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范文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第1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范文

——理顺社会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贯穿着过去与未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这些年,文化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文化强省也成为江西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要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决不能丢掉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阵地。

——理顺公共文化与广播电视的关系。除了舆论宣传、行业管理的职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也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而日益增强,广播电视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也日趋完善。就“村村通”而言,我们架起了现代文化通往广电“盲区”农户的桥梁。通过尺寸屏幕,在文化生活贫瘠的土地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那些地处边远或经济困难的农村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够接收到大千世界的丰富资讯,所以,农村广电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者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理顺广电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近年来,我们在办好地方电视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村广播“村村响”等民生工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还有很多农户无法通有线电视,只能靠无线覆盖,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少、质量低。因此,广播电视从业者应当满足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强烈需求,要关注贫困家庭无力承担收看广播电视相关费用的困境,要争取政府加大广播电视项目的投资力度,满足群众的收视权益,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

构建人民满意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从投入、管理、基层台站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大保障力度:

——加大投入,统筹推进,确保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以江西省宜丰县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为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县财政自2009年起,投入154.2万元,在全县16个乡镇(场)210个行政村安装高音喇叭和音柱954只,并重新开通县电台,基本实现了农村广播无线、有线整体覆盖。虽然宜丰县已实现行政村广播“村村响”,但还存在广播覆盖密度不够,广播维护经费严重不足,广播维护人员缺乏和乡镇一级广播成为真空等状况。因此,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国家、省级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专项基金,进一步落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和维护经费,并确保资金长期足额到位,统筹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建设。

——把县级广播电视台纳入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县级广播电视台承担着向农民传达政策、传播文明、传播知识、传播信息,确保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任。因此,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净化声频荧屏、规范播出秩序的角度出发,把县级广播电视台纳入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作为重装备、高消耗的广播电视行业,采、编、播等大型设备更新得很快,要想生存、发展,首先设备必须跟得上。而从县级广播电视台目前的生存现状来看,凭借其自身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困难。二是加大政策扶持,为广电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县级广播电视台在编人员主要是靠政策性分配的,非业务人员偏多,熟悉新闻采编播业务工作的人员短缺;平台小、待遇低等因素导致难以引进优秀人才;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中老年专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等。这种不能适应行业发展新要求的人才队伍现状,直接制约着县级台事业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建议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编制、人才培训费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制定特殊人才的招录计划,为广电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维护其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保障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强力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基本服务水平”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服务队伍工作规范和考核督导管理办法,从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提拔使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强化培训,提升农村广播电视服务队伍的能力。制定农村广播电视服务队伍培训专项计划,广播电视服务人员每人每年至少要培训一次。培训既要更新知识也要拓展视野,既要提高业务素质也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广播电视服务队伍。

第2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范文

作为一种普遍共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步入新阶段,人均GDP向更高水平迈进,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社会结构正面临深刻转型,人口跨区域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日趋多元,新媒体加速了信息流动,从而转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增强了公众参与意识。而城市广电新媒体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分别对我国一线城市和主要二线城市的广电新媒体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及策略进行分析。

一线城市广电新媒体的

公共服务分析

我国一线城市是指政治、经济处于全国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目前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②一线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信息交流、科技创新、交通通达等能力处于全国优势地位,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各类数字媒体系统已普遍建立且渗透率较高,因此其公共信息服务已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新媒体转型,各类个性化、社区化和公众化的数字广播电视与互动媒体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动电视、户外大屏、社区装置媒体、公交移动电视等)已成为一线城市居民获取各类综合信息服务的重要途径。

1.北京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人才资源雄厚、科技教育发达、文化信息资源密集等独特优势。在广电新媒体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层面,已建成包括广电光纤网络、移动电视网络、CMMB网络等覆盖市区的数字化、信息化广播电视网络。公交移动电视、数字有线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广播、户外媒体等新媒体系统发展充分,为从全国各地汇集到首都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北京在发展技术领先、服务广泛的数字新媒体公共服务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北京中关村建设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技术中心”。③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首善之区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从北京广电发展现状看,虽然近几年高清电视发展迅猛,但并未普及到每个家庭,高清互动数字电视服务尚需进一步提升,互动电视平台下的政府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形态尚需进一步发展。移动电视已遍及北京公交地铁系统,但还存在信号不稳定、节目较单一且质量有限、具有公共服务价值的节目和新闻资讯节目较少、内容更新速度慢且重播率高、插播广告密度大等问题,需在后续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中逐渐解决。

2.上海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活力,适合发展各类先进新媒体系统。数字有线电视和IPTV在上海十分普遍,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的互动应用已实现广泛推广并获得年轻用户普遍欢迎;户外大屏和装置媒体已广泛普及,成为市区出行用户获取信息和广告主广告的重要途径。

上海人口密度大、人口流动频繁,交通拥堵时有发生,因此对移动电视的需求十分突出。公交地铁移动电视服务成本较低,手机电视携带方便且便于随时观看,因此进一步完善公交电视和手机电视对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尤为重要。

上海在广电新媒体的发展上可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上海是全国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试点城市,也是我国IPTV发展的领军城市。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坚持文化、创意、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新业态,聚焦媒体、艺术、工业设计、时尚、休闲娱乐等领域,重点发展数字出版、新媒体、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④

