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项目研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42-03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现有的成果中,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在学生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学分”或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等途径,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是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形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在课程教学中。其中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受到了教师的热捧。他们多数采用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而以班级为一个大组进行一个项目研究的教学形式和效果则较少。因此,笔者以班级为整体,将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引进旅游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性的教学改革,以期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一、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课程教学中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为研究项目,学生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查阅文献、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观点,形成研究成果的一种探究性学习过程。
(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 探究式学习贯穿其中。项目式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科学研究的形式,查找资料,进行实地考察或调查研究,获得结论,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它是一个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2 学生成为主体。在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从项目的选择到完成研究报告,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只是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等引导作用。
3 重视互动协作。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团队协作意识,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学生之间密切的互动合作,以便共同完成项目研究,还要求通过热烈的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的目标
一是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项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小组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二是由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研究项目、编制问卷和撰写报告,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总结和归纳能力等。三是通过多次讨论,促使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吸收以及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四是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组织、自主评价。
(二)项目的选择
项目的选择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主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兴趣或当前学术热点提出研究项目,由学生选择并确定。二是学生主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选题,并对选题的价值和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确立研究项目。方案中采用第二种方式,以学生的意见和意愿为主,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经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商讨后,确定了“广西大学生低碳旅游认知情况研究”的选题。
(三)制定研究方式
本方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撰写调查报告,因此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先由学生自行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形成每个小组的调查问卷,再由小组长代表自己所在的小组,参与班级讨论形成全班统一的调查问卷。二是发放调查问卷,每位同学通过同学关系、老乡关系向被调查人群发放至少10份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410份。三是对41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四是根据统计分析资料,各小组分别撰写部分内容,最后形成一个整完的调查研究报告。
(四)划分研究小组
本方案虽然以班级为整体进行一个项目研究,但是为了方便讨论和研究的开展,在学生自愿组合、适当调整的建组原则上,将5—6人划分为小组,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进行组织管理和意见反馈。
(五)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在班级内形成两个管理层次。一是小组管理。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的讨论以及问卷的发放和收回,还要代表小组参与班级讨论。二是班级管理。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组织各个小组长参与班级的讨论以及问卷的统计、分析撰写,最后代表班级与老师进行沟通。
三、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项目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后,笔者在课堂上向全班41名同学发放了无记名形式的《(旅游经济学)项目研究形式研究性教学调查问卷》,检查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资料的情况
在资料的收集方面,有40名同学在课外收集了资料,占全班的98%,只有1名同学没有收集资料。在这40名同学中,就资料收集渠道来看,87%、46%、13%同学分别从“互联网上公开的文献”、“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和“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获取资料(见图1)。就资料收集的数量来看,83%同学收集了6篇以下文献,17%同学收集了6篇以上文献(见图2)。对资料的处理方面,大多数同学对资料都进行了筛选、阅读、理解、整理和归纳总结,但对资料进行“思考或质疑”的同学只占到45%(见图3)。可见,通过项目式的研究性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在课外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能够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资料,较好地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过多依赖互联网,而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二是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数量相对偏少;三是对资料进行深入思考或质疑学生的人数相对偏少些。
(二)学生参与问卷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情况
有38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设计工作,约占全班的93%。有40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调查工作,占全班的98%。有30名同学参与问卷统计和分析工作,约占全班的73.2%。其中93%的同学参与了“数据的统计”,57%的同学参与了“数据的分析”,20%和23%的同学进行了“数据图表的绘制”和“调查报告的撰写”(见图4)。
参与了问卷设计的同学中,有82%的同学掌握“问卷的基本格式”,63%的同学掌握了“如何确定问卷内容”,71%的同学掌握了“根据内容设置问题”,58%的同学掌握了“问题形式的选择和表达”(见图5)。参与了问卷调查的同学,有70%、67.5%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发放问卷的方法”,约半数同学掌握了“样本数量的确定”、“样本选择的方法”、“交流沟通技巧”等调查方法(见图6)。参与问卷统计和分析工作的同学,有93.3%掌握了“数据的统计”,60%的同学掌握“数据的分析方法”,但是“数据图表的选择和绘制”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的掌握程度则有所欠缺(见图7)。此次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同学都参与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工作流程,并较好地掌握了问卷的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整体效果
