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第1篇: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

一、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感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地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这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目前,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对多数。他们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还讲竞争,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他们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小学生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学生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小学生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小学生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第2篇: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差别施教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第3篇: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特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任务的双重性

任务的双重性是指既要完成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又要完成各种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必须的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一点就区别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就是说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各种专业的体育教学两者促进,互为补充。即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大纲的理解。对大纲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又促进专业技术的巩固和提高。所以,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双轨走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内容的针对性

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和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

首先,是针对专业特点将大纲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

其次,将大纲教材引向专业化。如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是做幼儿教师,所以在传授大纲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沿直线跑,然后再跑三角形,最后作迎面接力跑,既增强活力,激发了兴趣,又调节了运动量。使学生不仅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又要掌握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3.量的合理性

量的合理性是指合理的安排运动量与课的时间分配等。首先是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活动量(运动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高中学生。因此应特别注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活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果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量一样是不够的,因而应加大强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适应学习、实习和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一课时时间的分配问题。即大纲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各占一定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才能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4.传授知识的科学性

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科学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双重性与量的合理性所决定,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5.实践的实用性

实践的实用性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要符合专业特点,适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即经济又适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学习必要的大纲知识外,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身体素质,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速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抓住专业特点,全面提高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学用结合。

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必要性

1.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所需培养出各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实现和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任务,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2.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搞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完成体育教学双重任务的有效途径。

3.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提高学校群体工作成绩的重要手段。

我校是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二十多个专业。根据各专业及学生身心特点等进行教学,从中得到很大启示。由于在教学中加强专业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的达标成绩逐年提高。同时,社会信息反馈良好,深受用人单位赞扬。这些毕业生在社会各单位即是生产能手,又是文体活动骨干。

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势在必行。

4.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树立学生专业思想与终身锻炼思想的有效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如果在校阶段没有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将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劳动强度的要求。所以在校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及时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树立一日获得,终生受益的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与要求

1.教师必须有献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有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终生的锻炼的自觉性,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良好是职业体育道德观。

2.教师本身职业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要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相适应。

体育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大纲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学习职业本身技术与理论,掌握其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到准确、实用、科学、新鲜有效的专业知识。

3.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并掌握各专业的特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身心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将专业特点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4.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特点、学生身心特点等安排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运动负荷等。

第4篇: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特殊家庭;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近几年,我一直担任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发现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较多。他们有的父母离异,有的丧父或丧母,甚至是孤儿,还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跟着老人或亲戚生活。与正常家庭的学生相比,他们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内向偏激,学习成绩较差,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也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多困难。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感到只要方法得当,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同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用真诚和关爱开启紧闭的心扉

爱是情感诱导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殊家庭的学生长期缺乏父母之爱,更渴望老师的爱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用真挚的情感热爱、尊重、信任他们。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真心实意去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愿意敞开心扉,与你沟通交流。在我的班上曾有名学生聂,不到一岁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对她很不好,将她和七八十岁的爷爷赶到姑姑家,还经常为学费、生活费的事发生矛盾。我从刚入学就仔细了解了她的情况,经常主动和她谈心,安慰开导她。一开始,她不愿和我交流,不管我怎么说,她都一言不发,只是叹气。我决心用真诚的实际行动感动她。国庆节放假,她回家帮助姑姑砍玉米秆,回校时因过敏咳嗽不止,心脏也不舒服,甚至无法上课和睡觉。我就自己出钱带她看病,把中药拿回家亲自煎,煎好送到教室给她喝。有一样药需要用蜂蜜炙,我在炙药时不小心手上烫了个大泡,她看到后感动得哭了,说谢谢老师,从小到大还没有人对我这么好。从此以后她主动找我沟通交流,将不愉快的事讲给我听。我就鼓励她要自立自强,开导她要学会思考问题,心态要平和豁达,要多替父亲想想,他也很不容易,等学到一技之长找到工作就不受他们的气了。现在她比以前更懂事了,也坚强开朗了许多,并且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上学,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二、用耐心和宽容等待迟来的进步