3.广州

副省级城市广州是我国在华南地区重要的一线城市。在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中,广州仅次于京沪位居第三。广州新媒体发展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城市电视、移动多媒体、家庭宽带媒体和大量户外媒体,构建了一个日臻完善的城市新媒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在广播电视新媒体领域,“广州国际媒体港”的建设构成了广电新媒体业务与平台发展的标志性举措。“广州国际媒体港”是广州市属广电媒体总部基地,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扶持发展项目,它标志着广州市广播电视台顺应新媒体崛起而做出的战略转型。

在报业新媒体领域,广州日报集团已于2008年成立新媒体事业部,将新媒体纳入报业主营业务范畴。广州日报已从传统报纸平台转换为涵括互联网、手机、移动阅读器的全媒体平台。广州电信行业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基础设施,已建成高带宽、覆盖全市、可靠安全、技术先进和服务种类齐全的优质宽带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了光纤铺设到小区及部分商厦,并建立了宽带数据、交互式视频等业务平台。

2010年在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为广州新媒体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亚运史上首个媒体服务移动平台的推出、即拍即传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国家广电总局CMMB手机电视的引入,构成了广州亚运会的三个新媒体应用亮点。新媒体平台用户十分便捷地通过手机查询最新公告、赛程安排、场馆运行、天气和运动等信息。

4.深圳

第3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范文

路径解析

路径选择一:通过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首要途径是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自然也需要通过公共财政实现。从已有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看,主要考察的硬指标是广播电视覆盖率,软指标是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成为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首要条件和前提是,在实现了广播电视基本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更高质量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路径选择二: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多样化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一,向公众提供有价值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是广播电视覆盖的最终目的。提供有教育意义的节目通常可以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政府自己拍摄,另一种是向市场购买。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也是一种有效的路径,主要是政府向社会购买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来提升国民的素质。其二,通过商业机构有效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广播电视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调动商业机构的积极性,采取政府补贴或其它奖励的办法,引导商业机构充分利用资源,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条件。路径选择三:通过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的第三部门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部门通常指通过志愿者提供公益服务的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一般都带有统一性和强制性的特色,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的提供不一定完全由政府来完成,第三部门有时候也会提供一些优质的公共服务。只要充分调动第三部门的积极性,给他们发展空间,他们就能为公众提供优秀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据王文杰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第12期)

我国广播电视法制建设与制度创新的

目标任务

首先,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必须为建立、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确保党和政府对广播电视的领导权,确保政府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确保新闻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建立、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必须为建立、发展市场运作体系服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们要通过法律建设,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市场主体应尽的责任。我们要运用法律法规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体系,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市场运行成本,为市场主体搭建良好的市场平台。最后,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必须为建立依法、高效的政府监管体系服务。依法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是建立政府监管体系的核心,依法行政是政府监管体系建设的关键和方向。我们的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就是要制定法律法规、完善法律法规,为政府依法行政创造条件。(据陆智舫于《现代传播》2011年第12期)

新技术趋势下的传媒业发展思考

1.宽带技术环境不断改善,使数字化视频内容质量进一步提升及运营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国宽带网络的带宽将进一步提升,两年内有望整体上一个台阶,相应的基于数字网络的视频应用将进一步普及,在线视频精度将有质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用户从传统广电向网络视频平台的转移。视频广告的转移,同时也意味着视频内容产业方面迎来新机遇。2.随着开放平台成为主流,用户逐渐唱主角,传媒社会化及互动应用继续深化发展。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使传统媒体与用户互动变得简单直接,网络新应用模式的诞生推动了传统主流媒体在选题、策划等方面的革新。基于开放平台发展,信息的传播与互动更快更广,社会化及互动应用技术在传媒中的使用将继续向纵深发展。3.智能化终端进一步繁荣并占领市场,位置、区域相关的贴身资讯与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新型智能终端所提供的多媒体特性,将衍生出表现力与互动性更丰富的媒介产品及媒介服务。同时定位能力是智能终端赋予传媒应用的新特性,基于设备的定位能力,传媒将能创造一些全新的应用产品。4.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进一步发展,并与传统媒体、桌面互联网媒体应用进一步融合,媒介应用逐渐切入或迁移到移动互联网平台。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结合将进一步冲击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据梁 泉于《中国记者》2012年第1期)

当前电视剧相关管理政策的解读分析

(一)上星综合频道管理政策或增大电视剧播出空间。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星综合频道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腾空”了原本被综艺节目占据的时段,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新闻类、社科类、道德建设类等节目去填补原有的晚间黄金段,一时上马的新节目难免带有盲目性,是否适合观众口味尚需时间检验。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剧将成竞争重点。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竞争日趋激烈的电视剧市场起到“解压”作用。(二)电视剧广告播出管理政策搅动电视剧营销格局。广电总局要求自今年1月1日起,播出电视剧时不得在每集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电视剧广告播出管理政策从严治理电视剧“中插”广告,将实现播出电视剧每集剧情的完整性和观众收视的连贯性。该政策迫使电视台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电视剧营销变局。为应对变局,各级电视台必将借此契机,积极探索电视剧营销的变革和转型。(三)电视剧题材调控力度加大,谍战剧、宫斗剧、穿越剧将逐渐退潮。针对2011年电视剧制作、播出“跟风”现象凸显的情况,国家广电总局多次进行题材调控,且调控力度总体逐步加大,谍战、涉案、国外克隆剧、宫斗和穿越剧都被列入了严格管理的范畴。(据李岚 莫桦于《视听界》2012年第1期)

