元。

地表水:富营养化严重

如果城市污泥排放不当,其所含的丰富的氮磷等将直接或间接进入周边水体或土壤中,当水体吸收氮磷的速度小于污泥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时,释放的多余氮磷等很可能随着水循环系统进入地表水,从而造成地表水的富营养化。

土壤:不可忽视的重金属污染

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盐类以及铜、锌、铬、汞等重金属和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污泥含盐量较高,会破坏植物养分平衡、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甚至对植物根系造成直接的伤害。污水中的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进入污泥,新鲜污泥中检测到的病原体多达千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是寄生虫,它会造成一些潜在疾病的流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70%~90%的重金属元素通过吸附或沉淀而转移到污泥中。污泥施用于土壤后,重金属将积累于地表层。另外,重金属一般溶解度很小,性质较稳定、难除掉,所以其潜在毒性易于在作物和动物以及人类中积累。

臭味:引发民怨重重

臭气污染是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极易产生的一种污染,更是全世界大部分堆肥厂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污泥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生物降解往往伴随着多种臭味物质的产生,尤其是在厌氧条件下,容易产生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硫醇、二甲基硫化物等臭阈值较低的恶臭污染物。

食物链:污泥危害不断升级

在地表水、地下水、土壤被污染的情况下,种植在其上的农作物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进而对整个食物链带来影响。

明晰污泥处理处置的责任链条

2003年起,城市污泥处理问题,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重庆等一些大城市开始受到关注。但从整体上看,这些城市对污泥处理的关注仅停留在处理方案的论证等技术层面上,基本未涉及污泥处理的管理体制、责任划分、相关政策、公众参与等内容。其他城市的污泥处理,绝大多数在规划上还是空白。

污泥处理处置,很多时候得不到足够重视、发展艰难,与处理过程中的责任主体模糊不清有很大关系。只有明确了责任主体,才会有更进一步的监督和管理,为良好的付费机制形成奠定基础。

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的责任主体

污泥处理本质上是一种政府主导,或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社会服务,这种服务责任,因政府向老百姓征收了污水处理费而转嫁到政府身上。政府通过财税和收费体系承接了这种责任,所以污泥处理是附属于政府污水处理责任的一种社会公共服务责任。

污泥是污水处理这种社会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如果政府付了足够的费用让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处理,那么污水处理厂就要承担责任。污水处理企业可以选取不同处理和处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委托等方式和其他单位建立合同关系,并有义务告知委托单位污泥处理处置所需达到的要求,同时还应保留全部污泥及其出路的完整记录。如果污泥处理处置不当,污水处理企业将承担首要责任。但如果政府只是支付了污水处理的费用,那么污泥处理的责任仍然在政府。目前,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属于事业单位性质,政府仍是污泥处理处置的责任主体。

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责任,可从两方面展开,即政府投资或政府支付,由政府财政支出投资建设污泥处理处置项目,或在运营过程中购买服务进行政府支付。多数情况下,污泥的资源化是污泥处置的方式之一,属于地方政府污泥处置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所约定的范围。污泥的资源化以污泥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为基础,只有实现了稳定化的污泥才能成为资源。如果政府在污泥处理环节的服务采购实施得当,就能够支撑污泥资源化所需要的外部条件。但有时,污泥资源化处置实施的外部经济条件并不成熟,这就需要政府进行资源化的外部补贴,但这一补贴往往来自中央政府的产业政策,如国家对污泥发电的补贴等。

污泥处理处置问题首先源于管理体制上的混乱,而管理体制的混乱首先是责任主体的缺位。责任主体不明确有3个主要原因:一是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并非一个民事法人主体,而是事业单位,是为政府义务服务的附属实施机构,无法独立承担有关责任;二是污泥处理没有专门的经济支撑体系,一般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尚不足以维系运行,污泥处理运行费更无着落;三是过分强调“资源化”技术路线,误导了企业和政府把污泥处理处置作为有价值的资源,而非一种责任。

建立全方位的政府监管体系

在公共服务责任之外,加强监管同样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环境保护属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政府对污泥处置环节的管理正是其社会管理职能的体现。

城市水业的成本与收益,无论是通过税收支付还是通过水费支付,事实上都是公众支付的。但是,受水行业相对垄断的经营方式制约,作为费用支付方的消费者无法通过竞争来选择监管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更无法有效控制成本与收益;对污水处理乃至污泥处理的付费实际上更是一种连产品都见不到的消费支付。公众无法有效监管的产业形式,决定了政府作为公众代表,肩负着重大的监管责任,政府需要对公众支付费用的有效性负责。

