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自主教学 探究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的过程。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二、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实,教师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学生会很感兴趣的,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一、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发展[2]。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目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主要原因如下:①农村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与城区学校化学教师相比,农村学校化学教师毕业于化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比例没有过半,绝大多数教师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甚至还有部分非化学专业教师改行执教化学。面对新课程改革,很多农村化学教师教育理念模糊,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不能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不能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进行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设计,不能提出基于农村学生实际情况的实验探究活动。②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往往担任多个班的化学课教学任务,有的还要兼任班主任,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很多教师只能疲于上课、批改作业,没有时间去研究新课程、学习新知识。③教师待遇低,工作热情不高。农村学校经费来源单一,教师月薪1 000多块钱,除工资外,基本没有其他福利,这使很多教师失去工作热情、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愿实践新课程,甚至对其产生排斥心理,对新课程的实施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2.学校方面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教育改革工程,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建设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3]。当前,很多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主要为:①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室建设困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探究更需要实验的支撑。90%以上的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化学实验室,有的甚至连化学实验保管室都没有,更谈不上专职实验员了,许多仪器、药品严重缺失,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无法完成。②领导不重视,学校管理混乱。好的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农村学校领导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漠不关心,不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校合并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教学任务加重,据统计,80%以上的教师所带班级人数超过国家规定的50人/班的规模[3—4]。农村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化学教师可以兼任,但糟糕的是,部分农村学校的实验员不是学化学专业的,而是由学校里的富余人员担任,由于缺乏必要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化学素质和动手能力差,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替代品和改进实验。③新编教材不适合农村学生[5—6]。新课程改革倡导教材多样化,新课程改革后全国不再使用材,但无论哪一版本,其编写专家均来自大学或教育发达城市的中学特级教师,他们对农村教育现状了解少,凡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内容,农村学生了解的都不多,因此无法去开展相应的探究与调查。
3.评价体系方面
化学新课程和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学生由接受知识向探究知识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①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升学率。中考历来是学校教学的指挥棒,想成为名校得看升学率,升学率上不去,老百姓就不认可,所以学校将教学目标指向中考,教学内容紧扣中考,教学方法服从中考。②评价教师工作看学生考试成绩。农村学校里的很多项目都进行量化比较,考试成绩一出来,就计算各教师任课班级的平均分、满分率、优秀率等,通过这些数据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这种评价方式迫使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应试能力,教师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探究实验,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二、实施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对策
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一些困难,但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人口素质,使中国教育活起来,再难也必须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学习、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针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新课程改革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的现状,首先,农村学校要在师资培训上加大力度,构建一支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来说,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知识水平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学科知识及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前沿知识。如果在农村培养了一支有思想、有学识、有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就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其次,要加强教育教学新思想和理论的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营造浓厚的课程改革氛围,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面对新课程改革,采用先进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融入教学实践;再次,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联教活动,开展教学研讨,交流分析教学案例,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课程信息与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水平。
一、春风又绿江南岸—我们眼中的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吹进了我们的心田,也吹绿了我们的视野。新课程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是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我个人认为,新课程就是要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应该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追求,在我看来,它比其它的理念更重要,因为有了它,新的教学和思想、教学行为才会得以产生和生存,它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平台。正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我们都知道,没有一蹴而就的教育,更没有一蹴而就的语文教育。对语文教师而言,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营造一种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环境同教师、学生、教材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打造乐学课堂,就是创建课堂新环境:努力做到
1、有情趣的导课2、有未解的内容3、有互动的交流
4、有感悟的环节5、有起伏的流程6、有余味的结课。
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不能否认,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迷惑带来的,有的则是一些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带来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剪不断,理还乱——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尽管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在实践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处理不好的关系:
