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绪论
随着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涉及到包括生产、生活等方面。包括建筑、航天、商业及机械等方方面面,也包括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从而进行教学任务。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诸多的特点与优势,直观、生动、形象,将抽象的知识通过计算机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对其进行掌握。其所包含的多种教学形式已经在学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及习惯的挑战,并体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叙述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述
1.1特点研究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过程中,体现了诸多的特点,从而决定其不同于其它的教学形式与方法[1]。
首先是具有居大容量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在信息爆炸和知识爆炸时代,通过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很好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对其进行补充,从而满足现代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其次,通过计算机视频或者音频、图像等方式,使本来枯燥的课堂更加活跃和灵活,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直观具体。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尤其注重教与学的结合,这也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主张,并敦促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最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多样性,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知识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不但支持游戏教学,还能够实现模拟教学过程,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模式研究
1.2.1常规模式
一般来说,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多体现的首先是常规教学模式,即老师作为引导者或者主持者,通过主机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问答和对话的过程,从而实现了知识的传授和接受[1]。
1.2.2练习模式
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其他的教学模式。练习模式是指通过计算机向学生输入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回答,最后通过系统的智能性特点进行答卷批阅,从而代替人脑,使批阅行为更加精确和高效。这种练习模式为课堂知识巩固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和准确的渠道[1]。
1.2.3模拟模式
这种模式也成为仿真模式,主要指通过计算机的虚拟环境对现实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或者人文现象进行模仿,从而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近似真实的训练及练习,并提供了人机交互的机会[1]。
1.2.4探究模式
计算机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探究模式,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会自主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接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自行进行探究,并使其更加巩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在计算机或者网络环境中进行查阅、检索等行为,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思维灵敏度[2]。
1.2.5协作模式
一般来说,现代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是一人一力所能完成的,这就决定了需要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要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与确认。而计算机技术正可以提供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能够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模式也能够培养师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应用
2.1因素分析
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特点与优势,同时还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等综合因素的决定,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影响着这些方面[2]。
2.1.1学校因素
在学校因素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主要有设备提供与维护、师生评价体系和网络教育资源提供等方面,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实现起到了主要作用。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保证学校的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充实,并对提高学校的名誉、社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等,具有积极性的作用。
2.1.2教师因素
教师属于课堂的重要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划中,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引导者和配合着,在知识的传授和计算机设备操作中不可替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师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了课堂上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效果,其技能的高低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在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时,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操作技能以及教学观念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1.3学生因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观念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可,而在课堂中,这些国家及社会未来的人才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程度直接影响了其使用范围和知识的接受。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80%以上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通过计算机渠道进行知识学习和资料的查阅,因此这也决定了计算机技术在课堂的使用,同时通过计算机,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宽广,也更加能够与世界接轨。
2.2应用类型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中,除了提供诸多的教学模式,其能够体现的教学应用类型也应该着重考虑[1]。
2.2.1智能化教育应用
智能化教育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功能应用范畴。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的智能化特点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互相补充并且完善。不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或者知识储备不完善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学生自学或者模仿来进行实践活动;同时还具有评价和审核的作用,因此是课堂上主要的应用类型。
2.2.2仿真教育应用
仿真教育应用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仿真特点所进行和应用的。在这里,计算机以二位或者三维的模式,对实际环境进行模仿,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集视、听、读、写等方面为一体的虚拟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学习,对知识进行接受教育。这种仿真教育体系的应用适应于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学生进行学习。
2.2.3远程教育应用
远程教育是基于计算机技术成功应用于教育方面的背景下提出并实现的,它的主要主要特征是摆脱了课堂教育的束缚,在不同的地域和空间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同时教育,并实时解答。从而大大减少了成本以及提高了教育的高效性。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叙述,可得出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方面的诸多特点、因素、模式等,并且说明了其实际应用的诸多类型,以此说明了计算机技术不但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还具有深远的发展前景,本文基于上述介绍,以此对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界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借鉴。(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当前计算机应用要求比较简单的人才现在已经基本饱和,比如说电脑初级操作员、电脑录入员等人才社会的需求已经基本饱和,但是一些计算机专业性以及行业性较强应用人才还有很强的市场前景,比如说网页制作、网络管理员、辅助设计操作以及广告设计员等等。所以职业院校所开设的计算机教学需要围绕着以下培养方向进行:
1.计算机广告设计课程。该方面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以及设计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以及图形图像处理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设计;
2.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该方面的课程可以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添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管理这两方面的课程,但基础仍是计算机基础应用以及程序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该方面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与训练优秀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该课程主要教授网络操作系统,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互联网络知识,掌握各种网络规划设计知识;
4..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该课程主要教授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展辅助设计,在电子行业、机械行业以及建筑行业都需要使用计算机开展辅助设计,以输入与输出完成设计图纸。
二、提高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力度的方法
(一)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过去计算机教学方法往往会使用灌输模式,在课堂上相关老师一直在讲解,但是只有一部分知识学生能够理解与接受,教学效果不显著。而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的激发出来,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计算机的价值以及魅力所在,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沟通以及交流,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的解决各种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拉近学生以及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互动式教学能够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使学生从不由自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成主动探索知识,然后学生再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内容以及疑惑反馈给教师,让相关老师的讲解更加的具有目的性以及针对性,进而加强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互动式教学还能够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比如说,老师在讲解完Word的用法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设计包装纸的任务,同时要求学生一定要使用文字以及图片,并设计一定的艺术效果。如果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老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要恰当的指点学生,从旁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锻炼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真正成功的喜悦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计算机老师的素质水平。
1.敬业奉献、坚持不懈精神。计算机教育工作需要众多老师的不断奋斗,是一件意义深远需要持续坚持的工作。现在社会上很多的人还不能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教育的意义,不看重计算机普及的作用,导致很多的计算机老师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育老师遇到的困难要多于其他学科的老师,再加上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频率非常快,所以老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价值以及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不断学习各种与计算机相关的新的知识,敬业奉献,坚持不懈。
2.实事求是,尊重实践。现在的计算机教育比较提倡使用开创性教育模式,也就是要解放思想。而思想的解放需要实事求是,立足实际,不断的调查研究,以做到心中有数。就此相关老师需要探究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不原版照抄过去的管理模式,不效仿国外的做法,要基于实际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三、总结
【论文摘要】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然而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更为重要。如何用科学的内容、理想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课题。
1、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中职生教育属于就业教育,重在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中职生面对着向步入社会的过渡因此其面对实践能力的考验十分迫切。当前.计算机教学中理论知识以及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均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实践的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与适应多元化社会的考验已不仅仅是理论基础所能承受的。计算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为实践能力的提高所服务。因此在中职学生计算机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指导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意识到职业教育“一切为实践”这个基本点。
2、提高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计算机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项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中职学校如何在计算机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2.1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教学
计算机知识是一个内容庞大的体系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常规的计算机课教学是按照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尽量系统地介绍给学生。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是就业教育.应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需要什么才教什么将其作为处理问题和实践应用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把计算机知识当成一门学问一门学科。对于全理论的知识,教师可以舍弃不讲或一带而过。然而中职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计算机技能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而适应就业呢〕其一日常工作、生活中熟练使用计算机需要的基本应用知识如word、 excel、 access等办公软件。其二与本专业有关或工作需要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广告设计所需的photoshop等图形处理软件。其三一定的自学能力、特别是自学新软件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才是职业道路上制胜的法宝。其四利用网络从网络上获取新信息、知识的能力。
2.2教学方法倾向于多媒体教学
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讲练结合的模式。这要求整个过程在机房进行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可随时让学生练习。具体做法即教师在上课之前制作好课件安排好时间,如什么时候讲课什么时候让学生练习教师用机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以使学生能跟进教师的讲解与操作练习的进程。此种方式具有实效性教师能实时掌控学生实时操作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个过程具有双向性、互动性。(2)运用投影仪和大屏幕的先讲解后练习方式。介于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的有限即可将一部分偏重理论的课时安排在教室,而对于偏重操作的教学内容安排在机房。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安排在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室而操作性较强的如word、 excel、 powerpoint演练等内容则安排在机房进行。
2.3优化评价考核机制
