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专题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技能 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014-02
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从课堂教学所需能力及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出发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于解决教学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于2011年9月14日被批准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研究的实际意义与理论意义
1.实际意义
本研究以整体的观点研究影响我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形成的因素、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抓住问题的关键,全面且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合格的体育教师打下基础。
2.理论意义
本课题依据体育教学改革理念,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发展观和矛盾的观点,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找到影响体育教学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因素,并寻找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方面,研究现实中解决的方案,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找出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课题论述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各个方面;调查研究体育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调查研究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研究针对主要制约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2.研究方法
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献综述法。广泛查阅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资料,查阅有关课堂教学技能与体育教学的资料,以上的资料对本研究理论观点的形成和研究方案的确立具有重要作用。(2)个案研究法。本研究选定曲靖师范学院作为本课题的个案研究对象。(3)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制约因素设计问卷,全面调查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制约因素。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的形式,选取体育学院2008级即将毕业的86名大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1份,有效回收率为94%。
三 研究的结果与建议
1.研究结果
第一,外部因素。制约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形成的外部原因依次为教学实践安排少、教师指导和组织能力差、学校学习氛围差、教学设施欠缺和破旧等。其中认为教学实践安排少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8%,是制约学生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主要因素;认为教师指导和组织能力差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47%,是外部因素中的第二位因素。
第二,个人原因。调查显示,制约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形成的个人原因依次是教学实践中备课不足;运动技能、教学相关知识缺乏;学生参与的教学实践少;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态度不端正等。认为教学实践中备课不足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1%,是制约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形成的最主要内部原因;认为运动技能、教学相关知识缺乏和学生参与的教学实践少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7%和46%。
第三,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能力差、板书和互动交流能力差、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教案设计和教学评价能力差等。最主要的问题为讲解能力差,不能做到简明扼要,这占调查总人数的46%。其次为教学方法(35%)和教学组织能力差(33%),板书(32%)和互动交流能力(30%)差,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25%)。
第四,途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有41位同学认为教学实习的效果最好,有24位同学认为微格教学和说课的途径效果最好。教学实习效果最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教学实习安排在其他培养途径之后;(2)教学实习最接近教学实践;(3)教学实习这种培养途径与体育教学的独特性结合最紧密。
第五,培养措施。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培养的措施和建议:(1)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调查显示教师指导和组织能力差的同学占调查总人数的47%;(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对体育教学没兴趣的同学占调查总人数的31%;(3)加大运动技能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力度;(4)增加教学实习时间,设置专门的教学技能指导课程。认为教学实习的效果最好的同学占调查总人数的31%,认为有必要开设《体育课堂教学技能》课程的同学占调查总人数的96%。
2.研究建议
第一,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应与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要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来进行研究。第二,教师的态度、教学理论、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学生体育教学技能掌握的程度,所以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与技术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在练习中进行。体育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因此要给予教学技能培养充足的时间、人力和财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79-02
2016年4月18-29日,笔者带领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2014级大专实验班3班和4班的学生到天津市河西区第二十六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这是该院2014级大专班学生的第二次教学实习。之所以组织这次实习,首先是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未来的幼儿教学工作中如何组织教学,找出自己在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要通过学生的幼儿园实习,检验教师在学前声乐教学上的成果。
一、问卷调查
为了摸清学生们对这次幼儿园实习的亲身感受,笔者于实习结束后的第10天(即2016年5月9日),对包括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在内的所有参加此次到不同幼儿园实习的136名大专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了解学生们实习时的亲身感受,找出我们在声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使声乐教学改革更有的放失。
(一)请列出您在音乐教学中的最大困惑(2-3个)
图1数据统计表明,实习学生中,感到节奏感差的占19%,音准差和跑调不敢唱的占16%,弹唱技能掌握不够娴熟、儿歌表演能力差的占11%。以上三方面统计数据相加表明,46%的实习学生基本功还很薄弱。
其实,学生们在幼儿园实习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脱离实际,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没有切实研究教学对象。本来学前教育专业应特别着重对3-6岁的学前幼儿进行教学研究,但教师们没有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经验,更没有切切实实地研究过学前儿童的特点,有些教师虽因调研工作的需要,临时到幼儿园体验过对幼儿的音乐教学工作,但这也只是“走马观花”。从如今学前声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看,基本上是沿着培养专业歌唱演员的模式进行教学,因而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或毕业后到幼儿园工作会有诸多不适应。若想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下定决心,对学前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
(二)您认为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图2数据统计说明,即将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儿童歌曲表演唱、律印⒁衾钟蜗贰⒁衾只疃设计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其中深感音乐活动设计能力不足的学生高达29%。这也更真实地反映出学前声乐教学工作与幼儿园教学实际严重脱离的问题。
上述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并不只是培养学生会唱若干首歌曲,而是要让他们在毕业后,成为一个具备较高乐曲欣赏、儿童歌曲表演等能力的幼儿教师。声乐课学习不只是单一教学生唱歌的技能,还包括音乐欣赏技能、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律动的技能、分角色扮演歌曲人物的表演技能、用打击乐器体验音乐的综合技能,只有很好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自如地完成幼教音乐教学工作。鉴于此,作为学前声乐教育的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明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要求,为培养幼教专业的音乐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三)您迫切需要提升的专业能力有哪些?