1.“生本”与“文本”“生本”与“文本”的关系,即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就要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发展需要出发来处理文本。比如说教材,它是教学的凭借,是师生合作交流的平台。从教师的角度讲,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与书本中心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可能,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透彻地了解、研究教材,具备一定的材料重组的能力,但我们的教师还没有完全或全部由教学型转向科研型。
2.“设置”与“生成”:教学,因预设而有效,因生成而精彩。
“设置”是指根据文本和学生状况而预设的教学方案,“生成”是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而改变预设方案。任何一节课,从设想到实现,一般包含四个环节:设想、设计、实施、实现。单从“教”的角度而言,有时心想事成,有时会事与愿违。这是因为从实施到实现,要面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学生的反馈和追问,常常能够发掘出隐藏的文本资源,“生成”始料不及的新课程,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生发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在认为必要的时候临时改变教学预设,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那才真正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去了。这样的教学行为一旦形成常规,我们的课堂面貌就会发生深刻变化,积久成习,有助于新的课堂文化的形成。
3.“内容”和“形式”
作为人文科学的语文课,它的教育普遍性价值隐含在千差万别的选文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必定多种多样;而形式的选择完全决定于内容的性质意义、教育价值及其实现的可能。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选择什么样的策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办法,必须视内容的需要而定。当前所提倡的合作、自主、探究性学习或选择性学习适合于怎样的内容,怎样最优化地实施,也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更高超的教学艺术。
三、 “课内”与“课外”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要面向校园、学生、家庭、社会开放。同时,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设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氛围与环境,让语文成为他们生命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其他如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多元课程的增加,语文周课时越来越少,从历史上几次课程改革来看,现在的语文课时是最少的,但要学习的内容并没有减少多少,低年级识字量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高年级阅读量,积累古诗词等的要求都需要我们在课内教学时学会对教材的取舍,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课外学习,学生兴趣极高的是电脑、电视,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困难。
新课程改革自主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方式过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过分依赖于“法定”的教科书和教师教学参考书,并为之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更有甚者将别人的“典型”教案、教法,作为自己教学的模式。而今,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感到失落和困惑。其实,新的理念必然是在“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常说“除旧立新”,绝不是意味着对旧的理念的完全摒弃,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是如此。那些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一切都要创新的想法实际上是对教学规律和新课程改革的误解。许多语文老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这些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应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扬光大。
一、变革教学设计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都在教案中有所体现,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们要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乌塔》,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计划引导学生举行了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
二、采取自主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论不仅强调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新的确认。
1.注意角色的转变
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适时地为学生的读、思、悟提供服务与帮助,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方法和体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是适时给予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总之,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探究的伙伴。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给学生充分的思悟自由。学生阅读中或圈或点,或写或画,既可与同桌交流又可交头接耳与前后位讨论,还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独立的、自由的思考、体会、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课堂上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不再提出一些机械的阅读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读书方式,既可大声读,又可轻声读,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既可通读全篇又可选择段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段落做造句、仿句联系等。激励他们发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指导学生阅读、精读、品读,并向全体学生介绍该作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让学生自主摘抄喜欢的名人名言、好词好句,做好积累工作。
3.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发,合作地学
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常有这样几种做法:四人一组小组;培养好小组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每节课安排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提出学习的基本程序,基本程序大致可分为:目标定向――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相互评价。在人物群出现的课文中,如《狐狸和乌鸦》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分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潜力充分开发出来。
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应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要重点指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小组讨论中,全小组怎样合作学习,怎样抓重点、难点,怎样提问,怎样讨论质疑,教师都要重点指导,适时点拨,由面到点,由扶到放,逐层深入。
按照教育部部署,我省已从2008年9月起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设置等方面对全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全面改革。课程功能的新突破,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课程结构的新设计,建立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新拓展,增加了许多适应时展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的新变化,按照模块学习的要求,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实行选修制,并实行学分管理,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为其个性发展提供空间。课程评价新方式,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生长空间。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广大教师是直接的实践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教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教师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没有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全面理解和全力支持,新课程的实验推广是难以进行下去的。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提高其实施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是新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新课程改革中,一定要把教师培训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的环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下大力气,增加并确保教师培训的投入,努力做到计划单列、优先安排、重点保证。