政府的行业监管是水业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单一国家投资体制下的国营单位由于没有强烈的利益倾向,行业监管的重要性未充分显现。产权多元化后,行业监管显得十分重要,市场化程度越高,监管责任就越大。市场化需要以科学而严格的监管来化解企业的利益追求。对行业发展而言,没有严格监管的市场化比传统计划体制可能弊端更多。

加强政府环境监管职能,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明确和完善监管的实施主体。明确、细分和加强与污泥处理处置相关的各政府部门的行业监管职责和监管内容,界定其在市场化中的责、权、利关系。鉴于行业在成本、服务、水质、水价监管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建议学习国际经验,成立由政府监管部门任命、由专家等组成的独立执行机构,作为法定监管机构的辅助。从行业的高度,介入对企业专业性的成本考核、水价听证、服务监督等核心监管。

建立行业管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通过各级立法为行业监管的建立提供系统的法律保障;要求和鼓励地方城市出台可操作性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特点的政策体系。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制定处置标准和强制性处置法规的方式,约束污泥处置行为。

加强对污泥处理处置服务与产品质量的监管。通过科学检测、投诉受理和公共监督,对服务不合格的,可根据协议,采取扣除费用,甚至取消经营者经营权。同时,市政公用管理部门也需要受到来自其他监管部门的监督。环境监管既包括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对下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也包括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污染源的排放监管。

专业化服务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政府投资或政府支付之外,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专业化、科学化的运营体系同样不可或缺,这需要企业在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将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与企业的专业化运营服务相结合,真正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产业的发展与完善。

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以资质管理为主要组成的环境行政许可,在优秀、专业、社会化的运营服务商中进行选择,运用其专业的技术与丰富的管理经验来解决污泥污染难题,同时通过建立环境设施运营服务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运营服务主体进行评价,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服务企业优胜劣汰。

社会沟通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5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生活污水处理厂设备 安装 维护

现代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多,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已迫在眉睫。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国家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环境保护已逐渐走上法制化轨道,污水处理设备投资比例逐渐加大,作用越显突出。污水处理设备的质量,及其安装和维护,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

1.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存在的问题

国内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国外进口设备,从而设备安装时存在以下问题,

污水处理厂大部分机械设备由国外进口;电器设备、仪表自控系统全部由国外进口,安装技术要求高;一般技术资料到厂时间晚。翻译工作时间紧迫,对部分技术资料缺乏系统的理解,给施工带来困难;国外进口设备备件少、且难购买,因而在安装运输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工号多,且分散,现场管理难度大。因此,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深入研究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污水处理设备安装要点

2.1设备安装前的准备

2.1.1采购设备

要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首先设备本身的质量应过关。为了保证污水处理设备的质量及整个污水处理工程的整体质量,建设单位应通过招标的方式对设备进行采购。例如污泥脱水机、格栅机、曝气系统、水泵、鼓风机等等,通常都由建设单位提供,还要选用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施工单位来施工。在招标和确定中标人时,要充分考察中标人所在单位的规模,信誉等情况,从而确保良好地设备供货质量。

2.1.2 验收设备

首先要对照现场交货验收清单,对设备、零部件以及标准紧固件的数量进行清点,检查零部件有无遗失、损坏、磕碰,并将小件入库保存。其次,对土建基础必须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土建基础还应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及测量记录,在基础上应明显划出标高基准线及基础的纵横中心线,基础的尺寸及位置要复测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附表的要求。最后,业主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包含进场的设备的验收,这里的进场设备包含所有的设备,也包括业主供应的设备,并通过文件的形式确认监理工程师对工程上使用的所有工艺设备和材料有检验权,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的设备和材料应严禁进入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有权力通知施工方立即停止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安装不合格的工艺设备。

设备到场的进场检查是确保设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质量检验员对此负有重要的责任。进场设备检查的项目包括如下内容:设备的数量、外观、零部件是否完整、密封件的完好程度、铭牌上的标注和规格、尺寸是否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是否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检验证书等相关资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拆开部分密封件进行检查,若以上项目均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方可以允许设备进入现场,否则不管设备由哪一方供应,均不应允许设备进入现场。

2.1.3 做好质量监督

安装工程涉及学科、专业比较多,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质量监督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以及技术进步的速度。污水处理厂质量监督要熟悉设计文件、质量监督控制方案,明确监督的内容、方式和依据。针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特性,设置安装控制节点。及时建立质量监督控制方案,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建设责任性和规范性。设备安装应注意,安装前各有关责任人及施工员应先熟悉施工图、规范、说明书等有关技术文件,在此基础上参加图纸会审会议且做好记录,并向施工班组技术交底。重大设备应编制运输及吊装方案,还要认真与土建和业主协调,安排有条件施工的设备先安装。