2012年文化产业突出六项重点工作

2012年1月17日,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年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在会上提出,2012年文化产业要突出平台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文化科技创新、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六项重点工作。励小捷表示,2011年,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文化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在行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日益显现;新兴产业迅速兴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提高;投融资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有所缓解;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大加强。(消息来源:新华网)

2011年电影票房破130亿元

2012年1月9日,记者获悉,2011年,中国内地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58部,全年生产的各类电影总产量达到791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28.93%,全年共有20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2011年,全社会投资电影的热情和信心继续高涨,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银幕。2011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遍布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也已经形成,2011年底,全国农村已放映影片812.3万场,观众17.53亿人次。在电影国际交流方面,2011年共有485部次国产电影在境外44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了75次中国电影展及专题活动;55部次影片在18个电影节上获得82个奖项。(消息来源:《人民日报》)

电影局年内将出台电影票“限价令”

2012年1月9日,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在京表示,针对电影票价偏高的现象,2012年电影局将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童刚说,电影票价体系亟待改革,票价偏高的现象依然持续,工薪阶层看电影的期待与要求难以很好的满足。电影局将协同行业协会,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制定适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特色的票价机制,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按影片类别和城市地域等项进行明确规定,对学生票、团体票也要形成行业共识,努力使电影票价的定价机制科学合理。(消息来源:新华网)

电视台使用音乐作品

须向音乐著作权人付酬

2012年1月12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与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版权委员会成员单位音乐付酬集体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本次集体签约是对2009年国务院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的具体落实。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和《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音乐作品须向著作权人付酬,支付报酬的方式、数额等有关事项与管理相关权利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约定。(消息来源:新华网)

上海传媒蓝皮书:

传媒向全媒体演进态势明朗化

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2012年1月9日的《2012上海传媒发展报告》显示,随着新媒体爆发性发展,传媒向全媒体演进态势明朗化,全面融合的发展特征和趋势显著,在体制创新、产业增长、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发展突破。该报告显示,2011年媒体数量持续扩张,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数字化、人性化推动媒体创新,互联网和手机成为重要平台,网络视听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以网络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态大有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全媒体目前已成主流话语,但纵观国际国内传媒融合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将是共生共存的媒介生态与现实。(消息来源:中国新闻社)

第4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范文

    除了《呼图壁新闻》为日播之外,其它两档自制节目播出周期都较长,这些问题在新疆各县级广播电视台中普遍存在。另外新疆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画面拍摄质量不高,后期的剪辑包装又较为粗糙,节目整体制作不够精良。从业人员缺乏受众意识,缺少正式或非正式的县域受众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调查,也没有收视率的反馈,节目制作长期与受众脱离。用于节目制作的资金严重不足,缺乏优秀的节目制作人员,再加上技术设备落后,宣传任务重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致使新疆县级广播电视台节目内容水平低,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报道比重失衡新疆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宣传工作,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及时传达给县域受众,其主要形式就是新闻报道。近年来,新疆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质量在不断提高,但同受众的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新闻报道中反映领导多,反映基层、关注当地老百姓生活少。新疆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多为会议报道。不可否认,会议里有新闻,党和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往往要传达上级的指示、部署工作任务等,其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但问题是,凡是有县领导参加的会议和活动都要作为新闻进行报道,有的还要做连续报道,在报道中又不着意挖掘和老百姓利益相关的新闻点,主要围绕着领导,且报道形式单一,手法呆板,套话、废话连篇。大量的会议报道和领导报道不仅给“瘦弱”的县级台带来宣传上的压力,还挤压了县域受众最想了解的信息,严重影响到县级台的形象和公信力。

    在县级台的主要报道内容农业新闻上也较为呆板、机械,多为“四季歌”——春耕、夏管、秋收、冬修,内容一年四季没有多大的变化,有限的内容不断地进行重复报道,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关于县域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发生在老百姓中有趣并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新闻报道较少。由于受到各方压力,舆论监督几乎处于“无为状态”。经营管理落后“四级办”催生的新疆县级广播电视台,在经营管理上仍处于一种原始的、粗放的、小农经济的管理阶段。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1425个县级电视台,年经营收入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占了大多数。但有的县级台年收入仅十几万,有的年收入几乎为零。收入基本上由三部分构成,财政拨款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依靠广告和有线电视收费。而网络传输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数字化转型所需费用都要由县级台自己出资,因此县级台收入连维持自身的生存都有困难,更不要说发展事业。[1]长期以来,新疆县级广播电视媒体都是按照事业单位的模式管理,内部大多是企业运作。在运作过程中明显存在机关化及宣传化倾向,主管的上级政府部门插手具体业务,管理、服务职能与具体业务不分,事业建设与经营创收不分,事业资产与企业资产混淆,责权不明,产权不清。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执行者都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不懂得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从事管理工作,没有投资、融资概念,无法将事业经费用来投资,更不能吸引民间资本来发展壮大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只有年底的成本归集,缺乏科学决策,常常致使投入与产出脱节,无法实现资本增值。没有现代管理的专业分工,内设机构、节目设置及各部门内部职能都是小而全、小而乱的模式与状况。甚至连分配机制、人员培训、技术维护、采编运作、成本核算等管理制度都没有建立,这种管理水平在广播电视行业中是相对落后,甚至是混乱的。