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们身上的缺点、坏习惯,不可能靠一两次简单地批评说教就能改掉,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事。班主任要抓住一切时机,想尽各种办法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小刘聪明伶俐,小学时学习比较好,六年级时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他跟随父亲生活。直到后来他父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他母亲才回到他身边。小刘到我们学校时还不满15岁,时间不长就开始连续旷课,还吸烟、喝酒、上网吧,经常顶撞母亲,暴露出一身坏毛病。我和他母亲三番五次到网吧、酒吧和他朋友那里找他,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软硬兼施地带他回学校,三天两头想办法劝导他,帮他收心,给他讲做人的道理,从各方面慢慢约束他。有时刚刚谈过心,他向我保证得很好,但第二天毛病就犯了,把我也气得真想撒手不管这个不争气的学生。但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他也很可怜,他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的残缺,我们当老师的不能灰心丧气,随便放弃,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磨掉他身上的缺点。正是由于我不气馁、不放弃,该学生最终圆满完成了学业,现在一家中档饭店做凉菜师傅,做到了自食其力。

三、用鼓励和赞赏唤回久违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赏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对学生要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骂,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滋润学生的心田。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自卑、敏感、脆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要挽救他们,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好切入点,用放大镜看待学生身上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当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我们就应该及时加以肯定,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毫不吝啬地赞扬、鼓励,这样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前面提到的刘某,身上缺点一大堆,一时还真难发现有什么优点。一次学生们进行大扫除,他正在烹饪实习室练习面点,我就没通知他。没想到他做完面点回来后,主动提水、拖地,跑了一趟又一趟,累得满头大汗,裤腿上也沾满了泥,但他毫无怨言。我就趁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像个男子汉。他听了两眼发光,激动地说:“很久没有人这样夸过我了。”从此以后,他总是把烹饪实习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激发他学习烹饪的积极性,我还经常买些原料请他加工,夸他做菜味美可口。在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下,在任课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他的烹饪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

四、用集体和友谊弥补缺失的情感

第5篇: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残疾儿童 班主任 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258-01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大陆有残疾人约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其中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人,5岁以下学龄前残疾儿童有141万,6-14岁学龄残疾儿童246万。2006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05所,在校残疾儿童36.29万人。经过国家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以专门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设立特教班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班主任,深感责任重大,在此与各位同仁分享几点心得,为了特殊教育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 特殊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特殊教育的定义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006年的调查显示,全国6.34%的人口是残疾人,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特殊教育事业也愈来愈受到关注。“关心特殊教育”的字句首次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从2008年起,国家开始组织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由此可见发展特殊教育意义重大。

首先,发展特殊教育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切实尊重人的权利,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引导人,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而残疾人群体虽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残疾人应该享有和健全人一样的权利和地位。其次,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特殊教育,真正体现了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性,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全体人民的素质普遍提升才会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第三,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残疾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反之,特教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地方经济建设中去。通过集中安排就业、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等形式使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从而唤醒残疾人的社会价值感。

2 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

特殊儿童的特殊之处主要在于他们的自身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各种特殊需要。比如说聋哑儿童、残疾儿童、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等等。种种的特殊条件造就了他们的或者身体或者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平衡。

2.1物质需要

特殊儿童的物质需要包括基本生存物质的需要和环境物质的需要。基本生存物质主要指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的物质,例如食物、衣服、住处等。然而环境物质需要就相对要复杂一些,比如说针对盲童的盲道、针对聋人的助听器材以及在特殊教育学校设置的相关安全设施等。

2.2精神需要

满足特殊儿童的物质需要并不困难,然而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才是重要的课题。很多孩子是因为一些意外或者是不幸的经历才成为残疾儿童,他们的心理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和冲击,这需要心理医生的细心抚慰。有些天生的残疾儿童成长过程中被人歧视,性格发生扭曲,更需要人从健康的方向引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掌握满足特殊儿童精神需要的技能是特殊教育教师的必要素质。