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对课程教学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变学生学习理念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4个方面,其次是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水平这3个方面也获得学生较好的赞同(见图8)。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体系;知识点: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1-0111-06
一、以课件为基本存储单元的局限性
从1998年首批试点至今,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实现了飞速发展,不仅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已经形成了高等院校与专业机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交相呼应的多元体系。但是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其社会认可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在效率和质量上的缺陷也迅速暴露,并成为制约当前远程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落后的教学资源体系则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1.资源较大浪费
教学资源建设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在学习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针对不同学习对象与教学要求独立全新开发所有教学资源,其成本是非常高的,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然而,在传统的课件开发框架下,由于课件是资源存储的最基本单元,导致已经开发的课件素材和资源不能为新课件生产所用。这种课程资源建设模式大幅推高了资金和人力成本,成为阻碍网络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2.教学素材大量冗余
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其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跨院校、跨地域、跨学科地整合优秀教师资源,为远程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但对于边缘或综合性学科的课程资源建设,尤其是当这些课程是由不同教师来承担建设工作时,存在着大量的教学素材重复。对于远程教育机构而言,这种重复与冗余一方面增加了课件开发成本和时间,降低了内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冗余的课件之间表达方式存在差异,甚至往往由于更新不同步而导致互相矛盾,进而影响学习效果,降低了远程教育的外部效率。而随着整合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效率损失也在不断加剧。
3.课件库重复建设,版本间缺乏继承性
当一门课件需要更新时,通常其中半数以上的知识点仍可继续使用。但在以课件为基本存储单元的资源管理模式下,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使得课件不得不重新制作。一是课件本身的整体性使其不易局部更新。二是当课件在内容上需要更新时,由于主讲教师的更换使得教学思路发生较大调整,导致课件不得不重新制作,且远程教育机构多聘用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大,不同老师的教学思路趋向多元性,这使得尽管旧版课件中大部分内容可以重用,但相当数量的课件在更新时仍被直接遗弃。三是由于课件授课对象的单一性导致内容相近但深度和广度不同的课件重复建设。比如同是一门课程,往往由于授课对象不同,需要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调整,而以课件为基本单元的资源建设和管理模式,难以对此做出灵活的应对,不得不根据不同授课对象制作内容基本相近的多门课件来适应学习对象的多元需求。由此可见,课件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模式,直接造成了课件的重复建设,导致了资源建设的低效率。
4.无法适应学生背景和学习目标的多元性
远程教育机构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能够快速对社会前沿做出响应以满足学生需求,根据远程学员的实际需要提供合适的课程资源。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由于课堂规模小,教学双方可以现场交流,教师可以相对容易地了解所有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目标,并自觉地开展“因材施教”。但是在远程教育中,同一课件的受众范围非常大,沟通渠道远不及传统方式畅通,因此很难依赖教师为不同背景和不同目标的学生提供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从教学资源入手,提高教学资源在选取、组合方面的灵活性,进而设计自动化、智能化的辅助教学系统,才能有效适应多元性要求。显然,远程教育中原有的教学资源体系还很难达到这一要求。
在知识爆炸与技术加速更新的今天,课程更新的速度也必须加快。同时,随着继续教育的普及与大众化,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提高当前远程教育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在于对以课件为基本单元的资源建设和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使其能够适应远程教育特点,进而解决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素材一框架一目标”(MFO)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本文接下来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二、MFO模型的设计思想
MFO模型是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而设计的课程资源组织与课件生产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将教学资源的制作上升到工业层面,即在教学资源制作时将课件划分为众多独立的知识点而非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的课程,当面临不同的学习群体和学习目标时,独立的知识点将以组件的形式在相关课件的制作中被反复利用,快速生成极具针对性的课件,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有效应对网络时代加速的课程资源淘汰与更新。
此外,在该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即从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讲解者转变为专业化分工模式下的内容制造参与者、教学大纲设计者或过渡元素的生产者之一。这使得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制作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参与者之一,而非一门课件制作的独立承担者。
1.目标导向型学习模式
基于“素材-框架-目标”教学资源体系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远程教育学习者及其学习目标的多元化需求。以此为出发点,该模型需要建立一种目标导向型的学习模式。
所谓“目标导向型”学习模式是指教学及其所需的课程应以学习者的目标为中心,以能帮助实现学习目标的相关知识点为内容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在目标导向型的学习模式下,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的专业人员将依据学习者的知识背景、阅历和学习动机等来确定远程教育课程的学习目标,然后指定专业教师针对该学习目标,在知识库体系中高效地组合生成新课件。图1详细地阐释了该过程。
如图1所示,在目标导向型学习模式中,远程学习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课件,是根据特定学习目标而设计的知识点组合。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点时可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跳过已掌握的知识点,直接进行该知识点的考核并在合格后进入下一知识点的学习,从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2.教学内容与学习路线分离
实现上述目标导向型学习模式的关键在于确保教师能够依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取合适的知识点组合课件并完成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过渡。
在传统的教学资源制作与管理模式下,教学资源组织以课件为单元,这使得教学内容(知识点)和学习路线(如讲授顺序)被整合固化,课件一旦生成就不能再进行重组。因此,唯有突破以课件为基本单元的教学资源组织模式,使教学内容和学习路线分离,才能有效支撑目标导向型的远程学习模式。也就是说,需要建立以“知识点”为单位、可以自由提取并通过统一接口进行整合的体系,从而能够根据不同学习目标自由选择知识点并快速重组,生成新的课件。在此所谓的“知识点”,指的是由一系列难以分割的现象、概念、规律或理论所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模块。每个知识点会附有相关教学资源,包括图片、动画、习题、视频、辅导、教辅材料等。
课程资源制作的实践表明,如果能事前设定知识点间的“先修关系”(学习各知识点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可以大幅提高教师重组课件的效率。对于设定了先修关系的知识点库,教师只要指定某个必修知识点,系统就会自动依据先修关系进行路径搜索,引入学习该知识点所必需的先修知识点,再由教师进行筛选即可。
随着远程教学资源的基本单元由课件细化为知识点,建立知识点与习题之间的关联对应关系成为可能,这样通过习题考核,系统就可判断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此外,在建立答题错误类型与知识点疏漏类型之间的联系后,系统将能够根据学生的错误特征推断出其在学习相关知识点时的具体疏漏环节,然后将学生引导到相应教学资源进行重点复习,从而实现精准的自动导学功能。