如图3所示,学生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有组织教学能力(占37%)、设计能力(占18%)、自主发展能力(占10%),合计为65%,其他占19%。图3统计数据表明,我们在声乐课堂上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得不够充分,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教学实践机会。简言之,由于现今声乐教学理念较陈旧,方法较落后,不能满足目前学前幼儿音乐教学所需,因此,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毕业生反馈
5月23日-6月3日,笔者带领另一批实习生再次来到河西区第二十六幼儿园进行实习,并进一步深入了解本园特点。借此机会,笔者同从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毕业数年、如今在该幼儿园任教的三位教师进行了交谈。王老师告诉笔者:“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乐理知识,导致钢琴不敢弹,歌曲演唱跑调,节奏节拍搞不懂,音乐课程不敢上,更甭说打击乐教学了,碰都不敢碰。”韩老师和张老师也向笔者谈起,“声乐课没有学明白,不知道怎么发声,自己一唱就跑音,真的挺影响教学的,真想找个好的声乐老师再好好上上课,整明白这些问题。”通过这三位已工作五六年的老毕业生的反馈,说明了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在过去的声乐教学中确实存在较多问题。
除了因教师们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缺失,使得一些学生在毕业后工作能力显得不足之外,也与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能以较高标准要求自己有关。例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唱歌技能时,只注意记歌词而忽视对歌曲旋律与节奏的理解和把握,在学唱中“偷工减料”,对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特点并不在意,以为能应付考试就可以了。可是,当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马上感到对工作难以胜任,并为此后悔不已。毕业生的反馈也提醒我们,对声乐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把音乐形式要素贯穿于音乐教育活动中
如何将声乐演唱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关键是要把握好音乐形式要素。音乐形式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力度、速度、曲式、织体、音色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音乐形式要素上的关注点是其样式,而非每一要素的概念,只有多关注形式的样式,才能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感受或音乐趣味的发展特征。
对学前儿童来说,音乐学习首先是一件有趣的事,如果学习环境与内容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就不能触动他们的感受系统,学习也就陷入被动。
从音乐本体特性角度来说,再现性的音乐是幼儿的最爱。所以,歌曲比器乐曲更能吸引幼儿,在所有歌曲中,具有故事情节的歌曲又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边歌唱边表演和角色扮演是幼儿莫大的享受。河西区第二十六幼儿园张老师的《小小理发师》唱歌课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照片1 小朋友边唱边表演《小小理发师》
音乐课刚开始的时候,张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复习歌曲《小小理发师》。在孩子们熟悉了歌曲以后,张老师提问:“这首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啊?”小朋友们积极抢答“理发师和剪头发的叔叔。”张老师又问:“我们一起玩《小小理发师》这个游戏,谁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小朋友们积极举手,表示愿意参与角色扮演。张老师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专门准备了梳子、安全剪刀、衣服等道具。照片1是两位小朋友边唱边表演的画面,孩子们表演得多好啊!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龄前儿童在德、体、智、美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我国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声乐教学工作者,对促进学前教育中“美”的教育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因为声乐教学就是通过词曲和音色对孩子们进行情感美和道德美教育。然而,在当今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将声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展现得更充分。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数据库系统原理;内容模块化;课程训练载体;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北京市重点学科共建项目计算机应用技术(XK100040519)。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在高等院校特别是具有研究特征的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探讨和实践研究型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方法与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中国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中专门强调了研究性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目前,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已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理论上不断得到创新,这就要求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改革。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讲授方法不利于学生建立对数据库课程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研究型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将这一模式有效地应用于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之中,仍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我们在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型教学的尝试,首先将课程的内容模块化,根据模块的特点设计问题情景和研究型课程训练载体,用以问题为导向的主动式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辅以多元化的课程训练环节和面向过程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目的是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
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
1教学内容模块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在他的教学过程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强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将课程的内容模块化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全貌,同时根据模块的不同特点设计问题情景和研究型课程训练载体。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内容涵盖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1-3],我们将其主要内容分成12章、3个模块(关系模型、数据库设计与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讲述,如图1所示。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基本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章至第五章属于关系模型模块(下简称模块1),通过讲授模型的三个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让学生建立扎实的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第六章至第八章属于数据库设计与应用模块(下简称模块2),通过讲授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和编程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和开发技术;第九章至第十一章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块(下简称模块3),通过讲授查询处理与查询优化、事务管理与数据保护,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第十二章是数据库新技术,通过介绍分布式数据库、XML数据库、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等,使学生简单了解目前数据库发展的前沿技术。