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上应进行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首先改变评定办法。把技能考核与阶段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结合起来并按照一定比例加以评定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加强平时的技能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作为就业教育,还需注意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权重。其次.创新考核方法。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可改传统的笔试为机试,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已通过实效的考核而达到教学目的.也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4启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计算机实际操作本身的趣味性和开拓性来引导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多媒体设计制作中.在不讲解任何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演示计算机制作的成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定当被挖掘和启迪从而调动积极性。同样在网络环境教学时可利用计算机交互界面的qq和msn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方式来进行教学。有了兴趣的引导学生才会有主动学习、探索的动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计算机操作比赛在参赛过程中学生的大量查找资料、充足的实践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总结从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参加企业实习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知识面的不足。
2.5学校加大对计算机课的投入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22-0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不仅要足够重视计算机文化基础专业教学,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时展要求及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进行合理化指导,对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基本概述
1.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受到了学者的一致好评,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为我国现代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拓宽了现今素质教育的思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九种智能,每个人在各种智能方面的表现都有所差异。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个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各种智能。
1.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能理论相比,其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该理论下的智能概念比较新颖,具有多元文化特性。多元智能理论中涵盖了九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及存在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每一种智能诠释了一种与其他智能模式不同的独特思考,但这九种智能并不是独立存在毫无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2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智能发展的整体性、情境化与差异性,该理论的提出给我国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思路。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学中的一门必修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智能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以下是笔者针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2.1以学生智能发展需要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可以说是大学生掌握社会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入门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中,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主要是以“Windows+Office+Internet”内容为主,但是不同院系的学生对计算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懂得不断创新教学,增加一些常用软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积极性。例如针对大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动画视频,强化师范生的基本能力。再比如说针对中文系的学生,则需要将侧重点放在提高语言方面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也能快速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2.2以学生个性特点及差异为依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
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不尽相同,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中对计算机教学资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的各种智能与其知识范围及特定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刺激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其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从而为其发展各方面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2.3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组合实际上就是多种智能组合。要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备实践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习课程,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建立个人Blog、专题学习网站、个人网页、制作板报等,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能够掌握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动态发展。
2.4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实施多元评价
人际交往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工作中的必备技能,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往意识与合作能力,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此外,还要定期对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合理指出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适当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使其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
3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我国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就其应用现状来看,已经充分展现了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生命力。合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实际需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艺术类专业手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32-01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今计算机也在音乐、艺术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作为艺术类院校,如何根据艺术院校专业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同时兼顾其专业特点,进行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需要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而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新型艺术类人才。
目前艺术院校大学计算机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现状:
1.如今计算机非常普及,新入学的大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或者在中学已经接受过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2.艺术院校学生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是充分肯定的,但认为计算机与其所学专业并无关系,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艺术院校专业特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其他院校不同,现在尚没有非常适合艺术院校使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
4.艺术院校现有教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对音乐和艺术不了解,在教学中就难以根据学生专业需要进行计算机教学。
