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质量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 键 词】中小学教师;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编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068-04
Byrne(1984)认为,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特长及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自我知觉,是个体在内心深处对于自身的看法和评价。[1]Villa等(2001)认为职业自我概念是由一系列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自我图式组成的,教师职业自我概念(teachers’ professional self-concept)融合了教师的兴趣、能力、情感及态度,包含一系列关于教学自我实现、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教师职业价值感等方面的信念、态度及设想,对教师行为具有调控作用。[2]李孔文(2011)认为,教学自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具有自我增值的生长点,是教师走向专业成熟,内化外在规范和角色期待而形成教学风格的身份认同。[3]本研究参考前人对“自我概念”及“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定义,将“教学自我概念”定义为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的看法与评价,它由一系列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自我图式组成,包含关于教学能力、教学满意感、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信念、态度与设想。
沃建中等(1993)认为,自我概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构成成分,研究教师自我概念对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4]教学自我概念是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核心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恰当地控制与调节,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本研究通过编制教学自我概念初测量表,探索教学自我概念的维度结构,获得了信、效度良好的《教学自我概念量表》,并调查与分析宁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自我概念的现状,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及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的理论构建
本研究从教师教学自我概念的定义出发,参考Villa等(2001)编制的教师自我概念评价量表(TSCES)中涉及教学自我概念的项目内容,[2]初步确定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的维度结构包括:教学能力自我概念、教学效果自我概念、教学互动自我概念,以此理论构想为框架,编制初测量表的具体项目,采用Likert式4点计分(含反向计分题)。通过以上步骤形成的初测量表由37个项目组成,分为三方面内容:(1)教学能力自我概念,包括15个项目;(2)教学效果自我概念,包括12个项目;(3)教学互动自我概念,包括10个项目。
二、教学自我概念量表初测
(一)研究目的
探索教学自我概念的维度结构,验证量表维度结构的理论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信度、效度良好的《教学自我概念量表》。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在参加2011年宁夏“国培计划”的中小学教师中,随机发放初测问卷661份,回收有效问卷335份,有效率为50.7%。被试平均年龄39.6±4.46岁。
2. 研究工具。自编的《教学自我概念初测量表》。
3. 统计工具。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4. 研究程序。(1)使用初测量表对被试进行施测,回收并筛选问卷,在SPSS16.0中录入有效问卷的原始数据;(2)根据数据对初测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教学自我概念的维度结构,并对各因子进行命名,最终形成《教学自我概念量表》。
(三)研究结果
1. 项目分析。(1)鉴别度分析法。将所有被试的量表总分排序,按27%临界点分数划分总分高低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总分高低两组被试在量表每一项目上得分平均数的差异性,检验结果为:所有t值均大于3,所有p值均小于0.01,没有符合删除条件的项目。(2)题总相关法。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求出各项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删除了相关系数小于0.4的3个项目。(3)信度检验法。采用Cronbach α系数进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删除了“修正的项目总相关”小于0.4的6个项目。经过以上几步项目分析过程,整个量表剩余28个项目,下一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2. 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
mponents analysis)进行因素抽取,转轴方法选用最大变异法(varimax)。经过三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了不符合条件的因素及项目(项目数少于3的因素、因素负荷量小于0.45的项目以及双载荷项目),第四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后,没有符合删除条件的项目,提取出3个因素,共包括19个项目。
3. 因素命名。概括每个因素所包含项目的内容,结合量表理论构建时对项目内容的分类,将《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的3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教学能力自我概念、教学效果自我概念、教学互动自我概念。
4.《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的信度。对《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的各维度及总量表进行信度检验,“教学能力自我概念”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值为0.826,“教学效果自我概念”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值为0.833,“教学互动自我概念”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值为0.775,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值为0.914。
(四)小结
根据初测数据对初测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删除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后,严格执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减项目的标准,最终探索出3个因素,累积贡献率为51.760%,根据每个因素所包含的项目内容及最初的理论构想对因素进行命名,最终形成信度、效度良好的《教学自我概念量表》,包括3个维度:(1)教学能力自我概念(含7个项目);(2)教学效果自我概念(含6个项目);(3)教学互动自我概念(含6个项目)。
(5)不同学部教师的教学自我概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教学自我概念的学部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学部变量在量表和教学效果自我概念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在教学能力自我概念和教学互动自我概念维度上差异显著。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在量表总分上,高中教师与小学、初中教师差异极其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教学自我概念水平相当,高中教师的教学自我概念显著低于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颜桂(2009)研究结果显示,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及各维度(胜任自我概念、人际自我概念等)上差异不显著,表明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水平相当,[6]体现出和本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四、总结与展望
综合以上,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由教学能力自我概念、教学效果自我概念、教学互动自我概念3个维度构成,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宁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我概念受教龄、学历、学校所在地及学部影响。
本研究选取教师职业自我概念最核心的内容“教学自我概念”,首次编制了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我概念量表,在问卷测量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有待日后进行完善:(1)本研究所确定的教学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还需要在更广泛的实践调查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增强量表的适用性;(2)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效标来检验量表的效度,也可以通过个案研究或者纵向研究来获得量表的实证效度;(3)应该继续增大样本量,尽可能地选取代表性强的学校,使测量更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Byrne B M. The general/academic self-concept nomological network: A review of construct validation research[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4,54:427-456.