图1课程总体框架
2多元化的课程训练环节
课程训练载体是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现手段,不同的课程内容将使用不同形式的训练载体以完成研究性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模块,需要建立形式多样的课程训练环节。对于系统实
现模块,讨论和撰写研究报告是实施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研究型教学不能轻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原先的实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要按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等多个层次来分别设计。
针对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安排了课堂讨论、专题研究、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作为研究性教学的训练载体。其中,课堂讨论是一种多通道的知识信息传递交换,讨论式教学既要输出知识信息,又要从一个立体式的环境中输入更多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属于探究性的,需要通过思维活动,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加工整理”,达到丰富知识、弄懂存疑的目的。专题研究要求学生课后围绕给定的专题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尝试对问题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作相关的研究,该项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规范地撰写科研报告的能力。数据库原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验证性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用实验验证原理,而且要研究有关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对于设计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实际解决问题、论文写作和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而对于探索性实验,主要配合专题报告开展,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种训练载体的组织形式不同。教师可在第一次上课时布置分组,每组由3~4位同学组成,设组长1名,学期内所有需要分组实施的训练载体(课堂讨论、专题研究、设计性实验)均采用同样的组员构成。
2.1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主要围绕模块3展开,模块3重点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原理,我们通过有效的训练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定义和解决问题,最后对解决方案评价论证的能力。讨论题的设计试图还原历史上的研究过程,逐步训练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讨论题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讨论题帮助学生在综合分析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关系模型与层次和网状模型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这样的区别会带来怎样的好处?同时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该问题?该讨论题旨在引导学生在体会关系模型好处的同时,发现关系模型带来的问题,即效率低下,从而引出对查询优化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与学习。
第二类讨论题帮助学生在学习基本原理或实现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方案更加完善。例如:如何达到数据库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平衡?该讨论题的目的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恢复实现技术后,在进一步发现效率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为引出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和数据库镜像埋下伏笔。又如:如何达到系统并发度和并发控制的开销之间的平衡?该讨论题引导学生考虑封锁的粒度,通过在学习封锁和并发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问题,综合已学知识提出可行的方案。
为保证讨论效果,教师会在前一节课把讨论题布置给学生,同时,把需要阅读的资料提示学生。学生可预先阅读相关资料,进行一些思考,做好讨论准备。课堂讨论分组进行,由组长记录各方意见,并归纳总结。教师可随机参与讨论,并在讨论中正确地引导、提问以及产生自己的见解。讨论结束后,采用学生自愿与教师随机抽查的方式选取俩组学生,由组长报告讨论结果,其余学生可提问。教师点评是讨论课的重要环节,点评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教会学生怎样从讨论的内容中,总结出有价值的规律或结论;另一方面便于引出后续的学习内容。
2.2专题研究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专题研究针对模块设计,着重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模块1和模块3,我们设计了关系模型实现、数据库性能调优两个专题。这两个专题以模型为主线,将从模型的三要素到深入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实现的递进性目标作为研究报告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研究专题,掌握规范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关系模型实现专题的研究目标是探究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关系模型的实现方案,要求学生在学习模块1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主流的商品化数据库管理系统,探究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关系模型的三大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的实现方法,并与课本所学知识做比较。学生需要按小组提交规范的研究报告,报告中需要阐明所选择商品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讨论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的实现方面的特点,并比较与课本所学知识的不同之处。
数据库性能调优专题的研究目标是研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SQL调优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模块3的基础上,按研究性学习指导书的提示查阅资料,自主学习SQL调优的有关知识,并选择一个主流的商品化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完成必要的实验的基础上,研究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SQL调优方法。学生需要按小组提交规范的研究报告,报告中需要阐明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性能有关的因素,给出所选择的商品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SQL调优的原则,并分析SQL调优与DBMS查询优化器的关系。
专题研究分以下几步进行:
1) 研究专题的下达。讲完相应知识点之后,教师布置相关的研究专题,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资料和具体要求。学习资料包括研究性学习指导书、相关的搜索路径,具体要求有论文格式和评分标准。
2) 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小组在研究专题下达的3日内确定组内各成员的分工,按照分工展开研究和讨论。遇到小组研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及时与教师沟通。小组最终需提交规范的研究报告,并注明每位成员在报告中所做的工作。
最后是成果展示和教师点评。采用学生自愿与教师随机抽查的方式选取2~3组学生展示研究成果。由组长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提问。每组学生报告完毕,教师必须点评。对正确的论点要予以肯定,必要时可以引导到更深的层次。对争论的问题,学术界有结论的,教师应介绍有关的结论,对于无结论的,教师可阐明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或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参考文献等。