3.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分离
通过构建知识点体系,远程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灵活快速的生成或制作新课件。然而,在课程资源制作过程中,知识点只是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标识”,在教学实践中唯有展示相关教学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根据对多种课程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知识点与教学素材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事实上普遍存在一个知识点对应多个教学素材以及一个教学素材可以支持多个知识点的情况,这种多对多的关系甚至经常会跨越学科的界限(比如一张工程图纸可以同时用于建筑学、工程经济学、CAD应用等三个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因此,在MFO教学资源体系中必须实现知识点与教学素材(如习题、多媒体等)之间的分离与映射,并提供统一的接口体系,以方便对不同教学素材的整合引用。
教学素材库在存储方式、描述方式与访问效率等方面都对技术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实现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优化处理。
4.引入课件制作的规范和标准
在高校目前的教学环节中,电子化、信息化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范围由最初的计算机、信息和网络等学科向其他各学科扩展,在此过程中,电子化教材和课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传统的电子信息和网络化课件或教材都只具有平坦的结构,例如PDT、DOC格式的课件,或者是一个针对某一门课程教学而开发的主题网站,或者是一些多媒体格式的课件。但是这种平坦的结构并不利于课件资源的共享、重用以及与学生的交互,它们无法描述自身的结构,其内容与结构是紧密耦合在一起的,这种耦合性使课件内容难以共享和重用,也无法使用一种通用的方法对课件结构和内容进行修改,大大限制了课件的可扩展性。由于课件结构上是互不相干的,因此只能使用一种与课件内容和结构都无关的学习管理平台对课件进行管理。这在增加管理难度的同时,也限制了学习管理平台的发展。同时,由于课件与学习管理平台之间没有统一的访问接口,使得分析学生使用课件的学习情况也变得困难,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也无法进行学习效果的横向和纵向比较。
鉴于此,该模式应采用国内教学与课件制作的SCORM标准,各系统以此标准来设计相关接口,使系统间达到无缝的关联,并为课件资源共享提供条件,确保不同学习平台系统间访问的兼容性,保障远程教学服务的顺利开展。
5.MFO模型架构与优势分析
基于上述思想设计的“Material-Framework-Obiective”教学资源体系模型,通过对不同层次教学资源的合理划分和映射,实现远程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图2展示了该模型的逻辑架构:
如图所示,MFO是一个目标导向的层次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的教学资源体系,将有效的解决本文开篇所述有关当前远程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1)教学素材的冗余问题。由于本模型在素材与知识点以及课件之间实现分离,从而使需要同样素材的不同知识点能够调用同一教学素材。在对素材进行更新时,只需更新一次,即可保证所有引用方随之更新,从而避免了素材冗余所带来的浪费和不一致问题。
(2)课件的重复建设问题。由于本模型将知识点与学习路线分离,并提供了统一的整合接口,因而在进行课件更新时,只需对知识点进行重组操作,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反复重新建设所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
(3)多元化需求问题。由于本模型完全基于目标导向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随时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快速抽取知识点重新生成课件,保证课件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因此完全可以满足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的多元化要求,为不同背景的学习者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服务。此外,由于本模型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层次化和标准化,因而为开发智能导学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可见,采用MFO模型作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体系的基础,开发相应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将会有力提高远程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三、MFO模型的实现-课件生成系统
基于上述MFO模型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一期研发已经开始完成试用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大幅提高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在系统的升级改造中,我们设想的升级后的系统整体逻辑构架如图3所示。
系统设计中将课件素材库、辅导系统、习题系统、教辅材料系统等系统中服务于知识点的内容,作为知识点的一部分。当某一知识点被反复利用时,这里的辅导系统、习题系统、课件素材库等系统都依然能提供相应的服务来支持该知识点,即使其同时出现在不同的课程中。例如,一个知识点中的辅导由辅导系统的一个主题来完成,当知识点被不同的课程使用时,我们只需在这个辅导系统中维护这一个主题来实现辅导,因为这个辅导主题是针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无论它在何处被调用。
1.系统技术路线
(1)指导思想
以MFO理论为指导,以平台与课件制作SCORM标准为依据,建立标准访问和被访问接口,实现标准性、扩充性、易用性、兼容性俱佳的课件生成系统。
(2)开发方法
课件生成系统二期主要采用RUP开发方法进行指导。RUP是IBM Rational的统一过程理论,是一套以文档为主的软件产品,是一套面向过程的软件开发理论。RUP是一套以架构为中心,用例(Use Case)驱动的迭代开发过程,具有自己的概念、最佳实践和核心工作流程。采用RUP方法可以降低开发风险,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确保系统质量,另外由于RUP方法的迭代思想,使得分阶段提取应用版本成为可能。
(3)开发语言
考虑到系统的跨平台性和可扩展性,二期采用了基于JAVA技术的B/S设计方案,中间件采用IBM的WebSphere 5,数据库采用Oracle 10G。同时,该系统也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移植到其他平台。
(4)开发框架
二期系统将采用AJAX+JSP+JSF+IBATIS+SPRING的开发框架。
JSF是基于UI组件模型以事件驱动为基础的系统框架,它有一个丰富的组件模型,可以使用拖放技术来构建WEB页面。此外,JSF提供在不打破层次布局的条件下,将可视组件同后台模型组件连接起来的途径,同时结合AJAX技术来改善客户端界面的显示,使界面更友好、更简单、更具交互性。
IBATIS具有对标准SQL极好的支持,可以完成足够复杂的业务逻辑。同时,IBATIS可以实现不同的缓存策略,将那些使用频率高、变化少的数据缓存起来提高程序运行的效率,提供完善的异常处理功能、日志功能和缓存功能,使系统具有统一的处理模式。
SPRING可以充分利用其在管理业务逻辑方面所带来的巨大方便,整个平台面向接口编程,减少平台各子功能之间的耦合性。
2.系统模块划分
(1)素材管理系统
课件素材库是对课件的所有素材进行存储,根据MFO模型,素材可被分为基本素材和组合素材两类,前者包括纯文本、流媒体(WMV、AVI、MP3等)、图片(JPG、GIF等)、WORD文件、PPT文件等多种格式,后者则是针对特定要求的基本素材集合。素材管理系统主要为课件制作系统提供素材数据,这一部分在一期中已经实现。
素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素材的上传、存储、编目、统计、分析、更新、清理、版本控制、类型管理等,并提供了面向普通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Web访问平台,使教学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维护和完善素材库。同时对于各类教学素材,需要设计基于XML的形式化描述体系,涵盖了不同类型素材的检索与调用接口,从而便于最终整合到课件中。
考虑到素材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性需求,二期开发采用了动态元数据技术,使素材的检索速度和引用效率能够随时问的推移和课件的积累而不断提高。
(2)知识点管理系统
知识点是课件中的基本单位,课件生成即根据不同学习目标对知识点的快速自由组合。在升级的系统中,知识点被赋予了另一个概念:容器,即将知识点相关的素材、习题、辅导、教辅材料等内容加入其中,作为知识点的一部分,在知识点被反复使用时,相应的辅导,习题,教辅材料等系统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增强知识点的移植性。另外这个容器也支持扩展,为日后扩展知识点的属性预留了接口。
知识点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维护知识点,并将其对应的素材、习题、辅导、教辅材料等内容在知识点这个容器中整合,并提供扩展机制的接口,以便日后属性的扩展。’另外该子系统为课程设计和制作人员提供设定各个知识点之间先修关系的接口。该功能已经在一期中实现部分功能,在二期中将继续改进。
为了完成知识点作为容器的功能,需要对外部各系统,如课件库、习题系统、辅导系统、教辅材料库等建立相应的接口连接。为达到无缝链接以及扩张方便的目的,需要按SCORM标准建立相应的接口规范。
为了简化人工操作、规范数据结构,该系统提供了两个重要的辅助功能:关系化简和环路检验。关系化简功能可以对专家指明的先修关系进行规范化,略去间接的先修关系;而环路检验功能用来防止出现知识点之间的“循环先修”情况。