5.教育部颁布了20个艺术类本科专业,涉及艺术表演、美术、影视、传播、艺术管理等多类学科,各个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又各不相同,需要根据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艺术院校计算机教育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必然影响教、学相长,所以应针对问题尽快建立计算机教学的课程体系,形成教学模式和理论,使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化、规范化。
二、艺术类专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艺术院校学生使用计算机在其专业方面应用非常少,原因是学生对计算机在其专业方面的应用不了解,或是由于自身计算机水平所限而未探索和尝试。其实计算机科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与音乐艺术相结合,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影视、创作、表演等多种领域。比如对音乐表演类专业学生来说,通过电脑音乐软件,完全可以模拟出一个庞大的乐队来演奏音乐。无论是乐理、和声,还是复调、配器,都将从抽象、繁琐而走向形象、直观。如今电脑音乐的普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电脑不可能完全代替人的演奏,也不具有人的演奏技巧,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脑音乐的兴起与发展不仅在音乐制作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也必将在音乐教育领域展现美好的前景。因此,对于从事音乐类专业的艺术院校学生来说,除了具备自己本专业音乐演奏技术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将两者结合起来,为自身的专业服务。
艺术类专业多样,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进行设计。总体来说可分两个方面,一是公共计算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教学,注重运用计算机科学解决学生专业方面的问题。前一方面的教学成效,决定了后一个方面的应用能力,应首先做好前一方面的基础教育,然后逐步引入到后面的教学。
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及专业特点,提出了记录型、交流型、创作型三种渐进式教学模式。
1.记录型。记录型是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这一类型的课程内容,是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交流型。艺术院校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艺术方面的学习和交流的需求是比较多的,学生可以很方便的从网络上搜索到各类音频、视频资料来学习,收集音乐乐谱,与他人交流专业知识,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共享等,计算机网络能为学生的艺术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便直接决定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这个有效工具来交流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的教育是交流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3.创作型。前面两种模式是从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到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基本满足了学生日常使用计算机和专业学习的要求。如今计算机和艺术的结合,产生了很多艺术类创作软件,这些软件对于提高艺术创作效率以及提高专业水平都非常有帮助。在学生具备前两种教学模式要求的前提下,应该教授艺术专业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比如打谱软件、西贝柳斯、photoshop、网页制作等,以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主要是收集艺术资料、交流艺术体会、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成果。因此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需要的,以个人信息管理为核心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结合记录型、交流型、创作型培养模式,建立适合艺术院校特点的教学体系。
对于记录型教学,培养的目标是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满足日常生活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为公共计算机基础内容,包括计算机概述、windows、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和计算机网络概述。艺术院校的学生平常使用电脑进行文档编辑等方面的操作比较少,应用的技能也要求不高。一般仅限于打字、word文档编辑、表格设计、音乐符号输入等方面。因此,应简化理论知识讲解,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
对于交流型教学,培养的目标是具有网络交流和较高级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包括PowerPoint、IE、QQ、资源下载、信息共享、信息检索等网络应用教学内容。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设计教学案例,增强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方便学生日常学习交流,基本扫除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障碍。
对于创作型教学,是在完成记录型和交流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能力培养,培养目标是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创作或具有与专业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力。艺术院校专业较多,专业软件也非常多,如何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计算机软件教学方向、设计安排教学课程是摆在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师面前的难题。经过对艺术专业计算机软件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学生的调查访问,提出艺术专业计算机教学的课程:
这些课程主要讲解如何运用这些软件进行创作,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机在专业方面的应用能力,解决专业问题。对于作曲和美术类专业,已经开设有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则设计安排了有助于专业今后发展的课程。
通过对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得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建立具有艺术院校特点的教学体系。
四、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法
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进行一学年,根据上面所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设计安排用三分之二的学时进行记录型和交流型培养,剩余的学时安排创作型培养。在教学中,应简化计算机内部的讲解,侧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精讲重点知识,多加强学生上机实践。
艺术类专业计算机教育教学需要适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水平,是和其计算机操作、练习量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基础训练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与上机实验分开进行,导致学习与实践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该采用边教学边实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就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印象。并建立计算机基础网络教育平台,辅助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余也能接受继续教育。
在授课时,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动手实践需要的有机结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基本操作的教育,设计教学案例,呈现应用场景,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等手段,使学生直观地掌握知识和技巧。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学生感兴趣或与专业相关的练习,在个别知识点引入专业元素,比如音乐符号输入、个人艺术简历设计、比赛结果计算和排名、曲谱演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学生动手多,教师指导有力的目标。
五、结束语
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强调计算机的应用,对于拓展艺术领域,开拓视野、扩展就业面非常重要。艺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起步晚,存在的问题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其他高校的经验,通过分析艺术高校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建立了艺术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并提出了记录型、交流型和创作型三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目前没有适合艺术院校使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从而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与教材联系不紧密;二是缺乏既懂得计算机教学也懂得音乐艺术教学的教师,使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受到很大限制。
注: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07SB114)
参考文献:
[1]赵致琢,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构想,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2006年第2期.