2.2 设备安装

切实做好基座的建设安装,在进行基座建设放线前,必须首先确定设备安装的合理位置及合理布局,配套机械和运输车辆通道,以及上料台、堆料场位置等,必要时予以修整。污水处理设备组合件较多,为保证顺利组装并保持安装后工作性能稳定,在测量放线、预制或砌筑基座前期阶段,须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建设。

安装的重点是做好关键部位及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首先,污水处理厂的接地基础就是接地电阻和接地网,因此要做好接地电阻和接地网敷设的质量控制,且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如接地主钢筋的纵横贯通要确保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标准,防腐、电气通路等符合设计要求等。其次,污水处理厂管线较多,如给水管、污水管、加药管、污泥管、回用水管、空气管等,这些管线的质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要加强工艺管道的铺设、强度及密闭性的监测。第三,做好泥处理系统、除臭系统、消防灭火系统、水处理系统、回用水系统等专业设备的质量检验和水下设备的质量控制。这些系统的质量控制直接决定着污水机械设备安装工作的成败,对机械设备进行综合检测,确保这些设备的运行顺畅,系统运转协调。

3.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

污水处理厂要经常地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除了正确地使用设备以外,还要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长期使用必然造成局部零部件的磨损、腐蚀或变形, 从而导致安全性能下降, 甚至发生设备事故。因此应建立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调整, 防止设备早期损坏, 避免运行时发生故障。工作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以下几点:整齐、安全、清洁、。

3.1水泵的维护保养

每半年检查、调整、更换水泵进出口闸阀调料一次。应定期检查提升水池水标尺或液位计及其转换装置。备用水泵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试运转。环境温度低于0℃时,必须放掉泵壳内的存水。

3.2风机的维护保养

风机开机前必须检查油的情况,严禁无油或缺油运行。风机必须定期进行巡视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停机检修。定期检查各轴承油和水冷、风冷的管线系统,三个月进行一次检修。风机运行时,工作人员密切观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机检查。

3.3加药设备的维护保养

加药设备定期检查,并定期排出加药罐中的杂物。定期检查搅拌器合计量泵的情况,三个月进行一次检修。

3.4粗、细格栅除污机

定时清除格栅所截栅渣。加强汛期巡视,增加除污次数,保证水流畅通。格栅除污机工作时,监视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故障应立即停车检修。格栅前遇到大块杂物及漂浮物,及时清捞,以防损坏除污机部件。每次除污机维护、检修工作完毕后及时清理格栅机内外卫生,保持干净。保持除污机及其周围清洁。细格栅每天清理后墙板,集渣口纤维性垃圾一次。发现除污机的传动链瓣有断裂现象等,立即更换。除污机、螺旋输送机、压渣机按计划定期检修。

3.5进水区、出水区设备

每半年检查、调整、更换水泵机械密封、油一次。定期检修集水池浮球液位计及转换装置。(技术指标有备用设备时,工作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泵房设备的综合完好率应达到95%以上。)

3.6曝气沉砂池

吸砂机械的限位装置每月调整一次。保持排砂管、排水渠、砂水分离器畅通。保持沉砂池及栅渣压实机,砂水分离器周围的环境卫生。

4.结语

专用设备的安装、维护和保养规程应根据本单位生产实际, 由安全技术部门组织编制。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设备安全运行与维修的客观规律, 做好设备的全面全方位的维护, 才能保障污水处理厂的良性运行, 从而更好地为环保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邱伟坚.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调试的监控要点[J].中国市政工程,2008,2.

[2]杨公平.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设备管理,2010,8.

第6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范文

突发性环境事故不同于普通环境污染事故,它具有迅速扩散、危害严重和污染物不明等特点,在瞬时或者短时间内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质,造成巨大人身和财产损失。研究以株洲市“5•6废酸倾倒环境污染案”为例,就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工作展开了分析。在损害评估鉴定工作中,从污染物性质、事件发生时间和污染路径进行了分析认定;就倾倒强酸废水量进行了事故反演分析,并对时间损失进行了定量分析。污染损害鉴定结论科学可靠,提出了环境污染事件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中相关建议。

关键词:

废酸;环境污染;损害鉴定

前言

据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统计,2013年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高达712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突发性环境事故不同于普通环境污染事故,它具有迅速扩散、危害严重和污染物不明[2-3]等特点,在瞬时或者短时间内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质,造成巨大人身和财产损失。针对事故原因,有文献统计1999年-2009年国内突发性重大或特别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是:危险品存储运输过程中发生爆炸而泄露或尾矿库和污水池渗漏[4];违规偷排和各类交通意外事故[5]。为遏制突发性环境事故频发的恶劣态势,贯彻落实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的中央精神,发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对环境司法、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支撑作用,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1月印发关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名录(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荐12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湖南省环境风险与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作为首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机构,受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委托,对株洲市“5•6废酸倾倒环境污染案”开展了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工作。本中心本案是典型偷排所致的环境污染事件,评估鉴定结论被法院采纳,具有技术示范和司法实践意义。

1案件基本情况

2013年5月6日12时30分,株洲市环保局监察支队在株洲市石峰区汇亚市场现场巡查时查处一槽罐车通过雨水收集口向城市下水管网倾倒废液。倾倒口位于霞湾污水处理厂进水口上游约3.6公里。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倾倒废液为废酸类危险废物。经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和株洲市环保局联合调查确认,自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株洲市某化工贸易公司刘某、肇事罐车主李某和司机贺某共从长沙市某钪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运强酸废液约132车,共计2524t,其中株洲龙泉洗水总厂先后共接受19车,共310t;案件肇事方口供承认于汇亚市场私自倾倒24车,共计约460t;其余强酸废液去向尚待查明。

2范围界定[6]

2.1污染物性质确定

株洲市环境监测站对槽罐车含酸废液监测结果表明,槽罐车内水样pH为0.21,化学需氧量、锌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限值分别为10.3倍、450倍。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该案中含酸废液来源于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生产过程,属于HW34废酸类危险废物(废物代码261-057-34),危险特性为C。

2.2时间范围

根据案件肇事方口供,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6日株洲市某化工贸易公司共私自倾倒强酸废液24车,共计约460t。经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检测,事故现场槽罐车和长沙市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废酸储罐样品废液样品pH约为0.2。霞湾污水处理厂提供厂区进水异常资料证实从2012年3月开始频繁出现水质异常情况,正常生产运行受到冲击。霞湾污水处理厂应急预案规定厂区进水pH<5时属于水质异常。根据案件肇事方口供、结合槽罐车单车运输量、倾倒时间、管网及生活污水流速等调研分析,可初步判断本次污染损害鉴定时间确定为从2012年9月至案发当日。对霞湾污水处理厂提供的2012年和2013年霞湾污水处理厂进水异常资料统计可知,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霞湾污水处理厂受到pH<5的含酸废水的冲击累计31次,持续影响时间累计约为80小时。

2.3空间范围

通过株洲市生活污染管网流量和流向分析以及管网关口实地调研可判断:肇事槽罐车从“5•6环境污染案”事发地点汇亚大厦倾倒的强酸废液,通过汇亚大厦雨水收集管道进入生活污水管道,然后在八字口通过明渠汇集流向云峰驾校霞湾污水管网入口,经霞湾污水管线输送进入霞湾生活污水厂进水口,总输送距离约为3.6公里。从以上迁移途径分析可知,人为倾倒强酸废液的环境污染损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明渠和生活污水管网腐蚀作用;对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冲击;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超排强酸废水对厂区下游环境产生影响。

3倾倒强酸废水量分析

根据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水质异常数据统计和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分析可知,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进水pH低于5的总持续时间为80h,平均pH约2.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以下公式:综合监测结果强酸废液pH取0.5~1,代入上式可推算出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受到人为倾倒强酸废液量范围为:378~1196t。

4损失评估

倾倒强酸废液影响生活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及下游地区[7]。其中,强酸废液对生活污水管网的损害具有较强专业性,建议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另行鉴定;由于时间与技术所限,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超排强酸废水对厂区下游环境生态损害暂不列入本次损失计算范围。本次鉴定评估主要针对该案件对霞湾污水处理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根据《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I版)及其编制说明,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及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可理解为直接经济损失,其中财产损害目前可操作的主要包括国家财产损害、单位财产损害及个人财产损害。在本案件中,尚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存在人身损害;所排含酸废水经城市生活污水管线(霞湾线)进入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对该厂正常运行造成冲击,从而产生了单位财产损害;在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采取投加片碱等额外措施处理后,该部分废水对周边生态环境资源造成的损害很小,因此本次损害评估对象主要为霞湾污水处理厂所受的财产损害。根据霞湾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运行情况,对其所受的财产损害主要从运行成本增加费用、停产损失及额外处理费用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具体见表1。