2.3多层次的研究型实验教学
研究型教学不能轻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研究型的实验教学应该从问题出发,激发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问题的热情,同时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6]。我院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按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三个层次分别设计。
基础验证性实验主要针对模块1和模块3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实验模式,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局限于用实验验证原理,而且要研究有关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拓展。除研究性学习指导书给出的需要探究的问题外,特别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
设计性实验针对模块2设计,训练目的是让同学们对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有整体的认识,并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写作和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在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中,若干同学组成开发小组,每位同学承担不同的角色(如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开发员、系统测试员等),协作完成一个小型信息系统的开发,使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任务,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和相关技术。设计性实验的成果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展示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和老师提问。
探索性实验针对模块3设计,该实验配合数据库性能调优专题,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自主学习SQL调优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验证SQL调优规则,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SQL调优规则或发现已有规则存在的问题(如在不同的数据量或索引情况下执行代价不同等)。探索性实验的成果展示随专题报告进行。
3以科研项目驱动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需要应用的驱动,科研项目是课堂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延伸。以项目驱动研究,以研究带动教学,科研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型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4-5]。
我们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让部分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这些项目在用到已学知识的同时,也会让学生面临新的挑战,他们必须学习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该过程是一种独创性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与此同时,科研项目对研究型教学的开展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习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还可以从项目中抽取新的案例用于研究型教学。
4基于过程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机制并不适用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应侧重对过程的考核。
为配合研究型教学,北京交通大学对主干课程的学时进行了弹性化处理。以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为例,课程原本64学时,但实际安排80学时,其中的16学时是专为配合研究型教学设置的。我们将这些学时用于开展学术讨论、专题报告辅导、探索性实验的方案讨论、学生成果展示及教师点评。
在考核方式上,我们将期末考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降至50%,另外50%用于对过程进行考核(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见表1)。其中,研究报告和实验报告有详细的评分标准,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的方式,考题比较灵活,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表1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研究型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对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进行了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对课程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课程训练环节和面向过程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用以问题为导向的主动式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工作的重点在于进一步调动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7-394.
[2] 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M]. 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宁,王珊. 数据管理课程群的构建和实施方案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10(6):62-65.
[4] 胡彩平.“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探讨[J]. 时代教育,2009(5):91-92.
[5] 叶小平,汤庸,汤娜. 数据库学科研究型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2):17-19.
[6] 陈慧萍,牟艳. 数据库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05-107.
Study on the Research Teaching Model in Course of 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
WANG Ning, XU Wei, YU Zhongqiang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
为了解决研究性学习操作的问题,我们向班主任提出了这个问题。见我们都对研究性学习比较感兴趣,班主任为我们联系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研讨沙龙活动”。
那天晚上,一位博士导师(因为当时人多比较乱,再加上我听不懂上海话,因此,没听清楚导师叫什么),四位博士生来到了教育系的演播厅。在教育系接受培训的语、数班学员多数都来了,还有当地许多中学、小学的教师。整个演播厅被挤的满满的。
大家就“研究性学习”提出了许多问题,份一下类大致包括: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怎样操作、怎样处理研究性学习与高考的关系、怎样解决资源问题等等。那天晚上,导师和几位博士生的回答,我们不很满意。因为,大家更多地针对实践操作进行了思考,而导师和博士生大谈研究性学习的起源、意义等。专门搞理论的人和搞实践的人,经常说不到一起的。我当时题了两个自认为很理论的问题“研究和探究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没想到,研究性学习的行为怎么在学习过程中落实(其实我就是想问:什么样的学习行为是研究性学习行为,它与一般的学习行为又什么异同)。结果,第一个问题,我没听太懂,也没留下什么印象,第二个问题被“踢”了回来——“这个问题应该由你们来解决”。呵呵。
不过,一位上海某中学正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教师的发言,启示了我,他介绍了他在自己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学习的经历,是我了解到了研究行学习的基本思路。确定主题、实践研究、成果展示。 为了搞清楚研究行学习如何操作,研究行学习行为与一般的学习行为(其实是传统的学习行为)的区别,我开始在网上和图书室里搜集、查阅相关的文献。