与素材管理一样,开发也针对知识点体系设计了XML格式的形式化描述,提高了教师检索与重组的效率。
(3)课件制作系统
以学生学习课程的具体目标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相关的知识点为内容,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是MFO模型体系的核心。但在各知识点被组合形成新课件的过程中,需要中间加入过渡元素,即:将零散的知识点有序地结合起来形成无缝衔接的课件。此处的“过渡元素”是指由老师语言与视频(或动画)相结合的,能将上一知识点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串讲材料,是课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过渡元素的作用,不同知识点在同一或不同课件中出现,其过渡才能自然顺畅。例如,课程M从资源库中抽取知识点A和知识点C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知识点A和知识点c主要讲解的都是知识点本身的内容,直接联合起来会比较生涩,在两者衔接部分加入元素B进行过渡,达到承上启下的目的,使课程整体看起来更流畅。课件制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制作知识点间的过渡内容,形成新的知识点,以便于在课件合成系统中被调用。此外,该子系统也可以应用制作、维护知识点的素材元素。
(4)课件合成系统
该系统是教师根据指定目标开发相应课件的平台。在该系统中,教师直接在图形化界面下选取该学习目标所需知识点,然后由系统到知识点库中自动提取这些知识点及其必需的先修知识点,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自动组合,生成基本教学路线。
然后,教师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对基本教学路线进行调整和修正,并加入过渡元素,使得各知识点自然、顺畅地衔接起来。过渡元素主要是在课件制作系统制作或素材库中取得,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路线,即课件大纲。
最后,系统根据课程大纲对应知识点到素材库中进行映射,并根据XML描述确定各素材的展示方式,再经过教师筛选和确认后形成最终的课件详细描述(XML格式),并存入资源库中,形成原始课件。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系统的中存放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显示课件,而是XML格式的课件详细配置说明,其内容包括课件对应的目标、课件知识点体系、课件所含教学素材的编目和展示方式、各知识点标准进度等一系列信息。通过这种做法,系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教学素材引用的唯一性,避免了更新不及时和不一致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为下一步开发智能化、自动化的课件设计系统奠定基础。
把逻辑导图与原始课件结合起来,再提取课件资源库中的知识点及素材,打包生成课件。生成的课件在网络学习平台上,配合学习平台开展网络远程教学。
(5)智能导学系统
自动导学是该系统的一个重要特色。目前系统实现的导学功能主要体现为“习题导航”模式,其关键环节在于建立“习题-知识点”和“错误特征-学习疏漏-重点补习内容”两条逻辑链路。学生完成知识点学习后,系统依据第一条链路选择相关习题对其进行考核,然后根据答题情况和第二条链路推断其学习疏漏和薄弱环节,自动将学生导向重点补习内容。
在一期中,系统已经完整的实现了第一条链路和相应导学功能,而第二条链路及相关功能二期将进行完成。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基于MFO模型的教学资源体系从远程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突破了传统教学资源体系在灵活性、针对性方面的限制,明显提高了课程建设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质量。通过对基于该体系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研发和试用,可以认为其确实对解决当前发展瓶颈、提高远程教育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知识点划分标准
知识点是保证目标导向型教学系统能够灵活制订学习计划的基础。因此,对知识点的划分格外重要。如果一个知识点的范围过大,则无法适应灵活性要求;如果过小,则将影响教学资源的编制。对此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总结,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
2.系统的智能性
远程教育由于学员规模大、直接沟通少,因而格外依赖教学平台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能力。目前该系统通过对基本数据的合理划分与封装,已经为实现更高智能性奠定了基础,我们也将在未来研究中继续深入探索和应用相关技术。
总之,我们相信,如果能够对基于MFO模型的教学资源体系进行完善和推广,将对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教高函[2011]6号)“基于组织的财经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和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项目“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培训网络化服务管理平台”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英语兴趣;成绩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讲授、练习和知识的输出,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兴趣,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有限,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积极性,不能很好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影响教学效果[1]。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模式简述
项目驱动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其理论依据是,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构建,收获的是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2]。
项目教学法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组织项目活动。项目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对话,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优化学生的语言技巧,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丰富学生英语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影响机制
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上。驱动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参与度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过程较机械。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不仅学生的英语成绩低下,英语口语欠佳。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说,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
然而,项目教学法则是通过设置一定的任务项目,使得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学生多开口说英语,不仅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和说英语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自学能力。
2.师生关系相互转换
在项目启动教学方法中,教师和学生没有明显的界定,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可能相互转换,老师可能会向学生请教问题。这样的师生关系相处起来更像是朋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进行,也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开朗性格的形成。
3.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中,老师和同学们将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来掌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优点就在于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不仅使学生更容易听懂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还有利于学生实际运用课堂知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证检验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早就有所运用,而且运用驱动教学法教授英语比运用传统英语教授方法取得的成效更明显。
在笔者所在的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以基础英语课程为例,去年我校设立了四个班作为实验班,其中A、B两个班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另外C、D两个班运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实验一个学期。等到这学期期末考试时,据统计,A、B班有76%以上的学生成绩在85分以上,平均分高达89分;然而,C、D班学生中只有61%的学生其成绩超过80分,平均分只有82分。由此可见,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很大。