5鉴定结论

(1)根据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槽罐车含酸废液监测结果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界定,从“5•6环境污染案”事发地点倾倒的废酸属于HW34废酸类危险废物(废物代码261-057-34)。该含酸废液可通过霞湾污水管线(约3.6公里)直接进入霞湾污水处理厂,导致该厂进水口pH超出设计处理范围,对该厂正常运行造成冲击,导致该厂生活污水处理成本增加,造成停产损失及额外处理费用。(2)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6日期间由含酸废水对霞湾污水处理厂冲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计39.73万元,其中运行成本增加费用17.30万元,造成停产损失17.84万元及额外处理费用4.59万元。(3)根据水质异常数据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6日期间,进入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倾倒强酸废水量范围为:378~1196t。若依据最大倾倒量1196t计算,折合每吨倾倒强酸废水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32元;若依据最小倾倒量378t计算,折合每吨倾倒强酸废水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51元。

6结语

本案是典型因违规偷排所引发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由于第一次作案到案件查处当天时间跨度大,肇事者作案时间随机,造成部分直接证据无法收集保存,增加了后期环境污染损害评估的难度。随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逐年递增和新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势必对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工作提出更高的技术和规范性要求。通过本案的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工作和司法实践,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和建议:(1)因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受害方,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第一时间报案并保存收集事故现场物证。(2)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开展中,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储备和创新,特别是生态损害评估的技术储备。同时,应建立评估机构与林业、水利、海洋、住建等相关技术权威部门沟通衔接机制,以提升综合损失的有效性。(3)在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建议参考借鉴美国《1980年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对赔偿责任人进行严格界定,并厘清污染设施所有者、运营者及运输者的连带责任。

参考文献:

[2]刘耀龙,陈振楼,毕春娟,等.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12):116-120;144.

[3]傅晓钦,胡迪峰,翁燕波,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12(1):107-109.

[4]魏科技,力,宋永会,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研究进展及体系构建[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6):64-70.

[6]李海杰.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案例分析与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5):81-83.

第7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发展

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有很多,其中经常使用的是SBR反应器,该技术装置在污水处理中有很多的优势,比如沉淀效果非常好;并且能够将污水中存在的比较难以降解的废水进行降解,其降解效率与时间都能得到保证;最重要的是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工艺非常简单,而且所使用的设备结构也比较简单,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污水处理时间,变相提高了污水的处理的效率。

1 污水处理的新技术

污水处理一直是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尤其是在淡水资源越来越缺乏的今天,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非常少,因此对污水进行处理,并且加以利用,对节约淡水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有积极的意义。那么,我国目前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哪些呢?笔者总结如下:

1.1 沉淀和曝气、间歇和连续相结合实现自动控制的序批式(SBR)反应器

传统SBR反应器在运行操作上形成了曝气和沉淀相结合的特点,这体现了SBR反应器最为本质的特点之一。同时,这要求SBR反应器必须充分利用了现代电子和自动化技术。SBR反应器的发展过程呈现了多样性,有CASS、CAST、ICEAS、MSBR等多种新型SBR反应器。各种SBR反应器的发展体现了与传统活性污泥相互融合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从间歇进水、间歇出水的传统SBR反应器,发展到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和连续进水、连续出水并带回流污泥的SBR反应器。以及出现了UNITANK这种融合氧化沟、SBR和活性污泥工艺新型的综合性工艺。这体现了间歇式的SBR和连续式活性污泥工艺相互融合的特点。

这种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有很多的优势,首先,使用这种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够将其中的固体物进行充分的沉淀,沉淀效果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其优势十分明显,基本上可以算作是理念沉淀;其次,使用这种技术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其效果与传统方法相比也明显,这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员将其看作是推流式反应器;再次,使用这种技术方法能够将污水中存在的废水降解,而且降解效率非常高,因为在进行降解时,该技术因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在讲解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种生态条件,这样即使是那些比较难降解的废水也可以比较容易的进行降解;最后,该技术方法工艺十分简单,而且所需设备的结构不复杂,在使用的过程中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节省了很多环节,比如不需要对其进行回流或者沉池。实际上,该技术方法还有很多的优势,所以这种技术值得推广。

1.2 氧化沟工艺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氧化沟技术大发展的阶段,预计已有上百座氧化沟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氧化沟技术仍然是当前污水处理的热点。从应用和研究情况来看,我国氧化沟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究其原因是我国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氧化沟技术与设备,目前我国已引进数种氧化沟技术,有条件来分析比较和吸收消化。因此,认真分析和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显得十分必要。

