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

第1篇: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物流专业; 实践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13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专业已经成为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向来看,物流专业培养的主要是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报关、理货、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

一、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1.从实践教学的内容上,操作环节多

物流实践环节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每个环节都需有人具体操作,物流从业人员中的75%~85%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物流实践课是一个从物品包装、装卸搬运,到订单处理、配送作业,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等诸多内容的实践课程体系,环节多,内容广泛,操作性强。

2.从实践教学的实施上,许多操作环节需企业参与

物流中的单证处理、物流信息技术或信息软件等单项实训模拟实践教学就可以达到教学要求。而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物流现场调度和全面的物流实际运作所涉及到的设施设备、应用到的技术工具是庞大的投资,大型的物流软件系统动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投资,不是任何高职院校有能力独自投资建立起来的。必须有企业参与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物流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

物流的实践教学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如果学校与企业间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协同关系,学生到企业实习很难满足岗位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二是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对物流业务处理过程进行模拟实验。相比而言,这种模式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实验实习功能单一,真实性、综合性差,现代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2.物流实训室结构模式单一

当前多数院校建有物流软件模拟实训室及物流仿真模拟实训室,基本上按照课程设置实训室。实训室结构模式单一,实训内容、形式单一,综合、设计性实训较少,只能满足某方面或几方面物流实际运作的需求,没有能全方面满足的,即使是能满足部分,功能也往往并不完善,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而且学校之间交流沟通少,缺乏一个有效的组织,把这些实训室统一协调起来,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更快更好的提高实训能力。

3.校外实训流于形式

多数高职院校结合行业特色,以物流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由行业、企业专家、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基于物流企业工作流程,参照物流行业标准,分析物流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制定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由于师资力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践过程中走马观花,纪律较松散,不能从企业见习过程中学到专业技能,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三、改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1.完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方向,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将物流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认知环节。第一、二学期分别利用一周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物流企业文化及具体岗位认识,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初步的认知。第二阶段:专业技能训练环节。第三、四学期利用四周时间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进行轮训,学生在师傅带领下熟悉相关物流业务操作,完成采购谈判、仓储配送、物流运输、国际货代、物流信息等核心技能的专项训练,培养职业道德和素养。第三环节:顶岗实习环节。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校内学习与未来就业相衔接,学生和员工角色互换,进一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并胜任就业岗位,实现顺利就业。

2.政府主导、校企参与共建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是以满足地方经济需要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各高职院校可用典型事例进行大力宣传,介绍高职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高度重视。政府可组织一些成规模的物流企业和院校参与,由政府和各参与方共同投资,组建多个股份制大型物流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在功能上,既可供所有高校物流专业实训使用,又可作为物流企业实际业务操作之用。学校、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把握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学生知识技术能力规格的定位、设备的配置、教学的内容重点、实训操作、考核评价等。

3.完善校外实训环节的管理

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订与实施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抓好学生管理工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施校企合作、共管共育的管理方式。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机制。企业安排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学院安排专人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行考核机制,即顶岗实习结束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实结和个人鉴定,校企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和个人鉴定对学生的实习做出综合评价,作为学生实习的成绩。最后是落实学生顶岗实习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所有实习学生进行意外伤害事故保险。

4.引入物流技能竞赛促实践教学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技能竞赛由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竞赛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物流调研答辩及物流作业操作。物流调研报告是各参赛队对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企业的综合物流或物流的某个环节、流程等做出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通过比赛可锻炼参赛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作业操作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设定作业岗位的模式,实现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综合物流活动。检验选手企业物流调研能力及进行同城和异地采购、备货、配货、优化线路、配载、配装、货物跟踪和查询、货物交付、货物接收、入库作业及货位优化等物流活动的操作能力。由此可锻炼参赛选手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展示参赛选手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快速分析、总结、表达能力等职业素养。通过物流技能竞赛这个有代表性的实践活动搭建新的实践教学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怀云.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4).

[2] 李春香.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3).

[3] 赵卫章.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01).

第2篇: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一、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物流实训室建设及使用现状

1、物流实训室建设目标

通过实训室内制度、宣传图片上墙方式让学生在实训室现场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行业常识。在按项目设计的技能训练中,培养专业操作技能,在其基础上力求理论结合实际,在模拟训练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学生今后踏入社会、融入企业做好准备。实训室可以提供单项技能培训工具,也可以灵活组合使用,满足某项综合实训需要,同时能为学生的创新、教师的科研提供平台。此外,开发实训室潜能,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实现实训室多功能化。

2、物流实训室建设的具体思路

让学生进行工作流程岗位模拟实操,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实训设计体现物流岗位某工作流程的各项要素, 并通过对任务流程的模拟操作,让学生对行业常识耳熟能详,增加学生岗位实习体验。第二,能让每一个学生锻炼具体操作技能,每个岗位某项操作必须完成,才能进入下个环节,提高实操能力。第三,让每一个学生体验结构相对完整的一个物流工作流程,学生能够借此获得“过程知识”,学会岗位配合,优化设计操作流程,在实操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采用的软硬件技术

(1)物流设备设施及物联网技术结合使用。实训室配备多套液压托盘车、叉车、堆高车、吊车、打包机等物流硬件设备,这些设备的实操训练,让学生真实体验并掌握单项物流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物联网技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置,实现物流货物的可追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模拟物流车辆配送的在线调度与管理,体验透明化、可视化的物流作业管理、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在实训室通过简化的流程实操和软件模拟实操训练,可以让学生体验物联网的最新技术,了解物流技术的日新月异。

(2)3D 技术应用。该技术具有良好的仿真效果,可弥补硬件设备配备数量的不足及大型设备不能进实训室的局限,增加学生对硬件设备实操的时间,开拓视野,让学生接触更多先进物流设备。应用在国际贸易、配送、仓储等物流软件中, 3D效果更易能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更快地熟悉岗位流程,也可以安排学生合作完成经营项目,培养全局观念。