3 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3.1思想品德素质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在思想上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轨迹。其次,要有坚定的信念,并且对全体学生同样热爱。班主任要相信教育的力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包容每个学生的缺点,有教无类。对于个别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要坚信只要对他做深入细致教导,同样能教他成才。第三,要善于处理好与其他科任教师、学校各部门及社会有关人员的关系,互相尊重和支持、团结合作、以身作则,共同一致性的教育、影响学生。

3.2知识技能素质

一是班主任的基本责任――教学,它要求班主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求对其他学科知识也要了解。二是科学的教育方法,要求班主任全面掌握和善于应用教材,组织、讲解教材,激发学生潜能,辅导学生并且开拓新知识。

3.3个性心理素质

班主任具备健全的、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是班主任素质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要求观察敏锐、思维准确、想象丰富、情绪饱满、意志顽强、兴趣广泛、信念坚定、性格开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学生塑造并完善人格。

4 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思考

近几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成逐步发展态势,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教育衔接问题,很多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想继续读书的特殊学生很难进入更高的学府。二是师资力量不均、流失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西部残疾人群体庞大,但是教育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并且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差强人意,致使教育人员流失。三是特殊教育学生就业的问题。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配备与现代残疾人就业需要脱节,并且残疾学生就业需要社会的普遍援手。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提高社会整体认知水平;其次要加大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第三需要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津贴;第四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参考文献:

[1]宋红亮.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体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第6篇: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

1.语文课程性质的要求

语文是目前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一门通过认识文字进而实现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受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已经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也会打消学生的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逐渐下降。为了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传承我国文化,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达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

2.中职语文改革的需要

一直以来,语文都被列为必考科目,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很多中职教师将精力放在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上,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教学内容也是围绕考试题目进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实质,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教育部针对这一现象,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教学改革措施,要求中职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和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度,以此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中职教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职语文教育阶段,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形成,因此中职教师想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在情感方面提高学生对于文章是把握程度;其次,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知识转变成图像、声音、视频,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后是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或者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第7篇: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科学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100-01

伴随着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准,逐步成为深化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要想真正落实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就要致力于构建科学化的教育模式。鉴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多样性特征,要想实现集资学校教学资本、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关系、高效利用有限的体育教学资源,就要高效构建科学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本文选取小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认识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之上,为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教学,为实现各方面体育资源的整合,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最终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特征

随着体育的发展和小学教育的完善,能否实现小学生素质教育,成为考核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体育的发展对于促进小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鉴于小学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情况,可以将其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的多重性。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表现出突出的目标多重性,这不仅仅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原始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同时也表现为借助多元化的体育手段来帮助小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形成有助于其未来发展的健康理念。

(2)举措的广泛性。在具体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操作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采取广泛的教育教学举措,来实施符合小学生生活习惯、身体发展以及教学需要的教育手段,这对于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3)内容的丰富化。由于体育教学是一种具有较高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小学体育教师为切实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即需要根据学生个人的体质特征,安排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让小学生在科学的体育活动区域展开适当的活动,为学生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还体现为创新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创设科学化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来源于体育老师的教育,针对上述我国小学体育的特点,需要构建科学化的体育教学体系,这有助于协调学校体育老师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形成因人而异的体育教学举措,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水平的提升。总的来讲,构建科学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成长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时期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也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观念中对于学生体育教学的忽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小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从思想上提高学校对于构建科学化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视。首先,要在充分分析小学生体育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切实、科学的体育规划;其次,在体育教学环节,为形成对于小学生全面科学的引导,还要不断深化体育教学的改革,针对不同小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手段来完善模式的科学性。