毕竟,上海在这些方面起步早,上海教育情报、教育科研等杂志,有很多关于研究行学习的资料。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目标、基本教学流程、评价,每一个专题,都查阅到了很多的资料。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是每次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有一个成果的展示,其中,些研究报告、研究心得体会,是进行成果展示的基本方式。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方法;兽医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87-03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性教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然而,目前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面对繁多的理论课程,多数是被动地应付,缺少主动学习意识。如何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快速适应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是困扰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围绕这个问题,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研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辅以教师的指导,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既能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因此,特别适于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过程。本文以“兽医药理学”这样一门有代表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例,探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立研究性教学的理念
兽医药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临床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下课背课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不但无法深刻理解和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而且不会灵活运用和创新,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利于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开展研究性教学,首先要从三个方面建立研究性教学的理念。
1.教师应转变传统理念。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对学生的关注较少。教师自己也习惯于认为自己应该知识渊博,所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研究性教学是借助于问题或案例进行的一种开放性学习,不仅问题和案例对教师来说是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也不是唯一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成为一个学习者。因此,教师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应转变自己的心态,深刻理解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2.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动物医学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讲授同一门兽医药理学课程,即使采用相同的教材,其效果也不会完全相同。有些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考完试也就忘记得差不多了,到临床应用时仍然要去翻书,但有些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在临床上遇到相关的病例就会联想起来。根本原因在于授课教师的临床经验、对课程的研究程度、授课方法与理念的不同。教师在进行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强调不要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而要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性教学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与课程相关的专题或病例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1],因此,尤其适合运用于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中。
3.学生改变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任何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提出了挑战。研究性教学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的改变。兽医药理学研究性教学过程从临床病例或相关的专题开始,学生的作业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需要去进行调查研究,并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文献。对于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大胆存疑、完成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是他们面临的新的挑战,而且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对话,学生也需要跨越心理界限。所以,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课程学习本身不仅在于学习知识,还在于掌握学习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应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充分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激发学习热情,真正发挥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3]。
二、在兽医药理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1.病例分析教学。病例分析是一种将兽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方法,具有以案释法、教学相长、注重分析、培养能力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病例中,培养兽医专业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病例的选择与组织是病例分析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我们尝试的病例分析教学方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本课程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到动物医院寻找某一个或某一类典型病例,通过观察动物医院医生在这些病例诊疗过程中的药物使用情况,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仔细分析所用药物的种类、应用方法、原因、效果等。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了解目前针对该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然后提出应用药物控制疾病的有效措施。根据以上资料,让每一位学生撰写完成一份某疾病治疗中的药物应用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报告,按不同病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在一起分析、讨论后,将同类分析报告综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整理,最后研究小组共同或指定专人撰写病例分析报告。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各研究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强调了各研究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
第三阶段:汇报研究成果阶段,由各小组推荐汇报人,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回答来自同学和教师的提问,并尽可能让研究小组成员都有发表自己见解和意见的机会,同时允许小组之外的学生提问并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对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这个环节重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研究病例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与迁移。
第四阶段:考核评定阶段。由教师根据病例分析报告、汇报表现、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各部分均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最终对学生在本环节学习中的表现给出评价。