(3)其他单项训练软件。ERP软件、单证训练软件、报关模拟、市场营销实训平台、连锁加盟创业平台、国际贸易模拟软件、电子沙盘软件等物流专业关联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帮助物流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4、目前实训室使用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校2014-2015学年实训室使用情况统计,不算各级技能大赛赛前训练使用,物流(仓储)实训室、叉车训练场平均使用率只有40%左右,立库实训室使用率在10%以内,报关货代实训室等机房专业课平均使用率为63.3%。其他学校的实训室也存在使用效率不高,设备维修不及时,软件升级缓慢、版本更新不及时,影响教师使用实训室组织教学的情况。

二、提高中职学校物流实训室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1、进行有效规划

实训室使用时间存在不均衡性,以物流(仓储)实训室为例,上学期使用率不足30%,下学期为备战市、省、国家级技能大赛,实训室使用率几乎达到100%,经常出现使用冲突情况。

因此需要在学期开始前甚至是新生入校三年周期前,对教学课程设计和课程安排进行整体规划,相关专业老师沟通协调。课程安排时考虑课程实训、技能比赛用实训及实训设备维护升级等情况,避免实训室使用总需求时间超出正常教学课时的情况;在学期开始时,专业教师进行交流确定各课程实训室使用时间,尽量充分利用各实训室及实训设备设施。

2、重视硬件管理

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学生的频繁使用,实训设备设施容易出现磨损、零件破损等异常情况,常出现课堂中设备故障,影响实操教学的情况。因此需要实训室管理员与供应商保持良好沟通,根据不同设备的要求做好日常维护,建立设备维护日志。对于容易出现磨损的设备设施如堆高车、托盘车、叉车等设备服务商,最好签订长期定期维护合同比如包年维修协议,提供常用易损零部件,定期保养检修。抓住举办市省级技能比赛、专项资金改造等契机,对实训室设备设施检查或大修及采购,实现硬件升级。

3、加强软件维护和升级

软件维护需要明确负责教师。教学性质决定了实训室使用的软件在学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错误信息与重复数据的情况,网速慢、软件崩溃、反应迟钝的情况时有发生。收集汇总本校软件使用教师意见,与软件供应商保持沟通,定期的维护和软件升级十分必要。此外,实训管理员和专业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使用技能,如数据的备份与还原工作、恢复网络连接状态等,对提高软件使用效果十分关键。

4、搞好学生实训管理

首先是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物流实训室有大量的物流设备,很多吨位较重,在操作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实践操作前的安全理论及安全操作流程的培训,安全制度上墙,设置专人管理,杜绝安全隐患。对实训室及其各项软硬件设施,制定相应操作流程文件,指定专人负责。

第3篇: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作为京东360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东质量管理工作涵盖供应商准入管理、资质审查、评估,商品页面检查、商品和服务质量抽检等关键环节。其中随机抽检是常规商品质量监管手段,在这方面,京东不仅会定期抽检在售商品,还有神秘购买抽检制度,即由京东制定计划,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匿名购买商品,实施检测,并最终报告检测结果。京东长期保持和多家专业检测机构的合作,今年年初京东和国际检测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签署战略协议,进一步加强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和深度,不断进行合作模式创新。

此次,质量观察团便参观了京东第三方质检合作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的天津实验室。Intertek天祥集团是全球领先的质量和安全服务机构,在超过100个国家拥有1000多家实验室和分支机构,可对包括纺织和鞋类、玩具、电子电气、食品和农产品、化妆品等各行业产品、货物和体系,进行覆盖测试、检验、认证、审核等的一系列服务,为京东商品的质检提供了保障。

在京东360度质量保障体系基础上,京东已成为“正品、品质”的代名词,并深得用户青睐。京东360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核是对假货“零容忍”,是由京东诚信、客户为先的企业文化决定的。此外,京东在自营基础上,严格管理开放平台的经营模式,则可以从源头上确保商品品质,再加之京东采销、质控、物流、售后、客服等各部门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及多层次全方位的品质管理机制,足以确保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商品及服务。

活动现场,京东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质检专家与媒体、律师、消费者等京东质量观察大使进行了深入交流,质量观察大使们不仅切实了解了京东在商品质检把控机制、政策及环境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也先后参观了用于检测商品中所含化学成分,如是否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等的化学实验室,主要针对服装缩水、起毛起球和耐磨、拉伸强力、绳带安全等检测项的纺织品实验室,以及涵盖了玩具物理、声响测试,家具稳定性、强度测试等的轻工实验室。会后,观察团成员感叹,“看得出来,京东正以开放的心态和意识,让用户能对质检体系看得见,摸得着。”

第4篇: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制定详细、全面的设备及材料管理办法(主要包括设备及材料管理的目的、范围、各方职责、采购管理、需求计划、进场工程设备及材料的接收、仓库管理、甲供材料的扣款及核销等),会同总承包相关部门(合同部、工程部等)、工程监理部进行讨论并形成最有效的管理办法,正式下发各施工单位,要求遵照执行。

2设备管理

2.1设备到货计划时间的控制

(1)设备计划到货时间控制是设备到货控制的第一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计划时间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场的施工进度,目标是否按期实现。如果到货过早会增加现场采购部门的协调难度或由于安装单位对设备保管不善造成设备损坏,从而影响工期;如果设备到货过晚,造成施工进度推迟或安装单位索赔,从而造成整个工程成本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现场采购管理人员熟悉安装单位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更重要是要了解现场设备安装工艺的流程,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因设备到货原因而造成损失。(2)设备到货计划时间控制的流程:按照采购合同工期和调整后的安装工期由安装单位上报设备到货计划时间表;采购部主持参与各方(总承包项目工程部、监理单位、安装单位)对设备计划到货时间表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形成会议纪要;采购部根据讨论的计划到货时间表与相应设备采购合同进行一一对应,若合同中约定的到货时间与讨论的计划到货时间不一致,则发文要求相应设备供应商按照此时间供货;加强设备制造进度与现场施工进度的跟踪;若因现场施工进度调整或滞后,及时书面通知相应设备供应商。(3)要熟悉安装承包合同,特别是设备、材料部分,弄清总承包与安装单位设备的供货及服务范围,以便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2.2到货设备的验收、保管