氧化沟工艺的处理污水的技术应用也比较广泛,其优势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构造形式单一,也就是说能够适应各种污水处理环境,相关人员只要根据相应的环境来选择构造形式即可,正是因为其构造形式比较多,所以该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其他技术相比比较灵活,这样无论是哪种水质,都可以对其进行处理,所以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两一方面,该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最重要的设备就是曝气设备,该技术中这种设备也非常丰富,这样就能够适应各种处理环境,这种设备有两个优势,一是能够提供氧气,以便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便于处理;另一个是能够为沟渠提供合适的流速,这样就更加便于污水处理。

2 污水处理技术的新发展

2.1 关于城镇污水处理主导工艺的思考

西方国家经过一、二十年的治理工作,一些国家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在这一时期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出现大量各种形式的污水处理新工艺,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市场需求萎缩,一个国家一年仅有一、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所以在技术上失去了开发新工艺的动力。可数的新工艺的发展,也是基于这些国家老的污水处理厂超负荷改造的需要(曝气生物滤池)和水回用的需求(膜生物反应器)。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最好驱动力,而我们国家对污水处理工艺有极大的迫切的需求,我国对污水处理技术开发仍有巨大的动力。

2.2 从可持续性思考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

目前政府往往简单认为一个城市有污水处理厂,就是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可持续发展全面理解应该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从技术层面考虑需要判断污水处理工艺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是否体现资源和环境共享)、持续性(是否满足资源和环境的永续性利用)和共同性原则(是否有利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来考虑。

2.3 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思考

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和处置方面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随着大量污水处理厂的投产,污泥产量将会有大幅度的增加。污泥厌氧消化的投资高,污泥处理费用约占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费用的20%~40%。在我国仅有的十几座污泥消化池中,能够正常运行的为数不多,有些池子根本就没有运行。这也是导致我国近年大量采用带有延时曝气功能的氧化沟等技术的原因。采用高效(高负荷)、低耗污水处理工艺的关键之一是解决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和问题,可以讲具有特点的解决我国城镇污水工艺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泥处理和利用技术的进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加强污泥处理与利用的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污水处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今天,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水资源的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介绍了两种经常使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实际上还有很多新技术正在研发,也逐渐的应用在实际中,随着污水处理研究的深入,投入的加大,会有更多的技术应用在污水处理中,其处理效果会更加明显,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陈韬,彭永臻,王淑莹,曾薇.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智能控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04).

第8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范文

【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是水业市场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其必要性、发展现状及对策、政府决策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全面把握其市场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污水处理市场化现状发展对策

近年来,城市水业市场化成为热门话题。城市水业市场化是涵盖城市供水、污水处理、节水,包括污水再生利用等产业范围的改革。其中,污水处理市场化在实际运作上刚刚开启,问题很多,探索的意义更为明显。因此,本文以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为主题,具体分析其市场化的各个方面。

从概念角度来看,污水处理市场化至少应包括三方面:(1)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集约化;(2)水资源利用主体产权的多元化;(3)污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运作、服务的市场化。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要把污水处理看作生产性事业,拓宽筹资渠道,形成政府、银行、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等多元化投资建设的局面,让市场机制贯穿于污水处理运作的全过程。

一、推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一直被当作公益事业,靠政府养着,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都是事业单位,准事业单位的运作模式使得竞争缺乏,运行成本高,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城市维护建设税,这笔税额很小,与几十亿元的建设费用相比差得很远,同时常年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水平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有效的宏观调控,难以调动起积极性,城市污水处理厂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难以适应城市化发展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上升,如果光靠政府投入,必然给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可以看出,在当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急需建设及资金严重短缺的双重压力的环境里,政府投资、建设、运行的传统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改变计划体制中的思考方式,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走出认识上的误区,走水业市场化道路,将一些政府部门想办但办不好的事情转移到社会上去,从而推动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变,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发展现状

(一)初现成效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公用事业进行改革以后,明确了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地方政府对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改革方向的认识也逐渐统一起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真正开始了市场化的进程,在主体、投融资体制、价格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地方政府根据宏观政策框架,相继出台了一些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由沿海到内地逐渐成了三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而且初步建立了污水处理收费体系,至2002年底,除自治区外的30个省、市全都实行了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以此为基础,近三分之一的污水处理单位由纯事业单位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过渡,有几个城市的相关企业还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化改革。传统污水国营企业也积极进行了产权结构改制,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社会资本开始通过众多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进入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各种资本积极进入,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以威利雅、苏伊士和泰晤士为代表的国际水务和环境集团均已不同程度地投资中国污水处理行业。