[2]Villa A, Calvete 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 self-concept evaluation scale and its relation to burnout[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01, 27: 239-255.
[3]李孔文.教学自我: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身份认同[J].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6):129-132.
[4]沃建中,申继亮.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3):18-22.
[5]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4.
关键词:二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92-02
人教A版《数学必修5》的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节中,有两个概念:把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1]这两个概念容易让学生引起认识上的混乱。
按照上述概念,xy+5x-3y32y+5t-732y
从教材的衔接和思维的严谨性来看,教材中的这两个概念需要进一步完善。最新的湘教版初中教材有这些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把两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或者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2]含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均为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3]并且该课本中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练习中出现了方程组x+y=72y+z=6x-z=7和 3x-2z=13z+2y=23y-x=-18。既然上述方程组算作三元一次方程组,那么由类比推理,不等式组2y
综上所述,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可为:把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可为:共含两个未知数且每个不等式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均为1的几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一来,xy+5x-3y32y+5t-732y
由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在线性规划问题一节中提出,必须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这样,他们才能清楚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运用线性规划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在呈现出相关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后,为了让学生对概念有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可以设计如下概念辨析题,促进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
例1.判断以下不等式是否为二元一次不等式?并说明理由。
(1)2x-y27 (3)2x-y
(4)2xy-3x>4 (5)■-3x>4 (6)■>4
例2.判断以下不等式组是否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说明理由。
(1)x-3y0y≤2t0y-5t≤2
(5)x-y>0y+■≤2 (6)■>5 y-x≤2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必修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2.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 云模型 熵权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16-02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规模的扩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成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其学习成绩。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检验高校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鉴别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引导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对于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目前,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面普遍采用的AHP、模糊聚类分析等评价方法往往存在忽略或者部分忽略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即没有综合考虑其随机性和模糊性,而导致评价指标权重主观性强、指标量化缺乏依据、信息损失等一系列问题。云模型是当前处理不确定、多属性问题比较好的工具之一,是在传统模糊数学和概率统计的基础上提出的定性定量互换模型,它可以将模糊性和随机性有综合在一起,实现定性语言值与定量数值之间的自然转换;信息熵是获取不确定性的度量的有效工具,利用熵权法获取指标的权重能有效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且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本文将云模型和熵权有机结合,建立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教师课堂质量评价的实例中,以使其结果更加客观、有效。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要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首先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一般要考虑其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数据可获取性等原则。在综合考虑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包含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四个因子共10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见表1)。
二、数据获取及等级划分标准
本文所采用的2000组样本数据来源于2011年岳阳市某职业院校在迎接省教育厅教育评价中进行的课堂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其中,每一项评价指标值使用百分制形式来衡量。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篇幅所限,仅显示部分数据)。
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并相咨询相关专家意见,本文采用如表3所示的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三、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云模型
云模型是自然语言表示的能够实现定性概念与定量数值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的模型,其具有三个数字特征(Ex,En,He),其中:Ex为期望,代表在数域空间中最能够代表这个定性概念的点;En称为熵,常被用来衡量定性概念的模糊度与概率,反映定性概念的不确定性;He为超熵,它是熵的不确定性的度量,即熵的熵,反映了数域空间中代表该语言值的所有点的不确定度的凝聚度。
云发生器有两种:正向云发生器能实现定性向定量的转化,输入云模型的三个数字特征和欲产生云滴数N,输出N个云滴的定量值及由这些云滴构成的云图;相反,逆向云发生器则实现由定量向定性的转化,输入服从正态分布的一组云滴,输出定性概念的云数字特征值。而这里仅采用前者,即正向云发生器。
(二)熵权
信息熵是由香农(Shannon)于1948年将热力学熵引入信息论而提出的,它常被用于不确定性度量的获取。利用信息熵可以计算指标的权重:
设对象集{x1,x2,x3,…xn}包含n个待评价的对象,指标集{I1,I2,I3,…Im}包含m个评价指标。于是评价的初始数据矩阵为A=(aij)n×m,其中aij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评价指标的值。则指标权重可由如下步骤获得:
Step1 对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A*=(a*ij)n×m。
Step2 计算各项指标的信息熵值s及信息效用值σ。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sj=-■■a*ijIna*ij,j=1,2,…m