(1)采购部门人员要熟悉合同相关技术文件、商务条款,重点是到货时间、供货范围、设备各元器型号、品牌。(2)由采购部人员组织安装单位、监理人员对到货设备的验收并在到货验收单上签字。(设备验收主要是数量清点、外观检查、设备制造竣工图纸等随机资料)若有缺陷并注明,采购部人员及时通知厂家并将缺陷情况告知对方;设备安装过程中重点对设备元器件型号、品牌的检查。(3)对于不需要或无法进行及时开箱验收检查的设备,所有箱装设备部件将原封不动地进行入库,并在验收单上说明,要求各单位参加人员签字。待安装开箱时,各单位人员到场验收签字确认。(4)设备是由安装单位负责储存,对其到货设备进行储存时,不允许将要求防潮、防晒、防冻的设备露天存放,或存放在不适宜的地方;不允许采用制造厂所不允许的方法吊装、搬运或运输设备。安装单位应对保存和运输方法不当所造成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并且实行罚款制度。

2.3设备厂家技术服务

(1)首先是要控制好安装单位上报的技术服务人员进场时间表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施工进度,做好厂家技术服务人员与安装单位的配合协调工作,其次要熟悉设备供应合同、施工承包合同两者的界限问题。(2)厂家技术服务人员进场后,必须严格执行现场的管理制度,离场后必须按照采购部要求办理离场手续,并要求施工单位、监理、采购部三方共同签字确认。

3材料管理

根据我院的采购管理程序,主材集中采购,现场采购管理主要是协调主材供货进度和组织对材料质量的检验,仓储由施工单位完成,现场采购部负责监督和检查。材料管理与设备管理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材料管理的成本控制是由项目部现场采购部控制,材料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总投资。要做好质量、成本的控制,就必须从采购需求计划、供应、到货验收、仓储管理、核销等方面进行控制。

3.1材料供应计划

(1)材料的计划管理。材料计划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运用计划手段来组织、指导、监督和调整原材料采购、供应、储备、使用等各项经济活动,满足施工生产需求,控制项目材料成本。强化材料计划,建立严密材料计划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和重视程度不足而导致的工程项目材料需用量准确性差、计划性不强、容易出现工程停工待料和超计划供应的情况。(2)材料计划的编制。材料计划编制的准确、及时、合理是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材料计划前应由施工单位依据施工图纸、施工方案、使用时间编制构成工程实体原材料详细需求计划(主要有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其中月计划最为重要),同时据此设立材料计划考核台帐,对工程项目原材料总量实施严格控制。材料计划一经确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材料计划执行并确保计划的严肃性,使材料采购既满足工程需要,又避免材料积压和浪费,为后续的供应工作创造条件。(3)材料计划管理制度。每月27日前,施工单位上报下月的材料需求计划,其材料需求计划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审核,采购部收到计划后,根据现场库存量、现场施工进度计划以及设计图纸工程量进行综合考虑、分析,若认为监理工程师审核量有疑问,将做最终修改并将书面计划上报材料供应厂商,并实时跟踪要求供应商按照计划如实供应。采购部人员加大现场的巡视、检查力度,随时掌握现场材料的使用情况、库存情况,为材料采购计划上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3.2材料采购供应管理及到货验收

3.2.1材料采购供应管理

材料供应管理应以“有利生产、方便施工”为原则,体现服务一线、急工程之所急的工作作风,建立、健全材料供应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价格、运距等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手段降低采购成本。这就要求供应商要严格履行合同相关条款。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的统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能体现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还是企业赖以生存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表现。而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益,其成本控制则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保证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资是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的一个基本单元,也是工程质量保障的第一道防线。这就要求在物资进货过程控制上,凡进入工程的实体材料,必须经过实验部门的严格检验,即要求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或工程要求标准后,方能让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使用。在物资使用中,实施质量监控制度,对供方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强调把质量控制贯穿于供前、供中、供后的全过程。严格执行“谁采购、谁负责”的采购制度,形成有效的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确保物资采购供应质量,规避不合格产品进入工地。

3.2.2材料的到货验收

(1)材料进场后,承包人应指定专人进行接收,并会同采购部人员对材料的规格、数量、随车资料逐一进行清点,对确认并接收的材料填写交接清单,由双方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2)承包人应保证施工区域或指定到货地点有专门负责卸车、计量(承包人应在工地现场配置满足称量要求的地磅)、交接的人员,保证按时接收发包人(或发包人指定的单位)送到施工区域的材料,否则,导致延误施工的责任由承包人承担。计量、卸车、办理交接手续的时间不能大于0.5小时/车,否则,发包人将按监理工程师确认的延误时间从当期工程进度款中扣减压车费用。(3)发包人与承包人办理接收和移交钢筋时,应对钢筋进行过磅计量,对袋装水泥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抽查,对于磅差超过3‰的部分,发包人将与运输单位进行交涉,由运输单位对超差部分进行补偿。同时,发包人要求各施工单位对水泥和钢筋进行监磅和复磅。若施工单位因故未到场,则认为施工单位确认发包人的计量结果。(4)发包人供应或承包人采购的材料进场后,承包人均应按合同及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按批量抽样试验检测,并将试验检测成果及采购单位提交的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和其它有关资料报监理单位审查签认。监理人应进行监督性的抽样试验检测。若监理人签发的质量检验报告与原始质量检验报告不符,达不到合同文件规定及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承包人必须在监理人指定时间内移走不合格物资,不得与其他合格材料混放。如果材料由发包人负责供应,因此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及责任由发包人负责;如果材料由承包人自行采购,则其间因此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及责任由承包人负责。