总之,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英语的发展要求, 现有英语教学的目的已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英语成绩单,而是要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因此,语言的学习必须符合语言说的本性,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运用项目驱动教学的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不仅可使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绩,更能学得语言技能。鉴于此,迫切希望各校以及其英语教师能够采取先进教育思想,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来代替传统枯燥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屏幕跟踪; 大学生; 关键词; 搜索引擎; 旅游网站
收稿日期: 2011-12-10; 修订日期: 2012-05-0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旅游流对旅游网络信息的时空响应研究”(4100107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Internet视角下的旅游利基市场发掘模式研究”(11YJC790234)和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基于信息共享平台的关-天经济区旅游联动发展研究”(2010JK114)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 杨敏(1976-),女,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博士生,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信息与旅游市场。马耀峰(1949-),男,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李天顺(1956-),男,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旅游者行为。1引言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对信息依赖度极高。游客、企业和管理部门等通过信息交互,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的购买或销售。游客的旅游决策和计划依赖于信息,一般旅游决策过程包括识别需要、搜寻信息、旅游决策、旅游消费、购后感觉5个步骤(甘朝友,1995)。信息搜索是有目的的知识记忆行为或从环境中对信息的捕捉(Engel,1986)。旅游信息搜索分为内部搜索和外部搜索,内部信息搜索既游客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要获取更多信息则需要借助外部信息搜索(Kim,Lehto,et al.,2007)。网络信息搜索是在内部信息不能满足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信息搜索的过程,越来越多的游客利用互联网搜寻信息。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是了解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前提,也是制订营销计划的重要依据。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截止2011年12月,我国网民总数达到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8.3%。其中,学生网民在整体网民中所占比例为30.2%。同时,我国旅行预订用户达到4207万人,年增长16.5%,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8.2%,尽管如此,旅行预订的使用率仍明显低于网络购物(37.8%)、团购(12.6%)等商务交易。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对于新鲜事物接受度高,能够充分地借助现代科技进行信息搜索和旅游购买,是未来旅游消费的主体。分析和探寻我国大学生在线旅游信息搜索行为对于旅游目的地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
基于屏幕跟踪的大学生在线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研究
2文献回顾
上世纪 80 年代,旅游信息搜索逐渐成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最广泛的论题之一(Fodness,Blackwell,et al.,1997;Chen,Gursoy,2000;Gursoy,2003;Gursoy,McCleary 2004)。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重要的信息源,因此,在线视角下的信息搜索行为逐渐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与传统信息源相比,在线信息源不仅节省用户时间、费用和精力,还能提供更可靠准确的旅游信息(O’Connor,1999)。Fodness等(1997)认为旅游信息搜索行为是旅游行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环节,信息搜索内容能够反映游客的在线信息需求。Xiang(2010)对美国游客研究发现,住宿和交通信息是外出旅游搜索的主要内容,其次才是旅游吸引物。 Gursoy 和McCleary(2004)通过对前人研究总结,建立起包含心理因素、经济状况和信息处理方式的综合理论模型。Pan和Fesenmaier(2006)的研究也发现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将酒店作为第一搜索任务,然后才会转移到交通或者其他活动和旅游吸引物,并将游客的在线行为分为“搜索(在搜索栏输入术语)”、“导航(点击链接)”和“组织(打印或在纸上记录)”,同时分析了在线搜索的微观进程,建立了在线旅游搜索的模型。Lehto等(2006)结合卷入程度,认知过程模式和知识特征等三个方面,提出并验证了在线旅游信息搜索行为模型。李君轶等(2010)通过实证调查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特征与偏好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游客对旅游网站内容的关注程度。魏军等(2008)对国外旅游信息搜索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郑鹏(2009)等对大学生网络旅游信息态度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岑成德(2007)利用调查问卷研究了大学生的网络搜索行为的特点;白晓娟(2001)围绕旅游信息搜索策略与搜索的可能性、游客个性特征以及搜索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了旅游信息搜索行为模型。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旅游信息搜索是一个重要课题,它是构成旅游购买决策的重要环节。学者们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索行为进行了有益探索。在研究方法上,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学者应用了实验观察法和访谈法,但在样本的选择上缺乏代表性,有些实验法的样本量偏少。研究内容上以实证研究为主,对基础理论研究涉及较少。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需求偏好、搜索行为模型构建、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探讨,而国内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基于过程视角对国内游客在线搜索行为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3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
关键词:中学化学 研究性学习 思考
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更多、更好地掌握这些信息呢?有不少专家指出,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高效的学习",另一条思路是"研究性学习"。 "高效的学习"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重视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别是信息的处理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次革命,目前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正在受到人们特别是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关于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现状的关系
化学研究性学习目的是转变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提高和身心发展创造空间。
然而,目前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和推进存在不少困难,有的地方虽已有些效果,但有的地方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应试教育对研究性学习产生很大的阻力。家长、学校、社会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片面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在研究性学习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是否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其次是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化学药品和仪器短缺,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没有药品和仪器,有些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是纸上谈兵。再次是教师培训的缺乏和学生的不适应。有很多教师没有接受对过研究性学习的培训,甚至还有化学教师认识不到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仍单纯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失去了他们学习中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受化学在高考中的地位影响。化学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不大,而且有些省份的高考中,化学也只仅参考性的科目,分数并不计入总分。很多学生容易出现重语数外,轻化学的现象,对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2.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论的关系