评价指标Ij的信息效用价值σj取决于1与该指标的信息熵sj之间的差值:σj=1-sj。
Step3 计算指标权向量:ω={ω1,ω2,…ωm},其中ωj=σj/■σj,0≤ωj≤1,■ωj=1。
(三)评价模型的建立
基于云和熵权的评价模型具体包含以下5步:
Step1 利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向量:ω={ω1,ω2,…ωm}。
Step2 指标Ij对应的等级CI这一定性概念可用云模型表示,其云特征值为(Exjl,Enjl,Hejl),其中:
显然,最能代表指标Ij对应等级Cl这个定性概念的值应是该等级区间的中心值,即:Exjl=|z1jl|-|z2jl|/2,其中:z1jl和z2jl分别为指标Ij对应评价等级Cl的临界值。
临界值作为一个等级到一个等级的过渡,应当是一个模糊边界,同时属于上下两个等级,并且对两等级的隶属度相等,故有:exp(-■)≈0.5,从而:Enjl=■。
[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质量保证 体系结构
[论文摘要]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概念,由质量决策、质量执行和质量评价三个部分组成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系统。完善成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证系统的结构,将对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有着显著作用。
步入新世纪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成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成人高等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更好履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位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当前,成人高等学校普遍掀起一股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热潮,希望通过这个途径解决教学质量问题。因此,探明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以及其应有的结构,对构建具有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概念,要明晰其含义,我们首先要明确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概念。
质量,一般是指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综合。这个概念用于成人高等教育,由于其对象属性的根本性差异,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同的理解。就成人高等学校而言,产品是什么,产品质量是什么,还没有统一的答案。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这个命题的提出,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大家对于质量概念及其范围、内容是明确的,质量标准是统一的。因此,厘清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概念,就成为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成人高等学校的产品以及产品的质量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成人高等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学校提供的是具有社会生产属性的产品,质量取决于社会对学生效能的综合评价;效能是一个由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的聚合体。另一种观点认为:成人高等学校的产品是学校所提供的各类课程组合,是一种带有服务属性的产品,其质量取决于受众(即学生)的满意度。我们认为,成人高等学校提供的产品是接受过学校培养的、效能得到一定程度提升的学生。在这里,学生是产品承载的形式,是载体,而不是产品本身。真正的产品具有无形性,是学生效能的提升部分。这种产品是客观存在的,却又无法以独立形态表现出来,它必须依附于主体,通过主体的具体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得以体现。学校提供的教育项目,可以视为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生产技术和手段。产品质量的检验者有两类:一是作为产品最终用户的社会,其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程度,即社会适用性,或是学生的效能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而教学质量,也通过对学生实施的一系列培养所形成的结果与教育项目规定的培养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方面得到体现。二是作为教育质量载体的学生本人,我们必须承认学校产品和企业产品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企业产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与其载体是统一的;而教育产品的价值及使用价值与载体是分离的,且载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接受教育后自我效能的提升对学生期望的满足度,或是说教育的学生适用性,也应该成为评价成人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机组成。
基于上述对于质量概念的认识,我们认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为了保证成人高等学校提供的教育产品能够保持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的一致性,运用系统论原理和激励、约束等手段构建的涵盖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阶段各环节的制度系统。一般而言,它可以分为外部保证和内部保证两个子系统。外部子系统由高等教育机构以外的组织所构建,内部子系统主要由成人高等学校依靠自我约束机制而建立。我们这里研究的主要是在成人高等学校内部建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
1.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本质是一组制度体系。为了维持教学质量,成人高等教育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保证教学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这里的制度,是广义的制度,包含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全部内容。这些内容包括:(1)培养目标,指教学活动所需达到的目的,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具备的能力和达到的水平。(2)教学规范,指教学活动各个环节需要遵循的标准要求,直接对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提出规定性的要求。教学规范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由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等组成的计划性规范,二是由课堂教学要求和实验教学要求等组成的执行性规范。(3)教学组织,指维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机构和人员。(4)教学资源,指教学活动需要用到的教室、实验设备、图书、活动场地、实习基地以及办学经费等一切为教学提供保障的资源。(5)教学信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反映教学状态内容的数据,它是实现教学监控的重要内容。