    信息提供、政策解读,服务于新疆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的十六大赋予新世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新内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些重要决策意味着国家要从整体上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对新疆县级广播电视台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农村为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济支援,但其自身发展却非常缓慢,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格局。我国的广播电视业也因此打上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烙印。就新疆广播电视业而言,对农广播电视节目少,对农信息传播长期处于缺乏状态,与新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日益增长的信息文化需求存在矛盾。[2]因此在新疆新农村建设中,县级广播电视台要承担起为县域受众提供信息、政策解读的职责。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最贴近新疆农牧地区、农牧民的广播电视媒体,其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县域农牧民。要第一时间为县域农村受众提供生产、经营、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并为他们做好政策解读,把国家、政府的政策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给县域受众,为其生产决策提供信息;改进新闻报道的质量,少一点会议报道,少一点领导活动,将目光转向县域老百姓,转向基层。用活泼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老百姓关注的新闻信息,做农牧民的贴心朋友,为农牧民经济致富、文化生活的丰富、新疆新农村的建设做出贡献。县域广电网络建设与维护,完善新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2012年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等的要求,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早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党就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要“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疆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广播电视覆盖还存在“盲区”,一些农牧地区还存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少、质量差的问题。多年来,党和国家从政策上不断加强对新疆广播电视的支持,并从财政上对新疆的“村村通工程”给予补贴,并针对新疆和西藏推出了“西新工程”。新时期新疆“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西新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完善农牧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逐步消除“盲区”,增加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丰富新疆农牧区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构建完善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这些任务的完成必须主要依靠县级广播电视部门。新疆县级广播电视台一方面要承担起“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的具体工作,还要承担起长期的管理服务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新疆农牧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以此构建完善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依靠农村受众资源,培育农村市场空间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播电视业,通过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收听、收视率吸引广告商。而在广告商眼中城市受众和农村受众的注意力价值却大不相同。城市居民经济收入高,消费能力强,在广告商眼里注意力价值比较高。相对来说,长期以来落后的农村地区受众由于经济落后,消费能力低,在广告商眼里注意力价值低。消费能力强的城市居民因此成为当代中国电视媒体争夺的焦点,而农村居民却长期被广播电视媒体忽视甚至边缘化。[3]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农村经济能力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更多的企业将会把目光转向农村市场,针对农村消费者的产品营销和广告宣传也将增多,为县级广播电视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在农村市场和为农村受众服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会成为搭建农村居民和企业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新疆县级广播电视台要真正关心和了解农村受众的需求,贴近农村受众,遵循优秀电视节目的一般规律,增加节目制作投入,提高节目制作人员的素质,切实提高制作水平,抓住农村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赢得企业的关注,为自身发展搏得市场空间。总之,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对信息的需求相应增长,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提供了大量有效的受众资源,从而带来潜在的市场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县级广播电视台惟有抓住机遇,才能在激烈的媒体角逐中赢得生存空间。

第5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范文

关键词:电视媒体;公共服务;问题;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带有生产的弱竞争性和消费的弱选择性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履行的职责[1]。电视媒体作为和公众联系紧密、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其所提供的服务是由各种节目与信息组成的精神文化产品,而其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电视媒体也应当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我国目前所要推进的电视媒体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的、以满足农村的基本视听权益为重点、以均等化为目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服务”面向所有的社会公民,满足其生活与消费的基本需要,其性质是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即任何一个公民在自愿的情况下都可以享受的服务[2]。然而现实状况是,相对于政治层面与市场层面,提供公共服务难以带来直接的、显性的经济利益回报,因此电视媒体的公共服务行为走向异化,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内容取向的异质化

电视媒体既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就应当面向广大社会公众,以保障公共利益作为媒体的“立业之本”。社会公众既包括主流精英分子,还包括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比如农村人口、老年人群体、少年儿童、农民工、残障人群、服刑人员等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何种社会制度、何种新闻体制、何种媒体所有制,媒体具有公共性进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都得到一致认可。然而现实环境中,电视媒体的公共服务内容异质化趋势明显,公共需求得不到满足、公共利益被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内容低俗化:误将“公众兴趣”当作“公共利益”

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迫于经济压力,不少电视媒体出现新闻娱乐化、娱乐低俗化倾向,目的是提高收视率以吸引广告主投资。商业利益驱使媒体公共服务职能的偏离。对于这种以降低节目品质为代价吸引受众注意的做法被一些媒体人士津津乐道为“迎合了公众的兴趣”,“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成为媒体商业化的合理借口。