(2)施行启发教育。在小学体育模式的构建中,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创设小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的教学情景。为形成对于小学生全面科学的体育观念引导,就要采取个性化的措施。一方面,学校在日常的体育与课外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爱好需要,开展具体化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切实地针对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因人而异的体育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当小学生面临挫折或者心理难题时,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优势,根据学生差异化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等,全面衡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特点,利用多种教育渠道,有针对性地采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提升对于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关注度,给予学生以切实的心理咨询与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活动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其逐步提升体育活动参与度。

(3)形成系统化教学。针对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需要应用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具体而言,在小学体育科学化模式形成的前期,体育老师要合理规划小学生的个人体育需要,通过制订有效的考核标准与任务计划,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将体育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互结合;在体育教学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要落实一系列的体育考评机制,根据教学的进程与小学生差异化的需要,来调整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施行多样化体育教学的举措;在教学模式形成的后期,要加强校内与校外、学生与教育者的沟通,通过配备相关的体育教学人员,来实现对小学生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监督。比如,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状况,完成相关的教学评价,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完成对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跟踪管理。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不仅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还提高了身体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特征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我国教育结构中设立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重要的组成内容。体育科目是学生们热爱的学科项目。在体育课上,学生们可以学习体育常识,可以锻炼身体,可以做游戏。小学体育课程对于小学生具有体育启蒙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认为体育科目是可有可无的科目,认为体育课是学生“玩”的科目,片面的认知了体育课的目标和作用。在教育领域大力改革的推动下,我们倡导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课逐渐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充分重视。体育课是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协调学科共同的发展的科目。小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了解身体结构,增加学习精力,达到身心的共同发展。我们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 就是要根本上认知体育科目的重要性,要从体制机制上更新体育教学的目标,从内容上强调体育科目对于小学生的重要影响,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新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特征

1.教学方法要符合儿童的基本特点。小学阶段的孩子都属于儿童,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自身独特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儿童进行体育教育,就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体育的概念理解较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在体育技术和体育内容要符合小学阶段孩子的身体特征, 不能安排过于激烈的体育项目,要以保护学生身体健康为前提。在设置体育项目中,教师对学生在动作操作时,要给予相应的保护措施。把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统一起来。

2.教学过程要增强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来源于对事物的热爱。一个科目能够吸引小学生,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科目具有趣味性。小学生自身对科目感兴趣了,才能主动的去学习其中的知识。而小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特色就是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小学阶段体育的趣味性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一个动作或者一个体操,不是为了考察学生的耐力,而是为了让学生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把锻炼身体协调性放在首位。在动作标准上,要轻松对待,特别是对待一些反应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更要进行分别对待。教学方法要采取多种形式,把学生喜欢的项目引入到教学中。

3.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游戏性的原则。小学体育教材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游戏性。游戏性特点体现了教材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小学体育教学中,利用游戏完成教学是一个很适合的教学方法。游戏性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可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可以开阔小朋友的眼界。游戏性原则的使用,要注意符合地域特点,符合教育区域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点。游戏性教学原则符合小学生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通过游戏,小学生可以领会到体育课的有趣之处,可以对体育课充满好的印象。游戏性原则符合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要求。

三、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途径

1.在思想上更新体育教学的学科地位。体育教育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一直处于次要的地位。我国教育模式为应试教育,学校和家长都重视应试学科的成绩,认为主要学科成绩是决定孩子未来命运的关键。主要学科的地位在很多年的教育改革中,都处于教育界集中关注的地方。但是,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升,多种学科共同发展成为教育者研究的范畴。其中,体育教育是改革中的重点。我们在观念上,要更新体育教学的地位。不能把体育教学当成可有可无的科目,不能忽略体育教学的优势作用。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期,在体育课上,小学生呈现出最真实、最纯洁的一面。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体育教学的理念。从教育思想上认同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2.在教学形式上突出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体育教学是贯穿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的全过程。而小学教育是基础,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最初印象。小学体育教学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这里说的个性特点,不仅是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更小学生心理的特点。主要代表的特征就是小学生性格方面的特点。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生性活泼好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群体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学手法。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要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模仿,而且有的学生会延伸出更多的想法。这种思维活跃会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思考教学内容。