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是保证实现“两个适用性”。质量保证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的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①可见,质量保证体系的外在目的是向社会和学生提供一种信任,内在目的是实现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这种信任以及目标,直接指向成人高等教育的两个适用性,即我们培养的学生既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也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主体是成人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在多个方位同时展开,从生源选拔、办学条件,到管理水平,都给成人高等学校带来巨大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使学校获得稳定的生存空间,教学质量成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命题,因此,各个学校都不约而同地把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前所未有的地位加以重视。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也是成人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4.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实现手段是激励与约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系列动态的活动,而非静止的状态,要使所有活动能够按照预设的轨迹展开,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两种实现手段。积极控制主要通过激励实现,在如今所处的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时代,通过自我激励调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无疑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首要手段。当然,作为消极的控制手段,必要的自我约束对防止教学质量滑向无可挽救的深渊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特征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涵盖招生、教学等各个环节,受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规定性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有以下特征:
1.全员参与性。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不仅有领导和管理人员,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和学生处于核心地位,他们既是整个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被控制的对象。特别是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具有相当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成人,他们不仅可以成为被控制者,还可以成为教学信息的传播者,为系统的有效运行创造条件。
2.全程覆盖性。教学质量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连续进行的全部教学和管理活动的结果,其间每一个环节和步骤进行的恰当与否都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只有为各个教学环节制定科学的标准,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按标准开展,对于不规范操作能够进行实时调整,才能保证形成的结果符合规定的目标。
3.全局统一性。教学质量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既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可控因素,也有非可控因素。要保证教学质量,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对能够产生影响的可控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对于非可控因素进行预防性控制,保证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内把各种因素的干扰控制在最低程度,为教学质量的形成创造条件。
4.方法多样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是通过多种方法共同作用完成的。根据教学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特性,系统需要设置不同的控制手段,有的适用事前控制的方法,有的适用实时控制的方法,有的适用阶段性和终结性的方法。只有实现方法的多样性,才能使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具有主体、客体和规范等构成要素。要保证系统内各要素能够充分发挥功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各要素在系统内的组织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成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结构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服务于成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体系的结构及其所表现的功能必须统一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宗旨上来。②从整个教学质量形成的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计划过程、实施过程和评价过程三个阶段,分别承担了质量决策、质量执行和质量评价三种功能。从整个教学质量形成的手段来看,可以分为教学信息的采集、教学控制信息的反馈两个部分。由此,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由质量决策系统、质量执行系统和质量评价系统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这个辅助的系统组成。
1.质量决策子系统。质量决策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确定学校的质量标准,即学校教学工作预期实现的各项目标。这种质量标准通常以文件的形式出现,其实质是一种质量的计划标准,为学校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学校的质量标准可分为宏观标准、中观标准和微观标准三个层次。宏观标准覆盖了学校层面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等具体内容;中观标准直接指向各专业,规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的要求与方法,培养的计划与课程,培养所需的师资以及资源,学生入学的条件与要求;微观层面则指向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开设的准备,课程实施的方案,课程发展的方向等。
制定学校的质量标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同时,质量标准也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科发展不停地保持着互动,因此,质量决策系统也保持着不停的运转状态。
2.质量执行子系统。质量执行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执行质量决策系统生成的各类计划质量标准,并对超出规定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质量执行系统的本质是质量生成,即计划质量的实现,因此,质量执行系统是整个教学质量保证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认为,质量执行子系统由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三个部分组成。教学工作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一方面,它对教学质量的生成起着决定作用,是系统中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基础环节,是质量目标最终实现的唯一手段;另一方面,教学活动是涉及系统中各类要素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活动,作为最主要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围绕教学工作活动的,各类资源都是围绕教学活动配置的,管理工作也是围绕教学展开的,它无疑成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最值得重视的工作。管理工作是引导教学工作有序展开的必要前提,根据质量标准的要求布置教学工作,规范教学文件,执行质量决策系统的指令,根据评价系统提供的数据对教学工作进行实时调整,对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计划质量的一致性有着重要作用。支持服务是教学执行系统的基本保障,任何活动,总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状态下完成的,并受到空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支持服务系统是教学环境和教学秩序的创造者,不同水平的支持服务体系对教学质量的生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实践证明,两者呈正相关性,在其他外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支持服务体系较完善的,其教学质量相对也较高。