重视研究性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中创造的艰苦和成功的欢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会查阅各种参考资料,整理搜集各种信息,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的锻练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对研究性学习评价时要"重过程,轻结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⑴着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意志、品格、态度的提升;⑵评价内容应从重知识转向重能力,使评价内容更加人文化;⑶评价主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3.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求知者;要求学生勇于设想,大胆推测,精心验证,通过同伴之间积极的相互合作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要善于在学习中甄别信息的效用,善于在学习中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助者和参与者。首先,在思想上,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真正进入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理想境界。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选题方面,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范围或内容指导,如学生可选如下课题:化学和环境污染的产生、治理以及其污染物的检测等环保型内容。又如白酒中醇的检验和食盐中碘的检验。再如怎样用肥皂水来检测水的硬度等。"84消毒液"的漂白性等生活与化学型内容。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研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筛选出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选题不当只会影响教学效率,浪费教学时间。再次,在学法方面需要教师切实加强指导,如可以举办诸如"如何搜集整理材料"、 "如何规范实验操作"、 "如何撰写小论文"等有关讲座,也可以进行个别指导,针对各个课题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个指导。另外教师可以用适当的言语教学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打通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结论,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化学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包容的,我们不能把两者完全对立,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接受性学习学到的知识作为储备,没有这些知识储备,研究性学习就是空中楼阁。现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让学生感知直觉经验,培养动手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不是否定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积极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时代要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乐趣,从而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化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个探索过程。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研究性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必会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季 芳。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一、走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性质认识上的误区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他们关注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并非地理科学研究。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是借鉴于地理科学研究,但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地理科学研究而言,研究是目的,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变成地理专业人才,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地理问题。例如,学生做《某某地水土流失现状调查》这个课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取证,收集信息,分析出一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建设性方案,而是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
2.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不是地理课外活动。
地理课外活动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有许多共通之处:二者都强调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在功能上都能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但是,二者有着实质上的差异:地理课外活动实质上仍是地理教学活动,但它是学生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可自由选择参加并无什么课业任务的活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指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其立足于地理学科,又可以超越地理学科。既然,作为一门课程,就有法定的课时安排和相应的任务要求。
二、走出离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价值认识上的误区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表现出选题范围广、资料来源渠道多,处理资料能力要求高,结论的实用性强等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l.不能将其功能“神话”。地理研究性学习如果能够有效实行,其作用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不少地理教师会走向极端,认为这个“好东西”应该时时、处处、生生都用。其实,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相对于“接受式学习”而言的。就人的发展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在新课程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只是要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地位,使两种方式相得益彰,各尽其能,否则,我们将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学习方式的又一次失衡。
2.其价值取向与高考是和谐的。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尚有困难,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肯定会浪费不少时间,这样必定会影响备考,高考质量肯定下滑。近几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下的地理试题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题目逐渐走向综合性、开放性与实践性。所以,高中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给备考带来负面影响,反而会有利于广大师生在新的高考形式下赢得先机和主动。 转贴于
三、走出教师角色认识上的误区
1.地理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