[2]姚瑶,面向不同专业、层次学生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探索,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9期.
【关键词】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一、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电大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具体存在着较多方面的问题,下面简要说明之:首先就是学员本身的水平有着较大的区别,电大学院显著的特点就是学员多为在职的人员,因此其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有着较大区别的,有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计算机技术相当熟悉,但也有学员在此之前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就要考虑到这样一个方面的问题。其次就是教学时间上的限制,计算机知识及其技能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很难逐一涉及到的,因此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再次就是章节内容上的差异,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往往观念性并不大,往往一章的内容就是一门课程的缩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就很难将其良好的串接起来。
二、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解决方案分析
通过上文中一系列的说明和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较多方面的具体问题的,下文中正是针对于上文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1.分层次教学。上文中已经提及电大学生本身较为特殊,通常都是在职人员,因此其自身的素质是有着千差万别的,有的对于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已经相当熟练,但是也有部分人员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针对于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我们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分层次教学,也就是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一个摸底的测试,然后对于一些层次较高的就可以直接免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而直接进入到后续的学习当中去,但是同样需要参加相关方面的考试。而其他的人员就需要按照课程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通过这样一种分层次的教学计划,基本上就能够将授课的进度控制的比较到位,也能够保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基础上更有大的提高。
2.教学实践的差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保证教学时间尽可能的充足,在这其中可以利用教学案例或者是任务驱动来进行,实际上主要强调的就是利用效率来换取有效的学习时间,使得教学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所拓展。具体来说,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精心的准备一系列的案例以及任务,并尽可能的保证所有的教学知识点都贯穿于其中,这样就能够在课堂之上实现以较少的教学时间完成较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际上,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和操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脱节的问题。
3.完善教学手段。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当中相当关键的两个环节,在这样两个环节当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就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是能够拓展教学过程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另一方面还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网络教学手段良好的结合到一起。在网络环境之下实现学生个性的彰显就需要保证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进行学习的,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学生的学习就完全是主动参与和完成的,所学到的往往也不仅仅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在这里我们对其中一些典型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就可以利用投影课件等来进行现场的演示,在此基础之上带领操作;其次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向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视频网站;再次就是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通讯交流工具来进行交流、互动和答疑;最后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制作整理的一些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内容以及相关方面的试验素材等都放在网上供学生下载使用,这样一方面是便于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的进行拓展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明确的掌握好教师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进行调整和跟进。
4.课程的全新定位。在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对课程进行全新定位其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于现代社会环境的新要求,在教材体系上要避免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在使用周期相对较长的状况下就要尽可能的引进一些计算机的前沿科学和知识,并一定程度的缩短教材本身的使用周期。
三、结语
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和说明我们就可以看到,对电大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可谓是势在必行的,在进行改革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及时的改变观念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化改革,以此来建立起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并针对于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切实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处理和改进,希望能够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起到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集应用性与技能性一身的人才。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同时对于应用人才的需求正在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中职当中的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极为重要的公共课程,其同时也是新时期要求每个中职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中职计算机教育不但要符合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又必须要兼顾到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迫在眉睫[1]。
1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育课程当中,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操作能力普遍偏低,这就对于计算机实现教学目标形成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国内各个区域之间的教育水平不同,导致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在计算机方面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些农村来的学生可能连电脑都没接触过,而一些学生在电脑方面的应用仅限于游戏,其他方面则一窍不通[2]。由此可知,因为中职学生在电脑方面操作能力较差,使得计算机教师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并且还对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2)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缺乏合理性。一些中职学校在设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进程当中,针对文科中职学生开展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基本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运用等非常初级的理论知识方面;而针对理科中职学生所开展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也仅仅比文科学生多了C语言课程的教学而已。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无法与学生未来所需求的计算机知识同步,就会导致中职学生对计算机教学逐渐失去兴趣,并且开始忽视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由此可知,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设置没有与时俱进,根本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无法获得自身想要的知识,就会对计算机课程丧失兴趣,学生要提升自己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就显得更加困难了。
(3)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在中职教育课程中实施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中职计算机教师目前大部分都是采用招聘制的形式,流动性较高,严重制约了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计算机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一些计算机水平高的中职教师不满足现状,而能力一般的教师又不能起到到应有的作用;此外,当前中职学校的重点在于招生,在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与评估手段,致使一部分教师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2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措施建议
2.1提高课程构建的科学性