3.质量评价子系统。质量评价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质量决策系统制定的各种质量标准对质量执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各种类型的诊断。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一般从不同的层面展开,具体而言,主要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专业评价四种形式。(1)学生评价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活动,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教师师德、教学方法和学术水平的评价,对课程设置的评价等内容。(2)教师评价是指以教师为主体的,以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为主要指向的评价活动,教师评价具有多层作用,一方面对整个教学质量的实现程度进行预测,同时对质量标准的调整产生影响。(3)课程评价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针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考察课程的教学是否符合课程的计划标准。(4)综合评价是以学术专家和行政专家为主体的,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开展的全面的评价活动,它既面向质量标准的生成过程,也面向质量执行的过程,既考察计划标准的设置,也考察质量实现的程度,是对整个教学质量最全面的考量。
教学评价种类的多样化决定了手段的多样化,通常情况下,质量评价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面谈、文档查阅、毕业生跟踪等方式实现。
4.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及时收集质量执行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情况信息,并根据信息决策子系统提供的标准,对质量执行情况进行比对和判定,并通过相应的反馈机制对质量决策和质量执行进行反馈,一方面对执行偏差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对质量文件进行修正。整个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辅助系统,为质量决策、执行和评价提供了一个继承的平台,通过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流实现教学质量保证系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
建立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声誉。通过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分析,勾勒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框架,对推进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课堂教学是教员的安身立命之本,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出教员自身素质的好坏,以及知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影响着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系统接受和深刻理解。因此,作为一名教员,尤其是立志为军队服务的教员,更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员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呢?透彻地学习和理解教育理论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
一、教育理论的特性决定其成为指导教学的关键
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教育理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
第一,教育理论具有完整性。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因为任何理论必定是通过概念、判断或命题等基本的思维形式来构成的,如果没有教育概念、教育命题,仅仅是对教育现象的系统描述,即使是系统的,也不是教育理论,而只是教育现象陈述。
第二,教育理论具有严谨性。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的抽象概括。理论本质上超越于具体的事实和经验,尽管它在形式上是一种陈述体系,但它在内容上是以浓缩的形式来阐述教育事实和经验的,不是对教育事实和现象的直接复制,而是间接抽象的反映。
第三,教育理论具有系统性。单个教育概念或教育命题,不借助于一定逻辑形式,不构成一定的系统性,也不能构成教育理论,即使它是对教育现象和事实的概括反映,那也许只是一种零散的教育观念或教育思想。
因此,教育理论的完整、严谨性和系统性,使其涵盖了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并体现出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这些特性决定其成为指导和保障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
二、军校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教员深入掌握教育理论
军校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基本途径,担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部队的职能。军校教育的本质就是有目的地促进学员素质全面发展,以适应战争和军队建设需要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都决定了军校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第一,军校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军校教育是依托国民教育的特殊教育,它与国民教育密不可分;军校教育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军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军校学员的理论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军校教育涵盖了各类系统知识,它是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和军事科学相结合的全面素质教育;同时,军校教育还应该适应和满足教育对象的个人需求,它是适应军官职务晋升、知识更新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
第二,军校教育有其自身规律。首先,军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军队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光荣集体,因此军人的知识构成一定要与当先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势相适应,才能更好地服务祖国、服务社会;其次,军校教育必须与军队建设和战争需要相适应。作为军队就要做好时刻为祖国战斗奉献的准备,因此军队院校的发展方向、办学方针和人才结构都是以军队建设需要为依据的;第三,军校教育必须促进学员素质的全面发展。每个军校学员都是为部队服务的一份子,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部队的悉心栽培,因此军校教育要遵循学员身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内容,促进学员素质全面提高。
可见,军校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更要求教员深入全面地掌握教育理论,只有在理解理论的前提下,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理论,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灵活运用教育理论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
要想灵活运用教育理论,必须以贯彻军校素质教育为主旨,努力增强创新意识,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全面地学习教育理论,深入地贯彻实施教育理论,都是为了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教育理论,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一,要适应形势变化,在观念上创新。军校教育要紧贴时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由于现代教学越来越注重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强调学员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因而需要教员从强调“教”到更强调“导”,让学员参与分析、思考,使学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能够统一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整合教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理论勇气,更需要实践勇气。作为军队院校教员只有在观念上不断与时俱进,在观念上不断自觉接受最新的教育理论,才能自觉拓展思想领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