3.3材料的仓储管理

(1)到货材料由施工单位仓储,并要求配备足够、称职的仓库管理人员,对物资材料实行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材料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物资领用、发放、使用消耗、台账管理、检查和核销的规章制度,并制定详细物资核销管理实施细则。规范下属物资、合同、工程技术、实验室、作业队、外协队伍等部门或单位的物资核销工作,并要求将其有关制度上报监理、总承包审批后实施。(2)在仓库中对于袋装水泥和钢筋储存要求架空、通风避雨、堆放整齐、标示准确醒目,防止水泥板结、钢材锈蚀;材料要分类堆放,不能混杂。(3)钢筋的进出库应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水泥应遵循先出厂先用的原则。(4)袋装水泥堆放时应设防潮层,距地面、边墙至少30c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并留出运输通道。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得超过65℃,并且一个月倒灌一次。仓库管理员要加强材料的管理,防止材料的流失。(5)为了防止材料流失,一方面随时对施工现场进行跟踪,是否有车辆将其材料倒运出工地;另一方面采购部配合工程部,对施工单位每天材料的使用量进行大致的了解,并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材料堆放仓库进行检查、清点,将到货数量、库存量以及使用量进行对比、核实。若发现材料流失,发包人将严格按照施工承包合同的规定作出相应处罚。

3.4核销

(1)每月21日,采购部组织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仓库管理员对甲供材料的库存盘点、26日对材料进行核销;(2)为了避免出现材料供应结束而款项未扣完的风险,采购部在管理办法中明确了材料扣款的办法,每月扣款一次,扣款数量为到货数量减去库存量。

3.5剩余材料的处理

工程结束后,若出现有剩余材料,应将剩余材料按照供应材料单价调拨到后续工程项目中,如果没有后续工程项目,总承包项目部现场采购部向院采购部书面报告剩余材料的数量、规格型号,由院采购部按照院采购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沟通管理

我院有完善的项目采购沟通管理机制。采购部是一个窗口单位,部门经常面对业主单位、供货单位、协作单位、院采购部、施工单位以及总承包相关部门等,信息沟通量和涉及面均较大,信息沟通的通畅性和正确性对采购质量和进度产生直接影响。为了保证总承包现场采购部和院采购部的密切沟通和统一协调,我们建立了总承包采购经理和院采卖室主任、催检室主任的信息互通责任制,通过电话、函件、月报和下工地现场等方式实现院采购部和EPC采购部之间的信息完全互通。同时,采购部与EPC项目部之间也建立了沟通管理机制,EPC项目部和院采购部均按月编写采购月报,相互传达,实现项目信息的完全互通。与施工及安装单位的沟通,可以是会议的形式也可以电话、现场实际了解其施工进度,增加互信,对设备材料到货进度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减少其协调难度。(本文来自于《水电站设计》杂志。《水电站设计》杂志简介详见。)

5结束语

第5篇: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一)规模较小

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只供教研室开设的教学课程使用。各个实验室自成体系,彼此独立分散,致使实验室在数量上不断膨胀,规模小,且重复建设多,综合优势难以形成;由于资金短缺,各实验室无法购买较高级的大型仪器设备,无力更新过时的设备,只能重复购置小型仪器设备,无法形成教学、科研上的综合优势。这种管理体制落后、小而全、资源利用率低的实验室模式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重复投入,已无法适应现代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实验室资源管理效率低,管理制度不明确

实验室各种资源的使用、配置、统计与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用手工操作工作量会很大,而且准确性低,容易积压浪费。特别是低值易耗品的耗材统计,不可能每学期采购的都刚好够用,手工账本无法体现出结余之后的进账,变成每次进账都几乎在写同样的内容。

(三)不重视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以往的管理中,实验技术人员主要做辅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量考核办法,现有的职称评定标准又很难认定他们的工作量;加上科研任务少,高水平的论文和科研成果难以产出,职称难以晋升,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职业发展动力;工作职责一刀切,分类管理措施不到位;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和业务培训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缺乏系统的培养培训机制,发展严重受限,致使实验技术人员总体水平下降,跟不上教学改革发展需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对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制约。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进行实验室重构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保障各项药学实验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地进行,应建立药学系精密仪器室,为师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将原来的基础化学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与天平室进行重构整合,使其成为能同时服务多门学科的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还应建立库房,包括化学危险品库房、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两类。库房应综合采光度、通风、防潮等因素来建设,靠近消防装置。化学危险品库房存放的试剂具有一定危险性或易致毒,应严格保持通风干燥,严禁明火;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主要存放无毒且性质稳定的试剂、药材和普通玻璃仪器等,按性质分类摆放。实验室的重构整合,能切实解决实验室建设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难题,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搭建了平台,为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设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由于目前学科的相互交叉,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技术人员越来越紧缺,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应该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高素质技术人员多面手,可以独立完成多门实验课的准备。应做到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可以将实验技术人员送到省内外兄弟院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脱产学习,在进修之前,必须安排每位成员的具体进修任务,规定参加某些考试,学习某些实验课程,掌握某些高精密仪器,每位进修返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各方面能力都能大大提高,同时也能为本校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由此提高整个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脚步。

(三)建立智能型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

应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计算机在监控实验室的运行、检索情报信息、掌握药品材料库存和采购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建智能型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是综合利用教学科研信息资源的最有效方法。

1.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仪器管理中的应用。这是药学实验室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查看实验室运行状态如何,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达标,有无积压浪费,做到实时跟踪管理。根据每个实验室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实用、科学的管理要求和措施,即以仪器设备的基本参数作为数据库建立查询系统,只需输入如品名、规格型号或用途等,便可即时查询到这种仪器设备的购入数量和时间、使用状况、操作说明书、技术性能、结构图以及维修记录等。这不但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维护,也更方便教学和科研人员了解和使用仪器设备。还能设计实验仪器预约系统,教学和科研人员可随时登录查阅所需仪器的各种信息,无需管理人员配合,不受时间限制,既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又能降低管理成本。