3.以快乐教学的理念实现教学的主动性,引导小学生的体育实践精神。体育课程的宗旨之一就是倡导学生的体育精神。我国自建国以来,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我们重视体育就是为了提升国人的身体素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要为体育精神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用快乐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爱好体育,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利用体育锻炼的优势达到身心教育的共同发展。快乐教学就是从思想上、形式上、过程上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是一种从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变。弘扬小学生体育精神,是小学体育创新的真正意义。

四、结论

小学体育教学具有集中性、趣味性、游戏性的特点。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就要从多方面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从教育观念、教育手法、教育尝试中不断掌握教育的根本思想,把体育教育当成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项目,从多方面创设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进步,让小学体育教育真正为教育服务,真正成为学生提高学生成绩,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毕红艳,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探讨,《才智》,2011 年03 期。

[2]王艳荣,多元智能理论与学校体育观念的创新,《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 年02 期。

[3]赖天德,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防止虚无倾向,《中国学校体育》,2004 年02 期。

第9篇: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从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游戏化教学内容、树立身心健康观念、合理使用体育教学场地与器材、多样化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教学目标游戏化身心健康

一、概述

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期望通过体育教学来提升公民的身体素质、培养自己的积极锻炼的意识和观念。小学体育教学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于体育教学的效果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运动技能,提升其身体与心理健康,而且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运动健身的意识,所以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这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二、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是指导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灵魂。在小学体育教学开展之前,老师要充分考虑当前学生的自身情况,从多角度出发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合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去,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大纲要求来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明确的、合理的目标下来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游戏化化教学内容

小学生自身具有好奇心重但又喜新厌旧的特点,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以故事化的情景引入教学内容,通过猜谜语、讲故事等精彩内容和形式,将小学生引入到当前的教学内容中,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跑、跳、攀、爬”等综合课程时,以孙悟空的故事来让小朋友们扮演成小猴子,让学生们想象“花果山”上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如何玩耍。通过小学生的想象来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抓住其好奇心来进入到课程学习中。

其次,要游戏化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种小游戏来活跃整个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化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选择相关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以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小学生之间进行竞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青蛙过河的游戏,在投掷教学中,可以设定比作神投手的竞赛游戏。通过各种游戏内容,真正让小学生寓教于乐地完成整个体育教学。

最后,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余,从小学生之间竞争欲望、争强好胜心理出发,可以组织班级之间的竞赛活动,从而让学生之间以班集体荣辱感为出发点,来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从而提升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间接性地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当然,竞赛活动的设定与选择,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合适的竞赛内容,要避免由于难度大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的现象发生,从而对其小学体育内容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树立身心健康的观念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身心健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身心健康是重中之重,只有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只有合理的技能教育与思想培养,才能有效地树立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观念。首先,在教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健康水平、个人体育文化特点,选择并设计适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发展,提升个人身体的免疫力,而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监督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对于突发事件要理性处理,确保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安全。此外,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要从身心健康的观念出发,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的观念培养,让他们意识到身体健康、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日常教学的培养,逐渐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从而为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设计场地,正确使用器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场地,配置相应的教学器材,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而且能够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效果,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在小学体育教学场地选择与布置上,要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体现体育教学场地的一地多用以及教学器材的一物多使的功能,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场地设计上要力求设计合理、安全实用、新颖有趣,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地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体育器材的使用上,老师要示范器材使用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从而有效地提升器材使用效率,促进课堂有效性提升。

(五)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上,要充分体现多样化的特点,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情况,通过设计各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更多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锻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组织学习小组,通过组员的相互帮助来达到快速提升预期效果的目的,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动作姿态展现给学生,还可以播放体育相关的视频,来拓宽小学生的野,激发体育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篮球的某个技巧时,老师可以播放NBA的比赛视频,从而提升小学生对篮球技术学习的兴趣,最终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

三、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通过各种游戏化教训内容、合理的观念以及正确的教学中、配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让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