第二,要突出时代要求,在内容上创新。以军队信息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牵引,综合优化教学内容。在课程建设上:一要突出基础化,注重学员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要突出综合化,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的新型军事人才;三要注重国际化,使其了解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四要突出动态化,紧贴时代特点和要求,丰富教育内容,积极引入最新教育理论成果和部队的最新战略要求,准确把握教育理论的深刻内涵和引导部队教育工作的导向性内容,使教学内容能满足学员的思想需求,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官兵,用最新的科学知识塑造官兵,用最新的教学内容培育官兵,全面提高军校学员的理论素质,充分发挥学员的奋斗精神。
第三,要紧密结合实际,在方法上创新。军校教育必须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抛弃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的做法,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科学方法,以求教学工作的最佳效果。要着眼于官兵的身心特点和发展状况,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社会生活越复杂,社会发展越快,越要突出部队官兵的层次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落实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只有做到与实际相结合,以官兵切身需要为导向,才能保证教育理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得以显现。教学工作是院校的中心和核心工作,推进现代化教学以及灵活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是院校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新军革加快,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的时代,我们应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创新适应信息化军队建设需求的现代化教学,为部队加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一、注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为了深刻领会初中化学概念的含义,教学时首先要讲清概念中的关键字和词,对概念的论述一定要严密准确,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以及认识上的错误。
例如我在讲“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时,首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知道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是理解概念的关键,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是纯净物,我们是根据纯净物组成的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它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的。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找准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就能准确理解概念含义的例子不少。又如酸、碱概念中的“全部”二字便是理解酸或碱的概念的关键,为什么NaHSO­;4,它不是酸呢?这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既有阳离子H+产生,又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
另外,注意概念的引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去得出概念,如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引入,可以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可燃物燃烧,食物腐败变质,钢铁生锈等现象和事例,让学生分析、讨论,通过探究活动的记录,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活动来引入概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为学习提供适应概念的感性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不易理解的概念要进行认真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我在教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一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时,就将这一概念剖析开来,强调四点:一条件(即一定温度下),二标准(即溶剂为100克),三状态(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四单位(满足前三点,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点构成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要素,缺一不可。
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开始对化学科很感兴趣,尤其是对化学课中的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感到新奇,有意思。当学习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会逐渐觉得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总觉得“死记硬背”的太多,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因此上好绪言内容一开始就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课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普利斯特、舍勒对氧气的发现,拉瓦锡对空气成份的研究,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纯碱生产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讲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谈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论我们身边的化学。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要学好化学,就必须学会和使用化学用语,因为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
初中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不仅多且非常集中,非实验区教材的概念、化学用语主要集中在1—4章。如第二章第三节需记忆的常见元素符号一下就有二十六种,让学生一下记住是很难的,为此我从讲绪言开始,将出现的元素符号以及物质的化学式,分期分批地要求学生记住,并常提问检查。我还把空气成份,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配平等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实验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使学生在乐中学习,在玩中记忆。
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无论是仪表、语言还是行为都时刻受到几十双眼睛的关注。我除了对知识“讲对、讲清、讲懂、讲会”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建立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和信任,在教学活动中临现和谐与合作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学科,逐步从兴趣,乐趣发展到志趣。我的亲身体验是:在课堂内外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学生,跟学生平等和蔼相处。对学生批评时,总是热情耐心,以理服人,从不“训人”,勿使学生“敬而远之”,当我产生了缺点或错误,就诚恳地接受学生批评,同时表扬学生专心听课,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勇于指出老师的错误,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学生乐意亲近老师,谈学习也谈思想,师生情感得到交流。当老师真正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时,教师的言行就会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教学将事半功倍,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便与日俱增。