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要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与岗后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和教师的实践,广大教师一定能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在实施新课程实验的进程中,校长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实验活动的组织者;校长的工作作风如何,对学校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决定作用。校长应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教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的氛围,领导的管理目标要提升,管理的重点要下移,做到有序、有法、有效和有为。一个称职的校长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心担负起领导课程改革的重任,并以课程改革的成果激励学生与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要规划选修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范围,开发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立学分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改革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的技术和效率,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教学组织形式,初步建立有利于学生选课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全省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教科书选用制度,加强教学用书的管理,统一规划、积极开发新课程实施所需的课程资源;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课程实施要求的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盘龙山下,菁菁校园,蕴天地之灵气,纳四方之英贤。
确山二中,作为确山县城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学校,近年来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体教师凭着一股拼搏的韧劲和工作的钻劲,不仅培养出了众多优秀学子,而且创造了确山县中招个人总分“三连冠”的佳话,一时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确山二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出“四模块三环节”课改之路,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吸引了教育界同仁钦佩的目光。
2006年,确山县在确山二中召开了全县校本研修现场会后,市教育局、市教研室对二中在新课程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和重视,并多次派领导、教研员到二中调研、指导。
2007年12月11日,那是一个令二中全校师生无比激动难忘的日子,全市初中教学暨课程改革研讨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市教育局局长彭化杰、副局长苗炳启、确山县政府副县长边镇西、确山县教体局局长邢建平及全市各县区主管业务的副局长、教育股长、教研室主任、部分校长代表等100余人到二中观摩了课堂教学,参加了研讨会,对该校新课程改革的经验进行了高度评价。研讨会在县级学校召开,在全市是史无前例的,足以说明确山二中的魅力所在。
峥嵘的岁月
2006年之前的几年里,尽管确山二中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校容校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学校为此却欠下了百万元的债务,教师严重不足且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校的快速发展与硬件需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2006年8月,以舒国顺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他们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特色建设为着陆点,着力提高学校品位,创办品牌学校;他们以作风建设、新课程改革和“三自三心创三园”相结合的三结合方针为策略,以教会学生学会“生活、感恩、自律、勤俭、孝顺、审美、文明、礼貌”为目标,以实施“理想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三育人工程为出发点,竭力营造书香型校园,培育新型二中人,全方位打造天中品牌学校。
舒国顺参加了教体局组织的参观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先进教学模式归来后,及时召开校委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了杜郎口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感受,在广大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教师们纷纷要求学习和使用这一模式。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先后派出31位教师远赴山东,认真听课、观察、询问、交流。
观念的嬗变
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是该校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法宝。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该校大胆践行“四模块三环节”教学模式。“四模块”即互动课堂,“二合一”学案,合作学习小组,全负受益的“三清”活动;“三环节”,即互动课堂的自主预习环节、交流展示环节和反馈达标环节。
为把此模式有效地推行下去,学校进行了“四级培训”,即课改教师培训、教研组长培训、课改班主任培训、课改班级学生培训。通过层层培训,使参与教师和学生彻底改变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摸索,进一步完善了各学科操作流程和规则;完善了班级管理模式,学生操作有序,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完善了学案设计,使之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目的、任务、方法和过程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挖掘、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需要检测才见分晓。除学校安排的常规考试——月考、段考、期考外,该校更注重“日日清”和“周周清”,要求教师课堂精讲精练,课下作业布置适量,每班两块小黑板,分文理科,明确作业内容,提醒“清”的任务;走读班在家自主清理,统一采用“日日清”专用记录本,由教师或家长检查签字;教务处不定时、不限方式进行督促检查评比。
管理的定位
课改的成功还要缘于该校领导班子对管理的定位。他们能正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榜样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四种意识,坚持“和、严、实、勤、公、恒、主、新”,严格做到谨慎、诚信、威信,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为增强竞争意识,该校实行了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他们及时召开教代会,调整部分管理制度和考评考核量化方案,做到公平、公正评价每一位教职工;尽可能地在制度、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向一线倾斜、向班主任倾斜、向成绩优异者倾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事业的责任心。
为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学校领导采用“推门听课”的办法,听课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为把握课堂教学这一提高教学质量主渠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各班每周评选出1位最满意的老师,在校集时进行表彰,期末评出10位学生最满意的老师给予奖励。
另外,学校加强了对各年级备课组平时的单元测试,由备课组长组织命题测试,分数册报教务处存档,纳入教师量化;对于月考、中考、期末考试中涌现的学习标兵,学校及时召开总结大会,给予大力表彰,给家长和学生佩戴大红花,发喜报和奖品,让先进更先进、落后变先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还成立了领导小组、教科研中心,负责指导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通过结对子帮扶活动,实行承包协议,由领导班子带头课、高级教师观摩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结对子教师汇报课等积极开展“五类”赛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锻造出一支教学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余永海、赵玉山被评为市首届天中名师,韩红梅被评为确山名师,舒国顺、陈军荣、李月玲、吴东海被确定为省级骨干教师、艾玉焕获省电教优质课一等奖……
名校的品位
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教师发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师生的共同发展是实现学校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2、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却是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3、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
[关键词]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新课程改革;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lo)07-0063-04