(1)根据实际需要精选课程。新时期,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实用性,中职学校必须要针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实施改革。笔者建议应当舍弃《数据库理论》、《汇编语言》以及《组成原理》这几门偏重于分析理论的纯理论的课程,应当适时增开《电子商务》、《Photo-shop》以及《多媒体制作》等适应市场并以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如此,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快速的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
(2)按专业进行划分,对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分开设置。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可以传授一些较为简单的电脑理论作为教学基础,比如电脑联网、组装等知识,而软件教学则尽量以实用的为主,例如Flash、Photo-shop等当前社会非常普及的软件。电脑程序与语言设计等作为计算机水平提升环节应当放在最后一个学年来进行学习,通常只需要选择DELPHI或VB等一两种非常容易入手的语言,根本没有必要选择汇编语言与C++等深奥难懂的内容。而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常是以办公软件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例如全新的Office系列,以及各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工具软件,比如CorelDraw与Auto-CAD等,只要可以胜任该学生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运用就足够了。
2.2加强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
新时期,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计算机实践教学直接决定学生毕业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计算机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进程中可以将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适当增加学生操作电脑的时间,并且教师还可以设置对应的选修实践课程,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面,并且拥有更多的实践时间[3]。
2.3教师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
社会在不断发展,各种知识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信息化知识的更新程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倘若计算机教师没有坚持学习,就无法获得发现不足与解决不足的具体措施。为了提升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中职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坚持到企业中去顶岗锻炼,参与到企业当中有关的技术运用进程,从而有效掌握当前信息化在各个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此外,中职学校还应当邀请各个企业中的专家当然客座教授,定期或者不定期到学校中为计算机教师进行讲座,从而有效提升教师在计算机方面的时间能力。
3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要根据计算机教学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从计算机教学内容、计算机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学理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改革,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4)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计算机离人们也越来越近。各大中职高校都已经开展了计算机课程,并将其定为必修科目,足见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过目前计算机教学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思维,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却很少提供其实际操作的机会,这与当下的教育观念背道而驰,所以很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形势,需要尽快进行教育改革,解决类似的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简述
计算机不仅仅作为一项技术,更是事关未来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一个战略资源,也因此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应运而生。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性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当于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打下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学好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要涉及很多的知识面,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教师思想尚且不开放,教育观念陈旧,一些教师认为理论远远高于实践,因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这就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虽然具备一些理论知识但欠缺动手能力,也缺乏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匮乏,这就使中职教育中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基于此,我们对于中职教育的改革必须提上日程。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引入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开展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效率计算机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想掌握计算机技术就需要学校积极培养相关人才。实际上计算机领域所包含的知识是非常多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加以利用。而学习能力又与学习效率间接相关,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提高不仅仅有助于计算机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还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计算机课程涉及的方面众多,并且计算机技术本身就在不断地发展,日新月异,不停迭代,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思维,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相关的知识。这个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社会缺乏具备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因此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三、现今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对中职教育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是其中主要的问题。尽管素质教育目前日益推广并且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学校采用之前的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多中职学校在考试中难以进行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仍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取得的成绩上。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计算机应用教学确实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如果理论知识不能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换句话说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就失去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存在的意义,也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学校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具备科学性目前学校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校不考虑学生的日常课程安排,单方面地按照学校的课程计划来安排,再加上很多学生并未学习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不具备计算机学习的基础,掌握一些知识的学生水平往往也是参差不齐,在这样的情况强行上课就会导致很多学生上课似懂非懂,对于新知识难以接受,而掌握基础并且掌握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学习重复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厌烦的情绪,抵触授课。同时,教师如果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就无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方案不具备科学性,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去教学,只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达不到教学的初衷。