在这样的病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特定病例中药物选择使用的问题,进而从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病例的复杂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4]。使学生通过对这些病例用药的分析,把所学兽药知识与真实病例系统地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研究兴趣,还使学生认识到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应用的灵活性与多变性,并初步掌握一般疾病治疗的原则,为他们今后合理应用兽药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2.专题研究教学。专题研究教学模式是以研究组织教学,将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课题研究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4]。
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动态地学习并运用兽医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各种临床实际问题是兽医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专题研究就是直接服务于这一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提出课题、进行准备、开展研究、汇报评价等教学过程,可以收到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效果。
在专题研究教学中,教师提供的课题应当富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我们在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的专题研究教学中,设计了“我校动物医院中常用药物应用主要不良反应调查?实际应用中如何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结合前一时期发生的“速生鸡”事件,阐述我国现阶段是否应禁止在饲料中应用抗生素作为促生长添加剂?并分析利与弊”“分析兽医临床用药中联合用药的利与弊”“当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种类、残留的原因?如何有效控制”等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专题研究教学始终诱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更复杂、更深层次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是基于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4]。
与病例分析教学相似,专题研究教学环节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若干个课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进行调查、分析、查阅并研究相关资料,撰写完成专题报告。
第二至第四阶段与病例分析教学相同,依然是教师根据选题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各组学生在各自研究报告基础上组织讨论,最后形成书面报告,并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调查分析、组织讨论、讨论纪要写作、项目报告的写作与宣讲等过程中,学生亦能很好地锻炼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研究性教学方法实施中的难点
1.问题的设计。无论是病例分析教学还是专题研究教学,研究的主题均应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未来工作实践所需进行设计。它们必须难度适中,不能太难或太大,否则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也不能太小或不具备足够的挑战性,否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适当联系本专业领域的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4]。
2.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掌控。教师对研究性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把握亦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是在学生刚开始尝试运用这种新方式进行学习时,因缺乏经验与训练,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这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支持作用,而非主导作用,重点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当是精心准备,布置好研究任务,明确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要求,及时解决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对研究内容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与迁移[5]。
3.教学的评价。由于没有标准答案,解决问题的答案完全有可能超出教师的原有知识积累,教师在评价方案上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同时,由于课题最后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对每个组员的评价也是一个难题。因此,最后学习结束时如何评价学生工作的优劣,对教师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4]。
4.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病例分析教学或专题研究教学这类方式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所有的知识因围绕该问题,而使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理论性强的基础知识,如兽药的作用机理、体内过程等部分内容,并不适用于研究性教学。
5.教师的投入不足。由于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题筛选、报告审阅、分组指导、组织讨论、总结汇报时,要花费几倍于常规课程的时间。同时,大学教师还面临着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冲突,目前的评价体系更关注教师的科研成果,再加上目前对这种教学方法工作量的计算、教学效果评价难等问题,导致教师对研究性教学的投入不足,最终可能敷衍了事、草草收场,不能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管理模式的革新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
[2]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3]刘赞英,王岚,朱静然,张瑜,张艳红.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68-75.
[4]陈仕学,李宇阳.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卫生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51.
(一)工作计划的一般格式:
1。计划的名称。包括订立计划单位或团体的名称和计划期限两个要素,如“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2。计划的具体要求。一般包括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工作的项目和指标,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也就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3。最后写订立计划的日期。
(二)工作计划的内容。一般地讲,包括:
1。情况分析(制定计划的根据)。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
2。工作任务和要求(做什么)。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出一定时期内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工作指标。
3。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措施(怎样做)。在明确了工作任务以后,还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制订好工作计划须经过的步骤:
1。认真学习研究上级的有关指示办法。领会精神,武装思想。
2。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这是制订计划的根据和基础。
3。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单位的现实情况,确定工作方针、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再据此确定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确定工作的具体步骤。环环紧扣,付诸实现。
4。根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缺点、障碍、困难,确定预算克服的办法和措施,以免发生问题时,工作陷于被动。