事实上,公众兴趣和公共利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众兴趣是指公众对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心理需求,存在个体差异。公共利益则指社会公众的集体权益、公共福利,表现为满足多样化的受众需求;兼顾少数人的兴趣;不为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左右;受众不分等级享受同样的服务;不一味迎合受众,而是通过节目提高公众的文化品味[3]。公众兴趣的满足不等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公众兴趣有积极的、合理的,也有消极的、不健康的。积极的、合理的公众兴趣属于公共利益的范畴,应得到满足;而对于那些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的公众兴趣,媒体不应视而不见,更不该盲目迎合,而是要加强引导,予以纠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本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经济利益的获取不应建立在漠视公共利益、牺牲社会效益的基础之上。公共利益始终应成为媒体行为的准则。“使公众能够获得有品质的信息与文化”是公共利益对大众媒介的要求[4]。

(二)内容单一化:“单一节目样式”掩盖“大众多元需求”

公众需求是多元化的,公众能分享到多元化的媒介内容也是公共利益的题中之义。因此,媒体公共服务也应当是多元化的。但在当前,电视娱乐节目泛滥、影视剧作品繁多,节目内容同质化、单一化倾向严重,针对少年儿童、老年人、农村居民、残障人群以及其他社会边缘人群的专门性节目少之又少。这一切归因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媒体以收视率为导向,主动放弃那些社会效益好但制作成本高、经济回报少的公共服务类栏目,转而投向成本低、见效快的娱乐类节目。即使严肃的新闻报道也趋向娱乐化、煽情化。

二、目标选择的功利化

对于电视媒体的目标选择,本文用“有效受众”的概念来描述。“有效受众”是指“含金量”高的受众群体,即倍受广告商青睐的“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三高人群。对媒体而言,他们是“高质量的商品”,可以向广告商卖出高价。而所谓的“无效”人群因为没有“利用价值”被媒体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5]。以在电视荧屏上大行其道的相亲类节目为例。现代社会的“剩男”、“剩女”现象凸显,电视相亲节目的兴盛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意义。

但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使这类节目偏离了其本来的社会意义。为追求高收视率,节目更倾向于选用话题性强的嘉宾,她(他)们往往拥有令人羡慕的外表、职业和学历背景;现场的语境或煽情或犀利,偶像剧般的叙事方式几乎成为一种固有模式,从而造成了千台一面的同质化现象。而那些弱势群体的情感问题却被忽视,比如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婚恋问题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

目标选择的功利性造成节目内容的单一性、趋同性。电视媒体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在目标受众的选择上如此的嫌贫爱富,有悖大众媒体公共服务的理念。

三、受众主体地位的模糊化

媒体公共服务以公共利益为行为准则,其内涵还应包括媒体近用权。也就是说,受众不仅有“听”和“看”的权利,还应当被赋予观点表达权和公共事物参与权。此外,荷兰学者Irene Costera Meijer提出了“欣赏者”的受众概念,即媒体公共服务要带给公众真正的快乐[6]。不论是“参与者”,还是“欣赏者”,公众的主体地位都得以充分彰显。这也是媒体服务公共利益至上的重要体现。

然而,有些电视媒体的公共节目视野狭窄,缺乏和公众的互动,对于公共事物的报道和评论也仅仅流于表象,缺乏深入的剖析,难以听到受众的声音,更谈不上帮受众解决实际问题。媒体的单向性传播模糊了受众的主体地位,这一类节目已丧失了公共服务的本质意义。

当然,正面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近年来“公共新闻”(另称为“公民新闻”,也可理解为“民生新闻”)的兴起就是媒体公共服务的一个典型表现。

比如湖北电视台、湖北经济电视台、湖北卫视以及武汉电视台在每晚6点至7点之间推出的“新闻一线”、“经视直播”、“新闻360”、“百姓连线”等栏目将目光聚焦于市井百态,栏目设置市民热线、短信互动平台,将爆料权交给普通百姓。公众在分享资讯的同时,其媒体近用权也得到较好的实现,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彰显。

尤为可贵的是,这些栏目敢于正视社会丑恶面,即使波及行政管理部门或是被媒体视为“财神”的知名企业,只要侵犯了公众利益,就予以曝光。这样的栏目善于倾听民声,成为公众“意见交换的场所”,帮助公众解决现实问题,深受公众喜爱也在情理之中。

四、公共电视频道职能的偏离化

公共电视作为广播电视体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兴起于欧美,既是对“公共利益”的追求,也是对一味追求商业利益的广播电视的矫正。我国公共频道始于1998年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开播。

在它之后,许多电视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国的公共频道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实际上,国内现有的公共频道主要是为了解决电视台过多问题而由省级台成立的一个整合地县级电视台的节目平台而已,并非出于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公共话语空间的目的,这与西方公共电视理念相去甚远。

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频道是指“制播具有教育性、文化性节目为主,节目内容一方面要反映本土文化和文化身份,另一方面要兼顾多元文化和少数族群。是为了满足公民需要,而非迎合顾客喜好。[7]”公共频道就是要服务大众,让大众在欣赏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有所收益。而目前国内的公共频道尽管在服务百姓、关注民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职能偏离的问题依旧凸显。

(一)节目设置没有突出“公共性”。有的公共频道为了突出自身形象,进行频道的专业化定位

比如:北京电视台公共频道把旅游交通作为特色,广东电视台定位于生活服务,湖南公共频道定位为电视精品杂志型频道,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定位农村频道,安徽电视台的公共频道主推戏曲节目等等。这种专业的定位只注重不同层次受众的收视要求,抹煞了公共频道的“公共性”,有碍于“公共利益”的广泛表达,造成部分层面民众利益的缺失[8]。