有些地理教师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角色定势,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仍处处以“权威”自居,要求学生按照他指定的课题、设计的方案执行,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处处干涉,一切由他说了算。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并且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所以要放手让学生去经历。其实,学生选择的课题有可能涉及地理范畴的任一分支,甚至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是无准备甚至不熟悉的。教师应当放下架子,平等的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教学相长,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2.地理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
有些地理教师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既然强调自主探究、亲身实践,那么,就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这又走人另一个极端。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有特定规律的学习方式,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学生常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常见的有几个方面:第一,很多学生会面临选题不当的问题。
四、走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上的误区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实现地理课程目标,发挥教育导向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若评价不恰当会导致地理研究性学习偏离正确轨道,从而违背活动的初衷。
1.评价要同时重视过程与结论。
地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必须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如建立学习档案袋等,记录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当然,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学习,应当重视学习的结果,因为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在成就需要的驱使下,使学生表现出追求较高的目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这样一种积极的状态。
2.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
【关键词】中职数学 研究性学习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51-0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中职教育的宗旨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民市职教中心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了新教材。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不仅在教学内容上作了更新,而且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作出了新的要求,更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课改背景下,开展学生自主性参与研究性学习有着积极的现实意识。
一、中职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当然,教学时也可以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中职课改教材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是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二是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三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四是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三、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
近几年,在全国和各地的高职考试题中连续出现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等。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和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在研究型课程中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应具备起点低、入口宽、可拓展性强的特点。
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开放题的编制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它的编制本身也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数学开放题的编制方法,一是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二是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三是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四是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编制开放题;五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
[关键词]高中体育;研究性学习;困惑;对策
一、前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或者说主要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强调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科学化与多样化,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过程、情感与体验、交流与合作等。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策略,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体育课程是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体育价值,形成良好、有效的体育学习方式,在中学体育课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笔者参与的各类教研活动和平时的听课发现。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性学习时出现了一些困惑。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中学体育实施研究性学习中的困惑
1、对体育课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学习结论告诉学生,而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自然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2、体育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
第一,重过程。体育教学中,学生经过一段对某一项运动技能的研究学习,可能最后运动技能水平并不是太高。但是,学生在体育研究学习过程中认真的学习态度,锻炼方法的掌握,身体得到锻炼,也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关键是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体育学习方法,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第二,重应用。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学生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加以解决,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
第三,重实践。实践是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体育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最大的不同点是不只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第四,重全体参与。体育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教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根据智力多元理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优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所以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3、对高中体育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认识
随着体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的角色在体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教师角色的理解是否正确,将影响到体育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的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于如何给自己定位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在体育研究性学习中扮演什么角色,是一位权威的体现者,知识的灌输者;还是一个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参与者?