5。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并分配力量,明确分工。
6。计划草案制定后,应交全体人员讨论。计划是要靠群众来完成的,只有正确反映群众的要求,才能成为大家自觉为之奋斗的目标。
7。在实践中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计划。计划一经制定出来,并经正式通过或批准以后,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在执行
过程中,往往需要继续加以补充、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切合实际。
工作计划书格式模板
一、 xx年X月工作计划
部门:XX部 计划人:XX
序号 计划工作项 计划完成时间 重要度 备注
序号 计划外工作项 用时 完成情况
需解决问题及见议
二、
1、工作内容:做什么(WHAT)————————工作目标、任务。
计划应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目标、任务和应达到要求。任务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有的还要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
2、工作方法:怎么做(HOW)—————————采取措施、策略。
要明确何时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这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措施和方法主要指达到既定目标需要采取什么手段,动员哪些力量,创造什么条件,排除哪些困难等。总之,要根据客观条件,统筹安排,将“怎么做”写得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特别是针对工作总结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工作分工:谁来做(WHO)—————工作负责。
这是指执行计划的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每项任务,在完成过程中都有阶段性,而每个阶段又有许多环节,它们之间常常是互相交错的。因此,订计划必须胸有全局,妥善安排,哪些先干,哪些后干,应合理安排。而在实施当中,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哪是重点,哪是一般,也应该明确。
在时间安排上,要有总的时限,又要有每个阶段的时间要求,以及人力、物力的安排。这样,使有关单位和人员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条件下,把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以便争取主动,有条不紊地协调进行。
4、工作进度:什么时间做(WHEN)——————完成期限。
工作计划书模板范文(一)
在即将迎来的20XX公司营销年,市场部将不断升级提高市场研究工作职责及工作架构,使其不断深化、细化,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人20XX年上半年工作设想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丰富市场部市场研究已有工作内容及架构
目前市场部市场研究工作除对项目进行针对性市调工作报告外,主要包括在售项目定期销售分析报告、主要城市月度市场研究报告、典型企业专题研究报告等方面。今后可适时拓展研究层面及研究范围。增加全国房地产定期研究报告、特定产品定期研究报告、推广媒体定期研究报告等形式。将研究地理范围从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城市拓展至全国,将研究层面从项目、宏观市场拓展至产品、营销推广等层面。
(二)扩大专题研究内容及层次
目前市场研究局限于行业宏观政策、销售市场、土地市场等层面。未来应向产品、营销推广策略及手法、客户需求专题分类研究等方向发展。
(三)拓展咨询顾问工作范围
除进行专业市场研究工作为领导提供参考建议外,同时也应从本职工作及专业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到新项目前期市场定位、产品规划、项目营销策略、推广策略、销售执行等方面提出系统性专业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必要的前瞻性意见,减轻后期销售压力,尽量避免重复性错误及问题。同时对项目全程策划提供整体销售支持,从拿地——前期立项及规划设计——中期开工至开盘——后期销售阶段,提出专业区域研究、产品可行性研究、市场预测、销售分析等各层次各方面全方位支持。
(四)完善公司企业品牌
通过在公司内刊<<角度>>设立市场专栏。活跃公司企业文化,提升公司员工专业能力及市场敏感度,拓展公司品牌影响力。每期提供1—2篇专业市场分析文章,使公司全体员工提升其专业信息量、并在不同层面对市场动态激发不同层次的思考及借鉴。
工作计划书模板范文(二)
本学期,我决心通过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为我校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是我的个人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思想言行的标尺 , 它对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以前 , 我缺乏对《规范》的学习 , 只知道埋头工作 , 我总是希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 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却与我的个人愿望相去甚远 , 因而会急于求成 , 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或行为。虽然我的动机是良好的 , 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却违反了师德。因此,我首先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规范》中的各项内容,让《规范》的要求深入我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偏离方向,不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中既有教师本人的品德,又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 “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虽然我的孩子很小,家庭负担很重,但我决不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我。要求学生每天 7:40到校,我坚持每天必到,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自己克服。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肃、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领域,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课程改革地推行,也开始呼唤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无愧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期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名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教师师德高尚的重要体现就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
数学专研学习指的是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站在数学层面处理其他学科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专研学习应当以数学教材要求的知识为基础,并且主动同生产生活实际发生联系,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使学生了解用研究报告体现研究成果的方法。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已经要求了一部分专研学习的课题以供师生参考,师生也可以按照本校、本班情况自主拟题。大纲中要求的题目适用范围较广,如分期付款中的数列问题、向量同物理学的关系问题、发现多面体欧拉定理问题等。自主拟题则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自主拟题可以遵照如下类型进行设计,如以抛物线焦点弦性质探索为代表的知识探究型,以洗衣机水设计原理为代表的社会调查型等,此外,像学术交流型与创造发明型则层次更高,对学生素质的考验也更强。
二、问题的寻找途径
途径一是在教材中寻找问题,教材是获取知识的直接资源,其具有高度典型性特点,所以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基础内容的延伸,使之成为专项研究课题。比如学习完数列知识之后,有些学生可能会设想出等和数列与等积数列这样的概念,研究性课题便就此形成:对等和数列与等积数列可能性的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只要认真备课,教材中的资源是可以无限挖掘的。途径二是在解题过程中寻找问题,实践中存在很多学生没有明确是否掌握知识意识的情况,恰好解题过程可以让学生树立此种意识,通过解题,可以让学生了解哪些问题已经弄清楚了,哪些题还没有弄清楚,为挑选专题划定范围。途径三是在生活环境中寻找问题,华罗庚说:从宇宙之大,到粒子之微,从地球之变,到日用之繁,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源起自生活中的学问,也是最终要回归到生活的学问。生活中看似普通的现象也可能挖掘出深刻的数学原理,例如日用器皿陈设皆与立体几何有关,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之、思考之。