(二)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国污水处理市场化实践仅几年时间,在一些认识、政策和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污水处理市场化的发展。

第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上仍存在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极端上:一方面,计划经济惯性思维方式的影响使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依赖政府的层面上,过分强调政府对提供设施的责任。另一方面,没有全面认识市场机制的实质和风险,片面夸大市场化的作用,有的甚至将BOT项目误解由投资者最后承担项目成本,忽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缺乏完善的政策框架支撑。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项制度的改革。较之供水、供电、通讯等这些有天然市场需求的公用事业,人们并不容易把排放的废水与污水处理企业之间建立起供求关系,仍需要由政府的行政命令或法律制度予以安排。同时,现有的有关市场化的政策缺乏对细节的规定,特别是当遇到诸如解决企业化改制中的人员安排和实行税收优惠等深层次问题时,既缺乏可供操作的实际办法,也没有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实施的权限,往往造成有政策无作为的局面。因此,市场化改革要想继续进行,急需把市场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法制化。

第三,现有污水处理收费力度小,价格难以体现价值。良好的收费体系是污水处理市场化方式建设和运营的前提,政府付出的污水处理费好比房租,只要有稳定合理的租金,市场中自然会有人投资出租。专家认为,供、排水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只有达到6%以上,才能吸引投资者介入,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普遍偏低,因此难以吸引企业投资。如果各地政府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切实贯彻水价改革政策,使投资回报水平趋于合理,全面推动水处理市场化将指日可待。

第四,地方政府应用市场化模式的能力欠缺,没有明确的监管和服务机制。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许多地方政府对如何运作BOT、TOT等市场化模式缺乏了解,也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污水处理厂常常隶属多家管理造成管理混乱。同时,目前与此项工作最为相关的市政和环保部门,相互之间的职责授权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因此,规范市场化动作,有效规避市场化模式给政府和社会带来的风险,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去监督和管理。三、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实行市场化,政府并非可以甩手不管,政府的职责是做好规划,做出科学的公共决策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首先,适当集中政府职能,把政府部门从污染治理的“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在此以前,市场中其实只有政府一个投资人,监管市场就是监管自己。只有政府不再作为直接投资人,才有可能建立各种资本的平等关系,非国有资本才可能进入这个市场。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只能靠经营的成功,而非政府的行政保护。一句话,政府必须管理好污水处理市场,但绝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去投资和运营。

其次,因地制宜地选择市场化模式,统筹管理城市水资源和水污染治理。在中长期设施建设方面,对于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化开始较早的城市,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化方式;而对于西部地区,应更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给予财政支持。拓展投融资渠道方面,政府可以利用BOT模式,以特许经营形式引入私人资本。具体说来,可以对新建项目,采用BOT投融资方式,政府以将来的收益来换取资本对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的投入。对国家为改善经济不发达地区投入的项目,可以采取准BOT模式。对近期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项目,采用TOT方式,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利用变现资金进一步加快新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对早期已建成且不适合采用TOT投融资方式的污水处理项目,采取委托运营模式。在给水缺口较大地区,可以采取供排水“一体化”模式。

(二)建立配套法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污水处理行业经营过程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约束,使投资者感到风险难测,在上文中,已经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要吸引投资首先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资金短缺的环境中,政府更要改变以往单纯投资者的心理,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公共决策角度看,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投资回报政策,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个保障所有投资者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建立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投资机制。

最近有文章把污水处理同城市供水放在一起进行市场化的研究,从国际经验看,二者捆绑式发展有一定必然性。但应注意的是,这两个相关行业的市场化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刚刚起步的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仍需要一个单独的政策框架。

总体而言,这个框架的建立应该是一个从小处着手、逐渐完善的过程。最初因缺少经验而不完善是可以理解的,但法律上的权威性必须保证,起码也应是行政规章。框架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产权体制、投资体制、收费制度、政府对市场的监管等等。细节上至少应涉及特许经营制度、过渡期的政府补贴、BOT规则等细节内容。框架还应该是可操作的、发展的。最初的框架可以在实践中修改完善,但不能已有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行业有法可依,形成开放、规范、有序的污水处理市场。

(三)建立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

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体制可以逐步将污水处理费调整到居民的承受能力范围内的合理水平,这有助于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在污水处理方面必须由政府掌握收费标准,这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核心原则就是使用者要付费,污染者更应该付费,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我国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约占40%—50%,比发达国家要高得多,而污水处理厂运营及管理成本是依据污水排放系统的水量与水质而确定的,因此计费时,这两个标准都要考虑,要综合排出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多少来计费。