2.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药品及材料管理中的应用。使用计算机对实验低值易耗品进行实时登记,建立明细账目,实现仓储式规范化管理,做到对药品及材料出入量、药品库存量、实验经费、学期消耗等资料信息了如指掌,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可避免重复购置,提高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率和有限资金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药品及材料的管理是一种波动性很大的动态管理,应该把实验药品与消耗材料的库存记录表设计为一个自动更新的数据表,自动刷新库存量的记录。这种管理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准确记录低值易耗品的采购、领用、库存,并联网接受各实验室预订计划,既能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又可避免积压浪费。

三、加强药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一)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实验室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如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危险品管理规定,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管理规则,实验人员守则及实验室守则等一系列制度,汇编成册。要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质量,就必须有较为规范、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实验室高层次的建设发展。

(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是科学研究、教学实验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工作热情直接关系到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进度和成果。因此,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建设发展最有利的武器。

(三)加强实验设备与实验耗材的管理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涉及:仪器档案的建立,仪器专人负责制,仪器的标准操作文件的制定,使用登记本建立,定期保养与维护登记,仪器报废、转入制度等。实验室建设应按教育部实验室评估标准开展工作,认真做好实验设备的资产登记、统计工作,对其建账建卡,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仪器设备是我院的重要资源和保障,为了保证仪器正常运转,避免仪器损坏,我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要不断加强、不断完善规范。实验耗材的管理涉及:建立实验用品分类账,低值易耗品明细账,实验耗材领用登记制度,正确存放和保管化学试剂制度等。实验室应根据试剂的性质、周围的环境及实验室的条件等分类存放,还要根据各类危险品的性质在存放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隔热、防潮、防晒等保护措施,防止试剂吸湿潮解、变质失效及标签脱落等,同时也要防止有毒的挥发性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物质的制备、萃取及重结晶提纯等实验中,应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环保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在化学类实验管理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这个课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

第6篇: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叉车是山东重工集团旗下的三大板块中工程机械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进入叉车行业以来,凭借30年“追求卓越”的制造理念与雄厚的工程机械制造技术,山推叉车在物流装备领域迅速崛起。

山推叉车2012年新产品会推出的八款产品涵盖内燃叉车、电动叉车、牵引车等多个系列,全面展现了近几年山推叉车在技术创新、发展绿色低碳产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山推叉车“更强、更灵、更省”的产品理念在本次展会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为国内工业车辆的后起之秀,山东山推机械有限公司发展速度在中国工业车辆行业可谓突飞猛进。2010年,产销量不到2000台;2011年便实现了产销存超过5000台的令人振奋的骄人业绩;2012年上半年,山推叉车更是保持了2011年跨越式增长的发展势头,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双双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截至2012CeMAT展会前,累计出口整机600多台,同比增长近两倍,创行业出口增长历史新高,为山推机械达成“国内先进,国际领先”,“到2020年成为工业车辆国内前三甲”的目标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竞争激烈的叉车行业,山推机械何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最近,《物流》杂志记者专访了山东山推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令华,通过对倪总的采访,我们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以客户需求为研发导向

山推叉车在产品开发全过程中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真诚地倾听客户的声音,关注客户的期望,不但关注客户现实的需求,更注重客户的潜在需求,继承山推30年精益求精的企业品质与技术优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只有打造出客户需求的产品,才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为了研发出客户需求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山推叉车还注意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不定期举办产品开放日,把客户请到公司里,到用户中间寻找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为客户提供更方便、更科学、更环保的解决方案。正是这一系列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才能真正让山推叉车的每一款产品都能够深入到了用户的心中,留给每一位用户深刻的印象。

山东东营依托“蓝黄”国家经济战略的推动作用着力发展橡胶产业,目前已成为中国橡胶轮胎重要生产出口基地。山推叉车也紧跟“蓝黄”区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推出一系列适合橡胶轮胎企业的物流装备解决方案。产品保有量和市场占有率在橡胶行业得到快速提升,产品质量受到国内外橡胶轮胎企业的肯定与好评。山推叉车为解决橡胶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物流解决难题,从产品设计入手,以提升工况匹配性、提升工作效率为目标,重点解决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属具配置与节能环保问题;在产品制造上,山推叉车引进国际先进的五工位叉车检测线,每台主机下线后均须进行30项以上的主机检测程序,保证了产品出厂质量;在销售服务上,山推叉车推出完善的售前物流方案咨询与售中售后产品支持服务,“视客户的时间比黄金更宝贵”,努力打造产品1小时服务圈,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山推叉车更强、更灵、更省的产品理念深入客户心中。

建研发中心加强技术研发

在技术创新、科研开发上,山推机械公司成立了省级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下设研究院和新产品试制中心;研究院设内燃叉车研究所、电动叉车及仓储叉车研究所、重装叉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并与多所国内知名高校、著名实验室等开展产学研合作。

研发中心以公司研究院为平台,以事业部为依托,通过整合优化内部资源,以“塑造一流人才,开发一流产品”为奋斗目标,设立了技术中心办公室、科技管理部、标准化研究所及各专业研究所、试验中心等机构,使公司具有了技术管理、开发设计、产品试制、试验等完整的研发体系。

山推机械以先进的研发手段,广泛采用国际先进的三维及仿真软件,采用PDM数据管理系统,使开发设计、工艺、制造有效集成;采用协同设计手段,提高了产品开发速度和质量。

创新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山推机械以产品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全面创新为手段,推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以山推研发中心为依托,积极开发新产品,真正做到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新产品的开发实行项目负责制,从新产品的立项、设计、生产、试制、性能试验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保证了新产品的性能、质量、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要求,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新产品开发制度的创新,使得山推叉车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便成为一支新生力量,发展至今,成绩卓然,已逐步成长为国内叉车市场颇具竞争力的新锐品牌。