(二)节目内容没有体现出“公益性”

影视剧作品、娱乐节目占据大半壁江山,广告投放丝毫不亚于其他频道。一些公共频道甚至成为又一个综合频道,完全没有体现出公共频道应有的公共服务的特点。

五、结 语

电视媒体既具有经济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基于经济属性提供市场服务;基于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提供公共服务。市场经营具有逐利性,公共服务就是要补市场之缺,纠市场之偏。

虽然电视媒体的公共服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凸显,但其所带来的社会价值难以估量,比如提升媒体公信力、提高公民素质、促进整个社会的民主化、信息化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等。

当前许多发达的欧洲国家都设有公共广播电视频道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我国电视媒体公共服务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今后如何在办台理念、资源补偿等方面理清思路,处理好市场利益导向与公共利益导向之间的关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媒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真正地造福于民。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三网融合背景下湖北广电传媒发展研究”(2012G2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国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J].现代传播,2008(1).

[2] 赵月枝.公共利益、民主与欧美广播电视的市场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2).

[3] (英)丹尼斯?麦奎尔著.崔保国,李琨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李良荣.公共利益是中国传媒业立足之本[J].新闻记者,2007(8).

[5] 卢迎安.欧美近年公共服务广播研究述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5).

第6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范文

一是完成七个未通有线电视的乡(镇)县乡联网工程建设。工程于2013年筹划,历经三年建设,平塘、百乐、那比、高龙、浪平、者苗、六隆7个乡镇有线电视县乡联网工程全线贯通,解决这七个乡镇群众不能收看市县等地方台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从而实现全县14个乡镇全联网,使中央、自治区及市、县级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全县广播电视光纤干线网总里程 501公里,有线电视用户数16200户。

二是扎实推进直播卫星覆盖工程。2012年完成9067户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工程;2014年度完成6500户户户通设备定位安装任务。“十一五”期间完成27275户,“十二五”期间完成15567户,全县165个行政村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共42842户。

三是完成广播电视乡镇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共完成5个乡镇30瓦级广播无线发射台站和1个300瓦级高山广播无线发射台站的建设任务,覆盖人口150250 人。其中,2014年完成旧州、潞城2个乡镇无线发射台站建设;2015年完成浪平、利周、定安3个乡镇无线发射台站建设;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完成了我县八桂坡顶“十二五”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四是广播、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8.4 %和99.8%,比“十一五”末期分别提高15.4和6.8个百分点。

一是把握正确导向,突出宣传重点。我们充分发挥广电舆论宣传主阵地、党和政府喉舌作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新闻立台”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了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积极宣传田林、推介田林,构建了良好的社会主流舆论氛围。十二五期间,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制定新闻宣传工作计划,确定宣传工作要点。先后组织策划了《走基层》、《与项目同行》、《聚焦三会》、《代表委员风采》、《田七回家》、《美丽田林清洁乡村》、《务实为民清廉推进田林新跨越》、《关注艺术节专栏》、《争当好干部、践行群众观》、《清洁乡村 我在行动》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栏目,有效宣传了县委、县政府决策的意义,形成声势,集成亮点,起到营造氛围,推动工作的作用,很好地引导了社会舆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提升宣传质量,打造群众喜爱的精品节目和精品栏目。为提升电视宣传报道的影响力,田林电视台注重整合资源,从2014年7月1日起对电视台栏目进行改版,推出了田林壮语新闻栏目,开设了《壮戏天地》、《壮语新歌》、《摄影视窗》、《政策解读》、《农村科技新视界》等新栏目,县本级电视节目播出时间从改版前的每天5个小时增加到每天15个小时,深受观众好评。

三是提高外宣水平。对外宣传抓亮点,展示田林风采。抓住亮点,精心策划,主动出击,深入采访,使大批能反映我县重点工作动态的新闻稿件在上级电台、电视台播出。新闻外宣工作实现了的重大突破。近五年来,我局制作的新闻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的主要频道播出,充分利用上级电视台媒体的宣传优势宣传田林,提高田林知名度,树立田林对外的良好形象。“十二五”期间我县新闻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播出5条;广西电视台用稿85条,百色电视用稿832条。

一是开展电影下乡活动。我县辖区内有165个行政村,按照国家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要求,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每年全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1980场,该工程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在每年在完成农村电影放映任务的前提下,还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为在广场、中小学校放映多场电影,丰富和活跃了社区和校园文化生活。

二是加快建设县数字电影院改造项目。2012年,县人民政府与广西百色金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开发合同,项目总投资为10000万元,总建32层,四楼建设放映厅三个400个座位,其中大的放映厅一个200个座位,小的二个每个100个座位。2014年12月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2014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2015年完成计划投资3000万元。截止2015年10月,电影院建设已完成外面A栋13层,里面B栋20层工程建设,累计投资为6832万元。该项目续建预计于2016年12月全部完成。