三、问题的解决角度
(一)课堂渗透
学生的求知欲望越强,他们就会具备越强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悬念、设疑、讨论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与欲望,让学生的自主专研心理得到升华。专研是指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而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本身就可以成为专研课题的一部分,学生对某一新发生章节产生兴趣,或者仅仅是遇到某一新公式、新概念时,实际上已经遇到了一个专题任务,例如学习对直线斜率的研究、对直线同抛物线关系的研究等等均是如此。而如果教师有专题研究的引导意识时,任一数学定理都可以成为设计专题的依据,并带领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完成探索、发现规律,体验到这种学习方法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
(二)问题引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包括问题,而新型课堂教学则是问题包括教学过程,让课堂变为问题的展示平台,是对学生专研学习能力形成的一大促进,教师把研究学习的理论同方法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数学同科技、经济、文化的联系探索精神,并据此发展学生特长,增强其问题意识,可以给专题研究带来更大方便,拓宽专题视角宽度、深刻专题深入层次。
(三)实践参与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05年5月)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4、撰写地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
由王崴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3、整理各种研究报告、论文
一、精心设计,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
开展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良好的师资是关键。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则必须从提高教师的学习、实践、反思等专业能力抓起,让教师在学习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让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获得发展,走科研成长、科研兴教之路。我们通过“4+3”的做法,盘活了学校教育科研这盘棋,引领教师“乐研究、会研究、能研究”,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1. “四线联动”入驻科研
(1)学习奠基。通过实施“文科多读书、理科多演题”,“让书香溢满校园”和“百家争鸣”教师博客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帮助教师在理论学习中感受时代要求,在阅读经典中领悟实践研究的价值,在读思训练中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育科研。
(2)目标导航。以目标引领、目标激励为主要措施,学校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及研究方向,建立个人科研规划,做到行有目标,做有成果。
(3)评价推动。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教育科研评价制度和内容,优化评价过程,通过设立“教育科研奖”,促进教师关注实验过程,将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使教师的成长经历和其科研成果密切联系,使评价成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助推力。
(4)榜样激励。一年一度评先晋级,抓典型,树榜样,介绍事迹,宣传经验,推广成果,以此营造氛围,带动更多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体验其中的乐趣。
“四线联动”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使教师有了乐于研究的内在动力。但是,一线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重点在于对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带着问题去分析、去尝试、去寻求新的解决办法,在教育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研究型教师仅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指导,才能使教师学会研究,善于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2. “三有贯穿”提高能力
(1)有研究内容。我校坚持实用的原则,牢固树立“教学科研化、课题教学化”的意识,让课题贴近课堂,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的市级实验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以“设疑、质疑”为核心内容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申报了省及国家级实验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逐步地将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引导到实用、可操作性强的轨道上来。每一位承担课题的教师都有自己的实验研究子课题,都能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问题。
(2)有专家辅导。为了避免一部分教师面对课题束手无策,学校借专家之力,每学期定期举办科研知识讲座活动,从科学选题、研究过程、收集资料、推广成果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辅导,对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探讨,引领教师在研究中少走弯路,克服研究中的困难,帮助教师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印象,保持研究的热情,从容地开展教育科研探索。学校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观摩活动和实验研究,使实验教师深受启发。
(3)有骨干引领。按照市教育局“五子登科”的原则,学校在各课题组教师中确定了一批重点培养对象,不仅为他们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而且为他们搭建平台,帮助他们“摘果子”。十一五期间,学校有3人被评为省校本科研骨干,5人被评为省、市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二、全程管理,规范教师课题研究的流程
教育科研是动态的过程,其进程会受到来自教师个人、学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使每一项课题的研究工作都能真正落到实处,顺利结题,出成果,不仅要求各课题的立项申报、过程管理、阶段小结、成果鉴定等环节的档案资料分门别类,一应俱全,而且对课题研究过程更要严格督促管理,以便及时校正、调整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1. 开好“两会”:一是开好课题研究开题会,在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向专家组成员和全校教师汇报课题研究背景、内容、规划和预期成果,公布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和奖惩条例,上级科研部门领导发送立项通知,提出希望及要求;二是开好课题成果结题鉴定会,聘请课题组评审专家,查看相关研究资料,听取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后给予课题结题鉴定,鼓励实验教师再接再厉,推广成果。
2. 做好“三查”:一是在各课题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组织校内外的科研行家对研究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二是由负责课题的领导牵头,在各实验阶段结束后,检查、评估,以完善和推进实验;三是在实验基本完成迎接验收时,聘请专家,按实验要求,全程逐项检查,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学校以尊重教师、引领教师为出发点,规范教育科研过程,落实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十一五”期间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表扬,在全市首届科研开放日活动中,参加展评的课题受到了一致的好评,学校被评为省、市课题研究先进学校。
3. 抓好“四固定”:一是固定每个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保证研究的稳定性;二是定期进行专题研究,每学期期中对课题进行一次检查,针对课题研究中的突出问题,与实验教师一起查找资料,分析原因,调整进程;三是定期开展科研活动,以活动促研究,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交流,不断提升;四是定期总结汇报,每学期期末各课题组必须向学校就课题进展情况、课题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及实验效果做出书面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