目前,山推机械已研发出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及仓储叉车、重装叉车四大类型共30个系列120多个品种,已具备年产万台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山推叉车在竞争激烈的叉车市场上的地位,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商超过100家,覆盖了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顺利取得产品进出口资质,将发展目标逐步延伸向海外。先后有土耳其、波黑、马来西亚等海外大型工业机械商来公司访问,并达成合作意向。

在企业管理方面,山推机械不断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充分挖掘企业资源,为山推机械的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销售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重视人才助力企业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集聚的人才。山推机械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与其重视人才,不断地培养与引进人才息息相关。

山推机械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先后聘请德国、日本、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工程机械专家,对企业进行技术咨询与指导。

另外,山推机械还先后选派多名高中级技术管理人员到国外进修学习,为公司尽快成为国际化的工程机械制造商进行了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储备。

公司组建了以专家教授为核心、中青年技术人才为骨干的复合型科研队伍。公司坚持人才强企理念,2011年和2012年共引进大学生近300人。他们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和实习,已成为公司的新鲜血液,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7篇: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探索 实践 业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150-01

引言

省计量中心是“三集五大”统一战略部署下的独立二级单位,是省授权法定电能计量检定机构,承担着全省各个地市(州)计量器具的检定、仓储、配送及监督管理工作。在电能计量装置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集中检定配送、计量专业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努力探索,凝练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生产现场全面开展6S管理,严格质量管控。新基地建成后拥有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低压电流互感器、采集终端共4条全自动检定流水线,1座自动化智能仓储库房、1套省级计量生产调度平台系统及各类功能性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计量器具的年检定能力达到420余万只,设备自动化及科技水平位居世界一流,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有效提升电网发展质量,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外包前用工情况

外包前一直采用的是劳务派遣方式用工,表面上解决了计量检定业务用工问题,但存在着以下问题和风险:

一是人员数量过多。《劳动合同法》修正后对劳务派遣用工的适用范围和用工比例进行了严格限定,用工占比不得超过10%。计量中心劳务派遣用工人数远超过10%的占比要求。

二是岗位职责不清。由于当时未系统地制定人员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岗位职责不明晰,也没对分工进行明确的划分,且受场地限制,正式职工与劳务派遣用工同在一个办公场所,有混岗情形,极易产生工作保密、岗位“三性”不准和同工不同酬等问题和法律风险。

三是用工关系复杂。劳务派遣人员关系错综复杂,部分人员工龄已有多年,用工关系一直延续,每次用工主体转变时未进行清理或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予以了断,用工风险一直存在。

二、外包实施过程

(一)指导思想

1.依法合规,规避用工风险。在《劳动合同法》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许可范围内用工,严格“三性”岗位,杜绝混岗现象,避免同工同酬风险。

2.满足业务需要,确保任务完成。由劳务派遣用工转变为业务外包,解决当前业务对人员数量的要求,突破对用工占比的限制,保证对人力资源数量的需求。

3.规范管理,简化流程。改为业务外包后,人员的日常管理、考勤、管理制度、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党群、团青、工会活动等一系列工作均由承包公司承担,极大地稳定了员工队伍,同时,也使得正式职工从日常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脱离出来,简化了部分管理流程。

(二)具体实施

1.前期工作

一是充分研究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之间的政策差异。最根本的差异是劳动管理关系的改变,实行业务外包后,承包方与其员工是直接管理关系,而发包方无人员管理的直接关系;费用结算从按人头变为按业务量结算;发包方对业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对员工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不再承担其他义务。

二是确定外包业务范围。对生产业务进行划分,明确可外包的业务,规定外包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计量表计检定业务以生产线为界,将生产线之下的挂表、拆表、打封、表计入库等辅助业务外包,严格划清责任界面,明确中心员工与承包方员工的工作权限。

三是制定业务外包方案。明确准入条件、合同期限、费用及结算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对承包方作业人员的要求、承包方的服务质量要求、保密要求及违约责任等。重点是承包费用的确定,计量表计检定承包费用是根据测算出的计量表计单价乘以总量得出,因年初对全年的表计数量无法确定,签订的是开放式业务外包合同,按月据实结算。

四是做好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为防止出现劳务纠纷,积极协助劳务派遣公司逐个排查,摸清每位人员的劳动合同关系存续时间,制订解除关系和经济补偿方案,所有人员全部解除劳务派遣关系,原有工龄按《劳动合同法》补偿到位,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2.实施步骤

公开招标:编制业务外包招标文件,向社会公开招标,严格遵循招投标程序,遴选具备相应资质的合作单位。

签订合同:与中标单位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结合工作需要和原劳务派遣人员个人意愿,业务承包单位优先与原劳务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确保优秀和熟练的人员不大量流失,计量检定生产秩序不受影响。

转变方式:为适应新的用工方式,逐步转变管理主体责任:一是协助承包方搭建组织架构,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二是协助承包方建立完善人员招聘、薪酬管理、劳动纪律、绩效考核、奖惩办法等相应管理制度。三是强化工作质量监督,对外包人员绩效考核提出参考意见。四是按照安全生产规范管理要求,强化现场生产秩序,全面推行6S管理,实行班前“三交”。

(三)实施效果

模式转变后成效明显,既有效规避了用工风险,又破解了用工难题,满足了生产需要。由于在实施过程中稳妥推进,生产业务并未因模式的转变而受到影响,劳务派遣转为业务外包后队伍稳定,人员流失率较低,很好地解决了人力资源瓶颈。转变为业务外包,增强了外包队伍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总结与思考

业务外包尚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这就促使我们需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行。

一是从劳务派遣向业务外包转变的核心,是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对人员的间接管理和对工作质量的监督考核,但不是包而不管,一包了之。实行业务外包后,发包方不能当甩手掌柜,不但要加强对业务外包工作质量的监督,也要适时地参与外包队伍管理。为了找到合适的人,要指导承包方的招聘工作;为了人员能尽快上岗胜任工作,要协助承包方开展业务培训;为了稳定外包队伍,留住业务骨干,要指导和协助承包方对其员工的考核、奖惩,完善薪酬及激励机制。