一是加强广电法制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活动,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在县电视台深入持久地向全社会宣传《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等广播电视法规和宣传标语,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广播电视法律法规,爱护、保护广电设施。结合当前的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深入乡镇村屯宣传广播电视相关法规。注重知识更新,通过加强对广电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广电系统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水平,提高行业管理工作效率。

二是加大社管工作力度。规范我县境内广播电视接收设施管理,维护好广播电视安全、健康的传播秩序。十二五期间,每年在联合公安、综治办等部门在县城范围开展一次打击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执法活动,并适时开展“净化舆论环境”专项监督执法活动,重点针对高龙金矿、那比电站和洞巴电站等企业安装使用的广播电视“小片网“开展执法检查,责令“小片网”承包者停止传输境外广播电视节目,确保安全播出。

三是扩权强县。做好我县广播影视扩权强县工作,确保扩权事项依法、有序、平稳接收。百色市人民政府下放县人民政府并由我局行使职权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1项,百色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下放到我局行政许可审批项目3项,下放到我局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3项。接收工作已完成。

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广播影视惠民为目标,充分发挥广播影视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实施品牌建设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大力繁荣创作生产,加快事业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广播影视的舆论引导、安全保障、公共服务、内容生产、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内外传播和依法管理能力。

发展目标:根据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我县广播影视基本实现从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转变、农村广播影视由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内容生产由数量扩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广播电视网由专用网向全功能全业务基础信息网转变、管理由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的转变,使广播影视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广播影视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广播影视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加强主流媒体建设,构建广播影视舆论引导体系。巩固田林广播电视台主流媒体地位,引导新闻立台,推进新闻宣传内容、形式、载体、手段和方法创新。

推进传播品牌建设。继续实施广播影视品牌化战略,培育一批导向正确、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品牌频率频道和节目栏目,增强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田林广播电视台和政府网站将继续打造精品栏目,在加大节目调整、时长稳中有升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节目质量。

提高产业发展能力,构建广播影视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数字电视网络产业。按照三网融合的要求,建成互联互通、全程全网、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积极发展广播影视相关产业。发展IP电视、手机电视、网络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等新媒体业务,使其具有广播影视特色的旅游、演艺、会展等广电延伸产业,形成多种产业经营格局。

第7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范文

A:黑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赵洪生

近年来,黑龙江省广播影视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要求,扎实推进“3+10”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主流媒体地位不断巩固,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升,事业产业齐头并进,成效显著,成果喜人。近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黑龙江省广播影视局局长赵洪生。

Q:近年来,黑龙江省广播影视,按照科学发展观,在推动龙江转变经济发展,保障和发展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请赵局长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A:我从6个方面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以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把握正确导向,突出发展主题,进一步巩固了广播影视的主流媒体地位。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宣传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辉煌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促发展·求实效·惠民生”、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农村建设、“经济区、十大民生工程”等系列主题宣传,加大日常报道,组织专题报道,强化深度报道,为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

2、实施精品战略、繁荣创作生产,广播影视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的评选中连获大奖,累计已有200余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一等奖,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地方广电媒体,获奖档次和数量历年均居全国省级台前列,被业内誉为“黑龙江现象”。省电台的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四,省电视台卫视收视率稳居全国前十。

3、事业建设基础扎实、步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综合运用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广播电视覆盖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55%和98.75%,分别高于国家平均值2.59和1.8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全省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实现了“全程全网、全省一网”的工作目标,目前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全省成立了64家分公司、1家子公司,分公司全部实现了统收统支。“三网融合”工作有序推进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平台建设,做好了技术、业务、管理等各项准备工作,得到了国务院“三网融合”检查组的肯定和好评。增设了省电台农村广播、高校广播、“北大荒之声调频广播联盟”、“龙广天涯之声”广播频率和省电视台经济频道、网络广播电视台、高标清同播的电视频道,以及哈尔滨电视台天鹅购物付费电视频道、伊春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鸡西人民广播电台文艺生活广播。省本级以12万平米广播电视大厦投入使用为契机,全面升级改造了节目制作播出系统,在全国率先搭建起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制播平台,部分市县局也新建改建扩建了广播电视中心,工作环境和制播水平明显提高。

4、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实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2011年全省广播影视系统经营收入达到40.4亿元,同比增长24.3%,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同步增长。

5、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广播影视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和“局管台、台控企”的原则要求,进一步理顺了省级和各地市级的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了广电系统的局台分开和县对乡的垂直管理。

6、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加强。围绕迎庆建党90周年,组织开展了系列学习纪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大局、探索创新”示范工程等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干部培训力度,系统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第8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范文

从网络化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是一种较为具体信息载体,且推动着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领域不断向前发展,广播电视正朝着网络技术化方向发展,其使广播电视在社会范围内和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有助于电视台机构一体化网络数字信息结构系统构建。需要注意的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和普通数字电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并受到了广大广播电视用户的欢迎,数字技术正在完成从传统技术到核心技术的完美转变。

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发展模式与数字化要求不符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赋予的特殊的垄断地位激发了数字化电视的发展与兴起,可是在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各种垄断行业的发展步伐把广播电视兴起远远抛落其后,由此,垄断行业所具有的因素主要依靠资源的独自占有性的粗放型模式,恐怕难以供应广播电视数字化带来的需求,使得广播电视的发展模式需要根本上的改变,把依靠创意的独特性作为首要减轻依靠资源的独占性模式,以集约性增长方式为主来减轻粗放性的增长方式。