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总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而这些问题往往不是仅靠课堂教学就能解决的。对于学校来说,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在学校管理层面上作出调整与变革。创建于2003年的宁夏六盘山高中,是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宁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宁夏南部山区人口素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创办的一所直属于宁夏教育厅的全日制寄宿普通高中。学校在创办与发展时期恰逢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时机。2004年,宁夏成为全国首批高中课程改革四个实验省区之一,宁夏六盘山高中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课改实验样本学校。
在六年的课改实践过程中,学校经历了“雾里看花,热情高涨;水中捞月,困难重重;面对实际,理性思考;乘风破浪,走出困境;柳暗花明,稳步推进;风光无限,从形式到内涵”的发展历程。在课程改革初期经历了“热情高涨”的阶段之后,六盘山高中的教师们也曾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一是部分教师反映教学任务在规定的课时内完不成,教材容量大,部分练习题与教学内容不匹配,教材中设置的探究学习活动栏目多,有些探究活动是理想化的设计,实际操作很难做到。二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发现教师随意增加、拓展教学内容,把新教材教学内容简单化,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三是学生感到课堂上热闹红火,课后没有多大收获。教师产生了许多困惑:新课程到底怎么教?新教材到底怎样用?三维目标怎样才能落实?“我怎么越来越不会教了?”“我到底该怎么教?课堂上那几个等待喂食的、茫然不知所措的小鸟越来越离群了,怎么办?”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如何应对未来的高考?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学校在管理层面上积极采取有效策略,推进了新课程改革。
一、明确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目标
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目标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更加准确地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在课程改革之初,学校就坚持“立足本校、着眼全局,全面规划、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立足课堂、确保质量”的原则,树立了以课改为契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优化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培育优秀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思路,以“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一位学校管理者的才干得到充分展现”为宗旨,迎接挑战、抢抓机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入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创办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学校。学校紧紧围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始终秉承高素质下的高质量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尽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的最大努力,让所有六盘山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此前提下,追求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让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在三年的成长过程中,眼界得到开阔,思想得到启迪,学识得到提高,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制度
要推进新课程改革,首先要转变管理制度。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六盘山高中努力构建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源泉和根基,以课程设置为主干,以部门管理为分枝、以师生发展为绿叶和花朵的树型学校管理模式,凸显学校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自主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克服原有的“校长管处室,处室管师生”学校管理模式的弊端,变“行政型”管理为“学术―行政型”管理,变“命令”为“研讨”,变“领导”为“服务”,由模式化走向多元化,由标准化走向特色化,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学校管理。
同时,建立和完善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各项制度。新课程实施初期,学校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自治区教育厅制定的《全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和《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本校实际,相继制定了《宁夏六盘山高中三年课程方案》《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课程设置和排课方案》《宁夏六盘山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宁夏六盘山高中学分认定办法》《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子》《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行动研究》等一系列工作方案与管理制度。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学校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课改理念,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制度和思想基础。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培训制度,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新课程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校本培训。
三、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健全学生的身心,促使学生的道义、良知和责任觉醒。所以,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也是学校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的过程。要使学校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一个能体现教育本质的课程体系,因为课程是学校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要素。好课程孕育好学校。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六盘山高中的课程设置经历了规划、修订、完善、改革、创新的动态过程,努力使学校的课程不仅适应社会发展,而且适合学校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适合学校不同特长的教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适合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的课程设置目标。在调整、开全、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回归教育本质、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校本课程,使每个进入六盘山高中的学生学有所教、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004年,学校研究制定了《宁夏六盘山高中三年课程方案》,为学校稳步、有效开展课程实验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体系,补充其内涵,现已经建立起了比较适合学校实际的“必修课―选修课―校本课”课程体系。在开设好必修课、选修课、各学科研究性学习课和综合实践课的基础上,学校还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既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带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没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课堂,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六盘山高中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非常强调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努力形成体现学生参与性、自主性、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建立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始终在追问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教学结论与过程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教与学并重;书本知识与社会和生活实际并重。学校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成为教师教学智慧展现的场所、成为启迪学生思想的场所、成为师生知识探究的场所,使师生之间形成教学相长的共同体。