三、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不利学生全面发展的。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明确、全面、恰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品德方面,通过什么内容、活动或训练培养哪些能力和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 for mechanical specialties
Wang Hongru, Tang Wei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 in mechanical specialties,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are analyzed thoroughly, and then a series of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practice link are proposed. Results of teaching practice indicate the proposed strategies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can exploit their learning potentialities. And teaching effect is improved consequently.
Key words: mechanical specialties;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quality
微机原理与应用是我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单片机硬件知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1]。对学生而言,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多,学习难度大;对教师而言,由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而需要不断更新、补充教学内容,但学时却在不断减少。因此,结合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及现状,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课程特点及现状
我校机械类本科专业对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熟练掌握单片机技术,并初步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因此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内容繁杂,概念抽象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接口电路、汇编程序设计,以及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等[1],其中每一部分都包含诸多知识点和抽象概念。例如半导体存储器部分,包含的知识点有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特点、性能指标、基本结构、ROM和RAM的基本工作原理、片选信号产生方法、常用存储器芯片引脚功能,以及外存储器扩展的基本方法等;涉及的主要概念有ROM和RAM、片选线和片内地址线、地址总线和地址引脚、字选和片选,以及基本地址范围和重叠地址范围等,这些概念均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1.2 学时较少,内容更新快
机械类本科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分配给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学时本身就较少,再加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修订后的教学培养计划几乎每门课程的教学时数都在减少[2]。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
1.3 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由于单片机的工作原理看不见、摸不着,且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再加上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电路以及计算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学生感到抽象、枯燥,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主动性不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如此繁杂的内容高效传授给学生,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成为提高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2 教学改革
为提高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两方面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2.1 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国内高校的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大多是以Intel 80x86系列或MCS—51系列单片机为主要教学内容,也有采用其他类型中央处理器的单片机的。虽然处理器类型不同,但是介绍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我校机械类专业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然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高性能嵌入式中央处理器,这对教与学而言均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矛盾,成为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2.1.1 紧扣教学大纲,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微课教学;《企业物流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42-02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1]。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得益于20分钟以内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教学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2]。自2013年起,全国已开展两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3],本课程内容作品曾先后参加两次比赛,比赛中不断提升,并积极探索将微课教学引入到日常的本科生课堂教学中,与现有的大纲体系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概述
企业物流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物流的基础。《企业物流管理》是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企业物流管理》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航空物流方向的成组选修课,教学计划学时数为36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物流运作管理有一个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概念,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企业物流问题的分析,具有解决一般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本校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本专业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航空物流展开,本课程虽然是普通高校物流专业的重点课程,但在本学校的物流学科中属于非特色类课程,学生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总是觉得将来从事民航领域工作用到的可能性相对较少。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经过近三年的时间相处,同学之间具备了较高的相互熟悉度,讨论开展相对较快,较容易得出基本问题的答案。