(三)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让学生获得参与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当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同时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当在教育过程中收获参与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来。但是,目前很多学校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因为对于知识的好奇,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学习。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无法正确理解学习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气氛会更加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低下,对于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高度重视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要想对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进行教学改革,那么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只有学校各方真正重视计算机课程开展的重要性才能保证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帮助者,应当对学生起到引领和帮助的作用。如果教师不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那么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教学就会产生困难。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作用,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合理安排课程,创建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教学体系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针对计算机应用这种需要夯实基础的课程。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合理安排计算机应用科学技术专业教学课程,开展基础教学课程,让学生夯实基础,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在主要的位置,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个基础上制订教学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具体来说,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侧重教授其基础知识,而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还应当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对于教学计划做出动态调整。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创建兼备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综合的教育体系,这不仅充分照顾了学生的感受,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快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共行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理论知识体系中,由于内容的限制,教师无法照搬其他课程的教学形式,但是教师可以根据要教授的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实例,借此加深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获得更深的理解,这样可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让学生充当教育的主体,引导学生培养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知识的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同时还能有所收获,这就让学生拥有了收获感和参与感,让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印象更加深刻,这不仅对于学习本身有帮助,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在教学开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编程,之后交由学生自己来进行交流和点评。这样一来,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让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了解到自身目前的水平,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后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弥补。
(四)更新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观念计算机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与之对应的,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之前只注重理念而不注重实践的观念,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网页制作比赛、编程能力大赛、装机比赛等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摒弃之前只学习理论而欠缺实践的传统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灌输职业素养的观念,让学生从点滴中体现中职生应有的素质,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掌握专业技能,进而逐步适应时展的需要,将自身打造成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此外,中职学校应当准确定位,把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当做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计算机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通过运用多媒体来让学生共享信息。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诞生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法。计算机技术引进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很大的优点,远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更加完善了课堂的结构。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可以使高校体育教学的信息更加丰富,当前社会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各种资料各资源部在网络共享。如果计算机技术引进到体育教学中,学生就可以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了解最新的信息,这就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能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计算机技术具有集成性和多样性。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可以收集一系列与课上有关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通过计算机可以更加方便地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加工。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体育知识。多样化的信息更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体育教学作为一项增强学生体质,强化学生心理的学科,终身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最佳理念。传统的课堂多是以教师授课。由于很多动作难度老师很难做到标准。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完美的展示高难度动作,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体会。同时加上计算机收集来的声音,视频信息能给听课的学生加深刻的印象,有着更好的课上效果。
2、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2.1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激发学生可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是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那么就会在日常的课上有着积极态度,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与课程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做成课件,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声、光、影的场景中,生动逼真的画面,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断地冲击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中激发学生对体育方面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
2.2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加课堂上的信息输入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81%是通过视觉。由此可见视觉在获取信息方面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体育课变成视频等信息。这不仅符合了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的科学性们更加有利于教师奖大量的信息注入其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制作PPT和MV充分的把体育课程与健身所结合,把静动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2.3创造情境,突出授课重点、难点,着重分析。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了解重点,理解难点。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入其中,这样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过程,也利于学生学习。
3、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1加强计算机相关的硬件设施。由于我国一直是应试教育,很多家长都认为体育不重要,要发展,很多人认为上体育课就是老师带学生玩,这种观念制约了学校在体育教学上的资金投入,严重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发展,很多人开始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考虑体育课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课重要性,但是仅认识到重要性还是不够的,应该加大体育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加强计算机相关的硬件设施的投入,逐步完善计算机硬件设施。
3.2针对教学内容制作完善的课件。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各个领域,这为老师教学开设了新的办法,老师应该根据上课的重点,收集与知识点相关的信息,并把这些制作成一个优秀的课件,在课上给学生展示,这样会给学生良好的上课效果。比如在老师讲解篮球动作技巧的时候,可以从NBA里面剪辑一些画面,这鞋明星不仅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练习。
3.3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体育中应用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各种设施合理的运用,在上课时抓住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合理的安排授课速度。此外由于体育课多是室外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安排学习理论课和实践课实践,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设备,争取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有着更大的收获。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