语文课上,教师结合战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发表对荆轲的看法。有学生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的精神令人感动,也有学生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举动不足取。政治课上,教师让学生对“美国财长保尔森说人民币快速增值对中国有益”发表看法。物理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月球上能否和在地球上一样,踢出所谓的“香蕉球”。英语课上,教师让学生解释“酷、粉丝、媒体、文曲星、OPEC”等词的含义。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讨论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时,有学生对教材文字表述提出了质疑,他说:“老师,我认为教材中对春秋战国时政治形势的叙述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准确的。这句‘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都管不着。’我认为不应该说周天子管不着,虽然当时王权衰弱,诸侯争霸,但周天子仍然是名义上诸侯的共主,只是周天子没有能力管了,不能说管不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管不了。”课堂中出现的这个“小问题”,反映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究,其学习方式在发生悄然的变化,教师解决课堂问题需要智慧。
在“感受新课程”征文中,有学生这样描述新课程的课堂:“讲台不再是老师的舞台,原来看似很高的讲台,现在我们坐在下面的同学只需一抬脚就能迈上去。课堂成为老师与学生互动互学的场所,老师作为引路人,就课文中的线索进行点拔。然后剩下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在讨论、提问中得到解决。我们一节课内所学到的东西远远多于以前老师所灌输的知识。并且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如此上课不再成为我们的痛苦,而成为一种乐趣。”
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使教育教学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打分”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内容从学习成绩评价转向综合素质评价;评价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教师、同学和自己多元;评价方法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动态地评价过程,建立适应新课程实施需要,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其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在新课程实施中,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宁夏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教学评价实施方案,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与新课程的要求有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经过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评价专题培训,广大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环节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水平给予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是否得当给予评价,还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方法、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评价结果发挥了价值引领和激励作用。一位高二年级学生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获得班级进步奖时,激动地说:“我的孩子从上小学到现在,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一直受批评,这是他当学生以来第一次获奖,我太高兴了,他有希望了!’,在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差异性、过程性、发展性,尊重学生并指导学生学会自评与他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不断总结和深化学校的课改实践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因此,学校要推进课程改革,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深化。经过第一轮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六盘山高中新课程改革初见成效,但学校也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不断推进的过程。学校以“回首新课改,寻找突破口”为主题,对第一轮三年课改实践进行全面总结,确定了学校课改的四个突破点,即加快教学目标校本化进程;树立为学生一生奠基的理念,着手构建符合校情和学情的课程体系,挖掘资源,开设满足学生需求和个性特点的校本课程;支持、引导教师按新课程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新课程改革从形式推向内涵,逐步走向成熟,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启动了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为目标的第二轮课程改革。把国家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与学校所在地域、文化背景、办学层次和水平、师资水平、学生的特点和学业水平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学校课程,通过删、减、增、调教材内容,使国家课程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最大进步。
一、“探究与合作”教学要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改革十多年,到底取得了成效,教师真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吗?根据笔者在教学一线的观察发现,答案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很多老师却断章取义地理解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就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结果,探究式学习变成了学生发呆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变成了学生借机相互聊天。几天下来,老师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对,自然而然地又走回到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还有的老师总是不敢、不放心放手给学生探究与合作,思想总是转不过弯,从心底拒绝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模式,导致了老师根本不进行新课程改革,只是学校和上级需要听课时,老师才勉强用新课程改革模式的花架子应付听课。这几乎成为了绝大多数老师的通病,即应付听课,就使用新课程模式,听课结束后,回归原点。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新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呢?首先,教师走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新课程改革的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这是表面的,实际上不管什么教学模式都还得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放任学生自学,而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研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不是说要走老路,要搞师传生受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是指整个教学活动要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为中心。科学合理的教师组织引导是学生顺利有序、高效率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师组织引导,那么就谈不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会使教学变得一团糟。这也是很多老师开展新课程改革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即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引导。因此,老师的组织引导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事实上,生态的探究合作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数学学科和其他理科学科一样,突出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学习来解决实际的计算或是证明问题。因此,数学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源于教师对所要教授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形成有组织性、有可操作性的导学案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些难以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的问题时,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模式。合作学习在一些老师的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两个极端。一是老师因为害怕学生在课堂上讲话,而禁止学生合作学习;二是一些老师滥用合作学习。没有合作学习,打不开学生的思路,容易造成闭门造车的学习僵硬模式。而滥用合作学习则会浪费时间,使学生形成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等弊端,而且学生还会借机乱话扰乱课堂。
提倡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经过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分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中倡导合作学习,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合理搭配,以促进合作探究的实效性。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通常可以采用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起合作交流、练习,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作为自主探究学习的补充,应根据实际需要展开,切忌滥用,也切忌不用。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