2.本体结构性诟病分析

对我国而言,广播电视向来作为公共服务出现在大众的眼前。但并没有因此得到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只能靠自己创收填补弥补公共经费的窟窿,因此使得广电多年来的财力十分贫乏,基于体制和政策框架的大环境下,单独让广电部门带动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进程只是设想,有可能会难以实现。然而让我们欣喜的是,家国颁发[2006]79号文件把广电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政策与资金作为发展重点,标志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有了国家体制与国家政策调整的庇护。数字化也为广电创造了良好条件,就是从公共服务转向市场和运营并重的局面。针对建立市场化的运作营销方面,我们的准备差的太多,我们的经验明显不够,我们迫切地要完成网络数字化所需要的各种观念、大量资金、完善的机制、专项人才的准备。

三、数字化时代广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网络数字化时代,人们观看节目的途径将会产生新的特点:一方面观看途径的多样化,可以在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卫星接收、IPTV等中选择其一;另一方面人们拥有自主选择权,广播电视将不仅仅是单向的推送,它会发展成双向的互动,观众将会通过实时观看、点播观看、复制等各种途径自由选择喜爱的节目。再一方面想要随时随地收看节目现在不再是梦想,现在伴随性收看成为新的属性和新的特点,观众收看电视将不再受地点的局限,可以用手机收看、电脑收看、电梯电视、公交车上收看、户外大屏幕收看等,不受制约地收看电视节目。在当今信息时代,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发展方向的广播电视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应用可以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市场被进一步的打开,使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方面的需求被进一步的满足。面对当今不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要提高广播电视技术方面在网络化领域、数字化领域发展的速度,要做到把计算多媒体与广播电视系统相融合,打造比较立体的节目、融合性高的、互动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四、结语

第9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范文

一、网络整合的必要性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是广播电视覆盖网最重要的基础网络之一,农村广播电视覆盖主要依托乡镇广播电视网络及其向下的延伸网络。在确保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中,农村广播电视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县各乡镇都建有自身的广播电视网。全县已在173个村屯建立地面卫星接收点,微波接收60多个点,入户数约5130户、覆盖人口达2万多人。乡镇广播电视网大都是90年代初建设的,经过10年左右的运行,已经处于技术落后、线路老化,由于没有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以及缺乏维修经费,85%已处于瘫痪状态。其余的也只剩下1-4套电视节目可收看。接收节目套数少(一般为5—7套),信号质量差,群众不满意;经济效益不好,每户每月收视费仅为4—6元,收视费上缴率只有50%左右;乡镇政府对广电网络基本没有资金投入,网络维护经费困难,严重制约着广播电视的发展。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滥播乱放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因网络技术含量低,容易遭受“”的破坏。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扩大乡村广播电视覆盖的瓶颈,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乡镇广播电视网络将面临萎缩瘫痪和宣传阵地丢失的可能,进行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势在必行。

二、网络整合的工作目标全县乡镇村广播电视网络整合的目标是:建立县乡联网、互联互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广播电视基础传输网络体系,增加节目套数,改造网络线路提升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的质量,扩大乡镇广播电视网的幅射能力,增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中央、自治区和市县广播电视节目的优质安全传输,进一步扩大乡镇广播电视节目有效覆盖,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喉舌功能,丰富广大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我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三、网络整合的基本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乡镇广播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是加强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牢固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政令畅通和安全传输的一项政治性任务,要始终坚持广播电视网络的政治属性和喉舌作用。

(二)整体性原则。网络整合必须从全局出发,着眼于长远发展,保证全程全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形成县、乡村贯通高效运行的整体网。

(三)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在县党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整合的操作方式按照市场运作,并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规范性与因地制宜相统一的原则。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要严格遵循《公司法》的规定和自治区桂政发[]52号文件及自治区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同时要对经济发达的乡镇、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在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方式上,有所区别,分期分批有效整合。

四、网络整合的基本方法

(一)以行政办法,将乡镇广播电视网络资产从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剥离出来,统一上收到县广播电视局。其中由国家投资建设以及网络自身滚动形成的广播电视网络资产,无偿划拨给县(广播电视局;由个人出资建设的广播电视网络资产,暂不动产权归属问题,但要纳入县网络统一管理,不单独设立播出前端。

(二)乡镇广播电视网络上收县后,并入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实行垂直管理。分公司按照区网络公司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乡镇广播电视网络进行统一规划、统—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一般不在乡镇单独设立广播电视网络业务机构。

(三)在乡镇广播电视网络工作的现职人员,属行政管理人员,原则上留在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继续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属专业技术人员,本着自愿原则,可随网络移交进入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实行企业劳动合同制。

(四)有关乡镇广播电视网络资产评估、收益分配等问题,由自治区广播电视网络领导小组、县网络整合领导小组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五、网络整合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从年第三季度开始,全面推开全县乡镇广播电视网络的整合工作。

(二)年8月30日前,基本完成全县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

六、网络整合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各乡镇也要成立领导机构。

(二)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安全性要求较强,全县整合工作在自治区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各乡镇要通力协作,互相配合,切实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