第9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工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职;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环境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水处理技术原理,熟悉各种污水处理方法的处理过程,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并具有基本的实际操作技能,也直接为学生取得“水环境监测工”、“污水处理工”和“设备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奠定知识技能基础。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多,工程应用性强,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必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如果按照“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仅难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会限制整体专业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从本课程特点出发,探索适宜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有待充实和更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人才,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如果专业课程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科技发展,学生毕业后就会对市场上的新技术不了解。我院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王金梅主编)。本教材属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侧重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方法,也注意吸收了污水处理的新工艺和新技术。Www.133229.cOm但随着水污染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工艺和新的方法层出不穷。要使学生不仅懂技术又懂市场,不仅懂得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动态,就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更新教材内容。

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目前,国内开设环境类专业的一些本科高校,本课程的授课课时多在100学时左右,而三年制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安排60学时左右。有限的授课课时增加了本课程的教学难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了解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适当精简陈旧内容,把握好重点和难点。

抽象的教学内容缺少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本课程涉及很多污水处理工艺和构筑物,每种工艺都有各自的特点,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而教材中展示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构筑物的构造多数都是示意图,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普遍感觉内容抽象枯燥,让人不感兴趣。因此,应借助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工程知识基础薄弱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中水处理工程原理和设计是环境类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知识和技能。而高职高专学生工程知识基础薄弱,对实际工程的了解缺少感性认识,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实践教学内容有待优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本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多数是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而设立的简单的基础性或验证性实验项目,缺少综合性实验项目。而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应用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改革

科学组织,更新教学内容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水污染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因此,教学须根据本领域科技发展,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精简陈旧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可利用科研成果、工程实践、学术交流、互联网等资源,补充水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将国内外本领域的发展前沿信息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使教学内容持续更新,实现教学内容的可持续发展,也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准确定位重点、难点本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公式多,理论性强,主要包括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构筑物的设计、污泥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教学重点主要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设计,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重点内容的组织上以污水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为主线,加强对各处理技术单元的基本原理、流程选择、处理设备设计和运行管理知识的讲解。对于理论性强的公式的推导和系数、参数的分析,应尽量简化,只做简单介绍或留给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掌握新理论、新技术,能够针对不同污水的水质特点把所学的多种污水处理技术单元操作和单元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的改革

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直观教具,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传递的抽象知识内容,如各种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各种水处理单元的运行过程等,应用多媒体教学或展示直观教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文字、图片、视听材料等形式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能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具体构筑物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构筑物的实际照片,再进一步讲解其工作原理并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其工作过程,模拟污水处理的动态流程,可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和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而充分利用模型、挂图或工程中的小型设备等直观教具,可使概念的表述简单化,降低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如讲授生物膜的挂膜介质、滤料、曝气设备、电渗析膜片、离子交换树脂时,可利用工程中的实物或其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增强学习效果。

科学结合相关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工程实例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在讲授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运行和管理时,可结合具体的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实例由浅入深地讲解,使学生在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能间接地了解工程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增长不能仅仅在课堂内进行,可利用教学实习的环节带领学生参观具体工程项目或实际工程现场,请现场的工程师介绍工艺运行的情况、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和防范措施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带学生到采用不同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参观,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方法基本上涵盖了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生物法,现场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教学改革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设综合应用性实验增设综合应用性实验,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前的准备、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和调试、水质指标的测试、数据处理等整个实验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有助于学生了解污水处理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实验也可通过将各项独立相关的实验项目有机地整合而成。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观测”、“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的测定”和“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等属于验证性实验,若独立开展,教师设计好了实验过程,学生只会机械操作,以完成实验任务为目的,实验教学效果差。若将三个实验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即“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该实验综合性强,涉及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以及各种处理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实验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充分体现了实验的综合性,能使学生了解各单项实验之间的联系性,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及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善于运用教师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实验教学中引入教师科研成果,特别是本专业教师参与的科研项目的成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是模拟装置的演示实验,例如,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沉淀实验、sbr法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生物转盘实验、生物滤池实验等。这些实验多数都为模型演示实验。通过这些模拟实验,学生只能了解这些装置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污水处理中、在运行过程中如何进行调试和控制等知识很难在传统实验教学中获得。但如果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就会突破传统实验的约束,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使这些模型演示实验起到真正的“模拟”作用。例如,我院购置了一台“a2/0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模拟实验装置”,并将其引用到“改进a2/0法处理生活污水及景观回用”的科研中。在课程的实验课中,学生可通过观察教师在科研中培养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相判断装置的运行效果,了解装置的运行启动、调试和控制。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