二是当前对业务进行量化后分包没有明确的费用支付标准,总承包费用要在预算范围之内,然而每项业务到底如何确定价格主要还是依据市场,靠竞价或双方谈判确定。与承包方费用结算的依据是所分包的业务量,如果不是可以直接计件的工作,则需要对业务范围进行估值,成为工作中的难题。

三是《劳动合同法》对“假外包、真派遣”的概念作出了初步设定,明确“以外包替代派遣”情况下的用工应计入劳务派遣用工比例。但是如何界定区分“假外包、真派遣”,却采用了原则上的描述。要想合法采用业务外包,就一定要厘清三方关系,在外包协议中对相关权利义务界定清楚,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在遴选合作单位时要选择实力强、符合资质、信誉好的机构,且要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

结语:《劳动合同法》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明确了业务外包的概念和操作,将计量检定(检测)业务由劳务派遣用工转换为业务外委后的时间不长,各方面还需提升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时刻紧跟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调整、整改完善,使业务外包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

第8篇: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1前言

目前,据统计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人才需求缺口达600万人,电子商务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提出的人才需求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仅物流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需要技能型人才510万人和560万人,需要高技能人才148万人和167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量约占物流企业总用工数的40%,但是目前物流行业高技能型人才比重还不到1%。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对技能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教育的起步较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整个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教育尚未形成满足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体系。尤其是高职电子商务物流教育,由于对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定位模糊,还没形成针对高职电子商务物流教育的专业开发与建设的管理制度。当前为了解决高职技能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的短板,本文提出高职―本科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

据调查,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战略规划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中、低级管理人才以及从事基本操作的技术人员。而企业战略规划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主要负责企业整体战略和实施目标的制订,起着总指挥、主持大局的核心作用。从事基本操作的技术工人可以是具有中职或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人员,他们负责具体的业务操作事宜,偏重于体力劳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主要是培养专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本科层次技术型、工程型人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报告,对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人才需求,省物流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2高职和本科校校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本科电子商务物流优势特色,开展高职与本科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高职院校老师通过参与本科院校大型电子商务物流科技攻关项目、聘用本科师资、共享本科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和实验室资源等途径,充分释放本科院校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活力。当前可着重探索建立优质电子商务物流教育资源共享、协调合作,共同搭建创新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大平台。高职―本科协同培养下建设体现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库,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案例教学的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库,丰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3高职与校所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院所优质科研团队和优质的科研设备资源,瞄准国家电子商务物流相关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国家重大电子商务物流基础研究,构建优质信息资源平台,实现优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子商务物流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下放。实现高职院校建立更为灵活的电子商务物流教学组织形式,强化“教学做”一体化,突出知行通达。具体思路是“走出去”与“请进来”两步走策略。“走出去”就是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的一线去调查、咨询、走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请进来”就是把物流行业企业专家、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聘请过来,集中讨论分析确定岗位群,分析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如何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学习情境的设置等内容,从而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4高职与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协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协会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优势,探索建立跨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多技术集成的电子商务物流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大力开展电子商务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坚持行业引领核心理念,全面构建面向职业领域适应岗位群需要的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以“七双七互”内涵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深化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平台。创建校企文化育人环境。对企业和行业文化进行归类和细分,从中提炼出其文化内涵,总结出若干类型文化,如国有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外资企业文化,或者航运企业文化、港口企业文化、货代企业文化、物流企业文化等,并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相互交融的“文化育人环境”。

第9篇:实验室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VBSE 实训教学体系 企业搬进校园

中图分类号:F270;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79-03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宽专多能”式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审时度势,高等教育也正逐步向着更加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目前针对某一门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较多,但是对于跨专业综合实训的平台涉及不多。高等院校为培养学生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能力,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综合性实训平台,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经济管理类综合实训课程应运而生。

一、VBSE经济管理类综合实训平台简介

“VBSE”(Virtual Business Social Environment)称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指高校根据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中现实岗位工作内容、业务流程等,结合与教学目标适配的业务规则,搭建包括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在内的现代真实商业社会环境,让学生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工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在协同工作中的综合执行能力、全局意识和职业素养,实现“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理念。

VBSE通过对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任务以及相互关系,遵循预先设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仿真模拟经营,体现了三个特征:第一,全方面仿真性。VBSE综合实训做到了环境、机构、业务、流程以及岗位的仿真。学生扮演虚拟商业社会中不同组织、不同部门、不同角色人员进行团队组建、期初建账、日常业务处理、月末结账等企业运营关键环节活动的全过程模拟。第二,多模块跨专业性。VBSE综合实训构建了一个综合多模块、多学科、跨专业的衔接紧密的开放性实训教学体系,打破现有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各自为政的局面,融合经管类各专业知识体系,可以满足经管类各专业的校内综合实训教学需求。第三,多元化竞争性。VBSE综合实训通过设置多个同行业的竞争性企业,并开展柔性化的自主经营,营造一个充实市场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在竞争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VBSE经济管理类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笔者所在院校经管类2014级各专业在第7W期设置了3个学分的职业能力训练实践课《虚拟商业社会综合实训》,该课程的性质就是一门经管类跨专业的仿真式的综合实训课程,课程目的为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完成虚拟商业社会中的岗位任务,理解和掌握较为全面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业务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决策协调能力、创新岗位能力等。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需要高仿真的虚拟实训环境,需要一套完善而可操作的实训教学体系,这是一项创新工作,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对此展开了研究设计,提出了VBSE综合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一)实训平台的搭建

VBSE实训平台的搭建属于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主要任务是结合学校实际硬件条件,由经管实训中心联合企业开展教学平台的软硬件搭建工作,具体包括实训场地的设计、虚拟环境的搭建(全景布局、制造企业布局及部门工位图、机构布局、业务洽谈商品交易会布局等)、网络及硬件平台的准备、教学软件与教学用具的采购等。具体搭建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核心应围绕着现代企业的经营,开展经济管理类多专业、交互式、同时间的校内综合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体会仿真的企业环境。