体育研究性学习是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在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传播途径的扩大,人们要面对大量的信息,进行自我的判断、筛选、获取和应用,这就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来解决所面对的各种情况,也就使我们的教育背离了传统的方式,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调学生在体验之中获得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能力。与传统的接受式相比,在体育研究性学习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和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地位,失去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权威,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而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互相协作的。
4、在高中体育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的认识
对学生认识主要表现为两个问题:一种认为体育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过高的要求,是一种奢望;另一种认为体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简单的活动,不过就是动动手,写篇论文而已,是一种新的劳技课,一种新的样式罢了。这两种认识都是没有搞懂研究性学习之中“研究”的含义所致。
体育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研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的手段。让学生通过研究这种方式,亲自去探究所学知识的实践过程,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给传统的学习方式注入生命的活力。它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延长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使他们能从社会、生活、书本之中发现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进而通过自己的探求,在合作的方式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对体育研究性学习过高或过低的认识都不是客观公正的。我们应该相信学生,他们有无限的潜力可以挖掘。只要我们的方法和指导得当,体育研究性学习就能顺利的开展。
5、对高中体育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的认识
有人认为体育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仿效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做个课题,搞个调查,写篇学术论文;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就不是研究性学习。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有过程性的特点,所以体育研究性学习也必然要强调过程的重要性。接受式学习,强调知识的传承性,忽视了知识获得的过程性,因而便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的标准,所以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仅有的评价标准,而能体现这种评价标准的途径,也就只有考试,只有成绩了。我们不想否定这种评价方式的作用,只想说,它不是评价的唯一方式。体育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一个广阔的背景之中,通过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仅仅以考试和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客观的,我们不但要重视成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不但要有终结性评价,同时也要有过程性评价。
总而言之,在体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结果与过程并重,我们更看重过程。
三、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倾向,学生的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体育研究性习则是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实践,勤于动手,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造。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教师不应停留在掌握或精通本学科书本知识上,而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阅读、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增加自身知识的广度,拓宽知识面,逐步熟悉和掌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掌握研究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
2、体育教师要了解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与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体育教师应该了解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与原则。
课题研究工作一般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研究题目的选择。第二步:研究方式的设计与步骤实施。第三步:论著的撰写与答辩。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为:①科学性原则,②创新性原则,③整体性原则,④应用性原则,⑤艰巨性原则,⑥合作性原则。
3、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一,做好初期的宣传工作。讲求可行性,就是要求学生选题时不要太宽泛,不要大而笼统,要尽量做到角度小,视角新,富于创新意识。
第二,做好开头的组织落实工作。要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的性质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确定研究的方法,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总体看探究的方法一般有学习咨询,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调查问卷,访问专家,实验观测,技能操作等。
第三,做好活动中三大环节的指导工作。①选择确立课题的指导,②进行实践研究的指导,③提炼、撰写结题报告的指导。
第四,做好结题评价的工作。本着激励为主的原则,对在活动中取得收获的小组及个人给予充分的肯定。
4、进行灵活而恰切的评价
第一,全面的评价观。定量评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定性评价具有较好的交流功能和激励功能;形成性评价则强调对过程的关注,而终结性评价则强调对结果的关注。它们各有优势,互为补充。由于体育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参与程度,所获得的情感满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就决定了要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比较准确的评价体育研究性学习。
第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传统的评价,都是教师评价学生,在评价中教师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某种程度上的对立,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的看法和感受,有利于教师从更深的层次上了解学生和评价学生,他评是对自评的补充和辅助,所以要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实施方案
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及作用
1.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师起到辅助理解作用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学生要自己制订、实施学习计划,并且要定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是一种实用的学习技巧。在这种学习技巧中,学生往往通过研究特定的课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巧,综合自己通过查阅资料而理解的部分和信息整理的部分,研究课题。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新知识、接触新知识领域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自学能力。
1.2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强调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锻炼到在学习中遇见无法立即解决的难题时,自行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即自我解决能力。其次,在研究性学习中,遇到涉及范围比较大的课题时,往往是几个人一组一起研究了解这一课题,目的是缩短课题研究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中,组内人员需要经常交流沟通,因此人际沟通与整理资料这方面的能力就能得到很大锻炼。最后,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不相同的地方就在于研究性学习更看重学生的地位,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比起老师反而是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理解知识内容。由此可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扮演了引导学生思路的指引者角色。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改革创新的教育模式,而且是一种能有效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放地方处于应用的前期,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师也应当在平时多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习过程主要分为概念理论分析学习、通过物理实验推出或验证某种结论、物理模型制作这三种类型,而这三种学习过程都能很理想地运用研究性学习这一方法。首先,在理论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想要透彻地理解某种概念就需要自己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由于很多物理公式和概念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因此就需要学生提高对资料查找整理的能力。其次,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有两方面作用。第一,帮助理解某概念,直观地表达某一变量对另一种变量的影响。第二,作为验证某一物理结论的手段。第三,物理模型制作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动手能力。
2.2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用的学习技巧,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停留在学历和成绩上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点也被看做是职工的优良品质而被企业单位看重,例如自我管理、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锻炼这部分能力。例如在了解把握某种概念时,学生有可能需要翻阅很多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知识,而在大量信息中提取出需要的内容,整理归纳相关知识,在验证或为了加深理解而准备动手做相关的物理实验则能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扩大知识面、锻炼归纳总结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些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做到的。
3.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并不代表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参与,因为拿出一些时间与学生交流讨论问题往往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一方面能节省学生时间,让学生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还要注意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平衡,在学习过程中,在各种各样的方面都能达到为学生锻炼某种优秀品质的作用,但是不能为了锻炼某种品质而偏离学习知识的目的,也不能为了学习知识而忽略对优秀品质的培养,因此学生和教师都要注意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同时在学生开始课题研究之前,教师应该注意选取难度合适、综合能力性强的课题,避免发生因课题不合适造成学生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
4.结语
加强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因物理公式、概念深奥复杂而不喜欢听的现象。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自身努力达到了解新知识的目的,而且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可以说新知识的收获和综合能力的锻炼是同样重要的两种收获。因此,加强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的应用能够缓解物理学习压力,对培养国家所需的全能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双成.浅谈“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可行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7):25-78.
[2]孙鸿飞.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科技创新小发明[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8):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