因此,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民航特有课程提供支撑为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梳理,突出重点,以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三、《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知识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36个学时的教学要求,本课程所选用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赵启兰主编的《企业物流管理》。通过对11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六个模块:模块一:企业物流的战略与组织。主要分析企业物流和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重点理解企业物流战略的含义、地位、目标、内容和框架。重点理解延迟战略、运输集中、预期性与反应性战略。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有关因素、建立物流组织结构的原则、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的职能范围设计、企业中的物流组织的设置,了解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模块二: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主要了解供应物流管理的概念,供应物流管理的内容,供应物流管理的理念。重点理解供应计划管理,采购流程的控制与管理,供应商选择。模块三:企业生产物流原理、计划与控制。主要了解生产物流的含义、生产类型。重点理解生产运作系统设计与生产物流、运用科学的系统设计方法优化生产物流系统。重点理解MRP、MRPⅡ和ERP的基本原理、理解JIT系统的结构体系、TOC的理论依据及原则。并了解柔性制造系统中的物流系统、基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块四: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主要分析销售物流的功能、组织与管理等。了解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销售物流。模块五:企业库存控制理论。主要分析企业物流活动中的库存控制理论与技术。理解库存管理思想、库存控制目标、库存控制模型。重点掌握定量订货模型、定期订货控制系统、ABC分类法、零库存的概念,实施环节及运作形式。模块六:企业物流绩效、标杆与质量管理。主要分析企业物流绩效指标、标杆管理以及通过变革改善企业物流绩效等。
四、微课在《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一般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分为新授类、习题类、问题解决类、复习类、思想方法类等[4]。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可以发现,对于本课程教学最有用的当属新授类和复习类小型知识点的微课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前序课程部分知识遗忘,影响课程内容消化吸收,影响课堂讨论效果,同时部分新授内容,对于已经做好自学的部分同学,再在课上进行相当长时间讲解,占用过多时间,将逐步打消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因此,针对本课程知识体系中的6个模块,梳理出可进行微课教学制作的点如表1所示:调查研究表明,教学质量评价一般从教学态度、教辅材料、教师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评价[5]。其中,教辅材料和教学内容是最容易完善的两个方面,并能直接看到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可见,以微课视频丰富教辅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是促进《企业物流管理》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洋,伍京华,王冬梅.基于微课程理念的高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学园,2014,(20):63-64.
[2]樊宁.利用微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62.
[3]冉雪峰.论高质量物流微课的制作———学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的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2):129-131.
[4]张园园.论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J].新校园(上旬),2015,(06):106.
高中时期,课程多,时间紧,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被印上了应试的烙印。总结之前的教学经历,笔者发现,以下一些问题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一,学生对生物这一门课程的兴趣不大,经常出现上课走神、打瞌睡等现象;第二,学生和教师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不够,把生物列为副科,应试色彩浓重;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发言的时间;第四,课后复习的时间少,新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以后在生物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学生对生物科学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兴趣是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也是最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成功的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发现学习。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尝试打破沉闷的课堂环境,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性知识,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更生动、更直观地诠释生物概念和生物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应的视频,并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归纳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虽然,这样可以在一节课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在这个情况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有些学生并不认真听讲,也没有思考,这就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在这个情况下,教师需要改变课堂结构和变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通常为45分钟,教师要尽量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发言,例如,在讲解生物进化论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拉马克学说、达尔文主义等理论的科学性和存在的缺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三、在教学中联系生活,注重实验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生物教育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提倡生物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讲解酶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列举酶在生活中应用领域和作用。
此外,实验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生物概念都需要生物实验来辅助教学。例如,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检测,必须要借助相应的实验试剂。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科学指导学生在课后反思和复习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加深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反思和复习这两个环节。根据学生的课堂回答、课堂练习、实验操作等情况,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情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并且了解学生的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此外,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当天的课堂内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