1.场地的布局设计。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布局设计实训场地,确定运行规模。VBSE场地需要容纳上百名学生同时开展实训,分别按区域划分各制造企业的物理场地,将各企业内部按部门分组,并集中设置场地,为制造企业提供业务支持。

2.虚拟环境的建设。

(1)企业内部商务环境。在VBSE平台中,设置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同行业制造企业,每个企业设置人力资源部、企业管理部、仓储部、采购部、财务部、生产计划部和市场营销等7个部门,每个部门又设置了关键岗位,共包含18个岗位。

(2)行业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环境和政务环境。VBSE平台根据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将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工商局、税务局、海关总署、社保局、进出口服务中心、商业银行、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等窗口,在具体实训教学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外部环境窗口。

3.软硬件资源的设计与采购。

(1)软件资源的建设。主要指软件平台的搭建,包括软件产品、相关配套教材及实例等资料的采购和准备。软件平台是实训体系建设的主体,出于教学需要考虑,该平台既要包括供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功能,又包括供教师和管理员进行辅助教学的功能。在软件平台中,针对企业设置不同部门和岗位,在业务方面,可以提供企业经营时所需的基础资料和企业经营的主要任务,关于具体经营的数据,则可以由根据实践过程中企业的资金情况、运营情况、竞争情况等做出综合分析后再决定。总之,软件平台通过各种类型的服务机构、企业中各种岗位角色的扮演和经营业务的模拟,可以实现学生“在环境中体验、在对抗中思考、在行动中认知、在组织中协同”的教学目标。

在软件资源建设中,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也非常重要。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训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做好实践数据记录,做好对实践设备、实践场所的管理记录,有利于实践平台更好的发挥作用。

(2)硬件资源的建设。VBSE跨专业实践要多岗位协同运作,所以对场地的规模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选择一个可以同时容纳至少上百名学生的实践场地,而且能满足以后扩容的要求。

实践设备方面,对于服务器、计算机以及桌、椅等各种办公硬件设备和办公用品都有详细而具体的标准,要做到符合学生的实训要求。此外,在满足基本教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考虑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同时要考虑软硬件升级的问题。

实训室网络方面,在实训室建设的初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网络平台本身的建设以及对外开放的问题,做到有效地利用和管理。

4.教学用具的准备。根据VBSE综合实训的要求,教学用具也应该满足真实企业的需要,达到高仿真,如报表、票据、营业执照、单位公章、实训用钞票等等。

(二)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VBSE实训教学模式是以制造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业务背景,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根据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坚持创新和综合指导原则,结合VBSE中的各个具体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1.实训要求。实训中每个学生根据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实际业务流程,模拟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使学生熟悉平台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从而达到实训教学目的。

2.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由企业的建立开始,通过学生团队的决策与协作,完成企业从起步期、发展期、壮大期、衰退期四个阶段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体验经济环境要素关系,通过开展企业运营对抗与内外部协同,实现企业经营的发展壮大。

3.实训方法。VBSE实训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针对不同的任务将专业知识进行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整个实训过程又采用学生自主式学习和研讨式教学方式,在实训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学生自由选择工作岗位,模拟企业的经营活动。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查询资料、小组协作等方式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团队性和探索学习能力。

4.实训流程。VBSE实训过程分为实训准备、岗位体验和实训总结三个阶段,具体安排如图2所示。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设计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评时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因此,课程考核需要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除了考核期末经营业绩外,还要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实训结束后的收获与感受。除了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方面进行考核外,还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进行总体的考核。期末经营业绩的考核,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指标。关于团队业绩的考核主要考察:团队意识、沟通交流、经营决策、公司业绩、团队纪律、公司制度、公司经营报告等。个人业绩的考核主要包括:考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团体任务的参与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践课程的考勤情况、协作能力、理论知识、对团队的贡献、总结报告完成情况及其他情况等。

学生成绩=实践企业的经营业绩*60%+学生个人表现*40%

企业的经营业绩评定包括:企业文化10%、团队意识10%、团队交流10%、团队纪律10%、经营决策20%、公司业绩20%、经营报告20%。学生个人表现评定包括:学风与兴趣10%、自主性与团队合作30%、素质能力30%、实验教学成绩考核30%。

三、VBSE综合实训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建议

(一)做好前期软硬件条件的充分准备

构建VBSE综合实训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获得院校领导的认同和支持,取得技术、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保障。VBSE综合实训突破单专业实训模式,实现全仿真商业环境下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因此,同时参加实训的学生数较多,这就对场地有了比一般专业实训课更高的要求。同釉谌砑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方面也相对要求较大,所以在软件平台采购确认前要多比较、多选择,因地制宜,选择最符合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需求,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

(二)重视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质量监控

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质量监控反映实训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效益,是项目开展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跨专业资源整合,加强专业间的合理和谐匹配,需要打破时空局限,突破以往实验教学过程中独立、非系统性等特点,从整体上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整合与管理,在教学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管理以及教学效果考评等方面做到有序规范。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VBSE实训内容的综合性与实训过程的交互性对教师在专业水平、职业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实训教师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具有足够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懂理论、懂技术、会应用”教师联合组成教师团队共同协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仅仅依靠现有的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建立专门的师资队伍。具体操作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利用企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中直接聘请具有较高学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岗位能手担任校内综合实训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第二,学校鼓励、支持校内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企业实行顶岗实习,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外聘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强,可能缺乏教学工作经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综合实训师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向“双师型”转变。第三,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VBSE平台的培训,提升授课教师职业能力、授课技巧,以及对VBSE平台的熟悉掌握程度。

[课题来源: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YB201445),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JG01),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60259)]

参考文献:

[1] 石莹,王华夏.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9)

[2] 卢德湖,赵巧主编.VBSE企业综合运营全景演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